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至今天贯穿这一段时间历史的1840 1949中国历史主线是什么?中心任务是什么?

当前位置: >>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初三中国近现代史单元复习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基本线索]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进入近代的中国历史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西方列 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 ,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列强的侵略和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 原因。 二是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出现 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义和团抵 抗八国联军等,表现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和斗争精神。中国 军民抵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 主要原因。 [知识梳理]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形势: 。 国际形势 19 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 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 指向中国。 国内形势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 品的倾销。 (2)直接原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 朝的财政。 (3)林则徐的禁烟活动: 上书 清朝官员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说,如果听任鸦片泛滥,那么数十年后,中国“几 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禁烟 1839 年 3 月,林则徐到达广州,雷厉风行地开展禁烟。他缉拿烟贩,并命令外 国鸦片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并保证以后不再进行鸦片走私。 销咽 1839 年 6 月 3 日, 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前后 用了 23 天,销毁鸦片 110 多万千克。禁烟运动取得伟大胜利。 (4)意义: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 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5)评价: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 (1)原因: 根本原因(目的) 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借口) 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虎门销烟) ,发动侵华 战争。 (2)时间:1840 年 6 月——1842 年 8 月;道光帝在位时期。 (3)爆发标志: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4)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1 1842 年 8 月; 开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赔款:中国赔款 2100 万银元; 割地:割让香港岛给中国; 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危害 政治: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 位。 经济: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5)失败原因:由于清政府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军备废弛。 (6)影响: 社 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 会 近代史的开端。 思 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 想 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 ,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3、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根本原因(目 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企图进一 的) 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 接 原 因 ( 借 英国要求修改条约,被清政府拒绝。 口) (2)时间:1856 年 10 月——1860 年 10 月;咸丰帝在位时期。 (3)开始标志:1856 年 10 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 (4)实质: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5)列强罪行: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采取先武力 后签约的方式,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 150 多万平方千米。 4、劫难中的抗争 (1)太平军痛打洋***队: 金田起义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 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于 1853 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 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洋***队 清朝地方官员和英法侵略者相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 “洋***队” ,抵抗太平军的进攻。 太 平 军 的 活 青浦大捷,大败洋***队;太仓大捷,活捉敌军副领队;慈溪 动 大捷,击毙洋***队头目华尔。 (2)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 新疆危机。表现: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 方;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主张 清朝官员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 过程 军事进攻:1876 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采取“缓进急战” 的战术,打败阿古柏。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 外交谈判:1881 年,中俄两国通过外交谈判签订《伊犁条约》 , 中国收回伊犁。2时间 内容 意义 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巩固措施 清政府于 1884 年在新疆设立行省。5、甲午中日战争 (1)性质: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2)时间:1894 年——1895 年;光绪帝在位时期。 时间: ——1895 时间 (3)爆发:1894 年 7 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 月,清 政府被迫应战。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4)战役: 名称 结果 黄海海战 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北洋舰队损失五艘战舰。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 中国战败 签订 内容 时间:1895 年 4 月;地点:日本马关;人物:李鸿章、伊藤博文。 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湾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 开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 程。性质 影响6、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 侵略中国的野心,各国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 狂潮。 (2)概况: 国家 租借地 势力范围 俄国 旅顺、大连 东北三省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新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 福建 (3)危害: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瓜分的危机中。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形势 19 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的 强烈反抗。 直接原因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先后在山东、直隶等地广泛开展起来,直 接威胁到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3 (2)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3)侵华开始: 时间 1900 年 6 月;光绪帝在位时期。 国家 俄、英等八国联军; 人物 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 路线 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4) 义和团抗击侵略军: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敌人,打死打伤侵略 军多人。义和团和清军在北京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5)结果:攻占北京。 时间 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罪行 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 8、 《辛丑条约》 (1)签订: 时间 人物 国家 1901 年 9 月 李鸿章 英、美等 11 国 (2)内容: 经 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 4.5 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 济 外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 交 内居住。 政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治 军 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 事 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影响: 经济 《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通过巨 额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政治 通过《辛丑条约》 ,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 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社会 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 (1) 表现: 名称 时间 签订条约 鸦片战争
年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年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年 《马关条约》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年 《辛丑条约》 争 (2)评价:清朝后期列强发动的四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由此认识到 清政府的腐败,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 。4 10、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和根本原因。 (1)进程: 时间 名称 条约 影响 1840 年 — 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年 1894 年 — 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年 进程 1900 年—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年 (2)根本原因: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1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 (1)社会性质: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 重革命任务。 12、香港问题 (1)1842 年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2)1860 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1898 年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强租“新界”租期 99 年。 (4)20 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 年 “一国两制” 7 月 1 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3、历史上台湾两次被外国占领和两次回归 (1)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总 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 1895 年中日 《马关条约》 清政府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 抗日战争胜利后,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接受侵台日军投降,台湾又回到了祖国怀抱。 1945 年 10 月 25 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台北接受侵台日军投降,台湾又回到了祖国怀抱。 14、历史上北京两次被列强占领 (1)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2)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北京城。 【单元演练】 一、选择题: 1、 “竹***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 天。 ”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悲惨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 ) A.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B.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C.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D.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2、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下列哪一 项能够集中体现林则徐的这种坚定决心( ) A.上书道光帝,希望政府禁烟 B.在广州缉拿烟贩 C.虎门销烟 D.代表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3、2003 年,新任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引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 ”这句话出自( ) A.范仲淹 B.林则徐 C.梁启超 D.孙中山5 4、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 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对中国人而言,19 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 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五四运动 6、有人说, “近代史开始于南京,结束于南京” 。其中“开始于南京”是指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太平天国定都于此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7、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 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8、 “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中的“是书”指的 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 D.《天演论》 9、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侵略者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圆 明园) ,一个动***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这里的“侵 略者”指的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八国联军 10、1862 年 9 月,太平军击毙洋***队头目华尔的地点是( ) A.常州 B.苏州 C.松江 D.慈溪 11、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反 映的是( )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抗击日军 D.曾国藩镇压太平军 12、 历史上的爱国志士都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怀念。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 这幅挽联衰悼的是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邓世昌 D.谭嗣同 13、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辑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此诗创 作背景是十九世纪末的( ) A.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14、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这首顺 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澿。四 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 ” “往事” 是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中日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梁启超说: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下列与 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 A.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苍为使馆界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7、慈禧太后向列强保证: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 无能。此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6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俄国侵占北方领土 C.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8、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这两句诗说的是《辛丑条约》签字后不久, 当事人吐血身亡的史实。请问当时代表清政府的全权大臣是( ) A.林则徐 B.奕诉 C.左宗棠 D.李鸿章 19、说明 “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 的腐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抓关键词进行记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拆毁、划定、严禁” 四个词来帮助记忆某一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 年至 1901 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 辰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民族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请回答: (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3)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是什 么?分别是什么时间签订的? (4) 学习了这段历史, 你对在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的哪些民族英雄印象最为深刻? (至 少写 3 位)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5)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假若你生活在当时的中国,为改 变中国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割 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储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 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 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材料一出自: 《 》 材料二出自: 《 》7 材料三出自: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 (不得照抄材料)(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 “洋人的朝廷。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4)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属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演变中产生了什么影 响?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5 年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1)根据材料一,回答:诗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香港是如何 、 、 被英国割占的?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材料二: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 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 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大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拉着 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 ——雨果(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谁?雨果表达了 对中国人民怎样的感情?材料三: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几乎是用血和泪写了一首 28 个字的《春愁》诗, 诗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3)材料三中“去年”是指哪一年?“割台湾”根据什么条约?这首诗反映了作8 者怎样的心情?材料四: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 ——《晚清悲歌》 (4)材料四中的“北京二度被占领”分别与哪两次战争有关?“赔巨款,派驻兵” 是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辛丑年里清朝变成洋人廷”这句话的?【参考***】1、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842 年《南京条约》 ;1895 年《马关条约》 ;1901 年《辛丑条约》 。 (4)在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有: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等。受到教育: 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5)揭露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暴行,英勇起来进行抗争等。 2、 (1)1842 年《南京条约》 ;1895 年《马关条约》 ;1901 年《辛丑条约》 (2)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3)救国方案: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争取民族独立,摆脱民族危机。 (4)材料一所属的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材料 三所属的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1)①诗中的“我”指香港, “母亲”指祖国——中国, “海狮”指英国。 ②割占过程:1842 年,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 年, 《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 年,英国强租“新界”99 年。 ③该诗既唱出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又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 起民众,共同抗击外侮,兴我中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2)事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两个强盗” 是:英国和法国。 感情: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崇敬和同情。 (3) “去年”是指 1895 年。 《马关条约》 。 反映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对清政府割让宝岛台湾的痛心的爱国之情。 (4)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赔巨款”是指: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 4.5 亿两; “派驻兵”是指: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允许列强各国 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理解:通过《辛丑条约》 ,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 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9 第二单元[基本线索]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投降,中国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直 至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 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 献。 2、 1945 年 8 月至 1949 年 9 月是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观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这一 时期的特点是: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 放军走向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一)伟大的抗日战争 1、局部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 (1)时间和地点:1931 年 9 月 18 日;沈阳。 (2)日本的借口: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 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这就是“柳条湖事件。 ” (3)经过:日本军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 一八事变” 。 (4)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方针,命令东北边阮军司令张学良把部队撤到山海 关内。 (5)结果: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 (6)影响: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不朽的民族战歌——《义勇军进行曲》 (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面对日益严重 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2)作者:聂耳、田汉。 (3)歌词: (4)影响: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这首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3、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1)发生: 时间 发动者 地点10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2)目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态度:中国***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 到西安谈判。 (4)结果:经过中国***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 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4、全面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 年 7 月 7 日;地点: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2)经过:日本侵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 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 。 (3)影响: 日本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 大规模进攻,企图依仗其军事优势,速战速决,在三个月里灭亡中 国。 中国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掀起了中国 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 开始。 5、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 年 12 月;地点:南京。 (2)手段:日军以集体***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极其残忍的的手段, 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持续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 (3)结果: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 中国士兵达 30 万人以上。 (4)认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暴露了日本法 西斯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6、国共两个战场的抗战 (1)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 目的 时间 指挥官 地点 结果 特点和意义 中国军队为保卫徐州。 1938 年 李宗仁 台儿庄地区 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11 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 战士气。 (2)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目的 时间 指挥 地点 结果 为粉碎日军围攻。 1940 年 8 月 彭德怀 华北地区 八路军在人民群众支持配合下,破袭敌人交通线 2000 多千 米,摧毁日伪军据点近 3000 个,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特点和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 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和八路军的威 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7、全国人民支援抗战:众志成城。 (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 ,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 舞作用。 (2)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如《愚公移山》《奔马图》 、 。 (3)科学家侯德榜于 1940 年发明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抗日时期 ) 的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 8、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七大 (1)背景:抗战即将胜利;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 (2)时间:1945 年 4 月;地点:延安。 (3)内容: 报告 ***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 政治路线 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 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指导思想 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 ***思想是中国***的指导思想。 大会选举产生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国***在 选举 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4)地位:这次大会是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9、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 (1)促使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 外国因素 1945 年 8 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12 联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侵占中国东北 的日军。 中国因素 ***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八路军、新四军 和其他抗日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 (2)投降标志: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1)地位: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 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 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也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3)胜利原因: 主要原因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 抗战。 中国***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外因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4)启示: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国共对峙则民族衰败;我们要谋求两党合作, 促进国家统一等。 11、抗日战争的两个阶段 (1)局部抗战时期: 时间 事件 ;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全面抗战时期: 时间 事件 ;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七大;日本投降。 12、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1894 年~1895 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签订的中日《马 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1900 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3)1931 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4)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5) 1937 年,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杀害中国人民达 30 万人以上。 (6)危害:多次侵犯中国,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13 (7)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不同结局分别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 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战后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扭转了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 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 大世界和平力量; 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 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谈判桌上的较量——重庆谈判 (1)抗战后的形势:国共两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要求和平民主, 国民党却想独裁内战。 (2)谈判目的: 蒋介石的目的 ***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3)谈判过程: 时间 地点 ***代表 结果 1945 年 8 月 重庆 ***,周恩来,王若飞。 经过 40 多天的艰苦谈判,10 月 10 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正式签 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 ,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4)谈判未解决的问题:对于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 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5)意义: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教育了人民,使***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2.全面内战的爆发:进攻中原解放区。 ⑴.标志:1946 年 6 月,国民党军队 20 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 面内战由此爆发。 ⑵.作战原则和战术: 人民解放军采取 “集体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的作战原则, 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⑶.结果:在半年多的时间内,解放军就歼灭大量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14 的全面进攻。 3.战略防御:***中央转战陕北。 ⑴.原因:敌强我弱。 敌强 1947 年 3 月,国民党军集中 25 万兵力,向***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 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 我弱 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⑵.***方针:***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 ⑶.***战术:采用“蘑菇战术” ,与敌人巧妙周旋的同时,运筹帷幄,指挥全国各 战场的作战。 ⑷.意义:***中央转战陕北,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⑸.结果:两北野战部队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 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千里跃进大别山。 ⑴.时间:1947 年 6 月;领导人:刘伯承、***;部队: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⑵.过程:在山东西南突破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经过近一个月连续作战,千里 跃进,于 8 月底胜利进入大别山区。 ⑶.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5.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 ⑴.时间: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 ⑵.概况: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辽沈战役 1948、9——11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49、 1948、11——指挥员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陈毅、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东野战军战术特色“关门打狗、瓮中 “中间突破、分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捉鳖” 割歼灭”歼敌地区锦州、长春、沈阳、 碾庄、双集、陈 北平、天津、张家口 营口 官庄战果及意义歼敌 47 万多人,解 歼敌 55 万人,使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52 万 放东北全境。人民 长江中下游以北 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 解放军对国民党军 地区获得解放, 区。15 第一次取得了数量 为解放军渡江作 上的优势。 战奠定了基础。⑶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 150 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⑷地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6.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渡江战役。 ⑴时间:1949 年 4 月 21 日 ⑵范围: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⑶结果:4 月 23 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4)战后的军事任务: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全中国。 7.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⑴.***中央的正确领导; ⑵.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⑶.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⑷.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8、人民解放战争的两个阶段: (1)国共谈判阶段: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 (2)全面内战阶段: 内战爆发 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延安,***中央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 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 略大决战。 战争胜利 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宣告了延续 22 年的国民党政 权的覆灭。 【单元演练】 (一)伟大的抗日战争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 阶段。其中“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七七事变 2、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 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其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3、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 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16 4、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 ”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5、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影片《南京!南京! 》是从 1937 年 12 月南京城破开始记述的。自 2009 年 4 月份公 映以来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请问这部影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南京条约》 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渡江战役 7、李宗仁指挥的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8、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曾于 1940 年 9 月 11 日致电朱德、彭德怀说: “贵部窥视良机, 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蒋介石致电嘉奖的这场战役是( ) A.卢沟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9、***七大是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是因为 ( ) A.***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大会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 C.大会确立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大会选举了以***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10、1945 年 8 月, 《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 “八年间的死亡留徙,苦难艰辛,在 今天获得了报酬……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 ”材料中的“今天”是( ) A.8 月 5 日 B. 8 月 10 日 C.8 月 12 日 D. 8 月 15 日 11、10 月 25 日是“台湾光复节” 。为实现台湾归宗祖国,110 万台湾同胞牺牲。 “台湾 光复”结束了日本在台长达多少年的殖民统治?( ) A.50 年 B.60 年 C.70 年 D.80 年 12、 “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实际是在中国东北打响的,这里也打完了抗日战争的最 后一***,历时 15 年,是中国历时最长的抗日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上最 艰苦的抗战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的抗战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辽沈战役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3、蒋介石言辞恳切地给***发三封邀请电报的关键用意是( A、为内战找借口 C、争取和平 B、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将战争的责任嫁祸于*** ) D、朱德 ) )14、既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又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国***人是( A、周恩来 B、*** C、王若飞15、1945 年 8 月,***接受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C、揭露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罪行 B、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D、赢得战略决战的时间 ) ③解放区的民主政权16、在重庆谈判过程中,国民党始终不承认( 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军队的合法地位17②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④人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 《双十协定》的墨迹未干,蒋介石就露出真实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其爆发的标志 是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 A、陕甘宁地区 ) C、山东解放区 ) D、井冈山根据地B、中原解放区18、***和***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主要是为了( A、避免与国民党正面交锋 C、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诱敌深入,寻机歼敌 D、实现战略上的进攻部署19、1947 年底,***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说: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 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里的 。 “转折点” ( 是指 A、抗日战争胜利 C、***中央转战陕北 B、全面内战爆发 D、千里跃进大别山 ) )20、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 。这里的“门”是指( A、营口 B、沈阳 C、长春 ) D、锦州21、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胜利的战略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解放了东北、华北全境B、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22、1949 年《北平日报》刊发如下消息: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 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 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3、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4、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 “中华民 国三十八年,四月小,二十三日,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 你能想到的是( ) B、日军攻占南京,开始大屠杀 D、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A、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C、抗战胜利,南京光复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 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1)材料一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态度?这一态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九 一八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什么?18 材料二:政府对于卢沟桥事件,已确立始终一贯的方针和立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 以后的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蒋介石(1937 年 7 月) (2)材料二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态度?卢沟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什么?抗战初期 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指什么战役?材料三:***说: “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 ”蒋介石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 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日本帝国主义惊呼: “对华北应有再认识! ” (3)材料三中的“百团大战”取得了怎样的战果?对中国人民抗战有什么意义?材料四: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 ——陈毅的《七大开幕》 (4)材料四中的“百年积弱”开始于什么事件?“八载干戈”是指什么事件?这 两个事件分别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 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皆胆伤。百团大战显神功,中 共七大道路通。八年搞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 (1)上述歌谣涉及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至少说出四个)(2)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在谁的指挥下取得的? (3) “百团大战显神功”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4) “***七大道路通” ,你能说出***七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七大的 召开有什么意义?(5) “八年抗战成正果”指的是什么战争?请指出这一战争开始、结束的标志性事 件。 (6) “血肉之躯筑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3、融人情境,探究问题: 以下是蒋介石两封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电报,仔细阅读电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万急,延安 ***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特 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 蒋中正未寒(未寒即 8 月 14 日)——l945 年蒋介石给***的第一封电报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概括出蒋介石当时对这一重大事 变持什么态度?(2)材料二中“倭寇投降’ ’所指何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倭寇投降”的主要 原因。 (3)依据材料二判断这封电报发于中国哪一重大事件之前?并分析指出蒋介石为何 发起这一重大事件?(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指出这两份电报最终造成了什么结局。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 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什么战役?规模怎样? (2) “虎踞龙盘”是指南京曾是六朝古都。请列举近代曾定都于此的政权。 (3)诗句中的“天翻地覆慨而慷”具体是指什么事件? (4)诗中哪句诗表达了***告诫人们要乘胜追击,不可坐失良机,将革命进行 到底的革命思想? (5)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会最终取得“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成就?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 年 9 月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 碑。纪念碑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 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 潮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请回答: (1) “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曾指出: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20 蒋介石的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指的是什么?而标 志着国民党政权遭到毁灭性打击的事件又是什么? (2) “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 命的意义是什么?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 中国***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3) “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 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探 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1 参考***1、 (1)态度:采取不抵抗方针; 后果:东北三省沦陷; 标志: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态度:坚持抗战到底。 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战役:台儿庄战役。 (3)战果:破坏敌人交通线 2000 多千米,摧毁日伪军据点近 3000 个,沉重打击 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陷。 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 了中国***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4)事件: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 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2、 (1)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迹;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七 大召开。 (2)李宗仁 (3)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取得的最大规模胜利的战 役,大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土气。 (4)指导思想:***思想。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 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5)抗日战争。开始:七七事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6)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与英勇抗争的精神。 3、 (1)九一八事变。采取不抵抗政策。 (2)抗日战争胜利。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3)重庆谈判。蒋介石为了欺骗国内舆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4)密电后果: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沦亡。 电报后果:达成了《双十协定》 ,通过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 被动和孤立,但不可能阻止内战爆发。 4、 (1)渡江战役。规模:解放军百万雄狮,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500 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2)政权: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3)事件: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4)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5)原因:***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英勇奋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 民党政府的腐败。 5、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2)起点事件:五四运动。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经验教训:必须坚持掌握革命军队和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 权。 (3)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2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线索】 1978 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这 一时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巨 大成就。 以 1978 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历史发展的伟大 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在光辉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从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我 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推进。党和人民开创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 ***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 不断发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文化、艺术、体育事业日益繁荣,社会生活和社会 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知识疏理】 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重新恢复工作。 (2)召开: 时间 地点 1978 年 12 月 北京 (3)内容: 思想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政治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的重大战略决策; 组织 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我国从此 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 (2)形式:农民创造了以“包产到户”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 制。 (3)内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 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4)意义: 农民 农业 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开始富裕起来。 我国农业生产终于摆脱长期停滞的困难,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3、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创建:23 中央决定 建立1979 年 7 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 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 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意义(2)对外开放的扩大:1984 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 1985 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 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 年,又作出了 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3)结果: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沿江、省会、沿边城市) ”的对外开放格局。 (4)特点:形成由点(四个经济特区)到线(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面(四大经 济开放区)再到全方位(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的新 格局。 (5)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科技革命 (1)袁隆平的贡献:1973 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南优 2 号) 。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 (2)“八六三计划” : 时间 1986 年 3 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发展高技术的建议。 名称 ***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 后称“八六三计划” 。 (3)信息化技术的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政府的战略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努力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目的 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 任务 大量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任 务。 举措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 大举措。 (2)义务教育的发展: 目标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方向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举措 198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 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结果 20 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 80%。 (3)高等教育的发展: 举措 1977 年底,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得到恢复;我国设立学位制度,大24 意义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6、文艺体育事业的发展 (1)文艺事业的发展: 1956 年,***对科学和文艺工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原因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又指出文艺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方向,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广阔道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有: 《青春之歌》 《红旗谱》 《创业史》 《红岩》等。1981 年,茅盾文学奖设立;1991 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 成就 个一工程”开始实施。 (2)体育事业的发展: 1984 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 23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许海峰为新中 零的突破 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中国人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 2008 年,我国在北京举办了第 29 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 新的飞跃 51 枚,名列金牌榜第一,实现了新的飞跃。 7、 “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 目的 实现祖国统一。 人物 *** 原则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原则。 地位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 含义: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 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 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3)社会制度的特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特色的内容就是在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在经济体制上确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实践结果: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8、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目标:收回香港和澳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2)方针: “一国两制” 。 (3)过程: 1982 年,我国政府作出在 1997 年收回香港的决策。1984 年 12 月, 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中国政府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1997 年 7 月 1 日零点, 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 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 祖国的怀抱。 1987 年 4 月,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葡萄牙政府宣布将于 1999 年结束对澳门的统治管辖。 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如期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也回25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到了祖国的怀抱。 (4)意义:港澳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是完成祖国 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9、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孙中山的希望: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 能统一便要受害。 ” (2)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3)交往原则:双方按照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 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4)***讲话: 时间 1995 年 1 月,国家主席***发表重要讲话。 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 内容 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5)结果: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交往以及新闻、科技、学术、 体育、 文艺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 两岸经济相互促进, 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初步形成, 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 (1)政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时间:1982 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地位: 新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 大法。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先后制定通过了《刑法》 《刑事诉讼 法》 《民法通则》等一批重要法律,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通过新宪法法律体系建立(2)经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南巡谈话激起春潮澎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背景 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依据文件:1993 年 11 月,***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的决定》 。 国有企 方向: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业改革 方式: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结果: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先进典型。 方针: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指 劳动就 导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业的改 结果:人民在劳动就业观念上逐步告别了“铁饭碗”和“大锅饭” ,通过公平 革 竞争获得工作岗位。 社会保 重点: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我国以养老、医疗、事 障制度 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26 的改革 结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建立。 (3)外交: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活动。 成立:1989 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 ,宗旨是通过贸易投资自由 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时间:1991 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作用:我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且为其发展 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 济合作原则。 时间:2011 年 12 月 11 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系,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树立了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的国际影响 稳定的良好形象。 (4)理论创新:高举伟大的旗帜——***理论。 1997 年 9 月,***十五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理论”这个科学称谓。 提出 ***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 理论成果。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 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因而是当代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 ***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内涵地位 【单元演练】 一、选择题 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 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南方谈话 C.***十五大的召开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 歌词中歌颂的两位伟人是( ) A.孙中山和*** B.孙中山和*** C.***和*** D.刘少奇和邓 小平 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30 多年前,中 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也是从农村开始的,当时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 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化 C.建立农民互助组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 己的。 ”这首歌谣是农民对什么政策的赞扬( ) A.土地改革运动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5、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 ”这 段《凤阳花鼓词》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哪一时期的凤阳面貌(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革”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 期 6、***说: “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27 政策的窗口” 。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 A.***八大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 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 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8、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 年来,它从一 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即所谓 “边 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 ”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是( ) A.厦门 B.深圳 C.珠海 D.汕头 9、 一位美国学者曾在书中高度评价我国的一位科学家: “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这位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鼓德怀 D.钱学森 10、 世界科技蓬勃发展,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986 年, 我国为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 开始实施( ) A.“863”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 战略 11、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 大举措是( ) A.制定“八六三计划” B.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 C.实施“五个一工程”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 12、***说: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 何国家比不了的。 ”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863 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3、1932 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 10 届奥运会,仅派出了刘长 春一名运动员。从刘长春一人孤零零参加奥运会比赛,到中国举办 2008 年奥运会,发 生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改善 B.交通运输发展 C.对外交往增多 D.综合国力增强 14、实行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历史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 业的基本方针是( ) A.“求国存异” B.“和平共处”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15、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 害。 ”这是哪位领导人企盼祖国统一的心声( ) A.孙中山 B.*** C.*** D.*** 16、 “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 ”诗 中的“喜事”是指(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香港、 奥门回归 D.祖国统一 17、香港传媒评价说: “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天才 创造”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8、 “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 ”港澳能够回归祖国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C.“一国两制”构想适合港澳区情 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8 19、 “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 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 ”这首诗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 归 20、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 这头,大陆在那头。 ”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入联公投” 2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的核 心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3、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歌曲《春 天的故事》里的这句歌词指的是( ) A.***南巡讲话 B.***南方视察 C.***在深圳谈话 D.朱镕基在珠 海考察 24、1993 年 11 月,***中央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 ,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A.实行市场经济 B.实行破产 C.实行私有化 D.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各项对我国目前的就业 模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政府“统包统配” B.劳动者自主就业 C.市场调节就业 D.政府促进就 业 26、***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首次使用是在( ) A.***八大 B.***八大二次会议 C.***十五大 D.***十七大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的基调。 材料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二是袁隆平。 ” 材料三: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作出了什么战 略决策?有什么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定了怎样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袁隆平在农业29 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立的经济特区除了深圳以外,还有哪些?深圳等经济特 区的建立有什么意义?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 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 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 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 “春天”“老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2) “画了一个圈”中这个“圈”包括哪些地区?(3)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说明了什么?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和最终解决,反映了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独立富强的历史进 程。依据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 世纪 40 年代, 19 西方列强通过哪一次侵略战争导致香港问题出现?举出与些 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3)香港、澳门最终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材料二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 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 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1983 年)30 材料三 2005 年 4 月 29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 ***中央总书记***的手伸过最近距离 135 公里的台湾海峡, 伸过 60 年的历史风雨, 紧紧地握在一起。 (1) 《乡愁》中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国人民在 1945 年 10 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 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3)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 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让我告诉世界, 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 走进新时代。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 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进代。高举旗帜开 创未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 注:这首歌创作于十五大前夕 请回答: (1) “唱着东方红”“讲着春天的故事”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2)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高举旗帜”又指的是什么?“高举旗帜”说明 了什么?(3)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成就,你最大的感悟 是什么?31 【参考***】 1、 (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战略决策: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 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 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政策:实行以“包产到户”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贡献: 1973 年成功培育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 “东方魔稻” 。 (3)特区: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 (1)对外开放;***。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说明:经济行区大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济发展迅速,呈现一派繁荣的 景象。 3、 (1)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 (2)1997 年 7 月 1 日;1999 年 12 月 20 日。 (3)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的支持; 港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等等。 (4)意义: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洗雪了民族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 促进港澳发展,推动解决台湾问题。 4、 (1) 《马关条约》 ;抗日战争。 (2) “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 (3)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 (4)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 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5、 “唱着东方红”指的是:***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建立了新中国。 (1) “讲着春天的故事”指的是:***设计了改革开放的蓝图,使人们走上了富裕之 路。 (2)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指的是:***。 “高举旗帜”指的是:高举***理 论伟大旗帜。说明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理论,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 21 世纪! (3)感悟:改革开放是富强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32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