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高功班报名解静高功,解高慧

114网址导航2006年武当山道教协会_中国武当道教协会
主办单位:武当山道教协会
站内新闻搜索:
标题 全文 作者
·您当前位置: &
2006年武当山道教协会
发布时间: 3:33:05  文章来源: 文章编辑:
& 15日:河南平顶山新华区谢俭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10000元。
& 24日:丹江口市委书记,彭承波,市长郭新明,政协主席武发胜,统战部长田晓玲等丹江口四大家领导给武当山道教协会慰问拜年。
& 29日:武当山特区政府李发平书记率领副区长陈平海,办公室主任吴锋,旅游局长郭道明,宗教局副局长秦林统、武当山大门口票务管理中心主任卢家亮,副主任费益明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给武当山道教协会慰问拜年。
&& 10日:100岁已故坤道李诚玉老当家祭日99人弟子前往紫霄宫墓园扫墓,李光富会长派办公室陈理圣道长到武当山大门口欢迎。
&& 12日:河南平顶山宝丰县高兰菊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20000元。
&& 13日:河南省平顶山新华区治阳镇郑营村徐有安信士求全家平安在太和宫捐香油钱27000元。
&&& 17:2006
&& 23日:台湾信士林子峰在太和宫捐香油钱人民币10900元。
& 28 日:阮州金龙华田公司饶会才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10000元。
&&& 3日:湖北天门市夏云芝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5170元。
&& 6日:河南南阳信士赵瑞斌在太和宫捐香油钱8100元。
&& 6日:河南南阳北京路16号许保政等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80000元。
&& 6日:河南南阳装备有限公司许长顺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40000元。
9日武当山道教协会法事武术团一行人道教文化访问团受新加坡道教总会邀请赴新加坡道教总会三清宫举办太上老君圣涎典礼 ,,..:
访问团于日返回中国武当山。
& 13日:河南平顶山沿河路东三号楼3号住宅蕲桂平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20000元。
& 14日:武当山道教协会法事武术团一行人参加新加坡道教总会举办的千人宴会。新加总统及文化部,外交部有关领导参会。在宴会开始时,武当山道教协会功夫团表演了武当武术,法事音乐团表演了独具特色的武当仙乐。
& 17日:湖北随州市顺泰公司李传宗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5000元。
&12日:河南林州市建筑公司王保君信士在太和宫捐款人民币10000元添香油。
&& 15日:鄂东信士在太和宫捐功德款人民币10000元。
& 20日:琼台中观东宫院外施工现场土石塌方,李光富会长派办公室专人录相和拍摄照片作为维修工程档案。
& 22日:河南鲁山县梁清镇东街村杨朝旗信士在太和宫捐10000元香油钱。
& 24日--4月2日:台湾中华无极道脉玄门道脉圣事会朝圣团120人受邀到武当山道教协会净乐宫管委会开展了为期10天的道教法事活动,为净乐宫开光典礼添彩。
&& 26日:国家公安部十二局局长罗光明同志对武当道教进行实地考察。
&& 27日:为了使在武当山从事导游职业的人员把道教文化溶入到工作中去,让到武当山参观浏览的客人能客观真实的了解武当文化。应武当山旅游局邀请,办公室陈理圣道长为“2006武当导游培训班”讲解有关武当道教知识课。
&29日:台湾嘉义县竹崎乡升平村曾春木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10000元。
&2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道长带领全国易经协会会长一行访问武当道教。
& 31日: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张立光同志考察武当道教。
&& 31日:(农历三月初三日)上午,丹江口市人民政府、丹江口市永乐置业有限公司、台湾中华无极道脉玄门道脉圣事会,武当山道教协会在丹江口市城区东郊净乐湖畔净乐宫广场隆重举行武当山净乐宫夏建峻工开光庆典。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副主席周宜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文阳、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治安,十堰市领导赵斌、梁伟年、蒋显福、蓝官衡、关小兰、夏国玺、冀群风、罗金昌、梁吉祥、张万锋、王先贞;丹江口领导彭承波、郭新明,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主任李发平,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等,以及中央、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有关部门领导,来自香港、台湾地区、新加坡的宗教界人士和全市各界群众5万多人参加了净乐宫开光庆典。
&&&& 4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省民宗委主任郭大孝就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到复建后的净乐宫,仔细聆听了道教音乐,察看了龟驮碑等文物的保护情况,郭大孝希望武当山道教协会加强对道教文化研究挖掘,整合资源,使道教音乐、道教养生、道教武术得到长足发展,要进一步展示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宗教团体要发扬爱国爱教、乐善好施、造福社会的好传统,努力使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 26日:应湖北省有关部门要求,报出武当山道教协会人才库名单为:
&&& 10日:河南鲁山县梁清镇东街村二组杨朝旗信士捐款30000元香油钱。
&&& 13:2000
&&& 13:30000
&&& 13:3000
&&& 16日:广东军区副政委陈国令中将一行九人,在太和宫管委会卢迎生副主任陪同下参观金顶。
&& 25日:全国人大常委,著名作曲家王利平一行十人在武当山特区李发平书记,金顶管委会卢迎生道长陪同下,参观金顶。
&&& 26日:全国人大常委,著名作曲家王利平率领的中国电影韶光学会一行三十余人在武当山特区李发平书记,金顶管委会卢迎生道长陪同下,参观紫霄宫,受到武当山道教协会李光会长,紫霄宫管委会主任武俊丽道和的热烈欢迎。
&&& 27日:十堰市市委书记赵斌,党校副校长周教授及武当山特区李发平书记一行五人,在刘文国副会长,金顶管委会卢迎生道长陪同下,考察金顶。
&&& 27日:北京市政协领导考察团考察武当道教,李乐富会长出面接待。
&& 29日:台湾林子峰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人民币10000元。
&& 30日:全国人大经济与环境委员会部分人大代表在武当山特区副区长杨广智,太和宫管委会卢迎生道长等人的陪同下,视察金顶。
&& 31日:国家教育部周副部长在陨阳师专杨立志校长,刘文国副会长,太和宫管委会副主任卢迎生道长等陪同下视察金顶。
&& &31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文台一行20余人考察武当道教,李光富会长接待。
&&&& 18:,,
19日:原国家体委主任,现任中央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副主任
& 1日:河南叶县胡亚南、张东菊夫妇在太和宫为祖师添加香火捐款人民币6000元
&& 2日:应美国“中美文化促进会”(办公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曾永祥先生的邀请,中国武当山道教协会李光富会长组织由武术和法事两队组成的“武当道教文化访问团”一行30人从武汉飞汉城转美国,此次武术队由杜洪义负责,法事队由龚金焕负责,由杨国英副会长办理出境事宜。全体人员:&
& 3日:台湾林子峰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人民币10000元。
&&& 3日:午时“武当道教文化访问团”一行30人所乘飞机降落美国洛杉矶机场.
&&& 5日:“武当道教文化访问团”30人一行观光游览美国罗斯福国家森林公园。
&&& 9日:武当道教文化访问团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得镇举办武当武术,武当道教音乐演出,为美国人民做祈福法事,风水咨询,易经预测以及中医理疗。
& 11日:“武当道教文化访问团”从美国科罗拉多州乘机抵达德克萨斯州。
&&& 12日:武当道教文化访问团”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州政府举办道教文化演出。
&&& 13日:武当道教文化访问团”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澳斯汀市举办道教文化演出。
&&& 19日:武当道教文化访问团全体人员乘机经汉城返回中国北京转武汉到武当山。
&& 4日:鄂东陈蔬章在太和宫捐功德款10000元。
&& 7日:中国军事科学院钱海涛副院长中将一行八人,在十堰军分区参谋长徐江海,金顶管委会卢迎生道长陪同下视察金顶。
15日:广东省普宁市流沙新坛村信士陈镇民在太和宫捐香油钱9000元。
&&& 26-29日:武当山道教协会组织人员工赴成都参加第六届道教音乐节:参加人员:&
&& 1日:武当山道教协会组织31人赴北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回展,参加人员为
&&& 10日:中铁隧道三处十漫六标刻碑捐款10000元。
&&&& 12日: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王少阶视察武当道教,李光富会长接待。
&&& 12日晚:武当国际旅游节即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在十堰市体育馆举办,武当山道教协会李光富等人受邀参加。
&&&& 12日:湖北省武汉市林丰有限公司楚建成、康艳捐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10000元。
&& 21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道教协会会长林舟一行十一人参访武当道教,他们先后到达紫霄宫,太和宫,受到李光富会长及其办公室人员的欢迎。
& 24日:中西部全国人大代表考察团在湖北省人大副主任韩忠学的陪同下考察武当道教,李光富会长接待。
&&& 25日: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的夫人林佳楣、原中原军区副政委任质斌同志的夫人胡志学一行30人组成的“重走中原突围路”考察团抵达武当山,武当山紫霄宫管委会主任武俊丽道长,副主任龚金焕道长接待了考察团一行的到来。
&&& 26日:丹江口市人大代表武当山特区第三选区代表选举大会在紫霄宫举行,刘文国副会长被选举为新一届的丹江口市人大代表。
&&& 28日:陕西省西安市湘子庙开光典礼,武当山道教协会受邀请派办公室刘杰道长,陈理圣道长前往祝贺。
&&& 30日:时值农历九月九真武祖师得道日期间,武当山上下一片忙碌景象,从四面八方涌向武当山的善男信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善向往和对祖师的崇敬在武当山地方政府和武当山道教协会相互配合下,九月九的庆典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台湾谷关大道院与武当山道教协会联合举办施放斋食活动。无论是游客,还是朝山进香的善信,或是地方上的居民,只要愿意在庆祝活动期间到紫霄宫吃斋的,一律免费.即体现了道教济世利人的立场,又为庆贺活动增添了祥和喜庆之气。
&& 31日:台湾林子峰信士在太和宫捐香油钱人民币15300元。
&& 16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夫人一行八人在十堰市市长陈天会,武当山特区书记李发平,武当山道教协会副会长刘文国道长,管委会副主任卢迎生道长陪同下观光金顶。&
&&&& 17日:河南南阳隐山蓝晶石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金合在太和宫捐香油钱5000元。
&&&& 17日:湖北省政协调研组调察武当山宗教政策落实情况。
&&&&& 19日:中央纪委常委,副书记刘锡荣同志来到武当山道教视察,陪同刘锡荣同志到来的有中央纪委党风室副主任宋大军同志,中央纪委党风室二处处长王嘉岩同志,刘锡荣秘书高伯余同志,中央纪委党风室干部王为民同志;湖北省纪委副书记陈绪国同志,湖北省纪委常委、秘书长吴志峰同志.湖北省纪委党风室副主任高金章同志。陪同刘锡荣同志到来的武当山地方上政府领导还有十堰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启泉同志,武当山特区工委副主任,纪委书记蒋运泉同志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李光富会长出面接待。
&&& 26日:武当山道教协会请道教界著名高功李法灵道长为武当山青年道长授课。
【】【】【】
【】-【 联系方式 】-【 免责条款 】-【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紫霄宫 邮编:442700 联系***: 5689190网 址: 投稿信箱:备案序号:鄂ICP备号 技术支持:您没有登录或者您没有权限访问此页面,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本版块为正规版块,只有注册会员才能进入!
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转2004
举报邮箱: 举报QQ:
使用合作网站帐号登录武当马明龙 解静聆高功,解高慧
中国武当道教协会
?您当前位置: &
道教杂志第九期--[中]
发布时间: 10:16:34  文章来源: 文章编辑:
武当山下民歌乡记实
金秋季节,层林尽染,万山枫红,民歌送爽。记者慕名驱车来到鄂西北千里房县民歌之乡门古寺镇采风,正值农历九月九,望佛山传统庙会和门古寺镇农民旅游协会举办民歌表演赛,山民像过节一样,潮水般的涌向群峰耸寺、风景秀丽的望佛山。民歌比赛场上婉转悠扬的民歌声,古朴的动听的民乐,荡漾山谷,真把人陶醉在民歌的海洋中。
望佛山民歌比赛听歌醉煞人
“故事篓子歌布袋,翻山越岭赶歌来,赛来比去兴不休,过把歌瘾乐开怀”,民歌比赛真是喜煞人。门古寺镇素有结合逢年过节举行“民歌、民间故事比赛表演会”传统,每逢比赛各村的民歌手纷纷登台表演自己的拿手戏,使整个比赛会上洋溢着掌声和欢笑声。从2004年秋至今年秋,记者先后6次到门古寺镇民歌采风,观看民歌比赛,真令人陶醉。
“早晨来时雾沉沉,只听锣鼓不见人,双手拨开云和雾,一层锣鼓一层人”,这首民歌不仅形象的说明了山民爱唱民歌的风俗,而且通过歌词,“双手拨开云和雾”的拟人手法和豪情,展现出一幅“山民好歌的山水画”。
“五句子歌来五句子歌,你的没有我的多,你唱文的我也有,你唱武的我也多,白天拿来(唱歌)当饭吃,晚上拿来(唱歌)当被窝,你看我的五句子歌多不多,我浑身都是五句子歌。”这首歌正说出了村民们喜爱赛歌过瘾,出口是歌,往往能唱几天几夜不馏现饭。
“农闲扛锄上山来,深山老林挖药材,一挖党参和天麻,二挖当归和黄芪,三挖七叶一枝花,四挖江边一碗水,五挖霸王一条鞭,六挖头顶一颗珠,七挖文王一支笔……攀岩采撷灵芝草,莫让野花来打搅。”这首民歌既向山民传授了山区采药知识,又用这些名贵药材唱歌,畅叙了生在山区为资源丰富而乐观的豪情。
古老民歌、民间故事的流传,孕育了一批山村“民歌王”、“歌布袋”、“故事篓子”。84岁的王天兰老人演唱民歌《十根帕子》,共有80多句歌词,老人在台上一口气唱完;被誉为“喇叭大王”的邓占奎,能吹70多种不同民歌的喇叭曲调;还有年过60多岁的邓发顶、刘帮英夫妇,他们不仅会唱多种音调的民歌,还会唱小戏、演奏民乐。农民宋宏成能唱民歌1000多首,他说唱民歌能唱三天三夜不馏现饭。
古老《诗经》民歌仍“活”在房县门古民间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钟情男子爱吟的《诗经?关睢》民歌,至今仍在房县门古寺镇有多个版本的传唱。
“关关睢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拢绣,姐儿见了低下头……”这是房县门古寺镇草池村一组60岁的民间歌师邓发顶唱的“姐儿歌”,邓发顶不仅会唱,还会采用古老的“姐儿歌”的曲调,用唢呐给我们进行了吹奏。
“参差荇菜水中摆,左右流之想裙衩,窈窕淑女我爱你,寤寐求之姐儿来,琴瑟钏鼓度情怀。”门古寺镇高塘村民间歌师胡启龙,不论走到哪,也爱唱这首与《诗经?关睢》相关的民歌。
秦口村张绍详唱夜锣鼓歌也有一首唱诗经的民歌:“走进山门往里走,叫我唱歌我也有,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家养女百家求,求到手了才罢休。”
巨峪村农民余立才唱的一首山号子就引用了《诗经》中的《伐檀》:“东方发白兮,上山岗兮,砍砍伐檀兮,日暮而归兮……”
在门古寺镇,人们还用《诗经》里的《蓼莪》民歌来哀悼已去世的父母。居住在门古寺镇门古村一组今年80岁的退休教师王天朋说,他至今记得,在自己小时候,家里的长辈过世,晚辈们就会请两名《诗经》童子念“蓼莪”一文作为祭文,念唱:“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长我育我,拊我畜我。顾我复我,同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歌童子音调哀伤,表情沉痛,让来凭吊的人莫不感到悲伤、流泪。
2500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民歌至今何以仍在房县门古寺镇民间传唱?这引起了省市民间文化专家的特别关注。原由房县是《诗经》的采风、编撰者,也是《诗经》的被歌颂者周朝太师尹吉甫的故里。
据清同治版《房县志》载:“房县,古称房陵”、“尹公庙,城西南六里,祀周尹吉甫……”、“披览《郡志》,知房为尹公故里”、“宝堂寺,城东百一十里,在青峰东北。因石岩凿成,……尹吉甫像倒坐于石庭。有碑志”、“《广舆记》所谓吉甫为房陵人,是也。及闻城东有祠墓”。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1947年版)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据房县文化部门有关文物普查,房县文物馆现存有“周太师尹吉甫之墓”石碑;房县榔口乡白渔村(现合并为七星村)尚有宝堂寺岩庙遗迹,在“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的大型石雕龟驮碑上记载有“……乃古周朝名宦尹吉甫……此地灵人杰……”据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房县志》“大事记”中载:“周宣王(公元前827-782年)封尹吉甫为太师(房陵人)食邑于房,死后葬于房县青峰山。”《房县志》在“历代县人诗文选”中选载有“[西周]?尹吉甫《大雅?崧高》、《大雅?丞民》”及“尹吉甫之子尹伯奇写的《履霜操》诗歌。”
歌乡望佛山下歌师歌王多
房县门古寺镇,位于房县城西34公里,东临道教圣地武当山,西通川陕,南依神农架原始森林,北接古庸国竹山。位于镇中心的望佛山,神话传说为真武大帝的始修处之一,海拔1430米,群山连绵着房县中坝、上龛、九道等西部大山区乡镇,这里崇山峻岭,峡谷纵横,奇峰秀水,奇洞异穴,岩屋、天坑、飞瀑多,风光旖旎,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有秦大将白起古战场的秦王寨、马料沟;三国时古战道龙驹山;薛刚反唐故事传说的会子营、贵子沟;清代王聪儿义军居住的白莲洞、红莲洞等著名景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深厚、独特的古老民间文化,蕴藏量极为丰富,山民中“民歌手”、“歌布袋”、“故事篓子”多,素有鄂西北的民歌之乡和戏窝子之称。
铿锵的锣鼓、悠扬古朴的民歌声,吸引我们来到了门古寺镇秦口福利院,只见在长满金瓜浓阴蔽日凉爽的瓜架下,“民歌王”李昌禄正和敬老院的老人们一块敲锣打鼓唱民歌娱乐。
李昌禄,今年83岁,能唱1000多首民歌,表演150多部小戏,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民间艺人,是远近闻名的“歌布袋”、“皮影大王”。这是记者第3次采访李昌禄。一见面,李昌禄就说我们也算老朋友了,记者问他身体好吧,还唱得了歌吗?李昌禄连声说:“身体还好,还爱唱歌,今年来赶锣鼓场有几十场呢,别看我八十多岁了,有时遇农户家办丧打待尸,我还赶去一唱一夜到亮。”记者不仅惊讶地问:“您八十多岁了,哪那大的兴趣?”他说:“我唱了一辈子歌,就这个爱好。”采访中谈到传存民歌,李昌禄说:“我已83岁了,毕竟年老了,我希望你们呼吁民歌抢救挖整,让我把一肚子的民歌和民间小戏奉献传承下去。
在望佛山脚下,清清泉水流淌的杨叉河边,记者见到了手拿雨伞,一边放牛,一边唱山歌自乐79岁的“民歌王”何立刚。他能唱1000多首民歌,曾获得门古寺镇望佛山民歌大赛一等奖。谈起民歌,何立刚兴致勃勃地说,唱民歌以歌为乐,不仅精神乐观身体好,而且以歌育人,美德好,家庭与邻里和谐相处,不赌博,文明户多。何立刚还感到欣慰地说:“我家娶儿媳、孙媳和出嫁女儿,对方一听说是远近闻名的“民歌王”何立刚家庭,听歌知人品,一说就成。”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民歌王胡元炳,家住胡家街村,14岁参加乡剧团,现虽已年近七旬,但仍然天天爱唱歌,他搜集整理有上千首民歌;项家河村孪生兄弟歌王吴高兴、吴高月,两人经常同台唱民歌,多次在县乡民歌赛上获奖。
据门古寺镇党委书记、镇长刘庆涛和镇党委宣传委员汪国贤介绍,全镇共有18个村,102个组,7220户,31371人,方圆400平方公里,有80多套锣鼓唢呐民间乐器,有民间艺人、民歌手5000余人,能唱千余首民歌的有120多人,能讲100个故事以上的有150多人,能吹30多个以上调子的唢呐手30多人,有很多“戏窝子”、“歌师”、“民歌王”、“歌布袋”、“故事篓子”。
民间文化的珍贵宝藏
从2004年秋至今年秋,记者先后随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李宁、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傅广典、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鄢维新及十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有关专家一起,多次到房县门古寺镇进行民歌采风,专家们认为门古寺镇民间文化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民间文化积淀深厚,有西周诗经文化、汉民族首部长篇创世史诗《黑暗传》、宫廷帝王流放文化、神农文化、巴山文化(古神道、盐道、驿道、水道)、秦楚边沿交汇文化、汉水文化、道教文化、野人传说、移民文化等,这些古老的文化底蕴酿造出古老而优美的望佛山民歌,其民间文化遗产十分珍贵,可称谓民间文化的丰富宝藏。
二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门古寺民歌有劳动号子、山歌、田歌、灯歌、小调、风俗歌、儿歌、待尸歌等;腔调多,有高腔、平腔、包腔、拉花腔、八岔腔等有近百个唱腔,唢呐有上百个不同的曲调,有独待的民乐和古老的演奏特色;内容也十分丰富,不仅有反映当地风土民情、生产劳动、生活及恋爱婚姻、传授文化知识的民歌,还有唱“四书五经”、“增广贤文”、“三字经”的民歌及一些长篇叙事民歌;有反映汉民族创世史的长篇民歌《黑暗传》和《盘根歌》,以及民间至今还传唱《诗经》中的有关民歌;房县不仅民间歌谣多、民间小戏多,而且也是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的密集地带;有种种的古文化现象,内容极其广泛,包罗万象,各个方面都传承有民俗文化,流传广、影响大。
专家们通过考察认为,门古寺民间文化是“房陵文化圈”颇具代表性的一个点,不仅有着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价值,也有着文化流动与积淀、异质文化的植入、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互动和吸纳以及整合等多课题研究价值。同时,对于研究从“诗经”肇始的中华文化――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北方文化与南方民间文化的交流及其相互影响,具有不可或缺的学术意义,以及包括中国中西部地域的文化交流、“楚调、巴音、秦韵”等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具有重要的价值。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已决定将以门古寺镇、九道梁乡、桥上乡、青峰镇等为代表的“房陵文化圈”作为全省重点民间文化挖整抢救工程。
爱好道教修炼养生的人们都知道练功前先要入静,那么,何谓入静呢?顾名思义就是怎样使自己的身心处于安静的状态,没有私心杂念,从而达到虚无的境界。静既然这么重要,那我们是否真正理解静呢?静是道教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道教徒日常修持息息相关。入静不管对修道者或者是世俗之人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入静产生无穷的智慧证悟人生大道、世间真谛,同时也起着调养身心,去除迷妄,祛病强身的最好养身与心理治疗法。
静坐与体验我们如能经常静坐,就会使心情平静,由于心平气和,血脉畅通,疾病便不易发生。相反,若心情时常被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不安的话,则必令气血失调,久之必引致百病丛生。
初学静坐,两腿会觉麻痹,妄念也难以收摄,但习坐日久,酸痛便会消失,妄想也可控制。而且双腿盘坐约五分钟,身心便能宁静稳结,如坐四十五分钟,或二小时,身心反而舒畅,此时下座,精神奕奕,如吃灵丹妙药,快感难以形容。苦于静坐中间,忽因要事下座,假使发生浑身不舒服感觉,补救办法,可于事后,再去静坐,至血气畅通舒适为上止以静坐时,血气正在周身循环,未走至终点,忽然令其中止,故下座后有不适现象,若静坐日久,此种现象便会消失。静坐也比睡觉有益,常人熟睡时,消耗能量比清醒时,降低16%左右,打坐如有功夫,甚至能下降34%。书中有说:人从生下来,脑内就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细胞,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脑细胞在工作,静坐的人可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脑细胞在活动,若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冬天感觉手脚寒冷,静坐半小时,会觉全身发热,夏天气候炎热,静坐能使身体清凉。所谓:“息灭心头火,除热得清凉。”又说:“心静自然凉。”因此,打坐不只御寒,却能去热,更令肥人变瘦,瘦人增肥,因为肥瘦皆是病态,静坐能消万病。由此可知,静坐对人有百益而无一害。
儒家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道教则说:“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其义大致相同。静坐有功夫时,身体会发生不寻常的变化,不知内情的人,往往会说是走火入魔了,其实不尽然。心念注意丹田日久,腹部会充实。觉有一股真气,每从放谷气时,将腹内郁积逼出。时有拉肚现象,每月一至两次,或经一至两年始能停止,请勿恐惧,此是将多年累积的湿热泻出来。首先功效是满身流汗,身体动摇,指手画脚。或觉某部分痛养,重如泰山,轻若鹅毛。或觉身大丈许,小如拳石,或觉身体升高,如腾云驾雾。或觉下沉,如降落深渊等种种变化,不一而足。若遇此种现象,切勿惊怕,此乃静坐之功效,由于气血走动,身理会发生变化,血气犹如车辆,脉管好似道路,若车辆有力,可将道路阻碍冲去,以是静坐若久,血气充沛,会将脉络打通,上下通行无阻。未静坐前,全身毛孔似有闭塞现象,静坐数月,感觉遍身毛孔虚通无滞,呼吸也微细而慢长。平常人之呼吸,每分钟男士十六至十八次,女士十九次左右。习静坐之入,可能减至七八次或三四次,甚至达到一两次。气息达至最微细时,几乎不用鼻孔出入,这时感觉一切毛孔有如藕孔,也如鱼网,无不疏通。静坐之前方便静坐前后,切勿发脾气,若坐前而动肝火,于静坐时难以入定。若在静坐后生烦恼,由于气息仍在细脉中运行,尚未散至粗脉,会引致血液突然沸腾,致人感觉烦燥不安,胸部似有物件梗塞,此种情形,有时会延续数日不散,故不可不注意。
静坐须找一处清净地方,离开热闹的环境,并须每日抽出些时间,静坐两次,每次由十分钟增至二十分钟,再由二十分钟加到三十分钟,若能经常坐半小时,三个月后,必见功效。第一次坐最好在上午大便之后,因大便后气虚加强,静坐可以大补元气;第二次坐可在下午沐浴之后,以洗澡后气血畅通,静坐加速血液运行。静坐若无清闲幽静之处,于嘈杂的地方用功,也并非不可以,不过须要置心一处,不可随境所转。又须注意,面对喧闹声音,切勿生讨厌心,或生恐惧之念,或想办法躲避,须知此心一生,便是随境所转,仍是分别妄想,应将一切声音置之不理,一心照顾功夫,如是练习日久,则闹处一样可以入定,此时定与声音两不妨碍。不过,功夫未曾用到纯熟,不易了解其中奥妙,比如三人屋内款款深谈,对房外喧哗声恍若不闻,如俗语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因“心不在焉,”此也如是,以心系念一处,外声不能扰乱,古语有说:“十字路口,正好打坐,”即是这个意思。
静坐时须将两腿盘起来,盘腿可以减短血液通道,其心容易入定。当你在公园运动时,端坐于石上或椅上,两腿垂下来,双目紧闭,如是静坐,实未得法,极难得到入定功夫,因身心有连带关系。若四肢缩心必宁,四肢舒心必散,上述其人因身体舒散,其心不易入定。道教之静坐,要人四肢蜷缩起来,由于身体收敛,其心容易入定。
道教静坐有四字真言,所谓:“松、静、守、息。”松是将全身机体放松,头部,两肩,两眉及口角,解衣宽带,全身悉令放下;静是宁静思想,不使七情六欲生起,意念安守丹田(小腹),令心聚精会神;调和气息。逐渐入于细慢长的状况。静坐之前,要将万缘放下,行动从容安详,不可粗犷。首先将身摇动数次,使各部分血液流畅,全身***两腿、膝盖、腰部、脊梁、胸部、两臂、后脑、脸部、头顶、再加浴面,犹如洗脸样式,功用可以醒脑,降血压,少皱纹。
静坐有两种方法:
一、双跏趺坐,也名结跏趺坐,其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右脚放在左脚上,再将左脚放在右脚上,名如意吉祥坐;(二)是将左脚放在右脚上,再将右脚放在左脚上,名不动金刚坐,如此姿势,自然端直,不致前后左右摇摆。假使初学静坐,或年事已高,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半跏趺坐。
二、单跏趺坐,也名单盘膝坐,也有两种方法:(一)是只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不需再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为如意坐;(二)是只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不需再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为金刚坐。此两种坐法,较双盘有缺点,因左右膝盖会落空,身易左右倾斜。
以上二种是道教的静坐之法。如果单盘也做不到,可将两小腿交叉于两般的下面,也名交叉架坐。此是儒家的坐法。
然后安置两手,先将左右手掌伸直,手背叠于手掌上面,贴近小腹,放于脚上,两大拇指轻触,有如结弥陀印,功用可使人右血液交流。挺起胸膊,端身正坐,身不弯曲,也不高耸,头不低垂,也不昂仰,脊骨要直,总之,不可东倒西歪,身坐不正,气血不通,气血不通以至心难入定。从鼻孔徐徐吸入清气,用口吐出浊气,想气息从全身毛孔出入,至三五七次,然后闭口,唇齿相著,舌抵上颚,功用可以调摄细脉。天井有水(口水),应将咽吞,古人称口水为“玉体仙酱”,道家称为“玉液还丹”,或“长生药酒”或“炼津成精”等,其功用可以灌溉五脏六腑,促进消化不良,增长脾胃,镇定神经。眼宜轻闭,也有主张微开,恐人昏沉,苦不昏沉,还是以闭为宜,因眼对境,容易分心。呼吸用鼻,不可以口,用口出入,会引致白血球增加,盐化钠升,对身体不利。坐久若觉身有俯仰斜曲等事发生,即应随时矫正,否则,日久会生毛病。坐中随时长短,务要排除妄念。切勿摇动身体,四肢也避免移动,以身动故则心动,心既驰散,何能入定。子午二时不适宜坐,因气走至病处,加重其患。也有人说:子、卯、午、酉四时打坐最好,因为天地正气感交时刻,这两种说法,不知谁是谁非,据敝人之经验,子午二时最好小睡尤其是患病者,得益更大,西医也曾有说:午后少睡对人有益。当然,平常练功有术之人,无论何时都可静坐。坐时空气要流畅,但不要受凉,尤其是后脑、膝盖、脊梁骨,如果着了凉,仍以打坐医治。坐垫要软,但不可在梳化上坐,因在梳化上坐,气不能升起。静坐之处不可过光,过光心易浮动,也不可过于暗,过暗心易混沉。耳不外听,嘴唇轻闭。不可追求功效迅速,有追求便是妄想。所谓:“既不可以无心求,亦不可以有心得。”不可以坐代睡。疲极要休息,久坐有术之人,可以座代睡。食不可过饱,过饱百脉不通,也不可过饥,过饥精神不振。要持之以恒,不可一暴十寒。身体觉冷,用毛巾被等盖之,若有出汗以乾毛巾擦,用湿毛巾擦容易受凉。呼吸顺其自然,不用逆呼吸,亦不深呼吸,更不可用闭气法。切忌情绪暴燥。不食五辛(五辛生吃生嗔,熟吃发淫)。避烟酒,守五戒,遇善境不喜,遇恶境不忧。若两腿麻木不能忍时,可以将腿上下交换,如再无法忍耐,可伸直数分钟等麻木消失后,再重新盘腿坐。盘坐两腿麻痹,则有三种原因:
一、因人生来骨骼柔软,开始便能单盘或跏趺坐;
二、要经三五个月或一年,始能单盘或双盘,此是血气冲过骨节所致;
三、有些人坐虽经数年,仍旧无法单盘与双坐,这是气血不通所致,一旦气血忽然畅通,立刻坐一小时亦不觉麻木,所谓“气血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坐时若觉身体摇摆,此乃气血结滞不通所致,或神经紧张,或心理作崇,或任意放纵,坐时需要精神集中,时时提高警觉,以免摇摆扩大,无法收摄。
以上是本人对静坐爱好的一些累赘之言,其中不免有很多不到之见,恳请各位爱好道教修炼及静坐之术的同仁指正!
& (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56号《福建道教》编辑部)
悟道台湾行
为促进海峡两岸宗教文化交流,增进两岸道教界相互了解和友谊,应台湾中华无极道脉、圣事联谊会的邀请,我们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经忏法事团一行24人,于九月四日,启程前往台湾,参加谷关大道院“农历已酉年八、八蟠桃盛会”和中枢院院庆。在台湾期间,我们和台湾道友共同做了两场大型的法事活动。从农历八月初五日到八月初九日,在谷关大道院,作了五天蟠桃大会的道场,纪念瑶池金母圣诞;从农历八月十五日到八月十九日,在中枢院,做了五天大道场,纪念杨戬仙翁圣寿暨庆祝中枢院院庆。在此期间,我们武当山道教协会的道友,还参访了监书院,文书院,高雄道德院,台北玄明宫等道教官观,同台湾同道们在一起交流了研读道教经典的体会,办好教务的做法,道教科仪法事的程序,以及道教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不断进行创新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总之,这次台湾之行,作为一个道教徒来说,台湾同道们对于道的执着追求和虔诚的宗教信仰,为自己崇奉的神圣甘愿奉献一切的态度,为实践心目中神圣所安排的事业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使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首先,最令人感动的是台湾中华无极道脉、圣事联谊会的道友们对“道”的执着的不懈的追求。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在他的不朽名著《道德经》里,首先提出了“道”的概念,并且对“道”的内涵、外延及其理论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刻的阐述和诠释。由此,产生了中华汉民族自己的宗教――道教。道教以老子为教祖,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一个正统的道教徒,必须深研细读道教经典,必须以道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必须按“道”的要求,去为人处事,奉献人民,奉献社会。台湾道友一心向道,对道教的真谛孜孜不倦地追求,身体力行实践“道”的要求和期望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动。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加班加点学习道教经典,学习科仪规范,学习道教知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多台湾道友对道教经典当中的名篇和经典语录论述,已经烂熟于心,了解掌握的非常透彻。在做道场的过程中,从吟诵青词绿章、禹步踏罡步斗到法天象地布置坛场、摆放供品奉祀天尊;从高功经师念经布道,到经忏乐器的吹拉弹奏,无不体现出台湾道友对“道”的虔诚和皈依。道教认为,道“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因而,道与天地同在、与时空同存,道开天辟地,维系宇宙,判别阴阳,创造万物,出家和信道的人,应该唯道是从,唯道是听,一切言行以道的要求为标准。台湾中华无极道脉圣事道脉联谊会的同道们在学道的长期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和考验。他们坚信,学道的人,如果能够不被困难所阻挡,持之以恒的认真修行,励心苦志,就一定能够得到正果。
台湾中华无极道脉玄门道脉圣事联谊会的道友们对道教神仙信仰真诚,一切听从神仙的旨意和安排,可以说是海内外玄门弟子的楷模。道教是多神教,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道教里的神仙,就是“道”的化身,是现实生活中的“道’。这是因为,凡是神,都具有人类所共有的优秀品质和优良品德,是教门经典的具体体现者。入道修炼之人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对神的虔诚、奉祀和信仰。“早晚三叩首,晨昏一炉香”,讲的就是道人和信士每天在形式上必须要对自己信奉的神灵做到供奉祭祀,诚心礼神,而在内心深处,则必须要听命、服从于神的旨意和神的安排。台湾中华无极道脉圣事道脉联谊会的同道对他们所供奉的道教神仙,至诚至敬,祭祀礼拜,从没有丝毫懈怠和疏忽。殿堂内外,供桌香案,神像神龛,甚至道院台阶等,每天都打扫的一尘不染,非常洁净。供品供果,时令保鲜,一直保持在最佳的鲜嫩状态,所有这一切,每天都通过香案上那袅袅上升的青烟,上达至天庭神仙,获得到了神灵的默佑。台湾道友们在庙观里所要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扶鸾请乩的神仙方术进行的。扶鸾请乩,是请示神灵对宫观庙宇活动和教门人员如何进行安排的一种方式。道教认为,举头三尺有神灵。神,是公平的、公正的、无私的。通过扶鸾,求得神的旨意,神仙降笔,天地无私,道友们笃信不疑,坚定奉行。他们对神仙给于自己的各项安排,布置的每一项工作,乐意接受,毫无怨言,并且想方设法,做得又快又好。他们说,神仙得旨意,是对修道者得考验,既进入玄门,就要经受得了这种考验,如果渡过去了,就说明你在修道得通天道上,又上了一个台阶。所以,无极道脉玄门道脉自开坛布道以来,台湾信众与日俱增,道场规模不断扩大。玄门同道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道,是普渡众生的,神是不会欺骗芸芸众生的。自古以来,天道承负,因缘相报,福果自植,只要信道,礼神,敬祖,发大愿,做善事,积功德,最终就一定能够修得正果。
台湾中华无极道脉玄门道脉联谊会的同道们在“道”的召唤和神的指使下,紧密团结,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心一意多为道观作奉献的精神,是使我深受感动的又一个方面。他们每个人都心胸开阔豁达,把善心善举落实在为玄门服务,为道场服务,为信士服务的一举一动之中。搭建坛场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体力劳动。搬桌椅,摆香案,从汽车上装卸物资,人人争先恐后,不怕日晒雨淋,个个毫无怨言。每次,道场做完,他们就赶快收拾坛场,上午的事情,决不拖到下午,当天的事情,决不拖到第二天。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武当山、函谷关,做法事道场期间,台湾道友们一切按照道教教规教义的要求,谨言慎行,一直素餐,不越雷池。他们用善良的心态和行为,表明自己是道的忠实信徒,是神仙的忠诚义工。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处处用爱心来处理问题,自己层次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同时,以实际行动,影响了社会,度化了别人,就一定能够达到功德无量的境界。
愿我们每一个修道之人,都象台湾中华无极道脉玄门道脉的同道那样,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情况下,修道的愿望永远不变,修道的心永远不变。
(作者系武当山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抢救武当道乐亲历记
1986年春天,武汉音乐学院牛春来副教授来到我家,对我父亲说:“杜老师,全国要开展民间器乐集成的搜集编撰工作,湖北省文化厅把这个工作交给了武汉音乐学院,成立了湖北省民间器乐集成编辑部,由史新民任主编,我任副主编。新民您知道的,他也是您的学生,现在是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听杨匡民老师讲,湖北省就鄂西北地区的民间器乐活动比较活跃。我来到这里,是想请教您,我们搞民间器乐搜集工作,首先该干啥?从哪儿入手?”
听了牛春来的一番话,家父很高兴地说:“鄂西北这一带,就武当山名气很大,五十年代,我上过武当山,山上的道人保存有诵经的经韵,也能吹打,但吹打乐他们已经不能成套,凑不成乐班了。山下的火居道世代相传,诵经、吹打都很行。1982年我们专门去谷城采录了那儿的火居道音乐,记了谱,艺人、乐器、各类东西都现成的,只是当时的录音录相设备比较差。谷城县文化部门的同志工作热情很高,一定会大力的支持你们。你们这次就从抢救武当山道教乐入手,先来谷城县抢救火居道音乐,然后再上山抢救出家道的音乐,这样可以确保成功,万无一失。武当山是十方丛林,全国著名的道教胜地,抢救武当山道教音乐,这个工作一定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经过一番商量,牛春来约定说,组织谷城县的民间艺人和写武当山道教乐的概述,就委托我父亲负责,让我协助我父亲一起去参与组织民间艺人和协调谷城县文化部门的工作。武汉音乐学院负责带来设备录音录相将来记谱、出书。武汉音乐学院和襄樊双方合作干好这个工作。
根据与牛春来约定的意见精神,经由襄樊市文化局开具了介绍信,家父和我一起去了谷城县文化馆,县文化局陈贤富副局长和文化馆的周厚群馆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向他们转达了与牛春来约定的双方合作采录武当山道教乐、先来谷城县采录火居道乐的意见,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和支持。然后,程局长让司机开着吉普车带着我们一家一家走访火居道艺人,向火居道艺人们介绍了这次将由武汉音乐学院来采录道乐的意义,并赠送给了他们我们从襄樊特地购买的礼物,艺人们都非常高兴,答应配合道教乐的采录工作。
回到襄樊后,家父给牛春来写信谈到了他对武当山的认识,抢救武当山道教音乐,深入研究武当文化的意义,我则汇报了这次到谷城县与谷城县文化局,文化馆和艺人们接触的情况及合作抢救道乐的约定,不久牛春来教授回了信,谈到了武汉音乐学院将来襄樊谷城抢救道教乐的大致情况,并表达了希望这次合作成功的期盼。家父给牛春来的信,也摘要发在了湖北省民间器乐集成编辑部的简报上。
1986年7月中旬,武汉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和我们一起到了谷城县,住在谷城县招待所。当天,我和谷城县文化局陈贤富局长坐着吉普车一家一家的去接火居道艺人们到谷城县招待所。艺人们基本到齐后,排练节目时,火居道艺人周炳相说:“我可以吹笛子,管我吹不动了。”袁学训说:“我可以吹管,但我一次只能吹一样,我吹管,闷子就没人吹,还得找个吹闷子的。”他提出要进山里去找艾世乐来吹闷子。当天夜里下了大雨,我和陈贤富局长又一起坐着吉普车进山去接艾世乐。一下了公路,道路就十分泥泞,到了靠近山边的路上,吉普车实在没法走了,不断陷在了田埂上,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车子从田埂上新挖的泻洪沟豁口里抬出来,继续前行。到了山边,吉普车只好停在山边的路上。好在吉普车陷在田埂的豁口上时,尚有人从车边经过要进山,我问他去何处、是否认识艾世乐,这位农民说认识,就在他要经过的路边住,我们托这位农民捎口信让艾世乐带上他的闷子等乐器家业赶来参加火居道乐演出,车子在山口接他。在山口大约等了一个小时,艾世乐带着乐器从泥泞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光着脚板儿跑来了,我们把他迎上了吉普车,开回了县招待所。
在艺人们到齐之后,武汉音乐学院准备录音时,牛春来教授安排我抽空采访周炳相、袁学训、汤寿安、艾会学、艾世乐等艺人,写出他们的生平小传。通过采访周炳相等,我也了解到他们演奏的有些乐曲,是向河南的艺人们学来的,如“刀兵偈子”,武当道乐本身就是和鄂豫川陕各地音乐交汇融合的一个独特整体。
在武汉音乐学院开始录音时,家父专门交待牛春来教授,回去后要整套的整理出武当山道教音乐,牛教授答应这样做,可他回去不久就发现患了肝癌,因而故去,武汉音乐学院对武当道乐的整理是分散到人,记谱汇集成书的,这样就使他们错过了一个重大发现的机会。――我曾给牛春来教授写信,说发现了武当道乐有宋代缠达缠令曲式的因素,后来武汉音乐学院却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写的《武当山道教乐概述》说武当山道教乐元代已有了,根据是《太和志》中有武当山元代“钟鼓壮亮”一语,其实这里的“钟鼓壮亮”并不确指道教乐,更象是一般的撞钟击鼓,敲的是法(响)器而不是奏乐。
在武汉音乐学院开始为火居道乐录音以后,天气变得酷热无比,一天从早到晚,忙下来热得喝水也解不了渴,晚上手脚心发烫。史新民院长交给我和武汉音乐学院的鲁老师一起去买点汽水回来降温解暑的任务,我算算这笔钱平摊开,每人不过能买两瓶汽水,而买成西瓜,每人可以摊上七、八斤西瓜,就建议买成西瓜,这个建议被采纳了,效果很好,西瓜止渴降温解暑,完全保证了大家的需要。
在谷城采录完火居道音乐之后,谷城县文化馆花了三百元钱包了专车,送谷城县火居道艺人和武汉音乐学院的老师们一起去武当山上录音录相。谷城县文化局陈贤富局长和文化馆周厚群馆长也随行。
在武当山上,谷城县火居道艺人们的表演,获得了山上许多道人们的赞赏,认为他们的演奏水平高出了山上的道人。看到谷城县火居道艺人们的表演,武当山出家道人喇万慧、何本灼也十分兴奋。喇万慧拿过了谷城火居道艺人袁学训手中的管,也试图吹起了乐曲。后来,武汉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又多次来到武当山上,采录了武当山道人的经韵和几首吹管乐曲,与谷城火居道艺人们的吹打乐一起编辑成《武当山道教音乐》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抢救武当山道教音乐的工作,湖北省在全国行动得比较早,又首先结集正式出版,全国民间器乐暨宗教音乐集成工作会议,因而于1987年5月在襄樊市和十堰市先后召开,家父撰写的《武当山道教音乐概述》和他历年采录的武当山流布在鄂豫西地区的道教音乐及相关的佛教、楚巫和儒教祭祀音乐一并油印在大会交流,获得了与会的全国民间器乐和宗教音乐专家们的好评,费师逊、李来璋等不少知名学者都来拜望家父,彼此结成了好友,后来他们又多方关照家父的学术研究,并推荐在音乐学院学报上发表家父的学术论文。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也让文化部关专员通知我父亲去见他,他看了我父亲的一些论文,了解了我父亲的学术研究和生平经历,后来推荐我父亲加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此次大会前的1986年6月,省文化厅舒志超厅长曾来襄樊,武当山考察武当山道教音乐、视察相关工作,特地到襄樊市歌舞团我父亲的住处看望我父亲,他肯定听说过我父亲的生活困难和学术研究情况,用这种方式表示了对我父亲处境的深切关怀。――1988年文化系统开始评定职称时,舒厅长又多方做工作,使我父亲有了参加职称评定的机会,家父被评为了正高职称“国家一级作曲”。家父于1935年“12、9”运动起就开始投身于***地下党的革命活动,一直坚持革命信念、党的信念,长期奋斗直到解放,又专注于党和人民的文化事业,却因此而蒙受了许多批判、斗争,莫须有的罪名和不白之冤,不公待遇伴随了他的后半生。吕骥、舒厅长的这些关心,对我父亲晚年精神的安慰和学术研究,意义非比寻常。
这次会后,在市文化局文化艺术志负责人离休干部王杰副局长的支持下,家父和我又在枣阳、随州、桐柏、唐河、丹江口市等鄂豫交界地带对武当道教音乐在这些地区的流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还发现了枣阳、随州也有儒教礼仪音乐、保康也有端公舞、高腔皮影等许多重要民间音乐文化的线索。这次调查,为我们参加湖北省民间舞蹈集成编辑工作会议,呼吁湖北省民舞集成编辑部重视襄樊民间舞蹈的抢救整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素材,湖北省民舞集成编辑部终于推动了襄樊民舞集成的搜集工作,采录了一批襄樊地方舞蹈,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有9个舞种,在湖北全省的该集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有这次米风的发现。1997年,我撰稿参拍中央电视台的《中国风》电视节目时,就推荐了保康的高腔皮影张兆彬一家拍摄了《皮影世家》,张兆彬的高腔皮影不仅因此而上了中央和省市电视台,还被邀请参加了电影《皮影王》的拍摄。
参与抢救武当山道教音乐的经历,使我有条件发现了武当山道教音乐唐宋元明以前的音乐要素、历史沿革、流布地域、道戏等鲜为人知的学术新成果,撰写了《武当山道教音乐发隐》的论文,在参加中国传统音乐学会1988年西安年会时,被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古典音乐和宗教音乐的专家们推举与著名佛教音乐专家尼树仁一起代表古典音乐和宗教音乐小组发言。这篇论文,又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黄钟》“道教音乐研究专号”发表,被多种音乐专著和书刊予以评介。对于一个偶尔才能有机会参与民间音乐搜集研究工作的业余人士,这样的结局还算不坏。可对于鄂西北民间音乐的搜集研究实际而言,它们还是太缺乏相关人士的关爱和注意了,一块重要的富矿就这样让岁月的风霜雨雪把它们消磨得所剩无几,待到如今启动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已经错过了大好时机,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亡羊补牢”、“拾一漏万”之举了!
(作者系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襄樊市江汉旅游文化研究所长)
武当山志考&& (上)
一、宋《武当志》
1、志名:《武当志》
《武当志》出自南宋东阳王象之编纂的《舆地纪胜》卷第八十五“均州卷”第一页,“州沿革”“均州”上:武当郡武当军节度武当志。
2、编纂及版本年代
(1):宋建隆一年(960年)设均州武当郡,隶京西南路,领县武当(即现丹江口市)、郧乡(即现郧县),宋宣和一年(1119年)升为武当军节度。
(2)《舆地纪胜》由浙江金华(东阳县)王象之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编纂。据上述可知此“武当志”成书时间、刊行时间当在年之间。
二、元《武当福地总真集》刘道明
1、志名& 本志名有以下几种
(1)《武当福地总真集》,此为主名。此名出自刘道明本书正文前,后世史、志、文献多用此名。
(2)《武当总真集》
此为简名,见刘道明本书序文道题名“武当总真集序”后世文亦常用此名。
(3)《总真集》
明?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进大岳太和山志表”中有此称谓。
(4)《武当集》
明?方升《大岳志略》中有此称谓。
2、编纂者
刘道明,号洞阳,亦称林下洞阳道人,湖北荆门人,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与叶希真等人承应御前,充武当都提点,曾师承雷■真人,受清微上道,居武当五龙宫。
3、编纂及版本年代
&&& (1)编纂年代
元至元辛卯中元日――大德辛丑,即至元二十八年七月十五日――大德五年(-1301年)
(2)版本年代
元大德五年(1301年)明《道藏》收其文,后又多次版印行及出手抄本。
4、卷、册、字数
本志分上、中、下三卷,另有前序,后跋,总为一册,约2.2万字
5、现存世量
此书存世量较多,因此文收入《道藏》,其数量与《道藏》同。另明、清两代均有印行及有手抄本问世,因此实存世量略多于《道藏》。
宋、金、元三刻《道藏》但都没有流传下来,清代没有刻过全藏,因此,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道藏》就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道藏》全书唯一最早的传本。
明清两代朝廷将《正统道藏》和《万历道藏》赐于不少道观,但经过多次兵燹,留下来的已颇为稀少了,相比之下,北京白云观的藏本较为完整,而且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由羽士郑永祥募金补抄(见《白云观重修道藏记》)所以缺秩不多。
民国十二年(1923年)十月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四月,商务书馆在上海以“涵芬楼”的名义,据北京白云观所藏《正统道藏》和《万历道藏》影印,每梵本2页拼为1页,缩小为6开小本,这个本子俗称“小道藏”,共收入图书1476种,计有5485卷,装订成1120册。
现存《道藏》多为民国版本或后印本,台湾1957年、1977年,大陆1988年分别又进行了影印。
6、简述评
在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前后,民族矛盾是最大的社会问题。元室为了笼络人心,缓和民族矛盾,对各宗教都大力提倡,对道教各派皆扶植利用,故元代武当道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也呈现十分兴盛的局面,使其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著名文人儒臣也纷纷加入了为武当道教撰碑写序,吟诗作赋的行列。元代武当道士的文学修养较高,有些就是儒士,如洞阳子刘道明,人称“道学进士”,他知书善文,受清微上道,居武当五龙宫。其修身养性之年,即虑金宋百年之中武当三罹劫火,文献越久越湮,又不时为探赜索隐的游人达士指谕峰峦之累,遂萌修辑山志之意。他搜摘《真诰》、《舆地纪胜》、《晏公类要》等多种书籍,询诸耆旧,加以耳濡目染,究其的辞确论,编辑成《武当福地总真集》一书,井井有条不紊,并请儒臣吕师顺为之作跋,以“会万古之精华,敛一山之风月”,同时开卷了然,免费区区绕舌。这都多少带点“导游”性质的书,是今存最古的一部武当山志。
三、明《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任自垣
1、志名& 此志名有以下五种
(1)《敕建大岳太和山志》
本志原版本封面及里均竖写《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此为主正名,后人文献多用此名。
(2)《大岳太和山志》
后人把“敕建”二字省去也常用《大岳太和山志》如北京国家图书馆古书目有此称谓。
(3)《大岳太和山志》
明史、北京国家图书馆古善本目录,上海中国古籍本书目等均有此称谓。
(4)《太和山志》
《大岳志略》、《千顷堂目录》、《湖北通志》等均有此称谓。
(5)任自垣《山志》、《任志》
因此志是任自垣编撰故后人也用此简称。
2、编纂者
任自垣,字一愚,号蟾宇,江苏丹阳人(一说直隶京口云阳人)幼颖悟,读书晓大义,出家句容茅山,在元符万宁宫学道二十余年,深得玄教之旨,声名渐著。永乐四年(1406年)征至金陵,进入文渊阁,参与纂修《永乐大典》。永乐九年(1411年)被荐入朝,授道录司右玄仪。永乐十一年(1413年)得正一嗣教真人张宇初举荐,选授太和山玄天玉虚宫提点(正六品)统领全山道教事达十五年之久。永乐十七年(1419年)至二十年(1422年)奉旨纂修(道藏)且任总裁。明仁宗曾为其作《蟾宇歌》。明宣德三年(1428年)任大岳太和山提调官钦差太常寺臣,并纂修《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宣德六年(1431年)寿终于武当山,还葬句容。
3、编纂及版本年代
(1)编纂年代
明宣德三年至六年(年)
(2)版本年代
根据几种版本及有关资料提供的信息可知出版发行的年代有三:
其一:明宣德六年(1431年)
其二:弘治七年(1494年)
其三:嘉靖二年(1523年)
4、卷、册、字数
据笔者所见,本志现存有明刻本两种,明抄本一种,共三种版本。
明刻本分十二篇十五卷五十六目(实五十四目)分上、下两函,每函一册,页十三行,行二十二至二十四字不等,黑口、四周单边,封面竖刻有《敕建大岳太和山志》。
明抄本十五卷,四册一函,页八行,行十五字。
本志字数约18万。
5、现存世量
本志海内外现存七部
(1)国家图书馆存三部(书号CBMNO834?404,14129,NO238?406)
(2)上海图书馆存一部
(3)宁波《天一阁》存一部
(4)美国国会图书馆存一部
(5)台湾故宫博物馆存一部
6、简述评
本志目录分十二篇十五卷五十六目(实为五十四目,卷十二唐碑,宋碑下无内容)其篇目设置及名称基本承袭元代刘大彬撰《茅山志》,而有关自然景观和元代以前圣旨、神仙传等则依据《武当福地总真集》并有所增益。
此志近代曾奉为武当山志的创始,后因发现《武当福地总真集》才了为其后,其中确实记录了不少珍贵的资料,如卷八中有钦选各布政司道众名单,记录了当年的直隶、浙江、江西、湖广、河南、山西、陕西七个布政司的三十六个府中钦选道众近三百人的名单,对研究当时各地道教发展情况,武当山在玄教宫观中的地位,在朝廷中的影响和其时武当山道徒组成情况,无不裨益。又:“敕建宫观把总,提调官员碑”把上至钦差把总、提调官隆平侯张信等下至各种工匠作头等数百人姓名分类按职守或工种如数列出。就武当宫观建筑的总体规划布局设计,建造工艺和施工难度而言,孙碧云及这批工匠可称为明初的建筑大师,他们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不亚于故宫建造者蒯祥等人。故这批工匠名单及武当山宫观无疑可以丰富中国建筑史的内容,并对研究当时的建筑规模,协调管理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明《大岳志略》方升
1、志名本志名有以下五种
(1)《大岳志略》
此名为本志主名,本志卷首有《大岳志略》,后世志、文多用此名
(2)《太岳志略》
本志首页有《太岳志略》竖行四字,后世也常有用此称谓。
(3)《太和志略》
清《天一阁书目》卷二有《太和志略》五卷刊本之说。
(4)《大岳志》
明冯可宾揖《百川学海》庚集,清初刻宛委山堂本《说郛》,宣统《湖北通志》,台湾《国立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等均记《大岳志》明方升撰。
(5)《志略》
本志“刻大岳志略叙”有此之称
2、编纂者
方升,江西婺源人,进士,嘉靖十五年(1536年)任下荆南道,升自少即慕武当奇胜甲天下,屡以不能专往为憾。嘉靖十三年(1534年)任武当山提调,后任参议。
3、编纂及版本年代
(1)编纂年代
明嘉靖十四年至十五年(年)
(2)版本年代有两种,第一种嘉靖十五年(1536年)初刻,嘉靖十六年(1537年)印刷成书
第二种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续补版后印本
4、卷、册、字数
本志正文五卷,三册,一函,页十一行,行二十二字,黑口单边,416页,约11万字
5、现存世量
本志海内外现存四部
(1)国家图书馆存二部(书号N,455)
(2)宁波《天一阁》存一部
(3)台湾故宫博物馆存一部
6、简述评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方升到任武当山提调后,游历太和胜景,始觉旧志(指任自垣志)虽完备详悉,无所不载,然夸而悝,博而寡要,有载无择,遂取而正之,据例分门,删繁就简,汰十之五,增十之三,为之概括146处,杜述者十有九首,类为五卷,仿《七略》、《通志?地理略》而名曰《志略》,刻而成书,与旧志并行,时人称其“得梗概之法”,“文核事实,有史风”。
正文前有嘉靖十六年(1537年)青华山人王皋《大岳志略序》,又嘉靖十五年(1536年)方升《刻大岳志略叙》,次《玄帝记》,再次《大岳志略凡例》四则,正文,卷一:王言略;卷二:人物略;卷三:宫观图述略;卷四:艺文略;卷五:杂考略。各略前有叙,后有按。
《王言略》载自宋迄明嘉靖御制之诗文,计有赞、记、书、碑文各一篇,歌诗二首,祭文五篇,谕诰敕旨七十六通。
《人物略》其事迹悉依旧志。
《宫观图述略》宫观,山川总系一图,图后缀述,以“拟其状而存其概”图凡三十有七,《大岳总图》单刻,三十六幅各宫观图分为七组,分别以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五龙宫,玉虚宫,遇真宫,迎恩宫领之。其图勾勒线条虽欠细腻,但立体感较强,且宫观坐标较后志准确。其开创了山志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之先河,更增加了志书的可读性和可观性,当为武当山志之首创。
《艺文略》载碑文、赞、序文、祭文、赋、歌、诗一百九十首,凡二百零四篇
《杂考略》分灵感、瑞应、内降(金银器物)、钦定(降香道士布匹)、宣召、贡献,列真、职宫、土产、奇异等十类。
五、明《大岳太和山志》王佐& 慎旦
1、志名& 本志名有四
(1)《大岳太和山志》此为本志主名
(2)《续大岳太和山志》吕祥序前为此名
(3)《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本志目录前冠此志名
(4)王佐《山志》或王佐《太和山志》因王佐主修撰,故有此称谓
2、编纂者
王佐,直隶易州人,自嘉靖十八年(1539年)以内官监太监提督武当达十八年之久,其间深受皇帝恩宠,自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四年(年),先后受钦赏三十余次,受赏银一千七十两,红丝彩缎八十一表里(即衣料)以及蟒衣玉带等。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朝廷颁内帑,遣重臣修葺武当山圯坏的宫观。王佐以“提督大岳太和山兼分守湖广行都司等处地方”之职,直接参与其事,次年工峻,与工部右侍郎陆杰并受钦赏。王佐以怀受皇恩以仰图报之心,决意聿新旧志以示后,遂商之均州知州范大儒,聘慎旦,贾如愚,徐鏖、贾如鲁编次,复令陈绍订校,历时八个月成书。
慎旦,归安人,岁贡,嘉靖间任均州学正。
贾如愚,均州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科举人。
徐鏖,均州人,后以贡司教江宁。
陈绍,均州人,登仕郎户部司务。
吕祥,保定人,嘉靖三十六年至四十年(年)任内官太监。
田玉,陕西华阳县人,由司礼监太监调内官监太监,万历十一年(1583年)任武当提督。
3、编撰及版本年代
(1)编撰年代&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2)版本年代有三
其一: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王佐刻本首印
其二:嘉靖四十年(1561年)吕祥增刊本。
其三:万历十一年(1583年)田玉复增修本。
4、卷、册、字数
本志正文十七卷,有十四册,四册两种版本(现存版本),全书约18万字。
5、现存世量,本志现存两部
(1)北京国家图书馆存嘉靖四十年(1561年)吕祥增刻本一部(目录书号:14142)页十行,行二十字,黑口,四周双边。
(2)上海图书馆存嘉靖四十年吕祥增刻本一部。
6、简述评
本志卷首有序三篇,分别为王佐、王继洛、吕祥作,卷尾后序为慎旦,陈绍撰。
正文十七卷,二十目。卷一:玄岳总图、宫观分图。卷二:玄帝圣记、历代御制。卷三:敕创建宫观,敕重修宫观。卷四:钦降像器。卷五:敕蠲免征差(佃户附)。卷六:敕护山场(添设道职附)。卷七:敕存留香钱。卷八:敕提督内臣。卷九:敕提督藩臣。卷十:上供仙品。卷十一:钦赐金币。卷十二:仙真异迹。卷十三:祯祥效应。卷十四:灵产物类。卷十五:职官姓名(提点附)。卷十六(艺文)序、记、赞。卷十七:(艺文)诗歌、赋。
本志的特点在于其全面记载了明代自永乐肇建迄嘉靖聿新此山百余年的谕敕,自卷二至卷十一几占全书文字篇幅之半。这可以说王佐借修山志以报皇恩之最好的证明,于今则不失为考证明代帝王崇玄重道风气的系统资料。
王佐居山年久,举凡大事,或亲历感受,或考之旧志,询之耆老,观之风物,颇得其祥,纂修山志,得心应手,凡因山而存者,因略而致祥,推旧而维新,是一部较成功的山志,时人称其“祥而悉,简而核,质而不俚”且提纲要举,被誉为“不刊之典”。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王佐引年具疏辞免,太监吕祥继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吕祥将其奉敕谕,受恩赉事续入志内。
六、明《大岳太和山志》八卷,又补遗一卷& 凌云翼、卢重华
1、志名,本志有名为二
(1)《大岳太和山志》此乃本志主名
(2)《卢志》或卢重华《山志》
因卢重华为此志编纂出力最大,故后人称其为《卢志》
2、编纂者
凌云翼,字洋山,一字汝成,江苏太仓州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曾任河南布政司右布政使,隆庆六年(1572年)任石佥都御史,奉敕提督抚治郧阳等地,万历初累官司兵部左侍郎,提督两广军务,并召为南京兵部尚书兼督河道,加太子少保,后以病乞归,卒于家。
卢重华,隆庆年间任均州学正。
李贵和,字子中,号节斋,河南祥符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授襄垣知县,升青州同知,历户、工、兵三部给事中,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由兵科左给事中升湖广布政司右参议,提督太和山兼分守下荆南道。
张著,安徽广德县人,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年)任均州知州。
3、编纂及版本年代
(1)编纂年代,明隆庆六年(1572年)
(2)版本年代有四种
其一,隆庆六年(1572年)版本,张著刊,八卷,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
其二,万历八年(1580年)续修补遗本九卷。
其三,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后续本九卷。
其四,天启年递修本九卷。
4、卷、册、字数
(1)隆庆六年初刻本,八卷,四册,12万字,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
(2)万历八年续刻本,九卷,十四册,15.5万字。
(3)万历四十三年本,九卷,十四册,16.1万字。
5、现存世量
本志海内外现存五部。
(1)国家图书馆存隆庆六年初刻本八卷一部。
(2)南京图书馆存隆庆六年初刻本八卷一部。
(3)国家图书馆存万历八年续修本九卷一部。
(4)美国会图书馆存万历四十三年续修本九卷一部。
(5)上海图书馆存天启年续修本九卷一部。
6、简述评
在隆庆五年(1571年),凌云翼抚治郧阳时,曾重修迎恩观。因不满太监王佐所修刻的山志,遂委托均州学正卢重华为之编次,下荆南道李贵和为校订,汇为八卷,书成后由均州知州张著付刻印行。
书前有隆庆六年凌云翼《大岳太和山志叙》,初刻版正文八卷十九目,卷一:大岳太和山宫观总图、宫观分图。卷二:玄帝圣记,历代御制。卷三:列圣敕谕。卷四:上供仙品,祯祥效应,灵产物类,仙真异迹,职官司姓名。卷五:艺文有序、赞、铭、记、表。卷六:艺文有赋、歌。卷七:艺文有诗一。卷八,艺文诗二。补遗有:圣谕、书、诰、敕谕、诗,艺文有序、记、赋、记、诗、疏等。
《卢志》辑录的明代艺文颇丰,共录一百多位文人骚客所作的诗歌赋记等数百篇,其中不乏名人名篇,这些咏赞宫观建筑及山水胜景的艺文,使武当道教文化蜚声于世,流传千古,功不可没。
七、清《大岳太和山志》万甲、李绍贤
关于此部《大岳太和山志》之考证:
康熙初年,由湖北郧县教谕万甲与顺治拔贡李绍贤合编纂了《大岳太和山志》一部,二十四卷。
万甲,字小范,湖北汉阳举人,康熙四年至十六年(1665年一1677年)任湖北郧县教谕。
李绍贤,字克绍,号省庵,湖北郧县人,顺治拔贡,曾与郧县通判仇昌祚于康熙八年(1669年)纂《郧志类编》(即《郧阳府志》)。
据清乾隆九年(1744年)王概《大岳太和山记略》中,杨素蕴[陕西延安人,进士,康熙二十年(1681年)任下荆南道]命均州刺史王民嗥、均州训导卢维兹编修武当山志,时康熙二十年,王、卢据时存各志(含万甲、李绍贤《山志》)条其篇目,汰其繁仍,即对前志删余的资料也不轻弃,着力剪裁,力图囊括全有,编成一部二十四卷的《大岳太和山志》。时至今日,万甲、李绍贤和王民嗥所修的这两部《山志》均己无存。但在王民嗥《山志》成书时,杨素蕴作序一篇,在王概《大岳太和山记略》中有存。在这篇序中,杨素蕴较详细地评述了万甲、李绍贤的《山志》:“予性癖山水,历天下名山之半,考名山水记则几乎尽矣。太和之游又久从王弁洲记中及庚申岁自郧返游,虔礼帝阍乃叹志之弗可己也。询有志始自宣德三年(指任自垣《山志》),修者至再,增修者则郧博万君甲,明经李子绍贤也,为书二十四卷,备矣,惜也详略不之,审文之不章,未能出名山真面目也。峰七十有二,岩三十有六,涧二十有四,志之志如此而已矣……万君自嗟无凌云之笔,作诗歌以昭耀之,殆谓此欤,然斯编也,景物可远想而知,而所为高峭险涩者,又散见于名公诸君子艺文内,名以记之,时代以上下之弗有文,文有征,征斯传矣,故曰传名山矣。”
清康熙十年(1671年)前后,郧县教谕万甲、顺治拔贡李绍贤在郧县编纂了《大岳太和山志》一部,二十四卷,并成书印行。
本《山志》当属清代第一部武当山志。惜此部山志已佚。
八、清《大岳太和山志》王民嗥卢维兹
1、编纂者
王民嗥,字孟迂,号熙园,江西临川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岁贡,康熙十九至二十二年(年)任官至均州知州,年九十终,著有《交迥草》、《祷雨神书》等。
卢维兹,字持庵,湖北黄安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四年(1680年-1685年)任均州训导。
杨素蕴,字筠湄,宜君,陕西延安人,进士,康熙十七年(1678年)以参议分守农桑学校,康熙二十年(1681年)任下荆南道。
2、编纂及版本年代
(1)编纂年代
康熙二十年(1681年)王民嗥,卢维兹受杨素蕴之委托,据时各志,编辑《大岳太和山志》二十四卷,定稿。
(2)版本年代
此志成后,未几即付刊刻,书版俱藏于净乐宫,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净乐一炬,该志几告湮灭,乾隆初年武当山尚有抄本二十卷。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巡抚湖广都御史王新命为此志作序,由此可知,王民嗥之《山志》最早刊刻应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而为什么到康熙二十八年的六年间,此《山志》还没有批量刊印,等到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净乐宫遭火灾《山志》书版俱毁,这六年间版、书竟未动而放其待毙,其中缘故史书未记,不得而知,这是武当山《志书》的一个不解之谜有待破解。
3、卷、册、字数
虽此志版付之一炬,但史志记载其卷数字数是有的,本志二十四卷,约二十四万字。
4、现存世量,版本一炬,现世无存。
5、简述评
此部《山志》,从策划到编纂均有记载,康熙二十年(1681年),王民嗥、卢维兹奉杨素蕴之命,改定刊刻万甲、李绍贤等的山志,条其篇目,着力裁剪,力图囊括所有,编出全书七百九十篇,二十四卷,二十四万余字的“山志”,就其篇幅字数而言,乃历修山志中最详博者。惜康熙二十八年净乐一炬,幸武当山内还存有二十卷抄本。今海内外各书目均无记载,唯乾隆九年(1744年)王概《山志》中保留有康熙二十二年湖广都御史王新命《太和山志序》,康熙二十年杨素蕴《大岳太和山志序》及王民嗥《大岳太和山志总跋》,从中可以窥见其一斑。
(作者系汉江集团铝厂干部,武当文化研究会会员)
【】【】【】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