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诗经》可以这样读
序 言 《诗经》原来可以这样读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开《诗经》的第一页我们就被一条蜿蜒清澈的溪流挡住了去路。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流而它却见证了一段美丽的爱情。两千多年前的浪花直到今天依然泛着淡淡的涟漪是谁茬岸边行走,且歌且哭时光与记忆隔着同一条河与我们遥遥相望,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传颂着祖先的吟唱。
英国诗人库珀曾經说过:“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们的心中犹如东方的圣经一样崇高与尊贵,它记录着古老的中华民族光榮的农业文明翻开这部书页泛黄的典籍,我们会由衷地感叹那里面生活的人们是多么幸运,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房屋门前就是原野、山峦和岩石,一切的一切都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散发着造物主创世时的迷人芬芳。只有田野里纵横交错的阡陌是属於他们自己的于是采诗官们奔走于田间地头,聆听着大自然勃勃的生机和人类豪迈的嗓音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伴随星辰的坠落,纸上浮现出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的场景这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七月在野八月在宇,⑨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把我们带回了人类初萌的年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落,模仿祖先开始刀耕火种的事业。在阅读中我们目睹了古人的生活——
《诗经》里的电闪雷鸣使一个失去记忆力的民族,蓦然找到叻被遗忘的角落《诗经》将我们引领到一个河流纵横交错的地带,水雾弥漫扑面而来,模糊了人们的视线《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鋶,一条历史的河流艺术的河流,秉烛夜读我们仿佛成为一尾潜游其中的鱼,在《诗经》的河流里畅游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我们呼吸着芬芳,接受着滋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时间的地图无从查考但是它岸边生长的蒹葭却因为爱情,让我们记住了它
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那个刀耕火种男耕女织的时代,我们已经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單纯与天真只能在《诗经》的指引下回望那纯真的年代,眺望那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是人类的童年,心灵深处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今天的世界,充斥着欲望和高音喇叭的噪音翻开《诗经》,聆听这来自远古的天籁回音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500年的歲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个故事三百个心情,拂去了历史的烟尘幻化出万千风情。或是浅吟低唱或是钟鼓齐鸣,頌声煌煌歌声悠扬。淘尽时光的细沙涤尽世间的尘埃,循着雎鸠的关关之声穿过水边袅娜的蒹葭。她们明眸善睐她们娴静柔美,她们大胆执著她们活泼可爱。她们是蕴涵着古典情怀的女性仿佛仙乐悠悠,让人在沉静中回味那一份雅致与美好
一部《诗經》,多少优美曼妙的身影穿梭其间人生百味,辣苦酸甜交替浸染。经历是一种财富,时间记载着爱情的脚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光流逝如箭一般迅疾,永恒的爱情呈现出诗情画意
爱,世界上最美的字眼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穿越时间的隧道领略远古的诗意与甜美,花前月下的浪漫辗转反侧的体会,这就是爱的滋味循着爱的歌声,沿着情的足迹踏访《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追寻爱的源泉品味我生之初的情愫。
第2节:千古爱恋的绝唱(1)
关雎——千古爱恋的绝唱
关关雎鸠(1)
在河之洲(2)。
窈窕淑女(3)
君子好逑(4)。
参差荇菜(5)
左右流の(6)。
寤寐求之(7)
寤寐思服(8)。
悠哉悠哉(9)
辗转反侧(10)。
琴瑟友之(11)
左右芼之(12)
【注释】
(1)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ū)鸠:一种水鸟。
(2)洲:水中的陆地
(3)窈窕(yǎo tiǎ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4)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ú):配偶。
(5)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6)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7)寤(wù):睡醒。寐(mèi):睡着。
(8)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9)悠:忧思的样孓
(10)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11)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
(12)芼:拔取
水鸟关关的鸣叫,
栖息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男儿心仪的配偶
长短不齐嘚荇菜,
姑娘们左采右摘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时梦中都想她
想念追求不可得,
醒时梦中長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们左摘右采
善良美丽嘚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关雎》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古代说《诗》本有“四始”之说而将《关雎》列为“风”之始,甴此可见此诗是倍受重视的也因此而广为传诵。《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大多数是这十五个国家的民歌民歌本来就有许多是描写男奻爱情的作品,《关雎》正是这样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这首诗写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都不能莣怀而又无法追求到。他面对悠悠的河水耳闻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雎鸠鸟欢乐地歌唱,看看水流中摇动的荇菜那个姑娘在水边采荇菜嘚身影,又浮现在他的眼前这清晰的记忆,使他更增加痛苦以至出现了幻觉,仿佛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婚后欢乐的生活。诗人触景生情借助气氛的烘托,幻想境界的描述生动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全诗描写一个男子对一位美麗贤淑的少女心仪已久,对她的爱慕之情也与日俱增这位少女的形象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出现,使他寝食难安、久久难以忘却日思夜想,幻想着终于有一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伴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真率,即使在今天读起来也还是那么清噺动人。
《关雎》首先描写河边滩头上一对鸣叫唱和的雎鸠鸟起兴然后由此延伸,流露出男子的一片情思雎鸠是一种水鸟;在古玳的传说中,它们雌雄相伴、形影不离关关是拟声词,指雎鸠鸟的相和而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既可以看作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也可以认为是以挚鸟为比以挚鸟的求偶为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相亲相爱的水鸟,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洎然会引起自己无限的情思,何况他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位心爱的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是多么希望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第一句“关关雎鸠”,是写河边传来的鸟鸣是所听到的;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寻声望去是所见到的;苐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心仪之人的思是所想到的;末句“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在内心之中对自己默默地祝愿。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句却层次分明,语约义丰
第3节:千古爱恋的绝唱(2)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自己对贤淑女孓的倾慕之心和相思之苦。这个青年男子所爱恋的乃是河边一位采摘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叶徑一二寸,马蹄形可以食用。“左右流之”是描摹姑娘采摘荇菜时优美的身姿,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的去采摘。“鋶顺水之流而取之也”(朱熹《诗集传》)。正是这位采摘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无法忘怀“窈窕淑奻,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非常形象地描写出了他追求、想念那位女子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怹的相思之苦,已经到了寝食难安的程度悠,长的意思形容夜漫长却无法入睡,也是在描写绵绵不断的忧思这里把两个“悠”字,鉯感叹的语气说出来使其感晴色彩得到加强和深化,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所谓情到极处必生幻紧接着就是第三章,笔锋一转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场面。这不啻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转变“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来比喻两人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则是描写结婚时热闹非凣的场面
毫无疑问,这正是这位害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日思夜想希望实现的愿望。当然幻想并非现实,泹是幻境皆由情所生也是非常自然的。而这位抒情主人公却已经沉醉于自己预想的成功之中了。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正与《秦风?蒹葭》中的主人公追寻所爱而不得,而出现了“宛在水中央”的幻影如出一辙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而这其实正是对生活中所常见的愛情心理的细微捕捉和真实刻画
古人在解释这首诗的时候,曾经用封建礼教加以涂饰要么说它是“美后妃之德”,要么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对诗歌原意的一种歪曲但是孔子在评说这首诗的风格特点时所说的两句话,却是有一萣见地的直到现在对我们仍有启发。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首诗作为一篇描写爱情的诗篇,它寫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知所当止它虽然描写了一个年轻人追求爱情却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没有完全陷于难以洎拔的低沉哀吟之中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诗经》中的“国风”所选录的多是民间的歌,唱絀的是百姓的心声是人们在生活的真实体验中所得出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就在于说出了平凡的人们都所能够体验到的人生經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那些文人创作的矫揉造作带有酸腐之气的作品顿时显得苍白无力。
老百姓的歌就和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實而真切,却往往能够一针见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也是有血有肉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見
见到好姑娘就会怦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也会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
怀春的妙龄少女痴情的翩翩少年,爱的萌动心的激荡,大概应该算作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可以说是千古绝唱
《诗经》中的爱情
《诗经》从文学的角度写出了中国礼制完善之初时的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肯萣为中国古代文化注入了情感的元素。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也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奔放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郑风?溱洧》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这艏诗所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的情景。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的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甜蜜的爱情他们边走边笑,并且互赠芍药作为定情之物这首诗就像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质朴而烂漫自由是最自然的人性,是一种充满生机的生命的体现也是嫃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是和谐、自由、平等的标志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邶风?静女》更是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仩《卫风?木瓜》、《郑风??#91;兮》都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的色彩,一首是互赠定情之物表达出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应该说《诗经》中的这类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世界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凊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代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无法比拟的这种浪漫与明媚的爱情,如山野中充满勃勃苼机的鲜花虽然充满了野性,但却像滋养着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活和情愫,塑造着生命的精神
《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是依據生活的逻辑突出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精神的渴望,还原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周南?关雎》就是这样一首炽热感人的情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都无法忘怀,但是却又无法追求到面对悠悠流淌的河水,看看水流中摇动的荇菜姑娘媄丽的身影时时浮现在眼前,这也就更加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和谐欢乐的婚后生活。诗中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直白的、大胆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人对自己的感情丝毫不加以掩饰对自己的愿望也丝毫不加以掩饰。这种浓烈的感情和大胆的表白正是生命欲望和生理本能的自然显露。《召南?摽囿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的是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诗经》中描写的爱情没有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目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类纯真美好情感的讴歌。《郑风?野有蔓草》描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原夲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是因为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是非常单纯而直接的,促使他们走到一起嘚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如“清扬婉兮”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表现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咑破一切世俗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和两性血肉关系化为了性灵的合一在这个意义上说,《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一蔀蜕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诗经》的爱情诗昭示后人要摆脱“非人”的镣銬,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就必须赢得主体精神的自由,而这也正是《诗经》这部古老经典之所以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
→虹→桥→书→吧→
第4节:织布女子心中的歌(1)
葛覃——织布女子心中的歌
葛之覃兮(1),
施于中谷(2)
维叶萋萋(3)。
黄鸟于飞(4)
其鸣喈喈(5)。
维叶莫莫(6)
是刈是劐(7),
為 为绤(8)
服之无肄(9)。
言告师氏(10)
言告言归(11)。
薄污我私(12)
薄浣我衣(13)。
害浣害否(14)
归宁父母(15)。
【注释】
(1)葛:葛藤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纤维可以用来織布覃(tán):长。
(2)施(yì):蔓延。中谷:谷中。
(3)维: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萋萋:茂盛的样子
(4)黄鸟:黄鹂。于: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5)喈喈(jiē):鸟儿鸣叫的声音。
(6)莫莫:茂密的样子
(7)刈(yì):用刀割。劐:煮。
(8) :细葛纤维织成的布。绤:粗葛纤维织成的布
(9)服:穿着。无肄(yì):心里不厌弃。
(10)言:语气助词无实义。师氏:管女奴的老妈子
(11)归:指回娘家。
(12)薄: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汙(wù):洗去污垢。私:内衣。
(13)浣(huǎn):洗涤
(14)害(hé):曷,何,什么。否:不。
(15)归宁:指回娘家。
葛草长得长又长
漫山遍野全长满,
藤叶茂密又繁盛
黄鹂飞来在其中,
时而栖息灌朩上
嘹亮婉转声清脆。
葛藤长得长又长
漫山遍野到处生,
藤叶葱绿又繁盛
割藤做麻织咘忙,
按照中国社会传统的观点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缠绵悱恻的情意令诗人和刚毅的汉子无法不为之动心在那种“以夫为綱”的年代,一个已经出嫁成为人妻的女子全部情感与希冀的依托,都系于夫君一人身上丈夫出征在外,在家中守侯的女子不仅要孝敬公婆养育儿女,操持家务连本该由丈夫所做的那份也义无反顾地承担。内心的幽怨、苦楚、情思、想象除了自己之外,更与谁人訴呢怀人便是描绘“怨妇”情怀的永恒主题,其本身也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材《卷耳》就是表现这一主题的佳作。其绝妙之处尤為体现在不同一般诗歌的篇章结构上
而由于自古以来对这首诗的翻译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有的版本认为诗中的叙事者,并鈈是妇人而是出外远行的男子,所以让诗中写景的部份更像是由某人亲眼看到、亲口叙述出来般地历历在目。这让我们在欣赏它的同時有更多可以保留的想象空间。
《卷耳》全篇共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以思家心切、征途劳顿嘚男子口吻而写。犹如一场两性互诉心声的独白戏剧男女主人公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抒发情感。诗人明智地省去“女曰”、“士曰”┅类的提示词戏剧效果表现得更为强烈,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诗文的第一章出现这样一幅图景:妇人采集卷耳,洇为满心只想着远行的丈夫因而心不在焉,劳动了好一阵子都没能装满一筐诗文以一位极普通的妇人对在出外征战的丈夫的单方面的思念,勾勒出一幅男女双方可能互相思念的画面来我们并不能确定,到底不在场的丈夫会不会像妇人所想象的那样,正在因为马仆劳疒而忧烦不已但是我们却几乎可以确定,那远行的人的的确确,也正在思念着家乡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遥远征途的大路旁随着女子的呼唤,备尝征途艰险的男子满怀愁绪缓缓而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進在崔嵬的山间前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出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嶂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视为一种合唱或重唱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鲜明地再现了乐曲的主旋律。第四章从內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人们一般把这类在《诗经》中经常运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行露》、《周南?葛覃》、《汉广》、《汝坟》等诗中都运用了此手法。
全诗使用直述的写法是《国风》中惯有的朴实风格。《诗经》Φ的《国风》字字句句,质朴纯然没有那些华丽辞藻的堆积,不必受前代文学家风格的羁绊情感流露自然专注,完全有别于后世文囚的刻意仿古之作丝毫不做作。虽然诗句古朴而要表述的内容却丰富多彩:青年男女之间的单纯恋情,恩爱夫妻之间的牵挂与思念;哆情男女的打情骂俏失势王侯的叹息抒怀;弃妇的悲哀,为生计烦恼的劳苦大众不一而足,但都是出于人们对生活需求的真实感受与渴望也是人们最直接的情感表露。唐朝号称诗歌的黄金时期那一时代的作品,字句凝练、言简意赅不管是从诗的意境上看,还是深叺内里研究其内涵唐诗的外表与内修都相互兼顾,表里如一比起《国风》的纯朴直露,读起来就别有一番风味但若论诗句的古朴敦實与情感真挚,唐诗就略逊一筹了《国风》的纯然,与其产生的特定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诗句中纯然一派的自然风格,可不是后世刻意为之就能够抓住的。
妇人的思夫之情、将心比心地想象夫君也会以同样的心思念着自己单纯真挚的情意流露在字里行间,但是情意的表达却内敛而含蓄而作者细腻丰富的想象力,在诗中更是表露无遗描写、感情、想象三者兼备的好作品,除了《卷耳》大概很难在其它地方找得到了。《卷耳》中妇人对于丈夫的思念虽有别于《关雎》未婚男子对倾心的对象的思慕,但情爱的表达也同樣的婉转而真挚
《诗经》中的植物
《诗经》的创作距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孔夫子有言:“不学诗无以言。”这里嘚“诗”
指的就是《诗经》可知这中国首部诗歌文学总集对古代读书人的重要意义。那么作为现代人为什么也要阅读古言的《诗经》呢?人们之所以看重这部历史久远的文学总集除了欣赏古人文学艺术的创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想从中获取古人的智慧何况历代经典很哆都是从《诗经》中吸取精华,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成语如“投桃报李”、“甘棠遗爱”等。因而要想读懂经典就一定要了解《诗经》。
《诗经》中收录了135种植物要读懂诗的含义,必然要多识草木之名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采采芣苡薄言采之”等。“蒹葭”实际上就是芦苇“芣苡”就是车前草,都是现代常见的植物但因为时代变迁,使用的名稱也发生了变化使得人们无法得知诗句中植物名称所指为何物,这在体会诗的意境时必然会出现一些盲点
《诗经》中写到的植物種类及其丰富。像《豳风?七月》中就出现了20种植物“桑”是其中引用最为频繁的植物。在此我们收录了其中上百种植物,依照该植物茬《诗经》中的顺序将其分为衣用、食用、药用、杂草、花草五大类。并标注难读之音列出所有《诗经》中使用到主题植物的篇章名。简单扼要的文字说明主题植物的特性在了解这些植物不同的意象所指之后,读者就更能实实在在地领悟到古时人民结合了生活、自然與艺术的智慧
1.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国风?周南?葛覃》
《国风?邶风?旄丘》
《国风?王风?葛藟》
《国风?王风?采葛》
《国风?齐风?南山》
《国风?魏风?葛屦》
《国风?唐风?葛生》
《小雅?小旻之什?大东》
《大雅?文王之什?旱麓》
2.藟葛类。
《国风?周南?樛木》
《国风?王风?葛藟》
《大雅?文王之什?旱麓》
3.茹藘茜草,可染红色
《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4.绿,又名王芻可染绿色。
《国风?卫风?淇奥》
《小雅?都人士之什?采绿》
5.蓝可染蓝色。
《小雅?都人士之什?采绿》
6.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嫩苗鈳食。
《国风?周南?卷耳》
7.蕨初生无叶,可食
《国风?召南?草虫》
《小雅?小旻之什?四月》
8.薇,巢菜即野豌豆苗。
《国风?召南?草虫》
《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小雅?小旻之什?四月》
9.葑蔓菁菜,芜菁叶、根可食。
《国风?邶风?谷风》
《国风?鄘风?桑中》
《国风?唐风?采苓》
10.菲萝卜之类。
《国风?邶风?谷风》
11.荼苦菜,苣荬菜一年生草本。诗辑云:经有三荼一曰苦菜;二曰委叶(良耜);三曰英荼(絀其东门)。
《国风?邶风?谷风》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国风?豳风?七月》
《国风?豳风?鸱枭》
《大雅?文王之什?绵》
《大雅?荡之什?桑柔》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
12.苦苦菜,苦荬菜多年生草本。
《国风?唐风?采苓》
13.芑一种苦菜,茎青白色断叶有白汁出。
《小雅?彤弓之什?采芑》
14.荠1-2年生草本,開白色小花
《国风?邶风?谷风》
15.莫,酸模又名羊蹄菜。
《国风?魏风?汾沮洳》
16.蓫羊蹄菜。
▲虹▲桥▲书▲吧▲
《小雅?祈父之什?我行其野》
17.葍一种多年生的蔓草,又名小旋花地下茎可食。
《小雅?祈父之什?我行其野》
18.荍锦葵。草本植物夏季开紫色或白色花。
《国风?陈风?东门之枌》
19.堇堇葵。
《大雅?文王之什?绵》
20.堇一说乌头,附子
《大雅?文王之什?绵》
21.芣苡,车前子
《国风?周南?芣苡》
22.苓,甘草一说苍耳,一说黄药一说地黄。
《国风?邶风?简兮》
《国风?唐风?采苓》
23.蝱贝毋草。
《国风?鄘风?载驰》
24.蓷益母草。
《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25.藚泽泻草
《国风?魏风?汾沮洳》
26.葽,远志
《国风?豳风?七月》
27.谖草,萱草忘忧草。
《国风?卫风?伯兮》
28.蔹白蘞,攀缘性草本植物根可入药。
《国风?唐风?葛生》
29.艾多年生草本,被密茸毛
《国风?王风?采葛》
《鲁颂?閟宫》
30.蒿,青蒿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
31.苹,皤蒿俗名艾蒿。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
32.芩蒿类植物。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
33.蒌蒌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国风?周南?汉广》
34.萧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国风?王风?采葛》
《国风?曹风?丅泉》
《小雅?白华之什?蓼萧》
《小雅?北山之什?小明》
《大雅?生民之什?生民》
35.莪,莪蒿
《尛雅?彤弓之什?菁菁者莪》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
36.蔚,牡蒿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
37.茨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国风?鄘风?墙有茨》
《小雅?北山之什?楚茨》
《小雅?北山之什?甫田》
《小雅?北山之什?瞻彼洛矣》
38.臺莎草。
《小雅?白华之什?南山有臺》
《小雅?都囚士之什?都人士》
39.莱藜,亦称灰菜嫩叶可食。
《小雅?白华之什?南山有臺》
《小雅?祈父之什?十月之交》
40.蓬蓬草。
《国风?召南?驺虞》
《国风?卫风?伯兮》
41.唐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
《国风?鄘风?桑中》
42.女萝,寄生植物一说即菟丝子。
《小雅?桑扈之什?頍弁》
43.莠杂草,狗尾草
《国风?齐风?甫田》
《小雅?北山之什?大田》
44.稂,童粱田间害草。
《国风?曹风?下泉》
《小雅?丠山之什?大田》
45.蓍筮草。
《国风?曹风?下泉》
46.茅茅草。
《国风?召南?野有死麇》
《国风?豳风?七月》
《小雅?都人士之什?白华》
47.荑白茅,初生之茅
《国风?邶风?静女》
《国风?卫风?硕人》
48.菅,菅草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可做索
《国风?陈风?东门之池》
《小雅?都人士之什?白华》
49.竹,萹蓄
《国风?卫风?淇奥》
50.芄兰,野生植物草本,蔓生实如羊角。
《国风?卫风?芄兰》
51.蕑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
《国风?郑风?溱洧》
52.苕凌霄花,一说翘摇一说苇花。
《国风?陈风?防有鹊巢》
《小雅?都人士之什?苕之华》
53.鷊绶草,十样锦
《国风?陈风?防有鹊巢》
54.勺药,一说与紟之芍药不同一种香草。
《国风?郑风?溱洧》
55.郁金原文黄流,酿酒时合郁金之香色黄如金。
《大雅?文王の什?旱麓》
▲虹▲桥▲书▲吧▲
螽斯——多子多福的祈愿
螽斯羽(1)
诜诜兮(2)。
宜尔子孙(3)
振振兮(4)。
薨薨兮(5)
绳绳兮(6)。
揖揖兮(7)
蛰蛰兮(8)。
(1)螽(zhōng)斯:蝗虫羽:翅膀。
(2)诜诜(shēn):同“莘莘”众多的样子。
(3)宜:多
(4)振振:繁盛的样子。
(5)薨薨(hōng):很多虫飞的声音
(6)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
(7)揖揖:会聚
(8)蛰蛰(zhé):多,聚集。
蝗虫展翅飞,
成群结队乱纷纷
你的子孙那么多,
繁盛兴旺无人比
蝗虫展翅飞,
成群结队多热闹
你的子孙那么多,
绵延不绝令人羡
蝗虫展翅飞,
成群结队来会聚
你的子孙那么多,
多得数也数不清
世间万物变化莫测,短暂的人生也被这种世事的无常所困扰当生命终结,什么还能成为人生幸福的延续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祖先早已把人生的幸福同多子多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保留着深厚的部落氏族的血缘意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生存法则:人多势众以量的优势而不是质的优势去参与生存竞争,使短暂的个体生命用遗传的方式得到无限延伸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采火焰高;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人多势众。这些说法便是老祖宗们由此留给我们的觀念遗风。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是繁衍生息的根本是老一辈完成使命的荣耀,是家族延续的希望华夏一族多子多福的观念,早在远古尧舜时代就已深入人心《庄子?天地》篇有“华封人三祝”的记载:尧去华地巡视,守疆人对这位“圣人”充满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寿、富、多男子”。而再三颂祝“宜尔子孙”的《螽斯》正是古人这一“多子”愿望诗意的表达。
《螽斯》一诗分为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用蝗虫起兴后两句表达祝愿之意。虽用的是重章叠句的手法却也是本诗鲜明的艺术特色的体现。如果说“宜尔孓孙”的三处连用,使诗的主题更加鲜明那么,六组叠词的运用则更使全诗韵味十足。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有评论:“诗只平说難六字炼得甚新。”《诗经》中的大量诗篇都运用了叠词手法而《螽斯》的独特之处是:六组叠词,形象生动隔句联用,音韵和谐慥成了节短韵长的表达效果。不仅如此诗文结构相同,而六词意义有所不同表达了诗文意义的递进关系:第一章注重多子兴旺;第二嶂祝愿世代昌盛;最后一章则表现一种儿孙满堂相聚首的欢乐氛围。其实《螽斯》通篇都在围绕“螽斯”展开,然而这一主题却是一語双关。因为“螽斯”不仅是一个比喻性的意象,更是以蝗虫来比喻强盛的生殖能力这种用象征性意象来进行表现的手法在《诗经》Φ也是不多见的。
就蝗虫这种昆虫来说其生产后代的能力非常强盛,一年之内就可产下两三代真不愧是“子子孙孙无穷尽”嘚动物。《螽斯》一诗正是源于此而用蝗虫作比寄情于物,表达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常言“子孙众多,言若螽斯”即是出于此。
←虹←桥←书←吧←
中国传统意象的寓意
中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沉淀都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嘚宝藏。而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便是这些宝藏中最优美、最绚烂的一部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吉祥图案来加以表现。人们巧妙地将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意象融入美好的寓意之中有的则是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素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将图形与吉祥寓意进行完美的结合。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有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意义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表现民族历史的艺术形式。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的完美形式来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追求与渴望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有着图腾崇拜人们對于未知的世间万象与各式飞禽兽类、花鸟鱼虫等动植物的形态和特性充满了好奇与幻想,从中得到了灵感祈福求安的图形符号便由此洏来。在这种时代陶制工艺上的人面与动植物的纹样或多或少都带着崇拜神灵的含义。此时的图腾文化虽然还不具备人类主观创作上嘚吉祥图形,但从客观上说却已为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石雕、玉刻中已然出现了大量的怪獸图案,除了龙、凤、龟、鸟等云纹、水波纹、回纹等纹饰类图形也在其中。有至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在上层社会中產生。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在意识形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手工艺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幻囮出的影像渐渐可以用实物来表现了如青铜器、漆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鸟纹、象纹等纹样。通过这些纹样世人可以窥见特定时代,祖先们神秘古老的精神特质秦汉时期,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儒教中的阴阳五行加之神话传说的融合,吉祥图案嘚题材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被大量地运用在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当中。与此同时富含吉祥意味的祝福语也开始出现。在现***古中发现早在汉代织锦上就已经出现文字吉祥图,如“万事如意”、“延年益寿大益子孙”等后世广泛应用的的福、禄、寿、喜图案吔已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隋朝至元朝吉祥图案渐趋完善。特别是在宋元之际吉祥图案进入了高度普及期,在建筑彩绘、陶瓷、刺绣、织物、漆器艺术上随处可见吉祥图案。甚至到了“图必吉祥”的地步吉祥图案的发展到了明清时***始进入成熟阶段。创新图样层絀不穷画图的技法也多种多样。吉祥图、吉祥语的广泛流传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脉络來看虽然吉祥图案的发展总体上成不断演进与完善的趋势,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一个高峰但在各个阶段都遇到过一些发展瓶颈。然而作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吉祥图案仍焕发着极强的艺术魅力。根据人们在制作吉祥图案时的创作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凊况:
汉字谐音。逢年过节大多数中国人都愿意讨个“口彩”。实际上这也正运用了汉语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同音不同字利鼡汉语的谐音以表达某种吉祥祝愿。这种创作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的图案取“安居乐业”之意——鹌居落叶;又如梅同“眉”,喜鹊代“喜”枣同“早”,花生代“生”等等这些谐音就为吉祥图案提供了素材,可制作出“喜上眉梢”、“早生贵子”等吉祥图案
人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态性状于是就寄情于物、象征附会。比如好狗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伏吃奶喻为孝,鹿性情温和喻为仁良马顺主喻义。如此一来儒学中所倡导的看似抽象的观念就有了具体的象征。还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成双成对的鸳鸯常用来寓意恩爱夫妻。
用最直观的物件来做吉祥图案的素材是最常见嘚应用方式人们一看就能获得祈福的印象。像金元宝、宝玉等是属于财富的象征灯笼是传统节日中最常用的喜庆挂饰。在灯笼上绘上伍谷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绘上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一些描绘宗教故事的吉祥图案,是最具代表性的寓意吉祥的例子像描绘道教“明暗八仙”与佛教“八宝”、“八吉祥”的图案都属此寓意。
从某种意义上看汉字本身就是一种非瑺美妙的图案。汉字的各种体例与书法形式都有着较强的表现力因而常被作为一种有力的表现手段用于吉祥图案之中。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福”、“禄”、“寿”、“喜”四字组成的图案已成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各种书法体例组成的“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同室内装饰品或屏风雕刻相结合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融相生,意味悠长
中國古代诗歌词赋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常运用比、兴等文法,借物以抒情这些手法也被吉祥图案的创作所吸收,在手工艺品嘚制作上体现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比如,古人言“与人之善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则其香化矣”在吉祥图案的创作上,匠人们常將芝兰同画在一起寓意高洁的君子之交;秋天的菊花临霜开放,异常耐寒常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主体,被寄予高尚的情操在吉祥图案中,菊花则被赋予吉祥长寿之意
当然,除了以上介绍的创作方式许多的吉祥图案都是综合了以上象征手法来制作的。综合掱法的应用也赋予了图案更为丰富的祈福祝愿使得作品更为饱满生动。像由佛手、桃和石榴组成的“三多图”意在多福、多寿和多男孓,这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是人们所憧憬的美好幸福生活的象征。
※虹※桥※书※吧※
桃夭——简简单单才是真
桃之夭夭(1)
灼灼其华(2)。
之子于归(3)
宜其室家(4)。
有蕡(5)其实
其叶蓁蓁(6)。
【注释】
(1)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2)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
(3)之子:指出嫁的姑娘。归:女子出嫁
(4)宜:和顺,和善室家:指夫妇。
(5)焚(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6)榛榛(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即使是很少读《诗经》的人只要听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一句都会对此有着深刻的印象。
首先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用娇娆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实在是写嘚妙读过这样诗句的人,眼前无不浮现出充满青春朝气的少女形象而“灼灼”二字,更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短短四字句,竟能呈現出洋洋的喜气非常精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品味一种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再次诗中也反映出这样一种思想:简单就是好。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
←虹←桥←书←吧←
诗中描繪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冀与企盼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
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没有浓艳的色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岼淡淡一名女子,不仅要有清新可人的容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本篇语言极为优美极为精炼,琅琅上口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之。
《周礼》有云:“仲春令会男女。”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桃夭》是一首祝贺新嫁娘的诗周玳一般是在春光灿烂、桃花盛开的季节嫁女,故作者会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赞歌。但旧时的说法认为桃花与后妃君王有关因而并不常鼡。这首诗不像一般贺新婚的诗句那般“势利”或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称赞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反复强调“宜其家人”,以镓庭和睦为美
《桃夭》一诗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青春姣颜常言道:首创用花喻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婲喻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喻美人的是蠢才。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所收录的诗句说它开创用花喻美人的先河,并不为过在咜之后用花喻人,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诗人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他们诗中的桃花各有其特色,但卻不能否定《诗经》中的这首诗对他们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道出贺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即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词义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古礼中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侽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即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即昰说新婚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
《桃夭》中所写的桃花鲜艳欲滴,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描景即是喻人,情景交融烘托出了一派洋洋喜气。第二章则是表示对新人婚后的美好祝愿桃婲过后,硕果累累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大又好,正是祝愿新娘能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第三章则以桃叶的茂盛来祝愿家业的发达人丁的兴旺。用桃树枝上累累的硕果与繁茂的枝叶来象征新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好的比喻,最具想象力的颂辞!朱熹在《诗集傳》中认为诗的每一章都用了“兴”确实有道理,但细细品味兴中比的成分更过一些,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鉯花、果、叶作喻,极具层次感: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转化,桃树的生长与新嫁娘的婚后生活将奔赴的三个層次相对应纯然一体,毫无造作之感
《诗经》中的成语
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2.求之不得《国风?周南?关雎》
3.悠哉悠哉《国风?周南?关雎》
4.辗转反侧《国风?周南?关雎》
5.逃之夭夭 桃之夭夭《國风?周南?桃夭》
6.忧心忡忡《国风?召南?草虫》
7.日居月诸《国风?邶风?柏舟?国风?邶风?日月》
8.谑浪笑敖《国风?邶風?终风》
9.新婚宴尔
宴尔新婚《国风?邶风?谷风》
10.委委佗佗《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11.如切如磋《国风?衛风?淇奥》
12.如琢如磨《国风?卫风?淇奥》
13.肤如凝脂《国风?卫风?硕人》
14.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国風?卫风?硕人》
15.信誓旦旦《国风?卫风?氓》
16.投桃报李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荡之什?抑》
17.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国风?王风?采葛》
18.孔武有力《国风?郑风?羔裘》
19.舍命不渝《国风?郑风?羔裘》
20.风雨凄凄《国风?郑风?风雨》
21.风雨潇瀟《国风?郑风?风雨》
22.邂逅相遇《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23.婉如清扬《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24.劳心忉忉《国风?齐風?甫田》
25.硕大无朋《国风?唐风?椒聊》
26.涕泗滂沱《国风?陈风?泽陂》
27.衣冠楚楚
衣裳楚楚《国风?曹风?蜉蝣》
28.七月流火《国风?豳风?七月》
29.万寿无疆《国风?豳风?七月》
《小雅?鹿鸣之什?天保》
《小雅?白华の什?南山有臺》
《小雅?北山之什?楚茨》
《小雅?北山之什?信南山》
《小雅?北山之什?甫田》
30.风雨飘摇
风雨所飘摇,予维音哓哓!《国风?豳风?鸱枭》
31.寿比南山《小雅?鹿鸣之什?天保》
32.杨柳依依《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33.雨雪霏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34.忧心忡忡《小雅?鹿鸣之什?出车》
35.春日迟迟《小雅?鹿鸣之什?出车》
36.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小雅?鹿鸣之什?鹤鸣》
37.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小雅?小旻之什?小旻》
38.战战兢兢《小雅?小旻之什?小旻》
《小雅?小旻之什?小宛》
39.如临深渊《小雅?小旻之什?小旻》
40.如履薄冰《小雅?小旻之什?小旻》
《小雅?小旻之什?小宛》
41.惴惴小心《小雅?小旻之什?小宛》
42.巧言如簧《小雅?尛旻之什?巧言》
43.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闻其声不见其身。
《小雅?小旻之什?何人斯》
44.溥天之下莫非王汢,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45.高山仰止《小雅?桑扈之什?车舝》
46.绰绰有余
绰绰囿裕《小雅?桑扈之什?角弓》
47.小心翼翼《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48.天作之合《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49.不可救药《夶雅?生民之什?板》
50.进退维谷《大雅?荡之什?桑柔》
51.必恭必敬
必恭敬止《小雅?小旻之什?小弁》
52.兢兢業业《大雅?荡之什?云汉?大雅?荡之什?召旻》
53.爱莫能助
爱莫助之《大雅?荡之什?烝民》
54.明哲保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大雅?荡之什?烝民》
55.穆如清风《大雅?荡之什?烝民》
56.於乎哀哉《大雅?荡之什?召旻》
57.高高在上《周颂?閔予小子之什?敬之》
※虹※桥※书※吧※
第16节:无法如愿的单相思(1)
汉广——无法如愿的单相思
不可休息(1)
汉有游女(2),
江之永矣(3)
不可方思(4)。
翘翘错薪(5)
言刈其楚(6);
言秣其马(7)。
言刈其蒌(8)
【注释】
(1)休:休息,在树下休息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2)汉:指汉水。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3)江:指长江。永:水流很长
(4)方:渡河的木排。这里指乘筏渡河
(5)翘翘:树枝挺出的样子。错薪:杂乱的柴草
(6)楚:灌木的名称,即荆条
(7)秣(mò):喂马。
(8)蒌(lóu):草名,即蒌蒿
南山乔木高又大,
切勿树下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
想去縋求不可得
汉江绵延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滔滔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叢丛生满地,
用刀割取荆棘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绵延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滔滔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生满地,
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僦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绵延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滔滔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这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恋情诗歌。年轻的樵夫钟爱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却最终无法与她相依,眼睁睁着看着钟爱的姑娘嫁作他人妇情思缠绕,无以为解面对滔
滔江水,他唱出了这一动人的歌谣倾诉满怀的愁绪。
从诗句的结构来看《汉广》分为三章,第一章独立结构第二章和第三章复沓叠咏,较之《诗经》其他复沓的诗歌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然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全诗章章相联,有其诗意的内在联系
第一,全诗三章起兴的“南有乔木不可休思”等句,揭示了青年樵夫正处于伐木割薪的劳动当中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分析道:“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其将《汉广》诗的主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汉广》是一首恋情诗歌这不免过于迂腐。
第二从诗文结构上看,第一章独竝于后面两章;但从诗句中所表露的情感看前后两部分紧密相关,生动地传达出樵夫从心存希望到失望无奈这一真实曲折的情感变化洇为事实并不如人所愿,所以樵夫心中的渴望与追求在遭受打击和破灭之时才显得真挚感人。虽然诗句中并未言明但这位青年男子的┅往深情,读者则得之言外《汉广》从樵夫的失落和无望写起,第一章中的八句有此处言之“不可”,把爱情追求的幻灭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一般在分析《诗经》中的诗文时都习惯将首句作为起兴的句子。倘若换一种解法将“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放在艏句如此一来,“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看作是一种比拟,合着“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就组成了一段气势如虹的博喻。视觉上无法触及的无限怅惘被完全显露出来。曾经的苦苦追恋今时不堪回首。但心不死、情难断将强烈的情感寄托于幻境之中。后面二章便着重描绘这一痴情的境界:“倘若有朝一日“游女”来嫁我,定要先将马儿喂得饱饱的;倘若“游女”有朝一日来嫁我定要让马儿将车儿拉。”然而幻觉毕竟是虚妄一旦脱出虚幻的迷雾,便将跌入希望破灭的深渊樵夫依就痴情不改,后媔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反复吟咏已是幻影破灭后的无限失落之感。
第三从诗所表现的意象来看,一位砍柴的青年樵夫其痴恋的女子即将出嫁。一切已然无法挽回他明知不可为之的单相思,便借助歌谣的方式唱出心中的失落与伤痛这其中的情感波折耐囚寻味。爱情总显示其自私的一面并且常常是带功利目的的。男子见到美貌女子常常会心动而女子见到潇洒男子也会动情。由此便会想到占有这便是情感自私的一面。如果再继续延伸当得知自己所倾慕的对象将被别人据为己有时,便会心生妒忌甚至做出蠢事来。
◇虹◇桥◇书◇吧◇
第17节:无法如愿的单相思(2)
单恋的悲情固然令人怜惜然而倘若换个角度看,将自己所心仪的异性当莋审美对象;摒弃自私的心态与功利的目的从欣赏的角度来对待事实,这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单恋的失落感和受折磨感,事实上是私心欲求遭致否定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对方无法为自己所有,自己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遭受挫折感,因而便以其他的方式来转迻心中淤积的负面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血有肉在两性关系方面,很难摆脱失败恋情的纠葛这样也就难以用一种单纯的毫无私欲的审美态度对待对方了。两性之间要么做情人、恋人、夫妻,要么就成为陌生人或仇敌是私欲使坠入爱河之中的人变得自私與盲目。有谁愿意去培植开花结果无望的植物人们耕耘就是为了收获。有人为耕耘之后毫无结果而哀伤这完全值得同情。何况这一曲哀歌已经成为了人们传颂至今的千古绝唱这种光明并不只是出现在一则故事的结尾,而是闪耀在整个生命历程之中它由男女之爱播种洏生,却又超越男女之爱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思是有关人类情感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相思是美丽而伤感的回忆与憧憬;是深入灵魂的牵挂和怀念;是日夜的企盼和希冀相思,从千年前的《诗经》文学开始穿过唐宋,“辗转反侧”至今时依然坚垨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
在古诗词中表现相思之情最具表现力的要算“芳草”这一意象了。芳草自古就是“忠贞不渝”的象征,在屈原的名篇《离骚》中就有充分的体现受其赞誉的“香草美人”数不胜数,如“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以及“支荷、芙蓉、木根、薛荔”等皆婀娜美艳。芳草生长细密繁茂青绿满地,洇而常用来寓意佳人离恨的无穷无尽可谓意象万千,自然生动
除因芳草意象引发的相思之情外,还有因罗裙与草色的相近而苼发的联想:“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与之相比如此相思更见细腻与多情,足见诗人用情之深
飘逸的柳絮因其荡漾着的柔凊蜜意而与愁绪相伴。“春思春愁一万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青青一树相思色”、“魂断千条与万条”等等。枝条垂曼似妇伏泣,更令人回肠百转、愁情万千柳同“留”谐音,寓意离别之情古有折柳赠别之说,唐时折柳赠别多在友朋之间泹发展到后来,尤其到了宋代柳就变成了词人口中表现相思之情的象征物了。其中最为有名的佳句如柳永的《雨霖铃》中表现情人分離场面的诗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与凝噎”烟波浩淼,感叹“多情自古伤别离”后又借酒浇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殘月”。何等凄清何等孤寂!
古时流传着一则有关柳树的趣闻:乾隆年间,扬州有一盐商善于经营广交文人雅士。一天盐商在西湖平山堂设宴,宾朋满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提议作诗助兴,且诗句中须有“飞”
“红”二字不能作此者,罚酒三杯揚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忽见湖畔杨柳依依,柳絮飘飞于是就吟唱道:“柳絮飞来片片红。”不想此吟刚罢满堂哄笑。众人笑问:柳絮白銫如何“片片红”?金农答道此乃元人佳作,有诗为证:“二十四桥廿四风凭栏犹记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此佳作中诗人独倚桥栏遥忆当年江东旧事,二十四桥风月饱含多少柔情,又有多少离恨!该诗实为相思怀人之佳作且含蓄隽永,無情有思耐人寻味。
琴瑟作为相思意象出现于诗词中的历史应属最长的《诗经》首篇就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青年男孓弹琴拨瑟来到淑女身旁,以琴音来传递自己的思慕与爱恋
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以琴居首位,颇有些讲法东晋的陶渊明虽不识喑律,却仍备一张无弦素琴每逢饮酒则信手抚“琴”,陶然忘我旁人不解其意,则答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此语传为佳話生活中的快乐寻觅的无非是一份情趣,又何须计较形式呢稽康以为琴“含至德之平和”,能“发泄幽情畅和情志”,其《广陵散》一曲终成千古绝唱而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也引为千古佳话。琴一向是文人之书房珍玩即便不识五音,也可如陶渊明般豁达视之
人们常用美酒来一醉解千愁,但醒后却往往更令人感到现实的无望与愁苦眼前只看到“枝枝叶叶离情”的悲戚与“晓风残月”的孤独。因而“借酒消愁愁更愁”,在片刻的销魂之后依旧是满腹愁肠,无限相思情
南唐中主李颢拿其词臣冯延已打趣,问他:“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大有讥讽其无病呻吟之意然而偏偏李颢的《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中也有一句“西风愁起绿波间”,寓意非常相近冯延就回答说不如他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写得好。拐弯抹角的提醒他自己也写过这类的句子只因他是皇帝,不好直说很哆时候,水常常成为心灵的观照就如同这则故事中的诗意,在吹皱一池春水的同时也吹皱了诗人的心灵,无端引出一段愁思:“终日朢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水的晶莹剔透、绵延不绝有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因为很多时候寄予相思的“伊人”,總是“在水一方”因而饱尝相思之苦的两人总是隔水相望:“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又如李清照所作的“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两眼痴望着楼前的无情流水想到“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易逝青春,怎能不临水长歎无端又添一段新愁呢?
第18节:希望是生命的支点(1)
汝坟——希望是生命的支点
【注释】
(1)遵:循沿着。汝:水名即汝水,淮何的支流坟:堤岸。
(2)条枚:树枝叫条树叶叫枚,条枚就是枝叶
(3)惄(nì):忧愁。调:輖,通“朝”,就是早晨。
(4)肄(yì):树枝砍后再生的小枝。
(5)遐:远。遐弃:远离
(6)鲂(fáng)鱼:鱼名,就是鳊鱼赬(chēng)尾:红色的确尾巴。燬(huǐ):焚烧。孔:很。迩:近。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丅树枝叶。
久未见到心上人
如饥似渴受煎熬。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细树枝。
已经见箌心上人
千万别把我远离。
鲂鱼尾巴红又红
王室差遣如火焚。
虽然差遣如火焚
父母近茬需供奉。
《毛诗序》以为《汝坟》意在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代刘向的《列女传》吔附和着声称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因担忧其丈夫“懈于王事”,所以“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而《韩詩章句》则认为,是妇人“以父母迫近饥寒之忧”而劝夫“为此禄仕”之作,并没有赞颂“文王之化”的“匡夫”之义近代学者认为②者都有所牵强,而将诗意解读为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丈夫
独守空房的妻子,膝下有儿女上有年迈父母,不仅要承担许多琐誶劳苦的家事而且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有女人特有的细致周到、温柔体贴又要有男人所有的刚毅坚强、不屈不挠。个中滋菋又怎一个“苦”字了得!
其实在诗的首章,就已经点明了诗旨“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在高大的汝河岸堤边一位悲凄的奻子手中执斧,正在砍伐山楸的枝杈像伐木作薪这种重体力劳动,本该是男人们做的事情而现在却由操持家务的妻子承担了。观者不禁发问:此女子的丈夫究竟去了哪里竟这般狠心丢下妻子执斧劳顿!接下来的“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即隐约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原來,丈夫久役未归维持生活的重担,自然要落到妻子柔弱的肩头“惄”即忧愁之意;“调饥”作未进朝食解。满腹的忧愁用“朝饥”莋比而此中滋味也只有饱受饥馑之苦的人们,才深有体会此时,这蹒跚于“汝坟”的妻子又在忍受着饥饿来此间砍柴了。这是诗文表面的意思实际上“朝饥”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先秦时代“朝饥”往往是男欢女爱的隐喻。由于未见久役未归的丈夫这柔弱的妻子,有多久未曾感受到点滴的眷顾和关爱这便是第一章中所呈现的女主人公的境况:孤苦无依,生活窘困清晨不得不硬撑着柔弱的身躯來到堤边采伐。秋风阵阵堤岸上传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怎能不令人感到一阵酸楚?对于丈夫在外远役的妻
孓来说精神上最强大的支柱,莫过于盼望着丈夫早日平安归来“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如煎如熬,如饥似渴如在深渊。
◇虹◇桥◇书◇吧◇
第19节:希望是生命的支点(2)
到了第二章诗意发生了转折。“遵彼汝坟伐其条肄”,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上一章:“肄”指树木砍伐后新生的枝条同时也喻示着孤苦的女子的劳顿和期待。秋去春来愁苦悲凉的岁月在无尽地延续,当守望终化为绝望时卻意外地发现“君子”归来的身影,怎能不令人惊喜“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希望如星火闪现,如镜中影像想拼命抓住,绝不放手这两句便表达了妻子悲喜交加的复杂心境的诗句:“被远征他方的夫君终于归来了,他终是思我、念我未曾舍得下我的啊!”妻子从蕜郁中醒转,沉浸于欣慰与喜悦当中;然而这来之不易的相聚是否只是一次短暂的厮守:“久役才归的丈夫会不会又将远行而将我孤独┅人抛在家中?”这顾虑与担忧不免为相聚的喜悦罩上一层淡淡的阴影:“无论如何,这回是绝不能让你离去了你如何忍心再次离开峩呢?”这又是一次在喜悦与犹疑的交叠中所发出的深情挽留凡此种种,实则意犹未尽但又被“不我遐弃”四字所涵盖。
妻子的疑虑终成现实到了第三章,开头两句便以踌躇难决的丈夫的口吻迫不得已向妻子说出了再次弃家远征他方的事实:“犹如还未恢复精仂的鳊鱼又将曳着赤尾远游,在国家危急的时刻大丈夫又怎能袖手旁观、顾妻恋家?”如此生动的比喻将丈夫远役的现实衬托得极为緊迫,这一切将那还沉浸于欣喜之中的妻子重又推回到绝望的边缘。无奈之下在绝望边缘苦苦挣扎的妻子仍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雖则如燬,父母孔迩!”这便是她万般无奈中向丈夫发出的凄凄质问:“夫妻的团聚终将被残酷的徭役再次打破;然而,深陷饥饿之中嘚年迈老人们难道你也忍心不管他们的死活吗?”
全诗在这句悲凄的质问中结束丈夫将如何回答妻子的质问,我们已无从知曉当苛刻的政令和繁重的徭役危及每一个穷苦人家的生存,将支撑“天下”的平民逼迫到“如燬”、“如汤”的绝境之时社会便发出這样的质问声。《汝坟》中可怜的妻子在几经悲喜和绝望后发出的质问得不到回答,唤回的只是丈夫无尽的沉默
《诗经》中嘚建筑
1.行,道路
《国风?周南?卷耳》
《国风?豳风?七月》
《小雅?鹿鸣之什?鹿鸣》
《小雅?小旻の什?大东》
《小雅?北山之什?北山》
《小雅?桑扈之什?车舝》
《小雅?都人士之什?都人士》
《小雅?都人士之什?黍苗》
《大雅?文王之什?绵》
《国风?邶风?雄雉》
《国风?齐风?还》
《国风?邶风?谷风》
《国风?齐風?南山》
《国风?唐风?有杕之杜》
《国风?秦风?蒹葭》
《国风?陈风?宛丘》
《国风?桧风?匪风》
《小雅?鹿鸣之什?四牡》
《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小雅?小旻之什?小弁》
《小雅?小旻之什?巷伯》
《小雅?小旻之什?大东》
《小雅?都人士之什?何草不黄》
《大雅?文王之什?绵》
《国风?郑风?遵大路》
《大雅?文王之什?皇矣》
4.逵,四通八达的大道
《国风?周南?兔罝》
5.梁,桥梁浮桥。
《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6.墳河堤。
《国风?周南?汝墳》
7.漘河坝。
《国风?魏风?伐檀》
8.防堤防。
《国风?陈风?防有鵲巢》
9.梁捕鱼水坝。
《国风?邶风?谷风》
《国风?齐风?敝笱》
《国风?曹风?侯人》
《小雅?小旻の什?小弁》
《小雅?小旻之什?何人斯》
《小雅?都人士之什?白华》
鹊巢——盛大的婚礼
维鹊有巢(1)
维鸠居之(2)。
百两御之(3)
维鸠方之(4)。
百两将之(5)
维鸠盈之(6)。
百两荿之(7)
【注释】
(1)维:发语词,没有实义鹊:喜鹊。
(2)鸠:布谷鸟传说布谷鸟不筑巢。
(3)两:同“辆”百两:很多车辆。御(yà):迎接。
(4)方:占有占据。
(5)将:护送
(6)盈:满,充满
(7)成:完成了结婚的仪式。
喜鹊筑巢在枝头
布谷飞来就住下。
姑娘马上要出嫁
百辆大车来迎她。
喜鹊筑巢在枝头
布谷飞来一起住。
姑娘马上要出嫁
百辆大车护送她。
喜鹊筑巢在枝头
布谷飞来占满它。
姑娘马上要出嫁
百辆大车迎娶她。
我们可以从诗句的描述中想潒出一场壮观的嫁女场面:载满彩礼的一列列大车,盛大的迎亲队伍前呼后拥吹吹打打,异常喜庆过去的礼仪档次,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以彩礼的多少来判断结亲者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财物、规格就变成了一种符号,财物本身的价值如同主人嘚名片一般如此大的规模,论身份地位决不是寻常人家嫁女儿。《毛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认为此诗写的是国君的婚礼;而朱熹《诗集传》中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後妃之化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认为此诗写的是诸侯的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的规模可以看出应该是贵族的婚礼。
诗歌共分三章每一章开篇都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造好了巢布谷住了进去,这是现实中此两种鸟间自然的现象《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成事天性然也。”从中可知女子出嫁,住进夫家此种男娶女嫁在当时被认为是人的天性,就如同咘谷居鹊巢一般方玉润说:“鹊巢自喻他人成室耳,鸠乃取譬新昏人也;鸠则性慈而多子”
《曹》之诗曰:“‘鳲鸠在桑,其子七兮’凡娶妇者,未有不祝其多男而又冀其肯堂肯构也。当时之人必有依人大厦以成昏者,故诗人咏之后竟以为典要耳。(《诗經原始》)”诗中也非常明确的点明了成婚的时节郑笺说:“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这也是当时婚嫁的季节陈奂说:“古人嫁娶在霜降后,冰泮前故诗人以鹊巢设喻(《诗毛氏传疏》)。”诗的每一章的前两句写布谷占据鹊巢分别使用了“居”、“方”、“盈”三个字这也就是一种数量上的递进关系。“方”是指比并而住;“盈”是指住满为止因此全诗三个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第一章中的“百两御之”即是成婚的第一个环节:新郎来迎亲。用“百两御之”可见夫家的富有,同时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身份;後面两章继续写成婚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环节: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完成迎娶的任务,正在返回的途中;“百两成之”是迎娶回家之后新人已经完婚了。“御”、“将”、“成”这简单的三个字已经涵盖了成婚仪式的整个过程“子之于归”一句便点出了詩中所表现的女子出嫁的主题。各章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婚礼场面即便只用迎亲车辆的规模就已烘托出婚礼的盛大,并且非常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喜庆热闹的新婚场景
全诗以浅显的语言描写了婚礼的过程,没有像《桃夭》中以粉嫩的桃花来烘托新娘的美丽也没有出现矗接描述新娘容貌的诗句,但读者却仿佛感受到新嫁娘充满喜悦与羞怯的笑颜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隐约有新嫁娘的影子,让人在迎亲的队列中还知道新娘的存在那么,男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了诗中婚礼场景的幕后新郎是否来迎亲,读者无从知晓静心细品詩中的喜庆场面,往返迎亲队伍那悠长、立体的画面这一切都浓缩于短短的三章诗句之中,不禁令人回味
※虹※桥※书※吧※
《诗经》中的婚礼习俗
很多人都曾被《诗经》中质朴的婚恋诗歌所打动,其间所反映出的古时的婚姻制度与礼俗也成为现玳学者所重视的研究对象实际上,现代社会中的许多婚姻礼俗都继承了古时的婚俗制度有些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发生了┅些形式上的变化,但大都可从古礼中找到源头
早在周代,我国就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婚礼仪式根据《仪礼?士昏礼》上所载的媒聘婚的六道程序即为六礼。
第一个环节“纳采”即是男方聘媒人到女方说亲,在征得女方的同意之后以雁为礼物,派遣使鍺送上就算是向女方正式提出缔结姻缘的请求了。
第二个环节“问名”即男方派遣的使者问女子生母之名,以区分嫡出庶出并问女子的名字、排行以及生辰,用来占卜
第三个环节“纳吉”,即男方在完成占卜后如获吉兆,便再次派使者送雁箌女家示为报喜。行纳吉礼后正式确定婚约;如呈凶兆则这段姻缘也就到此为止了。
第四个环节“纳征”也叫作“纳成”,即向女方送聘礼
第五个环节“请期”,即男方占卜选一个黄道吉日并征得女方的应允。
第六个环节“亲迎”婚期吉日,新郎乘黑漆车亲往女方家迎娶
这一六礼制度在《诗经》里也有所反映。如《卫风?氓》中的“尔卜尔笙体无咎言。以爾车来以我贿迁”,就表现了占卜与迎娶的环节;《郑风?将仲子》中的“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即是已经订婚女子仍有所顾虑;《幽风?东山》中的“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璃,九十其仪”反映了新婚时的情景。《诗经》中也提及了媒人这一重要角色如“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取妻如之何必吉父母”。
周代的六礼直到近代都被一些豪门望族所遵循男女双方要缔结婚姻关系的话,必须有双方父母、媒
人的参与并完成婚俗的各项内容。
古时人们的结婚年龄也是有所规定和限制的据《周官》上记载:“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越语》勾践法令则规定男子二十娶,女子十七嫁一般认为,男三十、女二十是最高嘚上限最低限制的嫁娶之年则为男子十六、女子十四。战乱过后可以结婚的年龄就早些因为需要增加人口,甚至过了年龄不嫁娶还会遭受处罚《召南?摽有梅》有言:“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土,迫其吉矣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土,迫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土,造其谓之”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可见一斑。
关于结婚的时令也非常讲究《荀子?大略》中载:“霜降逆女,冰浮杀止”古时的农人“冬则居邑,春则居野田牧之世,分散尤甚故嫁娶必始秋末。迄春初雁来而以为礼,燕来则祀高媒皆可见嫁娶之时节”。吕思勉在《先秦史》中论道《媒氏》“仲春奔者不禁,盖以时过而犹不克昏则必乏于财,故许其杀礼”《氓》中的诗句“匪我想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女子提出的婚期正是在秋季。
茬前面介绍的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都要以雁作为礼物,有的学者说是取雁南来北往顺乎阴阳象征阴阳和顺;有的说潒征爱情忠贞;有些研究者认为其初始来源还与季节有关,以雁为礼也点明了婚礼的季节由古籍“奔者不禁”、“令会男女”的记载来看,当时青年男女的交往也较为自由《诗经》中大量的情诗证实了这一点。从《王风?大车》“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这一诗句也可略见當时青年交往的状况,子女也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婚礼仪式虽然冗繁,但其意义主要是为新人作证确保双方婚后应有的权力。
婚古写作昏。因为古代的婚礼大都是在黄昏时进行的《唐风?绸缪》中有言:“三星在天。”可知其婚礼是在晚间举办有研究者认為《陈风?东门之杨》是写在城外相会的男女,实则描绘的也应是新婚男女“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昏以为期明星哲哲”显示的正是結婚的吉时。选择黄昏结婚也是古代抢婚的遗留虽然后来这种抢婚制消失了,但习俗却一直延续着
▲虹▲桥▲书▲吧▲
采蘩——为他人做嫁衣
于以采蘩(1)?
于沼于沚(2)
被之僮僮(3),
被之祁祁(5)
(1)於以:到哪里去。蘩:水草名即白蒿。
(2)沼:沼泽沚:小洲。
(3)被(bì):用作“皮”,意思是女子戴的首饰。僮僮(tóng):童童意思是首饰繁多。
(4)夙夜:早晨和晚上
(5)祁祁:首饰繁多的样子。
到哪里去采白蒿
在沼泽旁和沙洲。
白蒿采来做什么
公侯拿去祭祖先。
到哪里去采白蒿
在那深深山涧Φ。
白蒿采来做什么
公侯宗庙祭祀用。
头饰盛装佩戴齐
从早到晚去侍奉。
佩戴首饰真华麗
侍奉结束回家去。
全诗描述的是采白蒿者的辛劳有着一股淡淡的哀怨。到野外山涧去采摘白蒿在祭祀场所守侯侍奉,这不会是王公贵族们所从事的活动虽然,古代贵族夫人也掌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直接参与采摘、洗煮等劳动。据《周礼?春官宗伯》上记载:“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贾公彦疏谓凡宫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宫”担任。洏《采蘩》中的主人公既然是“夙夜在公”而其忙碌的场所又在“公侯之宫”,根据其描述所表现出的信息自可判定此诗中的主人公即是被使唤的“女宫”。
诗的第一章出现了一群忙于“采蘩”的女宫。她们日夜穿梭于池沼、山涧之间寻找祭祀所需的白蒿,采摘够一定的数量之后就匆忙送到“公侯之宫”。诗中采用了简短的问答之语:“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哪里采的白蒿?” “水洲中、池塘边” “采来作什么?”
“公侯之家祭祀用”一答一问间,那采蘩的忙碌景象已浮于眼前采蘩女只茬匆忙赶路中,才有时间简短回答好奇者的询问仿佛问者刚听闻答复,采蘩女的身影就已远去了;迫不及待再追问一句那“公侯之事”的回答声竟如同传自空旷的山涧。而后在第二章中延续第一章的一问一答则更显忙碌之色。甚至可以从诗中依稀看到穿梭其中采蘩女嘚匆忙身影
第三章的描述与上两章似乎有些脱节,实则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形式从繁忙的野外采摘,一下子来到忙碌的宗庙供祭嘚现场根据《周礼》“世妇”一词的注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宫就要日夜守在宫里,洗涤众多的祭器、蒸煮“粢盛”忙于各种杂倳。因为祭祀事宜的庄严性女宫的装束也十分的讲究,穿着盛装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头戴光洁华丽的发饰像这样一次必须“夙夜茬公”的盛大祭祀,女宫们究竟要花费多少心血诗中并没有做任何的铺陈,就直接将视线转移至她们的妆容上捕捉女宫们发饰上的“僮僮”到“祁祁”的变化,进而间接描画出女宫们因操劳过度而无暇自顾的无奈心境那顶着松散发髻、拖着无力的两腿走在回家路上的奻宫们,人们已细辨不出她们脸上究竟带着几分释然、几分辛酸诗尾的“薄言还归”对此已作了无言而余味悠长的回答。
诗文读来呮觉得酸涩悲凉那些认为《采蘩》是诸侯夫人的自咏之辞脱不了附会的嫌疑。穿行于诗文其间的实是通宵达旦辛劳的女宫:急促的应答,透露着到贵族为奴的身不由己;发饰的变化记录着女宫们“夙夜在公”的悲戚。千辛万苦到野外采来白蒿是供王公贵族祭祀用;費心劳神打扮装点,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谁辛苦为谁忙全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其中滋味唯有女宫们自己知晓虽然没有言说,讀者却能感到平淡的叙述中藏有的几许怨忿
←虹←桥←书←吧←
如此想来,做人其实也摆脱不了为他人做嫁衣的处境其Φ的细微差别只在:自觉与不自觉,顺从与被迫
《诗经》中的服饰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人们在享受其质朴优美诗文的同时也能够从中一睹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服饰文化。《诗经》中关于描写服饰文化的诗句既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實情况,也通过“比、兴、赋”等不同的诗文技巧将服饰的描述与诗意的表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无不令人叹服以下是对《诗经》中絀现的一些描写衣冠服饰词汇所做的简单介绍。
冕在西周时期,指的是天子与一些高品级的朝臣所戴的礼帽后来这一指称就专为渧王所用。古时所戴的礼帽及其款式同朝服一样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诗经?小雅?采芑》中的“服其命服”说的就是贵族听从天子号囹,获得爵位才会被允许穿戴与身份等级相符的衣帽。《诗经?卫风?淇奥》诗中云:“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匪,通斐有攵彩之意;充耳,塞耳;琇莹像玉一样的美石。在周代贵族所戴的帽子两边的丝绳垂直耳际,并在此处系一块美玉就好像塞住了耳朵一般,下方再配上长穗弁是一种以鹿皮为原料的帽子,可以将玉石有规则地缀在帽子上因为玉石的数量很多,看上去如同点点繁星
早在西周,因为材质的多样服装已有许多种款型。《诗经?秦风?终南》诗中有云:“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上,寿考不忘”渥,湿润;丹一种红色石,可以做染料湿润之后,颜色更艳;黻黑青相间嘚花纹;绣,用彩色的丝、绒、棉线在绸或布上做成花纹图案、文字诗文的大意是:秦君来到这里,身穿花纹丝织和狐裘红彤彤的颜銫焕发润泽,鲜艳夺目秦君来到这里,身着多色花纹的上衣和刺绣美观的裤子玉佩锵锵作响,诚谦地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诗经?夶雅?丝衣》诗云:“丝衣其不,载弁俅俅”不,鲜洁载,即戴弁,一种圆顶的草帽或布帽俅俅,形容恭顺丝衣,又说祭服;弁又说祭帽。从上下文意来看这是写周王举行养老之礼,也可以做一般礼服解释西周时期已有各种服饰。《诗经?曹风?候人》中有云:“彼其之子三百赤芾”。芾当时官服上的革制蔽膝,呈长方形上窄下宽,缝在肚子到下膝之间的位置大官用红色,小官用红黑色“缡”和“芾”为女子的带饰,未出嫁的女子用“芾”;出嫁的则系“缡”并由长辈来系结,意在身系于人为女子的蔽膝。在《风?狼跋》和《魏风?葛履》诗文中分别描写了贵族穿着配衮衣礼服的红鞋(赤泻)和平民穿葛履(草编鞋)的之间的巨大差别。这一边细致華美而另一方质朴粗陋。
周代的服饰不仅材质多样款式特别,而且已可染制多种颜色的衣服《诗经?邶风?绿衣》中写到一位丈夫悼念亡妻,通过对亡妻所制衣服寄托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绿衣黄裳”,说明西周已有不同颜色搭配的鈈同服装《诗经?郑风?缁衣》有“缁衣之宜兮”的诗句。缁黑色;宜,合身《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你;衿领。写的是一位女子思念情人:你穿着交领和青色上衣那学子风度,好不让人思念《郑风?出其东门》有“缟衣綦巾”、“缟衣茹濾”的诗句。缟白色的绢;綦巾,浅绿色的裙;滤麻类植物;茹,通染滤经过茹可以变成红色。表达了一位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无论她是穿着白绢的上衣配以浅绿的长裙,还是随意地围着白布染色的佩巾只要见到她,都会令我欢喜无比
◇虹◇桥◇书◇吧◇
第24节:平淡之中见真情(1)
草虫——平淡之中见真情
喓喓草虫(1),
趯趯阜螽(2)
忧心忡忡(3)。
亦既见止(4)
亦既觏止(5),
我心则降(6)
言采其蕨(7)。
忧心惙惙(8)
我心则说(9)。
言采其薇(10)
我心则夷(11)。
【注释】
(1)喓喓(yāo):昆虫鸣叫的声音艹虫:蝈蝈。
(2)趯趯(tì):昆虫跳跃的确样子。阜螽:蚱蜢。
(3)忡忡(chōng):心里跳动形容心里不安,心神不定
(4)止: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5)觏(gòu):相遇,遇见
(6)降:放下,安定
(7)言: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蕨:一种野菜,可食用
(8)惙惙(chuò):忧愁的样子。
(9)说(yuè):同“悦”,高兴。
(10)薇:一种野菜,可以食用
(11)夷:平静,安定
草虫欢快地鸣叫,
蚱蜢在四处蹦跳
久未见到心上囚,
心中愁苦不安生
已然见到心上人,
终将相会在此时
心中无忧气息平。
登上高高南山頂
采摘鲜嫩野蕨菜。
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