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中 铜雀春深锁二乔 2乔 的锁 是甚么意思

   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1)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2)( 3).-题库-e学大
您好,欢迎来 e学大,我们来自全国最大的智能教育机构----学大教育
当前位置:
   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1)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2)( 3).-题库-e学大
【填空题】   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1&&&)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2&&&)( &&&3&&&).1、赤壁之战 2、曹操 3、周瑜***解析相关微课程上一题:下一题:发现相似题
学生端下载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晚唐 杜牧《赤壁》
我的图书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晚唐 杜牧《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译文】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火攻提供方便,曹操的铜雀台上,也许早就锁藏大乔和小乔了。
& 【出典】 &晚唐 &杜牧 &《赤壁》 
& & 1、 & & & & &《赤壁》 杜牧
& & & &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2、注释:
& &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
& & 销:销蚀。
& & 将:拿起。
& & 磨洗:磨光洗净。
& &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 & 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 & 不与:若不与。
& &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 &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 &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 & 3、译文1: 
  &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销融,磨洗一番,可见是赤壁之战的遗物。倘若东风不来帮助周瑜,大乔小乔就会深锁铜雀台了。
& &译文2:
& &沉埋在沙中的断戟还未锈蚀,拿出磨洗能认出是前朝兵器。若不是东风给周郎提供方便,二乔就会被幽禁在铜雀台里。
& &译文3:
& &我来到当年孙权和周瑜大破曹操军队的赤壁古战场,在江边的沙砾中发现了一个折断了的戟头,它还没有被漫长的年代销蚀掉。拿起它经过一番磨洗,认清是前朝三国时代留下的遗物。我认为如果赤壁大战时东风不给予周瑜便利的话,曹操的战船便不能被烧毁殆尽,他就不可能被打败。如果这样,那么东吴的两位美女----大乔和小乔就可能被曹操当作战利品,并将她们锁进魏国的铜雀台中了。
& &译文4:
& &断戟沉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经过磨洗确认它是三国时兵器。假如当年周瑜没有东风帮助,美丽的二乔将被深锁在铜雀宫里。
& &4、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 &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他说自己的创作是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 &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 &5、《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 &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39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45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49名,文学史录入次数排名第42名,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26名,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排名第12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41名。
& &6、杜牧的《赤壁》是在黄州做刺史时所作的。诗人面对着“折戟”,思绪万千,由眼前想到过去,想到自己的壮志难酬,因而不但借凭吊古迹,抒发心中感慨之情,而且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思想,给后人以启示。全诗如下:
&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通过平淡的叙事,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要注意的是,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也就是说,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所以,在诗歌中,这里的说的“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发思古之情。
& & 接着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大战是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一代枭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维护国家统一的雄心壮志。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装着油脂、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这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即使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 & 诗人杜牧的思维独到,见解新颖,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从而表现出诗歌立意之美。在诗歌中,诗人不但很有历史见地的,而且表现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偶然性因素”这一深刻而独到的哲理性。我们就周瑜取胜来说,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在大致相同的背景下,对每个人来说,机遇是同等的,而且机遇常有,但人要善于抓住机遇,或者机遇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或者要真正的成功,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等等。
& &7、读书的女人总是让人敬惜的。近日在冷摊上得民国初“二乔读书”帽筒一对,这是两件瓷胎细密、釉色考究、画工精致的新粉彩彩瓷。画面为一株绿柳下,姐妹二人于假山石上摊书共读。姐姐紫衫蓝裙,妹妹赭裙绿衫,两人低眉凝神,清丽脱俗,一派风雅的情致和出尘的空灵。左上角书法题字是“江东国色。上海福记出品。”押矾红阳文印。这样的风月当然是遥远的绝响了。春柳旖旎,灵壁清癯,书香满宛,与眼下满世界的时尚新潮和到处流行的快餐文化相比,不啻在贴金饰银的大款家中摆上了斗彩梅瓶插上一枝寒梅,恰如冷夜里来了春消息。
??千百年的文化积存,值得怀恋的大约正是这一类残留的风花雪月。在得到这一对帽筒之前,我曾于一位朋友处见到一块白玉雕二乔读书图牌,那是地道的老玉,玉质洁白纯净,滋润细腻,有凝脂感。玉牌为扁平长方形,边缘及四角圆钝,满是包浆,两面上端琢一对夔龙纹,其间有穿系小孔。正面阳线边框内浅浮雕“二乔观书”图案,背面边框内琢阳文隶书五言绝句一首:“国色人间少,乔家竟得双。共观黄石略,佳婿足安邦。”尽叙二乔本事。末署阳文楷书“子冈”款。这件玉件是著名玉雕大师陆子冈的作品。陆子冈为清中叶吴中(今苏州)太仓人,在中国玉雕史上的地位数一数二,他艺术创作严谨、精致,有记载说他“凡刻一新月,必上弦而偏右;凡刻一晓月,必下弦而偏左。”其作品往往一簪之微,价竟高达五六十金。其中有不少传入宫中,成为帝王寰赏之物。朋友的这件二乔读书玉牌,他视为家中重宝,常年佩在身上,宣称“君子必佩玉”。我则戏他揽二乔于怀中,对雄姿英发的公瑾大人大不敬。
??我对古玉不懂,兴趣也不高,但对读书的二乔我却喜欢。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清吴之?的竹刻《二乔并读图笔筒》,我没有见过实物,但我手上有王世襄先生的台湾先智版《竹刻鉴赏》,其中收有这件竹刻笔筒的照片与拓本。王先生说那笔筒刻的是“两妇高髻,一持扇坐榻上,一坐杌子,手指几上书卷,似在对语。榻上陈置古尊,插牡丹一枝,旁有笼、箧、垆、砚、水盂、印盒等文房用具。”笔筒背刻阳文七绝一首:“雀台赋好重江东,车载才人拜下风。更有金闰双俊眼,齐称子建是英雄。”从照片上看,二乔人物刻得颇好,形神俱备,而诗写得却很一般,无根底地将子建扯上,失了许多雅士风范。
??几件旧物强化了我的一个印象,二乔原是读书人。过去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只注重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和战场之外的运筹帷幄,很少关注二乔的读书与否。其实在这两部书中也未透露二乔是否读书,所述及的只是她们的美丽。实际上古代女人美不美全靠历史笔墨渲染而定,未必可靠。“二乔”之“乔”,陈寿《三国志》本作“桥”,是桥公的两个女儿。到了《三国演义》里,作者为了编故事,改为“乔”,并与铜誉雀台联系起来。安排诸葛亮计,将曹植《登台赋》中的“连二桥与东西兮,若长空之??”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听罢大怒,指北而骂:老贼欺吾太甚!诸葛亮佯作不知究竟,周瑜方才道出:“大乔是孙伯符(孙策)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由此,赤壁之战的序幕拉开。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叙述得有声有色,但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铜雀台建成于建安十五年(210),小说家言不可信。但《三国演义》的虚构也有来由,那就是晚唐杜牧《赤壁》诗中的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说起来二乔嫁给孙、周,虽然是江东国色配上乱世英雄,但欢愉短暂。孙策二十六岁就去世了,大乔多说与他也就是生活几年。周瑜二十五岁娶小乔,三十六岁去世,夫妻在一起也只是生活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丧偶姐妹的归宿历史上没有记载,人们不得而知。曾有报道说小乔墓在今岳阳一中学内,大约也是一种附会。想来她们姐妹后来不会太幸福的。三国时代,对渴望建功立业的男人固然是一次天赐良机,对女人则只意味着一个接一个灾难。《三国演义》中有个名叫刘安的猎户,为了招待刘备,竟把妻子杀了。罗贯中这个虚构虽让人不敢恭维,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三国女人的集体命运。魏文帝曹丕颁布的《禁妇人与政诏》就说:“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将所有乱的责任都推到了女人的身上。“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白乐天的哀叹,竟像是对三国妇人而发。如二乔,不管后来如何,她们还算是集体不幸中的幸运者,别的不说,毕竟还有那么多人记得她们姐妹。
??后来的文人们没有忘记二乔。大约在文人眼中读书的二乔比不读书的二乔总要招人喜欢,因此,二乔读书倒成了一个传统题材。宋人秦观在《蝶恋花?题二乔观书图》中说:“并倚香肩颜斗玉,鬓角参差,分映芭蕉绿。厌见兵戈争鼎足。寻芳共把遗编躅。”大约是因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名句,沾了夫婿的光,小乔倒比大乔要知名的多,如元人杨维桢在《拟三妇词》中则把小乔描写成懂兵书的女子,明人高启等也有《二乔观兵书图》,说周郎的妙计颇得小乔谋略之助。《画继》还载有李伯时的一幅《嫁小乔图》。
??前几天,有人问我要不要民国的月份牌,品相很好,这类藏品近几年升值很快。可是我毕竟不收集这一路藏品,伶仃一件,难成格局,但其中有一张胡伯翔的《二乔读书图》我还是留下了。画面上的大乔手捧红色封面的线装书孜孜入神,小乔则不自觉地一边轻舒右臂理着云鬓一边探头书卷上。姐妹俩一身的粉妆玉琢,头上绾起精精巧巧的发髻,瓜子脸上凤眼樱唇,细眉入鬓。胡伯翔的美人真是与同时人的不一样,当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月份牌画家几乎均采用曼陀的擦笔水彩画法时,他却独用水彩层层渲染的画法;当大多数画家追求美女形象的立体感时,他却注重女性的气质和个性;别人以女性的西洋装饰为时髦,他笔下的美女形象则更多地保留了东方文化的内涵,《二乔读书图》正是这一方面的代表。
??读书的女人让人敬惜,读书的二乔让人喜欢,可见美女是最应当读书的。不读书的美女让人怕,然而,美女也不可读书太专,读书太专往往误了文采。大约正是因为读书太专,专到兵书一类,以致二乔不见诗文传世,恰同如今满街的博士,文章上乘者不多。
& &8、杜牧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回纥、吐蕃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杜牧著有《樊川集》。
??晚唐时期诗人杜牧一首《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说的是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草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东风给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方便,铜雀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乔公二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春恨无限了。
??《赤壁》实际上就是一首咏史诗,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人咏赤壁之战,吊曹操之古。表面上是在写周瑜,而实际上是写曹操。一世之雄的曹操呀,就是因为受了当时条件的限制,机遇的影响,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结果最关键性的赤壁一战失败,终于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是在吊念曹操,是在惋惜英雄呢。“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写的非常好,首先它运用了一个典故,当时曹操发兵东吴,意在得到乔玄的两个女儿大小乔,他令人建了铜雀台,并且其子卸写了一首著名的《铜雀台赋》,该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用典,含蓄的表达出赤壁之战的成功全都归功于天时---东风。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大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诗中,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从而尊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诗人杜牧站在江边淤沙之中,以一柄残戟置于诗端,引发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断言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杜牧写此诗似乎是和周郎过不去,诗人对赤壁战史的分析,也有不够全面和不够深入之处。因为决定曹操的大批船舰在乌林之被付之一炬的根本原因,并不仅是由于周瑜采黄盖之策用了火攻,而其根本原因,更在于曹操不该采纳其身边的某个谋士之议,而预先就把船舰连接了起来,如果他那么多的停泊于江北的船舰都没有连锁,而是可以各自自由行动的话,那何致一时尽付焚如,甚至还延及岸上营落呢?
??樯橹灰飞烟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火借风威,风助火势,联合纵横,可怜焦土。一代英雄豪杰,只落得个为后人诟病和笑谈的下场。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和平淡,看过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赤壁》,确实感受到当年场面的恢宏磅礴和惨烈无情。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中国的历史,它也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和人的精神世界深处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向心力和离心力。我们的民族可以非常团结,超稳定的大一统;也可以似一盘散沙,军阀混战,画地为牢。赤壁大战无疑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这段历史值得汲取。
??电视连续剧新《三国》播出的“赤壁之战”场面宏大,打造上超出了想象,不仅场面上足够恢宏大,在火烧连营上也显示出了自身的强势。可以说,这一战超越了以往任何的古装战争戏,甚至不输于前年斥资数亿的电影版《赤壁》,显然有已登峰造极之端倪。在黄盖领命渡江时,施展火攻时的手段做了大量的丰富,投掷器材与火油罐子成为撑起视觉篇幅的亮点。连营烧起的大火,可是实实在在的真火,成百上千的演员们可是实打实的在火海里穿行厮杀,不用细说人们也能体会得到此中的艰辛。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自唐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非常推崇曹操的杜牧,因怀才不遇抱负未酬,对一代英雄,壮志不酬的曹操,在诗中当然要深表同情了。
??鲁迅先生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可见,杜牧写诗推崇曹操,为曹操壮志未酬而惋惜,是很有道理,颇有见地的。
& &9、小乔墓地一点不森人,似乎高髻长裙的美竟将墓地所包含的阴冷荡之无踪。帝王的陵地一片庞大的腐败气,名士的坟地一股超然物外的清静气,而美人的坟茔则大都是一丝余声不绝的凄婉气,如苏小小,范小青,真娘,桃花夫人,红颜更让人叹命薄,而小乔墓却一围雅致。
??迎门影壁上一行大狂草:小乔初嫁了,英姿雄发。这句词在东坡先生的《大江东去》里是举重若轻的神来之笔,几个字说尽英雄形象,不过此地将“英姿雄发”单带过来,莫棱两可有点偷偷换意的障眼法,似乎在说小乔。
??小乔究竟有多美?杜牧有一反衬说法:“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那场打了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只为了一个叫海伦的女人,而且战士们认为十年战争打得值。当年的赤壁之战,如诸葛亮激周瑜所说,只须将大乔小乔二人送与曹操,便可战火弥消。同样,一场战争描述了小乔之美。
??我不大喜欢那老谋深算,摇羽毛扇的道士,更喜欢身上有明显缺点的年轻气盛英姿勃勃的少帅周瑜,我当年读到江东群英会,公谨且歌且舞:“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那一章,不觉到他用计,只觉英武气扑面而来。
??因周瑜而喜欢小乔,我想大家是同病。
??小乔无名,连姓也是罗贯中演义成的。她原姓桥,所以不是孔明先生故意混淆视听,而是罗贯中让他借题发挥。小桥有何功绩或者才能,未见其详。只是天香国色确有记载,当初姐妹流落江南,孙策破城后得到其姐,而将她嫁与周郎。按照英雄美人的逻辑,也算得其归所了。所以孙策和连襟周瑜开玩笑说: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为婿,亦足为欢。
??只因周瑜36岁英年早逝,小乔年轻守寡,让人不能不同情其遭遇。
??小乔墓位于岳阳楼旁,据清人吴恭亨在《对联话》里记,是陆后葵提学修葺成的这种亭沼池院,当时成为一郡之奇。这位提学亲自题联:“小院辟从今,对马鬣一[扌不],秋风酒酹湖苹白;大姨渺何处,独蛾眉千古,春雨香流墓地青。”大姨一说饶见情调。
??此处楹联都用木制,小巧玲珑,挂在别致的游廊廊柱上,与人物身份意趣投合。只是不曾见到提学的那副楹联。
??此处的文字娟秀者少,大多飘逸,风流,制作精美,除去迎门那句书写东坡诗句的以气势见长,别的大都追求一种精美。那位吴恭亨也有楹联:“铜雀算老瞒安乐窝,卖履晚无聊,一世雄尽,美人亦尽;洞庭是夫婿战利品,埋香兹有托,三分鼎亡,不土不亡。”我倒喜欢蔡乃煌的一联:“汉昌奉邑,岳阳将台,夫胥昔登坛,横槊南来消霸气;楚冢新封,吴宫冷闭,阿姨谁荐食,大江东去有余哀”。
??不过,大都是英雄气长,儿女情短,所谓英雄不及儿女只是虚说。
??有篇碑记说,独有小乔奚足令过者凭吊咨嗟。这或者是妻以夫贵,或者是人以文传,确是实话。
??桃花流水杳然去。
& &10、来到官渡之战的遗址,一千八百多年来的今天,那里已是荒烟蔓草,斜阳照在断壁残垣上的余辉早已映射不出当年往事。风,在空气中轻轻地滑过,是热的。不知道千百年前,这风是否扬起过群雄逐鹿中原的锦旗;是否传送了千军万马震天动地的呐喊声;也是否见证了这千百年来的历史。这场战争使他坚定了平定天下的信心,也让我们读懂了一个满腔热血的壮年曹操。
& & 然而赤壁之战的惨战又彻底粉碎了他实现一统的梦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只是他的一厢情愿,那场噩梦般的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数十年积蓄的力量。他眼中的自信也变成了无奈与迷惘。穷毕生之精力积累的资本瞬间灰飞湮来,又有谁可以承受?泥泞的华容道上,一辆惊荒的马车,一队毫无秩序的败兵,背负着那轮被金戈铁马染红了的夕阳,仓皇北逃。这一逃便从此沉沦了下去,也许他真的老了,曾经那个一壶青梅煮酒,付天下英雄于笑谈之中的曹操已是风华不再。即使再观沧海,也只能是执杖而立,用苍老的声音吟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那“江中斩蛟,云间射雕,席上挥毫”的壮志豪情也如东逝之水,一去不返了。那一役,我读懂了一个颓唐的暮年曹操。
& &正如歌词中的那句“说不清对与错”。岁月只是把一个神秘的曹操留给了后人去争执不休,但一切的***都是假设,一切假设也都只是为这个枭雄唏嘘长叹的徒劳。读懂曹操,更令我读懂了一段人生,一段历史,一段无人左右的风云历史。
& & 那汉末废墟的旷野中,在天边晚霞下盘旋的飞鸟啊,是否也曾知道那个人,那段历史呢?
& &11、西方人的理性,在哲学家的经典,中国人的理性,尽在诗人的辞章。
& & 楚风吹动,江波激荡,屈原仰首《天问》,问的是宇宙的大题,答的是天地的真理。
& & 杜牧赋得《赤壁怀古》: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短短二十八个汉字,闪耀着人的理性之光。小小的短诗赢得一时的传诵,让诗人赢得哪怕成千上万的人的啧啧赞美,是太微不足道了。盛世唐朝是一个精神自由的王朝,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时代,繁华的物质富足与丰富并没有让中国的文人、有高的智商的人丢掉道义的自觉。那些伟大的作品在今日都闪耀着人类理性的璀璨之光,和唱着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绝唱,也和唱着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灵魂的辩证唯物的哲学乐章,演奏了美丽人间的人类理性的盛大恢弘的交响曲。对于不知道中国人是有人权的,是有人权自觉的传统的的人来说,应认真读一读中华的古代的诗词歌赋,从中必能对中国人的原生态的精神与物华有所深悟,顿生出对神州中国的景仰。对于已经退化的中国人追求理性与精神自觉地现代的浮躁的、浅薄的、彷徨的、浪费着激情、精力、节奏、效率的现代人来说,也应该在不知所终的苍茫与匆忙中静下心来读一读属于国学的古代的诗词歌赋,从中必能使自己从浮躁的、浅薄的、彷徨的、浪费着激情、精力、节奏、效率的枷锁中得到解放。
& &宇宙是美丽的,宇宙的美,美得如此巧妙。宇宙的巧妙,是她的内质,宇宙的美丽,是她的外表。内与外是如此的统一,形与神是如此的协调,这就是存在的真空,这就是不可思议的道。世界是如此的大,世界是如此的小,数是如此的多,数是如此的少。宇宙的奇妙在于--无穷的美妙,归根结底总是相同,无穷的造化,无论如何都相异为生。地球到底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质量与体积怎么能相等?旧时的文物,为什么没有陵寝,也总被掩埋在地下,为什么不能飞上太空。谁说我们不能,与伏曦女娲相遇,谁说我们没有亲三国赤壁争雄,也许--你就是当年伐木造船的樵夫,我就是当年揖浆摇橹的艄公,也许--他就是当年孟德公,她就是当年的二乔佳人。绝代就是美得标新古今,风流就是美的立异绝伦。绝代总是生于当时,神魂可以永世流传。风流总是多少都有即兴发挥,本要却是风流是永恒的道的经典。
& & 一年一度秋月,一年一度春风,秋月映在澄澈的江中,春风染绿了逶迤的群峰,盛唐的杜牧,来到赤壁古战场,漫步在古战场的沙滩,他发现了露出沙丘的残戟。他用江水清洗了戟,残刃还带着沉年血迹。未残的刃还有锋利。他认出了铸刻在兵器的字迹,戟上刻着三国的年号。这里确实是赤壁大战的血火沙场,道义的自觉和最根本的人权的理性自觉,激活了杜牧无限而有序的思绪:记载与传说是真的,世上说真话的多,凭空造谣的还是少。他从爷爷杜佑的《通典》中知道没有亿万苍生,就没有任何一个盛世王朝,也没有人间能渡过腐败与黑暗的乱世与没落的黑夜的奇迹。他想到了,拿回去打一把镰刀吧,再多些残戟更好了,可以锻打一架耕田的犁。哎,我不会种地。他知道道义并不能决定谁能挟泰山以超北海,或者只有为长者折枝,为田野犁耕的长短之能,但耕耘农桑之田,佣侍婴妪,决战沙场,平章政事都有其中的道义。看这戟,还没有锈蚀完。要把他还原成铁不知还需几百年。曹公走了,周郎走了,孔明也走了,活的人是那么短暂,死的铁是那么久长。肉身的人那么脆弱,金身的戟那么顽强。啊,唯有时间是万物的老大,人的魂,铁的灵,都紧跟着伟大的时光。罪恶在时光中清洗,功德在时间中闪光。天公诞生的标志,时间开始了,天公也活在时光之中。天公不用设立史官,天的历史记在星岩的上面,比人的历史真实准确清晰。时光中的天公,从来没有过与罪,永远都是对与功。天的历史,是给人看的,人的历史,是给天公的工作汇报。天公的历史,让人知道存在为什么如此美妙,人的历史,让人把经验教训记牢。如果不是--记住人类的轨迹行程,记住过往的是非罪功,让罪过不再重犯,让功德弘扬传承,浩如烟海的史籍没一点用,兴味无穷地读史就是无用功。人只要能理解了:人的本性应该是善良,人的行为表现了善良,就不是禽兽,就有了人的准价值。人的本性应该是有对理性的认知本能,有对理想的执着的追求,有创造的激情释放,有和谐万物的自由,有达人达己的人的生命的艺术创作,就实现了自己生命的终极目标与价值。有了这样的理解就决不会是自己陷入狭隘与自私结婚成为凶恶而丑陋的魔鬼之家的罪恶的渊薮,人就会宽容。
& & 登上江边的山峰,夕阳映红了浩涌的江面,大江一往无前的奔流,苍天吹来沉浮的晚风。杜牧俯首仰天发问:问天公东风谁与,问人杰谁与东风。不是对孟德偏爱赞美,不是对周郎的憎恨。不是孟德倒霉,不是周郎幸运,不是周郎的至爱,不是绝代的倾情,全在于一时吹来的东风。是这么回事吗?看上去好像如此。难道是天公给魏蜀吴掷了一个骰子,还是曹孙刘与天公饮酒划令?在长江的岸边,映照着中天的明月,杜牧陷入了真切的沉思。他顿悟地答道:都不是!杜牧说:赤壁大战谁胜了,都要依靠天公。二乔的幸福与痛苦,嫁给谁标准都是一样。历史的结果,总充满了传奇的精彩,历史的原因,深刻而隐密地尽于平淡。历史的长河,奔流着苍天悲喜的泪。
& & 伟大的西洋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伟大的思考,创造了伟大的讥笑;伟大的讥笑,创造了伟大的遗憾。为了上帝不再讥笑,为了人类告别遗憾,用赤诚的心血,化成了玉洁的蜡烛,仰望着灿烂群星,把普罗来修斯的圣火点燃。伟大的中国人说,人类总为自已的得意,笑得象花朵一样灿烂。天公深情地看着人间,总是留着无穷的遗憾。渺小的得意,让人发疯。骑着马跑遍全城,想比一比,哪朵花比我色泽鲜,哪朵花比我开得盛?真是浪费珍贵的春风!伟大的得意,是尊天的自省,是人的自知之明。伟大的得意,创造了伟大的放心。伟大的放心创造了伟大的率真。
& & &达人知命就是成功,自强厚德就是天性。天在人行中永恒,人在天性中永生。
& &12、很早的时候,对于锁有着很多的感想,但是终因想法都不成熟而置之漠然。今天突然有兴致和大家聊一聊锁,有不成熟的地方还望朋友们补充。
& & 锁,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锁,既可以作为名词又可以作为动词。作为名词,指加在门、箱子、抽屉等物体上的封缄器,要用专用的钥匙才能打开。作为动词,指用锁锁住、封闭等。对于锁我最初的印象是在成年之后,因为小时候,有爷爷奶奶在家,所以家里是没有锁的,那时候大概治安也很好,大门,以及房门,都仅仅是一条链子挂起来便可以了,那时候的家里或许没有值钱的东西,所以我很少见到有东西锁着。因为没有锁,小时候的记忆纯美而幸福。
& & 真正的对锁产生强烈印象的时间,应该是和先生刚刚成家的时候,家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每天下班的时候,我就远远的张望锁在大门上的那条链子,如果那条铁链子垂下来就证明先生已经先我而归,我会非常开心,小鸟一样飞奔那个温暖的小巢。当这种张望形成了习惯的时候,万一哪天大门锁着了,那条链子没有垂下来,我的张望变成了失望,眼睛会不由自主的潮湿起来,心底泛起一种酸涩,我深深知道了,那把锁锁住的不仅仅是一道门,还有我的依恋。
& & 后来因为有了女儿,住到楼上了,这回房门是紧锁的,每天我和宝宝两个人在家,门锁的响声也随即成了我每天的最幸福的期待,从先生上班走的那一刻起,我便开始注意门锁的响动,几个月的时间,我和宝宝,确切的说是我自己只有从窗户看看外面的景色,用蜗居一词形容再确切不过了,那时候没有电脑,除了看书,我爱上电视剧,我能精准的和电视报一样预报电视节目。每天看着时间,等待先生下班用钥匙轻轻的扭动门锁,那清脆的哗啦一下开锁的声音听起来是音乐般的美好,每天都会给我带来一种莫名的欣喜,我深深的知道那道锁锁着的是深深的寂寞和眷恋。
& &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诚然,钥匙是开锁的关键。至于先生自己的箱子要锁起来的,我从来不会去问也不会打听里面是什么,我能知道的,他会主动说出来,不然是徒增烦恼罢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秘密或者不想示人的隐私,锁在心灵的深处,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先生在我这里竟没有一处是锁上的,我欣喜的感受到,我已经用我的爱打开了他所有的锁,一切都是透明的简单和愉快,没有锁横在面前的夫妻,是融洽和默契。这时候我知道,我们把彼此已经锁进了对方的血液,只是那锁是无形的。也就是最高境界的锁,它在无形之中。
& & 我是一个经常丢钥匙的人,所以我不喜欢锁,能不上锁的地方尽量都不去锁,为什么要锁住呢,我一直都觉得锁是一种婉约的拒绝,拒绝里面的出来,也拒绝外面的进去,这样也就拒绝了交流,拒绝了沟通,当然在共产主义没有到来之前,人类的整体素质没有高尚到路不拾遗程度的时候,银行的保险柜及国家的机密等等都还是要设锁的,而且要重重的锁。而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我还是觉得尽量打开那些锁。家门和家里的保险柜除外,我说的锁应该在心上,为我们的心灵解锁,释放快乐。
& & 纵观历史,时光流水一样的滚滚而去,真正属于我们的能有多少,我们能锁住的又能有多少呢?真正属于我们的有什么?又能锁住些什么呢?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锁住自己的心事,蜗牛一样的匍匐,人生是很短暂的,汪国真在《假如你不快乐》一诗里这样说:“假如你不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是啊,打开心门让阳光照进来,让风儿吹进来,让博爱融进来,给快乐安个家。其实生活真的很美,很美!看到有人深锁的眉头和缄默,这时候我觉的锁是一道屏障,她阻碍了人和人交往,也拉大了世界的距离。这道锁,锁住的是孤独和冷漠。这道锁虽然无形但是坚韧,不可逾越。
&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
&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
& & 诗人想锁住浪漫,锁住时光,锁住时光中美好的一切。然而又锁住了什么呢?
& & 执笔,只想锁住轮回的岁月里让泪水辗转成歌的记忆,回望来路,我又锁住了些什么?梦还是记忆,为什么担心忘却。而真正能忘却的,是否值得我们珍藏。
& & 13、我终日奔腾,奔腾于山峦之间,穿越出丛林,流淌过小桥人家。承载了太多的记忆,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甫的“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悠”;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默默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水滴的记忆需要诉说,需要有心人来倾听。
& & 水声阵阵,他心底的烦躁愈加激烈,面对日益衰败的楚国,面对小人的诬陷,面对国君的不信任,他感到绝望了。风,呼啸而过。他凌乱的发丝在风中轻扬,洁净的长衫在风中发出欲裂的声音。楚国满目的疮痍使他不忍再看,他国破家亡,流落在外,心底的悲愤与苍凉在那一时觉醒,高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声音气壮山河!河水更加地汹涌,激起白色的泡沫,他怀抱大石,轻轻地闭了眼,而后纵身一跃!河水隐没了他,但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却留下了清高的身影。他,是屈原。
& & 那年赤壁,魏武立于船头,信心满满,誓要大小乔于铜雀台,据为己有。清晨,大雾弥漫,他泛舟来曹营,曹军不敢贸然出兵,恰中其计……赤壁一战,东风的力量不可小觑。正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那一晚,火光冲天,大火吹散到曹军所有的船上,烟雾弥漫了整个赤壁……他,诸葛孔明。
& & 亭中何人吟唱?“又有清流激荡,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永和九年,兰亭风雅静僻,文人墨客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吟或援翰,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王羲之与当朝名士于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袍,诗篇荟萃成集,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 & 灯火辉煌下,清曲悠扬,他手执酒樽,眼望满桌“玉盘珍馐”却无心动筷,官场上的不得意没有让他失去对自己的信心。纵然已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却依然怀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理想;纵然已经“行路难”,却依然可以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千古绝唱。他拥有着“上青天揽明月”的磅礴大气,“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壮志豪情,“梦魂不到关山难”不被重用的凄苦。他,创造了一段如诗的江山;他,诗仙-李白。
& & 水滴的记忆还有好多好多,五千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在水中寄托了多少情感?数也数不过来了吧?不管是屈原的舍生取义,还是孔明的机智,抑或是王羲之流觞曲水的快乐,或者李白乘风破浪的快意,都在水滴的记忆里,告诉水滴,告诉人们,他们曾出现过--这些不屈坚强的灵魂。
& &14、赤壁怀古之作,最著名的便是一诗、一词、一赋。
& & 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杜牧的名作。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赋都是苏东坡的。虽然是在同一个地方,缅怀同一件事情,但却有着不同的意蕴和情致。比较而言,杜诗写得清丽俊逸,贵在巧思;苏词则写得雄浑豪放,气势磅礴。杜牧完全避开了正面,既不写景也不叙事,而是通过一份战争遗产来引发怀古之情,让人们想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然后却陡然一转,从反面去假设战争的另一种结局,其妙处尽在于此。咏史不落窠臼,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这正是小杜七绝的特点。
& & 苏轼的词写得豪迈壮阔,雄奇无比,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为一体,从正面着笔直入主题。一开始就以非凡的气魄,极力把时空扩展开来,立刻就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诗人正兀立岸边,望浩浩之长江,叹悠悠之历史;对巍巍之赤壁,涌翩翩之浮想。他写出了壮丽的景色,惊涛拍岸,飞珠溅雪,汹涌澎湃,气象万千;他写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使雄姿英发的周瑜在他的遥想中出现,如见其音容笑貌;他写出了深沉的感慨,在昂扬激越的词句后面,分明是无奈的苦涩,压抑的情怀。这首词气势之宏大是前无古人的,是苏词及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其雄刚超迈足以傲视古今。
& & 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之文体,它始于先秦,盛于汉魏,源远流长,不绝于历代。古赋接近于诗,班固曾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虽然字不分行,但一般都是句式整炼而协韵,有别于诗的是“不歌而诵”,即是不便咏唱的诗。至唐宋时,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产生了词情并茂,声韵和谐,骈散揉合,长短错落的文赋,《赤壁赋》即是文赋中的代表性名篇。其构思之精巧、立意之高远、谋篇之严谨、词采之清丽,韵味之隽永、气脉之顺畅,都是卓立古今,罕见其匹的。
& &15、岁月悠悠如席卷。自古而今多少人为此发出无尽的浩叹,杜牧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李白道“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假如人类社会以一百年为界碑划一条线,踏在线上的人,再拉开一百年的距离,当你再一次划线之时,你定会发出无限的浩叹和感慨:“一百年前的那批人哪里去了?”不管是英风盖世、聪明绝顶也罢,还是天生愚鲁、浑浑沌沌也罢,所有的一切,尽被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席卷而去了。人哪,其实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他宛如一枚泥丸,被无形的命运之手偶然间投到岁月的水里,漂浮、游荡,碰撞、溶化。舍此,我找不出更为恰当的喻词了。
馆藏&1110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