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地人造卫星本领大有什么本领

我们国家有哪些人造卫星?_百度知道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测地卫星是一种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人造地球卫星。测地卫星用于测定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属卫星测地系统的空间部分,可作为地面观测设备的观测目标或定位基准。测地卫星依卫星上是否载有专用测地系统分为主动测地卫星和被动测地卫星。
拼音 cè dì wèi xīng
ㄘㄜ` ㄉㄧ` ㄨㄟ` ㄒㄧㄥ
专门用于大地测量的。测地卫星用于测定地面点位坐标、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参数,属卫星测地系统的空间部分,可作为地面观测设备的观测目标或定位基准。其他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也可用于测地研究,但是精确地测地需要使用专门的测地卫星。测地卫星为大地测量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促成空间大地测量学这一新的学科分支。测地卫星的主要优点是:①提拱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地联测的全球统一地心坐标系;②人造卫星轨道运动反映了地球引力场的各种摄动,通过长期观测就可精确测定地球引力场参数;③用卫星进行大地联测,基线可以长达数千公里,两点间不受视距限制,因此控制点位的定位精度比常规大地测量网的精度高一个数量级;④测地卫星还可用来测量平均海平面高度的变化,研究地壳运动和大陆漂移,并能预测地震和海啸等。 分类测地卫星依卫星上是否载有专用测地系统分为主动测地卫星和被动测地卫星。除气球卫星属被动测地卫星外,其他各类测地卫星大多是主动测地卫星。依测地任务和方法可分为几何学测地卫星和动力学测地卫星。几何学测地是把卫星作为地面各个观测站的中间控制点,通过同步观测和空间三角测量按照统一的全球测地数据,进行跨洲跨洋的全球大地联测,建立高精度的全球大地控制点网;或者把卫星作为定位基准,确定控制点位的精确坐标、地球形状和大小。动力学测地是利用已知卫星轨道参数或卫星瞬时坐标,根据轨道摄动理论获得地球引力场参数,定出观测站点位的地心坐标。 技术特点测地卫星在、和设计方面都有一些特点。 ①轨道:一般采用一千公里到数千公里的近圆形极轨道。动力学测地卫星采用一组具有不同倾角的轨道。轨道太高对多普勒测速、激光和无线电测距不利。采用不同倾角的轨道可获得全球性引力场异常及其变化数据,从而提高对地球引力场参数和地球形体的测定精度。装有多普勒信标机等多种测地设备的测地卫星,轨道高度为公里范围;以雷达应答机为主要手段的“西可尔”号卫星的轨道高度为公里;气球测地卫星和激光测地卫星的轨道高度为公里。 ②控制:测地卫星对姿态控制的要求不高或没有要求,一般采用被动式重力梯度稳定和自旋稳定。 ③结构:测地卫星外形一般选择球形,借以降低对控制的要求,使大气阻力等摄动的计算变得简单准确。测地卫星外表面的金属材料须经过光亮阳极化处理,非金属材料则须薄膜真空镀铝,以便能反射阳光和电波。 专用系统测地卫星的专用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由多个闪光灯组成的光信标灯,作为地球观测站进行空间三角测量的观测目标;由多块光学玻璃组成的激光反射器,作为地面激光测距系统的空间目标;由高稳定度晶体振荡器和多个发射机组成的多普勒信标机,供地面多普勒测速定位。其他测地设备有雷达应答机(用于测距和测速)和雷达测高仪(用于测量卫星到海面高度)等。 主要卫星系列60年代初,人们观测人造卫星的运动,推算出地球扁率,利用卫星测定观测站坐标,计算地球重力场,取得较大成果,此后美、苏、法等国相继发射了专用的测地卫星。 ①“安娜”号卫星:美国第一代测地卫星,1962年10月发射的“安娜”1B号是第一颗专用测地卫星,重162公斤。卫星上装有闪光灯、多普勒信标机和雷达应答机。两对8152坎(8000烛光)的闪光灯由地面遥控指令启动闪光,每昼夜发20组闪光信号,每组闪光5次,供地面观测站拍摄。②“西可尔”号卫星系列:美国实用型测地卫星,共13颗,重18~20公斤,利用卫星装载的雷达应答机和测地系统进行空间三角大地测量。应答机上行频率为 422兆赫,下行频率449兆赫。测定重点目标的点位精度为10~15米。 ③“测地卫星”:美国的全球测地卫星系列。1965年11月到1975年4月共发射3颗,每颗重175~340公斤,采用重力梯度稳定。卫星有多种测地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对陆地和海洋进行几何学和动力学大地测量。卫星上装有光信标灯、激光反射器、信标机、“西可尔”应答机、“戈达德”测距测速应答机和雷达测高仪等设备,能进行多功能高精度测地。点位精度优于10米,大地水准面测量精度±1米。 ④“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见"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 法国的测地卫星有1966年发射的“调音”号,1967年发射的“王冠”号,1970年发射的“佩奥利”号和1975年发射的“激光测地卫星”等,进行欧非两块大陆的联测,并参加全球测地计划。苏联也发射了多颗类似的测地卫星,混编在"宇宙"号卫星系列中。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卫星大地测量_百度百科
卫星大地测量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卫星大地测量(satellite geodetic surveying)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地面点定位以及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的工作。卫星大地测量始于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并获得迅速发展。经典卫星大地测量学着重研究地球、定向及其变化,并在实际应用中关注在地球表面上点的定位、重力及其变化。而现代卫星大地测量则不仅仅能在地表上长时间高精度定位,而且它已远远超过原来经典的目标,已经涉及多种学科领域,可以提供和处理涉及、、板块运动学等学科所需的信息,提供多种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很难取得的数值。
卫星大地测量测量原理
卫星大地测量在原理上分为几何法和动力法。
卫星大地测量几何法
几何法以卫星作为观测目标,由几个地面站同步观测,按空间三角测量方法求出这些站的相对位置。原理如图,由地面上A、B两站同步观测至卫星S1的空间方向AS1和BS1,在另一时刻同步观测至卫星S2的空间方向AS2、BS2,则由平面ABS1和ABS2的交线可确定A、B间弦方向AB。在其他站重复上述的观测过程,可得出各测站间的弦方向所构成的空间三角网。由地面测量方法测定A、B两站间距离,或用激光测距方法测定地面站至卫星的距离,可推算各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60年代很多国家曾用几何建立空间三角网和地面三角网的洲际联测。
卫星大地测量动力法
动力法根据卫星轨道受摄动力的运动规律,利用地面站对卫
星的观测数据,同时计算卫星轨道根数、地球引力场参数和地面观测站地心。按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卫星是在以地球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上运动。这个椭圆轨道由6个轨道根数来确定。
的质量分布极不均匀,形状不规则,卫星除受地球不规则场的摄动外,还受大气阻力、日月引力、太阳光压和地球等摄动力的作用,卫星轨道不是一个不变的椭圆,其形状、大小和在空间的位置都在不断地变化。根据各观测站对多颗不同轨道卫星的观测数据,可推算出卫星轨道根数、地面站地心坐标和地球引力场参数。由于解算中含较多的待定参数,通常采用逐次趋近的方法求解。
卫星大地测量卫星观测方法
观测卫星的方法有卫星照相观测、卫星激光测距、卫星多普勒频移测量定位、卫星雷达测高等。
卫星大地测量卫星照相观测
卫星照相观测是在地面站上,以恒星为背景,拍摄卫星发出的闪光或卫星反射的太阳光,根据底片上卫星和恒星影像的位置以及拍摄时刻,经过底片处理和归算,可求出拍摄瞬间卫星所在的空间方向。现已很少使用。
卫星大地测量卫星激光测距
卫星激光测距是由安置在地面站的激光测距仪向卫星发射激光脉冲,
并接收由卫星反射镜反射回来的脉冲,测量脉冲往返传播时间,从而计算测站至卫星的距离。
卫星大地测量卫星多普勒频移测量定位
卫星多普勒频移测量定位的基本原理是以多普勒效应为基础。装在卫星上的无线电发射机连续发射电磁波信号,地面站上的多普勒接收机,接收卫星通过时所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将观测到的多普勒频移个数记录下来,利用多普勒定位基本关系式可推求出卫星位置或地面站位置。
卫星大地测量卫星雷达测高
卫星雷达测高是由星载雷达测高仪向海洋表面垂直发射电脉冲,并接收由海洋表面反射回的信号,计时系统记录脉冲往返的时间,据此求卫星至瞬时海洋表面的垂直距离。
企业信用信息卫星测地/卫星测地
正文/卫星测地
  以人造卫星为基准测定地面点位坐标、确定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及测绘地图的技术。卫星测地的发展促使地学中出现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空间大地测量学。   发展概况& 利用观测月球测地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人们考察地球引力场对卫星轨道摄动的影响,开始全球性测地工作。60年代各国相继发射专门的,用摄影测向法完成了大量测地工作。人们得以较精确地确定地心坐标系和引力场参数。60年代中期,通过回收卫星的摄影胶片,或由卫星将图像变成电信息发回地面,再由接收设备恢复成图像而达到各项测地目的。有些卫星还装置无线电测高仪和仪等,使卫星测地的内容更加丰富。70年***始应用多普勒法,不仅能测量陆地上固定点位的坐标,还能对陆上、海上和空中的动点定位。卫星装上无线电测高仪可用于测量海水表面到卫星的高度,确定大地水准面形状等。   中国在60年代初开始研究卫星测地,曾以摄影测向法联测西沙群岛与大陆统一的坐标;施测由37个点构成的全国多普勒卫星三角网,建立了地心坐标系。   分类& 卫星测地按原理分为几何方法和物理方法两大类。几何方法的观测量为地面点到卫星的方向或距离,其特点是不需要知道卫星轨道参数,但必须同步观测。这类方法有摄影测向法、激光测距法、电脉冲测距法、法等。物理方法又称动力学法或轨道法,观测量为方向、距离、距离差、卫星速度等,其特点是不一定需要同步观测,但必须知道轨道参数或卫星瞬时位置,多采用多普勒法。两类方法只是计算处理的数学模型有所不同。卫星测地按观测方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观测设备放在地面点上,卫星只作为观测对象;另一种是观测设备***在卫星上,对地观测。   ①几何方法:以被动卫星为目标,几个地球观测站同时对卫星测向或测距,构成空间三角形,并由这些三角形构成空间三角网,从而计算出地面点和卫星的三维坐标(见图)。 卫星测地  图中A、B、C为地面相隔很远的三个点位,S1、S2、S3、S4为卫星瞬时位置。A、B、C三站卫星得到它们到卫星的方向或距离。只要知道一个起始点A的坐标和基线AB的距离,就能逐步扩展到全球,布成覆盖全球的卫星三角网,推算出各点的坐标。卫星三角网特别适合于洲际联测和跨越海洋的岛屿测量。应用几何法原理的有摄影测向法和激光测距法。摄影测向法利用太阳光或激光照明卫星,或在卫星上装置闪光灯,由地球观测站对卫星拍摄以恒星为背景的像片,利用恒星坐标计算出卫星方向余弦,从而推算出卫星三角网各点的三维坐标。摄影测向的精度能达到 ±0.5角秒。激光测距法是对准卫星发射激光脉冲,由卫星上的反射镜将脉冲反射回地面,接收系统收到信息后,记录脉冲往返时间,从而计算地球观测站到卫星的距离。   ②物理方法:利用已知的卫星轨道参数或卫星瞬时坐标,根据轨道摄动的理论以适当数学模型求解地面点坐标、地球引力场参数和地球形体。应用物理法原理的主要是多普勒法。卫星飞行的速度很大,产生明显的多普勒效应,地面接收机收到多普勒频率后,同时又能获得卫星播发的轨道参数,因而能地面点的坐标。   系统组成& 卫星测地系统主要包括: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地球观测站、控制站和数据收集处理中心。航天器上采用的设备不一,其中常用的包括:①光信标机,它发出的长波光的瞬时信号能从地面接收到;②频率高度稳定的无线电发射机,用于多普勒测量;③转发器,转发来自地面的无线电信号,用以测距;④借助激光进行测量用的角反射器;⑤高精度时钟(天文钟)和信息存贮器,用于按程序接通航天器上的仪器设备和确定地球观测站的准确时间。地球观测站的测量设备包括:①摄影装置,用来拍摄以星空为背景的航天器;②用于多普勒测量和测距的无线电设备;③测距用的激光设备;④存贮数据的设备和时间校准设备。控制站用于控制航天器上各种仪器设备的工作。数据收集处理中心设有大型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负责工作程序的编排、测地信息收集、存贮和用数学方法处理大量的数据。   参考书目  海斯卡涅、莫里斯著,、胡国理译:《》,测绘出版社,北京,1979年。(W.A. Heis Kanen and H.Moritz,Physical ,W.H.Treeman,San Francisco,London,1967.)&
配图/卫星测地
相关连接/卫星测地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12:00
贡献光荣榜12736词条已创建
& 测地卫星
用来测定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以及地面上任何一点位置的卫星称测地卫星。由于地球重力场分布不均匀和测量误差等原因,原有地图上标明的各种地理位置常与实地不符。这对导弹弹道的计算,对飞机和导弹的惯性制导及巡航导弹的地图匹配制导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不用测地卫星准确测定有关数据,就会产生相当大的误差,降低命中精度,影响战略武器的效能。目前,美国和前苏联发射了一系列测地卫星,完成了一系列的军事测地任务。
返回顶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