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升霍小玉传任务怎样过

&&&&& 交工乐队的作品,听过《捱等就来唱山歌》和《菊花夜行军》,以及零散在网上搜索到的音频。现在交工已经***重组,本场音乐虽仍以客家特色为重心,但已经超 越了美浓,超越了在台客家的地方性,注入更加鲜明的&
因素:闽南的、山地的、乃至于日本的,从林生祥近来与日本艺术家的合作可见一斑,或许&
日本特 质&
更多体现在&
堪疑的冲绳特质上。冲绳(
的族源同台湾的闽南、客家、山地人很接近,在艺术表现方面似乎已经率先体现出来。大屏幕滚动歌
词,很多是七言、三言,也许就是客家山歌的七句板、三句板形式吧,有改变亦有坚持。&&&&&
在音乐类型上,world
相反相成,林生祥等人的实践以及频获奖项足可说明。听众中有相当比例的上海本地人,应该会有一些台湾人,几个很明显的老外,并确切地有一个闽南人和一个一半客家血缘的人。我在暗地里观察听众的面貌,黑暗将他们的轮廓呈现得简单明确却无从辨识;通过身形、姿态、动作捕捉他们的气质,一些人以歌迷的姿态趴在舞台旁边,三两个人拗着姿态抽烟,两三个人拎着酒瓶;在歌者招唤起的合唱中辨析发音特点。我想找到客家人,这其实是一件徒然但有趣的事情,却一贯地乐此不疲。分类与识别是从小养成的癖好,于是秩序与混乱,归属与跨界一直拉扯着我的生活。
族群人口学扫描之简单粗糙一方面源于我的专业水平太低,另一方面恰好说明在上海,都市的时尚与融合掩盖了不同族群的草根与特性。音乐的族群性被世界性收纳其中,尤其在这样一个时尚的、甚至是小众的场合,批判力或许都抛置在对大众文化的讨伐中了,在这里,有的是欣喜欣赏、认同追捧。
林生祥穿着灰色的衬衫,他似乎一贯如此打扮。如果只他一个人,抱着三弦坐在椅子上,唱出交工乐队时期的山歌调,那将与台下观众形成多么有趣的对照啊。可惜
最为地方性的乐器是一把改良的插电的月琴,印象中三弦似乎会拨出更为喑呀粗糙的声音。Encore
水???得,屎嘛食得&
,歌词即歌名,全场跟 唱,临时学两句客话发音,不算太难。这一曲时我隐隐有着恶毒的兴奋,粗口已然翻身成为先锋敏锐多闻批判的代名词,方言腔也不时跳出来带动睿智隐喻前卫创意
的话语潮流,轮到客家话了吗?这句话是美浓反水库的口号:修水库与食屎无异。虚拟状语从句,&
前面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性,一种不以论证为形式的强大的论点表达方式。够劲!爆爽!之前听交工时代的《捱等就来唱山歌》时顶顶中意这首,畅快之极。
《大地书房》是非常乡土也非常雅致的专辑,是林生祥等人的音乐对钟理和文学作品与生平的再现。他说:&
从我家到钟理和家,开车十来分钟;从我家到他老婆钟台妹家200
不是套近乎,这就是乡土的距离。&
或许可以看作文学、音乐与社会运动相融合的台湾乡土运动的延续与细化,内容与音乐形式似乎都在从&
时代的种种扩散开来:大地比乡土更为博大,客家不仅是美浓,美浓客家可以追溯到钟理和的兄弟曾追寻过的大陆原乡,更是扎根于&
,并且是因着&
反水库运动&
彰显出乡土重要性的生生不息的大地。&
是种种知识的所在,大地书房充满了喜乐忧愁、习俗情理、纠葛故事等等构成的地方性知识,人们写下文章来译介,
唱起歌谣来传扬,活出人生来体验,在这样一个精致化的再现再创造过程里,乡土变成了大地,族群的变成了世界的。现场观众喜爱、着迷、兴奋的神情与动作完全不以看着字幕也只懂得七零八落的杯具为转移。
《东方早报》的
,作者真的不了解客家和闽南方言,但方言实在是林生祥作品的内核~~~
京沪穗三地的巡演,
,仔细揣摩主题与地点在三地不同的安排,有趣!未免过度阐释,就不多说了。再者,上海的下一站是绍兴,嘉宾是周云蓬,此则报道的遗漏太遗憾了。
交工乐队在音魁网的
。inkui网是个好东西,在xiami之前常用,可惜页面设计太差了。
Metthew Lien作曲并和台湾客家歌手陈永淘合作的电影《1895&乙未》主题曲。事关甲午之后,台湾割让给日本,由客家子弟首先发起最终席卷全台湾的抗日起义。曲调固然是悠扬,歌词用客话唱出却嫌别扭,不喜欢客家话被扁平化一种语音形式。
&&&&& 原来北京怒放还有崔健张楚和齐秦!!!沪上似乎真的缺少点摇滚味道。不管怎么讲,初初推三阻四,最后还是去了,去了必然嗨了。
&&&& 先是磨磨蹭蹭,然而到了体育场馆方圆一里,想快也快不起来。跑了体育场外围大半圈才在便利店买到两个包子果腹。进了外场,听到熟识的曲子,立马撒丫子奔开来,气喘吁吁跑上楼,汗透重衣。
坐定时,轮回已经唱上了,女主音红发抢眼爆嗓夺耳,一振颓靡,也震碎了俺曾在演唱会现场打瞌睡的旧史。最具治愈效果的是,一入秋便朦胧的右耳给彻底震清爽
了[这个疗效,摇滚绝对大于RNB,07年11月听周董演唱会就没震彻底]。《轮回》倒底不熟,乱想到&轮回&恰好可以对&涅?&,还挺工稳;同是女主
唱,又想到指南针,全是些不确定的碎片。原来真的遗忘殆尽了。
  文青帽子男朴树青春出场。毕业之后正赶上他出道,买过《我去2000年》,有点校园率性、民谣质朴、摇滚无畏、电子迷幻的意思,既能流行还有点酷,跟周迅走在一起真好看呐![八卦乃真本色]
  家驹乐队?黄家强乐队?宁愿在&乐队&二字之前加一个&的&字,摇滚是团队行动,虽然听众会聚焦其中某个人,但这样是不公平的。家强唱功有进
步,但终究气短。家驹实验的那些东西是不是黄贯中在继续?终于有我记得词儿的歌了。感慨仍在:现在还有谁会写光辉岁月,唱一个遥远的南非老头儿?在当下,
英雄的处境越发的困难,不小心便被揭了底撕了皮。本场演唱会题为:怒放&摇滚英雄,英雄必然是逝去了的,大浪已然淘过去了。怒放是回忆或期待或错觉或幻
  黑豹。真不喜欢那个主唱,全方位不喜欢,只除了歌以外。黑豹,我曾买过磁带买过碟,均入手不到一周便莫名失踪。真是&两只老虎才奇怪,一头黑豹也莫名&啊!窦唯,我觉得你画画也不错;暮良文王也好,不一定也罢,反正是可以舒缓神经的。
  何勇掀起第一拨高潮,全场对歌:姑娘姑娘&&你漂亮漂亮!******&&你拿着手***;全场人在心里默唱:何勇何勇&&你胖了胖了!清瘦清瘦&&到
哪里去了?海魂衫还在,红领巾依旧。神马你没有?到场外买切!事后我想,为什么这歌儿这么着激起了共鸣?旁边友人说:这是宁可在自行车上笑的人而不愿在宝
马车里哭的&&姑娘姑娘,我是我自己的所有财产;你要是爱我,有旧床有破车有故事有浪漫有激情有趣味。可是姑娘要洋车洋房;另有***维持秩序:小伙小伙&&你敢再动弹。快有二十年了,普通人面对的基本矛盾不变,连表达与调侃的喻体都没变,便是共鸣的基础了。可是可是,垄断洋车洋房控制姑娘***的背后力量却从未现身。嗨,你明白哒!
 贫穷曾是浪漫的温床。流浪歌手的情人唱&我只能给你一间小小的阁楼,一扇朝北的窗,让你望见星斗&,流浪、歌手、爱情、阁楼、星斗、清寒[清贫寒冷,不缩写无意境!],一连串关键词的意象足以说明高晓松是清新校园风,而何勇是批判+调侃的摇滚。歌手兄弟,也许你红了,你当年的冷水馒头都成为纪念碑!也许你转型倒爷,经年以后,形痴肥而心精明,当年的日子变成金库的装饰。也许,也许你就此散落在天涯了。
  唐朝,势微的金属。丁武的三阶梯长发不如剪短了好也不如烫卷了好,当然更不如当年飘逸长发好。前阵子网上看到他在兰会所开画展,满目绿油油的,
风格令我想起张立宪《记忆碎片》配的系列炭素画明信片,浑不吝的劲儿。唐朝是仅从音乐角度我最喜欢的中国摇滚乐队[前提是听得实在太少],速度力量旋律节
奏到唱腔歌词意境,全是喜欢的类型。摇滚里我似乎也是偏爱金属一些,比如超载,就是更暴躁一些。重金属被主流抛弃讥笑?更好,我难得小众。但事实确实如
此,跟唱唐朝的少了许多。至少,这么多年了,他们那歌词要能记得住还真不易。家国、太阳、文明、诗酒&&就是喜欢那种空疏迂阔,和现实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最后,老唐朝祭出《国际歌》,众歌迷合唱真主义。&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我小时候忍住没敢问英特纳雄奈尔是什么意思[有时候,师生的默契真是
无可言表],总之一句外国话呗,而且翻成中文,嵌入&英雄&两字,就算不是字面的意思,也绝对是个好词儿。International,真是个好词儿,但
如今,已然被globalization取代了,完全删去了后面的&ism&。在&I&中,有互动而平等的主体nations,或者互动与平等是作为
nations的目标而存在;而在&G&中,只见整体性的趋势或结果,而未见主体于其中,所以全球化总要有地域性与多样性来补充说明。若说全球化是霸权的
结果似乎也不为过。全球之大不平等就是身处其中而不知;全球之更大不平等是明知何以不平等而无所作为;全球之最大不平等是平等可能只能靠不平等来解决。于
是,《国际歌》号召&团结起来&,当传唱全球后,却真正终结了&革命& 之可能;唐朝翻唱《国际歌》,见机即邀请合唱,是不是也终结了摇滚对行动煽动的可能性?!当然了,没见都来怀旧温历史的么???
  郑钧,照例跨界通杀。长得帅真是优势,更何况人有新专辑,还不错的说。自己五子登科了还不忘普罗大众:&把青春献给身后那座辉煌的都市,为了这个美梦我们付出着代价;把爱情留给我身边最真心的姑娘,你陪我歌唱你陪我流浪,陪我两败俱伤。一直到现在才突然明白。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真正做到了不以物悲不以己喜,执着追求,一意贯之。以上歌词出自《私奔》,他没唱。
  许巍:清新小摇滚。听他的旋律歌词看他的人,觉得好人就是这样的。鉴于本人喜欢硬、躁、糙、乱,所以听得少。跟唱许巍的,就更多了。
  汪峰:励志摇滚。如果不是《晚安北京》,还真不知道汪峰就是鲍家街43号的主唱,真是孤陋啊!陡然想以前领导的训话:年轻人不读书不看报,想干
啥?反省反省。不太喜欢汪峰的造型,跟男版周笔畅似的。这句话深藏陷阱:&摇滚应该什么造型?拗对造型就摇滚了?&如果被问啥是摇滚,我一定跟课堂上回
答不出学生问题却依然振振有辞一样,云:不知道!那又凭什么怀疑人家的&摇滚性&[突然想到张三的讲冷语箴言:中国人写学术,喜欢用**性、**性,这样
才有学术性;于是学术研究的真相是性研究]?左右不过是个不喜欢!
  汪峰和许巍一样,也掀起满场和声,不知道谁被应和得更多。汪峰的歌没
刻意听过,旋律倒是极熟悉,歌词貌似励志。此番携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共唱《春天里》,听说这歌由这个组合唱红,我又孤陋寡闻了。《春天里》歌词和《私
奔》、《流浪歌手情人》什么的有好些关键字重合,但重点结结实实不一样。尽管持续暖冬,仍然回忆过去的春天和希冀未来的春天,以及春天的温暖;缺席的是
&现在&,而现在在场的却可能是冰冷。过去是有诸多不完善,但还能记得温暖的春天;未来可能老无所依或悄然离去,但还有葬在春天里的想法;现在如何呢?现在有什么想法?没写没唱,也许是不忍写不忍唱或者就是不知道。如果狠点儿的比如我,一定直言:回忆也好,期待也罢,不过是回避现实。戏剧性的是,一对民工组合唱了这首歌,与汪峰的合作可说是自发合演了一场&民众戏剧&,当歌词与旋律变为民工的声音发出来,汪峰,您已经超越音乐人而成为摇滚中的社工啦!
 励志,是一种生活革命的口号,比如***改变命运之类;当摇滚直接励志,便再不复《国际歌》以及诸摇滚前辈带出来的革命生活[革生活的命]的意味了。由
此,英雄飞升,怒放完毕。以后的摇滚,可能更多地纯粹具有音乐上的实践、社会行动的参与以及商业利润的创造吧。难道原来摇滚不是这样么?我觉得不是,但不提供理由。
  罗大佑的压轴是一种奇怪的存在,饶是他地位尊崇,拥趸众多,台风自如,掌控绝佳,也抵不住兴尽的观众徐徐退场。要我说,那是怀旧已毕,而罗大叔音乐之树长青,不搭调啊。反正我是来看昙花一现的。
  教父虽然形象很台客,但说词还是很庄严。&青春不老,摇滚不死&:不知道是并列句,还是条件从句。&这首歌[野百合也有春天]虽然不是摇滚,但谁能说没有摇滚精神在呢?&其实只要教父代上帝传达:要有摇滚精神!于是就有了摇滚精神啦!
 摇滚若已死,问事请烧钱;摇滚若不死,听歌请烧钱。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越来越神通广大,差不多能接引一切事物。所以三途川上的船夫卡隆总要向过河人要
钱,现在我明白了,不只是贪财这么浅薄,经由这个仪式化的付款,才能得到想要的。纸币取代金属币,将货币本身的价值降到极低,以使物的价值更完善地表现出来;到如今电子化的划账方式婉若游龙,几使价值神鬼般传达到快速与完全的极致。所以,摇滚死或不死,都是不打紧的。于是,如何赚得怒放?请至东亚票务购票。如何邀请英雄再临?正版海盗碟,网络风光好。
照片:/photoview/00B.html
&&&&& Inception的IMDB排名已悍然上升至殿军,简直是梦一般的速度。顶着智商不济的隐忧,还是去看了。没看评论、剧透,也没有太多期待。维稳就是要维成这种心态,嘿嘿,我做到了!
&&&&& 开始时觉得象游戏改编的电影,或者说以电影的方式游戏,角色没有生死只有game over,潜入不同梦境即是过关,陡然跳出来搞破坏的美女(后来知道是Cobb的妻子Mal)是病毒或bug;看到中间,人物尽出,开始讲述潜入梦境,设计梦境、甚至植入念头的原理,逐渐揭露Cobb先生的心病,于是又觉得很象Matrix;各有神通的一干人的团队行动很象&历奇小组&,尤其是召集&小组任务&的斋藤(虽然影片里译作齐藤,但我还是愿意叫他斋藤,原因众所周知),我觉得他就是个伟大的社工师,他用一个大胆而滑稽的念头来激发Cobb作为小组领袖,召集组员,设计活动,在活动中重新思考与妻子的关系,做出改变并走出困境。最要命的是他在第一重梦境就中了***,以伤残之躯不断激励着Cobb,真是感人哇!原本我以为参加小组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不堪往事,都凭借这个小组活动做出了改变,但此时影片及时地在我心中植入了一个念头:我是一部科幻片,于是我忙里偷闲检讨了一下自己的智商与审美。看到最后,情节戛然而止,我忍不住心呼:不是游戏,不是Matrix,不是社工教学片,而是Urban Legend(PHD脑残养成期和办公室同事混在一起点映的传说中的恐怖片),搞半天是说了一个鬼故事!当两个小朋友转过脸面的瞬间,我处于一种类似观看恐怖片的窒息中(其实我看恐怖片从来不窒息)。
和LM一起看时,讨论了一下Inception走题的可能性,感觉只有Cobb对Mal植入过理念,或者说偷换过理念;而之于任务对象Fischer,那简直可以说是一个社工案中案,透过意识潜入梦境,触碰潜意识,帮助大小Fischer解决父子问题。夫妻、父子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复杂而根本的社会关系之二,这两对关系沟通了生理、心理与社会三大领域,私以为再加上母子关系,三足鼎立,就更妙了。果真如此,那便可能是最好的一部社会心理学教学片了,足以令佛洛伊德老先生在墓中捶胸顿足,只恨生得太早死得太快,不能参与这样一部伟大的影片。个人觉得非常遗憾,真的,如果可以更完美,我一定不会把它误看成一部社工教学片,而一定会看成社会心理教学片:穿越重重幻想而科学的技术与手法揭密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那是人类身在其中却不得窥全貌的真理。
&&&& 换个角度,如果说inception是噱头(撒宁说介?!!&&植入粉飞奔过来欲暴打之),那limen才是正主儿(此词乃是幻听而来,正正主儿是limbo),但是anyway吧,&Limen阈限&这个念头incept到我意识里了。一直觉得&阈限&一词极度zhuangbility,鉴于inception即将会被我滥用而沦为zhuangbility一族,我决定兼爱而同用之,装到底。剧中神机小美女(忘记芳名)用镜子的反射揭示出Cobb不愿示人的&以回忆构建梦境&的事实,映证了Eames还是Arthur的一句话,大意是(Cobb)总是说一套做一套。Cobb要求小美女创造梦境而不是用回忆搭建梦境,虽然有利于避免现实与梦境堆叠形成limbo而使人迷惑以致死循环最终崩溃(比如Mal),但我疑心这个设定对于影片的制片人更有利,不同层次的梦境创造新鲜感以吸引观众。无论醒&梦,意识&潜意识,还是现实我、镜中我、梦中我&&都被limen联系而又分隔,象片中的梦境一,梦境二,梦境N,直到那个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可与之相遇的最深处的保险柜,梦(dream)就是Limen,做梦(仍然是dream)是跨越limen的方式(唉,dream既可做名词,又可做动词,译成现代汉语抹杀了limen意义!),所谓inception也可以说是跨越limen。Inception揭示了梦(dream)的机制:以迷醉(dr
ink)起头,以现实(rea
lity)或扭曲的现实作为主体,以动作(m
otion)贯穿至底。于是,再度惊叹:佛洛伊德真伟大( 大师您仍然可以睡得安稳)!于是我再?嗦一句,如果这部影片采取文艺片模式而非动作片模式,也会更象心理学电影而非社工电影。
&&&& 此时,突然想起《约翰克里斯朵夫》,约翰弥留之际他看到他亲爱的葛拉齐娅向他伸出双手,微笑着说:你已经越过火线&&我来拙劣地翻译一下:你可以洗洗睡了,想睡多久睡多久,长眠。古希腊人的死神与睡神是一对兄弟,应该还有一位梦神与他们两位有亲缘关系,梦是死与睡的表象,或者死与睡是梦的表象。死/睡相对于生/醒,实在是更为根本而稳定的状态,要不然一定有一对生神和醒神;死/睡相对于生/醒,可能是更为安全而平和的状态,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回到现实呢?!
&&&& Trivia: 演员都很棒,尤其是Eames和Arthur的互动,太有趣了;渡边的角色,嘿嘿,挺怂的&&就是打斗场面多到鸡肋。入了梦人人了不得,真跟打游戏似的,还可以随意穿越到不同时空赚时间差,游戏里这个算***吧!?
++++++++++++瞎掰与正文同进完结的分割线+++++++++++++
天晚矣,梦去也!黄梁植入,金屋待住,一生安然度。
&&&& 久不听歌。打开songtaste,首页全选,一路听下来,平均十秒换一首,直到一束激劲寒气扑来,冻住指头,&下一首&再按不下去。
&&&& Snow White Queen by Evanescence.
&&&& 寒战过后,继续十秒一首,不期然地,一片寒雾兜头蒙上来:
&&&& Among Us by Catbird:
&&&& 开始自虐,打开xiami,找到Evanescence的专辑The Open Door,抱着杯子边抖边听,一首寒赛一首。Snow White Queen,公主变成王后,是否清纯如旧?望题生义绝对是听现代歌曲之大忌,一定得往日常不靠谱的方向上走,在音乐上才靠谱。只要是歌词,我就基本没要求自己听明白过,无论是否母语,偶尔飘进耳洞扑入脑海一两句就好。这首是寒冷加千钧一发,试想被一股大力只揪住一根坚固的头发,长这根头发的脑袋该有多痛苦!好了,安魂曲来了,Lacrymosa
,整合了莫扎特安魂曲的&哀泣&续抒咏(lacrimosa sequence)。果然是有少许镇魂作用。一向远离天主教,但又喜欢阴暗的流行歌曲,硬是听出一身鸡皮疙瘩。Lithium也相当之冷,用金属命题本就冷,尤其这种金属还能烧出冰冷之焰!
&&&&& Catbird相形之下年轻而世俗一些,虽然带着北欧的冷冽(Evanescence居然是美国的!)。颤音+拖音+时不时的掉半音,防守差点的情况下,差不多可以被勾魂了,比如这首city of blue
&&&&& 原来,Catbird主唱是savage rose的女儿,这个声音,遗传得真妥帖,我说怎么这么神似哩。
&&&& 冻住手没冻住嘴,干掉一盒巧克力。
&&&& 寒假计划:宅在温暖的家里,学习阴冷的圣咏知识(superego chen:你就这么闲?)。
&&&& This is it!MJ谢幕最终章。
&&&& 离开人间才能成神;在世间,最多不过是个遭人诟病的王;然而,无论在此世还是彼世,王或神都是别人的打赏。
&&&& 看完This is it,才发觉,原来是部纪录片,电影工业+天皇巨星,钱就是这么好赚。生命体脱离时代发射器滑向未知时空后,素材比情节与构思更有价值。
&&&& 影片中,灯光、场记、舞蹈演员、乐队包括监制,都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MJ的热爱、尊重,影片外的我亦是如此。我没法拥有超脱而批判的审美观,我也不需要超脱而批判的审美观,我就是喜欢他的节奏,以及对细节的苛求。为了表达这种热爱尊重,我奉上时间与金钱,去喂养Sony影业与Sony音乐,外加本土院线。作为普通听众与观众,一般只能通过喂养电影与唱片工业的方式间接供养喜爱的艺术工作者。所谓现代社会,实在TMD是个代理社会以及被代理的社会。
&&&& 奉上遗珠。
&&&& Ben。
&&&& They Don't Care about Us. 六月底用一天怀念时,夏生提醒还有此曲。本人听歌向来是旋律、节奏再歌词,因此全乎忘记这首熟歌姓甚名谁,以至于漏掉。MV看点听点:鼓点(贯穿),吉它solo(很短),色彩,当然还有歌词。
&&&&& 经典的无数人仿效的舞步。
&&&&& 夏生与Nile推荐的,Gone too Soon.
&&&&& This is it!
&&&&& 《风声》,永华电影城。
&&&&& 《风声》好看,但不算好电影,一部只有演员的戏。
&&&&& 广告做了很久,预告片也看过一轮。角色造型相当精致,预告片的镜头也相当惊艳。压榨阮囊,指间顺了信用卡东风,才拔得出钞票买张电影票。90、120的原价实在令人咋舌继咬舌。
&&&&& 影片开始没多久,主要角色就被圈入的城堡式的日军基地。兴致倏地跌入深渊:密室、监禁、离间、刑讯逼供、精神与肉体折磨、死亡&&只是SM,而且是群SM的戏码?!原以为是谍战片,不想是挨打片。
&&&&& 自以为血腥无惧,暴力不惊,恐怖下酒,恶心佐餐,BT点心,如今,破功了。影院黑寒之中,我手足冰冷,将背包抵在身前,双臂穿过背带紧扣双手,后背贴紧座椅背,指望着稍稍御寒。
&&&&& 脑筋已然停摆,情节推进压根儿没激起猜测剧情的念头,我坚信,导演会在最后的时刻摊牌或者弄一出当事人的回忆。但仍然是目不转睛,因为道具。皮鞭、辣椒水、老虎凳太过老套;针灸之细针,手术之薄刃,以及深藏不露的长绳才与制造此片的当代相适应。新器具的银幕表现若不是得之于历史挖掘,便来自于天才创造,无论哪一个,都极其牛掰;目不转睛又因为服装。无论是各军军装、两件套三件套西装、大衣、旗袍、丝质睡衣乃至无衣,都极其尽职地推动了情节与氛围。重要的是,本片最具智商凝聚度的道具、情节或线索便是一件旗袍。至于旗袍、睡衣与无衣,以及锦衣华服笔挺制服与衣衫不整满身伤痕的强烈对比,对观众造成的视觉与心理生理震憾,此处不再赘述,呃不,事实上是无力阐述;目不转睛再因为主角演员的表演,这是最值得称道的部分,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体验生活,或者全凭天分以及想象力?!当然,黄金配角功不可没,朱旭已到了只用神情就能出戏的地步,至于老段与吴刚,则是放松而极尽妖冶的表演。有招无招,都极好看。
&&&&& 于我,全片唯一的玄疑之处便是日军城堡内唱德语歌的日本歌队,旁若无人、兢兢业业地歌唱。表达日德轴心体系?另一处引我误读的是影片开始不久的字幕:汪伪政府的双十节&&合着不是&非伪RC政府&的双十节?双十节真是&&,从南京,到重庆(武汉)再到台北&&也许,也许,RC不搞大型仪式&&
&&&&& 一部演戏的戏,一部不再主题先行的戏。尾声民族大义的独白式呈现,不啻一条华丽的貂尾巴。可是,那一群精彩男女,拖条貂尾巴作什么?围脖子披肩膀,哪怕包脑袋,得多好看哇!
&&&& 监禁与被监禁,折辱与耐受,敌人与同志,斗智与斗力,在侵略与被侵略的民族民主主义明战与暗战的情境下细致而细节化地展开。本来,我应该极其欣赏这种微观透视宏观的角度,时空情境清晰的分析单位,以及坚忍耐心惊心动魄的民族志笔法,可是《风声》太大,俺不由得风中零乱了&&因为,还因为,内心某处窜起一点求知的火星:也许对SM影像进行文化分析更劲爆些?!暴力,无论是力量型的还是色彩型的,是阿卡大米永恒的热点。拙劣地模仿阿基米德大叔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想,靠近阿卡大米的热点,我的生活就可以温暖如春。
Say,say,say:很早期,与Beatles之一的Paul McCartney 合作,小人物的惊喜生活。
We are the world: 关键字:号召力,普世价值,MJ的衣服、众星璀璨。当大伙都衣着随意,罩着大耳机,拈着歌纸录音的时候,他手插在裤兜里金光闪闪地站在一边腼腆地微笑着。
Song:大学时,某日午饭后例行游荡方塔下书店兼音像店,被它攫住了心神。买了平生第一张光碟(当然是盗版),当时手边没有任何器材可以播放,熬了数
月,直到放暑假回家,恰巧老爹出钱买了Compaq(那时HP还处于打印机级别)。看了听了,尽管有马赛克。此事奠定了我对海盗版、compaq、MJ、
以及MV中的那些永远失去的人类资源的不熄的热情。
or White:&race&这个词在人类学里早已被抛弃,而代之以ðnic
group&。当然世界并不因此而变平,可被歧视的因素也超越了肤色。种族、贫穷、战争、发展、不平等都表达过了,如果MJ再写歌的话,会写什么呢?虽然
这已然是个伪问题。除了小鬼当家的小鬼之外,MV中的变脸也深具可看性。
the Time:还有更好看的MV么,从创意、制作、阵容到歌曲本身?!Eddie
Morphy这个职业笑匠使MV更象Movie;Iman,索马里出身的美女模特,MV中的扮相足以颠倒众生,几乎还原了Nefertiti那个著名的胸
像对其本人美貌与风姿的描摹;Magician& Johnson(抱歉,我不是他的粉,所以只知道他的花名)
的联袂出演固然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点滴不漏地整体商业化的危险的并值得批判的事实,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样就是好看,真好看。所以前述P话必须被无视。当
然,千万不要深究历史。Eddie
Morphy饰演ramesses(管他是一世,还二世或是&&),Iman的形象设定取自Nefertiti(一神教创意者Akhenaten,原名
Amenhotep的皇后),娱乐即可,不作考据派。
Jam:两个MJ的合作。总觉得后来姚明与周杰伦合作百事可乐广告,至少在创意上有效法之处。Michael是个神奇的名字&&米迦勒,大天使,与神相似者&&(回去给我侄儿改个E文名)
You are not alone: 这首歌留给MJ吧,无论他现在何处以何种形式存在。
个人事件变成公共话题,作为旁观者的我抽取一二,花上秒、分、时、天、月、年以各种方式表达我知道了,感受了,思考了,然后重新沉入自己的小宇宙。这就是个人与世界的联系,我与他人的联系。
&&&& 前一晚,占尽便宜,贪看紫钗。
&&&& 便宜稍说:票无价,窥后台、车顺风,饭白吃。紫钗细谈:歌舞一场、偶像一双、双语字幕、方言四种、戏台美哉,昆腔减矣。
对昆曲之喜,出于曲牌。从诗爱到词再爱到曲,浓艳、畅达、清丽、俏皮、戏谑、潇洒、浅白&&还有也么哥、是搭儿&&市井得透彻,透彻到数百年前的音容笑貌
车水马龙重檐雕梁坊肆酒舍宛在眼前;对昆曲之喜,出于念白。一听到苏白、扬白,禁不住地掩口胡卢而笑,止不住地肩膀头一耸一耸。明明丑角儿的插科打诨,却流出一派
风雅吴门、风流广陵的风光。对昆曲之喜,出于身段。只是不懂,但觉隽永。对昆曲之喜,出于古风。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个老剧目,便不要改变罢。至于新
剧,若能写出曲牌子,倒真令人期待;而其实,是无从期待罢?!
看上昆的《新编紫钗记》,感觉改编得有些不尴尬。编剧现代,李霍二人,直如爱情偶像。粤剧亦有紫钗记,是唐涤生的本子,说是好过蒋防的原著并汤显祖的版本。若没有电影《南海十三郎》,我这一生都不会晓得唐生是哪位。上昆的本子,情节上效法唐版,最终是HE。而古人的版本是BE。蒋本之妙在于传奇,汤本之
美在于词曲,唐本之巧在于现代,上昆本么,大约是还须改进的。舞台设计比起传统,大有突破,在我眼中,亦大显突兀;若要用现代派的舞台设计,怕是情节亦须重新设计。开头上元初会,喧闹仿佛春晚;丑角有用官话白的,又如见郭德纲。我大约花了三成的时间用于看字幕,遗憾没看到好的。身段设计也简洁得如同简笔画,加入大开大合的歌舞剧动作。霍小玉怨洒金钱确实是一剧高潮,却没了昆曲的细巧。
&&&&& 唉,我喜欢昆腔的昆曲,化石的昆曲。没理由。
&&&&& 另:果真去到了后台。角儿龙套在化妆,镜中眼角应是知道有外人在。我们不是探班,也不追星,就傻傻地杵在门口不远。偶然经过戴了头套,化好妆面的姑娘,勾勒精致的粉面在眼前只一闪,已叫我瞧得心脏一霎。
&&&&& 另:韩老师说起白先勇意属苏昆排青春片牡丹亭的缘由,前日尚不懂,今日始明了:因其苏州话是端正的,人物是贞静柔顺的~~
&&&& 看了两回上昆的戏,都没看清楚角儿的脸面。在网上找了沈?丽的牡丹亭&游园&山坡羊视频,方知她媚而近妖~~~
&&&&& [序]
&&&&& 自问:得怎么感谢Flora才好?!自答:猛夸自己狗运亨通罢!
&&&&& 打油曰:闲坐抬头看,幸运饼星坠。
&&&&& [正文]
&&&&& 昨晚Flora说大活有蔡志忠讲座,立马星星眼伪装成扇子状,一叠声地&要去听,要去听&,那回声糁得自己后颈梗上鸡皮疙瘩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如此凡三。
&&&&& 六点就坐到报告厅里了,摸出本书看,怎么看怎么有滋味儿。下午才听了一场思勉,吃了饭顺路到大活,因此到得早。
&&&&& 正时过了些蔡志忠才来,一行人还有本校某博导(单数),商务印书馆的头儿(复数)。顺道儿哀叹了一下商务的滑落。蔡比以前从他的网站上看到的照片老很多,花白长发一见惊心。瘦且很瘦,台普很台。
买过一套《古典漫画系列》,小32开,又到网上下载了电子版。缘起是看到了《四书》,惊叹于蔡的理解:轻松自如,举重若轻。漫画有轻松的天性,但轻松而不
浮泛地画出经典,正是功力所在了。《禅说》、《坛经》、《世说》则一边超然出尘,一边卓然醒世。当时我以为,蔡本人的风格与气质,由禅宗塑造。佛教化为禅
宗,乃是于中国山水人物之中浸淫出一派逸气仙姿所致。蔡的画与文,每每透出化约的机锋:构图疏笔留白,造型简约晓畅,每一帧都有情境与意境,再加略略数
字,如画中题款,足可当文人画来看,哪怕那些字是象声词加感叹号呢!
&&&&& 要之,早先我以为蔡志忠的关键字便是:漫画、禅、文人、童心;有了今日,须得修正为:乐之不疲、博览群书、无我随心、意念导向、图像思维、记忆超绝、多产高质、任务管理、生活至简、目标明确、行动果决、热衷学习、&&开放待添加&&
爱读书是一向的习惯,早先也有过&有我的目标&:不想再回彰化做农夫打零工,因失业压力,所以漫画之外又学动画制作等等&&学习兴趣能力成功形成良性循
环,37岁后无所挂碍,达&无我境地&。&无我&有若干非必要亦非充分的前提:钱够花、作品陆续问世,有新思路,有新兴趣&&他的&无我&还有一个我无法
定位&充要性&的条件:即上述之良性循环。
&&&&& 无论他画成功学、高等数学、物理学、还是西洋美术,禅似乎都是他的画他的价值观的底色(此乃&三无argument&:无理论框架、无证据、无论证)。本想问这个问题来赚一幅市值数千蔡的亲笔插画,举了两轮手,突然没了兴趣,窝在椅子里默应禅机。
&&&&& [跋]
&&&&& 蔡是个与&最爱&携手一生的人。
&&&&& 自问:若此刻死去,可有悔,可有不甘?自答:此世混沌人,最爱觅无处。轮回不由我,来生可期否?
&&&& &惊春谁似我?客途中都不问其他。&(牡丹亭&拾画叫画&金珑璁)
&&&&& 我总是混胡临川四梦,但不妨碍我为几折好戏倾倒,倾倒,直到只能说出&好看&二字。
&&&&& 丝竹红板一起,肺腑酥透,神游江南。倚着小二楼,就一杯碧螺春,松子糖云片糕奶油话梅琥珀桃仁拼上四小碟,敲敲栏杆,晃晃脑袋,调一个舒服的姿势,半日浮生闲闲过,曲端幽情细细察。这边厢,柳梦梅痴迷,卖油郎纯良,蔡伯喈节孝,戏里人生有看头。怪不得戏迷可以迷到不要自己的生活。不疯魔不成戏,不疯魔亦不成戏迷。神游己外,怔忡迷糊,有一忽尔,是迷上了。
&&&&& 唱腔如何算得好,我是不懂。曲调温婉,词藻华丽,熨贴我心;身段眼神,妥帖到位,增减不得半分的样子。美中不足是,字幕里有些许别字。总听说《牡丹亭》,这回觉得《占花魁》更有趣,《琵琶记》的曲更典雅,至少在所听的《辞朝》一折,身段少情节简单,唱功要求更高。最有趣的自然是《西游记》,动作片么!
&&&&& 昨晚蒙Flora之邀,往兰心大戏院看上昆青年艺术家传承演出&五子登科&中的黎安专场&&惊春谁似我。黎安唱了三折:《牡丹亭&拾画叫画》、《占花魁&受吐》(沈?丽、孙敬华、胡刚助演
)、《琵琶记&辞朝》(袁国良、陈莉助演)
,另有《西游记&借扇》,由丁芸、赵磊贺演。
http://www./index.htm
&&&&&忍受不了无尽的广告,直接连电脑看片,在线速度不错,缓冲很快,一个广告的时间而已。俺家最具公共可看性的电视节目除了科教片就是战争片。港片式颓,台片嗲腻,外片原声,能选择只有大陆片,真难!这几年,柳云龙是可看性的保证,题材、编剧、表演、制作都还不错,至少没有太过白痴的角色。只是这人似乎狂妄多一点自恋多一滴。去年赋闲时看的《血色迷雾》就烙上了鲜明的柳式印记,玄疑迷幻的气氛,深邃冗长的旁白,交响曲式的配乐,个人风格浓厚但不易记取的主题歌,黄金般被延展得过长而变薄的剧情。《暗算》我看过几集,倒真有兴趣,只是家人都看过了,幸好还有《潜伏》。
&&&& 也在《潜伏》与《人间正道是沧桑》之间盘桓良久,看到姚晨的名字,便选了《潜伏》。这两部主演都是孙红雷,基本靠谱,略微担心个人风格过剩。前两年看过他的《落地请开手机》,忍到片程过半才彻底认定是披着国安外衣的爱情片而非披着爱情外衣的国安片,一阵闷雷。
  《潜伏》是谍战片,讲述一个1945年始投向延安的军统间谍的潜伏历程。此剧的节奏感相当好,让我感觉到了美剧的节奏。台词也挺精彩,猜忌、争斗的残酷中还能透出温情与幽默,着实不易。最闪亮的是这不是一苗英雄汉对一畦傻瓜秧的白痴剧,众角色基本赏心悦目,爱情与信仰是两条情节主线,亦是主人公的终极价值关怀,潜伏在第二战线的深海,闪耀在自由与理想的艳阳天。
&&&& 军统电讯专才余则成因基本人性以及基本民族国家情感而对GMD的党国颇有反思,并对GCD较多同情。但他基本上是小职员性格,小心本份地工作,等侍抗日胜利、各派合作并憧憬太平新生活。在潜入汪伪并暗杀汉奸的任务中,他的个人信仰及生命发生了转折:获悉爱人及信赖的上司都是GCD,洞悉重庆政府已然贪腐无救。独立锄奸后,他陷入信仰与生命的困境,把上峰嘉奖的金条与美元舍给了乞丐。失望中着了汪伪特务的道,幸为一直着力策反他的爱人的同志们所救。爱情鼓励他重新选择生活,引导他寻找信仰。
&&&& GMD方面,敛财无尽内讧不已;而GCD方面,余的第一位直接领导人秋老板被捕后咬舌铭志,初恋爱人左蓝为弥补纰漏不惜舍命。余则成捧着左蓝留下的《为人民服务》反复诵读,此时他算是彻底明确了信仰。信仰是种奇妙的力量,接受它的时候也许是很莫名的,真正接纳了之后就会释放能量。爱情线并未因左蓝的死而湮灭。余与假扮他妻子的游击队长翠平日久生情,爱情一方面落实为婚姻;将痴恋他的大户***文艺青年晚秋送到了延安指点复活之路,爱情一方面升华为大爱。剧集的结尾真有点日台韩剧式的奇巧,喜之则可称其为荡气回肠,恶之便可斥之为矫揉造作。余被迫同站长撤到台湾,与翠平分离。组织找到他,命他继续潜伏,并指定了一位妻子作为搭档及掩护,居然是晚秋!翠平抱着孩子在山梁上盼望,余则成把与晚秋的结婚照小心地挂在墙上,一滴眼泪顺着面颊流下。另外,与余接头的组织上派来的人,在1949/10前后,态度截然不同,令人心寒。心想,虽然两人两地分隔,但翠平可以安安生生地做一辈子农妇,余则成也不必为他的军统历史遭受无尽审查。后来稍微查了点资料,五十年代,台湾的地下GCD组织几乎被斩草除根。看来,有价值的美丽的绝非结局,而是过程。
&&&& 网上看片,片头片尾几乎都省了,直到最后一集,听到了片尾曲《深海》(深海是余则成的代号),俄罗斯风格,改编自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军歌《神圣的战争》。
在黑夜里梦想着光 ,心中覆盖悲伤&;在悲伤里忍受孤独,空守一丝温暖&。我的泪水是无底深海&,对你的爱已无言;相信无尽的力量&,那是真爱永在&。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温暖若侈在你心里&,愿用一生祝愿&;生命只为一个信仰&,无论谁能听见&。我的泪水是无底深海&,对你的爱已无言&;相信无尽的力量&,那是真爱永在&。
月黑星沉,灯熄人定,看了Sweeney
Todd: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
Tim Burton+Johnny
Depp+Helena...Carter,童话组合,虽然讲述了一个连环杀人故事。管风琴带出阴云密布之后的梦工厂logo,以及华纳兄弟的金字招牌。圣堂中常用的乐器,必然与demon相关联。引子是一段加工人肉馅饼的血腥过程,绞肉机、齿轮、焚化炉、烘箱中的馅饼、下水道、老鼠、血,恶心人的玩意儿全部用上了,然而鲜血,红漆般的鲜血,忒假,不过假得恰好,说明这不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而是魔幻童话。看了开头几分钟,便晓得了整个剧情。法官觊觎理发师妻子的美貌,将理发师投入大狱。理发师忍受着妻离女散之苦,于十五年后改姓更名,潜回家乡,伺机复仇。伺机之中,以一把剃刀伤了多人性命,馅饼店老板娘因爱慕理发师,而助其毁尸灭迹,将人肉馅饼店开得热火朝天。最终焚化炉冒出的黑烟渐渐暴露了杀人勾当,原本该死的,逐渐该死的,和不该横死的,统统死光光。那么看头在哪里?因为童话,童话可以看你千遍也不厌倦。T导演很聪明,又采纳了音乐剧的套路,又是一个看头。好比听戏,听千万遍,到得妙处,仍然忍不住叫声好。尽管此剧没有妙到可以久看不厌,也确有吸引人之处。
Depp开腔唱歌,吓我一跳,算了,全当他变着法儿念台词罢。Carter的唱功就好太多了。当Todd踱进铺子,Mrs.Lovett开门迎客,端上馅饼饮料,擀面,赶臭虫,脚踩蟑螂,手拍蟑螂,做饼,顺带着把虫子揉进面团,把泥足于肉酱的虫子裹入馅饼。裹着又脏又破的裙子,抹着又脏又黑的妆面,顶着又脏又乱的红发,邋遢、精明的老板娘形象由唱演俱佳的声音缭绕,从黑黢黢的铺子里,冉冉上升而显出鲜明之姿,居然令我联想起波提彻利的《维纳斯的诞生》。
Depp与Carter气质相近,好似一对双生子。但Depp耍怪耍酷,就算是在别人那里自毁形象的造型都可以被称为帅。至于Carter,我记得只有很久以前《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是一副清秀佳人的模样,后来的搏击俱乐部,大鱼等片中,扮相或残忍或荒凉,谁忍心说她美丽?普罗审美观,请对女性美更宽容博大一些。好在本片为Carter大大挽回了美丽值。虽然整部戏色调阴暗,但有几处亮丽着实叫人激动。首当其冲的是杀人凶器,一套理发修面工具,精致冷冽。Todd唯一信任的朋友,剧中有大段咏叹调来讴歌。一处是宝蓝色的理发师。嚼舌头的大舌音已经很壮丽了,衣装言行又是突兀而蹩脚的华丽,叫人忍不住笑。但那被杀后吊在箱子外面的一只手,哇呀呀,真真?纤合度。角色虽然昙花一现,但形象深入我心。最最亮丽的,自然是由Lovett太太的梦想构建的影像。人肉馅饼店的成功,使她开始幻想有朝一日她的温情可以使得Todd摆脱复仇的念头,与她树下野餐,沙滩共坐,屋前闲卧,家中会客,桥上漫步,教堂成婚。魔鬼剃头匠减了戾气,神情虽然落寞依旧,却听任Lovett太太的构想与摆布,不时流露出别扭又无奈的神气。树下野餐罗织了莫奈《打阳伞的女人》的光线,桥上漫步则嫁接了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的色调,当然是PS过的修拉作品。些些美妙场景用掉了全片所有的光线,大部分的服装。
人生何处不幻想,只是不等人回头(唉,突兀蹩脚却决不华丽的表达),恶魔在变成恶魔之后就难以回头,Lovett太太又没法成为恶魔的变身催化剂,复仇是无解之咒。归根结底这是个杀人故事,而不是浪子回头的戏码。杀人还要继续,直到把仇人杀了把,实际未死的妻子杀了,把Lovett太太杀了,自己也被杀了。我硬要把杀人故事与向来瑰丽的童话拧在一起,源于我自己的黑暗特质,源于厌倦了批判现实主义,源于…据说经典的《格林童话》原本是黑暗的。哦,对了,人生本就是走向末路,“末路”可以送给任何人当形容词。当然,如果微调一下审美观,“末路”听上去会美丽一点。
满耳是英式英语,好巧不巧又是无字幕版,太锻炼我了。如果当初英文课全拿来看片,我就长进大发了,只是别让我看什么nanny
and baby。
早收到风,《圣斗士极乐净土篇》今年二月陆续上映,一直按住了没下载,熬到现在。自从不能再用校园BBS,一直在太平洋游戏网的圣斗士专版上下载。今番十分诡异,pcgame总是回复我错误代码,难道被河蟹了?无奈只好找迅雷。
昨天一气儿看完了1-4话。制作上稍好于《冥界篇后章》,起码面部变形已经少见。虽然有数帧依然出现了华丽丽的边缘线。整体看来,我以为冥界篇仍数《黄道十二宫篇》制作最精良,设定最讨喜。
圣斗士到如今,翻翻滚滚二十多年。1985年始在《Jump》上连载,1991年漫画出齐。在漫界,比起那些万年拖稿王,车田真是个好心肠。看完海皇篇动画版,和很多人一样,我也陷入对冥王篇漫长的等待中。虽然高中时也时常跷了自修课追看动画,但仍然算不上粉丝,我买不起漫画书,更不用说周边了。所以我的等待云淡风轻。直到2002年,听说冥界篇将上映,看了试映片段,再也淡定不得了。只可惜,身边不再有同好。没关系,独乐乐亦足矣。2002年底至03年初的那段日子,实在令人怀念。《十二宫篇》没有单纯的少年热血,而代之以压抑的权谋,隐忍的牺牲,步步伏笔,处处悲剧。画面风格华丽而阴暗,音乐动人心魄。寒假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中日交流初级日语教材》,发奋了四天,听念默写,背到数字的时候终于头皮发麻放弃了。又花了一个上午,把主题曲《地球仪》听了N遍,把发音给标了出来。至于片尾曲《青空》,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后来发现,已有牛人将之以汉语注音,念起来搞笑无比,唱起来似真似幻。粉丝的力量无穷大,此篇中最精妙的台词,沙加桑的遗言,那段如花的,散发着阿赖耶识檀香的箴言,被译成了多国语言(中英法意西葡),委实强大
。所以,我仍然不是粉丝,我不看剧场版,也不去东映的官方站。
十多年的等待催生出无数同人小说,人物形象因之而逐渐丰满,远远超出车田最初的设定。我最想看的,不是车田原著的主角群----不死青铜五人组,也不是那个主角----最顽强的小强,星矢桑,而是十二黄金。《黄道十二宫篇》之好,就好在黄金们的戏份多、盘子亮、条子正、动作帅,好在黄金们赴死的悲怆气氛。《前章》延续了《十二宫》的风格,高级冥斗士比较养眼,冥王如何取得肉身亦是亮点,但动作方面就比较潦草了。《后章》就令人气愤到悲愤了。整个冥界篇,最期待的镜头就是十二黄金突破叹息墙,居然给做成了十二人集体撞墙,金光一闪,一个圆整的大洞就出来了。《极乐净土篇》稍好些,但人物的面部描摹已然缺乏性格特征,尤其星矢、一辉,借穿了大小艾两兄弟的黄金圣衣,基本分不清谁是谁,死神与睡神两兄弟也全靠衣装撑面子,整张脸实在神性全无。
冥界篇共三十话,拖足四年,今年八月份才能结尾,DVD可能要到明年吧。从效果看,似乎制作经费不足。据说《十二宫篇》由法国人参与投资制作,其后的是全日本制作。于是在网上看了法国版的大结局。绝对小制作,效果十分差,但人物造型十分忠于原著。即便如此,大票粉丝依然奉献心脑体情力不止。
“比泪水还温柔的歌,像悲伤一样温暖。”《地球仪》的头两句。换了别的剧集,我一准大骂矫情。片中的音乐更好。
冥界?黄道十二宫篇OP----地球仪+经典热血OP
变形金刚cosplay圣斗士?经典OP
网上还有普通话版、粤语版、上海话版,听时注意不要喝水,免得喷了键盘、显示器。
冥界十二宫篇OST试听:,interlude
(drama track)部分十分奇怪,不太象TV里的声音,也许是另外出的drama
CD,听着发寒别怪我。个人喜欢第二第五首,好象不见那首著名的竖琴曲。
不要命地垂死挣扎着去听周董演唱会。小叶菊不时提醒我,现场都是年轻人。三张了就不能听周董了?小黄莺日前听说,也是大吃一惊。同去的友人,零散地坐(捞到票已经不易了),跟旁边的人商量调换一下位置好不好,答曰:不好可不可以!郁闷了我大半场。位置不太好,在边线半山偏高,真人看不清,大屏幕正好被一根横贯排气管挡住。
周董已经唱了五场,嗓音尽显疲态。本来也没想拿张学友的现场水准去要求他。唱得马虎,耍帅依然飙高,更兼文武双全:文有钢琴、鼓、筝、吉它;武有空竹、双节棍(舞蹈就不算进去了罢,刚进场总觉得舞台象半拉篮球场,还以为他要灌篮)。请外婆出来伴舞,提携南拳妈妈,孝义双全,也是非常之中国风。请到陈奕迅做嘉宾,令票价增值。只是言语之间,非常之……(周式用语一)。三个小时之内,使我右耳失聪20%的状况的基本扭转,还解了名为“达明一派”的毒。
新歌唱了大概四首,听得出风格统一。不过,被我这种听力听出“风格统一”,闹不好就是调式雷同。还是老歌好听,最后的encore就合我心意:古筝伴奏发如雪、空竹折扇霍元甲,客家话点缀双节棍,听到最后,才算饱了,可怜我晚餐只得面包啃。就可惜开场“黄金甲”紫色大靠的行头,利用率太低;“夜曲”唱得令人发指,靠在硕大的红色高跟鞋上与两个辣妹纠缠!!!欺负叶女士在后台忙得不可开交,外婆84高龄伴完了舞没力气看么?
周董着实聪明,耍帅确有底气。单单R&B没什么吸引我的(所以我听不来陶?),钢琴弹唱那几首,我基本陌生,听着区别度不高。加上絮絮叨叨的念白式rap味道就好多了。姚明与周董合作过广告,赠言曰:请不要把歌词唱清楚,讲D好安!饶舌之外,词力超群,旋律多样,编曲华丽,不流行简直窦娥冤了吧。单单后两样已经能够俘虏我浮华浅白的耳朵了。再配以视觉效果……,能不红么?
我喜欢的:因父之名,最后的战役,龙拳,忍者,止战之殇,梯田,夜的第七章,三年二班,爸,我回来了,听妈妈的话,夜曲,霍元甲……再列下去,周董还不更拽?黄金甲的编曲跟霍元甲没突破嘛!
排名不分先后左右忠奸
孤篇横绝华语歌坛,串烧人物讽喻讥叹,正经搞笑,欲遮还露,散瞳聚焦,飘忽异常,引而不发,大捣浆糊,隔年调换些许人名,便又是一曲潮流之作;更兼刘以达世间无两之唱功,缀上黄耀明一段唯美哼唱,令后人无可仿效,否则难免堕入东施扮西施、左思学潘安之窘境。总觉得这首歌酷肖刘以达在《食神》中扮演的老僧。
达明一派的《神%经》,是*八&九@后的作品,除了&排名&,只听过&天问&、&救火少年&和&爱弥留&。我鲜有听一整张碟的耐性,听杂锦才感饱足,浪费了每张大碟里的七巧玲珑心。从来不是焖煮豉油粉,于是乎,&*纪*%念碑,避之,烛光会,远之,大游行,观之。前日陈太战胜叶太获#$立@法#会席位,大发感言,电视屏幕里,赫然立起一尊$%民%主&女神,&有压力&、&没解决&之悲壮声讯,果真召唤出了曙光?!歌声中便没有这等正襟危坐的德先生德太太,许是德小哥,懵懵懂懂,许是德***,痴痴恋恋;亦庄亦谐,才令人动容。
达明的魅力之于我,在于其本地化。唱腔里的英伦风,反倒更彰显其香港;编配里的迷幻电子,华丽实验,却不至于黑暗诡谲,更像是花间的宋词而非Trip-hop的大麻幻境。黄耀明身边,有人山人海创意本土音乐,有进念二十面体扬弃传统现代文化,所做所为,皆是&香港可以如何&、&如何可以香港&。演唱会上每每能&搞搞新意思&,就算唱唱口水歌,基本不输原唱。
&&&&&十几年前听的第一首达明一派的歌是《石头记》,词曲歌,也当得起孤篇横绝。如今,这歌已经二十岁了。
演唱会版本,效果本来不佳,素材的分辩率又太低,黄耀明唱得小心又用劲儿,刘以达当年的清瘦已经不见了,凑合着吧。
Dust in the Wind--Kansas
拨弦摇滚。是小提琴让Kansas脱颖而出吧!?主题是&无常&与&微茫&,调子传达出哀伤的感悟,表达了若用一维的时间来标度梦想、事业、人生乃至万物,最终都只能归结为风中之尘。一刹那据说是0.018秒,不知道歌中的a
moment有多久,权且如此了。意境不新鲜,但好听尔!
&&&&& 耳朵很累,贴视频很方便,结果是更新很快。
攻???? Ghost in the Shell: Innocence
日本居然也有这么好的爵士歌手,麦克阿瑟功不可没。这话说得酸了。曲子改编自西班牙大师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部分。&The
world goes on turning and falling&,只能笑笑。
Chant II: Ghost City
&&&&&日本祭祀风,歌词不详。
&&&&&好音乐不必诸多砌词。好音乐应和人心。好音乐被用来清除积怨。MV背景太过熟悉,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 未必关键的keywords:
危机、末日、孤独、再造、无机质人间;
未必搭界的联想:科大一名来自江苏的博士生吊颈自杀成一快,往生去了。
无责任引用: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哈姆雷特装疯装到九成九,激荡出如此豪言!在孤独中可以疯但不能死,把所有理想希望统统毙了再滚蛋。哈姆雷特已经超越思考付诸行动;无法适应世界,就只好调侃自己。哈姆雷特编排了一场戏捉弄整个丹麦,并以一己之身殉葬。以前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可以以军人之礼,隆重地安葬,现下明白了,他配得上英雄之名。
孤独混乱绝望,思想家该降生了吧?!管它是千年之始还是纪元之末,你,就是你,快快转世吧!风再冷再狂暴些,这样暧昧的天气净是滋长些矫揉谄媚,不清不楚!
作于1936年的波兰歌曲,The Last
Sunday,被数度翻唱、及用作电影插曲。因歌词哀愁无限,被誉为"suicide
tango"。东欧人的太阳情结究竟如何表达?同时代的匈牙利人做了一首Gloomy Sunday,得名“suicide song”。
之后的俄语版为“Utomlyennoye Solntse”(The
Weary Sun)。在影片烈日灼人中化身为Outomlionnoe Solntce (Burnt by the Sun)
。Annia如果看见,帮忙写个俄文的出来,顺便翻成中文来瞧瞧,这歌词是如何的nostalgic。
俄罗斯天然一派旷远寒冷的忧伤,中东欧刚是一段阴郁纠结的惨淡。杀人呐!
几年前看到一段如诗的歌词,今日强烈的回忆出来,发誓要找到那首相关的歌。感谢牯狗,感谢悠途。
把忧伤都往太阳那儿招呼吧。其实黑洞力量更强大啊!
晚饭后和YH散步回来,交谊室里男生AB吃得不亦乐乎:A面对一盘饺子,还攥着罐啤酒;B面对一口大锅,里面一尾鱼新月似地卧着,上面撒着红黄彩椒丝,和深紫色的蕃薯块,重度色诱!!!日头落了很久了。
气温骤降,起身时仍穿短T,捱不过一个钟头,还是拿长袖衬衫出来穿上。晚饭预备出门吃,D姐***来说牡丹亭示范演出最后一场,想也没想就说去。不管不顾了,只过自己想要的日子罢!
汪世瑜的解说风趣形象,此回只说“下场”,如何带入后一出,如何埋下伏笔等等。郑主任活跃气氛,要演员出来演,观众好细细体会汪老师的讲解。柳生杜女一站出来,果然惊艳。白先勇的“青春版”立即有了确据,尤其杜女,上了妆真个的体态风流,眉目含情。柳生自然也是一派潇洒。不愧是白先勇亲自挑选。
地方戏说不得喜欢,黄梅调够通俗,上口;越剧有美女可看,而且姚妈与舅公都爱,多看则多爱些;京剧就爱看三岔口的瞎摸摸,要不然就是花脸黑脸出来抖大靠,吊长声,帅得很。一次听了什么人唱昆曲《游园》,言词典雅,曲调悠扬,神态旖旎,身段精致,情节香艳,一时间觉得昆曲合该如此,真不晓得那《十五贯》是怎么演的!?看书与听戏果真不同,读到些妍词艳句,面上笑笑,暗暗记下,也就罢了;这演将出来,上句还含蓄婉转,花月春风地打着比喻,下一句便写实直白,想法动作就全然唱出来,真是惊而艳!
贴一段青春版的《惊梦》,这两人生得合衬,就是身段硬了点儿。本也看不出,汪老师压轴了一段《琴挑》,他年纪已高,风貌少存,又着西装,但短短五分钟,身形变幻得眼花缭乱,两个年轻人,只占尽了青春而已!
总要回苏州去听一出昆曲才好,最好在网师园,饮壶茶食碟糕;实在不成,找一小二楼,烤麸香干桂花酒,来一段电台版的也好;或者就站在11月的冷风里,盘门城楼上围观一回也罢!
秋悲来得迟,一因迟钝,二因秋凉来得迟!又开始做懒散想:裹着被子,窝在床上,看书吃茶……
吃货也不容易:mid.summer::城中雀:小小马:西堤莞:mid.summer:?鲈定梅头:mid.summer:西堤炒栗子:
访问统计: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