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代那些神话创造角色创造人物可行?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1
我的图书馆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1
神话概论一、什么是神话:上古神话并不就是文学,但含有文学的成分,并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研究文学史必须注意研究上古神话。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二、神话产生的原因:学术界普遍认为神话产生于野蛮期的低级阶段,到野蛮期的中级阶段,神话进入了繁荣期。(关于蒙昧期、野蛮期、文明期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我国学者杨?(《论神话的起源和发展》载《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1期)和袁珂(《中国神话通论》巴蜀书社1993年4月第一版)等认为神话的起源是在蒙昧期的高级阶段,即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三、神话的内容上古神话从内容上说大致可分为三类:1. 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如《艺文类聚》卷一《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这个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类用形象手法去解释天地产生的过程。女娲造人的详细过程见于《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义》(今本《风俗通义》无此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从贫贱的划分来讲,这则神话被记录下来,应当较晚,不会是原始神话的原貌。但造人的神话肯定产生在屈原之前。女娲造人的神话最早见于《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说明女娲是造人的神。黄土造人的神话固然荒诞,但有现实的基础,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流域,在发明制陶技术后,容易从陶器用泥土作坯的过程中产生关于人类可能用泥土捏造的联想。这一则神话是这种现实的折光。这一则神话意蕴丰富,它不但虚构了人类的产生,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2、人类对自然斗争的神话如《淮南子·览冥训》的《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这种灾难是不可想象的,从女娲采取的四项措施来看,主要原因是苍天缺、四极废、黑龙肆虐、洪水为害。这四项之中,天是不可能缺的、四极是不可能废的,只有黑龙肆虐和洪水为害了。想来是由于洪水泛滥,水中的凶猛动物(包括黑龙)危害人类,实际上就只有洪水与水中动物两项,归根到底是巨大的水灾。女娲不辞辛苦地创造了人类,又以极大的勇气保护了人类。她一身而兼有两项如此伟大的功业,反映了原始人对人类母亲的爱戴和崇敬。这个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早期的母系氏族时代。女娲所克服的这一次水灾,是人类出现以来的第一次洪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显然又是一次洪水灾害。不同于前一次的是,这一次是人为的。因为是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本经训》说:“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空桑是地名,即颛顼的首都。也许是共工之触不周山,本意是要淹没颛顼之都,却造成了“天柱折,地维绝”的局面。从《淮南子》中保存的神话来看,由共工引发的这次洪水到舜的末年才得以治平。《山海经·海内经》载《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为了止住人间水灾,而不惜盗窃天帝的息壤,引起了天帝的震怒而被杀。他的悲惨遭遇也赢得了后人深切的同情和尊敬,如屈原作《离骚》就为他鸣不平:“鲧悻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鲧由于志向未竟,死不暝目,终于破腹以生禹,新一代的治水英雄由此诞生了。禹继承了鲧的遗志,开始也是采取“堙yin”(堵)的方法,但仍难以遏止汹涌的洪水,于是改用疏导的方法。为疏通水路,禹不辞辛劳到处勘察河道、地形,据《吕氏春秋》载,他向东走到海边,向南走到羽人裸民之乡,向西走到三危之国,向北走到犬戎国。在治水过程中,“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股无?(bá人身上的细毛),胫无毛,手足胼胝(piandi),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史记·李斯列传》),可谓历尽千辛万苦。除此之外,他还要和诸多恶神展开艰苦的斗争,如诛杀相柳(《山海经·大荒北经》,《山海经·海外北经》)、擒服水怪无支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等。他的精神也感动了诸多的神灵,传说河伯献出河图(《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下),伏羲帮助他丈量土地,还有一条神龙和一只灵龟帮助他从事劳动(《拾遗记》卷二,《楚辞·天问》)。总之,弥漫天下、祸害人间的洪水终于被大禹制服了,而一个不辞辛劳、为民除害而又充满智慧的英雄形象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起来。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羿射十日》鲧、禹是治水的英雄,后羿则是抗旱的英雄。羿本来有两个,一个是帝尧时代以“射十日”的神性的羿,也称夷羿,另一个是夏朝太康时代人性的羿,又叫后羿。两者从屈原时代就已经相混,但其实并不是一人。神话里的羿,据说是帝俊派到大地上来帮助解除各种危难的:“帝俊赐羿彤弓素?(红色的弓和白色的箭),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山海经·海内经》)“古者羿作弓”。(《墨子·非儒》)羿为了拯救下民,他做了哪些善事呢?《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凿齿、九婴、大风、封?、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禽封?于桑林。万民皆喜。”奉帝尧之命弈先后完成了诛凿齿、九婴、大风、??、修蛇、封?、射十日等七件大事。羿要射落九日,不仅需要神技,还要有超人的胆略。十个太阳都是天帝俊的儿子,据《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大荒东经》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十个太阳住在树上,轮流出现,“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于是羿弯弓搭箭,“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人间的秩序又得到了恢复。夷羿不仅抗旱,而且也与水患进行斗争,尧时河伯“溺杀人”,羿就射瞎了他的左眼,但对洛水女神却很好,娶她做妻子。《天问》:“帝降夷羿,革孽下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洛嫔?”夷羿还有一个妻子叫嫦娥,据《淮南子》说: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了不死之药,嫦娥自己偷吃了。就飞到了月宫。《夸父逐日》的神话:“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太阳给大地以温暖,造福于人类可谓至大,但有时也会造成干旱。原始人要了解它、驾御它,屈原“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的提问,即反映了古人探索太阳运行规律的兴趣。夸父追赶太阳,可见也是为了观察、了解并进而控制太阳的。夸父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去追赶太阳,忍受着江河湖泽不足以消解的口渴,终于在一个叫禺谷(虞渊,日落处)的地方赶上了它。他渴死了,但他的拐杖化作一片桃林,为后继者乘凉解渴,使之得以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令人鼓舞和振奋。这则神话体现了原始人了解太阳奥秘的强烈愿望。《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鸟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其外形十分可爱。她不幸淹死了,不过区区一只小鸟,却要衔着微木细石去填平浩瀚的大海,气概超过大海,在东海与精卫极端悬殊的对比中,更显出精卫惊人的意志和力量,悲壮感人的艺术力量也从这里产生出来。陶渊明高度赞扬精卫的反抗精神:“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咏山海经》十三首)3.人类社会之间的斗争神话《准南子·天文训》的《共工怒触不周之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和黄帝的后裔颛顼争做领袖,共工发怒而撞倒了周山,使支撑苍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着大地的绳子断了。天在西北方塌下来,因此日月星辰移向西北方;大地东南方沉下去,因此江河积水和尘埃全倾到东南方来。这个神话,反映了共工族和颛顼族之间的激烈的斗争,使苍天大地发生了巨变。此外还有《黄帝擒蚩尤》的神话:“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蚩尤属于南方的苗蛮部族,他有81个铜头铁额的兄弟,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已经装备了金属盔甲,一些文献上提及蚩尤冶炼金属作兵器,这与当时冶金术的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涉及风伯、雨师等天神,而风、雨、旱、雾等气象也成了相互进攻的利器。这两则神话不仅涉及古代的祈雨、止雨巫术,还涉及一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发明,内涵较为丰富。四、神话散亡的原因上古神话在周代以后迅速消亡,其根本原因乃在于:神话与周代以来理性文化的主流相抵牾。有的神话被认为“其言不雅驯”而被摒弃,有的被改造为信史,使神话历史化了。司马迁在整理史料时,发现有大量的神话内容,但认为“其言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帝本纪》)而摒弃了。神话的历史化:《太平御览》卷七十九引《尸子》记载:子贡问孔子:“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说:“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此之谓四面也”。(《太平御览》,类书,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命李?(fǎng)等编篡。《尸子》战国时鲁人尸佼撰。尸佼是商鞅的宾客,商鞅被车裂之后他逃到蜀地,著此书。《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元明时此书全佚,清代孙星衍等有辑本。)《韩非子·外储说上》:鲁哀公问孔子:“吾闻夔一足,信乎?”孔子说:“夔,一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神话大量散亡,但有零星的保存。《山海经》《淮南子》《楚辞》保存较多。《诗经》《尚书》《周易》《左传》《国语》《墨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有少量片段的记载。五、上古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神话是原始人类社会意识的最初记录,它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古代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中民族精神的形成。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现实的苦难,并作不懈的努力。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古代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神话表现出强烈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它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情节、新奇夸张的手法,对后世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综合运用:  ①中国神话的特征  一。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三。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②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物产、巫术、、古史、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山海经》的作者《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所作,大约出于周秦人的记载,不可信。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初年到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校书时才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父子校刊而成。晋朝曾为《山海经》作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刘歆(最早可编者):(约前53-前23)西汉末古文经学家、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成帝时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其父总校群书,讲六校传记。刘向死后,刘歆复任中垒校尉。哀帝即位,王莽荐举为侍中太史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继承父业,撰成《》,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曾建议为《》、《》、《古文尚书》等古文经设立学官,遭今文博士的反对。因得罪执政大臣,出任河内、五原、涿郡等地太守。新政,累官至京兆尹,封红休侯、国师。地皇末(23),谋诛王莽,事泄自杀。明人辑有《刘子骏集》。刘歆上《山海经》表,约在汉哀帝建平年间(前6~前5)。《山海经》目录山经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海经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第十三卷《》《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 《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中山经》西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对历史,民俗,科学等的作用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载:“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这个禹杀相柳的传说充满了神奇色彩,既可从或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古代民族部落之间的斗争。《山海经》中大量存在的这些神话传说,是今天我们研究原始宗教的难得材料。例如: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海外西经》)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大荒西经》) 在《山海经》的神话中,不仅可以看到的活动,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崇拜等。在《山海经》中,存在着大量的神奇动物的记载,这些动物主要是鸟、兽、、之类,它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这些动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经》中的文字。“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国的图腾。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经》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又如《大荒西经》、《海内经》中记载了一个黄帝的谱系:黄帝妻,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海内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经》)这个谱系具有传奇色彩,具有神谱的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基本相同。 同时,《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关于天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有一些自然现象的记载尤其珍贵,这在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现在,许多学者均认为,《山海经》在这里记载的是北极地带半年为昼,半年为夜的极地现象,只不过是古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就用神话来解释。这种记载无疑是宝贵的科学资料。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大荒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又如《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两条记载,有人认为前者记载的是活动和北极的极地现象,后者记载的是极地附近的假日现象。此外,从《山海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对大地的探测活动。《海外东经》载:“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经》说:“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些记载,数字未必确实,但已反映出中国古人的探测活动。总而言之,《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地理学上的科学地位 正如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先生指出的那样:“《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据谭先生研究,《山经》共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山,这些山中,见于汉晋以来记载,可以指系确切的约为一百四十座,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对晋南、陕中、豫西地区记述得最详细正确。这应该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宝贵资料。在《海经》中,记载了一些诸如结胸民、羽民国、厌火国、贯胸国、不死民、反舌国、三首国、长臂国、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丈夫国、巫咸国、女子国、轩辕国、白民国、长股国、一目国、大人国、君子国、无肠国、夸父国、黑齿国、玄股国等奇异的国家和民族,虽然这些国家和民族并非真有,只存在于传说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学和民族学价值。谭其骧又作《“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经》中丰富的河道资料,将《北山经》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条一条梳理,并加以排比,考证出一条最古的黄河故道。对文学的影响 神话乃文学之母。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就像《山海经》神话中所见的与日月江海的关系。神话说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睛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毛发化为草木。盘古虽死,而日月江海、人间万物……都有盘古的影子。神话转换为其它文学形式以后,虽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话意义,神话却在做为文学中艺术性的冲击力量而活跃起来。(语见王着《神话与小说》)例如:先秦文学的南北两大代表:《》与《》,都有古神话的痕迹,尤其是《楚辞》,保存极大量的古神话。《》、《》、《》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话而加以哲理化。《左传》、《史记》、《尚书》,则是吸取神话而加以历史化。《山海经》是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纪录,保留中国古神话最多的一部书,影响后世文学非常巨大。例:夸父的神话故事见载于《山海经》,而《淮南子》与《》书中也都有记载,皆据《山海经》而写就的。其后的《神异经》里那位在东南大荒的巨人朴父,由夸父、博父、朴父的音义来看,此朴父疑亦夸父演化而成的巨人。又据《中国神话研究ABC》所说:《列子·汤问篇》的故事,是由夸父逐日神话演变而成,据「帝命氏二子负山」来看,夸娥极有可能是夸父演化来的。<中山经>姑?之山的瑶草,是未出嫁而早死的帝女精魂化成的,演化为《庄子》里藐姑射山的绰约神女寓言。其后再化为宋玉<>的巫山神女朝云。再化而为杜光庭《仙录书》中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瑶姬,再化而为曹雪芹《红楼梦》里的绛珠仙草林黛玉。《山海经》中北海海神变为风神的禺强即是《庄子》寓言的鲲鹏之变的根源。《庄子·应帝篇》“倏忽为浑沌凿七窍”则是来自<北山经>浑沌无面目的天山神灵。庄周梦蝴蝶的寓言则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灵感。<天问>、<招魂>、<九歌>、<>与《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多所雷同。 的<读山海经诗>是句句源自于《山海经》。浪漫诗人具游仙思想的名篇:<>、<>、<>、<>,甚至<清平调>等皆源于《山海经》神话。诗对《山海经》神话亦多所运用。更是大量运用《山海经》神话象征、隐喻的个中翘楚。魏晋以降的小说:王宝的《搜神记》所志之怪,几乎是《山海经》神话的脱胎。唐传奇如《柳毅传》脱胎于《山海经》陵鱼(人鱼)的演化。宋名诗人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的祀歌:「骑龙白云乡、织锦裳的天孙、讴吟下招的巫阳」,都是直接源于<海内西经>的。 元剧《》、明小说《》、清的《聊斋志异》,莫不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一脉相承。 明《》、等人、神、兽杂揉的形象是《山海经》变化神话的运用。《》的奇闻异事、四十一个神话国等则是海内外经远人异国的改写。例:女儿国、毛脸国分别是《山海经》的女子国、毛民国。 近代戏剧:《》、《》、《》等莫不取材脱胎于《山海经》神话。 古诗词、小说、戏曲等泛取《山海经》神话题材者所在都是,举不胜举。现代诗文也不乏以《山海经》神话入诗者:杨牧、余光中、郭沫若、覃子豪、吴瀛涛等在诗中,神话往往成为讽喻性的解说主题。 总之,《山海经》神话塑造了不少文学母题,神话与文学几乎是一体的两面,是象征的、想象的、朴野的、是叙事描绘的、是情感的、是富于生命力的文学形式。《山海经》的古神话,比之于西洋神话,是嫌零碎、简陋。然而虽不是琳琅瑰奇的篇章,但仔细探究,竟是一块一块的璞玉美石,可誉为“中国文学的宝矿”。《山海经》怪物、神兽名称、简介一览表南山经卷一:1。?々:兽,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2。鹿蜀:兽,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3。旋龟:兽,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4。鲑:鱼,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5。类:兽,其状如狸而有髦,自为牝牡,食者不妒6。??:兽,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7。尚付: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8。九尾狐: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9。灌灌:鸟,其状如鸠,其音若呵,佩之不惑。10。赤?:鱼,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11。狸力:兽,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见则其县多土功12。?鸟:鸟,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土13。长右:兽,其状如禺而四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14。猾囗:兽,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15。彘:兽,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是食人16。患:兽,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17。蛊雕:兽,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18。瞿如:鸟,其状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鸣自号也19。虎蛟: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20。凤凰: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21。鲭鱼: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22。?:鸟,其状职枭,人而四目而有耳,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南山三次经过依次所见之神:鸟首龙身、龙首鸟身、人面龙身西山经卷二1。?羊:兽,其状如羊而马尾,其脂可以已腊2。虫渠:鸟,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暴3。肥囗: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4。赤?:鸟,可以御火5。葱聋:兽,其状如羊而赤鬣6。?:鸟,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7。鳢鱼: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8。肥遗:鸟,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食之已疠9。豪彘:兽,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10。嚣:兽,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11。橐[上非下巴]:鸟,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12。溪边:兽,其状如狗,席其皮者不蛊13。栎:鸟,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食之已瘿14。犭婴如:兽,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15。数斯:鸟,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16。[上敏下牛]:兽,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17。鹦鹉:鸟,状如?,青羽赤喙,人舌能言18。?:鸟,其状如鹊,赤黑而两四足,可以御火19。鸾鸟:鸟,其状如翟而五采文,见则天下安宁20。朱厌:兽,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见则大兵21。白豪: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兽22。多罗罗:鸟,是食人23。蛮蛮:兽,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见则天下大水24。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25。鼓:神,兽后变鸟,其状如人面而龙身,亦化为?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26。文鳐鱼: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27。招司:神,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28。天神一:神,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29。陆吾:神,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30。土蝼:兽,其状如羊而四角,是食人31。钦原:鸟,其状如蜂,大如鸳鸯,?鸟兽则死,?木则枯32。鹑鸟:鸟,是司帝之百服33。[左鱼右骨]鱼: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34。天神二:其神状如人而豹尾35。西王母:神,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36。狡:兽,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37。胜遇:鸟,其状如翟而赤,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38。白帝少昊:神39。狰:兽,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40。毕文:鸟,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火41。天狗:兽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42。彳敖彳因:兽,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是食有43。鸱:鸟,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44。耆童:神,其音常如钟磬45。帝江:神,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46。红光:神47。?:兽,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大集}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48。?余:鸟,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三首六尾而善笑,服之使人不厌,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又可以御凶49。当扈:鸟,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目50。白狼、白虎、白鹿:兽51。白雉、白翟、?:鸟52。光鬼:神,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53。冉遗之鱼: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54。交:兽,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55。穷奇:兽,其状如牛,猬毛,音如?狗,是食人56。嬴鱼: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57。鳋鱼:鱼,其状如囗鱼,动则其邑有大兵58。[上如下鱼]?之鱼: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59。孰湖:兽,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60。囗:鸟,其状如?而人面,?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经过西山之见神,人面马身(十神),人面牛身(七神)、人面龙身、羊身人面1。滑鱼:鱼,其状如?,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2。水马:兽,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3。?疏:兽,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可以辟火4。囗鱼: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5。何罗之鱼: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6。孟槐:兽,其状如?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7。习々之鱼: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8。?羊:兽9。蕃:鸟10。橐驼:兽11。窝:鸟,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12。耳鼠:兽,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犬,以其尾飞,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13。孟极:兽,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是善伏,其鸣自呼14。幽?:兽,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其鸣自呼15。足訾:兽,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见人则呼,其鸣自呼16。:鸟,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其鸣自呼,食之已风17。诸犍:兽,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善吒,行则衔其尾18。白?:鸟,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食之已嗌痛,可以已?19。那父:兽,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20。竦斯:鸟,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其鸣自呼也21。旄牛:兽,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22。长蛇: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23。柝鸠、尸鸠:鸟24。赤鲑:鱼25。窥窳:兽,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26。市々之鱼:鱼,食之杀人27。巢鱼: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28。山魈:兽,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29。诸怀:兽,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基音如鸣雁,是食人30。?鱼: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31。肥遗:与某种鸟同名,这次是蛇,一首两身,见则其国大旱32。?:兽,其状如豹而文首,33。闾麋:兽34。?鱼:鱼,其状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35。孛马:兽,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36。狍?: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37。独囗:兽,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38。[左冒右鸟]:鸟,其状如乌,人面,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曷39。居暨:兽,其状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40。嚣:与某种兽同名,这次是鸟,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41。[左马右军]:兽,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善还,其名自?42。囗:鸟,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是善惊,其鸣自?43。人鱼:鱼,其状如[左鱼右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44。天马:兽,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鸣自?(= =||||||||||||||||||)45。??: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其名自?,食之不饥,可以已寓46。飞鼠:兽,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47。领胡:兽,其状如牛而尾,其颈囗,其状如句瞿,其鸣自?,食之已狂48。象蛇:鸟,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其名自?49。?父之鱼: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50。酸与:鸟,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其鸣自?,见则其邑有恐51。鸪[左上羽左下白右鸟]:鸟,其状如乌而白文,食之不?52。黄鸟:鸟,其状如枭白首,其鸣自?,食之不妒53。精卫: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54。东々:兽,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鸣自?55。橐囗:兽56。?:鸟57。师鱼:鱼,食之杀人58。?:兽,其状如牛而三足,其鸣自?59。罴:兽,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60。蒲夷之鱼:鱼61。朋蛇: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三次经过北山依次所见之神:人面蛇身、马身人面(二十神)、彘身人面(十四神)、彘身而八足蛇尾(十神)1。鳙鳙之鱼:鱼,其状如梨牛,其音如彘鸣2。从从:兽,其状如犬,六足,其鸣自?3。?(此虫)鼠:其状如鸡而鼠毛,见则其邑大旱4。箴鱼:鱼,其状如囗,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5。?鱼:鱼6。 予予&之鱼:鱼7。无名兽:兽,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8。 [左虫右庸]:鱼,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9。?々:兽,其状如豚而有珠,其鸣自?10。?々:兽,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鸣自?,见则天下大水11。珠鳖鱼:鱼,其状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12。犰狳:兽,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其鸣自?,见则螽蝗为败13。朱?:兽,其状如狐而鱼翼,其鸣自?,见则其国有恐14。囗鹕:鸟,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见则其国多土功15。?々:兽,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见则天下大旱16。?侄:兽,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17。?々:兽,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狗,见则其国多狡客18。?钅句:鸟,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见则其国多疫19。囗胡:兽,其状如麋而鱼目,其鸣自?20。寐鱼:鱼21。囗鲔:鱼22。?々之鱼:鱼,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其名自?23。精精:兽,其状如牛而马尾,其鸣自?24。?狙: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是食人25。?誉:鸟,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亦食人26。?鱼:鱼,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27。茈鱼:鱼,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芜食之不费28。薄鱼:鱼,其状如?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29。当康:兽,其状如豚而有牙,其鸣自?,见则天下大穰30。[左鱼右骨]鱼: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已经在西山出现过了)31。合囗:兽,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音如婴儿,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32。蜚:兽,其状如?而白首,一目而蛇尾,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四次经过北山依次所见之神:人身龙首、兽身人面载?、人身而羊角中山经卷五1。 [左上革左下夫右能]:兽,其状如囗鼠而文题,食之已瘿2。豪鱼: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3。飞鱼1: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4。??:兽,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养之可以已忧5。?:鸟6。鸣蛇: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7。化蛇:兽,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8。??:兽,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食之不眯9。马腹:兽,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10。夫诸:兽,其状如白鹿而四角,见则其邑大水11。驾鸟:鸟12。?:鸟,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13。飞鱼2: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14。[上鹿下言]:兽,其状如貉而人目15。犀渠:兽,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16。犭颉:兽,其状如?犬而有鳞,其毛如彘鬣17。[左鸟右大]:鸟,其状如录,食之已垫18。?:兽19。骄虫:神,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20。?[左要右鸟]:鸟,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其鸣自呼,服之不眯21。旋龟: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22。修辟之鱼:鱼,状如黾而白喙,其音如鸱,食之已白癣23。无条/黄棘:兽,黄华而不实,服之不字24。三足龟: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25。?鱼:鱼,黑文,其状如鲋,食得不睡26。[左月右上关右下鱼]鱼:鱼,状如鳜,居逵,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27。[左鱼右帝]鱼:鱼,状如囗?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28。文鱼:鱼29。鲛鱼:鱼30。[上单左下虫右下虫]围:神,其状如人面,羊角虎爪,恒游于睢漳之渊,出入有光31。白?:鸟32。计蒙:神,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33。涉[上单左下虫右下虫]:神,其状人身而方面三足34。[左矛右勺]:兽35。豕鹿:兽36。良龟:龟37。[上鱼下黾]:鱼38。夔牛:兽39。[左执右鱼]鱼:鱼,40。窃脂:鸟,状如?而赤身白首,可以御火41。犭也狼:兽,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见则国内有兵42。??:兽43。?踵:鸟,其状如?,而一足彘尾,见则其国大疫44。雍和:兽,其状如?,赤目,赤喙,黄身,见则国有大恐45。耕父:神,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46。鸩:鸟,其状如雉,恒食蜚47。婴勺:鸟,其状如鹊,赤目、赤喙、白身,其尾若勺,共鸣自呼48。青耕:鸟,其状如鹊,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可以御疫,其鸣自叫49。?:兽,其状如犬,虎爪有甲,善?[左分右牛}],食者不风50。犭戾:兽,其状如囗{音汇,猬的意思},赤如丹火,见则其国大疫51。狙如:兽,状如?鼠,白耳白喙,见则其国有大兵52。犭多即:兽,其状如膜大,赤喙、赤目、白尾,见则其邑有火53。梁渠:兽,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见则其国有大兵54。[左鸟右只]?:鸟,其状如乌而赤足,可以御火55。闻?:兽,其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见则天下大风56。于儿:兽,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57。蓐:兽,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是可以御火58。熏池:神59。[左鬼右申]武罗:神,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其鸣如鸣玉60。吉神泰逢:神,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经过中山依次所见之神:人面而鸟身、人面兽身、豕身而人面、鸟身而人面、马身而龙首、龙身而人面、彘身人首、鸟身而龙首1。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省略另一种所在地说法,以下皆是]2。羽民(国):人,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看过《镜花缘》的人应该都了解)3。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4。二八神:神,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5。?头或?朱(国):人,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6。厌火(国):兽(其实是长得像黑色猴子的人),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7。三苗或者三毛(国):人,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8。?(国):人,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9。贯匈(国):人,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10。交胫(国):人,在其东,其为大交胫11。不死民:人,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12。歧舌(国):人,《山海经》中没有过多介绍,《镜花缘》里有介绍13。三首(国):人,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14。周饶(国):人,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15。长臂(国):人,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16。南方祝融:神,兽身人面,乘两龙17。南山:地方,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18。结匈(国):人,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19。昆仑虚:地方,在其东,虚四方海外南出现神明:二八、羿、凿齿、(帝尧、帝喾、吁咽、文王均葬于狄山又名汤山)、南方祝融(海外南地理上似印度尼西亚或者西非至南非)1。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2。夏后启:神,于大乐之野?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3。三身(国):人,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4。一臂(国):人,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5。黄马虎文:兽,一目而一手6。奇肱(之国):人,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7。奇肱之鸟:鸟,头,赤***,在其旁8。刑天:神,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9。女祭、女戚(国):人,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左鱼右旦],祭操俎10。次鸟: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其色青黄,所经国亡11。丈夫(国):人,在次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12。女丑: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13。巫咸(国):人(多为巫师),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14。并封:兽,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15。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16。轩辕(国):人,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17。穷山:地方,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其丘方,四蛇盯绕18。此诸夭:地方(非常好的一个地方,人神鸟兽共居不互犯),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19。龙鱼:鱼,居在其北,状如鲤20。白民(国):人,在龙鱼北,白身披发21。乘黄:兽,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22。长股(国):人,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23。西方蓐收:神,左耳有蛇,乘两龙海外西出现神明:夏后启、刑天、西方蓐收(海外西地理上似古巴比伦一带)1。无[“綮”字中的“糸”换“月”](国):人,在长股东,为人无[“綮”字中的“糸”换“月”]2。烛阴:神,居钟山下,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囗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3。一目(国):人,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4。柔利(国):人,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曲足居上5。相柳氏:神或人(不敢乱下定论),共工之臣,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6。深目(国):人,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7。无肠(国):人,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8。聂耳(国):人,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9。夸父:人,与日逐走,入日10。博父(国):人,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11。拘缨(国):人,在其东,一手把缨12。?/大踵(国):人,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13。??:兽,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14。驳:兽,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15。蛩蛩:兽,素色,状如马16。罗罗:兽,青色,状如虎17。北方禺强: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海外北出现神明:帝颛顼葬于务隅之山阳,九嫔葬于阴、禺强(海外北在地理上像现在的北美洲美国以北地区)1。大人(国):人,在[左长右差]北,为人大,坐而削船2。奢比尸(国):神,在其(指代[左长右差]只丘)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3。君子(国):人,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4。 [左工右虫]々(国):人,在其北,各有两首5。天吴:神/兽,水伯,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6。青丘之狐: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又见九尾狐)7。竖亥:神,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8。黑齿(国):人,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鲧禹治水神话新探(王青)  内容提要:论文认为,“鲧堙洪水”与“共工振水”实际上是同一史实在不同文献中的分化。鲧禹治水神话的历史背景是处于黄河中游(今山西芮城地区)的鲧部落堵塞了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共水,引发黄河下游的决口改道,受害最严重的祝融部落西攻鲧并流放了他。禹凭借他特殊的身份协调了上下游的关系,使各部落拆除了黄河支流上阻碍洪水排泄的各堤坝。正是在治水的过程中,诞生了第一个能够控制黄河中下游的国家政权----夏王朝。上古时期中原国家政权与霸主的交替大多与黄河中下游各势力集团的争斗有关。  关键词:神话 鲧 共工 大禹治水  现在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流播于全球的洪水神话渊源于真实发生过的水灾的记忆,或多或少包含着历史的事实。也就是说,对于洪水神话,欧赫美尔主义(euhemerosism)应该是部分适用的。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其所隐含的史实对我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很可能就是由于这场洪水,导致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此一神话的历史背景,对其中的细节作进一步的考察。一  从文献上看,最早记载鲧禹治水神话的莫过于《尚书·洪范》:其云:  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九畴,彝伦攸?。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同是《尚书》,《尧典》是这样记载此事的: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佥曰:“於!鲧哉!。”帝曰:“於!?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另外《山海经·海内经》对此也有记载,其云: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可以看出,同是《尚书》,对此事的记载已经开始发生分化。根据《洪范》中箕子的话推测,鲧治洪水没有得到“帝”的批准,而根据《尧典》,鲧治洪水是得到了四岳的推荐,尧帝曾提出异议,最后还是批准了鲧去治水。第一种说法与《山海经》的记载比较接近,显然是较为原始的说法,第二种说法很明显已经带有后世国家制度的痕迹,应该是较为后起的说法。  自从上个世纪98年长江大洪水以后,我们对洪水的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98年时“人不给水以出路,水就不给人以生路”,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重新来审视一下这则著名的洪水神话,无疑会有全新的理解。  我对鲧禹治水神话的新解释基于两个假设。第一个是历史学的假设:我想象、理解中的鲧禹时代,黄河流域尚未成为一个统一体,而是由许多部落画地而居,部落之间的关系最多也是松散的联盟。这不是什么新观点,应该属于常识。第二个是音韵学上的假设,我认为鲧与共工是同名异记,鲧在上古音中属于见母文部,共属见母,工属东部,两者是非常接近的。急读则为鲧,缓读则为共工。两者的读音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域差异引起的。这虽然是一个新观点,但我自信也并不牵强。因为并不仅仅是由于“鲧”与“共工”在读音上相近,更是由于他们两人的事迹惊人的一致,在此,有必要作较为详细的论证。  首先,在历史记载中,共工和鲧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共工也同样用堙堵洪水的方法使天下受害。《国语·周语下》记载:“昔共工……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汩九川……合通四海……皇天嘉之,祚以天下。”《淮南子·本经》篇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遍流,四海溟?。民皆上邱陵,赴树木。”徐旭生说,有关共工氏的传说几乎全和水有关,此说极是。即便是最为人熟知的《淮南子·天文篇》中的记载:“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照样是对水流东南的神话性解释。  第二,鲧是为祝融所杀的,上引《山海经·海内经》就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而共工也曾与祝融发生过战争且不胜。《史记会注考证》引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云:“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当然,文献中记载的更多的是共工与颛顼的争斗,如《淮南子·天文篇》云:“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兵略篇》又云:“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史记·律书》亦云:“颛顼有共工之阵以平水害。”但这与和祝融战并不矛盾,因为祝融本是颛顼之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山海经·大荒西经》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颛顼之都在今濮阳。《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说:“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又引《皇览》说:“颛顼冢在东郡濮阳顿丘顿门外广阳里中”,《山海经·海外北经》郭璞注云:“颛顼号为高阳冢,今在濮阳,故帝丘也。”而祝融的后裔,己姓之昆吾,彭姓之豕韦,都在或曾在濮阳住过。据此,与共工作战的主力应该是处于濮阳的昆吾与豕韦部落,他们声称自己是颛顼之后也没有错。  第三,他们的结局相同。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已是为各种文献所记载的:《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左传》昭公七年也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而共工也有入渊之传说:《淮南子·原道》篇载:“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  第四,两人都有一个平治九州的儿子。禹是鲧的儿子是大家所熟知的,《国语·鲁语》“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这里的九有、九土都是九州的意思。虽然名字与大禹不一样,但其事迹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不能想象在同一时代有两个人都平治了九州。显然,他俩实际上是一个人。  综上所述,共工与鲧的事迹实际上只是同一史实的分化。洪水神话在不同的氏族、部落、地域中传播,当地民众对主人公有不同的态度。在“鲧”系统的传说中,对“鲧”抱有同情态度,将他描述为一个治水不成的英雄,如《离骚》中就有“鲧?直以亡身”这样的说法;而在共工系统的传说中,则将它描述为一个引发洪水的祸首。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事实我都同意徐旭生先生的看法。我认为,徐旭生先生对这次洪水的研究只差一步就已经直指历史的真相了,现在我们就来完成最后一步工作。
馆藏&3935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