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中国十大战将将及战例。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 举报邮箱:&&&&&&&&&&&&吕梁战役:一场歼敌万人的大胜 胡宗南被打残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和区部队各一部在晋西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战役。1946年11月上旬,国民党军第1战区司令长官抽调驻晋南地区的2个整编师西渡黄河,准备会同包围陕解放区的部队突袭中国***中央机关所在地延安,在吕梁地区各县仅留正规军1个团及保安团队共1万余人驻守。   为打破国民党军突袭延安的计划,并巩固、发展吕梁解放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并指挥太岳军区第24旅,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挺进吕梁地区,在晋绥军区独立第4旅和第359旅的配合下,于11月22日发起吕梁战役。至12月12日,连克永和、 大宁、隰县、 蒲县、石楼、中阳等城。17日,胡宗南急令已渡黄河入陕的2个整编师回返,连同原驻晋南的部队共6个旅的兵力向蒲县、大宁等地反扑。***中央军委决定:由第 4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谢富治和晋绥军区第2纵队(由第359旅、独立第4旅组成)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统一指挥在吕梁地区作战的部队,继续歼敌,以钳制胡宗南部的兵力。12月17日~日,人民解放军在蒲县西北地区给了进犯的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并乘其撤退之机歼灭后卫第67旅大部。此役,人民解放军共歼敌1万余人,解放了晋西南广大地区,推迟了国民党军突袭延安的计划。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各一部,在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亦称晋西南战役。   1946年11月上旬,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为集中兵力进攻延安,从晋南抽调2个整编师共4个旅西渡黄河入陕,晋南仅剩6个旅的兵力。吕梁地区10县仅有第二战区所属正规军1个团及保安团队共万余人分散守备。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为破坏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计划,并相机发展吕梁解放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并指挥太岳军区第24旅,在晋绥军区第2纵队配合下,乘虚进击吕梁地区分散孤立之敌。 &&&&& 11月22日起,各参战部队首先分兵夺取大宁、永和、蒲县、石楼等县城,尔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坚固设防的隰县、中阳等城。至12月12日,解放了北起中阳、南至吉县、西临黄河、东抵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之间的广大地区,全歼当地守军,俘第二战区晋西地区总指挥杨澄源以下50凹余人。这一迅猛攻势,威胁了企图进攻延安的国民党军侧后,迫使胡宗南将由晋入陕的2个整编师急忙撤回晋南,并以6个旅的兵力自临汾、吉县向蒲县、大宁地区反扑。 &&&&& ***中央军委决定,山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和晋绥军区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统一指挥吕梁地区部队,继续吸引并歼击胡宗南部。第4纵队等部根据黄土高原路少坡陡、不便大部队机动和敌军密集难以分割等特点,决心诱敌深入,创造战机,以伏击手段歼敌小部,削弱、疲惫敌军,并派1个旅渗入敌后切断其补给线,主力隐蔽待机。为配合主力作战,太岳军区集中地方部队8个团攻击晋南的垣曲、翼城等地。进攻吕梁地区的国民党军在腹背受敌、兵疲粮绝的情况下,被迫后撤。第4纵队等部于12月30日在蒲(县)大(宁)公路上截歼担任后卫的第67旅大部。口,又乘胜攻击蒲县城,歼守军一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万余人,打乱了其兵力部署,延缓了胡宗南部进攻延安的时间,改善了晋西南战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庄姜跟宣姜和文姜还算是有点关系,她是姐妹俩的姑姑。庄姜,姜姓,谥庄,齐庄公的
  &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这首描写佳人的词语用在华阳夫人的身上并不
  历史上的美女多如牛毛,貂蝉、西施等四大美女,都是历史上相当出名的四大美女之一
  《管子&小称》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而《庄子&齐物论》说:&毛嫱、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旗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
  才华横溢,却错生帝王之家,无心争位,却频频惨遭猜忌。  李煜,满腹才伦,却因
& 罪臣之女刘解忧,又被称为解忧公主,她是楚王之女,她的祖父刘戊曾是雄
  汉朝的解忧公主远嫁西域,并没有像其他公主那样,临走时哭哭啼啼,解忧公主反而是
  蛇蝎心肠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女子的狠毒,像郑袖这样的女人就是蛇蝎心肠。郑袖是战国
  这历史上的女人做事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怪圈,一个永无止境的怪圈,背负上红颜祸水的
  还记得电视剧里播出过的一出情节,楚怀王迎来了一个新的宠妃,这个妃子长得倾国倾
  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
  阿巴亥是继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哲哲之后的第四任大妃,也是一直
  大明崇祯的国内军事也有过柳暗花明的明媚,当时,在对付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
  罗艺,字子延,隋末驻守涿郡(今河北省北部涿州市)。隋炀帝暴政造成天下大乱,导
  冰心有《寄小读者》传于后世,而林徽因则和徐志摩的恋情闻名后世。她们早年相识,
  在嫡长子李承乾与唐太宗最喜爱的皇子李泰因废之后,李世民的众多儿子中,也只有晋
  在亲戚关系中,舅舅可以说是最亲近,也最令人敬畏的亲属,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举足
  罗伯斯庇尔简介中指出他出生在法国等级森严的时代,他是法国著名的律师与政治家,
  黄巾起义时如果没有唐周的告发,汉灵帝估计就直接被解决了,也就没有了后来刘备曹
  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刺史&秩卑而权之重,官小而命之尊&,地方官吏无不敬
  古丝绸之路从甘肃省贯穿而过,其中河西走廊的永昌县骊
古城遗址,现如今只剩
  抗战期间,中国空军到底是怎样的,是否真有如赵子龙般的英雄?  为还原抗战期间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
  华沙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波兰的一场战役,这场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波兰
  电影《一九四二》引发了国人对1942年大饥荒的空前关注。民国时期中国的大饥荒
  柏林战役简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
  法国战役,又称法国沦陷。是指德军在1940年5月开始的对法国及其邻近西欧国家
  &土耳其用强硬手段争夺中东势力范围&,德国电视一台6日称,土耳其和俄罗斯之间
  日,红一军团第四团开始强渡乌江。60多个竹筏一起下水,一营渡
  &在八路炮兵团里,我们是耳目,我们是口鼻,我们的同志勇无比。剪形镜、经纬仪、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被人孰知的战役莫过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
  据韩国《朝鲜日报》9月5日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3日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俄
  华阳夫人因为美貌和良好的品行而得到安国君的宠爱,她是乱世中安静绽放的花朵。她
  一、最幸运的功高盖主--周瑜  周瑜应该说是三国时期最幸运的一位功高盖主者。
  罪臣之女刘解忧远赴西域乌孙国,代替了不能适应西域生活而落寞死去的细君公主。嫁
  巾帼不让须眉,好男儿壮志在四方,为国家慷慨赴义,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对深闺之中
  一、吴国的雄强&&美女夏姬的封剑绝响  当金庸老先生写《天龙八部》时,把美女
  郑袖是狠毒的女子,她是开在楚国的一朵妖冶的罂粟。在灰暗沉闷的宫廷生活中,她总
  刘备一向胸怀大志,他的义子名叫刘封。第一个亲生儿子诞生后,刘备给儿子取名为刘
& 魏美人在历史上的介绍并不多,关于她的生平,史书上没有太多的记载,我
  作为历史上一位出名的后宫女子,魏美人的下场很惨,她什么也没有做错,只是想做好
  婉容全名郭布罗&婉容,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正宫皇后。公元日出
  对于溥仪这位末代皇帝,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他一生有很多女人,却没
  关于长津湖战役简介,这是在抗美援朝的过程中一场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性的战役
  绿林赤眉起义大概是在西汉末年时期也就是公元十七年爆发的,当时因为西汉末年王莽
  圣保罗简介中的圣保罗是一位很奇特的人,有着很奇特的经历,也是一位注定要成为基
  牡丹社事件是日本当时找借口攻打台湾,目的吞并清朝的藩属国琉球国的一场军事行动
  新疆回乱指的是发生在同治年间新疆人民奋起反击的一系列动乱,这次的动乱和俄国入
  德国十一月革命,有称做是&德国革命&,这起事件发生于1918年至1919年期
  德摩斯梯尼是出生于公元前384年的古雅典著名政治家、雄辩家和演说家,在后世的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监
  在公元前1862年的时候,在中国的大地上,正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与曾国藩领
  历史上的黑船事件,指的是在日的时候,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
  本能寺之变的发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即将统一日本的信长被人谋杀,而日本各大势
  作为一名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显克维支一直以他坦率的方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支持,从
  《红楼梦》里面有焦大这么一个人物,原型是一个奴仆,因为从小跟在宁国公身旁,又
  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她是玉皇大帝的老婆,传说中的
  克尔凯郭尔简介中提到他全名索伦&克尔凯郭尔,是丹麦著名的哲学家、诗人,也是现
  哈菲兹简介中提到他出生于1320年,逝世于1389年,著名的波斯诗人。哈菲兹
  周敦颐世称什么,指的是世人对周敦颐的敬称。大家都知道周敦颐的世称是&濂溪先生
  卡拉瓦乔主义涉及到两个方面,因为卡拉瓦乔在作画上现实主义很浓厚,因此它也就成
  塞万提斯是哪国人,***是西班牙。塞万提斯是土生土长的西班牙人,属于拉丁民族。
  出生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提香&韦切利奥在文艺复兴时期,是一名贡献极大的画家,
  我们喜爱的戏剧里面有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就是歌剧。它在戏剧的基础上,更
  普希金害死俄国著名的作家,可以说普希金这个名字在俄罗斯没有谁不知道,那么普希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7位病人将因他赠送的这份无价的生命礼物而重获新生。
汇了钱之后,小高以被拐卖为由,将***带到了老何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萧克,刘亚楼,陈昌浩,许世友,周士第,陈士渠,阎红彦,李聚奎,周纯全,王建安
  评定大将的几项条件:红军时期的师级干部,抗战时期的旅级或相应的军区及总部级,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团级或野战军总部级。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各期的重大贡献等等。依此条件来看,萧克无疑应列位大将。在红一方面军几个军团长和军团级领导中,除了离开军队的以外,彭,林,聂,罗,均是元帅,其余的,五军团董振堂战死,八军团黄劲功在延安被***毙,九团罗炳辉47年病逝。七军团寻淮洲战死,粟裕封大将。谭政,罗瑞卿,黄克城,陈赓这些在红军时期,抗战初期,及解放战争后期职务均低于萧克,或与其同级的老战友,都封大将,而萧克是作为一个方面军的代表,却只列上将,感觉是低了。请看,抗战初期,115师师长林彪,元帅;副师长聂荣臻,元帅;129师师长刘伯承,元帅;副师长徐向前,元帅;只有120师,师长贺龙元帅,副师长萧克,上将。萧克是四野最后一任参谋长,接刘亚楼。职务也不算低了。谭政是同期的四野政治部主任,陈赓是同期四兵团司令,罗瑞卿离开兵团出任公安部长。肖克在毛张之争中站错了队是其终身不得重用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当年的120师还有一个传闻:抗战初期,贺龙指挥120师不利,导致120师中原六军团和陕北红军干部要求撤换贺龙。这就是所谓“逼关反贺”事件。关者,乃关向应也。出面反贺者为三王(王震,王首道,王恩茂),萧克不表态。被认为是幕后支使者。后李井泉(时任旅副政委)向***汇报,军委将贺,萧同时调离120师。以后120师因各种因素被***。原六军团一部后来去了东北,另一部和原二军团及陕北红军一部以后归于彭总的一野。假使按红军方面军的因素来看,许光达的大将应该是萧克的。二方面军的最高负责人实际是任弼时。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三人乃中央苏区后期的新三人团。反毛最激烈实际是他们。当然还有张闻天,博古和一定程度上的周恩来。评定军衔时,任弼时已去世,故没有人会替萧克出头。况且,即使任弼时还活着,究竟会是怎么个活法还很难说。我们只要看看后来的张闻天,王稼祥就应该知道了。
  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后,曾就张国焘的中央与陕北的中央的关系进行过讨论。此时大部分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领导都对***等人不和张国焘等人打招呼,单独率领右路军悄悄北上不满。包括朱德和刘伯承也持不同看法。
  长期有人只提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损兵折将,使原先的八万兵马就剩四万多人。这里需要明确两点:1。在四方面军的八万人中,有多数是川北一带的官兵,乡土观念也很强,不愿离开川北。(一方面军在突破四道封锁线时,也同样有很多官兵逃亡,这是很正常的。) 2。四方面军南下战斗也为保证一方面军北上起了掩护作用。
  二,四方面军最终北上绝非象有人所说的那样,是经过什么激烈斗争,才迫使张国焘北上。最关键的因素,也可说是决定性的因素,是张浩( 林育英) 带着共产国际的指示到了陕北。张浩是二,四方面军最终北上的决定因素。再着,就是任弼时的态度。任弼时认为毛,张作为争端的双方都有责任。任弼时,张浩是作为调停人促使二,四方面军北上的。
  这段斗争在***的记忆中终身难忘。我们看看以后张国焘方面的主要领导人和大部分高级将领的结局,就不难明白。
  张国焘投奔国民党。
  朱德终身有职无权。(当然,还有井冈山时期的原因。朱德对张国焘并无恶感)
  任弼时50年去世不提。
  刘伯承除了战争年代,基本不用。58年遭批。
  萧克抗战初期用一下,解放战争后期用一下。58年遭批,离开军队。
  贺龙抗战初期用一下,以后基本不用。59年后协助林彪主持军委。文革中离世的第一个元帅。
  关向应47年离世不提。
  徐向前长期不受重用。文革期间,忠厚的徐向前被***任命为军队文革小组组长,但第一顾问却是江青。1976年后,还是山西小老乡华国锋开始委以重任。但此时的徐向前已年迈体弱。
  陈昌浩建国后,在朱德,刘伯承的建议下去了中央编译局。
  李特(西路军参谋长。当年追赶***的就是他和黄超。为此李特与彭德怀还大吵一架。但最终还是听了***的劝说,回去向陈昌浩汇报。) 1938年初,在迪化被处决。在此需要提起的是,1949年,刘邓大军(原四方面军旧部)南下经过李特的家乡时,李特年近70的老母亲不知从哪听说当年的鄂豫皖红军回来了,思儿十几年的老人家拿着个小木凳,步行8里路,来到霍邱县的白庙集,寻找自己的唯一的儿子。
  老人家双手捧着红色的布条,上面是请人代写的四个字:寻儿李特。可怜的老人家整整坐等三天三夜,也没有儿子的一点消息。老人家不会想到,她唯一的儿子已在11年前就死于自己人的***口下了。李特无儿无女。1996年,(被杀58年后)被追任为烈士。
  黄超(张国焘军委的秘书长)1938年初在迪化被处决。
  李先念, 1937年11月,中央保卫部有人问他:你打算去苏联,还是延安?李先念不加思索地说:去延安。历史告诉李先念,那是一次生死的选择。因为,几个想去苏联的西路军将领都被秘密处决。迪化处决的执行者乃是时任中央保卫局长邓发。受何人指派?一不会是斯大林,二不会是蒋介石,那么会是谁?总之,因为各种因素,萧克没有列为大将。
  王建安,许世友,程世才,李先念在红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前都是张国焘手下的军级干部。原拟定大将中有谭震林(山东兵团政委,许为司令),李先念(四方面军30政委,程世才为军长)。1937年,抗大二期四方面军学员四百多人反对中央斗争张国焘,矛头主要对***和张闻天。带头者为王,许二人,还有洪学智,陈再道,詹才方,吴世安等将领。许世友时任四军军长,王建安任政委。他们是四方面军的军级头面人物。后5名军级干部,6名师级干部,20多名团级干部和2名营级干部均被扣押,也包括告密的王建安。许为王告密之事从此反目。1955年,上将中没有王建安,是1956年补的。王建安除了因在济南战役中表现较出色,被粟裕任命为兵团司令(时间很短),建国后一直担任副职。原四方面军的老战友已离他而去。而中央红军的将领也不接纳他,比较孤独,故不可能名列大将。
  李先念与程世才同为西路军失败归来者。一个要被授大将,一个最后只是中将。此种根由全在于李木匠的确非等闲之辈,有着过人的才智,从而让老毛另眼相看。从红军时期的编制来看,各方面军有所不同。如一方面军后来没有军级建制,军团下面是师。而四方面军没有军团建制,方面军下面就是军。以此来看,军团和军是同级。以徐海东来讲,其实也是四方面军的一个部分。徐海东自40年以后,因健康原因,加之同年遭到朱德的严厉批判,后离开军队,一直养病。而王建安,许世友这些没有离开军队的人,且资力与徐海东相差不大的人自然会有想法。据说彭德怀就怕许世友,评定军衔四方面军偏低可能是个原因。
  刘亚楼如果与九位大将比(许光达除外),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抗战不在国内。可那是中央派的。资力上输给王树声,陈赓,萧劲光,徐海东,张云逸,但战功不输。资力上与黄克城,谭政,罗瑞卿,许光达同级,战功也胜一筹。理当列位大将。
  如果说到中央红军的主力王牌,一军团的红2师首当其冲。可恰恰,红2师没有出大将。陈光的情况已有网友的文章介绍,就不多说了。但红2师政委刘亚楼也没能入选,却是遗憾。如果各位记得不错的话,许光达抗战期间,也在苏联8年。
  笔者并非想说55年评定的个别大将没有资格和功绩。他们也都是***军队的优秀代表。只是不管从横向看,还是纵向看,大将决不应该只有10人。如果高岗不垮台,阎红彦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应是会进入大将的。陈士渠希望被列位大将,资本是三野代政委,但打仗的确不敢恭维。李聚奎1958年被授上将,按其资力也当在上将之上。大将稍有勉强。
  陈昌浩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西路军失败他负有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
  按早期的资历和职务来讲,周士第与大将张云逸不相上下,北伐时期,张时国民革命军11军25师参谋长,周是24师(师长叶挺)73团团长,南昌起义时职务11军25师师长,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只有周士第的部队最后坚持下来了,也就是后来的三河坝担任阻击的部队.这支部队后来成为朱德,陈毅部队的骨干。陈毅当时的职务也就是73团党代表。周没有列大将,有点儿遗憾。
  最后谈谈周纯全。此君为张国焘嫡系,最高职务曾是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也是当年的风云人物。也是张国焘中央的常委,自然不可能列为大将。政治斗争的后遗症。
  大将,上将对比表
  综观大将,上将名录表,以最有代表性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比较:
  一方面军:师级基本列位上将,佼佼者为大将,如黄克城,陈赓特殊(干部团团长),谭政,萧劲光(资力老,北伐时就是中将),团级基本是中将,上将为数不少,如杨得志,杨成武,黄永胜,宋任穷,杨勇王平等。
  四方面军:军级中大将没有。(王树声是代表方面军)军级中少部分列位上将,王建安,许世友,周纯全等,师级中少部分列位上将,陈再道,王宏坤,韩先楚,郭天民等,差距一目了然。可能有人会认为一方面军出来的在以后的抗战和打老蒋中贡献大。不可否认,这是事实。但这个机会给四方面军出来的将领太少了,让他们如何表现?以韩先楚为例。韩先楚原是王建安手下的师长,后受重用,率领东野三纵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又打到鸭绿江彼岸。可惜的是,韩先楚这样的例子在四方面军太少。同样是红军,55年评军衔对四方面军是不公平的。
  【相关阅读】55年“十大元帅”授衔 刘少奇为何反对陈毅入选
  ***、朱德之外,最高统帅部里还有一个粟裕的知己:刘少奇。
  刘少奇是***最得力的助手与第一个接班人,曾在二十余年间受到***格外的倚重、信任。复杂激烈的党内斗争中,***之所以笑到最后,最高领导地位与***思想指导地位得以最终确立,都有刘少奇殚精竭虑的汗马之功。
  刘少奇也因此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全党二把手。
  但***的信任似乎有一个前提,这位二把手不能插手军队,或者说拥有自己的“山头”与“嫡系将领”。这也是后来两人不幸翻脸时,***对刘少奇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动一个小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①的自信之源。
  因此,刘少奇虽然曾做过新四军的政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乃至中央军委副主席,但还是没有机会在军事上成就亮点,未能成为后来的三十六个军事家之一,头上也就只有政治家和理论家的桂冠。
  刘少奇与粟裕的认识较晚,是在“皖南事变”前夕的1940年。后来,刘少奇对粟裕的信任与推举也是不遗余力的。
  这年10月,粟裕和陈毅取得黄桥战役大捷后,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会师。当年长征的红军主力与南方丛林的游击队,六年后终于再次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喜欢舞文弄墨的陈毅在诗里记叙的一件大事:“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
  粟裕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的身份,在江苏海安主持大会,纪念这一非凡的胜利,并欢迎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以及他带来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黄克诚等人。
  不久,两支部队奉命统一指挥,成立了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陈毅任代总指挥(总指挥叶挺未到职),刘少奇为政委。这便是后来新四军新军部的雏形。
  陈毅升职而去,粟裕也跟着前进了半步,开始独立打理江北指挥部。
  但这时候,初来乍到的“中央大员”刘少奇,更多倚重的是早负盛名的陈毅,不仅三个月前就决定将苏北各部队(包括八路军南下部队及渡河支援的四、五支队)由陈毅担任战役上的统一指挥,而且不久后他还向***提议,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以陈毅代军长”①。
  粟裕虽然刚创造了黄桥战役以少胜多的军事杰作,被刘少奇称为“有伟大的决定意义”②,但他到底还不是军事主官,其运筹帷幄的实际内情并不为人知晓。因此,刘少奇并未对他留下后来的“黑马”印象。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担任了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成为华中战略区的一把手,一师师长粟裕正式成为他麾下的战将。
  刘少奇在新四军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的1942年3月就奉***之命返回延安,成为***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刘少奇、任弼时),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就敏锐地看出了粟裕的出色才干。
  离开新四军前的1月20日,他在华中局扩大会议总结工作时,给予了粟裕和他的一师非同一般的评价。
  他称赞说:“我一师几年来工作是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③随后,他还具体列举了一师一些战例以及其他许多工作的成绩。
  粟裕与其他师长们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对这位军部最高负责人的嘉许,他当然由衷高兴,也深感任重道远。
  这时候,苏南的新四军六师打得不够好,有不能立脚之势。刘少奇当即向***提议,由粟裕统一指挥一、六两个师。
  ***很快予以批准,粟裕也就独挑大梁,成为唯一同时指挥两个师的师长。
  刘少奇经过九个月长途跋涉的“小长征”后回到延安,向***详细地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其间,他对粟裕还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时发现两个人才,“一是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他是农村工作的专家;二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是新四军7个师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个师长。”①
  ***原本和粟裕有井冈山同吃红米饭的渊源,刘少奇又如此力荐这位“黑马”,自然印象就更深了。
  日,***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由刘少奇代理其***中央主席一职。从这时开始到第二年春天,刘少奇一直主持***中央工作。
  这期间,在东北,刘少奇决定“迅速地、坚决地争取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强大力量”,并成立了以彭真为首的东北局;在华中,他又在10月8日批准了华中局的建议,“同意粟裕留华中任司令”②。
  同时,刘少奇还决定让年长粟裕九岁,曾参与组织福建西部农民暴动,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老资格领导人张鼎丞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
  华中军区管辖原来新四军的区域,与陈毅任司令员的山东军区平级,刘少奇此举,无疑是对粟裕相当的信任与重用。
  但“有古名将风”的粟裕认为,由张鼎丞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更有利于工作和团结,因此向华中局建议,改任自己为副职,张鼎丞为正职。
  在华中局未同意的情况下,粟裕直接致电***中央,陈述自己这一建议和理由。
  刘少奇接到电报后,认为粟裕担任正职是适当的,也依然坚持原来的决定。
  10月27日,华中局根据刘少奇的批复,再次宣布华中军区“以粟裕为司令,张鼎丞为副司令”。
  当天深夜,粟裕第二次致电***中央,重申自己的理由,恳切地说:“请求中央以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中央给予之光荣任务。”
  粟裕的诚意终于被刘少奇理解了:他不是在推卸责任,而是出于华中军区领导上层团结考虑,愿意在张鼎丞领导下,不折不扣完成中央赋予的重任。
  刘少奇深为粟裕不计个人名利的公心与谦让品格而感动,接电后进行了慎重研究,最后决定采纳他的建议,但同时决定在华中军区组建野战军,任命粟裕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负责前方打仗事宜。决定之后,刘少奇亲自起草了回电。
  在执行刘少奇代表***中央做出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过程中,华中局和陈毅提出新四军除三师全部调往东北以外,其余都部分抽调去山东或东北。这样,不管是调往山东、东北的部队,还是留在华中的部队,都将打破各部原有的完整建制。
  粟裕认为,这不利于部队的建设和作战,而应尽可能保留主力部队的原有建制,以保持传统的作风和战斗力。
  因此,他多次向陈毅和华东局(华中局改称)建议,但没有得到同意。粟裕不得已冒着“本位宗派主义之嫌”,再次直接向***中央陈述自己的意见。
  刘少奇出于对粟裕的信任,从谏如流,支持粟裕的意见,他为***中央起草回电说,“其(粟裕)提议是有理由的”,“各师建制应尽可能不分割”①。
  华东局因此改变了原来的方案。粟裕的建议与刘少奇的纳谏,均为后来华东野战军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成为全国战区战绩第一的野战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46年8月,粟裕率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取得了七战七捷,刘少奇为这位老部下的辉煌战果兴奋不已,特意搞了一个家庭聚会,交代夫人王光美做了几样难得一见的好菜,邀请了朱德、彭德怀等人来喝酒,庆贺胜利。
  1948年5月,***调离陈毅,让粟裕接任其职,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坚持谦让后,改任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这一决策的运筹过程,除了战局需要与***的信任外,刘少奇的及时建言,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老兵心目中的陈毅元帅》与《传檄到中原》两书,曾披露陈毅突然被调离华野的真实原因:“中央有人说:‘陈毅在山东,很多有能力的干部他没有充分用起来,很多事情他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结果这些事情没有做好。’而这人和饶漱石的关系密切。”②
  这个人是指刘少奇。
  饶漱石早年在东北期间,就在刘少奇领导下工作,深受其信任。刘少奇曾在华中局会议上说:“饶漱石同志是***同志的优秀学生!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
  因此,他离开新四军前,郑重向***推荐饶漱石接替自己的职务,使之成为华中局与新四军的一把手。饶漱石也由此成为华中以致后来华东战略区与东北高岗、西南***、西北彭德怀、中南林彪同列的人物。
  尽管饶漱石很不地道,后来翻脸不认人,妄图拱倒有知遇之恩的刘少奇,但他们曾经关系密切,也是不争的事实。
  建国后,刘少奇虽然短时间兼任过军委副主席,但主要工作在地方,不分管军队的具体事务,不久又相继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因此与从未脱下军装的粟裕交往不多,但他并未忘记这位老部下。
  日,粟裕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第二副总参谋长。进京之前,他请假半个月,到上海治疗右臂内残留弹头处的发炎。
  11月25日晚上,正在上海视察与疗养的刘少奇得知这一消息后,偕夫人王光美“猥自枉屈”,突然造访粟裕的驻地。粟裕的秘书鞠开马上进屋报告。
  刘少奇时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军委副主席,可谓位高权重。粟裕深感意外,连忙到大门口迎候,说:“少奇同志,应该下级看上级,岂有上级看下级之礼。真是不敢当啊!”
  刘少奇接过粟裕的话,爽朗地笑道:“怎么没有啊?今天,我和王光美同志来看你,不就有了吗?”①
  粟裕也笑了。随后,两人互相慰问,畅谈甚欢。
  有来当有往,尽管相隔久远了一点。日晚上,粟裕也到刘少奇家拜访。
  不久,刘少奇要求粟裕将所负责指导的各兵种、各部门以及有密切关联部门的情况和问题,向他和***中央汇报一次。
  粟裕随即向刘少奇提交了报告,分别汇报了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防空部队、公安部队以及全军装备情况的现状,五年计划和远景、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并且汇报了1954年各兵种及作战部的情况。
  报告中,粟裕还建议:“今后应主要加强海、空军,而最近十年或十余年内尤以加强空军为主。”
  1955年全军授衔,在粟裕早已提出辞帅并获***批准后的9月9日,负责决定元帅人选的***中央书记处(即后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成员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召开会议,有关元帅军衔授予问题成为议题之一。两天后的晚上,中央书记处又召开会议,再次专门讨论元帅军衔授予问题。
  会上,刘少奇提出对陈毅授衔元帅的异议。
  此前的1954年9月,陈毅被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分工为常务副总理,兼管科学院、政法、文化,并“准备做外交工作”①。1955年5月,国务院再次分工,确定陈毅分管第一、第二办公室、民族事务和科学、卫生工作。按周恩来、刘少奇、***因工作重心在地方而不授衔的标准,陈毅显然也可以不授衔。
  而如果陈毅不授衔,那么南方红军游击队、新四军以及华东野战军(三野)必然要有一位其他代表授衔元帅,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将再次成为当然人选。
  显然,刘少奇在给粟裕争取授衔元帅的最后机会。
  但这两次元帅人选最后确定的会议,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之一的周恩来均因正在北戴河疗养而未参加,当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央办公厅主任征求他的意见时,周恩来主张给陈毅授元帅衔。
  据《周恩来年谱》记载:“日,周(恩来)致函,主张给陈毅授帅,认为给陈(毅)授帅,对陈(毅)现在和将来的工作都没什么影响。”
  周恩来还引用了苏联布尔加宁的例子。他说:“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帅的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因为周恩来的坚持,刘少奇的异议未被书记处通过,粟裕也因此与军人的最高荣誉--元帅军衔再次失之交臂。
  1959年庐山会议上,一年前批判粟裕的彭德怀被打倒。他曾向***施加影响,说粟裕“里通外国”,引起***的震怒,不久就解除了粟裕的总参谋长一职。
  不想才过一年,“里通外国”的帽子被如法炮制,也扣到了“始作俑者”彭德怀头上。***生气地说:“其他一切都好谈,里通外国就难办了。”与上一年对粟裕的震怒如出一辙。
  会议期间的一个下午,时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找到粟裕,关切地说:“1958年的事你也可以说说嘛。”
  他是粟裕两让司令一让元帅的见证人,当然不相信这位老部下是什么“极端个人主义者”、“里通外国”。因此,他要粟裕提出申诉,恢复被泼了脏水的个人名誉。
  不过,粟裕只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却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出自己的问题,坚信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以说明自己的清白。
  1969年11月,刘少奇这个被***培养了二十余年的接班人,没能等上“接班”的风光日子,在饱受迫害中悲惨地辞世,粟裕也失去了一位伯乐。
  【相关阅读】 揭秘:粟裕死亡火化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真相
  “半世生涯戎马间,
  征骑倥偬未下鞍。
  爆炸轰鸣如击鼓,
  ***弹呼啸若琴弹。”
  每当粟戎生念起这首父亲粟裕所写的诗《老兵乐》,都感慨万千。“这首诗,既是父亲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鼓励我驰骋疆场、为国尽忠的战鼓。”
  粟裕的名字,同解放军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半个多世纪战斗历程紧系在一起。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十大将军之首,几乎全部得益于他自学而就的军事天才。他曾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抗日时,在苏中根据地打赢了决胜一仗;淮海战役***歼敌55万人;中央曾确定粟裕为解放台湾的指挥员;***还曾将他当做志愿军司令员的首位人选……甚至有人称,“粟裕是中国500多年来的第一猛将。”
  作为粟裕大将的长子,粟戎生和父亲选择了同样的路。从军45年,他从士兵升到中将,最后升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他说话干脆,决不拖泥带水,个性甚至有点倔,典型的将门虎子。
  骨灰里筛出传家宝
  1984年1月底,粟戎生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当他从部队赶回北京,没过几天,2月5日下午4时33分,粟裕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痛不欲生的儿子,抱着父亲的骨灰盒泣不成声。
  然而就在这时,粟戎生却被骨灰里筛出来的三块弹片震住了--“大的一块有黄豆粒那么大,小的两块绿豆粒大小。”
  粟裕一生身经百战,打过各式各样的仗,用过各种各样的战术,经历的凶险更是多得数不清。“我们都知道父亲曾6次负伤,身上弹痕累累。然而,谁也不知道,这3块弹片是什么时候留下的。就连父亲本人都想不到,还有这一处战争的创伤,折磨了他数十年。”
  根据弹片分析,这应该是赣南战斗中遭受炮击时留下的。如果推算正确,这些弹片在将军的颅骨里已整整54年。1930年2月,作为红四军一纵队二支队政委的粟裕率领部队进军赣南地区,参加了消灭进犯赣南苏区的国民党唐云山部队的战斗。在激烈的交锋中,敌人一发迫击炮弹打了过来,在粟裕的身旁爆炸。粟裕只觉得头部被猛地一击,就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战斗结束后,士兵们把满身是血、昏迷不醒的粟裕抬到后方医院,因条件简陋,医生仅用纱布对其头部进行了简单的处理。治疗3个多月后,粟裕伤愈归队。
  在以后的日子中,战事一紧,或者工作一劳累,粟裕就常常头痛欲裂。粟裕的原秘书鞠开回忆说,“将军头痛之时,头发都不能碰,也不能去摸。一摸,就像针扎般。他的脸老是通红通红的,经常说脑袋发胀。谁也想不到,原来他脑子里会有炮弹片,我们都以为是战争高度紧张,他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而引发的。”
  由于常年在战场上条件艰苦,粟裕老年时患上了多重疾病。1981年,在已患有高血压、心肌梗塞、胃癌等重大疾病的基础上,又被查出脑溢血和脑血栓,他顽强地同疾病战斗着。在粟戎生印象中,父亲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未来的战争我不一定看得到,一旦打起来,要靠你们这一代了。”1983年5月,粟戎生被调任为某陆军野战部队师长。行前,他去医院向父亲辞行,“这时父亲的病情很重了,说话已吃力。他只是说,师这一级很关键,连、团、师的锻炼对军队干部极为重要。”还是和以往一样,父亲没跟粟戎生聊家务琐事,这是他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句话。
  粟裕去世时留下遗嘱,身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将他的骨灰遍洒在他曾战斗过的土地上,和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上的东西,除了这三块从骨灰里筛出的弹片。我们把最大的一片捐给了国家,剩下的两小块,可以说是我们全家的传家宝。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十分富足!”
  “就是要把他扔进水里”
  粟裕有三个子女,长子粟戎生、次子粟寒生、女儿粟惠宁。他将三个子女都送到部队锻炼,用最典型的军人教育方式--吃苦、耐劳、严肃、顽强、勇敢训练他们,这是粟裕教子的十字秘笈。
  粟戎生刚满3岁,粟裕与夫人楚青就带着他去河边游泳。粟裕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竹筒,塞给孩子说:“抱紧了,跳下去!”3岁的粟戎生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父亲猛地抛进了水里。这可把小戎生吓坏了,他大声呼救,而父亲却在岸上喊:“不要怕,自己游!”因为抱着竹筒,粟戎生勉强浮在水面,手脚忙乱地扑腾着。母亲在一旁急得上火,责备粟裕说:“你真是的!就不怕淹死他吗?”粟裕说:“就是要把他扔进水里,要不老是学不会。你看怎么样?不是也没淹着吗!”
  粟戎生说,父亲并不希望子女在安逸的环境下成长,哪里危险,哪里艰苦,父亲就想方设法要把他们送去锻炼。“父亲常常这样鼓励我们说,年轻人不要贪恋小家庭,只想着坐机关。”因此,粟裕总是利用做父亲的“权力”,坚持把子女们下放到最艰苦的环境中接受锻炼。“爸爸不把我看作私有财产。”
  中学时粟戎生上的是寄宿学校,“爸爸对我非常严格,让我的班主任老师很疑惑:总参谋长怎么会对儿子这么苛刻?他忍不住问我:你是不是你妈妈亲生的?我照实回答。‘没错?'老师还死死追问,好像非要后娘两个字才能解释。”
  哈军工导弹专业毕业后,粟戎生没有被分进大机关,也没有被留在大城市,而是到了援越抗美的云南前线,在一个导弹分队打击台湾和美国的U-2侦察机及无人侦察机。当年的艰苦生活把粟戎生磨炼成一名真正的军人。在不同时期,父亲粟裕都对他有不同的要求。他当了连长,父亲教他如何带兵爱兵;他当了团师指挥员,父亲又从研究地形地图到战术战略,一招一式地指点他,还经常出题考他--
  “如果你带领的一支部队被敌人包围了,你应该考虑什么问题?”
  “摩托化部队在公路上行军,被空中敌人炸坏许多汽车,公路堵死影响了部队机动,怎么办?”……
  父子俩谈话永远离不开军事。“爸爸同妈妈平时谈话,多是谈形势谈工作,妈妈曾说:‘你就不能谈点别的。'爸爸风趣地说:我们是政治夫妻嘛。我想,父亲同我大概是‘军事父子'吧。”
  “虽不富有,拥有山河”
  粟戎生这一生最得意的,是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军人,居然有幸参加过两次作战。第一次是参加国土防空,主要是打美蒋的U-2侦察机和无人侦察飞机,他还在广西打下过一架“火蜂”2号无人侦察飞机;第二次是参加自卫反击战。
  “不少人跟我说,当了一辈子兵,没有打过仗,遗憾!而我,此生无憾了!”
  粟戎生和父亲粟裕有个共同的特点--爱***出了名,***法也好。粟戎生当军长时,只要下部队,就有一个不变的科目,和师、旅、团长们比***法。
  “这是打5岁时就练就的本领,”粟戎生一脸骄傲。5岁那年,父亲便送给他一支小手***,射程很近,没有实战作用。粟裕告诉儿子:“这是给你的礼物,要好好地学!”打第一次摸着***,粟戎生就没有放下过。粟戎生不仅***打得好,陆军地面武器他差不多都能熟练掌握。
  这也得益于他的父亲。他说,“父亲爱***,不等于他的思想滞留在小米加步***的阶段,也不仅仅是对过去战斗生活的感情寄托。”
  粟戎生回忆说,有一次部队开始装备一种新型步***,父亲对他说:“这种***目前还不太适合我们部队的情况,射速太高,弹药供应有困难,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作为指挥员,要教育部队熟识***的构造性能,让部队学会节省弹药。”粟戎生后来查对了很多数据,不由对父亲的话心服口服。按这种***的射速,一个战士带的子弹只能打两分钟,如果后勤供应困难的情况下,确实会造成严重不利。“父亲就是这样,直到晚年,他还时刻注意着战争风云,注视着现代战争,为国家的安危而枕戈待发。”
  粟戎生说,粟裕还有“文房四宝”,这也是他一生最爱保存的东西--***、地图、指南针和望远镜。“就连一个非常陈旧简陋的硬壳指南针,只比5分硬币略大一点,他也当宝贝收着。”
  粟戎生至今还记得,解放后,父亲一直盯着台湾地图出神,望图长思。
  解放台湾之战的筹划,***点将要粟裕担此重任。粟裕曾3次设计攻台方案,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才最终没有实施。
  粟裕曾对儿女们承诺,等全国都解放了,就带他们回家乡湖南会同。但后来粟裕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粟戎生推测,“在父亲眼里,台湾没有解放,全国就不算解放,所以他迟迟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
  粟戎生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期间,主要分管训练。他几乎每年都在大漠基地抓实兵演练。训练结束时,他都要给大家灌输这样的理念:训练讲评就要直接讲问题。“我看到听过的演习总结很多,如果有10页纸,有9页半纸是经验、成绩、体会,最后半页才是问题,部队养成了只能听成绩的习惯,说一点问题就受不了。”而粟戎生每次都抓住问题不放,点名批评。谁不服气,就让人将战场监控录像一帧帧回放,在场的一些部队指挥员们,脸上灰溜溜的……
  如今,65岁的粟戎生已经退休,但他仍然关注军队建设与军事训练。“部队推广的一首歌我特喜欢,‘虽说艰苦,我心里欢乐。虽不富有,拥有山河。'我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觉。在工作期间带着部队穿山越岭,过江过海,我觉得很豪迈。”
  最近,粟戎生买了本《地球科学概论》,他一有空就翻这本书,他说他要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弄明白了,趁身体还行,四处游游。除此之外呢?粟戎生笑着说,“还要时不时摸摸***。”
  【相关阅读】 ***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帅!
  1945年10月,***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认为,张鼎丞在很多方面都优于自己,若张鼎丞担任司令员,自己任副司令员,协助张鼎丞工作,会更有利于党的事业。因此,粟裕再三恳请***中央改任,最后***中央接受了粟裕的请求,重新任命。
  1948年5月,***中央决定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坚持认为,陈毅是华东野战军众望所归的统帅,陈毅继续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野更合适。经粟裕一再恳请,中央决定陈毅仍担任华东野占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不在位期间,其职务由粟裕代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实行军衔制。在讨论粟裕军衔问题时,***考虑到粟裕的资历、威望和战功,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要给粟裕授元帅衔。但由于粟裕事前已上书请求坚决辞去元帅衔,周总理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于是粟裕便被授予了共和国的大将军衔。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22226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
******:86-10-
***邮箱: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