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兵器平台中的兵器怎么维修

  罗马兵器尼亚位于欧洲南部嘚巴尔干半岛上国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千万首都布加勒斯特。罗马兵器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契亚人公元前70年,布雷比斯塔斯(Burebistas)在罗马兵器尼亚国土上建立了达契亚国(Dacia)公元101~102年和105~106年,古罗马兵器皇帝图拉真率军两次远征侵占了达契亚国。此后达契亞人与罗马兵器人混居并逐渐融合,形成了罗马兵器尼亚民族因此,罗马兵器尼亚与古罗马兵器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拉丁语系中,“罗马兵器尼亚”是“罗马兵器人的国家”之意

  在反抗罗马兵器人入侵之时,达契亚人使用剑、长矛以及他们的传统兵器——镰刀進行无畏的抗争这种镰刀有着特殊的形制,史称“达契亚镰刀”达契亚镰刀起源于何时?其有哪些形制威力如何?请看——

  大契亚镰刀起源追溯

  在早期社会人们为了在农耕劳作及生活中获得便利而打造各类工具。当部落之间产生纷争时人们随手操起农用笁具投入到纷争中,农用工具由此演变成为攻击与自卫的兵器收割用的镰刀、劈柴用的斧头等工具,都是以如此方式进入到兵器行列中嘚

  在西方,有关镰刀用作兵器的最早记载见于希腊神话“镰刀夺位”

  乌拉诺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代众神之王,他长期实行獨裁统治性情粗暴,甚至对妻子盖亚也不尊重乌拉诺斯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盖亚的强烈不满,她决定除掉乌拉诺斯另立新王。盖亚用采自大地最深处的黑色岩石为原料让塞克罗斯造出一把非常坚硬和锋利的小镰刀。然而她不忍心亲自下手杀死乌拉诺斯。她将12个儿子叫到一起希望有人能去杀死乌拉诺斯。儿子们全都沉默不语谁也不敢去,盖亚大怒痛骂这些胆怯的儿子们,并说刺杀者可以继任为迋终于,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同意一试

  一天晚间,盖亚准备了丰盛的晚宴将乌拉诺斯灌得大醉。待其熟睡后克洛诺斯手持小鐮刀走来,一刀将他父亲的生殖器割下这时,乌拉诺斯睁开眼睛并愤怒地诅咒道:“你会为你所做的付出代价。不久你也将像我一樣被自己的儿子推翻。”说完便返回天上,自此永不返回地面克洛诺斯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二任神王,这一事件被称为“镰刀夺位”

  在意大利罗马兵器的图拉真(Trajan)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图拉真纪功柱(Colonna Traiana简称“图拉真柱”),其建成于公元113年是为了纪念古罗马兵器皇帝图拉真的功绩所立。图拉真是古罗马兵器帝国安敦尼王朝(公元96~192年)的第二任皇帝在公元101~106年,他两次亲征达契亚国(Dacia今罗馬兵器尼亚的古代国名),并最终将达契亚国划入古罗马兵器帝国疆域随后,他号令在古罗马兵器城都和原达契亚国的地域内建造许多紀念征战胜利的建筑物图拉真柱是这些建筑物遗迹中保存最完好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美学和历史研究价值

  图拉真柱柱身净高30m,基座高8m柱身由20个直径4m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世界上最昂贵的建材之一,以意大利城市卡拉拉市命名)垒成外表由总长度190m的浮雕绕柱23周,刻画有2500个人物这幅长卷浮雕详细记录了图拉真亲自率领军队跋山涉水,日夜艰苦卓绝、鏖战不息、征服达契亚国的经历所表现的情景是对当时战场上的真实刻画,浮雕所呈现的行军方式、兵器样式以及地理环境都是经得起历史考证的文献。浮雕中有许多表现达契亞士兵手持镰刀等兵器与罗马兵器士兵搏斗的场景。

  在罗马兵器尼亚的阿达姆克利西(Adamclisi)曾有一座特拉亚尼纪念碑(Tropaeum Traiani),其也是由圖拉真号令修建的用以纪念在两次达契亚战争中牺牲的古罗马兵器士兵。这座纪念碑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能够看到的是1977年的重建品,而当年原碑上的部分浮雕已收藏进了博物馆

  从图拉真柱和特拉亚尼纪念碑的浮雕上可以看出,在达契亚战争中达契亚士兵大量使用镰刀。由此可以得证达契亚镰刀是当时达契亚军队的标准兵器之一。而有关达契亚镰刀的更早文献至今尚未发现。

  图拉真昰古罗马兵器皇帝图密善的继了公元96年,图密善被刺杀后图拉真继承了帝位,此时达契亚人越过冰封的多瑙河继续骚扰罗马兵器帝国嘚边境图拉真决心打败达契亚人,这样不仅可以平息边患重塑罗马兵器帝国威严,并且可以夺取其宝藏和金矿

  公元101年,图拉真率军跨过多瑙河在图密善曾被达契亚国王德赛巴鲁斯击败的地方报仇雪恨。这次不十分彻底的围剿使德赛巴鲁斯得以逃脱并重整军队並在次年春季攻占了罗马兵器的莫埃西雅省。图拉真回师讨伐并最终在阿达姆克利西击溃达契亚人德赛巴鲁斯被迫返回达契亚属地并承認罗马兵器的宗主地位。

  不过和平并未持久仅3年后,德赛巴鲁斯又建立了一支新军队并再次向罗马兵器发起挑战这一次,图拉真咑算一劳永逸地解决麻烦他先命令罗马兵器军队铺设永久性的道路,并在多瑙河上架起了一座大桥除了军队需要过河的原因之外,更囿一种实力炫耀和威吓的意义

  战争初期罗马兵器军团损失了不少人马,但最终包围了达契亚的首都并于公元106年将达契亚人打垮德賽巴鲁斯为免于被擒而自决于都城之外,但最终他的头颅还是被砍下送到罗马兵器并按照旧例,从卡匹托山上扔了下去图拉真终于吞並了达契亚的大部分领土,将其归并为罗马兵器帝国的新省份达契亚的宝藏和金矿也最终被发掘。

  达契亚镰刀分为单手用镰刀和双掱用镰刀两类它们都是由铁质的刀身与木质刀柄组装而成,刀身狭长刃口锋利。

  达契亚单手用镰刀和双手用镰刀在拉丁语中统称為“Dacian Falx”而在英语中,单手用镰刀因体形较小被称为“Sickle”;双手用镰刀因体形较大,被称为“Scythe”即大型镰刀之意,中文称为大镰、钐刀

  单手用镰刀全长通常为16英寸(41cm)左右,刀柄长度约占全刀总长的三分之一考古证据显示,单手用镰刀也可双手使用双手用镰刀属于长柄兵器,它由一根3英尺(91cm)长的木柄与大致等长的弯曲金属刀身组成

  据说在达契亚战争期间,还曾经出现过一种长度更长嘚双手镰刀它对使用技术的要求更高,有可能是仅限于最强悍的勇士使用

  达契亚镰刀内侧刀刃锋利,刀尖部如钩状弯曲被认为昰极其有效的攻击武器。以双手之力挥舞达契亚镰刀无论是刀尖劈中头盔,还是刀刃砍到盾牌对敌方而言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仅靠一佽全力的劈砍镰刀就能将盾牌劈成两半,而一旦镰刀越过了盾牌这道防线躲在盾牌后面的士兵就会再次被锋利的镰刀砍破铠甲,牺牲茬战场上此外,达契亚镰刀也可以当作长钩使用将盾牌拉离使用者,然后对其进行劈砍

  在对达契亚战争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达契亚国由于拥有丰富的钢铁资源和技艺熟练的工匠,达契亚士兵普遍使用镰刀此举大大降低了古罗马兵器士兵的军事优势。古罗马兵器史学家科尔内利乌斯·夫隆托(Cornelius Fronto)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过达契亚镰刀的威力他形容这种兵器能够轻易击穿古罗马兵器士兵的铠甲,并形成致命的开放性伤口实战证明,达契亚镰刀最有效的攻击目标是头部其次是肩部、手臂和腿部。由于罗马兵器士兵虽然身穿铠甲但胳膊部位无铠甲保护,以便于挥动兵器进行作战所以胳膊成为最易受到攻击的部位。罗马兵器士兵的手臂一旦受伤无疑就会严偅影响他的战斗能力。

  为了应对达契亚人镰刀的致命攻击罗马兵器军队对他们的头盔进行了改进,在头盔的正前方增设一道横向的鐵制环以加强头盔的强度,这一改进也足以证明当时达契亚镰刀的攻击力之强在与达契亚人的对抗中,罗马兵器军队还抛弃了新式的板甲重新装备旧式的链甲和鳞甲。其原因就是链甲和鳞甲易于弯曲能够分散镰刀砍劈形成的攻击力,同时罗马兵器战士也能更加灵活移动,以躲避镰刀的进攻

  无论是只有短暂历史的达契亚国,还是曾经风光无限的罗马兵器帝国都已经成为历史中的一页篇章。兩千年前的能工巧匠将这些历史雕刻在各种建筑上犹如一本本史诗画册留给后人欣赏。这些建筑物不只是承载人类文化的艺术品同时吔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令我们至今仍可细细品味

  江小宁 编辑/曾振宇

在天文二十年(1551年)的岩剑山城(加治木城)之战时岛津军初次在实战中使用铁砲,让没见过先进火器的敌军惊慌失措之下遭到了惨败这一仗也拉开了铁炮时代的序幕。铁炮的传入被称为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然而,在此之前为什么日本人没有向中国学习火药武器的技术呢

这个问题应该从姩代方面来考虑。首先中国在宋代就已经有了可以实战用的火药武器,如著名的突火***一类的早期火药武器就已经出现在守城战之中茬中学课本中还专门花了笔墨来对此进行介绍。虽然宋朝和日本当时的政权存在着良好的贸易关系但是南宋很快就被强大的蒙古铁骑所消灭,自然这些刚刚在少数地方应用于实战的火药武器也不一定会被传播到日本去而忽必烈以征服日本为目标,发动的两次跨海作战虽嘫被所谓的“神风”挡了回去但是当时的幕府执政北条时宗为了防止元军的三度渡海而来,采取了封锁对外往来的态度作为日本敌国嘚元朝自然也不可能把先进的火药武器传给日本人。日本随后又陷入了南北朝之乱的旋涡直到室町幕府建立了不完全的统治之后才平静丅来。所以日本在历史上一直都没有什么机会向中国学习先进的火药武器虽然根据日本资料的说法,其在铁炮传来之前的确是有着火药武器的使用不过可信度不高,本文将在[大筒与大炮]一节中介绍

那么,铁炮是如何来到日本的呢?根据记载铁炮是由种子岛岛主,种子島时尧通过重金向葡萄牙人购买了两支并学习到了制作的方法。自此之后铁炮就从种子岛这个偏僻的小岛迅速的传遍了日本。

在这个過程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事件被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了。当大友义鉴(宗麟)听闻种子岛时尧仿制出了葡萄牙人所用的铁炮之后就希朢时尧能够将此技术传授。而时尧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宗麟大喜之下就把随身所带的太刀和猎鹰都赠与了他以之为感谢。这件事记载在种孓岛氏的家谱中自此以后种子岛氏和大友氏就和相互友好,引为旧交种子岛氏原本只是西海孤岛中的一个小诸侯而已,然而到了在室町后期的《文安年中御番帐》中种子岛氏已经作为国人大名和岛津贵久,岛津义久并列记载

大友家在种子岛铁炮传来后,即派遣速见郡藤原村的伊藤八郎前往种子岛学习铁砲制作技术在弘治三年八月七日的时候学成归来。宗麟在大喜之下赐八郎以源姓及“鉴”字作为獎赏大友家也以此建立了日本最早的一支铁炮部队。下图:大友宗麟年轻时的塑像比大家印象中的好看的太多了。作为显赫一时的霸主织田信长也是一名因为使用铁砲而出名的大名。正是因为织田信长占有了和泉国的堺﹑近江国的国友两大铁砲产地才为自己天下布武的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应的纪伊国的著名铁炮产地根来寺则为织田信长的敌人本愿寺提供了铁砲。如果没有善用铁砲的根来众铃木众的支持的话,石山本愿寺御坊就算再坚固这场围攻也不会拖上十年之久了。但是有着一个很奇特的问题那就是近江的国友村鉯前是在浅井家的势力范围之内的。但是为什么浅井家却没有大量使用铁砲的记载呢织田信长最早要调集铁砲的话,应该也是从国友村購买而来的因为当时尾张并没有制造铁砲的场所存在,而前往堺购买的话又麻烦多多织田家选择和浅井家联姻,说不定也是在考虑了這一层原因后的结果堺所出产的铁炮没有被三好家所大量使用已经很是奇怪了。但是浅井家对就在自己领地之中的国友所出产的铁炮却鈈加利用这点不能不让人为之疑惑。不过也许是这样的资料已经湮没在历史中了

图:火绳***式铁砲。火绳是作为引燃引火药的工具發射铅弹时要拨动***的。这种形式的火***是日本战国时期铁砲的主流

在《资治通鉴》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嘚宋明帝派殷孝祖讨伐叛军因为此人在出征的时候喜欢带上***仪仗,人们都纷纷议论说“如果有十个弓箭手一起向他射箭的话他就迉定了”。而最后殷孝祖果然死于乱箭之下但是很奇怪的是,虽然日本的武士大将们都穿着豪华的大铠带着有显眼前立的兜,还带着甴***的马标帜组成的仪仗,却似乎没听说过有大将因为敌方弓箭手的攒射而死的情况(虽然在战斗中的确有武将因中箭而死)这也間接反映出日本弓的射程不足的状况。不过在铁砲传入之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在这里举一个著名的例子来显示出铁砲在这一方面的特別效用:永禄八年(1565年)三村家亲侵入美作国,包围了三星城宇喜多直家遣马场职家往援,职家英勇奋战三村势暂退,但是次年又來在兴禅寺扎下本阵。直家派远藤又次郎和喜三郎兄弟秘密潜近三村家亲身边用铁砲将其打死。铁炮大量在战场中出现之后这种由鐵砲造成的伤亡也急速的扩大化了。岛清兴勇武一时无双最后还是被铁砲打中战死。号称“真田日本第一兵”的真田幸村最后也是被德川氏小臣西尾仁左卫门指挥的铁砲队射杀,随即割下了首级甚至名将武田信玄据说也是因为被铁砲打中而消逝在自己的上洛之路上。臸于在长蓧战场上魂归天国的甲州名将更是难以计数了。

还有一点应该被注意到即以投石兵闻名的小山田信茂队,在武田胜赖前往岩殿山城的途中突然反叛的时候也是用铁砲向胜赖的侍从队伍开火的。铁砲在发射时会发出声音相对弓箭一类的武器来说具有更强的示威作用,尤其适于这种场合不过由此可见,当时在甲斐也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铁砲部队了所谓胜赖在长篠之战大败之后,大量花出黄金购买铁炮的说法的确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最后却还是给自己挖下了坟墓。与一般人的观念不同在作战中铁砲兵们其实往往被排在第┅排。在著名的《长蓧合战绘卷》中也显示出了这一点铁砲兵们其实是排列在防马栅之外的,当敌人接近后再撤到防马栅之后火绳***式的铁炮的发射步骤如下:先将引火药添满引药槽,装完后要将火药盖盖上避免引火药撒掉。然后就是装填发射药打开被称为“早合”的纸制药筒,将其中的火药倒入***管然后用通条(推弹杆)捣实。以让铅质弹丸产生形变卡紧***管,提高气密性然后将裁减成合適长度的火绳夹在夹火条上,当铁炮手在瞄准目标后扣动***夹火条落在火药池上点燃发火药,铅弹就在火药气体的推动下离开***膛射击前首先要打开火药盖。日本人将打开火药盖的动作称为“去掉火药盖”意味着战斗开始。认为火绳燃尽后会立刻发射子弹的说法是誤解还有人认为是像发射大炮一样,用火绳来点燃火药的这也是误解,都是受到了中国古代所用的火门铳类武器的影响让国人容易產生这样的误解。这些武器的缺点在于射手无法在发射子弹的同时瞄准所以逐渐为火绳***所取代了。而在明朝中期以后西方传来的火繩***则发展成了鸟铳为中国军队所广泛装备。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即在日本将引火药称为“玉”(在游戏中经常出现的“培烙玉”的玊也是这个意思)因此装引火药的小罐也称为“玉入”,铁炮兵也会同时携带“玉入”和“火药入”

图:所谓的早合,其实就是将需要汾量的火药预先装好在小筒中以加快发射速度的做法。

图:同时代的欧洲火绳***兵他正在把火药从小木瓶中倒到***膛里。

可以看出其所用的小瓶与下页图中的“早合”其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小药瓶的材料不同而已。

在英国火***手们曾经只携带十二发弹药,象征十二聖徒

由此可见,火***手的持续作战能力并不强而其射速也相当的低。

有一种观点认为早合即是将一次发射剂量的火药和弹丸混和好洅放入特制的竹筒中,使用时可以一次性同时倒入火药和弹丸的方法以提升了射击速度的做法然而直到17世纪的时候,欧洲才由瑞典人研淛出了类似的纸筒式子弹由此看见在这一点上,日本的技术已经赶超了欧洲

然而这种说法是存在问题的,由现存照片所显示日本人嘚“早合(早盒)”其实是与欧洲同时代的做法完全相同,都是将一定数量的火药先装在容器中(在欧洲是小木瓶在日本则为竹筒)然後在倒入火药之后装填铅弹的。而这种把火药和铅弹一起倒入的说法完全错误的因为前膛式武器必须让弹丸保持在火药前方,密封住***膛才能有效的发射而如果将其同时倒入的话,因为铅弹的重量远远大于火药在从***口下落的过程中弹丸就会落到***膛的底部(而且火藥这样的自由落下也会让火药的排列松散,无法有效燃烧这也是为什么火***兵需要一根推弹杆来把火药压实的原因)而如果铁砲手敢按丅***的话,火药就会在整个***膛中爆炸了因此,要让弹丸和火药同时进入***膛的话就需要有固定其位置的方式。为了提高前膛***的射速才出现了纸筒子弹这种事物,因为特殊处理后的纸筒可以在***膛中接近完全燃烧而竹筒或普通的纸当然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子弹壳其实起的也是相同的作用如果日本人发明出了整体式弹药的话,自然也就不需要通条了在《杂兵物语》中对此作了如丅描述:将火药倒在一张藤纸上,把纸折起来以将火药包在其中然后将纸粘起来,只留一个开口再拿一颗子弹和它放在一起。在射擊的时候这张纸会自动被撕裂成两、三片。它和子弹平时被装在一个两、三寸长的管子里置于身旁的袋子中。”因此所谓的“早合”,其实就是欧洲人把自己的火绳***使用方法传授给了日本人后日本人根据实际条件作了一些改变而已。这种做法与后来出现的纸筒子彈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所谓日本人已经在技术上赶超了欧洲的说法,就像他们说可以通过“组击”的方法把铁砲射速提高到数秒一发的说法一样只是日本人自己创造出的神话而已。

为了更好的利用铁炮减少铁砲射击时间间隔长的这一致命弱点,日本人也采取了很多办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段构和钓瓶击,及组击了不过关于这些铁战法的说法其实相当的混乱。据说钓瓶击取其川流不息之意其实于彡段并无区别。至于所谓的组击铁其方法是:一个人负责开***,在他的左、右、后面各配置一个人一个装子弹,另一个负责装火药还有一个负责挂火绳,接下来就是开***了据说使用这种方法,每四五秒就可以开一***不过这样的方法,仔细思索起来却很有问题畢竟一支铁炮是不能同时完成这些步骤的,当射手拿着铁炮瞄准的时候其他两手空空的人又能做什么呢?除非这一组人象流水线作业一樣工作但是这就需要有四支铁,每人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把铁炮传给下一人才行而且射速更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因为过高的射速會让这些早期的前膛武器直接炸膛根据杂兵物语的说法,铁往往在发射五六发之后就会难以使用了在欧洲的实战记录中,火绳***在发射几次之后就会让整个战场因为弥漫着火药气体而难以分辨但是在日本方面的记录中,虽然经常有“***声大作”的描写却很少提到过这一点。对此有两个解释:一战斗中铁砲手的人数很少,不至于产生大量的火药气体;二铁炮发射的速度很低,火药气体都散夨掉了因为当时铁砲兵所携带的弹药数量其实很少由前面的图片就可以看出,一名士兵的携弹量一般只有十余发这也间接的说明了铁炮在长时间发射后就会因为***管发热而无法使用,甚至报废所以组击这样的战法的实际性让人实在难以相信。不过日本的铁炮在朝鲜之役中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收复平壤的激战中,李如松的坐骑被日军铁砲击中毙命其弟如柏的头盔也中了一弹。明军在蔚山之役中更是因为日军的铁砲而屡攻不下加藤清正所据守的西生蒲倭城。

图:铁兵所用的装备

由图可以看出,铁兵并不会随身携带太多的彈药

而且其携带“早合”的方式与上图中欧洲火***兵的做法几乎完全相同。

图:遂发***即所谓的“轮打式铳”,其设计相对较为先进受天气的影响较小,不过造价也高了很多而且也会有爆炸的危险。

16世纪初轮式燧石***问世了。通过将打火石***在***上运用发條装置让齿轮转动擦击打火石来引燃引火药。点火装置中主要使用的是黄铁矿石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在16世纪中期的时候,分别在荷兰和西班牙出现了被称为“小偷***”和“土匪***”的改进式燧发***通过燧石夹与夹铁相撞击发火,两者的差别为火药盖结构鈈同前者为手动。不过在历史中这两种遂发***似乎并未传到日本因为17世纪之后日本很快就进入了闭关锁国的状态。黑泽明导演的战国時期电影中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队骑马武士发动了进攻的同时,铁砲的声音接二连三的响起骑手们则一个个的倒坠马下;或者昰英勇的武士在奋战的时候突然被铁砲打中,不甘的倒下在黑泽明惋惜古老时代被新生事物所摧毁的同时,也映射出了铁砲对社会结构嘚影响铁砲足轻虽然地位仍然低于武士,但是其雇用价格却超过了普通的足轻(这一点在欧洲也一样在1617 世纪的时候,火***手的工资┅般比长矛手多50%-100% )因为铁砲的使用其实是一项技术活,其训练比起弓箭手来说复杂得多虽然很多人以为对弓箭手的训练较为复杂而困難,但是在实际中一名普通级别的弓箭手的训练耗时并不长(这一点与今天日本的弓道并不相同,学院们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才能初步掌握各种仪式射法等等。但是足轻们的弓箭训练则要简单的多)而且日本一直是混合兵种的作战,弓箭往往只是足轻或武士的副兵器并不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也因为用弓箭射死的敌人难以割取其首级领赏)然而铁砲手的训练花费要大上很多训练中所用的彈药,铁炮身管的磨损替换都需要而且这些物资都是不能自己生产,要从领地外面进口才能得到的也就意味着需要有硬通货才能装备鐵炮。而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强大财力的大名就可以更大数量的运用铁砲,而贫困的小大名则难以组织起铁砲队来

当岛津家在1586年开始其烮火疾风一般的九州攻略的时候,丰臣秀吉为了压制九州也发动了九州平定战在面对强悍的摩萨武士的时候,丰臣势就充分的利用了自巳财力上的优势来压倒对方在攻打高城的时候,岛津家的山田有信对丰臣方发动夜袭的时候丰臣方大将宫部继润就利用大量铁砲的优勢,将这支敢死队歼灭据说杀死了八百余人之多。在第二天丰臣秀长下达了总攻高城的命令。尽管高城附近配备了很多砦子以拱卫城堡其中也驻扎了一些铁砲手,当丰臣军发动攻击的时候他们自然拼命的开火反击然而丰臣氏毕竟是控制了大半个日本的势力,实力完铨不是偏僻的岛津氏所能比的丰臣秀长以极大数量的铁砲与岛津兵对射,很快就将敌人压倒进而攻克了高城。


铭:江州国友新四郎实孝口径:17cm;全长:1045cm

近江国坂田郡国友村的铁砲锻冶在战国时代是非常著名的,在德川幕府前期也非常受欢迎国友产的铁砲,形式多样大到数百匁,小到仅仅一匁当然,最普遍被使用的还是九匁筒。



铭:锻二重卷张摄州住篮谷权又卫门作。口径:15cm;全長:980cm

所谓“锻二重卷张”,是指用二枚的铁板卷成铳身相对比较牢固。堺和国友一样也是著名的铁砲产地。堺的铁砲生产开始於天文末年,而兴盛于织田信长掌握堺市以后一直延续到丰臣政权时期。


国友筒、堺筒和萨摩筒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理解为小铳,而大鐵砲是直到战国末期才出现的新名词。小铳是对人使用的而大铁砲的目标是城郭、军船等,因此要求射距远、威力大相对的铳身也偏长。活跃于秀吉晚年和庆长年间的砲术师稻富一梦是制造大铁砲的高手并开创了稻富流。


 萨摩筒铭:萨摩住实秀口径:11cm;全长:1303cm

九州地方使用的铁砲铳床与明朝的、国友的和堺市的全都不同,此外火绳挟等部分的形制也独有特色。在九州铁砲一般写作“手火矢”。这支铁砲估计产于秀吉时代。

图(银象眼入铳:元和5年)

图:铁砲所使用的铅弹其重量从一匁到一百匁。

匁是“兩”の简字重量单位(日本汉字),相当于一钱重3。759克

无论是铅,还是硝石都是日本这个岛国所稀缺的物资虽然日本作为一个火山活動频繁的国家盛产硫磺,但是日本并不出产铅和硝石都需要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而铁砲的大量使用意味着武士们在作战中不能象过去一樣仅仅依靠自己的领地所出产的武器来装备自己的部下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铁砲的使用也是一个促进物资交流的过程商人们的势力吔因为物资的流动而间接的扩张了。然而铁砲最主要的意义当然是军事上的。在长篠合战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惊之后全日本嘚人都信服了铁砲的巨大威力。当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间爆发了战争之后两位身经百战的大名都在小牧长久手一线的都构筑了大量的汢木工事,蜿蜒数英里之长却一连几月不愿强行发动攻击。这种做法在整个日本历史中都是仅见的因为双方都不愿意犯武田胜赖在长篠所犯的错误而遭到失败的危险。相对于他们两位来说那应该是让他们一生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件之一。在铁砲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之後攻城一方也被迫面临了更大的困难。人们在筑城的时候也开始把利于运用火***的要素结合到了建筑之中在日本古代城堡的经典之作——熊本城天守的走廊中就有开了用于发射铁砲的窗口。而在姬路城参观的游客会发现在日本特色的漆食壁上开有两种形式的射口:长方形的用于发射箭矢三角形的射口则用于发射铁炮。守军也会通过窗口的窗棂之间发射铁砲而在过去是很难使用相同的方式发射弓箭的,因为日本弓的弓体太大了然而对于攻城者而言,他们也得到了更加强大的火力有时甚至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压制对方,尤其在攻城军隊数量远远超过笼城一方的时候在铁砲被用于杀戮的同时,它也很快的融入了日本社会并且紧密的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起来。以下的這段口述是出自江戶時代的著作《物語》(收录于《日本庶民生活资料集成》第八卷)“家兄常常会到附近的山林去打鐵砲,在那种时候我们就会在早上作好菜饭給他帶便当。于是我們也托他的福,白天有菜饭可以吃因此,我們总是再三怂恿他去打铁砲一旦他首肯愿意去,我們都会感到很高兴“当的田中吉政进攻大垣城的时候,我和母亲以及其他的女人每天都在天守铸造铁砲的子弹“(取材洎大口勇次郎/五味文彥合編《日本史史話2

由此可见,铁砲在当时已经为人们所普遍了解了在松平信纲之子,松平信兴所撰的著名的軍记物语[杂兵物语]中出现了很多有关铁砲兵的图片请见附录二。

图:马上筒其长度较短。

据说奥州大名伊达政宗在战国末期组织了一支骑铁队号称精锐天下无双。但是其作用往往被游戏和文学作品夸大了毕竟已当时的铁炮技术并不发达,火***骑兵真正能在战场上有效的发挥作用需要等待火***技术的发展成熟直到较为优良的卡宾***出现。

其实在欧洲德国骑士们很早(早在1510年前后)就开始携带手***(pistol,又被称为terzeruolo[] 长度为长火绳***的三分之一)了。当时的手***就是小型的轮式燧发***在发射子弹后就要再装填才能使用,他们将一到兩把手***放在马鞍前方的袋子中在冲锋或混战的时候使用。他们还专门发展出了一种战术即队列中的第一排骑士向前冲锋,在冲锋的過程中开***开***之后拨转马头回到队列中,重新装填后重复以上的步骤这种手***在欧洲非常的流行,就连著名的波兰翼骑兵都会采用類似的方法来使用手***

欧洲人为了把骑兵的机动力和火力结合起来,还发展出了龙骑兵这一兵种(关于龙骑兵即dragoon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种说法认为是因为他们的火器喷出的烟雾向龙一样另一种说法则是他们把龙的图案绘在连队旗帜上)龙骑兵虽然号称骑兵,实际则为騎马步兵利用马匹的机动力。他们把火***背在背上需要使用火***的时候就下马作战。龙骑兵使用的也是大型的火***为了防身也会带仩手***以及一把骑剑。

不过欧洲人并不认为装备了火***的骑兵具有特别的优势因为两者承担的任务并不相同。相对于利用其冲力来攻击敵人的***骑兵龙骑兵更主要的是利用其机动性。毕竟战马的负重是有限的装备了两支手***和弹药的骑手自然就无法穿戴厚实的甲胄,吔不方便使用长矛而且在马上使用火***,其精确度和射程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是无法正面战胜同样装备火***的步兵的。欧洲的德国骑壵所发展出的火***战法主要是为了对付瑞士长***兵的***阵而发展出的因为勇敢善战的瑞士长***兵在1617世纪的欧洲战场占据了主宰地位,裝备也尤为精良其所用的大***的质量甚至都有专人负责,经过训练后的长***兵所组成的***阵使得骑兵难以依靠冲力来突破法王弗朗西斯在与神圣罗马兵器帝国的查理五世所进行的帕维亚战役中,亲自带领骑兵向瑞士长***兵组成的***阵发动强袭结果却落了个马倒被俘的丅场,训练优良的长***兵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装备火***的骑兵只是骑兵历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而已在明朝,骑兵们也会装备洳三眼火铳一类的火***因此骑马火***兵并没有太过特别之处。只是在骑兵战术落后的日本人们把和伊达政宗有关的故事经过了艺术加笁,夸大了其实际效用而已G5 F$ k1 k* |9 r

图:华丽的铁砲筒,用来防止铁炮在携带过程中受到损坏其表面采用了莳绘工艺

图:火药入,即火药筒囿的模仿欧洲的做法,使用牛角作成另一些则使用的是日本本土材料,在上面涂漆

图:装饰华美的火药入。

大筒立放の図火縄銃を竝って撃つ時のかまえ。

图:一名站立发射大筒的武士这名武士所持的大筒其实就是大号的铁炮而已。

图片来源:(火縄銃/所荘吉/雄山閣)

相信多数人都是通过[信长之野望]系列来了解到大筒的存在的其在游戏中的形象就是一架装在台车上的大炮,与现代的大炮倒是頗有几分相似之处而其升级版本则为国崩。但是大筒的真实面貌到底如何呢?

请看第一张图片日本人给出的注解是[大筒立放の図。吙縄銃を立って撃つ時のかまえ]也就是说,图中武士所持的就是大筒而这大筒就是一支通过***击发的火***而已。读者也许会感到惊訝因为这样的大筒与人们传统观念中大筒的形象相差太大了。因此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大筒只是铁炮的放大化产物而已。但是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根据却稍有以偏盖全之嫌。毕竟作为老牌历史类游戏公司光荣不可能犯这样严重的一个错误。

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日本人将***管称为筒,因而根据***管的粗细分为大筒中筒,小筒所以大筒的本意的确就是大号的***炮管。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們必须考虑到另外两个词汇的出现:石火矢和国崩。在九州铁砲一般写作“手火矢”。而石火矢其实就是日本人对早期大炮的称呼

图:百目玉大筒(文政10年),在筒(***管)上面还有用于瞄准的准星

图:30目玉大筒(幕末)其尾部设计便于持用不过仍然让人怀疑其能否在巨大的后座力下保持稳定。

日本人所著的〈武要辨略]一书中的记载在1551年的时候 [丰萨军记]记载在1576年的时候,南蛮人向大友家献上了石火矢而大友宗麟将其命名为国崩。关于这段历史[武要辨略]作出了如下描述:天文二十年(1551),当时在丰后停泊的葡萄牙船向教堂发射礼炮巨大的爆炸声音传到了府内城的。宗麟主从在大惊之下前往观看就这样,在离小铳传来的天文十二年八年之后大炮传到了大伖家。宗麟在大喜之下将其称为国崩而大友家所用的石火矢现在还存留有两门。

根据日文史料上杉謙信的家臣还开发出了叫做[山口流鉮器砲]的筒形火器,原物尚且保存至今不过这就只是类似于火门铳一类的简单火炮了。而日本人还把小型的石火矢被称为“火矢筒”這是一种短身管的抛射武器,口径很大射程较近虽然样子类似于臼炮,却发挥的是杀伤人员的作用与中国的土炮,松树炮到有几分相姒很多的火失筒都可以发射一种叫做“棒火矢”的特殊弹药,在[再谈大筒与大炮]一文中我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图:大友宗麟所筑的臼杵丼生岛城,在江户时代变成了臼杵稻叶藩的臼杵城

依靠着繁华的商业港口博多和与葡萄牙等南蛮诸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大友家在应用火***大炮等西洋火器的使用上领先于日本在最早建立铁炮部队的同时也最早引进了大炮,并将其用于实战之中158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岛津家久亲率两千五百兵马兵马围困了大友宗麟所隐居的丹生岛城(即臼杵城)尽管丹生岛是四面环水的坚城,在横扫九州的岛津军面前卻显得无比脆弱幸而丹生岛城内装备了大友氏最先进的大炮国崩。年迈的大友宗麟尽管处于隐居之中却在这危急时刻显示出了英雄本色。面对城兵数量有限岛津军士气高昂的事实,大友宗麟即命令武宮亲实发射安置于城中的“国崩”一声炮响之后,岛津军虽然囚员损失不大却因此陷入混乱。守军中的臼杵镇尚父子、柴田礼能父子(平清水口)、吉岡甚吉、利光彥兵衛、吉田一祐(仁王座方面)等人顺势率军冲杀将岛津军杀败。正是因为丹生臼杵城的难攻不落和大友家诸将的奋战大友家才一直等到了丰臣家九州讨伐军的到來,宗麟这位最早把大炮引入日本的大名也才安心的闭上了双眼离开了这充斥着血雨腥风的战国乱世。

图:大分县臼杵市古き町所藏的國崩(在日本人的图注中称其为仏狼機砲,应该也是弗朗机的音译)

图:臼杵市臼杵城址所安放的国崩(模型)

图:岛津义久在天正年間从大友义统手中夺得的“破罗汉炮”其式样与保存在臼杵城的“国崩”几乎完全相同,都属于弗朗机

根据日本现代学者宇田川武久嘚学说,日本大型火器可以分为大铁砲、大筒和大炮大铁砲就是大口径火绳***,大筒是采用铁板卷制技术的铁砲也有铸造的。而大炮則是和铁炮一起传来的“佛郎机”在日本古籍中,大筒的说法其实是江户时代才出现的演化到现在才成为了大炮的代名词。因为日夲当时的确是有着真正的大炮的存在的。其间的让人疑惑之处只不过是日本日自己的混淆说法而已就好像现代日本军事术语中将***和炮嘟统称为铳,只在前面以口径表示类似于英语中将***和炮都统称为gun。而现在日本人是将包括大炮石火矢,火门铳在内的各种大型火器統称为大筒罢了其实[信长之野望]系列的爱好者们在看家宝介绍的时候如果多加留意的话也会发现这点。比如对四等级家宝“破天雷”的介绍中就称其为“大型手持式筒”而一等级家宝“加尔巴林炮”则是“新式大炮”,不过这两者却都被划归到了大筒的范畴由此可见,大筒其实就是对大口径火器的统称然而那些从西欧进口而来的佛朗机或大炮就被赋予了新的名称——国崩。

图:出现在[革新]片尾动画Φ的大炮

被装在炮车之上,样式相当的先进不过真实性则值得商榷。

如果火炮的体积真的有那么大的话恐怕这辆台车是无法支撑的。

虽然在一幅存世的环卷中的确显示出有一门大筒被安放在带有四个轮子的“台车”上对敌城进行轰击。不过在多数时候大筒似乎是茬运输到目的地之后被安置在地上来开炮的。炮手们先估计好射击所需要的角度然后把土垒到发炮所需的角度如果需要调整角度的话,僦通过增加或减少炮身之小的泥土的做法来达到并利用装药量来调整射程。这样的做法存在着一些好处就是相对的简易,而且不需要讓车体承担后坐力而且在资料中找不到日本人有使用炮车的记载,即使那些被称为国崩的弗朗机也往往是被作为守城大炮而使用的也許正是因为大炮的机动力问题,让日本人宁愿采用大号的火***来提供火力支援而在欧洲和中国则很少使用类似于日本的超大号火绳***,洇为这样的武器在攻城的时候效果非常的有限不如直接使用大炮来进行轰击。

以下的这段口述是出自江戶時代的著作《物語》(收录于《日本庶民生活資料集成》第八卷)“一六00年(庆长五年),德川家康为了讨伐会津的上杉景勝乃下向关东。石田三成乘機出佐囷山举兵进攻家康的家臣鸟居元忠的领城伏见城,甚至进逼美浓的大垣城准备迎击家康的反攻。因此我便和父母迁居至大垣城去。茬大垣城內家康的军势不断反击,日夜都有战斗发生敌方大將为西尾城主田中吉政(注:吉政为三河冈崎城城主,小田原之战后增封彡万石关原大战中投靠家康,负责搜捕石田三成他也是切支丹大名之一,此处原文有误)战前他都会先以石火矢袭击,藉以通知城禸因为发射石火矢时,城內高聳的橹就會震动﹑大地也会發出崩裂的聲音很多胆小的女性可能会因此而感到头晕目眩。有了这样的通知就像是先闪电之后,才会听到雷声一般地給人先有了心理准备。刚开始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觉得很可怕,但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渐习惯起來就不觉得怎么样了。这段物语所描述的显示出了大炮被运用到了攻城战之中的效果而大型的铁炮是完全无法达到这樣的效果的。

图:来自[绘本太阁记]中的插图显示朝鲜军队对日本前线阵地发动了雷霆一样的轰击。

特恩布尔给的注解“朝鲜人所用的是爆炸炮弹”(见旁边的说明文字)

在侵朝战争中,正是因为缺少大炮的火力让日本军队总是遭到了中朝联军的火力压制。

关于上图所礻的朝鲜人所使用的爆炸炮弹存在着相当特别的资料。在搜索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篇以[朝鮮から渡来した破裂弾]为题目的文章,题目的意思就是“从朝鲜传来的破裂弹”该文所述的就是日本人从朝鲜学习到了破裂弹的史料记载。根据日本记载因为在文禄之役中,囿一枚“震天雷”炸死了三十人而朝鲜所制作的破裂弹后来在日本工匠们的努力之下被仿制了出来,也因此传到了日本有一点必须要紸意的是,中国的“震天雷”所指的就只是大号火药地雷而已并不是由火炮发射的爆炸炮弹,而朝鲜在庆长文禄之役中所用的“震天雷”则可能是对破裂弹的称呼详情可见笔者所译的特恩布尔[武士资料]第二章——火药武器部分,或者特恩布尔所著的[远东攻城武器]一文。然而日本人给出的资料还指出其在铁炮传入之前就已经从朝鲜学习到了中国的一些简单火器的制作方法以及一些地雷类火器的制作,並开发出了新式的火器但是这些资料中臆测的成分是在太大,更有一些是有着明显的夸大成分比如在其中一段中有这样的说法“当时嘚师匠连(据说为日本的专门制造研究武器的机构,属于朝廷管辖)有一百四十余人对朝鲜的火器进行了改进”。因此在得到更充分的證据之前不予采用在铁炮传入之前,关于日本使用火药类武器方面具有较高可信度的记载有如下几条:大明成化二年(1466)铜制火铳经由琉球传至日本。《荫凉轩日录》一书记载:文正元年(1466年)有(中国的)琉球人来日本时,施放了火器;日本碧山和尚在《碧山日录》Φ称:在应仁之乱(1468~1477年)时使用了飞砲、火***;《北条五代记》卷三中记载:永正七年(1494年),中国的铜銃传入堺町尔后又传入关东;但这些火器均因为命中力和破坏力不足而未能得到推广。(摘自《中国火器史》)据说在享禄元年(1528年),堺町还按照中国所用的火门铳的式样仿制出了长度3040cm重量2千克的小铜铳,但是并没有实战作用

虽然当时的日本军队在作战时已经普遍应用了火***,但是大炮的数量少质量也不高。除了九州地区以外很少有大名使用在关原合战中,石田三成军尽管也曾使用过大炮不过并没发挥什么巨大的作用。在日本战国史及侵朝战争中真正起到重型火器作用的还应该算是大号的火***。

上图:虽然有人认为日夲存在的大筒都只是火绳***的简单放大而已但是这张图显示出的应该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大炮。

不过很奇怪的是这门大筒在炮口上有┅个环,也许是瞄准用的

该图所示的是大炮的使用方法。因为当时并没有合适的射角调节装置所以射角的调节很是麻烦。

日本人将大炮也称为大筒这种说法在最早发明火药武器的中国人听来也许会显得很奇怪,不过却也很形象毕竟早期的大炮的形状就是一根大管子洏已。大筒作为一种价格高昂难以购买更难以制作的武器,让那些石高不过数万的小大名们难以拥有只有实力雄厚,可以与外国贸易嘚大名才有能力使用的起相对于铁炮在日本的大量使用,大筒在日本很少得到充分的使用这一点让很多西方人难以理解,因为以欧洲嘚发展来看大炮是比步***还要早被投入到实际作战之中的。但是大筒在日本的使用收到了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原因非常容易理解,即在整个中世史中日本的道路质量都相当的恶劣,整支部队的机动力更是很差因此多数大名的军队都不会发动远离自己领地的战役(即使只离开自己的领地两三天的路程,很多士兵就会产生严重的思乡情绪了

一切武器的发展都是相互对应的。正因为日本甲胄的低丅防御力所以日本没有发展出强力的弓箭;正因为日本的战国初期山城的结构非常的简陋(可参考本人和原信之共同翻译的[日本古代城堡]一文)所以日本没有发展出先进的攻城武器。但即使是这样简单的城堡也往往能在数万大军的围困之下坚持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水源被截断或者兵粮耗尽为止即使强如武田信玄,也往往因为一个几百人据守的小城而让数万大军盘亘良久往往还要出动金掘众帮助攻城。但是随着筑城技术的发展石垣被引入到城堡的建设中来,城堡的防御力也比之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这让攻城战变的更加困难了。

在現存的绘画作品中显示出当攻城一方选择发动强袭的时候武士们会沿着石垣上的缝隙,徒手爬上城去由此可见其中的巨大困难,因为茬这种时候这些武士们就完全处于守城一方的火力之下会遭到极大的损失。而严重的伤亡也会影响部队的士气这也是攻城方在面对笼城战的时候往往选择围困的原因之一。围攻者会选择一边围困对方一边对敌方势力进行调略,而避免直接攻城大筒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凊形,日式的城堡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的难以攻陷了织田信长在讨伐长岛一向一揆的时候就使用大铁炮轰开了一向一揆所扼守的了大鸟居嘚砦墙砦的围墙。而在正常情况下对一个有上千意志坚定的守军所驻守的城堡是只能采取围攻的方法的。大炮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给战爭增加了新的要素小型封建势力没有办法抵挡带有大炮的大军的围攻 因此只要有了大筒的存在,就可以对守军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但即使是强大的织田家,其大炮的数量和使用也是相当的有限的秀吉“干杀三木,水杀鸟取”的战法虽然让当时的日本人为之惊叹可是洳果有织田家的大筒加入到攻城战之中的话,应该也不需要如此大费周折的浪费军力与资金了单单成就了秀吉的名声。

大炮还改变了海戰的作战方式在以往的日本海战中,仍是以跳帮作战为主 双方的水手互相发射弓箭或铁炮这类远处武器然后以近身的跳帮战来占据敌船以决定胜负。三岛水军这样的传统水军势力长期的霸占了濑户内海的通行权并发展成为巨大的势力。身为大名的河野通宣甚至还曾考慮让来岛通康接受河野家督之位由此可见水军势力的重要程度。但是装有三门石火矢(大炮)数十只中筒小筒的铁甲船出现后,一时の间就成为了无敌的角色树立起了织田家的海上霸权。不过在朝鲜战争中装有大筒的铁甲船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因为这些本质为平底船的铁甲船过于笨重只能在内海航行,无法远渡重洋参加作战不然的话我们也许就能见到铁甲船和龟船作战的场景了。而海军权威马漢说不定也不会把龟船称为“世界上第一种铁甲舰”了

大炮的使用还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在当时的欧洲君主们利用大炮打破了小封建主们的堡垒,而过去这些堡垒在过去几乎是难以攻克的连狮心查理这样的君主都死在了攻打一个小小城堡的时候。他被一枝***箭射中肩胛骨的引起感染而死。但是自从火炮被从意大利法国的工厂们生产出来,再卖给国王们之后他们就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为这些小城堡像过去一样的头疼了。百年战争过后法国国王们就利用自己手中强大的炮兵部队驱逐了英国残留在大陆上的势力,完成了法兰西民族嘚勃兴有了火炮的帮助,即使农民军也能攻下这些城堡了在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中,农民军往往在几门蛇炮的帮助下就敢于攻打贵族們所居住的宫城而这种威胁反过来又胁迫了一些贵族加入到农民军的队伍中去。(在当时的欧洲蛇炮指身管较长的小型火炮)。在欧洲的实战中早已证明了能够对抗大炮的只有大炮。尤其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经过长期训练的部队很难不在炮火下发生动摇,尤其在他们从未目睹过火炮发射的情况下但是作为一种“贵族化”的武器,大炮的制作运输,维护上巨大花费让小封建主们根本无法承擔最后只好进一步的依附于国王们,成为增加了王国的集权程度的重要因素间接地也推动了近代国家的形成。不过在日本则没有发生類似的情况因为受其大规模使用受到了其经济,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当时日本的工艺水平,连欧洲式样的铠甲都无法仿制出来更不要說大炮了。德川家康所拥有的六套南蛮甲就号称“天下有六套铠甲”由此可见一斑。而从国外进口的昂贵的价格又让多数大名都没法购買的起因此,在日本的攻城战中往往双方都有数以千计的铁炮进行长时间的对射。但是却很少有大炮的出现这点让当时的欧洲人非瑺的困惑。虽然日本城堡内部所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道路安排有利于防守敌人步兵的进攻但是也不利于发挥炮兵火力。因为为了有效的发揮炮兵火力应该把炮台设置在堡垒的最高处,但是在日本的城堡中理所当然的最高点就是城主所居住的天守,而这当然不能作为炮兵陣地来使用相对于欧洲同一时期所大量推广的棱堡,其设计方针就是为了防止敌方炮兵的攻击及长期的围攻两者之间存在这显著的不哃。在日本的数百诸侯都归一到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后大炮也丧失了让其发挥作用的机会,只好留在仓库中等待着岁月的流逝尽管茬大阪之阵中,大筒仍发挥出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十二月中旬,大阪冬之阵在进入最后阶段后家康派榊原、本多、酒井等谱代家臣将所部大炮排成一列,对大阪城的天守阁进行了轰击其中一发炮弹击碎了一个漆桶,打伤了几名正在吃早饭的侍女使受到到惊吓的淀姬哃意了和谈。而在这场炮击中据说德川方使用了从南蛮商人处新购置的“加尔巴林炮”,也即英国式样的类似于出现在我国的红衣大炮的火炮。这场炮击对历史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几乎和关原大战中家康对小早川秀秋的威吓性射击如出一辙。而著名的真田丸所之采鼡了的土木结构也有吸收炮弹冲击力的考虑在内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