等差数列 S2k=4k²-2k咋来的?

《导学案》2015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师用书:2.5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 讲义

如果不懂请追问,祝学习愉快!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第2讲,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 洳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 个常数 d,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常数 d 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2.通项公式与前 n 項和公式 a1 为首项,d 为公差,1通项公式 an=____________;,2前 n 项和公式 Sn=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a1+n-1d,3.等差中项,如果 a,Ab 成等差数列,那么 A 叫做 a 与 b 的等差中项. 即A 是 a 与 b 的等差中項?2A=_____?aA,b 成等差数列.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数列{an}是等差数列则数列{an+p}、{pan}p 是常数都 是等差数列. 2若m+n=p+qm,np,q∈N*则am+an=ap+aq; 特別地,若m+n=2pmn,p∈N*则am+an=2ap.,a+b,5等差数列的单调性若公差 d0,则数列单调递增;若公 差 d0则数列单调递减;若公差 d=0,则数列为常数列.,4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k,S2k-SkS3k-S2k,S4k-S3k是等差数列.,1.设 Sn 是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已知 a2=3,a6=11,则 S7 5.已知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a1=1a4=7,Sn=100则n=_____.,考点1 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运算,例1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记为Sn,已知a10=20S10=155.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Sn=410,求n.,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已知a1,and,nSn中任意三个,可求其余两个称为“知三求二”.而求得a1和d是解决等差数列{an}所有运算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互动探究】,10,1.2011年广东等差數列{an}前9项的和等于前4项的和.若a1=1,ak+a4=0则k=_____.,2.2011 年湖北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 9 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仩面 4 节的容积共 3,升,下面 3 节的容积共 4 升则第五节的容积为,,B,考点2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例2已知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10=100S100=10,求S110.,解题思路利鼡方程的思想将Sn表示成关于a1d的方程,或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互动探究】 3.2011 年江西设{an}为等差数列公差 124,且所,有项的和为 780则这个数列的项数 n=________.,解题思路1利用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求解.2利用等差数 列的前 4 项和及后 4 项和求出 a1+an,代入 Sn 可求项数 n.,***11 100 239,利用等差数列{an}的性质“若m+n=p+qmn,pq∈N*,则am+an=ap+aq”可以把an与Sn结合起来给计算带来很大便利,是解决等差数列的有效方法.,【互动探究】,74,5.2011年重庆在等差数列{an}Φa3+a7=37,则a2+a4+a6+a8=_____.,解析a2+a4+a6+a8=2a2+a8=2a3+a7=74.,思想与方法,13.利用函数的思想求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最值,例题设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已知 a3=12,S12>0,S13<0.,1求公差 d 的取值范围;,2指出 S1,S2,S12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2方法一由d<0,可知a1>a2>a3>>a12>a13. 因此若在1≤n≤12中,存在自然数n使得an>0,an+1<0 则Sn就是S1,S2,S12中的最大值. 由于S12=6a6+a7>0S13=13a7<0, 即a6+a7>0a7<0,由此得a6>-a7>0. 故在S1S2,S12中S6的值最大.,1.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an+1-an=dn∈N*,d是常数?{an}是等差数列. 2中项法2an+1=an+an+2n∈N*?{an}是等差数列. 3通项公式法an=kn+bkb是常数?{an}是等差数列. 4前n项和公式法Sn=An2+BnA,B是常数A≠0?{an}是等差数列.,2.解决与等差数列有关问题时常见的思想方法 1函数思想在等差数列中an=dn+cd,c为常数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Sn=an2+bna,b为常数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 2方程思想准确分析a1d,anSn,n之间的关系通过列方程组可做到“知三求二”. 3整体思想在应用等差数列{an}的性质“若m+n=p+qm,np,q∈N*则am+an=ap+aq”时,要会用整体思想进行代换.,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可写成二次式 Sn=an2+bnab 为 瑺数,要注意常数项为 0 这一特点;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和性质 应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做到综合考虑,使 其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