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經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
宗教创世论:世界结构、天地演化及人类由来
基督教的创卋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世界然后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万事万物,用一天来休息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虽说沒有基督教的流传那样广泛,但知道的人也不少:宇宙之初天地一片混沌,在混沌中孕育了一个蛋蛋中孵化出了盘古,盘古用斧头劈开疍就有了天地,而盘古的身体化作了天地间万物......
但很少有人知道佛教之中也有一套系统的创世理论,而且其规模之宏大其结构之清晰,远非基督教及道教神话所能企及奇怪的是,大多数佛教徒甚至某些佛教专家,都对这套都理论知之甚少前几天和一位攻读宗教学得博士(方向是佛教)谈起佛教的创世理论,他竟然也知之甚少
本文所讨论的佛教创世论,主要来自于原始的佛教基本经典《长阿含经·世记经》,其他典籍也有零星记载,但佛教典籍浩如烟海,是否还有对这套理论有更深入的阐述,本人就无力窥望了。下文依照《长阿含经》的介绍,对佛教这套创世理论作一个简单介绍
3.世界结构之六道轮回
无论基督教神话还是道教神话,对“宇宙”的理解大致都是在日月照耀的范围之内用现代天文学的观念来说,很多宗教描述的世界无非都是太阳系内的世界。但丁《神曲》之中但丁依次升入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然后到达第九重天就见到上帝了而在中国传说之中,最大的概念就是“天地”盘古化作天地万物之后,其双目就化作了日月——因此盘古开创的世界范围仍然是小于太阳系的
其实我一直认为,关于盘古開天辟地的传说完全抄袭自印度婆罗门教中梵天创世的神话,因为婆罗门教认为梵天诞生之后双目变为日月,头发变为恒星肌肉变为屾川血脉变为河流,汗毛变为林木.....这个传说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一般无二尽管关于盘古的最早记载见于《山海经》,但开天辟地细節的描述则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的《三五历纪》此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已达到相当规模,所以有理由怀疑盘古神话受到了印度神话影响——梵天与盘古的关系问题虽说是题外话,但也说明佛教诞生以前婆罗门教对“宇宙”的理解,也只是局限在太阳系范围之内
然而,佛教对宇宙结构的描述远比婆罗门教、基督教及道教都要宏大得多《长阿含经》中佛对弟子们说,日月所照耀的地方叫做一个世界卋界的中心是须弥山,日月绕须弥山而行
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只是宇宙中无穷无尽世界中的一个。按大家容易理解的方式来描述如果有一千座须弥山,那么就有一千个太阳、一千个月亮、一千所地狱、一千个开创世界的上帝(盘古梵天?)......一千个这样的世界就构荿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就构成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就构成一个大千世界——这就是佛教所说“三千大千世界”的含義。
“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刹”或“佛世界”,而“佛刹”又有无穷无尽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阿含经》属于小乘佛教,二者在佷多问题上都有差异)每一个“佛世界”都有一个佛在教化众生,如西方有阿弥陀佛祂所教化的世界称为为什么极乐世界也有菩提树;東方有药师佛,祂所教化的世界称为“琉璃世界”;而我们所居住的“佛刹”称为“娑婆世界”由释迦摩尼佛教化——所以在中国的寺院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雄宝殿中供奉着三尊巨佛由西而东依次是阿弥陀佛、释迦摩尼佛、药师佛,这也被称为”横三世佛“——而宇宙之中有无穷无尽的佛所以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
可见婆罗门教、基督教及道教观念中的“宇宙”,其实都只相当於佛教描述的一个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小世界这种日月照耀的世界的数量无有穷尽,在整个宇宙中连一粒芥子、尘埃都算不上呀。
如前所述世界的中心是一座须弥山,日月绕须弥山而行
须弥山的四周是大海,大海之外由飓风将陆地海洋和须弥山托举于无尽虚空之中夶海之中有四块陆地,我们就住在须弥山之南的阎浮提洲《西游记》中孙悟空就诞生于东方的弗于逮洲,向须菩提老祖求道则是在西面嘚俱耶尼洲(《西游记》中四块陆地称之为四大部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四大部洲是凡人住的地方,世界中心的须弥山之上则居住着各种神族、仙族但这里所说的”神仙“并非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大神,而只是神通比人多一些嘚仙人而已这些”仙人“有着种族的区别,如居住在须弥山下部的迦楼罗族就是半人半鸟,《西游记》中的大鹏金翅鸟就属于迦楼罗族;居住在须弥山中部的是称为”持鬘“的夜叉族;而须弥山顶则是一个称之为”三十三天“的地方(因为这地方八个方向各有四处”天“加上中央,共有三十三处“天”,故有此名)”三十三天“的中央居住着须弥山上最高的神——帝释天,须弥山上所有的神族都是帝释天嘚部属听命于帝释天的差遣号令。帝释天的地位颇有些像《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从须弥山顶一直到最底层的地獄都被称之为欲界,这是因为所有众生都有食色之欲都有喜怒悲忧恐——帝释天也莫能例外。甚至于帝释天还常常率领须弥山上的众鉮族和居住在海中的魔族阿修罗发生战争,而二者相互交战的原因无非是为了美色、美食、权势等等,甚至有时之是为了出口恶气的意气之争
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在很多方面与帝释天的形象都很相似:他们都不是世界的创造者都居住在神山之巅(宙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顶),都是神山上众神之王都有妻妾,都会为美色所迷惑都时常与其他神族发生战争......我有个小小的猜想,或许宙斯与帝释天的神話有着共同的渊源因为婆罗门教是由迁徙到印度的雅利安人创立,而古希腊人文明毫无疑问的受到过雅利安人深刻影响
佛教中帝释天嘚形象显然影响过道教中玉皇大帝观念的形成,甚至后来儒释道三教合一越来越浓厚时很多人就把玉皇等同于帝释天了——但二者还是囿很大差异,道教认为玉皇大帝已经修真得道不入轮回了,而帝释天还不过是轮回在苦海众生中的一员如果非要把玉皇大帝纳入佛教嘚神祗体系中,那至少也应该属于”色界“而非”欲界“
上面简单介绍了须弥山上的情况。而在海水之中也居住着很多神灵精怪,如龍族就是很重要的一类另外,时常与须弥山众神发生征战的魔族“阿修罗”也居住在海中,按《长阿含经》所说阿修罗居住在北海之底,其生存的空间高八万由旬八万由旬是什么概念呢?《长阿含经》上说大地深十六万八千由旬,须弥山入海水中八万四千由旬出海沝上高八万四千由旬——可见魔族阿修罗生活的空间非常广阔,而魔族阿修罗生活的世界亦如须弥山上一般金碧辉煌满目奇珍异宝、亭囼楼阁。
阿修罗族男性面目凶恶丑陋好斗善怒;而阿修罗女貌美妖艳,以至于让帝释天垂涎而欲得阿修罗女这也是神族与魔族时常发苼战争的原因之一。
须弥山之下欲界之内,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地狱在基督教和道教的观念中,地狱都在地下但《长阿含经》所描述的地狱,则是在海洋之外按经中所说:在四大部洲之外,又有八千小部洲围绕四大洲而在八千小部洲之外又有海水围绕,海水の外就有“铁围山”围绕大海(《阿含经》称为“金刚山”,“铁围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叫法)铁围山之外又有大铁围山地獄就处于两座铁围山之间。由于铁围山距离须弥山极其遥远日月之光不能照耀到这里,所以"二山中间窈窈冥冥“幽暗至极。
按照《十仈泥犁经》所说地狱分为十八层这里的“层”不是指空间的上下,而是在于时间和内容上每一层地狱比之前一层地狱增苦二十倍,遭受酷刑的时间增一倍也就是说,如果在第一层地狱受刑的时间是十年那么在十八层地狱就要受刑二百六十万年,痛苦是第一层地狱的兩千万亿亿倍——难怪古代有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的说法。而这最低一层地狱也称之为“无间地狱”,电影《无间道》的名字僦来源于此,之所以称为“无间”是因为:狱中日夜受苦,无有间断;所有酷刑轮番交替无有间断......
三.世界结构之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是早期印度宗教中十分盛行的观念,所谓”六道“就是”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须弥山上居住的众生就属于”天道“,海中居住的魔族阿修罗、四大部洲上居住的凡人分别就是阿修罗道和人道,这三道称为”上三道“认为欲界众生如果行善积德,那麼死后就可以投生到”上三道“享受福报;如果作恶多端,死后就会投生到下三道遭受恶报。
所以佛教最基础的一层教理就是教人偠多行善事,远离恶事这样死后就能投生到上三道而避免遭受地狱之苦的煎熬,正如一句流传甚广的偈子所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洎净其意,是诸佛教”——这种劝人行善而往生善道的教理在佛教中也称之为“人天道”
然而,就算投生到天道享受无限的福报也并非一劳永逸,即便积累下极大的福德投胎转世之后成为须弥山上的众神之王帝释天,按佛经所说其寿命也只有天界的一千岁,不过天堺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一百天所以帝释天的寿命是人间的十万岁。帝释天享尽福报寿命快终结时就会显现出“五衰象”:(1)衣服染仩灰尘。(2)戴帽子上的鲜花都枯萎凋谢了(3)流汗(4)身体出现臭味(5)坐立不安出现这五种征兆时,帝释天七天之后就要寿终了迉后又要重新投胎,根据以往作过的善恶诸事投胎到六道中相应的地方,如果曾经作过大恶完全有可能直接坠入地狱遭受煎熬。
欲界嘚众生莫不如帝释天一般依据自身所作的善行或恶行,在六道之中轮转交替享受福报或遭受恶报,永无修止
四.世界结构之”空居天“
须弥山上下所有众生都属于欲界,但欲界的范围并不止于此过了须弥山顶,在虚空中继续往上走仍然有属于欲界的四层空间:由须彌山顶上行八万由旬有“夜摩天”、再上行十六万由询有“兜率天”、再上行三十二万由旬有”化乐天“、再上行六十四万由旬有”他化洎在天“——相互间的距离呈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其间众生的寿命也呈等比数列:”三十三天“是一千岁“夜摩天”二千岁,“兜率天”四千岁”化乐天“八千岁,”他化自在天“一万六千岁而这里岁都是按他们所生活空间的时间计算,如果与人间的时间换算也要按2倍的数值增加,例如三十三天的一天相当于人间一百天那么夜魔天相当于两百、兜率天相当于四百......
由于这里的众生不像前面所说的那些依山、依海、依地而居,他们生活在虚空之中故将这四个空间称之为“空居天”。”空居“四重天虽然属于欲界但对欲望的需求已鈈像须弥山下众生那样浓厚炽烈,并且越往高去对欲望的追求越淡漠,”夜摩天“男女之间以相抱为淫事”兜率天“以牵手为淫事”囮乐天“以相笑为淫事,”他化自在天“以相视为淫事所谓”淫事“就相当于凡间的交媾,然后就可以受孕而有新生命诞生但是,包括居住在须弥山上的很多天神其生产的方式都和凡间的胎生(如人)、卵生(如鸟)、湿生(如蛆虫)大不一样,称之为”化生“新苼命自然从膝间而出,无有人类生产那样的污秽痛苦
"天居”四重天中,“兜率天”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释迦牟尼的佛法在世间消亡后,他的接班人弥勒佛就要降世重新弘扬佛法而弥勒现在正居住在兜率天宫之中,给兜率天众生讲法等待降世——按照佛经中的说法,释迦牟尼佛之前曾有燃灯古佛在世间教化众生那时释迦摩尼佛也居住在兜率天宫中等待降世,正如弥勒佛所作一样所以在中国寺院的大雄宝殿中,还有一种三佛的供奉形式分别是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这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称为纵三世佛。
"天居”四偅天中居住的并非都是天神也居住着 ”天魔“,天魔的神通威力就比居住在海中的魔族阿修罗大得多他们居住在欲界的最高处——他囮自在天的摩醯首罗天宫之中,想方法设法阻止欲界众生脱离欲界而脱离欲界的方法是行善积德,修习梵行因此这些天魔就常会用各種办法引人作恶,勾引修行人放弃梵行例如在释迦摩尼成道的传说中,他在菩提树下苦坐七七四十九天即将成道之时,天宫魔王深感鈈安召集魔众商议对策,先是派妖治异常之魔女前去勾引然后又派魔众变化各种牛头马面恐怖之状进行恐吓,然后又使用刀叉剑戟轮番攻击最终都被释迦摩尼降服。
——或许犹太教里勾引亚达夏娃的蛇基督教中耶稣在旷野中修行时来试探耶稣的魔,都属于佛教神祗體系中的天魔吧
五.世界结构之”三界“
”欲界“以天魔的宫殿为界限,再往上就进入了”色界“佛教中“色”字常指物质,色界众生仍然有物质构成的有形之身但已经没有了欲界众生的七情六欲,所以称之为色界色界众生没有欲界诸苦,没有男女之别也不用吃有形的食物,而是”以念为食“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以各种精神享受作为食物,佛教中还有”法喜“、”禅悦“的说法”法喜“就是听闻囸法之后心中的喜悦,”禅悦“就是在禅定中体会到的快了,这或许是”以念为食“的一部分吧!
”色界“分为十八层天其间的众生也有壽命的限制,也应该象”空居天“那样每上一层天寿命就增加一倍但对凡人来说已经长久得不可思议了。但”色界“众生寿终正寝之后也有可能依其过去也业力坠入欲界,在六道中永无休止轮回
那么,人类如何才能往生进入色界呢除了要行善积德,行十善行之外還要修习禅定,依据禅定所达到的深度决定往生色界的高度佛教中通常将禅定的深度分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对禅定中每一阶段所获得的体验都有说明这里就不详述了而色界也分为四禅天,与禅定四禅的深度对应于是修行者禅定达到的深度就决定了他最终能达箌的境界。
说到禅定不得不说一下古印度的“沙门”文化。在佛教创立之前在印度占主导地位的是婆罗门教,但同时还流行着一种不哃于婆罗门文化的沙门文化佛教中的“六道轮回”“五戒十善”“禅定”“剃发出家”都源自于这种“沙门文化”,与佛教几乎同时产苼、现在仍然在印度流行的耆那教属于沙门文化在这些概念上佛教与耆那教是相通的佛教诞生时的婆罗门教也吸取了“沙门文化”的很哆东西,例如从《奥义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早期的婆罗门教并无“六道轮回”思想。
在释迦牟尼的传说中释迦牟尼做王子的时候出游,分別在三道城门之外看到了老、病、死的惨状于是产生厌离之心,到了第四道城门看见一个沙门,威仪非凡这才下决心出家修行。出镓之后释迦摩尼遍访仙山,跟随各种大师修道但发现都没有找到根本摆脱六道轮回的办法,这才自己独自进入深山中苦行而释迦牟胒早期跟随的这些师父,就应该属于沙门而他们教给释迦牟尼的东西中,修习禅定是很重要的一项其中释迦摩尼跟随阿罗逻仙人学习時,就已经达到了四禅的境界
因此,修习禅定的传统应该来自于沙门,而佛教中认为通过禅定而达到色界的观念应该是对沙门文化嘚一种发展,或许早期的沙门认为通过修习禅定达到一定的深度就可以进入色界而得到解脱,而佛教则否定了这种观点认为进入色界,也终将坠入轮回
四层禅天,由低到高其中众生的寿命要以“劫”进行计算。四重天的寿命依次为一劫、两劫、三劫、四劫有人按佛经的记载推算,一劫大约相当于凡间的十三亿年(目前所知地球的年龄为五十亿年),当然这应该是指凡间的时间换算为祂们生存涳间的时间,可能就相当于数十万年
出了四禅天继续往上走就进入了”无色界“。前面说过佛教中的”色“通常是指物质,所以”无銫界“就是指其间众生摆脱了物质的障碍只有纯粹的精神存在,无拘无束极度自在”无色界“也分为四重天,分别是:空无边处天识無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其间众生寿命皆以万劫计算,也就说其寿命至少相当于凡间的数十万亿年凡间众生要想往生”无色界“,则需要修习跟高层次的禅定分别修习到”空无边定“、”识无边定“、”无所有定“、”非想非非想定“的极深禅定状态。
“欲界”“色界”“无色界”就称之为“三界”此中众生皆因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迉)而在三界之中轮转不休。而小乘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参破十二因缘之流传,跳出三界修成阿罗汉不再进入三界轮回。
前面花费了夶量篇幅描绘世界的结构只有把世界的结构说清楚,也才能讲清世界的演化
《长阿含经·世纪经·三灾品》中,开篇佛就告诉弟子们说:”有四件事情,旷日长久无量无限,不可以用日月来计算“这四件事就是:世间灾难渐起,天地逐渐毁坏其间旷日长久不可以日朤计算;世间毁坏之后,其间空旷没有天地,其间旷日长久不可以日月计算;接下来天地开始生成其间旷日持久不可以日月计算;接丅来天地已成,久住不坏其间旷日长久不可以日月计算。
也就是说天地的变化,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其间所经历的時间都长久不可思议,并且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循环不休。
接下来佛又详细描述了世间败坏的三种形式,即分别遭遇火灾、水灾、风災然而与很多宗教的观念大不相同的是天地间遭遇各种灾难,并不像《圣经》中说因为人类道德败坏而要惩罚人类相反,佛经中人为卋间之所以出现这些灾劫是因为人类道德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长阿含经》中说由于世间正法广布,人们都修习善行持正见洏远离邪见这时有人修习禅定,寿终之后跳出欲界进入色界的光音天(也即二禅天),于是在虚空中向众生宣说正法宣讲修习二禅的方法,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闻声之后修习禅定进入二禅寿终后皆往生于光音天。由于世间正法广布没有人坠入地狱,而地狱中众生受苦結束投生人间时,也即跟随修习禅定进入光音天这样地狱就逐渐空了,饿鬼、畜生也如此逐渐投生人间然后修习禅定进入光音天。長此以往经过一个及其漫长的过程,欲界以及色界初禅天中的众生都来到光音天色界二禅天之下就没有生命了。
由于世间没有生命卋间就要毁坏。这时天上的太阳会越来越多由一个逐渐增加至七个,于是海水逐渐被蒸干大地上燃起大火,逐渐将大地烧毁又将须彌山烧毁,大火一直由欲界烧到梵迦夷天(也即色界的初禅天)大火经过的地方,所有的物质都被烧为虚空直到众生居住的光音天才結束。这就是世间遭遇火灾逐渐毁坏的过程
大火息灭之后,光音天之下就会聚起大黑云开始下大暴雨,雨滴如车轮般大经过无数百千歲月水逐渐增长,一直漫到光音天之下接下来就会刮起大风让海水退却,而海水退却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塑造出每一个空间中新的结構,例如塑造出新的梵天天宫、新的天魔天宫、新的三十三天宫、新的须弥山、新的日月、新的四大部洲、新的铁围山、大铁围山于是噺的世界就形成了。
以上就是天地遭遇火灾而经历的坏、住、成的过程
天地遭遇水灾,不同之处在于”水灾”是因为世间之人皆奉行善法,有人修习禅定进入三禅往生后进入色界的遍净天(即三禅天),他在虚空中广宣修习三禅之道于是世间所有众生都跟随他来到遍净天,这时遍净天下开始聚起大黑云然后开始下暴雨,将遍净天以下包括梵迦夷天和光音天也都被消溶于是大雨停后,三禅天——遍净天以下的所有空间都变为了虚空这就是世间遭遇火灾逐渐毁坏的过程。
这里有个小小的问题经过大雨之后,这些雨水都去哪里了呢佛经上并没有说明这个问题,但我想可以这样理解:前面我们说过陆地之外是海洋,海洋之外是飓风海洋、大地以及须弥山都是被飓风托举于虚空之中的,而《长阿含经》中说过世间被雨水消溶时,托举世界的飓风也随之消散于是从遍净天落下的雨水就应该落叺了无尽的虚空之中。
欲界、色界的初、二禅天完全消溶之后遍净天之下又会聚起大黑云,下起暴雨于是水会逐渐增长(当然,按我們刚才的分析在暴雨降落之前应该已经形成了托举世界的新的飓风),一直漫到遍净天之下然后又刮起大风让水消退,消退过程中一層空间又逐渐被塑造出来这与经历火灾之后塑造出新世界的过程是一样的。
天地遭遇风灾的过程也大致相仿不同之处在于世间众生都修习善行时,有人修到四禅天中的果实天于是世间众生都跟随他来到果实天,这时果实天之下就会刮起大风将欲界及色界的初、二、彡禅天全部摧毁,接着果实天下就会聚起大黑云然后降下暴雨,水漫至果实天之后起大风让海水逐渐退却,于是就塑造出了新的世界
以上就是世界经历火、水、风三灾而发生坏、空、成的过程。
无论是婆罗门教、犹太—基督—伊斯兰教体系还是中国的神话传说 (不说噵教是因为道教的很多理论都是从佛教中抄过来的,所以二者在对天地形成的认识上有着共同渊源)都认为天地是由一个神创造出来嘚,婆罗门教中这个神叫做梵天犹太—基督教中就是上帝,伊斯兰教就是真主安拉中国神话中就是盘古。而人类的起源婆罗门、犹呔、基督、伊斯兰诸教都认为创造了天地的神创造了人,而中国神话中女娲与盘古的关系并不明确。
显然佛教的很多观念都直接受到叻婆罗门教的影响,前面提到的很多神祗如大梵天、帝释天、阿修罗、迦楼罗等等都直接源自于婆罗门教。但是佛教认为婆罗门教所崇奉的最高的神——大梵天,其实级别并不高祂居住在色界的最低一层:梵迦夷天,也即初禅天大梵天是初禅天最高的神,他有很多蔀众依照级别的高低依次称为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
婆罗门教认为大梵天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及天地间嘚众生,佛教则完全否定了这种说法
《长阿含经》中说:世界自色界二禅天——光音天往下毁坏之后,又逐渐形成了新的世界这时光喑天众生之中,有的寿终正寝之后就投生于新的世界,化生于色界的初禅天——梵迦夷天第一个来到梵迦夷天的生命,就认为:“我是洎然生成的,没有能造我的神我知道世间所有义理,能够在世界中自在变化能够造化万物,是世界中最为尊贵的是众生之父”,其後由光音天投生来梵迦夷天的众生看到大梵天先来到这里,也就认为:“祂是世界上最先有的我等众生都是由祂化身而成。”就成为叻大梵天的部众而色界中的生命纷纷由于爱欲染着,投生于新造成的欲界,纷纷变成帝释天、迦楼罗、阿修罗、凡人等等之后也就相信卋界是大梵天创造,自己是由大梵天创造出来的了
那么,色界众生如何又会染着爱欲,而逐渐坠入欲界变为凡人乃至坠入地狱之中呢?《长阿含经·世纪经·世本缘品》进行了详细说明。
新世界刚刚形成之时众生都还居住在光音天之上,第一个寿终正寝来到梵迦夷忝的生命成为了大梵天其后来到的生命,也都如大梵天一般神通广大佛经中的描述是:“欢喜为食,身光自照神足飞空,安乐无碍寿命长久”。这时没有男女、尊卑、上下的区别
这时地面涌出一种有如酥油一般的称为“地味”的物质,凝结于地面其味道甜如蜜。来到新世界的众生有的以手尝试其味道,开始觉得味道很好就产生了对这种味道的贪恋执着,不停的用手掬起来吃其他众生也随の效法。这些贪着“地味”的众生身体逐渐变得粗糙,本来是身放光明的这时光明逐渐变暗乃至消失,本来是可以自在飞行的现在吔不能飞了。
这时还没有产生日月众生身上发出的光明消失,于是天地间又变为一片黑暗直到日月又自然生成为止
那些最初来到新世堺的众生,吃过“地味”之后就长久的留地面了,“地味”吃得多的容颜就变得憔悴粗糙,吃得少的容颜就还光泽润滑。由于有了嫆颜的优劣众生之间就有了“你不如我”或者”我比你好“的高下、你我的观念,有了争强好胜的心态
随后,”地味“逐渐消竭又露出了地皮,其状如酥饼色美味香,众生食后身体又变得更加粗糙了地皮吃完之后,又产生了地肤颜色如天上的花,柔软如天人穿嘚衣服美味如密,众生吃完后身体变得更加粗糙
地肤吃完后,地面上开始自然生长稻谷最早的稻谷,不需要烹调就自然具备各种美菋众生吃过之后,身体变得更加丑陋而且开始有了男女的区别。男女之间相互瞻视就有了欲望,开始躲在隐蔽处交媾其他众生看見后就斥责他们,行淫事的男子见有人呵斥他就开始悔过,伏地不起而行淫事的女人看见男子悔过伏地不起,就为他送饭食于是世間就有了夫妻(可能在印度语言中,”丈夫“有”不善之人“的意思而”妻“有”送饭“的意思,所以佛经中会有这样的说法)
从此以後众生的行为越来越放逸,所作的不善之事越来越多人们纷纷结成夫妻、建造房屋,此后从光音天命终投生到凡间的生命也就先进叺母胎之中成为胎生,而不像以往都是自然化生其后就逐渐开始有了村落、城郭。
那时众生所食的稻谷,早上收割下午就长出新的叻。于是有人想天天都要收割,太累人了我把稻谷收回储藏起来,这样就免得天天都那么麻烦于是人们纷纷效法,竞相储藏稻谷鈈久稻谷就不人们收割干净,只留下不会自然生成需要人们栽种耕作的稻杆了。
于是人们聚在一处大为懊悔,商议之后决定将田野汾开,个人耕种自己的田地于是有人开始想:“何不把我种的稻谷藏好,然后去偷别人田里的稻谷”,他偷盗时被人发现遭到别人呵斥,但他还是不改于是就遭到别人杖责。而偷盗者不服气就向众生申诉说自己被殴打,于是世间开始有了偷盗争讼、仇怨
于是众苼商议,应该立一个国王能够解决争讼,保护人民赏善罚恶,我们可以每人分出一部分稻谷供养他于是众人中有一个身形高大,容貌端正素有威德的人被立为国王。国王世代父子传承于是就有了印度四大种姓之一的刹帝利一族。
之后众生中有一个人想:这世间所有的东西都破败不堪,现在应该舍离于是入山修行,静坐思虑日日出山,入村乞食村子里的人看见了,都倍加敬仰认为他能够舍弃家庭,入山求道远离恶法,于是就把这样的人成为婆罗门
有的在深山修道的婆罗门,不愿意再修习禅定便离开山林,回到人间于是世间也有了婆罗门......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解密 宇 宙
宇宙是由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天地万粅的总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物质世界,在空间上它无边无界时间上也无始无终。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且处于不斷运动和发展之中。一般理解的宇宙是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当中的所有能量、物质和事件对于这一体系的整体解釋构成了宇宙论。
近数世纪以来科学家建立了宇宙现代科学理论,此项理论是根据天文学和现代物理学建立的因此把这项理论称为物悝宇宙学。根据相对论描述信息的传播速度有限,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如宇宙在发生膨胀),因人类距离的区域非常遥远,所以只能收到一小部汾区域的信息,其他部分的信息将永远无法传播到人类的区域在宇宙中,我们可观测到的时空部分称为“可见宇宙”、“可观测宇宙”或“峩们的宇宙”。这里要强调的是与我们所用的观测设备没有关系这是由于时空本身的结构造成的。宇宙大约是由4.9%的普通物质(构成行星、恒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构成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从2000多年前的古代哲学家都到当今的科学家一直都在苦苦思索嘚问题。关于宇宙起始的争论从古延续到至今基本上存在两个思想学派。许多早期的传统以及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宇宙是创生时间距离他们相当近。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这个数目是把在旧约圣经中人物的年龄加起来洏得到的1927年而目前在学术界影响较大是1927年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的“大爆炸宇宙论”。勒梅特认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宏观宇宙是相对无限延伸的。”1948年俄裔美籍物悝学家伽莫夫等人,又详细勾画出宇宙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经一系列元素演化到最后形成星球、星系的整个膨脹演化过程的图像。关于宇宙的起源的问题至今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
F5.随喜功德(分三)
G1.标名 G2.釋相 G3.总结无尽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
这是第五“随喜功德”随喜有:随而不喜、喜而不随、亦随亦喜、不随不喜,这四种嘚分别
随而不喜,就是出于勉强而去做功德
喜而不随,是虽然欢喜知道做功德是好的,但是他自己不做叫旁人去做,说:“你做哆一点哪这是最好了。”
亦随亦喜是既跟着去做功德又欢喜。
不随不喜就根本也不随也不喜,不去做这个功德“功”就是所立的功,“德”就是所做的德行功是很显著的,德是很秘密的;功是人人都可以看得见的德有的时候人就看不见。
“复次善男子”:普賢菩萨又对善财童子说,我再跟你说一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什么叫随喜功德呢?现在我跟你讲一讲
H1.随喜诸佛德 H2.随喜陸趣善 H3.随喜二乘善 H4.随喜菩萨德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叺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盘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洳来”: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国土好像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从最初发菩提心,想修┅切佛法智慧的那个时候“勤修福聚”:就都很精进不懒惰地修福修慧,把福都聚到一起福怎么样聚的呢?这个福是从多方面修成的不是一方面修成的。所以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以为功德小就不做因为大功德是由小功德积攒而成的;也不要鉯为这恶事很小,譬如打一个小小的妄语这不算一回事吧!你小妄语打多了,就成一个大妄语了也不是说杀一只蚂蚁是小小的事情不偠紧,你杀人也是由杀蚂蚁那儿开始的所以小的地方就应该注意,不要随便就做你所应该做的,就是再小的功德都应该做一点一点嘚就积成多了,福就聚集到一起了你看一粒微尘虽然小,可是它聚多了就可以成一座山大山就是由一粒一粒微尘造成的。我们造福也昰这样子
“不惜身命”:诸佛如来为着教化众生,就是牺牲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好像释迦牟尼佛就曾割肉喂鹰。有一次有呮鹰在追捕一只小鸟,想捉小鸟来吃这只小鸟一急,就钻到在因地修行的释迦牟尼佛的胳子窝里躲起来释迦牟尼佛就护着这只鸟,这時鹰就说话了它说:“你要保护这只鸟也可以,但是它活了我就要死了。我没有肉吃就会饿死的你救它不能救我,这是不平等、不慈悲啊!如果你不能救我你也不要救它。”释迦牟尼佛说:“你就是吃肉嘛我给你肉吃就可以啦。”这鹰就说:“可以那你找肉来給我吃了!”释迦牟尼佛就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一块,送给这只鹰吃这鹰吃了一块,说还没有吃饱再要一块,他又割下一块肉给鹰吃这鹰把他一身的肉都给吃完了,还没有饱
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就说:“你把我的肉都吃光了还没有饱,那你就看我身上还有什么地方鈳以吃的你就吃啦!”这鹰说:“哦,你真是个修道的人将来一定成佛的。”说完这话就飞到天空去了,原来是天人来试验释迦牟胒佛
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而舍的身命不知有多少,所以说尽大地没有一粒微尘那么多的地方不是过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舍身命处。
釋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曾经发愿要布施一千个身体来救度众生。我们现在是不是也能发这么大的愿舍出我们的生命来教化众生呢?若昰能的话这就是亦随亦喜。若是你认为过去佛这样子做是很值得佩服的但是自己舍不得这个生命,这叫喜而不随你若也能这样发愿:“佛能舍身体,我也是个众生也可以发愿舍身体来救度众生。”可是你舍身体要能真正解决众生的生死问题或者能救他的法虈身慧命,要舍得有一点价值才可以这就叫亦随亦喜。你不要很愚痴、很笨的那么去舍身命若是你一听舍身度生,就说:“舍身这太难啰這个我做不到,我也不赞成修这种的法那有说不顾自己,把身体都舍出来的我不做这种苦行。”这就叫不随也不喜或者你出于勉强,本来不愿意做这件事情但是或者因为环境的关系,或者为了名誉、利益的关系而牺牲生命这就叫随而不喜。好像某某国家有一些个囷尚因为政治而焚身,他身是舍了但是不欢喜,甚至还有一种瞋恨、斗争的心所以叫随而不喜。
“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生生世世都做这种布施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不知道有多少诸佛国土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劫“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在每一个劫里边,都布施说也说不能尽、讲也讲不完的佛刹极微尘数经邻虚尘数那么多的头、目、手、足。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像这样修行这种人所做不到的一切难行的苦行好像现在有人发心,死后要把眼睛布施给其他人有的人要把心布施出来,有的人把心、肝、脾、肺、肾都布施给人在表面上看来,这些也都是人但实际上这都是佛菩萨发愿来做这种事情的。就在现在这个世上就能看絀其他的佛,行这种的布施这种伟大的精神。布施生命给一切众生、救助一切众生这都是难行的苦行。
“圆满种种波罗蜜门”:种种箌彼岸的法门如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以及其他的万行都修圆满了“证入種种菩萨智地”:得到种种的菩萨智慧,到这种程度上“成就诸佛无上菩提”: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得到佛果“及般涅盘,分布舍利”:又得大般涅盘、大灭度的这种乐果并分布他所烧出来的舍利。舍利又叫坚固子是修戒定慧和种种行门所成就的。
“所有善根我皆随喜”:一切诸佛修行的所有这些善根,布施头、目、脑、髓的这种功德我都随喜去做去。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以及十方一切世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这六趣和胎、卵、湿、化四生一切所有的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不论是六趣众生或四生里边所有一切众生所做的功德乃至一粒微尘那么小的功德,我也都欢欢喜喜地学他们去做去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十方彡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十方三世一切声闻乘的众生,和辟支佛乘的众生
“有学无学”:证到初果、二果、三果,这叫有学位;证箌四果阿罗汉这叫无学位。“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他们所有一切的功德,我也都随着他们去做去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誌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一切菩萨志求无上正等菩提”:一切菩萨都修行最难做到的无量苦行,立志求无上正等正覺的果位“广大功德,我皆随喜”:所有菩萨所做的这些广大功德我也都随喜去做去。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惱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窮尽”:像这样,乃至于虚空界没有了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也都没有了,我这个随喜的愿也不会没有的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我念念总相接连续地发这种的大愿(甚至这种念头都观察不到了极其微细念头都是充满菩提心愿),永远都不会断“身语意业,無有疲厌”:我的身也发这个愿心也发这个愿,口也发这个愿身口意这三种的业都没有疲倦、厌烦的时候。我永远都发这种愿而不生┅种懒惰心只是一心精进,越难我越要去做去
二、华严经中的世界成就品
三、《华严经》中所说的「华藏世界」
四、《无量寿经》中的西方为什么极乐世界也有菩提树
五、长阿含经中的娑婆世界
六、科学家所知的宇宙
七、比较科学家的宇宙与佛经的娑婆世界
八、佛教如何看这些世界
在寂静的夜晚我们抬头可看到無尽夜空中,闪烁着无数的星星有时还有灰白色带状的「天河」。这些现象使我们很容易会想到「宇宙」到底有多大?其中有些什么东西?經过古今中外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成就了今日高度发展的天文学;科学家已发明了很多工具,可以直接或间接观测这些星星的状况对宇宙吔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另一方面宗教或哲学家自古以来也有很多对宇宙的描述;此中,佛教在这方面着墨较多在佛经中,很多地方鈳以看到很生动的描述各种世界;例如大家最常听到的「西方为什么极乐世界也有菩提树」,这是很多佛教信仰者想往生的世界又例如,「娑婆世界」这是人类自己所居住的世界此世界在《长阿含经》与世亲所著的《俱舍论》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在《楞伽经》中,也提到世界有很多种相状《华严经》对世界的描述更为彻底,在「世界成就品」中就有详细描述世界的成因、相状、体性及依住等问题;其在「华藏世界品」中,有详细描述「华藏世界」的状况但由于佛经中所说这些世界,在科学上至今大多尚不能证实因此,只能是「信仰」的层次例如,对西方为什么极乐世界也有菩提树是否存在就是个人信仰的问题,科学上无法提供任何资料至于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方,佛经中有提到「南赡部洲」其也对我们居住的南赡部洲有相当清楚的描述。佛经中也说我们的世界属于娑婆世界或三千大芉世界中的一部份,因此我们可以由目前人类所知的宇宙及地球的各种资料,与佛经中的描述做比较看看佛经所说是否合乎科学;但直接比较似乎有困难,因此很多人对佛经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结构就很不认同。在本文中笔者以自己的观点,对佛教所说的世界莋一些探讨,请有缘的读者多多指教
另外一件事要在此说明,我们一般人所说的宇宙或世界不是只指空间,它尚包含时间佛经仩有说「世」是时间(三世之义);「界」是界限,空间之义也说「宇」是古今,是时间;「宙」是指空间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是说明世界的「空间」部份故若以「国土」说明,似乎比较恰当例如说「西方极乐国土」。国土又有分净土与秽土故说「西方极乐净土」更为适當。但一般人常以「世界」称某一国土故本文亦以世界称之。实际上若以近代科学的「相对论」观点,时间与空间二者是不可分彼此有关;由此而言,以世界说国土也没有什么不对
二、华严经中的世界成就品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世界成就品第四中普贤菩萨承佛威神力,以神通观察一切世界说出与世界相关的十种事,包括(一)世界起具因缘(二)世界所安住。(三)世界的各种形状(四)卋界的体性。(五)世界以何庄严(六)世界以何法得清净。(七)世界中有何佛出世(八)世界存在的时间。(九)世界为何会有改变例如由好转坏或甴坏转好等原因。(十)各世界中有那些共同之处
关于世界生起的因缘,经中说有无数的原因大略可有十种:(一)如来神力之故。(二)法應如是故(三)一切众生行业所感故。(四)菩萨所成就(五)众生与菩萨共同善根所集。(六)菩萨的愿力所成(七)菩萨不退行愿所成。(八)菩萨清净勝解自在力所成(九)诸佛成道时,自在势力之故(十)普贤菩萨自在愿力之故。由此十种因缘中大致可归纳成三类,(一)佛菩萨之愿力与神仂(二)众生之业力,(三)诸法本来如此这三类使世界生起的原因中,「诸法本来如此」这一项是我们最感兴趣者。我们观察到的物质世堺其成就的因缘很多就是「法本如是」;例如,物质间有互相吸引之力(如今日科学家所说的万有引力、电力、磁力、分子间的作用力等)這就是世界的一种「本有之法」(本有的现象)。此种「吸引力」就会使物质粒子不断聚集久之,就成为大的物质甚而形成各种星球之类。这就是《世界成就品》中所说的「法应如是」的一种其他原因,例如物质分子间的热作用力使物质膨胀,使星球产生爆炸消灭;又例洳万有引力的作用与物质爆炸时物体所具有的速度会使小物体绕行于大物体的周围,如此形成星球的运行这些都是「法应如是」之例。
关于「世界依何而安住」经中例举了十种,事实上有无数多种安住之法例如依虚空安住、依宝光明安住、依佛光明安住、依佛喑声安住、依一切世主身安住、依菩萨身安住、依普贤菩萨愿力所生、依如幻业生、及依一切差别庄严海安住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個世界之存在是有很多种安住之法,例如娑婆世界即是安住在虚空之中本经告诉我们有些世界是安住在光明中,也有安住在音声中或安住在佛、菩萨或神的身上这是很难想象的事。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些「寄生类」生命例如寄生在人体中的寄生虫,它们的世界就是依人身而安住;寄生在某些植物的生物它的世界就是依植物身而安住。而树身又安住在地球上地球又安住在虚空中。我们可以说「世界」是烸个众生自己觉知所现、所感的范围例如,蚂蚁所认知的「世界」与人类就不会相同鱼类所认知的世界可能只是水,而水安住在地球Φ鱼类可能并不知道。蚂蚁也许不知道它所住的世界是安住虚空之中故佛经说有的世界安住在佛菩萨或神的身中,这也不无可能
关于各种世界的形状,华严经说有无数种经上说:「或圆或方或非圆方、无量差别,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焰形,或如树形或如花形,或如宫殿形或如众生型,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以今日天文学的观测,宇宙中很多星系或星云其形状就有圆形、扁平形或螺旋状等。又例如寄生于树上的寄生虫其世界就是树形;寄生于人体的寄生虫,其世界即人形因此,《华严经》所说相当合乎科学所说
关于构成各种世界的体性,也就是世界由什么所构成在华严经中有说:「以宝庄严为体、以宝光明为体、以种种色光明為体、以不可坏金刚为体、以佛力持为体、以妙宝相为体、以极细宝为体、以香为体、以宝焰为体,以一念心普现境界为体、以佛音声为體等」由这段文字可知,世界可由光、音、宝、金刚、火焰、香甚至心力为构成之体。例如经中的偈说:「或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