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血毒万里慕容皝回几次血

天龙八部中提到的两个慕容氏牛人
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五胡乱华之人物篇(十七)
南慕容、北乔峰,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武林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书中的南慕容,又称姑苏慕容氏,也就是居住在今天的苏州。他们的祖上,便是五胡乱华时兴起于辽东,后又问鼎中原的鲜卑慕容氏。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二人,毕生都在为光复祖业而奔波,在路卫兵看来,他们的这种祖上情结是可以理解的,慕容氏是鲜卑族中最先崛起的一支,也的确在历史中显赫一时。慕容氏当时在中原先后建立了两个政权,即前燕和后燕(后燕后来分割成北燕和南燕),二者虽间隔14年,却是慕容氏大燕政权的一脉相承,而慕容复父子要光复的,便是这个令他们为之骄傲大燕政权。他们念念不忘的先祖,也是他们复国的楷模和源动力,是慕容氏家族中两个最为杰出的人物:慕容恪和慕容垂。
这两个人,一个一度在前燕总摄朝政,完成了慕容氏由弱到强的原始积累;一个是后燕的开国皇帝,在慕容氏最屈辱之时实现了强势复兴,让慕容氏再次成为中原的新宠。慕容氏得以顺利的入主中原,并开创前燕帝国的盛世伟业,这两个人居功至伟,他们的确是慕容氏家族的骄傲。前燕帝国的兴盛和衰败,这两个人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随着这两个人的过世和叛离,前燕的帝国大厦有如失去了根基,很快轰然倒塌。
慕容氏入据中原是从慕容?开始的,慕容?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的第二子,也是进入中原后的第一任帝王。他能够成为中原的新贵,尽情演绎傲视群雄的威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两个弟弟,也就是慕容恪和慕容垂。如果没有他们,慕容?中原帝王之梦实现的不会这么快。
慕容恪是慕容?的第三子,因为其生母不得父皇恩宠,所以慕容恪一开始并没引起慕容?的过多注意。然而,人才是不会被埋没的,特别是在强者为王的乱世。慕容恪长到15岁,已经出脱的一表人才,不但“容貌魁杰,雄毅严重”,而且谈吐不凡,“每所言及,辄经纶世务”,这很快便引起了父皇的关注,并开始对他委以重任。而慕容恪也确实没有让父皇失望,他“临机多奇策”(《晋书》)的军事才能,开始在辽东的战场上得以尽显。
说起慕容氏的兴起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辽东的慕容氏,不过是当时东北地区一个实力并不强大的小国政权。与它同一时期兴起的,还有鲜卑的另外两部,也是慕容氏的近邻,居于辽西的段部和宇文部。慕容氏的北面,则是更早兴起的高句丽和夫余。而此时的中原地区,正值后赵政权最为强盛之时。慕容氏能在夹缝中生存,并最终脱颖而出,慕容恪是立了大功的。他辉煌的战绩,几乎创造了当时东北地区的战争神话。
先是后赵皇帝石虎发兵10万征燕,围困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慕容恪出奇兵,只带2千人,便“斩获三万余级”(《通鉴》),颇有当年霍去病北逐匈奴的风采。慕容恪镇守辽东,屡败高句丽,以至于“高句丽惮之,不敢为寇”。慕容恪打仗非常勇敢,在征伐夫余时,他“身当矢石,推锋而进,所向辄溃”,打出了慕容氏的威风,彻底解决了慕容氏的北部边防问题,从而让慕容氏有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慕容恪吞并宇文部,让慕容氏最终成为了东北霸主,而强大的段部,后来也在慕容恪的强势追剿下,宣告了历史的终结。
慕容?曾经盛赞慕容恪是“智勇俱济”(《晋书》)的虎将,在路卫兵看来,评价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也正是慕容恪的南征北战、无往不胜,才让慕容氏迅速成为东北霸主,完成了进取中原的原始储备。进军中原最关键一仗,便是和以勇猛善战著称的战神冉闵之间展开的,此役成为五胡时期,中原纷争的一个军事转折点,也为慕容氏的中原霸业奠定了基础,而它的导演者便是慕容恪。面对来势汹汹的冉闵,慕容恪从容应对,“分军为三部,掎角以待之”,又挑选“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通鉴》),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连环马了。慕容恪最终以弱胜强,擒杀冉闵,从而让中原的战局彻底发生逆转。
慕容恪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军事上的公众人物,其威名远震,就连南方的东晋都忌惮三分。慕容?死后,东晋朝中有人便想趁机光复中原,当时的大将桓温劝阻说,“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就是说慕容?死了不算什么,只要慕容恪还活着我们就没戏。能让同样以神武著称的桓温折服,足见慕容恪威名之盛。不光是东晋,就连当时强势兴起的前秦帝国,也对慕容恪颇为畏惧。慕容恪攻取洛阳后,大军西指,直接威胁关中,导致“秦中大震”(《晋书》),秦王苻坚亲自备战潼关,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直等到慕容恪撤军。
慕容恪无往不胜,得益于他的治兵韬略。他“不尚威严,专以恩信御物,务于大略,不以小令劳众”,是个善于动脑讲究工作方法的统帅。所以,慕容恪治理下的军队,“防御甚严,终无丧败”,成为打不垮的铁军。也正因如此,慕容?临终前交待慕容?,要多多仰仗慕容恪,而慕容?死后,由于其子慕容?幼小,又让慕容恪辅政,于是慕容恪“总摄朝权”,成为前燕实际意义上的主人。
慕容恪并不是没有当皇帝的机会,慕容?死后,“群臣欲立慕容恪”(《晋书》),但是他没有答应,“国有储君,非吾节也”,忠心耿耿的气节,也正是慕容恪光明磊落的真实写照。慕容恪辅政的这段岁月,也是前燕由弱渐强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前燕的衰败,也是从慕容恪死后开始的。慕容恪死后,帝国政权内部出现分裂。慕容垂最终叛降前秦,让前燕与前秦势均力敌的对峙,变成了秦强燕弱的一边倒。前燕被前秦灭国,书写了慕容氏家族历史上最大的遗憾和屈辱。
慕容垂是慕容?的第五子,原名慕容霸,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慕容?见其“阔达好奇”,说此儿“终能破人家,或能***家”(《晋书》)。就是说这孩子将来不是破败我慕容氏,就是兴盛我慕容氏,命硬,东北人讲话:很霸道。慕容?的话也得到了应验:慕容垂叛离前燕,让帝国很快便遭受亡国的厄运;而前秦衰败后,慕容垂又趁机复国,再次续演了慕容氏的辉煌。当年成家败家的玩笑话,也用血的事实进行了验证。
其实,在路卫兵看来,慕容垂“败家”的危机,早就在辽东之时便已种下祸根。慕容垂也堪称军事史上的奇才,在征伐高句丽和宇文部时屡立奇功。入据中原后,就是他跟随慕容恪攻取的洛阳,让苻坚大惧。也许正是慕容垂出众的才能,让慕容?很是喜欢,对他“恩遇逾于世子?”,比对待法定继承人慕容?还好,而“?不能平之”(《晋书》),心里自然很不服气,这就造成了慕容?和慕容垂之间的矛盾,种下了慕容氏日后的祸根。
就军事才能而言,慕容垂与他的哥哥慕容恪相比毫不逊色。当时如果在慕容家族选一个人接替慕容恪的话,则非慕容垂莫属。事实上,慕容恪也曾多次举荐慕容垂,说“吴王(慕容垂当时的封号)将相之才十倍于臣”,这其中当然有慕容恪自谦的成分,但也足见其对慕容垂的认可。可惜的是,慕容垂的显赫战功却给他带来了祸端。慕容恪死后,太傅慕容评辅政,慕容垂功高盖主,其威名直接威胁到了慕容评的权威。慕容垂在枋头(今河南浚县东南)之战中大败桓温,“威名益振”的同时,也使他们之间的这种矛盾达到了白热化,慕容评“愈忌之”,心里极不舒服。而慕容?的老婆,也就是当时的太后可足浑氏,也是“素恶垂,毁其战功”,在路卫兵看来,估计这和慕容?的影响熏陶有关,不愧是两口子。二人联合起来“密谋诛之”(《通鉴》),想对慕容垂下黑手,慕容垂没办法,只得远走前秦投靠了苻坚。
慕容垂的叛离,让秦燕的对峙彻底发生逆转。本来慕容恪死后,苻坚忌惮的只有慕容垂,他多次想出兵,都因“惮垂威名而未发”,这下慕容垂主动来投,对于前秦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翅,而对于前燕,则犹如断折一翼,军事格局由此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无怪乎当时苻坚“郊迎执手,礼之甚重”(《通鉴》),亲自跑到郊外迎接慕容垂,美得屁颠屁颠的。就在慕容垂叛离前燕的第二年,亦即公元370年,前秦大军便以势不可挡之势,一举灭掉了前燕。当苻坚“徙?(慕容?)及其王公已下并鲜卑四万余户于长安”(《晋书》)时,包括慕容氏皇子皇孙在内的浩浩荡荡的押解队伍,留下的也许只有慕容氏无尽的遗憾。(文/路卫兵)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鲜卑族的宇文氏在什么朝代存在过,并且经历多少年?有哪些皇帝?_百度知道&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家族(转)
  新浪网友:火焰塔
  《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念念不忘复国,那么他想复的是什么国家以及他们慕容家族有什么英雄人物,这就是今天我要讲的鲜卑族英雄慕容翰。
  慕容氏是两晋时期活跃在辽东半岛的鲜卑族的一支,四世纪初,慕容部落的首领慕容?担任了鲜卑大单于一职。慕容翰就是他的长子。
  永嘉之变(又称五胡乱华)时,全国各地一片大乱。西晋辽东太守趁乱杀死和自己有私仇的鲜卑族大将,导致辽东鲜卑人纷纷造反。作为少数民族首领的慕容?在随众造反还是响应朝廷镇压叛乱两种选择上举棋不定。这时慕容翰劝说慕容?依附中央消灭反叛势力,结果一战而胜,为慕容部落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也得到了很多物资和人口。由此鲜卑族作为辽东强大的政治势力登上了华夏历史的舞台。
  后来慕容翰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将无名的慕容部落慢慢发展成为让世人敬畏的大燕国。手下武将能征善战,谋臣计无不中,而且慕容翰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他胆识过人,又坦诚豁达,慕容部落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各级文武官员都对他十分敬重。
  但是,慕容翰的母亲出身微贱,只是慕容?的一个普通小妾。等慕容?去世的时候,继承权落到了正妻所生功勋平平的三儿子慕容?身上。尽管慕容翰对慕容?,以及其他弟弟,也是他手下大将的慕容仁、慕容昭都推心置腹地关心,慕容?还是对慕容翰既嫉恨又畏惧。总是想尽办法要害死慕容翰。
  慕容仁和慕容昭都受到慕容?的迫害,到慕容翰的部将高诩、刘佩那里诉苦,想废掉慕容?,另立慕容翰为主。慕容?听说后,就杀死了慕容昭,派人通缉慕容仁。慕容仁赶紧逃跑到长白山纠集兵力要攻打慕容?。
  刘佩、高诩对慕容翰说:“如今燕王要加害我等,主公为什么不顺应上天获得继承燕国的权力呢?”慕容翰不忍心同室操戈,对大家说:“我受父亲的重托,不敢不尽力。获得这些微不足道的功劳,辅佐我的弟弟本来就是我的本分。现在即使他对我有想法,我也不能去害他啊!”他不准自己的下属参与反叛国家的行动后,投奔了慕容氏的世仇-幽州段氏鲜卑的首领段辽。(这个段氏就是大理段氏的前身,段誉的祖先)
  段辽也是一条血性汉子,虽然和慕容族人是仇家,但是对慕容翰还是十分赞赏,和他推心置腹,结为生死之交。
  后来燕国发生内乱,慕容?和东方的慕容仁相互内斗。处于西部的段辽准备趁机联合慕容仁夹击慕容?,就派遣弟弟段兰和慕容翰一齐进攻慕容?。
  段兰连战连捷,正准备挟连胜之威消灭燕国。这时候,对祖国仍十分挂念的慕容翰不忍心让异族消灭自己的部落,就以穷寇勿追为由反复劝阻段兰停止追击,收兵回国。段兰耳朵一软,听了慕容翰的劝告丧失了灭掉慕容燕国的最佳时机。但是后来慕容?却击败慕容仁将其斩首,并联合石勒的后赵进攻剿灭了段辽。慕容翰无论对段辽还是慕容?都心中有愧。在段辽形势危急的时候,段的手下纷纷叛变,只有慕容翰一个人感激段辽的知遇之恩,坚贞不屈,拒绝慕容?的劝降,死守孤城掩护段辽突围。慕容翰始终不降慕容?,最后逃脱投奔慕容族人的另一个死敌宇文部。
  鲜卑宇文部首领宇文归非常嫉妒慕容翰的才能,准备除掉慕容翰。慕容翰就把头发打乱了装疯,在闹市靠乞讨度日。宇文部的人以为他真疯了,就没人管他。慕容翰趁机四处游历,把宇文部的地理形势都记录下来。
  燕国皇帝慕容?剪除完异己势力后,又想寻找哥哥的下落。打听到慕容翰在宇文部装疯,就派了个人去见在闹市乞讨的慕容翰。慕容翰看到了穿着自己民族服饰的人,什么也不说,就用手捂住胸口直点头。慕容?听说后,就命令使者把慕容翰擅长用的弓箭送给慕容翰,慕容翰就趁机偷出宇文归的宝马逃跑到祖国。宇文部派一百名追兵半途赶上慕容翰的行列,准备活捉慕容翰。慕容翰就说:“我在贵国发疯是装的,而且原来的武功还在,你们不要硬逼我,那是自己找死。不过我今天不想杀人。要不这样,你们找个人在一百步外举着刀环,我来射箭,如果一箭能射穿刀还,你们就放过我,否则我保证束手就擒。”追兵手举着刀环,慕容翰一箭射过去,正好射穿刀环,敌人一看顿时吓的四处逃散。慕容翰就这样回到了祖国。
  慕容?在慕容翰的帮助下灭掉了高句丽,打算从侧面进攻宇文部,就让慕容翰原来的部将刘佩和高诩继续为慕容翰效力。
  高诩对慕容翰说:“燕王虽然现在很器重主公,但是心里对主公还是很讨厌,而且主公的行为并不为我国百姓所接受,不知道主公还有没有某些打算?”
  慕容翰并不很看重自己的名分,这位一心只想着国家强大的英雄对老部下说:“我能以我的名誉,换来整个民族的统一,已经很知足了。个人的荣辱,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在和宇文部落的作战中,慕容翰的军队中了敌人的埋伏,刘佩和高诩为了掩护慕容翰突围,都被乱箭射死,慕容翰也被射成重伤。但在援军的帮助下,慕容翰终于全歼敌人,战胜了宇文部落。
  慕容?平定了北方,又开始猜疑起慕容翰来。由于慕容翰一生三叛其主,先后投奔鲜卑段氏和宇文氏,把他们都搞亡国了,而且从前跟随他的部将都先后战死或被杀,鲜有善终,没人为他说话。全国人民也都看不起他,把他当做叛徒和不吉利的人,纷纷诅咒慕容翰早死。慕容翰这个燕国统一的大功臣终日生活在别人的口水之中,甚至有很多无聊的百姓日夜监视着慕容翰家的大门,一旦有人进出就提醒周围的居民赶快躲开里面的人。
  整个世界都没人理解慕容翰的行为,他的晚年过的十分痛苦。在征讨宇文部中受的箭伤慢慢痊愈后,他开始在家骑马锻炼。有些老百姓知道后,就传言说慕容翰在家里骑马,估计又是要造反了。慕容?就以慕容翰骑马意图谋反为理由赐慕容翰自尽。使者是他从前的部下,因为这些原因对慕容翰十分鄙视,为了洗清所谓“曾经在大叛徒手下当差”的耻辱,亲自请缨来给慕容翰送药酒。慕容翰看着使者泪流满面,惨痛地说:“我这个人里通外国,罪不容诛,没有战死沙场,今天死去,已经是活多了,但是现在中原未定,战火未息,我经常扪心自问,立志杀光敌人,洗刷自己的耻辱,上对得起皇帝,下对得起社稷,可惜此心未遂,是我唯一的遗恨,可惜可惜!”于是端起药酒,一饮而尽。
  慕容翰死去的消息传出后,附近的老百姓敲锣打鼓庆贺慕容翰归天。一代民族英雄,就这样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唾弃中走完苦涩的一生。和他经历相似的有岳飞和袁崇焕,但是,这两位英雄虽然被冤死,还是能得到后人的敬仰,慕容翰却在滚滚征尘中逐渐地被人忘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天龙八部中提到的两个慕容氏牛人--路卫兵的凤凰博报--凤凰网博客
有态度的历史。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天龙八部中提到的两个慕容氏牛人
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o五胡乱华之人物篇(十七)南慕容、北乔峰,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武林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书中的南慕容,又称姑苏慕容氏,也就是居住在今天的苏州。他们的祖上,便是五胡乱华时兴起于辽东,后又问鼎中原的鲜卑慕容氏。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二人,毕生都在为光复祖业而奔波,在路卫兵看来,他们的这种祖上情结是可以理解的,慕容氏是鲜卑族中最先崛起的一支,也的确在历史中显赫一时。慕容氏当时在中原先后建立了两个政权,即前燕和后燕(后燕后来分割成北燕和南燕),二者虽间隔14年,却是慕容氏大燕政权的一脉相承,而慕容复父子要光复的,便是这个令他们为之骄傲大燕政权。他们念念不忘的先祖,也是他们复国的楷模和源动力,是慕容氏家族中两个最为杰出的人物:慕容恪和慕容垂。这两个人,一个一度在前燕总摄朝政,完成了慕容氏由弱到强的原始积累;一个是后燕的开国皇帝,在慕容氏最屈辱之时实现了强势复兴,让慕容氏再次成为中原的新宠。慕容氏得以顺利的入主中原,并开创前燕帝国的盛世伟业,这两个人居功至伟,他们的确是慕容氏家族的骄傲。前燕帝国的兴盛和衰败,这两个人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随着这两个人的过世和叛离,前燕的帝国大厦有如失去了根基,很快轰然倒塌。慕容氏入据中原是从慕容?开始的,慕容?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的第二子,也是进入中原后的第一任帝王。他能够成为中原的新贵,尽情演绎傲视群雄的威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两个弟弟,也就是慕容恪和慕容垂。如果没有他们,慕容?中原帝王之梦实现的不会这么快。慕容恪是慕容?的第三子,因为其生母不得父皇恩宠,所以慕容恪一开始并没引起慕容?的过多注意。然而,人才是不会被埋没的,特别是在强者为王的乱世。慕容恪长到15岁,已经出脱的一表人才,不但“容貌魁杰,雄毅严重”,而且谈吐不凡,“每所言及,辄经纶世务”,这很快便引起了父皇的关注,并开始对他委以重任。而慕容恪也确实没有让父皇失望,他“临机多奇策”(《晋书》)的军事才能,开始在辽东的战场上得以尽显。说起慕容氏的兴起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辽东的慕容氏,不过是当时东北地区一个实力并不强大的小国政权。与它同一时期兴起的,还有鲜卑的另外两部,也是慕容氏的近邻,居于辽西的段部和宇文部。慕容氏的北面,则是更早兴起的高句丽和夫余。而此时的中原地区,正值后赵政权最为强盛之时。慕容氏能在夹缝中生存,并最终脱颖而出,慕容恪是立了大功的。他辉煌的战绩,几乎创造了当时东北地区的战争神话。先是后赵皇帝石虎发兵10万征燕,围困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慕容恪出奇兵,只带2千人,便“斩获三万余级”(《通鉴》),颇有当年霍去病北逐匈奴的风采。慕容恪镇守辽东,屡败高句丽,以至于“高句丽惮之,不敢为寇”。慕容恪打仗非常勇敢,在征伐夫余时,他“身当矢石,推锋而进,所向辄溃”,打出了慕容氏的威风,彻底解决了慕容氏的北部边防问题,从而让慕容氏有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慕容恪吞并宇文部,让慕容氏最终成为了东北霸主,而强大的段部,后来也在慕容恪的强势追剿下,宣告了历史的终结。慕容?曾经盛赞慕容恪是“智勇俱济”(《晋书》)的虎将,在路卫兵看来,评价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也正是慕容恪的南征北战、无往不胜,才让慕容氏迅速成为东北霸主,完成了进取中原的原始储备。进军中原最关键一仗,便是和以勇猛善战著称的战神冉闵之间展开的,此役成为五胡时期,中原纷争的一个军事转折点,也为慕容氏的中原霸业奠定了基础,而它的导演者便是慕容恪。面对来势汹汹的冉闵,慕容恪从容应对,“分军为三部,掎角以待之”,又挑选“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通鉴》),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连环马了。慕容恪最终以弱胜强,擒杀冉闵,从而让中原的战局彻底发生逆转。慕容恪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军事上的公众人物,其威名远震,就连南方的东晋都忌惮三分。慕容?死后,东晋朝中有人便想趁机光复中原,当时的大将桓温劝阻说,“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就是说慕容?死了不算什么,只要慕容恪还活着我们就没戏。能让同样以神武著称的桓温折服,足见慕容恪威名之盛。不光是东晋,就连当时强势兴起的前秦帝国,也对慕容恪颇为畏惧。慕容恪攻取洛阳后,大军西指,直接威胁关中,导致“秦中大震”(《晋书》),秦王苻坚亲自备战潼关,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直等到慕容恪撤军。慕容恪无往不胜,得益于他的治兵韬略。他“不尚威严,专以恩信御物,务于大略,不以小令劳众”,是个善于动脑讲究工作方法的统帅。所以,慕容恪治理下的军队,“防御甚严,终无丧败”,成为打不垮的铁军。也正因如此,慕容?临终前交待慕容?,要多多仰仗慕容恪,而慕容?死后,由于其子慕容?幼小,又让慕容恪辅政,于是慕容恪“总摄朝权”,成为前燕实际意义上的主人。慕容恪并不是没有当皇帝的机会,慕容?死后,“群臣欲立慕容恪”(《晋书》),但是他没有答应,“国有储君,非吾节也”,忠心耿耿的气节,也正是慕容恪光明磊落的真实写照。慕容恪辅政的这段岁月,也是前燕由弱渐强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前燕的衰败,也是从慕容恪死后开始的。慕容恪死后,帝国政权内部出现分裂。慕容垂最终叛降前秦,让前燕与前秦势均力敌的对峙,变成了秦强燕弱的一边倒。前燕被前秦灭国,书写了慕容氏家族历史上最大的遗憾和屈辱。慕容垂是慕容?的第五子,原名慕容霸,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慕容?见其“阔达好奇”,说此儿“终能破人家,或能***家”(《晋书》)。就是说这孩子将来不是破败我慕容氏,就是兴盛我慕容氏,命硬,东北人讲话:很霸道。慕容?的话也得到了应验:慕容垂叛离前燕,让帝国很快便遭受亡国的厄运;而前秦衰败后,慕容垂又趁机复国,再次续演了慕容氏的辉煌。当年成家败家的玩笑话,也用血的事实进行了验证。其实,在路卫兵看来,慕容垂“败家”的危机,早就在辽东之时便已种下祸根。慕容垂也堪称军事史上的奇才,在征伐高句丽和宇文部时屡立奇功。入据中原后,就是他跟随慕容恪攻取的洛阳,让苻坚大惧。也许正是慕容垂出众的才能,让慕容?很是喜欢,对他“恩遇逾于世子?”,比对待法定继承人慕容?还好,而“?不能平之”(《晋书》),心里自然很不服气,这就造成了慕容?和慕容垂之间的矛盾,种下了慕容氏日后的祸根。就军事才能而言,慕容垂与他的哥哥慕容恪相比毫不逊色。当时如果在慕容家族选一个人接替慕容恪的话,则非慕容垂莫属。事实上,慕容恪也曾多次举荐慕容垂,说“吴王(慕容垂当时的封号)将相之才十倍于臣”,这其中当然有慕容恪自谦的成分,但也足见其对慕容垂的认可。可惜的是,慕容垂的显赫战功却给他带来了祸端。慕容恪死后,太傅慕容评辅政,慕容垂功高盖主,其威名直接威胁到了慕容评的权威。慕容垂在枋头(今河南浚县东南)之战中大败桓温,“威名益振”的同时,也使他们之间的这种矛盾达到了白热化,慕容评“愈忌之”,心里极不舒服。而慕容?的老婆,也就是当时的太后可足浑氏,也是“素恶垂,毁其战功”,在路卫兵看来,估计这和慕容?的影响熏陶有关,不愧是两口子。二人联合起来“密谋诛之”(《通鉴》),想对慕容垂下黑手,慕容垂没办法,只得远走前秦投靠了苻坚。慕容垂的叛离,让秦燕的对峙彻底发生逆转。本来慕容恪死后,苻坚忌惮的只有慕容垂,他多次想出兵,都因“惮垂威名而未发”,这下慕容垂主动来投,对于前秦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翅,而对于前燕,则犹如断折一翼,军事格局由此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无怪乎当时苻坚“郊迎执手,礼之甚重”(《通鉴》),亲自跑到郊外迎接慕容垂,美得屁颠屁颠的。就在慕容垂叛离前燕的第二年,亦即公元370年,前秦大军便以势不可挡之势,一举灭掉了前燕。当苻坚“徙?(慕容?)及其王公已下并鲜卑四万余户于长安”(《晋书》)时,包括慕容氏皇子皇孙在内的浩浩荡荡的押解队伍,留下的也许只有慕容氏无尽的遗憾。(文/路卫兵)&&&&&&&&&&&&&&&&&&&&&&&&&&&&&&&&&&&&&&&&&&&&&&&&&&&&&&&&&&&&&&&&&&&&&&&&&&&&&&&&&&&&&&&&&&&&&&&&&&&&&&&&& &作者声明:本博中的文章诗词均为路卫兵原创作品。未经本人许可,谢绝媒体转载,网站及个人转帖请注明出处。如需用稿请联系MSN:&&E-mail:&(非诚勿扰)
有不一样的发现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