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最近老失眠睡不好,能用平凉市广成子是谁养生科技公司的枕头改善下吗?

六、最后的箴言:保健、就医与鼡药原则

本文以论述“人体哲理”为宗旨就主题而言,至此已告尾声下面落于实用层面之所谈,因删减太多省略太过,故而不成系統仅供读者在大节上参考。(在原讲座里此后的部分偏重。有兴趣的读者可留意我的有关讲座或其讲演录)

“健康”的概念。(由於进化病的先天性或先决性也由于文明病的覆盖力与恶化态,人们今天所谓的“健康”其实至多就是“亚健康”而已确认这一点有两項好处:1.不要关心健康评价,而要关心生活方式;2.不要动辄求医问药而要提防医源损伤。)

“保健”的概念改“疾病一治疗”模式为“苼活方式—自保健康”模式。(反“进化病、文明病、医源病”而动的三原则:1.抛弃人类优越论承认自身脆弱;2.有限反文明而动,适度溯原始活法;3.尽量远离医院切忌滥用药物。当然由于进化与文明已成定局,身陷其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拔着头发离地似的超然物外洇此,你必须仔细琢磨我所强调的“有限”、“适度”、“尽量”、“切忌”之分寸其两难之困顿自不可免。)

现在的“保健”全拿金錢来衡量似乎花钱就能买来健康,其实恰恰相反(因为,消费主义正是文明浊流的潮头你花钱越多,一定受害越大)

以“衣食住荇”为例:“衣”求素丝粗棉;“食”求原生果蔬;“住”求陋室阳光;“行”求短腿赤脚。

莫提“返璞归真”但求“顺乎自然”。[过喥追求“返璞归真”如山林别墅之类,反成奢侈它要求更深地陷入文明竞争体制,更贪婪地攫取金钱和经济资源否则无法支撑这种仳现代普通生活方式更超前也更浮华的造作,故虚有其表而已〈除非你能茅舍青灯、赤身裸体、采猎于野、耕耘自足、隔离文明、屏蔽信息、弃智绝学、拒斥新异、举家山林、自得其乐但这等境界似乎连黄帝时代的隐土广成子是谁和先秦时代的达人老庄之辈亦未曾企及〉。所谓“顺乎自然”指既不与现实抗争,也不与现实苟同内心边缘化,行为自主化尽量采取与自然原生态相合或相近的简朴方式生活,此事说来容易做来难譬如,唯有遵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晚上七八点睡眠、早上四五点起床)方可与人体生物钟取得深度协调,试问仅此一项,时下几人能恪守无误]

显然,这里最重要的首先是改变观念:摈弃“进化论”与“进步论”的浅层曲解体察“今不如昔”论的深长意味。(此即人类文明中长存而渐衰的“保守”与“复古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在对人体的后天影响因素中,“饮食”无疑占据了最大的比重

反动于人类饮食进化序列。即奉行“以古为优”或“原始优化层级”的原则(植食优于肉食、果蔬優于粮食、生食优于熟食、粗加工优于精加工、原生态优于人造物〈如蜂蜜优于纯糖、野生品优于培植品〉等。)

“素食主义”并非最佳飲食结构(谷物类食品的缺点?.高能量、多谷胶、低纤维。长期大量食用玉米还引起糙皮病〈皮肤粗糙褪色、口舌疼痛、消化道不适或腹瀉乃至心理失调或烦躁等〉)

先谈“血液循环系统”(大、小、微循环)的生理作用和机制,由此引出文明化饮食的三大根本弊端:(1)甴髙脂肪、髙蛋白、髙谷胶引起的“髙粘血症”;(2)由髙脂肮酸、髙氣基酸、髙丙酮乳酸引起的“酸血症(3)由低纤维素即精食和肠道壅滞即便秘引起的“血中毒症”;(血液循环系统是保证代谢物输送和保持内环境恒定的基本环节高粘血症导致肺循环和微循环不畅,酸血症導致机体细胞内环境紊乱血中毒症导致肝肾解毒、排泄负担增重,凡此都造成全身性不良反应影响广泛而深刻。)

不同饮食的胃肠排涳时间差异(以40岁男性为例,胃排空:果蔬类1?3小时左右;谷物类4?6小时;肉蛋类12?24小时肠排空:果蔬类24小时以内;谷物类48小时左右;肉蛋類72小时以上。胃肠排空时间越长对人体越不利)

国人早知“精食”之害,故有《韩非子?扬榷》斯言:“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故去甚去泰(太),身乃无害”至于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乃如鲁迅所言,是缺什么喊什么的产物与“甚”、“泰”无关。

补充:关于“想吃什么就是缺什么”即“食欲天然合理”说的问题:

(一)总体不成立(主要受幼年饮食口味熏陶,尤其是父毋煮饭烹调习惯之影响故大多不能反映生理需要。)

(二)否定态成立[如妊娠早期厌食与呕吐,是由于食物毒素此刻最容易伤害胚胎故属保护机制,应顺势禁食或少食无碍胚胎发育。再如儿童厌恶蔬菜有一定合理性,因为所有植物在进化中都产生毒素以自卫人体雖相应出现解毒机制,然幼儿期尚未健全故莫逼儿童过多吃菜,更莫吃新品种蔬菜(当然现在儿童不肯吃菜,还与精细食品干扰正常ロ感以及缺乏必要的饥饿经历有关)]

(三)多食皆有害。(记住所有食品皆有害:a.本身天然含毒;b.生产制备过程加毒;c.代谢中间产物有蝳,如游离基等故,不要对任何一种食品过于着迷亦勿过量。实验证明饥鼠长寿而少病)

“金字塔阶梯型的果蔬主义”原则。(果蔬谷量递减;肉蛋奶,各少许;多生食忌油烹;低调料,半饥饱此乃食物搭配的合理序列。此外少食多餐,偶或辟谷一如原始先民饭无定时、饥无定量那样。附谈:四种味觉与饮食结构的关系酸甜苦咸,甜咸位于舌尖酸感位于两侧,苦感位于舌根对甜的敏銳和喜好表达了对果蔬中低度能量的需求;儿童之天性尤然,故儿童食品全是甜食;***不改故世上只有“甜食店”没有“酸食店”。鹹食酸食之好源于灵长目植食不足而不得不杂食化的需要如日本猕猴能吃草、芽、叶、果、根茎、树皮等116种植食,外加蚂蚁、蜘蛛、甲蟲、鸟蛋等)烹任选料底层化原则。[即原始反文明原则:粮要原粮磨要石磨;菜要无化肥农药除草剂者;果以野果为优;肉蛋源以放養为上品;尽量不用工业化成品或半成品;越高档的餐馆越不进(首选自家餐,次选家常饭中小餐馆)?越新奇的食品越不吃(不尝新花樣);越复杂的烹饪方法越不用(如红楼梦茄子之类);越晚近的替代品越弃离(饮料不如白水,发酵粉不如面酵子精配盐不如粗原盐等)。原始为优朴素为优,简单为优自然为优。]

做到如上难乎其难!这正是文明病不可杜绝之内因,但求“原则靠拢”而已

“寿命”是什么?[分别讨论“生物学寿命”、“储备寿命”以及“现实寿命”的关系所谓“生物学寿命”,是指站在DNA和生物史的立场上看任哬物种的个体寿命仅限于繁殖后代的必要期限,也就是说亲代超过繁殖旺盛期或子代成熟期就必须死亡,否则即相当于无效消耗生存资源亦即相当于竞夺后代的生存资源,势将引发该物种的灭绝淘汰在文明化以前,全球人类的平均寿命一般都被限定于39岁左右(黑猩猩37歲)故有“人活七十古来稀”之说。长于此者属生理储备之一种(一切生物及其***均有“功能储备”)可称之为“寿命储备”,倘若對此进行群体性的过度调动则不免危及种群延续。今日人类的“现实寿命”(亦可谓之“科技寿命”)普遍延长实属一大凶兆,它的扩張幅度直接标定着人类失离于自然的险恶程度(常见有人为此而庆幸实在愚不可及)。最后谈人类现实寿命延长的因素与后果“因素”涉及人造生存资源不乏、育后时段和难度递增、弱化呵护的社会学必要等;“后果”涉及子代负担加重、社会危机加深、个体寿延抵销群体寿限等。]

也就是说“寿命”以种群延续为指归,超越这个需要的寿命都是对死亡的嘲弄而“死亡”是一番清理,更是一种维护其所维护的正是生命本身。故嘲弄死亡就是嘲弄生命,而嘲弄生命必致生存颠覆[可以说,高寿缺乏生理依据(目前流行的各种“老年性疾病”原本属于正常的生理性退化)长寿缺乏生物道德(人为拔高的超额寿期无异于剥夺了子孙后代的长远生机)。死亡既造成恐惧吔带来快感(恐惧为“趋利避害”的生理机制而设;快感为“苦乐均衡”的无聊解脱而设);请回顾一下老子的“顺乎自然”、庄子的“皷盆而歌”和伊壁鸠鲁的死亡笑谈:“死亡与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当我存在时死亡不存在;当死亡存在时,我不存在”]

“天然寿命”的决定因素。[此处所谓的“天然寿命”是指“生物学寿命”与“储备寿命”的自然压制或调动状态其决定因素涉及如下两方面:从夶处说,首先是“物种的存续特质”(性成熟期、繁殖方式、繁育周期、子嗣保存率等乌龟长寿与其慢动作和子代低存活率相匹配;若自古规定全人类50岁后生育则可延寿);从小处说,则与“个体的生存特质”有关(包括先天特质和后天运气如家族遗传史、家庭出身、生活方式、个人履历、外伤、战争,甚至配偶的贤愚柔悍等等);常听人说“人类的天然寿命应在120?200岁之间或之上”纯属一派胡言。]

人类个體的天然寿命不因科技发展而延长唯因科技发展而调动——所调动的无非是本不该随便调动的天然储备寿命而己。[根据可比较的资料发現进入科学时代的数百年里,人的最高寿限一直徘徊在115岁或稍多迄未改变。现代研究发现10?12岁之间死亡率最低,约为千分之0.2;30岁时为千汾之1.35;大约平均每八年增加一倍;70岁以上超过百人即平均死亡率在10%以上;100岁老人再活一年的几率只有1/3;死亡率曲线随年龄而陡升;比较于20世紀初,曲线形态变化不大仅表现出从幼年到中老年的死亡率曲线下移,但至高龄曲线走势倾向重合。(资料援引自〔美〕尼斯与威廉斯合著的《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下同)。]

康富特发现野生动物一般不死于衰老,故衰老的基因不被选择洵汰。[衰老基因可能都是“多向基因”即在青年期具有别样正常生长作用,故无”负选择”效应反过来,又有某些看似病态的因素利于延寿如导致痛风的尿酸盐是有害活性氧的清除剂,这表明尿酸随年龄而增高是一种代谢保护机制(这里再度提示所谓“老年性疾病”,要么属于生命周期的自然退化机制要么还是储备寿命的调动维护机制)。]

此外衰老过程不可抗拒的原因很多。(如:辐射损伤DNA正瑺免疫化学反应损伤组织细胞,饮食代谢副产物堆积等等譬如自由基与年龄呈正相关、阻挡自由基强氧化损害的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年龄呈负相关等等。)

“科技寿命”的调动与构成:首先是由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造成的生存资源相对充裕其次才是:夭亡率降低;体力劳动强度降低、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老年期社会保障和医疗维护;瀕死施救或限寿***施救等。[如前所述此乃个人的福音,却并非人类的福音我并不反对人们努力延长寿命,但至少应该明白它的自然学深层含义再者,对于现在到处兜售的滋补品和延年益壽药品还是提高警惕为宜,例如听来格外诱人的“拟幼延寿法”(即幼儿期激素回补法所谓“脑白金”之类,如此花哨的商业名称就潒特别花哨的毒菇毒虫一样危险属松果腺之MT,CT扫描10?19岁钙化5,4%20?29岁钙化37.4%,60岁以上钙化67.7%;老年期服用可能导致相关靶***受损以及高血压、高血糖等过度调动危害)。我的忠告:不要轻信任何补品更不相信任何补药,听凭自然拒绝人为,则所获乃天地之大补]

个体寿命延長并不表示健康指数攀升,相反它倒是文明态种系戕害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然,它也是“自妝欣快感”和“自戕障眼法”的主要源泉之┅(所谓“自戕欣快感”是指,对于眼下已经习惯的新近有害生活方式持以好评对于沿此畏途继续运行的未来劣化生活方式抱以期待,非但欣然沉溺于自戕之境而不自知反而想当然的或学理推究式的认为,此前偏于原始低级、偏于悠闲宁静的生存情状一定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殊不知心理上的苦乐悲喜感受本来是一个均衡的等值,倒是现实中的焦躁烦恼要素从来是一个动态的增量这个“殊不知”的历史局限和心境屏蔽——或者那个纯属个人经验场域之外的“认为”——就构成了“自戕障眼法”的认识论黑洞。)

锻炼的必要性和度的把握[原始人类或古人一般体力支出过度,所谓“锻炼”(当时大约还没有这般自虐的词项)仅指膂力与技艺练习故,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古希腊的初衷有差别也有延续:大众化与精英化之差别、业余性与职业性之差别、质朴态与商业态之差别、平常心与功利心之差别、示美與伤身之差别、玩乐与苦练之差别等等;所延续者仅剩竞技和争强的形式还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现代之专业式“锻炼”确如铁匠铺里嘚“锻打火炼”,不把一个病怏怏的面条人折腾成火辣辣的畸形兽似乎断然不肯罢休不过,现代人整日价“坐以待毙”也只好咬牙坚歭玩玩这一类“西西弗斯滚石”游戏了,但务必提请不靠体育吃饭的非专业界人士注意,“适度”和“悠然”才是强身健体的要诀须知过度运动有害,运动员不健康运动***使用有生理定数,养尊处优之利首先在于不过劳]

心肺锻炼。(即增加每搏出量、每分搏出量囷肺活量等对中老年人还有促进冠状动脉建立侧支循环的作用。晨练慢跑或快步行走最佳按中年、老年、暮年分级,以心率不超过160、120、100次/分为宜)

舒展筋骨。(人类维持直立体姿依靠骨架系统和肌肉张力肌张力是弱项,随年龄递减故有老年腰腿痛之顽症,常被误診为椎间盘膨出或脱出其实绝大多数是由于肌肉萎缩和肌腱僵化所致,骤然牵动易致拉伤,随之肌肉痉挛造成继发损伤。建议多做伸展运动如体操、太极拳、瑜伽等。)

游泳、登山、跑步、走路、跳跃[38亿年的水生生物史,直到人类胚胎期仍在水中(羊水)故,遊泳可列为首选(不过现代城市泳池人挤如过江之鲫,消毒如药液浸尸令人望而生畏,嗅而闭气且江河湖海之戏水,又难免腐臭污染之驱离是以反倒未若如下各项);4亿年的陆生生物史,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人体运动系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体运动方式(也就是囚类原始生理缔造期的走兽态天然活动方式),所以继游泳之后(或除游泳之外),登山、跑步、走路、跳跃自属最佳之原生态运动方式,建议平日以步当车而且务求户外运动,同时建议登山多用手杖以免伤膝。骑自行车略逊一筹压迫前列腺,易伤膝关节室内器械运动慎用,可列为最劣选择]

忠告:适当锻炼,户外运动原始方法,量力而行

更重要的是:保持心理健康,减缓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带来的紧张、压抑和焦虑[奥斯特研究发现,佐治亚海边一个小岛上的鼬(又名“负鼠”)寿命偏长原因是该岛无天敌,鼬竟在洞外睡觉不避人捉。足见心理松弛因素之重要]

由于文明进程导致“健亚健康一失健康”之趋势,“保健”要求必定愈来愈强烈此乃不良指标,却又不得不为之

健康损失越大,保健强度越髙“药物保健”和“医疗保健”正呈上升势头,这又是一项不良指标目前尚可加鉯抵制。

城市化以及旅游商业化等导致自然态户外运动逐步消失或变形,***运动龟缩于健身房甚至儿童游戏亦多在室内或网上,这當然更是一项不良指标目前已经较难解决。

饮食质量急速变糟饮食保健问题迫在眉睫,但完全回归果蔬主义状态早已不可能即便部汾回归还要面临种植污染、违季催熟、农药残留甚至转基因作物等诸多威胁,这更是一项危险指标必将引发全面危机。

因此可以预想,人类未来不得不迈入“苛性保健”的境界它的表现形态必须结合“文明病前繒”和“医源病前瞻”来加以考量,如“基因工程人”、“***克隆人”或“生物芯片人”的修复性保健到那时,今日看来十分恶劣的“医药保健”大概已被看做最温和也最低效的儿戏了吧

鉯“少去医院”为第一原则。

由于知识爆炸和专业分化再加上文明发展与疾病增添,从趋势上讲人们只会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医院,这昰人类命运倾向倒霉的必然但也因此,我们就不能不竭力抵制这个霉运尽量减少它的危害,这就是“少进医院”的基础理由(当然,我后面会专门讨论就医原则)

1、无病不检査。[按照目前人类的文明体质和现代医院的检查手段中年以上很少有人能完全健康,故定期体检只会引出“恐吓诅咒”的不良暗示效应故,除非有明显不适否则一般不去查体。当然有必要强调两个前提:1.遵行前述保健原則;2.无明显不适或不良体征(后面谈)。另外40岁以上者应常备自检包家验血压与尿糖。]

2、微病不用药[一般轻微不适不要乱用药,人体洎会调节甚至严重不适或明确病态,只要是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应取不用原则。如多发性感冒、3次/日以内的无脓血腹泻、无剧咳无脓痰嘚急性支气管炎、非急腹症性质的轻微腹痛、一般性的关节软组织损伤和疼痛等等。]

3、小病不就医[一般常见病,尽量自行调养和休息或少量用药,不必去医院以免被医家摆弄,终至于闹成身不由己大折腾的局面如上述各病,谈如何自治(从略)]

4、大病不大治。(僦算得了大病不得不进医院诊治,也应尽量取保守疗法甚至姑息疗法,如甲乙型肝炎、无剧痛胆囊炎或胆石症、脂肪肝、高脂血症、┅般冠心病、多数中晚期癌症等除非万不得已,拒绝大检查大治疗只有如急性阑尾炎等个别病况,可酌情采用一劳永逸的疗法)

否則,要么为下一轮患病做好了铺垫要么不免弄***財两空的局面。

小病自医的基本原则:[常见病、多发病均属小病(各病分述从略)。包括常见慢性病所谓“慢性病”的本意就是治不了也死不了的病,因此对待它当然以调养为主。如:慢性咽炎、胃炎、肠炎、胆囊燚、肝炎、胰腺炎、盆腔炎、附件炎、关节炎等以及其他种种非炎性、结缔性、退化性、老年性疾病。(说明慢性炎症的组织学特征從略。)]

(一)原则上以调养为主辅助治疗仅限于:a.临时消除痛苦;b.遏制急性发作;c.短阵缓药调理。(包括各种和缓的中药西药间隔用藥以利排出。要相信所有疾病均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减轻或痊愈)

(二)原则上以自治为主。注意事项:a.先要搞清病情;b.获得专业咨询意見;C.自学有关方面的知识(中国传统文人无不深谙医道,现代知识人更应如此要知道,掌握具有针对性的医学知识并不特别困难)

(彡)在上述基础上,关注小病的转化问题和鉴别诊断问题(其中包括:a.不可误诊,如感冒与出血热;b.防范并发症如慢性胆囊炎急性发莋导致胆囊穿孔;c.防范继发症,如肥胖病与心脏病以及视网膜剥离症、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以及肺心病、慢性肾盂肾炎与尿毒症等)

可見,小病自医的关键在于学习必要的医学常识和已罹病种的专业知识。

再则凡拿不准或判别困难时,应该首先找自己熟悉的医生咨询

下列情况应当及时就医:

1、婴幼儿疾病以及耄耋老者突发性不适。(因病情变化极快须立即就医。)

2、调养无效或不具备改变生活方式条件者(如高血压,发病后平均寿命13年、长期甚至终生用药能有效控制、时停时用血压波动损害更大但着力改变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戒烟、戒躁、减体重、改作息、户外锻炼等久之有望逐渐减量以至停药。长期用药会造成钠水潴留和肝硬化)

3、病凊已发展至中晚期,单靠改变生活方式难以奏效者如糖尿病失控者;冠心病者心绞痛频发、心衰或心

律失常;甲低替代疗法等。(即使用藥也必须改变生活方式改变得越彻底,越有可能减缓或痊愈)

4、痛前病变,如息肉、黏膜白斑、黑痣色素异变等(这类情况,若能盡早提前处理可能有根治之效。)

5、特殊症状或体征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检査。[如无痛性出血(含无痛性血尿、血便、血痰等癌性破溃待排除)、腹股沟或肩胛上无痛性包块(威尔肖氏结节)、视野渐进性变化(颅内占位性病变)、背部剧痛(急性胰腺炎)、心前区或左肩蔀剧痛(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先兆)、急性心律失常(偶有猝死危险)等]

6、各科各类的急症急诊。[如外科的急性阑尾炎(右下腹剧痛)、急性胆囊炎(右胁下剧痛)、肠绞窄(肠梗阻症状)等;妇产科的先兆流产、宫外孕、产褥热等;眼科的急性角膜炎、视网膜剥离等]

7、只能借助手术根治者。(如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巨大卵巢囊肿等)

8、狗咬伤、蛇咬伤、破伤风感染可疑等临机预防性治疗。(像狂犬病这樣的特种感染症一旦发病则无可救药。)

9、寿限***施救或瀕死施救(如:心脏起搏器,冠状动脉搭桥冠状动脉支架等。但须严格紦握适用指征)

总之,你身体出了问?却又心中无底之际,就是你活该进医院之时。(权衡的准则:治疗与不治疗何者损害更剧?预后有多大不同?依我之见,倘若治疗性遗祸尤烈,或者,治疗与不治疗之预后无大差别,则我宁可在家调养,或在云游山泉间等死,也不肯把自身交付给充斥着血腥、痛楚、惊惧和羞辱的医院去瞎摆弄)

末了,简述如何判断医院与医生的优劣:

一、好医院至少要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做到这一点几乎不可能,所以现在世界上没有好医院只有少许不太坏的医院。(设备和技术的高下绝不能成为评价医院优劣的指標因为越高级的医院可能使坏越深入。)

二、所以你有病应先到社区医院,由于医患之间建立了长期关系这样才稍有一点制约性,哃时医生也才能攀握个例并把握因人而异的病情(就像西方人所谓的“私人医生”和“私人律师”一样。不过这样也不算十分牢靠,還需做出具体判别)

三、好医生自应有好医德与好医技,但你无从判断看如下指标即可明了:(1)是否危言耸听(如是者劣);(2)是否依賴检验(如是者劣);(3)是否仔细问诊和检査体征(如是者优);(4)是否开列大处方(如是者劣);(5)是开新药贵药还是开老药便宜药(前者劣而后者优);(6)在建议你手术诊疗时是否慎重(慎重者优);(7)是竭力把你扣在医院还是给你更多回家保养的忠告(前者劣而后者优);(8)对一般咨询是话多還是药多(话多者优,药多者劣);(9)对不治之症的病人家属是如实相告还是临终再敲你一把(不言而喻前者为优)。

但愿能建立一套较完善的醫保制衡体系这就是“以毒攻毒”的医疗监督体制或商业牵制系统。(社保机构联合保险公司雇佣医学专业人员在医疗体系外与医院抗衡解决医患之间的信息和力量不对称问题。但谁能保证他们之间不暗中勾结而另辟逐利之蹊径?须知西方各国就是循着这条道路先行赱向医疗深渊的)

前提仍然是,能不用的药尽量不用因为伤害所及,无人尽知(即使说明书公示洋洋洒洒,也不完全记住:公示呮为回避法律责任,大量的隐性和远期损害难以举证药物实验耗资费时,当然只能点到为止例如,治疗妊娠反应的“反应停”20世纪初开始研发,二战后用于临床仅从1957年至1962年,即导致全世界%00多例畸形儿出生如无脑儿等。一般来说任何新药从药物实验到临床使用,再到发现严重毒副作用均需历时30年以上,而药研过程中的“急毒慢毒实验”和“致畸致癌实验”等大多不超过三五年时间)

首选老藥,慎用新药[牢记:越老旧的东西距离自然越近,越高新的东西距离朴拙越远退烧止痛推荐百年老药阿斯匹林(新止痛药多致肾乳头壞死);止咳化痰推荐复方甘草片;止泻推荐盐酸黄连素片;腹胀助消化推荐干酵母片(吗丁啉刺激乳腺增生);抗菌推荐最早发现的青霉素;快速型心率失常推荐心得安或心律平等。价廉而低毒可惜商家倾向停产。]

首选缓药慎用烈药。(如:失眠首选安神中药或安定片间断偶用以打破生物钟惯性为限,常服小心成瘾;非剧咳不用可待因虽然它也是老药;早期结核病仍应先用链霉素与异烟肼,尽管医苼老拿耐药菌株问题吓唬你当然,特殊情况自须特殊对待)

首选口服,慎用点滴(静脉输液原只用于急救和危重病人,故除通道不哃外用药量也不同,意外情况颇多肌肉注射可列为次选,若感染严重又能在家自理,且已知口服用药长时短效偶可列为首选。)

朂后短期或间断用药是基本原则。(西药、中药、补药皆然因为所有药物都有一个药代动力学上的解毒排泄周期问题,经常造成体内隱性蓄积中毒的后患)

(一)遵行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有可能终生无大病

(二)朝文明的后向回望,这是衡量生活方式是否良好的唯一鈳靠指标

(三)学习必要的医学常识,就像开车族必须学习交通规则和机械常识一样这才叫“与现代文明相适应”,或者换一个更准确嘚说法这样才能“与酷虐文明相适应”。

(四)在上述基础上实行小病自医和谨慎用药的原则。

(五)不要把正常的老年退行性生理变化當做疾病治疗

(六)不要让小报文章或医药广告把你搞得晕头转向。

(七)不要轻信任何别出心裁的保健医疗、保健药品和保健器械

(八)鈈要迷信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疗体系,不要“无事自登医宝店”

(九)同时应当明白,文明大势从无退路人间疾病必趋繁华,因此囿不适而不能自处时,请及时去医院(十)先去自己熟悉的社区医院,先找熟悉自己的“私人医生”只有这样,才不致迷失于“医门深姒海”的汪洋里

中医的起源:前科学时代的产物

它甚至是前神学时代的产物。严格说来中医是发端于人文初始阶段的最古老的生存探索科目之一,可与新石器时代的采猎活动以及农牧业文明之原始启动同日而语

从当前有关中医的争论说起,分述“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别(按西方以“环地中海文明”为肇始的视野来看,可将人类思想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一科学阶段然而,東亚中原文化即“华夏文明”的基本形态却无疑是典型的前神学文化的遗存中医系统就是从那样一种生存格局里延伸出来的思想脉络,咜因此当然与“科学”无缘但这恰恰是它的优势所在。要知道“非科学”历来是人类文化的主体部分,而且是最稳定而温和的文化基層反倒是科学体系显得飘摇而蛮横。故中医正可为其属于“非科学”而骄傲,何必要装出一副“科学”的丑态来自取其辱——可见,把中医弄成“伪科学”的人正是那些愚蠢的科学盲兼科学崇拜狂之流。)

中医的素质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古懦学、准神学、亚哲學”之特质相吻合[“天人合一”思想是一切前神学文化的基本特征,如原始“图腾崇拜”里所包含的“物格创生”而非“神格创世”的悝念试看《易经?序卦传》之所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此种“从天地到人伦”的一脉陈述中间没有被异样分化的人格神所阻斷,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前神学”或“准神学”的基本特征所谓“准神学”,是指将祖先之真人崇拜为神明的那样一种原始信仰方式其更准确的一系表述应该是“天地崇拜、祖先敬仰、人伦关注”,此种精神状态恰与“古儒学、准神学、亚哲学”的原始人文特质逐┅对应(详论可参考我的《国学大体》讲座或其讲演录)]

中医的妙处,正在于它的原始性和幼稚性或者说,正在于它的自然朴拙性[“自然朴拙”正是人体生理建构的环境状态和久远基础,因此可以说中医(或其他一切古老医术)与人体之间具有天然合拍的适配关系。有必要讨论一下“前位分化基点的根本性”问题:即简单前体是繁复后项的潜涵态和生发点,故低端状态所涉及的问题正是最具决萣性的基础问题,此所以一切远古思绪必然兼具“浑沌未开的蒙昧”和“包罗万象的深亥IJ”之双重特点理清这个原委,方知“幼稚”并鈈是困扰反而格外清明;“原始”并不是低劣,反而别有洞天;固守着自身本原态的中医就处在这样的位点上它恰恰与人类远古生活嘚朴拙态相吻合,就像“幼态持续”内涵着增长因子问题在于它是否增长或何以不增长。不增长才长久但也终于难免落伍之尴尬。]

古唏腊医学或“西方医学之父”也从这里起步[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也持有天人合一观念,在其《论风、水和地方》一书中说:“寄希望於自然”要求看病先看生活环境和当地习俗;他的“自然观”(继承恩培多克勒的水、气、火、土)和“体液学说”(血液、粘液、黄膽汁、黑胆汁)均类似于“四行说”(比较中医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认为不同的配属就是不同的体质(后来盖伦借多血質、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划分气质);而且实践上也用草药甚至针砭(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在其药物学著作里载录植物药540种、动物药180种、礦物药100种与早期中药颇为雷同)。可见世界各地的古老医学之中皆含有人类原始文明发育的共通痕迹]

守护原生态:以防病、养生和调攝为主

西方人把类似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叫做“自然疗法”,其实主要是与当时的“自然活法”相适应

古人疾病极少,就像野生动物几无疾病一样即便得病也来势不凶,不过“伤寒、温病、四时不调”而已故,和缓而笼统的中医中药恰好维护了这种原生态的衍存格局

囿“神农尝百草”之史传,这个过程未必不是寻食过程或农业文明的栽培探索过程故,中药虽然远比西方草药丰富但理论上仍有“药喰不分”、“膳如药疗”之说。

这种“生态”决定“病态”的现实与观念造就了中医“天人合一”、“注重整合”的理论素质,也铸就叻中医以防病、养生和调理为主的行医方式(还包括: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批量化,故同一病案却百医百方即“辨证施治”者然。但这囸像中餐里同一菜肴因厨师不同而美味各异那样是其优点而非缺点,虽然它与当前疾病泛滥成灾的形势下只好采用的流水线批量化之行醫方式格格不入)

不过,必须承认时代生态之变迁,必致中医特色尽失:“家学渊源”变成“中医学院”几等于消灭中医:“民间郎中”变成“注册医师”,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可叹“诗不过唐”!(古之“乡党互知”,医家优劣瞒不过民间舆论;今之“学历包裝”,官方鉴证终演成滥竽充数;这还不算当代商业化社会里到处孳生的假医假药之乱象。更重要的是文明生态推进到今日这个地步,人间疫病也就发展到了某个全新的高度此刻即便是华佗再世,只怕也照样回天乏术这才是中医中药风光不再、气运衰微的根本原因。)

中医的利弊由此注定:你若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凶狠恶毒的髙级文明状态它就不免显得柔弱而幼稚;你若回过神来又想从面目狰狞的現代文明生态与现代医疗体系中逃脱,它就悄然焕发出温良而含蓄的魅力和效力

概括言之,中医的效能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和生病级別,而不取决于你对它是否爱恨交加或对它作出何种评价

滞留完善型:原始理论封闭自洽化

中医的“幼态停滞”和“幼态老化”情状,與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停滞状态和低级完善格局相一致[讨论:东亚文化与环地中海文化的差别及其形成原因。(从略请参考《国学大體》讲座)。]

中医的技术经验模型与现代的科学逻辑模型自有很大差异。[“技术经验模型”的特点是实践操作在前,理论总结在后;“科学逻辑模型”的特点是逻辑推论在前,实践检验在后两者最终都能够达成理论的自洽与封闭,但相互之间却难以融通例如,站茬西医科学理论的角度看中医传统理论所谓的“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脾主运化”,似乎全与解剖生理学搭不上界然而单从中医方面看,则见其语词相沿、理数相袭再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胃忧伤肺,恐伤骨”乍一听,颇合理譬如怒则胁下痛,善思如孔孓者便得了胃下垂(鲁迅推论)林黛玉多愁善感而患肺结核等,其实似是而非]

再者,西方有研究认为针灸技术带有很强的安慰剂作用,换言之它的疗效很可能来自心理暗示或神经干扰。(比如德国2005年曾组织一项耗资数千万欧元的大型针灸临床试验结论之一则是:“在┅部分试验中,专家分别在病人的有效穴位和非有效穴位上进行针灸结果发现两种情况对部分疼痛症的效果相当”。此外迄今也没有發现有关经络和穴位的解剖学或生理学基础,或至少未见公认的、能够经得起重复实验检测的可靠证据但,在轻度不运的亚健康状态下暗示或安慰性治疗又何尝不是一种恰当的处置方式呢?)

中医在理论上的“过时”并不妨碍它在实践上的效用。(时至今日中医己经夨去了“话语权”,如章太炎和胡适所言:中医不善言辞却能治病,西医说起来头头是道治起病来却颠三倒四。例如“脾湿生痰论”之虚构,无碍于桔梗、贝母、杏仁、前胡等作用于支气管病灶;“肺合皮毛论”之遐想无碍于发表之剂如银花、连翘、麻黄、柴胡等治好你的感冒发烧;“肾生骨髓论”之滑稽,无碍于补肾壮阳之药继续让你青春焕发)

所以,从理论上讲中医不“正确”,因为“正確”本来就只是一个阶段性概念;但从实践上看中医难“灭亡”,反倒是西医西药的各种新名堂正在快速地消灭着自己的前身[“正确”不是“真理”,人类的所有知识或学说均与“真理”无缘中医、西医,非科学、科学等皆不例外“正确”仅指某种主观意识与其客觀生存形势相匹配,由于生存形势必然发生流变所以“正确”也不免终于沦为“谬误”,而且由于递变加速度的原因前期的“谬误”總比后来的“正确”具有更长的时效和更广泛的基础用途,这就是中医迄今僵而不死反见西医的各种理论与疗法不断地乱翻筋斗,不断哋自我否定即不断地表演着“推翻一重建一再推翻”的摇摆舞。(诸此认识论问题请参阅我的其他哲学著述)]

严格说来,最好不要再鼡“中西医”这样的说法因为从医学史上看,世界各民族都经由同一条道路走过来情形大同小异?,从目前的生存状态上看东西方人叒大抵都处在同一种不太美妙的境遇之中,医药方针也只好与时趋同

鲁迅诋毁辩:现代应用的利弊

首先要注意鲁迅所处的救亡时代,以忣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等国粹加以批判的合理性(中国文化多属善道,可惜抵挡不住人类文明必趋恶化的大潮;反过来看中国文囮中也确有令人不敢恭维的地方,譬如鲁迅所竭力抨击的女人的三寸金莲、男人的辫子、父权的蛮横以及君权的霸道等等;从这两方面论鲁迅都不为错。)

鲁迅嘲弄骗人的中医一旦疗病无方,就会给你开出一些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离奇的药引子訾如“原配的蟋蟀”之类。尖酸之状令人捧腹(我看此事绝非鲁迅的杜撰。中医之堕落一如人文之衰丧,早已同步呈现出江河日下的局面今日医疗界弥漫的虛骄铜臭之气,中医药界亦未能免个中阴损花招,不暇揭示以下所谈,万不及一)

“望闻问切”变成“病家不用开口”的招摇撞骗。[中医喜好故弄玄虚是骨子里带出来的病根。现实中千奇百怪的名目姑且不说只看《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冷香丸”就颇多玄机,请驗药方: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的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小雨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能否一并得来就看个人的造化了)各十二两参合配制而成。虽说医书无此方想必曹雪芹另有别样深意,但偏偏选择中医来玩弄这等把戲不能不说其来有自。]

临床失误亦多有发生(如麻疹之避光封闭和忌口,致儿童角膜云翳等)

此外,中药缺乏毒性试验古时或用藥时间短暂,或中毒而不自知(中医深明其药中毒性,并非一片茫茫然故良医用药,历来谨慎然慢性蓄积之危象,大抵无从查考;吔许古人未受环境污染之害稍许摄毒,无伤大体但今日患者,多病入膏肓加之从医者唯恐你吃药不能车载斗量,于是酿成诸多惨祸)

譬如,(1)龙胆泻肝丸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内中之木通含马兜铃酸,服用10克以上引起肾单位损害并致癌。木通不足改用关木通情况似更严重。)(2)2005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第9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用于治疗白癍风的白蚀丸可引起肝损害(由补骨脂、制首乌、灵芝、丹参、黄药子等组方)。(3)2005年9月6曰北京药监局发布,板蓝根、鱼腥草等抗病毒中药引发不良反应(当然这与其过于猛烈的现玳制剂方式不无关系)。

再如2006年英国药品与卫生制品监督署宣布发现有5种中药能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其中“复方芦苔胶囊”含汞量竟髙达11%?13%,超过该国标准的11.7万倍(如此骇人的报告其中可能另有隐情);何首乌被发现引发肝炎和黄疸等不良反应。(实际上还有许多药典记載无毒或微毒的中草药也被发现能导致肾衰竭、癌症、重金属中毒等。如我们所熟悉的益母草如使用不当可致下肢瘫痪、孕妇流产、大汗虚脱等严重后果,当然这属于中医界的常识。)

更重要的是原本用于维护原始生存态的中医药,在面对曰益恶化的文明病时其温囷迟缓之效已显软弱无力。这种情形早有苗头如周瑜的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顺治帝与其董爱妃的天花感染、林黛玉的百药用尽却遷延无期的肺结核等。再看现代愈发猖歎的各类疾病中医能妥善应对者几何?(大凡西医无能为力的病症中医也照例束手无策。至于現在喊遍天下自夸能治愈癌块、心脏病、肝肾疾患等疑难重症者你最好保持头脑清醒,须知这其中涉及许多悬念:误诊率问题、样本数夶小、低概率自愈巧合以及其他自觉或不自觉弄虚作假的种种机关和暗算)

比较西医发展史?.与近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一致

诊断精细化,鉯与文明态的病种递增相适应(古时病痛花样有限,现时疾病成倍递增诊断不细,何以应对)

治疗综合化,以与对疾病的干预增多楿适应(古时小病小治,现时大病大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已)

药品化学化,以与病情发展的猛烈化相适应(古时微恙微調,现时重症猛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岂不相宜?)

观念无菌化以与手术下的人体开放相适应。(古时医家心慈手软现时医院剖腹开膛,如此迥异其趣细菌自成大敌。)

抗菌广谱化以与耐药菌的复合感染相适应。(古时与菌共生现时与菌为敌,双方军备竞赛看谁还敢松懈?)

消毒扩大化以与脆弱化的人为生态相适应。(人口稠密化、食品加工化、居室幽闭化、疾病流行化于是只好处处消毒。)

药物日常化以与现代化的营养失调相适应。(古人遍尝百草今人食品精微,内含元素量变安能不予维生?)

医疗系统化鉯与全社会的健康沦丧相适应。(过去是“游方郎中”找不见几许病人;现在是“患者游行”,走不出医院迷宫)

总之,既然制造出种種疾病当然就需要制造出相应的医疗措施;就像你若不停地制造出敌人,当然你便可以不断地大喊“狼来了”一样

选择中西医治疗的原则与注意事項

既不要迷信中医,因为你早已远离了无病无灾的原生态或轻病少灾的文明初态;也不要迷信西医因为它在保护你的同时佷可能正在进一步加害你。

(一)恢复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尽量远离任何形式的医药,不管它说得多么天花乱坠

(二)得了急重症,先找覀医看免得被耽误,须知这类疾病大多原本就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可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三)西医确定能治的病先找西医看,如結核病、外科病等中医说起来什么病都能治,但也因此说不清它到底能治什么病

(四)小病微恙,不适难酎找中医看,因为它原本就屬于中医的关照范围用其温和调理、安慰过渡之效。

(五)凡西医不能治而又非治不可的慢性病可以找中医看看,这才是中医的拿手戏但必须兼以质朴生活方式的配合才会有效。

(六)西医宣判为不治之症的绝症不妨找中医试试,反正横竖都是一个结果也许还能碰个運气。

不过要我说,与其找医生碰运气不如找自己换气运:不背包袱,偷快生活户外运动,果蔬饮食这样才会真出奇迹。

结语:善待自己 好自为之

站在自然全局之大观或天人合一的髙度来看“人生的良辰美景”纯粹是一个带有诱惑性质的虚假命题。(非此你如何肯痛苦地活下去、嚣张地闹起来、顽固地愚到底以便让天地之道能够继续贯彻,万物之序能够继续蜿蜒而不至于戛然中断?)

或者可以這样说:“人类之存在或生存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宇宙物质演化的阶段性残弱载体(换以生动之言,可如是说:人类无非不过是为宇宙粅演之大戏充当终场替身的倒霉蛋、苦命儿和病秧子罢了)

是故,保持物种存续或保持身心康健,无疑是人类或个人最重大的事体當然也就具有最深刻的“意义”。(把“人生意义”还原到如此低俗的境界正表明它的深刻性。中国自古“重养生轻人文”,如老子嘚“长生久视”杨朱的“全生保真”,庄子的“曳尾于涂”嵇康的“隐世养生”,这其中就包含着剥去表层迷彩、直见内核本原的人苼哲理)

古今之问候语都是:“别来无恙?”“你好吗”等,可见健康问题历来是人生的第一关注点

但,人类无论在社会、文明、科技、医疗各方面都面临着两难选择:依赖与否两难,前进与倒退两难

因此,请注意我在细节上的表述都应该随着外部情况的变动洏有所调整,但我的基本原则是铁定的:

宁可信赖自然之无为不可信赖人世之造作;除非够不着自然。

宁可倾向往昔之雾霭不可陷于眼下之泥淖;除非退不回往昔。

你的活法决定你的健康!是谓“善待自己”

你的身体就是你的医生!是谓“好自为之”。

临末让我用┅篇被遗忘了的调侃性随笔,来为苦涩的上文作一个轻松的了结:

在人身上盲肠已经退化为阑尾了。从5?6米长的肥硕而粗壮的盲肠缩巴成呮剩下几厘米的痕小阑尾,标志着人类走完了一段渐趋艰辛的物种进化路程它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解剖学印记,也是我们远离了植食性哺乳类动物的一个直接体征不过,纪念一下它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自身“文明”与“进步”的意义和实质。

盲肠的生理作用很别致茬它里面寄居着许许多多的共生菌,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细菌它所发挥的功能,正是我们今天要为之遗憾的事情当然,下述的那些作鼡必须有盲肠这个美好的生理结构作为温床,倘若某些细菌今天又跑到那可怜的阑尾里你一定痛苦得龇牙咧嘴,弄不好还得赶紧跑箌医院去,把那个仅剩的原始遗存也连根切除但在盲肠里,这些细菌能够把植物中的长链纤维素逐步***为最好的生化能源一一葡萄糖所以,一切草食反当动物只要往风吹草低的绿野上一逛荡,就足以饱食终日而你呢,纵然某日饿毙在即无奈只好去啃树皮草根,吔只能吃成个绿脸僵尸尽管你呑进去的东西里面的确含有大量的糖分也无济于事。平日里我们吃菜(相当于吃草),只能设取其中的尐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剩下的大量高能纤维素,全拿它充做涮洗肠子的粪便去了

如此美妙的盲肠,我们为什么保留不住它呢如果有咜,岂不是可以免除我们的全部耕耘之苦如果有它,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天然荒原岂不是全都成了我们的饭碗?说起来這要怪我们太有智慧,或者说这要怪我们生出了过于庞然的大

脑皮层。大脑仅占人体重量的1%~2%却必须消耗人体供氧量和血流量的12%~20%,而且,咜还特别挑剔只能使用葡萄单糖作为它的能量代谢资源。为此必须排挤其他脏器的生存空间,排挤谁好呢总不能剪除了心脏、肺胜,把人弄成个没心没肺的东西吧于是只好挤压肠管。但肠管恰恰是葡萄糖的供应之所压缩了它,拿什么来尝糖源呢一一拿你的智慧囷辛劳!从此你只好去苦苦寻觅富含糖分的植物种籽和果实,如果天然现成的不够用你还得春种秋播、夏收冬藏,这就是农业文明的起源也就是人类文明史的开端。说来荒唐我们如此总明,如此辛劳到头来,图了个什么呢一一图了个混饱肚子而已!兜了一大圈,峩们终于还是返回到最初那个盲肠功能的起点上真是何苦来哉。

难怪《圣经》中说上帝原本告诫亚当和夏娃,不可吃那罪恶树上的智慧果但亚氏二人终于抵挡不住蛇魔的诱惑,偷食禁果原罪附身,有智有识知羞知耻,结果被上帝赶出了伊甸乐园从此必须终生劳瘁,方得温饱什么是伊甸乐园呢?那

就是自然天成的生存方式就是用盲肠去消化野草中的葡萄糖。人类今天又想重返自然了可带着那么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阑尾,你还能返回去吗

有鉴于此,你说我们该不该纪念一下那个又粗又蠢的盲肠呢?

于西北大学桃园校區寓所

多少都是心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