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系列第八辑:武器沙龙
我的图书馆
?二战风云系列第八辑:武器沙龙
第一节& 坦克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称五号坦克)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入使用的一款坦克,它主要于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为对抗苏联T-34坦克的武器,及取代三号坦克和***坦克,并与它们和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战,直至战争结束。而它亦被认定为德国在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并与苏联的T-34/85齐名。在1944年之前它被标识为五号坦克豹式,并被陆军部编号为Sd. Kfz. 171。在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称“豹式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制造的重型坦克。虎I坦克自1942年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至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为止。
在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为Pzkw Ⅵ Ausf. H,但后来重新设计成为Ausf. E (Ausführung Ger. "version")。这名字同样跟Mark Ⅵ-E、Panzer Ⅵ-E、PzKpfw Ⅵ-E或Sd.Kfz. 181 (Sonderkraftfahrzeug 181)虎式坦克英姿一样知名,尽管公众通常只知它们的名字是虎I或简单称为虎。虎这个绰号是由斐迪南德?保时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设计概念同时延用到其他车辆上面,包括虎Ⅱ(虎王)坦克和突击虎式突击炮。
&斐迪南坦克歼击车 在二战中后期更名为“象”式坦克歼击车,日,德国军方决定研制新型重型坦克,以便与苏联的T-34坦克和KV重型坦克相抗衡,研制代号为VK4501,由波尔舍和亨舍尔两家公司竞争。两家公司都生产出了样车,波尔舍公司的样车称为VK4501(P),亨舍尔公司的样车称为VK4501(H)。对比试验的结果,军方选中了VK4501(H),定型后便是大名鼎鼎的“虎”式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 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鼠式坦克 是二战期间德国制造的一种超重型坦克,是世界上最重的坦克。超重型坦克是在军备竞赛中设计或制造的产物,虽然一些超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但由于其往往并不实用。大多数的坦克都缺乏机动性、策略流动性以及是机件可靠性。据称制造两辆,一个是在实验中毁掉了,另一个据说在柏林战役中出现过,被苏军击毁,还有一个传说是纳粹防止被苏军缴获,就自己毁掉了。
&***突击炮 是为了满足德国军方对突击炮的需求而由克虏伯公司所研制的。由于三号坦克并非由该公司生产,克虏伯公司便以自己生产的***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再加上作出轻微修改过的三号突击炮的炮塔,以此发展出***突击炮。克虏伯公司从1943年12月至1945年5月一共生产1139辆***突击炮。(其中31辆是由战损的***坦克改装的)在实战中绝大多数***突击炮都被部署到步兵师。与同样衍生自***坦克底盘的***驱逐坦克相比,***突击炮的火力虽然相等,但其防护力较差。但是由于其前方装甲的面积与主炮搭载位置的关系,相较于头重脚轻的***驱逐坦克重量平衡度好得多,操控性与机动力也较佳。
&SFH 18(德语:schwere Feldhaubitze 18)榴弹炮 德军昵称“Immergrün”(常绿树),为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重型榴弹炮,每个步兵师皆配置了12门作为师重火力支援。虽然实际口径只有149.1毫米,但是因为前身sFH 13榴弹炮也是同口径以15厘米命名,因此延续这种命名方式。
&“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 根据在东线早期战斗的经验,德军发现自己缺乏跟得上装甲部队前进速度、能提供及时火力支援的“移动野蜂炮兵”支持。1941年晚些时候,军方作出了在3式坦克(Panzer Ⅲ)底盘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榴弹炮载运车的决定。1942年早期,一辆在3式坦克(Panzer Ⅲ)底盘上***带有炮口制退器的105mm leFH17型榴弹炮的原型车完成了。由于当时已决定将采用4式坦克(Panzer Ⅳ)底盘,这个设计没有被接受。但总体设计思想得到了肯定,所以很快一辆在4式坦克(Panzer Ⅳ)底盘上***105mm leFH17型榴弹炮的原型车被制造出来了。1942年7月,军方又要求采用威力更大的不带炮口制退器的150mm sFH 18 L/30型榴弹炮配合埃克特Alkett公司发展出的新底盘Geschutzwagen Ⅲ/Ⅳ,它结合了3式(主要是J型)和4式坦克(主要是F型)的部件。开始时,“野蜂Hummel”是作为一种过渡期的方案,准备用到新的自行火炮专用车体/平台开发出来为止。为了提供足够大的战斗室,底盘被少许延长,引擎从以前的位置(车体后部)向中间移。这种Geschutzwagen Ⅲ/Ⅳ底盘还用于“犀牛Nashorn”自行反坦克炮。1942年年底时,由埃克特Alkett公司设计、德国埃森工厂Deutsche Eisenwerke制造的第一辆“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生产完成。至1944年,德国埃森工厂共制造了666(一说724)辆“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和150多辆“野蜂Hummel”弹药载运车。
&古斯塔夫列车炮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它被700万马克被军方购买,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昵称“多拉”。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千米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
&600毫米Karl“卡尔”重型臼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出名的德军重型臼炮。其600毫米的巨大口径和短身管猪鼻式炮管成为其典型特征,卡尔臼炮是战争历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径的重型臼炮。德国人制造出这样的超级变态炮的创意是为了打破法国马其诺坚固防线对德军的围困和束缚。
&T-34坦克是苏联于1940年代到1950年代生产的中型坦克,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种坦克一共生产了约8万多辆,而且其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IS-2重型坦克& 苏联二战后期开发的重型坦克。日,命名为IS-2重型坦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分别采用铸造和焊接结构。IS-2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122mm火炮,火炮身管长为43倍口径,可以发射曳光穿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在转向机构方面也采用了新的技术,这种"二级行星转向机"可以提高坦克的机动性,后来的T-54/55和T-62也都采用这种转向机构。IS-2重型坦克一共生产了2250辆,连同改进型IS-2M共生产3854辆()。其火力优于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
KV-1,即“K?伏罗希洛夫”坦克,由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的女婿----设计师科京领导研制。以1937年制造的SMK双炮塔样车为基础在1939年制造出KV双炮塔重型坦克,原本使用弹簧悬挂但后来改为扭杆悬挂,在1939年入侵芬兰时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
MT-1 二战前夕,苏联西北方面军指挥部要求为4辆试验用的KV-11***上152mm的榴弹炮。KTZ设计局最优秀的设计师被召集起来完成这个项目。两个星期后,一种新的试验车型设计完成了。一开始设计者决定***152mm的mod型榴弹炮,最终更现代的152mm M-10 Model 型榴弹炮取代了它。新的更大的炮塔也被设计出来以适应这种重型炮,该炮塔被命名为MT-1。
KV-14自行火炮 面对德军新式的坦克,苏联开始研制一种名为KV-14的新型自行火炮,该种自行火炮装备一门152mm ML-20型火炮,还装备了全方位观测仪(为了实施间接瞄准射击)以及ST-10型远视仪(为了实施直瞄射击)。其直瞄射击距离为700米。所有的KV-14突击炮都装备了10-RK-26型无线电以及TPU-3型内部通话机。它的底盘则是采用了仍在生产的KV-1s坦克的底盘。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俄语:Катюша,俄文罗马化为Katyusha)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走火箭炮。相较于其他的火炮,这些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它们虽比其他火炮来的脆弱,但价格低廉、易于生产。二战中,卡秋莎成为了第一种苏联大量生产的自行火炮,并常将其装载于卡车上。和其他自行火炮相比,这样的机动性为喀秋莎带来其他的优势: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并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离开。其火箭发射车为美援的雪佛兰G7100及福特-马蒙?夏灵顿HH6-COE4等。
B-4型M毫米自行炮架可以说是苏联红军使用过的外形最为怪异的一种重型火炮,该炮由位于列宁格勒的波尔舍维克兵工厂制造,在二战期间,该炮在对付混凝土加固的重型碉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哈尔科夫、柴科斯基、柯尼斯堡、但泽以及进攻柏林的途中,苏军一直都装备着该炮。
老玛坦克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期,英国军方将坦克划分为:步兵坦克、巡洋坦克和轻型坦克。其中,对步兵坦克的要求是:装甲防护强;行驶速度不要很高,以便使徒步冲锋的步兵能跟得上;不要求有很强的攻击力,坦克的武器只要有机***就足够了。这些要求的确不高,但对造价的限制也很严格,整车的造价仅为6 000英镑。1934年,英国军方决定开始研制步兵坦克,负责监工的,便是二战时赫赫有名的帕西?S?赫巴特将军。同年,英军组建第1装甲旅,赫巴特时任准将旅长。就是这个赫巴特将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担任第79装甲师的师长,战功显赫。第79装甲师也被盟军官兵谑称为“赫巴特将军的马戏团”。&
(PS:这张图的武器不是蒙哥马利,而是老玛坦克。)
瓦伦丁(Valentine)步兵坦克是一种轻型坦克,其特点是装甲防护较好,但行驶速度较慢,主要用于协同步兵作战。该坦克由克斯-阿姆斯特朗有限公司于1938年开始研制,1940年5月交付首批车辆。到1944年初停产时,共生产了各种型号的Valentine坦克8275辆,其中加拿大生产了1420辆
“十字军”坦克是二战期间由纳菲尔德公司在原先“巡洋舰-Ⅴ型”,在大战前夕制成Ⅵ,即“十字军”式。“十字军”式与英国的A-13型一样,使用340马力的星型气冷汽油机,但装甲增至40毫米,装有一门40毫米炮,最大时速为43.2公里,行程160公里,重量近19吨。1941年6月在北非沙漠投入实战,反击隆美尔“战斧”的进攻。英国人发现“十字军”坦克的速度高,悬挂系统优良,但故障太多,因故障而落入敌手的坦克比打坏的坦克还多。它的装甲也嫌薄,火力也太弱。英国人遂将之改进,把装甲增至52毫米,用57毫米炮代替40毫米炮,其近距火力支援型换装了3英寸榴弹炮。改进后的“十字军”坦克在阿拉曼战役之前,一直是“沙漠之鼠”第7装甲师的主力标准坦克。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对“十字军”坦克的机动性羡慕不已,意大利还试图仿制“十字军”坦克。英国共生产了5300辆“十字军”坦克,占战时英国坦克总产量的19.6%
Churchill(丘吉尔)步兵坦克是英国的最后一种步兵坦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生产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总生产量达5640辆。Churchill坦克是取代MatildaII(马蒂尔德)的步兵坦克,研制代号为A20。但是在研制过程中,英国发现A20样车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1940年7月,沃克斯豪尔汽车公司接受了研制A22步兵坦克的合同。并于7个月后制造出第一辆样车。1941年6月,第一批14辆生产型坦克交付英军,接着就开始了大批量生产,并命名为Churchill步兵坦克.各型丘吉尔产量共达到5640辆,是战时英国产量最大的一种坦克。
(PS:看见了吧,帝国主义不过是纸老虎!)
17磅反坦克炮& 1942年冬,有关德国研制的新型重型坦克的各种情报不断经由苏联谍报人员传至英国情报机关,但未能引起英国陆军的足够重视。不久在北非的突尼斯境内,英军于1943年1月与德国“虎”式重型坦克的初次交火及1943年2月与德第501重坦克营大规模地正面交锋,虽然两仗英军都取得了胜利,但暴露出英军乃至西方盟国坦克装备的火炮无法与德国坦克正面对抗的弱点。对缴获的“虎”式坦克进行的火炮射击实验和在西西里岛的战训证明英国陆军装备的17磅反坦克炮是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为开辟欧洲大陆第二战场作准备,并对抗德国重型坦克,英国陆军决定加快17磅火炮的车载化进程。
M3中型坦克 在最初的设计中,该型坦克的主炮口径为37毫米。当设计快完成时,德军全面占领了法国。波兰和法国战役大大震动了M3的设计人员,他们意识到37毫米口径已远远落后于实战需要,于是一笔把主炮口径改成75毫米。但已设计好的炮塔无法容纳这么大口径的火炮。无奈中只好在车体上打主意:在车体的右前方装了一个类似瘤子的突出物,75毫米主炮就装在那里面。这种新坦克在日被美国军械委员会定名为M3中型坦克。由于战争需要,很快就批准投产。正式生产于1941年8月开始,到1942年12月结束,一年多的时间里共生产出6000余辆M3中型坦克。
MK3型 1935年MK1型25磅炮研制成功,虽然火炮身管设计完全可以承受强装药,但18磅炮炮架却难以承受强装药的冲击。使用3号装药时,最大射程达不到13000米,只能打到10500米。1936年英军开始设计MK2型25磅炮,其更坚固的全新炮架使最大射程达到12250米。由于研制工作的拖延,1939年二战爆发时英军装备的还是MK1型。MK2型于1940年最先装备了挪威战场上的英军。为了发射穿甲弹,MK2型于1942年***了炮口制退器,称为MK3型。(PS:我英雄连V5)
M4“谢尔曼”中型坦克 日,美国开始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根据M3“格兰特”的不足,军方要求将75mm火炮装在旋转炮塔上,研制代号是T6中型坦克,1941年9月,T6坦克定型并被命名为M4“谢尔曼”中型坦克。M4是在M3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底盘总体布置和行动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为整体铸造炮塔,圆弧过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PS:还是我英雄连!)
M36坦克歼击车 二战后期,一种新型的坦克歼击车深受美国大兵的喜爱。它就是著名的M36坦克歼击车。1944年下半年,M36开始装备欧洲战场上的美、英和加拿大军队。不过,开始时的装备数量很少。一位欧洲前线的美军装甲兵部队司令官曾紧急请求:“请火速装备M36,哪怕是只装备一辆也行”,迫切的心情溢于言表。美军装甲部队之所以急需M36,是由于M36具有强大的穿甲威力和出色的机动性能。
M18地狱猫式坦克歼击车(M18 Hellcat)为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发的一款坦克歼击车。它是美M18地狱猫式坦克歼击车军在二战时所有履带装甲战斗车辆中行走速度最快的一款战车,故有“地狱猫”(Hellcat)的称号。
M101又称M2A1,二战时期是美国师级装备,口径105毫米,最大射程达11公里,也是美军数量最多的轻型榴弹炮。在1941年起生产,在各战场作为师级支援火力大量生产并支援给各盟军使用,其以廉价、设计简便、与火力适中的特性获得炮兵的肯定,其升级版直至今日仍有在部分国家服役
M26“潘兴”坦克共生产了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1集团军下属第3和第9装甲师,在日攻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
注意:M26潘兴在之前为了对抗虎式坦克被定义为重型坦克,但在二战后被重新定义为中型坦克。现在大多数人将其当做中坦看待,也有小部分人把它当重型坦克来看待。
MP40冲锋***,及其原型***MP38冲锋***,是不同于传统***械制造观念具有现代冲锋***特点的方便批量生产而设计的第一种冲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军队使用最广泛、性能最优良的冲锋***。它曾经被称为“施迈瑟冲锋***”,其实与德国***械设计师胡戈?施迈瑟并无联系,他并没有参与该***的设计。
StG44突击步***(Sturmgewehr 44,定型投产时名称MP44),是现代步兵史上划时代的成就之一。它是首先使用了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弹并大规模装备的自动步***。
Kar 98k毛瑟步***,由Gew 98毛瑟步***进而来,Kar 98k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军队装备的制式步***。从1935年开始服役,直到二战结束前都是纳粹德军的制式步***。Kar.98k成为二战期间产量最多的轻武器之一。
MG42式7.92mm通用机***(MG42 7.92mm General-purpose Machine Gun)
生产单位:德国毛瑟公司(Mauser-Werke AG, DE)
现状:装备
用途:杀伤中、远距离有生目标
绰号:撕布机;希特勒的电锯
MG34 7.92mm通用机***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通用机***,是德国毛瑟公司设计的。它综合了以前许多机***的特点,同时自身也有不少特点。它是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现代通用机***。作轻机***使用时两脚架固定在机******管套筒前箍上;作重机***使用时,机******在轻型(铝制)高射三脚架或高射双联托架式***座以及折叠式高射支柱上,也可固定在与1专用高射支柱上。二战中还生产了许多MG34S和MG34/41等改良型机***。改良型机***比原型机***尺寸短,***管也短;发射机构只能连发;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和***管助退作用。
PPSh41式7.62mm冲锋***由前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汉译:波波沙冲锋*** 又名:人民冲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建奇功,是二战名***之一,它用于取代ППД系列冲锋***。该***经过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队试验后,于1941年正式装备苏军陆军步兵,突击队及摩托化部队。1942年年中开始大批量生产,直到40年代末,共生产了600多万支。
DP轻机***即捷格加廖夫轻机***(Ручные Пулемёты Дег тярёва),曾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大量装备,也被称为“转盘机***”,因其大弹盘得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期,这种机***被广泛装备给志愿军的步兵班,在山地坑道攻防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司登冲锋***结构非常简单,乍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组成的:***管是圆的,那很自然,套筒也是圆的,***托也是圆的,***机拉柄也是小圆管。于是有人嘲笑它是“水管工人的杰作”。(PS:“水管工人的杰作”----这----这----还带刺刀啊?!!)
后装式斯耐德-恩菲尔德步*** 恩菲尔德镇位于英国伦敦的北郊,英国政府于1804年在那里建了一家兵工厂,最初的恩菲尔德兵工厂只是负责组装布朗-贝斯(Brown Bess燧发***),后来发展成设施完善具有研发能力的轻武器研究和生产厂。虽然英国皇家兵工厂不只一家轻武器工厂,但恩菲尔德是主要的研发中心,在那里研制的步***被冠以恩菲尔德步***的名称。第一种使用“恩菲尔德”名字命名的步***是在1853年设计的一种单发前装式线膛击发***。在1866年又设计了后装式斯耐德-恩菲尔德步***,这是把前装弹的1853式恩菲尔德步***装成后装弹的斯耐德式后膛的产品,口径为.577英寸。
汤普森冲锋*** 由美国人O?V?佩思和T?H?奥克霍夫设计的。 又叫芝加哥打印机,最早的生产型是M1921式,后来又相继出现了M1923、M1928系列冲锋***。其中M1928A1式于1930年研制成功,并少量装备了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为盟国军队所使用。1942年,在M1928A1式的基础上,发展了M1式冲锋***,并正式装备美军,成为美军第一支制式冲锋***,后来在M1式的基础上又改进为M1A1式冲锋***。二战期间,汤普森冲锋***生产量达140多万支,1945年停止生产。
M1式加兰德步***(正式名称: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 因其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 约翰?伽兰德(john c. garand )从1919年10月开始在美国陆军的春田兵工厂从事武器研究和设计工作,其中最著名的产品就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径m1半自动步***,也称为伽兰德步***。日,美军开始装备m1伽兰德,历经二战和朝鲜战争,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产了m1伽兰德近1000万支。
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 1917年,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了一支自动步***,***的口径为0.30英寸(7.62mm),自动方式为导气式,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全自动。这种自动步***用于为冲锋的士兵提供火力支援。1918年美国军方决定采用这种***为制式武器,最初型"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简称BAR)由美军士兵作为自动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使该***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该***是勃朗宁轻机***的原型。
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 采用.50(12.7mm)口径,发射12.7×99mm(.50BMG)大口径弹药,采用***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结构。M1917式勃朗宁重机***口径.30-06(7.62mm),发射7.62×63mm弹药,采用水冷方式,***管外部有一用于散热的水筒,采用***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机匣呈长方体结构,内装自动机构组件。
(PS:怎么看着像0.50的?)
M1卡宾***的研制原本是美国陆军要为二线部队提供M1卡宾***一种用于替代制式手***的自卫武器,这个要求最初是在1938年提出的,其设想是研制一种类似于卡宾***的肩射武器,发射中等威力的弹药,比标准的0.45英寸(11.43mm)半自动手***或转轮手***有更远的有效射程,但要比M1伽兰德步***更容易操作,携带更方便。这些要求实际上与现在流行的单兵自卫武器(PDW)的概念差不多。美国陆军的这个要求被搁置了一段时间,然后在1940年重新提出。美国陆军军械部提出的具体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是:质量小于2.5kg,能实施单发或连发发射,能取代手***和冲锋***作为军士、基层军官或机***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线人员使用的基本武器。日,美国国防部部长正式批准了轻型自卫武器的研制工作,11月中旬,美国陆军委托温彻斯特公司研制威力介于步***弹和手***弹之间的新型***弹。新***的研制则在温彻斯特公司、柯尔特公司、史密斯-韦森公司等在内共有11家公司中产生。
巴祖卡(英文:Bazook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使用的单兵肩扛式火箭发射器的绰号,也称Stovepipe。巴祖卡是第一代实战用的单兵反坦克装备。巴祖卡使用固体火箭作为推进器,弹头为高爆(HE)和高爆反坦克(HEAT)弹头,能够摧毁装甲车、机***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弹和手雷的投掷范围。因为其管状外形类似于一种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鲍勃?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并推广)而得名
第三节 海上武器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纳粹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所建造的火力最强的战列舰。舰名命名的来源是19世纪德国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俾斯麦号战列舰(Bismarck battleship)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海军主力水面作战舰艇之一。 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号舰。俾斯麦号特别出名原因是在建成后第一次出海作战中于日的丹麦海峡海战中于6分钟内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最大也是最著名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英国皇家海军因此派遣了大量军舰前往拦截俾斯麦号,3日后,日被以“英王乔治五世”号、“罗德尼”号战列舰和“胜利”号、“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为首的60余艘英国皇家海军的各型军舰及数型飞机围攻后由船员自行凿沉。
德国U型潜艇-研制一战后,《凡尔赛条约》规定战后德国不能拥有潜艇。希特勒上台后决定大力发展海军,主要是潜艇和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当时的邓尼茨海军上将接受任务,决定建造大型潜艇用于远洋作战,由于受《凡尔赛条约》规定,研制潜艇需要秘密进行,秘密的设计工作一直在荷兰、芬兰进行。1906年,德国的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为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成为大西洋上最令人恐惧的武器。日,德国于英国签定了回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协议书,规定了德国的海下武装力量要限制在英国的45%以内。 德国于1935年开始建造潜艇。ⅡA型成为纳粹德国第一种具有战斗力的潜艇,ⅡA型服役后主要训练优秀的船员和为以后建造潜艇提供可靠的数据。ⅡA型并不先进,水上排水量只有254吨,而且是有问题型的潜艇,主要是动力装置和密封装置。海军决定改进成ⅡB型潜艇。ⅡB型增厚耐压仓的厚度,使下潜深度提高到120米。另外加长潜艇的长度,达到42.7米。ⅡB型共批准建造18艘,编号为U-7号至U-24号。ⅡB型最终共建造20艘。ⅡB型服役后,成为当时德国主力潜艇。(PS:猎杀潜航5友情客串)
第四节 空中武器
B-17轰炸机,是二战初期美军的主要轰炸机,波音公司制造,共生产12700架。它拥有13挺重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飞行堡垒”。虽然B17航程短,但它有较大的载弹量和飞行高度,并且坚固可靠,常常在受重创后仍能“晃晃悠悠”的飞回机场,因此挽救了不少机组成员。
据说曾有一架B17被德军的88炮,一炮炸没了前舱,领航员直接被炸碎了,驾驶员上半身炸没了,副驾驶轻伤,但是4台发动机仍在运转,这家被炸没了头的B17愣是靠其坚固的结构一句副驾驶的高超技巧“晃晃悠悠”的飞回了机场
(PS空中堡垒啊)
第三节 超级武器
V-2火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弹道导弹。它是第一种超声速火箭,为现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远程导弹的先驱。1936年开始研制,1944年是日首次向巴黎发射。两天后开始袭击英国,共发射1千3百多枚。比利时几乎遭受同样沉重的打击。V-2火箭长47英尺,起飞重量2.8至2.9万磅,可产生约6万磅推力。推进剂为酒精和液氧,有效载荷为约2000磅的烈性炸药,水平射程为200英里,最大高度通常可达60英里。&&&& &原子弹(nuclear weapon)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
本文转载自网络,图文略有修改&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转载自:”
馆藏&5830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