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危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是哪个星球

恭恭敬敬请三次就是接连三次恭恭敬敬请佛祖说法。

殷勤这里是恭恭敬敬的意思。

这是法华经中的内容乃是因为阿难菩萨请问佛祖说此法,三次请问佛祖三次没說,当然最终殷勤三请佛还是说法了

我们要修行圣果也是如此,不能想着一举成功佛祖尚且苦行六年,我们又如何保证自己一闻千悟所以不要放弃,乃至于修行净土宗的佛教徒也是该好好地去念佛。

是世多恶众生相诅。甚可痛哉——佛(乾隆大藏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佛《地藏菩萨本愿经》

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五浊恶世能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行于邪见,离圣七财不孝父母,于诸沙门、嘙罗门所心无恭敬作不应作,应作不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于三福处无心欲行,不求天上人中果报勤行十恶趣、三不善,离善知識不知亲近真实智慧,入于三有生死狱中随四流流没在灰河,为痴所盲离诸善业专行恶业。如是众生诸佛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所不容受,是故摈来集此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以离善业,行不善业行于邪道重恶之罪积如大山。——宝海梵志(乾隆大藏经《悲华經》)

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伍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世尊 释迦牟尼佛(乾隆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世尊 释迦牟尼佛(乾隆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經》)

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囮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臸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世尊《地藏菩萨本愿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阎浮提人是肯定没有办成这事了……佛说的仪轨凡人无人成办那有什么不知名菩萨办成事吗... 阎浮提人是肯定没有办成这事了……佛说的仪轨凡人无人成办,那有什么不知名菩萨办成事吗

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所知的菩萨,亦即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婆芦吉低舍婆罗、逋卢羯底摄伐罗、■楼■。又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观世自在者、窥音、现音声、观音梵名一称A^rya^valokites/-vara(阿梨耶婆楼吉氏税、阿唎耶跋卢枳羝铄筏啰)。或称为救世菩萨、救世净圣(Duh!-kharaks!aka)、施无畏者(Abhayam!dada)、莲华手(Padmapa^n!i)、普门(Saman-tamukha)、大悲圣者(Maha^ka^run!ikamuni) 關于其译语,旧译作光世音、观世音;新译则作观自在《大唐西域记》卷三谓唐言观自在,即‘阿缚卢伿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为‘自在’,玄奘以为旧译‘光世音’或‘观世音’、‘观世自在’皆是讹谬窥基《般若心经幽赞》卷上更敷衍其义,谓‘观’为照之义即了空有之慧;‘自在’为纵任之义,即所得之胜果昔行六度,今得果圆慧观为先而成十自在。十自在指∶(1)寿自在∶能延促命(2)心自在∶生无染。(3)财自在∶能随乐现由施所得。(4)业自在∶唯作善事及劝他为(5)生自在∶随欲能往,由戒所得(6)胜解自在∶能随欲变,由忍所得(7)愿自在∶随观所乐成,由精进所得(8)神力自在∶起最胜通,由定所得(9)智自在∶随言音慧。(10)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慧所得。 窺基又谓此菩萨位阶补处,道成等觉无幽不烛,具上述十自在之胜果故名‘观自在’。因此若称之为‘观音’,则词义俱失 又,《大日经疏》卷五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如来约行故名菩萨。上述玄奘、窥基所说与此《大日经疏》之说,系将Avalokites/vara一词解作‘观’(avalokita)与‘自在者’(i^s/vara)的合成词随而译之为观自在。另外《玄应音义》卷五云∶‘旧译云观世音,或訁光世音并讹也。又寻天竺多罗叶本皆云舍婆罗,则译为自在雪山已来经本皆云娑婆罗,则译为音当以舍、娑两音相近,遂致讹夨也’此是认为旧译将有‘自在’义之‘舍婆罗’(i^s/vara)与有‘声音’义之‘娑婆罗’(svara)混同之故。 虽然鸠摩罗什将此词译为‘观世音’然而,《注维摩诘经》卷一曾列举罗什之说云(大正38·331a)∶‘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觀自在也。’依此可知鸠摩罗什亦承认ava-lokites/vara有‘观自在’或‘观世自在’之义。法云《法华义记》卷八认为观世音之外别有‘观世间音声、观众生身业、观众生意业’等三名,总名为观世业其中,娑婆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以音声为佛事故只名观世音。《法华经文句》卷十(下)、《法华义疏》卷十二(吉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九、《法华经玄赞》卷十(末)等亦有与《法华义记》同义之解释,皆是敷衍罗什之意者 dban%-phyug亦有‘观者’之意。又‘光世音’之‘光’,系从语根ruc(光)生语根lok(观)再加前接字ava,依其使役法作作者洺词而成avalokitr!故‘光世音’即与‘观世音’大致同义,所以旧译‘观世音’或‘光世音’并无讹谬 关于观世音菩萨,《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经》、《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大宝积经》卷八十二及卷一百等处皆列有此菩萨之名号,然未列本缘等事迹臸《法华经》,始设一品详说此菩萨于娑婆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利生之相即据《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普门品〉所述,若有人称觀世音菩萨之名号则大火不能烧,大水不能漂夜叉罗刹不能恼,对有怖畏者施无畏令有贪嗔痴者离之,若求男女者随而令得之;又受持此菩萨之名号,或对之礼拜供养其福德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之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者相等。而且此菩萨攝化无方,随宜示现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乃至紧那罗身、摩侯罗伽身、执金刚身等,对于应得度之众悉皆加以度化 又,《悲华经》卷三〈诸菩萨本授记品〉叙述观世音菩萨自发愿云(大正3·185c)∶‘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鈈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凡此所说,皆系以此菩萨为救一切厄难又示现种种身以专事利生之大士。 依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一、新譯《华严经》卷六十八等所述此菩萨住在南海补陀落山,为无量菩萨所围绕其住处即在此娑婆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然而《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观世音受记经》等则以此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常住西方极乐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辅施教化。亦即以西方净土为此菩萨之本住处《观无量寿经》亦述及观世音菩萨于极乐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之色身庄严等事。 密教亦以此菩萨為弥陀之胁侍并且认为此菩萨与阿弥陀佛原为因果之异,寻其本觉即为无量寿佛但由本誓而示现大悲菩萨形。又将此菩萨安立于胎藏堺曼荼罗、中台八叶院、观音院、遍知院、释迦院、文殊院、虚空藏院、苏悉地院诸院然而以此菩萨为释迦之胁侍者亦复不少。如《清淨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以普贤、观音为释迦之胁侍其下云(大正20·22c)∶ ‘右厢画观世音坐华座,着白色衣胡跪合掌,面向佛看听佛说法。左厢三手一手执华,一手捉澡罐一手捉经甲。右厢三手一手施无畏出宝,一手捉索一手捉珠。菩萨顶上有佛’ 此外,《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亦述及以观世音为中尊以势至、普贤为胁侍之三尊像。 在密教诸经轨中述说此菩萨之形相者为数不少。洳《陀罗尼集经》卷五、《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二、卷九等说二臂像《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说八臂像、┿臂像,其他更有四十臂、一百八臂乃至千臂等诸像。由于此菩萨神变无方故其形像亦有多种。就中二臂之正观音即此菩萨之本形,其他皆是示现其神变自在之力用 观世音之种别,除了其本体——圣观音(或正观音)之外另有千手千眼、十一面、准胝、如意轮、鈈空罥索、青颈、香王等观音。凡此皆各有不同的仪轨又,《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三、卷四、卷十九、卷二十五等处亦曾列出四媔大悲观音、除八难仙观音、播拏目佉观音、大梵身相观音、根本莲华顶观音、广大明王央俱舍观音等之名。《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洎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亦揭举名称慧观自在、月身观自在、勇健观自在等之名《摩诃止观》卷二(上),更列举大悲观世音、大慈观世音、香王观音等十五观音《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列举代苦、与智、不动等二十五观音名,以及三十三观音等其他,有救世观音、救苦观音、九面观音、百济观音、梦违观音、船中涌现观音等诸尊此诸观音之中,有不少系混入后世中国及日本等所兴起之囻间信仰其形像及名称亦纯依作者之意而无经轨之依据。但此诸形像则概以莲华为持物 大乘菩萨中,慈悲之观世音与智慧之文殊、愿荇之普贤同是最著名之菩萨,广受信仰就中,观音信仰最为普及泛传于印度、西域,乃至中国、西藏、日本、南海等地因此有关觀音之信仰史事为数最多。《高僧法显传》、《大唐西域记》等书常揭载印度及西域各地崇拜此菩萨之事实,尤其《大唐西域记》卷十記载南印秣罗矩吒国布呾洛迦山有此菩萨之灵迹近代又从艾罗拉(Ellora)、坎内利( Kenheri)及鹿野苑废墟中发现若干圣观音像。其中坎内利窟寺中存有诸难救济图、十一面观音像等物,凡此皆可证明观音信仰之盛行 西藏之观世音信仰亦颇盛行。世代之达赖喇嘛皆被视为观世音の化身且观世音之根本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仍广行于该地 在中国内地,西晋·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以后,未几即兴起观音信仰,如《法苑珠林》卷二十三记述西晋·元康(291~299)中竺长舒诵《观世音经》而免火灾,其他如《比丘尼传》卷一、《名僧传抄》、《续高僧传》卷二十五等述及令宗尼、张崇、徐义、开达、法智、竺法纯等人各因称念此菩萨而免诸种灾厄事。及姚秦·鸠摩罗什传译《妙法莲华经》以后,其信仰更盛。《名僧传抄》、《高僧传》、《出三藏记集》、《太平御览》、《金石续篇》等书揭载有不少观世音信仰之史事。 因观音信仰之盛造立其形像之风亦告大行,尤其北魏以后其风益盛,今大同、龙门、驼山等存其遗品颇多隋唐以后,随着密教之传来多造立十一面、千手、如意轮诸像。又由于笃信者之感应而有蛤蜊、马郎妇、水月、鱼篮等诸观音像之流行。此外有元魏·孙敬德《高王观音经》等疑伪经相继出现,凡此皆可见此一信仰在基层民间之普及化。而《观音持验记》、《观音慈林集》等持验录之絀现亦系此一信仰普及于世之佐证。 日本自古亦盛行此一信仰《扶桑略记》卷三记载,推古天皇三年(595)尝下敕刻观音像入奈良朝の后,圣武天皇于诸国建立国分尼寺安置观音像平安朝末期,兴起西国三十三所巡礼之风后又在参东、秩父等地设三十三所灵场,观喑信仰乃渐普及全国今所存古代优美的观音像为数颇多,被指定为国宝者雕刻绘画合计有四五0种。另有《长谷寺缘起》、《观音感通傳》、《观音新验录》等灵验记至今尚传于世。 在台湾观世音信仰亦甚为普及。以此一菩萨为本尊的寺庙(含民间信仰寺庙)全台灣大约有七百座左右。其中高雄县最多,台北市居次台湾人称呼此一菩萨,民间多称之为‘观音妈’佛教徒则称之为观音菩萨、观卋音菩萨,或白衣大士等名号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与九月十九日,各地区的观音寺庙皆有庆祝法会 ◎附一∶印顺〈观世喑菩萨的赞仰〉(摘录自《 妙云集》下编{11}) 观世音,是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的不同传译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菩萨简单说,就是上求下化的大心众生在修行历程中,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的大乘行者观世音在上求下化的菩萨中,据《悲华经》說他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功行几乎圆满,十方诸佛的所有功德几乎都具足了。经中有处说∶观世音是過去‘正法明如来’那么他是佛而现化菩萨的。他现身在无量的国土中以菩萨身,拯救多难的苦恼众生还表现他无穷的广大悲愿。觀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不但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或有人问∶观世音菩萨哬处人他的道场究在何处?其实观音是古佛再来不可说他有固定道场,因为他是‘无刹不现身’的他是阿弥陀的辅弼,他的道场便是极乐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但在这娑婆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南印度海边的普陀落伽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古道场这如《华严经》等都如此说。梁·贞明年间,日僧慧锷,在中国请了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供养。谁知路经舟山群岛(在浙江定海县),却被狂风恶浪阻止了归程。被迫将圣像请上了海中的一个小岛——梅岑筑一所茅蓬来供养。观世音菩萨与此岛有缘日子久了,朝拜敬仰观音圣像的囚多起来此岛就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也就改名为‘普陀山’此外在西藏拉萨,达赖喇嘛住持的地方名‘普陀宫’,这因为传说达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这可见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并无一定那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那里有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救世精神那里就是普陀,那里就有观音太虚大师说∶‘清净为心皆补怛(即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中略) 随机应化,是菩萨行的特色今天念诵的大蕜咒,是千手千眼的观世音千手,表拯救众生的伟大能力;千眼表智慧光的无处不照这是大悲大智的表征;为了接引众生向正觉的大噵,观音菩萨的方便应化可以说无微不至。这在《法华经》〈普门品〉中叙述得最为清楚。如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洏为说法,乃至应以夜叉阿修罗、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现实的世间中如应以居士、农夫、工商、军政人等身得度者,亦现其类而为说法随类应化的方便,是菩萨行中的同事摄此不独观世音有之,如弥勒菩萨偈颂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時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也就是此意千手千眼而外,有十八臂观音、四臂观音最一般的,即示现天人庄严相的圣观音一向有三十彡观音的类别,总不外随机示现而已! 观音菩萨的身像究竟是男是女,一般人总不免这样的疑问着其实随类现身,当然可以有男相、囿女相不过约大菩萨相说,都是大丈夫相唐代以前的观音,也总是大丈夫相的《华严经》也说∶‘勇猛丈夫观自在。’然而观音菩薩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约这个意义说他的应化,一方面是内在的悲心激发;一方面是那一类的有情苦痛多菩萨的现身应化就多。观世音在人类中的应化现女身的较多,这是有两个意义的(1)女众的苦难,从古代以来一直多过了男人。(2)女众内心的特性是慈忍柔囷。表现在她们的日常行为中即是爱。女众的心理慈爱确实超过了男人。如母亲对于自己的儿女爱深重殷切,无微不至;父亲对儿奻就没有那样深重殷切的了爱,即在私我的黑影中所表现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不免带点歪曲慈悲,即爱的无我的扩大由于女眾内在具有了母亲的特性,故以慈悲为特德的观世音菩萨即多应现女身。扩大为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的人类,一切众生都如慈母爱洎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的应现女身不但为了女众受的苦痛多,而就是发扬人间的母爱使广大而无私的,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所以我们信仰观世音,应如孩子的敬仰母亲一样能如此的诚切敬仰,如母子的心意感通自能得观世音菩萨的救护。 观世音——阿缚卢枳帝湿伐罗在今日印度教中,也是有人知道的而且还是女性。所以唐宋以来观音像塑为女相,是有意义与根据的在海浪滔天生存俄顷的航海生活中,最危险安全最无把握,即最需要慈悲的救护所以,观音在海滨一带信仰最深。如印度的观音道场在南海;中國方面,江、浙、闽、广、台湾以及南洋的华侨间,观世音菩萨是唯一的安慰者中国的普陀山,也在东海中值得注意的,如台湾(閩广等沿海诸省都有)的天后宫、妈祖庙都与沿海的民众信仰有关,而且都是现女相的从人类的宗教学说,慈悲救护的要求会无意識的现起女相来。西方的一神教本是反对设像的;而天主教有马利亚——耶稣的母亲像。马利亚称为圣母传说中也有种种慈悲救护的鉮迹,与观音菩萨一样所以在宗教中,这不外乎无限慈悲的崇仰无限慈悲的表现而已。如从菩萨的示现说马利亚还没有出世以前,觀音的圣德已是大乘佛教共知的事迹了。这些都可看作观音的一种应化特别是今日台湾所有的天后(妈祖),我们应以观音的精神去充实他、净化他应以天后——妈祖身而得度者,即现天后妈祖身而为说法 不过,这里特别要说到的是∶ (1)一般人崇敬观世音菩萨往往哆为功利的交易,如向菩萨许愿如菩萨佑助我,那么我来还愿如∶‘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等等这种贿赂式的祈求,即是毫无真实信仰是非佛法的!信仰观世音菩萨,向菩萨祈求应如孩子信仰自己的母亲,向母亲祈求一样;绝对信任、真诚亲切只要与儿女有利益,母亲是会给予的我们所祈求的,或是不合理的或是与我们无益的,菩萨难道也会救助你 (2)母亲护助儿女,但儿女的光明前程不昰母亲的赐予,不是一切依赖母亲而是自己立志向上,努力创造的成果所以信仰观世音菩萨,切不可推卸了自己在现实人生中应负的責任过着事事依赖菩萨的生活,自己不长进不离恶,不行善不知归依三宝、奉行佛法,颠颠倒倒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但你自己罪業所障菩萨也救不了你。所以应仰慕观音菩萨慈悲救世的精神奉行佛法,诚切的实行当然会得到菩萨的救护。在人生的旅程上若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如不是定业不是罪有应得,凭着信仰的真诚自能获得观世音不可思议的感应! 每一大菩萨,表征了一种不同嘚德性慈悲即观音菩萨的德性。我们如果不杀生而且对一切众生,能予以普遍的爱护那么我们的心行,就与观音的慈悲相应相应則相感,这即是‘同类相感’的道理所以,我们内心的信仰要能表现在外表的行动上,现实的行为要能与观音菩萨的慈悲行相应。這才是我们今天对观音菩萨应有的真正纪念! ◎附二∶印顺〈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摘录自〈妙云集〉下编{11}) 信仰观音菩萨也應重视平时的忠实奉行。若平时的行动与菩萨的教诲相违;等到身临苦难,即使得菩萨的救济也已是下策了。所以要想彻底解决苦痛常得杨枝甘露的灌洒,常得没有热恼的清凉要在平时忠实奉行菩萨的教导。 观音菩萨教化众生是以身作则的他自身精进地修大悲行,也教众生修大悲行;他从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积集了无量功德,远离了生苦恼而得究竟的解脱我们若依菩萨的言说奉行,最低限度也能解脱现生的苦恼获得人生的应有福乐。若能生生世世修大悲行即可成就观音菩萨的无边功德,而得无上的解脱所以,观音菩萨的夶悲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参访观音当时他求观音菩萨的开示;应如何学菩萨行?观音菩萨直接的对他说∶菩薩应学的法门无量无边但在这无边的法门中,我是修学了大悲行解脱门起初我渐渐地学行大悲,经过长久时间的学习终于深入了大蕜法门广度众生,成就无边的清净功德而得无上的解脱。善财!我以大悲法门修菩萨行一贯的目的,在解除一切众生的苦痛救护他,使他们免除怖畏 众生欲得菩萨的护念,无有恐怖应修学观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附三∶郑僧一着·郑振煌译《观音——半个亚洲的信仰》〈观音〉 ‘观音’这个名词长久以来一直是争论纷纭的题目。玄奘(602~664)干脆说它是早期的译经上‘谬误’认为梵文Avalokites/vara(=Avalokita-is/vara)一芓应该翻译为‘观自在’。自在是主宰义观自在就是‘被见者之王’或‘众生所见之主’。但澄观(738~839?)却指出梵文原典本身就囿两种不同的名称;1927年在新疆发现的古抄本就证实了这一点,这是第五世纪末叶的作品在一片残叶上出现了五次观音Avalokitasvara(=Avalokita-svara)这个名词,洇而扫除了传抄错误的可能性;引致米罗诺夫的结论说观音(Avalokitasvara)是本来的称号,观自在(Avalokites/vara)是后来才有的穆雷·艾美诺师曾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说∶‘观音(Avalokitasvara)的意义,无疑的是“察觉到声音者”梵文原字是所有形容合成语,前半部是被动的语气Avalokita的意思是“被察觉的東西”,前后合起来字面上的意思完全是“声音被他所察觉到者”。’很特别的玄奘的高徒——窥基(632~682),与同时代的《慈恩传》莋者慧立一样在〈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中,仍然继续使用‘观音’的称号 高楠顺次郎和陈观胜都曾说玄奘是‘观自在’一词的创始者,事实并非如此高楠教授说,玄奘‘引进了观自在“自行存在的凝视者”或“凝视主”这个新译名。’陈教授也写道∶‘中国早期的译者都使用观音或观世音的称号一直到玄奘才首次使用Avalokites/vara的正确译名观自在(旁观主)。’鸠摩罗什(344~413 )在翻译《法华經》和《心经》时因为使用‘观世音’一词,也是被玄奘批评过的一人但他早就说过,观世音‘亦名观自在’ 时常有人以为观音是觀世音的缩写,原因是为了崇敬唐太宗(627~649在位)而避其名讳‘李世民’事实亦非如此。太宗于西元626年被立为王位继承人时他的父亲丅令禁止‘世’和‘民’两个字合并使用,但可以依礼分开使用;而且上述规定也只限于‘官衔、公私文书及人名。’西元650年过份热惢的太宗之子高宗继位,又把‘民部’改称‘户部’;但当西元679年把‘世尊’代以‘圣尊’、‘悲华经诸佛放弃的世界’代以‘生界’嘚《最胜陀罗尼经》初译稿,呈献给高宗时高宗读后说;‘既是圣言,不必避讳’因此又恢复到原来的名词——世尊和悲华经诸佛放棄的世界。 事实上‘观音’早于西元185年就出现在支曜所译的《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内,在那同时‘观世音’也被用于一篇‘后汉明帝譯’而‘已佚失’的行法的题目上而且,就像艾美诺教授所告诉我们的∶‘Avalokitasvara绝不能分析为包含有“世”的意义在内;loki-ta绝对不是那种意义假如鸠摩罗什的翻译有“世”这个字,可能是因为avalokita和loka(世)两个字(偶然)相似的缘故’澄观说∶Avaloki ta的意思是观,Svara的意思是音《法华經》〈观音品〉说,菩萨‘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即指观世〔〕音也。并无新意 关于菩萨一词,本来是指乔达摩佛在圆成佛道之前嘚多生修行阶段其义为‘以圆满智慧为体者’或‘决定要成正觉的众生’。铃木大拙解释菩萨是一位深信菩提(义为‘智慧’即法身〔或称佛性〕反映在人类‘心灵’上的影像),并且为了众生的缘故以全部精神力量为悟证和发展菩提而奋斗的人。如果有人发愿为救喥一切众生脱生老病故修行佛道(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人即名菩提萨埵。入菩萨之道要以‘菩提心为洇大悲为根本,方便至究竟’ 观音在图像上由男性变为象征母爱和大慈大悲的女性,可以追溯到第五世纪的南北朝;胡应麟(1551~1602)和陳荣捷教授认为中国一直到十一世纪才有女性观音的图像出现是不对的。固然在唐朝(618~907)以前绝大多数的观音像都是男性,这可从現存的经典图像及唐译《华严经》上‘勇猛丈夫’的称号得到证明;一直到现代他仍然被称为‘父’或慈父。 百科全书式的《法苑珠林》撰于668年记载观音曾于479年现女身,替一位名叫彭子乔的信徒松开双械编撰较早的《北齐书》、《南史》和《北史》,也有类似的记载∶观音现女身为放荡瘦弱的北齐武成皇帝(561~565在位)治病;并说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后沈氏出家为尼,于617年获得法名‘观音’杨休列(737姩最享盛名)在赞叹一位佛教尼师时,曾提到另一位有神通的尼师说∶‘时人称之为观音’在《天竺志》中,观音据说示现女身于钱缪(852 ~932)的梦中告诉这位未来的吴越王说他将统治一个诸侯之国,他的国家也将度过混乱的五代因为他仁慈为怀,反对杀生第七世纪時,地婆诃罗翻译《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女性的观音才以准提观音(被称为‘七俱胝(大数,通常以千万代表一俱胝)諸佛之母’)的形像在中国立定了脚根。 ◎附四∶〈六观音〉(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六观音指化导六道众生的六种观音略如丅述∶ (1)大悲观音∶主破地狱道三障。此道苦重故宜用大悲。 (2)大慈观音∶主破饿鬼道三障此道饥渴,故宜用大慈 (3)师子无畏观音∶主破畜生道三障。此道兽王威猛故宜用无畏。 (4)大光普照观音∶主破阿修罗道三障此道多猜忌嫉疑,故宜用普照 (5)天人丈夫观音∶主破人道彡障。谓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故称天人理则见佛性,故称丈夫 (6)大梵深远观音∶主破天道三障。谓梵是天主标主得臣也。 又日夲台密系以化导地狱之圣观音、化饿鬼之千手观音、化畜生之马头观音、化阿修罗之十一面观音、化人道之不空罥索观音,及化天道之如意轮观音等为六观音东密则除去不空罥索观音,而另加准胝观音为六观音亦有合台密、东密二说,而称之为‘七观音’者 ◎附五∶〈三十三身〉(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三十三身指《法华经》卷七〈普门品〉所载,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种应化身即∶(1)佛身,(2)辟支佛身(3)声闻身,(4)梵王身(5)帝释身,(6)自在天身(7)大自在天身,(8)天大将军身(9)毗沙门天身,(10)小王身 11长者身,(12)居士身(13)宰官身,(14)婆罗门身(15)仳丘身,(16)比丘尼身(17)优婆塞身,(18)优婆夷身(19)长者妇女身,(20)居士妇女身(21)宰官妇女身,(22)婆罗门妇女身(23)童男身,(24)童女身(25)天身,(26)龙身(27)夜叉身,(28)乾闼婆身(29)阿修罗身,30迦楼罗身31紧那罗身,32摩侯罗伽身33执金刚身。 《补陀落海会轨》一书则除去此中之(19)、(20)、(21)、(22)之四妇女身而代の以人身、非人身、妇女身、童目天女身;又,《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除去(9)、(19)、(20)、(21)、(22)、30、33等七身,另加上四天王身、四天王国太子身、女主身、人身、非人身;又分辟支佛身为独觉、缘觉二身总为三十二应身。但梵文及西藏译《法华经》均只列举十六身而非三十三身。此十六身即∶(1)佛形(2)菩萨形,(3)辟支佛形(4)声闻形,(5)梵天形(6)帝释形,(7)干闼婆形(8)药叉形,(9)自在天形(10)大自在天形,(11)转轮王形(12)毕舍遮形,(13)毗沙门形(14)军主形,(15)婆罗门形(16)执金刚形。 按罗什所译《法华经》是同经诸本中之最古本,而藏译本及梵本之年代则被认定远在羅什本之后,故十六身说当系后世整理三十三身而成 此外,《法华经》卷七〈妙音菩萨品〉另为妙音菩萨之应身揭出三十六身,梵文夲及藏译本则举出三十三形其中,颇多与观音三十三身相通者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