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猿到人美浩集成灶算不算名牌是奇迹

男性身态语言: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腿部和脚部 从腿部究竟可以得到多少身态语言的信号呢?对这一点众说纷纭。然而,毫无疑问,腿是表露人们潜意识情感的重要点。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当你去赴约会,而对方迟迟不来的话,你的腿就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表示着焦急和紧张的意识。另外,一家之中最先架起腿来,而其他人都会学着他做,那么,最先架起腿来的,就是一家之主。 由此可见,了解腿的动作,是破译内心秘密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在这一节里,我们先从势力范围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腿部所表达出的无声语言。 当心中不安,或想拒绝对方时,一般人常将手或腿交叉。这是在无意识中,企图保护自身的心理表现和不让他人侵犯自己势力范围的防御姿势。 当你向上级提出某个建议时,如果他听了一会儿,便把腿架了起来,你应该注意,他可能对你的建议不感兴趣。果真如此的话,你应该尽快结束话题,告退离开。如果还要不知趣地唠唠叨叨的话,上级必然会频繁地变换架腿的动作,最后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等到他忍不住打断你的话时,你就会感到窘迫了。 另一方面,人们如果要表示出他的攻击性,或者说,他有意于接受对方的话,则会采取张开腿的姿势。张开的腿比紧紧并拢的双腿更能扩大他的势力范围。 那些有着强烈的支配欲和所有欲的人,他们往往会把脚搁在桌子上和拉开的书桌抽屉上。这一行为,可以看做是用自己的脚连接桌子,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表现着自我。反之,如果他的下属在他的面前表现出这一姿态的话,他会感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已被侵犯,而产生极不愉快的感觉。一旦他在初次见面或并不很熟悉的人面前,也把脚搁上桌面或抽屉上的话,难免不会被人认为“那家伙真是傲慢无礼之极”。 在腿所表达出的身态语言中,有一点必须留意的,那就是架腿的方式。男女的架腿方式有所差别,即使用同一种方式架腿,它所表示的意义也并不一样。 根据调查发现,将一只脚的足踝架在另一只脚的膝盖或大腿上的,99%属于男性;而把两条大腿紧压着上下交叉地架腿的,99%属于女性。因为,从解剖学的观点来看,腿的部位越是往上,越是接近性***。所以,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大腿是属于带有性意识的敏感部位。即使是在婴儿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那种大腿互相摩擦、紧贴的小儿自慰(masturbation)动作。 总之,就身态语言来说,腿部的动作往往极具有性方面的暗示。所以女性是极少采用架腿方式的,尤其是穿着短裙的女性,如果她不是故意要挑逗异性,是绝不会这样表示的。显然,使用双腿用力紧压式的架腿方式,具有防御他人的侵犯,保护性的贞洁的意味。 也有的人,坐在椅子上,一只脚翘起来横跨在椅子扶手上。这种姿态看上去似乎很轻松,要是你以为这表明他是开放而又乐于与人合作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摆出这种姿势的人,对他人漠不关心,甚至还有点敌意。&?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空中***深有感受,凡是采用这种坐姿的男性旅客,经常是最难服侍的人。商业上,在买方和卖方之间,买主也会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摆出这种姿态,以表现他优越的主宰地位,上级也会在下级面前以这种坐姿来体现他的权威。 另有一种,分开双腿面向着椅子背倒坐,这种姿势和把脚搁在办公桌上一样,通常发生在上级和下属之间,以表示他的统御权。采用这种坐姿的人,不管他的表面上看来是多么令人愉悦和友善,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因为这种姿态表明着他富于统治性和侵略性。 双方之间处于激烈竞争的时候,一方或双方会不由自主地架起二郎腿。有位棋手,每当他在比赛中举棋不定时,总会不知不觉地架起腿来。对一个棋手来说,这种姿势是极不方便的,因为每次轮到他走棋时,必须放下脚,然后倾身向前下棋。然后,当他走完一步棋,又会依然故我地架起腿。放下再架起,架起再放下,一直要反复到他感到自己稳操胜券时,才安安分分地把双脚放到地板上。 下棋时是这样,谈判时也是这样。当问题被提出来讨论时,或者当激烈的争论发生时,谈判者的一方或双方总会把腿架起来。若双方放下了架起的腿,身子向前倾移的话,则意味着谈判将顺利达成协议了。一旦对方交叉着架起腿,就是向你发出了要向你竞争、挑战的信号,这时,你必须提高你的警惕性,集中你的注意力,以免大意失荆州。 你也许碰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和你交谈的对方突然转动身子,坐着把脚对着门口。脚朝着门的姿态意味着,这个人想尽快结束这次交谈、聚会或其他当时正在进行着的活动。请你注意,到你家来拜访的客人,在他们的拜访将要结束前半个小时,就会做出把脚转向门口的动作。你一接受到这个信号,就应该诚恳地向来客这样表示道:“时候不早了,真感谢你们,特地来看我。和你们在一起,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得真快啊!” 当你在生气、受到挫折或心理困扰时,你会不会产生一种想要踢门的念头?也许你会踢地,踢小石子,踢你脑中幻想出来的对象。我们相信,你多半是踢过的。一个球队队员,当他传球或投球、扣球、射门等失误时,会用顿足来表示懊悔不已。同样,当你不小心办错了一件事时,为了表示追悔,也会用顿足来表示。当然,也有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某些人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常会轻轻踢着地面,好像在说:“我要把这事情像踢皮球一样地踢掉!”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脚踝和脚尖发出了哪些身态语言。虽然足踝和脚尖不像手腕和手指那么自由灵活,富于表现力,而且它处于身体的最下端毫不显眼的地方,然而,它所直率地表达出来的情感或欲求,足以令人吃惊。 比如,有些人坐在饭店里等着上菜时,有的人坐在候车室里等候上车时,都会用脚尖敲打地板,这是在表示着他内心中的强烈的不耐烦。也有时,他用摇动足部来表示。无论是用脚尖敲打地面还是摇动足部,他都在向朝他走近的人发出这样的信号:“你一靠近我,我就会感到不安。”在这个时候,一个陌生人如果上前去与他搭讪或询问什么,往往会遭到他的白眼。 在与你谈话时,不但架起了腿,而且还不住地晃动那只悬在半空的脚,这是他在将心情舒畅的信号传达给对方。如果面对初次相识的人,或面对工作中的对象而如此晃动脚者,是在无声地招呼你:“尽可以放松一些。” 如果一个人脚踝交叠、双手抓紧椅子扶手,你会认为这姿势像什么?也许你会笑着说:“像一副急着要上厕所去的样子。”你说对了,这种姿态确实表现出了某种“压抑”。 你也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坐在牙医的诊治椅上时,当仰面躺在理发椅里准备刮胡子时,人会情不自禁地把两只足踝紧紧地交叠起来,同时两手紧抓住椅子扶手。人在压抑自己的强烈的感觉或情感时,不自觉地会采取这种姿势。 美国军队中有句谚语:“随时让脚踝紧紧交叠。”这句谚语的意思,就是叫军人要随时控制住自己,不要多嘴多舌,尤其是在事不关己的时候,更应该守口如瓶。 有的人,平时很少有交叠脚踝的动作,可是一上了飞机,他的脚踝却不断地交叠又松开。结果他承认,坐飞机时他心里万分紧张。所以空中***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服务却又羞于启齿的旅客,似乎具有独到的辨别本领。她们能从乘客紧紧交叠的脚踝中,看出他的紧张与不安。与此同理,有许多人在面试时,会由于面对考试者而自然地把脚踝紧紧交叠,表现出紧张来。 有经验的护士会告诉你,在进入手术室前两脚交叠的病人,通常都是那些感到很害怕而又非动手术不可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采用这种姿势能使他们感到舒适。这是企图用舒适做借口,来掩饰真正的理由。如果你也有这个毛病,请你留意,一旦你在仰卧休息时发觉自己脚踝交叠的话,请松开它们,然后再体味一下,看看这样是否能使心情更容易放松。容易失眠者,如果采用脚踝交叠的方式睡觉,则更不容易入眠。 可见,足部总是默默地在倾诉着你的内心。如果你与他人面对面坐着时,也许你会有机会看到对方的鞋底。鞋底何处先磨损,因人而异。富有经验的鞋匠能根据鞋底磨损情况,了解他人的性格。比如,脚尖外侧磨损者,具有攻击性与积极的性格,而两侧磨损者,属于温和性人物。为什么能下这样的结论呢?因为,性格积极性的人,他走路时总是采用快步疾走的方式,所以鞋尖外侧较易磨损。 此外,足部也是推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如何的准绳。比如,甲乙两个人站着谈话,如果他们俩人的足尖对着足尖,相隔距离很小的话,则可说明他俩之间的关系极为亲密。 这在身态语言里,称之为共有势力范围的状态。换句话来说,具有不容许第三者插入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反过来说,如果甲与乙的脚尖位置呈直角,或是分开站立成60度角度的话,那么;他俩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深厚、而且允许第三者来加入他们之间的谈话。&?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腰腹部和臀部 有一位著名舞蹈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舞蹈中,腰部始终保持在与地板平行的线上移动,是舞蹈的基本要领之一。这样,才有可能给观众带来安定感。换句话说,舞蹈是凭借着腰部的稳定,而表现出精神上的安定感。所以腰部的作用不仅仅限于肉体上,也担负着支持精神的角色。也可以这样说,腰部是表达人类精神的语言的一个媒体。 比如,用低姿态待人,不仅仅解释为身体的腰围部位放低的意思,更有精神上居低下位置的意义,明确表示为对他人“谦逊”。弯腰鞠躬的姿态,就是这一心理的表现。 另外,弯腰的动作也表现出另一个不同的意义,比谦虚的态度更进一步,演变成服从对方的心理状态。 莫里斯博士曾这样说过:“人具备着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即用蹲、悲鸣等动作做出基本服从的反应。人把各种服从的表示予以形式化,连蹲的行动本身也演变成了跪伏、叩拜等动作。人把自己的柔弱的形态,呈现在跪下、鞠躬、作揖等礼仪上。人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行动,是为了在居优势者面前将自己的身体放得更低。相反,人在向他人威吓时,则用力挺直腰背,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身体增高、扩大。” 凭借着放低腰部、采取低姿态的动作,就是表现出了服从对方、压抑自己的心理。 除此之外,关于腰部的动作也很多。比如,两手叉腰的动作,常可出现在准备上场的运动员身上,这是表示自己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打算决一雌雄了。同样,在争吵的双方中,有一方决心向对方一决雌雄的话,他也会采用双手叉腰的姿态。 还有些人,他有将双手拇指插入腰间皮带部位的动作,这一动作显示出他要威慑对方的意味。 人在站立时,腰部的动作传达出了身态语言的信号,那么,当人坐下或蹲下身,臀部会“说”些什么呢? 坐的动作,同样它也因人而异。 有的人会把身子像猛扔出去一样,一屁股重重地坐下;有的人则慢慢地、轻轻地坐下;有的人在坐下前会拉一拉裤子;有的人会把身子深深地陷在座位里,有的人只浅浅地坐半只屁股……这种种坐姿,无不坦白地说出了各人的心理状态。 不管面对的是初识还是熟人,猛然摔坐在椅子上的人表面上似乎是一副不拘小节的样子,其实,他的心理状态和表面上的情况完全相反。这种看上去极端随意的态度后面,深深地隐藏着他内心的极度不安。这种坐态,出自不愿被对方识破自己真正心情的抑制心理。尤其是面对初次相识的人,这一心理更加强烈。采用此种坐姿的人,在他坐下来以后,往往会表现出心绪不安、不时地移动屁股或心不在焉的神态。由此,可看出他的真正心绪。 对于那种舒适地深陷在座位中的人,他的坐态在向他人表示着自己的心理优势。因为坐的姿势,是处于人类活动上的不自然状态,坐着的人必然在潜意识中存在着立即可以站起来的心理。这在心理学上,称它为“觉醒水准”(arousal level)的高度状态,随着紧张情绪的解除,该“觉醒水准”也会随之降低。于是,人的腰部逐渐向后挪动,变成身体靠在椅背、两脚向前伸出的势态。采用这种坐势的人,很难一下子就从座位上站起来,这说明,他认为面对他人不必过分紧张,也不必担忧对方会侵犯自己,他有充分的自信可以统御对方。所以深陷在座位中的坐态,向你发出了“优越”的信号。 相反,那些浅坐在椅子上的人,即只坐半个屁股的人,乃无意识地表现出自己居于心理劣势,而且缺乏精神上的安定感。在对方面前,他处于从属的地位。 但也有这种情况,他的屁股浅浅地坐在椅子的边缘,手肘搁在大腿上,双手松弛地悬荡着,采用这种坐姿的人,表现出一种好奇心,对正在谈的问题觉得有趣。 当人们心中准备要向对方让步、合作、购买、接受意见或要征服对方时,就会移动屁股坐到椅子的前端。 有一种俗称为“猴子屁股”的,即坐在座位上犹如坐在针毡上一样不安宁。其实,问题并不在于座位的好坏,而是表示出此人在精神上感觉到了一定的压力。当你在听课或听报告时,如果内容枯燥无味,你就会像猴子一样坐立不安,但一旦话题变得十分有趣时,这种现象顿时会烟消云散。 科学家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积累了许多有关“坐立不安”的人的资料,发现大部分人坐立不安是由于下列原因: (1)太疲倦了;(2)对他人所说的话不感兴趣,无法专心地听;(3)生理的反应告诉他们一个特别的时间已到,比如,午休的时刻已到,该休息了;(4)他们的坐椅不舒服,或有虫咬等;(5)他们另有心事。 一个人想做出某种决定时,他不但会在座位上坐立不安,而且还会无意识地猛扯裤子。等到下了决心之后,这些动作就会停止。因此,我们可以借此作为测量的标准,判断出对方是否处在想做决定而尚未做出的时候。 接下来,再看看腹部的身态语言。 尽管腹部位于人体中央的机要部位,在衣服的掩蔽下并不受到注目,而且它也不可能像身体末端的手脚或脸部一样做出明显的动作,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出乎意料地发觉,腹部也具有丰富的表情,并且会十分清晰地将各种信息传送给他人。当然,我们无法像解读脸部表情那样,直接观察他人的赤裸裸的腹部,而是把衣服作为腹部的“外表”,透过这“外表”来窥探内部的信号。 在英语的“腹”这个词上,有两种表达法,一是用stomach,亦表示胃部;而形容“大腹便便”的腹字,则用belly。可见,腹字既表示着腹部的外表,也包含了腹内的五脏六腑。同样,在中文中,腹字也有多种含义:一如《诗?小雅?蓼莪》中所说,“出入腹我”,即抱在怀中之意。这个腹字,表示腹部外表及腹前的空间;二是表示胃肠之意,如“腹泻”、“腹疾”等词,是指腹内肠胃的疾病;三则表示性***,如“遗腹子”、“胎死腹中”(指母亲的子宫)。 中国的武术中有“腹下丹田”一说,意思是说在肚脐下方的小腹处用力,能使气力充沛。反过来说,小腹处也是最忌碰撞的人体弱处。所以在柔道和空手道中,把用手保护下腹的姿态作为自然得体的姿势。而在西方世界里,以自我催眠而闻名的自律训练法告诫受训者,将意识集中在肚脐四周的太阳神经丛部位,借以达到身心舒畅的目的。 我国成语中“肝胆照人”一句中的肝胆,蕴含着忠勇的意义,而肝与胆均在腹部之内。因此,腹部的身态语言,总是反映出以上所述的种种精神上的意义。我们简直可以这样说:腹部具有人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征。 在前一篇里,我们曾说过,狗对于比自己居优势的对方,总是做出躺在地上袒露腹部的动作,把自己的要害部位置于对方的支配下,做出臣服对方的表示。换句话说,这种恭顺的姿态向对方发出了自己毫无反抗意志的信号。但是,对于直立行走的人类来说,腹部是经常呈现在他人的眼前的,所以便把腹部作为寄托精神的重要部位,用以表现自我。 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大多属于大腹便便的体形;漫画家总是把富翁、领导阶层的入画成大腹便便的为多,这就是所谓的“器宇轩昂”的人。俗话说,“宰相肚里好撑船”,也以腹大来表示一个人的气度。一般地来说,气度非凡的人很少会有缩腹弓背的姿态出现。 大腹便便者,把自己身上最脆弱的部位挺起突出在他人面前,说明他自视优越,对他人不消防范,是自信、满足、轻松态度的表现。 反之,采取紧收腹部的蜷缩姿态的人,则可以认为,他正被一种不安的、不满足的、消沉的、或沮丧的心情支配着,处于防御心理状态。 这里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当别人对你表示坦率和友善时,则经常会在你面前解开外衣的纽扣,甚至脱掉外衣,袒露出自己的腹部。专家们观察后得出结论,在一个商业会议上,当讨论者开始脱掉外套时,便可以判断出,他们所讨论的某种协定,会有达成的可能。不管气温多么高,当一个商人觉得问题尚未解决,或尚未达成协议时,他是不会脱掉外套的。解开上衣露出腹部时,表示该人对于对方不存有警戒心理。 就如其他的态度一样,开放的态度也会鼓舞其他人产生类似的感觉。我们发现,解开外衣钮扣的人,达成协议的比率高于不解开纽扣的人。很多采取防卫姿态的人,会把原先敞开的外衣重新扣上,而对于某些乐于改变心意的人,他会本能地将外衣的扣子解开。 有一位新婚的少妇提到,在她夫家举行的宴会中,要她区别出这个家庭中的成员,这对她来说非常困难。结果有人要这个少女凭借着身态语言猜一猜,谁是这个家庭的正式成员,谁是这个家庭的朋友,总共要猜十人。她只凭着哪些人将外套脱掉、或是解开扣子来猜,结果猜对了八人。而她猜错的两个人中,一个是二十年来一直参与这个家庭事务的老朋友,他的衣扣是解开的;另一个虽是家庭成员,他的扣子却是扣上的,因为他很少参与这个家庭的事情,他是个“独行侠”。可见,她猜测的准确性是很高的。 所以说,在跟人交谈之中,由解开上衣纽扣、将腹部敞开的态度,便可以看出他已将防备对方的警戒心完全解除了的心理状态,采取了开放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势态。这姿态表达了“推心置腹”、“敞开胸怀”、“坦率诚挚”的信号。 和解开扣子相反的是直接勒紧腹部,这会表现在腰带和皮带的束法上。比如,重新束紧皮带和腰带的动作,可以看做有给自己打气的意图。像练武的人一样,束紧腰带是为了下腹用力,凝气于丹田。所以束紧皮带是为了借此增强胆识和意志力,再度面临挑战。 还有一种现象。在久坐的情况下,也常见某些人不断地用手整理皮带,做出放松的动作。当然,除了因饱餐而肚子胀的原因外,也存在着心理上的因素。当他对那个场合的气氛感到疲倦时,便会凭借着放松腹部,使自己的精神从紧张或压抑的状态中得到解脱。它又可以被看做是放弃了继续努力的意志,或是向对方宣布暂时休战。 处于对立关系中的人们,经过一场勾心斗角的较量后,一旦达成了协议,为了表示自己有雅量,常常会拍一下自己的腹部。这一动作,常见于中年人身上。 根据美国纽约艾伯特?爱因斯坦医科大学的精神医学教授斯海福莱姆(A.E.Schenem)博士和普耳大学人类学教授维斯坦尔(BanWistel)博士的学说,男性在产生积极的性行为时,下腹部的肌肉将引起明显的紧张反应,当性行为转为消极或产生忧郁情绪时,下腹部的肌***松弛下来。 无论男女,在与异性见面时,无意识中会引起肉体的变化,接着对可预想的性行动产生相适应的身体状态。全身肌肉呈现紧张状,仔细观察又可见到脸、颊、眼部等处的肌肉都绷紧了,给人一种表情活泼、生动的印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平时腹部松垮的男性,这时紧缩下腹,全身便呈现出一种青春气息,这即表示,他进入了备战状态。 一般的男性在异性面前都会做出这种肉体动作,女性能敏感到男性的这种无意识的动作,这就是说感受到了男性的性魅力,即所谓的男子汉气概。所以腹部松弛的男人,是不太受女性欢迎的。 另外,当一个人强忍着即将爆发的愤怒时,或当他感到强烈兴奋之时,腹部会因为呼吸的急促而起伏不停。具有神经质性格的人,或心中有所不安的人,会用手抚摸腹部,按揉肠胃等内脏***。在生理上,老是疑心自己肚子里有什么东西存在的人,精神上也是不会愉快的。 胸部和背部 直立行走使人类的手得到了解放,不再和脚一样担负行走的机能,从而使人类能使用工具和火,迈入文明世界。直立行走的姿势,不但从人类学、动物学的立场上来看有着极深远的意义,对于身态语言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脚行走的动物,从胸部到腹部都面朝地地夹在四肢中间,受到了很严密的保护,所以要想窥知它胸腹部的姿态,是极其困难的。而直立行走的人就不同了,胸腹部袒露在他人的视线面前,因此能发出直截了当的身态语言。简直可以这样说,手、胸、腹等部位的身态语言,是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后所带来的副产品。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直立行走,使胸部最需要保护的心脏部位全面向外暴露,所以对人类来说,从胸部传达出的身态语言,深深地遗留着自我防卫的本能。在中国古代武士的盔甲上,总要装上厚厚实实的护心镜,便是一明显的例证。 古罗马时代,军队中有一种致敬的方式,即一手置于胸前,将另一手迅速地向受礼者方向伸出。迄今,在美国人的升旗典礼中,仍可看见这一姿势。在欧美的戏剧界中,演员为了向观众表达忠诚的心理时,也经常使用这一动作。 在中国,用手紧贴心脏部位来表达自己的忠诚或可靠,也已沿袭成俗。比如,清朝下属拜见上司的礼仪中,就采用单膝下跪,一手按胸、一手按地的姿势。历代的绿林好汉、江湖侠客们遭遇到对手时,为了表示自己无敌意,也总是双手抱拳于胸前行礼致意。 其实,用手护胸的动作,还暗隐着保护自己的意义。因为既然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下属或对等的地位上,在优势感消失的情况下,更有必要注意防卫自己的心脏部位,无意识之中流露出了“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理状态。 然而,同样是以手护胸的动作,由于性别的差异,男女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女性来说,胸部除了心脏外,还有乳房。我们将在下一篇女性身态语言中详尽阐述。 男女之间,由于不断进化而形成许多的身体差异,其中以胸部最为明显。从猿到人直至今日,男性的体力劳动重于女性,所以胸部肌肉比较发达强壮,因而“厚胸脯”、“胸毛茸茸的大汉”表现出了身体粗壮的男性气息,即所谓的“阳刚之气”。 不可思议的是,男人经常故意采用暴露心脏弱点部位的姿势,来传达某种信号。比如,高高地挺起胸脯的姿势,在无声地表示着他的自信和得意。胸脯挺得过分的高,则又变成了十分傲慢的意思。对这种过高地挺起胸脯的姿态,会使别人受不了,而发出“那家伙摆什么臭架子”的怨言。 挺胸而全面暴露自己弱点部位的姿态,说明他完全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毫不在乎对方可能会发起的攻击;在精神上他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同时,挺胸的举动也是他竭力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一种表示。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西方的政客、律师等从事专业性工作的人,常会摆出手插入西装口袋或是两手按着西装衣领边、而将胸脯挺起来的姿态。这也是轻视对方,尽可能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表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就常有这一姿势,给人一种具有非凡统御力的印象。 还有一种矮个子的男人,不甘于“低人一等”,会故意地挺起胸脯来弥补他们的弱点。他们走路时,总尽量地向上挺起胸脯,无意识中流露出因自己低矮而产生的自卑感,而想用挺胸的姿态来树立精神上的优势。法国的拿破仑,便是典型的例子。 总之,挺胸者绝对属于在力量上、精神上占上风的人。在日本相扑界里,有一动作术语称之为“借胸”。这是相扑运动员经常练习的方法之一。一名大力士挺起胸脯站立着,由另一个人用力撞向大力士的胸部,不管进攻者使出多猛烈的撞击力,最后摔倒在地的,必然是进攻者,而挺胸站立的大力士却纹丝不动。两者的力量悬殊,由此可见一斑。 与挺胸的动作相反的,是双臂交叉着横抱在胸前的姿势。这是一种保护自己身体的弱点部位、隐藏个人情绪以及对抗他人侵侮的姿态。这是防卫的信号,甚至是带有敌意的暗示。 这种双臂交叉于胸前的姿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姿态。根据达尔文的研究,这种姿势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表达着同一种意义----防卫。 同事之间在一起讨论时,常会出现这种姿势;小孩子们用这种姿势来抗议父母的唠叨;老年人用这种姿势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打擂台的双方用这种姿势来应战……这种姿势似乎可以使人觉得自己稳如泰山,能对抗任何攻击。 在专家们所研究的各种身态语言中,这种姿势似是最易被人了解,也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在一个四人以上的团体中,如果你把双臂抱在胸前,很快就会发现这种姿势的影响力。团体中很快就有人会跟着你做出这种姿势,先是一个、两个,然后其他的人也都受到了影响。 这种姿势,通常也表示着否定和拒绝。有些人自顾高谈阔论,没有留意到自己摆出了抱臂于胸的姿势,这样,他的滔滔言论非但不能说服对方,反而起到了再三刺激对方的作用,使原本愿意和他亲近的人逐渐疏远。每当我们发现对方采取这种姿势时,就是表示他想结束这场谈话,你就应该知趣地收起自己的滔滔长谈了。 人体胸部的反面是脊背。背部所表达的身态语言,亦是十分精彩的。 在电影和戏剧中,一个演员凭借站立的背影,常能充分强调画面的气氛,倾吐内心情感。法国演员琼?嘉本的背姿是西方影迷们津津乐道的,同样,日本电影《望乡》中,也充满了背影的镜头。国外有这么一句话,“背影是男人的第二容貌”。那种具有男性魅力的背姿,往往使人仅看一眼便深深地烙进了脑海之中。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背部比胸腹部更平板,似乎是难以表现人类感情的部位。不但如此,人们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让他人看清自己的表情,往往采取背转身子的动作,把一个平平板板的脊背,中着对方。难道背部只能帮助人们隐藏感情而不能表达复杂的心理活动?不,事实恰恰相反:转过背去隐瞒自己的感情,恰恰暴露出了他的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比如,日本有一种“能剧”,演出时,演员脸上戴着毫无表情的假面具。演员为了表达出深刻的喜悦或悲伤之情,往往把背部对着观众。背部虽然毫无表情,但反而能刺激观众的想像力,使他们在平板的脊背上解读出各式各样的信号来。 背部所发出的身态语言,有三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从它的形态上来显示;第二种,从转身的方向和角度来表示;第三种,从势力范围方面来说明,各种与他人背部所接触方式。 从背部的形态上来看,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内在个性。一般而言,挺直脊背的人,律己甚严,充满自信,然而,却容易受到刻板思维的束缚,缺少精神上的弹性。换句话说,这种人信心充足而灵活机动不够。 美国非语言情感传达的研究学者尼伦伯格(C.I.NierenberS)在他所著的《解读人心的技巧》一书中指出,“知道应如何提高业绩以便使自己晋升的人,必然采取堂堂直立的姿势,以此明确表示自己充满了自信。”我们从小就接受着“要做一个光明正大、顶天立地的人”的精神教育,这“顶天立地”的外在表现,就是挺直脊梁。我们从上小学起,教师就教导我们在上课时要挺直脊梁端坐;新兵入伍的第一课,军官就要求他学会挺直脊梁站立。所以尼伦伯格在他的书中又说:“只要撑开肩膀,挺直腰杆,消沉的情绪自然会消失,而产生一种振作奋发的气概。”由此可见,挺直腰背的动作和人的精神状态有极密切的关系。 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收看歌舞节目时,你会发现,那些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唱家,一般都采取挺直脊背,直立不动的姿态;而那些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手,却总是载歌载舞地做出许多洒脱的动作来。原来,那些直立挺背的歌唱家,十有八九都接受过严格的正规音乐训练。只要他往台上一站,就会不由自主地严格约束自己,透露出他对自己演唱技巧的自信和自尊。 日本的著名歌手美空云雀也是属于直立不动型的。记者采访她家后发现,她的家人都养成了端坐或直立的习惯。这说明挺直脊背的姿态也和一个人的家庭教养有关。欧洲的贵族世家,亦有从小教育孩子挺直脊背、保持其贵族及绅士风度的传统。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纳粹分子和日本的武士道者,也用挺直脊背的姿态训练出一批又一批纳粹和武士道的忠实信徒。 流行歌曲的歌手们一般并不采用直立挺腰的姿态,而常用花哨的动作及舞蹈来吸引听众。他们的姿态更灵活,更贴近大众,所以也常常能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 与挺直腰板相反的,是驼着背的人。为了和生理上的驼背者相区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弓着背的人。我们由弓着背的人可以联想到沿街乞讨的乞丐,莎士比亚笔下的守财奴夏洛克、过分殷勤地接待顾客的店小二、在主子面前的狗腿子,等等。 从身态语言的理论中可以引导出,采取弓着背的姿势,意在封锁胸、腹等要害部位,是一种不让他人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的防卫性姿态。所以弓背者一般不求自我表现,举止慎重且又好自我反省,是性格孤僻的表现。 如果在人前不但弓着背、而且还低下头,闭起眼,则表示畏惧对方,在精神上完全居于劣势。如“诚惶诚恐”一词所描述的,他具有蜷缩身体,藏头缩尾的姿态。 再比如,两人对坐,一人采取挺直脊背的姿态,而另一个却弓着背,该作如何解释呢?那个挺直脊背端坐者,可以说是在本身和对方之间筑起无形的墙,表示他不愿接受对方的意见,隐藏着坚决拒绝对方的心理。而弓着背者,显然居于劣势,不是在检讨自己,便是在乞求对方的帮助。然而,如果挺直脊背者不改变姿态,他是不会接受弓背者的要求的。 精神上总是处在沮丧、悲观的人,也会养成弓背的习惯,反之,弓背的习惯也会压制精神的放松。生理上有驼背病的人,由于长年累月驼着背抬不起头来,就会在心理上造成低人一等、自卑畏缩的情绪。 再来分析“转身”的动作。转过背去,对男性来说表达着拒绝对方的意思,但对于女性来说,则另有一层意思,我们以后再说。 此外,在多数人在场的情况下,转身的意义多少又有点不同。比如,在有他人在一旁的地方打***时,即使交谈的内容并不会直接被他人听到,他也常会做出转身背对他人视线的动作。从这一动作可以猜测到,他谈话的内容属于在商量疑难问题或跟情侣通话等,属于秘密性的事情者居多。这也是在向他人发出“不要走近我”的信号。 在双方接触之中,拍对方的背或互相勾肩搭背而行,是非常惯用的动作。拍背的动作,属于互相触摸的范畴,也有着多种不同的意义。 父母拍子女的脊背,表示着亲热和信赖:如果是上级对下级,拍拍他的背,则在无声地表示:“去吧,我希望你能完成这一任务。”暗喻鼓励、打气的意思。 在人类社会中,背部的互相触摸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相比,最缺乏所谓的“性意味”,所以,这一动作可以广泛使用,即使在关系较为淡薄的朋友之间,亦可经常看到这一动作。但要说明的是,如果情侣之间互相触摸背部,则有着另一种较含蓄的意味。这一点我们以后还会讲到。 在同性朋友之间,或在亲属之间,年龄不同的关系较亲密的男女之间,拍背的动作,往往表示着对某一个问题彼此间确有同感或共鸣,或是表示着十分激动和互相敦促的意思。比如,你去看球赛,想必经常目睹到这样的情景:当一方获胜时,队友们互相轻轻拍打着背部或互相搂住肩背,以示共享喜悦。所以搂住对方的背部,也有借此肉体的接触,把自己的情绪传达给对方的意义。 小孩子之间,常会有勾肩搭背而行的姿态,这是想借互相间肉体的接触来增进互相间的友好关系。总之,互相抚摸背部的动作,可以看做是为了加强关心对方,或追求更深的人际接触的表现。 &肩膀和颈部 肩字能表达的范围很广,表现了威严、攻击、胆怯、安心、防御、勇毅等等繁多的身态语言信号。 从生理解剖的角度来看,肩部处于手臂和身体的连接部位,因此能起到缩小和扩大势力范围的作用;同时,由于肩部较接近于他人的视平线,所以肩部的活动十分容易引起别人的注目。 美国的身态语言专家劳温(A。Lowen)博士分析说,当人在心中积压了满腔的不平、不满而愤怒异常时,他会把双肩往后缩;耸肩则表示着不安、遗憾或恐怖;使劲地张开双臂的肩膀牵连动作代表着有强烈的责任感;而当自己因为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感到了精神上的沉重压力时,会无意识地把双肩向前挺出。 以上这些肩膀的动作,有些纯属西方的常见动作,如耸肩的动作,东方人并不惯用;但是,不论如何有所区别,有一点却是大家所公认的,即肩部常被看做是象征着男性尊严的敏感部位。 古代武将的穿戴盔甲、现代军人配戴肩章,即可明白是在有意强调肩部,以夸耀自己的威严。现代的西装在肩部填入了垫肩,使肩膀看起来更宽阔厚实,这跟故意地耸起肩头来的动作同属一理,意在显示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并威吓对方。 既然肩膀显示着男性的尊严,一旦遭人侵犯,又会做出什么反应来呢?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验:你在街上行走,不留心踩了他人的脚,只要说声“对不起”,双方就会相安无事。要是你猛然撞了别人的肩膀,尽管你赶紧道了歉,对方至少会瞪你一眼,换了你自己,恐怕也会窜起一股无名之火吧? 流氓在向人挑衅时,常常故意撞击对方肩膀以期望着对方忍受不住而大发雷霆,使他找到争斗的借口。即使对方强忍住了,流氓也会因此而洋洋得意,因为他认为自己严重地侵犯了对方的尊严,而对方不敢反击。相反地,要是一个正经人无意之中撞到了流氓的肩,那就大事不妙了。流氓会认为你是故意寻衅,大打出手。所以,如果你不了解肩部象征着男性自尊的话,就会对这一切莫名其妙了。 男性为了表示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也常常故意把大衣披在肩上。历来的将军和统帅,都有肩披披风的装饰法,这也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威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强调自己的统御权。现代不再时兴披风,男人们便有将大衣或西装上衣搭在一边肩上走路的举动,这也流露出了要充分表现男性气概的心理。凡是把衣服搭在肩上走路的男人,绝对不会采用弯腰驼背、衰弱无力的行走姿势的,他们必须挺起胸、迈开大步地走着,所以这种姿态常常出现在中青年男性身上,而老年人很少会采用这种姿势。 依此类推,日本人在选举期间,候选人往往在肩部披上红布条。这不单是为了引起选民的注目,也是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树立起一个至尊的形象来。由此可见,西方国家授勋时,在建立功勋者的肩上斜披上绶带,军队的军官们使用斜接肩部的武装带,其目的并不单单为了装饰,也为了表示一个人的地位和尊严。 耸起肩膀是为了夸耀自我,那么缩起肩膀的意义就与它相反了。缩肩是一种缩小势力范围的动作,是防御心理的反应。它发出了身态语言上的“不愉快”、“困惑”和“疑虑”的信号。外国人的缩肩动作,除了表达上述意义外,还有“惊愕”和“冷笑”的意味。换句话来说,缩肩说明了这个人对面对的事物提不起精神来,有企图避开对方攻击的意味。 两人在面对面的交谈时,如果一方想要避开对方犀利的话锋,则不宜采用双肩正面对着对方,承受他的挑衅的姿势。 这样的姿势只会更激怒对方,并造成自己心理上的重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如采用斜着一侧肩膀面对对方来倾听他的谈话的姿势,较为适宜。 这种用肩膀侧对他人的姿势,既不是正面接受对方的挑战,更不是一开始就想畏缩逃避的姿势,而是处于静观对方的态度变化的警戒状态。这是将防御和进攻合为一体的姿态,同样也是古代江湖侠士在跟敌手遭遇时所惯用的一种万全的架势。 肩膀是很会“说话”的,简直可以说,在男人的肩上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男性美。名演员都很善于用肩膀来发挥自己的演技,无论是勾着肩膀表示出内心的万分苦闷,还是张开肩膀显示出内心的洋洋得意。借助肩膀的动作,常常能入木三分地揭示一个人的隐衷。 如上所述,肩膀的动作无论是在积极的意义上还是在消极的意义上,均能最直截了当地将自我的存在传送给对方,而且一个人的肩部是绝对不肯轻易让他人侵犯的部位。然而,如果彼此之间是亲密的朋友,却又另当别论了。我们可以从他容许对方侵入他的肩部势力范围到何种地步,来确定他们两人之间的亲密程度。 比如,如果他们两肩相依,或者手与肩互相接触的话,可以确认这两人的关系十分深厚。朋友之间在街上相遇,会采取一手搭在对方肩上同行的姿势,这等于是在说:“老朋友,干得不错吧!”“嗯,好极了。你呢,我的好伙伴?” 这一动作如果用在父子或上下级之间,它的意义也并不改变。均有想把自己的友好情谊传达给对方的含义。 但在另一种场合,用手拍打对方肩膀,却有着双重的意义。比如,当你受到了处分时,或职工被上司劝其辞职之时,也会出现一方拍打另一方肩膀的动作。一方面,他在说:“我对你是友好的,之所以会做出这一决定,乃是迫不得已。”另一方面,他是借表示同情而拍对方肩膀之机,擅自闯入代表着你的男性尊严的部位,是轻视对方人格的表现。用拍肩膀的动作巧妙地把友好意识和威慑态度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做是一种软硬兼施的行为。这是一种同时挥舞胡萝卜和大棒的姿态。 不管怎么说,肩与肩或手与肩的互相接触,确实是走向心与心的沟通的第一步。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总是用点头和摇头来表示肯定和否定,这是人类传达情感的一个关键性的表示。而在身态语言学中,指挥头部做出点头或摇头动作的部位,便是颈部。 颈部所传达出的身态语言的信号,都是以颈部肌肉牵动它上端的头部所发出的情况居多。 不过,颈部表示“是”与“不是”的动作,并不是全世界都通用的。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人,都采用肯定时点头,否定时摇头的姿势;而在东欧的保加利亚,表示肯定时则左右摇头,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耳朵;表示否定时却采取先把头往后倒,随即再弹回原处的姿态。印度人亦采用此种表示法。地处中东的叙利亚,则又有所不同。叙利亚人表示肯定时,是将头先向前倾倒,再向后反弹回。否定时则反之,先将头向后倒再弹回。这倒和保加利亚的表示法一样了。 颈部除了能表示出肯定和否定的身态语言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应和”。所谓“应和”,就是在对方谈话时,一方以点头做应答的动作。一般而言,应和也是一种表示肯定的意思,即你对对方所说的话,表示出赞同、感兴趣、欣赏或明了的意思。 然而,也并不都是如此。当一方觉得你是“老生常谈”而感到索然无味、希望转移话题说些他感兴趣的事时,他就会无意识地用过度频繁的应和来对待谈话者。他这时的应和完全是机械的、敷衍的,完全是出于礼貌才没有公然打断对方的话。 在这种情况下,应和者对于对方的话完全是充耳不闻的,甚至在心底里唱着反调。 那么,怎样才能区别肯定的应和与否定的应和呢?一个人在说话时,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每句话会有长短轻重之分,如果听者被你的话所吸引,那么,他的应和也会随着你的话而有强有弱,有快有慢。这就是和谈话配合默契的肯定的应和。 反之,那种缺乏强弱快慢感的、过于频繁的机械的应和,便是否定的暗示了。 除了肯定和否定对方的谈话之外,应和还有进一步引导谈话更深入一步的作用。 比如,当你肯定了对方的话题正是你所想听的时候,可以轻轻地随声应和。或者,当对方的话题渐渐接近了你所想听的核心问题时,不妨加强应和的动作,一边深深地点头,一边做出摇晃身体似的动作来。对方也往往会紧接着说下去,直到说出肺腑之言为止。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果你觉得他的话题渐渐地偏离了主题,只要把上身稍微往后倾而偏离对方,故意不做出应和的动作来。这样,就会引起对方的警觉而自觉地把扯开去的话题再拉回来。 除了上下点头和左右摇头外,斜着脖子又暗示着什么呢?这是一种表示疑问和犹豫的信号。如果是用力地甩动脖子的话,那么,其中否定的因素就相当强烈了,它正在向你表示“我很难同意你的观点”哩。表示倔强、不服输的心理状态的,是歪扭脖子的动作,俗称“牛脾气”。不错,牛在反抗主人的意志时,往往也会扭转脖颈。***竟是不谋而合呢! 公鸡和雄鹅在争斗时,会竭力伸长挺直脖子。人也是这样。当他和对方争斗时,就会把头伸向前方,摆出一副昂首的架势。与此相反的是,当他失败时或内心沮丧时,脖子就会变得十分无力,似平承受不起脑袋的重压而垂了下来。成语“垂头丧气”正是这一姿势和心理的最好写照。采取垂头的姿势,意在使自己的目光向下,可以躲避开他人目光的注视。当你看到一个人低着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定会猜测到,这个人正在被忧郁和苦恼深深地搅扰着内心吧。 还有一种以自我触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姿势,即把一只手搭放在自己的颈背上。大卫?韩福瑞和克里斯多弗?布拉刚在分析这种姿势后认为,这是一种“防卫式的攻击姿势”。他俩在《新科学》这本书中,这样解释道:“在需要防卫的情况下,人们的手常不自觉地放到后脑勺上去,但是在防卫性的攻击姿势中,他们把手放在脖子后面,伪装成是在防卫,却意在攻击”请你留意:当一个人怒不可遏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把手放到脖子后的动作来。 &手和腕部 俗话说,“眼睛比嘴巴更会说话。”其实,从身态语言的角度来说,不如改成“手比嘴巴更会说话”。因为,手是人身上最灵活的一个部位,它可以毫无困难地直接表达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和任何欲望。 当你非常紧张的时候,当你恐惧万分的时候,由于神经上的作用,会使手掌心里出现冒汗的反应。这种由心理到肉体上的反应,是任何人也掩饰不了的。 “手足无措”、“袖手旁观”等成语,是人类干百年来经验的汇聚。它说明,在人际关系之中,手是最有效的情感传递工具之一。眼睛的信息传递是微妙的,而手所发出的信号却是直截了当的。 最佳的实例,便是握手的动作。 在原始时期,两个男子相遇时,用手掩盖对方的性器,以示问候。以后,又演化成双手高高举起,让对方看清自己没有携带武器,以示友好。最后才逐渐发展成手与手互握的行为,这也是为了证明手中并没拿武器,互相可以信赖的意思。在罗马帝国时代,人们并不握手,而是抓住彼此的前臂。到了现代,握手是表示欢迎。手掌的张开表示着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手掌的接触则表示合而为一。 人与人之间互相握手,不但有着“用手去了解对方”的目的,而且还能解除对方的心理武装,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功效可谓神矣! 握手的习惯,各国都不一样。法国人在走进或走出一个房间时,都要和主人握一次手;而德国人只在进门时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清脆的响声,表示自由;另外有些非洲人则认为握手是卑鄙的行为。无论如何,与人握手之前最好先了解当地的习惯。在美国,典型的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这可能源于印第安人的角力竞赛。 几乎是全世界的人最不喜欢握的,是对方又湿又冷的子,出汗的手掌通常是表示神经紧张、有气无力。“死鱼”般僵硬的手掌,也同样不受欢迎,这说明对方并不想和你沟通心灵。在西方的竞选活动期间,竞选的政客们会用这样一种握手的方式,即用右手抓住对方一只手,再把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或者以右手握手,而用左手抓住对方的右前臂或右肩膀。这种握手的方法,若是用在两个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是完全正常的。但是,用在一般的朋友之间的话,就会使大部分人觉得很不舒服。人们会认为这种姿势不够真诚,是一种奉承巴结或表示着虚假的友情。然而,很多政客们还是坚持着用它。 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一个人的个性,也可以从握手中看出。下面便是我们经常遇见的几种不同的握手类型: 1.无精打采型:这种人握手时,手指头软弱无力,手也握得不紧,常见于悲观、犹豫不决的人。 2.大力士型:这种人出手猛烈,握时用大劲,活像一把老虎钳,非等对方有畏缩或表示激动的反应时,才肯松手。这是一种性格鲁莽,喜欢以体力标榜自己、好争雄的人。 3.踌躇型:这种人无法决定自己要不要跟人家握手;当对方断定他不会跟自己握手而把手缩回去时,他又突然把手伸出来,等待和对方握手。这是一种前怕狼后怕虎、遇事迟疑不决、缺乏判断力的人。 4.保守型:这种人握手时,手臂不愿伸长,肘部的弯曲度成直角,手臂喜欢贴近身体,充分显示出谨慎与保守的个性。 5.强迫型:这种人从不肯放过任何可以同人握手的机会。不论他是向对方告别也好,访问也好,偶尔邂逅也好,总是不论亲疏地先伸出手来和对方握手。这种近乎强迫性的握手动作,反应出他内心的不安和自卑。 6.敷衍型:这种人把握手看成是应付人的例行公事。握手时仅把手指头伸向别人,毫无诚意可言。这是一种做事草率、怠惰成性的人。 7.粗犷型:这种人握手时的动作比较粗犷,不但紧握住了对方的手,还会加上不停地摇晃的动作。这种人具有坚定的意志,秉性刚强。 8.说教型:这种人先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好感,紧接着便滔滔不绝地向对方发起宣传攻势,不达目的,誓不放手。这种人往往是机会主义者,善于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欲望。 9.统御型:这种人在握手前先凝视对方片刻,或在握手时翻过手腕把他人的手掌压在自己的手掌下方。这种人具有强烈的统御欲,企图通过握手使对方处于心理上的劣势。 10.自我型:在宴会等多人聚集的场合上,能够很轻松自如地和陌生人握手的人,具有旺盛的自我表现欲。 此外,当你握住他人的手之后,对方如用力回握,则说明他具有好动的性格;若对方回握乏力,则说明他缺乏气魄,是个性懦弱者。由上述可知,在握手的一瞬间,便为你洞开了了解对方的大门。 除了握手外,各式各样的手势和动作更在无声地表达着无穷的意思。比如,同亮开掌心与人握手的动作相反的,便是紧握拳头的姿势。 握拳的手,不但呈现出了内心的自我紧张,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明确的向他人挑战的姿态。同样地,把手指关节扳得格格响,用拳头击打另一手掌的动作,也是在向对方传达出威吓、攻击的信息。 当内心产生某种强烈欲望时,人很快就会摆出备战的姿态。比如,一个人双手用力地抓住桌子边,便是这一心态的反应。做出这个姿势的人,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强烈地在表示出“注意听!我有话要说!”如果你不认清别人的这个姿态和随后即将爆发的情绪,那就可能把场面搞得尴尬异常。 有时,当一个人十指交叉时,不论手是放在桌上或腿上,他常会将两个大拇指互相摩擦或互绕着小圈子。这是一种在寻求保证的动作。这种姿势表明,他在做出最后的决定之前,还有些确定不下来,希望能从对方得到更为可靠的保证。 在讨论会上,一个众人注目的核心人物,常会采用双掌相握的姿势。当有人要求他回答一连串棘手问题时,他尤其会采用这种姿势。而双手紧绞在一起的人,常是精神紧张而难以接近的。 在与人交谈中,不停地用手指头或铅笔敲打桌面的动作,和抖脚,用脚尖拍打地面的动作相同,也是想借以解除紧张感。有的人会在打***时,另一只手不自觉地玩弄着一支铅笔,甚至把它折断了。这不仅说明他的这个***事关重大,引起了内心的紧张,而且折断了的铅笔更说明他在这桩事情上受到了挫折。 有的人在开会时,会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上乱涂乱画,或干脆在纸上胡乱涂鸦,这种姿态表明,他对会议内容毫无兴趣。 每一个人,都会用手势来表达出我们的内心期待。比如,在期待金钱时,有人会做出食指与拇指互相搓擦的动作,酷似在点数钞票。乞丐把手掌向上摊开,则是期待着他人的施舍。 当小孩看到母亲从市场上满载而归,会高兴得磨拳擦掌,表现出一副期待的姿态。当销售人员得到了一条销售新渠道的消息时,会高兴得连连搓手,期待着能在销售工作中创造出奇迹。 通常,人们在参加某种活动之前,会搓揉双手,像要洗手的样子。这是在无声地传达出他对这项活动很感兴趣。赌博的人,在把骰子掷出去之前,总要先放在两手掌中间搓一搓,或许也是基于期待的心理吧。 还有一种姿势。许多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会神经质地慢慢地把湿漉漉的手掌擦在某件东西上,男人们通常是把手在裤子上搓着,这是在向你透露着他心中的紧张和不安。 在许多紧张的场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动作。某人不动声色地把手指互相交叉了起来,这表示他心里有某种要求,而且希望能达成此愿。当然,手指交叉,在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在某些拉丁美洲国家,这种手指的姿势用来表达两人间十分亲密的关系。 大部分的人要向他人表示真诚和公开时,会采用摊开双手的姿势。意大利人毫不拘束地使用这种姿势,当他们受到挫折时,便将摊开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么办”的姿态。 演员也常用这种姿势来塑造个性开放的角色。即使是小孩,当他们对自己所做成的事感到自傲时,便会坦率地将手袒露出来,反之,当他们心存罪恶感或对一个情况怀疑时,便会将手藏进口袋或放到背后去。 不同的手指手势,传达了一个人的焦虑、内心,中突和恐惧。小孩需要恢复信心时就吸吮大拇指;少年担心着考试时就咬指甲;还债的期限已到,欠债人就狠狠地扯自己的头发。有时候,少年人和成年人还会以咬铅笔或钢笔来代替咬指甲。 相反,有自信心的人大都会用手做出尖塔姿势。这就是把两手指尖合拢,形成一种“教堂尖塔”式的手势。这是一种有信心的动作,有时也是一种装模作样的、妄自尊大的、独断而又傲慢的动作。做出这种姿势的人,对他所说的话,都是十分肯定的。 尖塔姿势有公开的和隐蔽的两种形式,女人们常用隐蔽的形式。我们在此看看男人们是怎样运用这一手势来传达他们的情绪的吧。 在国外,职员、律师、学院院士等人较多使用这种尖塔的姿势。根据统计资料得出结论,自视愈高的人,尖塔姿势的位置也越高,有时甚至齐眉,从手掌缝中看人。这是上司与下属关系间一种十分普遍的姿势。 另一种较优雅的尖塔姿势是两手紧合,以双肘为尖塔的基部,这是很普遍的显示出充满了信心的姿态。 有时候,你可以利用尖塔姿势,作为向对方反击的有力武器。当你感觉到对方的谈话中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焰时,你不妨故意做出尖塔姿势来。那么,也许正在瞧不起你的对方,接受到你这自信的信号时,一刹那间便会产生一种困惑的心理,而在以后的谈话中慢慢地改变态度。 当你在主持会议或给学生上课时,如果感到会场中或教室里太吵闹,不妨故意做出尖塔动作试试。这就是借着独断和高傲的表示,用以达到威慑学生或与会人员的目的。这时候,教室、会议室里便会逐渐地安静下来。 两手在身后相握,是表示男性权威性的姿势,因为你若把双手背在身后,必定会导致胸脯挺出。这种姿势也是常常可以看到的,比如,在街上巡视的***、检阅新兵的军官、训斥下属的上司等等。摆出这种姿势等于是在宣布:“这里的一切都是我说了算,你们必须听我的。” 除了直接以手来表达情绪外,有时人们还会用玩弄手中的小东西的办法,来泄露自己的内心隐秘。比如,跟初次相识的人见面,或对弈中的棋手之间,为了排遣自己紧张的心情,会不由自主地玩弄手中的火柴盒、打火机、棋子等等。 但是,这种动作,在谈话时常能吸引对方注意你手中的动作和小物件而使谈话陷入无精打采。如果你想尽早地结束这场谈话,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使对方打住话头或转移话题。 必须强调一点:当你想拒绝对方传达过来的情感时,千万别去碰对方拿出来的物品。尽管手与手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是透过该物品,你们已经形成了接触,而演变成接纳对方的信息了。所以上街购物时,尽可能不要去碰店员拿着给你看的东西,因为一旦伸手接触,便跟对方构成了亲密感,容易被说服而买下并不需要的东西。 既然手能表达出那么丰富的情感来,那么,和手紧紧相连的腕部,又会做出什么样的表示呢? 在健美竞赛中,为了显示出自己的力量,竞技者总是将手腕弯曲成L字形,露出发达的臂部肌肉,以做出勇气十足的姿势。就是在智慧型的竞争中获胜时,也常见到人们用这一姿势来表示喜悦。人们往往用掰手腕的比赛,来显示自己是一个强者。有的男人,喜欢在手腕上戴手链或者式样别致的手表,也是为了吸引他人的目光,显示自己的力量。 &下巴和嘴 下巴即下颚的俗称,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仅仅是担任发声和咀嚼功能的***。从外形上看来,男性从下颚骨到颧骨多带有稍许棱角,不像女性较为浑圆。所以男人不论如何改装成女人,他的男性化的下巴也很难瞒过别人的眼睛。而且下巴的形状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发声的音质。 据说,有人从下巴的形状能推断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尖细的下巴表示神经质,多肉的下巴显示着养尊处优。虽说有一定的道理,但光从下巴的外观形状去判断,还是不够的,必须留意下巴的动作。 提到下巴的动作,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下巴的向前突出和往里收缩。一个人在重压之下,会做出伸长下巴的动作,扛大包的码头工人,挑重担的农民,都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这样的动作来。这在生理上来说,是为了扯直脖颈,使呼吸更为畅通。从身态语言的角度来看,突出下巴的动作,属于攻击性的行为表示。可看做有“扑上去狠揍他一顿”的意图。莫里斯博士曾说,“突出的部位,表示带着有意识侵犯对方势力范围的性格。”下巴的突出也同此理,乃是用来表现自我主张的工具。 有趣的是,英语单词中的“下颚骨”(jawbone)在作动词使用时,具有“极力说服”的意思。同时,英语中把“住嘴”说成Hold your jaw(缩起你的下巴)。 因此下巴突出的程度越大,则其自我主张的程度也就越高。比如,“颐指气使”的态度、俗称“把眼睛长到头顶上去”的人,都是在尽力地伸长和抬高自己的下巴。采取这种动作的人,心中自认为对方低自己一等,自己很明显地站在优势地位上,而且很有把握地认准自己的主张是无人反对的。 一个自满或者傲慢的人,在走路时就会把下巴抬得高高的,即人们所说的“高视阔步”或“趾高气扬”的姿势,这也是大独裁者墨索里尼所采用的姿势。 人们在发怒时,经常将下巴伸向前方,这也可以看成他想把自己的愤怒情绪扔向对方的一种攻击性欲求的表现。另外,下巴突出不明显的男性,乃是缺乏自我主张的人,此种说法也是源于以上的论点。所以,人们在漫画中,总是把富于竞争性的美国画成翘着下巴的“山姆大叔”。特别有趣的是,漫画家还让“山姆大叔”的翘下巴上长了一络山羊胡子,这就使得“山姆大叔”的翘下巴更为显眼。 在生活中,也有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而精心蓄留胡子的,这是为了使下巴更为突出。 比如,日本明治天皇蓄的胡子,外表上看来,似乎仅仅是为了显示男性美。其实不然。据说,当时日本山县的“象征设计者”们,为了提高日本天皇的威严,精心设计了这胡子的样式,经天皇批准后才采纳的。还有,建立了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大独裁者希特勒,据说他疯狂地迷上了卓别林式的短髭。他留这种胡子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当时的德国民众的激昂情绪。那种卓别林式的短髭,衬托着他那矮小的身躯,据说可对他人产生强烈的魅力,满足他那种“想受人注目的欲求”。 以上所述,虽是留在嘴唇上方的胡子,但留在下巴上的络腮胡子,也和它们起着一样的作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物,就用胡子来树立在民众中的形象,例如,胡志明的长胡子、卡斯特罗的络腮胡子,等等。在中国的传说故事中,只要那些法力无穷的神仙一上场,往往总是留着拂胸的长胡子。在国外的电视剧里,当一个威严的老人上场时,也往往总有一下巴的漂亮胡子。由此可见,突出的胡子也是用来表现男性强烈的自我主张和刚毅人格的。 然而,又有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当我们在工作中或社交场合里认识了一些蓄留胡须的人,一旦跟他们深入交往后,就会意外地发现,这种人多半是属于懦弱、缺乏个性的人。这又怎么解释呢?原来,这种类型的人,是想将他在语言上、行动上所不敢表现的自我主张,用蓄留胡须的行为来得到补偿。 伸出下巴是为了表现自我,那么,缩紧下巴,又含有什么意思呢? 当外国贵宾下了专机,在《迎宾曲》中检阅三军仪仗队时,那些仪仗队的士兵们个个保持着直立不动的标准姿势。他们保持头部正直、缩下巴、两眼直视前方、挺胸、缩下腹、两手自然下垂的姿势。表现出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军人气概。 这种由军队严格训练出来的姿势,很明显地表达着它的意思。在论述到背部的身态语言时,我们已经指出,直立不动地挺直腰背,意味着服从。同样,缩紧下巴的动作和直立、和一动不动的姿势一样,也是一种顺从心态的表现。它表示,不仅不敢侵略对方的势力范围,而且还在有意地缩小自己的势力范围,甘愿接受对方的侵入。它表示了绝对的服从。 国外的一些做父母的,往往告诫孩子们在客人的面前,必须缩起下巴,否则就会显得太没有礼貌。 我们在前面说过,西方人在愤怒时往往做出下巴伸向前方的动作,而东方人却相反,愤怒时以缩下巴者居多,这是因为东方人往往深藏不露,以便攻击时能趁敌不备。西方有句谚语说,“缩下巴的人最阴险”。所以东方人在愤怒时缩起下巴,其内心却潜藏着极为复杂的情绪,由此可看出东方人不同于西方人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内在心理。 除了下巴的本身动作外,和手配合,下巴亦能发出一系列的信号。 当一个人陷入沉思之际,往往会无意识地抚弄下巴。当人得意洋洋时,也会摸着自己的下巴。如何区别抚弄下巴时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呢?这就要结合其他动作来看了。从身态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属于自我亲密性的表现。当人在丧失信心、不安、孤独、话不投机的尴尬处境下,借着触摸自己的肉体,来掩饰心态,安慰自己。 雕塑家罗丹所塑造的不朽的艺术品“沉思者”,就采用了手托下巴的姿势,谁看了这个雕塑,会去怀疑这不是一个在深深地陷入沉思的形象呢y 当一个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注意力时,也会采用手托下巴的姿势。比如,小孩子坐在台阶上,会用这样的姿势看着台阶下大人们的活动;青年人和老人也会坐在街边椅子上采用这种姿势注视游行队伍或孩童们的戏耍。 有时候,你以批判性的态度在评估对方时,会把手指捂着脸而用手掌托住下巴,也有用食指伸在脸颊上而用拇指托住下巴,其他手指蜷曲着放在嘴唇和下巴之间的,采用这种姿态的人,思想是严谨的,而且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或想用截然相反的意见去说服对方。 下巴的上方便是嘴。嘴不但是说话的工具,同时也是摄取食物、呼吸的***,而在身态语言方面,嘴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有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会用手遮住嘴巴,或把嘴凑到对方的耳朵边去,即所谓的“交头接耳”。用手遮住嘴巴的动作因人而异。有的用整个手掌贴近鼻子来遮住嘴;有的用微微分开的手指来遮住嘴;有的会把双肘撑在桌面上,用重叠的双手遮住嘴。然而,不管他采用哪种姿势,这种身态语言都在表示他存在着提防他人的警戒心理,采取了不愿被他人识破自己本意的防御姿态。打***时,用手捂着话筒说话,亦是这一类型。 因为嘴是属于语言的传达***,用手遮住嘴,是为了避免被他人看见该***而表现出的“隐匿”行为。这种行为在不同的场合表示着不同的意义。 达尔文曾说道:“以手掩嘴是一种吃惊的姿势。有时一个人对他所说出的话感到抱歉或吃惊时,会这么做。这动作好像是希望能制止我们所说的话,虽然这话已脱口而出了。”执法人员认为,说出话后突然以手掩口的人,暴露出一种由自我怀疑到完全说谎的情绪。所以当执法人员在审讯或讯问嫌疑犯与证人时,特别注意这一动作。 许多做父母的,也常会在孩子身上看到这个动作。当孩子向父母说谎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掩嘴。以手掩嘴的动作,在这种场合时表明,他对自己说的话毫无把握,而企图将它一笔抹煞。一个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说,由于严格的保密要求,他在公共场合和同事谈话时,养成了以手掩嘴的姿势,以防别人偷听。结果,习惯变自然,他回家后和父母说话时,也习惯地用手掩住了嘴,他的父母便说:“儿子,你用不着提防我们,不必捂着嘴说话。”在父母的监督下,他这一坏习惯才渐渐改掉。 于是,有人便故意利用这一姿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们有这样一种心理,往往相信偷听来的消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就像那些小道新闻吧,为什么能传播得那么快,就是因为有许多人是从公共场合“偷听”来的。在日本曾发生了一起丰川信用金库(银行)被抢兑的骚动事件。事件发生的起因很简单,有几个女子高中的学生,故意开玩笑地在公共场合用手掩着嘴窃窃私语,说:“那家银行,好像很不可靠哟。”结果,被人偷听而去,一传十,十传百,存款人争先恐后地挤到银行去取款,人潮将银行围得水泄不通,最后演变成暴乱。 一个人在发言攻击对方的时候,往往会撅起嘴唇来说话,这样可以使嘴处于张开状态,更有利于舌头在口腔里机动灵活地转动,使攻击型的话源源不断地从“炮口”似的嘴唇之间“发射”出去。当然,一个人激动时,也会做出同样的动作来。 从听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对方在很注意地倾听你的讲话时,嘴唇的两端会呈现出稍稍拉向后方的状态。当他的嘴角向下斜时,则表明他正在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当然,用嘴去“吻”,去“吮”,去“舔”,往往是带着爱的心理。 此外,叼在嘴上的烟,也在无声地发出身态语言的信号。 在我们的周围,可以观察到人们用各种方式来处理香烟的姿势,包括点火、抽烟和按熄烟头、抖烟灰等。有些人的姿势有条理、优雅、小心而又自信;有些人不看着香烟就无法思考,仿佛香烟上有锦囊妙计一样。另有一些人则借香烟来平静心情,每当紧张时就把烟叼在嘴上。 有些男人常用嘴咬住烟尾,使烟尾被唾液所润湿。带有这种习性的人,强烈地遗留着不成熟的幼儿心理。因为用湿嘴粘兮兮地咬住烟尾的行为,跟婴儿吸吮乳头的行为如出一辙。 人们在进行谈判的时候,气氛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会把烟弄熄,或是任其燃烧着。可是,在紧张的气氛解除以后,他会马上又点上一支烟。 科学家们用了几年的时间,对抽烟者进行了观察和实验,发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现象。我们从一个人抽烟时的动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虽然谈不上十拿九稳,但也不会相差得太远。请看: 1.烟已烧到尾蒂,还舍不得扔掉地要吸一口者,这人一定是非常节俭或是小器的。 2。如果连半支烟都未吸完,便随手把烟扔掉的人,那他不是纨绔子弟就是态度轻率的有钱人,或者是他当时的心情不好,也许正是怒气冲天之时。 3.吸烟者明明自己带着火柴,却不使用,而喜欢向他人乞火,用完火后又会将他人的火柴顺手牵羊的人,其吝啬之极可想而知。 4.有香烟而不肯敬别人,当他人敬他烟时,却要先假客气一番后再接受的人,不用说准是个利己之徒,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5.买烟时,朋友们都争先拿钱,而他只是嘴里闹着,手在口袋里乱摸,拖延到别人付了钱的人,小器已达极点。 6.爱在空的高档烟盒里放低档烟的人,必定是虚荣心重而又不务实际者。 7.凡是见客必敬烟的人,常是个善于交际的聪明人。 8.吸烟的时候喜欢吐烟圈,并愉快地看着轻烟在空中飘动的人,一定是个好静而不喜欢多动的人。 9.吸烟时沉默寡言,或爱边吸烟边看书报的人,此人必定较为深沉,做事也有恒心。 10.夜间独自吸烟,并徘徊不定,这人必定有心事,或害了“相思病”。 11.吸烟时必选高级烟者,此人必定好胜心强,并且很有钱; 12.吸烟的时候,两眼不住地眨动,那人必定很机警,很难接近。 13.别人吸什么烟他也吸什么烟、爱向别人借火的人,生活一定马虎或头脑中没有多少知识。 以上所叙有关抽烟的种种,虽然看来和嘴的身态语言有点离题,但因烟是嘴中之物,所以和嘴还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鼻子和耳朵五官之中,鼻子和耳朵所能表达的身态语言比较简单。鼻子和耳朵本身并不会动,完全要靠头部和手的动作,才能传达出它所要表示的意思。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克莱奥佩特拉(古埃及艳后)的鼻子如果低一些的话,整个世界历史将会重写!” 鼻梁长得高低,固然和人的容貌有关,但从身态语言上来看,是否和人的性格、情绪也有关系呢?有一位日本的整形外科医生,根据他多年的临床经验,得出这样一条结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一旦接受了隆鼻手术之后,常会摇身一变而成为倔强之人。那么,东方人的含蓄内向和西方人的外露开朗,是否也和西方人的鼻梁普遍地比东方人高而有关呢y我们不敢贸然下此结论,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有人说,鼻梁高挺的人聪明。似乎鼻子是智慧的象征。也有人说,鼻子长得高的人傲慢。对这些观点,我们不敢苟同。天生的鼻梁高低只是表面现象,与人的本质并无关系。至于鼻梁高挺而待人谦逊者,生活中几乎到处都可以碰到。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误的看法呢?原因是,他们把天生的鼻梁高低和故意挺起鼻梁的动作,混为一谈了。 在东方人中,偶然耸高鼻子或是脸颊稍许向上提起,就现出了板起脸的表情;从身态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便意味着:自我势力范围的扩大,便被人看做是妄自尊大、傲慢、倔强等。反之,要把对方的气焰打下去,人们常常会说:“看我不砸断他的鼻梁骨!”虽然,并不是当真要“砸断”某人的鼻梁骨,但从此也可看出,他不能容忍对方以耸起鼻梁来扩大势力范围。因为对方通过使劲耸起鼻子的动作,使得鼻孔对着他人,其视线必然是由上而往下看,这是一种鄙视他人的表现。 “鼻孔朝天”,这似乎在世界各地都是用来形容一种不高兴或拒绝的姿态。即使连婴儿也知道要别过脸去,以表示拒绝他所不喜欢的食物,而且他们会尽量把头向后仰以致鼻孔朝天,似乎在逃避那种他们所讨厌的气味。伴随着这个动作出现的,常是一种被形容为“从鼻孔下面看人”的低垂眼神。 不论男女,在跟人交谈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抓鼻子、摸耳朵的动作来,这些姿态,相当明确地反映出人类的潜意识情感。 比如,你请他人帮助你完成某桩事情时,倘若对方做出用手摸鼻子的动作,你应该知趣地意识到,他接受你请求的可能性看来不大,还不如说他拒绝了你更为确切。 如果你迫不得已跟一个你所讨厌的人交谈,要想尽快结束无意义的谈话,不妨用手接二连三地去摸鼻子,再加上不断地交换着架起腿或用手拍打桌子等动作,便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另外,用手摸鼻子的行为,如果再加上身体前屈的动作,它所表示出来的信号,又有所不同了。如果是在会话时做出这种姿势,等于是在说:“你的话怕是靠不住吧?”表明他心存怀疑。 你可以去试试,故意向一个少年问一个他所回答不出的问题,难倒他。那么,你就会看到,他会多么迅速地伸出手来,做出用食指摸擦鼻子的动作。显然,这个少年的动作是对你的问题表示困惑的信号。 这种信号,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接收到。一个人,当他遇到难题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去摸鼻子。有一个富有经验的业务人员说,他在参加谈判时,总会去观察对方是否去摸鼻子,以决定自己应该如何提出相应的提议来。他敏锐地观察到,当对方在隐瞒他的真正意图时,在讲话和听话的时候,会用手去触摸鼻子。当谈判深入进展时,他摸鼻子的动作就相应地减少了,最后,当提出最终协议时,对方竟然没有再摸鼻子,反而把身体向前移到了椅子的边缘上,紧接着,协议就达成了。所以在谈判中摸鼻子的动作,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谈判的成功与否。 和摸鼻子的动作容易混淆的,是捏鼻梁的动作。它和摸鼻子的动作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我们在出席一个会议时,在出席者中间,也许可以发现有这么一两个人低着头,做出了捏鼻梁的动作。在这时候,如果你问他:“你的意见如何?”他一定会缄口不答,甚至还闭起双眼。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他正借着捏鼻梁的动作,下意识地想将难以回答、无从决定等内心产生的矛盾,传达给对方。 所以这种通常伴随着紧闭双眼的捏鼻梁的动作,表示他正极为关心并深思着他所要做出的决策。一个内心处于矛盾冲突中的人,用手捏捏自己的鼻梁,好像是要证明,自己是陷在真实的困境中了,还是那不过是一个噩梦而已。经商的人,常用这种姿势来表明,他陷入了困境之中。当他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绝不可以去打扰他,只能保持安静,等着他想出个头绪来。 一位律师曾经说,他认识一个法官,总是用这种姿态来表达出他对案件的想法和感觉。假如法官相信被告有罪,他就不会摘下自己的眼镜。而若是他相信被告是无辜的,就会摘下眼镜来,用手捏住鼻梁,有时还会闭上眼睛几分钟,内心挣扎着对被告的重新评估。 反之,你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潜意识的姿势。比如,在众说纷纭的场合,如果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发言而感到困扰,就可以捏着自己的鼻梁,做出沉思的神态来。那么,其他的人一定会想:“咦,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于是,大家的视线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到你的脸上,给你创造了开口发言的机会。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捏住鼻子的动作传达出了希望大家听我讲的信号。不信,你可以试试,往往会使你达到预期的效果。 至于在谈话中发生扯耳朵或者摸耳垂的行为,则是想要打断对方说话的潜意识的表示。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教我们学会了举手发言的习惯。成年后,我们明知举手是让人知道我们有话要说的信号;但大部分人却不愿使用它,觉得未免有些太一本正经了。所以我们通常把手举到一半就缩了回来,而改变成一种扯耳朵的微妙动作。同时,摸弄耳垂的行为属于自我触摸的范畴;如果对方的话题很乏味、无聊,或对话题内容产生反感时,利用手摸耳朵的举动,既是表示要打断对方的话题,又是想借自我触摸来消除内心浮躁不安的情绪。 如果你能从对方的扯耳朵上,接受到对方要打断你的话头的信号,不妨停下嘴来,让他开口发言,这样,对方反而会认为你是个十分通情达理而健谈的人,因为你允许他积极地参与谈话。正如哲学家季诺所说的:“我们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或许就是叫我们多听少说的意思。” 不过,你千万不要把一种紧张的重重扯耳朵的动作,也当做是一般的想打断你的话头的信号。有些人,在内心焦虑或紧张不安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扯耳朵的动作。就像另一些人在心里烦躁不安时,鼻尖上会冒出大量细小的汗珠一样,这又是一种心态的特殊表现。 头与头发 德斯蒙德?莫里斯博士曾对肉体的自我触摸做了一项研究、分析,观察的对象是数千例各种人的行动。结果表明,人体上承受接触的部位中,接触频率最高的是头部。虽然头部仅属人体表面积的九分之一,但自我触摸行为竟有半数以上集中在头部。 于是,莫里斯博士进一步研究,发现触摸头部的动作可细分为650种不同的种类。然后,他将这650种触摸再做整理,归纳成4大项: 1.属于隐蔽动作的接触。这种接触,包括对噪音感到不耐烦时的用手掩耳,或光线过强时用手遮眼,气味过烈时用手捂鼻等动作,这种动作是为了挡住外界的强烈刺激侵入感觉***。此外,当内心万分痛苦而哭泣时,用手捂着脸的动作也属这一范畴之中,这是一种企图掩饰性的势态。 2.属于整理身体动作的接触。这一接触的具体特征是,将手举向头部做出“抓”、“擦”、“摸”等动作,这种动作本来是用以维护头部清洁而用的,比如头皮屑过多时搔头等,但是,当我们脱离本来的目的,陷入情绪混乱或紧张状态时,往往会做出类似整理头部的神经质的行为。 比如,男性方面最普遍的“抓头”动作,大致可视为不满、困惑、害羞、痛苦等心态的直接反应。因此,在这种时候,往往兼有面带赧色和喘气的现象。 如果你打开电视机,去看一场美国的橄榄球赛或棒球赛,你就会发现,橄榄球赛中那个失误的队员往往会猛力拉扯自己的头盔,然后对着天空咒骂两句。而失误的棒球运动员,则常会脱下帽子来,用手把头发往后一掠,抓抓后脑勺,然后踢起一溜尘土。 那些急于做成生意、全力向顾客保证货物已如期运出的贸易商,也常会出现这种抓头发、搔后脑勺的动作。 东方人在害羞的时候,一边抓头,一边哑然失笑的情形也很多。 另外,当你脑中在快速思考,或者当你面临着燃眉之急的重大忧虑时,你的手就会不由自主地伸向头部,做出摸头发、搔头的动作来。 3.特殊象征的接触。为了强调正在用脑筋思考,用手指或笔“咚咚”地敲头,或者用手掌贴着头部不动等动作,就属于这一范畴之中。在痛苦或思考中两手抱头,也是这种象征性的特殊接触。 东方人对一件事物不能理解或感到莫名其妙时,伴随着脑中的飞速判断,常会做出一种十分普遍的歪头动作。而欧美人一般则将手掌贴在太阳穴附近表示他正在对这一事物进行思考。另外,也有不少人喜欢用手指轻轻点着太阳穴,也属同一心态的表现。这种动作无疑是一种表示“疑难”的信号。同时,下意识地按住人体的要害部位之一的太阳穴,可以看做是想刺激思维活动加剧的一种行为。 至于欧美人在陷入自我惩罚的心理状态时,也有伸直食指戳着自己的太阳穴,做出用手***来射击自己脑部的模仿动作,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自杀动作,其目的在于假借这一动作来掩饰内心的尴尬和困窘。 此外,这类象征性的接触,还包括突然记起了一件事或恍然大悟时,使劲拍打自己前额的动作。 4.自我亲密性的接触。这类接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安定,是下意识所形成的心理作用所造成的。在这一类的头部接触中,我们最常做出的动作,就是一肘靠在桌面上,用手掌支撑着一侧头部的姿态。 肉体上的疲劳,并非是造成这一姿态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时候,当做头部支柱的手,实际上已起到了超越手的本来机能的作用。这只手在心理上变成了拥抱自己,给自己以安慰的“朋友”。即用自己的手来代替朋友,给自己以亲密性的快感。 除了这种以手撑头的动作之外,在我们经常做出的动作中,还有一种并拢中间三指或四指,手背朝外,轻轻拍打额头的行为。这种姿势大致上可看做是腼腆、困惑心理的表现。其动机在于尝试用紧贴额头的动作,去克服精神上的不平衡。 从上述四项可看出,自我触摸头部的动作,不论哪一项,其旨在追求精神上的稳定的动机,都是相同的。用手触摸自己的头部是这样,那么,用手去触摸他人的头部,又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在年轻的情侣之间、夫妻之间或父母与子女之间,手部与对方头部的接触或双方头部互相接触,毫无疑问,这是发出了爱的信号。但是,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关系一般的两个男人之间,其意义就大不相同了。 对于这一问题,莫里斯博士举出了三种结果:1、向对方伸出了友好的援助之手;2、向对方表示祝福;3、向对方进行攻击。 我们在电影里或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受了伤,他的战友往往会上前抱住他的头;同样,当一个工人从高处跌下来时,旁边的人也会冲上去抱住他的头。由此可见,任何人想帮助受伤的对方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保护他的头部。这就证明了第一点的动机。 至于第二点,我们从宗教仪式中就可看到。教皇或主教、神甫等神职人员,会将手按在他人的头顶上,给以祝福。同样,佛教中的高僧也用这同样的行为,给信徒们消灾免祸。 最为有意思的是第三点, 当双方拳打脚踢地进入真正的生死搏斗时,以手攻击他人的头部,当然不难理解,那是欲置对方于死地的一种表现。可是,当两个朋友之间互相拍打对方的头部或摸对方的后脑勺时,这种假装攻击的姿态,却是内心友情冲动的一种表现。他们在无所顾忌地触摸或拍打对方头部时,往往故意做出一种挑战的姿态,一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男性气概,同时又可满足互相间的亲密感。 头部的身态语言,并不限于前面所说的接触性动作。就是在头部本身,也会时时呈现出来。美国有一位研究身态语言的博士发现,当一个人说话的声调提高时,他的头部也会随之提高,而当他要结束他的话时,随着音调的降低,头部也相应地放低下来。当他继续说话时,不但声调保持相同的高度,而且头部也挺得笔直。 事实上,如果你不想和对方交谈下去的话,不必做出扭转头去等等表示厌烦的动作,只要有意地降低说话的声调并相随着低下头去,就能使对方接收到你想尽快结束这场谈话的信号。为加强这一效果,你只要在低下头去时,再配上看手表的动作,那么,你更能成功地达到你的目的了。 这种低头的动作,和鞠躬时的低头,在意义和形态上完全不同。一个人对他人所怀的敬意越深,那么他鞠躬时低头的程度也就越大。令人深感有趣的是,小孩子往往不会做出笔直低头的动作,所以往往是歪着头鞠躬。但是,长大***之后,如果他在鞠躬时仍然歪着头,则说明这个人的身上还保留了许多幼儿的精神结构。换句话来说,这说明他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是社会履历不够的表现。 当然,一个人在显示其优越的时候,是高高地昂起头来的。最为常见的姿势是,身子向后倾,背靠在沙发上或椅背上,两手枕在后脑勺上,有时还伴随着跷起二郎腿;要是有人面对你这样坐着的话,你的心里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看法:“这个人很自大,一定喜欢卖弄自己的学问。”这种身体向后倾、双手枕着后脑勺的姿势在美国人中最常见,尤其以西南部的男人为甚。 尼伦伯格?卡莱罗博士为了研究这个姿势画了一个男性的白人移民者,带了一把***坐着,两手枕着后脑勺。然后,他让其他人来分析。立即有人认为,对于移民者来说,随时迅速拔***是十分重要的,但这种两手枕着头的姿势,显然是不利于拔***的,这表示,这个白人移民者松弛了他的挑衅态度。 头部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便是头发。古往今来,有许多对于头发的形容和传说,这里不一一赘述了。头发的身态语言,是由“发型”表达出来的,它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和欲望,同时也是这个人所属的社会团体的记号。 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对头发是非常重视的,有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执著观念,要是剪发,就会被看做是忤逆不孝的行为。辛亥革命后,为了扫除清王朝的势力,首先就是革辫子的命,剪不剪辫子是检验一个人拥护不拥护民主主义革命的试金石。 可见,头发对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所处的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头发也能反映出各人的心理状态。只要一上街,就能看到形形***的发型,使头发的身态语言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细腻入微。 刚兴起男子烫发时,便抢先一步去试行的人,不是爱冒险好出风头的人,便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的人。经常改变发型的人。反映出他心理的不成熟,容易盲目听信他人之言,具有易受他人煽动的性格。同时,也表示出他很少会执著于自己的喜好。他的脾气随和而为人又率直真诚。 头发是和别人见面时,最先入目的部位。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要达到扩大势力范围的目的,头发确实是最合适不过的部位了。剪短的头发能使毛发根根耸立,借以达到充满战斗气氛的目的。这和猫发怒时,表现出的弓背耸毛的状态相同。因此,“板刷头”可看做是充满了攻击欲的表现。 美国军队在新兵入伍时,强制性规定新兵要剃CI式短发。当以蓄留油爆式发型而备受观众青睐的猫王普莱斯利入伍也被剃成了n式短发时,曾在社会上哄动一时。军队规定其一定的发型,就体现了某一团体用专一的发型来与其他团体相区别,表明了团体的团结以及个人对团体的隶属意识。不但是军队,就是其他的团体也有这种情况。比如,日本的相扑队,队员一律四周剃光仅留头顶上一绺头发;欧美的嬉皮士,则都留怪异的长发,等等。 在传统观念上,长发一般为女子的发型,但众所周知,美国的嬉皮士们首先兴起了男子披留长发的做法。他们以这种发型,来象征着对现有权威、权力的反抗意识。 至于男子蓄留“爆炸头”(非洲发型),也是美国黑人用以表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并抗议种族歧视的一种意识表现。当然,无论是长发还是爆炸式,当它成为一种流行发式以后,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对社会习惯的忠贞与否,完全表现于发型之上。”虽然,在当代社会中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严格的界限划分,但这一点或多或少仍遗留在人们的意识之中。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白领阶层的人往往梳理三七分的发型,而娱乐圈中的工作人员常见蓄留长发,在读的学生均剃成学生头等等。这说明,他们以发型来传达自己属于的阶层,并表示出自己对此一圈子的忠贞不会改变。 也有的人,在参加工作前把自己的头发剃短。这种行为在表示他对今后所隶属的团体的忠贞,同时,也可以说是他在面临新的生活之际,为了表示自己有决心经受新的环境的考验。 基于上述意义,一个人遁入空门出家当和尚时的“剃度”,便是厂个典型实例。“剃度”或“落发”的仪式,就是利用剃光头发所产生的身态语言,极富戏剧性地象征着“抛弃凡尘”的意识转变和终生事佛的决心。 日本相扑界的大力士在引退之际所进行的“断发式”,也与上述意义相同。至于,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日本棋圣表示,若输给了中国的话,便要剃光头发,这一方面表示了他要力争胜利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和盘托出了他的隐蔽心理,即失败后以剃光头发来向日本国民谢罪,并期望着随着头发的重新长出而卷土重来。 国外有些研究认为,从一个人头发的质地和色泽,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 男性各类头发: 头发似钢丝,既粗硬,又浓密如刺猬者:此人事必躬亲,有气魄,有领导才能。可惜的是,他常不顾家。 发粗而色淡、硬而且疏者:此人刚愎自负,喜驾驭别人,度量狭小。他最大的特点是,有点小聪明。 发黑如墨,密如云,软如丝者:性好逸乐,度量宽宏,吃苦耐劳,喜欢处处依赖他人,是理想的游伴。 发虽柔软,却极稀疏者:此人好出风头,爱与人辩论,同时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做事情没有判断力,日常生活中常犯疏忽、健忘的毛病。 发虽柔软浓密,却不易梳平者:此人个性软弱,容易脸红,做事犹豫不决,是神经质的男人。 发浓密粗硬,却能自然下垂者:这种人大多数身体较胖,不大喜欢活动,细心多情,爱情专一,是理想的丈夫。 发髯相连,粗浓如刺猬者:此人个性鲁莽,豪迈不愿,有侠义心,爱多管闲事,不拘小节。 发色淡、疏而粗硬且不平者:思考力敏锐,有演说天才,能屈能伸。最大的缺点是,好占便宜,最终不免吃大亏。 发浓密柔软,自然下垂者:性情内向,喜沉思,有耐心,艺术家、科学家出于此种发型者多。 发自然向内曲缩,如烫过一般者:此人性情激烈,事事患,者患失,事事猜疑,常常心情紧张。 发根曲缩,发梢平直者:此人自以为是,有我无人,喜欢独断独行,没有通融心和同情心,是家中的暴君。 发色黑中带赤者:此人挥霍无度,喜交结异性朋友,性欲甚强,用情不专,是女性最应注意的危险人物。 脑后的发色黑白交杂而生者:此人多愁善感,忽喜忽忧,爱自作多情,睡中常讲梦话,是神经衰弱的象征。
欢迎转载:
推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