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和猩猩和狒狒打架哪个打架厉害呢?

动物世界--狒狒狒狒(baboon)是猴科中体积最大的一种。长着一副,较长的,裸露的像狗一样的口鼻。其中的一些种类在面部,胸部或臀部带有明亮的蓝色或紫色的斑点。狒狒的体积大约在14到40公斤,雌狒狒的体积大约是雄性的一半。

狒狒是一种有高度组织性的群居动物,成年的雄性狒狒是群体的统治者,同样有责任制止成员间的争吵和保卫群体免受其它食肉动物的侵害。狒狒的主要危险来自于猎豹,但是即使是猎豹也会避免攻击成年强壮的雄性狒狒,原因很简单,他们在群体受到攻击猩猩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

猩猩(又名黄猩猩)的英文名实为马来语"林中野人"之意。成年雄性两颊生出"颊胝",老年时脸呈圆盘形。猩猩栖居于海拨1500 米的原始森林及次生林地带。单独或成对生活,树栖,日行性。平 时行动迟缓,在地面走动笨拙。以野果、树叶、种子、昆虫、鸟卵 及其他小动物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8-9个月,每产1仔,5-7岁性成熟,寿命

25-30年。北京动物园1959年开始饲养展出,1980年繁殖成功。

一、生物学特性及解剖生理特点

1.猿猴属于灵长类动物,其特点正如1873年D.S.Georpe提出的那样,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有爪的哺乳类动物;(2)有胎盘的动物;(3)有较高的眼眶;(4)有发达的盲肠;(5)胸部有二个乳房;(6)有三种牙齿和脱落更新的恒齿;(7)姆指与其他指头呈相反的位置;(8)脑壳有一钙质的裂缝。

2.进化程度高,接近于人类。因此,它们具有与人相近似的生理生化代谢特性和相同的药物代谢酶。大量实验证明,灵长目动物在药物代谢方式等上远较非灵长目动物更接近于人,在灵长目动物中,从进化尺度上越是接近于人,其代谢方式也越和人近似,见表2-3和表2-4。

表2-3 灵长目动物的进化谱*

2.猩猩科(如黑猩猩和大猩猩)

3.猴科或旧域猴(如猕猴和狒狒)

4.新域猴(如代帽猿、松鼠猴、狨)

原猴亚目 5.狐猴科(如狐猴、懒猴及婴猴)

*根据动物的解剖结构及行为复杂性的逐步增加而制定的尺度。

**有人认为它不属于灵长目,而多数者认为它属于原猴类动物。

表2-4 灵长类动物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定量比较*

旧域猴(猴科) 2.2~2.7

非长灵目:猪与牛 32~35(和人相距远)

*补体结合试验与人血清蛋白的交叉反应性,以人相应为1.0。

3.猕猴最易感染人的痢疾杆菌和结核杆菌(猕猴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多,因此下面介绍猴的特征主要以猕猴为主)。

老世界(亚州、非州、南太平洋诸岛)猴,如印度恒河猴,对结核杆菌敏感,携带B病毒,有大颊囊。新世界(南美、中美)猴,如南美产之狨猴,对结核病有抗力,不携带B病毒、无颊囊、有长尾。

4.猕猴的形态特征:(1)身上大部分毛色为灰褐色,腰部以下为橙***,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的灰色较浓。(2)面部和两耳多为肉色,少数为红面。(3)臂胝多数为红色,雌猴色更赤。(4)眉骨高,眼窝深。(5)两颊有颊囊。(6)雄猴身长约为55~62cm,尾长约22~24cm,体重约为8~12kg;雌猴身长约40~47cm,尾长约18~22cm,体重约4~7kg。(7)姆指与其他四指相对,具有握力。指甲为扁指甲,这是高等动物的一个特征。

5.猕猴是热带和亚热带动物,一般生活在山林区,群居性强,每群猴均有一只最强壮、最凶猛的雄猴为“猴王”。

6.猴是杂食性动物,以素食为主。除树鼩、狒狒、獭猴等吃少量动物和昆虫外,大多数灵长类都是素食。猴和豚鼠是唯一的不能缺少维生素C的动物,因为它们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C的酶,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所需维生素C必须来源于饲料中。如缺乏维生素C则内脏发生肿大、出血和功能不全。

7.猴具有发达的大脑,有大量的脑回和脑沟,因此聪明伶俐、动作敏捷,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感染兴趣。

猴的视觉较人类敏感,猴的视膜具有黄斑,有中央凹。视网膜黄斑除有和人类相似的锥体细胞外,还有杆状细胞。猴有立体感,能辨别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有色觉,能辨别各种颜色,并有双目视力。猴的嗅脑不很发达,嗅觉不很灵敏,而听觉敏感,有发达的触觉和味觉。

8.猴为单室胃,胃液呈中性,含0.01~0.043%的游离盐酸,肠子的长度与体长的比例为5:1-8:1,猴的盲肠很发达,但无蚓 。猕猴都有胆囊,位于肝脏的右中央叶,肝分6叶。

猴肺为不成对肺叶,右肺3~4叶,左肺2~3叶。猴的血液循环系统和人一样。

9.猕猴的血型有A、B、O型和Lewis型、MN型、Rh型、Hr型等。猕猴血型和人的A、B、O、Rh型相同。恒河猴主要是B型;食蟹猴主要是B、A、AB型,O型较少;平顶猴主要是O、B型。猕猴属动物的Rh系统,全是Rho(又叫Rh1)。猴也有汗腺。猕猴属各品种猴的染色体为2n=42。

10.猕猴为单子宫,有月经现象,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变化范围为21~35天),月经期多为2~3天(变化范围1~5天)。雌性动物在交尾季节,生殖***的周围区域发生肿胀,外阴、尾根部、后肢的后侧面、前额和脸部等处的皮肤都会发生肿胀,这种肿胀称为“性皮肤”。猴每年产一胎,每胎一仔,极少生二仔。胎盘为双层双盘。常用几种猴的生殖生理数据见表2-5。

表2-5 一些猴的生殖生理数据

恒河猴 28 164(156-180) 排卵在出血后的12~13天,生殖季节在3~6月(印度)

松鼠猴 7~13 165~170 排卵不在性周期中间那几天,生殖季节在12~2个月。

11.猕猴的牙齿不仅在大体和显微镜解剖方面与人类相似,而且在发育的次序和数目方面也和人类相似。猕猴属的各种猴都具有颊囊,颊囊是利用口腔中上下粘膜的侧壁与口腔分界的。颊囊用来贮存食物,这是因摄食方式的改变而发生进化的特征。猕猴属的固定齿式为,乳齿为212/212=20。

狒狒(baboon)是猴科中体积最大的一种。长着一副,较长的,裸露的像狗一样的口鼻。其中的一些种类在面部,胸部或臀部带有明亮的蓝色或紫色的斑点。狒狒的体积大约在14到40公斤,雌狒狒的体积大约是雄性的一半。

狒狒是一种有高度组织性的群居动物,成年的雄性狒狒是群体的统治者,同样有责任制止成员间的争吵和保卫群体免受其它食肉动物的侵害。狒狒的主要危险来自于猎豹,但是即使是猎豹也会避免攻击成年强壮的雄性狒狒,原因很简单,他们在群体受到攻击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

猩猩(又名黄猩猩)的英文名实为马来语"林中野人"之意。成年雄性两颊生出"颊胝",老年时脸呈圆盘形。猩猩栖居于海拨1500 米的原始森林及次生林地带。单独或成对生活,树栖,日行性。平 时行动迟缓,在地面走动笨拙。以野果、树叶、种子、昆虫、鸟卵 及其他小动物为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8-9个月,每产1仔,5-7岁性成熟,寿命25-30年。

猩猩家族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猩猩,又名黄猩猩,红猩猩,属灵长目,猩猩科,产于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猩猩生活于海拔1500米的原始森林、次森林和山地森林中,主要居于树上,很少在地上移动,只是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时,可能从地上经过。以小群活动,由一成年雄性带领。白天觅食,食物主要是无花果、昆虫和鸟卵等,晚上睡觉时,用树枝树叶搭成很大的平台做床,基本每天重搭,偶然用旧的,孕期8-9月,每胎一仔,5-7岁性成熟,寿命30-40年,有的可达50年。

成年雄性黄猩猩体重可达100多公斤,披一身金***长毛,又宽又大脸上转动着两只小眼睛,活象传说中的神龙架野人,随时窥视着你;指头象把钳子,可将又粗又大的钢钎搬弯;大力士也比不过它。

这个东非狒狒,也被称为阿努比斯狒狒,是猴科猕猴亚科狒狒属的一种,分布在非洲25个国家,从马里向东延伸到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东非狒狒是日行性动物,主要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草地、开阔的林地、石砾山地等区域,通常在地面活动,亦会爬树。杂食性,以树叶、草、树根、树皮及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阿努比斯狒狒的命名源于埃及神阿努比斯(anubis)。

一、东非狒狒的外形特征介绍:

雄性东非狒狒,平均头体长85厘米,站立高度70厘米,尾长58厘米,重量24公斤;雌性东非狒狒,平均头体长55厘米,站立高度60厘米,尾长38厘米,重量14.7公斤。毛色为橄榄色,脸部黑色无毛,雄性的颈部及肩膀部份毛较长,亦较强壮,口鼻部延长似狗,尾巴成倒U形。

二、东非狒狒的生态习性介绍:

东非狒狒是日行性动物,主要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草地、开阔的林地、石砾山地等区域,通常在地面活动,亦会爬树。群居动物,每群的大小通常为30-60只,雌性数量较多,但是雄性地位较高。雄性的东非狒狒借由打架来决定彼此的阶级,只有高阶的雄狒狒才能与发情中的雌狒狒交配。杂食性,能够在几乎任何环境中寻找食物,植物包括树叶、草、树根、树皮、花、果、地衣、块茎、种子、蘑菇、球茎、及根茎。在干燥干旱的地区,如东北部的沙漠,它们会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蜘蛛、和蝎子为食。

三、东非狒狒的生长繁殖介绍:

雄性东非狒狒大约在3岁时可交配,雌性则在3-5岁时进入发情期,直至24岁左右。怀孕期154-193日,通常一胎产1仔。于六个月大始断奶,约一岁时可自立。

大家听完小编的介绍是不是已经了解它了呢?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