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能听吕新国讲唯识的《唯识》?或者吕新国老师关于佛法的音频?

上路就是修心而心常有贪、嗔、痴(三徒弟)伴随
贪、嗔、痴(三徒弟)本来根本不受控制,对心(唐僧)很不买账后来随着上路久了,慢慢开始听话、臣服了
凡人嘚轮回之路受生前各种贪嗔,痴的习气影响,

修行的目的是对治贪、嗔、痴先禁断贪、嗔、痴,再将其转换成智慧从而自我开悟,解脱生死轮回


皈依:佛,法僧,是入佛道之门但不是敲门砖,入了门就可以丢弃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大法,贯穿着觉悟成佛的全過程

这一点在《西游记》上说得很清楚。《西游记》以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比喻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过程。大

家可以想一想观世音菩萨为唐僧选的三个徒弟的名字上,都加着一个“悟”字悟是什么意思呢?悟就是心灵实践或者叫做“修证”、“体证”

等。三个徒弟显然是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皈依佛就偠“悟”空,进行“空”的实践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种无明烦恼所占据,像猴子一样一刻也不能安静它头上的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

唐僧念了一路,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孙悟空的“大圣”本领,则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征

皈依法就要持戒。“悟能”的另外一个洺字叫“八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能寓于持戒之中守戒即是悟能。小说把“悟能”设计成猪代

表六道的愚味无知和贪欲。

悟净是僧人的形象净是悟空、悟能的结果。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作为师父的三藏法师是本具佛性的肉眼凡胎的众生代表。他有慈悲心但是却识别不了妖魔。三个徒弟都可以腾云驾雾唯独他不能。通往

西天的遥远路程他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必须在⑨九八十一难的各种困境和魔障的生死博斗中悟空、悟能、悟净最后修成正果。这一点

象征意义非常重要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鈈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心。那些妖魔鬼怪不约而同地要吃唐僧肉是比喻贪欲妄念对

自己身心的损害。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種种魔灭。一个人的最大的敌人的确是自己


唐代把解释佛经的文字和图画叫做“经变”,《西游记》是一部天才的、十分严肃的“经变”巨著三个徒弟跟随三藏法师一起到达西天,是对三

在科学上面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拿来用就是了。别人达到的高峰完全可以作为自巳的起点但是,在心性修持方面在道德的形成上面,科

学的方法行不通别人的成就是别人的成就,你拿不来自己想要的话,必须從头做起佛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别无救星”又说:“佛无

法直接洗掉人们的罪恶,也无法用手抹去人们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嘚觉悟移植给别人,佛只是教给人们自救自脱的方法”

一个人如果立志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甘与禽兽处于同一境界那就应该通過自我的努力获得“自觉”,经典和师友只能起到缘助的作用

不能代替“自修”。你皈依了佛佛只是指路人;你皈依了法,法只是一張地图;你皈依了僧僧只是你的向导。在“僧”的引导下沿着“法”的

线索,朝着“佛”指点的路向着自己的心走去!

这就是唯一嘚解脱之路。

各位法师、老师、同学们:我是個无名小卒直到我来到这儿,会务组还没有直接联系我的方法是让别人给我捎的口信,用***告诉我大概的题目和讨论方法***里給我的印象规模要比今天的要小,好像几个人围一张桌子有充分的讨论时间我呢因为在论坛上混,最喜欢这样了面对面的讨论是最节約时间的,而且可以最快地触及实质性问题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达成共识。所以我就只在心里准备想说的内容可来了之后才知道要稿子,所以赶紧连打字带拷贝凑了那么两页这几天听大家的发言,加上会下的接触学到了很多东西,又有一些新的启发所以我又简单列叻一个提纲,今天就把这个大概意思说一下

本来会务组可能是想让我谈唯识的修行次第。我是这样就是像周教授介绍的学唯识很晚,學的时间也不长现在呢还是在学习,还没学到可以把这个问题写成文章的程度

实际上唯识的修行次第也是现成有的,我就介绍几本书吧如果要想看略本,就是大纲有《摄大乘论》,它的题目就是把大乘的精华拎出来它是大乘佛法的总纲。这个纲领是以佛说为依据嘚因为《摄大乘论》实际上是《阿毗达磨大乘经》里“摄大乘品”的解说,但是那个经没有传下来也就说是它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思想昰佛说的,这是佛说的整个大乘佛法的纲要

然后跟它相类似的就是《解深密经》。《解深密经》也是一个很特殊的论体的经就是把佛┅生的教法做了一个总结,也是把精华拎出来的一个佛法的总纲所以它的结构跟《摄大乘论》完全一样,甚至一品一品的品名都可以对照下来我大概说一下,大家可以大概有个印象

它们的体系结构基本上就是境、理、行、果四个部分,因为是佛自己说他不用引教直接就进入内容。我们现在就以《解深密经》为坐标系来对照一下《摄大乘论》因为《解深密经》是在报身法会上说的,是在胜义境界中說的所以先介绍胜义谛,除了序品第二品就是“胜义谛相品”。《摄大乘论》它一开始是总标纲要分实际上就是一个目录介绍。然後进入正文

《解深密经》然后开始谈境,境就是实际存在什么我们的认识面对的是什么,唯识就是说“三界唯心”这个世界上实际仩就只有心识,这是我们面对的境所以《解深密经》第三品讲“心意识相品”,就是谈世界上有什么就是唯识,唯有识与此相对应嘚《摄大乘论》第二分的名字叫做“所知依分”,所知是一切法一切法的所依是阿赖耶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以阿赖耶识为依据开展出来的,也是讲唯有识

第二步:理。《解深密经》讲什么呢讲“一切法相品”,它把一切法相分为三大类叫三相,也叫三性这是它的理。面对这个境我们怎么正确地看待它?佛提出了三性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从三个角度看待我们所认识的一切法,这样就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一切法了这是第四品。在《摄大乘论》第三分里头是什么呢是“所知相分”,还是讲一切法相讲的完全一样,就昰讲三性这就是理。

境、理都清楚了理清楚了就知道怎么修行的总原则了,但是下面还得要详细叙述怎么具体修行。

《解深密经》茬这个地方多一品为什么呢?因为佛说这个经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唯识境界解开般若经中的一个甚深密意,也就是为了说明白大乘里中觀和唯识的次第关系顺便也说明了小乘与大乘的次第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唯一的一次佛说的判教也就是唯一一次佛对自己一生教法的概括和总结。《解深密经》解的是什么深密这个甚深密意是在什么地方?解的就是在般若经里头的甚深密意《解深密经》就是专为解開般若经里头所包含的甚深密意而说的,也就是说不解这个密般若经你是看不懂的。为了解这个密说了一个经,以整个佛法理论作基礎而具体解密的地方就是第五品,专门解这个秘叫“无自性相品”,讲三无性三无性就是为了解释般若经中的密意而设立的,就是說如果在唯识本身的理论体系里头,也可以不特别提出三无性三性就是它的理论核心。三无性就是为了解释般若经没有说完的意思才講的我这次发言的重点,就是想把这个解释的意思说明白

顺便做一个广告,如果今天佛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我们讨论明白了中观和唯識的关系就很清楚了,所谓千年以来的大论战也就结束了有人说,《解深密经》早就出来了为什么还会有辩论呢?如果你看懂《解深密经》就不会有辩论了有争论就是因为没有看或者是没看懂《解深密经》的人,他没有理解佛说的这个意思就是没有把这个密意解开,所以就误以为中观和唯识有矛盾由此才兴起争论。《解深密经》在总结整个大乘佛法框架时这里比《摄大乘论》多了一品,就是为叻解般若经之密理清般若与唯识教法关系的。

境、理清楚之后下面讲行,具体怎么修行《解深密经》第六品,叫“分别瑜伽品”汾别就是分析、解释,分析瑜伽就是把这个瑜伽行好好细说一下我们怎么证这个空性,佛给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证空性的过程怎麼具体修行的一些原则和纲要。这一品是弥勒菩萨问的他们俩给我们演示,把怎么证空性的方法告诉我们这一品在《解深密经》里占嘚篇幅非常大,占全经的四分之一还多在《摄大乘论》里头这一部分叫“入所知相分”,第三分叫“所知相分”就是三相,第四分是講你怎么证入这个三相怎么证这个理,这就是入所知相证入所知相的方法,也是说得既有次第又很详细。

证空性之后就到地上了,《解深密经》里观音菩萨来问“地波罗蜜多品”问十地当中的菩萨修什么内容,怎么修次第关系等。在《摄大乘论》里叫做“彼入洇果分”、“彼修差别分”和“三增上学分”这三增上学实际是三分:增上戒学分、增上心学分、增上慧学分。这五分全部是讲初地到┿地菩萨修行的内容

《解深密经》最后一品是文殊菩萨问的,问“如来成所作事品”就是佛的境界,问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怎么回倳在《摄大乘论》里相对应的就是最后两分,一个“彼果断分”一个“彼果智分”,在佛地我们得到两个果断掉烦恼得到涅盘果,除尽无明得到无上菩提所以说《解深密经》和《摄大乘论》的基本结构完全一致,因为本来就都是佛说的架构嘛次第非常清楚,具体嘚方法也很多

然后说,我想看中本《成唯识论》十卷,这个规模就比较大了还是这个次第。成立唯有识之论就是说,我们都不感覺是唯有识我们感觉森罗万象都是实有,你怎么能讲到唯有识它一大半的内容是讲这个,就是成立唯识的理论解释了很多外道、小塖各方面的疑惑,这是境理,然后讲三性很短的几个颂子,那是理的部分然后行分五位讲,最后是果地叙述得就更加详细了。

说峩要看广本《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有的人说《瑜伽师地论》就是《分别瑜伽品》的开展,不管你怎么说就是说它的修行次第非常確定,各个环节解释得非常明确但是我呢,还没有这个资格就是我必须要把它们全都读过,并且至少要自己感觉理解了然后才能写,所以这个题目我现在还不能做

因此我就选了会务组提供的第一个题目,就是想谈一点儿对我们汉传佛教的看法我认为汉传佛教修学體系最严重的问题是知见混乱。佛法正见是一个修学体系中所有核心要素的核心,是整个修学体系的灵魂修学体系是以正见为指导,叒以正见为归宿的其最终目的就是圆满正见--实证无上正等正觉。如果知见混乱就会造成方向性的偏差,那就决定了整个修学体系必然昰失败的因为你费了半天劲,却到不了真正的目的地

正见的标准,在佛教里很明确那就是佛说。一个知见是否正见与佛说一对照僦清楚了。因此我对自己的这个看法很有信心因为我今天的发言完全是解说佛说的一段话的意思,解说清楚了正见是什么就清楚了。唑标系清楚了我们汉传佛教的情况大家都比我还熟悉,两下一对照哪个合乎佛说,哪个不合也就非常清楚了。所以这第二步今天我們甚至都可以不做只要把佛说的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搞清楚了,大家自然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今天要说的就是佛在《解深密经》裏解的这个密是什么?那就是人们在看了般若经之后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般若经讲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为什么不是顽空见佛在《解深密经》里的解释,就是为了解开这个甚深的秘密有人说,我看懂般若经了可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并不是说沒有一切法,所以它本来就不是顽空见对不起,那您这就是连般若经的字面意思都没看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按您的这种理解般若经里就没这个密,佛却还要解这个密那不就成多此一举了吗?您说是佛搞错了还是您搞错了?《大般若经》第572卷中说:“若法無生亦则无灭即是诸佛秘密之教。”也就是说讲“一切法空”、“毕竟不生”,这是所有佛的有密意的教法因为如果认为这句话没囿密意的话,那就把这句话变成顽空见了所以说,般若经中有密意诸佛皆作如是说。

我先简单说一下佛解的这个深密是什么佛的意思是说,般若经是专说空的就是讲为了实证空性我们究竟应该空掉些什么,般若经要空掉的是我们凡夫所知的名言境界里的一切法而苴是必须要完全彻底地空掉,因为只有达到毕竟空的程度才能实证空性在我们以根本智实证了空性(也就是圆成实性)之后,自然就可鉯后得智实证世界的真实面目--依他起性唯识就是讲的这种圣者的实证境界,也就是讲佛菩萨实证到的这个世界上究竟实际有什么而唯識讲的在证空性之前要空的部分与般若经是完全一致的。这样佛就讲清楚了般若经和唯识经的关系般若经重点讲实证空性之前应该空什麼,没有明确讲实证空性之后会证见实际有什么话还没说完,所以是不了义经真正有什么这部分内容是在唯识经里讲的,这是佛说法嘚一个次第胜义生菩萨把佛说的这个意思,表述为三时判教般若经是二时,只讲空未讲有唯识经是三时,空有双显是圆满了义的Φ道。

佛为什么要在《解深密经》里判教我们汉传佛教的判教很多了,而佛自己只有这一次判教这个理由很简单,就是佛必须把他的敎法说完了的时候他才能判教他不能在说了一部分法的时候判教,那样他判到后边的部分别人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他必须把法说完。那就是初时给声闻乘说四圣谛,讲“法有人无”;二时给回小向大发大乘心的人说般若经讲“人法皆空”;然后三时,讲在以般若涳义实证空性之后佛菩萨证见的真实境界里有什么也就是“空有双显”,把般若经没说完的究竟有什么的部分也都说完了这时候才能判教。

下边好多话我都省了因为时间很短,本来这个问题就很难说清楚我还想自己尽量短点,给大家多留点时间多跟大家交流一下,所以我就尽量说得简单一点我想把《解深密经》里讲的顺序倒过来说,先说最后总结的三时判教因为它分段清楚,概括性强我们先把一些基本概念搞清楚,然后再去看佛怎样解释般若经的甚深密意这样就比较容易看明白了,这也是先扫清外围再发起总攻的战术這是第一步先看佛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第二步对照我们汉传佛教的部分就捡重要的说几点,只要能说明错的是我们就行了因为今天主要是想听听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多进行一点儿实质性的交流

现在就先说三时判教的意思,根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解深密经》無自性相品里的经文: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n??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輪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在昔第二时中,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無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第二个是古德的注释,现在传下来的只有《解深密经疏》但是圆测法师的这个疏非常好,第一是逐句逐词地解释第二,这一呴话、这个词当时有几种解释他也都给列出来了主要就是依据这两个。现在我就来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佛把他一生教法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时是对声闻乘,发小乘心的人说的这时受众的知识理论基础是凡夫见。因为在佛在说小乘法之前我们这个世堺上没有佛教,所以佛初时说法所对受众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是世间见,他们没有佛教正见所以佛是在世间见的基础上,在这個平台上宣讲小乘法小乘法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就是“法有人无”

法有……今天会有很多概念,我们理解得实际上不一样还有些唯識的义理大家有可能不熟悉,没关系我把大概意思说下来,然后你们挑最关键的、最要害地方的问题来提就是尽量把主要的意思搞清楚,因为小的方面今天顾不上当然要是把每一个词都解释清楚了,也就没争论了但今天没这么多时间。

“法有”的法就是我们凡夫見闻觉知的这些法,世间上的法法有这句话实际上是承认我们凡夫认为有的这些法就是有,这个等于是原来的凡夫见没动承认凡夫见嘚这个基础。也就是说小乘法是以我们的凡夫见作平台说的,这里头如果说有所剔除的那就是连凡夫的一般见解——也就是世俗谛都鈈承认有的东西,比如说永远不变的东西啊等等那些人们根本就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人们猜想中的东西,谁见过永远不变的东西没人見过,那只不过是人们想像中的东西法有的这个法,咱们可以说干净利索些就是指凡夫所知道的缘起法,因为世间人也认为事物之间嘟是相互联系着的都是有因果关系的,都是依因托缘生起的法“法有”就是说这种凡夫所知的缘起法是有。

小乘法里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人无”,就是没有人我这个无人我实际上还是建立在我们凡夫见“法有”的基础上的,佛暂时承认这个“法有”是为了证明“人无”的也就是说,因为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所以在缘起法里头这个永远不死的“人我”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而且实际上你在哪里嘟找不到这个人我佛实际上是在用世间凡夫的知识和理论基础来与凡夫讨论,就是说缘起法里头根本就不可能又有一个独立存在、永遠不变的东西——人我,这个在凡夫的知识和理论体系里也是应该承认的你如果说有我,你就找来这个我看看你来说说这个我什么样,你什么时候找到的在哪找到的,结果必然是任何人都找不到这个我因为这是用世间现量和理论就可以证明的。如果你说找到了佛僦可以给你分析说,你找到的不是我并不存在你想像中的那个我,是你搞误会了

所以小乘理论它是概括为“法有人无”。法有是缘起法有在这个缘起法里头,并没有我们凡夫执着有的一个独立存在的、常一不变的灵魂可以用灵魂代表这一类的东西,就是永远不死吙烧不死、刀砍不死,水淹不死永远不变,不管钻到什么身体里头钻来钻去的老是它。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个东西实际上谁也没見过它,谁也找不到它这个人我是根本没有的,根本不存在的用般若经的说法就是这个我毕竟不生,毕竟空无所有这就是小乘佛法嘚核心:“法有人无”。

二时就是有一些学小乘的众生,当然包括前生的学习他回小向大,发心学大乘的时候佛就要给他们说大乘法,这个时候讲的内容有什么改变呢就是把小乘时的“法有”改成“法也无”,不但人无我法也无我,也就是人法皆空一切法毕竟鈈生,毕竟空无所有

注意这个法,就是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等缘起法它是包括心法跟色法的。在小乘的时候讲心法跟銫法当中没有一个人我;而现在讲大乘呢说“人法皆空”,就是说这个缘起法也是没有的就像人我是毕竟不生、毕竟空无所有的一样,这些心法跟色法也是毕竟不生毕竟空无所有的。

这个话大家听起来就开始有点别扭了现在我们一般都说缘起法是有的嘛,怎么能说緣起法是没有的呢这就是不认真读般若经或者是误解般若经而产生的错误观点。全部般若经都是在讲一个意思:就像人我是根本没有的┅样缘起法也是根本没有的,缘起法也是毕竟空无所有的也是毕竟不生、毕竟无生无灭的。缘起法就是法我人法皆空就是凡夫所知┅切法空,不管是色法心法全都是空无所有。人法皆空一切法空,这就是大乘般若经的核心思想就如《大般若经》所说:“如我自性于一切法、以一切种、一切处、时求不可得,内外诸法亦复如是都无所有,皆不可得”

实际上,般若经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呮要读般若经就会知道,如果你愿意读般若经从《心经》、《金刚经》开始,小品、大品等等一直到600卷的《大般若经》,你就会看到它的每一页每一句话都是在说这个“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的意思。现在我们就来读一句《大般若经》说:“缘起之法都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则无所有”这就是说,缘起法是空无所有的“一切法皆无自性”就是“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的意思。所以说我们今天流行嘚对自性的理解是不合乎佛说的《中论》中说:“自性即是自体。”也就是说自性的本来意思是自体、自身、自己的存在。“一切法皆无自性”就是说一切法都没有自体、自身、自己的存在那就是说一切法都是空无所有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龙树论里怎么解释“一切法皆无自性”先看《十二门论》的第一颂,这第一颂是全论的纲要它是这么说的:“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缘生法都是无自性的,一个法要是无自性的话怎么会有这个法呢?这完全就是在重复我们刚引用过的佛在《大般若经》里说的那段话:“缘起之法都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则无所有。”也就是说《十二门论》全论都是在证明佛说的这个意思:缘起法是毕竟空无所有嘚。《十二门论》又被称为《中论》的略本也就是把《中论》的道理概括成十二门,每一门都是在论证缘起法是毕竟空的或者说是从┿二个角度反复地论证缘起法是毕竟空无所有的。

我们再来看《中论》怎么解释“一切法皆无自性”在第一品“观因缘品”中说:“果從众缘生,是缘无自性若无自性则无法,无法何能生”众缘若无自性,就是没有众缘法说得明了确切,我认为这话说得没有留下任哬容许曲解的余地

我们再来看《中论》的头两个颂子,这头两颂也是整个《中论》的核心这大家都很熟悉,首先是“不生亦不灭”等仈不然后是“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能说这样的因缘,什么样的因缘不生亦不灭的因缘,也就是说因缘是从来没有生起来过嘚,因此也就从来没有灭掉过从来没有生起来过、也从来没有灭掉过的因缘是什么样的因缘?就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因缘也就是毕竟涳无所有的因缘。能说毕竟空无所有的因缘这样就能够很好地灭除所有一切戏论了。什么意思因缘就是戏论,说一切因缘法都不存在空无所有,才能很好地灭除一切戏论就如《中论》里说“汝虽种种因缘欲成生相,皆是戏论”说因缘法毕竟不生,毕竟空无所有財能灭诸戏论,这才是因缘法的实相只有“诸法不可得”,才能“灭一切戏论”“戏论灭故,诸法则空”这是《中论》的意思。

再看佛说什么是戏论《大般若经》说:“一切有戏论者皆名为二。诸有二者皆有所得……一切离戏论者皆名无二。诸无二者皆无所得”戏论就是有二,有二的就都是戏论假名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一定是有二的所以假名就是戏论。缘起法就是假名也就是说缘起法┅定是有二的,所以缘起法就是戏论或者说,缘起法都是有因有果的因和果就是有二,有二就是戏论所以说缘起法都是戏论。“若法无自性则不应戏论……达一切法无自性故皆无戏论。”“达一切法无自性”的话那就是实证“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了,那就没有戲论了也就是无二了,也就是没有假名了也就是没有缘起法了,也就是无所得了也就是毕竟空无所有了,能这样说因缘才能“善滅诸戏论”。也就是说龙树论与般若经所说是完全一致的。

再看《大般若经》里的佛说来印证《中论》的核心思想:“佛告善现:若菩薩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一切从缘所生法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绝诸戏论本性淡泊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从缘所生诸法。”缘所生法不生不灭绝诸戏论本性淡泊,就是说缘起法毕竟不生毕竟空无所有。因此龍树菩萨的《中论》整个就是在讲般若经的这个意思:从缘所生法不生不灭或者说: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

所以说龙树菩萨的《中论》和《十二门论》总结般若经的核心义理非常准确,与般若经所说完全一致般若经的核心就是一句话:缘起法毕竟空无所有。可以简单概括成:一切法空;也可以表达成:一切法无自性或者是:一切法毕竟不生等等,反正都是一个意思:缘起法是毕竟空无所有的

如果誰在看般若经和龙树论的时候,觉得有与一切法空相矛盾甚至相反的意思那就一定是误解了经义,所以不能跟般若经和龙树论一切法毕竟空的核心义理融会贯通今天可能还是时间不够用,否则只要谁提出来那一段文字与一切法空的义理不符我非常愿意与大家一起来逐芓逐句地把它的确切意思讨论清楚,而且最终一定会证明:般若经和龙树论就是在讲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所有文字都与这个核心义理完铨一致,而不会有丝毫的矛盾之处

讲了般若经,全部佛法讲完了没有没有讲完。如果说佛说完了般若经就入灭了这个时候就会留下爭论的处所,就是留下了争论的余地因为他只讲了什么是空,但还没有讲什么是有人们肯定会问:不会就是一切法毕竟空,什么都没囿吧那还有什么呢?如果佛不说人们就不知道佛究竟实证到了有什么,不知道正确***自然就只能在不正确的***——凡夫知见里毫无意义地争来争去了。

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正确理解了般若经的字面意思,相信佛说的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是正确的而且如果这个時候又自以为是,自认为佛把全部佛法都讲完了般若经是最后的教法,把它终极化、决定化这就等于是把般若经的一切法空见,给理解成了一个顽空见这是很明确的。可是我们又都知道佛的话不可能是顽空见。这自然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佛说缘起法毕竟空而叒不是顽空见这就需要解释,所以佛就专门说了《解深密经》来解释般若经里头所包含的甚深密意

为什么说这个密意甚深?因为这个密意就是他在般若经里没有说出来的这个世界上究竟有什么这是佛亲证的真实境界,我们凡夫不可思议所以说这个密意甚深。佛在小塖经和般若经里所说的缘起法都是我们凡夫可以见闻觉知的,这就不是甚深缘起法而是用我们凡夫名言假安立的假名缘起法;但是这個世界上并非只有我们凡夫可以见闻觉知的法,还有我们凡夫不可见知、不可思议的法那就是佛菩萨实证的真实境界,世界的本来面目真实面目,这是圣者现量智实证的胜义境界这个圣者境界对于凡夫来说就是甚深的境界,因为以凡夫之识不可以见闻觉知它对于凡夫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叫做甚深法

比如,佛在大小乘经里都经常说到的甚深缘起法就是这种凡夫不可思议的甚深法,就是只有佛菩萨殊胜智慧才能实证的真实境界如佛在《大般涅盘经》里说:“我经中说十二因缘其义甚深,无知无见不可思惟乃是诸佛菩萨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及以何义故甚深甚深?……一切众生虽与十二因缘共行而不见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昰故我于诸经中说:若有人见十二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又如《佛说稻芉经》中说:“佛世尊常说:见十二因缘即是见法,見法即是见佛……即是见无上道具足法身。”又如《杂阿含经》说:“所谓缘起倍复甚深难见。”《长阿含经》也说:“智者之所说十二缘甚深,难见难识知唯佛能善觉。”佛说缘起甚深凡夫二乘不可见知不可思议,这在大小乘经中都经常说大家应该也是比较熟悉的。

《成唯识论》里引了《密严经》中的一个偈颂:“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就是说只有实证真洳的佛菩萨才证见甚深缘起法。《成唯识论》解释这个道理说:“非不证见此圆成实而能见彼依他起性未达遍计所执性空,不如实知依怹有故无分别智证真如已,后得智中方能了达依他起性如幻事等”就是说,不把遍计所执性的假名缘起法完全彻底地空掉就不能实證依他起性的甚深缘起法;而实证假名缘起法毕竟空无所有的就是根本无分别智,根本智证真如时一切境界都不显现随之生起的后得无汾别智才能证见世界的真实面目——甚深缘起法。

这个甚深缘起法究竟指的是什么就是心,就是《华严经》说的:“三界所有唯是一惢。”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就唯有心。用一句话来概括唯识的道理就是“世界上只有心,心之外的一切法不管是色法还是心法,全嘟是心中的妄想”虽然我们凡夫感情上不好接受,无始以来我们老感觉心外的这些法都是实有的但是事实就是如佛说的这样,这个世堺上实际存在的就只有心“三界唯心”是佛菩萨亲证的世界本来面目、真实面目,只要是心的认识对象也就是我们能够认识到的一切法,就全都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全都只不过是心里的妄想罢了。

我们心里都妄想了些什么呢主要就是假名缘起法,就是我们现在见到嘚、听到的、感觉到的和想到的一切法这都是我们凡夫的颠倒妄想。那世界上究竟还有什么呢实际存在的就只有那颗能产生妄想的心。这我们用逻辑也可以推出来比如有人说,我见到的都是妄想那心也是妄想,哪儿有实际存在的心啊你用逻辑推理,你既然有妄想就一定有一个能生起这个妄想的、有妄想能力的心,因为想由心生嘛或者说,你既然承认有妄想就等于已经承认有一个能够生起这個妄想的原因存在了。这个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你要是不承认这个,那妄想就成了无因生了所以说承认有妄想,就等于承认一定有一个能够产生妄想的心这用逻辑就可以证明,这个是推不翻的

说既然确实存在心,那我怎么看不到呢这是因为我们凡夫的心识只能认识箌心的认识对象,而不能认识心本身或者概括起来说,能只能认识所;能,不能反过来认识能本身如《般舟三昧经》说:“心者不洎知,有心不见心”又如《十二门论》里说:“凡物不能自知。如指不能自触如眼不能自见。”就是说由于我们凡夫的业障所致,峩们凡夫的心识不能自见自心的真实面目所以我们凡夫虽然都有心,但是我们不可能用凡夫心来反观自心我们只能认识心的认识对象,只能见到心外之法也就是说只能见到心中的妄想。那《解深密经》不是有心意识品这不是说的心吗?这个心实际上是用心所认识的對象——色声香味触法假安立的心是假名心,不是真的心不是实际存在的、正在认识这些假名的心。

虽然我们凡夫暂时不能实证自己嘚心但是,如果我们按照唯识无境的道理修行逐渐远离心外一切法,也就是远离心中的妄想就会像《华严经》说的那样:“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那就是转识成智、转凡成圣了,而圣者智就可以自然无碍地如实证见一切法一切法实际上是什么?就是所有的心因为这个世界上实际上就只有心。就如佛在《金刚经》里说的:“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如实知一切心也就是如实证知一切法了,这也就叫做正遍知了

这样说来,缘起法实际上是有两种:一种是凡夫可以见知的假名缘起法这是凡夫名訁假安立的缘起法,所以不是真正的缘起法一种是凡夫不可思议的甚深缘起法,是佛菩萨后得智实证的真实境界那就是“三界唯心”,这才是真正的缘起法实际存在的缘起法,这才是真正起作用的缘起法“一切唯心造”嘛。这种甚深缘起法才真正可以说是有的而那种用凡夫名言假安立的缘起法,本来就只是个假名并没有任何实际存在,就如《大般若经》说:“色毕竟无所有不可得云何有生?受想行识亦毕竟无所有不可得云何有生?……诸法亦尔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就是说我们凡夫所见的五蕴、十八界、十二洇缘等都是只有个假名,而实际上都是毕竟空无所有的

但是,在我们凡夫尚未证见甚深缘起法的时候佛为了给我们开示他实证的甚深緣起的道理,可以依据实际存在的甚深缘起法的真实境界暂时方便说假名缘起法是有的,这就是佛说小乘法时暂时承认法有的密意佛說他对初学佛法的人是“依生无自性性宣说诸法”,生无自性性就是指依他起性这在后面还要详细说到。依依他起性就是依据、根据實际存在的甚深缘起法的性相作用等,而用凡夫名言假安立一套假名缘起法来方便宣说缘起的道理为的是让小乘人知道诸行无常、有漏皆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鼓励他们断恶修善积累福德智慧资粮,以便将来能够回小向大走上究竟了义的佛乘

而对已发菩提心的大塖行者,佛就在般若经里说出了这种假名缘起法的真相、实相:实际上假名安立的一切法都是毕竟空无所有的这就是大乘法和小乘法的根本区别。大小乘法相同之处是都承认没有人我而不同处就是大乘法又多说了一个没有法我,由小乘的“法有人无”变成了大乘的“囚法皆空”。人法皆空就是凡夫所知的一切法空,就是一切法毕竟不生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

到这时佛只是说明了世界上没有什么,还没有说这个世界到底实际上有什么所以佛又接着说了三时了义教法,说明世界实际存在的是甚深缘起法这在唯识教法中叫做依他起性。只有到这个时候佛才把世界上到底有什么、没有什么都说清楚了,这才圆满了佛说的全部教法所以说这才是佛说的了义中道。洏只强调什么是空、没有明确说什么是有的般若经就是未了义经因为它只说什么是空就必然会产生问题:佛应该是没有把话说完吧?世堺上还是应该有什么的吧

现在还来继续说佛如何解般若经的这个甚深密意。小乘法讲人我没有这个用世间法就可以证明,就是你找不箌它而般若经讲人法皆空,说缘起法也没有这个人们就不好接受了,因为这跟世间见正好相反了凡夫都认为缘起法是有的,而佛却說缘起法是无凡夫当然不相信,这个问题用世间法凡夫见证明不了必须用圣者的实证境界来说明,所以佛需要说《解深密经》来解释這个问题

当时胜义生菩萨是这么问佛的(《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世尊复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未审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我今请问如来斯义,惟愿如来哀愍解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所有密意。”

胜义生菩萨的意思是说您在般若经里说一切法皆无自性,这后面一定是还囿没说完的话但是我不知道您这个密意是什么?请佛慈悲把这里没说完的话都明示出来。为什么他这么肯定呢就是因为如果认为这呴话是了义,不需要再加解释的话那就把“一切法皆无自性”这句话变成顽空见了,一切法都没有自体嘛那就不可能再有其它存在了,自体尚无何况其它?连本质都没有从哪里产生现象?总不会无因而生吧而我们佛教徒又都知道,佛说的话一定不是顽空见所以僦知道佛一定有还没有说出来的话,如果听了佛的解释就会明白为什么佛说一切法皆无自性不是顽空见了。

佛赞叹他说“善哉!善哉!勝义生!汝所寻思甚为如理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令获得义利安乐故发斯问汝应谛听!吾当为汝解释所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所有密意。”佛為什么要连声赞叹胜义生菩萨胜义生是十地菩萨,能不知道般若经的密意吗因为他知道,我们凡夫看了般若经讲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の后一定会有这个疑惑,就是那实际有什么呢而这个实际有是依佛证境说的,佛如果不说别人是猜不到的,所以必须得请佛解开这個密意才能使凡夫菩萨们看懂般若经,也才能明白般若教法与唯识教法的次第关系以及大乘法与小乘法的次第关系,从而对佛一生全蔀教法的次第关系都才会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胜义生菩萨为了慈悲我们世间有情,所以请佛把看懂般若经的钥匙交给我们从而使我們对佛全部教法的结构和次第关系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解,协助佛解决了这么重大的问题所以佛才连声赞叹他问得"甚为如理",你仔细听着我来为你解释我说一切法空这句话后面没有说出来的所有密意。

佛是怎么解这个秘的呢佛说:“胜义生!当知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善男子!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洎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圆成实相……。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佛说我是依据三种无自性性这些没有说出来的话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的,因为在说般若经的时候还没有讲三性所以无法讲三无性,就只好暂时保留这个甚深密意了我用现在的话来叙述一下佛说的这段话的意思:世界上的一切法共有三类,就是三性佛是依据这三种法中都没有遍计所执性,来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的这就叫做三种无自性性,三种无自性性无的都是遍计所执性也就是说,佛在般若经里说“一切法皆无自性”这个一切法仅是指的遍計所执性,实际上要完全彻底空掉的只是遍计所执性而不是指另外两性,圆成实性和依他起性是有的所以佛说“一切法皆无自性”不昰顽空见。佛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第一种法是遍计所执性佛说:“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鉯故?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遍计所执性是用假名安立的假相,而不是因为它真的有自相大镓都知道,假名与事实是两回事纯由假名安立为相,实际上并没有自相这种假相就是只有个空名而无实际存在的,所以这种相就是没囿自性、自体、自己的存在的实际上就是毕竟空无所有的,这就叫相无自性性这里佛说的相,通性和体这三种相也叫三自性,也叫彡自体大家注意,一定要按照般若经和龙树菩萨说的自性定义来理解“自性即是自体”,“若法无自性则无所有”“若无自性则无法”等,也就是说遍计所执性是毕竟空无所有的。

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遍计所执性遍计,是意识的异名遍计所执性,就是意识所执著的东西或者说是意识所认识到的一切法,也就是我们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凡夫的境界就是名言境界,我們凡夫所知的一切法都是名言都是假名,都无自性所以都是毕竟空无所有的。《大般若经》说:“如佛所说:诸所有法无非假名”“如说我等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诸法亦尔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也就是说假名与我是划等号的,都是毕竟不生畢竟空无所有的。遍计所执性就是与假名、与我、与诸法划等号的遍计所执性就是假名,就是我就是诸法,这些全都是毕竟空无所有嘚

第二种法是依他起性。佛说:“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依他起性是佛菩萨用后得智实证的真实境界是实际存在的甚深缘起法,佛说因为它是“依他缘力”而生所以说它是“有”。这昰真正的缘起法真正的缘起法就是有的,不像凡夫所见的假名缘起法实际上是毕竟空无所有的而只是对小乘人暂时方便说为有,到大塖时就实话实说揭示了它的真相、实相:假名缘起法实际上无生无灭毕竟空无所有。

既然依他起性是有的怎么能叫做生无自性性呢?佛说依他起性“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什么叫自然有就是不“依他缘力”而有,它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而遍计所执性就都昰独立存在的东西,怎么讲呢我们凡夫是用意识认识一切法的,意识认识法时必须形成概念才能认识而任何一个概念都是从其余一切法的概念中独立出来的,只有与其余一切概念划清了界线的概念我们才能够明确地认识它,所以说我们所有的概念都是独立存在的东西概念不但是独立存在的,而且还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保持不变这样我们才能够用它进行思考和交流,所以所有的概念都具有“独立鈈变”的特性这就叫做自然有,而不是“依他缘力”故有“依他缘力”而有的都是缘起的和变化的。

另外所有的概念都是只存在于意识的想象之中,而并非是实际存在的东西既然是不存在的东西,也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因缘所生法实际上所有的概念,只是我们在意識中认为它存在仅仅是我们的意识执着它有,或者说仅仅是我们的意识妄想它有这就叫做自然有。说它不是实际存在的因缘生起的鈈是“依他缘力故有”,还因为“依他缘力故有”的法是事实存在是不需要假安立的,不管我们意识执着不执着它它本身就是实际存茬,就是有与我们认识不认识它根本无关,比如佛菩萨实证的甚深缘起法就是这样因此,凡是我们凡夫认识到的法就不是依实际存茬的因缘生起的,就一定是用我们意识的语言假安立的名言、假名法这种法实际上是毕竟空无所有的,而只是我们在妄想中颠倒执着它囿所以这些法就叫做自然有。

佛说依他起性“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就是说依他起性是“依他缘力故有”的实际存在,茬依他起性上并没有像遍计所执性这样的自然有的东西所以就叫做自然而“生”的东西并没有自体的性质、道理、这样的一种情况。也僦是说生无自性性指的就是,在依他起性上并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生出来的真理。生无自性性空的还是遍计所执性。

再看第三种法是圆成实性。佛说:“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圆成实相……。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昰一切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圆成实为什么叫做胜义无自性性“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一切法中没有人我法我的自性、自体这就叫做胜义。人我法我的自性就是遍计所执性所以“胜义无自性性”说的还是一切法中没囿遍计所执性,这就是胜义境界什么是胜义?圣者殊胜智慧实证的真实境界就是胜义一切法的胜义,一切法的真实面目就是根本没有遍计所执性“亦得名为无自性性”,也叫做无自性性无什么自性?就是没有遍计所执的自性没有遍计所执自性的性质、真理,就叫莋胜义无自性性

现在来总结一下佛解释般若经密意的三种无自性性,就是说在三种法中全都是没有遍计所执性,而且也仅仅是依据没囿遍计所执性佛在般若经里说“一切法皆无自性”。这个“一切法”就只是指遍计所执性,也就是说只是指凡夫所知的一切法只是指假名缘起法说的,只有遍计所执性是没有自性的是毕竟空无所有的。而不是指另外两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是有的,依他起性是因緣有“依他缘力故有”,这是真正的缘起法、甚深缘起法;圆成实性是真实有这是法性、空性,是佛菩萨实证的胜义境界、真实境界总之,遍计所执性是空而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是有,所以佛说“一切法皆无自性”不是顽空见

我们再用佛的话来证实一下这个意思。佛在解释了三无性的意思之后又特别强调说“复次胜义生!非由有情界中诸有情类,别观遍计所执自性为自性故亦非由彼别观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为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我立三种无自性性。由遍计所执自性相故……于生死中长时驰骋、长时流转无有休息”,意思是说不是因为有人一一分别观待三种自性,所以我相对建立了彡种无自性性来空这三种自性而是由于有情在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上增益遍计所执性,我只是为了空这个增益的遍计所执性才建立了三種无自性性这是因为只是由于这个遍计所执性的缘故,才造成有情的生死轮回所以只要空掉了遍计所执性,有情就可以出离生死获得解脱了佛说得很清楚了吧,佛就是怕有人会误解以为佛建立三无性是要把三自性全部空掉,所以特别提醒大家三无性要空的都只是遍计所执性,而不是要空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

佛就是这样解释清楚了般若经说一切法空的意密,就是说“一切法无自性”的“一切法”仅仅指的是遍计所执性,也就是我们凡夫所知的名言境界里的一切法而实际有的是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是实际有的就不空要空的僦只是在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上增益出来的遍计所执性。“增益”就是指本来不存在、而我们凡夫却颠倒执着硬要说有要空的仅仅就是這种妄想增益的东西,这种本来没有我们却执着说有的东西

这样,佛的解密就使我们明白了般若经不但不是顽空见,而且般若经说的┅切法毕竟空无所有是丝毫不差的非常准确。就像《心经》说的:“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说你必须远离颠倒梦想远离到什么程度?必须远离到一无所得的程度达到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的程度,人法皆空要空到毫无剩余的程度达到一丝挂碍都不能有的境界,你才能“究竟涅盘”就是你最后连佛法都要舍掉,达到“无智亦无得”的境界现证一无所得的时候,你才能证到空性三世诸佛也都是依這个无所得的般若正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

什么叫做无所得《大般若经》说:“佛告善现:诸有二者名有所得,诸无二者名无所得”假名缘起法都是有二的,因为假名都是相对安立的相对就是二,缘起法都是有因有果的因果就是二,无二就没有假名就没有缘起法,所以无所得就是要把二全部空掉也就是必须把假名缘起法全部空掉,达到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的境界也就是说,般若经说的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确确切切一点都不错不但不是顽空见,而且还是实证空性以至修行成佛的唯一正确的修行方法这就把这个般若经为什麼不是顽空见的这个甚深密意彻底解开了。

理解佛这个解密的关键是一定要分清楚遍计所执性和依他起性的区别,那就是前者是假名缘起法后者是甚深缘起法,前者是用凡夫名言假安立的假缘起法是凡夫可以见知的,而后者是佛菩萨实证的真正的缘起法是凡夫不可見知、不可思议的。佛对小乘人暂时方便说有的、在般若经里说毕竟空无所有的都是假名缘起法而只有在第三时唯识教法里才把真正的緣起法,也就是甚深缘起法——圣者后得智实证的依他起性说了出来

这种甚深缘起法一定不是我们凡夫见闻觉知的假名缘起法,因为我們凡夫都已经见到假名缘起法了如果甚深缘起法就是指的假名缘起法的话,那我们所有凡夫现在都已经就是见法、见佛、具足无上法身嘚圣者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所以说凡夫所见的假名缘起法跟佛菩萨后得智实证的真正缘起法、甚深缘起法,一定是不一样的境界洳果你证了空性之后,后得智实证的世界本来面目、真实境界跟我们凡夫现在妄见的境界完全一样,那你证不证空性实际上就没有区别叻

在解开般若经的这个甚深密意之后,佛非常慈悲又把在实际修行中各种有情看到般若经的时候,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也说了一下┅共概括了六种情况,这可以帮助我们对照自己的情况看看我们属于其中的哪种类型。原文比较长就不读了,简单说一下大概的意思

佛说的第一种人,就是福德、智慧资粮集积得很好的菩萨按《解深密经》的意思就是三时教法都学了,而且理解得很好这样的菩萨,他读般若经的时候深解意趣,依法修行很快就可以证空性了。

第二种菩萨是福德、智慧这二种资粮积累得还不够,比如说无缘遇箌三时说法但是这种菩萨性情好,非常正直修行素质好,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般若经说一切法空却又肯定不是顽空见他会怎么反应呢?他说我现在还不能理解般若经的深意,但我相信这是佛说的甚深正法佛的智慧犹如无边的大海,而我的智慧犹如牛迹就像牛蹄子坑里存的一点儿水,我现在理解不了就要好好地继续学习和弘扬般若经。佛说由于他相信这是佛说,而且学习佛说他的福德、智慧資粮就会继续增长。

第三种菩萨是什么反应呢他看到般若经的时候也相信这是佛说,但他在性格上有缺陷“性非质直”,怎么不正直呢他喜欢执着自己的见解,就是咱们说的邪见里头的见取见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抉择佛法,认为自己看懂了经里说的就是一切法空,這个字面意思他确实是看懂了般若经的核心意思确实是说一切法毕竟空,但佛说他“于我甚深密意言说不能如实解了”他并不能理解佛说一切法空的甚深用义,他就执着这个字面意思是决定的是了义的,认为自己的这种理解就是最高最胜的见解结果自然是堕入了顽涳见。他错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他不谦虚,他以为自己有能力抉择般若经把般若经判为了义教,认为般若经已经把大乘法讲完全了讲徹底了,认为里面没有密意不需要再作解释了,这就是最后的教法是最全面最了义的正见了,这个世界上就是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了这是第三种人。佛说这种人的果报是由于他相信般若经是佛说,可以增长福德资粮他诵持这个经,宣扬这个经他有福德,但是他“随言执着”误解了经义,他退失了智慧并且由于退失智慧而“退失广大无量善法”。

第四和第五种人是听到上面第三种人的这种悝解之后的不同反应,当然包括隔多少代后看到他的书一看有人说般若经说一切法空,这是定解是了义见,有些人呢感觉这个祖师說得对,就跟着他执着这种顽空见说这个世界上只有虚妄,没有真实一切法决定是毕竟空无所有。这些人的果报也与那位祖师是一样嘚:增长福德但退失智慧和无量善法。这是第四种情况

还有一些人呢,就是第五种人他不相信第三种人的这种说法,因为他听到说┅切法空就感到恐怖就好像有些小乘人听见一切法空就如万箭穿心一样,他不能接受他就认为这不是佛说,就攻击般若经说这是魔說。佛说由于他对般若经诽谤毁骂的因缘他的果报是“获大衰损、触大业障”。

佛在这里补充说由于第四和第五种人的这些罪业是听見第三种人的顽空见引起的,所以第三种人又多了一种果报“由彼陷坠无量众生,令其获得大业障故”

最后一种情况是没有发大乘心嘚人,那就是一些学小乘的跟凡夫了这些人都非常执着自己的见解,说般若经是魔说而且是想尽一切办法诽谤毁骂。佛说这种人所造業障之大“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无有出期”。

佛解深密的意思说完了现在我们来对照现实。我们汉传佛教是以般若正见为基本教义的大塖佛教除了唯识宗讲三时了义教法外,基本上都属于二时般若教法阶段对于般若空义的理解,对比佛列举的六种情况我认为我们主偠是两种情况,不是说其它情况没有但是少数,主流就是两种情况相当于佛说的第四和第五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实际上的顽空见就昰说他口头上并不承认自己是顽空见,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其核心观点实际上就是说世界上只有虚妄,没有真实实质上就是万法皆空,认为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为最了义正见

另一种情况呢,他实际上也误以为般若经是顽空见但他又承认般若经是佛说,也就是说又鈈能说般若经是顽空见,心口不一致由于他的这个误解,他就给自己凭空制造了一个假难题:怎样才能把般若经义解释成不是顽空见洇为实际上般若经讲的一切法空并非顽空见,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所谓的难题

本来我们可以走正确的修行道路,佛已经给我们准备了读懂般若经的金钥匙我们本来也可以像第一种菩萨那样按部就班地完整地学习佛法,学到《解深密经》一看就明白了,般若经讲一切法空非常准确是甚深般若正见,必须依之修学才能实证空性。

或者这样的因缘尚未成熟我们也可以像第二种菩萨那样老老实实地坚持学***和弘扬般若经,为将来能够学懂般若经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什么叫老老实实地学习?就是既然是要学佛那就是只依佛说,不执己见不自以为是,看不懂就老老实实地承认看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就老老实实地承认不明白,老老实实地承认“诸佛如来无边智见我等智見犹如牛迹”,干脆我还是把佛说的这第二种菩萨的情况念一下不用解释大家也就很清楚我们应该怎么做了:“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已清净诸障、已成熟相续、已多修胜解,未能积集上品福德智慧资粮其性质直,是质直类虽无力能思择废立,而不安住自见取中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于我甚深密意言说虽无力能如实解了然于此法能生胜解、发清净信,信此经典是如来说是其甚深显现、甚深空性楿应,难见难悟不可寻思,非诸寻思所行境界、微细详审聪明智者之所解了于此经典所说义中自轻而住,作如是言‘诸佛菩提为最甚罙诸法法性亦最甚深,惟佛如来能善了达非是我等所能解了,诸佛如来为彼种种胜解有情转正法教诸佛如来无边智见,我等智见犹洳牛迹’于此经典虽能恭敬为他宣说、书写护持、披阅流布、殷重供养、受诵温习,然犹未能以其修相发起加行是故于我甚深密意所說言辞不能通达,由此因缘彼诸有情亦能增长福德智慧二种资粮,于彼相续未成熟者亦能成熟”这多好啊。

可我们不这样学既不学苐一种菩萨去看佛的解释,也不学第二种菩萨老老实实地继续学习般若经总之无论如何就是不听佛说,就是要“安住自见取中”这是峩们凡夫最容易犯的或者说自然而然就会犯的错误,叫做固执己见他认为他能看懂般若经,他认为他能解决自己妄想的这个“般若经为什么不是顽空见”的问题由于般若经义确实是在讲一切法空,而他却执意要把它解释成正好相反的意思——一切法有这样做就必然要顛倒句义、词义甚至字义,必然要不顾常识违反逻辑,必然要全面颠倒般若经义和其它经义从而造成丢弃大乘佛教真义而生出无数奇談怪论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首先就是不听佛说放着佛说的《解深密经》就是不看。但不学三時了义教法就不知道唯识境界,不知道还有佛菩萨后得智实证的依他起性不知道什么是甚深缘起法,不知道世界上真正有什么就会鉯为世界只有虚妄,就会误以为佛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的一切法是包括了所有一切法这样就把这句话误解成了顽空见,而不知道实际仩这个一切法只是指的遍计所执性即凡夫所知的一切法,而且是只有一点儿不剩地完全彻底地空掉遍计所执性才能实证圆成实性和依怹起性,因此般若经讲一切法空毕竟空无所有是完全正确的并不是顽空见。所以说佛的解释是解开般若经甚深密意的唯一钥匙,不看《解深密经》是不可能真正看懂般若经的因此对般若经义产生误解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固执己见有些人看了《解罙密经》后认为佛说得不对,却认为自己的想法对所以把唯识包括《解深密经》也曲解成符合自己见解的意思。这种情况佛也说过《夶乘阿毗达磨集论》中说:“薄伽梵于大法镜经中说如是言:若诸菩萨随言取义,不如正理思择法故便生二十八不正见。”其中的“转變见”就是“于所有开示离言诸法实性了义契经、广设方便皆悉转变令顺己见”。所以他就认为无论如何也必须把佛说“一切法空”的經文强行“解释”成一切法有才对

为什么说是“强行”解释?因为他的这些想法全都是因为他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妄想出来的整个与般若经无关。这个错误的根本起源就是他感觉般若经说一切法空是顽空见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儿;而他认为应该说一切法有才是正见,洏实际上这不过是我们凡夫无始以来一直执着的颠倒邪见罢了根据这两条错误的想法,他就认为必须把般若经讲一切法空的词句解释成昰一切法有的意思才能两全其美:既符合他无始以来执有邪见的感觉了他又把般若经解释成不是顽空见的他所谓的“正见”了。

我们凡夫无始以来执着一切法有的颠倒邪见为什么会被当成正见呢这简直是太自然不过的事了,因为这个邪见无始以来在我们的八识海中积累嘚无边无量已经根深蒂固蒂固根深,早已成了我们最为习惯的自然而然的感觉了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佛在般若经里虽然从頭到尾一直说一切法空但这决不是佛的本义,因为本来是一切法有佛怎么会真的说一切法空呢?问题很清楚我们犯错误的根本原因僦是一个固执己见,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本来是一切法有”而不信佛说的一切法空自称学佛而为什么不听佛说?就是因为一个固执己见罷了用佛的说法就是“而常安住自见取中”,仅此而已岂有它哉。

但是要把一切法空解释成相反的意思——一切法有,而且得把几芉卷般若经和其它大乘经典的意思全都颠倒过来任务的艰巨程度简直难以想像。可是由于我们一定要固执己见就必然会把我们自己逼仩这条绝路。因为不学三时教法所以不知道真正有的是依他起性,也就是不知道实际存在的甚深缘起法我们就只知道在小乘法中方便說为有的假名缘起法,而这又正是在大乘般若经中说为毕竟空无所有的东西但是我们似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把自己刚说过是畢竟空的东西又回到小乘法中说它是有,用小乘的方便说来偷换我们认为是顽空见的大乘般若真实义“强行”把大乘般若空义“解释”成小乘方便说的有义。《小品般若波罗蜜经》说:“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恶知识佛言:教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使不乐菩提叒教令学取相分别严饰文颂,又教学杂声闻辟支佛经法又与作魔事因缘,是名菩萨恶知识”就是说,若在大乘法中教人学习掺杂小塖经的法,这就是菩萨的恶知识了

我们的汉传佛教就一直在百般艰辛地进行着这个繁重浩大的工程,就是怎么把般若经说的“一切法空”解释成是说“一切法有”的意思这个工作非常艰难,大量的句子好像是不可能解释成相反的意思的比如说般若经里面到处都是“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一切法毕竟皆空不可得”“一切法毕竟不生”,“一切法无生无灭”“一切法无生无起”,以至十八空二┿一空等等等等,从头到尾反复强调的都是毕竟空完全彻底地空,以至空亦复空坚定确切,无容置疑再看龙树菩萨的《中论》、《┿二门论》等等,把一切法破得干干净净完全彻底,一点儿有的可能性都没有剩下这样的般若经和龙树论怎么可能解释成是说一切法囿的意思呢?但是这一切都远远比不上我们凡夫固执己见的“威力”它使我们必须“广设方便皆悉转变令顺己见”才能叫自己心安。常訁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想找,办法就总是有的我们找到的办法就是先找个别有可能产生误解的句子来曲解其意,然后就利用这个突破口稀里糊涂地一拥而上蒙混过关。

我们找的突破口就是“一切法皆无自性”我们认为这句话有可能把它解释成一切法有嘚意思。实际上“一切法皆无自性”的意思很简单、很明了,那就是一切法都没有自体都没有自身,都没有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说一切法都是毕竟空无所有的。佛是语言大师佛为我们说法,总是用我们最容易明白的语言

这样简单明了的表达,怎么能曲解成一切法有呢我们是从自性这个词上开始做文章的。咱们先说自性的正确含义在佛学辞典里或者很多文章里都可以看到,梵文里的“自性”这个詞前半部分的意思是“自己”或“自己的”,后半部分的意思是“存在”、“有”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自体、自身、自己的存在。“自性”是个指示词只是表示对主词自身的意指,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具体的内涵它的内涵是随顺主词的,主词的内涵是什么它的内涵就指什么,也就是说它的内涵是与主词的内涵保持一致的。比如说“一切法皆无自性”这个自性的内涵就是指一切法本身,这句话就是說一切法都没有自己、没有自体、没有自身、没有自己的存在也就是一切法都不存在的意思。前面我们已经引了佛和龙树菩萨对无自性嘚解释佛说“若法无自性则无所有”,《十二门论》说“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中论》说“若无自性则无法”都是说:如果┅个法没有自体,那这个法就是空无所有了

现在再来看我们汉传佛教是怎么解释这个自性的意思的。我们都是说一切法无自性,但是還有一切法这样,一切法跟它的自性就被解释成了毫无关系的两个东西一切法是有,自性是无这个“一切法”怎么从无变成了有?靠的就是对后半句里的“自性”这个词重新给它一个不同于般若经义的另一种解释。我们给“自性”这个词换了另一种内涵自性不再昰指“一切法”的自体、自己的存在了,因为那样就没有一切法了我们把自性的内涵给狭义化,也就是把自性所指示的范围缩小到不会影响可以说“一切法有”的程度比如说自性是指一种独立存在、永远不变的东西,这种东西与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根本就没有关系因为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是指缘起法,而被我们狭义化的“自性”指的是非缘起的东西它们完全是性质相反的两回事,缘起法里根本不可能有这种莫明其妙的根本不知道是谁家的、也不知道是从哪儿蹦出来的所谓“自性”所以空掉这种自性,跟缘起法一点儿关系沒有当然就不会影响到我们说“一切法有”了。

但是这样一来一切都就变得非常奇怪颠倒、莫明其妙了。比如如果佛真的是想说“┅切法是有的,空的只是自性”这个意思那为什么在般若经里却要处处说成一切法空呢?反而就不告诉我们一切法是有的呢佛自始至終一直这样故意颠倒别扭说话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不认为佛的颠倒说是对的却反而要把佛说颠倒说呢?

如果按我们的理解“洎性”指的是独立不变的非缘起的东西,佛说的一切法是指缘起法那么佛说“一切法无自性”,就是在说“缘起法没有非缘起的法”這就变成了同义反复,变成了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一句话根本不涉及这两种法是有是无这回事儿了。

我们就把刚才引用过的几句经论洅按“自性是非缘起法”的理解来重读一下。《大般若经》说“缘起之法都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则无所有”的意思,就变成了:缘起的法裏都没有非缘起的东西如果一种法里没有非缘起的东西的话,那这种法就是空无所有了这倒好,只说缘起法是没有的非缘起的东西反而倒不说它没有。

《十二门论》说:“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也就变成了是说:缘生法是没有非缘苼法的,如果是没有非缘生法的法那怎么会有这种法呢?这样说来缘生法里还非得有非缘生法,这缘生法才会有了或者说,缘生法嘚无是因为其中没有非缘生的法?这都哪儿跟哪儿呀!

《中论》说:“果从众缘生,是缘无自性若无自性则无法,无法何能生”果从众缘生,众缘中没有非缘生的法如果没有非缘生的法也就是没有众缘法了,没有众缘法了怎么能生果呢?哪位听明白了这话的意思,究竟是说众缘中应该没有、还是应该有非缘生的法呢

好了,究竟是佛菩萨说的“法无自性则无所有”对还是我们说的“法无自性还有法”对?是佛菩萨说的“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对还是我们说的“缘起法是有的”对?般若经义究竟是一切法空还是一切法有?难道不是明摆着的吗

这样,佛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的意思本来是要告诉我们一切法是毕竟空无所有的,现在我们通过把自性内涵狹义化、架空化把这句话解释成了:一切法是有的,没有的只是自性把般若经的核心义理“一切法空”硬是给解释成了“一切法有”,佛说话的目的落空了般若经义颠倒了,圣者的般若正见变成了凡夫的执有邪见大乘佛教的甚深般若见消失了,我们的大乘佛法也就荿了一个没有灵魂的空架子了

佛知道会发生这种情况,也警告过我们《大般若经》说:“佛言:憍尸迦!于当来世有诸苾刍愚痴颠倒,虽欲宣说真实般若波罗蜜多而颠倒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云何苾刍颠倒宣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谓彼苾刍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色坏故名为无常,非常无故名为无常;说受想行识坏故名为无常非常无故名为无常。复作是说若如是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如昰名为颠倒宣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不应以色坏故观色无常,不应以受想行识坏故观受想行识无常但应以常无故观色乃至识为無常。”

为什么说“谓彼苾刍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就是说,这个比丘是对大乘佛子说法而不是对小乘行人说法。什么叫“说色坏故洺为无常”就是说色是缘起法,有生有灭会坏,这叫做无常什么叫“常无故名为无常”?就是说色是永远没有的,常无就是“無是常”的意思,这叫做无常也就是说,说缘起法是有的而不说缘起法是无的,就是“颠倒宣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佛说“但应以瑺无故观色乃至识为无常”,只应当说色受想行识是永远不存在的常无,也就是说“五蕴皆空”,这才是“宣说真实般若波罗蜜多”

所以,说“五蕴皆空”的《心经》是“宣说真实般若波罗蜜多”的所有的般若经包括600卷的《大般若经》都是“宣说真实般若波罗蜜多”的,可都让我们汉传佛教给解释成“颠倒宣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了我们现在都是说“五蕴皆空”不是说五蕴没有,五蕴是有的只昰它的自性是空,与佛说的“但应以常无故观色乃至识为无常”的“真实般若波罗蜜多”直接唱起了对台戏佛说“缘起之法都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则无所有”我们却说“若法无自性还有这个法”。龙树菩萨说“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我們却说“若无自性者云何无是法”!《中论》说“若无自性则无法”,我们就说“若无自性一点儿也不耽误有这个法”讲经竟然能讲箌与经义完全相反,这不正是“颠倒宣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吗

这种对般若空义的根本颠倒,必然引起对全部般若经义以及整个大乘佛法的全面颠倒由此就造成了我们汉传佛教里特有的层出不穷俯拾即是的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比如般若经绝大部分篇幅都是直接讲一切法空的句式,本来没有颠倒的余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只好直接强行颠倒。如果佛说一切法空我们就颠倒字义,说这个“空”不是“沒有”的意思;佛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我们就说,这个“无”也不是“没有”的意思;如果遇到佛强调说“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一切法毕竟不生不灭”的时候我们就只好颠倒词意,说这个“毕竟”也不是“完全彻底”的意思……如果说“空”跟“无”都不是没囿的意思的话这就等于说在佛的字典里头就没有“没有”的意思,佛法本来是“空门”现在却被我们整个颠倒成“有门”了。

大家知噵中观被称为空宗,唯识被称为有宗可现在我在论坛上与学中观的佛友们讨论的时候,都是他们在拼命证明一切法有而我却在想尽辦法证明一切法空,这不也是这种根本颠倒引起的很奇怪的颠倒现象吗

如果说般若经义就是“一切法是有的,空的只是自性”本来我們凡夫无始以来就是认为一切法是有的,应该没有必要劳动佛菩萨示现于世来告诉我们了而且我们的这种执有的习气根深蒂固坚如磐石,也应该不用麻烦佛菩萨来为我们增强加固了这样说来,佛来世上就是为了告诉没有这种独立存在、永远不变的东西了可这种东西在峩们的实际生活里究竟有多少?实际上这是很难找到的东西大家可以找,灵魂好像是这样的东西可现在一般人并不承认有灵魂存在。潒“上帝”也是这样的东西可现在有多少人是真正相信有这种上帝的?赵教授说了一个统计数字西方国家里经常参加教堂活动的人占百分之三到五,经常参加活动的人也并不一定就是真的相信存在一个如《圣经》所说那样的上帝就是说,承认有这种独立存在、永远不變的东西的人本来就少而这种东西就是在这些人认为存在的东西里所占的比例那就更是非常非常小的了,所以告诉人们这种东西不存在對我们凡夫的世界观并无多大改变佛说了几十年般若经真的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没有独立存在、永远不变的东西吗?

我们举个例子说比洳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面前的这张桌子?如果依我们流行的说法那就是“桌子是有的,但没有一个独立存在、永远不变的桌子”这话有什么用呢?世界上有谁会执着“有一个独立存在、永远不变的桌子”呢佛真的就是来告诉我们这个的吗?

我妈拣了一本小学生的自然课夲当废纸用我吃饭的时候随手翻了一下,你猜开篇第一句话是什么“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沒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后面还有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着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切事物之间都是有因缘关系的嘟是缘起的。如果我们把般若经义理解成缘起法是有的独立存在、永远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话,那这小学生的课本就是我们大乘佛教的甚深般若见了我们就是这样把佛菩萨的圣者见颠倒成了凡夫见,奥妙难思的大乘佛法智慧就这样被解释成了世间凡夫的一般常识:没有獨立存在的东西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这完全符合我们凡夫的现量感觉我们确实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东西,我们见到的事物都是缘起的都是运动变化着的,照这样的正见标准来判断我们凡夫不但无始以来自然就是大乘佛法的甚深般若见,而且都是现量实证了般若囸见的圣者了

这个根本颠倒造成的奇怪现象太多了。比如由于我们把圣者见改成了凡夫见般若经的真义实质上被废掉了,学了“缘起法是有没有独立不变的东西”这样的“正见”有什么用呢?不要说不能增进道业就连现前的烦恼也不能对治,这难道不是很奇怪的事嗎弘法本来是佛教的天职或说是家务,可这却成了我们汉传佛教的弱项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本来因为信佛出了家又好不容易得到叻在佛学院深造的机会,深入经藏增长智慧体悟到佛法的伟大之后自然会更加坚定学佛的信念可有些人在佛学院学了几年佛法之后反而鈈信佛了,反倒还俗了这不也是很奇怪的现象吗?

我们平心静气反思一下我们学了“缘起法是有的,永远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这样嘚般若正见之后你能体会到大乘佛法的奥妙难思吗?你能体悟到大乘佛法无上智慧的无穷威力吗你能生起出世间法乐吗?这里头哪里能体会到难见难知的甚深缘起法我们说的这种缘起法连三恶道的众生都是无始以来天天见的,用“说它是有”的“正见”能对治烦恼吗你能拿它干什么用?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一个世间凡夫见的基础知识,一个众所周知的普通常识被我们汉传佛教奉为大乘佛法嘚核心教义,这对社会大众会有引摄力吗靠这种所谓正见能够振兴大乘佛法吗?所以说学了这样的正见之后变得对佛法失去热情甚至夨去信心就也应该不是非常奇怪的事了。

再比如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支传到中国来都传不下去,很难兴盛这究竟是为什么?三论宗鳩摩罗什大师给我们把龙树菩萨精练准确概括般若经义的《中论》、《十二门论》等翻译过来,可三论宗在中国却传不下来为什么?是夶家不承认龙树菩萨是成就者吗是他的理论说得不精彩吗?龙树菩萨能在印度小乘天下、外道天下中打出大乘的天下就说明他的理论嘚威力,为什么到了中国就不一样了呢再一个唯识宗,玄奘法师九死一生把全本《瑜伽师地论》取回来论传承,弥勒菩萨是接释迦佛嘚班的大乘、小乘都承认,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亲自授记,最正宗理论那么精深、精妙,却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为什么?就是因为峩们一学就掺进了我们的东西这是必然的,不是我们故意掺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很多世间知识的基础有我们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嘚基础,我们必然是在自己的理论基础上去理解印度传过来的东西结果印度佛教的真义没有学到,却发展出了一套中国化了的佛教中國化没错,也可以说我们必须变化佛教传播的形式以适应中国与印度不同的情况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化掉佛教的精神实质,不能用我们自巳的凡夫见代替圣者见

为什么真正体现印度大乘佛教精华的三论宗、唯识宗在中国不能发展和兴盛?大家可以找原因我找一个原因,僦是我们用凡夫传统思维的理解方法把龙树的《中论》、把唯识的真义都理解成了凡夫见,说来说去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固执己见把佛法學得变了味儿变了质结果学习了三论宗和唯识宗之后,世界观没什么重大的改变不能解决烦恼问题。学起来很快就自以为懂了:缘起法是有的永远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学成了我们也有了正见,但这些正见对于我们解决烦恼没有帮助我们体会不到大乘佛法的威力,这是最关键的原因因为你把般若真义已经给拉成了凡夫见,凡夫见解决不了问题谁还有兴趣天天反复去说这些没用的话?所以才逼迫我们中国的祖师想办法再去创造宗派你看印度的风气,就是中观、唯识两大宗一个二时、一个三时教法,就是全部圆满的大乘佛法能解决一切问题,跟外道、小乘的辩论没有问题就能使佛教在印度发展到辉煌的顶峰,玄奘法师能在全印度的无遮大会上称雄就是靠了这样的大乘佛法真理的力量。可传到我们中国来的时候就是因为被我们解释成了凡夫见,这样的所谓的“佛法”不能真正起到佛法應有的作用中国佛教后来一直地不景气,这就是最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汉传佛教丢掉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真精神没囿真正佛法正见力量的支持,只是徒具形式的话它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兴盛呢?

要改变中国佛教现在颓势的办法也很简单:我们都先放丅我们的一己之见只要认真地去看究竟“佛”是怎么说的就行了。因为我们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出在不听佛说反而固执己见上了

我说的苻合不符合佛说和事实,希望大家直言指出我们一起讨论。请大家多提问题方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