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五虎将兵力巅峰的时候有多少人?

史上瓦岗寨好汉们真像演义上吹的那样牛吗?***可以加一上个更字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第34战:|袭取洛口仓(隋朝)----瓦岗寨的好汉们下手非常狠,一下就端掉了隋王朝的命根子战争概述:隋末国内社会矛盾重重,内忧外困,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业六年(610年),翟让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扯起义旗,引得各路豪杰来归。后来李密接管了这支队伍的领导权,瓦岗军败张须陀、灭刘长恭,并在大业十三年二月初九袭取洛口仓,给了隋王朝致命一击,成为隋末农民战争的关键转折。将帅星数:★ ★ ★ ★ ★ ★ ★ ★ ★?李密?王伯当?徐世绩?秦叔宝?单雄信?程知节
张亮精彩星数:★ ★ ★ ★ ★ ★政治影响星数:★ ★ ★ ★ ★ ★综合星数:6.5★ ★ ★ ★ ★ ★ ★战争类型:粮战----当初修建洛口仓的时候,大隋王朝没想到是给瓦岗农民兄弟们提供了一道丰盛足的大餐。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和纪念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修建了一座凌烟阁,请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绘画,书法家褚遂良题词,将为唐帝国建功最大的二十四名臣子的等身画像置于凌烟阁。据说太宗晚年经常独自前往凌烟阁,追忆当年与兄弟们金戈铁马一起打天下的峥嵘岁月,久久不愿离去。后世称跻身凌烟阁的二十四人为“凌烟阁二十四臣”,它代表了大唐帝国至高无上的荣耀。二十四人中,三股势力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第一股势力来自于李氏皇族外戚,占据五席(长孙无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绍 、长孙顺德);第二股势力是当年跟随李渊晋阳起兵的骨灰级元老,占据了六席(房玄龄、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第三股势力却是来自于一支农民起义军----瓦岗寨,竟然占据了五席(魏徵、张亮、程知节、徐世绩、秦叔宝)。大唐帝国李渊、李世民父子如此重用一支敌军的众多降将,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在中国民间,任何一个山村老寨里的老孺幼童,或许有人不知道比尔?盖茨,但没有人会不知道门神秦叔宝,料事如神、未卜先知的牛鼻老道徐茂功,三板斧打遍天下的福将程咬金。瓦岗!是隋末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最亮丽的色彩。隋王朝从当时地球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变成危机四起的末代王朝,只需要一个败家子杨广。杨广太能烧钱,而为他的行为埋单的是天下百姓。开运河、征高丽、修宫室,无一不大征徭役。从仁寿四年(604年)到大业八年(612年)八年期间,杨广发起大规模的徭役达二十二次,仅修建洛阳新都,就累计征用役丁二千万人次,而死于修建洛阳新都的民工则达到了百万。到江都旅游,修龙舟、修行宫、开运河,所用人力工匠达九百五十七万,巡游所用兵力和役丁达五十余万,创下史上之最。三征高句丽,累计用兵三百四十余万,民工六百八十余万,没在高句丽人身上讨到一丝便宜,上千万的壮年劳力投入残酷的战争,“耕稼失时,田畴多荒”。无论是有利于后世的宏伟工程还是个人的疯狂消费,总体特征就是劳民耗财。为杨广埋单后的天下百姓,已经“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日子过不下去了。反,只能反。大业六年(610年)的大年正月初一,正当洛阳的达官贵人欢天喜地过节时,有几十个“素冠练衣,焚香持华”,自称是弥勒佛的平民赤手空拳夺取了建国门守门卫士手中的兵器,并准备攻打皇宫。这一叛乱被杨广之子齐王杨?迅速平定。杨广并不知道,这是山呼海啸来临前的一个先兆。当年六月,雁门人尉文通聚众三千在莫壁谷起义;十二月,朱崖(今海南琼山东南)人王万昌起义。如果说大业六年的几次起事规模都不大,杨广可以不放在心上的话,那么到了大业七年的起义,就让杨广坐立不安了。大业七年(611年),正当杨广发动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时,邹平(今山东博兴西南)人王薄聚众于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起义,还为自己的队伍编了首“无向辽东浪”,在山东一带广为传唱,正式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大幕。王薄起义后,漳南人窦建德、孙安祖于高鸡泊,张金称于河曲,高士达于清河、刘霸道于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县),纷纷起义,天下大乱。翟让是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东南)人,农民出身,有一定文化,后来成为东郡的一个法官(法曹),却很倒霉,不知犯何事被判死刑。但当时的狱吏黄君汉却看中翟让是个有大作为的人物,决定置身家性命于不顾,跟着翟老大混。在黄君汉的帮助下,翟让完成了瓦岗版“越狱第一季”。(黄君汉后来也成为瓦岗大将,再后来投唐,唐初几大战役里都有他的身影,后来被封虢国公。)越狱成功的翟让和黄君汉逃到了瓦岗寨,也扯起了反旗。这年正好也是公元611年,大业七年。翟让的义军士兵大多为齐、济等地的渔夫猎手,身手都很不错。而随他起事的有同郡人徐世绩、单雄信,还有其故县吏邴元真、善于占卜的贾雄等人,有江湖好汉也有知识分子,相对于其他农民义军,这支部队综合素质很强。翟让并没有满足于在瓦岗寨当山大王。当队伍有一定规模后,翟让听取了徐世绩向宋、郑二郡发展的建议,率部西出,进入荥阳(今河南郑州)与梁郡之间,在汴水上截获官私商船物资,所获颇丰。腰包鼓起来的瓦岗军不断发展壮大,很快拥有了上万人马,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奔这支很有前途的队伍。公元616年十月,李密也来了。李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家世显赫,其曾祖父李弼是威名远扬的西魏“八柱国”之一。其父李宽亦为隋初名将,官至柱国,封蒲山郡公。李密袭承了父亲的爵位。年轻时的李密好结交名人贤士,文武兼修,拜学者包恺为师。李密不善理财,祖上留的那点财产很快被挥霍一空。作为贵族子弟,李密最初当上了左亲卫大都督(相当于皇帝的侍卫队队长),官并不大,六品,却经常和皇帝谋面。李密个子不高,皮肤黑黑,头额狭而方正(和宋江的长相颇似),在当时一堆人高马大的帅哥侍卫中很显眼,连杨广都注意到他了,很不喜欢这个小煤炭,因此杨广发话了,说李密这长相,就别当侍卫了,换个岗位吧。当初曾祖李弼当大柱国时,杨广他祖父杨忠还只是个大将军,现在连当个侍卫杨广还瞧不上,伤李密自尊了,李密干脆连官也不做了,回家读书种两亩薄地度日。杨广不欣赏李密,有人欣赏----越国公杨素。一次李密正骑着水牛看《项羽传》,被杨素遇到。杨素与之交谈后,觉得李弼这个曾孙很了不起,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直夸李密。大概是杨素生平很难夸奖人,父亲的评价在杨玄感心中留下很深印象,有意结交李密,与李密还成了磕头拜把子的兄弟。在李密的熏陶下,杨玄感见杨广治理下的隋王朝日益混乱,自己老爹杨素为杨广的上任立下了头功,也没得什么好,渐生反意。大业九年(613年),杨广二征高丽的时候,负责为杨广搞后勤的杨玄感反了。作为要好的哥们,对杨广又一肚子怨气,李密当然前往帮助杨玄感造反,并根据天下形势向杨玄感提出了三策:上策北据幽州,断炀帝后路;中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下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杨玄感选择了下策,兵败被杀。作为同谋,李密被俘,押往高阳,但途中李密又神奇地上演了瓦岗版“越狱第二季”(看来要当瓦岗的领导人,必须学会越狱),亡命天涯。几经辗转,李密决定投奔当时最有发展前途的瓦岗军。对于李密的来到,翟让最初保持戒心,闲置不用。但李密却很积极,并主动向翟让提出由其去劝说附近的几支义军归附瓦岗军。在李密的努力下,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义军相继归附了瓦岗军。义军日益壮大,而军粮日益短缺,李密进一步向翟让提出了“先取荥阳、休兵馆谷”的战略。荥阳是隋朝的粮食基地之一,又是洛阳东出的屏障,控制该地区,不仅能解决军粮问题,而且可以作为下一步直逼洛阳的跳板。翟让采纳了李密的建议,率领义军从瓦岗西出,向荥阳地区挺进,很快攻破了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攻陷荥阳周围诸县。对于瓦岗军的汹汹来犯,杨广派出了齐郡通守张须陀率部镇压。张须陀堪称当时农民起义军的终极克星。张须陀早年跟随隋初名将史万岁讨伐羌人,屡立战功,后来又跟随越国公杨素平定汉王杨谅的叛乱。但张须陀真正威震江湖,还是在隋末农民起义战争中,张须陀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先灭长白山王薄,再败裴长才、石子河于历城,北海郭方预、齐郡人左孝友、涿郡卢明月,都成为了张须陀手下败将,而张须陀与翟让的瓦岗军交战三十余场,每战皆胜,打得翟让灰头土脸。张须陀手下大将秦叔宝、罗士信,皆是神勇能战之辈。面对张须陀,翟让底气不足,闭关不战。李密这时又出来说服翟让,说张须陀屡胜瓦岗军,一定恃勇而骄,可设计除之。于是瓦岗军在李密的部署下,在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设下埋伏。然后派兵与张须陀部作战,诈败,将张须陀引入包围圈,在大海寺围歼张须陀。张须陀一死,隋王朝再无良将,瓦岗军也从此名震天下。之后的瓦岗军却发生了分歧。翟让认为瓦岗军的名头已经闯出来了,无所追求,想回瓦岗,而李密却认为应该继续西行。于是翟让率部回瓦岗。李密率领他的蒲山公营兵西进,又攻下数城。跟随翟让回程的部下对老大缩头缩脚的做法相当不满,让翟让很是不安,翟让于是又重返西行与李密合兵。翟李合兵后,李密又制定了夺取西进洛口仓、开仓济民,壮大队伍,再夺取洛阳的战略部署。此时的瓦岗,李密已经成为了最有威望的人,翟让再次听从了李密的建议。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初九,翟让与李密率7000精兵,出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越方山,袭击占据了洛口仓。洛口仓一战,洛阳军力和信心受到重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只能龟缩自保,无力收复洛口。洛口仓的沦陷,对隋王朝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其一,洛口仓是当时天下第一大粮仓,共储备了二千万石粮食,洛口仓的被占,对于隋王朝是一个致命的经济打击,而瓦岗军也获得了丰厚的物质保障。其二,洛口一丢,杨广就丧失了北归之路,只能呆在江都等死,隋王朝的覆灭,也就指日可待了。 其三,由于隋军的主力长期被吸引在洛阳附近,在太原的唐公李渊趁虚进入长安,建立了唐朝。瓦岗军势不可挡,占据洛口仓后,又在石河子歼灭了企图夺回洛口仓的刘长恭军。随着战果的不断扩大,瓦岗内部权力的分配也必然要有一个结果。事实上,自翟让率部回来再次与李密合兵后,胜利的天平就倾斜于加入瓦岗后屡屡为瓦岗军的发展指出正确道路的李密。翟让这个老大位置坐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十九日,瓦岗军进行了一次领导人公选。翟让终于在这次“大选”中败下阵来,让出了领导人的位置。瓦岗众将推选李密为瓦岗军新的领袖,号称魏公。建立领导瓦岗军的机构,称为魏公府。翟让被拜为上柱国,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绩为右武侯大将军。一山永远不能容二虎,哪怕另外一只虎已低头认输。九个月后,翟让被李密所杀。拥有了政权后的瓦岗军进一步壮大,江淮一带的义军纷纷归附李密,一时间瓦岗军发展到数十万人。李密修建了洛口城,作为瓦岗军的根据地。同时令元帅长史房彦藻率军东进攻城掠寨,河南一带的郡县大多被瓦岗军所占。此时的天下,除了李密的河南瓦岗义军、窦建德的河北义军、杜伏威的江淮军外,其他地方割据势力也反隋自立。就在李密称魏公的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也在晋阳起兵反隋。一时间,天下的局面错综复杂。争夺瓦岗军领导权后,李密把目光放到隋王朝东都洛阳上面。尽管部属柴孝和向他建议,隋王朝在洛阳有近二十万兵力,在群雄并起的情况下,理应该进军关中,占据兵力薄弱的长安, 但李密没有听从柴孝和的建议,依然把争夺洛阳当作首要目标。之后,瓦岗军在回洛仓与隋军反复展开争夺,在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二十九日,被隋军所败,退回洛口城;六月,休整后的瓦岗军又卷土重来,夺取回洛仓;七月,杨广又派将军王隆等将率五万增援洛阳。瓦岗军将隋王朝的主要火力都引到了自己身上。瓦岗军在黑石、洛水等洛阳外围地区多次击败王世充,最后王世充退守洛阳。瓦岗军此时虽有三十万之众,但却无法攻克洛阳。当瓦岗军在洛阳与隋军纠缠苦战时,太原起兵的李渊派其子李世民率兵三万攻入关中,于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攻占长安。次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杀杨广。五月,李渊于长安称帝,建立唐王朝,越王杨侗也在洛阳称帝。李密和他的瓦岗军却被阻挡在洛阳城外,在天下争夺战中失去了最好的机会。在洛阳的瓦岗军,不仅要面对洛阳城的王世充部,还要面对从江都北上的宇文化及部。双方从政治到军事上都展开了错综复杂的较量,之后瓦岗军虽然击败了宇文化及部,但瓦解在激烈的拉锯战中实力大损,士气也落到了低谷。公元618年九月,王世充在北邙大败瓦岗军,取得了对李密的决定性胜利。瓦岗军前后十余万人被王世充所俘,李密率领残部投降了李渊,宣告着隋末最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军的失败。战争人物命运走向李密:瓦岗军成也李密,败也李密。是他的到来,让瓦岗军从一支偏居瓦岗的地方义军发展成为拥有数十万人、影响隋王朝命运的庞大军队。然而因为他的固执,一直将战争重心放在各路势力纠集的洛阳地区,导致了瓦岗军的最后失败。李密投降李渊,本就是无奈之举。李渊也是看中了以李密的名头招揽瓦岗旧部,而李密却只想东山再起,在李唐呆了两个月,李密就反叛了李唐。事败,被李渊派唐将盛彦师击杀。徐世绩:演义中的瓦岗军,有一个神机妙算无所不知的军师徐茂公,堪称中国历史上三大牛人(另两位是诸葛孔明与刘伯温)。而历史上的徐茂公本名为徐世绩,文武双全,脾气暴躁但行侠仗义,颇具侠名。徐世绩后来投靠了瓦岗军。在瓦岗,徐世绩屡立战功,李密建魏公府,他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李、翟内讧,徐世绩一再提醒李密要注意团结。李密不高兴,命他出镇黎阳,对其疏远。瓦岗军为王世充所败,李密入关降唐,徐世绩听从了魏徵的劝说,也决定归唐。后来徐世绩为李唐帝国立下大功,李世民赐他姓李,因名与李世民犯讳,改称李绩。李绩,无疑是一个远比徐世绩还要震慑中国历史的一代战神的名字。秦叔宝:演义中的秦叔宝一直扮演着瓦岗一哥的角色,在中国民间也当了千年的门神,出尽风头。而历史上的秦叔宝其实加入瓦岗军比较晚。秦叔宝原属隋大将来护儿部,后来又转到农民义军克星张须陀帐下。张须陀死后,他又投靠裴仁基,裴仁基投降李密,秦叔宝才正式成为瓦岗一员。李密失败后,他和另一名大将程知节一起投降王世充,但未受重用,这才投靠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拥戴李世民立下大功。与瓦岗寨另一民间所熟知的大将程知节一样,很多人认为秦、程二将所立之功,甚至比不上当初救李密的黄君汉,不配跻身凌烟阁二十四将,能最终入围,全靠当初在玄武门之变中站对了阵营,政治投机的成分比较大。演义与历史,差别很大。程知节: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也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历史上的程咬金程知节出身世家大族,其曾祖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程哲是北齐的晋州司马,其父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所以程知节选择造反的理由很简单,老杨家和他家一直是死敌。程知节是员猛将,无论李密、王世充(瓦岗解散后程咬金和秦叔宝先投奔的是他),还是李世民,都很喜欢这员大将。程知节能够跻身凌烟阁,最大的功绩还是在玄武门中成为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参与了整个事变。老程一生征战,老了却留下了污点。唐高宗时代,他远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进行了屠城,又打了败仗,回来后被免了职,很快逝世,享年七十。战争猜想:当初如果李密的方向不是洛阳,而是长安,羽翼未丰的李渊父子,会是瓦岗军的对手吗?二李正面相争,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夜狼啸西风/文
失他失心 10:20瓦岗寨单雄信罗成徐茂公才是真义气安安稳稳 8:37历史已经过去了,不管他开凿大运河是为了什么,开凿的时候确实代价很大,但是也带来了不少的利益!蒙蒙蒙 4:49关陇集团收拾残局,最终仍由关陇集团一统天下由隋而唐,杨家李家都是关陇贵族集团的历史上真正的农民起义有几家成功的?九九归依 0:13杨广的看的太远了,那个时代的人不理解所以要推翻他月光下的男人 23:18李密一个作战计划,有可能就改变了历史走向,接着又不知道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蝴蝶效应糖果小林雅 11:24杨广就是***大,好那一行,其他地方也算的上一个有作为的好黄帝
加载更多评论...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万花镜 版权所有京ICP备号 值班QQ: 邮箱:&往事安阳:瓦岗寨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群啸傲江湖的绿林好汉演义了一出可歌可泣的草莽历史风云。翟让、单雄信、徐懋公、王伯当、秦琼、罗成……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背后是一段段剑胆琴心壮烈故事。而一部《隋唐演义》,又让地处中原一隅的滑县瓦岗寨盛名远扬。瓦岗寨,一个豪情万丈的名字,一个不朽的传奇。
从古至今,朝代的更迭如烟云散灭,农民起义更为之涂抹了些许悲壮的注脚。隋唐对历史来说,是一副大起大落的画卷,要繁荣就繁荣到极至,要腐败就腐败到底端,这就是隋唐。
瓦岗英雄以及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就产生于一个糜烂了的时代----隋末。
隋炀帝在历史上也是个很有名的皇帝,但这并不是他有什么盖人的功德,而是因为他的荒淫无道,好大喜功。开运河、打高丽、建东都……任何一件事情,凝结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泪。
终于,淤积已久的怨气爆发了,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翟让领导农民揭竿而起。在瓦岗安营扎寨,聚众起义,起义军史称瓦岗军。瓦岗,也开始称做瓦岗寨,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瓦岗寨是一个奇迹。在短短的时间内,一群昔日扛锄头的草民竟然吸引了无数天下英雄豪杰。说起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也是不在少数,但能像瓦岗寨一样如此轰轰烈烈,让后人说不尽瓦岗故事、道不完瓦岗英雄,以至于还要用戏剧、电影、电视、评书等各种艺术形式来追忆这段历史的还真是不多。尽管演义与历史有很大的距离,但人们歌颂英雄事迹、向往英雄精神的美好愿望却是殊途同归。
瓦岗寨波澜壮阔的历史早已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但走远的英雄与那个车辚马萧的时代千百年来却从未被人遗忘过,孤独与寂寞永远不属于风起云涌的瓦岗寨。混世魔王程咬金,经常会从“半路杀出”。威猛英武的秦琼,被老百姓敬为了保护宅院、驱魔避邪的神灵,过年时节都要张贴在大门口。武工盖世的罗成,一手让人眼花缭乱的***法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瓦岗寨好汉的英勇故事、朋友意气、儿女情长,早已成为一段历史的符号,就算你对那段岁月再陌生,也会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而撩拨起种种思绪。今天的瓦岗寨,尽管昔日大气豪迈的容颜不在,但是一路走来,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男儿英雄气依稀间仍旧把你包围。其实,历史记住的不正是是这种永恒不灭的精神吗?
&&&&&&&&&&&&&&&&&&&&&&&&&&&&&
走进瓦岗寨
瓦岗寨,世人皆知。瓦岗军,名扬天下。当年几十万瓦岗军威震中原,惊天动地,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历史上的英雄:翟让、李密、徐懋功、单雄信、程咬金、秦琼……1300多年来,他们的故事广为传颂。《资治通鉴》、《隋书》、《中国通史》、《河南通史》等书中均有记载,《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小说、评书在民间广为流传。随着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传》的播出,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一些华语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瓦岗热。
瓦岗寨的英雄颜色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褪去,反而在岁月的洗涤下愈发显得耀眼,许多人对瓦岗寨兴趣渐浓。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在滑县县委宣传部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走进了瓦岗寨。寨子北门的石牌坊上,赫然写着“瓦岗寨”三个大字;从西门望去,一条隋唐商业街初具规模,再现了隋唐古貌。据介绍,当地政府利用瓦岗寨的独特优势,重点搞好“一街两景”的开发建设,一街即“隋唐商业街”;两景即瓦岗寨旅游景区和程咬金御花园,各项工作初见成效。从隋唐商业街向东约1公里,便是瓦岗军点将台遗址。遗址的碑文,把我们带进了历史的长河。
&&&&&&&&&&&&&&&&&&&&&&&&&&
带有历史遗痕的村名
瓦岗寨位于滑县县城东南35公里,现为瓦岗寨乡政府所在地。据《左传》记载,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02年),齐国的齐景公与晋国的晋定公曾在南燕国(今滑县牛屯一带)的东北会师。为纪念此事,人们在这里的一处土岗上用砖瓦建了一座“瓦亭”,后人称此地为“瓦岗”。1000多年后(公元611年),翟让(滑县万古镇中妹村人)在瓦岗举兵起事。当时起义军为了便于守卫,在瓦岗四周筑了方圆20余平方公里的“土围子”,瓦岗寨便由此而来。
时光已过了1300多年,瓦岗寨当年的实物保存下来的非常稀少,但是,今天瓦岗寨周围的村名却见证了它昔日的辉煌。以瓦岗寨为中心,西边的周道村,即当年瓦岗军的报道处;北边的梦庄村,就是当年的垦荒处,意为梦想中的“黄金庄”;东南面的小屯村,就是当年的屯粮处;马庄村,即当年的军马场;东北面的慈周寨村(今慈周寨乡政府驻地),即瓦岗军周济贫民处;刘庄村,即当时的兵工厂,古称铁花寨,因一位铁匠姓刘,技艺高超,后人为纪念他,将此地改名为刘庄;西南面的赤水村,就是当年的刑场,因杀***较多,河水常被染成红色,故称赤水村;西北的大操村,即当年的操练场;偏东有三个相连的村庄称三娘寨,相传是程咬金朱、王、牛三位夫人当年的住地。
据当地百姓介绍,现存的瓦岗军点将台历史上曾数次被盗。上世纪60年代曾出土过瓦岗军用过的大铁斧、大石槽、古碑等,大部分散落民间。
&&&&&&&&&&&&&&&&&&&&&
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
隋炀帝杨广在统治中国的14年间(公元604年-公元618年),倾全国之力,扩京城(长安),建东都(洛阳),修江都(扬州)。凿2000公里长的南北运河,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这对当时的交通运输、南北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弑父杀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从不爱惜百姓,人称“独夫”。隋朝末年(公元611-公元614年),隋炀帝连续三次发动侵略高丽(古朝鲜)的战争。对全国百姓来说,这又是一场大灾难。朝廷一次征兵三四百万,在东莱(山东掖县)海口,大批民夫站在海水中,不分昼夜赶造战船,下半身泡烂生蛆,但在皮鞭的威逼下,只能不停地干活。渤海边上帆樯林立时,死人却堆积如山。
河南、山东负担最重,在农村几乎找不到成年男人。人民无法忍受这无休止的劳役、兵役和残暴的统治,起义在全国各地爆发了。
瓦岗军首领翟让,韦城(今滑县万古镇中妹村)人,骁勇重义。在东郡(濮阳县)衙门做法曹(监狱小官)。因他看不惯上司敲诈民财,草菅人命,得罪了上司,被诬告与山东长白山起义首领王薄有联系,判了死罪。狱卒黄君汉敬佩翟让,冒着生命危险放翟让逃走。
翟让逃出东郡,回到韦城老家。此时家乡的农民正在酝酿起义。他的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还有同郡的单雄信、徐懋功(原籍山东菏泽,后移居滑县白道口镇英公村)等人,一致推举翟让为首领。公元611年初,
翟让一行上了瓦岗寨,举起了起义大旗,杀富济贫,挖沟筑寨,百姓四方响应,队伍迅速壮大。
&&&&&&&&&&&&&&&&&&&&&&&&&&&&
叱咤风云的瓦岗军
据考证,隋朝时瓦岗地处古黄河东南岸,东邻山东,北靠黄河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南运河)相望,西跨黄河,距永济渠(北运河)不过百里,瓦岗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南北运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动脉,朝廷物资运输大多经过这里,瓦岗堪称军事战略要地。
当时瓦岗因黄河多次泛滥,导致沙丘起伏、灌木丛生、沟河纵横、芦苇遍地,而且地处高岗,既便于屯兵,又便于出击。
当时,许多起义军揭竿而起,遭到了隋军的残酷镇压。经过几年的战斗,起义军中逐渐形成了三支大的队伍,他们是中原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军,其中最强大的当属中原的瓦岗军。
公元616年初,一位对瓦岗军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上了瓦岗寨,他就是李密。李密,原籍辽阳,后居西安,隋朝武将蒲山公李宽之子,在礼部尚书杨玄惑手下任职。杨玄惑公元613年起兵反隋,遭到镇压,李密随之被捕,后逃出,隐姓埋名流落江湖3年。他曾先后投奔义军郝孝德、王薄部,不被留用。后由济阳王伯当推荐给翟让,上了瓦岗寨。
李密有政治斗争的经验和指挥作战的本领。他看到各路义军缺乏远大的政治目标,遂建议翟让提出“席卷二京,诛灭暴虐”的口号,矛头直指隋王朝,制定了明确的政治纲领,并游说附近的王伯当、王当仁、周文举、李公逸等义军组成联军,大大加强了瓦岗军的实力。
公元616年,瓦岗军攻破金堤关(滑县南),拿下荥阳城。隋炀帝派猛将张须陀率精兵镇压。李密设计,张须陀中了埋伏,全军溃败,张须陀丧命。
公元617年,翟让、李密率7000名精兵出阳城(登封东南),一举袭占洛口仓。洛口仓在东都洛阳附近,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起义军开仓放粮,四方饥民扶老携幼竞相来投,使瓦岗军一夕“众至数十万”,名声大震。至今仍有民谣为证: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上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荷鱼叉、扛长***,跟着翟让打杨广,杀死杨广免遭殃……
袭占洛口仓,使瓦岗军获得了大批军粮,壮大了队伍,同时,又切断了东都洛阳最重要的粮食供应渠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此期间,瓦岗军又收服了程咬金、秦琼、罗士信等名将,贞观名臣魏征也在此期间上了瓦岗寨。
&&&&&&&&&&&&&&&&&&&&&&&&&&&&&&&
声讨暴君,定都洛口
通过数次战役,翟让钦佩李密既有政治眼光,又有军事才能,于是推举李密为主。公元617年2月19日,瓦岗寨众豪杰在洛口城设坛场,奉李密即位,称魏公,改大业十三年为永平元年,并宣布大赦天下。李密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其余众人各有封赏。同时,扩建洛口仓为洛口城,作为政权所在地。
为号召民众,李密发布了《讨隋檄文》,列举了隋炀帝十大罪状:弑父杀兄,***兽行,沉溺酒色,广营宫榭,苛税繁杂,游幸劳民,征伐高丽,拒谏嫉能,贿政鬻狱,言而无信。并强调隋炀帝的罪恶“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隋炀帝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公敌。
李密适时提出了“除亡隋之社稷,布将军之政令”的口号,将农民起义由“聚众剽掠”的低级阶段,升华到推翻隋炀帝、夺取全国政权的高级阶段。赵、魏以南,江淮以北的农民莫不响应,各地义军皆来归附,李密同时也收服了一批隋朝降官,瓦岗军很快发展到百万之众。
此时,东都洛阳岌岌可危,瓦岗军距称霸天下仅咫尺之遥。
&&&&&&&&&&&&&&&&&&&&&&&&&&&&&&&
瓦岗军在翟让、李密的领导下,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下韦城,占白马,拔濮阳,攻黎阳,破金堤关,战荥阳,开洛口仓,所向披靡;***挑张须陀,消灭刘长恭、裴仁基,破宇文化及,屡败王世充;攻东都洛阳,火烧天津桥,名震四方,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然而,正当瓦岗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它的领导者却陶醉于已取得的胜利,犯了战略性错误。同时,起义军内部出现分裂,最终导致失败。
李密建立政权后,想做开国皇帝,无心西进南取。当时有人劝李密西袭长安,说:“方今隋失其鹿,豪杰竞逐,不早为之,必有先我者,悔无及也。”李密承认此为上策,却以“何肯相随西入”为由不能为之。又有文学参军魏征为李密献策,西取长安,以定天下,李密仍不用。后又有一位泰山道士徐洪客献书李密,认为“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师老厌战,难可成功”。劝李密“乘进取之机,因士马之锐,沿河东指,直向江都,直取独夫,号令天下”。李密当时非常赞赏,但终未采纳。
时过境迁,李密错过时机后,隋炀帝派大将王世充率江淮精兵增援东都,其他援兵也源源不断地到来。李密与王世充激战百余次,虽胜多负少,但消耗了力量,贻误了战机。后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
正当瓦岗军与王世充大战之时,义军内部又出现了麻烦。李密有意拉帮结派,在他周围,以原隋朝官吏、降将等组成了“蒲山公营”。以翟让为首的瓦岗旧人直率忠厚,两派分歧渐深。王儒信劝翟让夺回实权,翟让不同意,他哥哥翟弘怒气冲天:“天子只可自做,安得与人,汝若不能做,我当为之。”此话传到李密那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心想当开国皇帝的李密,决心除掉翟让。
公元617年11月11日,李密在金墉城(洛阳东)大帐内宴请翟让及其兄翟弘、其侄翟摩侯,陪宴的有单雄信、徐懋功、郝孝德、王伯当等。宴席上李密出示良弓与翟让习射,翟让尽力拉了个满弓,众人还未来得及喝彩,突然伏兵上前将翟让乱刀砍死,翟让死时大叫一声,声若雷鸣,翟弘、翟摩侯也被当场砍死。徐懋功逃出帐门,被卫兵砍伤颈脖。单雄信当即求饶,左右惊慌,莫知所为,王伯当预谋此事,呵斥左右。李密见翟让及兄侄已死,也忙制止刀斧手再砍,将徐懋功扶起,亲自为他包扎伤口。
翟让麾下旧部欲散去,李密让单雄信前往宽慰,不久又入营抚慰,并令徐懋功、单雄信、王伯当分领其众,形势才稳定下来,但瓦岗军内部裂痕已无法弥补。
翟让被害后,瓦岗军实力大减。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将隋炀帝缢死,然后立杨浩为傀儡皇帝,领兵10万北上,争霸中原。形势对瓦岗军极为不利。为避免两线作战,公元618年6月,李密向越王杨侗俯首称臣,被封为魏公,在童山(浚县西)大败宇文化及。趁瓦岗军休整之机,王世充率两万精兵突袭瓦岗军。由于李密轻敌,数十万瓦岗军在偃师大败。李密带两万亲军投奔关中李渊(唐高祖),却只被封了个光禄卿邢国公的空衔,骄傲自负的李密随即起了叛唐之心。后李渊设计,将李密射死在嵩山熊耳山,葬在黎阳(浚县)大?山南。
李密很有才能,做过隋朝官员,有政治斗争经验。为做皇帝,他投奔瓦岗寨,企图利用农民起义建立封建政权,却没有成功。他侍隋反隋,投唐叛唐,杀害翟让,沉溺眼前利益。虽说最终难圆皇帝梦,却为大唐朝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唐朝初期,魏征曾提醒唐太宗李世民:君主是舟,人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牢记此话,总结了隋炀帝的教训,节制徭役,注意纳谏,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瓦岗军转战南北,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推动了历史发展,也对唐朝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瓦岗军的历史贡献,历史学家早已给予了高度评价。
&&&&&&&&&&&&&&&&&&&&&&&&&&&&&&&&&
重塑瓦岗寨
瓦岗寨、瓦岗军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为了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在安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滑县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瓦岗寨旅游开发指挥部,并聘请北京筑波建筑工程设计研究所与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景观设计中心,共同为该景区设计了总体规划。该规划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河南省计委已正式立项,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
同时,滑县人民政府还组织人员编写了《瓦岗军的故事与传说》一书,介绍了瓦岗寨与瓦岗军的历史知识、人物传奇、风土人情等。40集电视文学剧本《瓦岗军》已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期待着搬上荧屏与观众见面。
滔滔黄河,荡荡卫水,在滑县这片苍茫雄浑的土地上,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隋唐英雄兴古寨名垂千古,瓦岗儿女建新村功昭日月。”正如瓦岗寨石牌坊上这副气势恢弘的楹联所述,这个曾经上演了一幕幕英雄传奇的地方,期待着更多的人来探古寻幽,了解历史,关注瓦岗寨,开发瓦岗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