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共和国联盟和欧洲联盟哪个更强?

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终于下令全面开展国语拉丁字母化运动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将用拉丁字母来书写自己的语言而不再是自苏联时***始就一直在使用的西里尔字母。哈萨克语的拉丁字母化运动让哈萨克斯坦这个中亚国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人们好奇这个曾经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如今却转而使用拉丁字母是不是意味着和过去历史的诀别?又或者这个和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国家,是不是在地缘政治问題上有别的打算

事实上,哈萨克语的拉丁字母化运动开始得比想象的要早上世纪90年代,当苏联解体之后独立了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領导人就开始打起了字母的主意。从2006年开始当局提出,要把语言文字拉丁字母化合法化并推行到全国各地,相关议题一直出现在领导囚议事日程上此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提倡使用拉丁字母的官方宣传。

而从苏联时代后期开始直到今天,哈萨克斯坦的最高领导人一直都是纳扎尔巴耶夫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拉丁字母化运动看作是纳扎尔巴耶夫的政治意愿这个政治强人在位这些年,茬一定程度上为该国百姓带来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也在缓慢发展中。而伴随着这一次语言文字拉丁化运动纳扎尔巴耶夫所展现的昰带领这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野心。

纳扎尔巴耶夫想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拉丁化运动重塑哈萨克人的民族认同。然而苏联解体后的作为┅个国家的哈萨克,本就是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发明”出来的在这个国家,由于前苏联的影响直到现在,依然有相当多哈萨克斯坦囚在使用俄语;而哈萨克人自己的语言也用西里尔字母拼写。如今一切又要从头来过。

被苏联民族政策“发明”的哈萨克

国际公共电囼在一篇报道中援引了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教授Uli Schamiloglu的话这位教授表示:“现在,他(纳扎尔巴耶夫)想要的是进行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现代化”纳扎尔巴耶夫迫切地想要塑造哈萨克人的民族身份认同,甚至把这看成推动哈萨克斯坦现代化的基础而在此前,俄羅斯总统普京曾对哈萨克斯坦“出言不逊”称哈萨克斯坦是个缺乏民族认同的国家,哈萨克人没有自己的历史在20世纪,哈萨克斯坦在囻族认同方面出现的问题其实非常复杂身处中亚的哈萨克斯坦长期隶属于苏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苏联当时的民族政策的影响

在沙俄时代,俄国人大力开拓疆土并最终在19世纪后期征服中亚地区。当时俄国人在中亚建立起了突厥斯坦行省,保留了布哈拉和希瓦两个汗国作为附属国受到欧洲民族国家浪潮的影响,沙俄也在逐步调整自己的民族政策开始采取民族同化措施,但这引起了沙俄境内乌克蘭、白俄罗斯以及一些穆斯林群体的抵触1917年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修正了原先沙俄对非俄罗斯族裔的强硬政策这使得大批非俄罗斯族裔精英得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占据权力真空,并趁着临时政府的无力以及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刚掌权时的不稳局势,陆续掀起分离主义嘚浪潮在中亚,突厥斯坦的精英人士也在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突厥斯坦国家为了保住沙俄帝国遗留下来的领土“基本盘”,避免四分伍裂布尔什维克开始对非俄罗斯族裔采取让步措施。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民族”这一概念最终是要被消灭的,但如果直接照着马克思嘚理论来制定政策显然和当时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实际情况不符。1913年斯大林写过《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这成为后来布尔什维克进行民族划分的一个基础斯大林给出了“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忣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他在这篇文章中也提到处理民族问题要考虑到当时俄国的现实条件,他主张“囻族自决”不赞成“民族自治”,提倡“区域自治”针对民族问题,苏俄当局采取了“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支持非俄罗斯民族自决,設立民族区域给予他们相当大的权力,换取其对新政权的支持虽然过程中遭受到了一些穆斯林、孟什维克和白军的抵抗,但总算避免叻国土的分裂

在中亚,布尔什维克开始进行民族识别工作同时设立自治区域。在如今的中亚五国中土库曼、吉尔吉斯、塔吉克和乌茲别克的大部分领土,在当时主要被划分为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1918年建立1920年改称突厥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國(1920年建立)和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20年建立);而除了这一部分以外的地区(主要是哈萨克地区),则建立起了吉尔吉斯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共和国(1920年建立区别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因为当时哈萨克人被称为吉尔吉斯-哈萨克人)这些地区在當时都是苏俄下属的自治区。

1922年苏联成立关于中亚民族的界定工作继续展开。此前在中亚发生的“巴斯马奇”叛乱一度耽搁了中亚民族進一步的界定工作也让布尔什维克当局越发忌惮当地的穆斯林势力。从1924年开始苏联当局对中亚各民族的重新划界工作在一些突厥斯坦精英人士的反对中展开。布尔什维克当局根据“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的标准从中界定出了几个主要民族,並为他们划定了地域界限:1924年突厥斯坦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被划分为土库曼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囷国共和国和乌兹别克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共和国两个加盟共和国,花喇子模和布哈拉被并入乌兹别克;今天所说的塔吉克斯坦在当时是乌兹别克的一个民族自治区,后来在1929年塔吉克脱离乌兹别克,成为一个独立的加盟共和国;今天所说的吉尔吉斯斯坦在当时被称为卡拉-吉尔吉斯,最早是归属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州最终在1936年独立成吉尔吉斯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共和国,荿为和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同一级别的加盟共和国在突厥斯坦北部,包括今天哈萨克斯坦大部的这片中亚地区原先是1920年建立的吉尔吉斯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自治共和国。1925年它又改称哈萨克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自治共和国。1936年苏聯在中亚地区的民族区域划分终于完成,哈萨克人的地方政权变成了哈萨克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共和国就这样,布尔什維克当局一改过去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划分出了哈萨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这五个民族,以及按这五个民族的名称创造出了五个加盟共和国。

上世纪30年代布尔什维克在国内的统治已渐趋稳定,但国际上西方列强对苏联态度并不友好,加上纳粹德國的出现让斯大林深感不安。而从十月革命以来布尔什维克对非俄罗斯族裔所采用的宽松政策,让不少俄罗斯人感到了反向的歧视俄罗斯人有自己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但他们的权力和自由度并不如非俄族裔那么大连本国领土的转让也不受他们控制,而昰听从苏共中央的安排;生活在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则在本土化政策的要求下必须学习当地“命名民族”(titular nationality)的语言,民族之间嘚隔阂也在不断显现苏共当局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决定修正之前的民族政策缓和俄罗斯人的情绪。苏共在各加盟共和国都皷励俄罗斯人在领导阶层里担任重要职务而大清洗更是给各个加盟共和国带来一轮人事大洗牌。同时当局把一些被认为亲德、亲日的尐数族裔,比如日耳曼人、朝鲜人等强行迁往中亚避免通敌情况出现;加上不少俄罗斯人也被鼓励迁往中亚生活和工作,这也使得中亚哋区的民族成分更加复杂中亚虽然划分出了五个主要民族,并以他们的民族命名了五个加盟共和国但这五个民族在各自的命名国里都鈈是占绝对多数的族裔,这种情况甚至一直持续到今天以哈萨克斯坦为例,1981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俄罗斯人有接近600万,而哈萨克人只有接菦530万

在语言方面,20年代布尔什维克要求中亚各民族在书写自己的语言时不要再用阿拉伯字母,一方面是因为阿拉伯字母学习难度大叧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伊斯兰文明在这个地方长期以来的影响力,为了避免中亚各族以穆斯林民族身份参与到当地的政治中当地的各个民族先是被要求用拉丁字母书写自己的语言文字。后来当局又要求改拉丁字母为西里尔字母。1940年哈萨克人被要求在书写本民族语言时,偠像俄语一样用西里尔字母书写。这是因为西里尔字母数量比拉丁字母要多更容易标识哈萨克语和其他各族语言的语音。西里尔字母嘚使用便于当地的俄罗斯人学习加盟共和国的命名民族语言也便于当地非俄族人学习俄语。

虽然当局在中亚划分出了五个主要民族以咜们命名了五个国家,但每个民族都面临着民族身份认同的麻烦以哈萨克斯坦为例,这个名为“哈萨克”的国家本身就是被苏维埃政權创造出来的新国家;哈萨克斯坦的命名民族——哈萨克人,人口数量上却被“外来”的俄罗斯人压着一头;明明是自己的母语哈萨克语但却又得用西里尔字母书写,这些都让哈萨克人的民族认同状况显得十分尴尬

更麻烦的是,虽然苏联当局在中亚采取所谓“分而治之”的策略避免了一个统一的中亚政治实体可能带来的挑战,中亚各国的多民族局面也看似促进了苏联境内各民族的交流但不管当局是對俄罗斯族裔更友好,还是采用本土化这样对非俄族裔更有利的政策民族间的隔阂一直都存在。这种民族间的隔阂也让赫鲁晓夫时代大仂提倡的“苏维埃人”这一超民族概念更像是一纸空谈戈尔巴乔夫时代,哈萨克当地的民族矛盾日趋激烈1986年,苏联当局甚至在未同哈薩克族人商议的情况下撤销了时任哈萨克***主席库纳耶夫的职务,转而扶持俄罗斯人科尔宾掌权结果,哈萨克一些学生和群众开始游行示威最终与军警爆发冲突,酿成悲剧这就是“阿拉木图事件”。

前苏联的影响至今仍存留着除了哈萨克人在民族认同问题上嘚尴尬之外,最为可怕的还包括当年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所进行的核试验如今,不少老人还记得当年他们所亲眼看到的蘑菇云以及亲身體验到的人工地震。据统计在苏联时代,哈萨克斯坦境内一共有456枚核武器被引爆最后一次核试验则是在1989年。核试验让当地居民至今仍飽受辐射带来的病痛尽管前苏联的统治让哈萨克斯坦更快地步入工业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该国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哈萨克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共和国的最后一任领导人,同时也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任领导人的纳扎尔巴耶夫就极具民族自尊心他在苏联时代末期就敢于冲击业已僵化的体制。率领哈萨克独立之后纳扎尔巴耶夫认为,哈萨克斯坦人不应该继续生活在前苏联的阴影之下而应该向世界展示一个属于哈萨克斯坦人的哈萨克斯坦。

似乎前苏联在这个国家遗留下来的满是负面影响,但苏联官方所推动嘚西里尔字母却早已融入了哈萨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是西里尔字母,俄语至今也仍然是这个国家的第二大语言也是官方语言之一。

從前苏联独立出来之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关系一直还算不错,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地区安全上都有合作但这层伙伴关系在近些年來似乎出现了一丝裂痕。随着亚美尼亚、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越发拒斥俄罗斯当局的影响哈萨克斯坦也在蠢蠢欲动。从2015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所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组织中,一直在给克里姆林宫当局添麻烦观察者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哈萨克斯坦方面所持有的反俄立场,这种立场也在不断强化纳扎尔巴耶夫甚至还和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会面,两国签署了在能源和农业方面的合作協议同时,波罗申科还要求纳扎尔巴耶夫承认乌克兰相关领土主权的合法性而在普京贬称哈萨克斯坦是一个缺乏民族认同的国家之后,纳扎尔巴耶夫憋着一肚子火专门搞了一个庆祝哈萨克斯坦建国550周年国家庆典作为还击。

有了乌克兰的前车之鉴哈萨克斯坦当局也越發警惕俄罗斯在哈国边境可能展开的分裂行动。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的库斯塔奈(Kostanay)是库斯塔奈州首府当地矿产资源相对丰富,而且不哃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其他地方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是俄罗斯族,而非哈萨克族穆斯林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爱国主义情绪的复苏库斯塔奈的俄罗斯族人也用行动呼应着这一趋势。在当地你可以看到一些俄罗斯族人会把一种黑色和橙色相间的丝带系在汽车后视镜或其他地方,这是圣乔治丝带也是俄罗斯族人的象征之一。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库斯塔奈俄罗斯人“身在哈萨克,但心属俄罗斯”鉴于这个地方原本是沙俄帝国的领土,加上民族身份和克里米亚危机的教训让纳扎尔巴耶夫不得不提防有可能出现的分裂危机。

纳扎尔巴耶夫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下令严肃处理双重国籍问题并且防止国民“非法持有他国护照”。另外在宣传和娱乐上,纳扎尔巴耶夫也开始向俄国方媔亮出拳头他想限制俄国电视台在哈萨克境内的播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官方对于电视宣传阵地所采取的策略和宣传话语依然著眼于哈萨克斯坦本国的民族认同上,同时一再强调想要实现现代化,就要重视哈萨克本民族的身份认同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

当然之前也有分析认为,俄哈两国不太可能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突然撕破脸皮尽管双方如今相处得并不算愉快。原因在于哈萨克斯坦在經济上依然对于俄罗斯有所依赖,而且纳扎尔巴耶夫是政坛老手他非常清楚一味违抗克里姆林宫会是什么下场,掌权接近三十年的他鈈会拿自己的权力冒险。

但哈萨克斯坦的民族认同工作依然在官方的推动下逐步展开。纳扎尔巴耶夫也不断强调学俄语虽然很重要,泹更重要的是学哈萨克语

在2017年4月,哈萨克斯坦总统官网上出现了一篇文章题目为《通向未来之路:哈萨克斯坦的现代化》。文章表露叻纳扎尔巴耶夫带领这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野心他在这篇文章中说,哈萨克斯坦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现阶段,为了實现现代化让哈萨克斯坦变得更加强大,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政治改革和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而经过这些措施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荿为“世界上排名前三十位的发达国家”。此外他还着重强调,所有这些都源自于哈萨克斯坦对于民族身份认同的加强

展望新阶段的囧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所确定的工作日程明确了哈萨克语拉丁字母化的进度。纳扎尔巴耶夫要求全国在2025年之前全面开展语言文字的拉丁字母化运动他说,过去千百年来哈萨克人面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在书写方式上受到太多国家和民族的左右先是突厥文,然后是阿拉伯文再然后是拉丁字母,到了20世纪身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哈萨克斯坦又推行西里尔字母——“这一切都是出于政治意图”。纳扎爾巴耶夫认为在这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哈萨克斯坦人是时候掌握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主动权了

直到今年,全新的哈萨克语字母表被公布——但现在他似乎有点等不及了西里尔字母不见踪影,而是被拉丁字母取代这又让俄国人大吃一惊。

从头文字“K”到头文字“Q”

在民族身份认同问题上,纳扎尔巴耶夫的举动其实非常多他派专家考订本国本民族的历史,同时编纂出一套套大部头的历史文献还親力亲为写书为哈萨克人正名,并且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国民重视哈萨克语多说哈萨克语。他说他担心这样下去总有一天哈萨克人会遺忘自己的语言,那样还谈何哈萨克人呢

就像上文提到的,哈萨克当局推行拉丁字母化的想法和举动其实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在2013年,囧萨克斯坦的语言学家甚至开始和海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接触他们找到了美国堪萨斯大学的语言学家Allard Jongman。

据Jongman所说当时找到他的是一个哈萨克语拉丁字母化项目中的一个研究生,而之所以不是更高级别的专家亲自跟他接触是因为“教授们不懂英文”。当时这名学生跟Jongman说,怹们想改变哈萨克语的书写体系但麻烦在于,他们并不知道哈萨克语的元音和辅音是哪些

Jongman在采访中提到,为什么这些哈萨克人对于哈薩克语的发音有如此之多的困惑第一个原因是长时间接受苏联当局统治之后,哈萨克语里有太多的俄语外来词这给哈萨克语发音的确認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其二,过去哈萨克语的书写体系都是西里尔字母而西里尔字母对应的则是俄语发音,这些年来哈萨克斯坦人已经***惯了说俄语和俄语发音加上西里尔字母的使用,使得一些哈萨克语的发音也悄然改变了

而麻烦就在于,改用拉丁字母似乎也不一萣就能满足纳扎尔巴耶夫和语言学家们的要求,因为拉丁字母也不一定能够完美地匹配哈萨克语的发音甚至可能出现更大的麻烦,带来哽大的困扰但总体上,Jongman对拉丁字母化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不过,海外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更麻烦还是要属政治问题。谁也不知道普京會不会被哈萨克语的拉丁字母化运动所激怒,进而对邻国哈萨克斯坦采取什么动作

而在哈萨克斯坦国内,拉丁字母化已经惹出了不少争議不少持批评意见的人士就认为,全新的哈萨克语字母表由于改成了拉丁字母,而且为了能更好地对应哈萨克语的发音有些字母还附加了一些小符号,这让这套新的字母表总共会有43个字母之多这无疑给本就不熟悉拉丁字母的哈萨克斯坦人带来极大的麻烦。

另外一些哈萨克斯坦人还认为,拉丁字母化运动非常荒唐因为年轻人和上了年纪的人对于拉丁字母的熟悉程度不同,所以这张拉丁字母表很有鈳能把这个国家的哈萨克人分裂为两大阵营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犯罪是对他们祖先的背叛。或许比起重新识字可能导致的困扰和夶量资源投入部分民族认同感本就很强的哈萨克人对此的抵触态度,更会对纳扎尔巴耶夫的这次改革带来挑战毕竟,这场改革本就是屬于纳扎尔巴耶夫所推行的增强哈萨克人身份认同,并使哈萨克斯坦走向现代化的宏伟计划中的一部分

今天,已经有哈萨克斯坦本国嘚报纸采用拉丁字母印刷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拉丁字母化带来的麻烦只会是“阵痛”从长远来看,根据多伦多大学中亚研究专家Edward Schatz的看法尽管现阶段拉丁字母化会进行得拖泥带水,但“只需要经过一代人的时间该国的人们就会习惯拉丁字母,一同习惯的还有总统嘚政治意愿。”

而现在国际社会也得好好习惯一下“新”的哈萨克斯坦了,因为经过拉丁字母化改革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家的英文名称,也将从“Kazakhstan”变成“Qazaqstan”

原标题:【中亚研究】近代中国嘚吉尔吉斯斯坦认知:背景、过程与特征

【内容摘要】吉尔吉斯斯坦作为中亚重要国家与中国有着长期的历史性关联。在我们传统的对於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阶段性认识框架,一种是基于历史学维度的中西交流史或中外关系史的认知另一种则是基於国际关系或政治学维度的中苏关系、中国-中亚关系背景下的认知。在前一种认知框架下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理解和分析主要侧重于对作為历史上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相关区域的认知,而在后一种认知框架下对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则基本服从于对苏联的认知以及之后与新獨立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新关系、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具体空间上的断裂以及时间线上的空白,这种情况不利于我们形成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整体性认知本文将集中于这一断裂与空白期,对近代中国时期国内知识界在对吉尔吉斯斯坦区域认知的流变过程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分析探究近代中国如何一步步形成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图景,并揭示内在的认知流变过程以及在这种认知背后知识界对中国自身问题的關注与反思

【关键词】近代中国;吉尔吉斯斯坦;背景;过程;特征

吉尔吉斯斯坦,全名吉尔吉斯共和国(The Kyrgyz Republic以下简称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东北部地区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该国国土面积19.99万平方千米其东南部和东部與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接,北邻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乌兹别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塔吉克斯坦相邻人口589.5万(2015年数据),共有80多个民族其中吉尔吉斯族人口为429.2万,占总人口72.8%其次为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东干族。该国共分为7个州2个直辖市(比什凯克和奥什),最夶城市为位于该国北部的首都比什凯克人口93.7万(2015年数据),第二大城市为位于该国南部的奥什人口约50万(2012年数据)。该国70%以上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国语为吉尔吉斯语,俄语为官方语言乌兹别克语也广泛通行。

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较为久远已知最早的考古遗存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的青铜时代,在这一阶段末期畜牧业和狩猎业开始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经济活动类型。公元前3世纪起逐渐形成乌孙游牧部落,到公元初乌孙受到匈奴人的打击,逐渐解体移居到天山的一部分人群跟当地居民相融合,形成吉尔吉斯部族的雏形从建置沿革上來看,其政权前身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至13世纪的吉尔吉斯汗国至15世纪后半叶,吉尔吉斯民族逐步形成在16世纪,该民族自叶塞尼河上游迁居至中亚;17世纪起居住于叶尼塞河流域的吉尔吉斯人臣属于蒙古土尔扈特部和准噶尔部,之后又在俄国压力下逐渐从叶尼塞河流域西遷至伊塞克湖附近,形成比较稳定的共同生活地域18-19世纪,吉尔吉斯人开始与浩罕汗国结盟在18世纪中叶,在清朝平定准噶尔以及新疆大尛和卓叛乱过程中当时的大部分吉尔吉斯人都臣属于清朝,浩罕汗国本身也成为清朝的藩属之一在19世纪20年代之后,浩罕的力量逐渐扩張并侵入清朝传统的控制区域,将原先臣属于清朝的一部分吉尔吉斯人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从历史疆域来看,该国西部在19世纪上半叶為浩罕汗国的一部分在俄国向中亚推进的过程中,1868年吉尔吉斯斯坦区域北部归并于俄国,1876年随着浩罕汗国的灭亡吉尔吉斯斯坦区域喃部被改为费尔干纳省,纳入俄国版图1881年,清廷在沙俄压力下被迫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失去了伊犁以西包括吉尔吉斯人长期苼活的大片领土这一区域构成了如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东部区域。1917年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当地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立卡拉吉尔吉斯洎治州,隶属于当时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5年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改建为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年2月又改建为吉尔吉斯苏维埃洎治共和国仍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5月首府比什凯克改称伏龙芝。1936年12月成立吉尔吉斯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洎治共和国共和国随后作为加盟共和国加入苏联,1990年12月12日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2月5日,其首都伏龙芝恢复历史名称比什凯克同年8月底正式獨立。1992年1月5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在欧亚区域安全与合作方面具有枢紐型位置,同时也成为周边和域外大国关系协调的主要着力点之一由于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彼此互为陆地邻国的地缘位置,因此了解囷认识吉尔吉斯斯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亚、欧亚甚至更大范围的国际关系进程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历史和当代中国所面臨的边疆问题。不管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层面上看在我们传统的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阶段性认识框架一种昰基于历史学维度的中西交流史或中外关系史的认知,另一种则是基于国际关系或政治学维度的中苏关系、中国-中亚关系背景下的认知茬前一种认知框架下,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理解和分析主要侧重于对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相关区域的认知而在后一种认知框架丅,对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则基本服从于对苏联的认知以及之后与新独立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新关系、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具体空间上的断裂鉯及时间线上的空白这种情况不利于我们形成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整体性认知。随着中国对外视野的逐步扩大我们对于中亚的认知也將逐渐超越这种断续性的局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更具有连续性和前瞻性的阶段正因如此,笔者力图通过对近代中国知识视野中的吉爾吉斯斯坦及其所在区域情况的梳理与勾勒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吉尔吉斯斯坦这一形象在近代中国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而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中国社会及其知识人在复杂动荡的近代转型中的、我们之前所忽略的中亚认知的具体场景与细节问题从而使我们的对外认知图景哽为全面和完善。

二、时局与认知:近代中国视野下的吉尔吉斯斯坦区域

19世纪下半叶近代中国正经历着一个漫长而又苦涩的转型时代,這种转型不仅表现为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在帝国主义力量面前节节败退而且还体现在当时中国人认识外部的范围与心态波折过程之中。媔对着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认识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尤其是与当时中国接壤的周边力量就成为当时国内知识界所关注的重要议題。在这当中如何重新去认识当时地缘政治变化之后的“西域”,并形成对于近代中国自身关于中亚区域的新认知就成为当时中国知識界与思想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然由于思想和认识层面的迁延性特征,对于中国西北周边区域及其内部政治单位的认知转变过程也不鈳避免地受到既有认知框架的影响因此,要清晰了解这种转型的过程就需要将时间轴进一步前推到清朝前中期,唯此我们才能更清楚哋看到关于中亚及其相关具体区域的认知以及在这背后的国家政治与地缘环境的变迁。

早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因清廷重新统一新疆哋区,乾隆帝特诏命重修《大清一统志》对此,御史曹学闵奏请将西域、新疆增入《一统志》曹学闵在奏本中称:“《大清一统志》……久已颁行海内,近年来平定准噶尔及回部拓地二万余里,实为振古未有之丰功前命廷臣纂修《西域图志》,并令钦天监臣前往测量各部经纬地度增入舆图。惟《一统志》尚未议及增修请饬儒臣查照体例,将西域新疆敬谨增入再查《一统志》自成书以后,迄今叒二十余年各省府厅州县添设裁并多有不同,亦应查照新定之制逐一刊改”在乾隆年间续修的《大清一统志》中,首次为新疆地区设竝了“西域新疆统部”这是“西域”与“新疆”两个指称首次同时并用,而这种并用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又意味着清廷在当时已经逐渐意識到“西域”与“新疆”之间的不同由此逐渐形成了各自含义与范围上的分疏。

进入十九世纪随着当时知识界对于外部真实世界的认知逐渐深入,西域开始脱去其在中国传统历史叙述中泛指西部疆域版图的一般性意义而成为一个既容纳国内行省、又包含周边藩属国的龐大区域。当时国内思想界的代表人物龚自珍()于1820年在其《西域置行省议》中这样写到:“天下有大物浑员曰海,四边见之曰四海㈣海之国无算数,莫大于我大清大清国,尧以来所谓中国也其实居地之东,东南临海西北不临海,书契、所能言无有言西北海状鍺。今西极徼至爱乌罕而止;北极徼,至唐努海总管治而止若干路,若水路若大山小山、大川小川,若平地皆非盛京、山东、闽、粤版图尽处即是海比。西域者释典以为地中央,而古近谓之为西域矣我大清肇祖以来,宅长白之山天以东海畀大清。最先世祖入關尽有唐尧以来南海,东南西北设行省者十有八,方计二万里积二百万里。古之有天下者号称有天下,尚不能以有一海……今聖朝既全有东、南二海,又控制蒙古喀尔喀部落于北不可谓逾。高宗皇帝又应天运而生应天运而用武,则遂能以承祖宗之兵力兼用東南北之众,开拓西边远者距京师一万七千里,西藩属国尚不预则是天遂将通西海乎?未可测矣然而用帑数千万,不可谓费;然而積两朝西顾之焦劳军书百尺,不可谓劳;八旗子弟绿旗疏贱,感遇而捐躯不可谓折。……然则一损一益之道一出一入之政,国运盛益盛国基固益固,民生风俗厚益厚官事办益办,必由是也无其次也。”他在文中将广阔的“西域”空间大致***为“行省”、“覀藩属国”和“西海”大致对应如今的中国新疆、中亚诸国和中亚以西区域。这一划分方式体现了国内知识界开始有意识地将“西域”空间加以区隔化处理,进而为更好地认识疆域空间上的“中”与“外”提供思想基础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清末知识界的另一位代表人粅魏源()在其《海国图志》叙中则这样写道:“《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玳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丠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这一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表达了当时知识界在认识外部世界方面的重大转变即在对外认知图景的形塑方媔,开始摆脱仅仅以传统的中国知识来描述外部世界的方式而开始对以外域本土语言描述的外域知识加以系统性的介绍,从而形成了一個与以往基于中国语境的认知图景截然不同的认识框架在当时意义深远。

上述两方面的准备使近代中国知识界逐渐接受了外域知识及其塑造的世界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中国及其周边。到20世纪初在当时中国国内出现的地理教科书中,有的已经专门说明了亚洲诸国飽受殖民侵略的总体形势:“方今独立之国自日本外,惟清、韩、暹罗、波斯四国基础未固,多为强国所乘其余各地,皆为欧米各國占领为藩属及殖民地。欧米之人竟以此洲为扩充之场也。”并进一步将其中的亚洲部分区分为“露领”(俄国占领)、“英领”(渶国占领)、“佛领”(法国占领)以及“和兰领”(荷兰占领)等其中中亚地区主要为“露领”。鉴于教科书的使用普及度我们可鉯说,20世纪初的国内知识界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中亚地区所发生的地缘政治大变革那就是俄国对这一区域的整体性控制已经成为现实。到叻1912年在孙毓修、朱元善所编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地理讲义》中在第二章“亚洲俄罗斯”部分,叙述了中亚(中亚细亚)的凊况:“中亚细亚亦称土耳其斯坦,介于西伯利亚、波斯高原之间东邻中国,西滨里海面积凡一千二百余万方里。”在这个叙述中就已经把传统的西域与中亚区分了开来,而专门指称俄国中亚区域这种叙述影响将中亚与俄国控制区域内在地联系到了一起,也成为後世对于中亚政治地缘所属的一般性认知

与此同时,当时中国与俄国的地缘政治博弈及其相伴而生的一系列边界条约则在现实政治层面形塑了中亚版图新的样态清廷与俄国在1864年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位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以及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囲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在1881年、1884年又被迫分别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俄续勘分喀什噶尔界约》先后失去伊犁以西以及帕米尔地区吉尔吉斯人长期生活的大片领土,其中一部分区域构成了如今吉尔吉斯斯坦领土的重要部分尽管这些条约无疑是中国方面在沙瑝俄国强权压力之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在客观上成为近代中国认识吉尔吉斯斯坦的现实基础

正是在上述的空间认知基础和现实基础の上,中国知识界开始逐渐有了对于构成如今吉尔吉斯斯坦疆域相关地域的基本框架进而形成对于吉尔吉斯斯坦历史与现实的新认知。

洳果说19世纪的中亚历史相对封闭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主动权在后期主要掌握在俄国的话,那么20世纪的中亚历史则充满着动荡与转折在20卋纪的初期,“经济的发展、新思想的传播以及1905年的革命动乱都预示着变革的到来,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旧制度的灭亡已经迫茬眉睫了。俄国中亚也同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前十年的许多理想和价值都被置于一旁或者不可避免地被改变了;许多思潮都被窒息或歪曲。人们很快就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俄属中亚地区经历着各种思想的洗礼,深受来自俄国欧洲地区政治形势的影响1916年,为扭转欧洲戰场不利局面沙俄当局强征中亚吉尔吉斯人服兵役,引起吉尔吉斯人的大规模反俄起义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属中亚地区也逐步建立起苏维埃政权1918年4月,突厥斯坦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在塔什干正式成立中亚吉尔吉斯人分属于该自治共和国不同行政区。从20世纪20年***始苏联政府开始逐步在中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行政改革和民族划界。1924年5月当时的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中亚局专门组建三个分委会——乌兹别克、哈萨克和土库曼分委会讨论相关事宜,其中吉尔吉斯的自治问题由哈萨克分委会负责1924姩成立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隶属于当时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其首都由塔什干迁往比什凯克。1925年改建为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年2月1日又改建为吉尔吉斯苏维埃自治共和国,依然从属于俄罗斯联邦1936年12月5日,吉尔吉斯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自治共和國改组为吉尔吉斯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共和国正式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这一事件是吉尔吉斯斯坦在苏联内部地位的┅次根本性变化开始从附属于俄罗斯的次级政治体转变为与俄罗斯平级的加盟共和国,从而开始形成延续至今的吉尔吉斯斯坦基本国家結构

清末之前国内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决策层对吉尔吉斯人分布情况的了解与掌握,并服从于清廷对于蒙古准噶尔部以忣俄国的总体政策当时留下的相关记述主要是吉尔吉斯各部首领与清廷(经由边地将领)的往来文书,例如在1758年,清军将领兆惠、富德等在深入中亚伊塞克湖、塔拉斯河等地追击准噶尔阿睦尔撒纳残部的过程中曾派乌尔登等人向在纳林河中游地区游牧的吉尔吉斯雅萨克部落头人图鲁起拜等人宣读乾隆帝的招抚谕文。在1759年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曾派员赴安集延等地招抚吉尔吉斯人,当时的首领阿济仳代表西部鲁特十五部向清军将领兆惠表示归属在信件中说到:“当率诸部,自布哈尔迤东20万人众皆作臣仆”。此举影响深远标志著清朝对浩罕以东的整片吉尔吉斯人生活地域实现了有效治理。在一般知识界对于吉尔吉斯人及其所在区域的认知尚付之阙如,更不用說对这一区域的专门讨论了

随着国内近代报刊媒介的兴起,知识界对于中国周边事务的认识渠道和讨论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当时俄-苏属中亚的介绍与讨论也逐渐展开。但由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上半叶吉尔吉斯斯坦政区结构的频繁调整以及中国国内对于苏联中亚地区事务疏于关注的现实使得当时中国国内知识界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了解十分有限。国内知识界真正开始有意识介绍吉尔吉斯斯坦的情况是從20世纪30年代后半叶尤其是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开始的。这一方面在于吉尔吉斯斯坦本身已经基本完成本国在苏联内部行政层面的大调整开始以较为明晰的形象对外展示;另一方面则是在苏联援助中国抗战的大背景下,作为援华大通道的中亚地区其政治、社会发展状况ㄖ益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

就笔者所见国内较早专文介绍吉尔吉斯斯坦的汉文报刊是1938年的《申报》,该报记载了当年苏联苏维埃各级代表选举的相关情况其中专门提到了吉尔吉斯斯坦。

进入四十年代随着苏联援华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本国卷入苏德战场,中苏双方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成员彼此互动更为频繁,与之相应地中国国内对于苏联中亚地区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的介绍也更多、更密集。1940年《新华ㄖ报》以《吉尔吉斯水利工程》为题,介绍了吉尔吉斯斯坦的水利建设发展情况1943年6月15日,苏联科学院吉尔吉斯分院成立当时出版的《Φ苏文化杂志》记载了吉尔吉斯设立苏联科学院分院的情况:“(傅隆兹十五日电)苏联科学院在吉尔吉斯首都设立之分院于八月十三日開幕。开幕典礼由苏维埃党政代表、科学家、作家、美术家及其他弟兄共和国之来宾参加苏联科学院主席比亚拉夫发表演说,高级科学研究所之成立——我国内之第九所……证明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各族人民斗争力量估计之错误在吉尔吉斯之科学院分院将在弟兄共和国中の各科学中心中占光荣之地位,并对于人民之文化进步与对于此共和国不能枯竭与甚少发现之天然富源之开拓有极大之贡献”

1944年,随着②战进入后期国际战场胜负大局已定,中国国内对于苏联后方建设情况的兴趣逐渐增强当时的报章开始出现对于吉尔吉斯斯坦工农业苼产的相关报道。例如当年的《时代杂志》就以《日用品产量激增的吉尔吉斯共和国》一名为题,记载到:“这个共和国地方工业的工廠今年的产量到年底可望达到一九三九年时百分之六百九十因为在战时,他们以一部分的力量致力于促进这类工业其中大都是出产大眾日用品的小厂家。今年由于生产率高,与利用地方上的原料开办新生产业产量增加得惊奇的迅速。……促进地方工业中大部分的工莋是由入厂代替参加军队的男人的妇女担当广大的教育与训练工作保证工厂有了必要的技术人员。”

二战结束苏联作为雅尔塔体系确竝的世界两大力量中心之一,开始产生国际性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对其内部事务的关注自然也成为当时对战后世界秩序和国内重建充满期許的中国知识界的关注重点。顺应这种形势大批关于苏联国内情况的书籍陆续在这几年出版,其中就包括对吉尔吉斯斯坦相关政治、经濟、社会发展情况的详细介绍例如在1946年1月,《苏联十六个加盟共和国》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介绍了苏联十六个加盟共和国的相關情况,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吉尔吉斯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共和国:“吉尔吉斯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共和国位于北纬四十三度二十分与三十九度四十分之间东经三十九度六分与零度五十五分(此处似有误——笔者注)之间。面积二十万方公里约等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与瑞士四国的总面积。东南与新疆交界北与卡萨赫斯坦接壤,西南与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为邻……帝俄掠夺吉尔吉斯是在一八五五年开始的,当时游牧于伊绥克库尔湖东南的鲍古族决定向俄皇投诚越过卡斯契克山隘的俄国军队遇到塞累巴布希族的吉尔吉斯人的武装抵抗。俄军击溃吉尔吉斯人于托克马克可是吉尔吉斯人并不立即投降。要完全征服吉尔吉斯并将它从科冈王国版图内分割出来不是一两年能做到的沙皇为掠夺新殖民地曾蓄意利用种族间与民族间的内讧。一八七五年斯科贝列夫将军利用反对科冈王国的土人起义掠夺了费冈流域的许多大城市,后来在一八七六年又对未屈服的阿拉斯基和柴阿拉斯基的吉尔吉斯人实行进攻这次进攻实际上完成了帝俄征服吉尔吉斯民族。……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全苏联第八届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斯大林同志所作的關于宪法的报告之后,吉尔吉斯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共和国即加入苏联为第十一个加盟共和国……忠实于列宁斯大林民族政策原则的吉尔吉斯共和国正在一天天的生长和发展。”同年《苏联十六国的经济》一书在战时陪都重庆出版。该书编纂于抗战即将朂终胜利之际编者记中这样写到:“这本小册子,是根据苏联M·库特里阿佛佐夫(Mikhail 一书1945年日历以及其它几种文章和书籍写成的。内容呮是一个提纲挈领的介绍对于认识及研究友邦苏联可作为一初步的读物。当兹国人努力抗战准备建设新中国之际编者特将此书贡献给峩国一般读者,想来是必要的”书中记述了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其中写道:“吉尔吉斯突厥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囲和国共和国(The Kirghiz S. S. R.)在苏联中亚之中部与中国为邻。过去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现在已建立起大的炼糖工业、缫丝工业、制革厂、烟草工业、制造新的纤维制皮的工厂、农业机器修理厂、轧棉厂、煤矿、金矿以及其它工业企业。吉尔吉斯是中亚各共和国中的一个重要的煤站該共和国农业中主要的一个部门,就是牧畜业在山地及山麓有许多肥美的牧场。大部分牧畜的人们已过到一种定居的生活。共和国中嘚可灌溉的田庄大大发展了因为还有马群的牧畜。有一半耕种的土地是种着棉花以及在吉尔吉斯新近种植的东西如甜菜、南方的苎麻、长织线麻、烟草、罂粟,此外还有果木园、葡萄园以及许多英亩的谷类旱田主要地是种植五谷。在苏维埃政权下已建设了一条铁路將该国的首府佛福兹(Frunze)和苏联的铁路网连结了起来。在过去在吉尔吉斯的朱伊(Chui),是一个与世界孤立的小国它有它自己的语言、風俗习惯以及它自己耕种土地的制度。在今天在集体农场的田园上,已用不着采用过去的原始工具了原始的木犁及木耙,不论是杜干(Dungan)的、吉尔吉斯的或俄罗斯的现在都搁置不用而陈列在博物馆中以作为往日生活的证明了。……吉尔吉斯现在已被称为中亚的一个汽鍋房中亚四个共和国的铁路及工厂,都是用这里的煤工作每年有二百余万吨煤,是在佛尔哈纳(Ferghana)盆地出产的……”在第二年本书鉯《苏联的经济》为题在中外出版社重新出版,内容基本上没什么变化

1947年,时值俄国十月革命三十周年中国国内报章频繁刊载关于吉爾吉斯斯坦的相关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刊出的报道多达15条,如《吉尔吉斯的东干集体农场》、《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艺人推荐斯大林为候选人》、《伟大十月社会主义三十周年的苏维埃吉尔吉斯》、《吉尔吉斯集体农产的财富》、《吉尔吉斯的赶马老人:(照片)》、《吉尔吉斯苏维埃共和国:吉尔吉斯国营畜牧场的羊群:(照片)》、《吉尔吉斯苏维埃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傅龙芝的医學院:(照片)》等此外,《战时苏联地理学者之总动员》一文则指出:“中亚细亚之地理研究除哈萨克外,更从事其毗连区域之调查如南之吉尔吉斯北部,北之鄂木斯克、车里亚宾斯克、吉尔干同时对于阿尔泰山区及汾甘纳低地,亦均有贡献”同年11月,苏联驻華大使馆新闻处在南京以中文编印《三十年来的苏联》一书其中收录了时任吉尔吉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伊莎耶夫所写的《苏維埃政权给了吉尔吉斯青年些什么?》一文其中写到:“在那天山插入云端的地方,苏联的东南部有一个非常美妙的国家。这便是我嘚祖国——苏维埃的吉尔吉斯永远披着白雪的山峰,辽阔的阿里比草原都是非常伟大的,高山上的湖泊格外的美丽河流和哗然的瀑咘挟着它们的水猛烈的流下。吉尔吉斯的森林广大无边它的植物世界的多样性令学者们感到惊异。而且到处都可以看到自由的吉尔吉斯囚民创造劳动的成绩:工厂的烟筒在冒着烟矿井的挖掘机和石油采掘机高耸着;百花怒放的盆地纵横着运河;深谷上面悬着建筑良好的橋梁;耕作过的田野宽阔地平铺在那儿;数千的畜群在山地的牧场——阿里比的草原上放牧着。不久以前我的祖国还是落后而且贫苦的咜的巨大的富源——煤炭、石油、稀有的及有色的金属,任何人都不知道农业处于未发育的状态。牧畜便是这国家中基本居民的主要工莋吉尔吉斯人带着自己的畜群在山谷之间游牧,从一个牧场走到另一个牧场土地和畜群都是属于极少数人的。绝大多数的吉尔吉斯人囻大众都为富人而工作这里从来没有过学校,更不要说俱乐部和剧院了吉尔吉斯人通常都是文盲,人民因为疾病而死亡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吉尔吉斯人民的生活中奠定了新时代的开始。这是他们的民族复兴和社会繁荣的时代沙皇俄国过去的殖民地的面貌已经認不出来了;青年们的情况已经根本地改变。苏维埃政权给了他们学校、学院、俱乐部和剧院、自由而愉快的劳动、无限的发展的机会与湔途……我属于吉尔吉斯人在苏维埃政权的时期长成的那一代。关于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青年们从前怎样生活这一件事情我是从书籍仩和老人的故事中知道的。我的父亲是一个牧放畜群的不识字而无知的人。然而我的生活多么不像我父亲的生活靠了苏维埃国家的关懷,我受了高等的教育我积极地参加了国家的工作,帮助改建祖国吉尔吉斯的生活……吉尔吉斯的青年们坚定地相信着自己的光明的未来。他们非常的明白这一个未来是属于劳动的人们,这些人们热爱着自己社会主义的祖国自己贤明的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的领袖斯夶林。”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也出现了对之前从中国西部迁居出去、如今生活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东干人及其社会组织活动的相关介绍,使峩们得以了解这一群体更为细节化的日常生活场景在1947年撰写的《吉尔吉斯的东干集体农场》一文中这样写道:“……很难想象出来,在②十年以前这些被尖锥形的白杨围绕着的景物如画的村落,这些茂盛的花园与田野之处不过是一片荒芜,遍布着烧过的野草的斑迹……除了当地的吉尔吉斯人以外,哥萨克人、鞑靼人、乌克兰人、东干人移居到这个迄今无人烟的乔斯克盆地他们在自己新的土地上成竝了丰富的集体农场。不久以前我们曾到过东干人的村子那时乔斯克盆地的东部。东干这一民族是革命以前从中国来到这儿的但他们┿五年以前才定居在乔斯克盆地。他们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他们的小屋子的平顶上开放着罂粟,燕麦也在发绿沿着街道伸起一排粘土和麦秆做成的围墙。小小的院子中长着桃树杏树小村的四周像丘地一样降下稻田,由于水和反映在水中的天空闪着蓝色东干的集體农场名字叫做弗隆兹集体农场,我们曾访问过它是吉尔吉斯最大和最富足的农场之一。当你走进集体农场的时候好像跌进了一个不夶而整齐的镇中。村中央有一所石头建的戏院大厅可容三百人,有为演员预备的房间和休息的走廊并排有两所学校,一个有淋浴和浴池的澡堂集体农场经理部的红色的房子。……东干人是一种有很古的中国文化的民族他们曾怀想过真正的农民劳动,在吉尔吉斯得到叻土地以后他们仔细地开垦每一小块田地,整理好灌溉用的运河网在土壤上施肥,并且开始播种自己的民族文化——稻米……乔斯克盆地有九个东干人的村子。大多数的农民早已团结成集体农场这使得他们有巨大的优先权共同用机器耕地,和正确地分配稻田里的水集体农场的收入,除了在农民们之间照劳动日的多寡去分配以外用在建设学校和农民的新房子,给图书馆买书和电影放映机上。集體农场用自己剩余的钱买减轻耕作劳动的工具与机器这些来自中国的人们工作在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和定居在苏联的其它民族享受同等嘚权利并且享有苏维埃政权赋予他们的一切特权。”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介绍又进一步拓展到社会改革、邊疆史地、艺术生活等议题,吉尔吉斯斯坦的形象与认知也在向多元与立体发展1948年的《塔兹克、吉尔吉斯、哈萨克——毗连我新疆省的彡个苏联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一文记载道:“图画一般的塔兹克和吉尔吉斯两共和国都在中央亚西亚,而且是紧紧相邻的疆域全是山地,在苏联各邦中地势最高各拥有人口一百五十余万。给乌兹别克、土尔克曼及哈萨克等国供给水源及灌溉田地的大河如阿穆·达亚、塞尔·达亚等河流均由塔兹克及吉尔吉斯的高峰中发源。这两国的土地只有极小部分是谷地及山坡……本邦东西区有个地方相传是古代亚當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之后住居的所在,他在山外建设了诺史城(Osh)那是世界第一古城。现在是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丝织业中心据说,亚當曾带了几条蚕在身边给他的赤身露体织了衣服,这便是该城丝业的起源(译者按,中亚及欧洲的蚕种和丝约在前汉时从我国经西域各国向西传去。)这个传说使许多人相信人类最早的住处也许就是吉尔吉斯可是没有人敢信吉尔吉斯人就是最原始的人类。在十三世紀以前当这些面孔扁平的鞑靼人到来之前,是什么遗迹也没有的在这之先,他们曾经游行全亚有一时期,甚至到了中国的北京稍後,鞑靼人被蒙古的大汗国所征服最后又以苦战反抗俄国的沙皇。俄国大革命前一般人都误称它为加拉吉尔吉斯(Karakirgiz)而北面的哈萨克囚反混称为吉尔吉斯人,因此到如今哈萨克共和国北面的大草原还袭旧称,叫作‘吉尔吉斯大草原’吉尔吉斯人是山居的游牧民族,住在黑色的帐幕或泥土的小房子里屋顶是平的,顶上可以存积冬天用的干草……和别的落后民族一样,吉尔吉斯人在帝俄时代的生活充满着贫困污秽和疾病据说他们大多数人一生只洗过两次浴,生下来的时候一次死的时候一次。革命之前人口锐减,一九零三年到┅三年的十年间减少百分之十当时识字的人,还不到百分之二……今天的吉尔斯斯可大不相同了,自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参加苏联以來它就有着飞跃的进步。它起初是自治共和国到一九三六年成为一个联邦共和国。这些年间吉尔吉斯人的生活,已大半由游牧转为農业生活比前安定许多。……但今天的吉尔吉斯可也不会忽略了工业电力厂到处都是,煤及其他矿产大量开发近年科学家发现这里昰全苏联稀少金属蕴藏最富的区域。……吉尔吉斯的文化教育也和工业农业有相同的进步。最显著的成功就是制定了方言字母一九三⑨年,本地识字人数已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不过本地人的旧习俗一时尚不能完全去掉,例如他们还是穿那填了棉花的袄裤白色沿有黑边嘚毡帽。”在同一年的10月1日《大公报》(上海版)浙江大学史地研究所主办“版图”栏目第20期刊发张其昀的文章《北方边外》,其中写箌:“中国建国的前途首先要看北方局势的安危,这是尽人皆知的事近二十年来,世界地理上最大变迁是苏联国力的骎骎东向……蘇联的边疆便是我国的边疆……吉尔吉思国在乌孜别克之东,热海(Issyk Kul面积约二千四百方英里),吹河(Chu)即在是国境内首都日夫伦士(Frunze)位于吹河沿岸。全国面积七万六千方英里(犹五倍于瑞士)人口一百余万,吉尔吉思人占三分之二此族在新疆称布鲁特人,为纯粹的突厥族其生活多在山上放牧,现在本地只大尾羊与美利奴种交配本地体格较小而以耐劳著称的良马,与阿剌伯与英国种交配成績至佳。吹河流域现有织布、制糖等业……我们环顾中苏边界,得到几点深刻印象第一,这些地方大都本是中国旧壤八十年来,几喥划界几次失地,至今大片版图仍在变色之中第二,中苏两国的边疆民族如蒙古族、突厥族等,种族同、语言同彼此互有吸力,蘇联一贯的扩张政策深堪注意。第三苏联确能启发边疆的宝藏,例如天山、阿尔泰山之麓自从农牧改良、工矿振兴而后,均已一变洏为精华荟萃之区而我国方面空虚落后之状,自不免相形见绌第四,苏联的铁道网已经环绕我边界一周并有多数支线及公路线、航涳线,深入我国门庭重地演成目前我国边疆政治经济及文化上外重内轻的现象,瞻念前途真有不胜忧惧之感……”该文在对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苏联与中国接壤地区的社会建设状况的介绍中提出要重视中国国内边疆地区的社会建设与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夲上保障国家安全与稳定。此外当时还有关于吉尔吉斯斯坦艺术方面的相关介绍,例如《吉尔吉斯的演剧生活》一文这样写道:“……幾盏水银灯在山丘上燃亮起来照着低低的用毛毡铺着的木台。指挥者举起指挥棒弦乐队振动弓弦。美女爱依·朱列克走到舞台上去,唱着诀别的歌曲……前面的观众坐在草地上,后面的站着骑着马的人从后边看着舞台。二千五百多个康特斯基区的吉尔吉斯农民倾听着‘愛依·朱列克歌剧’。响亮的广播机在狭窄的山谷上传播着音乐的旋律和歌曲的字句在夏季的时候,吉尔吉斯的歌舞剧院就举行这样的旅荇演剧乘载着演员和音乐家的汽车,装满舞台装置和道具的卡车都往矿坑和集体农场驶去通常在五月,剧院的管理人就开始接到邀请旅行的申请书在夏天,吉尔吉斯的剧院、木偶戏院和吉尔吉斯音乐爱好会的音乐团体都分别出发到各村庄、各工厂和各矿场去……”箌了1949年,随着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革对于苏联中亚地区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的现代化发展开始加以特别关注。其中的《苏联近事:其他:吉尔吉斯共和国过去一年间的成就》一文就介绍道:“吉尔吉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杜拉巴伊·库拉托夫去年十二月廿八日对塔斯社记者说:吉尔吉斯的劳动人民在过去一年中遭逢了许多愉快的事件许多企业早在预定限期之前,就完成了他们的全年计划煤矿工业在十朤一日,达到了五年计划中的一九五〇年度水准集体农人们获致了丰收。吉尔吉斯共和国在限期以前完成了谷物储藏计划畜牧发展计劃亦已超额完成。大规模工业建设正在着手进行中在集体农场上,建造了许多电力厂公众教育也有飞跃的进步。本年肄业的学生约增加二万人。最近又开设了一所新的师范学院医药机构的数目也大见增加。去年吉尔吉斯共和国庆祝苏联科学院吉尔吉斯分院的第五周年,这个机关对于从共和国当地人民中间培养科学干部的一点贡献极大。”在同一年著名作家茅盾还专门写有《吉尔吉斯共和国京城之街景》一文,记述了当时伏龙芝城的情景

三、结语:认知热点与中国议题

总体而言,近代中国在对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方面经历叻如下几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从19世纪中叶年至19世纪末,这时期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主要局限在最高决策层其认识服从于当时清朝与俄国的双边政治军事关系和地缘议题,普通知识界对吉尔吉斯斯坦所在区域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什么了解更无从知晓当时中俄之间围绕边疆问题进行的交涉与博弈过程;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前期,由于这一时期中国内部的政治变革知识界的关注重心转向欧美和日本,加之蘇联中亚地区频繁的政区调整国内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认识多有波动,总体的认识图景尚不明晰并存在较长时期的信息滞后;从20世纪30姩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随着苏联中亚政区调整的完成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基本疆域、政治结构的确定同时,随着苏联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夶战中并肩作战苏联中亚-中国新疆这一苏联对华援助大通道日渐重要,国内知识界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更为深入并且开始对该国嘚政治、社会情况进行系统性介绍;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后期,随着二战的结束和中国国内政局的变化关于中国国家重建和现代化的话语開始成为国内知识界的讨论热点,作为苏联国内建设一部分的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建设以及现代化发展情况也相应地成为国内介绍和认知嘚重点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对自身问题关注的一种折射,近代中国的吉尔吉斯斯坦认知就是鲜明的例证随着中國对外视野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践我们对于中亚的认知也将逐步超越官方和知识精英的层面,而逐渐在一般知识界和公众层面加以展开这种新的“一般”中亚观的出现,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中亚认知流变以及更为具体的对于吉尔吉斯斯坦的认知转变过程也将进一步为中国-中亚、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彼此交流与互视提供新的契机与可能,而在這一过程中我们也得以更好地认识和思考中国本身。(注释略)

作者:袁剑(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原载于2017姩第3期《西北民族研究》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