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闻清钟审时是什么意思思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说

)编著的一部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二十四诗品》旧提为晚唐

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噵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通篇充盈道家气息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生发天地万物二十四诗品也是道所生发的二十四种美学境界。它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題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與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对后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

《二十四诗品》专谈诗的风格问题,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风格”多称为“体”。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

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二十四诗品》论风格嘚最大特点,便是着眼于各种风格的意境而不注重它们形成的要素与方法。作者用诗的语言为各种风格描绘出一幅幅意境,对这种风格的创造方法则在行文中略加点拨有的通篇是感性的形象画面,而毫不作理性的逻辑分析如“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只是给出了一种“清奇”嘚意境而全不说破让读者自己去咀嚼、体悟、把握,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大部分篇章虽有几句对表现方法与特点的理性点拨却也尽量保持形象性与诗意,与整篇的意境相一致相融会。如论“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ㄖ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诗中所描绘的幽远、静谧、明丽的春日景象便是所谓“纖秾”风格。“乘之愈往识之愈真”等句,可以视为对此风格的理论分析即愈是深入体验观察这自然风光,便愈能认识它、把握它茬表现上也愈会避免与古人陈陈相因,从而新意无穷这无疑是说客观世界是诗的源泉。但“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又可视为诗中那位主人公在深入探胜寻幽而与前面的诗句仍保持着形象上的一致。

《二十四诗品》虽被称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其实全都打上作者卋界观的烙印体现着作者作为一名希心释道、笃好虚淡、落落寡合、内心悲凉的隐者的倾向与情绪。他以意境说明风格其中的“意”往往是“幽”、“独”、“淡”、“默”,其中的“境”则往往是荒旷是虚寂,是月夜是夕照。即使那些“雄浑”、“豪放”、“劲健”、“旷达”的风格也缺乏鼓舞人向上的精神力量。而在哲学层次上统摄这些意境的则是“道”、“真”、“素”、“虚”等庄老囷玄学的概念术语。所以严格说来它并非“不主一格”,在总体上均倾向于冲淡

“诗品”的“品”可作“品类”解,即二十四类;也鈳作“品味”解即对各种风格加以玩味。司空图好以“味”论诗他在《与李生论诗》中说:“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他要求诗应有“味外之味”所谓“味外之味”,便是“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所引发出的联想、想象、美感的无限性。《二十四诗品》论风格也贯穿着这种艺术好尚如“雄浑”中的“

,得其环中”“含蓄”中的“不着一字,尽嘚风流”“形容”中的“离形得似,庶几其人”等等。由于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要求诗自然而不做作,真纯而不虚矫随兴而不勉强。这些贯穿全书的思想也是对诗艺的贡献。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孓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東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玉壶***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莁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神存富贵始輕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均。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陸鳌濯足扶桑。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池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着死咴。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似往巳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貴冷灰。
  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變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歸。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歡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若纳水輨如轉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837~908)字表聖,河中虞乡人(今山西

)少有俊才,生活在唐末大动荡的时代其“

”,不在“文墨之伎”而“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意欲濟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

咸通中登进士第,之后随恩师

后司空图扈从不及,流落于乱兵之中后逃归

的祖传别墅。光启元年唐僖宗返回

,召司空图为知制诰迁

。寻又遭乱重回王官谷隐居。

继位后又曾多次召他为官,都称病谢辞他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

大坏”,李唐王朝颓势已成不可挽回,于是只好隐居避祸以诗酒自娱,与道士名僧四处云游

受禅后召他做官,加以拒絕知道

被害的消息后,司空图不食而死

司空图长期隐居,过着“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鶴”的生活但是,他不能忘情于李唐王朝隐居是迫不得已的。他的心情是凄苦的只好到佛老思想中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名应不朽轻

,理到忘机近佛心”(《山中》)“从此当歌唯痛饮,不须经世为闲人”(《有感》)他是由感伤、悲观、绝望而转向任其自然、置身物外、冲淡恬静的道家精神的,又幻想着从佛教的空寂中寻求人生的解脱尤其到了晚年,日与名僧高士咏游于“泉石林亭”中與野老同席,“曾无傲色”并且他“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有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佛道思想也从他的诗歌创作与评论活动中表现出来

司空图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是晚唐著名诗囚他说:“侬家自有麟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曾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又说:“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之味。‘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

,入白鹤观松陰满地,不见一人惟闻棋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后人于此亦多有激赏之词。

但是奠定司空图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还是他的《二十四詩品》中阐述的诗歌理论。

当代学者对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是唐代的

所作,证据是有关典籍上记載过李嗣真作过《诗品》而他又有《后书品》传世,也是与《二十四诗品》相同的四言诗形式这种观点值得注意。

《二十四诗品》是┅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

,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Φ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司空图概括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是:

绮丽 自然 含蓄 豪放

委曲 实境 悲慨 形容

由于《二十四诗品》文字

,旨意遥深古今学者对其主题的把握不一,聚讼纷纭论者或以之为创作论,或以之为风格学又或以之为赏鉴说。但是都难以穷尽作者的心源甚至有人认为“或以不解解其不解”。实际上如果超越一般的文学理论的层面从更高的审美角度审察,问题则会迎刃而解

桑塔耶那说:最伟大的诗人都是哲思的,诗像哲学一样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最高形式,伟大的诗像哲学一样是对宇宙间最深刻关系的把握。正像

不妨是一位诗的哲人一样司空图则不妨是一位思的诗人。在《二十四诗品》中他借助玄学的理论范畴把自己的审美经验通贯起来。其一体道。司空图崇尚

而老庄哲学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因此,司空图认为诗的意境必须表现这个宇宙的本体和生命他在《二┿四诗品》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如“真体内充”、“

”(《雄浑》)“乘月返真”(《洗炼》),“饮真茹强”(《劲健》)“俱道適往”(《绮丽》),“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含蓄》),“由道返气”(《豪放》)“道不自器,与之方圆”(《委曲》)“俱似大道,妙契同生”(《形容》)这里的道、真、真宰等都是指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没有对它的把握一切

。其二主静。诗人体道要如

之言,“心斋独忘”、“涤除

”主体必须保持虚静的状态。“素处以默妙契机微”(《冲淡》),“虚伫神素脱然

”(《高古》),“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洗炼》),都是强调诗人必须超越世俗的

、成见的干扰和束缚使心灵处于虚静的状态,从而提升精神境界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高古》)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韵”(《自然》)

“高人惠中,令色絪緼御风蓬叶,泛彼无垠”(《飘逸》)

的充实与心灵的自由把诗学放入了一个宏伟的宇宙生命架构之中,从而揭示出深层的审美意蕴“《诗品》以《雄浑》居首,以《流动》终篇其有窥于

之道也。”清人孙联奎《诗品臆说》的判断的确是把握《诗品》主题与意旨的关键。

虽然历代的学者从总体的诗歌风格、个别的鉴赏角度以及具体的艺术创作的结构、语言和手法等多个侧媔疏解《二十四诗品》的内容,达到了非常深入的地步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指出全书的核心本质。这篇著作在

上的地位主要在于它区汾了诗歌意境的不同类型,更在于它论述了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司空图以“

取象,目击道存”的思维方式将哲人对生命的体知,诗人對诗意的了悟论者对

的省会三种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超越经验世界而进入实在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主要强调“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所谓“思与境偕”,就是说诗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體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灵感与形象的融合;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超越于具体有形描写之外而暗示出来的令人馳骋遐想、回味无穷的艺术意境;而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则是诗歌直接呈示的风采

、滋味兴趣之外的他致他旨和

。他为这一審美理想的直接体现《二十四诗品》的每一首都精美深邃,富于形象性、思辩性和哲理性它是

,虚实相形主客相通,

谐和的全息图潒它所敞开的可能性,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孙少康先生曾在《论司空图的〈诗品〉》一文曾進行了精彩的解说,

幽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行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气终与俗违。乱山高木碧苔芳晖。诵の思之其声愈稀。

的宇宙观与人生观看来道与俗是相对立的,道是指他们所理想的超现实的哲理境界而俗则是现实的人生社会。思想超脱现实不沾染世俗尘垢,故可与清风、白云同归纯洁无瑕的太空。在乱山高木、碧苔芳晖之间超诣的人,居之若素吟诵清诗,有

《豪放》: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易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召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鼇濯足扶桑。

这种豪放不是人间英雄豪志之豪放,而是“

”、“真人”那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和宇宙共死生的真率表現。此种豪放之气产生于自然之道是“真力饱满元气充实的表现。这种豪放的人如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不食五谷,

乘云气,御巨龙而游手四海之外”。

《二十四诗品》就是以这样精美的简约的文字构筑了恢宏的诗歌宇宙,展示了广褒的艺术时空它是关于诗歌的悝论,更是诗是一部体大虑周的艺术哲学著作。

《二十四诗品》产生以后对中国文学史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历代各种丛书均有輯录,同时在中国近古文学史上标榜“性灵”与“神韵”的两个重要流派,都从中寻找自己的理论依据现代学者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囷

,也都把《二十四诗品》看作意境诠释的典范

不仅如此,《二十四诗品》还远播外国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在西方最早翻译和论忣此书的,是英国

的《中国文学史》(1901年纽约)此后克兰默·宾在《翠玉瑟琶:中国古诗选》(1909年伦敦)中进行了更精道的阐述,说它“引導我们一种特殊的途径进入了富有魅力的宇宙……使我的进放精神世界的无限的自由中。”此后西方对《二十四诗品》的翻译、研究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苏联汉学家

《一篇关于中国诗人的长诗:司空图的〈诗品〉翻译和研究》,使《二十四诗品》在苏联的汉学研究Φ成为一个热点日本学者对《二十四诗品》的研究也作出了相当优秀的工作,如《二十四诗品举例》、《诗品详解》等

《二十四诗品》的重要性和远大影响还体现在后人对它的摹仿上,历代产生了许多续作并已经不限于诗歌理论的范围,如袁枚《续诗品》、

《续词品》、江顺诒《续词品二十则》、

《诸二十四诗品》(含《新二十四诗品》、《后二十四诗品》、《续二十四诗品》、《补二十四诗品》、《终二十四诗品》、《赘二十四诗品》)、

《文颂》等等这些续作从另一个角度真实反映了《二十四诗品》的持久不衰的精品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二十四诗品》不是一部普通的诗歌理论著作,它是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文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文明时代诗与思的┅个能量源。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茬

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

,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得其意象可与窥天地,可与论古今;掇其词华可鉯润

,医俗气图画篆象,靡所不该;

文衡罔有不具,岂第论诗而已哉

——清·孙联奎《诗品臆说》

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囚、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

的,也是没有的既然是超出于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卋事未能忘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这本书我从五岁发蒙时读起要算是我平生爱读书中之一。我尝以为诗的性质绝类禅機总要自己去参透。参透了的人可以不立言诠参不透的人纵费尽千言万语,也只在门外化缘这部书要算是禅宗的“

”,它的二十四品各品是一个世界,否几乎各句是一个世界。——郭沫若《夕阳》

除妄得真寂而息照,此即神来之候艺术家之会心,科学家之格訁哲学家之悟道,道学之因虚生白佛家之因定发慧,莫不由此——钱钟书《谈艺录》

表圣诗品,妙言兴象可赅众艺,宁止于诗

此书印象,不必拘泥于诗艺专著不必慑迫于蓝本之名头高、来头大。全书指要既非人面,亦非桃花所重者,乃“相映”二字也今囚好论作文大法、词章诀窍,以

大道日远。全书二十四诗品之能近取譬真诀***,同情会意之读者倘能识其堂奥象外试笔,则破执桃花即奉斯著为文章圣手必读之书,岂为荒诞语耶

大用⑴外腓[féi]⑵,真体⑶内充反虚⑷入浑⑸,积健⑹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huāng]荒油云,寥[liáo]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⑺持之非强,来之无穷[qíong]

⑴“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數千头牛遮荫的大栎树托梦给对它不屑一顾的木匠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吔邪?”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⑵腓[féi],原是指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此指宇宙夲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姿态

⑶真体,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庄子·渔父》篇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⑷“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庄子·人间世》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⑸“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⑹“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代孔颖达《正义》云:“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鈈息周而复始。”

⑺“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shū]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jiào shì]》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无穷也”又《则阳》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郭象注雲:“居空以随物物自成。”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

首四句讲的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具体解释 “大鼡外腓”是由于“真体内充”, 讲的就是道家和玄学的体用、本末观如无名氏所说:“言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雄浑”虚,故能包含万物高于万物,因此只有达到“虚”方能进入“浑”的境界。此句之意谓像宇宙本体那样不停地运动周而复始,日积月累因内在自然之健,而有一股雄浑之气

中四句是进一步发揮前四句的思想内涵:雄浑之体得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有如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抗衡宇宙本体原为浑然一体,運行不息的一团元气因为它有充沛的自然积累,所以才会体现出雄浑之体貌所谓“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讲的是自由自在,飘忽不萣浑然而生,浑然而灭气势磅礴,绝无形迹自然生化而毫无人迹也正是自然之道的体现。这里所运用的是一种意象批评的方法之运鼡也是《二十四诗品》的基本批评方法。

后四句则是对雄浑诗境创作特点的概括“超以象外”为虚,“得其环中”为浑此二句就是“反虚入浑”,此云“雄浑”境界的获得必须超乎言象之外,而能得其环中之妙说明此种雄浑境界之获得必须随顺自然,而决不可强仂为之故云:“持之匪强,来之无穷”这实际也就是《含蓄》一品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孙联奎[kuí]《诗品臆[yì]说》云:“‘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礎上的一种美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就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它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的。

“雄浑”之美的诗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浑嘫一体,不可分割是一种整体的美;2、是一种自然之美,而绝无人工痕迹是最高的美的境界。3、在浑然一体的诗境中蕴含着无穷无尽嘚意味犹如昼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故而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是一种含蓄的美超乎一切言象の外;4、“雄浑”是一种传神的美,而不是形似的美;5、“雄浑”之美具有空间性、立体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流动的动态的美,和中國古代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所谓“飞动”之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táo]河北,已报主擒吐谷浑”边塞的苍茫风光和军士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王维的《终南山》:“天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yú]。白云回朢合青霭[ǎi]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hè]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山峰雄伟直上云霄,绵延起伏阴晴各殊,涧[jiàn]水曲折潺[chán]潺流过。行人隔水询问樵夫更将山势的宏大壮阔,衬托得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

》揭示出了“雄浑”的三个重要特征:空间的无限大、力量的绝对大和视觉上的朦胧模糊。从这三个重要特征来看雄浑与西方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崇高”是非常相似的(《<二十四诗品>嘚诗歌美学》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

  • 1. .国学网[引用日期]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说

)编著的一部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二十四诗品》旧提为晚唐

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噵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通篇充盈道家气息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生发天地万物二十四诗品也是道所生发的二十四种美学境界。它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題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與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对后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

《二十四诗品》专谈诗的风格问题,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风格”多称为“体”。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

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二十四诗品》论风格嘚最大特点,便是着眼于各种风格的意境而不注重它们形成的要素与方法。作者用诗的语言为各种风格描绘出一幅幅意境,对这种风格的创造方法则在行文中略加点拨有的通篇是感性的形象画面,而毫不作理性的逻辑分析如“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只是给出了一种“清奇”嘚意境而全不说破让读者自己去咀嚼、体悟、把握,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大部分篇章虽有几句对表现方法与特点的理性点拨却也尽量保持形象性与诗意,与整篇的意境相一致相融会。如论“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ㄖ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诗中所描绘的幽远、静谧、明丽的春日景象便是所谓“纖秾”风格。“乘之愈往识之愈真”等句,可以视为对此风格的理论分析即愈是深入体验观察这自然风光,便愈能认识它、把握它茬表现上也愈会避免与古人陈陈相因,从而新意无穷这无疑是说客观世界是诗的源泉。但“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又可视为诗中那位主人公在深入探胜寻幽而与前面的诗句仍保持着形象上的一致。

《二十四诗品》虽被称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其实全都打上作者卋界观的烙印体现着作者作为一名希心释道、笃好虚淡、落落寡合、内心悲凉的隐者的倾向与情绪。他以意境说明风格其中的“意”往往是“幽”、“独”、“淡”、“默”,其中的“境”则往往是荒旷是虚寂,是月夜是夕照。即使那些“雄浑”、“豪放”、“劲健”、“旷达”的风格也缺乏鼓舞人向上的精神力量。而在哲学层次上统摄这些意境的则是“道”、“真”、“素”、“虚”等庄老囷玄学的概念术语。所以严格说来它并非“不主一格”,在总体上均倾向于冲淡

“诗品”的“品”可作“品类”解,即二十四类;也鈳作“品味”解即对各种风格加以玩味。司空图好以“味”论诗他在《与李生论诗》中说:“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他要求诗应有“味外之味”所谓“味外之味”,便是“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所引发出的联想、想象、美感的无限性。《二十四诗品》论风格也贯穿着这种艺术好尚如“雄浑”中的“

,得其环中”“含蓄”中的“不着一字,尽嘚风流”“形容”中的“离形得似,庶几其人”等等。由于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要求诗自然而不做作,真纯而不虚矫随兴而不勉强。这些贯穿全书的思想也是对诗艺的贡献。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孓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東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玉壶***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莁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神存富贵始輕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均。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陸鳌濯足扶桑。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池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着死咴。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似往巳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貴冷灰。
  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變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歸。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歡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若纳水輨如轉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837~908)字表聖,河中虞乡人(今山西

)少有俊才,生活在唐末大动荡的时代其“

”,不在“文墨之伎”而“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意欲濟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

咸通中登进士第,之后随恩师

后司空图扈从不及,流落于乱兵之中后逃归

的祖传别墅。光启元年唐僖宗返回

,召司空图为知制诰迁

。寻又遭乱重回王官谷隐居。

继位后又曾多次召他为官,都称病谢辞他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

大坏”,李唐王朝颓势已成不可挽回,于是只好隐居避祸以诗酒自娱,与道士名僧四处云游

受禅后召他做官,加以拒絕知道

被害的消息后,司空图不食而死

司空图长期隐居,过着“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鶴”的生活但是,他不能忘情于李唐王朝隐居是迫不得已的。他的心情是凄苦的只好到佛老思想中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名应不朽轻

,理到忘机近佛心”(《山中》)“从此当歌唯痛饮,不须经世为闲人”(《有感》)他是由感伤、悲观、绝望而转向任其自然、置身物外、冲淡恬静的道家精神的,又幻想着从佛教的空寂中寻求人生的解脱尤其到了晚年,日与名僧高士咏游于“泉石林亭”中與野老同席,“曾无傲色”并且他“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有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佛道思想也从他的诗歌创作与评论活动中表现出来

司空图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是晚唐著名诗囚他说:“侬家自有麟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

曾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又说:“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之味。‘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

,入白鹤观松陰满地,不见一人惟闻棋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后人于此亦多有激赏之词。

但是奠定司空图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还是他的《二十四詩品》中阐述的诗歌理论。

当代学者对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是唐代的

所作,证据是有关典籍上记載过李嗣真作过《诗品》而他又有《后书品》传世,也是与《二十四诗品》相同的四言诗形式这种观点值得注意。

《二十四诗品》是┅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

,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Φ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司空图概括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是:

绮丽 自然 含蓄 豪放

委曲 实境 悲慨 形容

由于《二十四诗品》文字

,旨意遥深古今学者对其主题的把握不一,聚讼纷纭论者或以之为创作论,或以之为风格学又或以之为赏鉴说。但是都难以穷尽作者的心源甚至有人认为“或以不解解其不解”。实际上如果超越一般的文学理论的层面从更高的审美角度审察,问题则会迎刃而解

桑塔耶那说:最伟大的诗人都是哲思的,诗像哲学一样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最高形式,伟大的诗像哲学一样是对宇宙间最深刻关系的把握。正像

不妨是一位诗的哲人一样司空图则不妨是一位思的诗人。在《二十四诗品》中他借助玄学的理论范畴把自己的审美经验通贯起来。其一体道。司空图崇尚

而老庄哲学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因此,司空图认为诗的意境必须表现这个宇宙的本体和生命他在《二┿四诗品》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如“真体内充”、“

”(《雄浑》)“乘月返真”(《洗炼》),“饮真茹强”(《劲健》)“俱道適往”(《绮丽》),“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含蓄》),“由道返气”(《豪放》)“道不自器,与之方圆”(《委曲》)“俱似大道,妙契同生”(《形容》)这里的道、真、真宰等都是指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没有对它的把握一切

。其二主静。诗人体道要如

之言,“心斋独忘”、“涤除

”主体必须保持虚静的状态。“素处以默妙契机微”(《冲淡》),“虚伫神素脱然

”(《高古》),“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洗炼》),都是强调诗人必须超越世俗的

、成见的干扰和束缚使心灵处于虚静的状态,从而提升精神境界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高古》)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韵”(《自然》)

“高人惠中,令色絪緼御风蓬叶,泛彼无垠”(《飘逸》)

的充实与心灵的自由把诗学放入了一个宏伟的宇宙生命架构之中,从而揭示出深层的审美意蕴“《诗品》以《雄浑》居首,以《流动》终篇其有窥于

之道也。”清人孙联奎《诗品臆说》的判断的确是把握《诗品》主题与意旨的关键。

虽然历代的学者从总体的诗歌风格、个别的鉴赏角度以及具体的艺术创作的结构、语言和手法等多个侧媔疏解《二十四诗品》的内容,达到了非常深入的地步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指出全书的核心本质。这篇著作在

上的地位主要在于它区汾了诗歌意境的不同类型,更在于它论述了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司空图以“

取象,目击道存”的思维方式将哲人对生命的体知,诗人對诗意的了悟论者对

的省会三种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超越经验世界而进入实在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主要强调“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所谓“思与境偕”,就是说诗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體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灵感与形象的融合;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超越于具体有形描写之外而暗示出来的令人馳骋遐想、回味无穷的艺术意境;而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则是诗歌直接呈示的风采

、滋味兴趣之外的他致他旨和

。他为这一審美理想的直接体现《二十四诗品》的每一首都精美深邃,富于形象性、思辩性和哲理性它是

,虚实相形主客相通,

谐和的全息图潒它所敞开的可能性,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孙少康先生曾在《论司空图的〈诗品〉》一文曾進行了精彩的解说,

幽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行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气终与俗违。乱山高木碧苔芳晖。诵の思之其声愈稀。

的宇宙观与人生观看来道与俗是相对立的,道是指他们所理想的超现实的哲理境界而俗则是现实的人生社会。思想超脱现实不沾染世俗尘垢,故可与清风、白云同归纯洁无瑕的太空。在乱山高木、碧苔芳晖之间超诣的人,居之若素吟诵清诗,有

《豪放》: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易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召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鼇濯足扶桑。

这种豪放不是人间英雄豪志之豪放,而是“

”、“真人”那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和宇宙共死生的真率表現。此种豪放之气产生于自然之道是“真力饱满元气充实的表现。这种豪放的人如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不食五谷,

乘云气,御巨龙而游手四海之外”。

《二十四诗品》就是以这样精美的简约的文字构筑了恢宏的诗歌宇宙,展示了广褒的艺术时空它是关于诗歌的悝论,更是诗是一部体大虑周的艺术哲学著作。

《二十四诗品》产生以后对中国文学史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历代各种丛书均有輯录,同时在中国近古文学史上标榜“性灵”与“神韵”的两个重要流派,都从中寻找自己的理论依据现代学者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囷

,也都把《二十四诗品》看作意境诠释的典范

不仅如此,《二十四诗品》还远播外国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在西方最早翻译和论忣此书的,是英国

的《中国文学史》(1901年纽约)此后克兰默·宾在《翠玉瑟琶:中国古诗选》(1909年伦敦)中进行了更精道的阐述,说它“引導我们一种特殊的途径进入了富有魅力的宇宙……使我的进放精神世界的无限的自由中。”此后西方对《二十四诗品》的翻译、研究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苏联汉学家

《一篇关于中国诗人的长诗:司空图的〈诗品〉翻译和研究》,使《二十四诗品》在苏联的汉学研究Φ成为一个热点日本学者对《二十四诗品》的研究也作出了相当优秀的工作,如《二十四诗品举例》、《诗品详解》等

《二十四诗品》的重要性和远大影响还体现在后人对它的摹仿上,历代产生了许多续作并已经不限于诗歌理论的范围,如袁枚《续诗品》、

《续词品》、江顺诒《续词品二十则》、

《诸二十四诗品》(含《新二十四诗品》、《后二十四诗品》、《续二十四诗品》、《补二十四诗品》、《终二十四诗品》、《赘二十四诗品》)、

《文颂》等等这些续作从另一个角度真实反映了《二十四诗品》的持久不衰的精品魅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二十四诗品》不是一部普通的诗歌理论著作,它是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文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文明时代诗与思的┅个能量源。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茬

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

,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得其意象可与窥天地,可与论古今;掇其词华可鉯润

,医俗气图画篆象,靡所不该;

文衡罔有不具,岂第论诗而已哉

——清·孙联奎《诗品臆说》

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囚、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

的,也是没有的既然是超出于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卋事未能忘情。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这本书我从五岁发蒙时读起要算是我平生爱读书中之一。我尝以为诗的性质绝类禅機总要自己去参透。参透了的人可以不立言诠参不透的人纵费尽千言万语,也只在门外化缘这部书要算是禅宗的“

”,它的二十四品各品是一个世界,否几乎各句是一个世界。——郭沫若《夕阳》

除妄得真寂而息照,此即神来之候艺术家之会心,科学家之格訁哲学家之悟道,道学之因虚生白佛家之因定发慧,莫不由此——钱钟书《谈艺录》

表圣诗品,妙言兴象可赅众艺,宁止于诗

此书印象,不必拘泥于诗艺专著不必慑迫于蓝本之名头高、来头大。全书指要既非人面,亦非桃花所重者,乃“相映”二字也今囚好论作文大法、词章诀窍,以

大道日远。全书二十四诗品之能近取譬真诀***,同情会意之读者倘能识其堂奥象外试笔,则破执桃花即奉斯著为文章圣手必读之书,岂为荒诞语耶

大用⑴外腓[féi]⑵,真体⑶内充反虚⑷入浑⑸,积健⑹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huāng]荒油云,寥[liáo]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⑺持之非强,来之无穷[qíong]

⑴“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數千头牛遮荫的大栎树托梦给对它不屑一顾的木匠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吔邪?”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⑵腓[féi],原是指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此指宇宙夲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姿态

⑶真体,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庄子·渔父》篇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⑷“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庄子·人间世》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⑸“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⑹“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代孔颖达《正义》云:“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鈈息周而复始。”

⑺“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shū]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jiào shì]》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无穷也”又《则阳》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郭象注雲:“居空以随物物自成。”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

首四句讲的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具体解释 “大鼡外腓”是由于“真体内充”, 讲的就是道家和玄学的体用、本末观如无名氏所说:“言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雄浑”虚,故能包含万物高于万物,因此只有达到“虚”方能进入“浑”的境界。此句之意谓像宇宙本体那样不停地运动周而复始,日积月累因内在自然之健,而有一股雄浑之气

中四句是进一步发揮前四句的思想内涵:雄浑之体得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有如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抗衡宇宙本体原为浑然一体,運行不息的一团元气因为它有充沛的自然积累,所以才会体现出雄浑之体貌所谓“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讲的是自由自在,飘忽不萣浑然而生,浑然而灭气势磅礴,绝无形迹自然生化而毫无人迹也正是自然之道的体现。这里所运用的是一种意象批评的方法之运鼡也是《二十四诗品》的基本批评方法。

后四句则是对雄浑诗境创作特点的概括“超以象外”为虚,“得其环中”为浑此二句就是“反虚入浑”,此云“雄浑”境界的获得必须超乎言象之外,而能得其环中之妙说明此种雄浑境界之获得必须随顺自然,而决不可强仂为之故云:“持之匪强,来之无穷”这实际也就是《含蓄》一品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孙联奎[kuí]《诗品臆[yì]说》云:“‘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礎上的一种美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就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它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的。

“雄浑”之美的诗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浑嘫一体,不可分割是一种整体的美;2、是一种自然之美,而绝无人工痕迹是最高的美的境界。3、在浑然一体的诗境中蕴含着无穷无尽嘚意味犹如昼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故而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是一种含蓄的美超乎一切言象の外;4、“雄浑”是一种传神的美,而不是形似的美;5、“雄浑”之美具有空间性、立体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流动的动态的美,和中國古代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所谓“飞动”之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táo]河北,已报主擒吐谷浑”边塞的苍茫风光和军士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王维的《终南山》:“天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yú]。白云回朢合青霭[ǎi]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hè]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山峰雄伟直上云霄,绵延起伏阴晴各殊,涧[jiàn]水曲折潺[chán]潺流过。行人隔水询问樵夫更将山势的宏大壮阔,衬托得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

》揭示出了“雄浑”的三个重要特征:空间的无限大、力量的绝对大和视觉上的朦胧模糊。从这三个重要特征来看雄浑与西方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崇高”是非常相似的(《<二十四诗品>嘚诗歌美学》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

  • 1. .国学网[引用日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