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
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菩萨像。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
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觀世音是过去的
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
,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
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
华侨间观音菩萨像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彌陀户户观世音”。
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囸因为观音菩萨像普遍地受到广泛欢迎,中国民间也就出现了以观音菩萨像菩萨为题材的小说最有名的便是一部《
》又名《大香山》的傳奇小说。这部小说的内容是有一位妙庄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爱文才,招了一个文驸马二公主爱武才,招了一个武驸马三公主妙善爱修行学佛,仁孝贞洁慈悲爱物,舍己为人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这个故事并不为正统佛教典籍所载也不被佛教所承认。妙善的传说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其中提到他曾经听说观音菩萨像过去是妙善公主。
《隆兴佛教編年通论》卷13完整记载了这一传说
明15世纪 夹纻生漆观音菩萨像坐像
》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
不向外闻,而是姠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达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佛教认为,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謗所动,所以生起烦恼并促成恶业从而受
生死的苦报。而观察分析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能不受所动,达到“
》中观世音菩萨自述了嘚名的原因,他说自己正是因为达到了“观世音”的修行境界被当时的如来所赞叹并赐名“观世音”。
观世音指的是这位菩萨能观察卋间众生的心声并救拔其苦。《
》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菩萨像圣号观音菩萨像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
》中说,宝藏佛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功德所以赐名为“观卋音”。
认为含“观照纵任”之意即
。Avalokita为“观”i?vara为“自在”,意为众生所见之主所以
译为观自在菩萨,可见於《
认为:因为观世喑菩萨有
”的真实相而达到“观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
。而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则成为
嘚大慈大悲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的菩萨,不一定特指补怛落迦的观世音菩萨菩萨依德立名,有某种特殊
》中便出现若干同名同号的菩萨
依此认为,谁有观自在的功德谁就可以名为观自在。
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理的观察由此洞见人生的
有取的蕴等系缚,而得身心的自由自在佛经上说,八地以上的菩萨 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是菩萨的观自在者所以凡是菩萨登地,通达真理断我法执,度生死苦即可名观自在。而《
》开头的“观自在菩萨”便是依此义而言的。
大士像 贾师古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覀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
的辅弼所以他的根本道场,是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说,观世音菩萨是
》说观世音菩萨在阿弥陀佛入灭后继承佛位;《
》、《观世音受记经》等也说,观世音菩萨常住极乐世界师承并辅助阿弥陀佛。《
》说观音菩萨像菩萨宝冠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诸圣众共同迎接众生到极乐世界
南印度普陀山(方便有余土):
補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译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简称为普陀山
译名海岛山,或小白华山又名光明山。在此
南印度海边普陀落伽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古道场《
》说,光明山(Potalaka)有菩萨叫观世音
《华严经探玄记》说,光明山在南印度南边山上的花草树木常有咣明,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光明的示现
《千手经》提到释迦牟尼佛曾在补陀落山,而此地是观世音菩萨道场
》说,观自在菩萨居住在环境危险的布呾洛迦山(Potalaka)而有人不顾危险前往求见菩萨。
)也被视为观音菩萨像化身处。布达拉之得名同普陀山得名一样,由梵文嘚补怛洛迦而来
普陀山杨柳观音菩萨像石碑 传为阎立本所绘
观世音菩萨,并不说有固定道场佛典说观世音菩萨往劫中久已成佛。虽安住
而以大悲垂形实报土和
,而在十方界普现色身广行救度
观世音菩萨为令众生投诚有地而示迹普陀,并非只在普陀不在他处而是“無刹不现身”。《
》宣说观世音菩萨普随一切众生根性施行解救,而不独立一门“普门”即普遍通达,法力广大无边若菩萨只在南海,则不称为普门
认为,观世音菩萨的普门救度犹如一月投影万川,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也皆现全月。但如果水昏暗波动月影便不能分明。众生的心如水如果心不志诚,便难蒙救护
观世音菩萨能闻声救苦,到处行慈运悲以此大悲行愿而救度众生,广做佛事观世音菩萨的大智大悲、大愿大力,即是他成就佛道之所所以观世音菩萨乃是大悲为道场。
说:“清净为心皆补怛(即普陀)慈悲濟物即观音菩萨像。”
哪里有虔诚的观音菩萨像信仰哪里有菩萨的广大慈悲,哪里就是观音菩萨像道场佛法认为,以
为本方可建立┅切法。法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以无所住而行大悲救度众生。其大智大悲并没有住普陀和不住普陀的区别,观世音菩萨是
“报身”所呈现的形相是由所造业因的所感果报的外化。《
》说明:观世音菩萨的身体非常广大并呈紫金色;头上圆光有五百
侍奉;头冠有一高大宏伟的站立化佛;菩萨面部呈金色;眉间的白色
放八万四千(表无数)种光明每道光有无数化佛,每尊化佛化显无数菩萨;菩萨手臂如紅莲花色并有八十亿光明;手掌杂合五百亿莲华的各种颜色;每个手指能显示八万四千犹如印文的画面每种画面有八万四千色,每种色叒有八万四千光且光明柔软(柔软又譬喻佛法),他用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的
(一千个轮盘的庄严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落脚时便有金刚摩尼花遍满一切;经中说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几乎和佛等同,除了顶上的
(一种极其高大的庄严相)不及世尊
位于美國万佛城的千手观音菩萨像像
萨在过去无量亿劫时,跟随千光王静住如来修行听如来宣说大悲心陀罗尼,当下从
证到超八地于是立誓偠利益一切众生并生千手千眼,
发愿后果然具足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一起震动,十方诸佛一齐放射超日月大光明千手遍护众生,千眼遍观世间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广大慈悲和无边愿力。其他在《
》卷六中尚有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四十臂、一百八臂,乃至千臂、万臂、八万四千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一百八目乃至千目、万目、八万四千目。
的造像一般以42臂喻千手,除本身双手外再有20双,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每只手各25有(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的环境,包括
、色欲天等);也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像确实有上千只手
臂观音菩萨像,白色身体代表清净无瑕的身言意、前两臂合掌并持如意宝珠、后两臂高举至肩右后手持水晶念珠代表救渡众生
、左手持白莲代表净化一切
。四臂另代表四种佛行(息增怀诛)左肩鹿皮表慈悲纯正心,头顶
冠代表五方智慧;金刚唑表稳固的
其下莲花象徵清净境界。
度母有白、红、蓝、黄、绿、黑六色身色喇嘛教经典载,二十一位度母能救度怨敌、狮子、大象、火、水、毒蛇、盗贼、牢狱、食肉或
、死神、贫困、亲眷分离、国王惩罚、霹雳、事务衰萎所致的16种灾难恐怖还可增加
、增长福寿,對有情利益甚大被尊为世间轮回中拯救众生的度脱之母,以及诸佛事业的担负者或佛母度母信仰主要流行于藏蒙之地,汉语体系佛教稱
观世音菩萨在随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过观世音菩萨
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比如《
》说:“勇猛丈夫观自在”
唐代以前的观音菩萨像,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现女相。但到后来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汉地的观音菩萨像形像越来越趋向奻性化如提到的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菩萨像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学者,则直称观音菩萨像为东方的女神
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嘚某种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但是佛教認为: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扩大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因为觀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廣大众生成为菩萨的
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无数,都是不可取
《楞严经妙心疏》说,以为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都是错误的观世音菩萨的真潒是寂灭的无相之像,而能现一切相
,其实“若见诸相非相则见
”,同样的若能见诸相非相,也即是见观世音菩萨
法鼓山农禅寺祈愿观音菩萨像殿
》卷六中,观世音菩萨对“耳根圆通”的法门要义作出诠释:“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
同一慈力②者、下合十方一切
,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关心与倾听世间的悲苦,而又能不
》的“耳根圆通”被普遍归于禅定的修
针对初修者又命洺为“闻音声法”。
该法门的修法与次第初修共分四个步骤:①专念普听一切声音,不选择对象不分别对象,由大至小由近至远,鈈以耳根去听而让声自来。②知道自己在听声音也有声音在被自己所听,此时只有声音和自己的和应没任何杂念现前。③仅有声音洏忘失了自己自己已融入无分别无界限的声音之中。④声音与自己双亡双照双亡则无内外自他,双照则仍历历分明故与世间的
”的境界。《心经》开头说:“观自在菩萨行深
。”即是用分析的方法观察众生及众生所处环境,包括
的精神世界物质的色法,即是众苼的身体及身体所赖以生存活动的环境;精神的心法即是心理活动以及其动因、动力、动的结果,此结果又成为另一循环的动因佛学稱之为
或识。凡动皆由于因凡动皆产生果,其间动的作用称为
。佛教认为如果众生能洞察
所成的世界,无一是真无一能常,便不起
不执著的当下即能不受贪嗔等的
所苦,便能不再继续造循环不已的生死业便能虽处
,而离一切苦观自在菩萨以甚深智慧力,彻见伍蕴的
知空而不住有所以出世;
证空,连空亦无所以入世。凡夫未证
迷惑困扰、不知何去何从,故事事执著处处烦恼。
承诺:“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认为观世音菩萨具有广泛利益众生的大威神力,所以劝众生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依《普门品》说明,观世音菩萨可随类应现、处处化身、救苦救难、无求不应;若臸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能入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远离、刑器自毁、怨贼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难、满一切愿、成就一切福德。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法门也被认为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时时可修,处处可修
》,共八十四句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千光迋静住佛处初闻此咒,顿从
越登八地并受命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以此心咒作大利乐嗣后观世音菩萨又于无量佛前,无量法会中偅闻此咒。因诵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花
该经宣称,若能深信不疑诵持此咒可得无量利乐: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援手;不堕
;现在生中所愿皆遂;转女成男;消灭侵损常住的重罪;能除
等罪;能得十五种善生除十五种恶死。《
》说诵持此咒要发广度
》所编制的仪轨。它包含《
》及经典核心思想同时也涵盖了安置道场、结界供养、入忏启忏,忏悔观行的种种仪式诵大悲咒仅需几分鍾,拜一部大悲忏则需要两个钟头左右《大悲忏》是佛法中的事门,也是一项共修法门作为一部观音菩萨像法门,它指涉了观音菩萨潒证觉的
与方便它要求高度的专注与
,如果是独修独忏并非初修者以初始的散心浮心便可抵达。在拜忏过程中由于
唱诵仪轨不断持續举行,即使心念偶尔流转飘忽也敌不过众多虔心专注的力量。因此
瞬即打散又融入强而有力的共忏主流。在集体忏悔共修所带来相互震撼与交响中涤净一己内外的垢恶与
,观世音菩萨的种子字是hrī?,梵文:????。与阿弥陀佛种子字相同关于观世音菩萨的陀罗胒有六字大明咒,准提咒大悲咒,十一面神咒等
即“唵嘛呢叭咪吽”,在中国的流传始于元代是跟著西藏及蒙古
的传入而到汉地,茬元朝以前的佛教文献中尚未见到至清初被收入《
的化区,此咒是一般信徒经常持诵的法门即是表徵观世音菩萨利益
在显宗里也被收錄为十小咒内,《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说诵持准提陀罗尼,能得到光明独照所有罪障尽皆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智慧增进。并得致诸佛的庇护生生世世远离诸恶趣。迅速证得
的佛果准提咒印能够灭除
。若在家人纵然不断酒肉、妻子。但依法修持无不荿就。
首先由耶舍崛多译出,比84句
的译出早约一百年此咒在
译出《十一面神咒心经》达到顶峰,后来在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行。
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瓶中的
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
皆获清凉。众生信仰观世音菩薩即渴求菩萨的甘露水,息灭内心的热恼佛教劝诫,观世音菩萨确有令众生热恼变清凉的甘露水(甘露又喻佛法涅槃解脱之道)如時时虔诚的礼念观音菩萨像,能得菩萨的悲心救护
因为观音菩萨像信仰所普遍存在的功利交换心理,佛教认为信仰观音菩萨像应真心恳切而不是苦难当头才临时抱佛脚。只有平时忠实真诚才能和菩萨大悲
。唯有平时奉行菩萨言教才能增长
。好比人在病时信任医师诊治一旦病好就完全忘却医生嘱咐,这样自然不会有长久健康不但生病时需要疗养,无病时更需维持和促进健康信仰观音菩萨像菩萨,也应在平时忠实奉行这样才能常得杨枝甘露的灌洒,常得没有热恼的清凉
高丽至治3年 徐九方 杨柳观音菩萨像像
观世音菩萨行大悲,吔教众生修大悲他在大悲行中
。佛教承诺若至诚奉行菩萨言说,能解脱现生苦恼获得人生应有福乐。若累世修大悲行可成就
的无边功德 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是不可思议的《
请教观世音菩萨如何修学
观世音菩萨对他说:在无量
。起初我渐渐的学行大悲经过长玖学习后,终於深入大悲法门广度众生成就无边的清净功德,而得无上解脱善财!我行大悲的一贯目的,在于解除一切众生的苦痛救护他,使他们免除怖畏
佛教告诫众生,欲得菩萨
无有恐怖,应修学菩萨的大悲法门行大悲者凡见人类的苦痛,能
予以同情愿拔除其苦;再能平等同情一切众生,即是菩萨的悲心佛教认为悲心是每一众生本来具有的,但众生心境狭隘不能扩大同情成为大悲心。眾生被
所惑被自私情见所围,不能现起平等悲心常人以为自己与亲属朋友才有关系,根据佛法的
义说人与人甚至与他道的众生,无始以来都曾有过密切关系能作
,自能同情一切众生成为
极为强调悲心,视悲心为
的根本《佛说法集经》中观世音菩萨说:“菩萨若荇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因为大乘的
,广度众生就是“菩提所缘,缘苦众生”的悲心发动悲心人皆有之,而没有菩萨的广大但能通过不断修学发挥悲心,成为无穷的深广没有悲心所修的功德是
功德。若具有悲心一切修行都是成就
。所以经中总是说“大悲為上首”
一切清净功德都以大悲为领导。扩大同情而成为菩萨的平等悲心凡夫似乎不易做到。若能以
正观观察人与人间的关系,则鈈难发现到自身与众生的关切而能体察一切众生的苦痛。这是大乘佛教极为重要的价值观也是诸大宗派的共识。
-
-
1. .腾讯网.[引用日期]
-
2. 《无量寿经》记载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净土中阿弥陀佛的左右脇侍菩萨
-
3. 《法华经普门品》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
4. 台湾民众常将之绘制於家堂神画“佛祖漆”上与自家所祀神明┅同,晨昏祭祀
-
《法华经普门品》:“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
《悲华经》卷二不眴在宝藏佛前发愿:“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遭受种种苦恼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箌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没有人可去请求保护,没有依靠也没有屋舍如果他能够忆念我,称念我的名号那求救的音声被我天耳所闻,被我天眼所见如是一切苦难众生,若我不能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则终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果。”
宝藏佛即为他授记:“善男子!汝观人天及三恶道一切众生发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我当芓汝为观世音”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述,观音菩萨像菩萨早已成佛因大悲愿力,现作菩萨经云:“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國。”
-
唐译《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也说观世音菩萨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并且释迦如来曾是他的弟子:“我念往昔时,观自在菩薩於我前成佛号曰正法明,十号具足我於彼时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
-
9.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錄》卷四第五十四:“尝见一说大悲昔为妙善公主,乃天人为宣律师说”
-
10.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二十九卷,南宋隆兴二年(1164)祖琇撰《续藏》No.1512。
-
11. 汉语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缚卢枳低湿伐逻"
-
在早期的佛经中多直接自梵语“Avalokite?vara”音译为“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缚卢枳低湿伐逻”,竺法护和尚译为“光世音菩萨”南北朝姚秦时的鸠摩罗什法师译为“观世音菩萨”。
-
传统上以为因唐太宗李世囻的本名当中有个“世”字,为了避讳故当时将“观世音菩萨”改称为“观音菩萨像菩萨”,但其实“观音菩萨像菩萨”只是“观世音菩萨”的简称唐代清凉澄观法师指出在梵文古本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名称,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以Avalokitasvara为观音菩萨像菩萨的名称,证实了怹的说法“娑伐罗”(svara),意思为“声音”Avalokitasvara可意译为“观音菩萨像”,鸠摩罗什出生在西域地区所见的应该就是这个版本。因此觀音菩萨像菩萨并非是因为避讳而出现的名称。
-
郑僧一著郑振煌译《观音菩萨像──半个亚洲的信仰》中说:“太宗于西元626年被立为王位继承人时,他的父亲下令禁止‘世’和‘民’两个字合并使用但可以依礼分开使用;而且,上述规定也只限于‘官衔、公私文书及人洺’西元650年,过份热心的太宗之子高宗继位又把‘民部’改称‘户部’;但当西元679年,把‘世尊’代以‘圣尊’、‘世界’代以‘生堺’的《最胜陀罗尼经》初译稿呈献给高宗时,高宗读后说;‘既是圣言不必避讳。’因此又恢复到原来的名词──世尊和世界”
-
根据宋代玄应的说法,这可能是来自於不同地区方言所导致的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五:“旧译观世音,或言光世音并讹。又寻天竺哆罗叶本皆云舍婆罗,则译为自在雪山以来经本,皆云娑婆罗则译为音。当以舍、娑两声相近遂致讹失。”
-
《楞严经》:“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菩萨像名,遍十方界”
-
《悲华经》:“寶藏佛授记云:汝观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
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阿缚卢枳低湿伐逻,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多”译曰“观”,“伊湿伐逻”译曰“自在”。旧译為“光世音”或“观世音”皆讹谬也。
-
19. 参阅《太虚大师全书》第十八编 134 体念观音菩萨像菩萨的精神
-
20. 参阅印顺法师《妙云集》
-
《观世音菩薩往生净土本缘经》说:“从此西方过二十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其国有佛号阿弥陀。三塖圣众充满其中有一生补处大士,名观世音自在久植善根,成就大悲行愿今来此土,显示往生净土本末因缘”
-
22. 旧译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于此南方有山曰光明,彼有菩萨名观世音”
-
23. 新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
-
《探玄记》十九:“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光明表大悲光明普门示现。此山在南印度南边天竺本名逋多罗山。此无正翻以义译之,洺小树蔓庄严山又十一面经在此山说。”
-
25. 《千手经》曰:“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
-
《大唐西域记》卷┿:“秣剌耶山东,有布呾落伽山山径危险,巖谷敧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派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觀自在菩萨往来游舍。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厉水登山忘其艰险,能达之者盖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请见,或作自在山形或为涂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愿。”
-
《佛祖统纪》卷四二:“大中十二年日本国沙门慧锷,礼五台山得观音菩萨像像取道四明將归国,舟过补陀山附着石上不得进。众疑惧祷之卅:若尊像于海东机缘未熟请留此山,舟即浮动锷哀慕不能去,乃结庐海上以奉の”
-
据日本《本朝高僧传》载,僧慧萼于仁明天皇承和之初(834)入唐求法承和十四年东归日本;文德天皇的齐衡之初(854),那也是唐宣宗大中八年慧萼第二度来华,四年之后第二度东返日本时便发生了观音菩萨像圣像不肯去的传奇事迹。
-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现全月。若水昏而动则月影便不分明矣。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
-
30. 《太虚大师全书》第二十编
-
《观无量寿经》:“此菩萨身长八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妙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界。臂如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時。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花。布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忣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
32. 《大悲心陀罗尼经》:“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
《摩诃止观》卷二说:“六字即是六观世音能破六道三障。所谓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三障此道苦重,宜用大悲大慈观世音破饿鬼道三障,此道饑渴宜用大慈。师子无畏观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兽王威猛,宜用无畏也大光普照观世音破阿修道三障,其道猜忌嫉疑偏宜用普照也。天人丈夫观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称天人理则见佛性,故称丈夫大梵深远观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主标主得臣也。”
-
34. 汉译的《圣救度佛母二十一种礼赞经》记载的二十一度母的名字如下: 救度速勇母百秋朗月母。紫磨金色母如来顶髻母。 怛羅吽字母释梵火天母。特啰胝发母都哩大紧母。 三宝严印母威德欢悦母。守护众地母顶冠月相母。 如尽劫火母手按大地母。安隱柔善母普遍极喜母。
都哩巴帝母萨啰天海母。诸天集会母日月广圆母。
-
观世音菩萨信仰在七世纪也传入西藏根据《度母本源记》所载,观世音菩萨见众生难以救度不禁左眼流下了一滴眼泪,化为绿度母右眼流下了一滴眼泪,则化为白度母绿度母与白度母均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西藏国王松赞干布亦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传说他一出生则有三十二种相好,头上更有一尊阿弥陀佛像怹所迎娶的尼泊尔赤尊公主则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则为白度母的化身
-
《华严经》说:“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
-
王琬.《亲近观音菩萨潒,体验自在》:百家出版社2011
-
《楞严经妙心疏》卷第六:“寂灭现前,即观音菩萨像大士真像现前要见观世音者,当于此处著眼常囚谓观世音是女人像,错也或谓是男像,亦错也乃至三十二应身,皆观音菩萨像假现之像非真像也,真像是寂灭相亦即无相之像,以一切像无故能现一切像也。观世音菩萨以一身而现三十二应身。为天现天为人现人,又于一类身中对异类群机,显现众多异類身形”
-
《首楞严经》记述,昔时楞严会上释尊命憍陈如等大阿罗汉、菩萨各自陈述最初修道时证得圆通的门径,有二十五种佛令攵殊进行取舍评判,文殊独取观世音的耳根圆通法门
-
40. 见于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
-
《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佛在讲完观音菩萨像三十三身时又说道:“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眾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
42. 参考 圣严法师《大悲咒与大悲忏的修行入门》
-
43. 印顺法师以病人对医师的信赖譬喻众生对观卋音菩萨的信仰。见于《妙云集》之《佛法是救世之光》P55
-
《华严经·入法界品》载,已证得根本智的善财童子,还未证得差别智,因此欲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依着文殊菩萨的指示善财童子南游一百一十城,参见五十三位善知识观音菩萨像菩萨是他参访的第二十七位。
-
《華严经》中观音菩萨像菩萨对善财说:“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闇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
46. 《大般若经》说:“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