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王冠官网森林之子登不了

[转载]《故事知道怎么办》治疗性故事工作坊内容分享
Susan老师首先给了大家一首颂辞:
Only when I think the light
My soul begins to shine
When my soul begins to shine
The earth becomes a star
When the earth becomes a star
Then I am truly human
只有当我想到光
我的心开始闪耀
当我的心开始闪耀
大地成为星辰
当大地成为星辰
我就是真正的人
&&&&&&&&&&&&&&&
-----鲁道夫.斯坦纳
接下来进入主题,老师分享了一些她作为老师和三个男孩的妈妈对于讲故事的一些体验。
故事可以带来光芒,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在开始的时候给大家那样一首颂辞的原因。
我们要分享创建故事的框架,这可以帮助我们创编故事。其实这个框架大概只占10%的比例,剩余的90%是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运用、直觉和创造。
通过想象来学习,是教育的重要部分,这部分是现代西方教育遗失了的部分。老师用了3个例子,说明了想象力的培养与理性思考同样重要。老师说很可喜的是现在故事又开始回归教育,成为中心,她大概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开始重视故事重要性的一些领域和一些个别研究,目的在于让大家了解一下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现状。
曾经有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为什么故事被科学取代?得出的结论就是,科学是可以被量化的,是可以考核的,看得见的,而故事不能。
另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领域就是心理学领域(Psychology),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意识到故事的力量,故事是一剂良药。
本次工作坊的主题就是:对于挑战性行为和境况的治疗性故事。
所有的故事都有治疗的可能性,故事让你发笑,故事就有了治疗的作用,让你流泪,也许也有治疗作用。世界各地的童话都有治疗作用。
今天的主题是找到自己创造故事的方式,与我们的人生轨迹相对应。
老师对于治疗性故事给的定义:治疗性故事是帮助失衡行为回到平衡状态。(Story that help the process of
bring an out of balance behaviour or stuation back into wholenessor
老师讲了几个故事,帮助大家理解故事的三个部分:隐喻、进程和结局。
有一个父亲,他有两个儿子,妈妈过世了。爸爸是个木工,每天都很忙,爸爸太忙了,以至于都忘记了怎么微笑。有一天祖母来看望两个孩子,孩子问祖母:“为什么爸爸不笑呢?”祖母说可能是布朗尼(小精灵)没有来我们家帮助爸爸微笑阿。大儿子问:“怎么才能找到布朗尼呢,让爸爸不再受苦?”
祖母说:“只有森林里的猫头鹰知道怎么找到布朗尼。”
于是小儿子半夜爬起来,去森林里找到了猫头鹰,猫头鹰给了孩子们说了个谜语,(谜面没有记下来,是几个比较押韵的英文句子),谜底就是孩子自己。
小儿子意识到了布朗尼就是自己,高兴极了,跑回家开始干活,在厨房里忙活,扫地什么的,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男孩回到了床上。
清晨父亲来到厨房,看到家里的变化,笑着说:“多快乐的一天啊,布朗尼来帮我了。”
后来小儿子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大儿子,两个孩子每天都担当家里的布朗尼。
Susan老师说她给她的大儿子讲了这个故事的当天晚上,这孩子就成了故事中的布朗尼,早上早早起来清理浴室,而且坚持了2周左右,而她另外两个儿子虽然也喜欢这个故事,但是没有那么大的反应。
针对这个故事解构故事的三要素:
首先说结局:爸爸的微笑回来了,而且孩子们也可以分担家务了。
进程:这里祖母的角色很重要,如果她说:“你应该成为布朗尼去帮助你的爸爸。”那就没有进程了。如果用比喻而不是隐喻,效果也会大大不同。猫头鹰也没有说你回家成为布朗尼去,而是说了一个谜语。
隐喻:老祖母和猫头鹰一般象征智慧;爸爸不再笑,象征快乐在家里消失;森林,对有些人可能象征着黑暗,但是对另外一些人,可能就是一个情节,没有其他意思。所以说隐喻不是固定的。&
Story(故事)
Metaphor(s)(隐喻)
Journey(进程)
Resolution(结局)
(little Elf)
布朗尼的故事(小精灵)
祖母--智慧
祖母--猫头鹰--Riddle(按序列)
爸爸的微笑回来了
孩子可以分享家务了
猫头鹰--智慧
如果按照动态的结构就是:
布朗尼--帮助
No joy --Joy
Dark -- light
Reflection
故事二:天生的国王
故事背景:这个故事是为一个肯尼亚的小男孩写的,目的是帮助他克服上厕所的恐惧。这个孩子三岁的时候遭到过性侵犯,这种伤害导致的性病令他在几周的时间里上厕所的时候感到剧烈的疼痛。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生下来就注定成为一位国王。所以当他还很小的时候,人人都叫他“小王子”。不仅如此,他的头上还带了一顶金色的王冠。
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样,小王子总想探索外面的世界,他到处爬、跑、跳,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冒险。小王子整天都和他的朋友们在皇宫的花园和树林里玩耍。他的王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的朋友们也因为被那金色的光芒吸引,都喜欢在小王子的周围玩耍。
然而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当小王子和朋友们在宫墙上玩耍时,游戏中,一个大一点的男孩子发起了脾气,他狠狠地推了小王子一把,小王子从墙头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的一堆大石头上,小王子身上许多地方都骨折了,手和脚也摔断了。
小王子被侍卫们救起,送回了皇宫深处的寝宫。那里,太医们用绷带牢牢地固定住了他的胳膊和腿,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得不躺在床上等着骨头重新长好。最后小王子在床上躺了很久很久的时间,当他的骨头长好后,他都忘记了该如何走路。从此以后,小王子就想这么一直躺在床上,最后无论国王和王后怎么努力劝说,想帮助他重新站起来,他都不想起身移动半步。
有一天,小王子的祖母想到了一个主意,她带着一面大大的镜子来到了小王子的房间,并在他的床头坐了下来。他把镜子举起来,对小王子说:“孩子,你生下来就注定是国王,注定会戴着金色的王冠在那阳光下闪闪发亮。但现在看看你!”于是小王子朝镜子里看去,他吃惊地发现,在卧室昏暗的光线下,他金色的王冠显得如此黯淡无光。“叫人抬我出去。”他大声叫道:“我要看见王冠在阳光下重新闪闪发亮!”
“不,你不需要人抬,”祖母说道:“你可以自己走到外面去......如果你伸出手来,我愿意帮助你,并和你一起走出去。”于是小王子伸出手,在祖母的帮助下,他慢慢地将腿挪到了地下。他们一起慢慢地走出了那昏暗的卧室,沿着宫殿的走廊走到了皇宫内。最后他们走进了花园,来到了阳光下。
小王子花了好几周的时间,才能跟从前一样的跑、跳、爬,并开始他的冒险。但他所有的朋友每天都会过来,扶着他的手帮他练习。随着他在花园里的时间越来越多,他的王冠在阳光下也发出更耀眼的光芒。不久,他又开始像从前一样每天玩耍了。小王子的祖母每天下午也会坐在花园的某个角落,看着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玩耍。它是那么的为他的孙子--小王子感到骄傲,因为她知道,他生下来一定就是个真正的国王。
解构故事:
Story(故事)
Metaphor(s)(隐喻)
Journey(进程)
Resolution(结局)
天生的国王
(Born to be king)
金色的王冠: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
light--dark--light(动态结构)
男孩可以像从前那样走路了,现实中的男孩也可以正常上厕所了。
花园:孩子的童年,孩子从正常的童年而来,跌入黑暗,然后又回到了正常的童年
祖母:智慧的力量
粗鲁的男孩:一带而过,为的是不想把男孩的不好的回忆再带回来
宫墙:象是一个保护的界限,小王子落入保护之外
骨折:他得的病和受到的伤害
故事三:Tembe的靴子(Tembe's boots)
故事背景:Susan老师为非洲的贫民区给孩子做辅导,60个孩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玩耍,虽然空间很小但是孩子们很高兴,但是老师发现还是有不和谐的地方。午餐之后,孩子们去休息,4个孩子一个垫子,孩子们脱鞋的时候,都把靴子甩出去,120只鞋,先到空中再落地。老师要用半小时把靴子摆放整齐。中午应该是老师也休息的时间。失衡的是老师在孩子休息的时候应该也休息,但是现在不能休息。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并没有什么需要治疗的创伤,只是需要他们养成好习惯。
创造故事要注意孩子的年龄,60个孩子需要简单的重复,故事的张力在重复中建立。
Tembe有一双红色的靴子,他非常喜欢他的红靴子,靴子也喜欢跟他在一起,像好朋友一样。早上起来在桌边吃早餐,他时不时会看一下他的靴子是不是还在。Tembe穿着他的靴子去上学,靴子跟着他,他跟朋友一起玩儿,靴子也跟着他,靴子跟他形影不离。
Tembe一天在幼儿园的生活,他在午休的时候,会先把靴子脱下来,放好,让它们等着它。不要跟孩子说:“请每位小朋友把靴子脱下来放好。”要相信故事的力量。
这个故事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已经可以把靴子放好,小小孩儿要甩靴子的时候,大孩子会提醒他们好好把靴子放好。
很简单的治疗性故事。
解构故事:&
Story(故事)
Metaphor(s)(隐喻)
Journey(进程)
Resolution(结局)
Tembe的靴子
(Tembe‘s boot)
靴子是好朋友
重复Tembe的一天
让孩子分享工作建立习惯
当我们看隐喻,可以将它们分成3类:
障碍类:O -- Obstacles
帮助类:H -- Helping
转折类:T -- Transition&
障碍类隐喻对于故事的张力很重要,没有障碍就没有张力了。
下午是分组讨论,解构故事《哼唧小鲸鱼》(为一个5岁小女孩和她妈妈写的故事)
故事四:哼唧小鲸鱼(Whingeing Whale)
从前有一只小鲸鱼,他除了每天向妈妈哼哼唧唧地抱怨外,什么事儿都不做。无论鲸鱼妈妈怎么做,怎样想方设法讨好这个最年幼的孩子,小鲸鱼总觉得妈妈做得不够好。她抱怨妈妈不是游得太快了就是游得太慢了,水不是太冷了就是太热了,晚餐不是太多了就是太少了。
在他们住着的那片海洋里,哼唧小鲸鱼一天到晚都围在妈妈身边哼着它自己的那首抱怨之歌:
“我不喜欢这个,也不喜欢那个,我不想要这样,也不想要那样,我不想做这个,也不想做那个,我的生活就是一团糟。”
鲸鱼妈妈试着教给他的孩子一些美丽动人的鲸鱼之歌,那是每一只想要长大***、组建家庭时的年轻鲸鱼都必须学会的。但哼唧小鲸鱼整天只顾着哼自己的抱怨歌,它才没有心思学习那些愚蠢老旧的鲸鱼之歌呢!
“我不喜欢这个,也不喜欢那个,我不想要这样,也不想要那样,我不想做这个,也不想做那个,我的生活就是一团糟。”
鲸鱼妈妈想让她的孩子和海洋里的其他年轻的鲸鱼一起玩儿,但是哼唧小鲸鱼才不想被人打扰呢。而鲸群里其他的年轻鲸鱼也早已厌倦了它的哼唧和抱怨,他们也不想和哼唧小鲸鱼一起玩。它的大嗓门的哼唧噪音简直就是海洋里的一种污染。
一天,当所有的鲸鱼们都聚集在海岸附近后,它们决定向更深的海底游去。但哼唧小鲸鱼还不停地哼哼唧唧,它并没有注意到其他的鲸鱼,都已经改变了方向,包括它的妈妈在内。它还在不停地一直向前游,直到越过了海岸的礁石群,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环礁里时,才意识到事情不妙。
这是潮水开始褪去,环礁里的水慢慢从礁石的缝隙间流出,哼唧小鲸鱼搁浅了,环礁里的水刚刚没过了它的后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礁里的水也变得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该怎么办呢?妈妈不在身边,无论怎么唱那首抱怨歌妈妈也听不见,这时,在小鲸鱼的记忆深处,传来了动人的声音,它仔细地听着,努力地重复着,起初,它的歌声十分微弱,但是它唱得越久,声音就变得越大。不久,小鲸鱼终于大声地唱出了一首歌,一首最动听的鲸鱼之歌。
这首歌穿过水面,越过礁石,来到了深海,在经过了一段长长的旅行之后,这首歌终于传到了鲸鱼妈妈和其他鲸鱼所在的地方。当鲸群听到这支年幼的鲸鱼的召唤之后,所有的鲸鱼开始转身游向那片礁石。鲸群一边游着,一边高高地跃出水面,再落回到海里,然后不断地跃起、落下。就这样,在它们不断地跃起和落下的拍打下,前方的海面上终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浪花,最后当整个鲸群到达环礁附近后,他们停下来,静静地在一旁默默等待。那个巨大的浪花此时翻过礁石,越过海面,顷刻间,环礁湖就注入了足够多的水。搁浅的小鲸鱼最后成功地脱险了,它游啊游,游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此时,小鲸鱼发现它的伙伴们正在礁石对面的海里等着它呢,于是在大家的护送下,小鲸鱼又游回到了它深海里的家。
鲸鱼妈妈非常自豪,她低声对这个年幼的孩子说道:“孩子,你终于体会到鲸鱼之歌的力量和美丽了!”她围着小鲸鱼,不停地在它身边游来游去,用鼻子蹭着它的全身--这时鲸鱼妈妈和自己的孩子亲吻和拥抱的一种方式。当然,小鲸鱼自己也很高兴能够平安归来,并与大家庭一起团聚。现在他知道该如何唱出那优美的鲸鱼之歌了,他再也不哼唧抱怨了。事实上,它还编了一首好听的鲸鱼之歌送给了它的好朋友们。如果您也曾经在大海里游过泳,仔细听,说不停你也曾经听到过这首美丽的歌呢:
“我会唱这个,也会唱那个,我喜欢这样,也喜欢那样,我能做这个,也能做那个,我的生活每天都是那么美好。”
解构故事:
Story(故事)
Metaphor(s)(隐喻)
Journey(进程)
Resolution(结局)
哼唧小鲸鱼(Whingeing
消极--积极
小鲸鱼克服了抱怨并把快乐分享给朋友
态度上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
共游--分开--共游
灰暗--黑暗--光明
抱怨之歌--记忆中的歌--自创的歌
抱怨歌(O)
鲸鱼之歌(H)
妈妈(O-H)
隐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比如浅滩,有时候会是O,有时候也会是H。
故事五:林瑞儿的歌(Lindelwe's Song)
背景:大概是说南非从1994年曼德拉重任总统,黑人重新掌权,结束了40-50年的被压迫的生活,“如果我们不唱歌,我们就无法穿过种族歧视的荆棘”,这是故事的基础。如果你去过非洲,你会发现那里的人们都在唱歌。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旁的空地上,有一颗小小的南瓜籽开始发芽生长。它长阿长,长阿长,最后长成了一个金色的大南瓜。村里人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金色南瓜。
但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南瓜,这也不是一块普通的土地。就在这个南瓜不断生长的时候,它的周围慢慢地也长出了一圈带着刺儿的灌木丛。这片灌木丛是如此的茂密,还布满了扎手的刺儿,以至于当收获季节到来,南瓜也即将成熟时,人们已经没办法通过那片灌木丛去摘南瓜了。
于是村里人召开了一个会议,来商量决定怎么办。一位大爷在会上说:“我有一把锋利的斧头--我可以用它砍掉那些扎人的灌木丛。”于是,当他带着那把锋利的斧头打算劈开那些灌木丛的时候,怪事儿发生了。每当他砍掉一根树枝,另一根马上就在原地长了出来。他忙了一天,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他放弃了。
接着,村里的一个大婶说道:“我有一把大铁锹--我可以用它挖掉那些灌木丛的根。”于是,她带着那把铁锹开始挖了起来,但是那些灌木丛长得如此的盘根错结,她根本无法下手,到了太阳再次落山的时候,她也放弃了。
最后村里的一位小伙子说:“我很会爬树--我可以爬过那些灌木丛。”说完,他便试着从那些枝条上爬过去,但灌木上的那些刺像针一样又尖又长,他们撕裂了他的衣服,扎进了他的皮肤,不得已,到了太阳又落山的时候,他也放弃了。
到了第二天,一个叫做林瑞儿的年轻女子来到了这个村子,她有着大地上最美丽的声音。当她听起村民们谈论他们遇到的麻烦后,她悄悄地走过那些人群,来到靠近灌木丛的一块岩石上坐下,然后开始唱起歌来:
林瑞儿的歌声如此美妙,周围所有的动物都走过来听她唱歌。(重复歌曲)
林瑞儿的歌声如此美妙,连天空中飞翔的小鸟都停在树上听她歌唱。(重复歌曲)
林瑞儿的歌声如此美妙,连地下的虫们都纷纷爬出地面,坐在她脚边听她歌唱。(重复歌曲)
林瑞儿的歌声如此美妙,甚至白云也都从天空中垂下头来听她歌唱。(重复歌曲)
这时,一片小小的白云慢慢地飞了下来,轻轻地飘落在她的面前。林瑞儿此时停止了歌唱,她冲着村民微笑着,然后踏上了那片白云,小白云轻轻地托起她,飞过那片灌木丛,来到了那块南瓜地的中间。
在那里,林瑞儿成功的摘下了那个美丽的南瓜,将它带回了那朵小白云上。小白云再次托起了林瑞儿飞过灌木丛。最后他带着林瑞儿又回到了村子中间。
于是当天晚上,村民们便用这个南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人们载歌载舞欢庆着这一天,因为一个名叫林瑞儿的小女孩,最终凭借着她美妙的歌喉,成功越过那片充满了魔法的灌木丛,摘到了世上那个最大、最美丽的南瓜。
这个故事是老师留的作业,故事解构略。
治疗性故事的帖士和技巧(Tips & Techniques
for&healling story)
我们要保有谦逊的心态:我们的故事也许对孩子有所帮助。不要居高临下,以为我们能够治疗孩子。
故事有的时候能起到100%的作用,有的时候只是一点点帮助。治疗性故事也不是让孩子跳跃式成长,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尿床,是不需要治疗性故事的,如果是5、6岁的孩子,可能需要;再比如3岁的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也是不需要治疗性故事的。所以说我们对孩子发展阶段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1、理解行为(Understanding Behaviour)
理解孩子的行为才能帮助行为。行为本身是一个中性词,既可以是失衡的行为,也可以是平衡的行为。
作为老师来说,列一个单子,列出所有正面的行为和负面的行为,是很必要的。
孩子的行为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年龄、文化背景、当时孩子的状态(冷、热、饿、累)、家庭环境、家庭中的很多因素影响孩子,比如学习哥哥姐姐的行为等。
还有学校环境,需要老师每天自问的问题:我们自己是否是一个值得孩子模仿的榜样?老师是否充分照顾到了全班的环境?是否一天的节奏太快,以至于孩子无法呼吸?节奏紧张,孩子紧张,行为也会受到影响。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家长是否给孩子混淆的信息,比如家长说:“如果你再打弟弟,就不能带你去公园了。”而与此同时,他已经给孩子穿衣戴帽准备出门去公园了。
2、理解如何为孩子创编一个健康的滋养孩子的故事
在我们的故事锅里(story pot),需要健康的食材(Healling ingredients)
为什么对于小孩子来说有一个快乐的结局是必要的呢?
给予他们希望,他们还在成长中,他们内心需要希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孩子远离媒体,因为媒体中很多负面的东西。孩子的心智不够强壮,不能承受像地震那样的景象,所以也要让孩子远离媒体。
年幼的孩子通过模仿动作来学习,所以在创编故事时,多用动词(Verb--doing),少用形容词(Adjective--description)。
你会发现经典故事中,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三只小猪》,不知道小猪的名字也不知道她们穿什么,就是不断的行动、行动、行动,这与孩子的内在需求对应了,这个阶段孩子就在发展他的意志。
孩子只有在听故事的时候是安静的,身体安静了,那是因为他们的想象力在运作。
、故事可能会给你灵感,创编故事。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故事,《彩虹鱼》,这个故事可以帮助那些不爱分享的孩子。如果孩子喜欢公主,你也可以借此编故事,这个公主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披风。
我们总不容易发现什么样的故事是滋养型的故事。
老师举了例子,《小黑鱼》,其实是不适合小孩子的,尤其是画面。
4、在自然中行走(Walk in nature)
大自然会给你很多的启发。
5、隐喻(Metophors)
如何找到隐喻?
Susan自己用的方法就是把行为写在中间,围绕这个行为有一些点子,这个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
如果孩子有抓挠的行为,那么我们就以这个特定的行为为中心,寻找隐喻。
与抓挠行为相关的可以是猫、猴子等。老师给了一个提示,用树。
想象一下一个屋子,屋顶很多年了,是个快乐的屋顶。有一棵树,树枝在屋顶上,一到刮风就像在抓挠屋顶,那么园丁来了,把树枝稍微修剪了一下(而不是砍掉树),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图景,你可能非常惊讶于如此简单的故事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袋熊的故事:
有一个3岁男孩的妈妈,一直母乳,她想给孩子断奶,时过很多次,都没有成功(妈妈非常瘦,没有生命力),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Susan的工作坊,Susan了解到孩子最喜欢袋熊,故事大概:如果袋熊长大了,袋熊妈妈还把孩子留在她的袋子里,那妈妈就会被累死,小袋熊长大以后,长出爪子,他要离开妈妈自己去工作。故事中还带入了袋熊爸爸,因为这个妈妈希望爸爸也多些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袋熊爸爸带着小袋熊去工作,这个故事帮她断奶了。在这个故事中,袋熊正好做了比较好的呼应。
月亮星星的故事:
一天早上,老师发现一个5、6岁的孩子的爸爸带着儿子来到学校,她能感到他们的不安,因为早上妈妈留了一个纸条就出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爸爸让老师写一个故事给孩子,他可以每天讲给孩子。老师觉得很困难因为她不确定妈妈是不是会回来。故事大概:月亮妈妈,大大圆圆的,光线照在大地上,动物们能找到自己的路,植物也能生长,月亮妈妈有一段时间不再饱满了,她要离开了,天空中的所有小星星就要开始打磨自己星星帽子星星靴子,让自己的光照在大地上。
信息没有说月亮一定会回来,但是传达了自己要强大,妈妈离开是个巨大的变化,但家里的成员都变得强大,对孩子是有帮助的。
有时候一个治疗性故事冲破了上面所有的条条框框,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吐口水(Spitting)
更正向的交流方式,另外的交流方式
必要的时候,在恰当的地方,用恰当的方式吐出来。
喷水的龙头
离婚对于孩子可能引起的哪些可能的行为?
不安、焦虑
易怒、挑衅
害羞、内向
这需要***的观察
如果是孩子表现出了不安和焦虑,那么结局应该是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让孩子收拾玩具
老师知道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所以在收拾时间,老师不会坐在那里看着,要跟孩子一起工作,让孩子觉得整理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玩具现场已经非常混乱,老师可以适当给些帮助,比如可以让孩子分类收拾。
老师让大家自己写故事,找***。
结局指向过多,给的信息容易让人迷惑。&
进程都不是固定的,Susan老师不建议一开始就开始写:“从前...”要首先有一个框架,再开始。
的结局是通力合作,似乎更像是故事要表达的,隐喻的选择、故事的线索都很好,但是结局似乎不是不说不礼貌的话,更像是通力合作,不要灰心,针对骂人的行为找到对应实不容易。另外“白毛鸟”是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好的话或者有攻击性的话呢?
故事六,厌食的6岁女孩,由于小时候生病爸爸妈妈过度保护。
创编的故事:
结局:他自己长大了,可以处理自己的事情包括自己吃饭。
从前有一只小毛毛虫,他生下来的时候又瘦又小,他的爸爸妈妈害怕他活不下来,找了一个树洞,,每天爸爸妈妈给他准备特别精细的食物,妈妈把树叶采回来,做得特别精细味给他吃。爸爸妈妈也会教给他看书写字,但是就是不带他出那个树洞。妈妈说如果你出来太阳会把你晒干的,如果你出来雨水会把你冲跑的,如果你出来风儿会让你生病的。有一天爸爸妈妈出门去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他的洞口,他发现了一个那么漂亮的翅膀,他非常想跟蝴蝶打招呼,想跟蝴蝶玩儿,但是蝴蝶很忙,说要去看远处的大山和世界,说完就飞走了。毛毛虫好好奇阿,他爬到洞口,太阳照的好温暖,他看到了露珠,尝了一下,好甜,朝着有阳光的地方,慢慢爬,他发现了嫩嫩的小树叶,这是什么?他品尝了小树叶,好美味,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食物。从此,每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就自己爬出来找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慢慢的,他发现自己可以爬得越来越远,因为他越来越强壮,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长出了翅膀,他可以跟蝴蝶一样去看山看水看花看世界了。
老师点评:
选择了非常棒的隐喻。但是如果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听了这个故事,他们会立马把孩子从你的学校领走。这里有两个部分需要修改:一个是在洞里的毛毛虫由父母来喂养,还有父母教他读书写字,这个就从隐喻中跳出来了,跳入现实孩子的生活,觉得你在给父母说教。建议在故事的结局中不要这么大的说,就侧重在吃饭本身。还有就是毛毛虫在父母不在的时候离开,他最后又变成了蝴蝶,父母听到了这个信息,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孩子才比较强大,父母会觉得受到了攻击。从这一点,回到故事开头,甚至都不需要一个妈妈和爸爸,可以是一个朋友。隐喻很贴切,又小又瘦的毛毛虫。
故事七,控制心很强的女孩,4、5岁。
创编的故事:
结局:小朋友学会尊重友爱,快乐生活。
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只小兔子,他有两个邻居,一个是小鸟一个是小松鼠,他们经常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但是有一天,小兔子很想唱歌,小鸟很想跳舞,小松鼠很想做游戏,他们因此吵了起来,小兔子很生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跟小松鼠说:“如果你听我的我就给你吃香喷喷的松滋。”小松鼠答应了,小鸟伤心地哭了,那天他们一起唱了歌,但是他们并不快乐,以往的笑声没有了。到了晚上,小兔子作了一个奇怪的梦,吃午餐的时候小兔子好饿,他多想吃胡萝卜和青菜阿,可是小鸟在他头上不停喊:“吃虫子吃虫子。”小松鼠不停上窜下跳:“吃松子吃松子。”虫子和松子好难吃,他大喊“我不想吃这些,我很难受。”忽然之前小兔子醒了他才发现这是个梦,第二天,他找到小鸟和小松鼠,真诚地跟她们道歉,小鸟和小松鼠很高兴,他们又开心地生活在一起。
老师点评:
能体会到你们想做什么,兔子作了个梦就皆大欢喜结束了,有点太快了。这种故事里做梦也很管用,一般在努力工作之后。但是故事用的材料蛮好。小鸟在他头上不停喊:“吃虫子吃虫子。”这对4岁孩子来说比较幽默,但是故事需要转折点。
故事八,过于在意别人评价的孩子4-6岁。
创编的故事:
结局:接纳自己,找到自信
从前在蔚蓝的大海里住着一条小鱼,他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沙洞里,他们的颜色跟沙子一样,每天早上他跟着爸爸妈妈到水草丛中,吃饱了就捉迷藏,晚上回到洞中睡觉,很快乐的生活。一天小鱼跟爸爸妈妈一起在水草中吃草,她看见水草外面有红色的珊瑚,就游出去,这时候一群红色的小鱼游来,他们在珊瑚中游来游去很开心,沙子色的小鱼想跟他们一起玩儿,但是小红鱼说:“你的颜色不如我们这么漂亮,我们是这里的主人,我们的颜色跟珊瑚一样美丽。”说完就游开了。伤心的小鱼想了想,藏的珊瑚中,他想如果我藏在珊瑚里,他们就看不到我的颜色了,就以为我也是红色的,但是红色小鱼没有过来。她饿极了,回到家,这时候爸爸给了他水草,妈妈搂着她,小鱼吃了水草,就睡觉了。第二天,他又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吃水草,这次他不想去红色的珊瑚了,他怕遇到红色的小鱼。这时候他听到了快乐的歌声,是一群蓝色的小鱼,在唱歌:“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小鱼,我们的颜色跟大海一样蓝,跟天空一样蓝。”小鱼听见歌声,心里很羡慕,他不由自主跟他们游出水草丛,蓝色小鱼不见了,沙子色的小鱼多想是蓝色的小鱼啊,他跳出水面,看见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大海,他想,我自己也是蓝色的了,他在水中跳啊跳,最后太累了,最后躺在海地的沙子上休息,晚上回到家,爸爸拿来了水草妈妈搂着他,他太累了,没吃就睡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又跟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他觉得自己沙子的颜色真难看,他躺在沙子上没心思吃东西,一条金色的小鱼游过来,他想跟沙子色的小鱼玩儿,砂子色的小鱼提不起精神来,他想他那么美丽,他有太阳的颜色。正在这时,一个渔网捞走了金色的小鱼,一个声音说:“这条金色的小鱼正是我想要的。”沙子色的小鱼急急忙忙回到家,妈妈问发生了什么事儿,小鱼说:“谁都不喜欢我,连捞鱼的都不喜欢我。”妈妈说:“这样很好啊你才可以跟我们在一起。”小鱼想了想,也是,于是快乐地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老师点评:
很好的故事线索,隐喻很很好,适合4-6岁,一个小小的但是,为什么金色小鱼要被捉住?孩子会有什么感受?要注意到全班孩子的感觉。这个故事很有潜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