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曹植曹植哪里人

三国人物--曹植
曹植,一个在三国演义里面占了不是很多篇幅的人,但是却是很多野史提及的人物。
中国的儒家道德理论喜欢把人塑造成理智的机器,然而真性情的人往往最后落得个独对天地苍然落泪的下场。
才冠天下又如何,执着所爱又如何,傲气一身无愧于天地的人是不是最终总会是这样子。
很感动于曹植跟甄宓的感情,一个恃才傲物至情至圣的书生,一个胸怀天下不让须眉的女子,本应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最后人鬼殊途。
曹家被传统思想所批判,所以似乎每一个曹家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然后可怜的是曹植,还有那个为了保全曹植和更多生命嫁给曹丕的奇女子。殊不知曹植的命运从他一口酥,杨主簿两件事就可推断,他总归是一个牺牲的对象。
不过曹植的爱情故事的确是一个很悲凉的永恒的经典故事。
原创了几句话如下:
破庙白马,翠袖玉佩,缘定。七步弃位,洛水赋宓,无份。天人相隔,忆断残剩,情长。
白马赋,洛神赋,两篇传世之作已经是仅存的我们猜测所有故事的依据了。愿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不是对这种命运望而却步,而是去反叛那些无聊迂腐的教条。
喜欢曹植,很欣赏这样子的做人方式!其实自己也有很多不世故不圆滑的地方,我宁愿拒绝去改变,我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必然,这种必然是我们有一天回头看时用巧合堆积起来的。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三国曹植:曹植是怎么死的 曹植之死原因分析
 曹植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曹植一生娶了两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门之后,其兄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崔氏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不久,崔氏之兄崔琰又因“辞色不逊”被处死。有人说,崔琰之死与其妹的死有关。曹植的后妻谢氏,曾被封为王妃,即史书中所称的“陈妃”,她是曹植后期生活的伴侣。据说,她一直活到晋代,享年80余岁。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他少而好学,才行出众。曹植称赞他是曹家的“保家主也”。曹植死后,曹志继位,徙封为济北王。司马氏篡位后,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后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后转博士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曹植还有两个女儿,在他的著作中偶有提及,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曹植文滔武略。天资聪颖的曹植“年十岁余,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曹操看后,赞赏不止。当时曹植只有19岁。自此,一向重视人才的曹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操的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无形之中卷入争夺太子的漩涡之中。   曹植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宠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世子,得曹丕之嫉恨也在情理之中。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的就被立为世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始了。最为不值的是,曹植根本就没有跟曹丕争夺帝位的想法。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地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奉承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结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自然曹丕成了胜利者,最终继承了帝位。虽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嫉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也曾把曹丕的使者扣押起来,但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七步诗”取譬之妙,用语之巧,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民间流传极广。周恩来总理就曾引用于叶挺之死的诗文里以批判^考试网军。   最后,“七步诗”便成了曹植的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只降低曹植的官爵作罢。
[编辑本段]【梵呗泰斗】
  曹电视剧中的曹植植还是中国佛教梵呗音乐的创始人。魏太和三年(229年)曹植封东阿王,历时四载。曹植初登鱼山,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明清之际,鱼山曾建有吾山书院。《吾山书院记》中写道:“沿山路攀登,至‘秀野堂’,堂前洗砚池,金鳞游泳,有吐墨状……北望郁然有灵秀之气,乃‘羊茂台’。子建祠与墓傍山向西,由台向东,拾级而上,至绝顶,上有柳舒城,是曹植读书处。”如今,曹植墓前右侧有一亭,名为“隋碑亭”,亭内矗立一块石碑,杂用篆隶、金文和楷书,记述了曹植的生平、祭祀及有关情况。沿墓北侧拾级而上,不远处就见一块突兀的奇形怪石,状似卧羊,周有茂密草木,故名“羊茂台”,相传这就是当年曹植的读书处;羊茂台上方有一干涸的石塘,上方的石壁上写着“洗砚池”,相传是曹植洗砚的地方;登临山顶,在山的北侧一处比较平坦的石面上,有一处摩崖石刻,镌刻着“御山”、“左川”、“寿”等几个楷书大字,传说是曹植登山所书。   鱼山顶西侧,有一石壁,上写“闻梵”两个朱红大字,据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惋”、“乃慕其音,写为梵呗”。“闻梵”处便是相传曹植当年闻听梵乐的地方,由此曹植也就成为中华佛乐的创始人。在“闻梵”处的下方,有一石洞,名曰“梵音洞”,据说曹植听到的梵乐就是从这个山洞中传出的。曹植闻听的梵乐后来向东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为此曹植又被誉为日本佛乐的鼻祖,每年,日本宗教界都有大批人士前往鱼山参拜曹植墓,并在墓前演奏曹植当年创作的梵乐。前不久,中国佛教协会、山东省佛教协会在鱼山山麓隆重举行了鱼山梵呗寺修复奠基仪式。这次修复鱼山梵呗寺,预计总投资1亿多元,寺院以鱼山为中轴线,主体工程有普渡桥、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方丈室。中轴左右分别建有地藏殿、观音殿、禅堂、斋堂、僧房以及客房。在鱼山东麓还将建设万佛太殿、舍利宝塔以及梵呗佛乐大厅。在这次修复工程中,还将修建一座高20多米的铜铸观音像。鱼山梵呗寺俯瞰滚滚黄河,面临青翠群山,背倚鱼山,呈献给游人一个“白云、青山、黄河”的云水胜景,当人们登临此处时,自然会想起“才高八斗”的曹子建的不凡气度。
[编辑本段]【所著诗篇】
  丹霞蔽日行 飞龙篇 惟汉行 鰕{鱼旦}篇 吁嗟篇 豫章行二首 浮萍篇 野田黄雀行二首 门有万里客   泰山梁甫行 怨歌行 圣皇篇 灵芝篇 大魏篇 精微篇 孟冬篇 当欲游南山行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马篇 升天行二首 五游咏 远游篇 仙人篇 盘石篇 驱车篇 种葛篇 妾薄命行 平陵东行   当来日大难 桂之树行 当墙欲高行 当事君行 当车已驾行 苦思行 飞龙篇 飞龙篇 远游篇 善哉行   对酒行 苦热行 艳歌行 艳歌行 结客篇二首 天地篇 长歌行 亟出行 妾薄幸 妾薄相行   艳歌行 两仪篇 秋胡行 对酒行 乐府十首 歌 甘露讴 时雨讴 嘉禾讴   白鹊讴 白鸠讴 木连理讴 责躬 应诏 朔风诗五首 矫志诗 矫志诗 正会诗 闺情诗   公燕诗 侍太子坐诗 斗鸡诗 赠徐干诗 赠丁仪诗 赠王粲诗 赠丁仪王粲诗 赠丁翼诗 赠白马王彪诗 送应氏诗二首 陌上桑   三良诗 代刘勋妻王长杂诗 弃妇诗 游仙诗 杂诗七首 杂诗 杂诗 七哀诗 怨诗行 情诗   喜雨诗 诗 七步诗 离友诗三首 妬诗 四言诗 四言诗 离友诗 诗 诗   芙蓉池诗 言志诗 诗 诗 七哀诗二首 离别诗 诗 诗 述仙诗 诗 寡妇诗 诗 洛神赋
其他人正在看
············
·04-05·04-05·04-05·04-02·04-02·04-02·03-29·03-25·03-10·02-22
11-06·11-10·02-08·01-22·04-05·04-02·04-05·04-02·03-25·04-05·04-05·03-29
Copyright & 2012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 考试、学校、教育、资料的综合学习资讯门户网 专题制作(***:07 QQ:)陈思王曹植-三国人物传
作者:网友 来源: 浏览次数:0 评论:
导读:曹植  “不自雕励、任性而行”的性格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之子,累封为陈王,谥为“思”,世称陈思王。  曹植出生于初平三年,正当汉末天下大乱之际,曾随其父转徙于军旅之中
&曹植 &   “不自雕励、任性而行”的性格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之子,累封为陈王,谥为“思”,世称陈思王。   曹植出生于初平三年,正当汉末天下大乱之际,曾随其父转徙于军旅之中。所谓“生乎乱、长乎军”,正概括了他幼时生活的特点。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不仅亲历了频繁的战乱,而且接触了广阔的。这样的生活基础对他此后的和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到了建安年间,在上和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当时的魏王府中网罗了许多文学之士,这对曹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曾说:“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琏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设天网”罗致文学之士,有他的目的,但与此同时,也给文学的发达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中,曹植的才华便得到了哺育和发展。   曹植曾是才华山众的贵公子,经历过富贵豪华的生活:斗鸡走马,宴饮多暇。其《斗鸡篇》有云:“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名都篇》有云:“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将进酒》所谓“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也正指出了曹植此期生活的侧面。但曹植为人毕竟又与一般的豪华公子有所不同。尽管他在一班政客的包围之中,斗鸡走马,但他并未完全沉溺在这样的生活之中。他写于此期的几篇作品都颇有慷慨之气,而不是耽于佚乐的奢靡之音。例如《赠丁仪》诗中有云:“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梁甫行》有云:“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诲民,寄身于草墅。像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样的作品,突破了富贵公子的生活、具有广阔的内容的。他在《前录?自序》中曾说:“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赋固如此,诗亦如之。当然,“雅好慷慨”,建安的一代文风,不独曹植如此。《文心雕龙?明诗》有云:“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这就是说,“任气”、“使才”,乃建安各家的特点,亦即时代的特征。   但曹植的才华是比较突出的,他的文学造诣也是突出的。他在这时颇为钟爱。《?魏书》曹植本传云:“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甚异之。”本传又云:植为人“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大概正是因此之故,曾有立他为的打算,对他寄以很高的。建安十六年,封他为平原侯,年,徙封为临?侯。出征,命他留守于邺,告诫他说:“吾昔为顿邱令,年二。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二矣,可不勉欤!”这一番话是很不寻常的,其中似有让他益加自勉,以便将来继承王位的意思。   是爱惜文才的,但作为统治者、家,他更加看中那符合需要的人品的。他虽然爱惜曹植的才华,但到后来却他的缺点,即曹植本传说他又“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等等。如果作为诗人,这不能算是什么缺点;但若作为王位的继承人,这就很不符合需要。既有这样的缺点,纵使没有“以术相倾”,也未必再考虑立他为了,何况史称能够“御之以术,矫情自饰”,致使“左右宫人并为之说”呢?确立,而曹植终于失宠,这是势有必至、理有必然的。曹植一生,颇有抱负,但缺乏头脑。因此,当已经立为而自己失掉故宠之时,尚不觉悟,仍然“不自雕励”。例如建安二十二年,他曾私自“乘车行弛道中,开司马门出”。这是违反王法的“任性而行”。因此大怒,下令有云:“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自临?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令吾异目视此儿矣”。这就不仅认为曹植不能继承王位,而且彻底改变了原来对他的看法。
相关热词搜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栏目 频道 本站 最新文章
栏目 频道 本站 点击排行榜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