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127事件幸存者

渣滓洞里有哪些同志幸存_百度知道重庆大轰炸惨案幸存者:炸弹袭来姐姐扑我身上
来源:综合
作者:重庆晚报
大轰炸幸存者带着遇难父母的遗像前来参加纪念活动
大轰炸幸存者讲述那段历史
  昨日上午10时15分,重庆大轰炸惨案死难同胞敬献花篮仪式在渝中区较场口“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举行,来自全市各界人士代表以及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代表,为死难同胞敬献花圈和鲜花,幸存者及死难者家属们讲述了当年的大轰炸。
  重庆晚报记者 吴娟 陶坤 史宗伟 实习生 许美延 摄影报道
  8岁姐姐舍身扑在她身上
  现年76岁的陈红英,一家人都是“六·五”大轰炸的亲历者,当年年仅6岁的哥哥因为窒息死在防空洞里。
  陈红英说,他们一家人本来住在南岸弹子石,靠爸爸做泥水匠为生。日那天,爸爸在较场口找了个修房子的活路,妈妈也来帮忙,把3个子女带在身边。
  “姐姐陈元芳当时8岁,哥哥陈元平6岁,我只有3岁。”陈红英说,空袭开始时,哥哥最先找到防空洞躲了进去,父母安置好哥哥后,出来找陈红英和姐姐,“这时就出了事,包括哥哥,很多人闷死在了里面。”陈红英说,如果当时一家人跑得再快一点,可能都会死在防空洞里。
  在日机轰炸下,较场口街头碎石横飞。“姐姐背着我跑,突然附近炸弹爆炸了,姐姐和我都摔在地上。”陈红英说,8岁的姐姐第一反应是扑在她身上,用身体把她盖住。陈红英没有受伤,姐姐的腰部被一块飞石击中,至今还有一块明显伤疤。
  陈红英回忆说,轰炸过后,到处都是死伤者,姐姐得不到医治,伤口感染,就用民间偏方医治。如今,姐姐陈元芳已经82岁了,身体很硬朗。
  看到防空洞母亲就紧张
  “我从小就听我妈摆大轰炸的故事。”在纪念活动现场,63岁的周定义看到了不少当年的邻居。如果不是因为下雨,95岁的母亲张仲珍也会来看一看。
  “我们家在这里,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周定义说,过去他们家在较场口老衣服街2号。街上的老人大多经历过大轰炸,见证了隧道中的惨案。
  “大轰炸那几年,我妈随时都在准备着躲防空洞。”周定义说,有一次躲防空洞的时候人太多,母亲晕倒在里面,后来被救醒,从此落下了头晕的毛病,“这个后遗症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现在她看到防空洞、听到警报都紧张。”
  战时重庆城区人口大疏散
  在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档案馆收集整理处处长唐润明看来,重庆“六·五”隧道惨案的发生并不是偶然。
  “虽然此前日机进行过多次轰炸,但是基本是在白天,这次是第一次在傍晚轰炸,这个时候人们都已经放松警惕。大量人口涌入战时陪都,人口剧增,防空洞的容量有限,不少人是因为踩踏致死。”唐润明透露。
  据统计,从1937年至1945年,重庆城区人口数量从47万人增加到126万人,激增3倍。在日军狂轰滥炸下,当时国民政府开始把城市中心的人口疏散到郊区甚至更远的乡下。
  三四月份重庆雾大、云多,能见度较低,日机轰炸不多,所以这个时期主要是劝离。五六月天气晴朗,利于日军轰炸,这两个月采取的是强制疏散。每一个部门、单位都有相应的疏散任务。
  “当时有一个***,已经被拉上船,准备疏散到长寿一带。还没开船,***突然纵身一跃投江自尽,还好抢救及时没有死,问她为什么要跳江,***说离开城市到农村去无法生存,她也是死,还不如现在一死了之。”唐润明说,疏散人口不是件容易的事,各部门下了许多文件,出台了很多办法。
  为了将市内的密集人群向近郊的南岸、江北等地疏散,政府将市内所有公私汽船、民船分配至各码头,专门用于疏散民众渡江。空袭报警发出,各船均应立即由原停靠点行至渡口,免费载客过江。
  大部分民众疏散出城后,没有谋生技能。“当时以重庆生活水平为标准,发给疏散灾民3个月生活费,规定成年人每日2角,儿童1角,或者不分大小每人每日1角5分,每月4元5角。”唐润明说。
(责任编辑:UN625)
&&&&&& 抱团炒房时代已逝?温州人的热钱会去哪儿?[]
******:86-10-
***邮箱:重庆1127惨案的记录片_百度知道1127大屠杀垫江籍脱险志士傅伯雍离世 享年96岁
  “我是‘五四’运动的产儿,今年96岁,是人间魔窟重庆渣滓洞集中营脱险出来的幸存者。回首往事,自己无愧于心,更曾想到和自己一同坐牢的烈士们,把那些杀人的罪行公诸于世,将他们的事迹传送人间,将今天的幸福告慰先烈。”摘自《傅伯雍自传》
  12月2日凌晨4时许,“1127”大屠杀中,渣滓洞脱险志士之一的傅伯雍安详离世,享年96岁。昨日下午,垫江县桂溪街道,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近百人与傅老告别
  “磨难千般渣滓洞,挺拔万态红岩松。”昨日下午,在垫江县桂溪街道石岭收费站附近,傅伯雍简易的灵堂就设在这里,灵堂入口两边贴着这副挽联,这是傅伯雍5个子女商议之后写的,寓意父亲的一生。
  灵堂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挽联“沉痛悼念傅伯雍老人”,挽联下方,鲜花翠柏簇拥着遗像。傅伯雍老人的遗体,安卧在缀满白菊的灵柩中。大厅两侧,摆满了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傅伯雍老人生前好友、同事等共计近百人,来到现场与傅老的遗体告别。
  10月下旬滑倒送医
  傅伯雍膝下有4儿1女,二子傅显捷昨日下午向记者回忆了父亲生命的最后35天。
  傅显捷介绍,父亲在世时,身体一直都比较硬朗,这些年和母亲(张正履)住在垫江县白银路。
  “平时,主要是姐姐在照顾。”傅显捷说,10月28日下午1:30左右,父亲起床吃东西时,不慎在客厅滑倒躺在了地上。因没外伤,一家人也没在意,随便擦了点药水,以为过几天就会好。
  “第二天早上,父亲还是喊痛,我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将他送到垫江县人民医院,检查结果是右股骨头骨折。”
  医院没敢轻易手术,家人选择了保守的静养治疗。住院近10天后,父亲开始出现咳嗽、痰涌、肺部炎症加剧等症状,与此同时,可能因长时间卧床,父亲抵抗力下降,身体机能衰退,出现了逐步呼吸衰竭,随后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11月27日还在看史料
  傅显捷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还自信满满地表示,很快就会出来。可经过各种抢救措施,父亲的病仍不见好转,后来,父亲已不能说话,而且每天用过镇定剂后,大都处于昏睡中。
  “父亲一直跟我们说,‘1127’是他再生日子,我们想用历史激励他挺过这一关。”长子傅显朝说,11月27日下午,他和母亲将关于“1127”大屠杀的照片、报刊杂志、视频资料带到病床前给父亲看。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父亲一直睁着眼睛,眨都没眨一下。让傅显朝没想到的是,此后父亲进入深昏迷状态。12月2日凌晨4时许,父亲离世了,享年96岁。
  傅显朝介绍,父亲的遗体今日火化,先存放在殡仪馆后择日下葬。
[责任编辑:欧阳虹云]
来源:新闻热搜榜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