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主要内容第三章主要内容

第三章 聪明的蜜蜂酿不出蜜来_聪明笨笨猪_少儿读物精华零零七
 手机版 |
当前位置:
第三章 聪明的蜜蜂酿不出蜜来
月光森林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到了春天,百花竞开,姹紫嫣红,一派繁荣景象。
春天也是蜜蜂忙碌的季节,太阳刚刚升起,勤劳的***就飞出蜂巢,无数***在天空排成一条长长的线,飞往森林采蜜。在月光森林西南角,有一大片洋槐树,开满五颜六色的洋槐花,是***最爱去的地方。洋槐花蜜芬芳纯净,营养丰富,是人见人爱的上等蜂蜜。***飞到洋槐树林,立刻融入昂首怒放的花朵,钻进***,采吸花蜜。
每只***身上都有一个小小的蜜囊,就是储存花蜜的小袋子,将采吸到的花蜜存放在蜜囊里,每一朵硕大的洋槐花里只能采吸到零点零零零几克花蜜,平均要采吸一千两百朵洋槐花,才能将小小的蜜囊装满。然后,***振动翅膀,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飞回蜂巢,将蜜囊里的花蜜倾吐在蜡窝里,再次飞往洋槐树林,重复整个采吸过程。每只***,每天要采蜜十次,非常辛苦。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滴蜜都是***心血与生命的凝结。
到了下午两点钟,***已经出来采蜜六次,工作完成一半多了,身心总算能放松些了,也感到疲倦了,便有一群***,栖落在一根树枝上,喘口气,闲聊天,放松放松。
蜜蜂有一个大嘴巴,但蜜蜂嘴巴是用来采吸和储存花蜜的。蜜蜂嘴巴不会发出声音,它腹部有两个极小的黑色圆点,是蜜蜂身体的发声***,可以用这个***互相说话交流。
有一只名叫苏娅娜的***,告诉大家一个新闻:
“诸位,听我说,昨天我出来采蜜时,飞在空中,突然就遭遇一股狂风,我身不由己被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哦,当狂风过去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在最热闹的市中心了,有许多人在一家名叫‘聪明堂’的店铺前排队,人山人海,玻璃橱窗都快挤破了。我飞下去一打听才知道,大家在抢购聪明丸,说是特别有效,吃了聪明丸就会变得特别聪明。”
“我好想让自己变得聪明一点。”一只名叫万胜花的***深有感触地说,“我觉得我脑子有点笨耶。我总是误入别人已经采吸过的花朵,白忙一场,一丁点儿花蜜都吸不到。要是我能变得聪明了,一眼就能看清这朵花是不是刚被别人采吸过的,那我就可以少花很多冤枉力气了。”
“我也想让自己快点变得聪明起来。”另一只名叫小舞仙的***也说,“我喜欢跳舞,如果我够聪明的话,我就能跳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蜜蜂舞,成为一个真正的舞仙。”
“心动不如行动,那我们何不现在就去买聪明丸来吃呢?”苏娅娜提议道。
所有在场的***都扇动翅膀发出嗡嗡嗡的声响表示赞同。于是,这群***就飞到月光森林市中心,飞临聪明堂上空。果然就像苏娅娜说的那样,聪明堂门前“人”头攒动,不不,应该说是兽头攒动,长长的队伍望不到头。***们没时间排队,它们还要急着赶回去采蜜呢。于是,它们从天而降,飞到队伍的最前端。
蜜蜂有尾刺,被蜜蜂蜇一口的话,剧痛难忍,还会红肿发炎。所以,当***们飞到聪明堂门口,所有正在排队的飞禽走兽害怕被蜜蜂叮蜇,潮水般往后退却躲避,***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加塞成功,排到队伍的最前面了。
但***们忽视了一个问题,聪明丸是要钱买的,它们都是工蜂,只做工,没有薪水,所以身上没有钱的。也不知是谁出了个主意,用它们身上携带的花蜜去交换。在聪明堂负责销售的怪客妙嘴先生品尝了蜂蜜,喷喷香,蜜蜜甜,还是头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也就利用总经理的职权做了个变通,以一粒聪明丸换取这群***身上携带的全部花蜜。妙嘴先生说:“算你们运气好,遇到了我。看在你们老远从洋槐树林飞过来的情分上,就便宜点卖给你们了。啧啧,这么一点蜂蜜,就换了我一粒聪明丸,就好比路边捡了个大钱包呢,高兴了吧,嘴巴笑歪了吧?像你们这样的小昆虫,一粒聪明丸足够你们全体服用了,保证你们各个都变成全世界最聪明的***。”
***们将储藏在蜜囊里的花蜜都倾吐在一个玻璃容器里,妙嘴先生又取来另一个玻璃容器,将一粒聪明丸用水溶解了,让***们采吸。
很快,每一只***的蜜囊里,装了满满一蜜囊聪明丸溶液。
飞回蜂巢后,它们分三次将蜜囊里的聪明丸溶液都服下去了。
仅仅过了两天,那只名叫万胜花的***就明显感觉自己聪明了不少,过去它经常会笨头笨脑误入别人已经采吸过的花朵,白忙一场,什么也得不到。现在不会了,它机灵多了,在花丛中扫一眼,即可辨别哪朵花是别人已经采吸过的,哪朵花是别人还没采吸过的。十拿九稳,再也不会搞错。但这个困扰它许久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新问题又油然而生。它这么忙忙碌碌,天天风雨无阻地飞来飞去,究竟是为什么呀?它每天要钻到一万两千朵鲜花里去,要采满十蜜囊花蜜,可它能得到什么呢?它只能享用其中的一蜜囊花蜜,其余的九蜜囊花蜜,全部无条件地贡奉给了蜂王、雄蜂和蜂王所生的幼蜂。它是只工蜂,顾名思义,工蜂就是工作蜂,不仅要采粉酿蜜,还要养育幼蜂、清洁蜂房、保卫蜂巢。可以这么说,在蜜蜂社会,在蜜蜂大家庭,一切杂役,概由工蜂承担。工蜂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似乎命中注定就只能奉献,不能索取,只有劳作,没有享乐。蜜蜂的寿命本来就不长,但工蜂活得就更短了,通常蜂王可以存活六七年,但工蜂的寿命却只有六十来天。毫不夸张地说,每只工蜂最后都是活活累死的,而且无一例外都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工蜂的命为何这么苦啊?比苦瓜还要苦,比黄连还要苦。万胜花这么想着,想得心烦意乱。
另一只名叫小舞仙的***服下聪明丸后,也立竿见影,一下心灵开窍了,舞蹈越跳越好,两片透明的小翅膀像婚纱一样飘逸摇摆,身体旋转颤动,舞动激情,舞动生命,美不胜收。它陶醉在自己的舞蹈中,但开窍的心灵,却有另一种苦恼悄悄涌上心头。众所周知,动物舞蹈,都是精彩的求偶仪式,蜜蜂舞蹈当然也不例外。工蜂属于雌蜂,小舞仙舞兮蹈兮在蜂房里拼命地跳呀跳,企望能用优美的舞姿俘获一位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但遗憾的是,它跳得翅膀都折弯了,腿都快跳断了,蜂巢里有成百上千只雄蜂,却没有哪只雄蜂有兴趣看它一眼。一腔激情,都打水漂了。蜂王也是雌蜂,而那只体态肥胖臃肿的蜂王,屁股后面却跟着众多的追求者,蜂王的舞蹈跳得实在不敢恭维,但只要蜂王笨拙地跳起舞蹈,所有的雄蜂便热情地聚拢在蜂王身边,接受蜂王的挑选。在蜜蜂社会,唯有蜂王有生育后代的权力,换句话说,唯有蜂王有权接受雄蜂的追求,收获甜美的爱情。小舞仙是一只工蜂,天生就没有爱和被爱的权利,它只能不辞辛苦外出采蜜,供蜂王和雄蜂享用,帮助蜂王养育后代,并负责蜜蜂王国里的一切杂役,直到耗干自己的生命。它舞蹈跳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它沮丧极了,无精打采地在花丛间采蜜,越想越伤心,忍不住嘤嘤哭泣起来。
聪明丸确实有效,让小舞仙学会了思辨,学会了思考。然而,烦恼也从此就开始了,一切烦恼都是从学会思考开始的,一切痛苦都是从不满足开始的。
这时,天空突然下起雨来。蜜蜂身体小,翅膀也薄得可怜,正在飞行途中的工蜂,背着有自己身体一半重的满满一蜜囊花蜜,负重飞行,本来就飞得摇摇晃晃,豆大的雨粒砸在身上,突然就飞不动了,从空中落到地上,在雨中挣扎,有的被大雨折断翅膀,有的就被大雨活活淹死了。那些侥幸活下来的,雨停了,太阳出来了,阳光晒干淋湿的翅膀,便又继续去从事永无止境的劳役。
但眼下这个蜜蜂王国,有许多工蜂服用过聪明丸,头脑比其他工蜂聪明多了,豆大的雨粒刚刚噼里啪啦地落下来,聪明的工蜂便飞进树林,找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停栖在树冠中层一根枝丫上。头顶是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的树叶,就像一把绿色的巨大的伞,为***们遮风挡雨。
聪明不聪明就是不一样,够聪明的话,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能化险为夷,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克服危机的途径。
豆大的雨粒砸在树叶上,叮叮咚咚,就像奏响了大自然的爵士乐。
大雨滂沱,一时半刻还不会停。一群***,聚在一起躲雨,难得有这样的清闲,难得有这样的相聚。下雨天,闲聊天,是唠唠家常、叹叹苦经最好的机会。
都是服用过聪明丸的***,各个都聪明得像小精灵。
那只名叫苏娅娜的***,一眼就发现小舞仙脸上的泪痕,关切地问道:“舞仙妹妹,你干吗要哭呀?你遇到什么委屈了呀?说出来吧,我们大家替你分担忧愁。”
小舞仙呜咽道:“我觉得自己的命太苦了,我觉得这世道太不公平了。我们做工蜂的,吃得最差,干得最多,寿命最短,跟爱情也是绝缘的啊。”
几句话,就像往平静的水面扔了几块石头,立刻在***们的心里激起一圈又一圈涟漪。它们都是工蜂,有着相同的命运,有着相同的悲剧。惺惺相惜,伤心是会传染的,便一起嘤嘤嗡嗡哭泣起来。
哭得天昏地暗,哭得死去活来。
“光哭有什么用啊。眼泪流成河,我们还是卑贱的工蜂。”名叫苏娅娜的***愤愤不平地说道,“我们不能这么傻,一辈子当一只浑浑噩噩的工蜂。我们不能向命运低头,我们应当振作起来,运用我们聪慧的头脑,坚强地与命运抗争。”
“怎么个抗争法?”名叫万胜花的***问道,“好像我们天生就是做工蜂的命。”
“不对。”苏娅娜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刚生出来时,和蜂王比,没什么差别,都是生命力很脆弱的幼虫。差别在于我们所吃的东西不同,蜂王是吃蜂王浆长大,所以变成拥有一切的蜂王,而我们是吃普通蜂蜜长大的,所以变成一无所有的工蜂。如果……如果我们也……也是吃蜂王浆……我们……我们也能变成拥有一切的蜂王!”
所有在场的***都是吃过聪明丸的,脑子特别灵,一点就醒,瞬间觉悟。是啊,谁都知道,蜜蜂王国有着奇特的社会结构和繁育策略,一个蜂巢里只有一只蜂王,一千余只雄蜂,五万余只工蜂。所有的雄蜂,都是蜂王的候选情人,所有的工蜂,都是蜂王的奴仆,蜂王拥有一切,主宰一切。蜜蜂酿蜜,分为两等,一种是普通蜂蜜,另一种是蜂王浆,蜂王浆是工蜂用身体炼制出来的,是浓缩的蜂蜜,也是蜂蜜的精华。蜂王顿顿吃蜂王浆,所以蜂王长得又高又大,一只蜂王的体积相当于四五只工蜂,寿命也是工蜂的三四十倍。有意思的是,当蜂王年老体弱,需要一个新蜂王时,就挑选一只幼蜂,顿顿喂蜂王浆,这只幸运的幼蜂便成长为蜂王了。也就是说,蜂王或工蜂,高贵或卑贱,拥有一切或一无所有,不是先天基因决定的,而是后天喂养决定的,吃蜂王浆,就是至高无上的蜂王。
“所有蜂王浆都是我们工蜂炼制出来的,凭什么要无偿进贡给蜂王呀?”一只腿上沾满***花粉的工蜂咬牙切齿地说。
“我们真的太傻了,辛辛苦苦炼制出蜂王浆,干吗不留着自己享用?别人把我们当傻瓜,我们可不能自己也把自己当傻瓜。”万胜花很煽情地说道。
“蜂王什么都不干,不会筑巢,不会酿蜜,不会打仗,不会喂养幼蜂,也不会打扫卫生,却养尊处优,天天吃蜂王浆,养得白白胖胖,纯粹就是剥削,标准的寄生虫,也太可恶了啊!”苏娅娜激情澎湃地说道。
“蜂王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谈情说爱,就是生产幼蜂,这是甜蜜的事业,我也很想做呢。”小舞仙幽幽地说道。
***们七嘴八舌抨击不公正的社会制度,控诉蜂王的专制与残暴。等雨停了,所有在场的***达成了共识,再也不傻乎乎地为蜂王进贡蜂王浆了。这蜂王浆,本来就是工蜂呕心沥血炼制出来的,好东西留着自己享用,自产自吃,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蜂王想吃东西了,哦,就把普通蜂蜜给蜂王。你不劳而获,能喂你一口普通蜂蜜,已经够便宜你了啊。
于是,这些吃过聪明丸的***,不再傻乎乎地将好不容易炼制出来的蜂王浆贡献给蜂王,而是悄悄吃到自己肚子里去。还有更聪明的***,吃了自己的蜂王浆还嫌不够,还窃取别的***炼制的蜂王浆。
蜂王浆是一种高营养物质,那些偷吃了蜂王浆的工蜂们,身体奇迹般变大了,容颜也变得漂亮了,精力也更充沛了,过去每天采一万两千朵鲜花,已累得半死,现在每天采一万五千朵鲜花,仍精神饱满。那只名叫小舞仙的工蜂,也变得越来越有魅力了,跳起舞来,有好几只雄蜂被它鲜亮的容貌和婀娜的舞姿所吸引,跟在它后面嘤嘤嗡嗡飞舞。
哪怕是***,只要聪明了,生活就会变得美好。
其他工蜂当然很震惊,本来大家都是生活在蜜蜂王国最底层的灰姑娘,怎么这一小群灰姑娘摇身一变,都变成白雪公主了呀?好生让人羡慕,好生让人嫉妒!便四下打听灰姑娘蜕变成白雪公主的奥秘。没有不透风的墙,纸是包不住火的。很快,其他工蜂就打听到关于聪明丸的秘密。依葫芦画瓢谁不会呀,工蜂们纷纷效仿,都用酿制的蜂蜜去交换聪明丸,吃聪明丸蔚然成风,工蜂们吃了聪明丸后,便不再傻乎乎地将自己精心炼制的蜂王浆无私奉献给蜂王了。
在这个蜂巢里,蜂王的境遇越来越悲惨,本来五万余只工蜂炼制的蜂王浆,是够蜂王食用的,蜂王吃了蜂王浆后,产下大批的卵,孵育后代。现在蜂王浆数量骤减,还不够自己吃饱的,哪还有心情去产卵。更可怕的是,聪明的工蜂越来越多,蜂王浆越来越少,不够蜂王塞饱的,蜂王肚子饿了,自己既不会采吸花蜜,又不会炼制蜂王浆,便只好吃工蜂们提供的普通蜂蜜,原先是锦衣玉食,现在是粗茶淡饭,哪受过这份苦啊,没几天工夫,肥硕的身体便消瘦下来,白雪公主蜕变成灰姑娘了。
没过多久,聪明丸的秘密传遍月光森林每一只蜂巢,传遍整个蜜蜂王国,所有的工蜂都积极主动竞相购买聪明丸,大量聪明绝顶的工蜂涌现出来,每一个蜂王都无法得到足够的蜂王浆来孵育后代,一天比一天消瘦,慢慢蜕变成普通蜜蜂。
而那些吃过聪明丸的工蜂,虽然将自己精心炼制的蜂王浆留给自己享用了,但蜂王浆的量太少,不足以让它们变成真正的白雪公主——成为新的蜂王;在蜜蜂王国,平均要五万只工蜂辛勤劳动,毫无保留地奉献精心炼制的蜂王浆,才能达到供需平衡,才能确保蜂王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大批量产卵生产后代。
就这样,蜂王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蜂王浆而不再产卵,工蜂们因为自酿自食,各自消耗一丁点儿蜂王浆,个头倒是长大了些,却远远达不到蜂王的标准,当然也不会繁殖幼蜂,而蜜蜂的寿命是有限的,就算是享用足够蜂王浆的货真价实的蜂王,最多也就能活六七年,普通工蜂也就能活六十来天,就算吃了自己炼制的蜂王浆,那些工蜂也最多能活三五个月。对于任何生命来说,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死亡,没有新生,生命繁衍的链条就会断裂。很快,月光森林蜜蜂数量与日俱减,一窝蜂灭绝了,没过几天,又一窝蜂灭绝了。
洋槐、苜蓿、玉兰、丁香……许许多多植物都是依赖蜜蜂传送花粉,进行繁殖的,可以这么说,蜜蜂是很多植物婚配的红娘。蜜蜂没了,红娘没了,传送花粉的使者没了,植物丧失婚配机会,慢慢枯萎,慢慢衰亡。
植物大量减少,食草动物的食物源遭到破坏,食物不足,食草动物便大量死亡,食草动物减少,食肉动物也就跟着大批死亡。
死亡的阴霾笼罩整个月光森林。
大自然是个有机的整体,生命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会引起整条生物链的断裂和崩溃。
Powered by 55TR.COM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西藏生死书
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我小时候在西藏听过乔达弥(KrishaGotami)的故事,她是位生长在佛陀时代的少一妇 ;她的第一个儿子在一岁左右就病逝了,乔达弥伤心欲绝,抱着小一尸一体在街上奔走,碰到人就问是否有药可以让她的儿子复一活。有些人不理会她,有些人嘲笑她,有些人认为她发疯了。最后她碰到一位智者告诉她,世界上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够为她施行奇迹。
  因此,她就去找佛陀,把儿子的一尸一体放在佛陀的面前,说出整个过程。佛陀以无限的慈悲心听着,然后轻声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治疗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没有亲人死过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
  乔达弥很高兴,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对第一户人家说:「佛陀要我从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拿回芥菜子。」
  「我们家已经有很多人过世了。」那个人如此回答。她于是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家已经有无数的人过世了。」她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向全城的人家去要芥菜子,最后终于了解佛陀的要求是无法办到的。
  她只好把儿子的一尸一体抱到坟场,做最后的道别,然后回到佛陀那儿。「你带回芥菜子吗?」他问。
  「不!」她说:「我开始了解您给我的教法,悲伤让我盲目,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受到死亡的折磨。」佛陀问:「你为什又回来呢?」
  她回答:「请您开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不死的?」
  佛陀开始对她开示:「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就必须经常如此反省: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令郎的死亡,帮助你了解我们所处的轮回世界是无法忍受的苦海。脱离生死轮回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解脱之道。因为痛苦而使你准备学习 ,你的心也已经打开大门迎向真理了,我将教你解脱之道。」
  乔达弥顶礼佛足,终其一生追随佛陀。据闻,她在临终前开悟。
  接受死亡
  在乔达弥的故事中,有一件值得我们再三察觉的事: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
  譬如说,濒死经验最重要的预示是:它彻底改变了曾有濒死经验者的生命。研究者注意到其影响和改变相当大:对于死亡的恐惧降低,也比较能接受死亡;增加对别人的关怀,更加肯定爱的重要性;追求物质的兴趣减低,更加相信生命的精神层面和精神意义;当然,也比较能接受来世的信仰。有一个人对肯尼斯·瑞林说:
  过去我是一个行一尸一走肉,除了贪求物质享受之外,生命毫无目标。现在我完全改变了,我有强烈的动机、生命的目的、明确的方向、把握此生的坚强信念,我对于财富的兴趣和贪欲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了解精神层面的渴望,以及希望看到这个世界有所改善的热情。
  有一位妇女告诉研究濒死经验的英国学者玛格·葛雷(MargotGrey)说:我慢慢感觉到我有一股强烈的爱心,有能力把爱传达给别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找到喜悦和快乐。对于生病和临终的人,我有强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们多少能够知道,死亡的过程只不过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大家都知道,像重病之类的致命危机,可以产生同样巨大的改变。死于癌症的弗瑞达·妮洛(FredaNaylor)医师,勇敢地写下她死前的日记:
  我必须感谢癌症,让我有一些从未有过的经验。了解生命必死之后,让我变得谦卑,使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发现自己,因为我必须在人生的跑道上停下来,重新衡量,然后再前进。
  如果我们确实能够谦卑而开放地「重新衡量,再前进」,以及真正接受我们的死亡,我们将发现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精神的教导和修行。而这种接受极可能带来另一个惊人的结果:真正的治疗。
  记得一九七六年有一位中年的美国妇女,在纽约晋见敦珠仁波切。她对于佛教并不热衷,却听见说有一位大师来到了纽约。那时候,她病得很严重,绝望之余,什么事情都想尝试,甚至看看一位西藏上师!当时我担任她的翻译。
  她走入房间,坐在敦珠仁波切的面前。她因为自己的情况,加上见到仁波切便感动得掉下眼泪,她冲口而出:「我的医师说我只能再活几个月,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敦珠仁波切一温一 和而慈悲地咯咯笑了起来,然后安静地说:「你看,我们大家都正在死啊!死只是迟早的问题,有些人死得比别人早些罢了。」他以这几句话,帮助她了解凡是人都会死,也了解并不是只有她会死,纾解了她的焦虑。然后,他谈到了死亡的过程和对于死亡的接受,也谈到死亡里存有解脱的希望。最后,他教她治疗的修行法门,她就虔诚奉持不渝。
  她不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因而获得痊愈。我听过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被诊断到了绝症的末期,只剩下几个月可活。当他们闭静潜修,真正面对自己和死亡的事实时,竟然治愈了。这告诉我们什么?接受死亡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并发现生死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此一来,就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疗作用。
  西藏佛教徒相信,癌症之类的疾病其实是一种警讯,提醒我们生命中一直忽略的深层部分,比如精神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看待这个警讯,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不仅能治疗我们的身心,甚至整个生命。
  心灵深处的改变
  像乔达弥一般地深切反省无常,可以让你从内心的深处来体会无常的真义,当代上师纽舒堪布(NyoshulKhenpo)写了一诗,道尽个中蕴味:
  一切万物都是虚幻短暂的,有分别心的人如刀上舔蜜,以苦为乐。坚持万物实有的人,多可怜啊!
  参道友们,往内观照。
  然而,往内观照是多么困难的事啊!我们多么容易被旧一习一 气主宰啊!就像纽舒堪布的诗告诉我们的,即使它们带来痛苦,我们却以几近听天由命的态度接受它们,因为我们惯于屈从。我们自以为崇尚自一由 ,但一碰到我们的一习一 气,就完全成为它们的一奴一隶了。
  虽然如此,反省还是可以慢慢带给我们智慧。我们注意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断重复的模式里,也开始希望跳出窠臼。当然,我们也许还会再掉入其中,但慢慢的,我们可以跳出来,有所改变。这首题为〈人生五章〉的诗,道出了全部讯息:
  1.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一习一 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那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4.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5.我走上另一条街。
  反省死亡,是为了在你的内心深处做一番真正的改变,并开始学习 如何避免「人行道上的洞」和如何「走上另一条街」。通常这需要一段避静和深观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睁开眼睛,认清我们如何对待生命。
  观察死亡,并不见得就是恐怖或病态的事。当你真正受到启发,放松、舒适,躺在床 上,或在假日欣赏悦耳的音乐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当你快乐、健康、自信和充满幸福的感觉时,为什么不对死亡做一番反省呢?你没有注意到,某些时刻,你会自然地被引导去做内省的功夫吗?善用这些时刻,因为它能够让你有一种强烈的经验,迅速改变你的世界观。在这些时刻中,过去的信念自行崩溃,你可以发现自己的转变。
  观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厌离」感,藏文称为ng?jung.的意思是「走出」、「出头」或「出生」。时常深观死亡,可以让你发现自己从一习一 气中「走出」,通常是带着厌恶的感觉。你才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准备放下它们,最后你将能够把自己从一习一 气中解脱出来,诚如上师们所说的「好象从乳酪中挑出毛发」那么容易。
  你将产生的厌离感,既有忧伤也有喜悦:忧伤的是你知道过去的方式竟然一无是处,喜悦的是当你能够放下它们时,你的视野将越来越广。这种喜悦可以产生强大的新力量、信心和永恒的启示,因为你再也不受一习一 气左右了,因为你已经真正从旧一习一 气出头了,因为你已经能够改变,而越来越自在了。
  死亡的心跳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它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我们在生活中,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我们相信一切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
  如果无法学习 ,我们就会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 生活就是学习 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和嘲讽所在:执著不仅是做不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东西,本质是执著不了的。西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中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么用力,沙中还是挤不出油来。」
  确实地体会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以及错误的恒常观、盲目的追逐。慢慢的,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此生疏。但只要我们不断反省,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容易。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的愚蠢沉没,但我们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够发展出放下的观点;那时候,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履践,如同医学研究必须兼顾理论与实务,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实际训练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无常」的实验室中。改变发生的时候,我们学习 以一种新的智慧来看待它们;虽然旧一习一 依然发生,但我们本身却会有些不同。整个情况将变得比较轻松、不紧张、不痛苦,甚至于连旧一习一 气对我们虽有影响,都会觉得不像过去那么大。随着每一次的改变,我们会有稍许的体悟,我们对于生活的观点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宽广。
  处理「改变」
  让我们做个实验。拿起一个铜板,想象它代表你正在执著的东西。握紧拳头抓住它,伸出手臂,掌心向下。现在如果你打开或放松手掌,你将失去你正在执著的东西。那就是为什么你要握住它的原因。
  但还有另一个可能性:你可以放开手掌,但铜板还是会在手上。你的手臂仍然往外伸着,只要把你的掌心向上,即使是放开你的手掌,铜板还是留在你的手中。你放下,而铜板仍然是你的,甚至连铜板四周的虚空也是你的。
  因此,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接受无常,同时毫不执著地享受生命。
  现在让我们想想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的事。人们时常是在突然感觉失去伴侣的时候,才能了解自己是爱他们的。然后人们就更执著了。当一方越执著,另一方就越逃避,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越脆弱。
  我们时刻都要快乐,但追求快乐的方式却那么笨拙,以致于带来更多的忧愁。我们往往认为必须抓住,才能拥有获得快乐的保证。我们问自己:如果我们不拥有,怎能享受呢?我们总是把执著误以为是爱啊!即使拥有良好的关系,由于不安全感、占有欲和骄傲,爱也被执著所破坏了;一旦失去了爱,你所面对的,就只剩下爱的「纪念品」和执著的疤痕。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做才能克服执著呢?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它的无常性;这种了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对我们的控制。我们将了解上师所开示的对于改变的正确态度:想象我们是天空,看着乌云飘过;想象我们是水银一般的自一由 自在。当水银落在地面时,仍然完整无瑕,从不与尘埃混合。当我们试着依照上师的开示去做,慢慢解除执著时,大慈悲心就从我们身上产生。执著的乌云纷纷飘散,真正的慈悲心就像太一陽一发出光芒。那时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就能体会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这首诗的真义:
  把喜悦绑缚在自己身上的人,
  反而毁灭了长着翅膀的生命;
  当喜悦飞去而吻别它的人,
  将活在永恒的朝一陽一之中。
  战士的精神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如果放下的话,就会一无所有,但生命本身却再三透露相反的讯息:放下是通往真正自一由 的道路。
  当海浪拍岸时,岩石不会有什么伤害,却被雕塑成美丽的形状;同样道理,改变可以塑造我们的性格,也可以磨掉我们的棱角。透过各种改变的考验,我们可以学习 发展出一温一 和而不可动摇的沉着。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增强了,善心和慈悲心也开始从我们本身自然反射出来,并且把喜悦带给别人。这个善心可以超越死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基本的善心。整个生命便是在教我们如何发掘那颗强烈的善心,并训练我们实现它。
  因此,生命中的逆境,都是在教我们无常的道理,让我们更接近真理。当你从高处掉下来时,只会落到地面棗真理的地面;如果你由于修行而有所了解时,那么从高处掉下来绝不会是灾祸,而是内心皈依处的发现。
  困难与障碍,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了解和利用,常常可以变成出乎意料的力量泉源。在各位大师的传记中,你会发现,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困难与障碍的话,就找不到超越的力量。譬如说,西藏的伟大战士格萨尔王(Gesa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流亡历程是西藏文学中最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的意思是「无敌」,没有人能够打败他。从格萨尔出生的那一刻起,他有一位邪恶的叔父,名叫洛东,就想尽办法要杀害他,但每次都让格萨尔越来越坚强。事实上,由于洛东的努力,才使得格萨尔变得如此伟大。因此,西藏的谚语说:如果洛东不是这么邪恶诡诈,格萨尔不可能爬得这么高。
  对西藏人而言,格萨尔不只是一位武术战士,还是一位精神战士。做为精神战士,必须发展特殊勇气,具有睿智、一温一 柔和大无畏的天赋。精神战士仍然有恐惧的时候,尽管如此,他们却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痛苦,认清恐惧,并且毫不逃避地从困难中学到教训。诚如创巴仁波切(ChogyamTrungpaRinpoche)告诉我们的,做为一位战士,就是「将追求安全感的狭隘心胸,换成一个非常宽广的视野,那是一种无畏、开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怀。……」进入那种视野宽广的领域,就是学习 如何在改变中获得自在,如何让无常变成我们的朋友。
  无常的讯息:死亡之中有什么希望?
  更深入探讨无常,你将发现它有另一个讯息,另一个面目,它将带给你伟大的希望,它将打开你的眼睛,让你看见宇宙的基本性质,以及我们与它之间的非凡关系。
  如果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一切就是我们所谓的「空」,也就是说,一切都没有任何持久、稳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一切事物,如果能够看见它们的真正关系,必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佛陀把宇宙比喻成一个广大的网,由无数各式各样的明珠所织成,每一颗明珠都有无数的面向。每一颗明珠本身都反映出网上的其他明珠,事实上,每一颗明珠都含有其他明珠的影子。
  就以海浪为例吧!从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具有明显独立的个体,有始有终,有生有死。从另一方面看,海浪本身并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过是水的行为而已,「空」无任何个体,而是「充满」着水。所以,当你真正思考海浪时,你将发现它是由风和水暂时形成的,依存于一组不断在改变的条件。你也将发现每一波浪之间都有关联。
  当你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万物本身并不真实存在,这种非独立存在,我们称之为「空」。让我们来观想一棵树。当你想到一棵树的时候,就会想到一个明确的物体;在某个层次上,就像海浪一样,树确实是明确的物体。但当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树毕竟没有独立的存在。细细思考,就会发觉树可以化解成无数微细的关系网,延伸到整个宇宙。落在树叶上的雨,摇动树的风,滋养树的土壤、四季和气候,乃至日月,都构成树的一部分。当你继续想下去,就可以发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成就这棵树,任何时刻,树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事物;任何时刻,树的性质都在微细变化中。这就是我们所谓一切皆空,一切皆无法独立存在。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万物之间的一交一 互关系非常广泛深远。生态学家知道,燃烧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棵树,多少会改变一位巴黎市民所呼吸的空气品质;而尤加坦一只鼓动翅膀的蝴蝶,会影响到赫布里德斯蕨类的生命。生物学家开始发现到基因神奇而复杂的作用,创造了人格与个性,它会伸展到久远的过去,显示每一个所谓的「个体」是由一连串不同的影响力组合而成。物理学家已经把量子的世界介绍给我们,量子世界很像佛陀所描述的因陀罗网(遍满整个宇宙的发光网)。就像网上的摩尼宝珠一般,一切粒子的存在,其实就是其他粒子的不同组合。
  因此,当我们认真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事物时,就会发现从前我们认为是如此坚固、稳定和持久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佛陀说:
  了知一切:如幻影,如浮云城堡,如梦,如魅,没有实质,只有能够被看到的性质而已。了知一切:如悬挂在万里晴空中的月亮,倒映在清澈的湖面,虽然月亮不曾来到湖面。了知一切:如音乐、天籁和哭泣中的回音,而回音中却无旋律。了知一切:如魔术师变出马、牛、车等的幻影,一切都不是它所呈现者。
  观想一切事物的本质犹如梦幻泡影,绝不会让我们感到寒冷、绝望或痛苦。相反的,它会唤醒我们一温一 暖的幽默感,以及本自具足的慈悲心,因而对于一切事物和众生越来越乐意布施。伟大的西藏圣者密勒日巴说:「见空性,发悲心。」当我们透过观照而确实见到一切事物和我们的空性与互相依存性时,这个世界就呈现更明亮、新鲜、亮丽的光,有如佛陀所说的重重无尽互相辉映的珠网。我们再也不必保护或伪装自己,就可以轻易做到如一位西藏上师所开示的:
  时常认知生命有如梦幻,减低执著和嗔怨。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你,都要保持慈悲。不管他们做什么,只要你当它是一场梦,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修行的关键,就是在梦中保持积极的愿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也要知道:如果我们与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互相依存的,那么即使是我们最微小、最微不足道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会对全宇宙产生影响。丢一颗小石头到水塘里,就会在水面上产生涟漪;涟漪合成另一个涟漪,再产生新的涟漪。每一件事物都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应该可以了解到,我们会对自己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负责,事实上,我们是在对自己、任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个宇宙负责。Guru喇嘛说过:
  在今日高度互相依存的世界里,个人和国家都无法自己解决。我们彼此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培养世界性的责任感。保护和滋养我们的世界家庭,支持弱势的成员,并保存和照顾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是我们集体的和个人的责任。
  不变者
  无常已经把许多真理显示给我们,但它还隐藏着一个最终的珍宝,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未曾发现、未曾怀疑、未曾认识,却最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理。
  西方诗人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说过,我们最深的恐惧,就好象是龙,护卫着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珍宝。我们将发现,无常道出一切皆不真实和不持久,它唤醒我们的恐惧,因为它驱使我们去问这些问题:如果一切皆会死亡和改变,那么什么才是确切真实的?表象之后,还隐藏着什么无限宽广的事物,来包容这些无常而改变的发生呢?有什么是我们事实上可以依靠,死后还继续存在的东西呢?
  如果我们迫切地把这些问题牢记在心,加以思维,会慢慢发现,我们对于每一件事物的看法会有重大的改变。由于持续对「放下」观想和修行,将发现在我们自身当中,有无法称呼、描述或想象的「某种东西」,隐藏在一切变化和死亡之后。我们对于「恒常」的强烈执著,将因而开始化解褪去,不再是眼光狭隘,心神散乱。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将一再瞥见隐藏在无常背后的广大意涵。我们过去的生命,就好象是搭乘飞机通过乌云和乱流,突然间飞机往上爬升,进入清朗无边的天空。这种新出现的自一由 ,启发和鼓舞了我们,让我们发现自己本身就有浓厚的安详、喜悦和信心,这种感觉令我们异常惊奇,也让我们逐渐相信,我们确实拥有不可摧毁、不会死亡的「某种东西」。密勒日巴写道:
  在死亡的恐惧中,我辛苦地爬上了山棗再三思索着死亡时刻的不可逆料,我攻占了不死、恒常的心性之城堡。如今,对于死亡的一切恐惧都已经过去了。
  因此,我们将逐渐察觉到我们自身就有密勒日巴所谓的「不死、恒常的心性」,宁静如晴空般的沉静。当这种新的觉醒开始变得清晰而持续的时候,就会发生《奥义书》(Upanishads)所说的「意识大回转」,对于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做了一次个人的、纯粹非概念的显露,最后的结果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新的诞生,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复一活。
  对于改变和无常的真理,我们无畏地反覆思维,将会慢慢发现,我们是以感激和喜悦的心情面对不变者的真理:不死而恒常的心性之真理。这是多么美妙而具有疗效的神秘经验啊!
请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