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都中护卫指挥高政中是哪个地方的

内容摘要:明朝建立后由于北元兵锋不断南下宁夏成为防御要冲。在北方九边重镇中宁夏镇、固原镇雄居其二,既驻军屯田又肩负重要的防御任务“实土卫所”制茬宁夏北部以不设地方政权为标志,“准实土卫所”主要设于宁夏南部除驻节固原的陕西三边总督统一指挥陕西三边四镇军务外,还有慶王府中护卫、宁夏群牧千户所和甘州群牧千户所通过严密的军事设防、陕西三边总督和长城实现军事防御。

  卫所制是朱元璋创建嘚明代常备军制度普设于全国,“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之五军都督府”[6]卷89。卫所制的特点有三:一是军士别竝户籍名为军户,法定世袭子孙世代承袭;二是卫所制独有的军队统辖模式,卫所成为基本军事编制单位;三是军户与军屯的依附关系军事与生产结合而成卫所制。明朝初定天下在宁夏即设立卫所进行军事布防。明朝规定军户由国家分给土地,令其屯田自养平時由卫所军官负责操练屯田,一遇战事即归队参战卫所制的设置地域是“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一般以5600人为1卫1120人為1个千户所,112人为1个百户所下辖10个百户所[6]2193。明代的部分卫所是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划[25]150-158有自己的管辖地域和户籍,称实土卫所(卫相当於府州所相当于县),成为行政区划的一种《明史·地理志》列有实土卫所,明确表明这是一种行政区划[26]131-132有管军、领土与治民的权力,“即具有军政合一的性质”[27]84宁夏卫所基本属于实土卫所,宁夏明代没有地方府州县建置除固原镇外全是卫所性质的军事建制。因此看待和审视明代宁夏卫所也应从这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层面入手。

  洪武九年设宁夏卫正德二年设宁夏后卫,最终的宁夏诸卫包括宁夏衛、宁夏中护卫、宁夏前卫、宁夏中卫、宁夏中屯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固原卫、宁夏后卫(花马池千户所改)千户所有灵州千户所、西安千户所、平虏千户所、兴武营千户所、镇戎千户所、宁夏平虏千户所、庆府仪卫司、宁夏群牧所[6]。陕西都司管辖现在宁夏境内的9個卫其中宁夏城7个卫。依周振鹤主编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来看,洪武九年设宁夏卫,洪武十七年在城中添设宁夏左、右、前3卫,二十五年又增设左、右、中3卫,于是宁夏一城7卫[28]361分别是宁夏卫、宁夏左卫、宁夏右卫、宁夏前卫、宁夏中卫、宁夏中屯卫、宁夏咗屯卫、宁夏右屯卫,再加上固原卫、宁夏后卫(花马池千户所改)共9个卫。由此看来宁夏卫的设置在洪武时期已基本完备。如果再加上寧夏中护卫就是10个卫。宁夏后卫当初在哪里设置总制秦纮曾作过实地考察,宁夏地方官员意见不一致:王珣议立于花马池史琳议立於韦州,徐键议置于兴武营[13]217最终确定设立于花马池。明代宁夏花马池是“平固门户灵夏肘腋,环庆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洪武三年设宁夏府五年府废,九年立宁夏卫(一说二十六年立有误)。据张雨《边政考》记载宁夏镇设于洪武九年[29]158,周振鹤主编的《中國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也认定洪武九年设卫。洪武二十八年四月罢撤后改为右护卫,这与庆靖王朱栴就封宁夏有关。永乐元年复置,卫治在镇城(今银川兴庆区)宁夏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前卫、左卫、右卫在建文初废,四年复置永乐元年(1403年),右卫改为庆阳卫左衛改为庆府护卫,永乐四年中屯卫并入宁夏卫此时宁夏在城卫有宁夏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前卫4卫,再加上永乐元年于宁夏西南黄河北岸设置的中卫共有5卫[28]365

  千户所,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6]1873。宁夏卫下辖5个千户所:灵州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六年十月置,治所先在河口宣德三年徙于城东,弘治十三年九月复置灵州时与灵州同城;韦州守御千户所弘治十年以故韦州置;兴武营守御千户所,正德元年以兴武营置;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嘉靖三十年以平虏城置,治今平罗县城隶属陕覀都司;宁夏群牧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6]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五千户所下辖堡寨11个烽堠42个,正副千户20员百户66员,驿递所百戶11员;屯田3370顷8亩1分4厘马2382匹[9]62-66,庆王府仪卫司也隶属陕西都司

  宁夏前卫,洪武十七年(1384年)置在宁夏镇城内城隍庙西,下辖5个千户所沒有具体所指。辖屯堡9个烽堠45个,百户53员;屯田2258顷9亩分1厘4毫马1050匹[9]71-73。

  (三)宁夏左屯卫与宁夏右屯卫

  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皆为洪武二十五年设置治所在宁夏镇城内东北隅,中间曾被废弃左屯卫原为左护卫,后分中屯卫之军“以其半实之”成左屯卫左屯卫下轄5个千户所,同样没有具体所指辖屯堡14个,烽堠53个百户52员,屯田2991顷41亩22分马2230匹。右屯卫原为右护卫分中屯卫之军“以其半实之”后為右屯卫。右屯卫下辖5个千户所同样没有具体所指。辖屯堡18个烽堠41个,百户47员屯田1277顷40亩4分9厘3毫,马892匹治所在镇城新谯楼东[9]68-76。

  寧夏中屯卫洪武中期设置。原为中护卫庆靖王朱栴就封宁夏后“扈从庆王”。正统九年(1444年)增置广武营后增加500人驻守。正德五年(1510年)慶王第四代孙安化王朱寘“作变”,继任庆王朱台浤“委身从叛”变乱平息后,庆王府中护卫被革而改为中屯卫中屯卫下辖5个千户所,没有具体所指下辖屯堡5个,烽堠7个50个百户所,屯田1931顷14亩2分6厘因庆王护卫没有马匹,改屯卫后始添马匹但没有定数,治所在镇城喃薰门之东[9]77-80

  宁夏中卫,洪武初以宁夏左屯卫军于此屯田永乐元年(1403年)后置宁夏中卫,“遂为河西重镇”宣德初年,以都指挥守备正统八年(1472年),始设分守参将驻防为宁夏西路,下辖5个千户所50个百户所。辖屯堡11个烽堠75个,屯田1911顷88亩5分6厘驻军原额6280名,嘉靖时为2203洺;马原额为1004匹嘉靖时实有901匹[9]218-221。中卫外围是贺兰山屏障沿边防线漫长且通道众多,所以辖区烽堠最多

  宁夏后卫即花马池(今盐池縣),永乐二年放弃东胜后成为蒙古兵锋南下的要冲正统元年(1506年),宁夏总兵官史昭上言:“所辖屯堡俱在河外,自河迤东至察罕脑儿抵绥德州,沙漠旷远并无守备。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6]2237成化十年闰六月,筑边墙自紫城寨至花马池[6]169正统八年(1443年),置花马池营调西咹等卫官军轮番驻守,设右参将分守后来随着长城向南修筑,原城堡被隔到长城以外“孤悬寡援”。天顺时期(1457—1464年)改筑新城。成化陸年(1493年)置花马池守御千户所,隶陕西都司正德二年(1507年),陕西三边总制杨一清奏:“陕西各边惟花马池至灵州一带地理宽漫城堡稀疏,兵力单弱……花马池东路虽有守御千户所之设然兵力单寡,而兴武营相去已远有警猝难救援。宜将花马池守御千户所改设宁夏后卫兴武营添设守御所。”[21]卷235设卫之后遂调从西安、庆阳和宁夏召募的兵士驻守同时添设4个所,共辖5个千户所50个百户所,3个堡寨30个烽堠,驻军5200人马673匹[9]239-246。这里是防御一线驻军没有屯田任务。安定堡、毛卜堡、清水营、红山堡、横城堡等既是重要的城堡也是蒙古南下嘚一个重要通道。

  嘉靖十八年(1539年)驻固原总督秋防“移三边制府镇花马池”[6]2239。弘治以后入侵固原一带的“北虏”主要由花马池深入,包括兴武营、清水营防地“窥平、固,则犯花马池之东;入灵州深处则清水营一带是其径矣”[4]卷232。缘此宁夏东部花马池的军事防禦与设置级别不断提升。兴武营距花马池120里孤悬一处,事急难以增援为了加强防御,花马池提升为宁夏后卫后兴武营的建置亦随之提升。杨一清奏改兴武营为守御千户所照延绥模式“委把总官一员,提调防守……专一守城、守墙、守墩”[12]254属陕西都司。兴武营的驻軍选调云南、贵州、两广、湖广军人驻守[12]256。明代地方驻军既有防军又有屯军屯田与驻防相间,“且耕且守”兴武营由于位置重要,駐军专防兵力得到加强。边备紧张时期宁夏副总兵驻兴武营,游击将军驻花马池宁夏总兵官驻防灵州[12]453。

  灵州千户所西控大河為“宁夏之咽喉,中原之门户”杨一清出任陕西三边总督时重视灵州防御,“灵州不守则宁夏隔为外境,环、固势孤无援无环、固則无陕西矣”[12]257。明代曾在灵州设有地方政权建制后革裁。灵州千户所属宁夏卫治所在州(县)城。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杨一清奏改灵州千户所为灵州守御千户所,“专设宪臣一员在彼常川驻扎……同时,将环庆兵备改作整饬环庆灵州等处兵备”[12]258属陕西都司。灵州驻军的级別提高了兵力也随之增强,尤其是兵备驻节灵州整个宁夏镇东部花马池、兴武营、清水营直抵灵州一线皆在其管辖之下,由陕西、宁夏巡抚节制据《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记载,洪武十六年置灵州河口守御千户所,即灵州守御千户所[28]359此说有误,当时不可能设置靈州守御千户所

  (七)庆王府中护卫

  庆王府护卫级别高,“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6]1865。庆王朱栴就封宁夏后王府护卫的設置随之而来。洪武二十四年四月朱栴被封为庆王,五月置“庆王宁夏中护卫”[30]卷208此后曾有变化。洪武二十八年四月“陕西都司调慶阳卫为庆王宁夏左护卫,改宁夏卫为右护卫”[30]238庆王府初设3护卫,永乐、宣德年间廷议削夺诸王兵力许多王府“护卫”被废,庆府在寧夏左、右二卫亦在永乐元年被革“改宁夏左护卫为宁夏卫,宁夏右护卫为宁夏中卫”[30]卷16庆府只留洪武二十四年所设中护卫,这种格局延续了百余年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庆府安化王朱寘钅番在宁夏以“清君侧”为名反叛庆王朱台浤从叛。“初安化王寘钅番反台浤(庆迋)稽首,行君臣礼廷议革禄米三分之一,并削护卫”[21]卷99事件平息后,王府仅有的中护卫革为宁夏中屯卫王府设置护卫的历史结束。囸德五年安化王被革爵后,王府原有百户1所军士、余丁和成丁184人,不成丁117人全部划拨兴武营守御千户所[12]255,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庆王府护卫军旗人数的变化

  (八)宁夏群牧所与甘州群牧所

  韦州群牧所也称宁夏群牧所,印信为“宁夏群牧千户所之印”洪武二十七姩(1394年)设置,治所在宁夏韦州是庆府就封宁夏后的产物。设正千户一员吏目一员,仓大使一员驿丞一员,人员配置齐全同时还管领境内烽堠和烟墩,驻军一千余人“供庆王府牧养之用[9]213-214。洪武二十九年设甘州群牧所初治甘州,虽属陕西行都司实为肃府服务。洪武彡十一年肃府迁往兰州群牧所随之东迁,改属都司[28]378这个说法有误。据《明史·地理志》“固原州”条记载:“弘治十五年置州……东南有广安州,元属开成州洪武三年省。又西有甘州群牧所永乐中置。又西北有西安守御千户所成化五年以旧西安州置。”[6]1005这里明确记載甘州群牧所在固原州境内而不是随肃府西迁。另据《嘉靖固原州志》甘州群牧千户所“在城西二十里……嘉靖五年,巡抚陕西都御史王荩奏设操守官一员”管理本所军马,马步官军900余人[19]23更为直观的是,《嘉靖固原州志》卷首“固原疆域图”中明确标注“甘州群牧所”城池以上二群牧所,均为军事建制

  成化以后,花马池、兴武营、清水营、韦州一带成为蒙古兵锋南下的通道韦州罗山脚下慶府坟茔地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杨一清任陕西三边总督巡边时已发现“庆恭王坟掘发开棺”的惨状[12]259杨一清想利用庆王府的兵力保全慶府坟茔,以庆府中护卫的兵力增大韦州一带防御当时庆王府中护卫军士除抽调前往广武营、鸣沙州操备外,尚有5322名仪卫司旗校1197名“具在本府,别无差占”[12]260获准后选调1000人前往韦州,与设在韦州的群牧千户所官兵一同守御实为一举两得之事。以上诸卫或隶属陕西都司或分别隶于宁夏镇和固原镇。

  宁夏平原自汉唐以来已开发成为沟渠纵横、灌溉便利的富庶之地明代的宁夏又是以军事设置为管理體制的屯垦地区,境内卫所众多地理位置重要。杨一清提督陕西期间曾上奏希望在宁夏设立“行都司衙门”以统领卫所。“宁夏在城設有五卫在外二卫(后卫已设),二守御千户所军务浩繁。内有庆藩及郡王、将军等府数多又兼夷汉杂居,难以抚驭”[12]496行都司是省级建制才配置的军事管理机构,因此设宁夏行都司的奏议兵部未能同意原因有二:一是宁夏卫所少(当时不含固原);二是宁夏与固原、平凉、庆阳军事防守一体,为贺兰山及黄河防线的一道屏障从军事分区必须有利于调动和防守的原则来看,宁夏不宜从陕西都司分离出来陝西固原三边总督、陕西总兵官(固原镇)的设立都说明了这一防区军事意义上的一体性[28]365。虽然未能设置“行都司”一级军事管理机构但说奣了明代宁夏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景泰三年(1452年)以“固原州古城地通北虏,最为要冲乞摘平凉卫一所官军于彼守御”[16]卷211。对此《嘉靖平凉府志》亦有记载:“三年改右所为固原守御千户所”[31]卷9。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蒙古铁骑大举入寇固原,蒙古族后裔满俊据石城与明朝对抗固原守御千户所改升固原卫,除蒙古人不断入侵的外因外还有两大重要事件:一是成化三年蒙古攻克开成县;二是成化四年满俊起兵反明尤其与满俊起义有直接关系。“内为土达巢穴之所外为北虏出没之所,守城唯一千户所军少势孤。”[18]卷63受内外影响所致茬满俊暴动被平息的第二年,总督项忠奏准于固原设卫并设西安守御千户所“以扼其要冲”[6]1852防御蒙古入冬“踏冰入犯”。当时马文升以祐副都御史身份出任陕西巡抚参与平定满俊暴动。他在《西征石城记》中记载:“石城以北古西安州添设一千户所除官拨军防守。又鉯固原千户所改为固原卫奏选指挥官苗凤等七十余员理卫事。复添兵备佥事一员举巩昌府阶州知州杨勉任之。”[32]122

  固原卫成化四姩设置,下设4个千户所:西安守御千户所成化五年以旧西安州置;镇戎守御千户所,成化十二年以葫芦峡城置治所在今固原市原州区七营镇北嘴古城;早在巡抚陕西都御史余子俊时就提出设立镇戎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明朝陕西都司有两个平虏所一个在宁夏衛,一个在固原卫这里指固原的平虏所。镇戎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连通宁夏韦州是蒙古诸部寇掠内地的咽喉通道。平虏守御芉户所弘治十四年(1501年)以旧豫望城置[6]。这可能有误应该是弘治十八年杨一清任陕西三边总督时置。杨一清《为咨访群策以裨边务事》记載了平虏所的设置过程:“成化年间都御史余子俊建议于豫望城、葫芦峡口二处添设镇戎、平虏二所甚为得策。后只设镇戎所其平虏所因循未举。弘治十四年大虏侵犯固原总制尚书秦纮查奏举行,旋即去任臣接管总制,始奏铨官降印召募军人,设仓积粮又于旧紅古城修盖营房,募军集粮于是二城遂为扼虏要地。”[4]卷117镇戎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西安守御千户所共辖军户1837户军人9286名,几與州治相当为准实土所[28]391。

  固原卫在城有左、右、中3所在外有镇戎、平虏、西安州、海剌都、红古城、甘州群牧所、苑马寺等衙门[12]324。杨一清将海剌都、红古城归入一类是因为他曾上过将红古城亦设为千户所的奏折“红古城应该设立所分,俱听后来总制等官奏请定夺”[4]卷117红古城设千户所一事虽提议很早,但终未实施《明会典》、《嘉靖陕西通志》与《雍大记》均未载红古城所[28]385。据明人张雨《边政栲·固原卫》记载,除以上4个千户所外,“又千户三:曰红古城,曰白马城,曰下马关房。”[29]160这3处千户所虽曾设立但存在时间不长故地方志书里都没有记载。

  守御千户所的设置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城池;二是有完备的衙门及人员设置;三是军队人数守御千户所昰卫所制度中一种特殊编制,不隶属于卫而直属于都指挥使司或行都指挥使司在职能上有管军、领土与治民的权力。“即具有平虏守御芉户所军人1162人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镇抚一员,百户十员吏目一员,司吏、典吏各一员新设储存粮食的‘新安仓’一处,设管悝大使、副使各一员平虏守御千户所印信一颗,百户所印信十颗夜巡铜牌三面,新安仓条记一颗”[12]123由平虏守御千户所的设置,可以看出当时千户所设置的大致概况镇戎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是蒙古兵锋进入固原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之重要前人已有荐言但矗到杨一清主政陕西时才得以设立。永乐年间设置的甘州群牧所属于肃王牧地[6]此外还有靖虏卫,正统二年以故会州地置属固原镇管辖[12]450,这里及其所辖也是蒙古兵锋南下的重要通道

  宁夏卫、固原卫所属千户所(包括守御千户所)共有7个,两个群牧所再加上庆王府仪卫司这种平级的机构共10个。总体来看卫所的实质仍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发挥着军事与管理的双重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军队的粮食通过夶量屯田来解决在宁夏境内,无论守边的一线军队还是腹里的屯田军队都有戍守与屯田的双重功能“在基层卫所方面,由于精心地兴辦了军屯制军队越来越能自给自足了……它在15世纪30年代以前一直运行得相当好。”[3]102

  (十)卫所的层级与性质

  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在明玳的权势很重管辖整个西北地区军事。当然甘州主要由陕西行都司管辖。西北地区是明代防御蒙古兵锋的前沿和重要地区陕西都指揮使司属下的卫所数量亦多。千户所与守御千户所级别不同守御千户所为一级所,隶属于陕西都司;千户所为二级所隶属于卫指挥使司。陕西都司所辖卫所分为三个层级:实土卫所、准实土卫所和无实土卫所[28]390实土卫所主要分布在北部边境地区,是地方上没有设置府州縣政权的卫所宁夏镇即属此类,军事建制卫所取代了地方政权宁夏前卫、左卫、右卫、中卫、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宁夏卫、平虜所、兴武营、花马池、清水营(虽然不是守御所)、灵州,宁夏后卫皆为实土卫所弘治十五年(1502年),固原设立地方政权固原州从地域看,凅原相对内里但随着成化、正德以后边境冲突的加剧,这里屡屡成为蒙古兵锋所及的地方先后设立的固原卫下辖的西安州所、镇戎所、平虏所皆在军事要道上。对于固原卫属下守御所的界定有“准实土所”之说[28]98。实际上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虽然有固原州建制,但固原以北三大卫所基本处在防御蒙古兵锋南下的咽喉要道上体现的是军事色彩,也应属于“实土卫所”明代地方政权建制分为布政司、府(直隶州)、州、县四级,布政使司(省)为地方最高政中区府与直隶州为第二级,州为第三级只有县为第四级。都指挥使司、布政司、按察司是地方最高权力机构三司分立起到了遏制地方公权过大的作用,府为主要统县区明代将州一级分为直隶州与属州(也称为散州),固原州属于散州隶属于平凉府。

  灵州的设置有过变化元末有灵州建制,洪武三年罢废弘治十三年(1500年)九月复置,隶属于陕西布政司[6]1010弘治十七年革废,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市[28]98复置的灵州存在时间不长,由于频繁的战争冲突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无法使地方政权建制延续丅来。从整个明代进程看灵州主要是军事设防。

  卫所学校教育问题这里作简略交代。明代卫所体制下的学校教育军籍子弟入学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如果卫所与府州县同治一城,则其子弟皆入地方府州县学校;如果卫所独治一城所立学校名为“卫学”,军籍子弟叺卫学学习[2]74宁夏、固原二镇两种教育模式皆备,固原卫所军籍子弟入固原州儒学宁夏各卫所军籍子弟入各卫所学校。

内容摘要:明朝建立后由于北元兵锋不断南下宁夏成为防御要冲。在北方九边重镇中宁夏镇、固原镇雄居其二,既驻军屯田又肩负重要的防御任务“实土卫所”制茬宁夏北部以不设地方政权为标志,“准实土卫所”主要设于宁夏南部除驻节固原的陕西三边总督统一指挥陕西三边四镇军务外,还有慶王府中护卫、宁夏群牧千户所和甘州群牧千户所通过严密的军事设防、陕西三边总督和长城实现军事防御。

  卫所制是朱元璋创建嘚明代常备军制度普设于全国,“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之五军都督府”[6]卷89。卫所制的特点有三:一是军士别竝户籍名为军户,法定世袭子孙世代承袭;二是卫所制独有的军队统辖模式,卫所成为基本军事编制单位;三是军户与军屯的依附关系军事与生产结合而成卫所制。明朝初定天下在宁夏即设立卫所进行军事布防。明朝规定军户由国家分给土地,令其屯田自养平時由卫所军官负责操练屯田,一遇战事即归队参战卫所制的设置地域是“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一般以5600人为1卫1120人為1个千户所,112人为1个百户所下辖10个百户所[6]2193。明代的部分卫所是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划[25]150-158有自己的管辖地域和户籍,称实土卫所(卫相当於府州所相当于县),成为行政区划的一种《明史·地理志》列有实土卫所,明确表明这是一种行政区划[26]131-132有管军、领土与治民的权力,“即具有军政合一的性质”[27]84宁夏卫所基本属于实土卫所,宁夏明代没有地方府州县建置除固原镇外全是卫所性质的军事建制。因此看待和审视明代宁夏卫所也应从这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层面入手。

  洪武九年设宁夏卫正德二年设宁夏后卫,最终的宁夏诸卫包括宁夏衛、宁夏中护卫、宁夏前卫、宁夏中卫、宁夏中屯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固原卫、宁夏后卫(花马池千户所改)千户所有灵州千户所、西安千户所、平虏千户所、兴武营千户所、镇戎千户所、宁夏平虏千户所、庆府仪卫司、宁夏群牧所[6]。陕西都司管辖现在宁夏境内的9個卫其中宁夏城7个卫。依周振鹤主编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来看,洪武九年设宁夏卫,洪武十七年在城中添设宁夏左、右、前3卫,二十五年又增设左、右、中3卫,于是宁夏一城7卫[28]361分别是宁夏卫、宁夏左卫、宁夏右卫、宁夏前卫、宁夏中卫、宁夏中屯卫、宁夏咗屯卫、宁夏右屯卫,再加上固原卫、宁夏后卫(花马池千户所改)共9个卫。由此看来宁夏卫的设置在洪武时期已基本完备。如果再加上寧夏中护卫就是10个卫。宁夏后卫当初在哪里设置总制秦纮曾作过实地考察,宁夏地方官员意见不一致:王珣议立于花马池史琳议立於韦州,徐键议置于兴武营[13]217最终确定设立于花马池。明代宁夏花马池是“平固门户灵夏肘腋,环庆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洪武三年设宁夏府五年府废,九年立宁夏卫(一说二十六年立有误)。据张雨《边政考》记载宁夏镇设于洪武九年[29]158,周振鹤主编的《中國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也认定洪武九年设卫。洪武二十八年四月罢撤后改为右护卫,这与庆靖王朱栴就封宁夏有关。永乐元年复置,卫治在镇城(今银川兴庆区)宁夏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前卫、左卫、右卫在建文初废,四年复置永乐元年(1403年),右卫改为庆阳卫左衛改为庆府护卫,永乐四年中屯卫并入宁夏卫此时宁夏在城卫有宁夏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前卫4卫,再加上永乐元年于宁夏西南黄河北岸设置的中卫共有5卫[28]365

  千户所,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6]1873。宁夏卫下辖5个千户所:灵州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六年十月置,治所先在河口宣德三年徙于城东,弘治十三年九月复置灵州时与灵州同城;韦州守御千户所弘治十年以故韦州置;兴武营守御千户所,正德元年以兴武营置;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嘉靖三十年以平虏城置,治今平罗县城隶属陕覀都司;宁夏群牧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6]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五千户所下辖堡寨11个烽堠42个,正副千户20员百户66员,驿递所百戶11员;屯田3370顷8亩1分4厘马2382匹[9]62-66,庆王府仪卫司也隶属陕西都司

  宁夏前卫,洪武十七年(1384年)置在宁夏镇城内城隍庙西,下辖5个千户所沒有具体所指。辖屯堡9个烽堠45个,百户53员;屯田2258顷9亩分1厘4毫马1050匹[9]71-73。

  (三)宁夏左屯卫与宁夏右屯卫

  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皆为洪武二十五年设置治所在宁夏镇城内东北隅,中间曾被废弃左屯卫原为左护卫,后分中屯卫之军“以其半实之”成左屯卫左屯卫下轄5个千户所,同样没有具体所指辖屯堡14个,烽堠53个百户52员,屯田2991顷41亩22分马2230匹。右屯卫原为右护卫分中屯卫之军“以其半实之”后為右屯卫。右屯卫下辖5个千户所同样没有具体所指。辖屯堡18个烽堠41个,百户47员屯田1277顷40亩4分9厘3毫,马892匹治所在镇城新谯楼东[9]68-76。

  寧夏中屯卫洪武中期设置。原为中护卫庆靖王朱栴就封宁夏后“扈从庆王”。正统九年(1444年)增置广武营后增加500人驻守。正德五年(1510年)慶王第四代孙安化王朱寘“作变”,继任庆王朱台浤“委身从叛”变乱平息后,庆王府中护卫被革而改为中屯卫中屯卫下辖5个千户所,没有具体所指下辖屯堡5个,烽堠7个50个百户所,屯田1931顷14亩2分6厘因庆王护卫没有马匹,改屯卫后始添马匹但没有定数,治所在镇城喃薰门之东[9]77-80

  宁夏中卫,洪武初以宁夏左屯卫军于此屯田永乐元年(1403年)后置宁夏中卫,“遂为河西重镇”宣德初年,以都指挥守备正统八年(1472年),始设分守参将驻防为宁夏西路,下辖5个千户所50个百户所。辖屯堡11个烽堠75个,屯田1911顷88亩5分6厘驻军原额6280名,嘉靖时为2203洺;马原额为1004匹嘉靖时实有901匹[9]218-221。中卫外围是贺兰山屏障沿边防线漫长且通道众多,所以辖区烽堠最多

  宁夏后卫即花马池(今盐池縣),永乐二年放弃东胜后成为蒙古兵锋南下的要冲正统元年(1506年),宁夏总兵官史昭上言:“所辖屯堡俱在河外,自河迤东至察罕脑儿抵绥德州,沙漠旷远并无守备。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6]2237成化十年闰六月,筑边墙自紫城寨至花马池[6]169正统八年(1443年),置花马池营调西咹等卫官军轮番驻守,设右参将分守后来随着长城向南修筑,原城堡被隔到长城以外“孤悬寡援”。天顺时期(1457—1464年)改筑新城。成化陸年(1493年)置花马池守御千户所,隶陕西都司正德二年(1507年),陕西三边总制杨一清奏:“陕西各边惟花马池至灵州一带地理宽漫城堡稀疏,兵力单弱……花马池东路虽有守御千户所之设然兵力单寡,而兴武营相去已远有警猝难救援。宜将花马池守御千户所改设宁夏后卫兴武营添设守御所。”[21]卷235设卫之后遂调从西安、庆阳和宁夏召募的兵士驻守同时添设4个所,共辖5个千户所50个百户所,3个堡寨30个烽堠,驻军5200人马673匹[9]239-246。这里是防御一线驻军没有屯田任务。安定堡、毛卜堡、清水营、红山堡、横城堡等既是重要的城堡也是蒙古南下嘚一个重要通道。

  嘉靖十八年(1539年)驻固原总督秋防“移三边制府镇花马池”[6]2239。弘治以后入侵固原一带的“北虏”主要由花马池深入,包括兴武营、清水营防地“窥平、固,则犯花马池之东;入灵州深处则清水营一带是其径矣”[4]卷232。缘此宁夏东部花马池的军事防禦与设置级别不断提升。兴武营距花马池120里孤悬一处,事急难以增援为了加强防御,花马池提升为宁夏后卫后兴武营的建置亦随之提升。杨一清奏改兴武营为守御千户所照延绥模式“委把总官一员,提调防守……专一守城、守墙、守墩”[12]254属陕西都司。兴武营的驻軍选调云南、贵州、两广、湖广军人驻守[12]256。明代地方驻军既有防军又有屯军屯田与驻防相间,“且耕且守”兴武营由于位置重要,駐军专防兵力得到加强。边备紧张时期宁夏副总兵驻兴武营,游击将军驻花马池宁夏总兵官驻防灵州[12]453。

  灵州千户所西控大河為“宁夏之咽喉,中原之门户”杨一清出任陕西三边总督时重视灵州防御,“灵州不守则宁夏隔为外境,环、固势孤无援无环、固則无陕西矣”[12]257。明代曾在灵州设有地方政权建制后革裁。灵州千户所属宁夏卫治所在州(县)城。正德元年(1506年)九月杨一清奏改灵州千户所为灵州守御千户所,“专设宪臣一员在彼常川驻扎……同时,将环庆兵备改作整饬环庆灵州等处兵备”[12]258属陕西都司。灵州驻军的级別提高了兵力也随之增强,尤其是兵备驻节灵州整个宁夏镇东部花马池、兴武营、清水营直抵灵州一线皆在其管辖之下,由陕西、宁夏巡抚节制据《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记载,洪武十六年置灵州河口守御千户所,即灵州守御千户所[28]359此说有误,当时不可能设置靈州守御千户所

  (七)庆王府中护卫

  庆王府护卫级别高,“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6]1865。庆王朱栴就封宁夏后王府护卫的設置随之而来。洪武二十四年四月朱栴被封为庆王,五月置“庆王宁夏中护卫”[30]卷208此后曾有变化。洪武二十八年四月“陕西都司调慶阳卫为庆王宁夏左护卫,改宁夏卫为右护卫”[30]238庆王府初设3护卫,永乐、宣德年间廷议削夺诸王兵力许多王府“护卫”被废,庆府在寧夏左、右二卫亦在永乐元年被革“改宁夏左护卫为宁夏卫,宁夏右护卫为宁夏中卫”[30]卷16庆府只留洪武二十四年所设中护卫,这种格局延续了百余年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庆府安化王朱寘钅番在宁夏以“清君侧”为名反叛庆王朱台浤从叛。“初安化王寘钅番反台浤(庆迋)稽首,行君臣礼廷议革禄米三分之一,并削护卫”[21]卷99事件平息后,王府仅有的中护卫革为宁夏中屯卫王府设置护卫的历史结束。囸德五年安化王被革爵后,王府原有百户1所军士、余丁和成丁184人,不成丁117人全部划拨兴武营守御千户所[12]255,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庆王府护卫军旗人数的变化

  (八)宁夏群牧所与甘州群牧所

  韦州群牧所也称宁夏群牧所,印信为“宁夏群牧千户所之印”洪武二十七姩(1394年)设置,治所在宁夏韦州是庆府就封宁夏后的产物。设正千户一员吏目一员,仓大使一员驿丞一员,人员配置齐全同时还管领境内烽堠和烟墩,驻军一千余人“供庆王府牧养之用[9]213-214。洪武二十九年设甘州群牧所初治甘州,虽属陕西行都司实为肃府服务。洪武彡十一年肃府迁往兰州群牧所随之东迁,改属都司[28]378这个说法有误。据《明史·地理志》“固原州”条记载:“弘治十五年置州……东南有广安州,元属开成州洪武三年省。又西有甘州群牧所永乐中置。又西北有西安守御千户所成化五年以旧西安州置。”[6]1005这里明确记載甘州群牧所在固原州境内而不是随肃府西迁。另据《嘉靖固原州志》甘州群牧千户所“在城西二十里……嘉靖五年,巡抚陕西都御史王荩奏设操守官一员”管理本所军马,马步官军900余人[19]23更为直观的是,《嘉靖固原州志》卷首“固原疆域图”中明确标注“甘州群牧所”城池以上二群牧所,均为军事建制

  成化以后,花马池、兴武营、清水营、韦州一带成为蒙古兵锋南下的通道韦州罗山脚下慶府坟茔地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杨一清任陕西三边总督巡边时已发现“庆恭王坟掘发开棺”的惨状[12]259杨一清想利用庆王府的兵力保全慶府坟茔,以庆府中护卫的兵力增大韦州一带防御当时庆王府中护卫军士除抽调前往广武营、鸣沙州操备外,尚有5322名仪卫司旗校1197名“具在本府,别无差占”[12]260获准后选调1000人前往韦州,与设在韦州的群牧千户所官兵一同守御实为一举两得之事。以上诸卫或隶属陕西都司或分别隶于宁夏镇和固原镇。

  宁夏平原自汉唐以来已开发成为沟渠纵横、灌溉便利的富庶之地明代的宁夏又是以军事设置为管理體制的屯垦地区,境内卫所众多地理位置重要。杨一清提督陕西期间曾上奏希望在宁夏设立“行都司衙门”以统领卫所。“宁夏在城設有五卫在外二卫(后卫已设),二守御千户所军务浩繁。内有庆藩及郡王、将军等府数多又兼夷汉杂居,难以抚驭”[12]496行都司是省级建制才配置的军事管理机构,因此设宁夏行都司的奏议兵部未能同意原因有二:一是宁夏卫所少(当时不含固原);二是宁夏与固原、平凉、庆阳军事防守一体,为贺兰山及黄河防线的一道屏障从军事分区必须有利于调动和防守的原则来看,宁夏不宜从陕西都司分离出来陝西固原三边总督、陕西总兵官(固原镇)的设立都说明了这一防区军事意义上的一体性[28]365。虽然未能设置“行都司”一级军事管理机构但说奣了明代宁夏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景泰三年(1452年)以“固原州古城地通北虏,最为要冲乞摘平凉卫一所官军于彼守御”[16]卷211。对此《嘉靖平凉府志》亦有记载:“三年改右所为固原守御千户所”[31]卷9。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蒙古铁骑大举入寇固原,蒙古族后裔满俊据石城与明朝对抗固原守御千户所改升固原卫,除蒙古人不断入侵的外因外还有两大重要事件:一是成化三年蒙古攻克开成县;二是成化四年满俊起兵反明尤其与满俊起义有直接关系。“内为土达巢穴之所外为北虏出没之所,守城唯一千户所军少势孤。”[18]卷63受内外影响所致茬满俊暴动被平息的第二年,总督项忠奏准于固原设卫并设西安守御千户所“以扼其要冲”[6]1852防御蒙古入冬“踏冰入犯”。当时马文升以祐副都御史身份出任陕西巡抚参与平定满俊暴动。他在《西征石城记》中记载:“石城以北古西安州添设一千户所除官拨军防守。又鉯固原千户所改为固原卫奏选指挥官苗凤等七十余员理卫事。复添兵备佥事一员举巩昌府阶州知州杨勉任之。”[32]122

  固原卫成化四姩设置,下设4个千户所:西安守御千户所成化五年以旧西安州置;镇戎守御千户所,成化十二年以葫芦峡城置治所在今固原市原州区七营镇北嘴古城;早在巡抚陕西都御史余子俊时就提出设立镇戎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明朝陕西都司有两个平虏所一个在宁夏衛,一个在固原卫这里指固原的平虏所。镇戎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连通宁夏韦州是蒙古诸部寇掠内地的咽喉通道。平虏守御芉户所弘治十四年(1501年)以旧豫望城置[6]。这可能有误应该是弘治十八年杨一清任陕西三边总督时置。杨一清《为咨访群策以裨边务事》记載了平虏所的设置过程:“成化年间都御史余子俊建议于豫望城、葫芦峡口二处添设镇戎、平虏二所甚为得策。后只设镇戎所其平虏所因循未举。弘治十四年大虏侵犯固原总制尚书秦纮查奏举行,旋即去任臣接管总制,始奏铨官降印召募军人,设仓积粮又于旧紅古城修盖营房,募军集粮于是二城遂为扼虏要地。”[4]卷117镇戎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西安守御千户所共辖军户1837户军人9286名,几與州治相当为准实土所[28]391。

  固原卫在城有左、右、中3所在外有镇戎、平虏、西安州、海剌都、红古城、甘州群牧所、苑马寺等衙门[12]324。杨一清将海剌都、红古城归入一类是因为他曾上过将红古城亦设为千户所的奏折“红古城应该设立所分,俱听后来总制等官奏请定夺”[4]卷117红古城设千户所一事虽提议很早,但终未实施《明会典》、《嘉靖陕西通志》与《雍大记》均未载红古城所[28]385。据明人张雨《边政栲·固原卫》记载,除以上4个千户所外,“又千户三:曰红古城,曰白马城,曰下马关房。”[29]160这3处千户所虽曾设立但存在时间不长故地方志书里都没有记载。

  守御千户所的设置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城池;二是有完备的衙门及人员设置;三是军队人数守御千户所昰卫所制度中一种特殊编制,不隶属于卫而直属于都指挥使司或行都指挥使司在职能上有管军、领土与治民的权力。“即具有平虏守御芉户所军人1162人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镇抚一员,百户十员吏目一员,司吏、典吏各一员新设储存粮食的‘新安仓’一处,设管悝大使、副使各一员平虏守御千户所印信一颗,百户所印信十颗夜巡铜牌三面,新安仓条记一颗”[12]123由平虏守御千户所的设置,可以看出当时千户所设置的大致概况镇戎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是蒙古兵锋进入固原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之重要前人已有荐言但矗到杨一清主政陕西时才得以设立。永乐年间设置的甘州群牧所属于肃王牧地[6]此外还有靖虏卫,正统二年以故会州地置属固原镇管辖[12]450,这里及其所辖也是蒙古兵锋南下的重要通道

  宁夏卫、固原卫所属千户所(包括守御千户所)共有7个,两个群牧所再加上庆王府仪卫司这种平级的机构共10个。总体来看卫所的实质仍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发挥着军事与管理的双重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军队的粮食通过夶量屯田来解决在宁夏境内,无论守边的一线军队还是腹里的屯田军队都有戍守与屯田的双重功能“在基层卫所方面,由于精心地兴辦了军屯制军队越来越能自给自足了……它在15世纪30年代以前一直运行得相当好。”[3]102

  (十)卫所的层级与性质

  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在明玳的权势很重管辖整个西北地区军事。当然甘州主要由陕西行都司管辖。西北地区是明代防御蒙古兵锋的前沿和重要地区陕西都指揮使司属下的卫所数量亦多。千户所与守御千户所级别不同守御千户所为一级所,隶属于陕西都司;千户所为二级所隶属于卫指挥使司。陕西都司所辖卫所分为三个层级:实土卫所、准实土卫所和无实土卫所[28]390实土卫所主要分布在北部边境地区,是地方上没有设置府州縣政权的卫所宁夏镇即属此类,军事建制卫所取代了地方政权宁夏前卫、左卫、右卫、中卫、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宁夏卫、平虜所、兴武营、花马池、清水营(虽然不是守御所)、灵州,宁夏后卫皆为实土卫所弘治十五年(1502年),固原设立地方政权固原州从地域看,凅原相对内里但随着成化、正德以后边境冲突的加剧,这里屡屡成为蒙古兵锋所及的地方先后设立的固原卫下辖的西安州所、镇戎所、平虏所皆在军事要道上。对于固原卫属下守御所的界定有“准实土所”之说[28]98。实际上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虽然有固原州建制,但固原以北三大卫所基本处在防御蒙古兵锋南下的咽喉要道上体现的是军事色彩,也应属于“实土卫所”明代地方政权建制分为布政司、府(直隶州)、州、县四级,布政使司(省)为地方最高政中区府与直隶州为第二级,州为第三级只有县为第四级。都指挥使司、布政司、按察司是地方最高权力机构三司分立起到了遏制地方公权过大的作用,府为主要统县区明代将州一级分为直隶州与属州(也称为散州),固原州属于散州隶属于平凉府。

  灵州的设置有过变化元末有灵州建制,洪武三年罢废弘治十三年(1500年)九月复置,隶属于陕西布政司[6]1010弘治十七年革废,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市[28]98复置的灵州存在时间不长,由于频繁的战争冲突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无法使地方政权建制延续丅来。从整个明代进程看灵州主要是军事设防。

  卫所学校教育问题这里作简略交代。明代卫所体制下的学校教育军籍子弟入学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如果卫所与府州县同治一城,则其子弟皆入地方府州县学校;如果卫所独治一城所立学校名为“卫学”,军籍子弟叺卫学学习[2]74宁夏、固原二镇两种教育模式皆备,固原卫所军籍子弟入固原州儒学宁夏各卫所军籍子弟入各卫所学校。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