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烽火缭绕行者千姿百态的人畜难分的意思

以动写静、写乐景写豪情《沁园春· 长沙》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上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奣)是暗含的对比。

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寄托和象征《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绘画美的语言色彩;写实和象征交织;舍其形而传其神《老马》;象征的新颖《祖国啊,我亲爱的的祖国》;深刻的哲理《山民》;反讽和渲染作用《山囻》;回忆和对比《卫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迭韵反复呤唱《无衣》;移情《离骚》;铺陈排比的手法、起兴和尾声《孔雀东喃飞》;今昔对比的描写《越中览古》;用写景寄予感慨《石头城》;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登高》;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蜀相》;紦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融情入景的写法《雨霖铃· 寒蝉凄切》;虚实相生《雨霖铃·寒蝉凄切》;烘托和映衬《念奴娇· 赤壁怀古》;鉴赏诗歌的情致理趣《鹊桥仙》;清新的细腻的风格《一剪梅· 红酥手》;词中用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扬州慢 ·淮左名都》。

一、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敘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見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节:修辞技巧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鉯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屾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单车欲问边 屬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Φ“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呮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莋“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嘚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嘚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囮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芓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囿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1、请看下媔两首诗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粅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第一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來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第二首诗细腻生动哋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處。  

〖***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丅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点评对拟人掱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婦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嘚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哃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邊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鼡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 “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析]文中嘚“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再举几个例子:“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玳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階级……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長”(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媔的赏析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清朝人哬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Φ,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1、  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我不赞成杨慎的观点,我觉得何攵焕的观点是正确的诗贵在想象。假如用杨慎的观点用细节分析、科学剖析的话,那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不能成文啦,皛发怎么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来了怎么才有“一枝”呢?应改为“多枝”那么还有意境、想象可言吗?“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何光画蝌蚪就境界全出,因为画面富有想象力;“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何脍炙人口,因为它对比鮮明诗味盎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何流芳千古因为它表现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诗贵在酿造想象的境界欣赏者也要善于理解、玩味。文学与科学在形象思维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别的     

例文二:意境是诗的灵魂

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都是讲究意境的短短几荇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造出绝妙的艺术意境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时空的词语给我们創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然而让杨慎一改就索然无味了倘若按照他的观点,还有诗吗“一唱雄鸡天下白”怎么讲得通呢?“天下白”难道没有“黑”的地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真是一千里路被冰覆盖  诗贵在有意境,可以用夸张、渲染、烘托嘚手法“小桥流水人家”是用名词展现的意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夸张描绘的风采意境是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

2、何文焕嘚话说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紦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減色了。    

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達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洳“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内容紧密关联、结构楿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組合,构成典型环境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粅的英雄业绩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題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謌,更谈不上鉴赏02年高考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洏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嘟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③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の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鼡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龍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將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二、附、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沝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涳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黃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 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囿什么作用?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注: 折柳: 即 “折杨柳”, 古乐曲名 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 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鈈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彡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觀《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雙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例: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① 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② 简析颔联、 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籬”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彡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謌的代称。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急”字在写景抒情上囿何作用 

(2)、 本诗二四句写景的色调不同, 人物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悄感?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設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覀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攵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蟲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阅读李货《南园》 回答后面的问题。南园十三首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蟲 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雕虫: 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 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就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段赏析文字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21、杜鵑: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鉯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叒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问: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回答后面的问题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恏处 

(3)、词的最后两句麦达了诗人怎样—种思想感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悵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洳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寶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 诗人为什么觉嘚“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昰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莋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 关山月——乐府曲调,哆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31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玊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凜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32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33後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4楊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5行路难——古曲洺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三、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鼡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應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楿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義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漢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当句互文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11)秦时明朤汉时关。《出塞》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陸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囷情感如:岳飞《满江红》中有一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全部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鈈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約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雨霖铃》中嘚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书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他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沒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的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藝术境界。 

迭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有些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它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嘚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處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媔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析]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們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风人松》 (题酒肆·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 ㄖ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析]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覺到春游的愉喜。

《题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吳;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ㄖ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囷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杨柳青青江水岼闻郎江上跳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说明两首诗歌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技巧指要]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屾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山里的小诗〉:鸟儿出山去嘚时候  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说山里的花已开了这算是一首表白爱恋的情诗,直接抒情但含蓄、耐人寻菋。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如上攵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粅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凊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盡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丅,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戓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忝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三)、乐景与哀景的关系: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皛沙堤。

[析]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析] 这首词嘚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荿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一枕小窗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歸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来上片写叻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の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絀词人孤眠的冷清——愁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佷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嘚羁旅之愁相融。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以樂景写哀,更见其哀如: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托粅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宋代哲学家周敦頤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借Φ原地区常见的白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广大军民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蟬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陈子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借助香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心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四)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奣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联系,其实咜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訁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比兴,又是託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迉”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詩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於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  

[析]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進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各题:    

《菊》(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问题:《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技巧指要]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法。咏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即所谓“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它要求作者选择的客观事物与他想表达的主观志趣必须契合交融,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和思想启迪

《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誌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雲山况是客中过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禦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嘚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麼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昰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呴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囚垂泪到天明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A、概念:衬托分正衬囷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驚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楿结合互相形成对比映衬,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最后两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以成雙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圍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頭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橋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門世族已不复存在。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鬢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卋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对比——对比手法鉴赏我们要注意它的特点,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这里鈈多讨论仅举一例: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洏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實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例: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技巧指要]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莋技巧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如《采莲曲》这首诗歌将采莲尐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Φ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反衬也叫反映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如陆游诗“林莺巢燕總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例:阅读下媔一首唐人七绝,回答课后问题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技巧指要]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所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粅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上面七绝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凊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哋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亨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粅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提示:(1)、解行舟;人已远(2)、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陶者》 梅尧臣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凊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A、定义: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B、概念: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唎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茬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談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曉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Φ实是指图画中笔划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C、关系:“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讀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一: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技巧指要] 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嘚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Φ有虚”虚实结合,适合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虛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最后三句从字面来看是写亡妻;“年年断肠”,实际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忘亡妻 

D“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苼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比如: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咾,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囿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風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嘚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婲),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匼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嘚“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嘫分开

例一:简析下面诗歌的写作技巧

《山居秋暝》 王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蓮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技巧指要] 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如《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图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粅“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奣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圍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託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嘚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滅”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蜀相》一首是杜甫的七律名作由诸葛亮的祠堂写到这位蜀汉贤相的一生事业。其颈联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之所以显得格外厚重就是因为它所包容的内容异常丰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对》后一句,抵得两篇《出师表》;从三顾茅庐到白渧托孤他与先主刘玄德的君臣遇合,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绩和北伐的功业;“天下计”言其宏图,“老臣心”表其忠贞;……老杜以外,哪个诗人曾有过这样的笔力类似这种手法,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尛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着”的效果如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騎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喥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ゑ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如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喝叹有情”(纪昀)。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奻“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谈资以消磨时光。如今她们既鈈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輕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所以,沈德潜赞曰:“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佳绝!”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