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七六十四位的好用还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位的好用

佛陀的功德,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号。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故名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故名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故名知诸根胜劣智力。

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解智力。

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故名知种种界智力。

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盘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故名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有漏行者。谓六道众生。由身口意所作业行。而漏落生死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无漏行者。谓一乘修戒定慧道品之行。而不漏落生死也。)

谓如来证知天眼清净。见诸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皆悉无碍。故名知天眼无碍智力。

谓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故名知宿命无漏智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谓如来于一世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故名知永断习气智力。

  佛的四无所畏︰佛具十力之智,于大众中说法,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


谓佛于一切法等皆觉知,即使面对因不知诸法而施种种问难的众生也不怖畏。此无畏又称一切智无所畏,因佛于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尽悉知见,宣言我是一切正智之人,得安稳,得无畏,故有此称。


  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一无所畏也


又称漏尽无所畏,谓佛自宣言,我诸漏已尽,更不怖畏外难。


  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二无所畏


谓佛说‘染法必能为障’,并对因此而有的任何非难无所怖畏。此无畏又称说障道无所畏,意指佛无畏地宣说‘染法能障碍圣道’。


  佛作诚言。我说障法。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受是障法不障道。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三无所畏


谓佛说能出离之道,修道必能出离苦果。此无畏又称说尽苦道无所畏,谓佛无畏地宣说能尽灭诸苦的道法。

菩萨具诸智慧,于众中说法,无恐畏之相,故名无所畏。此四种略如下列︰   

谓菩萨闻持、忆念一切法不忘失,于众中说法时无所怖畏。   

谓菩萨知一切众生根机之利钝,随其所应说法无所畏。   

谓菩萨抉择一切众生疑难,如法应答无所怯惧。   

谓菩萨对一切所问,如法自在于应答酬报无所怖畏。

另依《大乘义章》卷十一所述,菩萨四无所畏系指︰   

(1)总持不忘说法无畏
相当于能持无所畏。‘总持’有闻持、义持两种。前者能听闻教法,受持名句;后者谓能受持教法之义理。菩萨能以此二种,不忘名义,教化众生,无所怖畏。  

(2)尽知法药及知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畏
相当于知根无所畏。‘法药’有世间、出世间二种。世间法是三界法,出世间法是三乘法。根性亦准于法。菩萨了知此法与根性,教化无畏。  
(3)善能问答说法无畏
相当于答报无所畏。‘问答’分能问与能答二方面。能问谓诘问一切异见,悉加摧破,询问  一切正法,悉无误谬。能答谓对无量众生之一时问难或一一众生之无量诘问,一时悉能酬对。菩萨以此力用,教化度生,无所怖畏。   

(4)能断物疑说法无所畏
相当于决疑无所畏。菩萨长于分别解说,巧开物心,裂断疑网,说法教导,无所怖畏。


十八不共法即十八种不共通之法。即不共通于声闻、缘觉,唯佛与菩萨特有之十八种功德法。佛之十八不共法的全称是十八不共佛法。


佛自无量劫来,持戒清净,以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故于身无失。

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众机宜而使皆得证悟之谓。

佛修诸甚深禅定,心不散乱,心于诸法无所著,得第一义之安稳。以上三法指身、口、意三业皆无过失。

佛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简择。

佛之行住坐卧常不离甚深之胜定,摄心住善法中,于诸法实相中不退失。

于苦等之受,佛念念之中觉知其生住灭等相,而住于寂静平等。

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

佛之身心精进满足,为度众生恒行种种方便,无有休息。

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满足,无有退转。

指佛具一切智慧,又三世之智慧无碍故,于慧无缺减。

佛远离一切执着,具有为、无为二种解脱,一切烦恼之习悉尽无余,即于解脱无缺减。

佛知见诸解脱相,了了无闇障。

(1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14)一切口业随智慧行。

(15)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以上三项,乃佛造作身、口、意三业时,先观察得失,后随智慧而行,故无过失,皆能利益众生。

(16)智慧知见过去世无阂无障。

(17)智慧知见未来世无阂无障。

(18)智慧知见现在世无阂无障。
上三者谓佛之智慧照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所有一切之事,皆通达无碍。

 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大悲等。此十八种乃诸佛初成道时,于尽智位所修得之法,为余之圣者所无。即唯佛独得十力,除诸惑习气;得四无所畏,说法无怖畏;得三念住,不生欢戚心;得大悲,缘一切有情,得明三苦之行相。十力为:处非处智力、业异熟智力、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根上下智力、种种胜解智力、种种界智力、偏趣行智力、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漏尽智力。四无所畏为:正等觉无畏、漏永尽无畏、说障法无畏、说出道无畏。三念住为:于恭敬听闻者住平等心、于不恭敬听闻者住平等心、于恭敬听闻与不恭敬听闻者住平等心。


有余师所说佛之十八不共法
  大智度论卷二十六举:一切智、功德无量、大悲、智慧中自在、定中自在、变化自在、记别无量、记别不虚、言无失、智慧无减、常施舍行、常观众生、不失念、无烦恼习、无有能如法出其失、无能见顶、足下柔软、得神通波罗蜜故,转众生心令欢喜得度。大抵此不共法皆以智慧为义。另外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之四十不共法品说佛四十不共法,卷十一说四十四不共法,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九出佛一百四十不共法。[文殊师利问经卷下、大毗婆沙论卷十七]


  出自宝雨经卷四。即:
(七)行于摄事,能摄一切有情。
(九)方便善巧为主,自在令一切有情有所修行,复能示现于最上乘而得出离。
(十一)善能示现于生死涅盘,而得安乐,言音善巧能随世俗。
(十二)智为前导,虽现前起种种受生,而无所作,离诸过失。
(十三)具足十善身语意业。
(十四)为摄诸有情,恒不舍离,常能忍受一切苦蕴。
(十五)能为示现一切世间之所爱乐。
(十六)虽于众多苦恼愚夫及声闻中住,而不忘失一切智心,如宝坚固清净庄严。
(十七)若受一切法王位时,以缯及水系灌其顶。
(十八)能不舍离诸佛正法示现悕求。
又新译华严经卷五十六离世间品出菩萨十不共之说,与宝雨经所载雷同。奋迅王问经卷下亦出菩萨十八不共法,亦有不少与前载相通者。[自在王菩萨经卷下、华严经疏卷五十二、大乘义章卷十六]


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是自受持亦教人受持十善法而感得的殊胜相。

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所以称为毫光、眉间光。是佛在因地时,见众生修三学而称扬赞叹,所感得之妙相。

睫毛整齐而不杂乱。此相是由观一切众生如父母,怜愍爱护众生如思一子而感得。

佛眼绀青,如青莲花。是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的胜相。

两颊隆满如狮子颊。见此相者,得除灭百劫生死之罪。

佛口常得诸味中的最上味。是由见众生如一子,复以诸善法回向菩提感得的相,表示佛陀的妙法能满足众生之愿的德相。

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则可覆至发际。是发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而感得的胜相。现此相,可灭除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罪,值遇八十亿诸佛菩萨授记。

佛清净的梵音,洪声圆满,如天鼓响,亦如迦陵频伽之音。是由说实语、美语,制守一切恶言所感得的相。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权实亦得惑断疑消。

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是由远离两舌、恶口、恚心,修习平等慈悲所感得的胜相,常出清净妙香。此一妙相能制止众生的恶口业,灭无量罪,受无量乐。

诸齿皆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而不容一毫。是以十善法化益众生,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得的胜相,表示能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之德。

佛的牙齿颜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是以常思惟善法,修慈而感得的胜相,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的三毒。

佛之上半身如狮子王,行住坐卧威容端严。是佛于无量世界中,未曾两舌,教人行仁和,远离我慢而感得此相,表示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谓于一切人中,佛身最为端直。是以施药看病,持不杀、不盗戒,远离憍慢所感,能令见闻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

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如尼拘律树。以其常劝众生行三昧,作无畏施而感此德相,表示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

佛身及手足悉为真金色,如众宝庄严的妙金台,是以离诸忿恚,慈眼顾视众生感得的胜相。此德相能令瞻仰的众生厌舍爱乐,灭罪生善。

佛的身光四面各有一丈,任运可使普照三千世界。是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感得的胜相,能除惑破障,表示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

一毛孔生一毛,其毛青琉璃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香气。是由尊重、供养一切有情,教人不倦,亲近智者,扫除道路荆棘所感得的胜相,蒙其光者,能灭二十劫罪障。

佛一切发毛,由头至足都向右旋,其色绀青柔润。此相是由行一切善法而感得,能令瞻仰的众生心生欢喜,获益无量。

两肩圆满丰腴,殊胜微妙之相。是由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得的胜相,表示灭惑除业等无量功德。

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是佛施与众生医药、饭食,又能亲自治病所感得的胜相。

指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皆隆满、柔软。是由舍己所爱之物,施予众生而感得的胜相,表示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

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不染。是以清净的房舍、衣物、器具等施与众生,远离恶人,亲近智者所感得的胜相,表示佛陀平等无垢,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

两手指、两足趾皆纤长端直。是由恭敬礼拜诸师长,破除憍慢心所感得的胜相,表示寿命长远,令众生爱乐归依之德。

手足极柔软,如细劫波毳之相。是以上妙饮食、衣具供养师长,或于父母师长生病时,亲手为其拭洗等奉事供养而感得的胜相,表示佛以慈悲柔软之手摄取亲疏之德。

手足一一指间,皆有缦网交互连络的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此相是由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有,表示离烦恼恶业,至无为彼岸之德。

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此相是由离我慢,好惠施,不贪着所感得,表示降伏一切恶魔,哀愍众生为其摩顶之德。

男根密隐于体内,如大象、马阴之相。此相是由断除邪婬、救护怖畏大众而感得,表示寿命长远,得多弟子之德。

股骨如鹿王之纤圆,是往昔专心闻法、演说所感得的胜相,表示一切罪障消灭之德。

足背高起圆满之相。佛于因位修福、勇猛精进感得的胜相,表示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德。

足踵圆满广平,是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而证得的胜相,表示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

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着地面,这是佛陀于因位行菩萨道时,修六波罗蜜所感得的胜相,表示引导利益之德。

足心现一千辐轮宝的肉纹相。此相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示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

据大般若经卷三八一载,八十种好指

(一) 指爪狭长,薄润光洁。   
(二) 手足之指圆而纤长、柔软。   
(三) 手足各等无差,诸指间皆充密。   
(四) 手足光泽红润。   
(五) 筋骨隐而不现。   
(六) 两踝俱隐。   
(七) 行步直进,威仪和穆如龙象王。   
(八) 行步威容齐肃如狮子王。   
(九) 行步安平犹如牛王。   
(十) 进止仪雅宛如鹅王。   
(十一) 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之举身随转。   
(十二) 肢节均匀圆妙。   
(十三) 骨节交结犹若龙盘。   
(十四) 膝轮圆满。   
(十五) 隐处之纹妙好清净。   
(十六) 身肢润滑洁净。   
(十七) 身容敦肃无畏。   
(十八) 身肢健壮。   
(十九) 身体安康圆满。   
(廿 ) 身相犹如仙王,周匝端严光净。   
(廿一) 身之周匝圆光,恒自照耀。   
(廿二) 腹形方正、庄严。   
(廿三) 脐深右旋。   
(廿四) 脐厚不凹不凸。   
(廿五) 皮肤无疥癣。   
(廿六) 手掌柔软,足下安平。   
(廿七) 手纹深长明直。   
(廿八) 唇色光润丹晖。   
(廿九) 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严。   
(卅 ) 舌相软薄广长。   
(卅一) 声音威远清澈。   
(卅二) 音韵美妙如深谷响。   
(卅三) 鼻高且直,其孔不现。   
(卅四) 齿方整鲜白。   
(卅五) 牙圆白光洁锋利。   
(卅六) 眼净青白分明。   
(卅七) 眼相修广。   
(卅八) 眼睫齐整稠密。   
(卅九) 双眉长而细软。   
(四十) 双眉呈绀琉璃色。   
(四一) 眉高显形如初月。   
(四二) 耳厚广大修长轮埵 [duǒ]成就。   
(四三) 两耳齐平,离众过失。   
(四四) 容仪令见者皆生爱敬。   
(四五) 额广平正。   
(四六) 身威严具足。   
(四七) 发修长绀青,密而不白。   
(四八) 发香洁细润。   
(四九) 发齐不交杂。   
(五十) 发不断落。   
(五一) 发光滑殊妙,尘垢不着。   
(五二) 身体坚固充实。   
(五三) 身体长大端直。   
(五四) 诸窍清净圆好。   
(五五) 身力殊胜无与等者。   
(五六) 身相众所乐观。   
(五七) 面如秋满月。   
(五八) 颜貌舒泰。   
(五九) 面貌光泽无有颦 [pín]蹙 [cù]。   
(六十) 身皮清净无垢,常无臭秽。   
(六一) 诸毛孔常出妙香。   
(六二) 面门常出最上殊胜香。   
(六三) 相周圆妙好。   
(***) 身毛绀 [gàn]青光净。   
(六五) 法音随众,应理无差。   
(六六) 顶相无能见者。   
(六七) 手足指网分明。   
(六八) 行时其足离地。   
(六九) 自持不待他卫。   
(七十) 威德摄一切。   
(七一) 音声不卑不亢,随众生意。   
(七二) 随诸有情,乐为说法。   
(七三) 一音演说正法,随有情类各令得解。   
(七四) 说法依次第,循因缘。   
(七五) 观有情,赞善毁恶而无爱憎。   
(七六) 所为先观后作,具足轨范。   
(七七) 相好,有情无能观尽。   
(七八) 顶骨坚实圆满。   
(七九) 颜容常少不老。   
(八十) 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即卍字)。

附录:其他版本八十种好

无见顶相、鼻高不见孔、眉如初月、耳轮重捶、身坚实如那罗延、骨际如钩锁、身一时回旋如象王、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膝骨坚而圆好、身清洁、身柔软、身不曲、指圆而纤细、指文藏复、脉深不现、踝不现、身润泽、身自持不逶迤、身满足、容仪备足、唇如频婆果之色、言音深远、脐深而圆好、毛右旋、手足满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长、手文不断、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面广而殊好、面净满如月、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自毛孔出香气、自口出无上香、仪容如狮子、进止如象王、行相如鹅王、头如摩陀那果、一切之声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红色、毛软净、眼广长、死门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脐不出、腹不现、细腹、身不倾动、身持重、其身大、身长、手足软净滑泽、四边之光长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说法不着、随众生之语而说法、发音应众生次第以因缘说法、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欢不厌足、发长好、发不乱、发旋好、发色如青珠、手足为有得之相。

加载中,请稍候......

  《观佛三昧海经》:“何名为观诸佛境界。诸佛如来出现于世。有二种法以自庄严。何等为二。一者先说十二部经。令诸众生读诵通利。如是种种名为法施。二者以妙色身。示阎浮提及十方界。令诸众生见佛色身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无缺减相。心生欢喜。观如是相因何而得。皆由前世百千苦行。修诸波罗蜜及助道法而生此相。  

如何观佛身功德呢?宗大师告诉我们“身功德者,谓正思念诸佛相好,此亦应如《喻讚》所说,而忆念之。也就是说要如理如法思维佛的相和好,举例的话即是像《喻讚》那样,以种种美好形象的比喻思维赞叹佛的相好。

1,《菩萨善戒经 》(卷九)云:“三十二相虽复各各说其因缘。真因缘者持戒精进。何以故。若不持戒能修精进。尚不得人身。况得三十二相。复次凡所作事定心不悔。以是因缘得足下平相。若至心作。以是因缘得千辐轮相。第二第三指网缦相。七处满相。细软肩圆缺骨满。身直广长舌相。若常作者。以是因缘得长指相平住摩膝相。常光一寻相齿密不疏相。若净作者。以是因缘获得余相。复次若于众生生淳善心。以是因缘得手足柔软肤体细滑尘垢不著。次第修集时节修集。以是因缘得第二第三第四相。喜修善法心无悔退。以是因缘得金色身。常光齿白眉间毫相。若闻赞叹不生憍慢。覆藏善法不令人知。以是因缘得马藏相。所修善法回向菩提。以是因缘得一一孔一毛相。身毛上靡口四十齿最上味相勤精进故。以是因缘得方颊车上身如师子相。至心爱念一切众生如视一子。以是因缘得齿齐平绀青目牛王眼相。修集善法不知厌足。以是因缘获得余相。菩萨摩诃萨住性行时。修三十二相业。住净行时虽有如是三十二相。相不具足未得明净。住十三行尔乃了了明显具足一切佛法。

一切众生所有功德和合集聚。正与如来一毛相等。一切毛孔所有功德和合集聚乃成一好。合集众好所有功德。增至百倍乃成一相。唯除白毫无见顶相。合集其余一切诸相。增至千倍成是二相。和合集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有功德增至千万亿倍乃成如来深远蠡音。其声闻于无量无边诸佛世界。如来成就如是等无量无边功德。以是义故。如来世尊名为无上。所行之法名无上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三种无量。一者三劫无量。二者修善无量。三者利益众生无量。是故说言如来成就无量功德。

2,《优婆塞戒经》云:“菩萨从修三十二相业。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其中间多闻无厌。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善男子。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如来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种好功德。不及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功德复不得及无见顶相。善男子。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转轮圣王虽有是相。相不明了具足成就。是相业体即身口意业。修是业时非于天中北郁单曰。唯在三方男子之身。非女人身也。菩萨摩诃萨修是业已。名为满三阿僧祇劫。次第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或三;卅十相在其他经论中似未单独列出。《现观庄严论》本颂中有“足踝不显”之相,心要疏云“足膝之膝蓋骨、以及腳踝骨不顯現;因如實受取布施等善法之故。 在《大般若经》中则列在八十随好中。

对“身匀称相”,释云:“建造林木、經堂等並令善取用,故如尼拘盧樹長寬勻稱。疏云:“身上下有庹長,如尼拘盧樹長寬具勻稱;因為建造林木、經堂、花園等而令他人善加取用。

三十二相:《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八一卷)

修因:1,《大智度论》(卷二十九); 2,《菩萨善戒经》 ; 3,《大般涅盘经》;4,《佛说优婆塞戒经》。

世尊足下有平满相。妙善安住犹如奁底。地虽高下随足所蹈皆悉坦然无不等触。是为第一。

1、佛世世一心坚固持戒。亦不令他败戒以是业因缘故得是初相。初相者自于法中无能动者。若作转轮圣王。自于国土无能侵者。

2、菩萨至心修持净戒故得足下平。

3、若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弥山,以是业缘得足下平满,如奁底相。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不动。是故先得足下平相。

世尊足下千辐轮文辋毂众相无不圆满。是为第二。

1、以如法养护人民及出家沙门等。以是业因缘故。得千辐轮相。是转法轮初相。若作转轮圣王。得转轮宝。

2、供养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以是因缘得足下轮相。

3、若菩萨摩诃萨于父母所和上师长乃至畜生。以如法财供养供给。以是业缘得成足下千辐轮相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父母师长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是故次得手足轮相。

世尊手足皆悉柔软。如覩罗绵胜过一切。是为第三。

1、以上妙衣服饮食卧具。供养尊长业因缘故。得手足柔软相。

2、以好苏油摩洗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以是因缘得手足柔软。

3、若菩萨摩诃萨父母师长若病苦时。自手洗拭捉持***。以是业缘得手足软。

4、于无量世以手摩洗师长父母身。除去垢秽香油涂之。是故次得手足软相。

世尊手足一一指间。犹如鴈王咸有鞔网。金色交络文同绮画。是为第四。

1、以四摄法摄众生业因缘故。得手足缦网相。

2、以四摄法摄取众生。以是因缘得指网缦。

3、若菩萨摩诃萨修四摄法摄取众生。以是业缘得网缦指如白鹅王。

4、以四摄法摄众生故。是故次得手足网缦相。

世尊手足所有诸指。圆满纤长甚可爱乐。是为第五。

1、离杀生业因缘故得长指相。

2、于诸众生不生害心无劫盗想。若见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远出奉迎安施床坐。恭敬礼拜破除憍慢。以是因缘得纤长指。

3、若菩萨摩诃萨不杀不盗,于父母师长常生欢喜,以是业缘得成三相:一者手指纤长,二者足跟长,三者其身方直。如是三相同一业缘。

4、为菩萨时。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是故次得。纤长指相足跟长相。

世尊足跟广长圆满。与趺相称胜余有情。是为第六。

1、离不与取业因缘故。得足跟满相。

2、具上三行得足跟佣满。(接第五)

3、若菩萨摩诃萨不杀不盗,于父母师长常生欢喜,以是业缘得成三相:一者手指纤长,二者足跟长,三者其身方直。如是三相同一业缘。

4、为菩萨时。至心受持第一第四优婆塞戒。是故次得。纤长指相足跟长相。

世尊足趺脩高充满。柔软妙好与跟相称。是为第七。

1、修福转增业因缘故。得足趺高相一一孔一毛生相毛上向相。

2、闻法欢喜乐为人说为法走使。以是因缘得踝骨不现相。

3、若菩萨摩诃萨持戒闻法,惠施无厌。以是业缘得节踝佣满,身毛上靡。

世尊双渐次纤圆。如瑿泥邪仙鹿王。是为第八。

1、如法遣使为福和合因缘。及速疾诲人故。得妙踹相如伊泥延鹿王。

2、修集善法不知厌足。以是因缘得佣腨肠。

3、若菩萨摩诃萨专心听法演说正教。以是业缘得鹿王膞。

4、为菩萨时。至心听法至心说法。为坏生死诸过咎故。是故次得鹿王腨相。

世尊双臂脩直佣圆。如象王鼻平立摩膝。是为第九。

1、如法净物布施。不恼受者故。得平立手过膝相方身相如尼拘卢陀树。

2、三业清净瞻病施药。破除憍慢饮食知足。以是因缘得平立手摩膝相。

3、若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不生害心。饮食知足常乐惠施瞻病给药。以是业缘其身圆满如尼拘陀树。立手过膝。顶有肉髻无见顶相。

4、为菩萨时。终不欺诳一切贤圣父母师长善友知识。是故次得手过膝相。

世尊阴相势峰藏密。其犹龙马亦如象王。是为第十。

1、多修惭愧及断邪淫。以房舍衣服覆盖之物。用布施故。得阴藏相如马王。

2、见分离者善言和合。自修惭愧亦教人修。以是因缘得马藏相。

3、若菩萨摩诃萨见怖畏者为作救护。见裸跣者施与衣服。以是业缘得阴藏相。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见怖畏者能为救护。心生惭愧不说他过善覆人罪。是故次得象马藏相。

世尊毛孔各一毛生。柔润绀青右旋宛转。是第十一。

1、修福转增业因缘故。得足趺高相一一孔一毛生相毛上向相。

2、思惟诸法甚深之义乐修善法。供养父母和上师长有德

之人。若行道路佛塔僧坊除去塼石荆棘不净。以是因缘得身毛相。

3、若菩萨摩诃萨亲近智者远离愚人,善喜问答,扫治行路。以是业缘皮肤细软、身毛右旋。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亲近智者乐闻乐论。闻已乐修。乐治道路除去棘刺。是故次得皮肤柔软一一孔中一毛生相。

世尊发毛端皆上靡。右旋宛转柔润绀青。严金色身甚可爱乐。是第十二。

1、修福转增业因缘故。得足趺高相一一孔一毛生相毛上向相。

2、闻法欢喜乐为人说。以是因缘得身毛上靡相。

3、若菩萨摩诃萨持戒闻法,惠施无厌。以是业缘得节踝佣满,身毛上靡。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化众生。令修施戒一切善法。是故次得毛上靡相。

世尊身皮细薄润滑。尘垢水等皆所不住。是第十三。

1、常好问义供给所尊及善人故。得肌皮细软相。

2、若以饮食璎珞施人除去瞋心。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金色。二者常光。以何业缘得一一毛相。即此业缘得身细软尘垢不着。

3、若菩萨摩诃萨亲近智者远离愚人,善喜问答,扫治行路。以是业缘皮肤细软、身毛右旋。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亲近智者乐闻乐论。闻已乐修。乐治道路除去棘刺。是故次得皮肤柔软一一孔中一毛生相。

世尊身皮皆真金色。光洁晃曜如妙金台。众宝庄严众所乐见。是第十四。

1、修慈三昧信净心多。及以好色饮食衣服卧具布施故。得金色相大光相。

2、若以饮食璎珞施人除去瞋心。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金色。二者常光。以何业缘得一一毛相。即此业缘得身细软尘垢不着。

3、若菩萨摩诃萨常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香、花、灯明施人。以是业缘得身金色、常光明曜。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是故次得金色身相。

世尊两足二手掌中颈及双肩七处充满。是第十五。

1、布施具足充满故。得七处满相。

2、常施众生所须之物。以是因缘得七处满相。

3、若菩萨摩诃萨行施之时,所珍之物能舍不吝,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以是业缘得七处满相。

4、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可嗔之处不生嗔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是故次得七处满相。

世尊肩项圆满殊妙。是第十六。

1、如法断事不自专执。委以执政故。得上身如师子相腋下满相肩圆相。

2、自破憍慢调柔其性。随众生心如法而行。为除不善教以善法。以是因缘得上身如师子相。得肩圆相缺骨平满相。以何业缘得纤指相。即此业缘得身佣相。

世尊髆腋悉皆充实。是第十七。

“救护怖畏故,得臂肘臃相”(《大集经 宝女问品》)

世尊容仪圆满端直。是第十八。

1、恭敬尊长迎逆侍送故。得身体直广相。

2、自破憍慢调柔其性。随众生心如法而行。为除不善教以善法。以是因缘得上身如师子相。得肩圆相缺骨平满相。以何业缘得纤指相。即此业缘得身佣相。

3、若菩萨摩诃萨不杀不盗,于父母师长常生欢喜,以是业缘得成三相:一者手指纤长,二者足跟长,三者其身方直。如是三相同一业缘。

4、为菩萨时善受师长父母善友所教敕故。是故次得身佣满相。

世尊身相脩广端严。是第十九。

2、自净三业亦教人净。若有众生四大不调能为疗治。以是因缘得身圆相。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一切众生病药。是故次得身方圆相。

   常劝众生修三昧故。得身圆满如尼拘陀相(《大集经宝女品》)

世尊体相纵广量等。周匝圆满如诺瞿陀。是第二十。

世尊颔臆并身上半。威容广大如师子王。是二十一。

1、如法断事不自专执。委以执政故。得上身如师子相腋下满相肩圆相。一切舍施无所遗惜故。得方颊车相。

2、自破憍慢调柔其性。随众生心如法而行。为除不善教以善法。以是因缘得上身如师子相。得肩圆相缺骨平满相。以何业缘得纤指相。即此业缘得身佣相。

  见有求者欢喜迎送。以是因缘得方颊车相。

3、若菩萨摩诃萨常作是愿。有来求者随意给与。以是业缘得师子颊。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中自无两舌教他不为。是故次得如是二相。

世尊常光面各一寻。是二十二。

1、修慈三昧信净心多。及以好色饮食衣服卧具布施故。得金色相大光相。

2、若以饮食璎珞施人除去瞋心。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金色。二者常光。以何业缘得一一毛相。即此业缘得身细软尘垢不着。

3、若菩萨摩诃萨常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香、花、灯明施人。以是业缘得身金色、常光明曜。

世尊齿相四十齐平。净密根深白逾珂雪。是二十三。

1、离两舌故。得四十齿相齿齐相齿密相。

2、远离两舌和合斗诤。以是因缘得四十齿相齿密不疏相齿齐平相。

3、若菩萨摩诃萨远离两舌恶口恚心,以是业缘得四十齿白净齐密。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以十善法教化众生。众生受已心生欢喜。常乐称扬他人功德。是故次得如是三相。

世尊四牙鲜白锋利。是二十四。

1、常修行慈好思惟故。得白牙无喻相。

2、修欲界慈。以是因缘得白齿相。

3、若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修大慈悲,以是业缘得二牙相。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修欲界慈乐思善法。是故次得四牙白相。

世尊常得味中上味。喉脉直故能引身中诸支节脉所有上味。风热痰病不能为杂。由彼不杂脉离沈浮延缩坏损痈曲等过。能正吞咽津液通流故。身心适悦常得上味。是二十五。

1、美食布施不恼受者故。得味中最上味相。

2、等视众生犹如一子。以是因缘得上味相。

3、若菩萨摩诃萨随诸众生所须饮食悉皆与之。以是业缘得味中上味。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待求已然后方施。是故次得味中上味相

世尊舌相薄净广长。能覆面轮至耳发际。是二十六。

1、离妄语故。得舌广薄相。

2、常施众生无上法味。见有忘者施其忆念。自持五戒转以教人。修集悲心能大法施。以是因缘得肉髻相广长舌相。

3、若菩萨摩诃萨自修十善兼以化人。以是业缘得广长舌。

4、次得二相。一者肉髻。二广长舌。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众生。是故次得如是二相。

世尊梵音词韵弘雅。随众多少无不等闻。其声洪震犹如天鼓。发言婉约如频迦音。是二十七。

1、离恶口故。得梵声相。

2、实语喜语法语软语非时不语。以是因缘得梵音声相。

3、若菩萨摩诃萨不讼彼短、不谤正法。以是业缘得梵音声。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恒以软语先语实语教化众生。是故先得八梵音相。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自不恶口教他不为。是故次得梵音声相。

世尊眼睫犹若牛王。绀青齐整不相杂乱。是二十八。

1、善心好眼视众生故。得眼睫(疑为睛)绀青相眼睫如牛王相。

2、修集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目绀青色。二者眼如牛王。

3、若菩萨摩诃萨见诸怨憎生于喜心。以是业缘得目睫绀色。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等以慈善视怨亲故。是故次得牛王目相。

世尊眼睛绀青鲜白。红环间饰皎洁分明。是二十九。

1、善心好眼视众生故。得眼睫绀青相眼睫如牛王相。

2、修集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目绀青色。二者眼如牛王。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

世尊面轮其犹满月。眉相皎净如天帝弓。是第三十。

世尊眉间有白毫相。右旋柔软如覩罗绵。鲜白光净逾珂雪等。是三十一。

1、所应赞叹者而赞叹故。得眉间白毛相。

2、见有德者称实赞叹。以是因缘得白毫相。

3、若菩萨摩诃萨不隐他德,称扬其善。以是业缘得白毫相。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不诳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先得眉间毫相。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宣说正法实法不虚。是故次得白毫光相。

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三十二。

1礼敬所尊及自持戒。以戒教人故。得肉髻相。

2常施众生无上法味。见有忘者施其忆念。自持五戒转以教人。修集悲心能大法施。以是因缘得肉髻相广长舌相。

3若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不生害心。饮食知足常乐惠施瞻病给药。以是业缘其身圆满如尼拘陀树。立手过膝。顶有肉髻无见顶相。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无见顶相。

   次得二相。一者肉髻。二广长舌。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至心受持十善法教兼化众生。是故次得如是二相。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头顶礼拜一切圣贤师长父母。尊重赞叹恭敬供养。是故获得无见顶相。

2自破憍慢调柔其性。随众生心如法而行。为除不善教以善法。以是因缘得上身如师子相。得肩圆相缺骨平满相。以何业缘得纤指相。即此业缘得身佣相。

4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善能分别善不善相。言无错谬不说无义。可受之法口常宣说。不可受者不妄宣传。是故次得缺骨满相。

第二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课诵偈语。其中,「相好」是用来形容佛陀色身的庄严殊胜。在佛世时,佛陀的门下有许多圣弟子,如:最初的僧宝──五比丘及大迦叶尊者、须达长者等,都是在佛陀威仪庄严的摄受下,决心皈投在佛陀的座下;杀人如麻的鸯掘摩罗,本欲行刺佛陀,却在目睹佛陀的圣容后,感动得五体投地,求哀忏悔。不但如此,连山中的猿猴、酒醉的狂象,也都被佛陀的金容所摄受而献上鲜果,流泪悔过。《心地观经》说:「金光百福庄严相,发起众生爱乐心。」因为佛陀的相好光明而得度的众生,不知有多少!

佛陀庄严的德相并不是生来如此的,《大乘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佛陀在因地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一劫才圆满相好的业报。

其实,相与好是有差别的。佛陀庄严的色身中,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特征,称为「相」,约略可分为三十二种,叫作「三十二相」;细微难见,不易查觉,而能使人生起欣喜爱乐之心的,就称为「好」,共有八十种,叫做「八十种好」。由于这八十种好是随三十二相而有,所以又称为「八十随形好」。 贰?三十二相

1.足下平满相: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着地面,这是佛陀于因位行菩萨道时,修六波罗蜜所感得的相,表示引导利益之德。

2.足下轮形相:足心现一千辐轮宝的肉纹相。此相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示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

3.手指细长相:两手、两足皆纤长端直。是由恭敬礼拜诸师长,破除憍慢心所感得的相,表示寿命长远,令众生爱乐归依之德。

4.足跟广平相:足踵圆满广平,是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而证得的相,表示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

5.指间缦网相:手足一一指间,皆有缦网交互连络的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此相是由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有,表示离烦恼恶业,至无为彼岸之德。

6.手足柔软相:手足极柔软,如细劫波毳之相。是以上妙饮食、衣具供养师长,或于父母师长生病时,亲手为其拭洗等奉事供养而感得的相,表示佛以慈悲柔软的手摄取亲疏之德。

7.足趺高满相:足背高起圆满之相。佛于因位修福、勇猛精进感得的相,表示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德。

8.腨如鹿王相:股骨如鹿王之纤圆,是往昔专心闻法、演说所感得的相,表示一切罪障消灭之德。

9.垂手过膝相: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此相是由离我慢,好惠施,不贪着所感得,表示降伏一切恶魔,哀愍摩顶众生之德。

10.象马阴藏相:男根密隐于体内,如马阴之相。此相是由断除邪淫、救护怖畏大众而感得,表示寿命长远,得多弟子之德。

11.身广长等相: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如尼拘律树。以其常劝众生行三昧,作无畏施而感此德相,表示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

12.身毛上靡相:佛一切发毛,由头至足都向右旋,其色绀青柔润。此相是由行一切善法而有,能令瞻仰的众生心生欢喜,获益无量。

13.一毛一孔相:一孔各生一毛,其毛青琉璃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香气。是由尊重、供养一切有情,教人不倦,亲近智者,扫治棘刺道路所感得的相,蒙其光者,悉能消灭二十劫罪障。

14.身色金黄相:佛身及手足悉为真金色,如众宝庄严的妙金台,是以离诸忿恚,慈眼顾视众生感得的相。此德相能令瞻仰的众生厌舍爱乐,灭罪生善。

15.身放光明相:佛的身光任运普照三千世界,四面各有一丈。是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感得的相,能除惑破障,表示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

16.皮肤润泽相: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不染。是以清净的衣具、房舍、楼阁等施与众生,远离恶人,亲近智者所感得的相,表示佛陀的平等无垢,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

17.七处隆满相:指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皆隆满、柔软。是由舍己所爱之物,施予众生而感得的相,表示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

18.两腋充满相: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是佛予众生医疗、饭食,又自能看病所感得的相。

19.上身如狮相:佛之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一如狮子王。是佛于无量世界中,未曾两舌,教人行仁和,远离我慢而感得此相,表示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20.身形端直相:谓于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是以施药看病,持杀、盗戒,远离憍慢所感,能令见闻的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

21.两肩圆满相:两肩圆满丰腴,殊胜微妙之相。是由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得的相,表示灭惑除业等无量功德。

22.牙齿有四十相: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是由远离两舌、恶口、恚心,修习平等慈悲所感得的相,常出清净妙香。此一妙相能制止众生的恶口业,灭无量罪,受无量乐。

23.牙齿紧密相:诸齿皆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而不容一毫。是以十善法化益众生,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得的相,表示能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之德。

24.牙齿齐白相:四十齿外,上下亦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是以常思惟善法,修慈而感得的相,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的三毒。

25.两颊隆满相:两颊隆满如狮子颊。见此相者,得除灭百劫生死之罪,面见诸佛。

26.常得上味相:佛口常得诸味中的最上味。是由见众生如一子,复以诸善法回向菩提感得的相,表示佛陀的妙法能满足众生志愿之德。

27.舌广而长相: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则可覆至发际。是发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感得的相。现此相,可灭除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罪,值遇八十亿的诸佛菩萨授记。

28.声如梵王相:佛清净的梵音,洪声圆满,如天鼓响,亦如迦陵频伽之音。是由说实语、美语,制守一切恶言所感得的相。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权实亦得惑断疑消。

29.目绀青色相:佛眼绀青,如青莲花。是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乞者所感得的相。

30.眼如牛王相:睫毛整齐而不杂乱。此相是由观一切众生如父母,以思一子的心怜愍爱护众生而感得。

31.顶上肉髻相: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是教人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的相。

32.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所以称为毫光、眉间光。是佛在因地时,见众生修三学而称扬赞叹,遂感此妙相。

1.无见顶相。 2.鼻高不现。 3.眉如初月。 4.耳轮垂埵。

5.身体坚实。 6.骨际钩锁。 7.身旋如象。 8.行时现印。

9.爪如赤钢。 10.膝骨圆好。 11.身上清洁。 12.皮肤柔软。

13.身不弯曲。 14.指圆纤细。 15.指纹藏覆。 16.脉深不现。

17.踝不突出。 18.身相润泽。 19.身形满足。 20.行不逶迤。

21.容仪具足。 22.行止安详。 23.住无能动。 24.威振一切。

25.见者安乐。 26.面大适中。 27.貌色不挠。 28.面容美满。

29.唇如赤色。 30.言音深远。 31.脐深圆好。 32.毛发右旋。

33.手长过膝。 34.手足如意。 35.手纹明直。 36.手纹细长。

37.手纹不断。 38.见者如悦。 39.面广殊好。 40.面如满月。

41.说和悦语。 42.毛孔出香。 43.口中出香。 44.容如师子。

45.进止如象。 46.行如鹅王。 47.头如醉果。 48.声分具足。

49.牙齿白利。 50.舌色如赤。 51.舌薄而长。 52.毛多红色。

53.毛软而净。 54.眼广而长。 55.死关相具。 56.手足莲色。

57.脐不现出。 58.腹不突出。 59.腹细匀适。 60.身不倾动。

61.身相持重。 62.其身长大。 63.手足软净。 64.光长一丈。

65.光照身行。 66.等视众生。 67.身相雄伟。 68.不轻众生。

69.声不增减。 70.说法不着。 71.随缘说法。 72.音应众声。

73.次第说法。 74.观不尽相。 75.观不厌足。 76.发长而好。

77.发长不乱。 78.发自旋好。 79.发如青珠。 80.有德之相。

以上所叙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各经典上的记载,稍有出入,但是佛陀的庄严相好,是不容置疑的。

「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佛在因地摩顶放踵行菩萨道,累劫积集福德因缘,一相一相,点点滴滴,修习成就的色身,同时也是佛陀为了广度有情,由法身显发的应身。所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缘起性空的假名幻有,能够了知这一点,才能如实见到佛陀的相好光明。所以《金刚经》说:「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经典上叙述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有一次想要测试佛陀说法的声音,于是飞身到距离娑婆世界无量远的东方佛国,结果佛陀的音声依旧相近如故。另有一位外道,因为听说佛身一丈六尺长,心生怀疑,用尺去量,谁知量了丈六,还有丈六,永远也量不完。可见佛陀的金容相好,岂是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能道尽!而我们用分别妄心来观佛见佛,无异以管窥天,以厘测海,是无法得其堂奥的。因此,《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陀曾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如来。」当我们了知缘起性空,一味平等的法性时,不但佛陀的金容相好,即便是森罗万象的当体,也都是佛陀的真实面貌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