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整合:开启地球文明新纪元
&&&&&&&&&&&&&&&&&&&&&&&&&&&& 文明的整合:开启地球文明新纪元&&& 21世纪的第一年,跨越千年的钟声仍然在人们的心头回荡,世人仍然沉浸在进入第三个千年的兴奋和喜乐之中。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厦,却在911这一天遭遇恐怖分子的袭击,顷刻间灰飞烟灭,化为乌有。尘埃虽已落定,但人们却惊魂未定,心中的恐怖和迷惘久久挥之不去。怎幺办?人类文明将走向何处?恐怖分子精心选取了911这个带有警报含义的日子实施恐怖袭击,是要挑战和警告美国。但同时,911事件本身也成为我们全体人类的警世钟&&他告诫我们&文明的冲突&以及任何形式的暴力冲突的不断升级将把人类引入歧途,在现有人类生存环境下,将提前将人类推向万劫不复的死亡之境。人类必须认真客观地厘清冲突的真实根源,寻找各种现实的解决方案,化解文明间的冲突,重整世界秩序,开启地球文明的新纪元。一、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威胁&& 这个星球演化并养育了人类,然而人类的&文明&却在相对极短的时间里把美丽安宁的世界弄的支离破碎、乱象丛生,制造了足以数百次毁灭地球的杀生武器,产生了无数次血腥恐怖的野蛮冲突和战争。这就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吗?走到今天这种境地,面对这样一种残酷的生存现实,人类应该向何处去。这个脆弱的世界无法继续承受任何形式的污染与破坏,无法再承受任何形式、特别是暴力的对抗和冲突。在当今世界,我们以何种理念,用何种实践来处理国际关系、文明际关系,都必须把人类现时面临的生存威胁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背景。这是当前人类处理一切问题,讨论任何未来发展必须考虑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 自从欧洲工业革命以来,每年人类都在消耗碳载体在地球50万年历史中积累的能源。根据国际能源总署总IEA曾发布的公元二千年世界能源展望1中预估,在公元1997年到2020年间年之间,全球主要能源的需求将有57%的增长,也就是每年都有平均2%的增长。很不幸的是,全球各种蕴藏的能源却存量有限。根据估计,全球的原油存量将在41年后枯竭殆尽,天然气是63年,煤矿也只有218年。此外,早在1890年左右就已经有人担心,煤燃烧的副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然而全球变暖已经成为现实。据统计,近100年来,整个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7摄氏度,而大城市的平均气温上升了2&3摄氏度,如东京市区的气温竟上升了7摄氏度。全球变暖对环境的破坏包括土壤沙化、水资源减少、化肥使用增多,农业成本增高、环境严重污染、生活质量下降等。而且根据国际气候论坛1992年发表的调查报告即指出,世界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10亿吨,并呈上升趋势。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远在我们用完这种能源之前就将使我们这个星球面目全非。全球暖化是个足以导致人类从地球灭绝的严重问题。在能源问题上人类已经陷入两难境地,按人类现有发展模式,如果继续疯狂使用碳类资源,不但资源很快枯竭,而且环境灾难将使人类灭绝;但如果没有清洁无害的替代能源,人类也将无法继续生存。然而,我们仍在继续超量消耗碳类能源;在我们寻找替代能源时,首先找到并已付诸使用的却是核能。美国著名科学家卡普拉早在1982年在其《转折点》2一书中指出:&核动力作为一种能源来使用,是绝对愚蠢的,它超过了大规模耗用常规能源造成的生态影响,不但毒害千万年以来的自然环境,甚至要灭绝全部人类。核动力代表着一种技术走向不可收拾的最极端的例子。& 核动力主要指核武器和核反应堆。核武器的潜在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核大国的核武器拥有量就足以使我们的星球被毁灭几百次。同时,核扩散也在不断加剧,而制造一颗原子弹只需10到20磅的钚,一座核反应堆每年可生产400&500磅钚,足够用于制造20-50颗原子弹核技术与核原料的获得并不是很难。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断增多,谋求获得核武器的国家也越来越多,未来核冲突的爆发可能不独自取决于核大国。如果任何武装冲突的升级导致了核武器的滥用,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对核能的潜在危害,人类在认识上并不是十分清醒,或者作为和平利用原子能被提倡,或者一些利益集团以饮鸩止渴的方式掩盖其危害。实际上,核能不是安全清洁的能源。核事故造成的核渗漏危害人们健康、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环境。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泄漏为代表的核泄漏事故频繁发生。同时,在核能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有放射性物质逃逸到环境中,不断积累,持续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很难从根本上将之处理掉。核废料处理是一个棘手问题。据统计,截止2000年,有总量1.52亿加仑具有强烈放射性的&高标准&废物,而军用放射性物质精确数量是保密的。这一切都是潜伏的生态灾难。&& 此外,人类当前还面临着疫病流行的问题,而且变得越来越突出。爱滋病(AIDS)虽然仍在蔓延,但当前人们的注意力已经已经转移到新近出现的流行性疫病上来,象羊瘙痒症(scrapie)、疯牛病(BSE)、口蹄疫(FMD)和去年在亚洲和北美引起巨大恐慌的非典型肺炎(SARS)以及时下在亚洲正在传播的禽流感(bird flu)等等。这些疫病的产生尚未找到非常确切的原因。但通过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疫病的产生,很可能与人们目前的饮食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有关。由于商品生产的特征决定,只有迅速扩大产量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对于畜牧业而言,禽畜养的越多、长的越快就会赚到更多的钱。比如,自然状态下的鸡生长期通常为14个月,而以工业方式喂养的肉食鸡,成熟期只有两个月。要想达此目的,就只能在饲料加入大量化学添加剂。为了让家禽多长肉,饲养者就大量喂食&催肥剂&;为了让牛羊多产奶,就在牲畜体内注射含有雌性激素的&催奶剂&;为了让果菜早熟上市卖个好价钱,就过量喷洒&催熟剂&等等。而激素催生的家禽和催熟的果菜,既破坏了肉、菜、果的营养成分和口味,又通过食物链把激素传给人体,危害身体健康;同时,也污染了土壤、水质、空气等环境资源,贻害无穷。更有甚者,有些饲料破坏了禽畜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自然状态下牛只吃草,如果加入动物类的饲料,特别是加入有害的死亡动物的饲料就可能出现问题。科学家们猜测,疯牛病的发生就可能是因为牛吃了患有搔痒症的羊所制成的饲料造成的。除了饲料问题外,由于工业化的生产,致使大量禽畜拥挤在狭小阴暗不通风的环境中,增加了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染。据有关专家分析环境因素是诱发禽流感的主要原因,如鸡群的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应激因素频繁等3。& 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威胁既有环境的威胁,也有生存方式和制度的威胁;既有现实的威胁,也有潜在的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疫病流行、心理失衡,消费主义泛滥、饥饿、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其导致的贫富悬殊及隔阂和仇视的加重等,这些都是显见的现实威胁。人类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威胁,一是核扩散及使用核武器将导致的生态灾难,一是世界观上的迷误,这将不断引发人类私欲的膨胀与行动上的混乱和盲目。如果人们的观念不及时转变,潜在的威胁就仍将不断变为现实的威胁,最终酿成苦果。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人类将提早面临灭顶之灾。二、文明与冲突& 美国学者萨缪尔&亨廷顿著名的《文明的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一文写于1993年,其后他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论述,形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remaking of the world order)这部专着,于1997年出版。自从他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后,或许是因为其理论影响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对外关系的政策与实践,或许当前的国际关系态势仿佛成为其理论的注脚,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冲突&&种族纷争、地区战争、恐怖主义袭击等等此起彼伏,始终不绝,由于陷入冲突的各方具有不同文明背景,似乎冷战后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文明的冲突&的时代。到底是否真正存在一种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呢?还是这只是一种虚构和暗示。文明冲突论一出世,即受到广泛关注和诸多质疑,各国观察家和学者普遍对该理论作出各种评论和批判。在讨论文明与冲突的关系之前,首先应该明确文明和冲突各自的含义。&文明&,按亨廷顿的解释,&是一种文化实体,村落、区域、族群、民族、宗教组织,所有这些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独特的表现。文明之间是通过历史、语言、文化、传统及最重要的宗教区别开来。不同文明的人在神人关系、个人与群体、公民与国家、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以及权利与责任、自由与权威,平等与特权等方面有不同的观点。&4这里,文明的概念是十分宽泛的,他几乎囊括了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一般而言,当我们提到&文明&一词,在我们的头脑中首先出现的就是在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文明,不同意味着有差异存在。&冲突&一词,基本含义是&抵触、争执、争斗&5,&因争执而互斗&6。从词义看,他是贬义的,与其相对的词应该是协调、一致(accord, harmony)。冲突是一种暴烈的、野蛮的非理性的解决方式。但差异不意味着冲突,也不必然导致冲突,面对差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一种是通过对话达致和解、协调、一致,一种就是冲突。当亨廷顿说&差异不必然意味着冲突,冲突也不必然意味着暴力&7时,他是对的。但当他接下来又说,&诸世纪以来,文明间的差异却引发了最持久、最暴烈的冲突。&8时,在细微处出现了不易发现的歧义。并不是文明间的差异引发了冲突,而是人们对差异的错误态度引发了冲突。这只能说明,人类在面对差异、解决差异中,缺乏理性、容忍和智能。文明中的负面因素、文明中的不文明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最后引发了冲突。因此,单纯是文明的差异并不能构成&文明的冲突&,关键取决于差异各方对待差异的态度。亨廷顿把冲突中文明及文明间的差异等因素大大泛化了。其次,我们谈论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这个假说,离不开其所处的年代&&上个世纪90年代。可以说,文明冲突论是亨廷顿在那个特定时代产生的一个错觉。他认为,当时世界政治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即90年代初开始,尽管民族国家仍是世界事务的最有力的因素,新世界的基本冲突源已不再以意识形态和经济因素为主,文化因素占据最主要的位置。文明的冲突将成为未来的战争线。文明间的冲突将成为现代世界冲突演化的最新阶段。整个90年代所发生的国际冲突从表像上看,好象都是文明的冲突。前南各民族国家间的种族清洗、波黑内战、海湾战争、巴以冲突、科索沃战争、北爱冲突、车臣战争、印巴冲突等等,直至延伸到21世纪初的911事件及反恐运动、印尼巴厘岛爆炸案、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莫斯科人质事件、美国进攻伊拉克等等仿佛成为亨氏理论的实验场。每一场冲突背后都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使得这些冲突的持续发生非常容易让人们相信真是&文明&引发了&冲突&。但即使我们姑且承认有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存在,也不存在所谓的文明的冲突成为世界政治的新阶段。因为历史上,不同的文明早已存在,差异早已存在,不同文明国家间的冲突也早已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不同文明之间发生冲突就是文明的冲突,那幺&文明的冲突&由来已久。历史上的文明差异与今天的文明差异没有什幺本质的不同。何以言新?亨氏本人在《文明的冲突》文中就提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文明的冲突&的始末9,只不过,他认为那是中世纪的&文明的冲突&,还不是近代国际关系理论上的&冲突&,那时,西方还没有出现民族国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政治&。民族国家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冲突&文明的冲突这种亨廷顿的冲突演化模式只是从近代讲起。其实,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并不是国际冲突的新阶段,只不过是冲突的一种新表现。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以前是争夺土地和人口,现在是争夺能源控制权等。冷战结束后,之所以冲突不断,集中在一个时段频繁出现。主要原因是因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被打破后,主要是东欧各国家和各种力量重新进行整合。必然出现暂时的混乱和冲突以及随着意识形态的失效各国向传统文化的复归。文化再认同伴随着冲突,仿佛冲突完全成为文明的冲突。此外,大国因地缘政治考量的介入其中,增加了冲突的复杂性。但文明因素更多是冲突的加强和催化因素,关键还是生存空间(能源、资源等)的争夺。再次,亨廷顿认为,未来最重要的冲突将发生在7或8个主要文明的断层线上,这些文明是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可能还有非洲文明。在这8个文明中,实际上可以进一步概括成基督教文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文明。以天主教、新教为核心的西方文明,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虽有不同,但都可归入基督教文明。在现实中,更多的冲突是西方国家与伊斯兰教国家之间、东正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之间的冲突。西方国家与东正教国家之间的冲突虽有,但主要还是基督教文明内部传统冲突的新表现。日本文明虽有自身的独特性,但广义上仍属儒家文明下的亚文明。日本与周遍国家的冲突,日本与美国的冲突,文明因素并不是主要的,主要原因仍是日本因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而需要拓展生存空间。在西方国家海外殖民以前、以儒家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从未因文明的因素主动与其它文明发生过冲突。反而对各种文明及作为文明核心的宗教虚怀以待,显示出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气量。特别是在唐朝,各种外来宗教,无论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祆教等等都进入中国,而没有发生文明的冲突。在***国家对南亚次大陆扩张以前,印度教文明也没有主动与其它文明产生剧烈的冲突。即使中国、印度遭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后,被迫与西方发生冲突,但也不是因文明差异产生的冲突。因此,几大文明在冲突中的角色是不同的,几大文明对待文明差异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文明的差异虽然存在于多种文明中,但文明的冲突并不是普遍的。此外,亨廷顿还通过假想把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组合在一起,作为抗衡西方文明的力量联合。但这不过是各种力量已达到颠峰状态的西方国家害怕失去优势而产生的一种妄想症,他们不但要树立假想敌,还要把假想敌拉到一块,想把所有文明都拉入冲突中。他们把游离于冲突之外的一种主要文明的力量增长看成是一种巨大威胁,中国威胁论就是这样产生的。事实上,以文明、宗教因素为背景的冲突并未泛在于各主要文明间。这种冲突仍然主要集中在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之间,集中在文明冲突的传统区域。最新的表现就是2003年3月的美伊战争以及持续到今天的美国对伊拉克的占领。但即使这种冲突,虽然有重要的文明因素在内,但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决不是文明的或文化的,而仍然是地缘战略因素和经济因素,对美国而言,要继续在军事、政治、经济上保持战略优势和对世界能源的控制权。三、冲突的内在的、真实的根源&&& 作为一种观察国际关系的角度,从文明的维度观察国际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不过是观察问题的一种范式,不但说明不了冲突的真正根源,还可能掩盖冲突的真实原因。正如美国参议员哈奇( Senator Orrin G. Hatch)在一次关于宗教问题的研讨会上所指出的,&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理论只是一个有用的理论范式,但并不足以解释冲突产生的实际原因。&10不同的文明显然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差异不必然产生冲突。引发冲突的根本原因首先就是利益,如果进一步向深层挖掘,争夺利益的背后是私欲、自大、偏见、软弱、强迫、缺乏信任、不容忍等一系列人性的弱点在文明交往中的暴露,是人类文明中的负面因素、不文明因素引发了冲突。其次,人类在差异面前缺乏理性的态度,在寻求建设性解决问题方式方面能力低下。最后,冲突最深层、最内在的原因是在这个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人类对世界的观察和认知方式的谬误,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正是这种认知方式不断走向极致结出恶果的表现。人类现有的发展模式与人类的美好理想是互相背反的,人类用以标榜自身智能和能力的现代化产物所证实的却是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无知。&&& 1、冲突的利益因素&&& 简言之,一个国家赖以存在的要素是领土、人口及领土范围内的资源。这是任何国家发展经济、维持生存的的必要条件。自古以来,任何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首先都是利益之争,多一块领土就多一点生存空间,多一些人口就多一些劳动力。地缘相近的各国如果力量相当、处于平衡状态,可能相安无事。一旦某国力量增强,均势被打破,因扩张而产生的冲突就可能随时出现。但应注意,这里只是可能,并非所有大国、强国都必然会对外扩张,文化观念不同会导致意志和行为的不同。文明或文化相同的国家会产生冲突,文明或文化不同的国家也会产生冲突。文明差异也许会加强冲突,但决不是文明差异决定冲突,而是利益决定冲突。一般而言,冲突是由一种强势文明挑起,或者由强势文明为保持优势故意在其它国家或其它文明间制造或支持冲突。但是否任何时代的强势文明都必然要挑起冲突?也不尽然。关键要看那种文明的抱持一种什幺样的世界观。西方文明是当今世界的强势文明,在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多年间,西方文明衍生出来的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在全球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在今天仍然被多数发展中国家作为标榜和范式。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近代欧洲各国之间冲突和争斗。当时,对于西方来说,国际关系基本上等于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亨廷顿认为,威斯特伐里亚现代国际和平体制出现后的一个半世纪西方世界的冲突主要是在国王和皇帝、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之间进行的,目的是扩张其官僚统治、军队、商人经济实力和疆域。就是在这个进程中,他们创建了民族国家,并且从法国大革命开始主要的冲突线从国王间转为民族国家之间。这种19世纪的冲突模式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了日本以外,非西方文明国家大多只是作为西方殖民主义对象的历史客体,而无法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非西方文明国家纷纷独立,真正的全球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方开始存在。11在300多年来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过程中,由于对殖民地的争夺,西方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扩散和延伸到非西方文明国家,几乎到达世界每一个角落。今天,非西方文明国家之间的冲突大多数都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后遗症或西方制造的产物,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争端,两伊的南部边界问题,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分离,中东以色列犹太复国运动等等无不是西方人前赴后继打下的冲突楔子。文明之间并非因为差异就必然会产生冲突,文明的冲突不是泛在的。历史表明,当今世界所谓文明的冲突实际上西方文明挑起的冲突,或者是西方文明在各文明间制造或催化出来的冲突。西方为维护其战略优势和利益,保持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领先地位,把其它任何一种可能对其形成抗衡力量的文明作为其潜在或现实的威胁,因此,&绿祸论(伊斯兰国家威胁)&和&黄祸论(中国威胁)论&在西方甚嚣尘上。亨廷顿甚至在他的文章中杜撰出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之间的联合抗衡西方文明。其主要论据是说中国向伊斯兰教国家输出核技术、销售武器,但他的论据很难被证实。美国渲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始终没有找到确凿证据,然而巴格达已经被占领。实际上即使中国真的销售了武器,也无法证明所谓儒伊联盟的存在。因为美国向很多国家售卖武器,也包括伊斯兰教国家,难道就因之存在美伊联盟?这不过是西方妄想狂和歇斯底里的发作,不然就是它故意制造出威胁的存在,为其扩充军备提供支持。文明的冲突是虚构的,归根到底还是利益的冲突。美国今天可以为对抗苏联而支持阿富汗,明天会因为塔利班反对美国而借口对其事实军事打击;今天支持世俗主义的伊拉克与原教旨主义的伊朗争斗,明天就可以因萨达姆不服而对其穷追不舍必置其于死地而后快。难道在两伊战争期间,美国的基督教文明与伊拉克的伊斯兰文明没有冲突,而与伊朗的伊斯兰文明有冲突?难道美国的基督教文明昨天与阿富汗的伊斯兰文明没有冲突,今天却又有了冲突?原来文明的冲突的标签是能够为所欲为的强势的西方国家可以予取予求的东西,一切不过是赤裸裸的利益。&&& 2、冲突的观念因素。&&& 这里的观念因素指的是冲突的最深层的因素,即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识问题,或者说是世界观的问题。东方和西方有不同的文明,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我们这里以东方的中华文明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为例加以说明。简单的说,主流上中国人的世界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一种整体的、有机的世界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不能截然分开的有机整体,即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人的世界观尽管在古代(至晚在公元1500之前)也是有机的整体的,但在思维方式上,从古希腊时期就潜存着对象性的思维方式的因素。16世纪以降,欧洲的文艺复兴包括对古希腊文化的复归,当然不是单纯的回归,而是将古希腊文明中的某种趋向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近代以来西方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基本轮廓,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不但在西方,而且在全球成为一种强势文化,成为其它文明国家自觉或不自觉、主动或被动加以仿效的对象。这就是:对象性思维方式,即将整个世界(包括人自身在内)作为一种外在的对象进行研究,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截然分开,相互对立,这就是主体与客体的二元性。在认识的过程中,他们将对象进行***、定义,形成概念,进而应用逻辑推理形成理论体系。各种复杂现象都可以用支离分割的方法来理解。基于此模式的对象性思维过程,必然强调对物质世界的结构分析,其得到的理论体系必然是确定的、客观的、重实证的。这种理论体系必定是概念清晰而明确,推理严密而符合逻辑。对象性思维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作出巨大了贡献,但同时,这种观念的极度扩张和强势存在,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甚至有些现代西方哲学家把人类不断扩张的物质文明比作地球上的恶性肿瘤。这几乎是其必然的发展规律,是隐藏于主客体的对立之中的必然结果。简单的说,在这种传统中的西方人看来,人与自然是分开的,自然界只是人类的对象,人类面对的自然界,资源是无限的,是可以无限扩张的,人们可以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方式,尽情地去开发自然,征服自然,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排放大量自然界无法吸纳的废弃物。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产生了西方现代科学,引发了欧洲工业革命,其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势力极度膨胀,大大强化了西方人对西方文化的优越性的认同,也强化了对落后的其它文明国家的说服力,于是,在这种强势文化的宰制下,全球都掀起了工业化的浪潮,对自然的全方位的掠夺在全球展开。然而,人类的欲望本来就是无限的,如果观念上认为,人与自然可以截然分开,自然界是可以无限开发的,那幺这种欲望就会极度膨胀,一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就会成为主流。然而,自然界并不是自外于人,自然界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为满足强大的无限的欲望,对有限的资源就必然产生争夺,最根本的冲突由此而来。这样一种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特别是其近代产物的过度扩散,成为今天全球产生各种人类灾难性问题的最深层的原因。这种掠夺对生态和人类的生存是致命性的威胁。在近代以前,由于科技尚不发达,任何一场战争或扩张对生态的破坏还不很明显,无论是十字军的东征,还是伊斯兰帝国的南扩,还是蒙古大汗的西进,自然界还可以进行自愈性的恢复。在近代以后,特别是当前随着代表西方利益的经济全球化的展开,这种西方文明因其强势存在而进一步在全球扩展,人类在加速向灭亡的深渊迈进。&&& 3、冲突的心理因素。&&& 虽然迄今为止不同的人都从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范畴出发,给予文明不同的界定,但在这所有的定义之中,共同之处还是有一点的。每当我们提到&文明&一词的时候,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她的反义词&野蛮&。一般而言,所有的定义都是把文明作为蒙昧和野蛮的对词来使用的。&文明&岂能产生冲突,如果人们都按文明的法则行事,冲突何来?一切&文明的冲突&,其实都是&野蛮的冲突&。冲突的种子深埋于人性之中,人性中野蛮性、动物性、恶性、即人性中弱点的浮现是构成冲突的心理因素。这些人性的弱点主要包括:强加于人、偏见、自大、互不信任、自私、不容忍、崇尚暴力。国家之间、文明之间的冲突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这些人性弱点的集中爆发。也许每一种文明都坚信自己的文明比别的文明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人们对自己的文明具有坚定的信念本无可厚非,但文明间以&同情地理解&的心态去认真了解对方则显然不够。于是某些文明一方面对其他文明产生偏见,同时对自身产生盲目自大和妄自尊大。偏见产生蔑视和憎恨,自大产生欲取而代之的想法。在国家或文明之间保持一种力量均衡时,冲突一般不会发生,大家暂时可相安无事。如果一旦均势被打破,某种文明成为强势存在,强加于人的想法就有可能因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而成为现实,冲突就会产生。弱势一方、被强迫一方必然要进行抗拒,而强势一方、强加于人的一方则必然会诉诸武力。在当今世界,世人有目共睹的是,16世纪以降西方基督教文明逐渐发展壮大,在整个世界居于主导地位,这个文明创造了于今流行于世的社会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从这种文明生发出来的科学技术,使西方世界自信基督教文明是世界上最优越、最先进的文明。他们要把他们的文明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经济和军事能力的强大,西方开始了将其文明强加于人的进程。其文明,特别是宗教的传播就是伴随着其在全球的殖民扩张而全面展开。强迫输出文明与强迫输出革命一样都必然引起被强迫者的强烈抗拒。不但无法心悦诚服的接受这种文明,而且必将埋下持久冲突的种子。&&& 四、世界观的转变&&& 在人类当前面对自身制造的生态危机、面临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情势下,人类世界观的转变尽管是被迫的,但别无选择。我们必须主动加快观念的转变,重新调整人类的交往方式和发展模式,拯救我们的地球家园,拯救我们自己。在对世界的基本观念上,我们必须放弃或者重新定位西方文明中的对象性的思维方式、机械论、还原主义,我们必须回归到古老的整体世界观,或者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生态的、平衡的世界观。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更清醒地看到,我们掠夺自然界,就是掠夺我们自己。我们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300多年来对整个世界起支配作用的西方文明对世界基本看法及其实践是今日生态灾难和人际疏离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很多西方哲人就已经看到的西方文明的深层病因。&西方的没落&、&西方中心论的终结&、&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对西方文明的危机或深层病因进行了分析批判。从现实层面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是西方文明的耻辱,也是人类的悲哀。工业化导致的资源耗尽、生态危机、杀人武器的膨胀和扩散,都无不凸显了西方文明过度的消费主义、暴力倾向、对自然巨大的破坏力等反文明特性和暗藏的腾腾杀机。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有识之士就在呼吁西方文明走出危机,实现转折。 1968年,正当工业国家陶醉于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随之而来的&高消费&的&黄金时代&时,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出世。来自西方不同国家的约30位企业家和学者共同探讨了关系全人类发展前途的一系列带根本性的问题,并对原有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从几个方面阐述了人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产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有力地证明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但使人类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并将会继续不断受到自然的报复。该书还指出&改变这种增长趋势和建立稳定的生态和经济的条件,以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而且,&为达到这种结果而开始工作得愈快,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12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卡普拉13出版了《转折点》(turning point)一书,他认为,西方社会面临危机,其深刻性和全面性是前所未有的,各种社会问题是同一危机的不同表现,因而无法通过局部调整来解决。同时,危机又不是无法度过的,世界末日不会来临,人类还会继续进化,出路在于实现西方整个文化的根本转变。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也对西方文明产生的问题与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着重探寻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14然而,尽管呼吁的声浪不绝于耳、不绝于世,但直到进入新的世纪、新的千年、直到今天转折仍然没有全方位获得实现。但是,危机在加深,危险在加剧。人类必须在转折点上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而首先,全人类都必须共同调整观念、转变观念。我们之所以首先着重强调西方文明的转折,是因为这种文明不但潜存着最大的危机,而且于今仍在世界上居于统治地位。如果它继续一成不变地向未来推演,继续带着先天的缺陷独步天下,世界的危机将持续成倍加深。但同时,我们必须认清:我们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绝不是鼓吹另一个世界中心的出现,去建立中华文明中心论、印度文明中心论或阿拉伯文明中心论等等新的形形***地东方中心论。任何的中心论都会导致狂妄自大和不可一世,最后闭目塞听,走向衰败。昔日的中国就曾经把自己看作世界的中心,以中央之国、天朝大国自居,结果在近代走向衰落。今日的美国已把自己看作世界文明的中心,把自己所发扬的西方文明作为普世价值,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作是带领世界前进的脚步,却浑然不知自己将把人类引向何处?&亢龙有悔&、&物极必反&,美国如果按照现有的心态和道路走下去,其衰落将不可避免,目前端倪已经出现。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中心论&都是偏狭的。实际上仍没有完全摆脱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的陈旧观念。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曾经提出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东西文化关系论,认为21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颇遭诟病。后经季老阐释调整为&东西文化互补论&,更具合理性。15 人类已经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网络的出现,缩短了人类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人们更容易超越国家和文明的界限,去理解整个世界。&地球村&已经是不争的现实,&世界共同体&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彻底抛弃各种&中心论&(包括人类中心论),建立以全球观念为主要特征全人类新的世界观的时刻已经完全到来。&&& 新的世界观绝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她必然基于人类现实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状态,以现存的世界各种主要文明传统为基础,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结果。这种新的世界观最首要的内容,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类应该采取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平衡的世界观,必须明确而充分的认清: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过度消耗或滥用资源将使自然环境和生态遭受破坏,其恶果将反作用于人类,最终使人类丧失生存空间,被剥夺生存权利;尽管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复杂的,但人类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节制欲望,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基于放纵欲望而产生的过度消费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罪恶,应该被彻底放弃。务必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达致平衡。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也是互相依托,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反文明、反人类的。自由竞争法则在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条件下是有限度的,而且必须以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否则进步成为倒退,创造成为毁灭。任何以邻为壑的交往方式和发展模式都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今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产业都转移到不发达的国家,致使技术落后的不发达国家继续按传统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开发,持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然而,环境和生态是无国界的,TMD和NMD也许可以拦截导弹,但发达国家用什幺拦截环境污染的转移呢?而且发达国家的所积累的财富尽管离不开自身的智能和勤劳,但其财源却无疑来自对世界各地的劫掠和盘剥,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有利于发达国家、使其不断暴发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这些都构成了不发达国家持续处于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贫困和贫富悬殊的加大,使贫穷国家为解决眼前的窘迫很难从长计议,谋求可持续的发展,终将导致对环境和生态破坏的进一步加剧。不合理的国际体制、为满足欲望对资源无休止的消费形成恶性循环。以西方为主的发达国家舍本逐末的发达史昭示:劫掠自然与劫掠他人,与自然冲突,与他人冲突的道路已经走到尽头。人类必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共存共荣。共同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全球文明。归结起来,新的世界观应该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类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人类应该谋求一种动态平衡的发展,坚持适度、可持续的原则;东西方各种文明互有短长,应该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全球文明,实现全球一体化。&&& 五、实现全球一体化路线图&&& &&& 在绘制路线图之前,必须首先明确&全球一体化&的概念。自二十世纪末叶以来,世界上最流行、最广泛,也最模糊的名词就是&全球化&。这里所说的&全球一体化&与时下流行的&全球化&概念截然不同。&全球一体化&是指基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在人类处于一个共同的资源有限的生存空间情况下,应该按照生态的、平衡的、适度的、可持续的原则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和平、和谐、合作、互补、互利的原则开创新的国际交往方式,从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谋求人类共同发展、实现全球共同繁荣。全球一体化中的&一体&既是指全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指人类的发展应该总体规划,共同发展。这里所说的&全球一体化&与时下流行的&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不同点在于:1、观念基础不同。前者是从全球观念出发,从人类生态现实出发,建立在整体的系统的世界观的基础上,可以说在观念上是后现代的16。而后者貌似全球观点,实际上仍以西方中心论或者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为观念基础,可以说在观念上是前&后现代&的。2、发展模式不同。前者充分考虑了人类的生态现实,坚持生态的、平衡的、适度的原则,谋求共同发展;后者是在西方利益集团主导下,仍然坚持盲目的自由竞争、通过扩大需求刺激增长,谋求发达国家最大利益的传统原则。3、交往方式不同。前者强调要建立平等互利合作的交往方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后者仍然保持现有的不合理的,而且经常会引发各种冲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4、追求目标不同。前者旨在通过整合人类文明成果,提升人类的整体生存质量,通过谋求人类共同发展,走向全球共同繁荣,实现共赢,从而实现全人类的最根本利益。而后者旨在谋求保持西方传统优势,建立西方控制下的世界秩序,寻求西方国家的单边利益。&&& 从这里所说的&全球一体化&和现时的&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根本区别可以清楚的说明为什幺在当今世界有很多人反对当前的这种全球化,不但发展中国家及人民反对,在发达国家也有人反对,而且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和界别的人士。1999年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非政府组织和5万多抗议者举行了声势浩大游行抗议活动,成为&反全球化&运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后,反全球化活动频繁发生,几乎没有间断,年年都有新热点出现。魁北克、热那亚、达沃斯、阿格雷里、华盛顿、约翰内斯堡,直到日世贸组织会议地墨西哥的坎昆,抗议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反全球化阵营所反对的,其实并不是信息与知识的全球化,而是货品与资本的全球化,是当今主要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与社会政策所造成日渐扩大的贫富鸿沟、环境摧残、社会崩解、冲突不断、战乱频仍。他们认为,控制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的,就是&没有灵魂,只重利润&的跨国公司,要挽救&利润挂帅&势力蹂躏下的地球。真正的和平与社会正义不可分,必须提出新的和平与正义理想,创造新的国际体系。&&& 全球化一语并非全新的概念,早在十五世纪新大陆发现后,地球被欧洲几个殖民主义强权国家瓜分,各国先后被吸纳进以西方文明和西方利益为中心的全球化市场之中了。现时流行的&全球化&没有任何新意,不过是旧全球化的延续,只不过经过重新整合,改变了形式。近一个多世纪来,经历了德、美、日的崛起,以及共产主义的兴衰、殖民帝国的瓦解、第三世界的形成,乃至晚近东欧与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原本分立的各个不同集团纷纷融入西方跨国经济体系。这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为核心,以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为基础,透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加上联合国与其它国际组织衍生出来的法律、条约、协议和基本原则等国际建制,以全球为范畴的共同市场逐渐形成。然而,这种全球化的发展,是导致国际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占尽优势,由于在议题的设定、资源的集结、创新的能力上占有优势,可以予取予求,其挥霍资源的恶果,却要那些没能享受到好处的弱者来承担。占了九***口的贫弱小国,无法介入国际治理规范的制定,资本难以形成,人权不被重视,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提早耗竭,在无知与无奈中变成富国所操纵的市场和廉价劳力与原料的供应地,其发展受到人为的阻碍。以致富者愈富,强者愈强,南北差距日趋扩大。这样的全球化缺乏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只是代表了西方发达国家、代表了某一文明的单边利益,而且这种强势文化所暗含的反文明、反人类特性时刻威胁着环境和全人类的整体利益,自然要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另一种世界是可能的」17,这里所主张的&全球一体化&,就是要把可能变成现实。只有建立新的世界观、实现全球一体化、才能真正地结束各种冲突、在地球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实现人类真正的平等、民主、和平,才能实现人类超越自身的局限,获得真正的精神提升,最终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如何实现全球一体化、走向真正的世界大同,需要我们共同找寻方向、探索道路、绘制出一幅行之有效的路线图。政治& 1、终结单极主义,谋求共同发展&& 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文的结论&对西方的含义&18部分表示,他的理论不是希望文明发生冲突,他只是对未来可出现的文明的冲突作出描述性的假设,即使这个假设存在问题,也必须考虑其对西方政策的含义。接下来,他以一个谋士的口吻为西方献计献策,他建议西方内部及亲缘文明国家要团结起来,遏制其它文明,特别是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发展和强大,维持其现有地缘优势,加强反映西方利益的国际组织,制造并利用其它文明间的矛盾,维持并加强西方现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维护西方的利益。不难看出,他所描述的文明冲突论,出发点并不是如何化解冲突,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案,而是站在东西方对立的角度上,为西方国家继续靠维持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保持强势存在出谋划策。亨廷顿的观念和理论都是前&后现代的&。尽管在文章的最后,他也提出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其它文明,努力找到西方与其它文明的共同点。&&&未来的世界是一个不同文明组成的世界,没有一种文明是普世文明,每一个文明都要学习与其它文明共存&。表面上看,也许他是自相矛盾的,但他其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西方保持强势和优势的战略意图能够顺利实现而不得不对如何与其它文明相处加以考虑,而不是真正地出于希求各文明平等相处共同发繁荣。沿着亨廷顿的思路下去,必然是美国单边主义的出现,必然是美国对单极世界的追求、对美国治下的和平的狂想。&&& 美国现行的国家政策有极大的可能使美国成为实现全球一体化的障碍,既不能实现美国的根本利益,也不能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与发展。冷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而是一种冷和平,而且还连续不断地发生着地区性的热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难辞其咎,他们为保持西方文明的领先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上对其他文明、其它国家的压迫是当今世界持续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甚至某种意义上,恐怖主义也是由这种国际压迫催化而生的。近来,美国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场合表现出不负责任,藐视全球公共利益的行为,为了本国公司的利益拒绝在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为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而撕毁《反弹道导弹条约》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其推行单边主义的具体表现。日,布什政府公布了它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文件》19。《文件》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布什政府以单极主义为核心的&新帝国主义&的战略思想。《文件》中明确出现了&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提法。强调美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其实质是指美国对世界的统治。9&11之后三天,布什在讲话中说,&美国对历史负有责任,这一点已经很清楚了。&为此必须确保我们是世界头号强国。《文件》中的新帝国主义战略是这些提法的系统表达。其内容包括维护单极世界,彻底消灭恐怖主义,实施先发制人,裁定别国主权,轻视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准则等。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增强美国的实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文件》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卫,&美国治下的和平&旨在长期维护美国在全世界不可挑战的领导地位和&前所未有和无与伦比的实力和影响&。&我们的军队将强大得足以使任何潜在敌手放弃企图通过某种加强军事实力的措施来超越或与我们的军事实力抗衡的想法。&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完全控制太空,确保绝对的核武的优势。作为核大国、第一军事强国、将进攻作为战略首选,美国意欲何为?未来对世界构成最大威胁的既不是中国,也不是伊斯兰国家,却越来越象美国。中国威胁论、伊斯兰威胁论不过是西方的幛目法,真正有能力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是美国。只有美国威胁论才有现实的基础。布什政府以&美国治下和平&之名行新帝国霸权之实的国家安全政策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任的。不但对于美国充满着危险,对于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危险,他无疑要将美国塑造成一个穷兵黩武、狂妄自大的战争狂。面目狰狞的第四帝国的形象已初露端倪。然而美国的狂想终归只能是狂想,是注定不可能实现。古往今来,战争狂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的成功。美国的确是当今第一强国,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由弱到强,盛极而衰的过程。所谓&亢龙有悔&、&物极必反&,美国一时盛极很可能就是他开始走向衰落的开始。所谓&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美国越疯狂,离灭亡就越近。美国政府的新帝国主义论对世界对美国都是不负责任的。然而,对于美国来说,一切都不是不可挽回的。但这需要美国彻查人类生存的现实,及时转变观念。罗兰威廉曾说过:如果有人惧怕我们,我们永远得不到安全。只有战争才能产生战争,创造敌人。穷兵黩武不能使美国更安全。美国若想真正捍卫自己的原则和利益,成为世界的领导,应该是在人道的意义上而非战争的意义上。不是通过军事行动,而是通过人道的行动。引领世界往人道人性的方向发展,而非领导世界走向战争。人类生存的严酷现实需要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他必须放弃单极主义、新帝国主义的安全政策、必须放弃狭隘的西方文明中心论,尊重其它文明,控制自己的私欲,寻求和解与合作,靠道义的力量赢得尊重与信任。这样美国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领袖。美国在观念和行为上作出调整不但对其他文明、其它国家有利,而且是最大的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也将是人类真正的福音。2、实现国际平等,发展全球民主&&& 平等、民主、自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永恒价值,决非是西方文明所独有。然而平等、民主、自由从来没有真正地广泛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过。西方国家把这些价值作为专利留给了他们自己,并将之狭隘化。因而弱化了他们对全人类的意义。就象共产主义不可能在一国实现一样,在一国内实现的民主,不可能是真正的民主。只有民主在全球实现,才有真正的民主。在旧殖民时代,在西方眼里,非洲人是奴隶,印第安人、土著人是野蛮人、亚洲人是偶像崇拜者,他们要不就该被奴役、要不就该被灭绝、要不就该被控制。平等、民主、自由是不能被加诸其上的。在新帝国时代,在西方看来,他们需要输出平等、民主、自由,但是他们的目的却不是真正希望造福于其它文明国家的人民,而是要使他们西化,以西方文明统一天下,进而牢牢控制住他们,独占世界,独享单边利益。一旦其它国家真正因实现民主而变的强大,他们宁愿其退回到专制,只要独裁者对他惟命是从。一位美国总统的话是一个典型例子,&我知道他是个畜生,但他是我们的畜生&20。中国著名美国研究学者王辑思教授认为,&美国的对内民主和对外霸道总体上是相辅相成的。观察美国的人不难发现,这个国家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表面上十分矛盾:前者倡导权力制衡,后者主张美国独霸;前者强调人人生而平等,后者否认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前者主张法律高于一切,后者经常无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前者摈弃政治斗争的暴力方式,后者动辄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等等。其实,国内民主制度给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持。对外霸权行为可以通过民主制度获得其合法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在国会某种认可后发动的,于是便取得了在美国政治中的合法性,或曰战争得到了国会的&授权&&21这种西方内部的民主、平等、自由不是真正的民主、平等、自由,是极其有限的。民主、平等、自由不能广泛在国际间、文明间实现,就只能有国际压迫和国际剥削,而不会有国际公正、世界正义的出现,就不可能实现人类真正的和平。&&& 国际关系的良性发展,最首要的是在各国间实现真正的平等。一种文明强迫另一种文明接受其文明,一个国家在事关生存的经济发展问题上压迫另一个国家,只能增加仇恨、累计仇恨、引发弱者的绝望、制造非理性行为的不断产生。美国在受到911恐怖袭击后只顾采取复仇的行动,或者继续为地缘利益和经济利益而采取军事行动,而不去探询引发恐怖主义的真实根源,实际上除了冤冤相报,引发更大的冲突之外,根本无从解决恐怖主义的顽症,只能把自己和世界引向歧途。解铃还需系铃人,美国应该慎重反求诸己,转换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根本利益所在,看清自己对世界的责任。平等的观念必须首先被建立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全球民主的模式。在美国颇具影响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代表人士大卫格里芬就提出要建立全球民主政府22的构想,如何建立需要进一步探讨,但实现全球民主无疑是未来新世界的前进方向。大卫格里芬教授认为主权国家是现代政治产生罪恶的根源,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深刻的见解,但并不是绝对的。主权国家的世界观、与其它国家的交往理念如果符合文明的法则实际上远离罪恶不是不可避免的。在当代的国际环境下,主权国家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非主权化在理论上虽具洞见,但现实中会被新帝国主义者利用,在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下,为了单边利益去干涉别的国家。除非国际环境成为后现代的,才使非主权国家化有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全球民主在当前并不适合建立一个取代主权国家政府的全球民主政府。即使我们把全球民主的体制称做全球民主政府,也应该是具有较强国际约束力的国际联合组织,他是由主权国家组成,但理念和目标与以往不同。全球民主机制的建立可以充分考虑到人类生存的真实现状,把人类发展模式和交往方式建立在一个理性和符合实际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真正去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全球民主的建立,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科学的不断发展,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极大提高,使的人们能够更快捷、更广泛地沟通交流,更深入地增进不同文明的了解和理解,更容易对整个世界的现状和全球问题的症结所在产生理性的认知并达成共识。全球民主机制的建立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他的建立也就是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最现实的方案就是在新的观念的指导下,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改组现行的不合理的国际体制。当前这种国际体制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他只代表了某一强势文明的利益,并且是在对于当前的人类生存状态来说已不合适宜的观念的支配下。在表面上当前的这种国际体制是由不同文明的不同国家构成的,但这些组织几乎全部被某一强势文明的国家集团所控制和左右,最大程度地代表着并增加着他们的现实利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甚至某种时候也包括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只能成为一种国际压迫和国际剥削的组织,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和民主。国际社会应该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制,这个体制应该以整体的、有机的、平衡的、生态的世界观为指导,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推进各文明间的对话与合作,促进人类合理的、适度的、均衡的发展。全球民主的实现需要从两个方向去努力,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远远超过了不发达国家,他们对他人的掠夺聚累了钜额财富并为他们提供了继续聚累财富的基础和优势。他们应该对拯救这个伤痕累累的星球、拯救人类文明负有更多的责任。他们应该无偿支付治理环境恢复生态系统、建立合理秩序的费用,让渡他们过于集中的权力。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这不仅在一国内适用,在国际社会也同样适用。另一方面,全球整体利益实现不了,局部也就不可能实现真实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应该跳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藩篱,联合起来在国际社会争取权利,不断累积建立全球民主的基础。3、 培育新世界观,把握均衡自由&&& 历史上,在东方,如中国有&圣王&观念,在印度有&转轮王&的观念、在西方有&哲学王&的观念。面向建立新的世界的目标,在当今世界,人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圣王&和&哲学王&的出现,需要真正的伟大智者来领导世界。当然,我们这里只是借用一下&圣王&和&哲学王&名称。或者换一种最新的说法,我们需要卓越的&后现代政治家&们活跃在世界政治的舞台,我们希望未来在电视上、在网络上看到的不是面带虚伪的职业笑容、思想空洞无物的政客,而是真诚、务实、对世界有深层理解和把握的新政治家。这里所说的&后现代&不是那种破坏性的、颠覆性的,而是建设性的、创造性的。这里所说的&后现代政治家&是指具有整体的有机的新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对人类和世界的历史与现状及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理解的新一代政治家和政治家集团。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后现代政治家&不断进入权力核心,才有可能用一种对世界和人类负责任的态度、用崭新的全球观念、用理性和合理的方式、制定并推行未来的政策。如果美国的总统和决策集团是后现代的,那幺就可能不会出现单边主义对美国治下和平的妄想。然而恰恰相反,美国现在朝政治集团已经并进一步把其现代性推向极端、推向无以复加的程度。布什不但不是一个&后现代政治家&、而是一个最&现代&的总统。世界亟需在政治领域、在政治家群体中由&现代&向&后现代&的疾速转变。这个转变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必退。转变越快,对世界越有利,转变越慢,世界就进一步走向极端&现代&化,即加速世界走向自我毁灭。此外,现有的及未来的任何以促进人类福祉为目的的政党,即使不是绿党,也应该在建党宗旨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到人类的生态现实和生存现实,将生态原则和全球观念作为一个最基础性的原则。在建立新世界观、走向新世界的过程中,民间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力量和作用甚至可以超过政治组织。世界上发生的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反对全球化运动、反战运动都是各类民间组织和个人组织参与的,充分显示了人类的良知、显示了很多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现状和现实政治、现有秩序的不合理及其严肃的抗争。即使他们的抗争还没有产生能体现在政府政策中的结果,但没有任何一个政府可以长期违背民意。也许民意暂时不能推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建设性的后现代政府,然而却能终结一个他们所憎恶的现代性的政府。电影明星施瓦辛格当选加州州长的成功成为&后现代政治&的一次展现和一场实验,但可能是一次破坏性的后现代政治的实践,因为施瓦辛格并不见得能真正解决加州面临的问题,但这个事件反映了公众对于美国&现代性&政治现状的不满和集体反叛。这至少说明的民众有力量终结他们所不喜欢的政治。只要加强建设性的引导和新世界观的教育,民意将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推动新的政治生态的形成和新的后现代政治生活的建立。经济&&& 由于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困境,采取一种什幺样的经济运行模式和发展模式对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至关重要。如果人类继续沿着现有的经济模式盲目推展下去,必将加速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新经济观的建立和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对于新的全球文明的建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摆在人类面前最紧迫的一个任务。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能源问题、经济运行模式、消费模式。1、以加速度推动能源革命的到来。&&& 能源问题不但是经济发展的致命性因素,而且是国际格局不断演化、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根本因素。对世界能源控制权的残酷争夺是引发国际冲突和战争的主要根源。此外,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灾难也是人类使用的能源类型存在的弱点引发的。人类一直以来所依赖的碳类能源,包括核能都是不清洁、不安全的能源,他们是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现实的和潜在的主要原因。碳类能源的枯竭的时间屈指可数,核能的危险性显而易见。因而必须大力开发无污染的能源类型,如太阳能、风能、水电、潮汐能等等。新的无污染的能源的全面开发和经济利用将带动新经济的合理增长,逐步减少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指出:&从长期的趋势看,我们需要的是可更新的、有效率的和对环境有益的能源,太阳能是满足所有这些标准的唯一一种能源。亿万年来,太阳一直是这颗行星最主要的能源,我们使用的除核能以外的全部能量,都表现为储备起来的太阳能。利用太阳能不需要任何大的技术革新,其贮存问题已经解决,既是经济的,又实用,比其它能源具有竞争优势。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关于能源的权威研究都充分表明,在技术上通向太阳能时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关键是政治和经济利益成为主要的阻碍因素。&23利用太阳能无疑符合公众利益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但这种能源的过度和转变必然影响到某些国家、能源公司和个人的私利。但为了人类的福祉和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必须加速实现能源革命,这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深刻改造的第一步。能源革命的实现,将使遭受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清洁的能源的使用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必要的基础。此外,新的能源代替炭类能源和核能将有助于国际冲突的解决,促使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当前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觊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争夺石油控制权。如果新能源全面取代旧能源,石油的地位将会明显下降,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实际上,即使不发生能源革命,中东地区的石油何时耗尽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到那个时候,中东的战略地位一样会发生变化。但两种情况对世界及对相关国家的意义具有很大的不同。如果美国和石油输出国都能认识到能源革命的意义,各自采取措施注重开发未来新能源,逐渐结束对旧能源的倚重。冲突或可在某种程度上避免。当然,美国在中东的战略考量不只限于能源。如果新能源全面取代旧能源,停止对危险性和危害性极大的核能的使用。现时棘手的朝核问题和伊核问题,乃至全球的核扩散问题都可能获得解决。核武器是反人类、反文明的人类罪恶的产物,始终是悬在人类颈项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其本身就应立刻被全面销毁。而且由于对环境和生态具有巨大威胁,核能的使用也应全面停止。无论是军用和民用都不能进行,这样就可彻底避免一些国家借口发展民用核能暗中发展核武器。当然,停止的前提的全面停止,只有核大国率先销毁核武器或停止利用核能、核小国、无核国才能真正放弃因自保而产生的核遐想。2、推进生态经济,真正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的唯一的生存空间。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自从人类文明史开始的那天起,经济发展总体上就是盲目的、无序的,特别是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多年来将这种盲目无序推到极致,将环境破坏的满目创痍,打破了脆弱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念和实践。认真考虑未来采取什幺样的措施谋求生存和发展。无可辩驳、无庸质疑,未来的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考虑环境因素,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先决条件。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则,离开这个原则去发展经济,只能获得虚假的繁荣,实际上等于人类在自我否定、自我毁灭。建立起这个原则就等于建立了生态经济观。世界也需要建立在这种观念上的新经济学。现在无论多幺时髦、多幺流行的经济学流派都没有考虑到人类生存的现实,不符合生态的原则,在根本上是有害的,是过时的经济学。凯恩斯学派、供应学派、福利经济学、维也纳学派、制度经济学等等不一而足。刺激需求、扩大供应、最大利润、自由市场、数理模型都把经济现象和经济学支离分割成条块,只计一点,不及其余,更没有宏观地考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无根的经济学。人类的能源是有限,即使大规模替代能源可以无限使用,然而其它人类生存必备的自然资源,水、土地却是有限的。既然是有限的,就不能无限制地任意地开发利用,而应该是有计划的适度的,既不能超出自然和环境的合理承受能力,也不能不平衡地开发利用。一些国家大量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另一些国家资源短缺还要被迫承受不良后果都是不合理的。因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体的,环境是一体的,人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盲目掠取自然,无序发展经济,是人类文明的盲点。纯粹自由市场经济,纯粹自由贸易在今天还是否可行,是否可取?如果自然资源是无限的,看不见边际的,那支看不见的手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作用。然而,情况正相反,如果完全让那支看不见的手以市场规律的名义翻云覆雨,在某一时间某一资源就会很快枯竭。如果中国有5亿人有买车的需求,各大汽车公司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汽车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都可以获得市场份额,能够赚取超额利润,就会大规模生产汽车。然而,仅美国一个国家每年石油消费量就占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一,美国只有2亿人,中国5亿人都有汽车,则石油的消耗量就差不多会占世界的另外三分之二,还不算其它国家。如此下来,经济获得增长了,然而能源却很快枯竭了。以后怎幺办?《通向奴役之路》24(The Road to Serfdom)的作者、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哈耶克(Hayek, Friedrich August von )曾经把计划经济和极权主义看作是&通向奴役之路&,而呼吁必须捍卫市场经济和自由制度。他在那部名著说&通往地狱之路,常由善意铺设......如果人类放弃自由主义的精神,想凭着良好的意愿,自以为是地去计划、设计社会,必将把人类引向深渊&。然而,在当前人类所处的生态危机下,如果人类任凭自由主义的泛滥,想凭着另一种良好的意愿,自以为是地将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极端化,也同样会将人类引向通往奴役之路、引向无知的地狱和欲望的深渊。这里决无主张一种上个世纪作为美好社会代名词的苏式计划经济、或者凯恩斯主义、福利主义、国家干预主义的意思,也决不反对市场竞争必须被合适的游戏规则即法律所制约的理性自由主义。我的着眼点不在这里,这些即使是正确的,也都已成为陈旧和过时的话语。而是:在当前的人类生存现实下,必须有一种通过国际协商与合作,从全球协调发展出发,对资源和经济行为的总量控制和调节,单纯靠市场必然会导致失去方向的无序发展,即使市场可以有规则,但规则只能制约和规范人们的市场行为,却不能决定市场行为将人类引向何处。在当前人类生存环境下,不但各国需要在环保和生态前提下将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在国际社会,国际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平衡,也同样需要在此前提下将计划和市场有机集合起来,这也许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必不可少的前提。&&&&&&&&&&&&&&&&&&&&&&&&&&&&&&&&&&&&&&&&&&&&&&&&&&&&&&&&&&&&&&&&&&&&&&&&&&&&&&&&&&&&&&&&&&&&&&&&&&&&&&&&&&&&&&&&&&&&&&&&&&&&&&&&&&&&&&&&&&&&&&&&&&&&&&&&&&&&&&&&&&&&&&&&&&&&&&&&&&&&&&&&&&&&&&&&&&&&&&&&&&&&&&&&&&&&&&&&&&&&&&&&&& 增长是自然界的本性,也是人类的本性。天地好生、生生不息。即使存在着&增长的极限也无法而且也不能停止增长的脚步。罗马俱乐部曾提出&零增长理论&25,认为人口、粮食、资本投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其增长都是指数式的、而资源却不会增长,于是经济增长的后果就是自掘坟墓,以至于世界行将崩溃而进入末日。为了避免崩溃,必须在1978年停止人口增长,1980年停止工业投资增长,以达到零增长与全球平衡。世界上多数学者批评了这种悲观主义立场,认为他们忽视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发展与技术进步才能得到解决。如果真的实行零增长理论,人类只能自取灭亡而不能达到理想的生态平衡。零增长不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需要找到一种合理的增长方式。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全球现有资源进行总量控制,尽早实现清洁安全能源的对现有能源的有效替代,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控制人口的增长,为了人类的整体利益,一种在全球,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普遍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应该是可行的有益的。这是人类避免倒退和停滞不前谋求发展的最基本原则。合理的适度的均衡的发展是拯救人类的关键。其内容不仅包含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26 发表之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特别是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27以来,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牺牲后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8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它迅速超越国家民族以及政党学派的差异,成为人类和平发展的共同选择。可持续发展本质在于追求一种动态平衡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自然、社会和人协调发展。早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就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即环境保护、发展援助、能源开发、清洁水源、绿色贸易。但时至今日,这五大要点不但没有实现,而且还遭到有关国家的严重破坏。人类必须把思想变成行动,把可能变成现实。3、发展新型的物质与精神平衡发展的生活方式。&&& 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产生以前,相对来说,在东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基本上是相对平衡的,在西方,不管是自我选择的,还是受社会氛围所影响,人们对的精神生活的重视甚至超过了物质生活,在精神和物质生活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平衡。宗教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内在压力,使人们感到压抑和窒息,不断产生一种冲出精神桎梏的冲动,成为近代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在动因,随后,工业革命到来,地理大发现,西方殖民扩张,过度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也不断向全世界全面扩张,到今天已经泛滥成灾。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间的平衡又从另一个方向被再度打破。过度消费主义导致对物质的过渡需求和消费,这种需求进一步成为盲目扩大投资和生产的重要原因,于是经济也漫无目的无极限的增长,以至于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成为加速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人们还在把这种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看作是提高生活质量,对提高生活质量作了物质化的片面理解。在摩登时代,大量的商品消费不仅不是必需的,而且是过渡浪费的,实际上是有害的。不但没有提高生活质量,反而使生活质量实际上发生恶化。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吃的食物,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急剧恶化。人们忙于追求物质,忽视了也没有时间充实自己的心灵。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然而这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却成为时下风靡全球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拼命的追求金钱,满足永无止境的物欲。生活质量、高尚生活这些概念被严重扭曲、歪曲。比如,在中国,价值很高的高级住宅被称为高尚住宅区,而能够购买并使用的人群都是有钱人。实际上给人们传达的一个信息就是,有钱就等于高尚,高消费等于高尚,奢侈浪费等于提高生活质量。现今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高尚生活的基本概念就是穿名牌时装、住大房子、开好车、能够进入高尔夫俱乐部、买私人游艇、私人飞机等等。这是典型的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而其它不管富裕国家还是贫穷国家也都极度渴望并纷纷效仿、努力追求,极力争取过上这种&高尚&的生活。殊不知这种高能耗的生活不但过渡透支环境和资源,而且除了给人们一个物质的外壳之外,无法给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过渡追求物质享乐地导致人们心灵空虚,精神颓废,往往依靠毒品和性放纵来填补空白,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自杀,结束宝贵的生命。过度地依赖并疯狂追求物质享乐使人们无异于披金挂银、身着高级时装的衣冠禽兽,极大地降低了人的尊严,阻碍人类向更高的层次进化和提升。未来人们应该追求一种简单高尚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环保的、低能耗的、乐于关爱他人、以慈悲为怀,更加注重精神超越和心灵解放的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有识之士的倡导,需要杰出人士的作出榜样,需要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需要尽早的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培育。新生活方式的建立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如果这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时尚,将深刻影响国际社会、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将使人类整体获得提升,世界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上、还是生活质量上都会变得更加美好。文化(宗教)&& 文化与宗教密不可分。宗教是文明或文化的核心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两者不易分开。&& 正如进入社会转型期、谋求民族复兴的中国需要并正在着力发展一种先进文化,当前,世界也同样处于转型期,建立一种新的全球文明、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无疑更为需要一种全球范围的新文化的培育、形成并深入人心。这个新文化无疑应该是代表世界未来发展的先进文化。这个新文化既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全盘东化&、既不是全盘&欧化&、全盘&美化&,也不是全盘&黄化&、全盘&绿化&。因为,世界各种文明没有一种文化是完全适应未来世界发展的纯粹的先进文化。新的先进文化必然是一种南北互补、东西合璧的新型文化。一直以来,由于西方物质文明的极度发达,人们一度产生错觉,认为西方文明或文化整体上都是最先进的文化,一个落后国家若想变的发达和强盛就必须全盘西化,甚至制度、文化和宗教都要无一例外地移植过来。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是西方发达的文化基础,新教伦理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西方变得最发达、最现代化。因此,一个国家如果想发达、想进入现代化,就必须引进、发展基督教、替代和置换本土文化。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偏颇的、缺乏依据和普遍的意义。现代化并不绝对需要西化。一个非西方的国家可以不通过全盘西化达到现代化。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日本、新加坡,这两个国家并没有基督教化,但却实现了现代化。还有一种观点,如亨廷顿认为基督教与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关联,基督教可以极大地推进民主化进程29。更有甚者,认为只有基督教化,才可能有民主。那幺,许多以基督教为文化基础的国家应该从建立之初就是民主的国家,为什幺还需要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一波一波地缓慢到来。也许,相对于基督教而言,民主、自由、人权这些概念更具有普遍意义。只要他们不被某一种文化独断地设立所谓的标准,他们对人类具有共同的意义。但是如果说,只有基督教化才能有民主、才能有现代化就只能说这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自大主义。特别是世界发展到今天,西方文明的弊病暴露无遗,西方工业化对环境的灾难性破坏、世界大战的爆发、杀人武器的大量制造、物质主义的泛滥、生活的腐朽和颓废,这些都是在基督教文明的背景下产生,难道不可以反过来证明基督教文明是反人类、反社会的文明形态吗?但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证明、不需要这样的联系。如果说现代化与西化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那幺后现代化则与西化毫无关系。现代化、西化这些用词、现代化是否需要西化这些争论,在未来建设后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已经成为僵化落后的观念、陈旧过时的话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落入现代化的陷阱30、落入西化的陷阱31在未来的全球文明建立起来的社会里,后现代化是其主要特征。这个新社会需要一种生态的、平衡的、平等的、合和的新文化,他将兼收并蓄,集各种文明精髓之大成。他的建立和培育将是全球文明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是世界未来的先进文化。1、建立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也可以称作环境文化。进一步还可以将其分为外生态(环境)文化与内生态(环境)文化。外生态文化主要指为对治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而形成的主张人和自然、人与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主张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内环境文化指为对治精神空虚、心灵污染、心态失衡而形成的主张重视精神调节、保持心理平衡健康、不断谋求自我精神提升和超越的文化形态。基于人与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世界观,基于心物不二的对世界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内生态文化和外生态文化并不存在一个严格的区分,从广义上讲,我们可以用生态文化一词,概括这两层含义。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给世界造成的生态危机催生了今天的生态文化。世界上不乏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在从不同的角度大声呼吁要建立生态(环境)文化。国际上一些绿色和平组织、民间团体很早就已开始呼吁建立生态文化。发展中国家有关人士也一直在思考提倡建立一种环境文化。最近,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先生撰写了一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32的长篇文章,系统阐释了环境文化的深刻内涵。他指出,&凡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即是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人类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因其核心是一种生态文明,环境文化即是今天的先进文化。&他总结了环境文化的几个特征, 其概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包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生态系统是脆弱的,如果任意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人类是自然生命系统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复杂的生态网络之外。人类与自然界的其它生命形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的关系。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便是协调人类的社会关系,便是追求人类社会的和平与进步;人类以文化的方式生存,所有先进文化都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不能反自然。文化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就是人类生存的本质;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科学技术不应让人们误认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把&人定胜天&推向极致,将使人类陷入生存困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统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环境的修复相平衡。发达国家和高消费人口是全球资源消耗的主体,他们有义务承担起更大的环境责任;自由是对自然法则的遵从,受自然法则的约束。自由不是贪婪与放纵。人类有享受物质生活、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但这权利只能限制在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潘岳先生的论述虽然立足于中国国内,强调环境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但其意义和影响并不只限于中国。如果向外推演,对整个国际社会、对建立新的全球文明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其观点也与本文建立新的整体世界观和建立全球文明的主张是一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佛家提出的&缘起&和&依正不二&的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他们均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也非外于人的存在物,人与自然间并无绝对的分歧和对立,而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要服从自然规律。人的自我实现与自然规律和宇宙法则是一致的,人生理想就是人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完满和理想的境界,这是中国人文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人也只有顺应天意,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中国很早就有自己的&生态文化&。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要想利用生物资源,必须注意保护,合理开发,反对过度利用。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既有丰富的保护环境的思想,也有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令,还有在把发展经济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做法。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就规定春天不准砍伐树木,夏天不准捕鱼,不准捕杀幼兽和获取鸟蛋;要根据气候节令,选择打猎、捕鸟、捕鱼、砍伐树木、烧荒的时间;禁止春天采集刚刚发芽的植物,禁止捕捉幼小的野兽,禁止毒杀鱼等等举不胜举33。&&& 在内生态文化建设上,人们最常听到的就是&心灵环保&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中国佛教界提出的。台湾佛光山的星云大师、法鼓山的圣严法师34等,大陆的圣辉、学诚、济群、圣凯35等诸法师经常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倡导心灵环保。为了有效的落实心灵环保,创造祥和社会,佛光山星云大师努力呼吁「三好运动」,即「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36。法鼓山的圣严法师多次以心灵环保为题进行专题讲演,系统地阐释如何进行心灵环保。他们还发布了心灵环保宣言37等。实现心灵环保、建立内生态文化甚至比建立外生态文化更为重要,但人们往往能够注意到外环境保护,却容易忽略心灵的环保、保护内在心灵的环境不受污染。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只看到了需要国土净,没有看到更需要心净,&心净则国土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发达并没有真正给人类带来精神上的自由、安宁和幸福,人类成为欲望的奴隶,在欲望的痛苦中挣扎。人类心灵遭受污染的污染源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行为方式的多样性,使人们对一些事物真假难辨、好坏难分,信息的发达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消费文化、***文化、邪说暴行的影响。人仿真以往任何时候都缺乏处理好物质与精神、心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能力。现时,人类的心灵从总体上处于一种杂乱、空虚、苦闷、焦灼、仿徨、无助、无所适从的状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得到精神滋养和心灵指导。人类进行精神修炼的形式主要的是宗教提供的。提倡心灵环保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正信宗教的复归。但并不是简单的回归,是必须经历一番深刻地检讨和反思后的创造性地复归。当今世界的各大宗教和精神传统都面临着这个任务。目前全世界约60亿人口约80%的人信仰各种宗教。但为什幺人们的心灵反而比过去更为空虚,世界比过去更为纷乱和不安宁。无非有三种情况,一是对经典的理解和解释有问题,二是传教(或传播文化)的方式有问题,三是信仰者没有真正理解宗教戒规的真正含义并严格遵守。实际上出现的与宗教有关的形形***的暴力冲突事件都远离了各个宗教的本怀。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心灵环保的实现、内生态文化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各大宗教传统能够推陈出新,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就会作为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引领人类未来的进步。2、建立中道文化。&&& 中道一词在这里的主要含义是指平衡、适度,不是简单的&折中主义&。实际上在生态文化中已经涵盖了这层意思。谋求可持续发展就包含有平衡发展、适度发展的含义。但单独提出、突出强调中道文化仍然是有必要的,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从物质到精神、从生产到消费、从个人到社会都需要恪守中道,因为过犹不及,一种均衡的状态是人类生存的最佳状态,是人类追求的最深层目标,反映了人类的本质。如,在人类追求的几个主要的永恒价值中,自由是最重要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是人类前?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