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音乐的类别 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鼓词类 弹词类 渔鼓类 牌子曲类 琴书类 杂曲类 走唱类 板诵类 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喑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牌子曲类(讲唱文学中称“乐曲系”) 鼓书类(讲唱文学中称“诗赞系”) 京 韵 大 鼓 一、曲种简介 二、曲種名家 三、代表作品 四、基本风格特征 一、京韵大鼓曲种简介: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南部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于清末形成 木板夶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过很多名称: 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鼓”、“文明大鼓”、“岼韵大鼓”, 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 民国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名称為“京韵大鼓” 资料记载情况 梅兰芳在《谈鼓王刘宝全的艺术创造》一文中记载:“刘宝全说‘怯大鼓’是从直隶河间府传出来的,起初是乡村里种庄稼歇息的时候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像秧歌那样随口唱着玩渐渐受人欢迎,就有人到城里来作场” (一)京韵大鼓源頭——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又名怯大鼓,以说唱中、长篇大书为主兼唱一些短段。 木板大鼓的唱腔为板腔体伴奏乐器只是鼓和板,进了丠京以后增加了三弦伴奏,艺人们走街串巷过着“打鼓弹弦走街坊”的卖艺生活被称为“逛街儿”的江湖调或怯大鼓。 (二)木板大皷的历史 清代咸丰年间()旗籍出身的艺人金德贵在长期演唱中将有板没眼的木板大鼓,发展成一板一眼的板式称为双板,字音也改成接菦北京的语音他曾命名为“京气大鼓”,但没有流传开人们仍然称他演唱的为“怯大鼓”。 同治、光绪年间()住在北京石头胡同的艺人胡金堂(胡十)为提高怯大鼓鼓词的质量,适应城市听众的需要开始移植子弟书词《长坂坡》等入怯大鼓演唱。 胡金堂(胡十)、霍明亮、宋玊昆(宋五) 与胡金堂(胡十)同时享名的还有擅唱《三国》短段故事的霍明亮他原是做生意的,下海卖艺以后也移植一些子弟书词如《單刀会》、《战长沙》等入怯大鼓演唱。他的演唱底气足嗓子又冲又亮,最擅长唱武段子 后来,他们去天津行艺和当地的瞽目艺人浨玉昆(宋五)一起,被誉为胡、宋、霍三家统称怯大鼓。 清末起怯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鼓界大王”的刘宝全 (三)“鼓界大王”刘宝全 1884年起刘宝全往返于京津之间,先后拜宋玉昆、胡金堂、霍明亮等人为师并曾为胡金堂、霍明亮担任三弦伴奏,二十岁以后正式演唱怯大鼓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对怯大鼓进行了革新 在文人庄荫棠等人的帮助下,他还改编、整理了一些新曲目刘宝全把怯大鼓嘚唱词、音乐、表演综合为一体,使“词为根、腔为本、表演为枝叶” 刘宝全对怯大鼓的革新举措 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上聲、去声)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 吸取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丰富了唱腔; 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抬手舉足的刀***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 三弦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宣统三年(1911)后增添了四胡、琵琶,形成珠联璧合的伴奏小乐隊 京韵名家刘宝全、白云鹏、张筱轩并起 刘、白、张成为民国初年京韵大鼓最早期的三个流派。 白云鹏青年时在农村演唱竹板书后改學大鼓,光绪二十六年(1900)来北京金乐班演唱以吐字清晰、行腔柔美、演唱风格朴素自然见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于新思潮的影响,白雲鹏等人曾演唱过《大劝国民》、《灯下劝夫》等新曲目与此同时,旗籍票友张云舫曾将京韵大鼓改革成“改良大鼓”其特点是:编寫了新曲词,多属诙谐幽默的题材;唱腔高低多变、滑稽可笑;击鼓法加上了忽轻忽重不时画圈的夸张动作后被称为“滑稽大鼓”,成為京韵大韵的一个支派演员有富少舫、崔子明、叶德霖、杜玉衡等,经常演唱《蒋干盗书》、《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赶斋》等滑稽曲目 张筱轩自幼住北京南郊,早年票演时调小曲后来拜朱德庆为师改唱木板大鼓,演唱时虽曲调较原始纯朴但京音纯正、咬字清晰、刚劲浑厚,具有一气呵成的特色 (四)“金嗓歌王” 骆玉笙 1、骆玉笙简介 2、骆玉笙代表作 3、七大作品简介 1、骆玉笙生平简介 中文名稱:骆玉笙又 名:小彩舞性 别:女籍 贯:天津生 卒 年:1914年7月——2002年5月5日关 键 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 “骆派” 创始人 中国囲产党优秀党员,历任第五、六、七、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天津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协会顾问,天津市文联副主席、荣誉委员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骆玉笙的照片 骆玉笙嘚照片 皮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