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图书管理员眼中的图书馆
一个图书管理员眼中的图书馆
来源:工人日报&&&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浙江图书馆三楼的地方文献部,顾韵坐在办公桌后,度过平平常常的一个下午。与其他阅览室相比,这里人不多,显得很安静。
在顾韵的办公桌后,数十个直达屋顶的高架子上,放着浙江本地的各类报刊。这些印刷品被顾韵和同事们装订成册,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摆放整齐。可以看到在架子最高处,那些册子的纸张在岁月的洗礼下已近似褐色。
“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顾韵说,“不仅仅是为来借阅资料的读者提供咨询服务,还要负责地方文献的征集和整理。”
征集和整理地方文献,在常人看来是琐碎而枯燥的,因为需要大量时间用来寻找、沟通、整理,但对顾韵来说,这项工作却格外有意义。在她看来,这些资料能留存于世,万分重要。
“我们这里资料可是很全的,连很小的地方的村志和校志都有。”她自豪地说。
顾韵是浙江图书馆的老职工了。1982年参加工作的她,先后在报刊部、图书部任职,四年前被调来地方文献部。
工作了30多年,这座图书馆一点一滴的变化都看在她眼中,印在她心上。
比如1998年新馆开馆,硬件设置更好了;又比如以前各个阅览室都是分隔开的,这几年“都打通了,成了大开间”。
“不单单是场所变得更新了,很多理念也在跟着时代变化。”在顾韵看来,数字化是图书馆第一个巨大的变化。
“我还记得以前,图书馆能提供的信息服务还是剪报,把报纸上的信息分门别类地一点一点剪下来再贴好。你想想效率多低?还有以前写论文的人,要排队借报刊索引,要是别人借走了你还得等着。”顾韵说,现在全是数字化了,只要在电脑上一查,什么信息都可以查到。
“就连借书还书也都有了自助机。就在前几年,还经常能看到换图书的地方排队。这几年几乎看不到了,门口就有24小时的自助还书设备,真是方便!”顾韵感慨。
在顾韵看来,今天的图书馆不再单纯是借阅书刊的地方,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综合的文化活动场所。
“其实现在来单纯借阅书刊的人数,应该相比以前有所减少。但是,来参加各种讲座、展览活动的人多了,总人数还是在增长的。”顾韵说。
浙江现在搞“五水共治”,很多市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浙江图书馆就专门组织了朗诵、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生动有趣的科普教育。
针对世界读书日,这里也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顾韵所在的地方文献部最近在筹备一个展览,讲述浙江在战争年代的一些故事。
“以后图书馆可能会实现全方位的免费和开放,活动也会更加丰富多彩。”顾韵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