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那些年我们误信的退烧谣言
[摘要]小西瓜很久没跟大家见面了,因为前段时间小西瓜感冒发烧了,麻麻带着小西瓜一直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由于小西瓜的麻麻和奶奶在处理发烧的问题上存在误区,导致小西瓜的病情加重!
治疗宝宝发烧的5大谣言
小西瓜发烧的第一天晚上,体温突然升高到39&,奶奶着急了,连忙把棉衣给小西瓜穿上,棉被、毯子盖上,电热毯子用上,生怕小西瓜再次着凉,要捂汗尽快退烧。当小西瓜的粑粑抱着被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小西瓜赶往医院,并要求医生给小西瓜马上输液退烧的时候,医生叔叔告诉西瓜粑粑:正是他们对处理宝宝发烧的问题上陷入了误区,才导致小西瓜高烧不退。
谣言1:发热不能受寒
有些粑粑麻麻也像小西瓜的奶奶一样,认为宝宝发烧不能受寒,否则会再次着凉高烧不退。于是,宝宝发烧了,就算再热的天气也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不能扇风扇。但是小西瓜觉得,发烧的时候全身都热烘烘的,还不能吹空调凉风扇,感觉真的好难受。
真相:医生叔叔说,宝宝发烧时,不必过于担心宝宝着凉,而更应该适当的对宝宝采取一些降温的措施。例如泡温水澡,就是最简单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洗澡不方便的话,粑粑麻麻也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擦擦身,重点擦头部、脖子、腋窝、大腿根部等体温高的地方,这样,水分蒸发的时候可以带走宝宝的一些热量,体温自然就容易下降了。
谣言2:发热捂汗退烧快
小西瓜在医院的时候,看到很多发烧的小伙伴也跟小西瓜一样,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甚至盖上大棉被。很多粑粑麻麻认为,给宝宝穿厚点、盖厚点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烧了。可是,小西瓜发烧的时候,全身像是着火一样,热气腾腾的,再穿上棉衣、盖上棉被,整个人都不好了,差点喘不过气来。
真相:宝宝发烧吃退烧药后容易出汗,一出汗烧就退了。于是,很多粑粑麻麻误以为,只要让宝宝穿厚点,捂出汗,就可以退烧。其实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宝宝发烧时穿厚衣服捂汗,只会越捂越热,不仅退烧难,还可能导致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适当穿少一点,衣服略微解开,利于散热。如果宝宝手脚冰凉,这是由于宝宝发烧时末梢循环变差,麻麻可以用温热水敷一敷宝宝的手脚,让肢端循环改善,手脚变暖,这样更容易散热退烧。
谣言3:一发烧就吃退烧药
小西瓜第一次发烧的时候,粑粑麻麻都很紧张,担心发烧会&烧坏脑子&,连体温都没有量,就马上给小西瓜吃了退烧药。其实当时小西瓜只是轻微发烧,远远还没达到服用退烧药的界限。药吃下去了,烧是退了,但是小西瓜觉得整个人都无精打采,像虚脱一样。
真相:医生叔叔告诉小西瓜的粑粑麻麻,一般38.5℃以下的发热不需要吃退烧药,尤其是对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更应该谨慎,采用泡澡、擦身、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更安全也更有效。这是因为宝宝体重轻,体表面积大,吃退烧药的剂量不容易掌握,还容易造成虚脱和胃肠道的损伤。
谣言4:吃药影响医生诊断
和小西瓜的粑粑麻麻的过于紧张不同,有些家长处理宝宝发烧的问题时显得过于&淡定&。宝宝发烧超过38.5℃,但是有些麻麻因为担心吃了退烧药会影响医生正确诊断病情,坚持不给宝宝吃药,即使排队候诊几个小时,也始终要让宝宝&挺着&。
真相:宝宝吃退烧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生的诊断造成影响,这其实是没错的。但是宝宝持续高热,容易让宝宝产生强烈的不适,有害无益。所以该吃药时吃药,家长不要有过多顾虑。尤其是曾经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更应该积极退烧,在体温超过38℃时就应该服用退烧药了。
谣言5:打退烧针退烧快
小西瓜第一次去医院看病,医生叔叔开了药,可当天晚上,小西瓜的烧还是没退,粑粑就急了,又带小西瓜去医院,要求医生给小西瓜打退烧针,好尽快退烧。可医生叔叔见小西瓜体温还不算高,精神状态比较好,抽血检查白细胞也不高,就拒绝了西瓜粑粑的请求。小西瓜&躲过一劫&,欧耶!
真相:医生叔叔说,宝宝感冒发烧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病毒性的感冒本身有&自限性&,不打针不输液也会慢慢好起来,而打针输液也不见得会好得快一点。所以一般宝宝感冒发烧是不需要输液的。只有当宝宝长时间高烧不退、精神状态差、进食困难、喂药困难时,才需要考虑输液。
宝宝发烧什么时候要及时就医?
宝宝发烧,粑粑麻麻不必急着带宝宝去看医生,而应该学会观察宝宝的情况,并且多给宝宝量体温,掌握宝宝体温变化情况,针对性处理。若宝宝体温在39℃以下,精神状态尚可,而且没有其他明显的异常情况,粑粑麻麻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给宝宝退烧。与其带着生病的宝宝来回奔波在路上,不如让宝宝多休息,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但是,如果宝宝出现了下列症状,可能意味着宝宝病情严重,或有其他异常疾病,粑粑麻麻应该马上带宝宝就医:
1、体温持续高于39℃;
2、呼吸速度过快;
3、喘气粗或呼吸困难;
4、嗜睡;
5、异常烦躁;
6、拒绝或不愿饮水超过6小时。
【小西瓜总结】经过这一次小西瓜发烧的治疗过程,西瓜粑粑和西瓜麻麻都已经意识到,处理宝宝发烧不能听信谣言,很多&传说中&的处理方法都是不科学的,甚至会加重病情,引起其他严重的症状。小西瓜呼吁粑粑麻麻们,多关注妈妈网,多学习宝宝日常护理和疾病防治的科学知识,才能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得心应手,不走弯路哦
文章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魏湘
甘肃省公安厅制定出台的《甘肃省公安厅发布公安机关驾驶人考试网上自助预约工作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于今年1月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医不是慢郎中:古今名医一剂退热_中医书友会_传送门
中医不是慢郎中:古今名医一剂退热
尤虎、苏克雷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文/尤虎、苏克雷 ⊙ 编辑/王超导读:古人治病,"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己”、“覆杯而卧”、“一服愈,不必尽剂”,难道这些都只是传说?中医是慢郎中?经方一剂能退热?退热仅有发汗一法?本文例举古今中外名医验案向您揭示经方一剂退热的神奇。古今名医经方一剂退热验案分享中医治疗发热有独特的优势,早在《黄帝内经》就总结了上古以来的热病诊治经验,在热病的发生、证候、转归和防治等方面皆有翔实记载。《内经》首创了六经分证体系,提出了表里传变、经脉传变和直中脏腑的热病传变理论及以针刺为主的汗、泄治疗方法。《伤寒杂病论》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统一的热病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尤其在热病的六经分证、传变规律、药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热病理论,为后世温病学派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被称为“经方”,法度严谨、药味精简、层次分明、疗效卓著,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更是因此被誉为“方书之?”。经方退热,通常是“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己”、“覆杯而卧”、“一服愈,不必尽剂”。经方退热疗效神速,古今中外历代名医都有验案为证,但可惜的是,现在使用中药退热的临床中医越来越少,老百姓也不知道感冒发热完全可以吃中药一剂退热,其实西医也不了解中医在此病上的特色,而大多数中医也退居慢性病的调理之中,不敢接诊急危重症。本文特此摘录古今名医使用经方一剂退热的经典案例,以飨读者。1.身疼痛发热体重(许叔微医案)毗陵一时官得病,身疼痛发热体重,其脉虚弱。人多作风湿,或作热病,则又疑其脉虚弱,不敢汗也。已数日矣。予诊视之曰,中?证也。仲景云:太阳中?者,身热体疼,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伤寒九十论》)附:瓜蒂散(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香豉一合。)2.小儿惊风后热不退(万密斋医案)一儿惊风后热不退,群医有议用小柴胡者,有欲用竹叶汤者,有欲用凉惊丸者。余曰:大惊之后,脾胃已虚,宜温补之。三药寒凉,不可服也。乃作理中汤用炒干姜,一剂热除。(《幼科发挥》卷二)3.伤寒发热,身痛作喘(范文甫医案)陈师母,发热恶风,身疼腰痛,病从风得。太阳经为寒邪所伤,则经气流行不畅,故骨节疼痛而脉浮紧。邪束于表则肤实无汗,内壅于肺则喘大作矣。麻黄6g,桂枝6g,杏仁9g,炙甘草3g。服药1剂,汗出热解。(《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范文甫专辑》)4.喉痧(丁甘仁医案)顾左,年三十余岁,在沪南开设水果行。患喉痧七天,寒热无汗,痧麻布而隐约,咽喉肿痛,牙关拘紧,甚则梦语如谵。诊其脉郁数不扬,视舌色薄腻而黄。余曰:此疫邪将欲内陷,失表之症也。急进麻杏石甘汤,得畅汗,痧麻满布,热解神清,咽喉肿红亦退,数日而安。(《喉痧症治概要?治案十一则》)5.婴儿腺病毒肺炎(蒲辅周医案)初某,男,3个月。日初诊。主诉:发热4天,咳嗽气促,抽风两次。日住院。人院后检?:体温39.4度 脉搏106次/分,发育、营养中等,右肺叩诊稍浊,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音及小水泡音,以右肺为著。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2.9X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胸部透视:右肺上下野斑片状阴影,肺纹理模糊。诊断:腺病毒肺炎。入院前,用退热消炎止咳中药罔效,入院后,症见高热无汗,烦躁哭闹,惊惕不安。先用土霉素、红霉素等西药,并投大剂寒凉撤热之麻杏石甘汤,复进银翘散加味,证势依然,停西药邀蒲老会诊。刻诊:体温40度,无汗咳喘,膈动足凉,胸腹满,面色青黄,口周色青,唇舌质淡,苔灰白,脉浮滑,指纹青,直透气关以上。蒲老指出:本为感受风寒,始宜辛温疏解,误用辛凉苦寒,以致表郁邪陷,肺卫不宣。治宜调和营卫,透邪出表。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桂枝1.5g,厚朴1.5g,前胡1.5g,炙甘草1.5g,白芍1.8g,杏仁10粒,僵蚕3g,生姜2片,大枣2枚。服1剂微汗出,热渐退,精神佳,膈动、吃奶、口周及指纹青均好转,唯喉间水鸣声,便溏日5次,脉滑不数,舌淡苔秽白。营卫虽和,肺气仍闭,湿痰阻滞。法当温宣降逆化痰。处方:射干麻黄汤。射干1.5g,麻黄1.5g,紫菀1.5g,前胡1.5g,炙甘草1.5g,细辛0.9g,法半夏3g,炒苏子3g,五味子7粒,生姜2片,大枣2枚。服1剂体温降至36.4度,精神好转,身潮润,足欠温,腹满减,二便如前,面青白,右肺水泡音较多,左肺较少,脉沉滑,舌淡苔退。表邪已解,肺胃未和。宜调和肺胃,益气化痰。治仿朴姜夏草人参汤加味。处方:西洋参1.5g,炙甘草1.5g,橘红1.5g,法半夏3g,川厚朴1.1g,生姜2片。服2剂,咳减至微,呼吸正常,纳增,大便日1~2次,成形,小便多,两肺呼吸音粗,少量干湿?音,舌正常无苔,脉沉细滑。续以二陈汤加白前、苏子、枇杷叶、生姜调肺胃,化痰湿。服2剂后,乳食调养。胸透示右肺片状阴影部分吸收,临床痊愈出院。(《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6.感冒嗜睡(刘渡舟医案)唐叟,古稀之年,偶患外感,头痛发热,流清涕,周身为之不适。自服银翘解毒丸无效。诊脉时侧头欲睡,脉不浮而反沉。此少阴之伤寒证。为疏:附子四钱,炙甘草二钱,麻黄二钱。服一剂汗出表解,转以保元汤进退获安。(《伤寒挈要》)7.发热头痛便秘(胡希恕医案)刘某,女性,27岁,日初诊。发热头痛一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头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干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三日未行,苔白厚,脉弦稍数。体温38度。证属里实热胃不和,治以清里和胃,与调胃承气汤。大黄10g,炙甘草6g,芒硝12g分冲结果:上药服一煎,大便通,头痛已,身热减,体温正常,继服余药而去芒硝,诸症基本消失。(《经方传真》)8.小儿病毒性肺炎(门纯德医案)王某,女,2岁。患儿高热,咳喘,时而抽搐,已十余日,住某医院诊断为小儿病毒性肺炎。曾大量用抗生素,并输血输氧,体温一直在39.5~41度,病情危重,邀余会诊。诊见:患儿高热,面色苍白,面微肿,印堂色青,口唇发绀,神识朦胧,咳喘急促,呼吸困难,身无汗,腹胀大,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指纹青紫。此为寒邪闭郁于表而发热,寒邪闭肺而咳喘,入里而伤于阳。治以兴阳解表,温经发汗。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处方:麻黄3g,细辛1g,附子3g。一剂,水煎服。二诊:药后手足转温,头身微汗出,热势退却,体温降至37度,喘促渐平。此阳气已复,表邪已解,但肺气未复。再服以生脉散加芦根、黄芪、玉竹一剂,继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一剂,病愈出院。(《名方广用》)9.大叶性肺炎(矢数道明医案)49岁妇女,体温高达40度,持续数日,因脑症发谵语狂乱之状。根据患者主诉,胸苦,由胸正中线至右乳下苦闷,咳嗽,咯铁锈色痰,舌苔褐而厚,尚有津液,脉沉迟。腹诊右季肋、心下有抵抗,压之苦闷,诱发咳嗽。右胸遍及浊音与大小水泡音,诊为大叶性肺炎。柴胡桂枝汤、桃核承气汤小量兼服,未能好转。翌日出诊,口渴,水一刻亦不离口,喘急并有呼气性困难。呼气有如呼噜呼噜奇异之声,处于烦躁闷乱状态。颜面潮红,无因由而胸烦苦闷。体温39度。因有“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反覆颠倒,心中懊侬”、“急迫之状”,根据大?敬节氏建议,与栀子甘草豉汤。服后时余,黏痰排出,奇异呼吸音消失,热解,食欲增进,咳嗽亦显著好转,数日痊愈。(《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10.感冒高热,无汗烦躁(荒木性次医案)一妇人因感风寒,发热数日不解,服2~3种西药不效,发热近40度,头痛如刀割,咽干,欲饮水,苦闷,夜间不寐,时时恶寒,如欲死状,坐卧不安。其主症为不汗出而烦躁,故与大青龙汤。服后大汗出,诸症霍然而愈。(《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本文为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约稿,原创首发,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中医书友会 第421期微信号zhongyishuyou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中医书友会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0月25日 15:45
中医书友会 最新文章
中医书友会 热门文章那些年我们误信的退烧5大谣言_幼儿疾病_幼儿期-智慧妈咪育儿网
当前位置: >
那些年我们误信的退烧5大谣言
更新时间: 15:41:36 标签:
文章描述:很久没跟大家见面了,因为前段时间宝宝感冒发烧了,麻麻带着小西瓜一直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由于小西瓜的麻麻和奶奶在处理发烧的问题上存在误区,导致小西瓜的病情加重!
谣言1:发热不能受寒
有些粑粑麻麻也像小西瓜的奶奶一样,认为宝宝发烧不能受寒,否则会再次着凉高烧不退。于是,宝宝发烧了,就算再热的天气也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不能扇风扇。但是小西瓜觉得,发烧的时候全身都热烘烘的,还不能吹空调凉风扇,感觉真的好难受。
真相:医生叔叔说,宝宝发烧时,不必过于担心宝宝着凉,而更应该适当的对宝宝采取一些降温的措施。例如泡温水澡,就是最简单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洗澡不方便的话,粑粑麻麻也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擦擦身,重点擦头部、脖子、腋窝、大腿根部等体温高的地方,这样,水分蒸发的时候可以带走宝宝的一些热量,体温自然就容易下降了。
谣言2:发热捂汗退烧快
小西瓜在医院的时候,看到很多发烧的小伙伴也跟小西瓜一样,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甚至盖上大棉被。很多粑粑麻麻认为,给宝宝穿厚点、盖厚点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烧了。可是,小西瓜发烧的时候,全身像是着火一样,热气腾腾的,再穿上棉衣、盖上棉被,整个人都不好了,差点喘不过气来。
真相:宝宝发烧吃退烧药后容易出汗,一出汗烧就退了。于是,很多粑粑麻麻误以为,只要让宝宝穿厚点,捂出汗,就可以退烧。其实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宝宝发烧时穿厚衣服捂汗,只会越捂越热,不仅退烧难,还可能导致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适当穿少一点,衣服略微解开,利于散热。如果宝宝手脚冰凉,这是由于宝宝发烧时末梢循环变差,麻麻可以用温热水敷一敷宝宝的手脚,让肢端循环改善,手脚变暖,这样更容易散热退烧。
谣言3:一发烧就吃退烧药
小西瓜第一次发烧的时候,粑粑麻麻都很紧张,担心发烧会&烧坏脑子&,连体温都没有量,就马上给小西瓜吃了退烧药。其实当时小西瓜只是轻微发烧,远远还没达到服用退烧药的界限。药吃下去了,烧是退了,但是小西瓜觉得整个人都无精打采,像虚脱一样。
真相:医生叔叔告诉小西瓜的粑粑麻麻,一般38.5℃以下的发热不需要吃退烧药,尤其是对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更应该谨慎,采用泡澡、擦身、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更安全也更有效。这是因为宝宝体重轻,体表面积大,吃退烧药的剂量不容易掌握,还容易造成虚脱和胃肠道的损伤。
谣言4:吃药影响医生诊断
和小西瓜的粑粑麻麻的过于紧张不同,有些家长处理宝宝发烧的问题时显得过于&淡定&。宝宝发烧超过38.5℃,但是有些麻麻因为担心吃了退烧药会影响医生正确诊断病情,坚持不给宝宝吃药,即使排队候诊几个小时,也始终要让宝宝&挺着&。
真相:宝宝吃退烧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生的诊断造成影响,这其实是没错的。但是宝宝持续高热,容易让宝宝产生强烈的不适,有害无益。所以该吃药时吃药,家长不要有过多顾虑。尤其是曾经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更应该积极退烧,在体温超过38℃时就应该服用退烧药了。
谣言5:打退烧针退烧快
小西瓜第一次去医院看病,医生叔叔开了药,可当天晚上,小西瓜的烧还是没退,粑粑就急了,又带小西瓜去医院,要求医生给小西瓜打退烧针,好尽快退烧。可医生叔叔见小西瓜体温还不算高,精神状态比较好,抽血检查白细胞也不高,就拒绝了西瓜粑粑的请求。小西瓜&躲过一劫&,欧耶!
真相:医生叔叔说,宝宝感冒发烧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病毒性的感冒本身有&自限性&,不打针不输液也会慢慢好起来,而打针输液也不见得会好得快一点。所以一般宝宝感冒发烧是不需要输液的。只有当宝宝长时间高烧不退、精神状态差、进食困难、喂药困难时,才需要考虑输液。
宝宝发烧 什么时候要及时就医?
宝宝发烧,粑粑麻麻不必急着带宝宝去看医生,而应该学会观察宝宝的情况,并且多给宝宝量体温,掌握宝宝体温变化情况,针对性处理。若宝宝体温在39℃以下,精神状态尚可,而且没有其他明显的异常情况,粑粑麻麻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给宝宝退烧。与其带着生病的宝宝来回奔波在路上,不如让宝宝多休息,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但是,如果宝宝出现了下列症状,可能意味着宝宝病情严重,或有其他异常疾病,粑粑麻麻应该马上带宝宝就医:
1、体温持续高于39℃;
2、呼吸速度过快;
3、喘气粗或呼吸困难;
4、嗜睡;
5、异常烦躁;
6、拒绝或不愿饮水超过6小时。
【总结】经过这一次小西瓜发烧的治疗过程,西瓜粑粑和西瓜麻麻都已经意识到,处理宝宝发烧不能听信谣言,很多&传说中&的处理方法都是不科学的,甚至会加重病情,引起其他严重的症状。小西瓜呼吁粑粑麻麻们,多关注妈妈网,多学习宝宝日常护理和疾病防治的科学知识,才能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得心应手,不走弯路哦!
如果《那些年我们误信的退烧5大谣言》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您可以分享给您的朋友!也可以到参与讨论。
相关母婴知识:
孩的消化***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的喂养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吃,使孩子饮食的质和量不当,损伤了肠胃,孩子就会出现肚子胀、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并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消化不良(伤食)的表现。
口吃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表现为讲话不流畅、阻塞和重复。孩子在2—3岁时容易发生口吃,因为此时的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也就是说,认识的事物已经很多,但掌握的词汇较少,且不牢固。
小儿鼻内毛细血管娇嫩,加之他们常有挖鼻孔的习惯,并且生性好动,跌倒撞伤时有发生,甚至会顽皮到将玩物、纸团等塞到鼻子里去,导致鼻出血就不足为奇了。
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如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
小儿咳嗽是宝宝时期的常见病,因此妈妈们一定要对此多加关注,只要护理得当,就能让宝宝远离咳嗽,恢复健康。妈妈们都会有疑问,究竟小儿咳嗽怎么办呢?小儿咳嗽吃什么好呢?小儿咳嗽偏方又有哪些呢?妈妈们不用急,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疾病总排行
幼儿疾病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