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2封神演义2晋阳在哪

封神榜-第2集_电视剧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封神演义诗歌
封神演义诗歌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西游记》与《封神演义》的宗教思想对比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的宗教思想对比 内容摘要:作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两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在宗教思想上都有自己的倾向。一般认为,《西游记》是围绕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来展开的,它所表现和包含的更多的应是佛教思想,而《封神演义》一般认为是推崇儒释道“三教合一”,在其中而更推崇道教并且有些抑制佛教。但是去深层次的研读作品,会发现《西游记》其实崇佛而不谈禅,是即披着佛家的外衣却运用道家的精神统摄全书,而《封神演义》却是看似崇道, 实则敬佛,或者说是崇佛胜于崇道。本文将就这一区别进行简单的浅析。 关键词:《西游记》
《封神演义》
正文:《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均为明中叶有代表性的神魔小说。作为神魔小说,在满纸荒唐的神鬼妖魔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宗教幻想作支撑,或偏儒、或向道、或佞佛,总要有一定的倾向性。尽管到了明代,三教合一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其宗教倾向还是难以完全抹煞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亦是如此。一般认为,《西游记》是围绕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来展开的,它所表现和包含的更多的应是佛教思想,而《封神演义》一般认为是推崇儒释道“三教合一”,在其中而更推崇道教并且有些抑制佛教。
但是,去深层次的挖掘作品我们会发现《西游记》是披着佛家的外衣却运用道家的精神统摄全书,而《封神演义》却是崇佛胜于崇道。我们借此还可以看到作者的宗教思想及态度。
一、崇佛却多道的《西游记》
《西游记》虽然有明显的崇佛抑道倾向,但其主要目的却并非为了谈佛说禅。相反,讲道的内容更多。在小说中,佛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哲学思想,更注意以其深邃的哲理来征服善男信女。其修禅成佛的途径,无非就是积德行善、念佛坐禅等等。虽然也有一些释家降魔的护法神将、除怪的法术法宝,但相对于小说中道教的阐释和表现却稍嫌单调。
《西游记》无论是从小说的回目中屡次出现的内丹学的术语,亦或是通过小说中关于“内丹”修炼知识的描写,我们都不难看出,它在成书过程中受到了道教内丹学的较大影响。例如,小说的三位主人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在谈及自己成仙经历时,都对“内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仅以悟空为例,他在对黑风山黑风大王介绍自己的不凡经历时,就说: “一点诚心曾访道, 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 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 指找长生路一条。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得传大品天仙诀, 若无根本实难熬。回光内照宁心坐, 身中日月坎离交。万事不思全寡欲, 六根清净体坚牢。返老还童容易得, 超凡入圣路非遥。”
显然, 小说中主要人物“成仙”与修炼“内丹”有着直接联系,其中对“内丹”这种道家修炼之术的夸耀就不言自明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上述内容仅仅是说明作者具有一般道教知识背景的话, 那么作者在《西游记》中大量引用“内丹”术语和道教经典,就不能不使我们相信《西游记》中表现出的浓厚道教气息并非偶然。
如小说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中的四首诗词《南柯子》,就出自道教全真派道士马丹阳的《渐悟集》:
“心地频频扫, 尘情细细除, 莫教坑堑陷毗卢。本性常清净, 方可论元初。性烛须挑剔, 曹溪任呼吸, 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 方显是功夫。”
这首诗讲述的是道教内丹修炼时祛欲忘情的“筑基”之功,将心性修炼视为“修丹”首务强调“去欲”至上,这个观点也是道教全真派反复论证的基本观点。此词中“猿马”在马丹阳原词中为“喘息”,特指“内丹”修炼中调节呼吸和运气的功夫。这里代之以“猿马”二字,则更强调忘情祛欲,才能修成丹道的观念。
正因为如此多的道教修炼知识见于《西游记》,所以学术界曾存在一种说法,认为《西游记》乃是道教“证道奇书”。主旨是讲述道教“内丹”修炼原理。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设计及相互关系皆在形象又含蓄地解释“内丹”原理和操作知识。清代学者陈士斌的《西游真诠》和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序》都持这一观点。前者甚至对《西游记》祖本的每一章回都进行了详细诠释,总字数达二、三十万,以说明《西游记》乃“证道奇书”。
而在这一部号称《西游释厄传》的奇书中,关于佛家的理论的阐释却并不多见,只有少量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禅宗“顿悟”说教。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明代社会思潮的反映, 因为当时佛教各宗派中比较流行的正是禅宗,故并不能见出作者对佛教理论的精通。
《西游记》的作者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还表现在其对道教诗文的篡改并加以佛教化上。《西游记》中有不少诗词韵语来自于前代的道书。但是,作者在引用前人的作品时, 并不是被动地引用,而是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改动。
最明显的例子是《西游记》第九十三回所引《瑞鹧鸪》“修禅何处用工夫”和马丹阳原作相比,作者将首句“修行”改为“修禅”,下阙第三句“酒色财气须扫净”改为“喜怒忧思须扫净”。前一改明确了佛教的立场,后一改则削去全真教特有的说法, 作品第三十六回悟空所吟“前弦之后后弦前”一诗和马丹阳原作相比,将末句“煅成温养自烹煎”改为“志心功果即西天”。原作明显在阐发“道”理,改动之后却正表现了佛教的内容。此外,第五十三回篇首所引张伯端《西江月》“德行修逾八百”,上片末句“始合神仙本愿”被改为“始合西天本愿”,亦与上述所引相同,都是由道而入释。
作者能够作如此夺胎换骨的大手术,恰恰说明了一点,就是作者对道教的典籍乃至道教的思想非常熟稔,只不过头脑中横亘着崇佛抑道的观念,才有意地修改前代道教大师的作品并加以佛教化。
可见,尽管《西游记》是一部描写佛教取经故事的文学作品,也尽管作者在小说中对包括太上老君在内的一些道教徒多有揶揄, 但就其宗教思想体系来说,却是源自于道教的。可见,《西游记》的宗教思想的深处其实是道教思想,是披着佛家的外衣,却运用了道家的精神来统摄的全书。
二、看似崇道,实则敬佛的《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表面看来确实是表现道家思想的小说。通观全书,可以发现作者安排了一个从三教到道教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儒家最次,佛家居中而道家独尊。但是细读作品我们会发现,这样一部以道为宗的著作,其中却甚少讲道的章节。只有在对白的诗歌中才偶有烧铅炼汞的老生常谈,却丝毫没有阐发道教奥义的宏旨。
除此之外,《封神演义》在谈论到道的同时却不抑佛。他抬高道教的地位在佛教之上,可能是出于一个道教信徒不由自主的考虑,在他内心深处,对佛教的理论和人物并不排斥, 甚至颇有企羡。因此,他并没有像其它虔诚的道教徒一样,杜撰老君西天化佛的传说对佛教加以贬低,而是把西方教的教主处理成和太上老君平起平坐的关系。这可以在书中第八十四回看到。
还有最为重要的是作者笔下的有关“道”的反面描写。
首先,作者暴露了道教内部纷争,或者说道教内部的残酷战争,揭露了道士人性恶的一面。原本阐、截教徒都是修行诵经(《黄庭经》)之徒,是学道之人,正如第77回所言:“截、阐道德皆正果,方知两教不虚传。”但两教相互斗争异常激烈。作者写到了阐截战争的惨烈状态,尤其是死难者。如第37回姜子牙带兵杀张桂芳与风林,造成“遍野横尸,满地血流成河”。第43回写道:“着刀的连肩洩背,逢斧的头断身开,挡剑的劈开甲胄,中***的腹内流红。人撞人,自相残踏,马撞马,遍地尸横。伤残士军哀哀叫苦,带箭儿郎慽慽之声,愁云只上九重天,遍地尸骸真惨切。
而这种战争的惨状是道教两个教派:阐教与截教造成的。它们相互间势均力敌,进行着激烈紧张、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这种相互斗争恰好展现了道教好斗嗜杀的“性格缺陷”,表明道教内部其实是乱的客观事实。这种恶斗状态被西方教主准提感觉为:“红尘滚滚,杀气腾腾,满目俱是杀气。”(第70回)双方直打到你死我活,方才罢休,这显露了人性恶的弱点。这种人性恶,如果限定一下,就是道教“恶”。
其次,作者写到了道教中的败类截教,这截教简直让读者跌破了眼。截教成员有很多是“披毛戴角”之徒.这些截教徒不仅面貌丑陋,而且品性不纯,喜欢争强好胜。从截教所摆的“十绝阵”、“诛仙阵”、“万仙阵”来看,均能见出其品地恶劣、内心恶毒的人性本质。可以说对于阐教教徒而言,他们既会因为道教里有截教这样的败类而感到气愤,也会由此感到耻辱因为截教是道教的一大污点。截教不是什么好道教就不必细说了。
第三, 阐教也是充满污点的道教。即便是作品一再赞扬的阐教也并不是那么美好。因为
1. 出现了申公豹这样的专会挑拨是非的败类。2.阐教充满了杀气。小说多次写到他们杀气腾腾(如第43回就写到阐教“杀气纷纷,兵戈闪灼”)。3.全书最核心的“封神榜”由来就是阐教犯了杀戒,如第13回太乙真人就言明:“吾乃阐教,因吾辈一千五百年不曾斩却三尸,犯了杀戒,故此降生人间,有征诛杀伐”。而作品最重要的事件起因是哪吒打死李艮、敖丙和彩云童儿,太乙真人打死石矶娘娘,姜子牙、陆压等人打死闻仲、赵公明等。通览矛盾起因, 我们发现:往往是阐教教徒惹是生非,激起截教的公愤,激化了两教之间的矛盾与仇恨。4.阐教不善于忍让。尽管阐教在小说中一再被写成较有修养的教派,但他们不善于忍让、不善于化干戈为玉帛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哪吒在已打死李艮的罪过上继续犯罪:抽了敖丙的筋和痛打敖光(第12- 13回),姜子牙则是火烧琵琶精(第16回)、杀死崇侯虎(第29回)等。正因为他们不善于忍让,所以才屡屡将《西游记》等同于道教丹书的观点自产生之日起就引起争论,也从未得到过大部分学者的认同。但由于学术界至今仍未对《西游记》的作者、主题等基本问题形成一个让大部分学者满意的说法, 所以这种“证道”观点还是引起了相当多学者的注意。如李安纲就在其著作中大力阐发《西游记》的道家内涵 。就此问题,我认为,《西游记》主旨是“讲道”的说法虽说不甚准确,将全书故事及人物关系视为“内丹”原理的演示也属牵强,但其中的确有大量直接或间接阐释道教内丹的文字,甚至引用道教经典来增加其权威性,因此,《西游记》作者受到道教修仙、修炼观念的巨大影响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犯了杀戒,一错再错,以致越积越大,铸成大错。可见阐教也并非什么绝对的好教,跟截教一样,其实都是血腥味很浓的教派。
综上所述,道教并没被作者写得光彩照人,相反却是非常龌龊、阴暗面十足、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厮杀四起的教派。由此可见,道教并不特别美好,并不那么令人崇敬。
相反,《封神演义》中的西方教(佛教)却几乎没有一丝缺陷,近乎完美。
第一,佛内部没有派系斗争,没有吵闹争执的声音。作品中写到的西佛教徒极少,所以代表佛教形象的就只有接引和准提两人了。两人相当和睦、融洽、和谐。没有矛盾冲突。他俩从未有过争吵,即使有些分歧,也都是以协商或劝说的方式取得一致意见。两人不仅没有矛盾与不和谐音,反而很多时候非常默契一致。如第78回破解诛仙阵时,接引进离宫,准提入坎地,接引现舍利子,射住戮仙剑,准提放金莲,射住绝仙剑,两人配合真是极为默契, 呈现出齐心协力降服气势逼人的通教主的姿态。
第二,作者对佛教的赞美溢于言表。第70回回首诗:“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第79回准提收法戒时,念道:“西方极乐真幽境,,风清月朗天籁定。白云透出引祥光,流水潺湾如谷应。猿啸鸟啼花木奇,菩提路上芝兰胜。松摇岩壁散烟霞,竹拂云霄招彩凤。七宝林内更逍遥,八德池边多寂静。远列巅峰似插屏,盘旋溪壑如幽罄。昙花开放满座香,舍利玲珑超上乘。昆仑地脉发来龙,更比昆仑无命令。可见, 作者对佛教是非常崇敬和
第三,很多道教徒最终皈依了佛教,这实际上表明作者把佛教的地位看得比道教高,佛教才是道教徒的真正的精神家园。准提带走截教道士马元(第61 回)、孔宣(第71回)、法戒(第79回)、乌云仙(第83回)、接引和准提两人共同带走长耳定光仙、毗卢仙和截教其他教徒(第84 回)、接引用乾坤袋“尽收那三千红气之客,有缘在极乐之乡者”(第84回)。道士皈依佛教,说明佛教是更高一层的精神归属。
通过上述文本细读,我们发现:《封神演义》作者几乎没写到佛教和佛徒的缺陷,近乎认为它是十全十美的教派,对道教不是顶礼膜拜,因为作者对道教的所有教派(小说中为阐教和截教)都有怨忿和批评意见。所以“崇佛胜于崇道”才是作品感情态度的“真相”。
总之,同样是神魔小说,同样是宗教思想,却有着不一样的表面,不一样的深层内涵。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掌握作品同一宗教下的不同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思想内涵,了解作者的深层思想。但是无论是披着佛家的外衣却运用道家的精神统摄全书,还是看似崇道、实则敬佛,都为我们留下了思考,为整个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吴承恩
《西游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西游原旨序》
《苦海与极乐: &西游记奥义&》 东方出版社1995
《怪力乱神——封神演义的文化品位》(晋阳学刊)1999年第5期
《西游记“游戏”背后的深层内涵》(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2期
《神怪小说史话》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佛教“修行”观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学年第一学期
明清小说研究
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接本班
姓名:吕玉娟
任课老师:朱燕篇二:笔记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历史家用历史的眼光对待神话,结果大量神话被历史化了,孔子参与了神话的改造,由于儒家文化理性的强化,那些触犯了理性的神话被删除了。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6.诗六义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7.风雅:《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
8.变风变雅:盖指《风》、“”、“”相对。
3. 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
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说理散文:说理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又叫它哲理散文。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庄子三言:是对《庄子》艺术特点的一个概括,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三表法”:三表法原意是说“言有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三表法是指立言辩说,应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标准,即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现实和将其运用于实际事务的实践价值。
5.屈原楚辞:1、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
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中国第一首由诗人自己创作的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 1.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参考***: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我国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现一般所说的神话主要指唐宋以前汉族经籍所记载的古代神话。这些典籍主要有《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风俗通义》、《三五历记》、《列子》等。其中,以《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话的原貌。我国神话之所以流传下来很少、很零碎,原因大体有三:一是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二是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实用,罢黜玄想,不语怪力乱神和远古的荒唐之说;三是由于神话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等因素。神话的性质:叙事性,真实性,权威性.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一. 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 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 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话的演化: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寓言化和宗教化。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演变的最突出表现。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贬斥神话,并且着意加以改造,把“神”人化,把神奇怪诞的传说作出一番看似合理的诠释,使之化为历史,载入简册。如解释“黄帝三百年”为“生而民得其利百年,都是对神话作历史化改造的实例。中国古代神话的寓言化,主要反映在先秦诸子著作中,特别是庄子,堪称改造神话为寓言的高手。神话本来就含有一定哲理,后世的某些思想家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从神话的宝库中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便把它改造为寄托思想的寓言,在形象的故事中包寓某种哲理,于是神话被寓言化了。神话与原始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的仙化:神话中
的“神”,本来就是先民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而神话借助想象以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与原始宗教借助巫术控制自然同出一源。神话中含有宗教的因素,故易为宗教所利用。西王母神话和月亮神话逐渐演变为仙话,就是最为典型的实例。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山海经》是保存远古神话最多的古籍。这部书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末期或西汉初期。关于它的作者以及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一部地理书,鲁迅说它是一部“巫书”。不管怎么说,它里面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其中有不少神话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它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 如盘古化生万物的神话,就是以人体的各部分推论天地间的诸物形成。二、具体、形象的思维。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例如时间的流逝,在神话中成了一连串具体可感的情节,如有关太阳神话中的“日出旸谷,日落蒙谷”等三、情感体验。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在先民心中引起恐惧、敬畏或惊喜等情感,在神话的传播、复述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情感体验的。《山海经》中每当出现龙凤神话形象时,总是伴有歌舞音乐,显示了祥和安乐的情感体验。四、隐喻或象征。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隐喻或象征性的思维,即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物象来描述,原始神话就是由这些不同类型的象征性、隐喻性的意象符号系统构成的。中国古代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一、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比如在女娲、羿和禹的神话中,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二、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其一是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如一些保护神的塑造,女娲、后羿等,他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其二是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山海经》中“不死之国”、“不死之药”的传说,说明了中国神话对人类生命珍视。其三是表现了自然和人之间的亲和关系,如主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职掌日月的出入,调和阴阳风雨,还要“敬授人时”,以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些在本质上是对保护和发展生命的希冀。三、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如精卫填海征服自然的顽强生命力和刑天舞干戚与天帝进行斗争的壮烈气概,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神话作为文学的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个角落,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神话原型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二.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诗经的分类:《诗经》按照音乐特点为标准划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指音乐曲调,《国风》即诸侯所辖地域乐曲,犹如后世的地方乐调。《雅》根据音乐的不同和产生时代的远近,分为《大雅》,《小雅》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颂》用于朝廷、宗庙祭神
祀祖,以诗、乐、舞合一的形式祈祷神明,简短,音调缓慢,韵律不规则、不分章、不叠句,表达对神祖的虔诚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王权至上的反映。诗经的地域年代作者:《诗经》的确切年代已难一一考证,可大致论定为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诗经》产生的地域甚广,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沿及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作者:只有少数作品提及作者,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大部分作品的作者难以确考,具有集体创造的性质。诗经的收集和编订流传采诗说:“观风俗、知得失”,故曰天子不出牗户而知天下 献诗说:天子为“听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仪”,定为“三百五篇”,此即孔子“删诗”之说。春秋时贵族社会普遍传诵《诗》,春秋末年孔子广招弟子传道授业,教习“六艺”,《诗》即其一。战国时,儒家“诵经”,《诗》亦其一。秦始皇焚书禁学,《诗》因便于讽诵、特赖口耳相传而得以保全。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派,今四家存者仅为《毛诗》孔子删诗: “诗”的总体面貌和今天的留存相仿佛,孔子时年约八、九岁,不可能“删诗”孔子谈到的他对“诗”的处理是在“自卫返鲁”之后,而此前孔子谈到“诗”时,也称“诗三百”春秋时期,庠序之讽诵,列国士大夫之赋诗言志,典籍记载多出于今本《诗经》,孔子不可能具有如此之影响《诗经》中多有不合于孔子道德思想的诗篇.诗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诗经》的主要内容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柏舟》等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氓》等。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噫嘻》等;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如《东山》、《东方未明》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小雅·采薇》等。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六是周民族的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
3.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篇三:中国古典名著的开篇 、结尾诗词
《三国演义》
开篇: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结尾诗词中写有: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演义”这个概念,古已有之,古人推重讲史并不徒讲历史故事而已,而是叙史存义,强调阐发正统思想理义,重在“演义”。后来人们也常常把历史称之为“演义”。《三国演义》在艺术上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成功典范,全书通篇讲述的就是一个“义”字,宣扬忠孝节义,天命天理,治国平天下,也有谋略、智慧在其中,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天命观。书中多次讲到“天意”主宰着人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认为预兆吉凶、星辰明晦、天文乾象变化等都是“天意”的表现,“天意”是人所不能违抗的,人只能顺天而行。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结尾有诗云: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梦”者,一切皆虚幻也;“红楼梦”者,红尘梦幻也。《红楼梦》的中心线索是一块灵石的经历,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幻为人身,后又引登彼岸。书中的《鸟投林》告诉人们:世间万事有因,欠债必还,曲终人散;书中跛足道人在《好了歌》中罗列了炎凉世态中人情冷暖变化的一些现象;而甄士隐的注解则更进一步洞察了一切事物是过眼烟云,并且看穿了世人的荒唐之处在于“反认他乡是故乡”。佛家认为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幻象,是不实的。喻示世人来头非比寻常,从天上而来,从远古走来,切勿迷失本来面目,抛弃对红楼的痴迷,梦醒时明心见性,返本归真。
《水浒传》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七雄绕绕乱春秋。
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结尾有诗云: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水浒传》讲述了朝代更替中兴衰与变乱,洪太尉误走妖邪,放出了镇压于伏魔殿的待罪天罡与地煞星君,纷纷转生***出世,这也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来历。其中的恩恩怨怨透着个人意志的不由自主,是非谁人定?兴衰岂无凭?《水浒传》里的强盗也承认天道,行事讲“义”字当先,但在人们的眼里看他们又是落草为寇,在人世间,如果所作所为符合了做人的道德规范,做出了了不起的事,就会被人称为英雄,就是“盗亦有道”的强盗文化。它反映了人无论身处何境,都要遵循做人的道德规范,替天行道,惩奸肃贪,保境安民,也会得到神明的相助,善恶有报,自食其果。
《西游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结尾有诗云: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
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又有诗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
《西游记》是一部觉悟之书,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拜佛取经传东土的故事。唐僧是一位慈悲为怀、一身正气的圣僧,立志拜佛求取真经以济众生,意志坚定,持之以恒。孙悟空忠心护师,全始全终;除恶扬善,救人救彻。唐僧师徒对佛法的坚定信仰鼓舞着后人,他们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却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向善才是人生正道。《西游记》展示的是人生的超越过程与归宿,也是四大名著中惟一具有圆满的结局。
《封神演义》
开篇(节录):
混沌初分盘古先,
太极两仪四象悬,
子天丑地人寅出,
避除兽患有巢贤。
结尾有诗云:
蒙蒙香霭彩云生,满道讴歌贺太平;
北极祥光笼兑地,南来紫气绕金城。
群仙此日皆证果,列圣明朝监返真;
万古嵩呼禋祀远,从今让国永澄清。
《封神演义》的主旨是歌颂光明正义,倡导道德伦理,激浊扬清,认为有德者是天命之所归。书中的道德高尚之士无不顺天而行。神仙世界中的老子、元始、准提、接引等助周反商,替天行道;周文王、周武王实行仁政;姜子牙辅周灭纣,他们都认为“天”不仅主宰着无穷世事和人的命运,而且还能区别善恶而给人以佐助或惩罚,强调天人合一,坚信正义必胜。书中还讲到古代社会是以道德为核心,人们至高的追求就是求道。“道德”从表层按着天理做好人,积累德行,深入就涉及思想境界的升华,人可以通过修炼而达到更高的标准,以至成仙得道。
《东游记》
开篇:点绛唇
流水行云,气清奇,将谁依附?
烟云名声,留与幽人付。
犬吠天空,鹤唳乘风去,难凭据,
八仙何处,演卷从头顾。
结尾有诗云:
泉瀑涓涓净,山花霭霭飞;
白云回合处,应是至人栖。
神仙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境界。《东游记》记叙了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过程。启悟人们面对世事沧桑,一切如过往云烟,有的只是对人之为人的本体思考,
对生命、宇宙奥秘的探求,对无限永恒境界的向往,看破红尘,抛弃名利,返回自己的先天本性,回到自己的本来的地方。
《说唐全传》
繁华消歇似轻云,不朽还须建大勋。
壮略欲扶天日坠,雄心岂入***骀群。
时危俊杰姑埋迹,运启英雄早致君。
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谱奇文。
结尾有诗云:
天眷太宗登宝位,近臣传诏赐皇封;
唐家景运从兹盛,舜日尧天喜再逢。
《说唐全传》记述了唐太宗李世民一统华夏、开创贞观之治的过程。李世民十八岁时,在太原随父李渊起兵讨逆,救民于水火。他治军严明,每次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所带领的队伍战无不胜。在战争年代,他总是把天下武功最高强的英雄豪杰集中于自己的骑兵队伍中;和平时期则把四海最优秀的学人智者收罗于秦王府中;建立唐朝后,带领群杰殷殷打造出锦绣山河、繁华社会、灿烂文化。“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垂范后世。
《说岳全传》
开篇:西江月
三百余年宋史,中间南北纵横。
闲将二帝事评论,忠义堪悲堪敬。
忠义炎天霜露,奸邪秋月痴蝇。
忽荣忽辱总虚名,怎奈黄粱不醒。
结尾有诗云:篇四:诗文文学常识
范成大()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诗的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作品流传于世的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与杜甫齐名,称“李杜”。学过的诗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善于即景会心,写出真实感受。如:《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35岁到长安求仕,在长安十年,很不得志,后做肃宗左拾遗,48岁入蜀在成都营建草堂,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杜甫的诗篇反映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揭露了封建当权势力的腐败和贫富的对立,展现了封建统治所造成的一系列恶果。学过的诗有《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牧 (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学过的诗有《江南春》《清明》《山行》
王维 (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代著名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学过的诗有《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过的诗有《送元二使安西》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 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成就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三。学过的诗《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唐代伟大诗人,自号香山居士。一生留下三千篇诗作,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他的诗主题集中,富于情节,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语言平易流畅。学过《忆江南》《池上》《暮江吟》《赋得古原草送别》
杨万里 () 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进士出生,力主抗金,直言进谏,屡遭排挤,他的诗“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学过《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王安石 () 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诗文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他的政治主张和报复。学过《元日》《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梅花》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亦工词。他坚决主张抗击金朝统治者的侵扰,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学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咏梅》
王昌龄 (?—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升至校书郎,后来一再被贬。存诗180多首,多写边塞和妇女生活。学过《出塞》《芙蓉楼送辛渐》
贺知章 (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称“四明狂客”。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挥洒自如,体现豁达性格。
()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作家。南宋词坛婉约派主要代表。
王勃 (650—767)唐代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四杰中,其成就最高。
8、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9、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10、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11、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
13、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4、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 明)、《水浒传》(施耐庵 明)、《西游记》(吴承恩 明)、《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清)。
15、诗人别称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衡山居士----文征明
清真居士---周邦彦
六一居士---欧阳修
清莲居士----李白
香山居士---白居易
东坡居士---苏轼
四明狂客---贺知章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
①大意失荆州。
②“桃园三结义”是指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③煮酒论英雄:
曹操是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是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④ “群英会中计”计谋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⑤七擒孟获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⑥“巧授连环计”是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⑦“过五关斩六将”的是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⑧“草船借箭”是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⑨“刘备三顾茅庐”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⑩“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孙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 诸葛亮 ⑾“三英战吕布”的 “三英”指刘备;关羽 ;张飞。篇五:思乡的诗
思乡的诗:①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③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思亲的诗: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爱国的诗:①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②己(jǐ)亥(hài)杂诗(清)龚(gōng)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友情的诗:① 芙(fú)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②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③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⑤别董大 (唐)高适(shì) 里黄云白日曛(xūn),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物喻人的诗:①墨梅 (元)王冕 (miǎn)
我家洗砚(yàn)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qián坤kūn。②石灰吟 (明)于谦(qiān)
千锤万凿(záo)出深山,烈火焚(fén)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③竹石 (清) 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④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⑤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⑥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春天的诗:①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②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③游园不值(唐)叶绍翁
应怜屐(jī)齿印苍苔,小扣柴扉(fēi)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④春日(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sì)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⑤四时田园杂兴 (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⑥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⑦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⑧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⑨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nǎi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锦官城。⑩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⑾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⑿春晓 (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⒀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⒁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青箬(ruò)笠(lì),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夏天的诗: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③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的诗:①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③夜书所见 唐)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冬天的诗:①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suō)笠(lì)翁,独钓寒江雪。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③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边塞诗:①凉州词(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②出塞(sài)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③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④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夜遁(dùn)逃。欲将轻骑(jì)逐(zhú),大雪满弓刀己亥杂诗(一)(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题 (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乌衣巷 (唐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亥杂诗(二)(清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shi)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题临安邸(dǐ) (南宋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bian)州!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少年闰土》《狂人日记》《阿Q正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写照。学过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名,因母姓鲁,周鲁同姓之国。鲁迅,愚鲁而迅速;表达对母亲、祖国的挚爱之情,也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不懈地同黑暗势力作斗争。老舍 () 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学过课文《趵突泉》、《猫》、《草原》、《养花》、《林海》。安徒生() 世界著名童话大王。丹麦作家,童话大王,《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七个小矮人》等。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文学家,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拉》、《复活》王勃 (650—767)唐代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四杰中,其成就最高。8、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9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王昌龄10、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11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2、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 明)、《水浒》(施耐庵 明)、《西游记》(吴承恩 明)、《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清)。中国古典八大名著:《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封神演义》13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14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15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赞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诗百篇”。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李杜”指李白、杜甫的诗作。李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杜甫的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及“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写的是蜀相诸葛亮。
友情链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