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组数据为1.2 1.3 1.4 1.5 1.6 ,求其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公式,相对标准偏差公式。求各路大神帮忙解答,最好有计算过程。谢谢了,麻烦各位了。

当前位置: >>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2.1 误差的分类 2.2 误差的表示 2.3 测量值和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2.4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2.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6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习题上一页下一页2-1 返回 2.1:误差的分类2.1.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s): 由比较 固定的原因引起的误差 来源: 1.方法误差:方法本身造成的 2.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局限 3.试剂误差:试剂不纯 4.操作误差:操作不正确 5.主观误差:操作习惯,辨别颜色读刻度的 差别 特点:重复性,单向性,可测性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2.随机误差(Random errors): 随机偶然, 难以控制,不可避免 来源:偶然性因素 特点:原因. 方向. 大小. 正负不定,不可测2.1.3.错误误差:操作者的粗心大意1.过失误差:确系发生,数据必舍. 2.系统误差:采用对照试剂,加以改正. 3.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上一页下一页2-3 返回 2.1.4.公差:生产部门对分析结果允许的误差 2.1.5.减少误差的方法上一页下一页2-4 返回 2.2:误差的表示2.2.1.真值与平均值(True and Mean): 1.真值xT:表示某一物理量的客观存在的真 实数值,其中包括: (1)理论真值; (2)计量学恒定真值; (3)相对真值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2.2.2.准确度与误差(Accuracy and Error)误 差: 测定值与真值之差,表征测定结果 的准确度 准确度: 测定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1.绝对误差:Ea= x - xT 2.相对误差:Er=(Ea /xT)· 100% 相对误差更能体现误差的大小,Ea相同的数 据,Er可能不同上一页下一页2-6 返回 [例] _ ( 天平 Ea=±0.0002g ) 甲:x=3.3460g xT=3.3462g 则:Ea甲= – 0.0002 Er甲= – 0.006% _ 乙:x=0.3460g xT=0.3462g 则:Ea乙= – 0.0002 Er乙= – 0.06%甲. 乙Ea(绝对误差)相同,但Er(相对误差)差 10倍.说明当Ea一定时,测定值愈大,Er愈小. 这就是当天平的Ea一定时为减小称量的误 差,要求:m称 &0.2 g 的道理.上一页下一页2-7 返回 2.2.3.精密度与偏差(Precision and Deviation) 偏 差: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表征测定 结果的精密度 精密度:表征各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波动性小→偏差就小,精密度就高 二者均取决于随机误差. _ 1.单次偏差:di=xi- x _ 2.平均偏差:d= (1/n)∑|di| (Average deviation)上一页下一页2-8 返回 d (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 3.相对平均偏差: ? 100% x4.标准偏差: S ?? (x ? x)i2n ?1(standard)S 5.变异系数:CV ? ? 100% ? RSD (Coefficient variation) x6.极差:R= xmax- xmin (Range)总之: 表示准确度高低用E和Er_ _ _ 表示精密度高低用 d , d/x , S , CV 或RSD上一页下一页2-9 返回 2.2.4.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之和;随机误差体现为精密度,精密度决定于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或精密度;如果随机误差 减小(精密度高)则准确度主要取决于系统误差; 所以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高的精密度 不一定保证高的准确度。上一页下一页2-10 返回 [例1]同一试样,四人分析结果如下: _ (注: 图中的“|”表示 X ) [解] 甲 .|... 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乙 ..|.. 〃 好, 〃 差, 系统误差. 丙 . . |. . 〃 差 , 〃 差, 随机误差. 丁 . . | . . 〃 差, 〃巧合, 正负抵消, 不可信. 结论: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基础上一页下一页2-11 返回 [例2]用丁二酮肟重量法测铜铁矿中的Ni的质量 分数,如表 n=5 求:单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10.48% 10.37% 10.47% 10.43% 10.40% _ x=10.43%0.05% 2.5×10-7 0.06% 3.6×10-7 0.04% 1.6×10-7 0.00% 0 0.03% 0.9×10-7 ∑|di|=0.18% ∑di2=8.6×10-7上一页 下一页2-12 返回 [解] d ? ? di ? 0.18% ? 0.036%n5 d 0.036% ? 100%? ? 100%? 0.35% 10.43% x d i2 ? ? 8.6? 10?7 ? ? 0.046S?n ?1 n ?1 S 0.046 RS D% ? ? 100 ? ? 100 ? 0.44 10.43 x标准偏差更能体现较大偏差的分散程度, 突出大偏差对结果的影响上一页下一页2-13 返回 [例3]测定莫尔盐FeSO4· 2O中Fe%,四次 7H 分析结果为(%):20.01,20.03,20.04,20.05 计算:x, d , d x , S , RSD, Er ‰ [解] _ (1) n=4 x =20.03% – ∑|di| (2) d= —— =0.012% n – d 0.012 (3) — = ——×.60/00 x 20.03(4) S ?2 di ?n ?1? 0.017(%)上一页 下一页2-14 返回 0.017 (5)RSD ? CV ? ? 1000 ‰ ? 0.85 ‰ 20.03Fe (6)xT ? ? 100% Fe S O4 ? 7H2O 55.85 ? ? 100%? 20.09% 278.010x ? xT Er ‰ ? ? 1000? ? 1000 xT xT E 20.03? 20.09 ? ? 1000? ?3 20.09上一页下一页2-15 返回 2.3:测量值与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2.3.1.基本概念 1. 总体:考察对象的全体. 2.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组测量值. 3. 样本容量:样本所含的测量值的数目(n) 4. 总体平均值μ:1 当n →∞,μ=lim —∑x _ n 当x=μ,μ=x T(真值)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总体的标准偏差: ? ??x ? μ ?2 ?n6. 总体的平均偏差: ? ? ?? x ? ? ? n σ与δ 的关系: δ=0.7979 σ≈0.8σ 7. 随机误差: x-μ _ 8. 偏差的自由度: f=(n-1), 为了校正χ代替μ引起 的误差. 当n→∞时, f与n无差别, 此时S→σ.9.样本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 x ? ?? ? 有限次测量时: S ?x ? ? Snn上一页下一页2-17 返回 10.样本平均值的平均偏差 x ? ? ???n[例如]某试样中Al%的测定样本容量为4,xi: 1.62,1.60,1.30,1.22;计算平均值的平均偏 差及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_ _ [解] x=1.44 %,d=0.18%,S=0.20%d 0.18 故: d ( x) ? ? ? 0.09% n 4 S 0.20 S ( x) ? ? ? 0.10% n 4上一页下一页2-18 返回 11. 随机现象与随即事件:基本条件不变,重 复试验或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称随机现 象;随机现象中的某种结果(如测量值)称为随 机事件(随机变量) 12.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与测定次数的关系 样本的平均值是非常重要的统计量,通 常用它来估计总体平均值 样本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与单次测量值的 标准差之间的关系:σ x ?δ??nδ x ?δ上一页??n下一页2-19 返回 有限次测量时则为:S x ?S??nd x ?d??n_ [由此可见]S(X)与n的平方根成反比,增 加测定次数, 可使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减小,但 并不能使精密度成比例提高,通常测量4-6 次足以.如图2-1所示上一页下一页2-20 返回 Sx图2-1 S-与测量次数(n)的关系 x上一页下一页2-21 返回 2.3.2.频率和概率(Frequency and probability)1. 频率(frequency): 如果n次测量中随机事件A 出现了 nA次,则称F(A)= nA/n2. 概率(probability):随机事件A的概率P(A)表 示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当n无限大时,频率的极限为概率: limF(A)=P(A) (0&P(A)&1) P的可加性 P(A1+A2+A3+..........An)=1上一页下一页2-22 返回 2.3.3.测量值的概率分布:1. 直方图:组数 组距:△x = —— 级差所有 参差 ni 有序 n· △x 的矩 对 形面 频 积之 相 和为 率 1 图2-2 相对频数分布直方图 (组距)上一页下一页2-23 返回 频数分布表1.265-1.295 1.295-1.325 1.325-1.355 1.355-1.385 1.385-1.415 1.415-1.445 1.445-1.475 1.475-1.505 1.505-1.535 1.535-1.565 1 4 7 17 24 24 15 6 1 1 0.01 0.04 0.07 0.17 0.24 0.24 0.15 0.06 0.01 0.01∑1001规律:测量数据既分散又集中上一页下一页2-24 返回 2. 概率密度 (当数据非常多,分得非常细时)n→∞,折线变为平滑曲线→正态分布曲线纵 坐标由相对频率→概率密度 △P dp P 定义:lim —— = —— = f(x) △X dx上一页下一页2-25 返回 3.正态分布 (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 通过对测量值分布的抽象与概括,得到正 态分布的数学模型:正态分布密度函数P? f? x? ?1?? 2? ?e?? x ? ? ?22? 2其函数图象即正态分布曲线 以X= μ为对称轴,当X= μ时,f(x)最大概率密度 (说明测量值落在μ的领域内的概率)最大. μ决定 曲线横轴的位置.上一页下一页2-26 返回 (σ相同,μ1不等于μ2)μ1μ2图2-3σ相同而μ不同时曲线形态上一页下一页2-27 返回 (μ相同, σ2& σ1)σ σσ2 σ1两个拐点到X=μ 的距离均为σ. σ小精密度高, 两拐点间距2σ; σ大精密度差, 两拐点间距大, 测量值分散性大 σ决定曲线形状σ大σ大图2-4 μ相同σ不同时曲线形态上一页下一页2-28 返回 2.3.4.随机误差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Random Errors)1. 若以r=(x-μ)表示随机误差,以 x-μ为横坐 标,则曲线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为零,此曲线 成为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密度函数3. 测量值的分布与随机误差的分布,只在 横轴位置不同,平移了μ个单位.上一页下一页2-29 返回 4.随机误差的规律性: (1).单峰性 (2).对称性 (3).有界性 5.对测量值和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分 析: _ 1).x=μ时 P值最大,大多数测量值集中在 x 附近,是最可信赖值 2).曲线以x=μ为对称轴,正负误差出现概 率相等 3).当x→-∞或x→+∞曲线以X轴为渐进线上一页下一页2-30 返回 σ2& σ1 2说明:σ愈大, x落在μ附近的概 率愈小,精密度 差,σ愈小,x落 在μ附近的概率 愈大,精密度好1 μ(0)x(x- μ)图2-5 精密度不同时测定值分布形态上一页 下一页2-31 返回 2.3.5.标准正态分布: μ=0,σ2=1的正态分布,以符号N(0.1)表示 若测量值误差u以标准偏差σ为单位,改横 坐标为xx因为x-μ=σu ,dx=σdu 所以P ? f ?u? ?1 2?e? u2 / 2上一页下一页2-32 返回 由于两个参数基本确定(μ=0,σ=1),所以 对任何测量值(μ,σ都不同时)都适用,正态分 是确定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是唯一的,即标 准正态分布(u分布),横坐标以 U 为单位表示, x-μ U= ,高尔顿(Galton)钉板生成, σ 曲线的形态固定了。-上一页下一页2-33 返回 x图2-6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u分布曲线)上一页下一页2-34 返回 2.3.6.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概率概率=面积=u 1 ? u2 / 2 ?0 e du ?2π ?f(x)dx=1 :总体中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总概率为1 f(u)du=1: 各种大小随机误差出现的总概率为1 显然: 随机变量在区间[a,b]上出现的概率等 于曲线与横轴在该区间所围的面积,对应的积分 为1 bP ?a,b? ? ? f ? u ? du ? 1a上一页下一页2-35 返回 正态分布概率积分表(|u|=|x-μ|/σ)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0.8 0.9 0.5 0.0 0.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0.3 0.2 0.2 0.4 0.3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0上一页0.1 0.3 0.8 0.5 0.7下一页2-36 返回 [例4]已知某试样中Co%的标准值为 μ=1.75%,σ= 0.10%,若无系统误差存在,试 求:分析结果落在[1.75 ±0.15]%范围内的概 率. [解] |X-μ| |X-1.75%| 0.15% |u|= ———= ———— = ——— =1.5 σ 0.10% 0.10%查表得概率为2×0.%(双边)上一页下一页2-37 返回 [例5]上例 求分析结果大于2.00%的概率? (大于2.00% 属于单边检验问题) [解] |x-μ| |2.00%-1.75%| 0.25% |u|= ———= —————— = ——— =2.5 σ 0.10% 0.10% 查表得阴影部分的概率为0.4938,整个正态 分布曲线右侧的概率为1/2,即0.5000. 故阴影部 分以外的概率为0.8=0.62% 即分析结果大于2.00%的概率仅为0.62%上一页下一页2-38 返回 任一随机变量在某一区间出现的概率,可 由求该区间的定积分制成概率积分表(P) x=? ?1σ 68.3% (α) 31.7% 5% 4.5% 0.3%下一页2-39 返回U=?1 σ范围内 U=?1.96 x=? ?1.96σ 95.0% 1.96σ范围内 U=?2 x=? ?2σ 95.5% 2σ范围内 U=?3 x=? ?3σ 99.7% 3σ范围内x-u在 x-u在 x-u在 x-u在上一页 上一页下一页2-40 返回 2.4: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量得到的x带有一定的不准确性 ,由于σ不知 道 ,只能用S代替σ,必然引起正态分布的偏 离,所以用t 代替u,应考虑n加以补偿,即t分 布。2.4.1._ t 分布曲线(Student`s t) :有限次测? x ? ? ? 或t ? 定义式: ? tSxx?? Sn(S x 为 样 本 平 均 值 的 标 准 差 ) 偏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与u分布不同的 是,曲线形状随f而变化 2). n→∞时, t 分布=u分布 3). t 随P和f而变化, 当f=20时,t≈u 4). t : 置信因子,随 α减小而增大,置信区间 变宽图 2-7 t 分布曲线上一页下一页2-42 返回 5).α:危险率(显著性水平), 数据落在置信 区间外的概率 α=(1-P)6).P:置信度,测量值落在(μ+uσ)或(μ+ts)范 围内的概率 7).f:自由度f=(n-1) 8).tα,f的下角标表示:置信度(1-α)=P,自 由度f=(n-1)时的t值 例如:写作为t0.05,6=tα,f上一页下一页2-43 返回 tα,f值表(双边)P,α上一页下一页2-44 返回 理论上,只有当f= ∞时,各置信度对应的 t 值才与相应的u值一致. 但从 t 表可以看出: 当f=20时,t 值与 u值已充分接近了。进一步 说明,n在4~6之间即可。上一页下一页2-45 返回 2.4.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Mean ) 数学表达式:μ=x ±uσ (u可查表得到)若以样本平均值估计总体平均值可能存在的 uσ 区间,数学表达式为: μ ? x? n 对少量测量值须用t分布进行统计处理,则 改写t定义式: tS μ ? x? n _定义:在一定置信度下,以平均值X为中心, 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置信区间上一页下一页2-46 返回 _ [例1]某学生测Cu% x =35.21%,S=0.06%, n=4 求P=0.95;0.99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查t值表 P=0.95 f=3 t=3.18 tS ? ? x? ? 35.21 ? 0.010 n P=0.99 f=3 t=5.84 同理:μ=n=( 35.21+0.18 )% (1)P变大,置信区间变宽,包括真值的可能 性大 (2)分析中常定置信度为95%或90%上一页下一页2-47 返回 (3)对平均值置信区间的解释:在35.21+0.1区 间包括μ的把握为95% (4)当n很大,S→σ时,可用公式uσ μ ?x? 用 u值 u值 表 或 用 ? ?值 t n(5)通常分析要求测量次数为n=4-6上一页下一页2-48 返回 2.4.3.显著性检验(Testing of Signifficance )分析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况: _ x 与μ不一致,准确度判断; _ _ x 1与x 2不一致,精密度判断检验同一样品在不同实验室; 检验同一样品用两种方法上一页下一页2-49 返回 (一) t 检验法(t –test ):对结果准确度的检验, 对系统误差的检验 1.实验平均值与已知标准值的比较:检验 新的分析方法,对标样进行n次测定,在一定 置信度下改写t定义计算t计,若t计&t表 说明存在 显著性差异(有系统误差的存在)t?x?μ S? n上一页 下一页2-50 返回 [例2]采用丁基罗丹明B-Ge-Mo杂多酸光度 法测中草药中Ge含量(μg),结果(n=9):10.74; 10.77; 10.77;10.77;10.81;10.82;10.73; 10.86;10.81(已知标样值μ=10.77μg问新方法是 _ 否有系统误差) [解]P=0.95 f=8 X=10.79 S=0.042t?10.79 ? 10.77 0.042? 9 ? 1.43_ 查t值表得:t表=2.31&t计 说明X与μ无显著 性差异,新方法无系统误差.上一页下一页2-51 返回 2.两组平均值的比较:不同人员分析同一样 品,同一人用不同方法分析同一样品. _ _ x 1与 x 2 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_ 设:n1 S1 x 1 _ n2 S2 x 2 假定:S1=S2=S上一页下一页2-52 返回 S?? ?x1i?n1 ? 1? ? ?n2 ? 1?? x1 ? ? x2i ? x22???2_ _ x 1与x 2 之间有否差异,须两平均值之差的t 值,用t 检验 _ _ 假定: x 1与 x 2 出自同一母体,则μ1=μ2上一页下一页2-53 返回 tS 故 : x1 ? n1n1 ? n 2 则 : 1 ? x2 ? ?tS x n1 ? n 2 ? t 计= ?? x1 ? x2 StS x2 ? n2n1 ? n 2 n1 ? n 2_ _若:t计&t表则μ1=μ2两组数据不属同一母体 异,有系统误差X1与X2有显著性差2-54 返回上一页下一页 (二)F检验法(F –test ):分析结果精密度检 验,两组数据方差S2比较,一般先进行F检验确 定精密度无差异,再进行t 检验(准确度检验)已知:样本的标准偏差 S ?? ?xii?x?2n ?12样本的方差:S2? ?x ? x ? ?n ?1上一页下一页2-55 返回 F检验的步骤:(1)先计算两个样本的方差S大2 和S小2 (2)再计算F计=S大2/S小2 (规定S大2为分子) (3)查F 值表 若F计&F表 则S1与S2有显著性 差异,否则无上一页下一页2-56 返回 置信度为95%时F 值(单边)2 3 45 6 78 9 10∞f大:大方差数据自由度 f小:大方差数据自由度上一页下一页2-57 返回 [例3]当置信度为95%时,下列两组数据是 否存在显著性差异?A:0.091;0.096n=4 B:0.096;0.001; 0.09906 n=5 [解]属两平均值的比较,先用F检验精密度, 证明无差异之后,再用t检验系统误差.上一页下一页2-58 返回 (1) xA ? 0.09896 SA _2n ?1 (2) XB=0.09900 SB2=92.5×10-10? ?xi ? x? ?2? 16.7? 10?10S大2 SB2 92.5×10-10 (3) F计= ——= ——= ————— =5.54 S小2 SA2 16.7×10-10 (4)查表F=9.12 因F计&F表 故SA与SB精密度 无显著性差异上一页下一页2-59 返回 (5) t 计 ? S?xA - xB? ?xS? 0.767Ai- xA ? ? xBi ? xB2???2n1 ? n2 ? 2? 7.75? 10?5(6) 查 t0.05,7=2.36t &t计表故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上一页下一页2-60 返回 2.4.4.异常值(Qutliers)的取舍(离群值的统 计检验) 1. 4d法:统计学证明σ与δ之间的关系 δ =0.8 σ 少量数据时 _ _ d≈0.8 σ 则4δ=3σ,故4d≈3σ 超过 4d的测量值概率 小于0.3% 要用4d法检验时,需n≥4检验步骤 (1)去掉可疑值,求余下的值的平均值X好上一页下一页2-61 返回 _ _ (3)计算:|x 可疑-x 好|&4d则舍去,否则保留 _ _ (4)若可以值可保留,则重算 x 和 d [例4] 测药物中的Co(μg/g)结果为:1.25,1.27, 1.31,1.40.问:1.40是否为可疑值? _ _ [解]去掉1.40 求余下数据 X=1.28 d=0.023 _ 则:| x 可疑-x 好|=|1.40-1.28|=0.12&4×0.023 说明:1.40为离群值 应舍去上一页下一页2-62 返回 _ 2.格鲁布斯法(Grubbs):引入两个样本参数 x 和S,方法准确但麻烦检验步骤 (1)从小到大排列数据,可以值为两端值; __ | x –xi| (3)求统计量T计= ——— S (4)查表Tα,n (P256) 若T计&T表 则该值舍去, 否则保留.(2)计算 x 和S;上一页下一页2-63 返回 3.Q检验法:(Q统计量 n=3—10) Q = │Suspected Outlier-nearest value │ 检验步骤: (1)从小到大排列数据,可疑值为两个端值邻差 = 极差range-(3)根据n和p查表P257 Q计&Q表 则可疑值要舍去, 否则保留; (4)完成Q检验,才能算X 和S;Q值愈大x疑愈远 离群体值.上一页下一页2-64 返回 [例5] 某学生测N%:20.48;20.55;20.60; 20.53;20.50 问: (1)用Q检验20.60是否保留 _ _ _ (2)报告分析结果 n,S ,x ,d/x (3)若xT=20.56 计算Er% (4)P=0.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并说明含义 |20.60-20.55| [解] (1)Q计= ————— =0.42 (20.60-20.48) Q表 =0.86&Q计 20.60保留上一页下一页2-65 返回 _ _ _ (2)x =20.53% (d / x )×.70/00 _ S=0.035% x –xT 20.53-20.56 (3) Er%= —— · 100= ———— · = - 0.14 100 xT 20.56(4)μ ? x ? t ? ,f ? S / n 2.78? 0.035 ? 20.53? ? 20.53? 0.043 5 t 0.05,4 ? 2.78这说明在20.53±0.043区间中包括总体平均 值μ的把握性为95%上一页下一页2-66 返回 Q值表测量 次数(n) 90%345678910置 度(Q0.90) 0.94 0.76 0.64 0.56 0.51 0.47 0.44 0.41 95% 96%信 (Q0.95) 0.97 0.84 0.73 0.64 0.59 0.54 0.51 0.49(Q0.96) 0.98 0.85 0.73 0.64 0.59 0.54 0.51 0.48(Q0.99) 0.99 0.93 0.82 0.74 0.68 0.63 0.60 0.5799%上一页下一页2-67 返回 2.4.4 误差的传递一 系统误差的传递 1.加减法 若R为A,B,C 三个测量值相减的结果 R=A+B-C 则绝对误差E是各测量步骤结果 绝对误差的代数和 ER=EA+EB-EC上一页下一页2-68 返回 2.乘除法R是A,B,C 三个测量值的结果A* B R? C则相对误差是各测量步骤相对误差的代数和ER EA EB EC ? ? ? R A B C上一页下一页2-69 返回 3.指数关系R ? mAn则相对误差为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的指数倍ER EA ? n R A上一页下一页2-70 返回 4.对数关系R ? m lg A则误差传递关系为EA ER ? 0.434m A上一页下一页2-71 返回 二. 随机误差的传递 1. 加减法 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的平方是 各测量步骤标准偏差的平方和R ? aA ? bB ? cC ? ......标准偏差的平方总和SR2为S ? a S ? b S ? c S ? ......2 R 2 2 A 2 2 B 2 2 C上一页下一页2-72 返回 A* B 2.乘除法 R ? C 是各测量步骤相对标准偏差的平方总和S S S S ? ? ? R A B C n 3.指数关系运算时( R ? mA )则为2 R 22 A 22 B 22 C 2? SR ? 2? SA ? ? ? ?n ? ? ? R ? ? A ?22上一页下一页2-73 返回 4. 对数关系运算时( R ?m lg A),则为SA S R ? 0.434m A三. 极值误差1. 加减法是各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累加 2. 乘除法是各测量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累加上一页下一页2-74 返回 2.4.5 回归分析一.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化学中经常用工作曲线来获取未知物的量, A与C的关系是否为线形相关(各实验点是否全部 落在一条直线上?)用数字统计方法找出各实验点 误差最小的直线-回归分析上一页下一页2-75 返回 1.回归方程? y ? b? x ? x ? y ? ? x ? ? x y a ? y ? bx ? ? n n? x ? ?? x ?i i i ?1 i ?1 2 i i i 2 i 2 i截距:nni i斜率:i i 2? ?x ? x ?? y ? y ? ? ? b? ? ?x ? x ? ?xi?? x ??? y ? xiyi ?2n ?x ? n??2上一页下一页2-76 返回 x 和 y 分别为x和y的平均值,当回归系数a,b 确定后,回归直线就确定下来了2.回归方程的意义和用途上一页下一页2-77 返回 a.从一组数据出发确定这些变量间的定量关系 ----回归方程的建立 b.评价和度量变量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 ----相关系数检验 c.应用回归方程,从一些变量值去估计另一变量值d.对回归方程的主要参数作进一步评价和比较 ----回归曲线的检验上一页下一页2-78 返回 二. 相关系数1. r值计算 判断y与x之间的相关性好坏的尺度r?b? ?x ? x ? ? ? ?x ? x ?? y ? y ? ? ? y ? y ?2 ? ?x ? x ? ? ? y ? y ?2 i i i i 2 i i上一页 下一页2-79 返回2 2. R值的物理意义 a. 当 yi 都在回归线上时,r=±1 完全相关 b. 当y与x无相关性时,r=0 c. r在0~1之间时,y与x有相关性, r愈接近1, 相关性愈好 3.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a. 求r值 b. 在一定置信度下,当 r 计>r表 ,则x和y相关, 所拟合的回归曲线有意义,否则x与y不相关, 所得回归方程不可靠上一页下一页2-80 返回 2.5: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5.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1. 根据分析准确度要求: 常量分析:重量法,滴定法的准确度高, 灵敏度低. 2. 根据分析灵敏度要求: 微量分析:仪器法灵敏度高,准确度低.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3. 根据分析干扰情况: 如:上一页下一页2-82 返回 2.5.2.减少测量误差 1. 称量:1/万天平 mS=Ea/Er=±0.%=0.2g 2. 体积:滴定管 V=Ea/Er=±0.02mL/0.1%≥20mL上一页下一页2-83 返回 [例6] 以K2Cr2O7标定0.02mol/L 的Na2S2O3要使 VNa S O =25mL,称 m(K Cr O )=?2 2 32 2 7[解] (1)Cr2O72-+6I -+14H+=2Cr3++3I2+7H2O I2+2S2O32-=2I -+S4O62 -1 1 (2) nK Cr O = — nI2= — nNa S O 2 2 7 2 2 3 3 6上一页下一页2-84 返回 ( 3)m K 2Cr2O7 ? c Na 2S 2O 3 ? VNa 2S 2O 3 ? 0.024g 1 1 M K 2Cr2O7 ? ? ? 2 3 1000(4)Er%=(+0.)×100=1&0.1(5)为使Er&0.1%,加大称样量,扩大10倍, 配制成250mL(取25mL即为0.024g的量)上一页下一页2-85 返回 2.5.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随机误差: 一般 n=4-6 (见图2-1) 2.5.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同台天 平称量,同支滴定管,标定条件与测定条件相 同. 1. 对照试验:检验系统误差 2. 空白试验:扣除系统误差 3. 校正仪器: 4. 分析结果校正:上一页下一页2-86 返回 2.6: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2.6.1.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s) : 分析结果中的有效数字是:实际测定的数 值包含一位不确定数字(可疑数字) 有效位数: 从数值左方非零数字算起到最后一位可疑 数字,确定有效位数的位数. 可疑数字: 通常理解为,它可能有±1或±0.5单位的误 差(不确定性)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测量结果的表达:[例]:测量值10.09,10.11, 10.09,10.10,10. 12,平均值为10.102,标准 偏差为0.01304,显然小数点后第二位存在不 确定性,为可疑值,而第一位是确定的。结 果表示为:χ±s=10.10±0.013 (n=5) 1.001;4.5371 ×105为五位20.00,0.02000为四位0.002;2×10-3 为一位3.6×103为二位上一页下一页2-88 返回 2.6.2.有效数字的记录1. 几个重要物理量的测量精度: 天平(1/10000):Ea=±0.0001g 滴定管: ±0.01mL pH计: ±0.01单位 光度计: ±0.001单位 电位计: ±0.0001V(E)2. “0”的双重意义: (1)普通数字使用是有效数字:20.30mL (2)作为定位不是有效数字:0.02030 四位上一页下一页2-89 返回 3. 改变单位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 0.0250g→25.0mg→2.50×104μg 4. 各常数视为“准确数”,不考虑其位数: M,e,π … 5. pH,pM,logK等对数其有效数字的位数 取决于尾数部分的位数,整数部分只代表方次 如:pH=11.02 [H+]=9.6×10-12 二位上一页下一页2-90 返回 2.6.3.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1. 当尾数修约数为5时,前数为偶则舍,为奇则 进一成双;若5后有不为0的数,则视为大于5, 应进.如: 修成四位10. 18.2. 修约一次完成,不能分步:8.549→8.5 【8.549→8.55→8.6是错的】上一页下一页2-91 返回 2.6.4.运算规则: 1. 加减法:最后位数由绝对误差最大的数 值位数决定 [例7] 50.1+1.45+0. 50.1 50.1 Ea:+0.1 1.4 1.45 Ea:+0.01 0.6【对】 0.5802 Ea:+0.0001 【错】 —— ——— 52.1 52.|1312|→无意义上一页下一页2-92 返回 2. 乘除法:由相对误差最大的数值位数决定[例8]0.×1. 相对误差的比较: 0.0121 Er=±0.8% --------最大 25.64 Er=±0.04% 1.05782 Er=±0.0009%上一页下一页2-93 返回 3. 有效数字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 正确记录测量值:天平称0.3200g不能写成 0.32或0.32000 (2) 运算中可多保留一位,计算器运算结束按 正确位数记录 (3) 9. 99.较大数其相对误差与10. 100.相近, 可视为多算一位0.0986四位 (4) 表示含量:X%&10 留四位;1--10% 三位; &1% 二位 (5) Er%:最多二位上一页下一页2-94 返回 (6) pH=8不明确 ,应写pH=8.0[例9] 同样是称量10克,但写法不同 分析天平 10.0000g Er%=0.001 1/1000天平 10.000g Er%=0.01 托盘天平 10.00g Er%=0.1 台秤 10.0g Er%=1 买菜秤 10g Er%=10 滴定管 :四位有效数字 20.00mL 20.10mL 容量瓶 :250.0mL 移液管:25.00mL上一页下一页2-95 返回 习题***1.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纯NaCl中氯的百分含量,得 到下列结果(%):59.82,60.06,60.46,59.86,60.24. 计算测定 结果的 (1).平均值(2).相对平均偏差(3).标准偏差(4).变异系 数(5).平均结果的相对误差 2.测定黄铁矿中S%,得到30.48,30.42,30.59, 30.51,30.56和30.49。通过计算报告分析结果。指出 置信度为95%时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并说明含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3.某学生测定盐酸溶液的浓度(mol/L),获得以 下结果: 0.0;0.9 第三个结果应否舍去?结果应如何表示?如测定了 第五次,结果为0.2041,这时第三个结果可舍弃吗? (P=0.96) 4. 标定0.1mol/LHCl,欲消耗HCl溶液20到30毫 升应称取Na2CO3基准物的重量范围是多少?从称量 误差考虑能否达到0.1%的准确度?若改用硼砂—— Na2B4O7· 2O为基准物结果如何?(M= 381.37) 10H上一页下一页2-97 返回 5.下列各数据中各包括几位有效数字? (1)0.0030; (2)3.9026; (3)6.02 × 1023; (4)1.3×10-4;(5)998; (6)1000; (7)1.0×103; (8)pH=5.2;(9)pH=5.02; (10)100.066.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矿物试样中含硫量,每 次称取试样3.5克,分析结果报告为: 甲:0.42%,0.41%,; 乙:0.04099%,0.04201% 试问哪一份报告合理?上一页下一页2-98 返回 上一页下一页2-99 返回 Ok! Let’s Have a Break. See You Next Class Good Luck!!!上一页下一页2-100 返回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