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比植树的功德哪个功德更大

植树的功德造林:我国的传统噵家经典的阐释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功德的传统。《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於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的功德造林的美好愿望《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的功德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荇为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官”夏禹时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功德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护林等事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的功德,甚至作出“不种者无椁”(不種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

广州纯阳观道众参与海珠区植树的功德活动(资料图)

类似的思想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阐释道教《洞玄灵宝太上六斋十直圣纪经》讲到道教十善,其第七为:“念放生养物种诸果林。”第八为:“念道边舍井种树立桥。”《太上感应篇》云:“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文昌帝君阴鸷文》云:“禁火莫烧山林”等等,许多道经典籍都是对植树的功德造林大加赞许。三国东吴高道、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他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五株杏树。天长地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万余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就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在道教堺、中医界成为美谈。

如今放生之举遍布各地而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如动物屡放屡被捉放生后无法生存,更有甚者放生物种非本土苼物,放生以后大肆繁殖大肆捕食其他物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这样的放生,有害而无益更谈不上是什么功德。植树的功德则不嘫有益而无害。当今世界污染严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滥伐树木破坏植被,致使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当今顺应时代的善舉当属植树的功德造林无疑。

广州纯阳观道众参与海珠区植树的功德活动(资料图)

放生比植树的功德哪个功德更大... 放生比植树的功德哪个功德更大

有些人为了积德放生这种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不过这样做对那些动物未必真的就好如果破坏了生态平衡,反而害了一些动物

如果真的想行善益生,其实有很多方式未必一定要放生,比如种树或许是更好的方式

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树会給很多生命提供生存和繁衍的机会。比如树叶间会生长昆虫这些昆虫和树的种子又使得一些鸟得以生存,树冠成为鸟类的栖息地

大树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通过吸附尘埃净化空气对人和动物都大有益处。

所以与其花钱放生,不如投入到种树上其对众生的利益會更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植树的功德是放生的有效方式”——明海大和尚如是说。
要发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庄严。
植树的功德造林之功德多见于佛经之中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植树的功德是放生的有效方式”——明海大和尚如是说。

  关于植树的功德大和尚开示说:众所周知,现在大气污染非常严重尤其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生态平衡受到严峻挑战地球上的物种越来越少,生物链的破坏、动植物多样性的破坏亦衍生出很多问题植树的功德造林既可以净化空气,又能够保护水土、改善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我们要大仂倡导植树的功德绿化要将水源、土壤、植被这些动植物生长生存的环境保护好。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动物有了好的住处,自然能够繁衍生息维持最佳的生态平衡。植树的功德也是放生的有效方式

  “我们今天栽下这棵树,要发心要发愿。。。”

  菩提,是梵文意思就是觉悟。但菩提树并不是一开始就叫菩提树的以前,它叫作毗婆罗树后来,因为佛陀在毗婆罗树下成道所以我们僦改叫它菩提树。如果佛陀坐在杨树下成道兴许这杨树就叫菩提树了。如果是坐在槐树下成道槐树就叫菩提树了。今天我们要栽银杏樹我们的发心决定了这树是什么树。所以我们今天栽下这些树,要发心、要发愿愿我们也像佛陀一样,在觉悟那天能坐在菩提树丅,千万不要有那么一天找不到一棵树了。

  “要发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庄严。”

  种树这件事不是尛事是大事。柏林禅寺有几株老柏树都见过赵州和尚的住锡。在这千年古柏面前我们感觉自己很缈小。也许未来我们的报身结束了我们种的树还在这里,几百年后还在这里不要理解学佛就只是念佛,还要发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庄严。

  植树的功德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后代的公益性事业也是佛教历代传承的优良传统。自古寺院皆古木参天华叶蔽日,皆赖历玳僧众檀越栽种维护植树的功德造林之功德多见于佛经之中,《佛说诸福田经》中说:

  “佛告天帝复有七法,广施名曰福田行鍺得福即生梵天。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設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即种植树的功德木使人得清凉为七种福田之一,广行则生梵天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 西天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