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从业选择是选择初创中小型电商企业公司还是中型游戏公司?

电商创业:草根玩不起的游戏|电商创业|创业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电商创业:草根玩不起的游戏
  “我在几个电商平台都开了店,平均毛利润40%左右。但扣除人工、房租等费用以后,剩下的钱几乎都投给了电商平台做推广。”来自北京的网商小余说,“不做推广没钱赚,做了推广也没钱赚,我们陷入了一个困局”。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四川、山东、吉林、浙江等地调研发现,“生意好做钱难赚”使不少中小网商越来越头疼,推广费成为影响收益的重要成本。不少受访网商坦言,网店的“推广支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销售额的20%。
  不少中小网商表示,“三难”困境———融资难、创新难和盈利难———就像分流器,让电商从“草根游戏”变成有钱有渠道的人才能玩的“高富帅竞赛”,普通创业者想成功的概率已经越来越低了。
  新业态遭遇“老”管理
  “邮政部门叫停我的依据是不符合《邮政法》相关规定,具体来说就是没有获得从业资格证的快递员和仓储中转场地。”谢勤无奈地说,“如果我改了,就又变成了一家传统快递公司,创新还有什么意义?”
  在几家大型电商平台都开了网店经营服装生意的绍兴企业主陈先生,原先是做传统纺织品生产出口的。近几年外贸形势不好,他和几个生意伙伴一起投资做起了服装网销的生意。在传统纺织品生产销售领域,陈先生坦言:“虽然企业做到年销售额上亿,但利润平均不到5个点,过去几年主要靠出口退税政策,以及偷漏税的方式勉强活着,再也不想这样搞企业了”。
  他满怀希望投入了电商领域,在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800万元,毛利率60%高达左右。但他另外算了一笔支出账:网络广告投入30%,电商平台销售扣点5%,人员及运作费用40%,以至于不仅没有纯利润,网络销售还处于亏损中。
  “开发新客户成本太大了,我们现在就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做推广及老客户分享返利活动,争取把老客户维护经营成粉丝,节约出来的成本争取变成利润。”陈先生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北京见到来自四川成都的电商创业者谢勤时,他正在不停打***托人“找门路”拜访相关部门负责人。
  谢勤是四川创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公司开发的“人人快递”手机A PP在上线,注册用户通过顺路捎带快件,就能得到10元到40元不等的报酬。1年多时间,这款应用便获得了超过500万注册用户,但此后却在武汉、洛阳、上海等地被邮政部门“叫停”。
  忙着在成都、北京、上海等地找相关部门汇报沟通的谢勤说,他是长期从事物流研究的专业人士,几年前自己拿出3000多万元投入“人人快递”软件的研发。
  “邮政部门叫停我的依据是不符合《邮政法》相关规定,具体来说就是没有获得从业资格证的快递员和仓储中转场地。”他无奈地说,“如果我改了,就又变成了一家传统快递公司,创新还有什么意义?”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新业态、新产业来势汹汹,传统监管模式遭遇挑战,而新的管理模式和行业秩序又没有方向,这是当前互联网产业与传统行业、监管部门矛盾爆发的核心所在。
  “电商创新的底线是不能做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经济秩序的业务,人人快递目前没有这种业务,政府应该创造更宽容的环境对待这种创新。”成都市物流处处长张弛说。
  谢勤也认为,自己的公司本质上是一家电商平台,不该由邮政部门管。但他表示,对有关部门的处置决定,企业也只能一城一地地谈,“总之不轻易打官司,还是努力以汇报沟通为主”,这名充满着创新精神的年轻企业家自嘲说,“乔布斯也不是谁都想当就能当的。”
  在采访中,一些中小网商依靠较为出色的营销增长额拿到了风险投资,但更多的企业仍然对融资“有需求、没办法”。
  “做网商2年多下来,已经烧了2千多万,都是几个个人股东投的。”网商陈先生无不忧虑地说,“互联网公司都是轻资产,没有抵押物,银行不肯贷款。我们也不知道这次转型还能挺多久。”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10多位中小网商纷纷表示,“靠银行贷款是条死路”,他们大部分寄希望于引进风投资本,但成功者极少。
  网商小余近期拿到了一笔50万元的投资,但等待他的是较为痛苦的股份再分配。不少中小网商表示,如果拿不到银行贷款,就只能拿原始股给各类投资人进行融资,遇到好的投资人不干涉企业经营还好办,就怕一些愿意出钱但又“难缠”的投资人。
  “不仅每天打几十个***来问你的各种经营情况,还设置苛刻的二轮、三轮融资条件,对企业来说也是不可承受之重。”一位中小网商说。
  规模小缺乏话语权
  专家认为,我国电商行业经过了前期的规模快速增长,逐渐进入行业整合优化阶段,不管是竞争规则还是产业链生态,都需要探寻规范的边界,打造双赢的市场环境。
  一些网商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作为电子商务的服务供应方,大电商逐渐占据了电商“生态链”顶端,中小网商在这个生态链上却缺乏话语权。
  目前,大型电商平台主要收入,来自于针对商户的在线推广服务,交易佣金以及在线服务的服务费用等。
  总部设在广州,是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电子商务网站。唯品会2012年3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到今年第二季度已经连续七个季度持续盈利,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2.6%增长至3.2%。净利润水平超过了许多传统商贸企业。在短短不到6年的时间,唯品会已稳坐华南B2C电商头把交椅,市值甚至一度冲破100亿美元。
  有百货业人士分析说,唯品会就是名牌商品在网上的折扣店,专门做那些在百货商店已打出知名度的品牌商品,“正品”、“打折”是唯品会的最大“卖点”,这也使百货商场的专卖店成了唯品会的“试衣间”。
  事实上,唯品会的成功并非如此简单,唯品会高级副总裁唐倚智认为,唯品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在于流量、低价,而是买手团队、品牌资源、供应商关系、复杂的库存管理模式以及用户忠诚度等。比如,唯品会建立了一支600多人的买手队伍,其中很多出身自时尚杂志编辑、百货行业买手,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
  “仓储与物流配送也是唯品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唐倚智表示,今年以来,唯品会持续发力,仓库从租变成了买地建仓,目前已在昆山、简阳、天津、肇庆、武汉,西安,等都在自建物流园。经过物流的整合,唯品会的物流费用大大降低,刚上市时物流 费 用 率 占 销 售 额 的18至20%, 近 期 已 降 到10.6%。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电商平台依靠规模大而‘坐着收钱’的方式不可取,必须培养特色有竞争力的能力,更好服务网商和老百姓。”
  生态系统亟待归于合理
  有观点认为,我国电商经过10年快速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政策引导发展、立法跟进规范的时期,进一步发挥其带动流通业大变革的正向推动力。
  一些中小网商认为,政府应做好“加减法”,从帮助提高网商服务水平、增加融资渠道等层面出台引导政策和实施细则,构建良性竞争环境。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立法须跟进规范。已列入计划的电子商务法规应尽快出台,对网店的商事主体法律地位予以明确,其作为虚拟资产对应的资产证明、***、赠予过户的合法手续予以明确。
  四川省商务厅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苏代林认为,当前,对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既要“放水养鱼”,也要“规范发展”。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如何规范电商产业链纳税是一个焦点问题。“税收监管是个漏洞。整体来看电商怎么交税,相关职能部门还缺乏研究。”唐倚智等人建议,应建立审核制度,任何一个交易平台都要对网店承担责任,进入平台的网商要对他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去审核,每个小网店都有税务登记证,这样就把事情管起来了。
  浙江巴鲁特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勇认为,作为中小网商,自身应该产品定位精确,具有行业前瞻性,吻合未来发展需求,用心维护好每一个老客户,做好自己的产品质量;而政府要正确引导方向,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和资金扶持。作为电子商务的大型平台,各大电商要控制好卖家的数量、品质等要素资源,不要给消费者留下网上只有低价、库存产品的坏印象,打造合理的生态系统。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智投·聚焦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电商不是创业者的游戏:顶好也就是个猪倌
唯棉倒闭,红孩子卖给苏宁,初刻回到凡客……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电商门槛太高,已经不再是草根创业者的游戏。如果非要来撞撞南墙,要么像鸡蛋一样碎了一地,此外,顶好也就悉心喂个三两年,再当猪一样卖给巨头。
真想做个小品牌,也只能去巨头的第三方平台,看人家脸色自然,而能整多大就看你有多强的网上营销能力了。
年前还传言小米以8000万收购初刻,可见当初外界对初刻估值的期待。现如今,凡客宣称以千万级全额收购,可能也就一两千万。前后落差达数倍之多。据称初初刻就达千万级,此后还融过一轮,也许目前的投资者已经是止损抛售了。
电商已不再是草根创业者的游戏
在互联网业界,偏技术方面的创业,单***匹马或者几个人的团队是可以造就一个伟大的企业的。但电商实在不是轻模式,特别是品牌电商,是实实在在的重资产投资。
京东投资者、高瓴资本董事长张磊在几天前的亚布力论坛上表示:
他们(京东)当时找到我们的时候,要七千万,我说如果这个生意如果融七千万我就不投了,我要投就投三亿美元,当时在中国也是在初创企业投资中单一投的最大的,因为这个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20亿美元是看不出来这个生意模式核心竞争力的。
虽然京东最终命运尚存争议,但这一烧钱的预测却极为精准。
初刻虽然盘子小得多,但是要想打造一个电商品牌,也不一个省心省钱的事。虽然生产外包,但设计、仓储、物流、网站以及流量获取、营销上的投入一样也少不了。3月1日,两大化妆品垂直电商乐蜂网及聚美优品大PK,结果服务器宕机,物流延迟,都预示着基础设施还得继续烧钱。
创业两年多,两次千万级的融资,2012年底创始人即诚实地表示资金链紧张、正积极寻求买家。基本上是融的钱一年烧完,但看不到什么奔头,委身于凡客这个平台,也是没有选择后的选择。
马云说他喜欢小而美的企业,但就电商行业而言,小了也就活不了了。
猪可以喂、也得有人喂,但如何喂肥点?
初刻千万级别出售,比起唯棉倒团是要好点,但相比红孩子的6600万美元卖给苏宁,还是差了点。虽然不一样的案子存在不同的差别,但事实上,说初刻基本不具备什么品牌价值,几乎没有什么品牌影响力并不为过。小人一下:若不是初刻创始人兼CEO许晓辉与老东家之间的关系摆在那,换作是其他的团队,收购价格也许还要低点。
这么说来,是不是电商都不能碰了呢?老实讲,如果按照养猪的心态或者作个小老板的理想来做电商,也还是可行的。
初刻说是要整什么慢时尚,但了一两年,也没有形成什么用户认知,充其量就是一个缩小版,或者说山寨版的凡客,而且,由于出货量太低,价格也比了凡客。一个原因就是设计能力不足。说句不客气的话,初刻的官网真是丑!说什么小清新?实在相差悟空一个跟斗的距离。
其实,你完全要招那么多有出色的设计师,并非易事。但是如果许晓辉能够运用其在互联网营销上的长处,与时尚界的资深人物跨界合作,就是只做销售平台,把服装的设计更多的外包给第三方设计,只进行收入分成。
据传洪晃就搞一个为国内的服装设计卖衣服的店还是网站,与这类人合作,初刻也许会有更好些的结局。
(如果你有话要说,可以微博或者联系)
关闭雷锋广告
同步到新浪微博
关注产品和创新的科技媒体
雷锋网业界编辑,关注公司模式及数据。邮箱:
当月热门文章
¥0(免费上门 手机快修)
本栏目由提供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巨头都在VR领域秀肌肉,初创公司该如何分食一杯羹?--百度百家
巨头都在VR领域秀肌肉,初创公司该如何分食一杯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创业公司囿于资源所限,一边做硬件还一边做内容,很容易陷入“大跃进”的陷阱。踏踏实实将资源聚焦到一处,甚至具体到某一个细节问题上,精雕细琢,或为浮躁的VR圈的一抹新绿。
文:刘志刚
从轰炸式的媒体报道,再到16年高考作文,VR结结实实的火了,而且是火的一塌糊涂。VR设备将继电脑、手机后的下一个计算平台,到2025年VR和AR的硬件营收将高达1100亿美元。从去年开始,包括Facebook、三星、索尼、HTC甚至阿里巴巴……已全线布局VR战略,抢滩千亿规模市场。资本向来喜欢凑热闹,一时间各种VR公司俯拾即是,获得风投的也更是不胜枚举。
细品VR的火爆,你会发现,类似大面积的媒体报道似曾相识?没错,O2O浪潮袭来之际,气势也是这般。作为科技旁观者,不仅要反思,如火如荼的VR正当风口之际,初创公司有能力闻“风”起舞吗?,是否会像020浪潮中,或被资本、或被巨头拍死在沙滩上那?
狭路相逢:创业公司如何跟巨头厮杀?
今天,我们主要来论述创业公司在VR战场该用什么姿势。我们主要从VR的技术及内容生态上来思考。
020与VR的“风马牛相及”
分析技术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讲下巨头公司对待VR与O2O的区别,这样才能更准确的把脉巨头,以便初创公司真确认识对手。
O2O与VR虽然各自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但却有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两波紧挨着的大潮流,分析巨头在020的打法,管窥蠡测更能摸准巨头的VR战。
O2O浪潮:BAT战略布局重于自身经营
在O2O大浪中,以BAT为例,有自己砸钱做的,比如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疯狂烧钱之下,甚至一度影响到百度集团的股票市值。腾讯更多的是连接一切的平台属性,多投资,滴滴、美团等具有涉及,少自营。而阿里先是投资美团、饿了么后又自营口碑网等。
这里姑且不论最后的市场占有率如何,单从投资占股与独立自营来讲,会发现O2O战场中,BAT等巨头自营的并不多,更多的是一种投资。一方面,020涉及的领域太广泛了,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即便大如BAT等巨头也不可能全部由涉及,因此,核心业务上可能选择自营,其他业务更多的是一种投资占坑。
另一方面,020相对来讲是一种战略布局,一种生态层次的抗衡,不涉及过多技术问题,既然是布局,那么资金是第一要务,有钱砸进去就行,没必要自己赤膊上阵。
020逐步平息后,紧接着第二波潮流甚至是较同步的就是VR的风靡。跟O2O一样,我们来分析下,BAT对待VR的态度。
VR浪潮:BAT自身研发加生态布局不低于入股占坑
百度在去年12月初宣布入局VR市场,在百度首面视频频道里二级栏目中设置了一个VR频道,在VR频道里设置了游戏、视频、资讯三大栏目,这相当于百度就是搭了一个VR的平台架子,内容则都来自于其他网站。
几乎同一时间,腾讯也正式公布了Tencent&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并首次系统的阐述了腾讯在虚拟现实领域的规划。规划显示,腾讯将在年分三步推出自己的不同形态的三种硬件,同时,还推出了针对开发者的***解决方案与合作方式。
阿里在VR领域更是不甘寂寞,今年3月,内部代号为GM Lab的阿里虚拟实验室正式对外公布,,阿里期望以自身的资源,结合各大硬件厂商,做到一个国内VR的标准,以快速普及VR的发展,同时带动阿里的Buy+计划,将淘宝开到虚拟世界中去。
BAT在VR的战略决策上的主要目标是搭建VR平台并且扩充VR内容,自身来讲也在纷纷技术加持,不单是像020一样,投资经营多,VR因为是一项新技术且还是一项急需改进的技术,技术上的加持也是一种变相的战略布局。
巨头为什么亲自加持VR、AI技术,而不是更多的投资?
VR与O2O不同,市场容量不仅巨大,而且还相对垂直细分。O2O涉及众多领域,远超出任何一家公司甚至一个巨头集团所涵盖的范围,人员管理成本高,自营不容易量化、标准化,这些因数势必决定着巨头不便于亲力亲为。
而VR不同。相对较垂直的多,适合自营。如果说020是一种资金投入的战略布局,有钱就行,但VR作为一项新技术,单靠投资别人研发是不行的。自身研发新技术,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我们拿AI来讲,跟VR虽然不同领域,但际遇类似,同为大趋势,同样尚待深挖。
比如,谷歌研发阿尔法狗,为什么不投资一家公司做AI那?
阿里研发小AI机器人预测《我是歌手》,百度也在研发AI,百度已经拥有超过500项国际专利,仅在神经语言程序学领域专利就超过270项,在深度学习领域拥有120多项,在大数据领域、图像识别领域和语音技术领域亦有斩获。
一项新技术可能颠覆一个行业。谷歌阿尔法狗吊打人类选手无形中增强了谷歌的技术实力,而且这也是一共公关秀,对整个公司品牌基因有好处,新技术通过包装,具有极强的新闻点,媒体争相报道,技术过硬尤其是热门技术过硬,在秀肌肉的同时还能免费获得媒体报道,何乐不为。巨头对AI技术的态度如此,对待VR的态度更是如此。
一方面是VR技术的不完全成熟,这也就意味着有着巨大的逆袭,领跑行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一项新技术具有颠覆性,自己亲自加持研发,免得过于被动被颠覆。因此这就决定着巨头不会像O2O一样,砸钱布局重于自营,而是在布局VR的同时也自营。
VR进军内容时机正确吗?
正如我们开篇所说的那样,VR领域主要涉及硬件技术,内容及后期应用场景等。分析完巨头在VR领域的技术布局后,我们在探究下VR内容领域的情况,最后再总结分析初创公司如何应对。
VR硬件存在着诸多难题,但VR内容较之硬件也毫不轻松,甚至更难。
首先设备昂贵。所有的拍摄设备和技术很大的挑战就是好的设备太昂贵,非常得昂贵,造价非常得高,而且使用技术要求非常高,而行业里面对掌握更高端的拍摄设备的人还非常得少,因为它跟传统的影像采用机位的拍摄手段是完全不同的要求,同时它对后期的缝合和特效技术也有很 高的要求,整个行业至少在中国缺少能够利用VR 高端设备进行有效拍摄的团队和人员。
另外如何拍摄。包括对拍摄的叙事模式、导演的要求和一镜到底的故事线的展开没有很好的经验,实际上是非常挑战的。这个挑战就在于说,甚至我们认为很多资深的影视剧内容创作者,当他拿到 VR 设备的时候,他是不知道如何开展一个 VR 拍摄的,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技能,因为它是需要对IT设备和整个拍摄技术融合的一个很高的要求。
后期制作成本更加高昂。现在大多数比较主流的方法是采用 6 个 Gopro 甚至 16 个 Gopro 相机组成的机群拍摄 VR,也有采用价值几百万人民币的设备拍摄的,每个后期的工作量巨大。这是投资方面中实际上大量的 VC 并不喜欢去投开发特效工具,但是这个领域反而是非常缺的领域,没有看到非常强大的后期制作和特效工具,将 VR 内容的拍摄做得非常完美,而大量的资本实际只关注了显示设备以及平台,也就是说整个 VR 行业缺少很底层的能力,类似于整个智能手机的开发工具,包括一些测试工具以及特效工具。这些没准备好的话,对于内容创作者是一个恶梦,因为很难用一个性价比很好的方案拍摄出优质内容。
所以伴随这种 VR 对于电影行业的挑战,目前在全球还没有一个超过 45 分钟的 VR 3D 沉浸式电影拍摄出来。优酷认为好莱坞的导演还没有找到如何去用 VR 设备拍摄一个像原来传统电影下的拍摄方法。
不仅如此,一方面是内容成本的制作高昂,初创公司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其中,如果这一点被称之为后天的营养不良的话,那么另一方面更尴尬的就是先天畸形,VR内容可以说是普通视频的一种高维升级版,它要依附于之前的公司家底,初创公司大多没有电影拍摄的经验,一下子进入到一个复杂的、且不发展完善的领域很可能被巨头熬死。
VR内容不仅技术难度太大,资金消耗大,更要命的是,这是一个无底洞,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盈利的可能性。
据了解,市面上很多做游戏的公司,目前还没有真正卖出一款VR游戏,更多的是2B的商务合作和为一些硬件厂商提供Demo样品。视频类VR也好不到哪里去,面向2C能产生收入的视频还没有,所以基本上视频都是面向行业的,有拍景区的,有拍博物馆的,有拍演唱会的,有拍二手房的,向2B收费。
VR做2B市场确实能赚钱,但是赚不了什么大钱,原因有两个:一是很多2B都是做项目而不是做产品,因此很难规模化。二是随着行业的成熟,这些2B类业务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毛利也会越来越低。
因此,不管从VR内容难度还是资金实力,后期盈利上看,VR内容对初创公司都是一场自嗨秀。
春江水暖为什么鸭先知?因为“鸭子”是从业者?
VR不仅技术上尚未完全成熟,内容上也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屋漏又逢连阴雨,现实中VR的难度还不仅如此,初创型的VR公司还要面对另一强劲对手----手机厂商。
中国宋代有个大文豪,他曾经写过一句古诗叫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什么是鸭先知那?因为“鸭子”是从业者,VR大潮的到来,颠覆最大的是哪个行业?智能手机,没错。你看到了VR的商机,一个猛子砸进去了,手机厂商会看不到。
15年年初,三星开卖S7送Gear VR.
2015年12月,乐视发布首款VR产品手机式VR头盔COOL1,搭配乐1、乐1Pro使用,配合手机端VR内容应用乐视界,售价149元。
2016年初,小米科技成立小米探索实验室,重点研究VR/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随后雷军在直播平台上表示,小米VR将于七八月推出。
..........。
有圈内人调侃,“不弄个VR产品出来,都不好意思开手机发布会”。
尽管VR尚待完善之中,各项软硬件技术都不成熟,可行业标准化已经在酝酿布局。谷歌在O/I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Daydream(白日梦)。谷歌计划为下个版本的安卓系统打造最新的VR技术,想把VR技术植入安卓系统内,与此同时,谷歌还拉上了小米、HTC、华为等手机厂商配合这个计划,要让未来的安卓手机都支持VR功能。
因此,谷歌自己生产了一款VR眼镜作为参考设计,同时也在和制造商合力制作以手机为屏幕的VR耳机。华为小米一众厂商也乐于拥抱谷歌一起做“白日梦”,支持谷歌的VR计划,它们将为谷歌白日梦做屏幕和性能支持。从硬件、软件、内容三个不同层面对“手机+盒子”式的体验进行提升,从而对单***匹马的手机盒子、VR一体机厂商产生冲击。
另外,手机厂商另一法宝就是渠道优势。即使初创公司推出来一款产品,除非用户体验吊炸天,否则很难让渠道商放弃长期合作伙伴而去选择你的产品。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前几年,加多宝与王老吉撕逼,最终二者分家,可以说市面上两款饮料除了名字不同外,其他均为雷同,可市面上,你见的加多宝多还是王老吉那?无疑是加多宝,你去超市购物,问工作人员要王老吉可能还是会给你加多宝,毕竟渠道商更多的还是在加多宝手中。VR公司与手机厂商的对垒中,很可能会面临这样的窘境。
面对VR大潮:初创公司难道只能望洋兴叹吗?
前文中,我们着重分析了VR硬件产品的技术难度,及巨头亲自上阵,初创公司的前景堪忧,以及内容制作,手机厂商的竞争等一些列不利因数,说到这里,读者都感觉VR创业方向就是九死一生,难有胜望。可志刚要说,尽管道路极为曲折,可并不是没有破解之道,而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未来的前景必是康庄大道。
面对困境,我们各个击破,从而找寻突破口。
从VR内容创业上看,砸钱多,盈利难,而且短期是很难看到希望的,当前的VR设备出货量远不如2009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移动互联网涌现出的独角兽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滴滴打车是2012年成立的,今日头条也是2012年。换句话说,在VR这个领域,优秀的2C的独角兽企业应该是在2-3年后成立。创业选择一个太晚的行业不行,这样没利润。太早了也不好,先进很可能成为先烈。因此内容这块,初创公司除非有强大的资金或者独家资源做靠山,否者的话,盲目出击很容易折进去。
另外,从硬件上来看,眩晕感、颗粒感、沉浸感不足是目前VR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与这三方面对应的硬件参数分别是延迟、屏幕分辨率以及视角。而且不仅如此,VR量产中还面临着诸多产业链上的难题。正是因为技术的复杂性、涉及领域的广袤性为初创型VR公司提供了生存及扎根行业的可能性。
大公司软硬都在做,小公司资源少,因此要聚焦、聚焦、再聚焦,甚至精确聚焦于某一样技术,为新时代的到来,克服了一项技术难题,扫清了一道障碍,在技术研发中,多申请专利才是王道,尤其是在VR体验方面的重要关隘,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样在VR大潮中才有发言权。而不是一味的跟风做内容,吹嘘自己的硬件,最终喧嚣过后,什么都没留下,就像当初O2O潮水褪去后,裸泳的创业者一样,尤为尴尬。
创业型公司最忌讳的就是面面俱到,这样很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情况在国内创业中尤为是通病,不仅如此,国外也不少这样的公司,比如美国E3游戏展上,北美的一家名为Immerex的创业型公司推出的VR设备,不仅做硬件,而且在内容上与好莱坞合作,搞得貌似风声水起,近期也准备进军国内市场,可据体验过的人士表示,硬件体验并不完美,跟市面上大多数的VR一样,眩晕感十足。
因此,创业公司囿于资源所限,一边做硬件还一边做内容,很容易陷入“大跃进”的陷阱。踏踏实实将资源聚焦到一处,甚至具体到某一个细节问题上,精雕细琢,或为浮躁的VR圈的一抹新绿。VR代表着未来的发展大趋势,就如当前的智能机一样,后期进入者将会更多,行业爆发前夜,积累有刚需技术的专利权,才是王道,后期VR产业化,规模化,每年的专利费都能赚到体满钵满,创业公司做战略部署心机不要太大,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本文作者刘志刚,个人微信号,订阅号VIPIT1。百度百家,今日头条,钛媒体,虎嗅等二十余家媒体专栏作者,长期专注于TMT领域深度报道,转载请保留版权。
阅读:5554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无人机民用市场的竞争,正在成为中美两国科技实力比拼的拳台。
首席发言者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