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16周岁我想去棋院学中国象棋职业棋手成为一名职业棋手会不会太晚了?

做个职业棋手(围棋、国际象棋等等)是怎么样的感觉?从小到大一直做这一件事情,他们如何坚持下去不放弃?
职业棋手下棋那么多年,会不会觉得枯燥想换个生活?他们平日里的工作,就是训练下棋和比赛下棋,每天用脑那么多肯定很累了,他们业余生活怎么过?棋手会不会有职业病?
看到这个题目, 我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这篇博文: . ================================================================这位朋友说的是对的, 擅自全文转载他人的文章是不好的.在此郑重向
道歉, 并删除转载的全文内容, 仅留新浪博客上的文章链接,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访问链接阅读全文.
小时候被父亲骗去学围棋的,他觉得我作为一个女孩子太好动,太闹太不文静,教了我三个月象棋后转教围棋,后来把我带去了棋院,找到了一个老师。我当时懵懂,也就答应下来学棋。至今已经是第十个年头,因为学业的原因,再加上没有走职业这条路的打算,拿到业余五段的段位后便终止了学习。但是我至今也会经常下棋,平时会在网上对弈。每个假期必约同学下围棋,去棋院也好去茶馆也好,反正一定要摸到真的棋子而不是鼠标。跟我同龄的很多人在离开以后就完全没有再下过围棋,我为自己的坚持感到骄傲。现在对围棋的情结其实来自于付出。懂我这样说的意思吗?记忆最深的是打谱,我最讨厌的事。因为打的大多数是定式、布局等,我相比起来会更喜欢局部的厮杀,我宁愿做死活题哪怕它很难,定式你要去背,变招你也要学会应付。印象最深的是2008.08奥运会期间刘翔退赛的那一天,我偷懒看了电视,规定的内容谱没打完,被罚跪,还要把白天欠的补上,整个人就跪在桌子面前摆棋子。跪到后来直接冲进厕所吐了,整个人都受不了了。还有升段赛,七级,五级,三级,然后二级,一段,二段,就卡在这里,升三段的比赛我参加了四次还是五次,甚至打擦边球,升段分割线就在我名字之上,那种滋味啊。那个时候回家边走边抹眼泪整个脸发烫,还不敢哭出声就一个人抹着大颗大颗的眼泪。回到家关上门后被迎头而来的一巴掌扇得整个人都懵逼了。三段升四段我等了更久,明明棋力早已达到四段水平但是总是要差一点运气,整整两年我都依然是个三段。后来机遇来了吧,看我等太久了,那一次的比赛直接连胜到最后一天,因为下快棋(我真的超级讨厌自己这个习惯)输掉两盘比赛,最终以小组第二毫无悬念升四段。就是这样严厉残酷苛刻的要求。所以我在女生里面,在没有去道场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下围棋的女孩子里面,算是很优秀的,被人瞩目称赞羡慕。但是每当我站上领奖台接过那个第一名的时候只有我知道我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把男孩子女孩子一律统统下哭。气场把男孩子也震慑,让他根本没有想到如此一个小女生也会把跟他的胜负差距拉得那么大。记忆里的别人的悔棋,别人的悔恨,别人的泪水,别人的胜利的眼神,自己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坚定的目光,自己流过的眼泪,自责的时刻,曾经大意失荆州的时候,想要放弃的时候……种种片段……也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是最终没狠下心。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但走到今天回过头去看,我想感谢这一切,所有的一切,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不管是在围棋的世界里,还是实际的生活中。我没有因为围棋变得更加沉着冷静,我还是很吵闹,浮躁,五大三粗,但是我真的从中学到很多,走到今天我根本不会因为多下一盘棋而感到枯燥厌烦。职业棋手更是这样,举我喜欢的古力为例,围棋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你懂了吗?一切源于热爱,发自内心的喜欢,与热爱。愿我们都能坚持自己的所爱,有所回报有所得,不负自己当年。
我以前也认识几位职业棋手,认识他们的原因是,我是正式(付费)的学生。和他们聊下来得知:1、只有不到5%的棋手可以靠比赛活得滋润,而且那5%的收入,相比成功的围棋老师比也不算多。2、如果上天让成功的围棋老师在做学校赚大钱和打比赛过小康之间二选一,他们绝对会选后者。
个人经历:中国象棋业余二级棋士,八岁开始系统学棋三年半,曾获市级比赛第八名、第二名、第一名,省级比赛第四名。进初中以后基本放弃象棋,走学业道路了。严格说来,本人并非职业棋手,职业棋手应该是以下棋作为职业了。然而,小学时候的经历算是半个职业棋手,系统学习过三年多的象棋。主要说说这段时间的经历吧。
小学班主任颜老师是个象棋迷,曾经获得过省会城市女子象棋比赛的第一名。当时学校里的象棋兴趣班就是她办的。二年级时,参加了这个兴趣班。在最后的一次课举办的比赛中,获得13连胜的战绩。这时候,颜老师开始想开发我在象棋上的潜能了,她看中了我和另一位同学友的潜力,想单独指教我们。然而,这个时候我爸并不同意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象棋上,希望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个时候自己的业余时间确实很忙,周末报了很多兴趣班,有英语,作文,数奥,书法等等。实在没多少时间,所以就没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象棋上。整个二年级到三年级的上学期,我逐渐远离了象棋,象棋兴趣班也上的少了,只是偶尔跟街边的大人们下下棋。然而,我知道,自己的内心还是喜欢下棋的。 三年级的上学期,市里举行了青少年象棋比赛。当时班主任也让我报名参加,我确实去了。本以为自己应该能获得不错的名次,然而,这次去了以后才长了见识。败多胜少,连复赛都没有进入。而从二年级开始一直受颜老师单独指教的友,很顺利的杀入决赛,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这次失利让我很难过,一年的时间,我的棋力基本没有涨进,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甚至有退步。记得从赛场回来的时候是个雨天,当时我是哭着回来的。颜老师在整个比赛结束以后还专门来我家安慰我,让我不要太难过,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之后,她专门约我爸和我长聊过一次,指出目前我的精力太分散了,学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往往多而不精。让我选择两门进行重点学习即可。过了几天,我告诉她,我选择数学和象棋,其他的都会慢慢不学了。她很高兴。于是,我的为期三年的半职业 棋手道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三年级下学期,颜老师带着我和友四处拜访名师,同时带我俩一起打谱。当她从柜子里面找出几本旧的翻过很多次的象棋书的
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要下好象棋,要付出这么多。于是,很多个晚上,我在家里的台灯下,按照棋谱摆棋。从开局摆起,刚开始时着重研究当头炮对屏风马,渐渐地有喜欢上过宫炮,而仙人指路和飞象局一直不太喜欢,研究的少点。好在颜老师同时是我们班主任,那时候放了学后她就会跟我聊聊最近学的棋,然后杀上一盘,
到六点多再回去。到周末时,颜老师会带上我们去会会她的高水平棋友,这其中有彻底的业余爱好者如她的同事们,但从棋力上来看绝对是民间高手,也有曾经叱咤风云但逐渐淡出的棋王,也有正活跃在棋坛或者裁判界的名师。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当时厂办中学的副校长,棋力很高。一天放完学后颜老师让我留下,跟我说晚上约了个棋友,让我不要回家了,在她家吃晚饭然后直接去下棋。晚饭后,在楼下茶馆里见到这位副校长,开始下棋。确实是高手,下的很被动,不多久就输了。又下了两盘,还是输了。那个周末没干别的,就和颜老师一起复盘这几盘棋,看看哪里下的不行,应该怎么走好。后来再跟这位副校长下的时候,好多了,逐渐能赢几盘了,后来是旗鼓相当,再到后来是稳占上风,这个时候颜老师就带我去见更高的高手了。嗯,就是第二个例子,曾经威震我们市棋坛的几届象棋冠军。老冠军当时是三十多岁,虽然很久不参加正式比赛,但棋力仍在,不减当年。第一次去他家拜访时,颜老师特地还带了一瓶很好的白酒,花了几百块钱,在十多年前算是很好的酒了。老冠军一看颜老师还带这么好的酒过来,那自然要好好跟我下,指教我几招。刚一接招,我就知道这老冠军名声真不是盖的,棋风大刀阔斧,棋子步步生根,到中局我就快招架不住了。结果自然是惨败。下完以后,老冠军亲自给我复盘,受益匪浅。很长一段时间后棋力长了后又跟这位老冠军下了几盘,那时已经有胜有负了。自己打谱,跟颜老师复盘分析,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三年级下学期,算是我棋力进阶的第一阶段,职业棋手的初体验。
棋力进阶的第二阶段发生在四年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的棋力已经到了一定水平,路边下棋是基本不去了,一是颜老师怕我把棋路走歪,二是实在也没什么对手了。而颜老师自己也不再指导我和友,她说自己的水平已经不能指导我们了。于是,她把我们介绍给一位象棋大师,唐老师。这个唐老师可有些来头,49年出生的,80年代叱咤省棋坛,到后来渐渐淡出了一线,主要去做裁判工作,市一级的比赛长年是总裁判长。听颜老师说唐老师脾气很大,所以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特别紧张。唐老师跟我和友各下一盘棋,结果自然是我俩惨败。但唐老师说我俩棋路还不错,于是收下了我俩,每周上两次课。一次是周中的晚上,在我家,唐老师给我和友单独讲棋拆棋,从布局讲起。一次是周末的一个下午,让我俩去他的棋馆,和他已经带了的五六个学生一起上课,讲一些中局和残局套路,有时也让我们比赛。跟唐老师学棋以后,感觉又到了一个新天地!唐老师似乎知道所有的开局套路和变招一样,讲一个当头炮对屏风马就可以拆出好多种变招,还能说出是谁最先用了这招,后来又被谁破解了这种变招。所以每个周中的晚上三个小时的时间觉得过得很愉快。我和友都听得认真,所以唐老师很少训我们。而周末一起上课时,则慢慢见识到了唐老师的严厉。有一次一个年龄稍小点但比我们学棋时间长的学弟听课打瞌睡,唐老师气得一拍棋盘,所有棋子都打翻了,然后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把师弟吓的哇哇大哭,我们也不敢出大气。可能正是这样的严厉,
唐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水平都不错,我们这个小班六七个人当中,在当年的市赛前八名中占了四位。这个阶段除了跟着唐老师上课,主要是自己拆棋。颜老师给了我和友各一本书,给我的书好像叫龙虎争霸赛之类的,都是历年顶尖高手们的对决的棋谱分析,共一百局。于是,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就打谱,看龙争虎斗,杨官?,胡荣华,吕钦,许银川,柳大华,赵国荣,这些当年男神的棋谱陪伴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晚上和周末。那时我妈说,我晚上讲梦话都在说打谱,可见当时有多投入。这样学了有半年以后,有一个周六的下午,记得很清楚,颜老师过来看我和友。下完课后,唐老师把我和友留下,跟我俩各下一盘棋,颜老师在一旁观战。友下第一盘,不多久输了。我下第二盘,吸取了友的教训,决定走的稳妥一点,不求胜只求和就行。并且,我估计到,如果真想赢唐老师,赚大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顶多是从兵和卒上做文章。于是,一方面,我稳扎稳打,走的是防守的局面,兑大子,一方面,尽量多吃卒。慢慢的,大子兑得差不多了,而我又多两个兵,这个时候我感觉已经有点优势了。然后,后面的棋下的基本上没错招,最后各剩一个马,士象全,我有三个兵,唐老师只有一个卒。然后,残棋走了一阵子,终于赢了唐老师了,有史以来第一回。唐老师也很大度,夸我有长进。那天回去的时候,颜老师特别高兴,搂着我说我这盘棋下的特别好,进步很大。我也高兴了好几天。这个阶段还有一件趣事,就是小学开家长会的那天,全校所有同学的家长都会来,去各自孩子的教室开家长会。颜老师搬来两张桌子摆在校门口,各摆上一副棋,让我和友两人摆擂台,让家长来挑战我们。比较夸张的是,她还为我俩各写了一幅海报,毛笔字写的。陆陆续续各班家长会结束了,有家长开完会就过来下棋,两张桌子都围满了人。有下的很一般的家长,不多久就被搞定了,有下的很不错的家长,势均力敌的局面能撑到中局,但最后还是败了。就这样一路赢下去,我最后碰到了一位高手。跟他接招不久就知道他的水平比之前那些要高多了。我俩对攻,针尖对麦芒。中间我俩都屡屡陷入长考,所以看棋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几个人还围在桌边。这时候友也过来了,他那边早下完了,跟颜老师说都没碰到什么高手。而我目前的这个对手真心是高手。最后面我俩形成对杀的局势,都是三子归边,谁都有可能率先结束战斗。结果,他走完一步以后,貌似我两步以内就要输棋了。而我貌似看到了提前一步反杀的机会,然而不很确定,要连续走很多步。我陷入了空前长考,脑袋里计算着步数。旁边的人都催我走棋,我没管,硬是想了有十分钟,终于想到了解决方案!长舒一口气,按照计算好的套路走棋,终于成功反杀!赢棋的时候,我都差点叫出来,实在是太刺激的体验了!颜老师后来说,真没想到这棋你还能翻盘,友也朝我竖了大拇指。 这一阶段还有一件事情印象特别深刻,关乎如何对待赛场的输赢。这一年的冬天省里举办了一届“少帅杯”精英赛,每个市只能推荐一名棋手参加,一共八位棋手参加比赛。友代表我市参加比赛,而我作为“观察员”一起去观摩学习。贴一张当时的观赛照片吧,中间这个是我。在赛场观摩的感受就是,他们到底是各个市派出的头号选手,水平还是不一样。然而,最后一轮棋发生了一个插曲。某位选手在中局占优的情况下,连走败招,最后被翻盘,输了比赛。输棋本来没什么,这位选手也没有太大反应,然而他父亲的反应却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他父亲中局时来看过一次,看到自己儿子局面占优,可能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走了。等看到儿子起身时,又过来看局面,盯了一阵子棋盘,没想到自己儿子这棋也能输。这位家长顿时暴怒,把棋盘一掀,棋子落得满地都是,啪啪作响,然后马上一大把掌扇到他儿子脸上,啪的一声,特别清脆响亮,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这位可怜的选手当时就哇哇大哭。然而他父亲还不解气,又是一巴掌扇过去,然后是一顿训斥,“这棋也能输?” “怎么下的棋!”。在场的裁判和教练都纷纷过来制止说清,这位家长仍然训斥不已,脸都急红了。一时间,本来安静的赛场里,交织着这位家长的怒骂声,这位选手嚎啕大哭的声音,裁判和教练说清的声音。这位家长可能也是见人多,觉得没面子,扯着他儿子的耳朵就往场外拽,直接回家了,后来的颁奖仪式也没参加。在从省城回来的路上,我们市的领队和教练对这个事情讨论了不少时间。他们表示也没见过反应这么大的家长,估计这孩子以后下棋都会有阴影。本来这孩子前面几局棋下的还不错,再加以训练应该能更上一层楼,但他父亲太急功近利,太看重结果,平时肯定也会给孩子不少压力,这对孩子的训练和成长害处太多。我当时也对自己说,输棋不要紧,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心态对职业棋手和类似职业的人(如运动员)而言,确实是很有必要特意培养的。因为下棋就讲究一个胜负,所以难免会太过争强好胜,过分看重结果。而许银川为了减少这种负面影响,业余时间喜欢练练书法,陶冶性情,培养平和的心态。所以题主所问的职业棋手的一些问题,心态问题可能是要注意的一个。跟着唐老师学了一年多的棋,渐渐地棋力长进了不少,转眼也到了五年级的下学期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上不再是打酱油的了,而是冠军的有力竞争者了。我把这一阶段划分成自己棋力进阶的第三阶段,即真***实弹上赛场的阶段。首先是参加市里的青少年象棋比赛,小试牛刀获得了第八名。贴一张这个时候的比赛的照片,左边这个是我。获得这个名次以后,便有机会在市青少年棋校进行暑期集训。于是,五年级暑假主要留在了市棋校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主要是听教练分析典型的棋局,自己打谱,然后和同伴对战。这个暑假最有意思的事便是学会了盲棋,即两人不要棋盘棋子,直接报自己想走的棋,“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车一平二”……,然而这纯粹是考验记忆力,对棋艺的考验并不大,往往下到四十多步总有一个人会记不住之前走了什么棋,然后大家就争论,说是对方记错了,自己没记错。暑假结束便到了六年级,这个时候学业压力开始大起来,马上就要面临小升初的择校考试,还有许多奥数考试我也想参加并拿名次。于是,我不得不减少放在象棋上的投入,在工作日的晚上只拿一天时间打谱,周末也只抽半天时间训练。所以这段时间的棋力基本上只是维持着水平。等到六年级下学期开学不久,自己顺利考过了小升初的考试,这时候已经是五月份了。很快,又有市里的比赛要参加了。这次比赛我想获得一个更好的名次,于是在比赛前一个月,又加大了训练力度,主要是靠自己琢磨,偶尔跟友还有唐老师下几盘。比较有意思的是,由于颜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而我和友都完成了小升初的考试,所以她有一个月的时间在上语文课时,准许我俩不听课,在教室后面的工具房里两人下棋。于是我俩便名正言顺地在老师的支持下逃了一个月的语文课,这逍遥自在也让很多班上的同学羡慕不已。由于基本功摆在那儿,之前也没把训练完全丢掉,所以恢复水平很快。这样,在之后的市赛当中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第一名是一起跟唐老师学棋的师弟,他的棋风很克我,喜欢走中炮盘头马挺中兵,而我碰到这个路子就头大,一直找不到克制的办法。我俩都是种子选手,所以前面十局棋都没有碰到,各自以全胜战绩会面。第一轮会面,打了个平手,而身后的第三名还差我俩很多分,所以下一轮还是我俩下。这一次我输了,然而还是领先身后的第三名。于是,又是我俩下,这已经是最后一轮了。拼尽全力,结果走和了。于是,他第一,我第二。唐老师看到我俩下和了,笑了笑,说自己囊括冠亚军。再贴上这个比赛的一张奖状吧。因为获得了这个奖项,自己获得机会代表市里参加不久之后举办的省赛。于是,在这个小学毕业后的暑假,当其他同学都在愉快地玩耍时,我却又一次在假期学习象棋。这个时候,我觉得找老师教,还不如自己每天好好钻研两局棋。于是,又是一整天钻研棋谱。那个时候没有拆棋软件,所以钻研棋谱就是找书来,看大师们怎么下的棋,写书的人怎么评棋,没作评论的地方就自己想为什么这么走,有什么更好的走法。好在自己坐得住,每天虽然忙碌却很充实。后来中学和大学时的暑假我也都没怎么休息,各有事忙,这习惯可能就是在小学时候就养成的。准备了二十天以后,参加了在我市举办的省赛,取得了一个意料之中的名次,第四名。贴一张图纪念一下自己参加过的最高级别的比赛。这次省级比赛比赛结束时已经是7月末了。因为省赛的好名次,我有机会代表省里参加全国赛。全国赛放在8月底举行。然而,那个时候我们初中已经开学了。我不想错过刚入学跟新同学认识的机会,另外,也决定以后不走职业棋手道路,会慢慢放弃象棋的,所以,也就放弃了这次代表省里参加全国赛的机会。现在想想还是有些遗憾,毕竟没在国家级别的比赛上登过场,没能用一个国家级的奖项来为自己三年多的系统学棋生涯画一个句号。进入初中以后,我决定放弃象棋,走学业道路。原因有几个,一是职业棋手的路太窄,除了下棋还是下棋,人生不太丰富。并且,越到后面水平提升越难,特级大师的晋级之路异常艰辛。收获和投入的比例太低,所以,如果不是特别特别感兴趣,还是不要选择成为职业棋手。二是自己的学业成绩一直不错,走学业道路会有很好的发展,所以不如专心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初中以后,自己基本没有碰过棋,除了初二那次意外的收获。在初二时候,自己意外收获了一个市级比赛象棋冠军。进入初中以后,我把象棋放在一边了。下过象棋的人知道,棋这个东西只要一段时间不碰,水平下降很快。然而,初二的时候,学校决定组织一支队伍去参加市里的比赛。这时候我又心里痒痒的了,对象棋的喜好又被到来的比赛激发出来了,于是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选拔比赛。然而我第一局棋就输了,走了一个漏招让对方打了一个闷宫。由于学校的选拔赛是淘汰赛,这就相当于第一轮我就被淘汰了。一万个不甘心,并且好胜心再次被激发起来了,所以过了几天后,我直接跑去负责的老师那儿,说自己选拔赛上失误了,但水平确实有,请学校给一次机会让我为校争光。老师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直接给了我一个名额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比赛。由于这次机会是自己争取到的,我不想让信任我的这位老师失望,于是在比赛前又花了一定时间温习以前的棋谱,想恢复一点棋力。这个恢复还是有效果的,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正式比赛中,自己以不败战绩获得冠军。小学时候专门学棋时,自己想获得冠军,却没能获得。等到初中时,棋已经丢了很久了,没想着冠军,然而却意外获得了冠军。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意外的礼物。现在回想一下当年系统学棋的时候,还是很感谢有这样一段经历的,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培养了一些不错的品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静心钻研的习惯。小学时候本来很好动,是有名的熊孩子,学不了多久便想去玩。然而学棋以后,因为要经常自己打谱钻研,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也没人可以说话玩耍,光靠自己想问题。于是,自己慢慢形成了能够坐得住能够自己钻研问题的习惯。这习惯对后来的学业有很大帮助,初中高中学奥赛时,即使是在周末或寒暑假,自己也能够一个人静下心来钻研问题。最后回答一下题主所问的职业棋手会不会觉得枯燥或累,根据我接触的那些职业棋手,比如教我的唐老师,我感觉他们是乐在其中。可能偶然会有觉得累活枯燥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能够相当投入这项工作并体会到工作的乐趣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坚持这么多年。另外,如果职业棋手真到了一定水平,会有不错的回报的,比如办培训班教下棋,这些正反馈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他们进行这项事业。
国际象棋运动健将,非职业选手。从5岁开始学棋,到如今已有快15年了,虽然期间学棋断断续续,但是比起身边的许多完全放弃下棋的小伙伴来说,我依然活跃在国内棋坛,也算是坚持下来了。学棋的过程说起来挺艰辛的,小学的时候就背井离乡拜师学艺,母亲也因为陪我而辞掉了工作。并且当我的老师教我学校的课程。那时候比起我自己来,我想母亲应该是更难熬的。她因为是外地人被其他家长排挤,半个月的时间只和我跟卖菜的说过话,家中父亲重病,她却因为我而无法回去尽孝,而她却正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想必这种孩子老人的二选一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母亲之所以敢于这样做,是因为我在刚学棋不久就夺得了全国同龄组冠军,家长和老师都说我有这方面天赋,不培养有些可惜。而很尴尬的是在那段时间中,我的水平却不见长进,反倒不断输棋。于我而言只是有点害怕,害怕母亲批评我。因为当时的我才八岁,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母亲的困难。而如今我已经过了18岁,回想过去就很感激我的母亲了。背井离乡两年后,母亲的父亲病危,母亲认为她再不回家以后肯定会遗憾和后悔。因此义无反顾的回家了,跟我说明了情况,我虽然小,懵懵懂懂。但也只能答应家长的要求。于是我的学棋之路就断了三年,期间也有自己在家练习,但效果也注定差了许多。初中的时候我再次离开了故乡,去了北京国家少年队选拔并成功选上了,因此初一初二都在国家少年队的集训中度过,讲道理现在非常愧疚,因为大部分的训练时间我偷偷看了小说,并没有很认真的训练,在最缺乏练习的年龄。两年后因为要回乡中考,父母认为不应该完全放弃我的学业,她们认为一个人应该有最基本的文化底蕴,不能在职业道路上走一辈子。我也随他们的意愿回了家乡。相信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我对于自己是否走职业道路也并没有主见,或者说我都可以接受,我也一直认为我的母亲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所以我还是比较听她的话的。从初三到高三我就都在学校中度过了,从一个棋手变成了一个普通学生,虽然期间再也没有系统训练了,但我一直没有将国际象棋这一块放下,毕竟已经付出了怎么多,现在放弃任谁也觉得有点亏。所以我每个寒假暑假都马不停蹄的参加各种比赛。在我印象中从小到大甚至在家过年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我的生日在寒假期间,因此过生日的时候也在比赛。为了不让自己完全对这项事业陌生。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热情和熟练度。高三的时候靠着高水平运动员选拔考入了很好的大学,在学习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提前得到了解脱,并且获得了不错的结果。看看周围的小伙伴拼命学习,起早贪黑,不放过一丝时间。而我却因为一项特长轻松通关,这真的公平吗?我相信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虽然我现在只是阶段性成功,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确实比起身边的同学已经领先了一步。可回想一下,我到底付出了什么,我真的比别人努力吗?我跟母亲说,我并没觉得自己有多累,训练的时候还老看小说,日常学习的时候也没少打了游戏,我是否真的值得有这种成就?母亲跟我说:“xxx,你从小到大就没有安安稳稳的过过一个暑假寒假,还有很多,但就只说这一点,我觉得你应该有所回报。”我想也许吧,因为爱好这项事业,我并没有觉得背井离乡有什么艰辛的。也是因为热爱,我没觉得不在家过年而出去比赛有多么悲惨。还是因为热爱,我不觉得输棋的失落我无法接受,也不觉得比赛的压力能使我崩溃。在我心中因为兴趣和惯性,我把这些都当做理所应当。也许这也是许多职业棋手坚持下来的原因吧。但回想一下,不仅仅是我自己付出了,我的母亲在我小学出门拜师学艺时的那种难熬和绝望,因为母亲没有工作,父亲辛苦打拼抚养我和母亲在外地租房的生活。以及承担我比赛的作用,很小的时候就去国少队训练,半年不跟父母见一面,想必他们也很担心我。因此我想是我和父母的共同努力,成就了现在的我吧。现在我上大一,尽量通过自己在外教棋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和比赛费,我觉得也应该是时候不让他们费太多心在我身上了,毕竟我已经变成了一个“成年人”。这是我个人的故事,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说下我的个人经历吧。我外公很喜欢下象棋,3-4岁时候就每天和外公下象棋,于是对象棋我有浓厚的兴趣。我爸妈见我对象棋如此痴迷,于是把我送到了当时最好的棋院学习,我的第一位师傅是徐大师(名字我真的不记得怎么写了,只记得她是第一位女国大的师傅)。相比与同龄人,我的童年生活十分枯燥,每天就是摆谱,打谱,机械式的摆残局,记住大量实战杀招,及变招。因为当时还很小,你要我理解为什么要那么走计算对手6-7步会走什么、会有什么变化,对我来说真的很困难。苦归苦,但经过两三年的训练,我的水平提升的很快,大概在7岁那年可以赢过村上大部分老爷爷。2002年进入小学,我们学校的强项是游泳和象棋(我们小学有着自己的游泳馆),入学第一年我以联赛5胜1负的成绩加入了校队(输的那把是输给了我师兄,交手到现在我的战绩仍处在下风),成为了校队最小的棋手,于是我辞别徐大师,开始了我校队的训练。跟随了我第二位师傅,体育组组长,说实话水平很一般。因为象棋也有团队赛,师傅让我在队内担任的职务是清道夫,为师兄创造机会,于是在师兄还在校期间,我们连续包揽了三年个人及团队冠军。在2005年也就是我三年级时师兄毕业了,我可以拿到个人冠军,但在团队赛上真的心有力而力不足,于是师傅把送进了市队。初进市队让我很不适应,产生了很强的挫败感。大致原因大家也猜到了,市队高手如云啊。一个村上孤独求败的小男孩被杀到片甲不留,甚至比我小的小女孩在对战以前让我洗干净脖子等她杀(要知道年龄在象棋对战中有着很大影响)。第一轮市队小循环赛,我以9把赢3把战绩收场,失去了第一次省赛的资格(1把还是靠轮空赢得)。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天外有天,从那天起收起了原本的浮躁,毅然决然退出市队,重新回到徐大师身边,拾起棋谱,和师傅没日没夜的打谱,对局,复盘备战06的江苏省定级赛。06年4月,我和徐大师出发前往镇江参加定级赛。这次比赛也带来了一次职业病----胃出血。大循环第六轮,我以5轮不负,总分4.5坐在了第二桌对战镇江本土选手。我开局很激进,急进中兵对屏风马,对方水平也很高,导致我久攻不下,这种开局的优势渐渐消失。比赛在眨眼间过了两个小时,那时候我已开始微微头晕,进入加时赛。每人加时半小时,在我的钟走过15,我开始大量冒虚汗,当种走到25分时候,我直接眼前一黑晕了过去。当我醒来我已在医院病床上。医生说是因为用脑过度,血液集中到了大脑,胃部供血不足所导致的。最终我以总分5.5分,获得二级棋手。比赛之后,休整了半年,每天只稍稍打谱,研究残局保持最基本的棋感。半年后重新回到徐大师身边,那时徐大师因为生计已经开始带小班而不是向我这样的一对一。徐大师看我前去看望他,于是摆了八副棋,让我车轮他八个弟子,最终我用时40分钟以6胜1平1负的战绩完成挑战。看了结果徐大师和我说半年不碰棋,水平还能保持这样很不容易,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已不能像以前那样高强度的训练我,让我自行训练,有疑问在向他请教。于是也就在那天我出师了。初中因为比赛训练,把学习耽搁了,上了一个普通到大专,考了个普通的大学。初中毕业以后我又去找了他几次,他身体情况也每况愈下,说话不再那么利索,下棋时明显迟钝了。最后一次联系是在我得到二级棋士的那天。再后来我去找他敲他家门,是一位陌生男子开的门,说徐老已被子女接走,也不知道去哪了,打他手机也变成了空号。现在我也退役了,有空时候和外公下下棋,泡泡茶(小时候外公让我一个车,现在我让外公一个车,先手五步)。因为打谱时候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于是考了评茶师。
不算职业选手,试着来说说看法。先说一下总结:一切都是心态问题。我从6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一开始都是有兴趣,并且很快很快获得了很多很不错的成绩。然后一直在业余和专业之间游走。小时候都是算业余。但是,问题在高中来了,要么进国家少年队发展专业,要么读普通高中玩业余,我选择了后者。这就要说说大概12年之间半专业半业余的道路。成绩一直很出色,除了天赋和努力之外,还很艰辛。棋类和运动一样,成绩好的艰辛不用多说,大家看看那些奥运冠军吃过的苦,都差不多,可能他们更辛苦一些,但是意思是一样的。当然,下棋不会受到伤病困扰。但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也不容易。然后就是心里压力。在比赛和下棋中,我是从小被打到大的,有错一步棋挨打,输了打的更惨,心理压力对于一个孩子不言而喻。教练说我一句哪里有问题的指导,我就会挨打,成绩好也是被打出来的。怕输怕的厉害,小时候是怕挨打,长大了有了成绩想保住,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懂。长期比赛长期这种压力,很消磨兴趣的。而且更新换代太快,尤其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小棋手成长速度太快,很可能把我们这群“老前辈”拍死在沙滩上,亚历山大啊。不过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十几年,其实就是习惯了。出来了成绩就会不断的参加比赛,为了获奖啊。不断长大心里成熟起来,更能理性思考,理性或者利益分析占了上风,跟兴趣或者享受不享受关系已经不大。不过胜利的话还是会开心会享受了,都是后话。后来我还是很爱国际象棋,但是我决定不去走专业道路之后。分析过走专业的利弊,这个其实大家都懂。就好比运动员千千万,奥运冠军只有一个,努力天赋和运气都很关键,有个正常道路,我就不想再去过那个独木桥。不能成名,最后最好也就是个教练,我想要无限可能的世界。这个就不多说。继续说。跟专业选手再去比赛,就自然开始心有余而力不足。开始还能偶尔赢专业选手,但也是他们训练的时间还不够长,后来真的就是有些无能为力了。但是这也是个不去参赛或者对输棋很好的“借口”,再后来高中学业繁忙,就不怎么参赛了,偶尔参加比赛就压力小很多,成绩也会很好,就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开心,而不是赢了应该的输了就完蛋了的感觉。心态变了,就可以享受其中了。在国外留学,国际象棋就变成我的优势项目。西方人下棋的很多,可以用这个跟他们交流,输赢不那么重要,但是赢他们普通人都是分分钟的事,大家图一个开心,享受这个过程的意义就很重要了。这种心态,让我更爱这个项目,也让我找到了它对我的意义。虽然我还很年轻,但是如果心态依旧那么好,我觉得在我的人生中可以可以把它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和朋友一起开心,可以一直到老。就和大部分人的兴趣爱好一样了,没什么功利成分,自然可以日久天长。至于专业运动员,我大胆猜测他们可能是习惯了比赛的生活。习惯了那种环境,就像我们每天去工作一样,这也是他们的工作。而他们退役以后,如果心态好,可以像我一样把它作为终身的爱好。毕竟不是竞技体育,跟电子竞技也有很大不同。棋类,年纪大了自然可以享受其中的,它没有对体力、反应能力等那么高的要求。
身处冲段少年的群体里 身边有一些打上了职业段位的朋友。要说他们是不是特热爱围棋 那也做不到手不释卷啊 平常也跟我们一起吃喝玩 一天网上下几盘快棋 。好学一点的可能还会做几道死活题。看一看比赛直播。 别把职业棋手想的那么神...他们玩网游也能一玩玩通宵...有几个朋友打上职业段位后 就没有继续求学了 转行当起了围棋老师 或者去上学。剩下的呢 大多是在各大道场里继续深造(大多数棋手选择的是杭州棋院和野狐道场)当职业棋手后的训练费也蛮贵的 一盘循环赛的费用是100 一个训练赛五天下来要是全败也得亏个1000块。关于从小学棋如何坚持这件事儿 并没有什么窍门。身边大多数学棋朋友都是初中没上完便来到北京学棋 。这是一件没有退路的事啊 都在北京学棋这么多年了 不坚持继续学棋 难道还要重新回初中甚至是小学重新读书么?看评论说有些人觉得 职业棋手路窄难出头 不好过。 想默默吐个槽 在北京这儿 一个普通职业棋手一个月挣二万都嫌少了吧 讲真的 我到觉得学棋只要你学的有一定实力了 挣钱还是蛮轻松的....
职业棋手的生活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枯燥,不要把他们神化了。职业棋手该玩玩,该练练,他们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么不食人间烟火的。棋手里打魔兽的,打lol的,打dota的,看球的,打牌的,炒股的,劈腿的,玩三国杀的,样样不缺。而且棋手经常要到外地比赛,只要去的环境不太恶劣,赛前赛后也都是游山玩水的时间。练棋是必修课,但确实有的棋手达不到每天8小时的基本工作时间。我没求证过数量不好说,但给我的印象应该是,训练不到8小时的棋手应该不在少数。他们绝对不是所有时间都在研究棋。我跟一些职业队的棋手一起出去打过比赛,白天比赛完晚上没事,几个朋友在打牌,我在旁边用手机下棋。有职业队的朋友表示很吃惊,说我居然白天比赛完了晚上还在下棋,一位业余的朋友表示理解,说我平时下棋机会很少,跟他们不一样。我曾经在桌游吧工作过,对桌游稍微知道一点点,把我们市队的几个队员教会了几样以后,他们玩得比我还疯。有一回我跟市队的一大拨人出去比赛,那次队里很多年轻人,我们基本上一到晚上就开始桌游。领队进屋撞见了,问你们怎么下完比赛都不复盘?然后我们相互问了一下,才发现一个队伍十个人,一副棋都没带。领队无奈说:你们这哪是出来比赛的?棋手里想换生活的有,有的棋手本身并不喜欢下棋,下棋只是他们谋生的工具,甚至有大师觉得下棋很痛苦。也有的想拿下棋当跳板,且不论这些想法是否成熟,有的人想下棋以后考特招生读大学,有想认识人攒知名度以后从商,也有先打打比赛赚点出场费把下棋当副业。哪种都有。以及棋手里对棋很崇敬的人是有限的,棋界的***棋也不少,对应不同的对手,轮次,拿到名次后的奖金和称号,先后手,会有不同的价格。并不是你们看到的每一盘棋都是体育精神的产物。所以,对职业棋手,除了少数一心下棋的人以外,把他们当成一般上班族就好。有机会接触下大概也就知道了,那些特大和大师,就跟平常人一样,基本都没什么架子的。职业病?应该是没有的吧……下棋能下出什么病来……
想到吴清源一百岁还在研究围棋,感觉下棋的人真幸福呀。能够把一个爱好玩一辈子。如果是电竞职业选手到七老八十时,看着孙子玩着自己完全看不懂的游戏,会不会恨恨的想:老子当年也是职业选手来着,当年最擅长玩的游戏叫什么来着?最后一次玩到这个游戏是四十年还是五十年前?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