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幻想和别人的老婆,一事无成

最近越来越懒,越来越纠结,越来越胆小,还总是爱幻想。_百度知道我为什么一事无成 - 简书
下载简书移动应用
写了50255字,被8人关注,获得了30个喜欢
我为什么一事无成
古人言,每日三省吾身。自省,是我的习惯。但是常常难以把握自省的度。浅了,流于表面,不加思考还沾沾自喜;深了,太过纠结,把自己变得一文不值而陷入悲观情绪。我想阻止这种失衡的状态,发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放在第三者的位置思考。既做到全面又能够客观。而写作是将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的载体,同时又会将思考变成主动。把这个写在前面,是为了让别人明确我接下来所叙述的原因并不是突然灵感迸发而急忙记录的东西,也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或者代替别人思考的碎片化信息。我思之,因此沉重,为了破自己的瓶颈,解自己的惑。一.缺乏思考,亦人云亦云。所谓的人云亦云不是别人说什么,我去附和的说什么。而是别人想什么,我会下意识地顺着他的思路去想什么。而自己全然不知。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容易将他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掉入他人的思维,顺着他人的方向,跟着他人的轨迹,去钻牛角尖陷入死胡同。有人和我说看的书多,不一定懂的就多,因为没有从作者的思维里跳出来,没有形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容易囫囵吞枣,容易转瞬就忘。给你一个话题你无话可说,紧张堵塞了你的脑回路,顺便封住了你的嘴。你满脑子想的是我读过什么书?见过什么话?可以引用什么名人名言?没有,因为记不起来,也就无话可说。不知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办法和别人交流,说来说去仿佛自说自话。因为没有自己的观点,在你眼里别人说的都是对的,你无力反驳也无从质疑。于是没有思想的碰撞,只有满脸大写加粗的疑惑。于是思维不开阔,看问题没有角度和方向,提不出自己的见解,生活也因此停滞。因此你总是不敢去做,因为你没有思想,没有自己的东西,所以没有自信,没有气度,看起来唯唯诺诺,被别人一次又一次质疑。二.想象天马行空,却不付诸行动想象总是美好的,因为想象不费力,所以总是沉迷于想象之中。用想象的快感去替代实际行动需要付出的漫长努力。于是容易导致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甚至其实不曾开始。放韩剧看的津津有味时,想要去学韩语。被别人慷慨陈词的英文演讲所震撼,所以下定决心要学好口语。看到别人旅行的照片,幻想着自己站在向往的地方接受心灵的涤荡……然而没有一项是付诸行动的,你会发现,自己总是下了软件就放任它的“生死”,你会发现,你永远无法抵挡彼岸,去看那边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没有坚持是因为没有体会到收获成果的喜悦,没有收获成果的喜悦是因为自己没有付诸行动脚踏实地。没有深切的感知过便不会起继续下去的动机,没有继续便不会有沉迷其中的踏实感。行动与感受是相互的,都是彼此的动机和源泉。一荣皆荣,一损皆损。三.太在乎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咪蒙。印象最深的是说她自成一体的风格。我们总是担心自己写的文章没有人看,总是害怕自己的文章没有人喜欢,于是要么去迎合大众的口味,要么干脆不写。而咪蒙不同,她尽情的用文字书写自己的想法,因为没有顾虑所以纯粹至极,因为纯粹所以能活出自我,在大千写作爱好者中脱颖而出。一个强调要做自己的人其实一直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中。做自己,所以修身养性,以礼克己,可是偏离了平衡,期待着自己能享受所有人的喜爱。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因为有所顾虑所以从不敢释放自己,渐渐地自食懦弱的恶果,因为他人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最后一事无成。每一层原因都有无数个分支,每一个分支相互交错,形成了这样的我。一个总是困惑、迷茫、找不到自己的我。一个总是不满意自己,想要突破却始终待在原地的我。我没有怨言,只能付诸行动,去改,去变,去弥补这么多年的遗憾,去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行动的力量令人如痴如醉,思考的能量总让我焕发光彩。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总是不快乐,因为我从未生活在当下,我看到的我总是过去的我,陈旧的我,腐朽的我。而决定我的现在甚至是未来的是当下的自己。我不怕说自己一事无成,就怕我不知自己一事无成。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被以下专题收入,发现更多相似内容:
告诉我们,你的思考。
关注简书官方微信公众号( jianshuio ),及时阅读简书热门好文。
? 185159人关注
如果你要练习每天写一千字,这就是你打卡的地方。
卡片创作微信群筹建中,如有意加入,请加我个人微信:cnfeat,加我请注明「简书」
? 89029人关注
信息时代的今天,你还能安静的码字吗,一起来坚持吧,每天500字不多,不少,这里就是我们内心安静的角落
? 18559人关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选择支付方式:G.P.A每天精选深度有趣的文章与资讯,适合寻求职业发展的你。文末为往期精选,更多精彩点击标题下方G.P.A。---------本文来自:知乎。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职业笔记APP,获得更多关于时间管理和提高效率的建议。我喜欢给自己定计划,然而实际中总是完成不了,而我是这种只要一项完成不了我就其他的也不想做了,比如我要自己八点起床,结果没起成,那么我那一天接下来的任务也就不想完成了。以下是知乎用户的回答动机在杭州,应用心理学博士在我的来访者中,也有很多像题这样缺乏行动力的“完美主义者”。无论他们现实中做得怎么样(其实很多人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就非常不错呢),我总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各异,有些是因为出身贫寒,有些因为父母总是吵架或家庭的动荡(比如父母很早就在外工作),有些父母倒是很关心他们,但却有总也达不到的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苛刻要求,当然还有不甘落后的同伴压力。无论这种不安全感从何而来,一旦不安全感形成,人就会形成一种对世界的防御态度。他们像是焦虑不安的守城士兵,随时绷紧每根神经,警惕着有人来攻城偷袭。任何一件预料外的小事(比如题主这个没按计划起床),都意味着城门失守,并被和整个人生的失败联系在一起。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很优秀、很成功的“完美主义者”。他们“选择”了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极限,最终做成了很多让人惊叹的事情,比如设计了苹果手机什么的。他们是“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和这些人相比,那些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其实他们并不是“选择”了完美主义,是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一旦他们试图放松自己,一种巨大的焦虑和恐慌就会随之而来,像是放弃防守等着被攻破的城池,于是他们又不得不拿起武器,重新巡逻。同时,因为这种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他们总是想追求过度的控制感,觉得只有这样才安全。虽然他们在努力检查所有事情的缺陷,搜索失败的蛛丝马迹,但由于世界和我们自身的不确定,绝对的控制仍是不可能的。为了摆脱这种焦虑,人们就开始编制关于自己和现实的幻象,让自己觉得,只要找到正确的路,随时都能抵达彼岸。这种幻想维系着人们的希望,而做计划,就是幻象之一。我们都很爱做计划。计划当然是一种好的工具,但有时候,它被赋予了别的功能。越是厌恶现在的自己,我们就越爱做计划。计划的那头,不只是目标,还是我们为自己编织的别处的生活和梦想,这些计划像是为困于枯井中的我们垂下的一根绳索,是我们从此时此刻“越狱”的企图。当然这些计划大部分都会失败。它原本的主要功能也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让我们在制定计划时爽一下,制造一下“我还有救”的幻想。题主对自己无法起床这件事会这么耿耿于怀,因为它的背后联结着的是“一件大事”,是从此不一样的自己和不一样的生活,只是因为没能按时起床,让这个幻想破灭了。借助计划越狱,这是我们的幻想。不过好在囚禁你的“监狱”,也出自我们的幻想。泰勒.本.沙哈尔写过一本书,叫《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里把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还叫完美主义者,而把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称作“最优主义者”。他分析了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在心态上的差异。最大的差异是关于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的。完美主义害怕失败。他们总是在期待事情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只关心终点而不关心过程,有大量不是成功就是失败的“全”或“无”的思维,总是关注问题和缺陷而不是,无论对人还是对事。相反,最优主义者能把失败当作前进路上有益的反馈,总是从失败中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思维更加灵活和变通,也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一事无成”这件事,并不能怪“完美主义”。无论有没有“完美主义”的毛病,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以“平凡”的方式度过我们一生。“平凡“并不是什么错,“平凡”或者“卓越”的分法本身就很极端。当我们说我们“一事无成”是因为完美主义的时候,我们仍然在这种幻象中,就像我们爱做计划一样:“如果我没有完美主义,我其实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如果我改掉了完美主义的毛病,我将能成就大事”。完美主义终于为我们“一事无成”背上了这口黑锅,我们在焦虑的同时,甚至还暗暗松了口气:终于找到病因了,“我有救了”。大部分人都在为“碌碌无为”和“一事无成”焦虑,我们想通过“做计划”来改变自己,当计划失败时,我们又想通过改变“完美主义”或者改变“拖延症”来改变自己。只是我们忘了,改变的企图背后,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才是问题的根源。1. 关于怎么办?如果问的是”总是追求完美如果一事无成怎么办“,我已经有所回答了,***是,急切地期盼”有所成就“恰恰是完美主义的症状。你并没有一事无成,就算是你一事无成,也并不一定是因为完美主义。如果你问的是”完美主义能克服吗“,我觉得还是有些办法。比如,是做点和完美主义不一样的事,看看放弃平时的做法,是否有你想的这么可怕(其实挺可怕的)。比如,没起来,就让自己好好睡一觉好了。你看那些逃课安心睡觉的,有完美主义的吗?其实,所有能让你快乐点的活动(不知道什么能让自己快乐的,可以回忆自己以前快乐的时候在干什么?)和所有有助于提升人生境界的活动都算。2. 关于《幸福超越完美》那本书里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最主要的方法估计大家想不到,居然是”冥想“。正念冥想也有助于克服完美主义带来的焦虑。Vincent Fu,Materials Science, PhD追求完美,绝对不是懒!追求完美,其实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形式感。背单词一定要从A开始背,而往往最后只记住了abandon;决定好好学习,第一件事一定是买一个漂亮的笔记本,而往往只写了三、四页就放在一边了;决心锻炼身体,前两天都是准时早起跑步,而往往只坚持了不到一个礼拜就决定给劳苦功高的自己放个长假。。。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完美主义,但更多是在追求计划开始时的那种形式主义和仪式感,体现的是人的一种归零心态。比如我从这个学期开始好好学习,我从这个月开始认真生活,我从这个礼拜开始坚持吃早餐等等。一方面我们总希望在短时间内有质的改变,希望效果立竿见影,于是才会制订出乌托邦式的计划,把每天的行程或任务都安排的满满的;但另一方面我们时刻在给自己洗脑、催眠、制造错觉、培养优越感,以为有了高大上的计划我们就高人一等了,以为有了决心自己就已经变成另一个人了。一些计划被放弃,有可能是我们不够坚持,不够有毅力,更有可能是计划本身就不科学,根本无法被执行。当我们在制定计划决定改头换面时被那种强烈的形式感冲昏头脑而用超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就忽略了我们只是凡人这种客观事实。在完美主义者眼中,每个月,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都是不相等的,信心是需要积累的,后一个执行单元必须以前一个单元为基础,前面没做好,后面就会被嫌弃。所以你才会发现每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总是被撕掉重写很多次,因为不能打开笔记本的第一页就有涂改的痕迹吧;教材的第一章总是花花绿绿画满了重点,每一句话都想背下来,因为一定要牢固基础才能继续往前走。这其实就是一种仪式。然而事实是,我们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等价的,不会因为我们昨天打了游戏,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就贬值了,也不会因为笔记本的第一页记得不好看,后面的空白页就都不能用了。我们在前期那些仪式性的东西上消耗的精力和时间,在客观和最终结果上,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完美主义者善于把自己困在很多没有意义的事上,为了追求整体效果的好看,不惜牺牲效率,最终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却原地踏步,只能以放弃告终。要冲破我们心中对完美主义和对形式感追求而造成的束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目标必须明确。目标不明确或者不切实际很容易让人分心,一切都以实现最终目的为行动准则,可以防止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对自己行为的粉饰。2. 计划切忌具体。根本无需细化到小时、分钟,只要告诉自己这一天哪怕这个礼拜要完成什么任务即可,即便前期有浪费时间,在deadline之前无论是熬夜还是冲刺,哪怕敷衍一点,只要完成就好。3. 心态放松。不要用超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自己也不高人一等,人也不是通过一个计划或者决心就功成名就的,让时间催促自己,而不是让自尊心压迫自己。4. 贯彻执行。这应该是最核心也最不需要什么建议的一个环节,只需要毅力和恒心。任何一项计划,到了中期,放弃的概率随时间升高,因为这是热情消减殆尽,执行变得枯燥乏味的阶段,已经没有完美主义什么事了,要坚持下去,只能靠坚定的个人意志了。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就是要时刻抓住重点来做事情,不追求仪式感的例子如下图,实乃吾辈典范:文章系转载,G.P.A诚意推荐。原文:/question/如果喜欢我们的订阅号与文章,可以回复“赞”,将会有神秘惊喜喔~寻求与G.P.A的合作,请回复“合作”。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职业的道路上,做好准备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在准备的路上,徘徊或者前进。如果你想前进,在“职业笔记”这款应用中,你可以按照各个话题(不同行业、求职阶段)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资讯,接受小编通过精选、自主编辑合适的商业资讯进行的定制化推荐,来发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加深理解,帮助你了解你所感兴趣的内容,引导你寻求属于自己的***,并在更大的视野范围内找到符合满足自身意愿与能力的职业路径。如果你希望有一个对自己更负责的职业选择,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职业笔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9139 更新:
人气:33844 更新:
人气:32949 更新:
人气:18517 更新:
G.P.A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中美相互砸场:你卖我债券,我抛你股票,普京却突然出手!
2016年大学毕业生薪酬数据出炉,39校月薪过万!你的学校上榜了吗?
结合当下购物环境谈谈初入职场妹子的穿衣禁忌
以白瘦锥子脸为美的审美趋势,是这个时代对女性最大的伤害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我喜欢给自己定计划,然而实际中总是完成不了,而我是这种只要一项完成不了我就其他的也不想做了,比如我要自己八点起床,结果没起成,那么我那一天接下来的任务也就不想完成了。本题已收录圆桌「」地址:
在我的来访者中,也有很多像题这样缺乏行动力的“完美主义者”。无论他们现实中做得怎么样(其实很多人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就非常不错呢),我总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一种深刻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各异,有些是因为出身贫寒,有些因为父母总是吵架或家庭的动荡(比如父母很早就在外工作),有些父母倒是很关心他们,但却有总也达不到的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苛刻要求,当然还有不甘落后的同伴压力。无论这种不安全感从何而来,一旦不安全感形成,人就会形成一种对世界的防御态度。他们像是焦虑不安的守城士兵,随时绷紧每根神经,警惕着有人来攻城偷袭。任何一件预料外的小事(比如题主这个没按计划起床),都意味着城门失守,并被和整个人生的失败联系在一起。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很优秀、很成功的“完美主义者”。他们“选择”了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极限,最终做成了很多让人惊叹的事情,比如设计了苹果手机什么的。他们是“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和这些人相比,那些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其实他们并不是“选择”了完美主义,是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一旦他们试图放松自己,一种巨大的焦虑和恐慌就会随之而来,像是放弃防守等着被攻破的城池,于是他们又不得不拿起武器,重新巡逻。同时,因为这种强烈的焦虑和不安,他们总是想追求过度的控制感,觉得只有这样才安全。虽然他们在努力检查所有事情的缺陷,搜索失败的蛛丝马迹,但由于世界和我们自身的不确定,绝对的控制仍是不可能的。为了摆脱这种焦虑,人们就开始编制关于自己和现实的幻象,让自己觉得,只要找到正确的路,随时都能抵达彼岸。这种幻想维系着人们的希望,而做计划,就是幻象之一。我们都很爱做计划。计划当然是一种好的工具,但有时候,它被赋予了别的功能。越是厌恶现在的自己,我们就越爱做计划。计划的那头,不只是目标,还是我们为自己编织的别处的生活和梦想,这些计划像是为困于枯井中的我们垂下的一根绳索,是我们从此时此刻“越狱”的企图。当然这些计划大部分都会失败。它原本的主要功能也不是为了成功,而是为了让我们在制定计划时爽一下,制造一下“我还有救”的幻想。题主对自己无法起床这件事会这么耿耿于怀,因为它的背后联结着的是“一件大事”,是从此不一样的自己和不一样的生活,只是因为没能按时起床,让这个幻想破灭了。借助计划越狱,这是我们的幻想。不过好在囚禁你的“监狱”,也出自我们的幻想。泰勒.本.沙哈尔写过一本书,叫《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里把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还叫完美主义者,而把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称作“最优主义者”。他分析了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在心态上的差异。最大的差异是关于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的。完美主义害怕失败。他们总是在期待事情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只关心终点而不关心过程,有大量不是成功就是失败的“全”或“无”的思维,总是关注问题和缺陷而不是,无论对人还是对事。相反,最优主义者能把失败当作前进路上有益的反馈,总是从失败中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思维更加灵活和变通,也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一事无成”这件事,并不能怪“完美主义”。无论有没有“完美主义”的毛病,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以“平凡”的方式度过我们一生。“平凡“并不是什么错,“平凡”或者“卓越”的分法本身就很极端。当我们说我们“一事无成”是因为完美主义的时候,我们仍然在这种幻象中,就像我们爱做计划一样:“如果我没有完美主义,我其实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如果我改掉了完美主义的毛病,我将能成就大事”。完美主义终于为我们“一事无成”背上了这口黑锅,我们在焦虑的同时,甚至还暗暗松了口气:终于找到病因了,“我有救了”。大部分人都在为“碌碌无为”和“一事无成”焦虑,我们想通过“做计划”来改变自己,当计划失败时,我们又想通过改变“完美主义”或者改变“拖延症”来改变自己。只是我们忘了,改变的企图背后,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才是问题的根源。分割线----------------------------------------------------------------------------1. 关于怎么办?如果问的是”总是追求完美如果一事无成怎么办“,我已经有所回答了,***是,急切地期盼”有所成就“恰恰是 完美主义的症状。你并没有一事无成,就算是你一事无成,也并不一定是因为完美主义。如果你问的是”完美主义能克服吗“,我觉得还是有些办法。比如,是做点和完美主义不一样的事,看看放弃平时的做法,是否有你想的这么可怕(其实挺可怕的)。比如,没起来,就让自己好好睡一觉好了。你看那些逃课安心睡觉的,有完美主义的吗?其实,所有能让你快乐点的活动(不知道什么能让自己快乐的,可以回忆自己以前快乐的时候在干什么?)和所有有助于提升人生境界的活动都算。2. 关于《幸福超越完美》那本书里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最主要的方法估计大家想不到,居然是”冥想“。 正念冥想也有助于克服完美主义带来的焦虑。我在,上有写过一些关于正念的介绍。另外我还在微信号上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这本书,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在这里
追求完美,绝对不是懒!&br&&br&&b&追求完美,其实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形式感。&/b&&br&&br&背单词一定要从A开始背,而往往最后只记住了abandon;&br&决定好好学习,第一件事一定是买一个漂亮的笔记本,而往往只写了三、四页就放在一边了;&br&决心锻炼身体,前两天都是准时早起跑步,而往往只坚持了不到一个礼拜就决定给劳苦功高的自己放个长假。。。&br&&br&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完美主义,但更多是在追求计划开始时的那种形式主义和仪式感,体现的是人的一种归零心态,比如我从这个学期开始好好学习,我从这个月开始认真生活,我从这个礼拜开始坚持吃早餐等等。一方面我们总希望在短时间内有质的改变,希望效果立竿见影,于是才会制订出乌托邦式的计划,把每天的行程或任务都安排的满满的;但另一方面我们时刻在给自己洗脑、催眠、制造错觉、培养优越感,以为有了高大上的计划我们就高人一等了,以为有了决心自己就已经变成另一个人了。一些计划被放弃,有可能是我们不够坚持,不够有毅力,更有可能是计划本身就不科学,根本无法被执行。当我们在制定计划决定改头换面时被那种强烈的形式感冲昏头脑而用超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就忽略了我们只是凡人这种客观事实。&br&&br&在完美主义者眼中,每个月,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都是不相等的,信心是需要积累的,后一个执行单元必须以前一个单元为基础,前面没做好,后面就会被嫌弃。所以你才会发现每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总是被撕掉重写很多次,因为不能打开笔记本的第一页就有涂改的痕迹吧;教材的第一章总是花花绿绿画满了重点,每一句话都想背下来,因为一定要牢固基础才能继续往前走。这其实就是一种仪式。&br&&br&然而事实是,我们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等价的,不会因为我们昨天打了游戏,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就贬值了,也不会因为笔记本的第一页记得不好看,后面的空白页就都不能用了。我们在前期那些仪式性的东西上消耗的精力和时间,在客观和最终结果上,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完美主义者善于把自己困在很多没有意义的事上,为了追求整体效果的好看,不惜牺牲效率,最终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却原地踏步,只能以放弃告终。&br&&br&要冲破我们心中对完美主义和对形式感追求而造成的束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br&1.&b& 目标必须明确。&/b&目标不明确或者不切实际很容易让人分心,一切都以实现最终目的为行动准则,可以防止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对自己行为的粉饰。&br&2. &b&计划切忌具体。&/b&根本无需细化到小时、分钟,只要告诉自己这一天哪怕这个礼拜要完成什么任务即可,即便前期有浪费时间,在deadline之前无论是熬夜还是冲刺,哪怕敷衍一点,只要完成就好。&br&3. &b&心态放松。&/b&不要用超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自己也不高人一等,人也不是通过一个计划或者决心就功成名就的,让时间催促自己,而不是让自尊心压迫自己。&br&4. &b&贯彻执行。&/b&这应该是最核心也最不需要什么建议的一个环节,只需要毅力和恒心。任何一项计划,到了中期,放弃的概率随时间升高,因为这是热情消减殆尽,执行变得枯燥乏味的阶段,已经没有完美主义什么事了,要坚持下去,只能靠坚定的个人意志了。&br&&br&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就是要时刻抓住重点来做事情,不追求仪式感的例子如下图,实乃吾辈典范:&br&&img src=&/43c717e07ef0eaad9f7f_b.jp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5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br&以上。
追求完美,绝对不是懒! 追求完美,其实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形式感。 背单词一定要从A开始背,而往往最后只记住了abandon; 决定好好学习,第一件事一定是买一个漂亮的笔记本,而往往只写了三、四页就放在一边了; 决心锻炼身体,前两天都是准时早起跑步,而往…
完美主义者与卓越者是有区别的。&br&&br&这个区别暗示了完美主义者很难成为卓越者。不仅很难成为,甚至还成了追求卓越的对立面。追求完美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追求卓越吗?为何会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br&&br&这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我一直觉得自己缺乏勇气踏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面对未知,还没任何外部动静,内部思想斗争就快把自己吓趴了。结果就是,思想很丰满,行动很骨感。&br&&br&哈佛大学上《幸福课》的哈沙尔教授对完美主义的定义是:“在我们所在乎的领域中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失能”在这里意为不由自主的,失控的。完美主义者几乎是无法控制的去害怕失败,因为害怕失败,他们迟迟不敢行动,因为他们一行动,就会发现自己不够完美的行为与他们无比完美的幻想相去甚远。可以说完美主义者只愿意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们无所不能,成功似乎只是两点之间的直线的距离,而不完美的现实世界简直令他们太失望了!&br&&br& 一个完美主义的人不仅对失败感到恐惧,他对任何超出自我掌控,难以预料的事都本能地恐惧以及抗拒。完美主义者只允许自己以最短的距离走到目标,一旦受阻,就立刻感到巨大的挫败、失望和愤怒,他们甚至都不愿再次尝试,因为第二次才得到的东西已经不完美了。他们只关注结果,而对过程视而不见,他们觉得一件事只有顺顺当当的解决才叫成功,其他都算失败。对于这样一群将失败的范围划分得这么大,又对失败如此敏感的人,不经常感到挫败才怪。&br&&br&完美主义者对于别人的批评与意见也非常敏感,因为他人的批评伤害了自我完美的幻想;完美主义者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中,因为生活本就是一场未知的旅程,而“未知”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简直就是洪水猛兽,自我增压之大,可见一斑;完美主义者还容易自卑,自信的第一个基础就是自我接受,完美主义者是不接纳自己的,他们的理想自我太难企及,但他又相信,只有变成那样一个高大的形象,他才能幸福。完美主义者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而不尝试的后果就是越来越觉得自己无能,导致更低的自尊;完美主义者的人际关系一般也不太好,因为他们对人际关系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他人没做到,就会引发强烈的失望和怨恨。&br&&br& 对于如何克服完美主义,哈沙尔给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允许自己失败;二是学会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改变完美主义不是一两天的功夫。生活中,尽量不要拒绝新的经历和体验,将经历视为财富,结果顺其自然,这样才不枉在人间走一遭嘛!
完美主义者与卓越者是有区别的。 这个区别暗示了完美主义者很难成为卓越者。不仅很难成为,甚至还成了追求卓越的对立面。追求完美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追求卓越吗?为何会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这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索的问题。我一直觉得自己缺乏勇气踏出自己…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微信号 happinessclass,幸福课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