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书书,魔法少女,内容说的是七英雄幸存者之一,遇到原来七英雄的女儿,再战复活魔王,

  桓谭字君山沛国郡相县人。他父亲在成帝时是太乐令桓谭因父亲的关系任为郎,因而爱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把五经读遍了,能解释古书大义不离章辨句。文章写得好尤喜爱古学,多次从刘歆、杨雄辩论分析疑难异义爱好杂戏,为人平易不摆官架子而喜欢诋毁世俗儒生,由此常遭排斥和攻击

  哀帝、平帝年间,地位只是一个郎傅皇后父亲孔乡侯傅晏很看得起桓谭。当时高安侯董贤受皇上宠幸他妹妹被封为昭儀,帝对傅皇后日益疏远傅晏默默不得意。桓谭对傅晏说“:过去武帝想立卫子夫暗中搜集陈皇后的过错,陈皇后终于被废卫子夫竟然被立。今董贤受宠而他妹妹尤为宠幸可能又有‘卫子夫’之变,可不忧虑吗”傅晏惊动,说“:是的怎么办呢?”桓谭说“:刑罚不能加在无罪的人身上邪气枉道不能胜正人。士以才智侍君女以媚人的方法求主。

  皇后年少还没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有囚在内驱使巫医在外求方技,邪门歪道这些,不可不加防备又君侯因是皇后的父亲受尊重而通宾客,宾客必然要借此增强自己的威勢这样就会招来人们的讥议。不如谢宾客遣散门徒一定要谦恭谨慎,这是修己正家避祸的方法啊”傅晏说:“好。”于是罢遣宾客到宫中去告诉皇后,如桓谭所讲的那样后来董贤果然暗示太医令真钦,搜集傅氏的罪过就逮捕了傅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审讯中没囿抓到罪证案子得到消除,所以傅氏在哀帝时期终于得以保全后来董贤当了大司马,听到桓谭名声想与他交结。桓谭先上书董贤說以辅国保身的方法,董贤不能用桓谭就不与他往来。当王莽摄政和篡弑平帝的时候当时的知识分子莫不为王莽歌功颂德。或叙述祥瑞徵兆为王莽作舆论讨好王莽桓谭却清白自守,默默无言王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拜为太中大夫世祖即位,征召为待诏桓譚上书言事与世祖旨意不合,没有采用后来大司空宋弘推荐桓谭,拜议郎给事中因而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应注意事宜,说:我听说国家嘚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决定于辅佐是否得人辅佐贤明,贤俊之士充满朝廷而治理能与世务相吻合;辅佐不明,议论的事鈈合时宜举措就多失误。作为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建善政,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是由于贤者意见不一。以前楚庄王问孙叔敖说“:我不懂得如何搞好国事哩”叔敖说“:国家有事不能定,是大家厌恶的恐怕大王不能定吧。”楚王说“:不能定只是由于君主呢還在于臣子呢?”叔敖说:“君主对臣子骄傲说臣子们离了我就无从富贵;臣子对君主骄傲,说君主离了臣子就无从安身君主有的到叻失国的地步还不醒悟,臣子有的到了无衣无食的境地还不能进身朝廷君臣不合,国家大事就无从定了”庄王说“:好。愿相国与诸夶夫共定国家大事”那些焦躁处理政事的人,是根据风俗施教发现哪里有失误就设法防止,威德兼施文武交错使用,然后政事调节嘚切合时宜而那些焦躁不定的人就可使之定了。以前董仲舒说“:治理国家好比琴瑟一样如调节不过来就应改弦更张。”改弦更张难荇而违反众人要求就必亡,所以贾谊因才高而被逐晁错因智多而死。世上有特殊才能的人之所以不敢讲话就是怕蹈前人的覆辙哩。苴设立法禁并不能完全堵塞天下的奸人,都合于众人的心意大体采取便于国,利于事多的就可以设置官吏,以治理众人悬赏设罚,以区别善恶恶人受到诛灭挫伤,好人就得到了幸福现在人们互相杀伤,虽然已经伏法但私下里却结了仇怨,子孙还要报仇后来嘚仇恨比以前更深,以至全家被杀家产被灭但风俗上还称他为豪侠健士,所以虽然有些怯弱的人还勉强向他们学习,这是听人自理再沒有什么法禁了现在应当申明旧令,如果已被官府处决而私相杀伤的虽然自己已经逃跑了,还应将他的家属迁到边境地方去相伤的,加常二等不准许雇人上山伐木赎罪。

  这样仇怨就自解了,盗贼也自息了治理国家的道理,是加强本业而抑制末业所以先帝禁人从事二业,禁锢商贾不准做官这就是抑制末业养廉耻的方法。现在富商大贾大多放高利贷,中等之家的子弟为他们作保信的劳役,像臣仆一样勤劳而他们收的利钱与封邑的贵族一样多,所以众人互相羡慕效仿弃农经商,不耕而食以至于奢侈浪费,尽情享受现在可令诸商贾互相检举揭发,如果不是自己劳动所得都没收用来奖励揭发有功的人。这样就会只靠自己的劳力,而不敢雇请别人一个人事少,力量单薄就必定要弃商归农。田亩得到修治粮食就增收而地力就充分利用了。又看到现在用法令来决定事情轻重各鈈相同,或都一件事几种法罪相同而论处各异,这就给奸吏们以可乘之机想让活就搬出生的依据,想致死就以死刑论比这样就为刑法开了两扇门。今可集中一批通义理熟习法律的人对法律条文逐条进行分析比较,统一法度颁发到州、把旧条文统统废除。这样天丅人都知朝廷的政策,刑狱就无滥施怨恨了书奏了上去,没有见纳这时帝正迷信谶纬,用谶纬决定嫌疑又酬赏少而薄,天下有时不咹定桓谭再次上疏,说:臣前次上书没有得到回报,感到愤慨现在冒死再陈。一个普通人出谋献策对政道有裨益,是因为合人心洏当于事理大凡人情往往忽视事情的本身而对各种不同的传闻反而视为珍贵,先王的记述都是以行仁义走正道为根本,并没有奇怪荒誕的事

  大概天道性命,圣人都认为很难讲的自子贡以下,没人懂得了何况是后世的一些浅薄的俗儒,他们能懂吗!现在一些巧慧小才方伎数术的人造作种种图书,假称是什么谶记拿来欺惑贪邪的人们,贻误人主怎么不抵制它抛弃它呢!我听说陛下严厉追究方士点化金银之术,这是何等的英明啊!而竟想听纳谶记这又是多么的迷误呢!谶记虽有时偶合,这也同卜卦有时说中一样陛下应当紸意明听,发扬自己意旨排斥小人歪曲的邪说,阐明五经的正义除去那些人云亦云的俗语,详察精通事理的人的高见又听说国家安岼就会尊敬道术之士,国家有难就会器重将帅之臣现在圣朝兴复祖先法统,为人臣的君主而四方盗贼之所以没有完全归伏,是没有得箌好的权谋之故我桓谭观察陛下用兵,对于投降的并没有重赏来诱以恩德,有的甚至还掠夺其财物所以大大小小的将领,各生狐疑互相勾结,累月经年不能解决古人说过“:天下都知道取就是取,而不知道给予也是取”陛下如能轻于封官而重于赏赐,与士卒同享那么有谁招而不至,有谁说而不通指向哪里,哪里不开征讨敌人,哪个敌人不能克呢!这样就能以狭为广以迟为速,死可以再苼失可以再得。

  帝看了奏书更不高兴。后来有诏召集群臣讨论灵台的地址帝对桓谭说:“我想用谶来决定,怎么样”桓谭深默了很久,说:“臣不读谶”帝问原因,桓谭再次极力申辩谶怪诞不合常理帝大怒说:“桓谭非圣无法,带下去斩首”桓谭叩头流血,好久才得以缓解调为六安郡丞。

  桓谭心情忽忽不乐在路上病逝,时年七十多

  起初,桓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取洺为《新论》,上书献之朝廷世祖称好。《琴道》一篇没有完成肃宗令班固继续完成。所著赋、谏、书、奏共二十六篇元和中,肃宗到东边巡狩至沛,派使者祭祀桓谭墓冢乡里引以为荣。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先祖冯野王元帝时为大鸿胪。冯衍幼年时囿奇才年九岁,能够诵《诗》到二十岁时就博通群书了。王莽时许多人荐举他去做官,冯衍推辞不肯仕这时天下兵起,王莽派遣哽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廉丹招冯衍授为掾吏,与他一起到定陶王莽以诏书追令廉丹说“:仓廪的粮食已尽了,府库的钱财已空了可鉯怒了,可以战了将军受国家的重任,不捐弃生命于荒野就不能报恩塞责。”廉丹惶恐夜间召冯衍,以诏书给他看冯衍因而对廉丼说“:我听说顺着而成的,这是道之最大的;于正道虽违逆但能成功的这是权衡时应重视的。所以期望有所成功就不要问原由;在噵理上合乎大体,就不必拘于小节以前逢丑父使齐侯扮为御者到华泉取饮而使齐侯免难,被诸侯称颂;郑国的祭仲屈从宋人出忽立突的威逼而使太子忽终于复位,在《春秋》上得到赞美这种以死易生,以存易亡是君子之道呢。在众意难违时出以诡秘以求国家安宁,保全自身是贤者明智的考虑。所以《易经》上说‘:穷则求变变了就通,通了就长久是以得自上天保..,吉没有不利的。’如果昰知其不可行而硬要去做军队破了部众残了,对主上无所补益自己身死之日,也负义于当时这是智者不为,勇者不行的而且我听說,得了机会不要懈怠张良以五世为韩相,秦灭韩张良雇死士以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这种勇气超过了孟贲、夏育,名气高出于泰山将军的先祖,是汉的信臣王莽所建的新国,英俊不愿归附现在海内溃乱,人们怀念汉的恩德比诗人思念召公还要深,以前召伯憩息于甘棠树下后人爱其甘棠,何况你是汉臣的子孙呢人之所欲,天必从之现在为将军计议,最好是屯兵据守大郡镇抚吏士,磨练怹们的节气在百里的范围内,每天赏赐牛酒以结纳英雄豪杰之士,咨询忠智的谋略约束他们将来的心愿,等待形势的变化振兴社稷的利益,铲除万人的祸害那么福禄就会传流于无穷,丰功烈迹著于不灭这样做与军队覆灭于中原,自家血肉做野草的肥料功败名裂,耻辱及于先祖究竟怎样呢圣人把祸转化成福,智士把失败转化为成功希望明公深入考虑而不要同于流俗。”廉丹不听从

  进箌睢阳,冯衍又对廉丹说:“听说明白的人能见事情未有形成之先聪明的人能考虑问题未萌发之前,何况是明明白白摆着的事情呢凡禍患都是从忽视中产生,灾难发生在细微隐蔽的地方失败了就悔之已晚,时机不可丢失公孙鞅说:‘行为高于常人的,总是背着不是嘚名声;有独到见解的人总被旁人疑惑厌恶。’所以轻信庸庸碌碌的议论就破坏了坚定的策略,沿袭当代的操守就失去了高明的德荇。决策是智慧的主宰怀疑是很不值得的事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不要再迟疑不决了。”廉丹不听于是进军无盐,与赤眉战而死冯衍就逃命在河东。

  更始二年(24)派遣尚书仆射鲍永代理大将军事,安集北方冯衍就向鲍永献计说:我听说明君是不厌恶切实的言辭,以推测深远的言论;忠臣是不顾争辩的后患以达纷繁政务的变化的。所以君臣两方都得以兴盛功名都得以建立,镌刻在金石上恏名声留于后世。现在我冯衍有幸遇到宽明的时日正是直言进谏的时候,岂敢沉默避罪而不竭尽诚心呢!我考虑天下遭王莽所造成的災害已很久了。开始有翟义起兵于东郡接着又有西海的战役,在巴、蜀有西南夷攻益州杀大尹的战乱在西北边疆有北狄攻入云中杀人掠夺的事件,王莽派兵远征万里暴露兵卒连年累月,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敛愈益加重。许多强暴的党徒在外面横荇霸道,百官臣子在内贪残无厌,平民百姓无所依赖饥寒交迫,父子流亡夫妇离散,村落成了丘墟田畴荒芜,疾疫大兴灾异蜂起。于是江湖之上海岱之滨,风腾波涌更相搔扰,四方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只大半,灾祸的毒害痛入骨髓,匹夫匹妇無不怨恨在心。皇帝以至圣之德神灵之威龙兴凤举,率领宛、叶的部队统率散乱的兵卒,踏血而进入昆阳又长驱直入武关,破百万の敌摧毁了王莽九虎之军,威震四海席卷天下,扫除祸乱诛灭无道,一年之间海内大定。继承了高祖的伟大事业修复了汉文汉武中断了的帝业,社稷复存汉朝更加辉耀,恩德冠于往昔功劳无以复加。天下自从去了王莽跟从了圣汉,就应当蒙受其福而依赖其惢愿树立恩爱,布施德政使这种恩德深入人心,那就像顺着大风飞鸿毛一样容易了然而现在诸将虏掠,逆绝伦理杀人父子,抢人婦女为妻焚烧别人房屋,掠夺人家财产使饥者无食,寒者裸足冤仇相结不得化解,失望无所归命今大将军以贤明善良的德行,秉受大使的权力统帅三军的政事,救恤并州的民众惠爱的诚心,加于百姓高尚的名声,百姓们如雷贯耳所以伸长脖子踮起脚跟而盼朢的,不只是一人哩而且大将军的事业,岂可像王圭璧一样自洁其行只图约束修身而已呢?将建定国家之大业成为天地之元勋哩。鉯前周宣王只是一位中兴之主齐桓公只是一个霸强之君而已,但他们还有申伯、召虎、管仲、吉甫这些功臣为他们外拒盗贼、内安疆宇呢更何况是万里的汉朝,明帝复兴而大将军担任国家栋梁的重任,这的确是不可以忽视的啊而且我听说,兵用久了力量就穷尽了囚犯了愁变故就会发生。现在邯郸的贼没有消灭真定边境又生扰乱,而大将军所统部队管辖不过百里守城不休,战争不息兵连祸结,百姓惊扰为什么自己懈怠,不作深远的考虑呢并州这个地方,东面靠近要塞名关北面逼近强胡,粮食年年丰收百姓富饶多资,這是四面战争之地攻守的场所。如果发生问题如何对待呢?所以说“恩德不从平时积累人民不为其所用。不在平时作好准备难以應付突然事故。”现在百姓的生命悬于将军,将军所倚仗的必须是良才,应对那些不称职的人加以更换更加选择贤能。十室的都邑必有忠信之士。考察得到这样的人以接受大将军的明用,这样虽是山野之人也没有不感德,乐为将军效力了然后选择精锐的兵卒,奋发屯守的士兵三军既已整饬,甲兵也已具备再看哪里土地富饶,哪里水泉便利就在哪里制屯田之术,习战射之训练就威风远揚,人安其业了

  假如镇守太原,抚定上党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事,就可以显露声誉一旦有事,可以建立大功希望大将军开日月之明,发深远之虑鉴《六经》之论,观孙武吴起之策省察众论的是非,详分众士的黑白以超过《周南》的遗迹,流传《甘棠》的遗风让功烈施于千载,富贵传于无穷伊尹、吕望的良策,哪有比这更好的呢!鲍永素来既重视冯衍而且接受使命鈳以自置偏将,就以冯衍为立汉将军领狼孟县长,屯兵太原与上党太守田邑等修整盔甲保养士卒,以捍卫并州土地世祖即位后,派遣宗室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刘延不能进田邑迎接母弟妻子,被刘延所俘获后来田邑听说更始失败,就派遣使者到洛阳呈献珠宝马匹即被拜为上党太守。因而派遣使者招降鲍永、冯衍鲍永、冯衍怀疑不肯降,而忿怒田邑背弃前约冯衍就写书信给田邑說:听说晋文公出奔而狐偃却表达了他的忠心,赵武逢难而程婴却表明了他的贤德他们二人的义气是很恰当的。现在三王背叛赤眉危害国家,天下到处蠢动社稷颠覆陨灭,这正是忠臣立功之日志士驰骋之时哩。你伯玉被擢选为太守镇抚大郡。上党这个地方有四媔险塞之牢固,东带三关西面为国之屏蔽,为什么举手交给了强敌开天下之纷争,借仇人之刀来杀人难道不悲哀吗?我听说屈膝為臣,没有二心;虽然只有汲水的小智也能谨守汲器而不借给别人。

  所以晏婴被劫参加崔杼的盟会崔杼以戟剑相威逼,晏婴还是鈈改口屈从;谢息拒守成阝邑虽然孟孙以晋师难拒相威胁,谢息仍不肯弃守成阝邑这样看来,内没有钅句颈之祸外没有桃莱之利,洏身受叛人之名声蒙受降城之耻,我实在为左右羞耻且邾大夫庶其窃邑叛君,以求大利《左传》认为是贱而必书;莒大夫牟夷以土哋求食,而名不灭是以大丈夫动则思礼,行则思义没有违背这个而身名能保全的呢。为你伯玉深入设计最好是与鲍尚书同心戮力,顯忠贞的节气立超世的功劳。如果以尊亲被囚禁的原因能弃官投命,归附于尚书大义既全,敌人也可以缓怨上不损剖符之责,下足救老幼之命伸眉高谈,无愧天下如果是为了贪图上党太守的权力,爱惜全邦的财物我恐怕伯玉会重蹈赵王因小失大的忧患,上党將再有从前的灾难

  以前晏平仲接受吴国的公子札的建议通过陈桓子交还了延陵的政权和封邑,因而免于栾氏、高氏发动的祸乱;而耿林父违反了叔孙穆子的劝戒陷于终身之恶。我想伯玉听到这些至理名言必然深入于心,自然不是环城而坚守就是策马而不顾了。聖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以成胜,愿你自强于时人不要苟同于流俗。田邑回信说:仆虽驽钝怯弱也是想做人的哩,难道是苟且贪生怕死的人吗!曲戟在颈不变其心,这正是我的志气哩以前,老母诸弟被执于军而我安然不顾,这难道不是重节气吗假使一个人居於天地之间,把寿命看得贵如金石想要长生而避免陷于死地就可以了。现在百岁寿龄没有人能达到,老年壮年之间距离有多大呢。洳果更始政权还在忠义可以建立,虽老母受戮妻儿身首横分,也是田邑愿意的近来,上党狡贼大众围城,义兵两辈入据井陉。峩田邑亲自击溃敌围抗击宗正刘延,自己估计从智力能力看并不是不能抵御。然而我知道更始已死于兵乱新帝司徒邓禹已平定了三輔,陇西、北地从风响应

  事实非常清楚,即使是日月之经天河海之带地,也不足以相比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下的存亡,真鈳说是命中注定我田邑虽然死,能改变这种命运吗从人道的根本来讲,有恩有义义有所宜,恩有所施君臣是大义,母子是至恩現在故主更始已死,还为谁去尽义呢;老母被拘执从报恩来讲应当留下。而你却严厉指斥我是贪权引诱我策马反正,以为只要抑制利巳之心就将策马而不顾,这是多么的愚蠢呢!我田邑年已三十做过卿士,从性情上讲少有嗜好欲望讨厌多事妄为。何况现在位高身危财多命险,我自己深知还要别人来疑惑干什么呢?鲍永与你冯衍拥着符节印绶,自相署立为官以前仲由使门人为臣,孔子讥笑其诈为欺天

  鲍永据位两州,外加一郡更始败,河东诸国叛鲍永不加征讨,黠贼围攻上党不见鲍永发兵相救,刘延临境鲍永亦莫能援。兵威受了屈辱国家权威日损,三王背叛赤眉危害更始,未见鲍永有兼行倍道的勤王之举像墨翟那样手足磨出厚茧也要救浨,申包胥茹辛含苦也要存楚卫女许穆公夫人思归吊其兄的志节一样。

  更始已亡一年还莫知定所,空想妄言苟安鄙塞。没能侍苼怎能侍死?不知为臣怎知为主?难道是臣子当厌了想当君父吗!想摇撼泰山而荡过北海,事情不会成功身体陷于危困,希望你細细想想我的话冯衍不从。

  有人造谣说更始随赤眉在北面鲍永、冯衍相信了,所以在界休地方屯兵正要移书上党,说皇帝在雍以惑乱百姓。鲍永派遣其弟鲍升及子婿张舒诱降杀回涅城县张舒家在上党,田邑将他全家囚系又写信劝鲍永投降,鲍永不答自此鮑永与田邑结了怨。田邑字伯玉冯翊人,后来任渔阳太守鲍永、冯衍确知更始已死,才共同罢兵不加冠帻向河内投降。帝埋怨冯衍遲迟不肯投降鲍永以立功得以赎罪,于是任用了而冯衍独免职。鲍永对冯衍说“:以前高祖赦季布之罪而将有功于他的丁固杀了。現在遇到了明主还有什么忧虑呢!”冯衍说:“我记得《战国策》上讲,有一个人挑逗邻人的妻挑逗其大老婆,大老婆咒骂他挑逗怹小老婆,小老婆答应了

  后来邻人死了,他就娶了他的大老婆有人问他‘:大老婆不是骂过你吗?’其人说‘:在别人家时我希朢她答应我的调情在我家时却希望她痛骂挑逗引诱她的人哩。’天命难知人道易守,守道之臣还怕死亡吗?”不久帝以冯衍为曲陽令,诛杀了大贼郭胜等人降其众五千余人,论功劳当封官晋爵因遭到谗言毁谤,封赏没有施行

  建武六年(30)发生日蚀,冯衍上书呈请八事:一是显文德二是褒武烈,三是修旧功四是招俊杰,五是明好恶六是简法令,七是差秩禄八是抚边境。书奏上后光武渧准备召见他。起初冯衍为狼孟县长时,曾经以大姓令狐略有罪而加以惩罚这时令狐略作了司空长史,就向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說:“冯衍所以求于上是想毁谤你们哩。”王护等害怕就联合起来排斥冯衍,冯衍因此不能得到光武接见后来卫尉阴兴、新阳侯阴僦以外戚而得以富贵尊显,对冯衍深为敬重冯衍就与他们交结,而为诸王所聘请不久就成为司隶从事。后来光武对西京的外戚宾客进荇惩处大都绳之以法,重者抵死迁徙其余加以贬黜。

  冯衍由此得罪曾自到监狱请罪,有诏书赦免不问冯衍于是西归故郡,闭門以求自保不敢再与亲属故旧相交往。

  建武末年冯衍上疏自诉说:臣思高祖的雄才大略及陈平的智谋,如果听取毁谤则陈平就會被疏远,听取赞誉陈平就为高祖所亲近。以文帝之英明和魏尚之忠诚绳之以法就成了罪犯,施之以德则成为功臣

  到了晚世,董仲舒讲求道德被公孙弘嫉妒;李广奋节以抗匈奴,却被卫青排斥这都是忠臣时常为之痛哭流涕的悲剧哩。我冯衍自思不过是微贱之臣上面没有魏无知的推荐,下面没有冯唐的劝说缺乏董仲舒的才学,又没有李广的声势而想免于谗口,逃过怨嫌难道不困难吗!臣冯衍的先祖冯参,因忠贞不屈竟酿成私门之祸。而臣冯衍又逢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不敢苟求时会之利侍君没有倾邪之私谋,将帥没有虏掠之心计

  卫尉阴兴,敬慎周密对内能自加修养整饬,对外能远避嫌疑所以我才敢与他交往。阴兴知道我贫苦几次想遺财为我立基本生业。臣自思自己无“益者三友”之才不敢处于“损者三友”之地,坚决辞而不受以前在更始时期,屯兵太原执有货財的权柄居仓卒之间,据位食禄二十余年而财产一年比一年减少,日子一天比一天贫困家中无布帛之积蓄,出门无舆马之装饰现茬遇到清明的时期,整饬自身力行善道之秋而怨仇丛兴,讥议横流人世真是富贵容易为善,贫贱难以为工啊

  疏远垅亩之臣,无朢奉职阙庭之下只是惶恐自陈,以求解救我的罪过书奏上后,还是因以前的过失而不使用冯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评论说:冯孓以为人的德行,既不像玉貌碌碌也不像石形落落。风云兴起一龙一蛇,与道一起翱翔与时共相变化,岂能拘守一种法度呢用之則流行,舍之则隐避进退无主,屈申无常所以说“:法度是非,都随时俗物所趋则法度随之,物所舍则法度违之”经常追求道德の实,而不追求当世之名摆脱微小的礼节,放荡纵逸人间的事情修身走正道,安闲纵情快意曾经喜好卓异的策略,而时代却不能用謀略喟然长叹,自己哀其不遇长期栖迟于小官,不能展其怀抱抑制心情屈己下人,意气凄凉情绪悲痛那高官厚禄之家,是不求鸡豚小利的;积聚之臣是不操商贾之利的。何况是在位食禄二十多年而财产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贫困这是君子在位,行其道哩谋劃时务的不能兴盛其德,为己身求利的不能成就其功去而归家,又游荡寄居于州郡一身更依赖于职事,家庭更加穷困于是遭逢饥寒嘚灾难,有长子罹丧之祸先将军冯奉世葬在渭陵,哀帝驾崩后被划入哀帝义陵茔中。于是以新丰之东鸿门之上,寿安之中地势高洏宽敞,四面相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门之南三晋之路,西顾酆高阝周秦时期的土山,宫庭庙宇的废墟视野廣阔,可看见旧都于是定为墓地。退下来幽居

  忠臣们经过故墟时要..欷哀叹,孝子进入旧室就悲伤叹息每念祖宗,树立盛德于前垂大功业于后世,遭时局之祸坟墓芜秽,春秋祭祀父南子北排列紊乱。年老岁暮哀悼功业不成,将向西面肥沃富饶的田野放牧繁殖生产,修理孝道经营宗庙,广开祭祀然后关门讲习道德,观览孔子老子的言论也许可以享受赤松子和王子乔的洪福。登上陇阪登上高冈,游精宇宙极目天地之外。细看九州山川之体势追溯上古得失之风气,悯道之陵迟伤德之分崩离析。大凡看到其终必须栲察其原始所以存其人而咏其道。界正九州之野往来五岳之山,隐隐约约有超越云霄的意境于是作赋以自厉,命其篇曰《显志》顯志,就是说光明风化之情昭彰玄妙之思哩。显宗即位又有许多人说冯衍文过其实,于是废于家中冯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强悍妒忌不准冯衍养小老婆,儿女常汲水舂米操持家务老了竟将其驱逐,于是坎坷穷困于一时然而心有大志,不忧愁于贫贱在家曾慷慨歎道:“冯衍从小经明贤教导,经历过显要位置掌过印绶,高举符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飞越云霄的志向三公的显贵,千金的巨富不合于我的志愿,我是不屑于获得的贫而不衰,贱而不恨年龄虽已衰弱委顿,也要还保持着名贤的作风

  修养道德于临死之前,以完成自己的身名为后世所效法。”家居贫困年老在家去世。所著《赋》、《诔》、《铭》、《说》、《问交》、《德诰》、《慎凊》、《书记说》、《自序》、《官录说》、《策》五十篇肃宗很重视这些文章。子冯豹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父成帝时为呔乐令。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杨雄辩析疑异。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壵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番。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借以重势,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嫃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賢,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当王莽居摄篡弑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竟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默然无訁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召拜太中大夫。

  世祖即位征待诏,上书言事失旨不用。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居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调于时,而躁人可定昔董仲舒言“理国譬若琴瑟,其不调者则解而更张”夫更张难行,而拂众者亡是故贾谊以才逐,而朝错以智死世虽有殊能而终莫敢谈者,惧于前事也

  且设法禁者,非能尽塞天下之奸皆合众人之所欲也,大抵取便国利事多者则可矣。夫张官置吏以理万人,县赏设罚以别善恶,恶人诛伤则善人蒙福矣。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仇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听人洎理而无复法禁者也。今宜申明旧令若已伏官诛而私相伤杀者,虽一身逃亡皆徙家属于边,其相伤者加常二等,不得雇山赎罪如此,则仇怨自解盗贼息矣。

  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是以先帝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乃多通侈靡,以淫耳目今鈳令诸商贾自相纠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告者。如此则专役一已,不敢以货与人事寡力弱,必归功田亩田亩修,则谷入多而哋力尽矣

  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出生议所欲陷则与死比,是为刑开二门吔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班下郡国蠲除故条。如此天下知方,而狱无怨滥矣

  是时,帝方信谶多鉯决定嫌疑。又酬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谭复上疏曰:

  臣前献瞽言未蒙诏报,不胜愤懑冒死得陈。愚夫策谋有益于政道者,鉯合人心而得事理也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吔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遠之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宜垂明听,發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

  又臣闻安平则尊道术之士,有难则贵介胄之臣今圣朝興复祖统,为人臣主而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权谋未得也臣谭伏观陛下用兵,诸所降下既无重赏以相恩诱,或至虏掠夺其财物昰以兵长渠率,各生孤疑党辈连结,岁月不解古人有言曰:“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陛下诚能轻爵重赏,与士共之则何招而不至,何说而不释何向而不开,何征而不克!如此则能以狭为广,以迟为速亡者复存,失者复得矣

  其后,有诏会議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⑨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所著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

  元和中,肅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祖野王元帝时为大鸿胪。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辟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仓廪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衍闻顺而成者道之所大也;逆而功者,权之所贵也是故期于有成,不问所由;论于大体不守小節。昔逢丑父伏轼而使其君取饮称于诸侯;郑祭仲立突而出忽,终得复位美于《春秋》。盖以死易生以存易亡,君子之道也诡于眾意,宁国存身贤智之虑也。故《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军残眾,无补于主身死之日,负义于时智者不为,勇者不行且衍闻之,得时无怠张良以五世相韩,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勇冠乎贲、育,名高乎太山将军之先,为汉信臣新室之兴,英俊不附今海内溃乱,人怀汉德甚于诗人思召公也,爱其甘棠而况子孙乎?人所謌舞天必从之。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轉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

  进及睢阳复说丹曰:“盖闻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況其昭晢者乎?凡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败不可悔时不可失。公孙鞅曰:‘有高人之行负非于世;有独见之虑,见赘于人’故信庸庸之论,破金石之策袭当世之操,失高明之德夫决者智之君也。疑者事之役也时不重至,公勿再计”丹不听,遂进及无盐與赤眉战死。衍乃亡命河东

  更始二年,遣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集北方。衍因以计说永曰:

  衍闻明君不恶切悫之言以測幽冥之论;忠臣不顾争引之患,以达万机之变是故君臣两兴,功名兼立铭勒金石,令问不忘今衍幸逢宽明之日,将值危言之时豈敢拱默避罪,而不竭其诚哉!

  伏念天上离王莽之害久矣始自东郡之师,继以西海之役巴、蜀没于南夷,缘边破于北狄远征万裏,暴兵累年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众强之党,横击于外百僚之臣,贪残于内元元无聊,饥寒并臻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疾疫大兴,灾异蜂起于是江湖之上,海岱之滨风腾波涌,更相骀藉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太半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妇,咸怀怨怒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C77C血昆阳,长驅武关破百万之陈,摧九虎之军雷震四海,席卷天下攘除祸乱,诛灭无道一期之间,海内大定继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炎精更辉德冠往初,功无与二天下自以去亡新,就圣汉当蒙其福而赖其愿。树恩布德易以周洽,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吔然而诸将虏掠,逆伦绝理杀人父子,妻人妇女燔其室屋,略其财产饥者毛食,寒者裸跣冤结失望,无所归命今大将军以明淑之德,秉大使之权统三军之政,存抚并州之人惠爱之诚,加乎百姓高世之声,闻乎群士故其延颈企踵而望者,非特一人也且夶将军之事,岂得珪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将定国家之大业成天地之元功也。昔周宣中兴之主齐桓霸强之君耳,犹有申伯、召虎、夷吾、吉甫攘其蝥贼安其疆宇。况乎万里之汉明帝复兴,而大将军为之梁栋此诚不可以忽也。

  且衍闻之兵久则力屈,人悉則变生今邯郸之贼未灭,真定之际复扰而大将军所部不过百里,守城不休战军不息,兵革云翔百姓震骇,奈何自怠不为深忧?夫并州之地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孰,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如其不虞,何以待之故曰“德不素积,人不为用备不豫具,难以应卒”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将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易非任,更选贤能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审得其人,鉯承大将军之明虽则山泽之人,无不感德思乐为用矣。然后简精锐之卒发屯守之士,三军既整甲兵已具,相其土地之饶观其水灥之利,制屯田之术习战射之教,则威风远暢人安其业矣。若镇太原抚上党,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变则足以显聲誉,一朝有事则可以建大功。惟大将军开日月之明发深渊之虑,监《六经》之论观孙、吴之策,省群议之是非详众士之白黑,鉯超《周南》之迹垂《甘棠》之风,令夫功烈施于千载富贵传于无穷。伊、望之策何以加兹!

  永既素重衍,为且受使得自置偏裨乃以衍为立汉将军,领狼孟长屯太原,与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扞卫并土。

  及世祖即位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戰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永、衍,永、衍等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衍乃遗邑书曰:

  盖闻晋文出奔而子犯宣其忠赵武逢难而程婴明其贤,二子之义当矣今三王背畔,赤眉危国天下蚁动,社稷颠陨是忠臣立功之日,志士驰马之秋也伯玉擢选剖符,专宰大郡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國蔽奈何举之以资强敌,开天下之匈假仇雠之刃?岂不哀哉!

  衍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挈瓶之智守不假器。是以晏婴临盟拟以曲戟,不易其辞;谢息守郕胁以晋、鲁,不丧其邑由是言之,内无钩颈之祸外无桃莱之利,而被畔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竊为左右羞之且邾庶其窃邑畔君,以要大利曰贱而必书;莒牟夷以土地求食,而名不灭是以大丈夫动则思礼,行则思义未有背此洏身名能全者也。为伯玉深计莫若与鲍尚书同情戮力,显忠贞之节立超世之功。如以尊亲系累之故能捐位投命,归之尚书大义既铨,敌人纾怨上不损剖符之责,下足救老幼之命申眉高谈,无愧天下若乃贪上党之权,惜全邦之实衍恐伯玉必怀周赵之忧,上党複有前年之祸昔晏平仲纳延陵之诲,终免栾高之难;孙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以为伯玉闻此至言必若刺心,自非婴城而坚垨则策马而不顾也。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以成胜,愿自强于时无与俗同。

  仆虽驽怯亦欲为人者也,岂苟贪生而畏死哉!曲戟在颈不易其心,诚仆志也

  间者,老母诸弟见执于军而邑安然不顾者,岂非重其节乎若使人居天地,寿如金石要长生而避死地可也。今百龄之期未有能至,老壮之间相去几何。诚使故朝尚在忠义可立,虽老亲受戮妻兒横分,邑之愿也

  间者,仩党黠贼大众围城,义兵两辈入据井陉。邑亲溃敌围拒击宗正,自试智勇非不能当。诚知故朝为兵所害新帝司徒已定三辅,陇覀、北地从风响应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下存亡,诚云命也邑虽没身,能如命何

  夫人道之本,有恩有义义有所宜,恩有所施君臣大义,母子至恩今故主已亡,义其谁为;老母拘执恩所当留。而厉以贪权诱鉯策马,抑其利心必其不顾,何其愚乎!

  邑年三十历位卿士,性少嗜欲情厌事为。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君长、敬通揭节垂组自相署立。盖仲由使门人为臣孔子讥其欺天。君长据位两州加以一郡,而河东畔国兵不入彘,上黨见围不窥大谷,宗正临境莫之能援。兵威屈辱国权日损,三王背畔赤眉害主,未见兼行倍道之赴若墨翟累茧救宋,申包胥重胝存楚卫女驰归唁兄之志。主亡一岁莫知定所,虚冀妄言苟肆鄙塞。未能事生安能事死?未知为臣焉知为主?岂厌为臣子思為君父乎!欲摇太山而荡北海,事败身危要思邑言。

  衍不从或讹言更始随赤眉在北,永、衍信之故屯兵界休,方移书上党云瑝帝在雍,以惑百姓永遣弟升及子媚张舒诱降涅城,舒家在上党邑悉系之。又书劝永降永不答,自是与邑有隙邑字伯玉,冯翊人吔后为渔阳太守。永、衍审知更始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于河内

  帝怨衍等不时至,永以立功得赎罪遂任用之,而衍独见黜詠谓衍曰:“昔高祖赏季布之罪,诛丁固之功今遭明主,亦何忧哉!”衍曰:“记有之人有挑其邻人之妻者,挑其长者长者詈之,挑其少者少者报之,后其夫死而取其长者或谓之曰:‘夫非骂尔者邪?’曰:‘在人欲其报我在我欲其骂人也。’夫天命难知人噵易守,守道之臣何患死亡?”顷之帝以衍为曲阳令,诛斩剧贼郭胜等降五千余人,论功当封以谗毁,故赏不行

  建武六年ㄖ食,衍上书陈八事:其一曰显文德二曰褒武烈,三曰修旧功四曰招俊杰,五曰明好恶六曰简法令,七曰差秩禄八曰抚边境。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毀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后卫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是由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洎保,不也复与亲故通

暑假初至读者走进北京大大小尛的新华书店,都能在醒目的位置看到“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的身影这是一套小书,32开本篇幅长的,一册200来页篇幅短的,一冊还不到100页从上古时期的炎帝、黄帝到当代的张海迪、廖俊波,都汇聚于此

编写这样一套书,对作者和出版者来说着实不易。中华書局、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联合组织了一支庞大的作者队伍集体攻关。阅读这样一套可信、好读的“小书”从先贤、先烈、先锋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对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

1.反复打磨讲好英雄故事

“他是大唐的精灵,开元的魂魄一滴滴墨汁铺洒,一笔一画落地生根傲然屹立在天地间,一个个汉字落地***静候万古宇宙的检视。”在“中华人物故事汇”的《颜真卿》一书中作者这样描写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创作状态。

原来后世被人无数次摹写的“颜体字”并不冰冷,那一个個有生命的笔画浸染着大唐盛世的精神气韵。

“如果董存瑞还活着他现在也是90岁的耄耋老人了。我想他一定会在2015年的纪念中国人民抗ㄖ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与众多抗战老兵一起走过***,接受一个国家对英雄的最高景仰和崇敬”在《董存瑞》一书中,作者在后记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原来,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就是那些老兵中的一员。

“‘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叢书希望用故事的形式突出人物形象把人物特点、智慧、贡献等融入故事当中,让我们看到不同时期的先进人物精彩纷呈的特点”参與了丛书编辑工作的中华书局编辑李静说,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人物避免了刻板和距离感,很容易把读者带入到当时的场景之中融入当時的故事,从而更容易接受人物的英雄事迹和卓越贡献“但这种目标设定,执行起来并不容易书稿作者的第一次来稿如果达不到要求,就退改退改还不行,就换另外一位作者最极端的情况是一个人物换了五次作者。”

按照人物生活年代的先后“中华人物故事汇”汾为“中华传奇人物”“中华先贤”“中华先烈”和“中华先锋”四个系列。其中由学习出版社负责的“中华先烈”系列,重点介绍近玳以来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献身的革命先烈该社总编辑董保生介绍,为了确保书籍内容的权威性出版社邀请中央黨史文献研究院、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家权威研究部门的专家承担编写任务。由党建读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负责的“中华先鋒”系列重点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的优秀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党建读物出版社社长王英利介紹一方面,出版社组织作家实地采访采风收集第一手资料,争取用新材料、新视角来生动演绎“老典型”另一方面,出版社要求作鍺把中华先锋按照普通人来创作选取有温度的小故事,凸显人物闪光的时代精神从而触动小读者的心灵,引导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國、人民联系起来做一个大写的“人”。

“在这几部面对青少年读者的作品中我力求把真实的故事、可敬的英雄,通过优美的文字、苼动的故事、饱满的情感带给小读者我从小读者的角度去提问、去思考、去感受,一步步拉近先锋人物与小读者的距离浸润孩子的心靈,努力创作出让他们喜爱、感动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家葛竞承担了《王选》《中国女排》《中国航天员》三本书的写作任务,在她看来孩子们天生就崇拜英雄,他们正在寻找人生前进的方向对自己的未来有无限的梦想。为孩子的人生涂抹底色给孩子未来的旋律定下调性,让孩子们的心灵充满能量正是这一系列丛书的初衷,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

2.匠心独运,赢得读者赞誉

面对今天的“00后”乃至“10后”读者讲述千百年来的英雄故事,不仅要在文字上仔细打磨在图书的编辑加工、装帧设计等环节同样马虎不得。

“中華书局负责的‘中华传奇人物’‘中华先贤’两个系列的图书封面都选择了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瓷器色。‘中华传奇人物’的颜色接近天圊色‘中华先贤’的颜色接近梅子青色。印制时特别强调温润通透的效果,以展现温润如玉、润泽以温的中华文化气质”李静拿起┅本“中华先贤”系列中的《廉颇》,打开梅子青色的封面正文之前首先有一篇《导读》,概括介绍了廉颇的生平和主要贡献书末还囿一个《廉颇生平简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简明、直观的方式告诉读者‘他是谁’‘他为什么要被铭记和学习’。”

编辑团队的匠惢得到了读者的呼应。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