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老人们怔住;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
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 ?你的‘坟头’呢?? ?平了。? ?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 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以纯净自然之笔,叙述了一个老人看护寺院钟楼的事情。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因而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不鲜明。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叙述的同时穿插着议论、抒情,从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C.文中说莲池老人是个“有功夫”的人。这里的“功夫”指的是莲池老人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觉与听觉。 D.莲池老人先“堆坟头”后又“平坟头”,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 6
8.请简要分析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9.“莲池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意修营垒,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帝降御前金字牌,令此事日落...住罢。弃疾受牌而藏之,仍躬监办者,期一月营栅成,违者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征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西大凶,诏弃疾督振荒。始至,榜于通衢曰:?屯米者配,强籴者斩。?又令尽出官钱,量贷于吏民能者,令其于他处购运米粮,期终月至城下平粜,于是连樯而至,米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州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7
/不绝声。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缗钱:元狩四年,汉武帝下诏“初算缗钱”,对商人的财产进行征税,自此,“缗钱”即作为计税单位登上历史舞台,后泛指税金。也可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B.金字牌:全称金字牌急脚递,是宋朝一种通信的凭证。宋代驿传中以最快的速度发送的文件所悬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名。
C.长短句:词的别名。还称作“诗余”“乐府”。《草堂诗余》《汉乐府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D.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于特别表扬有贡献的死者。《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记载,“初,常少、张隆劝述降,不从,并以忧死。帝下诏追赠少为太常,隆为光禄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垒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令官府出钱,发放贷款给有能力的人,广纳米粮平价出售,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不曾施展。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弃疾受牌而藏之,仍躬监办者,期一月营栅成,违者坐军制。(5分) (2)榜于通衢曰:“屯米者配,强籴者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8
兵安在?膏锋锷②。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②膏锋锷:指伤于刀锋。 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题目看,这是一首登临词,词人岳飞登高临远,畅叙情怀。词的尾句“骑黄鹤”紧扣题目,结构上不失工致,情感表达酣畅。 B.上阕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将当年的繁盛景象与而今的“风尘恶”对比;同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回忆为虚,眼前景象为实。 C.“万岁山前珠翠绕”中,“珠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珠翠绕”又用了夸张手法,极言宫女多,歌舞升平。 D.“何日请缨提锐旅”中的“何日”之问,与《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倩何人唤取”的发问,都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E.词上阕描绘的景象秀丽绮靡,下阕的景与情悲壮豪迈,整体的风格不能简单归为豪放或婉约。 15.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当年青春年少的美好形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 京口北古亭怀古》中化用典故,写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伐北魏的结果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泰戈尔随笔一向以俊秀飘逸、意蕴丰厚著称,特别是由冰心翻译的《园丁集》,词约意丰,字字珠玑。
②很多人都试图证明外星生命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③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④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1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PU ,又称“中国芯”。 ⑤古人往往把归隐当作终南捷径,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渊明,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⑥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我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我却是第一次见到。 ....A.①⑤⑥
D.②③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的萧条,除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因素外,还在于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也是泡沫加速破裂的重要原因。 B.现在,很多国内医院的诊疗水平都可与欧美比肩。北京医院的这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C.新华社发布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科学界人士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D、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习了多少技能,关键在于他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 19.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20.下面是李平给“异形词整理课题组”负责人李教授的一封信,指出五处错误并改正。(5分) 尊敬的李教授: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一语文10等内容。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知识点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沁园春·长沙》 一、字词 舸(g?) :大船,泛指船只。 怅(chàng) :原意是失意...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课文背诵精选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课文背诵精选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课文背诵默写部分 1.雨巷撑着油纸...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涵盖了人教版高中语文从必修到选修阶段的所有教材目录。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必修一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高一语文工作总结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石嘴山市三中 吴静一、 本学期学生现状: 进入高一第二学期,学生和老师彼此都比较了解和适应...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整理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整理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高中语文应该学会的的七种病句类型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高考生必须掌握的七种病句类型高考语文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七类,现归纳如... 高中语文必备常识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语文知识,高中语文常识 古文常识 : 1.天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地支是指... 高一语文必修 1 易错成语 (1) 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多久” 。(2)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前加“整天”修饰语。 (3) 不可理喻:形容态度蛮横...肥西谢枋得: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三杰”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从肥西上派镇向西,有个村子叫谢塘村,村头一些大石块半淹在田地和树林中,似隐藏着一段历史。村前还有一座很大的水塘,叫谢高塘。村里老人说,以前水塘边还有一座宏伟的祠山庙,不过庙中供奉的不是祠山大帝,而是一位江西人,叫谢枋得。
谢枋得何许人也?此处的村民为何拜祭这位江西人?故事还得从600多年前说起。
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从金寨南路一直向南,到了肥西上派镇后,向西拐进一条水泥路。蜿蜒十多公里,眼前突然亮堂起来,原来是一个大水库,放眼望去,烟波浩渺,这就是谢高塘了。&这里真是&美丽谢高塘,居家好风水&呀!&陪同记者的谢守祥教授说道。谢守祥在省城某高校任职,听闻记者要到他老家去,显得非常高兴,硬是抽出时间当&导游&。
小谢坎、大谢坎在谢高塘水库的东侧,而背后又紧靠一个叫魏山头的地方。&前面有个这么大的水库,后面是一座若龙脊突出的山坡,前有水,后有山,前平后靠,按照封建社会说法,这可是一处风水宝地呀!&谢教授说道。谢塘村的老人谢春厚告诉记者,肥西这支谢氏后人已遍布全国许多地方,而家族发源地就是此处。
一座六百年前的古墓
在大谢坎,记者看到田野、树林中散落着一些很特别的石头,有的足足2米长,还有一些石墩子。&这是谢姓家族的老房子,之前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谢教授介绍,第一代则是一个叫谢舆的人。
据民国二十六年版高塘谢氏家谱所载,谢舆,字正衡,生年不详。谢舆于元代至正年间(年)由江西贵溪做药材生意来到肥西高塘,寄住在一个姓吴的人家里。吴家人对谢舆十分欣赏,觉得他人品很好,便把宝贝女儿嫁给了他。
谢舆可不是一般的农民,虽然没有资料可查,但他肯定善于持家。不但药材生意经营有方,还广结绅官,财源斗进。谢舆一共有十个儿子,不过九个都播迁去了外地,只有老大谢明珊留下,并繁衍子孙。村口的塘本来只叫高塘,谢家来了后变成谢高塘。
一座气势恢宏的祠山庙
据载,谢舆曾于明代洪武年间(年)在肥西高塘的中塘内&壅土为墩,创有草庙一座,塑立叠山公神像&&后因塘水涨漫,迁庙塘北,今名庙冈。复于大清康熙年间(年)&&增塑祠山大帝张公、文公圣像,书其额曰:&祠山庙&。&谢舆塑起的&叠山公神像&是谁?
谢教授告诉记者,这庙最特别的不是气势,而是供奉的祠山大帝跟全国各地都不一样。
祠山大帝本来是指释迦如来。元明以后苏浙皖等地民间把祠山大帝改说为道教神仙,神名或说张渤之父张秉,多说是张渤。但肥西高塘所供奉的既不是释迦如来,也不是张渤,而是叠山公、张公和文公三个人。张公即跳海殉国的抗元英雄、南宋太傅枢密副使张世杰,文公即文天祥。这个&叠山公&就是谢枋得,叠山是他的号,江西信州弋阳人(今上饶弋阳县)。
张世杰、文天祥是&宋末三杰&中的二杰,还有一杰是南宋宰相陆秀夫。元取得天下后,民间曾广建&三忠祠&。肥西高塘为什么把陆秀夫换作谢枋得?
一个山一样的人物
可以推测,谢舆之所以塑&叠山公神像&,是因为谢枋得是他的先祖。谢枋得(年)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公元1256年,谢枋得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并名列前茅。谢枋得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可以说是用生命与行动谱写得爱国壮丽诗篇。
公元1275年,元将伯颜率兵大举攻宋,谢枋得挺身而出组织抗战。朝廷先后任命他为江东提刑、江西诏谕使等职,防守信州。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进攻江东地区,谢枋得率兵展开了一场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之后,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战争中,谢枋得的妻子李氏、次女被俘前自杀,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也被元军迫害致死。
由于谢枋得的文名和威望,元朝曾先后五次派人诱降,但都被严词拒绝,并写《却聘书》:&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决不失志。&之后,谢枋得在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绝食五天,为国尽节,至死未降。至今北京还保存着专门为纪念谢枋得而建的&谢叠山祠&,南昌也有叠山路以纪念。
&先祖如斯,是我们后人的骄傲,他身上的正气、正义、文韬武略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谢氏后人中有不少人从事实业、教育等,也都是以他为榜样!&谢守祥教授说。(王光汉 本报记者)
------分隔线----------------------------
手艺只是吸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个道理人人都能感受,但放在身处变革时代的手艺人身上,就多出了一份切肤之痛--
休宁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 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谢枋得之死(图)--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谢枋得之死(图)
抗元时绝食五天为国尽忠 曾与文天祥齐名
来源:
【字体:&&】&&&&&&&&&
新闻***:
南昌市叠山路和弋阳叠山书院都是为了纪念同一个人&&南宋弋阳籍著名诗人谢枋得。
1289年的一个冬日,此时蒙古铁骑攻破南宋王朝,作为前朝爱国志士,时为元朝极力拉拢和劝降的对象,谢枋得在元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跪朝南宋太皇太后谢氏坟墓和宋恭宗所在的方向恸哭再拜,以绝食绝言五天的特殊方式在大雪纷飞中从容自尽。
这位曾与文天祥一起被视作中国南宋历史上两座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峰,曾编选过《千家诗》的著名诗人,奏出的为国殉难绝响已经远去八百多年了。
初出茅庐斥责奸臣被贬
谢枋得故乡在上饶弋阳,弋阳县博物馆馆长翁志强说,经常有人慕名来到叠山书院,这座原是谢枋得弟子虞舜臣为纪念恩师建造的文节公祠,因为留下遗迹和文人佳作而声名远播。
公元1256年,30岁的谢枋得与文天祥同年进士,名列第一,文天祥则排名第五。史书上称他&天资严厉,雅负奇气,风岸孤峭,不能与世轩轾&,是位才子外加&性情中人&,不但看书有过目不忘之能,而且说话一贯直言不讳,在和朋友们谈论起古今国家兴衰治乱的往事,会情不自禁地又蹦又跳,十分的慷慨激昂。
谢枋得的确是&性情中人&。史书称,他在当年考进士的文章里,斥责宦官董宋臣和汉奸丁大全,攻击他们选拔的所谓人才多出自官宦之家,结果被屈抑二甲第一名,他当即走人,随后第二年重来,考了进士。又过了一年,谢枋得由考生变成了考官。他出的考题却是以贾似道的政事为问,谢枋得还私下里预言贾似道当政的结果是&&&兵必至,国必亡&。
当时,在南宋小朝廷里大奸贾似道正红得发紫,哪容得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人对自己这样议论,果然,谢枋得很快就被贬。谢枋得被贬后,谪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
&叠山&之号的由来
关于谢枋得为何号&叠山&,后人有两种说法,但都要从他谪居兴国军说起。
一种说法是谢枋得被贬,谪居在兴国军的叠山,谢枋得就以此为号。
另一种说法是苏东坡诗中有&溪上青山三百叠&,故号叠山。而离兴国军不远的长江北岸则是黄州。早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曾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居住,过着极其艰苦淡泊的生活,境况和谢枋得非常相似。
谢枋得十分崇敬苏轼,对苏轼在兴国军写的&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非常推崇,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苏轼还有这种洒脱的风度,于是谢枋得取首句&溪上青山三百叠&,模仿苏轼,也为自已的读书堂写了一块&叠山&二字的匾额,并从此自号&叠山&,而人们也因此尊称他为&叠山先生&。谢枋得直到公元1267年才被放回家乡。此后的八年,他隐居弋阳的家中,没有出仕,主要还是由于他厌恶统治集团欺压百姓,昏庸无能,腐败透顶。这期间,他闭门讲学,向弟子宣传爱国思想,并鄙视权贵,足迹不入豪门。
太皇太后招降也不服从
南宋的历史可谓一部血泪史,即使是闭门讲学的谢枋得也无法安居。
翁志强说,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很快大举攻宋。在此国家存亡关头,谢枋得又挺身出来组织抗战。朝廷先后任他为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等职,防守信州。由于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畏战,左丞相留梦炎弃职逃跑,兵部尚书吕师孟降元,其他不少封疆大臣和前线将领也纷纷投敌,大片国土沦丧。
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进攻宋朝江东地区。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展开了一场血战,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三月,元军占领南宋首都临安,并将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俘往元朝上都。五月,南宋景炎帝即位,谢枋得被任江东制置使。于是,他再次招集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被迫隐姓埋名,弃家逃亡。这场战争中,谢枋得的妻子李氏不屈,与一女和两裨女自尽,谢枋得的两个兄弟,三个侄子也被元军迫害致死,南宋终因回天乏术,走上了灭亡之途。
史学家评论说,谢枋得并非无原则的愚忠。1276年,从大都寄来太皇太后谢氏命令南宋各地臣民降元的诏书时,谢枋得并不服从。后来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君臣以义合者也,合则就,不合则去。&
流亡生涯仍希望复国
对于几乎全家战死的谢枋得来说,逃脱后几乎日日痛心疾首。
翁志强介绍,根据史书记载,谢枋得侥幸逃脱,隐名埋姓逃往闽赣边界。
这段日子他身披麻衣,拖拉着鞋,面向东方南宋都城杭州方向大哭。人们不知道他就是谢枋得,以为这是个疯癫之人。再后来谢枋得流亡到福建建阳,靠为人卜卦算命为生。据《建阳县志》载,前来求卦问卜者拿钱给他,谢枋得一概不受,而只取大米和草鞋。取大米者,为一日三餐之计,但为什么要草鞋呢?原来,谢枋得在兵败后曾经发誓说:&不见南朝不着鞋!&自此誓之后,谢枋得一直是身着麻衣,足登草鞋。
即使是在国亡家破的绝境中,谢枋得仍坚持不懈地抗争。他与文天祥誓约&宰相努力在朝,我等努力在野&,先后三渡仙霞岭,活动于闽浙皖赣的边界地带,联络仁人义士,图谋配合文天祥勤王,再造一隅江山,正如明人王守仁谒叠山墓时所云&国破家亡志不移,文山心事尔相期&。但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并就义,宋后主赵籨及其辅佐大臣的死难,给了枋得致命的一击。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溃了,他只有朝南痛哭。
但也就是在这段流亡期间,谢枋得创作了大量的诗和文,反映人民的疾苦,痛斥南宋的昏暗和大臣们的卖国求荣,表达对复国还乡的强烈愿望,艺术成就极高。他编撰的一本用作启蒙课本诗集,其中有王令的《送春》一诗,&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仍存希望。
而后世不少学者评价谢枋得的诗作伤时感旧,沉痛苍凉,如《武夷山中》写道:&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诗中提及的十年岁月,颇含隐痛之感。
绝食五天为国尽忠
但流亡中谢枋得的身份很快就暴露了。而自从元朝统一中国后,就开始拉拢汉族士大夫,元世祖诏召天下人才,集贤殿学士程文海荐举宋遗民22人,以谢枋得居首。无奈之下,谢枋得只有再次隐居起来,以躲避元朝统治者的劝降。
此时候,他的诗作《庆全庵桃花》很贴切地写出了当时忐忑的心境。&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果然,来问津的渔郎接连不断。尽管元朝的官员再三邀请,但谢枋得就是不为所动。公元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志元二十六年,也是宋王朝灭亡后的第十年。这年初夏,作为南宋遗老的头号大儒谢枋得被元朝地方长官强行送往大都(今北京),以期迫其出仕。
而此时,谢枋得已经是白发苍苍的六旬老人了,从他临行前写下的诀别诗后日后在大都的表现来看,他已经做好了舍生取义的准备,他在诗中自比不事二主的伯夷、叔齐和龚胜,钦佩以死殉节的张巡和南霁云,其中伯夷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之后,龚胜面对劝降丝毫不为所动,只是叫门人买好棺材,然后绝饮食、绝言语十四天而亡,都是舍生取义的志士。
北去大都的路上,谢枋得仿照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只采薇而食的方法,一路只吃苹果。到了大都,他问了死在这里南宋谢太后的葬身之处和降元后被幽禁的恭宗皇帝近况,禁不住痛哭一场,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下定决心绝食而死!
在谢枋得绝食的时候,他的老师&&已经出山仕元、并且写过信劝降谢枋得的尚书留梦炎派来了郎中,带来了医药和米面,目的很明确&&劝谢枋得改弦易辙,因为这样不仅能好好活着,还能做高官享荣华富贵,何苦那么执拗执着呢?但师徒见面却只有尴尬,谢枋得一面怒骂,一面将药罐拂在地上。
四月初五,谢枋在大都绝食五天,终于为国尽忠。
林则徐慕名访叠山书院
实际上,自从南宋宣告灭亡后,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和谢枋得、唐钰等一批忠臣义士先后在益、卫二王的旗帜下演出了一段亡国尾声和爱国悲剧。明人陈邦瞻撰《宋史纪事本末》曾以&文(天祥)谢(枋得)之死&作为这段悲剧的落幕。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谢枋得绝食殉骨后,他的故交吕师夔为之备办衣衾棺椁,葬于京师文明门外。
翁志强说,当年八月,又由李思衍、谢昌元捐助,谢枋得次子谢定之护骨还乡,并于九月葬于弋阳,29年后,即元仁宗延事占五年(1318),李道源撰《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
今人可以在弋阳县南港口镇上坊村羊角亭宋山坡竹林中看到谢枋得墓,墓圆形,坐北朝南,墓身、墓道均为青石所砌,1989年由叠山研究专家、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俞兆鹏撰写墓志铭。而在谢枋得死后30多年,其弟子虞舜臣为纪念恩师择地建谢文节公祠,后来经浙江行省奏请朝廷改为叠山书院。书院俯瞰信江,依山而建,滔滔信江水从此而过。
叠山书院因谢枋得而生,影响日渐扩大。在数百之后,清禁烟民族英雄林则徐慕名前来,面对此情此景,或许对于大厦将倾的满清王朝,林则徐满怀感触,亲手写下了&叠山书院&四字。
文/图 记者刘国伟、实习生凌青
&&&&相关新闻:
[360838]大江网友:&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
江南都市报
今日家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