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开一个关于生存技能的ffta2社团技能,谁能帮忙想...

推荐社团论文题目阅读
热门社团活动策划书论文参考资料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      (一)社团与大学    [按]不久以前,我们从大学一路走过,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忆起那一段美好生活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我的大学生活竟然如此灿烂,而社团的生活基本影响了我的人生。”  扫描校园,我们发现,几乎不存在没有社团的大学;而在大学的发展史上,社团一直伴随在大学身旁,在静默中承载历史。  当我们翻开新中国的社团史时,***拿着1918年新闻研究会的半年研究期满***向我们走来;邓中夏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向我们走来;谢冕、钱理群、张承志等学者、作家则从五四文学社向我们走来……  今天,学生社团不仅仅是一种组织、一种文化,而是每个大学生生命中最富有朝气和诗意的乐章。    “百团大战”在校园深处展开    9月20日,2003级的新同学进入校门才两周,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三角地附近,一派热闹景象----树上,挂满了社团招新的横幅,红底白字的“××协会欢迎新同学”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在栏杆上,斜靠着许多社团招新的广告牌,图文并茂,每一句话对新生来说都有一种摄人心魄的感觉;而在橱窗里,则是一串串招新面试的名单。  山鹰社----北大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生社团。虽然该社在2002年攀登希夏邦马西峰时失去了5名优秀成员,但在三角地摆出的三块展板上,一点都没有失去山鹰的勇猛和锐气,在一幅题为“开放岩壁”的展板上,一个妙龄女郎正在顽强攀登一堵垂直的石壁,该社的象征----雪线上白色的鹰头和雪线下黑色山颠组成的图案在阳光照耀下十分耀眼。  自行车协会,在北大校园内和山鹰社齐名。他们也在三角地打出了招新广告,一个车轮滚出一团青春之火的创意,不能不令人称赞。而在了解自行车协会以后,它的艰苦旅程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不让你激动。  和山鹰社、自行车协会同为北大三大品牌社团的爱心社也在招新。另外,戏剧社、书画协会、广告协会、我们文学社、马克思主义学会、英语俱乐部等几十个社团也在这里一齐打出招新广告。  对一般的学生社团来说,9月下旬能否招到新人,几乎就决定了该社团下一年的兴衰。各社团纷纷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用最美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说明本社团的要旨,以吸引新同学加盟。  这些社团的招新活动每年一次,在北大校园,正式注册的社团一般在100到130个左右,“百团大战”名符其实。    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北大社团》创刊号上写道:“大学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它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它的人----高水准的学者和优秀的学生,以及他们所带来的独特的人文环境。”社团文化正参与了大学人文氛围和人文精神的塑造。  当我们扫描校园,已几乎找不到没有社团的大学----北大有爱心社、山鹰社、自行车协会等近130个社团;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有教育学社、白鸽协会、农民之子等46个比较稳定的社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有宇航协会、汽车爱好者协会、北航青年当代马克思主义协会等54个社团;复旦大学有世界经济协会、科幻协会、复旦诗社等62个社团;中南财经大学有创业者协会、证券投资协会等社团。而在地方的大学之中,也不乏学生社团的身影,西南腹地的贵州大学每年也有50余个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  作为校园人文氛围和人文精神的塑造者,学生社团往往体现着学校的鲜明特点。一提到北大,就会想到五四运动的“科学”与“民主”,还有20世纪30年代的一二九运动和40年代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还有2002年希夏邦马西峰虽败犹荣的攀登……这些事件背后常常都有北大社团的身影,无一不体现着北大人敢为人先常为人先的精神,“正是北大作为个体区别于其他存在的表征之一”。  “作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学生社团很受学生欢迎”,北师大团委副书记谭旭东告诉记者,在该校的1万多名学生中,95%以上的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学生社团的活动,“你可以去问一问,究竟有几个学生没参加过社团的活动”。北大社团文体部部长路鹏也说:“真想象不出校园里还有谁没参加社团活动。”  谭旭东认为,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影响巨大,“从一定的角度来看,甚至比第一课堂还要大”,“有些同学参加社团活动之后,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陈仙灵的成长经历印证了谭旭东的观点。陈原先就读于贵州大学,1996年,他参加了一个名为“青年乡村希望图书室服务队”的社团,利用节假日将在城市里筹集到的图书送往农村,建立“乡村希望图书室”,在寒暑假还到贫困农村去进行义务支教。他说:“我原来就想做大官或者挣大钱,但自从参加服务队的活动后,我的观点改变了很多,尤其是在贫困农村看到农民那布满皱纹的脸时,我的心震撼了……”他毕业以后,到一家报社做了记者,经常深入基层采访,为遭遇的不平呼吁呐喊。    与时俱进的社团百年    在翻检一百年的中国大学历史时,学生社团的文化与之紧紧相随。和大学的历史一道,一部百年社团的历史,也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时俱进承载中国进步进程的历史。可以说,没有社团,大学就不能称为大学。  在承载历史的问题上,北大的学生社团也和北大本身一样,在中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北大社团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学生社团发展的历史。  二十世纪初,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战争双方对中国的烧杀抢掠激起了京师大学堂学生空前的爱国激情和强烈义愤----抗俄铁血会1904年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学生社团之一。当时,协会成员以集会、演讲、办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掀起轰轰烈烈的反俄运动。  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校园内出现了进德会、新闻研究会、新潮社、社会主义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雄辩会、画法研究会等数以百计的学生社团。李大钊、陈独秀、高君宇等468名师生成为进德会的第一批会员。***1918年到北大以后曾积极参加新闻研究会的活动,还获得了该会“半年研究期满***”。社会主义研究会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则培养了邓中夏等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与此同时,在北师大、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也都出现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但除了北师大的五四文学社等极少数的社团能够延续至今外,绝大多数社团在经历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之后,又重新恢复到原先沉寂的状态。  五四运动后,学多高效的社团文化处于平稳阶段,直到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才重新恢复五四时期的热烈场面。  建国后,学生社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相继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社团,北大的五四文学社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学生社团之一,一直活跃至今。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北大山鹰社、爱心社、自行车协会以及北师大白鸽协会、教育学社、农民之子等学生社团在社会上都有很大影响。  每年社团的活跃程度和兴衰更替都很有特点。路鹏告诉记者,从1904年北大第一个社团成立起,北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就和时事发展有很密切的联系,“过去的很多社团,因为社会的进步和环境的变化,它存在的基础已经没有了,就慢慢消亡了,不过新的社团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产生”,他说,“今年是党中央掀起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一年,与此相呼应,理论性的社团就比较活跃。”     (二)充满梦想的社团生活    [按]在校园内,学生社团由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在一个社团内,他们有共同的理想,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的话题……他们愿为自己第一次的选择付出百倍的时间和精力……每到课余,他们总是聚到一起,畅谈理想,切磋业务,共同奋斗……  他们年轻,充满活力;他们勇猛,勇于拼闯;他们思考,勇于创新……在社团里生活,青春作伴,快乐无限。    在自行车上领受民间的爱    自7月份成功地组织了28名同学从沈阳骑自行车到漠河进行社会考察的活动以后,于海波9月份终于卸下了北大自行车协会主席的职务,不过,在学弟学妹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还得以“顾问”的身份指导大家渡过难关。在记者面前,他充满感想,滔滔不绝。  北大自行车协会成立于1995年10月,宗旨是“深入社会、融于自然、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是一个以骑自行车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宣传弘扬自行车文化的综合性学生社团,有注册会员两千多人,是和山鹰社、爱心社齐名的北大三大品牌社团之一。2002年,于海波登上协会主席的位置。  北大自行车协会的日常活动有四项,即训练、拉练、讲座、修车。每周一、三、五晚上,许多同学在协会的组织下在校内进行骑自行车的训练;每周五,协会会员在三角地为同学们免费修车;每周六和周日,全体会员走出校门,进行长途拉练;每年社团文化周,协会都会和企业联系,举办讲座、趣味车赛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为了促进会员间的交流。”  “不过,这些活动都是为我们暑期的活动进行的准备活动”,于海波对记者说,暑期活动是整个自行车协会活动的重点,“我们要通过暑期骑自行车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了解中国老百姓最真实的一面,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才是我们一年工作的核心”。  从1996年举办骑车到延安的庆祝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活动起,该协会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先后组织了“庆香港回归探炎黄血脉京港行”、“丝绸之路考察”、“应澳门回归环保考察”、“长江中下游环保考察”、“挑战青藏高原西部远征”、“重庆、成都、攀枝花到大理西南阳光行”等活动,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引来了社会赞助。  今年,该协会的暑期活动----“健康新生活赴东北自行车考察”在“非典”双解除之后才获得学校批准。早已谈好的社会赞助没有等到这个时候就撤了。  虽然失去了社会支持,但会员自己掏钱保证了这次活动的如期举行。7月初,他们从沈阳出发了,经长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呼伦贝尔直到漠河。“在活动期间,每天旅程结束后,我们就用空余时间与当地百姓以及基层干部座谈,深入地了解了社会;还以刚刚结束的‘非典’作为主题,向沿途百姓宣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推广自行车文化。”  “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经过沿途媒体的报道,很多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纷纷来看望我们,我们也感到了来自民间的浓浓爱意。”于海波回忆说,“我们这次活动没有社会赞助,一切花费都需要自己出钱,虽然困难了一点,但这样更强调大学生的实践精神,用自己的活动回馈社会,我们感到更有意义。”     “农民之子”的梦想    “农民之子”的全称是“农民之子----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英文是“PEASANTS’ CHILDREN”,意为“农民的儿子”,1999年12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的指导下成立,是国内第一个致力于研究“三农”问题的学生社团,以研究生为主是该社团组***员最大的特色。  正在读研究生三年级的卢爱婷现在是“农民之子”的掌门人,参加活动以来为“农民之子”的活动不少费心。9月12日,就将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请到北师大,通报了新学期继续举行义务支教活动的想法。  “农民之子”的支教方案是:先向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征求意见,看他们在哪些课程上需要帮助,确定课程和时间后,在全校范围内大贴海报招聘志愿者,然后再根据每个人的课程情况和时间安排分配支教人员,“我们支教的时间大都安排在下午”。  卢爱婷介绍,支教活动是“农民之子”成立以来开展的最多的一项活动,从2002年春开始,先后到过明圆、行知、育苗、棚鹏、德才、新世纪、育英等打工子弟学校开展过支教活动,参加的同学最多的时候多达近百人。  “农民之子”还积极拉近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2002年6月,他们将十几位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和北京市教育局的有关领导请到了北师大,举行了一个关于流动儿童教育的研讨会。  另外,“农民之子”和首都师范大学的晨曦文学社合作,每个月办一期内部交流的报纸《打工子弟之声》,还不定期地举办打工子弟学校“校长联谊会”。此外,2001年12月和日,“农民之子”还举办了两次主题为“同在蓝天下”的打工子弟联欢会。卢爱婷说:“这些活动加强了各打工子弟学校之间的联系。”  在关注城市农民工的同时,“农民之子”还在2002年和2003年暑期,两次深入贵州贵定县农村,一方面搞义务支教,另一方面搞社会调查。今年暑假,“农民之子”还和中国矿业大学的“农村情况调研团”、中国农业大学的“农村发展研究会”一起深入江苏省沭阳县,在支教、社会调查结束后,还为当地百姓成立了一个“农村发展协会”。  “我们的目标是消除人与人的不平等”,卢爱婷说,“虽然这个目标现在看来只是一个梦,但我们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地方努力。”    (三)社团之困    [按]经费、人才是目前学生社团面临的最为现实的两大困难,也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题。对于经费,有些小的活动,社团负责人能自己掏腰包解决的,几乎都自己掏腰包解决,但大型的活动,却无能为力。而人才问题,“第一代领导人在创办活动的时候,已经是人才了,而我们第二代、第三代却还需要培养”,许多社团在发展了两三年之后,也产生了人才危机,没有度过危机的社团,又回到了起点。  作为学校内部的社团,学生社团能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吗?又如何规范?    社团领袖的尴尬    正因为认识到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校每年都为学生社团的活动投入不少资金;在学校设备的使用上,许多学校也尽量满足学生社团的要求。但由于学生社团的众多,每年投入的资金具体分配到每一个社团,就不多了。虽然有的社团可以向学生收取少量会费,但面对整个社团的活动,经费的捉襟见肘一直都难以解决。  面对经济困难,社团负责人用尽各种招数,尽力让社团的日子好过一些。大家最早想到的是到企业去拉赞助,“但只有山鹰社、爱心社、自行车协会等少数几个社团每年通过活动拉到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赞助”。另外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承办活动,“如果国家在校内有什么大型活动,承办的社团可以获得国家的拨款,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路鹏说,“但拉不到赞助、承接不了活动的社团毕竟还是大多数,很多时候只有社团负责人自己掏腰包。”  路鹏对经费问题有切身感受。  路鹏1999年考进北大学习以后,先后担任了海洋协会、人力资源研究促进会、五四戏剧社、环境与发展协会会长,除了五四戏剧社和环境与发展协会因为要承办大型活动有拨款支持外,海洋协会和人力资源研究会的经费每年都会有缺口,“为了能为有共同爱好的同学服务”,他常常把自己的生活费拿来支持协会的运转。到他离任时,两个协会共“吃”去他的生活费4000余元。“当时我不想向家里伸手,就在假期打工,挣钱填补因办社团造成的亏空。”  “我也去拉过赞助,为此去过不少的知名企业,但人家不是表示不信任,就表示不理解。”路鹏介绍,在北大校园里,像他这样的社团负责人,“大约占总数的60%到70%,贴多贴少不等”。  谭旭东对造成此问题原因的解释是,“关键是有的学校领导层对学生社团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社会上对学生社团也存在一定误解”,“实际上,社团文化搞好了,是对建设先进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    社团人才三年之痒    人才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社团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社团的兴衰更替,和社团的领导人有很大关系”。路鹏目睹了许多社团的兴衰,心有感慨。  北师大某社团负责人对记者说:“第一代负责人本来就是人才,他们需要的只是进一步的锻炼;而到我们第二代、第三代负责人,我们还需要培养才能成为人才,要承担一个社团的领导重任,有一点勉为其难。”“我们每天花大量时间忙于社团的事务性工作,但总感觉是为社团而社团,并不是为所选择的工作而办社团。”他说,他所在的社团的接班人问题上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像北大自行车协会这样的社团,拥有2000多名会员,本来不应该存在什么人才问题,但于海波却对此也感到担心,他说:“学生流动性太大,强有力的领导人毕业了,新同学的能力还接不上来,协会就会面临传不下去的危险。”  一位从事过三年学生社团工作的毕业生介绍,从一个大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二个学期成立社团起,到大四第一个学期期末,正好是第一代社团强人“执政”的最佳时期。如果该社团在三年换届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社团就能继续。但“如果找不到,这个社团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或者直接走向没落。”   “但如果一个社团在衰落中遇到了强人,那么这个社团也有可能复兴”。路鹏说。  谭旭东认为,要解决学生社团目前所面临的人才尴尬,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认证体系,要让社团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只有正规化、合法化、正常化以后,社团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必须在校内活动    按照现行的社团登记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的管理由高校自己负责。因此,学生社团的招新、筹资和日常活动基本上都被严格限制在校门之内,除了原有的各级学生联合会等组织之外,十几年来未有新的跨校学生组织成立。  虽然记者在采访中没有发现凌驾于各学校之上的学生社团,但也发现,一些高校的部分学生社团中,也有一些校外的成员,“他们和本校的学生一样,缴纳同样数额的会费,以会员的身份参加活动”。谭旭东解释说,现在的学生社团归口由校团委管理,原则上不允许校外人员加入,但也有一些社团暗渡陈仓,偷偷接纳了少量校外人员。  不同学校的学生社团能否联合开展活动?记者在北大团委社团文体部编印的《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文件汇编》(修订本)里看到,虽然可以联合活动,但有很多“保险措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报批手续手续。  那么,到校外筹资、开展志愿者活动呢?路鹏说,“凡是涉及校外的活动,每一个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符合条件的才有可能。”“而有些社会影响特别巨大的活动,还需要学校领导特批。”  记者就此问题向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有关人士求教,得到的答复是:学生社团只能在校内开展活动,走出校外是不允许的;而跨校、跨地区的学生组织,“目前还没有听到什么新的说法”。  记者还了解到,前些年,某省有一个跨校的学生公益组织,专门在社会上开展公益活动,但因为合法性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强人离去以后,最后不了了之。  
楼主发言:17次 发图:0张 | 更多
  宪法规定,公民有结社的自由
  liguangshou朋友,你好!  不知道我能不能邀请您以浙江大学中国双周博士论坛的名义在浙江大学做一个关于社团的主题演讲。  如果您愿意的话,请跟我联系。      我的个人主页(http://web./web/fairtown)
  Fairtown飞腾君,非常诚恳地感谢你的邀请,我原来虽然也做过一些社团的工作,但我对社团的研究室及其浅薄的,写这篇稿件也是搜肠刮肚乐,至少目前我还没有走上浙江大学讲坛的研究水平,如果你愿意,我倒是可以帮你联系相关专家,他们将起来也许更合适。  再次对你的邀请表示感谢。
  我曾经也在实践这一切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但理想主义者的实践终久以失败告终
  我曾经也在实践这一切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但理想主义者的实践终久以失败告终
  公民有游行的权利  但要经过公安局的批准
  顶一下。 非常高兴看到一篇有关学生社团的文章。我在校时,担任的是英语爱好者协会(English Fans Association)的会长。  看到北京的几个学生社团搞得如此成功,心中非常羡慕。两千多会员,几十万的赞助,不是我们英协能比的。      当年(两三年前)我们学校大概有25----30个社团,其中有少数社团不稳定,如昙花一现。
  楼主的确提到了所有学生社团普遍面对的问题。根据当初我观察我们学校和周围高校(武汉)的体会,像北大“山鹰社”这样的协会,毕竟是佼佼者,多数学生社团的发展,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虽然当年我们社团是全校最好的四个社团之一,我也不得不承认)。经费缺乏,人才不接,活动受限,是主要困难。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社团的活动非常表面化,搞搞声势,似乎只是为了证明这个社团仍然存在,离真正的发展兴趣爱好,锻炼个人能力的目标已经很远。    造成这些困难有两个常见的原因:一是校方(团委)严厉专横的控制,一是社团领导者们的个人才能有限。前者是主要的,因为一个宽松的制度无疑可以调动广大社团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促使强有力的领导者的产生。可校方在希望本校社团文化丰富兴旺的同时,社团牢牢的在团委控制之内,经费方面很吝啬,而且不断强调社团活动与学习的矛盾。    从小我们的教育就不重视兴趣的发展,学校对社团有限的支持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面子上好看,有“活跃的气氛”,像所大学,“促进学习”。并没有因为培养个人才能的原因而对学生社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物质上的,制度上的支持。    团委与学生社团矛盾的不可调和,只是整个中国人治系统中在微观的一个表现,短时间内是无法消除的。所以只有能力强的领导者,才能在细节上补救一些矛盾带来的损害。最重要一点,是要调动起在所得支持很有限的情况下会员的积极性。人尽其才的情况下,社团很快就能兴旺。    会员的参与是一个社团的生命。对于社团领袖来说,这种参与意味着付出。我觉得,明确会员们的价值选择,是调动会员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手段。我当会长的时候,曾跟英协会员和其他英协领导者们说:“作为一个学生的社团,我们手头能支配的资源非常有限,这种情况下如何促进我们的社团的发展?只有用我们的汗水。这是一个崇尚金钱的时代,没有好处,你愿意白白付出吗?这样一个社团,有努力发展的必要吗?我没有权力替大家回答,大家都有自己的***。我只问几个问题,是什么使我们一起聚到了英协?大学里你指望收获什么?你认为大学生活的价值在哪里?如果你的第一个回答是,我们是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那么,我相信,英协的成长和壮大,就是我们的收获,体现了我们的价值。”当然,如果某会员对第一个问题心里的回答是“为了升级,当官”,那么我可能会告诉他,你找错了地方----应该去学生会。    做好一个学生社团的领导者,首先要要有优秀的组织才能,演说水平,应变能力。其次在本社团的专们活动中有特长(书法协会会长书法不好怎么成?),再次要有奉献精神。缺一不可。如果这种人才暂时缺乏,学生社团就会走下坡路,直到新的优秀管理者出现。  
      说到团委跟学生社团的矛盾。会员费的30%要上交团委。团委往往成立一个类似“社团联合会”的组织作为上级管理社团。这无疑会打击社团管理者的积极性。当然,社团不能不受监督,团委,社联如果做的是帮助学生社团内部实现民主与监督,那是十分有益的。当初我们的社联我感觉还不错,但仍有很多社团的管理者不喜欢。    有一次,我们买了十几套英语磁带,到团委去报销,那家伙看到两套《美国之音英语》,惊叫:“你们这买的什么东西!不是说买《疯狂英语》吗?”    还有一次,到团委去领一些奖品,他又叫了,“这么大一个活动,怎么这么晚申请?”        我们社团也有外校成员,不过谈不上跨学校。此外我们私下吸收一些会员,不收会费。
  之所以一个回复分几帖发,是不想浪费分。    感谢楼主好文!
  :)    我上大学时好像没这么多社团,我什么也没参加过 :(
  作者:sdzzok 回复日期: 21:13:46     我曾经也在实践这一切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但理想主义者的实践终久以失败告终    别泄气,那怪不得你。中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整体上就是不成功的。很多只是表面文章。汲取教训,继续实践!
  liguangshou朋友,你好!  我们浙江大学中国双周博士论坛不仅仅是学术论坛,而且也是热点论坛。我觉得就以你的这篇文章作为演讲稿,非常好。  不仅有很多经验研究,感觉很实在。  希望能够邀请您来做一个主题演讲,先谢为敬!    飞腾腾飞网(http://web./web/fairtown)
  文章不错,点击率却不多。我再顶一下,睡觉。
  社团的发展环境远没有那么好,遇到的人为阻力远比得到的支持要多。  大部分学校的团委不希望社团的力量过于强大,不希望他们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有影响力的活动。  在现实的看一看,学校的组织结构里,延续了官场的那一套,甚至有过之,在这样的环境里,年轻而充满激情的我们感到更多的只能是挫败和心有余力不足。  再提一下,社团的领导者社团联合会(团委里的机构),和学生会一样黑暗!
  反正对学生会是不会有好印象了  黑暗,社团也好不到那去  无非是为以后社会的腐败作个铺垫  也许绝对了  但是这是我们学校的事实  我们也算211重点综合吧  
  如今的社团,黑暗、腐败、无聊也就不去管他了。    关键是所有非娱乐性社团都是团委授意搞出来的。可怜这些自命精英的家伙连团委的官僚都比不上--------就算不会为天下着想,连拿天下作秀都没学会。
  社团受限的原因还不仅于以上的二个方面。    主要源流是: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同属于团委指导,但地位不同,学生会如同嫡系。因此在经费,政策,社团内部人才评奖(工作价值),官方宣传等多个地方都有偏向。  
学生会属于一个即定模式,无论如何做都不会跑出原有的政策规定,在言论,行为等都有以往的模式,另外学生会阶层分明,有命令上通下达,组织上放心。  
而学生社团却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一般来说团委下挂学生社团指导中心(地位和学生会平级),负责全校的社团申请、申请活动、财务等,但学生会一般只有不过十个部,最多也不会超过五个部同时活动,而学生社团却有上百个,同时活动的何只十个,另外每个社团内部又细分各部,作为指导中心根本无力对整体进行规范(从某种程度上说,每年评的十佳社团之类的,都不是真正的评选结果,上百个社团,近千个活动细节(一年内每个社团搞十次),还有帐目,社员反映等,无从考察,所以部分上线的社团一般和校团委,学工委甚至党委人士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或私人关系)。  
所以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在环境资源申(请)批(复)上,学生会肯定有优先选择权。  2。经费上学生会享受公款活动,而学生社团只能收会费,而且有数额限制。  3。学生社团的干部一般除发起人,其它人在评奖评优时工作经历不计在内,而学生会部长级在评奖时待遇比社团会长要好的多。  4。鉴于第三条,精英的人物一般会选择学生会做学生工作。人才选取动力不如学生会。  5。学生社团的建立原因一般有三:一为形势来临,官方支持(如***理论研究会)这就相当于产生另一个学生会了。二为个人爱好三为成功利性做个社团主席,其中后二种往往无法支持,如楼主所述。  
    到他离任时,两个协会共“吃”去他的生活费4000余元。“当时我不想向家里伸手,就在假期打工,挣钱填补因办社团造成的亏空。”    作者:马前卒 回复日期: 08:12:30     如今的社团,黑暗、腐败、无聊也就不去管他了。      〉〉〉〉〉〉〉〉〉〉〉〉〉〉〉〉〉〉〉〉  ----社团,学生会里的腐败我是亲身经历过的。我当年从学生会辞职,我也跟包括学生会主席之类的吵过,就是为了这个原因。不过确实不是所有的人都腐败,比如说楼主的例子“两个协会共“吃”去他的生活费4000余元”,我是很能理解的。我个人也用自己的钱支持了协会,没他那么多,但至少也有六七百吧。当年其他几个英协的管理者,也自己出过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少数不官僚不腐败的,还是有的,但是他们很难构成号召力,是失意者。事实上,在中国很少有通过号召力凝聚起来的组织,多数是通过强制力维持的组织。既然强制力排斥民主,贪污腐败也就出现了。    我知道我们学校学生会不少腐败的内幕,不过这里不说了。      在社团搞腐败的社团领导非常弱智。以丧失信用为代价(社团管理者贪不贪污,很好判断),在没多少油水的地方占一点点小便宜。可还是有这样的人。因为环境使多数人都习惯于一点小小的权力可以使人有恃无恐。
  我觉得很多社团解决贪污腐败,活动肤浅的一个尝试可以是学生社团小型化。由少数,二三十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组织起来。小的社团可以保证会员的充分参与,每一个人可以参加活动,发表言论。必要的费用由成员自己出,钱花得也心甘情愿。
  5。学生社团的建立原因一般有三:一为形势来临,官方支持(如***理论研究会)这就相当于产生另一个学生会了。二为个人爱好三为成功利性做个社团主席,其中后二种往往无法支持,如楼主所述。    〉〉〉〉〉〉〉〉〉〉〉〉〉〉〉〉〉  只有因第二种原因成立的学生社团才是有意义的。其他两种是遗憾。曾经听说有什么“反邪教协会”。    社团在经费,人才,评优方面相对学生会都处劣势。不过我们当年还好。也因承办活动享受了一些学校拨款。评优也评上了五个会员。在申请多媒体教室,学生礼堂时,同一时间往往全校学生会申请不到,我们申请到了。我没有贪污腐败过,可由于我个人能力的问题,当初虽然搞了很多活动,可实质上是很表面的。我也没有办法,我是希望有真正的交流,锻炼的机会的,可是各种困难太大,精力也有限。    我们见的表面文章,政绩工程实在是太多了。这些工程似乎已成了习惯,即使是学校,也没有跳出。
  那还是什么社道呢,是什么玩意儿吧!  真让人痛心的1
  飞腾兄,再次向你表示衷心感谢,我也确实很想有机会来浙大发表我的演讲,但现在水平太低,只适于在长途列车上发表演讲(有几次竟然还成功了),还不敢前来班门弄斧。    感谢大家关注学生社团,原来我也搞过,先后也还任过几个社团的负责人,但后来把自己大学的后三年时间都投入了一个“非法社团”,专门在乡下做公益活动,文中的是我的好朋友。下乡时我们常在一起抵足而眠。    另外,燕子没有参加社团活动,是遗憾了一点,但我想可能是没有什么社团活动能够吸引你,如果当时我们在同一个学校,也许你就会被俘虏了,我们活动中的女性都是很杰出的。    银河小飞鱼的分析很有道理,现实就是如此。
  关天关心学生社团的人不多。帮楼主提一提。
  小飞鱼能否多介绍一下搞社团的经验,让更多的朋友能够分享
  看样子小飞鱼和LIGUANGSHOU以前都搞过社团,不如我们三个人一起研究一下了。我把以前做影视协会的感想贴一下。  李牧之就是我。    
  中国的教育制度造就的大学生一般都是实践技能比较差,所以社团的内涵成了较觉悟的大学生的一种自我挽救的方式。        左手
  作者:liguangshou 回复日期: 15:55:44     小飞鱼能否多介绍一下搞社团的经验,让更多的朋友能够分享      作者:llinqu 回复日期: 17:05:34     看样子小飞鱼和LIGUANGSHOU以前都搞过社团,不如我们三个人一起研究一下了。我把以前做影视协会的感想贴一下。    李牧之就是我。      对不起,我一直没来,回复晚了。我离开英协已经很久了,最近有很多新的事要做,很遗憾,可能没有时间再研究如何管理,发展学生社团了。关天可能并没有很多搞学生社团的,我个人也没有能力谈“经验”,不过如李牧之网友所说,发表少量感想,倒是可以的。我想多数关天网友们感兴趣的不会是如何搞好学生社团,而是这些年来中国学生社团的实际现状,这些现状的形成原因和带来的思考。    好的学生社团,应该是有一些的吧。如颇有名气的“山鹰社”等,有那么大的影响,不会是徒具虚名。不过所有学生社团的整体现状是活动徒具形式,夹杂了太多的功利,团委打压,同学批评,有的甚至还有官僚,腐败的作风。即使是优秀社团,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学生社团绝不是等级森严,法令严明的官僚机构。学生社团属于群众组织。真正学生社团应该是由有共同理想或者兴趣爱好的学生们成立的以实践理想,发展兴趣爱好,相互交流,锻炼个人素质为目标的学生组织。这个组织在成员们的民主商榷下制定一套会员们都同意遵守的规章制度,规定本组织的日常运作形式和会员们的行为规范。对于社团内部的大小事务,所有的会员都有发言权。    可实际上,很多学生社团都有官僚作风。因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官场那一套,负责人没有那种观念或者能力通过自己亲和力,号召力凝聚会员们的激情,就只有靠传统的“强制力”。这种负责人是最没用的。在学生时代就搞官僚作风的学生干部,是非常可笑的,见识浅薄,自以为是,真得很可怜,背后被叫做“乡里老大”。    那么,一个民主的,进取的学生社团,是不是就不受限制了呢?那也未必。你还得看团委的脸色。有一次,为搞英语表演赛借最大的多媒体教室,团委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把我当皮球两头踢。我一气之下,跑到了校长办公室,里面一行政人员(那家伙很傻*,我去时正用自己的手机打自己桌上的***玩)听说来意就大骂:“团委哪去了,越那么多级上来!”他把“英语表演赛”听成了“音乐表演赛”,后来听清是“英语”,脸色才好了。我心想,如果我是一个“音乐协会”的会长,那争取支持就更难了。最后还是借到了教室。    我的体会,我们的团委最喜欢社团像学生会一样主动地去接受控制。一张逢迎的笑脸,说些“工作情况”如何如何,“希望组织批评监督”之类的话,会让团委另眼相看的。我很少去团委,因为他们喜欢你恭恭敬敬的,我属于不识时务,不适应社会那种。幸亏英协漂亮MM多。有时候在英协开完会后,就会叫某某MM留一下,到团委去说些什么什么事。如果社团要发展,还是要跟团委搞好关系的,建议跟团委交涉,用本协会的MM,比派一个口若悬河的辩士让团委心慌好多了。    没写完,天晚了,睡去了。如果没时间,以后我也不续了。  
  昨晚太晚了,头脑糊涂,写罗嗦了。我上一回复的意思就是,落后观念的残存,有些负责人的独断导致了有些学生社团存在官僚作风。学生社团是群众性组织,以追求自身理想,锻炼自身素质,发展个人兴趣为动力不断壮大,这个过程难免会与官方出现矛盾。学生们的思想,行为是被校方关注的,中国的群众性组织想要摆脱官方的控制,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学校很多社团明确说不愿受团委社联管。    很多东西明明知道不合理,可作为个体是无能为力的。我们都知道大家本来都是同学,平等的,你有什么资格摆出一幅架子说三道四;我们也知道,纳税人交了税养活政府,政府应该为纳税人服务,可现实有那么乐观吗?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充斥整个社会,有些学生社团也不幸成为了功利场。有些发起人是因为快毕业了,个人简历搞好看一些,我是见到过的。    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社团要发展,必须顾及所有会员的利益。因为学生社团不同于有分明的等级的官僚机构,不能靠强制的命令来维持。靠强制力维持的,只能说是官僚机构的附庸。可能很多协会最初都是官方机构的附庸,包括我们英协95年成立初期(当时我当然不在)。如李牧之所说,相当于“另一个学生会”,或者学生会的一个社团部的分支机构。    在具体尝试上,刚成立的社团,或者存在较多困难的社团,不应该过大,这样就有机会顾及更多成员的利益。社团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很多学生社团一开学就拼命招新,这不一定好。会费固然能多收一些,但是能不能令所有会员满意呢?我负责时的英协新老会员不过三百六十多人,我们的常规活动有每周的英语角,口语班,每双周的英语演说组活动。到后来还请了外教每周讲口语课。此外跟英语有关的文艺表演,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准备了很久,快考试了没搞成)卡拉OK比赛(唉,这个意义不大),读书活动,英语讲座,看英文电影都在不断组织着,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会员根本没有参与活动。既然满足不了那么多人,索性不招那么多人,只招真正有兴趣参加活动的。人贵精而不贵多。在人人都满意,愿意为社团发展出力的情况下,很小的社团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人人愿意参与,而不是负责人号令组织活动的情况下,活动肤浅,表面的现象就会消除。    其实最根本的是土壤问题。官僚作风,沽名钓誉,人们只重视物质功利,轻视精神追求已经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不过抱怨也没用。
  谈了那么多都是说协会的不足之处和存在艰难的。也说一说积极的一面吧,    作为群众性组织,学生社团的运作是不同于党政机关和学生会的。虽然面临更多困难,但实际上却可以是    民主管理方式在学生中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成员们的民主意识。    群众性组织不必直接受制于官僚机构,相对独立,自我发展。成功的社团体现了成员们自己的成就。    不同的程度上,学生社团还是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发展了成员兴趣爱好,锻炼了会员的素质。    就说到这里吧。
  期待小飞鱼的下一步讲解
  作者:liguangshou 回复日期: 11:22:53     期待小飞鱼的下一步讲解      讲解如何敢当?只是一些拙见跟大家交流。切莫见笑了。:)
  没什么时间了,我要下了。多谢讨论。
  李牧之先生好像以前在哪里看过文章,能不能也请介绍一下开展社团活动的情况。    
  社团不行.  在一些地方.  他受到的限制太多.
  提起来。  黎兄:这些社团不用到民政部门登记吗?
  心兄,这些都不用,在相关的管理办法里,目前还没有关于学生社团的规定。
  社团?赢利机构
  非常漂亮的文章,竟然漏看了!  补一个红脸,并诚恳劝说楼主勇敢应邀去讲一次!
  就凭你这篇东西,你也该有资格讲!
  谢谢shidi斑竹,我已经推辞两次了,可能飞腾兄已经另外找到高手了,我已经把***留给他们,但还没有接到飞腾兄的***。
  liguangshou朋友,你好!  很抱歉,我没有看到你的留言或者***号码,这段时间,我刚进关天茶舍,所以阅读帖子不太熟悉,所以,没有太注意!  请和我联系!    ***:2  关于主讲人的问题,我一直在等你的回信!所以,请你决定人选,时间定于本月19日晚上19:00(下周日晚上),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我们将邀请浙大许多做得不错的社团参与提问,你能否做一下演讲准备和回答问题的准备。  谢谢!  请到我的个人主页留言或者发送e-mail给我!因为这个帖子如果被淹了,我怕找不着了。谢谢!  飞腾腾飞网(http://web./web/fairtown)  
  感谢飞腾兄提供的机会,我准备一下
  李牧之先生好像以前在哪里看过文章,能不能也请介绍一下开展社团活动的情况。      我和FAIRTOWN 认识的,等你来杭州可以通过他联系吗,我随后会把联系方式短消息给你。这学期又在起草一个论坛。事先可以先和你聊聊,我先介绍一个浙大近几年的社团情况。  
  李牧之先生,能不能现在就给我介绍一下浙大社团的情况,如果我来的话,肯定要重新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否则愧对大家。
  浙大学生工作全部归团委负责,当然也有一部分社团或者组织比较特殊,可能由党委同意组建的,比如邓研会。  团委一般负责:学生会,社团,学生培训(青年素质培训)等一些组织,和所有的学生活动审批(但这一条往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学工委学工部也会过来分权,因为这一部分是直属权利),  学生会一般每个学院(学园,浙大在新校区是属地管理,分六个学园)都有一个(当然也有相应校区机构)现我只以新校区为例子,其它学园有着相同的机构,    校区学生会一般人数在150-200人左右,大型活动的指导权一般分给学生会,如前文所说,在经费人员政策都有倾斜。  社团在浙大约计五十个以上(叫的上名字的),所以有一个特别的机构,社团指导中心直属于团委和学工部(我做了一年也不知道该听哪个,名义上是团委,但资源调配在学工委)管理着这许多社团,其中社团也分校区级,校级,学园级,这个比较烦,暂且放开。    社团的组建:要有五个以上的发起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填申请表,活动计划,会员管理,会费等方面,在开始的时候我参与社团规章的制定,还涉及一部分民主程式,但这些往往无法实行。(可以来之后面谈)。  社团招新:在批准之后,可以招新,今年是社团指导中心统一的一天时间招新,人员的多少往往关系到会费,和活动的好好搞,人少了没有会费,人多了活动不好搞。  社团的活动审批:先做好计划,到社团指导中心审批,再到学工委去资源调控,再到保卫,最好获取资源,(整个过程可能要三天左右,步履可能有些变化,但众多社团引起的资源紧张是一定的,因此会竞争,其它再详谈,背后有些无法说明的事情)  社团活动:根据得到资源,做海报,准备,现场指挥。  社团总结:这一点只是程式,为了年终的评优。    在我的手中社团有半年没有传下去,主要原因是没有人接手,其中社团的管理阶层没有人想做,只有一些大一的学生和发起人,往往在一些过程无法得到保证。    在审批过程中,会出现官司僚的现象,不过这一点我认为要好的多,一般不会出现权钱等现象。但却是社团最为头疼的地方,社团的好坏全在这一点,就是这一步骤的监察,管理不够,我认为应该有学生来管,权限己经部分放开(去年新校区刚建立时,和校区老师一起筹建了文管会(活动审批,资源调控部门))但在评估等地方差很多。    其它的我时间不大多,在详谈了,可以来杭时用一天时间根据浙大详情修改,我一定帮忙的。己发短消息给你,不知道收到没。  
  先生好文,转一篇文章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社团的问题。    社史钩沉   ----摘自《金字塔》学刊  前言:  校园里社团活动沸沸扬扬,众多社团领导人却在惨淡经营;不断有新的社团成立,有不断有新的社团因处境艰难面临倒闭破产;低年级同学对社团趋之若鹭并往往参加好几个社团,而高年级同学除了几个苦苦支撑的社团负责人外,基本上对社团不屑一顾;学校里新冒出的质量低劣的学生刊物多如牛毛,但几本具有较大影响的“老字号”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推迟出版-----   众多“社团怪现状”让人产生了不少疑惑:为什么社团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难道是他本来应该有的面目吗?学生社团的意义和作用何在?它的出路在何方?现象的纷繁令人无言以对。下面仅希望从社团饿发展史中,找寻某些问题的***。   一   八十年代的辉煌,到今天已不可再现。当年的活动如此热火朝天,跟当时的背景环境有关。刚从文革走出来的大学,校园气氛还相当沉闷。77、78、79这老三界的大学生都忙于补回自己在文革中失去的宝贵时间。到80、81这些真正的新大学人走进校园后,出于一种天性,一种不可避免的天性,一种不可避免的需要,学生社团就成立起来了。它一旦成立,立刻为学生们的青春活力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发挥场地。而且八十年代实行的是分配就业制度,大学生无须过多的考虑毕业后的事情,因此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进了社团的活动,其投入程度是今天所难以想象的   随着我国的开放,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涌进了大学校园。萨特的存在主义和自我设计,弗洛伊特的精神分析和自我意识,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在校园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热潮。在睁眼看世界以后,大学生的眼界变得开阔起来,忍不住要用新的眼光去打量旧的世界,自然发现了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虽然他们对新思潮的掌握也并不全面和深入,虽然单纯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的批评不免流于理想化和不切实际,但青年人的热血和激情,让他们乐于在唐吉诃德式的批判和呐喊中获得一种英雄的感觉。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经常陷于一种和社会的对抗中。那时候的大学生也不多,“天之娇子的地位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和精英意识。”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强烈的参与感和启蒙情怀在他们身上也得到了遗传。频繁发生的学潮是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最好注脚。  社团也成为这种激情发泄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经常在一起坐而论道。八十年代中国大学里浓厚的学术气氛既有助于此又有赖于此。某些方面的共同兴趣,使一批批志同道合者走在了一起,出于推广和传播自己思想的需要,一个又一个的社团成立起来了。   二   确实,社团在九十年代初的再度辉煌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众所周之的原因,中国的大学校园有好几年被严格控制,而大学生也从八十年代批判社会的高谈阔论中惊醒过来。现实是真实而残酷的,并不象书本上的理论那么简单。与其空谈政治,不如从事更现实的经商。再加当时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开始蔓延,一下子“经商热”席卷大江南北,下海声在师生中随处可问。而在92年邓公南巡讲话以后,商业大潮更猛烈地涌进了大学校园。   与此同时,社团又慢慢开始活跃起来。毕竟还有不少学生存在一些精神需要,要通过社团这一方式得到满足。这一时期的校园产生了不少“文化精英”,理想主义和启蒙情怀依然在他们的思想中存在。但他们发现自己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少数人,理想的缺失和功利的行为方式构成了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由于渴望成为话语中心,他们又开始批判,这一次,更多地落在大学生自己的身上。不过,他们已经悲哀地发现:他们的同志越来越少了。   尽管如此,这一批人的存在,使校园再次热闹起来。各路英雄纷纷登台,一种极端崇尚实用的风气也开始出现。仍然不主有人在摇旗呐喊,但声音已越来越小,海报板却变得越来越大。  三   历史的镜头又拉回到今天,五光十色的现象扑面来,使人在各种各样的冲击中不禁迷失了方向。评价历史或回顾过去并不难,但要对你所处的时代作出一个透彻的分析,总是会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经历、视野、角色、感情等因素所限制,以至作出错误的判断。但这样的分析却不得不做。   不过,今天各种事物的复杂性,昨天与之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改革开放进入第二十个年头,身处前沿的广州市,所经历的变化用翻天覆地也不足以形容。在巨大的物质变化底下,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为急剧的转变,中国用二十年,走了别人几百年才走完的路。也就是说,从我们这些大学生出生到现在的时间里,中国人已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也难怪现在大学里有这么一种说法:大一和大二的学生都已经有代沟了!   在广州这个现代化的都市,信息工业的发展使这里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而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急剧性和不彻底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思想都在这里找到了寄居点。受这种外部环境影响,大学生今天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性。又因为当前社会并没有形成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大学生在几种观念之间摇摆也成为很常见的现象。   其实,这一点在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和动机上有很明显的表现。想发展兴趣爱好的有,想锻炼能力的有,想捞个官混个履历的有,想多认识些朋友的也有,当然,想通过社团“泡妞”的同样有。只要看看这些人的“成分”,谁还会天真地以为社团是一帮志同道合者的兴趣团体?由这么一群目的与方向各异的人组成的社团,不可避免要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一片混乱当中,价值理性的失落成为普遍趋势,实用主义功利思想则日益盛行。这对于一向以精神为旗帜的社团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社团能给你什么呢?-----实际的好处?例如钱财、吃喝、加分、评奖学金、入党、考研、分配之类,显然各学生会的资源更加丰富;能力的提高?校广播台已成为半专业性的办事机构,在那里无疑能得到更多的锻炼;社团还有什么优势吗?------纯精神上的满足?那对找工作又有什么帮助?!   与此同时,大学生所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成为影响社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今天到处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早已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自从大学 逐渐取消分配就业制度,找工作的压力就一天比一天大。特别是最近几年经济的不景气,下岗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如今的大一新生一进学校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为了在找工作时能多一个筹码,“电脑热”、“英语热”、“考研热”、考证热“成为这个时代中大学的流行色。为了多捞一些资本,不少人在各学生社团上窜下跳,哪里有奶哪里就是娘。  于是,九十年代后期的社团陷入一种越来越尴尬的处境。大家都想从社团中得到一些什么,但谁也不想为此付出什么。结果谁也满足不了,对社团的失望有导致付出的更少。社团这种深层矛盾在恶性循环中不断加深。   此外,在商业大潮持久的冲击下,学校里与此联系的活动已不再简单的局限于经商,各种活动从形式和数量上都不断增加:众多商家和店铺的广告直接出现在校园里,拉赞助搞活动在学校里已成为共识和时髦,由于此种形式的普及,在学生中甚至出现了“拉赞助专业户”这一新产物;商业宣传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各院系学生会举办的各种球赛、辩论赛、卡拉OK赛以及包饺子大赛、水果拼盘大赛的海报贴得全校都是,虽然对外系人毫无意义,但宣传越大越牛气好象已成了大家的共识。   各种活动不但形式上不断翻新,数量也越来越滥。一种相同的活动(例如刊物),往往校里搞,院里搞,系里高,年级搞,甚至班里也搞,可能就差没在宿舍里搞了。漫步在校园里,“XX节”、“XX庆”的海报随处可见,使人感觉校园的每天都是节日。大量的“重复建设”既浪费了资源,又让学生疲于奔命。它于主办单位和广大同学有何意义尚未清楚,但社团的生存空间无疑被进一步缩小。   受整个社会和学校大环境影响,社团作出了种种改变以维持其生存。由于某些部门或院系支持办起来的社团越来越多,从社会上拉赞助以寻求经济支持也以成为共识;活动越来越倾向于宣传效应,而通过招揽大批新生也能维持一派繁荣的景象。  呜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校园里的社团一片喧闹,蔚为大观。根据社会学的原理,情绪和气氛是能够在人群中传染的。一下子大家都来过把瘾,新社团像泡沫一般越冒越多,越吹越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阳光照耀下,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深处的虚弱,如今社团的外部活动和内部组织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活动虽然热闹,但由于缺乏实质内容,水平和层次不高,很难吸引高素质的同学参加,缺少高素质同学参与的活动和社团,其水平又不断下降,而由于参加和领导社团的人不再具有一个真正的目标和追求,社团的性质和作用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以至很难再用以前的标准和眼光看待今天的社团。   建立在人员高速流动前提上的社团管理,同样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难。由于缺乏利益的“胡萝卜”与行政的”大棒”,现在社团干事的“寿命”一般只有一个学期,而从一个新社员到一位熟练的干事,需要花相当长一段时间。大量填充职位的新手,根据彼德原理只能是不称职的。所以,社团的内部组织工作从根本上只能是简单、粗糙而不完善的。要想建立一套很完备的社团管理制度,无异于想在沙滩上建大厦。   四   今天的社团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只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这是由社会思想和生活的多元性所决定的。随着年级的增高,其他生活的不断增加,能花在社团上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对一个社团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而不是金钱。有人没钱,可以自己掏钱做经费;但有钱没人,钱再多也没用。社团陷入困境,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在学生自己身上。相同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他们某些相同的思想。这些相同的思想让他们作出了相同的选择,这些选择导致了同样的结果。 当这种相同的困境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社团出现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是某个社团的特殊原因,而是有某些普遍的规律在起作用了。当我们看到社团在不同时代截然相反的遭遇,看到同一时代里各个社团的相同处境,我们就应该知道:社团的兴衰成败,并不取决于具体的人或事,而是由他本身的性质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决定的。  那么,社团在今天为何会如此衰落呢?除了时代的变迁,是否他本身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只是在今天暴露得特别明显罢了。当我们向一个目标前进又发现自己不能达到他的时候,通常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我们走的路不对,不然就是我们的目标不合理,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是啊,我们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他能达到吗?   从八十年***始出现的学生社团,其实继承了二三十年代大学生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启蒙情结。理想永远比现实美好,充满理想化的学生总会对周围的世界觉得不满。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国大学生形成了“批判社会,参与政治”的传统并一直延续下来,尽管在不同年代得到的评价很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想扮演“唤醒民众”的社会救世主角色,只是事过境迁,下场不同而已。   尽管从九十年***始,这种批判更多地由政治转向了文化,对象从社会变成了学生,但当我们摇着理想的旗帜向周围呐喊,到处推广价值理性的时候,不也一样是以一种启蒙者、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吗?任何时代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都需要社会良心的监督与批判,但问题是我们大学生能担起这个责任吗?   其实在很早以前,蔡元培先生就指出:“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来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的政治的组织。“确实,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在理论和实际知识还远远不够的时候,又谈何改造社会,批判社会呢?也许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但在新形势下假如还希望成为大众思想上的领导和导师,却没有这个可能和必要了。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需要英雄和救世主。   旧的学生社团,由一群志同道合者所组成,他们为兴趣为理想为精神走在一起。他们不遗余力地向周围的人宣传自己的思想,甚至为此大量付出也在所不惜。在今天,由于思想和利益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已经不会再有如此相投的志趣,不会再有如此忘我的付出。所以,由于基础的崩溃,旧的金字塔倒塌了。  五   在任何一个时代里,无论当时是物欲横流,还是政治高压,总有一部分人,为了他们的理想而不懈奋斗。对于他们来说,精神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在茶余饭后以供消遣,而是任何功名利禄都无法替代的必要需要。正由于这一部分人类精英不断的努力和追求,社会才得以进步,人类文明才得以发展。同样,即使在变化快得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社会里,还会有一些信念保持不变。也许我们已经不再相信永恒不变的爱情,但对精神的追求永远令一些人憔悴而不悔。   不过,相同的精神在特定的时代有它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古希腊,苏格拉底作为“雅典城的牛虻”而被人鸠死;罗马帝国早期的基督教徒,尽管惨遭屠杀仍不改起虔诚的宗教信仰;在中世纪的欧洲,布鲁诺、伽利略、达维等科学家由于提倡传播与基督教义相违背的学说而受到种种迫害;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富强而献身------不过,综观中外漫长的历史,并不是每个时代都会有如此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很多时候,这种精神并不是以一种很明确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内在本质是一致的.   当今中国社会,既没有突出的国家忧难,也没有明显的政治压迫,相对获得了自由和财富的人们却不知道怎样进一步使用它.现在除了挣钱还该干些什么?大家都很迷惘,以后回怎么样?大家还是很迷惘.因为现在中国正处在转型期,这中间会经历如何艰难复杂的过程,其实大家心里都没底. 朱荣基总理上任时所说的&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返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注脚.  因此,在各种社会思想一片混乱而又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主流价值观的今天,假如你一定要问:我们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我现在能告诉你的就是: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我们不愿意庸庸碌碌一辈子,只是为了填饱独自买套房子,我们还需要精神粮食,去满足心灵的需要,我们更需要找到一个人生的目标,并为此奋斗终身。在一片实用主义浪潮的冲击下,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长远清醒的眼光,努力发展自己,为将来的自己和国家都作好必要的准备。只要我们坚持对理想的寻找,有朝一日总会象浮士德一样找到自己的理想。   所以,以精神和理想为号召力的社团,现在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必要。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因此他必须在与同类的交往中才能逃避孤独的痛苦。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人,通常都生活在更深的孤独和痛苦中。而当他遇上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仿佛一个战士在孤零零地挖着自己的战壕时,突然和另一个人的战壕相通了。当更多的战壕相通交叉成为一个阵地的时候,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就远远大于很多孤立的战壕,每个人因此在身体和精神上也变得更强大起来。   在今天的校园里,社团已经出现了各种分化。有的为了宣传效应,活动声势越搞越大,有的继续坚持自己的精神阵地显得默默无闻,有的为了官职和面子而半死不活的维持下去;而在组织方式上,有的人数庞大号称上千人马,有的走精英路线寥寥无几,有的是一两个老生带着一大帮新生犹如老牛拉车。社团道路的复杂如同社会思想的多元化。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现今社团应该为自己确立怎样的目标和位置呢?   既然在喧闹的现代社会里,我们的声音太小已不足以向别人呐喊,那么社团还能起什么作用呢?在大学生社团起源的西方大学里,社团主要是起到兴趣俱乐部的性质。参加者有某方面的共同兴趣和爱好,借参加社团这一形式来继续保持和发展。与此相比,来到中国以后的大学社团既有历史的传统,又有中国的特色。先是和政治的缘分(这可能是继承中国传统士人“学而游则仕,除此无它途”的文化心理吧),然后又和经济利益挂钩,又或者想借此达到如前文提到的种种目的。这里面,总透着一股变味的怪味道------“功利和太急”啊!   所以,在精神不变的同时,社团的定位和方式应该改变了。既然我们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就不要撑那么大的架子,既然我们连自己的价值、理想都不是很坚定确切,就不要对别人作出一副启蒙者的样子。因此,社团的定位应丛往日的“启蒙阵地”转变为今天的“兴趣俱乐部”。要启蒙别人,就要先启蒙我们自己!   此外,社团的活动方式也要作一些响应的改变,如今社团接的做法值得从新考虑:质量是活动只求表面繁荣不求实质内容;数量是社员人数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少同学,他们尽管对某些方面有较高的兴趣和修养,当大学四年却从不参加与此相关的社团。他们说道:”刚开始是不敢参加,以为里面都是一些很厉害、很有水平的人,到后来是不屑参加,因为发现里面的人,(指干部)水平很低,比我都还要差,有些甚至连爱好都说不上。”由此可见,在以后,水平和质量应成为组织活动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精英化”的道路势在必行。
  (全文有删改)  
  我也想说
  我也是社团工作的实践者,三年来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社团的定位要低,社团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社团定位过高,就需要有高水平的领导者,同时甚至要求有同样理想与激情的后继者,而这在现有的条件上只能是靠“机缘巧合”,可遇不可求。人才不是靠社团培养出来的,短短两年的社团经验只能培养兴趣,而不能真正培养出人才。外界的诸多限制主要是财力上的,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我们的学院由于很多原因不允许我们办刊物,不批经费。为此我们很伤脑筋,几经周折(因为是学术类社团)最终靠自掏腰包的方式才能够出版,但是有被学校以“无批准”的原因给封掉了。
  在这里看到《金字塔学刊》中的文章,激动啊!感谢柳寒江.  请大家关注这个论坛http://home./pyramid/bbs6/(金字塔论坛),刚刚起步一切都在初学之中,各位大侠多多指教.
  作者:柳寒江 回复日期: 16:43:28     我也是社团工作的实践者,三年来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社团的定位要低,    定位一低的话,前度不够,流于于流水平,不足以看出的点,我做的时候,起点都很高,我觉得应该这样,尽人事,不管天理,一件好东西我是一定不能做的差一些,我是不能接受的。  
  不是那个意思,可能我表达得不好,就是说不能走”精英主义”的路子,应该走大众一点的方向。否则实在是很难存续。
  社团的关键在管理上,好多社团收了钱之后,搞些象征性的东西就没有下文了,搞的很多人有受骗上当的感觉。更有些社团负责人,拿会费购买通讯工具去了……
  这帖又上来了。
  感谢柳寒江好文,还望多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分析
  另外,各位朋友能否将你们所感兴趣的社团宗旨、章程贴一些上来,越精彩越好
  进入大学后曾疯狂地报了几个社团 结果呢 交完钱啥事都没有  我怀疑TMD是在敛财
  作者:金雕撒野 回复日期: 16:03:22     进入大学后曾疯狂地报了几个社团 结果呢 交完钱啥事都没有    我怀疑TMD是在敛财    建议你去告他们。
  作者:金雕撒野 回复日期: 16:03:22     进入大学后曾疯狂地报了几个社团 结果呢 交完钱啥事都没有    我怀疑TMD是在敛财      这样的社团不少
  看一看
  兄什么时候来  
  关于校园社团,我臭鸡蛋都不想扔.    至少在我的理解里,还没有一个让我觉得真正有必要一帮人凑在一起大肆讨论而且以为自己正在拯救民生的社团.    我们正在谈论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而最重要得事情轮不到我们我们也没有兴趣.    我始终相信组建社团就是拉帮结派.相信胡适的那句话吧!狮子总是独来独往的,而癞皮狗却总是成群结队.    
  关于校园社团,我臭鸡蛋都不想扔.    至少在我的理解里,还没有一个让我觉得真正有必要一帮人凑在一起大肆讨论而且以为自己正在拯救民生的社团.    我们正在谈论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而最重要的事情轮不到我们我们也没有兴趣.    我始终相信组建社团就是拉帮结派.相信胡适的那句话吧!狮子总是独来独往的,而癞皮狗却总是成群结队.    
  作者:乡村一霸 回复日期: 17:09:51     关于校园社团,我臭鸡蛋都不想扔.        至少在我的理解里,还没有一个让我觉得真正有必要一帮人凑在一起大肆讨论而且以为自己正在拯救民生的社团.        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自己拯救民生的社团应该没有吧。至少是不允许存在的。  不过很多社团该砸是真的。
  sdzzok    够惨的。如果搞得是什么琴棋书画内社团,或者马列毛类社团,肯定没什么问题。
  作者:llinqu 回复日期: 16:48:02     兄什么时候来      牧之兄,那天和飞腾通***,他说13号到14好来和我谈谈,但现在还没有接到他的***。
  他刚回来,可能还忙一些,我先去问问他吧。  
  原来早已回杭州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