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怎样做魔芋豆腐升级快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魔芋块、魔芋丝……购买魔芋加工制品要注意啥?
  目前市售魔芋制品有魔芋块、魔芋丝、魔芋代餐粉等,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这些魔芋制品除了形状不同,颜色也不一样,心里不免有些疑惑。
  其实,颜色的不同只是因为加工方式不同。魔芋全株有毒,不能直接食用,若食用,要把块茎磨碎,用水洗去汁液,加入石灰,煮沸后再凝结,最后制成凝胶状的可食用形态。简单的说,粗加工的魔芋制品颜色很深,呈褐色,颗粒相对粗一些,而且有点腥味。而加工程度精细的魔芋制品颜色一般呈米白色,几乎没杂质,颗粒也很均匀,没腥味。很多魔芋代餐粉都是采用了精加工的方式,所以一般都是白色的。
  购买魔芋加工制品时,要仔细阅读配料表,如果配料为魔芋,那么主要营养价值与魔芋块并无太大差异。当然,两种加工方式的产品价格也有差别,白色的精加工制品价格稍高。因此,大家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购买。
  魔芋本身没什么味道,若想要让魔芋更入味,可以像冻豆腐一样采取冷冻的方式,冷冻后的魔芋增加了孔洞,更容易吸收汤汁,口感更佳。而加工之后的魔芋丝一般只需冷藏保存,吃的时候几乎没有腥味,自然也就不用太重口味的调味搭配,可以用来煲汤等。
归属专题:
微信订阅号
浙江在线健康网
每日头条推送
传真:2邮箱:扫码关注浙江在线健康网魔芋的种植和加工技术
我的图书馆
魔芋的种植和加工技术
魔芋栽培技术
第一节栽培季节与栽培制度
一、栽培季节
&&& 花魔芋在我县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500M的地区。春天气温回升较慢,所以一般要待10CM土温回升到12 ℃以上时才播种,大约与玉米同为4月份播种。若育苗移栽,则应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拱棚育苗,5月上旬前后移栽。播种或移栽依海拔升高而推迟,但只要10CM土温稳定在12 ℃以上,早栽为好,以免芽和根老化,影响生长.一般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倒苗,倒苗后最好等到霜降后收获。海拔较低处,受高温影响,提早倒苗的,如下茬播种需要,也可适当提早收获。魔芋占田时间半年左右,出苗后生长时间不足5个月,全年只能种一季。
二、魔芋栽培制度
&&& 主要有轮作制度、间套作制度和留制度。在制定这些制度时都要充分注意:防病、增效。
1.轮作制度
&&& 魔芋忌二三年以上的连作,特别是田间已有病害发生时,更要注意。魔芋“抢生”,如有新垦荒地最好,如无,要选择(安排)好前作,前作以玉米、小麦、红薯或非茄科蔬菜、中药村为好。以辣椒、马钤薯、烟草等茄科作物为前作会加重白绢病危害。有条件选择水旱轮作更好。
在较大范围(如一个乡)内可考虑长远发展的区域规划。日本和我国不少老产区(我国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都出现过这种情况:一个地区种植魔芋若干年后,由于病害的严重蔓延,难以再种,只得放弃,另开辟新区发展。现在提倡实行一乡(村)一品,未来发展区暂不要开展零星种植,以留出“一片净土”供日后发展。
2.间作套种制度
&&& 从魔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中,我们已提到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如海拔1000M以下),为了降温,减轻病害,魔芋要实行遮阴栽培,间作玉米等高秆作物是最理想的。与玉米间作,虽然增收效益较低,但遮阴效果好,管理方便,缓解芋粮矛盾,有利于维持粮食安全。农户的经验是将玉米种成2M一行,每亩间种1000株玉米,由于行间大,对魔芋生长影响不大,可多收200-250Kg玉米。农民的想法是,万一魔芋有市场风险,“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海拔种红薯,每行种双行,株距6~8寸、400株/亩上下。如红薯的前作收获较迟(迟于6月上中旬),可先在4~5月栽的魔芋行上稀植若干红薯,到7月份开始地面遮盖。这个模式魔芋的产量约1~1.5T,红薯产量约2T,还有薯蔓,用养猪比魔芋、玉米模式好些。大行间作有利于套种品种选择的多样化和季节上较宽松(如魔芋行可安排一季早熟蔬菜(饲料)),红薯行可安排小麦、油菜、春季瓜菜之类,后者间套种的作物有利于增收。总之间套作制度下或以魔芋为主,或以魔芋为辅,间套种的品种在不会增加魔芋病害的情况下,可根据市场需要灵活选那些效益较高的品种。
&&& 近年,我县都在发展经济林果,并开始实施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林果树下套种魔芋也是一个好方式,但林冠要合适,过稀,遮阴降温效果较差:过密,遮光过度,也会影响魔芋的产量。再则要充分考虑到林果与魔芋争肥争水的一面,在干旱季节,要有灌溉(浇水)条件。
3.留种田制度
&&& 魔芋作为一项产业发展后,一定要扭转过去那种”收大留小”,不设立种子田的做法。现在各主要农作物均已有专门的留种田进行良种生产,农户也尝到良种的好处,为什么魔芋就不能这样?应该认识到这是魔芋在技术进步中的滞后。留种田应占魔芋规划总面积的30%左右,具体做法可参考“魔芋根状茎的二年促成栽培法”。
&&& 低些的地方可实行一年三熟的间套作,即:小麦(蔬菜)----魔芋----玉米模式。低山除气温高会危害魔芋叶片外,土温高同样会危害根,后者往往重于前者,而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刘佩瑛教授多次指出过,并一再建议地面盖杂章降温。这项措施,除认识不足外,也有实施的难度,所以限制了低山魔芋的发展。为此,在低海拔地区也可改魔芋、玉米间作为魔芋、红薯间作,通过红薯近地生长,既降低了土温也可适当降低气温,形成盖地不盖天的长势。因魔芋的冠幅大,又高于红薯,遮阴性强,而红薯又是喜光的阳性作物,要解决红薯需光的矛盾,可采用大宽行种植,以红薯为主(与上述魔芋、玉米相反)。比如可设计2.7M×0.4M,种一单行(600株/亩),种魔芋行间按畦面1M宽起垄,垄间还有1.7M,可起二垄行。&
第二节&&& 品种选择
&&& 目前我国栽种的花魔芋只是魔芋属里的一个种,白魔芋是另一个种,滇魔芋、疣柄魔芋、疏毛魔芋等都是不同的种。在“种”这个植物学单位里面,包含着数目不等的品种,比如綦江花魔芋、万源花魔芋等。一个分布广而又被人们长期栽培利用的种,如果发生变异后的个体能适应当地环境或符合人们的需要,又能将新性状遗传下来,最后繁殖出一群相似的后代,这样便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某地的生态群体(也可称为农家品种)。由于魔芋发生变异的性质不一、各地生态环境的不一,还由于各地人们的选择不一,所以今天生长在各地的魔芋,实在是一个“大同小异”的种群。如果某地的种群在产量、品质、抗性、株型等某些方面很突出、很优异,我们即可对这个种群进行去杂去劣后,繁殖成一个新的农家品种(地方品种),花魔芋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种质资源”。二十年前刘佩瑛教授主持过一次规模不小的魔芋种质资源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产地来源的农家品种,其鲜芋产量、折干率、葡甘聚糖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有的差别还不小。
二、我国的主栽种
(一)花魔芋(Amorpbophal lusrivieridurieu)
1.植物学特征
&&& 块茎近球形,直径0.7~25cm,顶部中央稍下陷,中央着生一大型顶芽,鳞片叶肉红色。表皮暗褐色,肉质白色,有时微红。根状茎长5~20cm,顶端膨大或不膨大。叶柄长10~150cm,基部粗0.3~7cm,黄绿色或淡红色,光滑,有绿褐色斑块;叶柄基部有膜质鳞片叶4~7片,披针形,粉红色,有绿褐色斑块。叶基生,一株一叶,叶片绿色,三裂复叶,一龄植株只有5片小裂片(小叶)。随着年龄增大,小裂片增多。第一次(级)裂片一般有长40~60cm的柄,第二次(级)为二岐分裂,叶柄较短;小裂片互生,大小不等,长2~12cm,长圆至椭圆形,骤狭渐尖,基部宽楔形。侧脉多、纤细、平行,近边缘联合为集合脉。花序柄长40~70cm,粗1.5~4cm,色泽同叶柄。佛焰苞漏斗状,长25~43cm,基部席卷,管部长6~13cm,宽3~4.5cm,檐部长15~30cm,宽15~25cm,渐尖。佛焰苞外表淡绿色,含暗绿色斑块;里面深紫红色。肉穗花序比佛焰苞长1倍,雌花序圆柱形,长约3.5cm,粗2cm;雄花序长8cm,粗2cm。附属器剑形、紫红色,长约30~60cm,粗4.5cm,中空。花丝联合,长、宽各约2.5mm。花药四室,初为淡***,后为黑褐色。花粉球形,黑褐色,沟槽较深。子房靠近柱头部分为紫红色,长3mm,多三室,少二室,每室一胚珠。花柱长约3mm,柱头三裂或二裂,具乳头状突起。果实椭圆形,初为绿色,成熟时为桔红色,果实内有小块茎。花期4~5月,果期6~8月。
2.生物学特性
&&& 适应性强,块茎大,产量高,葡甘聚糖含量高,品质好,是当前魔芋属中综合性状最好的一个种,广为各主产国、主产区选作主栽品种种植。惟耐热性稍差,抗病力不强,是为不足。
花魔芋在我国也是最重要、栽培最普遍的品种,从陕西、宁夏至江南、西南各省广为分布,经济栽培多在山区800~2500M或更高地方(与纬度有关)。
本种内蕴藏着很多已知、未知的农家品种。
花魔芋也是湖北省的主栽品种(除少数地区近年试种了少量白魔芋外),分布省内各产区,主要集中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海拔800~1400M为其适生区。
(二)白魔芋(A.albus)
1.植物学特性
&&& 块茎近球形,直径0.7~10cm或稍大。顶部中央稍下陷,中间着生一大型顶芽,鳞片叶肉白色,块茎表皮紫褐色,肉质洁白。根状茎多,粗壮而长,叶柄长约10~40cm,基部粗0.3~2cm,淡绿色、绿色或红绿色,光滑,有微小白色或草绿色斑块;基部着生膜质鳞片叶,白色,披针形,4~7片。叶基生,一株一叶,三裂复叶,叶片绿色。一次裂片具长40cm的柄,二次分裂,二次裂片长5~15cm,二回羽状分裂或二歧分裂,三次裂片长4~8cm,小裂片互生,大小不等,长圆状椭圆形,骤狭渐尖,基部宽楔形,外侧下延成翅状,侧脉多数,纤细,平行,近边缘联合成集合脉。花序柄长约30cm,粗0.5~2,色泽同叶柄。佛焰苞船形,长12~15cm,基部席卷,管部长1.5~2cm,宽3~4cm,淡绿色,无斑块;檐部长10~13cm,宽约4~5cm。肉穗花序等于或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约1cm,粗1.2cm,淡绿色,在雌花序和雄花序之间杂有1cm长的雌不育花;雄花序长圆筒状,长约3cm,粗1.20cm,附属器伸长成圆椎形,先端钝,长6~9cm,上有明显的乳头状突起,***。花丝长2mm,宽2mm,花药四室,初为白色,后为***;花粉球形,金***,沟槽较浅。子房淡绿色,长2mm,一室一胚珠,花柱长2.5mm,柱头圆形,无分裂,具乳头状突起。果实椭圆形,初为淡绿色,成熟时为桔红色,果实内有小块茎,是我国特有的新发现品种。
花期5~6月,果期7~9月。
2.生物学特性
&&& 白魔芋耐热性、抗病性比花魔芋强,耐寒性不如花魔芋,因此它适合在海拔800~1000M以下地区种植,块茎小型,产量较低,但块茎折干率较高,葡甘聚糖含量略高于花魔芋,其加工制品,质地洁白,品质特优,商品价值较高,具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魔芋资源。
(三)近期引进试种的品种
&&& 近几年湖北省一些地区先后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引种试种工作。除上述白魔芋外,还有重庆万源花魔芋,该品种据选育时的情况看是一个丰产性好,葡甘聚糖含量较高,综合性状出众的品种。各地如有条件应积极引进试种,但种源一定要可靠,引进后,边试种、边提纯、边扩繁,建好留种基地。
2001年,恩施市宏业魔芋制品公司繁种基地从日本引回两个在日本表现产量高,抗病虫力强的花魔芋品种(赤城大芋、榛名黑),正抓紧进行引种鉴定的田间试验。
第三节&&& 选地和整地
&&& 选地一是要考虑种植田块的土壤状况及前作,二是要考虑种植田块所处的生态环境。
种植魔芋最理想的田块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疏松肥沃、土层深厚,保肥保水又疏松透气,不渍水且多年未种过魔芋和茄科作物的砂壤土,PH6.5~7.5。土质粘重的田块不好,虽保肥保水性好,但透水透气性差,易渍水,土层粘重,不利块茎膨大,影响块茎形状。土质沙性大(重土),不保肥,不保潮,夏季烈日下土温易升高,容易灼伤根部,诱发根腐病。平坦低洼地易渍水,选缓坡地最好。
&&& 在田块所处的小环境方面,海拔较低的地区应选阴坡,山溪两边的阴槽土,林缘阴地,稀植的果木林下,总的原则是环境阴凉、湿润一些,切忌西晒坡和终日暴晒的山梁山脊。1400M以上的高山,则应选敞阳的田块。
&&& 魔芋的根系虽浅,但块茎特别是大块茎长得深,块茎适当深入土层,有利减轻病害,所以整地要求深耕深翻(劳力实在不足也应在种植行深挖25cm以上,结合垒行疏松土层要有30cm以上)。
确定芋田后,冬前要全田深挖(耕)一次,不必整理,只需开好排水沟即可,让土块冬凌泡松,这点很重要。播种前,适当提前选晴好天气进行整土作垄,提倡高畦深沟(高17~24cm,平田高些)。做到以田等种,保证适时,高质量播种。播种后要注意好转沟、腰沟,确保雨后不渍水。
第四节&& 魔芋的繁殖
&&& 这里讲的繁殖是指芋种的选用和培育。前面说过,魔芋靠无性繁殖衍后代。繁殖***,就是利用它的地下茎,包括块茎、根状茎,也可以利用地上果实里的小块茎,这些繁殖材料做种芋栽培时,各有其特点,现分别说明:
一、块茎繁殖
&&& 块茎繁殖是最通用的方法,由于块茎的生理年龄和重量大小不一,用于做种繁殖,生育情况也不完全一样,但有一个基本规律,即块茎越大,增重系数越低(长大的倍数越小),干物质含量也低。但单株净增重大,生理年龄大,增重率也低些。所以利用块茎繁殖,应彻底改变那种收大留小,不分年龄,不分大小的老办法。应采用分龄、分重量等级的办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植株的整齐生长,利于管理和采收。在种源紧张或为充分利用种芋增重的情况下,可将较大的块茎(比如500g以上)切块分株繁殖,切块的大小按具体需要来定.如想当年收获,切块宜大(150~250g),如想繁殖来年的芋种,切块可小(50~100g)。切块应纵切,切口不能沾水,应尽快用黑白灰(草木灰+石灰)封住切口,然后晾晒三两天,待切口伤口愈合后再栽,可减轻伤口染病腐烂。
&&& 农户零星栽培时,可利用加工用的大块茎的顶芽(应带100~200g芋肉)繁殖,切口同样要用上述方法处理。此法因伤口大,腐烂率较高,最好适当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并采用育苗移裁(方法见后),以减少田间烂种缺株。
&&& 如种芋充足,或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选适当大的种芋(如500g左右),权衡利弊,不应提倡选用太大的种芋。较小的块茎采用整芋栽种,因无伤口,病害较轻,出苗整齐。块茎愈小,增重率越大,但单株绝对增重则不如大块茎,所以块茎太小(如50~100g),单产也难提高。
二、根状茎繁殖
&&& 一株花魔芋可长3~5根至7~8根根状茎(白魔芋达十几二十几根),利用它来繁殖,是增加种芋数量的最主要办法,且因其生理年龄小,生活力强,出苗早,增重系数大(可达十几二十几倍),所以是最好、最重要的繁殖材料,但因其重量小(几克至十几克的多,二三十克以上的少),所以尽管增重系数大,一年内要长成具有一定大小、一定产量的商品也不容易。所以只能用它来培育种芋(详见后)。
三、“种子”繁殖
&&& 一人1~2kg的开花魔芋,如果授粉受精得好,可以结出数百粒“种子”,这些小块茎生命力特强,在翌年播种后如果精心管理,适当稀植(5寸见方),当年可以长3~4叶,块茎可长至30~50g,再经二年的培育即可生产商品芋,而且其变异性较大,大中还可以开展选种工作。虽然这是一个目前极少被人利用的方法,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特殊的好办法。
四、种芋的培育
&&& 前面介绍了魔芋的繁殖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特点,下面再将种芋的培育说明一下:
现在我们用的种芋来源,静态地看是魔芋收获后,大的拿来加工或卖掉,中等的、小的留来做种,这就是“收大留小”。有的农户,收魔芋后将大小不等的芋种,稍选一下,大些的种稀点将来收获后又“收大留小”,小些的密播,收获后,大些的可做商品芋的种芋,小点的,连同当年商品田里收挖后选出的小的混在一起,又密点播,用于繁殖下一年的种芋。明年又重复,这样做的结果是种芋大小可选择,但生理年龄却无法选,而且因为小种芋播得太密,长大困难,二三年还不一定长得到商品芋的标准,而这时有的却已发育成熟,形成花芽了。不小心被种下,在田里开花,等于缺苗,给生产带来损失。上面反映的是一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
&&& 较精心管理的做法,是在魔芋收获后将根状茎和小块茎(20~30g以内的)分在一起,将50~100g按0.8~1.0万株/亩培植一年,可形成500g左右的大种芋,供翌年作商品芋田的种芋。根状茎和小块茎以2-3万株/亩的密度培育一年,形成50~100g左右的种芋,再经一年的培育就可以成为商品芋田的种芋(也可不挖,连续种二年后再收)。由此可看出,一个商品芋的种芋要经二年或三年的培育时间。田里每年都连续栽种着各级种芋和商品芋,只是商品芋田与种子田基本上分开了,能做到这一步的农户,大多是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种植大户。
五、根状茎二年促成栽培法
&& “根状茎二年促成栽培法”(下称促成法),技术上基本无创新,主要是认识的创新,是笔者近年来从总结农民的生产和自己的试验里省悟到的,也是包括刘佩瑛等在内的不少研究人员感觉(观察)到了的,方法非常简单。具体做法是:
1.在收商品芋时,将根状茎全部选出,另放一边,不与小块茎掺混。
2.将收获的根状茎中,长得饱满,无病而较大的(80~100个/kg)选出,妥善贮藏,留作明年的种芋。
3.翌年播种前约一个月将上年选好的大根状茎进行种芋消毒后,建苗床催芽。
4.发芽(1CM)冒根时定植。按1~2万/亩的密度,丰产田的种植管理水平管理,特别注意病害治。&&&
&&& 这样,年底根状茎便可长到150g以上,即通过一年稀植精心管理,即可育成非常好的商品芋的种芋。第二年这种种芋再按约4000/亩/的密度栽培,年内即可长到1kg左右,1kg左右的商品芋折干率,葡甘聚糖含量都正处最佳状态,所以不仅产量高,加工品质也好,前后两年,比常规缩短1~2年,按1亩(亩)种芋种2~2.5亩(亩)商品芋算,种芋产量约为2T/亩。商品芋为4~5T/亩×(2~2.5),总计约12~14T/3×亩,平均产量为4~4.5T/亩,算得上是丰产优质了。
&&& 这种促成法,不仅可以达到丰产优质,而且先后只两年,可以大大减少田间的病害威胁,缩短一年大田的生产时间和投入,且有利于抓住商机,还可减少一次种芋贮藏的管理和烂种风险。
&&& 再有,所有亲身参与过大量从外地调种的人,都经历过大调大运大烂种的苦头,如果采用促成法,只从外地调根状茎,根状茎用种量少(120~150kg/亩),可以减少调进量,更主要的是根状茎运输途中较不易被擦伤,且本身即使带病也很轻,烂种情况可大大减少,所以也是魔芋新区发展的最佳选择。
&&& 综上所述,只是一个认识观念的转变,只是一种简单的种植方法调整(根状茎、稀植、良好管理),即可达到诸多好处,这么简单的好办法,难道不值得积极推广吗?
第五节&&& 定植
&&& 摩芋也与其他作物一样,种得稀,单株增重大;种得密,单位面积产量高。因魔芋种芋的大小可以相差很大,所以很难给出一个密度表,下面一组数据可供参考:
(一)种植密度参考:
种芋大小(g)&&&&&&& 密度(株/亩)&&&&&&&&&& 株行距(cm×cm)
小于10&&&&&&&&&&&&&& 2&&&&&&&&& 33×10
10--20&&&&&&&&&&&&&&& 12000&&&&&&&&&&&&&&&& 30×15
20--30&&&&&&&&&&&&&&& 1&&&&&&&&& 33×17
30-50&&&&&&&&&&&&&&& &&&&&&&&&& 40×(15-18)
50-100&&&&&&&&&&&&&& &&&&&&&&&&& 40×(24-30)
100-200&&&&&&&&&&&&& &&&&&&&&&&& 40×(30--40)
300g左右&&&&&&&&&&&&& 3000&&&&&&&&&&&&&&&&& 50×43
500g左右&&&&&&&&&&&&& &&&&&&&&&&& 70×(40-50)
※&&& 小于10g的,通过1~2年培育可作商品芋的种芋。
10~50g的,通过1年培育可作商品芋的种芋。
50~100g的,通过1年培育,大的可作商品芋,小的可作种芋。
100g以上的均可作商品芋田的种芋。
(二)参考密度
行距:种芋大小(横径)的6倍。
株距:种芋大小的4倍。
为了方便管理,加强田间通风透光或利于间作、套种,还可将等行距调成宽窄行。间作田可按间作比,适当稀点。
二、种芋消毒、催芽
&&& 定植最好经催芽的种芋,可提早出苗,提早换头,这样一可延长时间,二可让新块茎急剧膨大期正处于地温最适期,三可淘汰病芋。据恩施沙地推广致函祥光的催芽做法,一般可增产10%~15%以上。催芽前用0.1%甲基托布津浸种24小时,晒干后播种,苗床种芋排好后盖土前可喷1:00的绿享1号,对防止苗床病害效果很好。育苗床宽1M,长度5~7M,应选邻近大田的向阳地,采用小拱棚增温。
三、播种(栽种)
&&& 按计算好的行株距开沟或开穴,深度以种芋顶芽离地面还有10-15cm的盖土厚度为好,过浅容易造成根系裸露增加病害,平地过深易受渍,也会加重软腐病危害。播种应注意:选择晴天;种芋不与未腐熟的肥料,化肥接触;较大的块茎斜放,以免中央渍水;切块种芋带皮的一面朝上等细节都应注意。种芋摆好后,如有火土,可施入行穴中,也可在盖土前喷施绿享1号、2号或菜丰宁,可减轻病害。最后盖土,土层厚10~15cm。高海拔地区提倡地膜覆盖,可增加地温,提早出苗。
育苗移栽的,待芽开始伸长,根开始露尖时即移栽,只要土壤松散湿润,栽后不必浇水。
第六节&&& 施肥与灌溉
(一)魔芋对肥料的要求
&&& 据刘佩瑛的研究,魔芋植株含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无磷区与三要素区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无钾区则几乎与无肥区一样。所以肥料配合应按钾、氮、磷的顺序考虑,即K>N>P。如果以亩产块茎2500kg计算,可施纯氮25kg(约含尿素55kg)、钾(K2O)30kg(约含硫酸钾55kg)、磷(P2O5)20kg。
&&& 除N、P、K三要素外,魔芋对镁、锌、铁等微量元素也很敏感,如缺这些微量元素,容易引起缺素症。
&&& 据冲增哲的水培试验结果,无肥区(清水培育)魔芋的叶面积只及全肥区的25%,产量只及全肥区的17%。土栽时,土壤中不至于一点肥料都没有,不过从这里可看出施肥的意义。
&&& 氮肥对产量关系最大,是魔芋生长的基础,但氮肥过多,特别是中后期过多,会引起块茎水分重,干物质降低;磷对根系的生长影响很大;钾对产量、品质及抗性等影响大,这些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比较生疏的是微量元素,所谓微量元素即需要量很少的营养元素。魔芋比较常见的是缺镁、缺锌、缺铁等。据周其林等研究,主要微量元素缺乏,会出现以下症状:
缺镁的症状:
&& 一般在8月上中旬发生,开始小叶边缘黄化,然后逐步向内扩展,最后只剩中脉部分绿色,再后全部黄化、倒伏。症状发展快的时候,若遇上强烈日照,黄化部分变白,先立枯、后倒伏。土壤缺镁,土壤过酸,久雨后暴晴易发生缺镁,轻则减产,重则失收。
&& 展叶期叶片展开度小,呈丫型,小叶细小,向内卷曲,叶脉从淡黄白色,中脉和侧脉仅残留部分绿色,后期叶柄干缩,最后全株枯黄倒伏。块茎生长不好,影响产量。缺锌若发生在叶展开之后,则叶片正常开展、绿色健全,但叶片8月份以后开始黄化,明显褪绿,9月份以后,中脉和侧脉仅残留部分绿色,似日灼症状,一般不倒状,一般不倒伏。缺锌症多发生在高温少雨季节。
缺铁症状:
&& 叶片内叶绿素分布不均匀,叶色褪绿,继之由黄白色变为灰色,呈碎白花纹状,甚至引起枯萎。
(二)魔芋的吸肥规律
&&& 关于魔芋全生育期(160天)间吸收NPK的规律,冲增哲曾做水培研究。
①氮肥全生育期吸收量都较大,吸收最高峰在种植后80天前后,120天后才较明显下降。
②钾肥的吸收量比氮更大,峰值也是在80天前后,但整个生育期都维持较高值,且波动平稳,生育后半期仍维持高值。
③磷的吸收全生育期都较低(400mg/个体/20天),且波动不大,吸收平稳,仅在最后20天才明显下降。
以上的吸收肥料情况与同期魔芋叶片、块茎的生长是吻合的。
&&& 在田间的情况下,魔芋的吸肥经常会受到气候变化(土温高低、水分、氧气的盈缺)、土壤营养元素的配合,植株健康状况等的影响。以上只是正常条件下的表现。
&&& 从施肥的角度看,如果我们改变N、P、K的配比,特别是改变得较大的,魔芋的吸肥量也会被迫改变的,从而造成对生长的影响,最明显的是N。如果在N、P、K正常配比的基础上增加N补给量,特别是后半期,其结果是可延长N的吸收高值期,增加吸收量,造成叶片贪青,可能对块茎有一点增产作用,但必然导致含水量增加,折干率下降,干物质降代(减产)。如果在后生长半期(80天前后划分)减少一半N的用量,结果是叶面积略有减小(只及正常的84%),块茎产量变化不大,但干物质含量(总产量)明显提高(比上述正常的提高39%)。所以如能掌握好魔芋的吸肥规律,不仅可以节约肥料,还能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施肥原则
1.强调施用有机肥
&&& 这不仅仅是出自今后绿色食品生产的需要,更主要是由魔芋生产本身决定的。目前魔芋生产中不少老产区(包括日本)的病害日益加重,究其原因,一致的看法是与长期施用化肥有关(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原因不太清楚,间接原因与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环境和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等相关,所以各地要充分重视有机肥,做到以有机肥为主(含菌肥---微生物肥料)、化肥为辅。如有机肥源充足,最好按A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不施用化肥,但有机肥一定要腐熟,否则还有加重病害的可能。有机肥的质量也要注意提高。
2.以底肥为主,早施追肥
&&& 以底肥为主,早施追肥的原则现已广为芋农接受,因为他们种过马铃薯,有种这两种作物的施肥经验了,从上面谈魔芋施肥规律里也有科学实验的佐证。这个问题认识上较清楚一致,但实施时如何灵活掌握、具体情况如何具体实施,则有一定难度和盲目性。许多情况也不是本书概括得了的。目前一般认为底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追肥占40%~50%,分两次于5月萌芽出土期,6月(展叶期)换头结束前10~15天左右施完。如土质不保肥或田间表现脱肥,8月还可酌施少量氮肥(或氮钾肥)(1~2kg/亩尿素),以延缓叶片早衰,延长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时间。这个分段施肥,可以认为是较好的。冲增哲通过水培研究,也极力推荐他的第六组试验施肥方法,即魔芋生长的前半期按标准供应,后半期氮肥减半供应,其效果就是上面我们已介绍的,节约了肥料,增加了高达39%的干物质产量。
3.注意N、P、K的配合,微量元素的补充和茵肥的施用
&&& 做到肥料充足、平衡,这是配方施肥的基础。魔芋喜肥,不怕肥,不等于可以无限制地随意施肥。说魔芋喜肥、需肥,从正面看,魔芋的产量可高达万斤以上,是要肥的;再则要维持土壤的疏松,应多施点有机肥。魔芋只一片叶,定型后即使N多,也表现不了徒长相,至于由此引起块茎含水量高、折干率下降,是不受关注的。芋农关心的是产量,哪怕“豆腐多了是水”,也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些肥料偏多,特别是后期N偏多的施肥方式,是应加以限制的。其次要强调重视施用钾肥,目前氮、磷肥的作用已被农民认识,钾肥对不少农民,还像当年的开始使用硫铵、过磷酸钙时那样,对这些“白面面”、“红面面”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今后应积极宣传,坚持施用。
&&& 微量元素和菌肥也应予以重视。农家肥充足,微量元素供应可能不缺,但如果田间部分植株会出现上面讲的缺素症,则应相应施用,不要将缺素症误作其他病害。
&&& 对缺镁田块可施含镁的肥料,或施硫酸镁1~2kg/亩,出现症状时可浇施或用0.4%的硫酸镁叶面喷施,3~4d一次,连续3~4次.对缺锌、缺铁田块病株同样可用硫酸锌(1kg/亩)、硫酸亚铁(5kg/亩)或喷叶0.2%~0.4%,多次喷施。
&&& 顺便强调一下菌肥。近些年,国际上推行经色食品生产,减少或停止了化肥的施用。为满足作物的需肥,创造一个好的根际环境,纷纷研制和开发出多种多样的菌肥,大多数菌肥都是由多达数十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它们有的可以***原来作物不能利用的养分;有的可以分泌生理活性物质,刺激作物生长;有的可分泌抗菌素,杀灭或抑制某些有害微生物……总之可以形成良好的土壤(根际)环境,不仅起到“肥料”的作用,还可起到“农药”作用。比如防治软腐病,可往土里灌链霉素,链霉素固然可很好杀死病菌,但杀不绝,几天一过,土中的链霉素无效了,只要条件一具备,病菌又可照样危害,发病期那样长,有那么多链霉素灌吗?如果施入菌肥,菌肥中有对某些病原菌具抑制、杀灭作用的话,它便可在整个生长季节不断分泌抗菌物质,保护着魔芋免受病菌的危害,或将危害程度减轻。因此这是一项新事物,经验得靠大家去发现。
(四)施肥的方法
&&& 如肥料充足,可将底肥分成两份,一半全田撒施,施后立即翻耕。全田撒施可以避免肥料过于集中引起烧根,对整块田的土壤改良也很有利。另一半可集中施于播种行(穴)以满足前期根系较短、较弱时的肥料供应。集中施的部分,如系种根状茎或小块茎,可施于种芋的下面,隔点土后再播种。如种大块茎,则先播种、隔点土后再施肥,然后再盖土,即牛粪等农家肥施在种芋上面。道理是:种芋大,如施于下面,则肥料施得太深,不利汪根系的根吸收利用,如施于种芋上面,肥料上面还要盖10cm以上的土(以后还要培土),那么肥料的位置,包括被雨水淋溶的肥料正好在根系最集中的地方,有利于根的吸收。肥料最好不接触处芋,特别是化肥(如施的话)。目前种魔芋,特别是企业基地或种植大户,一时筹集不到足够的农家肥,所以适当补点化肥还是必要的。化肥的施入,最好是将化肥提前与农家肥(如牛粪堆肥)重新堆制,按计划的底肥施用量的一半或全部与农家肥混合,再堆制发酵(注意封好)。因为农村的牛粪质量都不高,多未腐烂好,碳氮比不够,就很难腐烂,利用率低,且肥效不高(含的营养元素不够)。经加入氮肥、磷肥、粪水等后,改善了碳氮比,为腐烂细菌创造了好的营养条件,这些细菌就可快速繁殖,将秸秆牛粪中未腐烂的秸秆、杂草很快***腐烂。施入的化肥以各种形式保存在肥料中,可减少流失,以后逐步释放出来供魔芋吸收(这个意见恐一时难被接受,特此再次强调:这是个好办法,这样才科学些)。播种时施用的化肥最好是三元复合肥,可集中施于两个种芋间,施后再盖土。
2.追肥时间已交待,第一次提苗肥可选用速效肥(粪水、尿素),第二次展叶肥最好用三元复合肥,深施于株行间(注意尽量少伤根),也可结合培土,先施于株行间,再培土。要强调的是千万别丢在叶柄处或离叶柄太近的地方(比如小于2--3寸),以免叶柄被“烧伤”引发病害。土中此时随处都密布着根,施在株行间完全可以被吸收。还可结合防病,撒施一些草木灰,既可防病,又可补充钾磷肥。
3.至于8月的防早衰肥,如天旱可结合抗旱,浇些淡粪水,如下小雨,可干施于株行间。
&&& 理论上说,7~9月正是魔芋块茎急速膨大,叶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这时的干旱会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引发病害(如白绢病、根腐病)。我县又常发伏旱、秋旱甚至伏旱连秋旱,给中、低山区旱地魔芋生产带来威胁。魔芋不耐旱,所以要选有水源的地方建基地,但面对山区,不一定现实,所以只能说尽量。如出现干旱要及时浇灌。魔芋的叶很有“骨气”,即使切下断水,它都要过段时间才表现枯萎,所以在干旱时会给人一种错觉,给魔芋的受旱程度一个错误的判断。如果等到叶片转黄,叶柄干缩时才来抗旱,为时晚矣!因为这时地下的根已受严重伤害。天旱年份,魔芋早倒苗,根腐病重,皆由于根系受旱所致。
&&& 如有灌溉条件,整地播种时即应在田面平整、沟渠上作好准备,做到能灌能排,灌后即排。如行浇水,则浇水与保水并重,一次浇足后增土盖草,效果才好(不论旱否,6~7月份地面即要盖草防病)。
第七节&&& 田间管理
&&& 魔芋的田间管理应以防病为中心(后述),其他管理比较简单。
1.杂草防除
&&& 叶面封行后田间很难再长草,少量的草可起地面覆盖作用,影响不大,可不必管它。播种后至展叶期往往杂草很多,特别是一年生的植株小,竞争不过杂草,应及时除草。除草应手扯,铲草会伤魔芋根,引发病害,不用或慎用!也可用除草剂除草,草甘膦、农达两种除草剂对魔芋比较安全。使用方法,魔芋田的杂草长至对魔芋有影响时即可施用(草未长出,或很小时不用!)。用量:10%草甘膦、0.4%~0.6%/亩,41%农达、150~200ml/亩兑适量水喷雾(兑水量以能喷够防草面积为准,一般约为20~30kg/亩),除高温季节性有可能引起重喷株轻微的药害外,其他季节不会产生(做过倍量试验)药害(注意:药液不能喷(飘)在其他作物上!!)。
2.清沟培土
&&& 6~7月未封行前可结合清沟、施肥、培一次土(5~10cm)。之后为免伤根、伤叶不再“动土”。
3.植株调整
&&& 长得茂盛的魔芋8月份前后可试用“块根膨大素”、PP333(多效唑)喷叶1~2次(依说明),适当抑制叶片生长,加速块茎增大、充实。
&&& 因为叶片碰伤后易诱发软腐病,所以魔芋田块,尽量少进去为好,亦即尽量减少田间非必要的管理。
第八节&&& 收获
&&& 在“年生长周期”一节已说细说明了魔芋块茎的膨大和充实(成熟)过程及季节。收获季节的掌握,可按块茎生长完成后选择合适的时期。
一、商品(加工)魔芋的收获
&&& 所谓合适的时期,包括:收获季节的气候、劳力和加工(销售)需求等因素。
适种魔芋的山区,秋冬季季节常阴雨绵绵,气温低,雨后土壤变干慢,这是气候给魔芋收获带来的困难,季节越后拖,困难越大。魔芋块茎在搬运过程中易碰伤,堆放时易腐烂,不利存放,这是时间上造成的困难,所以商品魔芋的收获应依加工销售需要来收挖。在无冻害的中低山区可延迟2~3个月到萌芽前(不过此时加工大多结束)。收获时一定要小心,尽量避免挖破、碰伤,轻拿轻放,摆在田间晒至傍晚再运回家中,薄层摊放,让表面水分尽快挥发。切忌刚收的湿芋堆码存放。如需贮藏,应充分晒干后进行(详见贮藏一章)。
1.根状茎的收获
&&& 大的根状茎主要来自大的块茎,所以收商品芋时,应将无病株的根状茎另放一边,轻拿轻放,运回后经挑选,充分预贮后,再贮藏处理。
2.种芋的收获
&&& 这里说的是由根状茎和小块茎专门作种芋繁殖田块的种芋收获。如按传统或目前普遍采用的意见:种芋应待充分成熟后采收,亦即在收商品芋之后。鉴于种芋要贮藏,而贮藏前,以愈合伤口,“老化”表皮和降低种芋含水量,提高细胞渗透压为目的的预贮工作非常重要。为此,如果种芋收获安排在后面,常常会因连阴雨天和低温无法预贮好(特别是规模种植、贮种量大时),这便是经常发生大量烂种的原因(外地调进的芋种也要做好挑选和预贮工作),所以芋种的收获宜早不宜迟!宜早,持“芋种要充分成熟”意见的同志会反对,我们认为,如果贮种量大,为保证处理好全部种芋的预贮工序,可视具体情况,适时提早将种芋(10月上中旬块茎已成熟)着手先收一部分,这样有利于种芋充分预贮(充分预贮好了的种芋用干燥谷壳层积可很安全贮藏),减轻后面收获的季节压力。
如无冻害的地区,种芋也可留地越冬,春播时再随收随栽,省却贮种的麻烦和损失。不收要占地,可视用地有无予盾而定。如留地越冬,倒苗后行间应培一次土,上面再盖一层秸秆以防寒。
第九节&&& 魔芋的绿色食品栽培技术
&&& 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要求也愈来愈迫切,特别是产品要外贸出口,国际市场更为重视,质量检查更为严格。所以,绿色食品生产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有我好”,占有市场,求得生存、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魔芋今后的生产技术方向也不例外,一定要加以重视和贯彻。
&&& 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名称各异,但它们最本质的内涵是一致的。下面我们以我国习惯称呼的绿色食品加以说明。
&&& 什么叫绿色食品?按世界各国的共识: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生产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从以上界定条件可以看出,绿色食品是有严格规定,不是谁想这样称呼便可使用的标志。绿色食品有它自身的内涵:无污染、安全、优质和营养。又有它在生产加工和营销过程中的法定程序(要求),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并须经专门机构检测,审查认定通过,并发给绿色食品使用标志和商标,受法定程序的制约和保护,不存在随意性。
下面我们着重解释一下“特定生产方式生产”:
1.首先要选择无污染的基地
&&& 基地的无污染,是指过去、现在和未来生产过程中未受到外来“三废”污染,也无农业生产的内部污染(即不当地使用农药、化肥),还要看土壤本身有害元素是否超标。只有产前选好无污染耕地和环境做基地,才能保证产品不受自然污染。
2.按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
当前,我国有两个级别的不同要求:
①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除上述基地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之外,生产过程中要求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指不允许使用化肥、合成农药、激素等),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的质量及包装质量经检测,符合特定的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即检验合格)。
②A级绿色食品生产:A级绿色食品在基地选择、生产、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包装、贮藏、运销)与AA级要求相同,只是在大田生产中要求比AA级低一点,即栽培时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这主要是指允许使用磷肥、钾肥类的化肥,禁止使用销硝酸盐化肥(如硝酸钾、硝酸铵等),化学合成农药按规定可以选用一些毒性低,残效期短的(即易***),且限量使用,即对使用浓度、次数和安全采收期、产品残留量均有明确规定。
由上可见AA级与目前国际上的有机食品是一致的。A级是目前的国内标准,将来应逐肯过渡到AA级,才能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
&&& 从上述绿色食品生产中的要求,我们便可懂得如何按绿色食品的要求来生产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魔芋了。
&&& 基地有无污染?要经专门机构的化验才能确定。有些同志会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山区无工业“三废“污染,所以我们的土地不存在污染,其实不然。首先,因为土壤是由各种成土母质分化发育来的。某些成土母质中砷、铅、汞、镉等重金属为主的有害物质含量可能超标,这不是人为造成的。其次是农业自身的污染,如过去大量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现在大量使用甲胺磷等,这些农药在土壤中都有一个残留期,还有不适当地(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中硝酸盐超标等。这些都会造成对土壤的污染。
&&& 其次是不使用化肥、合成农药的问题。若按绿色食品生产,本书谈到的不少生产措施,应作相应修改。因为考虑到农村的现状,用过去的做法才那样提出,都是“迫不得已”的措施,目的是希望各地要充分按照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要求来组织生产。
&&& 不使用化肥,可以从增加有机肥(农家肥)用量和提高其质量加以解决。其中,上面曾谈到的牛粪、秸秆的堆制,就是提高农家肥质量的最有效措施。在堆制有机肥时,适量加入化肥,化肥经堆肥中微生物的作用,大多成了有机肥(菌体蛋白),施下后再慢慢***供魔芋吸收利用。
&&& 追肥可以用发酵好的粪肥,还可打青沤肥和利用沼气液,沼气液是经发酵后的很好的农家肥。
&&& 关于病虫防治的农药问题。病虫防治首先要加强综合防治意识,从选好适栽田块,选用不带病的种芋和重新堆制经高温发小酵、不带病菌的农家肥和菌肥,田间如果还有发病住株可通过拔除发病中心,石灰封锁,增施钾肥等耕作措施来减轻,最后可选用生物农药(如链霉素等)。如果按A级标准,允许限量使用,如果基托布津一类低毒农药,可供选择使用,在病害问题上,选择适生生态区是十分重要的,据我们调查,适生丰产区一般都很少使用农药,根本原因就是病害都较轻微。
&&& 生产绿色食品也是产业结构调查的一个性调查,是为了满足今后的市场要求,特别是作为出口的魔芋产品,更应重视,应尽快从传统的栽培方式向绿色食品生产方式过渡,为早日建成真正的绿色食品基地而共同努力。
魔芋的加工 日魔芋原产山区,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鲜魔芋含水量高,保鲜期短,不耐运输和贮存。因此,魔芋加工是实现其经济效益,保证其丰产丰收的主要环节。魔芋的初加工&&& (1)干芋片的加工、清洗 将收获的鲜芋放入水中立即用清水洗净,去掉须根和外皮,洗至无泥沙、无外皮、表面白色干净为止,再晾干。切片 用切片机或锋利的不锈钢刀(不能用铁刀),或竹刀将块茎迅速切成厚薄一致,大小均匀即0.5厘米~1厘米厚的薄片。烘干 && 将切好的芋片摊放在竹垫上或晒席上,翻晒,不要重叠。若起土后天气不好,去皮切片后要放到烘房中烘干,定时翻动,开始烘烤时,温度控制在80℃~90℃之间,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鲜芋不能重叠放在竹垫上,以免粘连。当芋片表面收缩快干时,用手轻轻地翻面再烤,待两面都已收缩时,把温度降到50℃~60℃,慢翻慢烤。烘烤至六七成干时,把温度降到30℃~40℃,再慢慢烘至全干。要注意经常翻动,使其干燥均匀。禁止用硫磺粉熏蒸漂白。一般来说,每100克鲜芋可烘成干片20克。包装贮藏  包装袋要防潮,一般用聚丙烯袋盛装,再放在纸箱内,封盖。干魔芋含水量<12%时,安全贮藏;含水量,13%时,保存期大大缩短。放于通风、干燥处。&(2)干芋角的加工淘洗  鲜芋收挖后,先堆放15天左右,使水分进一步散失,并使魔芋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而防止氧化变褐。然后,用水冲洗掉泥沙等杂物。晒干、切块、包装 先用钝刀刮去须根,去掉表面粗皮,再用锋利的不锈钢刀(忌用铁刀)切块,切成1厘米~2厘米的三角块或2厘米~4厘米的方块,小芋一般切成4块,切块需一面带皮。切成块的芋角,待伤口汁液流干后,再上炕烘烤,烘烤温度先高后低(75℃~55℃),开始烘烤时温度控制在75℃~80℃,时间约为15分钟,迅速使多酚氧化酶失活,防止芋角变褐。烘烤过程中温度控制在55℃~75℃之间,并注意翻动,使芋角均匀干燥,烘烤燃烧可用木炭、无烟煤等,但不能直接用火烘烤(切忌用硫磺熏蒸),芋角烘烤至五六成干时,再降温到30℃~40℃,直到芋角含水量<15%时为止,用刀劈开芋角检查,防止外干内湿,然后装袋,可干燥贮存或外销。魔芋的精加工魔芋的精加工是指将鲜芋或芋粉加工成魔芋精粉或葡甘露聚糖的过程。 (1)魔芋精粉魔芋精粉的制作较复杂,一般有干法和湿法两种。魔芋块茎中葡甘露聚糖以颗粒状存在。粗粉中去掉淀粉、纤维素等杂物即为纯净的魔芋葡甘露聚糖。颗粒大,光亮,遇碘不变色即为优质精粉。将芋角(片)再用精粉机粉碎10小时~12小时,再通过分选、分级再处理,过一定目数的筛子后即得精粉,出粉率50%~60%。粉碎时飞出的粉末称为飞粉,应除去。精粉中含葡甘露聚糖80%~90%。 (2)魔芋粉条魔芋精粉膨胀系数大,可用无杂质清水溶解,一般对水比例为1:40~1:50,搅拌溶解时间为3小时~5小时,其对水量与溶解时间按具体条件而定。在下粉设备里自动掺加凝固剂,使之成晶体。晶体通过高压喷头挤出后,在熟化池成形。将成形粉条装入复合塑料袋,加入保鲜水后封口,每条粉条净重250克,毛重450克,将装袋的魔芋粉条放在高温130℃的杀菌器里蒸煮2小时后,取出即成。这种袋装粉条保鲜期为1年半时间,粉条嫩、脆、滑爽,咬劲足,口感强,可烩炒、凉拌、煮汤,食用方便。 (3)鲜芋制作魔芋豆腐先将魔芋洗净,加水6倍~8倍进行摩擦。将其浆液煮至半熟,掺入5%生石灰水,使浆液凝固。在凝胶呈灰***时,再加水煮熟即可制成磨浆豆腐。温浆魔芋豆腐是在浆液中加进石灰水后,在35℃~40℃条件下经8小时,让其凝固成黄灰色的凝胶,再加大火煮熟而成。冻浆魔芋豆腐是在浆液中加进石灰水后,将其连锅一起置于室外,利用自然霜冻使其凝固,然后再加水煮熟而成。鲜魔芋制作豆腐,要求不苦不麻。若麻口可能因石灰水用量不够或煮沸时间过短,未把生物碱完全降解所致。应注意延长煮沸时间等火候的掌握。其次,制作的豆腐色灰,应掺一定量的米粉、豆粉、胡萝卜等调味品,保证其风味。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