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提到十六大明确提出创新发展战略驱动发展战略对不对

   实践“三个代表”实施科教兴国

    ***同志的报告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新的动员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是一个令人振奋、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目标。报告对建设小康社会作了深刻的阐述。我体会是“四个全面”:一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涵盖“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二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三是强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四是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同志在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教育的光荣历史使命,坚持教育创新,开创新世纪我国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的报告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和指导性很强,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光辉典范。报告高屋建瓴,博大精深,气势恢宏,令人振奋、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有六个特点:

    一是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二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报告总结的十条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和实践的宝贵财富,是对***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继往开来的行动指南。三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篇,立意高远。四是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丰富和发展了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目标。五是突出改革主旋律和时代特征。六是强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总体上提出四个“一定要”,抓住了关键和根本,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强调坚决惩治腐败,否则就会丧失执政地位、走向自我毁灭,深刻地指出了***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落实报告精神,必须从四个方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败斗争:一是提高认识,用报告精神统一思想;二是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三是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形成全党抓的格局;四是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改革的精神搞好***倡廉工作。

    ***同志的报告放眼世界和未来,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思想深邃,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二是立意高远,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三是主题鲜明,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四是意义重大,对两个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六大精神,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把报告的精神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前进的方向、行动的指南。具体讲,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紧密联系安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调动和凝聚全省人民的力量,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二是紧紧抓住中心,把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摆在首要位置。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进一步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摆在突出位置,以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进一步促进安徽的大开放、大发展,推进资源大省向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人口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三是切实顺应民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时刻刻放在心上。这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加快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经济搞上去,善谋富民之策,让人民富起来,多办利民之事,尽心尽力为人民谋利益,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很强的时代感,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人在21世纪的一篇政治宣言,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报告总结经验全面深刻,富有创新,理论上有新的升华;报告是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富有感召力和鼓舞性。

    学习十六大报告,结合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深刻领会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建设体现着综合国力,是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十分巨大,可以为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方面的各项工作。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四是从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出发,坚持文化创新,研究和制定新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举措。

    ***同志的报告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好地处理了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在继承和发展上的关系,理论性强,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报告既主题鲜明集中又立意高远,明确了党的指导思想、当前所处的历史位置以及应有的精神状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和未来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对过去5年工作的总结,讲成绩客观实际,讲不足准确明了,对未来的描绘也完全符合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典范。13年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对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波澜壮阔伟大实践的思想升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报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这次大会的一个历史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报告提出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我们要遵循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科学的理论指南,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深刻认识的理论升华。

    通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六大报告的重大意义,最根本的就在于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重要地位。

    我们一定按照报告要求,将其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用以指导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着眼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同志的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立意高远,催人奋进。我们要认真贯彻十六大报告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二是要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积极构筑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设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使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十六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报告高瞻远瞩、气势恢宏、精辟深刻、丰富全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思想性、实践性、指导性。我们看到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和日益坚强、清醒、成熟的党,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国家之福、民族之福、每个中华儿女之福。

    报告把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提出来,必将为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有效克服体制性弊端,国有企业将更好地发挥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极大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报告使我们增强了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

    十六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城镇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扩大开放,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上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努力把哈尔滨建设成富有生机和活力、人民富裕安康的现代化城市。

    在加快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尤其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关心贫困群众,必须坚持“三轮驱动”的原则:一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实施政策倾斜、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发动社会力量,构筑完善的社会救助网络;三是大力发展社团经济,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慈善济困。通过上述综合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与全体人民一道跨入美好的小康社会。

    作为企业界的代表,能够参加这次大会,体现了党和国家一种更明确的发展战略,或者说这代表着一种方向,即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希望并鼓励能够出现更多像海尔这样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民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打造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中国的综合国力才会切实增强。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创新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一论述使我们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海尔争创世界名牌的信心和决心。海尔创业17年来,创新始终是海尔发展的灵魂。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年海尔的成功源于创新,海尔发展中的不足还是因为创新不够。17年来,海尔的发展壮大、海尔的创新可以说是较好地贯彻和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代表,海尔人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发展中,海尔还是要坚持把创新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以实际行动为振兴民族工业做出更大贡献,为争创中国的世界名牌而奋斗。

    ***同志的报告纵观世界风云,高瞻远瞩,博大精深。过去13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了不起的13年,实践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坚定的党、成熟的党、清醒的党,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

    大会确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长期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80多年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伟大历史性成果。它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它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又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

    二、高度凝炼和博大精深的思想集合。“三个代表”思想非常简明,又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既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又是发展创新的理论,它的作用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同志的报告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确立了目标。我既为13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所鼓舞,也坚定了与时俱进、办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心和决心。

    工商银行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给工商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工商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各项业务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工商银行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近3年来是我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工商银行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工商银行全体员工有信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加快发展和改革创新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增强国家竞争力做出贡献。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非常宏伟,描述非常清晰,鼓舞人心,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生产力。西部大开发给我们带来了乘势而上、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期。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硬”就要硬在“加快”上。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使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变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看到希望、得到实惠、受到鼓舞、增强信心,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

    ***同志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报告的灵魂。报告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必将对我国今后的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一是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一个美好理想。在***理论指引下,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于20世纪末,全国人民开始迈进了小康的门槛。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本世纪头20年的神圣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完善,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三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目标符合党心民心,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它将极大地调动全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的积极性。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同志的报告,深刻阐述了先进文化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我们保险企业来说,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改进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灵魂,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外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共识。近年来,我们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充分培育以“团结、进取、稳健、求实”为核心内容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企业文化。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保险行业面临许多挑战。我们要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对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创新。

    ***同志的报告全面阐述了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报告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伟大纲领。

    报告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感染力,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现了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时代主题。二是体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报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三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结合的党建理论。报告提出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广大党员的群众基础,是马克思党建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创新和发展。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不仅强调了发展在当代中国的突出地位,也深刻地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的辩证关系。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精辟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是***同志“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深化和拓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

    山西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我们要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必须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变后发优势为赶超发展。在这方面,电力公司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发展重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为山西电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大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二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拓宽电力投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资金来山西投资办电。

    ***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动员令。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对鹤岗来说,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以正在开展的“十万富民行动”为载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立足市情,开拓进取,努力建设边疆名城,实现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具体地说,要把鹤岗这个革命老区建设成全面小康的新兴富区,把鹤岗由传统的工业城市建设成新型工业化城市,把鹤岗由资源型城市建设成生态环保型城市,由边疆重镇建设成边贸旅游名城,由商品粮主产区建设成绿色食品生产集散地,由人力资源富集区变成东北亚“人才高地”。我们的目标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鹤岗成为基本消除贫困的地区;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鹤岗成为黑龙江省比较富裕的地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报告非常明确地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头等重要的大事。我们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发展与创新的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就防城港市来说,就是要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结合实际,一是加快港口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5年后港口吞吐量要翻番;二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尽快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三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展临海工业;四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主要实践基础。同时,作为一种以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为认识对象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还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理论来源。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形成发展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承发展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系统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吸取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精华。

一、继承发展我们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不同领域和层面,深刻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形成了关于发展问题系统而丰富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历史发展进步,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搞好发展,既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变革,也要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变革。等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根本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相继产生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关于科学发展的思想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发展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这在经济文化相当落后发展又很不平衡的中国,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在艰辛探索中提出了许多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

***强调,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制定发展计划,“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文集》第8卷,第302页。借鉴别国经验时要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他明确指出,“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文集》第7卷,第64页。

***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文集》第7卷,第1页。***执政后“就是要搞生产。”“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文集》第8卷,第351页。

搞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参见《***文集》第6卷,第289页。生产与需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需要刺激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也不断创造新的需要。”《***文集》第8卷,第137页。在各种资源都紧缺的情况下搞大规模经济建设,尤其需要按照这一规律要求,处理好发展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认为,“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文集》第8卷,第49页。“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文集》第8卷,第33页。这既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群众路线的要求。总之,搞建设“一定要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文集》第7卷,第44页。

***对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的丰富成果集中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著作中。他高度重视农业、农民问题,指出,“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文集》第7卷,第219页。要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文集》第7卷,第241页。处理好农、轻、重关系。他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和内地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文集》第7卷,第26页。他重视经济中的综合平衡,多次强调“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综合平衡。”《***文集》第8卷,第73页。“在整个经济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文集》第8卷,第80页。人类生产活动是改造自然的活动,经济工作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指出,“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文集》第8卷,第72页。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重要方面是人“要有计划地生育。”《***著作专题摘编》(上),第970页。他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搞建设,必须勤俭办一切事业,“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文集》第6卷,第447页。搞建设,“必须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设备,尽可能改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文集》第6卷,第461页。“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文集》第8卷,第124-125页。他重视科技的重要作用,认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文集》第8卷,第351页。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不光是搞经济,“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文集》第5卷,第345页。他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逐步深化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文集》第8卷,第116页。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建设实践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诸多矛盾。***对我们党处理这类问题的经验作出了精辟概括,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文集》第7卷,第228页。他认为,这一方针非常重要,“有了综合平衡,才能有群众路线。”《***文集》第8卷,第80页。

***关于科学发展的论述还有很多。尽管这个时期中国发展的基础条件、面对的问题与今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上述有些重要观点也因种种原因没能付诸实践,但***关于发展的这些重要思想,反映了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今天推动科学发展仍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我国发展涉及的一系列根本性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中国要发展,首先要解决思想僵化问题。新时期一开始,***就尖锐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文选》第2卷,第143页。他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文选》第2卷,第279页。“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文选》第2卷,第364页。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然要求对中国发展、搞现代化建设的国内国际实际情况作出清醒准确的判断。***把国内的实际概括为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他认为,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不能离开这个现实,超越阶段采取“左”的办法,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有深刻教训。依据对我国国情特点的认识,***对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作出了一个重大判断,“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文选》第3卷,第252页。他明确要求,思考我国的发展问题,“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文选》第3卷,第252页。考虑国内发展问题离不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过去一段时期内我们过多地认为世界大战很快就要打起来,由于过分担心,怕冒险,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来抓。***从实际出发,对国际形势作出新的观察,依据对两个超级大国彼此制约、战略部署相继受挫、世界和平力量增长、经济和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等各方面的仔细分析,他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文选》第3卷,第127页。据此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世界两大问题、“发展问题更加严重”《***文选》第3卷,第353页。的科学判断,为我国的发展,既指出了历史性机遇,又打消了后顾之忧。

在发展过程中,每个国家的基础、历史和所处环境等都有许多不同。***强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文选》第3卷,第2-3页。根据这个总思路和总要求,***领导我们党对原定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作出重大调整,从国情出发,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制定了分“三步走”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这就是:“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文选》第3卷,第251页。小康,是“三步走”发展战略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按***的规划,小康,就是以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到20世纪末,在翻一番走完第一步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文选》第3卷,第161页。***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达到小康的战略意义,不仅是使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国家总的力量有所增强,“更重要的是我们取得了一个新起点”,《***文选》第2卷,第417页。为今后继续发展直至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种种模糊和混乱认识,更有“四人帮”“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等主张普遍贫穷的假社会主义错误思潮,这些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发展。***针锋相对地指出,“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文选》第3卷,第265页。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批驳错误认识的过程中,他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形成新的科学认识,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文选》第3卷,第373页。根据这种理解,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文选》第3卷,第63页。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文选》第3卷,第228页。在***的领导下,我们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变,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特别强调,“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扭住不放”,《***文选》第2卷,第276页。“顽固”一点,毫不动摇。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文选》第3卷,第377页。“要用经济办法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文选》第2卷,第196页。

***深刻地看到,“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文选》第3卷,第149页。“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文选》第3卷,第138页。他明确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文选》第3卷,第142页。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文选》第3卷,第370页。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对这个问题,***在探索中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文选》第3卷,第148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文选》第2卷,第236页。他反复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文选》第3卷,第64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文选》第3卷,第78页。“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文选》第3卷,第266页。“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文选》第3卷,第267页。

***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建设规律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选》第3卷,第274页。的著名论断,并精辟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文选》第3卷,第377页。“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文选》第3卷,第120页。因此,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文选》第2卷,第41页。***认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文选》第2卷,第250页。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等等。他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以实现全面发展。如“搞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文选》第3卷,第154页。“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文选》第2卷,第189页。“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文选》第3卷,第378页。“改革开放有两只手,不要只用一只手,改革是一只手,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是一只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专题摘编》(新编本),第329页。等等。在推动发展中,***非常重视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同时,他也强调要争取“有一个比较好的又比较快的发展速度”。《***文选》第2卷,第197页。认为,“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文选》第3卷,第143页。***高度重视农业,一再提醒全党,“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文选》第3卷,第23页。“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文选》第3卷,第17页。为逐步有效解决我国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他认为,到20世纪末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了。参见《***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第页。***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问题,他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文选》第3卷,第284页。

***始终认为,推动中国发展,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他多次强调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文选》第2卷,第342页。他同时强调,“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文选》第3卷,第255页。在领导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来强调,要求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文选》第3卷,第155页。改革开放之初,他就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个有利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大政策,他指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文选》第3卷,第166页。他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文选》第3卷,第374页。

综上所述,***理论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和许多重大观点、命题,有些直接依据或来自这些思想,有些是在解决***已经提出但没来得及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的科学发展思想。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迅猛发展;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相继实现现代化前两步战略目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推动科学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

在长期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的基础上,***领导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文选》第1卷,第226页。他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两者缺一不可”。《***文选》第1卷,第467页。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我国发展的体制条件的根本转变。

在长期发展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也显现出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发展经济不能只靠增加投资、扩大规模、铺摊子、上项目等外延方式发展新的生产能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16页。,“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文选》第1卷,第462页。“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文选》第2卷,第18-19页。

***在领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文选》第3卷,第119页。等等。他提出了新世纪之初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思路”,即“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文选》第3卷,第118页。“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文选》第3卷,第119页。

到上世纪末,***审时度势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855页。他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73页。的思想,指出,“要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地区优势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东中西各地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421页。

***敏锐把握“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文选》第2卷,第329页。的世界发展新格局,及时领导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这一战略,必须“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文选》第1卷,第428页。他指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文选》第2卷,第392页。“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文选》第3卷,第27页。他提出,中国要顺应科技进步潮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文选》第3卷,第545页。

***指出,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绝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文选》第3卷,第461页。他认为,“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文选》第1卷,第532页。“实现可待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文选》第3卷,第462页。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认为这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他指出,“建国初期实行依靠农业积累发展工业的战略是必要的。现在条件不同了,应该调整结构,包括调整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信贷资金结构。宁肯暂时少上几个工业项目,也要保证农业发展的紧迫需要。”***:《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44页。“农业是社会效益大而比较效益低的产业,光靠市场调节不行,必须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以扶持和保护”,“逐步形成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29-130页。他强调,“城乡差距大,农业人口多,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小城镇是个大战略”,《***文选》第2卷,第438页。有利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

***反复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全面,就是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431页。就是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文选》第2卷,第258页。就是“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文选》第3卷,第294-295页。他明确指出,“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但它不是孤立进行的。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文选》第2卷,第102页。

这一时期中国发展外部环境最深刻的变化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只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文选》第2卷,第201页。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他认为,我们的对外开放不能仅限于“引进来”,“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是关系我国经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大战略。‘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实施这样的开放战略,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519页。

***始终认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文选》第2卷,第27页。在市场取向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文选》第2卷,第415页。针对这些新情况,他突出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92页。认为,“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425页。并要求“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文选》第1卷,第470页。他指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向,特别要注意在深化改革中由于要进一步进行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必要调整而可能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20页。“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文选》第2卷,第262页。处理这些问题,“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从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页。“我们做工作,必须做到统筹兼顾。”《***文选》第2卷,第307页。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这十三年间,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今天我们推动科学发展面对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在这十三年中已经渐次出现,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的发展新思路在这十三年中也开始逐步酝酿初显。***对科学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无论在时代特征、实践基础、发展阶段还是在主要任务、基本思路、发展动力、发展道路、发展目的、发展保障等方面,都与科学发展观非常接近,后者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也最为直接和明显。

总之,正如***指出的那样,“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0页。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