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女生香港游广州出发1日,求功略

搭地铁游广州
搭地铁游广州
第1站:陈家祠
交通:的地铁1号线“陈家祠站”,从D出口出站。
开放时间:8:30--17:30
门票:¥10元/张
注意事项:售票处在右侧门,若试图翻越围栏进入会被抓。
搭地铁1号线到达“陈家祠”站之后,从D出口上到地面,大约3秒钟“陈家祠”就自动进入你的视线,方便到不能再方便了!连找都不用找,估计闭着眼睛都能走到。
走到正门前,陈家祠的真正名称写在正门上方的红色牌匾上,叫“陈氏书院”。这是一处很大的岭南风格宗祠古建筑,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88年),厅堂分为三进,一共由9个殿堂和6个院落组成,各殿堂之间有回廊相连,“聚贤堂”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原本是陈氏族人聚会的地方,后来改成宗祠,两边的书房作为书院使用。由于本人偷懒成性,更多关于陈家祠的介绍请GOOGLE或百度,此处省略300字。
在陈家祠,你会发现这里简直就是“雕梁画栋“的真实演示版,而且一双眼睛简直不够用。在整个建筑群里,古代能工巧匠们的心思和巧手都找到了用武之地,除了各种木雕屏风、窗花、门扇、梁柱,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的是屋顶!因为屋顶才是重点,上面全是人,确切地说是人像泥塑。来到这里我猜你会像我一样,有一种好想爬上屋顶去看看的冲动。工匠们简直就是以一种“我让你们看看我的手艺有多厉害”的心态来塑造这些人物的,可惜我的小卡片相机很难拍到清晰的特写。它们姿态各异,生机灵动,没有一个重复,分布于所有9个殿堂和6个院落之间的回廊屋顶上。一想到这些“人”从清朝开始就在屋顶上站立着,历经两百年风吹、两百年雨打,我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感动,虽然他们曾经修葺过,但模样还是百年前的模样,神态还是百年前的神态,它们是幸运的,能一直在这里;我也是幸运的,能在今天和它们遇见,遗憾的是,我们的模样都会变,而它们不会。
&&(真的好想爬上屋顶去看清楚)。
如果不看屋顶,陈家祠的整体色调是灰的,因为它的门窗、屏风和柱子都是黑色,雕花虽然精美繁复,但并不显得奢华浮夸,加上灰色的砖墙,整体流露着一种朴实雅致的大家风范,我在想,工匠们真是聪明,把色彩的运用放到了屋顶那些泥塑上,不然就真的会让人看花眼的。
正傻乎乎地仰着头看得津津有味,突然听到一把女声传来这样的话语:“大家看这边,这个屋顶上有一个动物,是什么?”,“是蝙蝠”,女声自问自答,然后接着说:“在蝙蝠的面前有两个铜钱,意思是福在眼前……”
我扭头一看,是一位身穿白衣的美女导游正带着一个旅游团来参观。太好了!原来屋顶上每一组泥塑都有寓意和故事。这样就比光是看看更有意思了。于是我决定像别人蹭饭一样蹭导游,虽然旅游团里的团员一副“这个家伙从哪里冒出来的”的神情,但我完全把他们当成透明的空气,就这样赖着一直跟着听了很久的导游解说,后来一直没有人揭发我,哈哈走运了!(友情提醒:其实走进陈家祠正门的左手边有电子导游仪器,通过它可以详尽地了解陈家祠的建筑特色,只不过我懒,所以忽视了)。
陈家祠同时兼作“民间工艺博物馆”,所以有些殿堂正在举办一些诸如陶瓷展、葵扇编织工艺展,以及为挽救传统粤剧举办的服装道具展等等。
我慢慢逛了一圈,然后在半路遇见这个听说是中央电视台的外景女主持人前来录节目,不认识,谁能告诉我她是谁?
然后我就看到这个鬼佬(注:人对男老外的通称)拿手机在非常投入地凹造型拍地板,拍了很久,由于怀疑他在模仿地上的小石头,于是偷拍了他,哈哈。
这位仁兄呢对着这个盆景拍了N久,发烧友,真担心他再这样一直拍下去这个盆景会着火。
然后又看到这个穿着高跟鞋出来游览的鬼妹(注:人对年轻女老外的通称)在拍照,于是也拍了她一下,不拍白不拍。
拍完美女,继续逛,穿过一个回廊的尽头,可以来到后院,后院一侧是一块种着树的绿色草坪,有游客三三两两躺在草坪上看书或休憩,另一侧的下有一组展现传统民间艺术“说书”的金色人物雕塑,一帮中外游客围着它们狂拍照。我不太明白为什们很多人物雕塑不是做成黑不溜秋的就是这种金灿灿的,估计是十八铜人看多了。
&&&&&&&&&&&&&&&&&&&&&&&&&&闯进一场主日弥撒
&第2站:石室圣心大教堂
交通:地铁2号线“海珠广场”站,从B1出口出站
开放时间:每日8:00-17:30
门票:免费
注意事项:若教堂里正在举行弥撒,请不要拍照。
搭地2号线到“海珠广场站”,从B1出口出站,走过斑马线,就会看到“一德路”的路牌,沿着一德路一直走大概6到7分钟左右,留意看右手边,就会看到天主教区的主教堂:圣心大教堂。教堂于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堂。教堂全部墙壁、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成,因此也称为“石室”,是双尖塔的哥德式建筑,由人设计,有远东圣母院的美誉,是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堂,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之一。
我到达石室圣心教堂的时候是星期日下午3点多,天气不错,教堂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巍峨俊美,教堂尖顶的十字架直刺云霄,透出慑人气势。教堂围栏墙外两侧坐满了很多肢体残缺的乞讨者,他们全都约好了似的穿着黑色或者深灰的衣服瘫坐在地上,好像在参加某种集会,也并不伸手乞讨,只是悠闲地坐着等待施舍。很难描述他们的神态或表情,如果非要描述,那大概是一种“怎么样?这里可是教堂门口,你好意思不给点钱吗?”的神情。
进入围栏后是一块教堂前的小空地,游客以及前来参加弥撒的教徒在门前游走。一走到这里,我马上以为自己误入了某个单反相机拍照大集会,除了手拿数码卡片机的我,眼前所见几乎都是手持单反相机的文艺小青年模样的人,举着笨重的相机对着教堂瞄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阵势满吓人的。&&&&&&&
从教堂正门向上仰望,更加觉得它的雄伟,正面中央是一个巨大精美的玫瑰花窗,而细心一点看,会发现教堂正面东西两侧的墙柱基上分别刻有“Jerusalem&1863”和“Roma&1863”的字样,这是因为在教堂筹建时,当时的主教将分别从及带来的泥土各1000g放置于基石下,表达天主教创立于东方的,是“根”,兴盛于西方,因此分别刻下及的英文字样以示纪念。&
教堂正门上方挂着一幅关于“信德年”的横幅,我对宗教了解不多,后来在教堂一侧的宣传栏上看到是因为教宗本笃十六世宣布从到日为“信德年”,它是一项邀请,要人以更新的方式真正皈依主,也由此颁布了一项法令(由枢机主教依据耶稣给予使徒的特权签注),教宗将给予全体信徒信德年的全大赦。我不太懂,大概意思就是只要诚心忏悔和告解,就可以赦免你的罪。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就明白今天为什么人这么多,因为我之前来过这个教堂,但从来没遇到有这么多人的场面。加上看来今天我是意外遇上了他们的英文主日弥撒。在教堂门口张望的时候,一位身穿白衬衣的黑人兄弟,大概是负责弥撒现场事务的,看到我在门口徘徊,做了个手势示意我可以进去,于是我就稀里糊涂地进去了,完全没想到这个举动会让我接下来吃尽苦头。
教堂里亮着灯,阳光通过巨大的彩绘玻璃窗户洒落在教堂内的石壁上,留下五彩斑斓的光影,美得让人目瞪口呆。教堂内有很多电子产品电子监控摄像头、电子显示屏等,这让我想起丹?小说里关于宗教与科学的观点,非常有趣。同时我发现教堂的单张上印着的弥撒时间表使用“星期×”而不是用“礼拜×”来表期,这也很有意思。
(教堂玻璃窗上的宗教绘画,每一扇窗都画着不同的圣经故事,阳光透过来的时候美呆了。)&&
&&(教堂内部,是等到弥撒结束后再溜回去拍的。)
教堂的花窗,阳光透过来的时候很美:
教堂内的流泪天使雕像:
我进入教堂的时候,弥撒其实已经开始,所有的位子几乎坐满了人,后排还临时加了很多塑料凳子。教堂里回荡着一个诵经声,因为离圣坛很远,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相当神秘。我找了一个过道边的位置坐下,装作一本正经地开始聆听。我试图听清楚那个声音在说什么,才发现那是一把带着浓重黑人口音的英语,除了偶尔几句我根本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心想这下惨了,但愿他不会讲个5小时。
好不容易那个神秘的黑人讲完,这期间30分钟我完全听得糊里糊涂,但奇怪的是尽管如此我却莫名的觉得感动,被那仪式的美感动得都哭了。这时,突然大家都站了起来,我以为就这样结束了,连忙也跟着站了起来。可是不是,原来是开始唱圣歌,我根本不会唱,只好假装扭头看一侧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歌词(因为我旁边的人是这样做的,但其实我近视又没戴眼镜什么也看不清)。圣歌唱完,这下该结束了吧?当然不是!接下来换了一个女声带领大家唱另一支圣歌,同样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歌声很美,教堂的回声非常棒,我怀疑是天使在耳边唱歌。
当然我还是只有听别人唱的份,那种气氛可真的把我镇住了。唱完后,大家又坐下,念经文,然后在胸前画十字。这真是一次奇妙的经验,我身在其中,又不在其中,我明明在那里,但明显感觉到是被排除在外的。虽然也跟着他们在胸前画十字,跟着念“阿门”,跟着起立,跟着坐下,耳边是信徒们的祈祷声,但我明白我不他们中的一分子,我只是一个闯入者,经历了一场不属于我的主日弥撒。就像我明明身在这个世间,但我经常觉得我是被排除在外的。
就这样,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快要两个小时过去了,又换了一名神父,这位的英语比较容易听懂,但弥撒好像永远不会完的样子,信徒们不断的在胸前画十字、不断地起立,又不断地坐下,不断地念“阿门”,如此反复数次,这让我想起《唐顿庄园》里那位庄园主人老爷打趣天主教的仪式看起来像做体操。(友情提醒,教堂每张长椅前面下方都有一条搁板,请自重不要把脚踩在上面,那不是搁脚的,是用来跪着祷告的)。
鉴于教堂内的庄严气氛,我挺直腰杆正襟危坐,不敢跷二郎腿,不敢东张西望去欣赏教堂的美,对仪式的好奇心以及一种莫名其妙的“我倒要看看能撑到什么时候”的负气心态,让我不敢半途退场,我就这样被困在教堂里了。更要命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尿意开始袭来!我的神啊,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在如此庄严肃穆的气氛,实在不应该想着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应该全身心地赞美主耶稣啊!
我又熬了半个小时左右,灵魂和身体承受着双重的折磨,我的内心挣扎着,到底是先赞美主再上洗手间还是先上洗手间再回来赞美主?难的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中途退场吗?主啊请赦免我的罪!我又快要哭了,不过这次是因为实在太想要去洗手间。怎么办?要尊重别人,这是我的原则,但这个时候我只能让原则去见鬼了,我的身体打败了灵魂,趁着几个游客偷偷溜出场外的机会(一看就是像我一样是个冒牌信徒),我也跟着他们蹑手蹑脚地溜了出来(友情提醒,若中途离开不能走教堂正门,要从正门旁的侧边门离开。)我把灵魂留在教堂内,身体飞快地投奔洗手间而去,终于解脱了,感谢主,阿门!
去完洗手间,我又感到身轻如燕,于是又绕着教堂看了一圈,再绕回到教堂正门,人实在太多,我怀疑全的黑人都来了,教堂已经坐不下,很多信徒是站在教堂门口祈祷的,一些虔诚的黑人圣徒双手手掌贴在教堂前刻着英文字样的基石上,低头祈祷,仿佛其它的人都不存在,天地间只剩下他与他的主耶稣在对话,看到这一幕,我又差点哭了(喂!也太爱哭了吧?)
(参加主日弥撒的人实在太多,信徒们只能站在教堂外面)。
走出教堂,我又一脚踏入了凡尘俗世中,生活还是一样。我相信世界上肯定存在着比人类更有力量更伟大的东西,它可能是外星人也可能是上帝或者别的什么,既然我无法知道那是什么,那就相信它是神又何妨?只是我在想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为什么不把这个世界安排的更美好一些呢?为什么生命伴随着病痛,生活伴随着贪欲,伴随着战争?
重返尘世,这是教堂边上的小巷里的水果摊,有浓浓的生活味:
&&&&&&&&&&&&&&&&&&&&&&&&&&&&&&&&&&&&&&&&&&&&&&&&&&&&&&&&&&&&那个年代的样子。
第3站:东山旧民居建筑区
交通:地铁1号线“东”站,从A出口出站。
东山区是的老城区,从地铁1号线东站下车,A出口出站后,沿着署前路直走,然后过马路走到龟岗大马路。虽然路牌上写的是大马路,但说这是一条街道可能更合适,街两旁有面包店、茶餐厅、服饰店、海味店、水果店、蔬菜市场……,走到这里,我发觉时间好像变慢了,夕阳在街面铺上了一层***的暖光,西式面包店的橱窗亮着灯,街坊行人慢悠悠地走着去某个地方,茶餐厅的厨师和伙计趁着空闲在门口悠闲地聊天。这里是生活社区,没有主流商业街的那种摩肩接踵的繁忙,只有慢悠悠的生活味。对了,顺便提一下,街角那家叫做“阿贞拉肠王”的茶餐厅,供应地道的平民美食,肠粉味道非常正!留意街道两旁的店招牌,很容易看到的。
龟岗大马路是一条斜坡马路,像乌龟的背部,估计就是它得名的原因,街道两旁有巷道通向不同的居民住宅社区。随便走进这些小路东张西望,都会发现不同的风景。沿着龟岗大马路一直走,到达一条河涌,河涌旁的路就是“新河浦路”。这一带现在是旧民居建筑保护区,在旧时是富人权贵聚居的区块,听说当时这一带的地皮都给华侨们买下了,所以人口中的“东山少爷”,就是指这一带的华侨富家子第,也指“有钱人”的意思。(顺便一提,人口中的“西关***”,是指老西关城区一带的女仕会打扮,看起来很“靓”的意思。只要你到过就会发现,无论是70岁的阿婆还是17岁的姑娘,人都会称呼她为“靓女”)。
&时过境迁,现在的新河浦除了有钱人,更多的是寻常百姓家。在那些静谧的小巷里漫无目的乱逛,看着夕阳斜斜地映在斑驳的红砖墙上,不知名的绿色藤蔓爬上雕花的门窗,感觉就像突然回到了过去。而那些阳台上晾满的衣服、某家客厅里传出的电视声、骑着三轮脚踏车在门前玩耍的小孩,在夕阳小巷里熟睡的小狗,让我平日那在钢筋水泥构成的写字楼里终日绷紧的神经顿时松弛下来,原来生活是这么美,老实说这才是我最喜欢看见的风景。我总是对诸如一条洒满阳光的小巷、一个晾满衣服的阳台、一个鲜花盛开的窗户之类的平常风景更加偏爱,它们拥有一种别的风景所没有的味道,生活味。
沿着不知名的巷道继续走,不时可以看见一栋栋红砖切成的小别墅洋楼,看起来敦厚结实的样子,一砖一瓦都流露着岁月的痕迹,依稀是原来那个年代的样子。可惜的是有一些的外墙经过重新粉饰,变成五颜六色就像的一样,完全遮盖掉了岁月的印记和神韵,味道全失。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这样做,妄图把那个年代的的东西硬生生变成这个时代的样子,结果看起来非常别扭。
&&沿着新河浦路一直走,留意左手边,就到达“春园”。春园是新河浦五大侨园之一,20世纪初由华侨建造,园主人在这里建了三栋完全一样的三层小洋楼,在门前高高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安宁。目前,春园其中一栋是新河浦幼儿园在使用,另一栋由私人居住,中间一栋是20年代时***中央机关的旧址,也是1923年***第三次党代会代表们的住处,现在作为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里边每个房间的家具都是那个年代的样子。&
&&春园里的陈设,散发着旧时光的味道:
从春园出来向左绕,沿恤孤路走到第一个街口,可以看见一栋三层的红砖小洋楼,上面刻着1922年的字样,这就是另一个新河浦五大侨园之一“逵园”,之前是私人居所,现在由四个年轻海归租下来开设艺术馆,听说除了墙壁重新刷了颜色,整座楼房的窗框,地板、木质楼梯等都维持原貌。一楼是展馆,给新生代画家展示画作同时亦出售。二楼是咖啡厅,据说上楼梯后右拐第一间房内有一间大约30平方米的密室(按照坊们的说法,当年密室放置机密文件,也作藏身之用)。三楼是小展厅、文化沙龙、讲座、酒会等活动的区域。我去的时候,一楼展厅正在举办一个主打诡异美学的年轻女画家的画展,印象深刻的是一根五彩缤纷的骨头。
逵园艺术馆里展示的画作:
&这根缤纷的骨头令人印象深刻:
搭地铁游----第4站:
目的地: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
交通:地铁1号线路站,从D2出口出站。
这次不写太多字,看图说话好了。
上下九步行街是的,街道两边是岭南风格的旧建筑,人称之为“骑楼”。欲了解什么是骑楼请百度“骑楼”。
街道两边除了店铺,还是店铺,主要是服饰鞋帽及各种潮流配饰等,价格很亲民。仔细留意会看到一些传统老字号的食肆或茶餐厅,逛累了可以进店里吃吃地道的美食。有些店铺的楼上是居民住宅,但据闻楼下的叫卖声、音乐声可把他们害惨了。
骑楼建筑独具岭色,有种朴实灵秀的气质,而骑楼的窗户设计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风格,窗玻璃沿袭了旧时传统风格,都是彩色的。
其实现在看到的骑楼都经过重新粉饰,老风味大减。
&老字号广式茶楼“莲香楼”,1889始创,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另外同一条街上还有另一百年老字号茶楼“陶陶居”,忘记拍照片了。来,建议一定要去“叹”早茶,是感受本地文化的最佳去处。(“叹早茶”是粤语,其中妙处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上下九步行街上的老戏院“平安大戏院”,老字号剧场,自1953年创建,虽重新粉饰,建筑外观还是保留着某种风貌,过往有粤剧、曲艺等多剧种演出,但现在都是放电影为主了,逛街累了可以到这里看到最新的电影大片。
平安大戏院是欧式的旧建筑,楼顶的欧式塔楼很有味道:
(未完待续)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