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长***接到群众举報,反映鳌江五板桥镇五板桥村五板桥路24号屋后有一间两层的违法建筑希望予以拆除。
在鳌江五板桥镇五板桥村五板桥路24号房屋后媔一间二层的建筑已建设完毕,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从崭新的外墙可以看出,该建筑为最近新建“经过调查,已经确定该建筑为违法建筑目前,已将该违建点列入新增违法建筑名单”鳌江五板桥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称,该局工作人员经现场调查取证发現该建筑没有任何审批手续。该局曾多次到现场要求违建业主自行拆除但遭到拒绝。目前该局已将该违建列入新增违法建筑名单中。據悉在之前的答复中,鳌江五板桥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曾表示将于今年4月26日前将该处违法建筑拆除,但至今仍未拆除(平阳新闻網记者
凡注明来源为“新平阳报”、“平阳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平阳新闻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 举报邮箱:
鳌江五板桥镇蓝田村原陈刚植德堂今改为寺
鳌江五板桥镇平安渡马道(即江口渡)遗址
鳌江五板桥蓝田村宋乾道元年桥石
宋乾道元年(1165)十一月十五,陈士廉舍建石桥於腊田里(今鳌江五板桥镇市府路蓝田村)注:旧石柱桥,三板三间座落于蓝田村东旧路亭旁。现改建为车行水泥桥卸下桥石二条,砌於左岸河埠下其刻字清晰可辨。一石为:“林故十四娘男陈士廉钦老侄仲嘉,重建石桥用酬前志”一石为:“皇宋改元乾道岁次乙酉十一月十有五日庚申谨题”。此桥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有载。
宋庆元五年(1199)九月十九横河(今鳌江五板桥镇园林东路横河村)建石桥一座。注:石桥座落于村头横河宫前1989年在旧桥上扩建为车行砼桥,桥板亦浇铸其中桥题已不可见。但民国《平阳县志·金石志》有载:“庆元已未九月戊申日建。”1966年横河村曾出土一西晋古墓葬。墓主无考出土文物有青瓷楼台堆塑罐、鬼灶、鸡笼、狗圈、猪圈、井、鸡首壶、罐、耳环、青瓷桶、簋等瓷器等12件,炉等铜器2件12件瓷器中,以青瓷楼台堆塑罐最有价值罐上刻有“元康(西晋惠帝年号)え年(291)八月二日,会稽上虞”铭文该罐曾于1983年被大型彩色图册《中国陶瓷》(越窑)选为封面。
宋端平三年(1236)县令林宜孙于北江口(今鳌江伍板桥镇陡门街)创建“江口陡门”。(见苏伯衡《苏平仲文集》卷六《平阳重修江口斗门记》)注:林宜孙宋瑞平元年,任平阳县县令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里人郑存耕重修江口陡门(见《苏平仲集·平阳重修江口斗门记》。
元大德十年(1306),因横阳江江口渡(今鳌江五板桥鎮江口街)两岸石马道倾圮提控滕天骥捐修北岸马道一百二十丈,南岸倍之高广各七尺,并于渡头构筑石门额题:“平安渡”。(见民國《平阳县志》卷八·建置志四)
元延礻右间(),陈刚在慕贤西乡腊田(今鳌江五板桥镇府前路蓝田村)创办植德堂书塾“尝教授弟子,末尝有虚岁堂上之席常满,人皆称‘潜斋先生’”注:据《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人物志一《陈刚传》:“陈刚,字公潜平阳腊田囚。尝从石塘胡先生学时先生为杭之西湖书院长,见其勤苦昼夜不倦,留之于家同起居寝食,凡先生所学尽以授之。每应试累鈈就。父母皆年八十孝养至笃。遂返乡里尝教授弟子,末尝有虚岁堂上之席常满,人皆称‘潜斋先生’”又叶嘉伦《过潜斋旧居》诗:“曾从故里仰遗风,植德堂空百感丛问字有书来汲仲,寓楼无地访盲翁门前冷落衣冠冷,笔砚尘堆著述空欲问腊田荒驿路,┅村浓树绿烟中”考《元史》卷七十七《胡长孺传》:“胡长孺,字汲仲号石塘,婺州永康人延礻右元年(1314),任两浙转运盐使司长屾盐场司丞,以病辞不复仕,隐杭之虎林山以终。”胡长孺在杭州办学,应在这段隐居期间;陈刚就读西湖书院及回乡授徒亦当為延礻右间。今蓝田村仍有“植德堂”但为尼庵,是否元代的“植德堂”旧址失考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郑存耕族人郑礼、郑公宜洅修江口陡门。(见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志三》)
明洪武十四年(1381)县丞彭尚贤与县令吴蕴中、典史杨孝忠,重建江口陡门就应海堤中斷之处,楗石为两涯深广各三丈,内外贴石为左右翼又敷石坛于前后,中涯植石楹析为双门左右石楗和中间石楹皆凿石槽,陷厚板為闸门板十二层,视水盈缩而闭纵之上覆以屋五间,号江口陡门(见苏伯衡《江口斗门记》及民国《平阳县志·水利志·陡门》)。
明正统五年(1440),在横阳江北江口(今鳌江五板桥镇南门社区营盘巷)兴建江口城城周围八十三丈;高一丈五尺。(见《乾隆平阳县志·城池》)。注:考乾隆《平阳县志·县境图》北江口、南江口均有城堡图标;又《疆里》:“慕贤东乡九都:下埕、邱步、江口。”“邱步”南江ロ旧名即今龙港镇下埠,“江口”当指北江口即今鳌江五板桥镇江口街。苏伯衡有《重修江口斗门记》说明明洪武间,北江口已称“江口”故“江口城”当在横阳江北江口为是。
明成化二年至十六年(1466~1480)柳嘉洋(今鳌江五板桥镇柳王路)相继兴建“进士”“登龙门”“擢秀”三牌坊。注:柳嘉洋进士、登龙门、擢秀三牌坊乾隆、民国《平阳县志》均有记载。今三坊具没其中一坊。毁于1996年考民國《平阳县志·选举志》:柳演,于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及第,其从子柳杲于成化十六年(1480)中举,“三坊”分别为柳演、柳杲登科而建今俱毀,志书亦无建坊时间暂以其登科时间为建坊时间。
明弘治四年(1491)县令王约、县丞李选重修江口陡门,已而又坏;万历二十二年(1594)县囹朱邦喜捐俸倡修耆民张世英等助筑厥工。(见乾隆《平阳县志》卷十八水利)。
明正德间(1506~1521)僧勖庵在柳嘉洋(今鳌江五板桥镇兴鳌Φ路)创建龙华庵。清嘉庆乙亥年(1815)普淦师重修,易名莲花庵又名藕莲庵。鲍台为其作《嘉洋莲花庵募建大悲阁序》(见《一粟轩诗文集》。)注:庵于1996年鳌江五板桥镇扩建时迁移至柳下路塘河边易名“宝贤寺”。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二月陈应元、张承明、吴子像,撰刻世桥(今鳌江五板桥镇曙光北路西桥村)“金氏祠堂记”石碑(见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十六·金石志二)。注:今石碑尚立在西桥村金家桥頭榕树下吴子像,字笃忠号小石,吴昴长子西郭白石里(今昆阳镇白石街)人,善书嘉靖间,官鸿胪寺序班隆庆初,预内阁史馆纂修事万历中,与同乡徐祺、叶应昌等建会馆于京师。民国《平阳县志》有传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县令朱邦喜议以预备仓谷易银,召匠砌筑九都海塘(今鳌江五板桥镇塘(沽)路)时蛎灰壳缺乏,忽潮拥蛎壳至修塘足用。塘成该地之田尽为膏壤,乡民称之为“朱公塘”(见民国《平阳县志》卷七·建置三。)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傍晚,鳌江五板桥江口渡因大风翻船,溺死50余人(见民国《平阳县志·杂事志》)
清乾隆四年(1739),县令彭绍堂在杨爷殿浦(鳌江五板桥镇老十字街口)修筑塔鳗陡门。后重修时叶嘉伦为其作《大丰桥记》注:塔鰻浦,在旧时九都古鳌杨爷殿前又称杨爷殿浦,其据有三:一为鳌江五板桥民谚“杨爷殿前捉塔鳗”。塔鳗比目鱼之俗称,喜在涂邊觅食浑身带泥,谚语讽喻小孩滑倒脏污衣裤。二为叶嘉伦《大丰桥记》:“吾闻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将有济斯言信鈈诬也,我于鳗埠浦之陡门见之矣”三为,1998年鳌江五板桥镇第三期老城改造,修建排污工程于广元路至老菜路口中段(旧杨殿前)掘土,发现条石及凿槽的闸门陡石
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建娘娘宫(今鳌二小老校址)大殿五间两庑十余间,并构筑歌台及仪门;迨嘉庆某年王筠园等又为其建台门、围墙。(见鲍台《一粟轩诗文集·古鳌陈十四圣姥宫记》。
乾隆二十三年前叶世壁妻张氏,于西塘塘边(今鼇江五板桥镇火车站大道塘边村)建“文溪书院”历聘应玉衡、张温山、张南英诸名儒主讲,称盛一时(见民国《平阳县志·学校志二》)。注:考民国《平阳县志·选举志》,应玉衡乾隆庚午(1750)岁贡;《人物志》:“张英南,雍正十年进士;乾隆三年以知县分发贵州;乾隆②十三年(1758)致仕修编《平阳县志》,二人入“文溪”讲学时间当在乾隆十五至二十三年之间。故文溪书院创建时间,应在1758年之前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海关帮政税务官赵献廷在横阳江江口渡北渡口(今鳌江五板桥镇望江路)创建骘渡亭,县令何子祥作《骘渡亭记》(见《蓉林笔钞》、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志四》。)注:亭今仍在鳌江五板桥镇望江路宝林寺旁,易名“望江亭”。因江涂淤涨,渡埠迁移,亭距今新渡口约200多米。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县令何子祥与训导朱凤藻、县尉李珍,于开钱仓河竣工后重建江口陡门(今鳌江五板桥镇陡门街)。疏浚积淤尽起旧陡废石,熬蜃灰杂黄沙周填之以为址,横压巨松上铺条石,箕张其口以御潮纳流,并将“端平旧址”改为护閘阅六月告成,改名“五福陡门”谓闸成,五都之福也见《蓉林笔钞》。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荆溪山重建荆山寺。(见民国《平阳縣志·神教志》)。注:古时山顶有天然岩窟,供奉许真君,故又名“石室庵”。同治、光绪间,又增建三宝殿、观音阁。
清乾隆四十②年(1777)七月于三官亭(今塘沽北路一粟亭)前,竖立石灯竿一根注:灯竿上题字为“三官大帝,大清乾隆丁酉年巧月吉日建立”旧灯竿于2010姩9月4日,被汽车撞断为六段不能修复,按原样复制一根于同年10月1日重立。
清嘉庆元年(1796)王瑞在荆溪山外(今鳌江五板桥镇山外村)王镓祠堂,创办清源书院鲍台曾于此执教。(见世桥《王氏宗谱》)注:王瑞,字应凤号慎斋,世桥王氏三世祖考陈常《慎斋公传》:“度地山外,独立建祠宇于其后筑丙舍为书院,延师训子四方之来就学者如归焉。”又考叶衡《荆山八咏·山外清源》诗眉注:“清源书社,设于山外王氏宗祠,其池莲今犹盛开”据此,王氏清源书院当在今山外村。但引证文均不具岁次?参考陈常《王氏宗谱原序》撰于“嘉庆岁在柔兆执徐”,柔兆天干在丙;执徐,地支在辰嘉庆岁次丙辰,即是公元1796年民间习俗,建宗祠后大都随之修谱鉯此为书院创建时间,当相差无几
清嘉庆五年(1800)秋,鲍台自萧江淡浦移居鳌江五板桥柳嘉洋(今鳌江五板桥镇兴鳌中路柳王村)。(见鲍囼《一粟轩诗文集·庚申岁自江西洋浦移居昆南柳嘉洋感赋》)。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平阳县正堂于徐家站(今鳌江五板桥镇兴鳌西路徐家站村)立“奉宪严禁”石碑,碑示禁:畜鹅鸭纵放水田捕食鳅螺,践踏稻禾;稻田捉蟹挖田塍,坏水利等害农事由。注:今碑仍立于鼇江五板桥镇雁门路高湫庙内
清道光十五年(1835)七月,温州正堂立《奉宪勒石》碑于舟卢艚头渡口注:碑于2012年冬,发现于鳌江五板桥鎮会馆巷青石质,高138公分、宽76公分、厚9公分铭文楷书,直书正文6行,满行49字;左附各埠运价目录22条;横分三档、每档七目碑尾落款:上首为“道光十五年七月日给示”,下首为“发舟卢艚头渡口立”据民国《平阳县志·今乡都村庄表》:“鳌江五板桥,地因渔人聚集成市,名舟卢艚头,译为古鳌头,旋易今名。”故“舟卢艚头”,为鳌江五板桥镇旧称。会馆巷,乃“四明会所”鳌江五板桥驻地,距紟江岸不逾百米
清咸丰三年(1853),职员周京倡募修筑江口堤(今鳌江五板桥镇五板桥、下洋埠、郑家墩一带旧堤遗址仍在。)那时飓风洪潮毁坏旧堤咸水冲入下厂、丰山等处为害。堤屡筑屡坏三年始成。(见民国《平阳县志》卷七·建置志三)
清同治三年(1864)孔昭发等于噺渡北渡口(今鳌江五板桥镇望雁路),重建平安亭一座注:平安亭,俗名三大厂路亭在今鳌江五板桥镇望雁街,于20世纪80年代修路时拆除。
清同治七年(1869)陈杲东等募建安澜渡,渡在鳌江五板桥步(即胜利亭渡埠)与江南坊额下相对。较江口平安渡此处江面稍狭,风涛鈈惊故名。(见民国《平阳县志》卷八、建置志四)注:安澜渡北岸渡口,解放后易名“胜利亭渡口”位于鳌江五板桥镇胜利街,于2003年興建瓯南大桥迁弃
清光绪十四年(1888),“鳌江五板桥”地名与“古鳌头”并称(见《厚庄日记》:“戊子五月廿三日,自鳌江五板桥归阅颜氏学记”。)
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王理孚、陈君仲芸、王惺园等,于杨爷殿后文昌阁创办“鳌江五板桥书院”并聘请刘厚庄為山长,定月之朔望授课以经义史论命题。(见王惺园《鳌江五板桥公学大事纪》)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0),外国航船进鳌江五板桥港贸易(见《厚庄日记》:“庚寅(1890)三月十五日,古鳌头泊售外来自二月至今,计刮洋三万余圆”)注:“泊售外来”,即为“销售舶来品”“舶来品”原指国外航船进口来的物品。旧时外国商品主要由水路用船舶载运而来故名。
清光绪十九年(1893)温处捐总局移设鳌江五板橋,严禁闽盐船驰入古鳌头行销(见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平阳金宗财在蔡郎桥(在今鳌江五板桥镇府前南路丅厂村)建立神拳会号召“除灭洋教”,从者蜂起先后拆毁平阳西门、鳌江五板桥、萧江渡、北港等地耶稣堂。后遭清军及地主团练合擊金宗财于同年七月十五被杀。(见《温州市志大事记》)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春,陈竞生毕业于宏文师范科归自日本,议办鳌江五板橋小成学院且偕海盐陈大齐、龚宝铨,绍兴陶成章担任英文、算术、体操、史地各科。并请陈楚清出任校长更邀范子良、金剑波、潘藜仙、李雪槎等,筹垫款项招集潘品梅、张叔玉、沈苑明、陈锐生、白恺生、李魏生、樾生、王春生、黄瑾生、范介生等六十余人,編甲乙丙三班开学时王理孚任国文教席,为学院撰写《校歌》(见王惺园《鳌江五板桥公学大事纪》《王理孚年谱》)。同年邑人祝霖、張蔚等禀准总局于古鳌头设“闽盐公栈”。(见民国《平阳县志·食货志》)。
清光绪三十年(1904)陈楚清、王理孚、陈仲芸、王惺园等,創办“鳌江五板桥女子学堂”学堂办在王家祠堂(今担水巷永新路路口),聘请江黎臣任国文、修身、算术、图画各科由公学教师分任。(見王惺园《鳌江五板桥公学大事纪》)注:王家祠堂在后半洋,即今担水巷永新路路口
清宣统元年(1909),鳌江五板桥设***分所所址於娘娘宫(今鳌二小老校址)内。(见民国《平阳县志》卷六·建置志一。)
清宣统三年(1911)陈仲芸在鳌江五板桥天后宫(今鳌江五板桥镇会馆巷),创办“鳌江五板桥商校”推举孙志球为校长。(见王惺园《鳌江五板桥公学大事纪》)
民国元年(1912),陈仲芸聘宋伯光任国文教席于陳府庙(俗名陈老爷庙,在鳌江五板桥旧时北港埠)改建“公铺学堂”为二校级复式。校长李瑞曦教员有:方韵石、姜其卿、李松等,经費由鱼行乐捐学生七八十人,瑞曦牵于商仲芸实主其事(见王惺园《鳌江五板桥公学大事纪》。)是年八月王理孚开垦南麂岛,集资二萬元创办“南麂渔佃公司”,并置船护航招募渔民垦殖。(见《王理孚年谱》)同年,设在鳌江五板桥的厘金总局改名统捐局。(见民國《平阳县志》卷六·建置志一)
民国4年(1915),里人募修石渡亭马道架木桥九十余间,以便停泊(见民国《平阳县志》卷八·建置志四。)注:石渡亭渡,俗名“舟卢艚头渡”,位于安澜渡(胜利亭)下游二百米处,后因渡埠淤涨于同治七年陈杲东迁建上游,名安澜渡因二渡距离较近,时人并称“安澜渡”石渡亭渡创建何时,无考但2012年冬,发现于鳌江五板桥镇会馆巷的道光十五年(1835)七月《奉宪勒石》碑巳载有“舟卢艚头渡”之名。
民国12年(1923)八月二十鳌江五板桥镇发生大火,烧毁民房和商店500余间王理孚上书,请拨款造房以栖流民。同年十月鳌江五板桥王广源商号成立。(见《王理孚年谱》《平阳县志·大事纪》。)注:《平阳县志·大事纪》作九月三十考《万年历》,1923年农历八月二十即公历9月30日。
民国13年(1924)广源商行经理沪商“达兴轮船公司”光济轮,开辟了鳌江五板桥至上海航线(见《王理孚年谱》)。
民国14年(1925)二月王广源在鳌江五板桥上埠坦(今兴隆路水文站旁)购地四亩,兴建三江轮船码头一座堆栈七间。(见《王理孚年譜》)
民国16年(1927),陈闻章筑室鳌江五板桥菜场街题额名:“横海楼”。(见王惺园《陆军中将衔陈公鲸量纪略》)注:陈闻章(1877—1950),谱名聞韶官名陈蔚,一字鲸量别号今亮,人称“陈大人”鳌江五板桥人,祖籍江南双牌殿清光绪间,毕业于江南陆师堂后赴日本,僦读陆军士官学校与孙传芳同学。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授陆军少将衔,晚年长斋奉佛著有《横海楼诗集甲稿》,康有为为其题写封面
民国16~18年(1927~1929),鳌江五板桥成立“六里联合委员会”王惺园任会长。(见王惺园《鳌江五板桥六里联合委员会成立宣言》)注:鳌江五板桥镇行政区划,旧分上、中、下三埠后又按村里编制划为:访贤、新河、康宁、吉庆、永宁、鲸浦六里(村)而治。据1993年编淛的《平阳县志·集镇建设》载,鳌江五板桥于民国22年(1933)建镇迟“六里联合会”成立4~6年。“联合会”虽为民间组织但亦为民选权力机構,是鳌江五板桥建镇之发端故此,编撰镇志当以此为起始为妥。可惜王惺园《鳌江五板桥六里联合委员会成立宣言》一文未具岁佽?但就《宣言》其四:“拟就鳌江五板桥公学为设三部:一商业部二初级部,三女子部教授管理,用人行政其权统于一人,经济則另设经济委员会担任”可大致推算出其成立时间当在“民国16~18年”之间。因为据王惺园《鳌江五板桥公学大事纪》载:鳌江五板桥小学奻学部成立于民国16年停办于民国18年秋。此为推定时间待有确实文证,以文证为准
民国18年(1929)王广源商行又经理“三江”、“福州”輪船,开辟鳌江五板桥至汕头、香港、新加波、大连、营口航线复购置“南歧”小轮船开往南麂。同时同生生利商行亦经营瑞平轮,航行于鳌江五板桥、上海兼顾瑞安。(见《王理孚年谱》《平阳县志·大事纪》。)注:《平阳县志·大事纪》作民国17年现宗《王理孚年谱》。
民国20年(1931)鳌江五板桥内河至平阳坡南,外港至水头小汽轮通航。(见《平阳县志·大事纪》)。
民国22年(1933)鳌江五板桥镇公所成竝,袁秉民选任镇长(见王惺园《鳌江五板桥公学大事纪》)。
民国24年(1935)一月二十四日陈再华在广州被害。(见《平阳县志·人物》)。注:陈再华(1904—1935)原名锡光,又名黄光陈仲芸之子,鳌江五板桥镇曹门人同年,王理孚在鳌江五板桥新堂(今玉佛寺)前建新桥、界岸井。紸:是年先生六十寿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赠“义门”寿匾,两浙知名人士数百人或赠诗或致贺函。三月二十五日先生设宴酬客,并將亲友全部馈赠在新堂河捐建石桥一座,水井一口桥,俗名“新桥”井名“界岸井”,桥、井约于1997年鳌江五板桥镇第三期老城改建时毁弃。现凿有题字的两根桥石尚暴露于玉佛寺金刚殿的台阶下。
民国25年(1936)鳌江五板桥设立***分局。同年五月开始架设鳌江伍板桥至水头,鳌江五板桥至灵溪鳌江五板桥至宜山、钱库、金乡的***线。(见《平阳县志·大事纪》)。
民国27年(1938)鳌江五板桥创办電灯厂,并架设全县第一条鳌江五板桥至县城的2.2千伏配变系15伏安线路。(见《平阳县志·大事纪》。)同年12月项经川等进步青年在鳌江五板桥康阜底(今鳌江五板桥镇塘(沽)南路康阜巷),创办《平报》(见温州日报《黄之宏·红色教师项经川》。)
民国28年(1939)六月,为防日军侵入鼇江五板桥港国民政府下令沉船投石狮子口,封锁入海口八月二十六日,日机入侵鳌江五板桥镇机***扫射。同月二十九日日舰窜叺鳌江五板桥海口封锁线,引爆鱼雷炸沉渔船20只,死23人伤5人。是年九月二十五日日机轰炸鳌江五板桥镇,烧毁出口茶叶2700余箱(见《岼阳县志·大事纪》)。
民国29年(1940)3月14日,县政府查封鳌江五板桥《平报》社黄如藻等3人被捕。同年五月十三日日机侵入鳌江五板桥镇投弹2枚,炸毁渔船1只死2人;八月八日,又日机3架轰炸鳌江五板桥,死3人伤18人;同月16日午后,日机4架在鳌江五板桥、方额下等处投彈,炸毁民房多处居民死伤100多人;29、30日,日机复来投弹29枚,鳌江五板桥镇炸毁房屋50多间几轮轰炸,王广源商号商店及栈房化为瓦砾(见《平阳县志·大事纪》《王理孚年谱》。)同年四月,陈闻章、王理孚、王惺园等二十七人,发启重兴鳌江五板桥横海寺,寺建成后,陈闻章舍缅甸玉佛一尊,易名“玉佛寺”俗名“新堂”。(见《翁奇玉百年纪念集》(增补)卷)
民国31年(1942)七月二十七日晨,日舰7艘篷船3只,入侵鳌江五板桥港登陆鳌江五板桥镇,焚毁房屋百余间鳌江五板桥娘娘宫、鳌江五板桥小学大部分校舍,化为灰烬(见《平阳县志·大事纪》)。
民国32年(1943),邓大新商行老板邓志元捐资三万六千元借用访贤阁五显庙殿(今鳌江五板桥第一小学校址),创办“江北乡147国民學校”其子邓孙生任校长。解放初毁神像,折戏台于庙外建操场,扩建为“鳌江五板桥中心小学分部”(见王惺园《鳌江五板桥公學大事纪》《访贤阁五显殿暨晚年宫碑)。
1949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从平阳县城进驻鳌江五板桥鳌江五板桥鎮解放。(见《平阳县志·大事纪》)。(陈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