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steam在线人数边境圆盘人数

查看: 2653|回复: 16
【开发组】战术贴:如果你打不下边境圆盘....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实际上,不仅边境人少的时候打不下圆盘,即使边境的人数多一些,但不能形成绝对优势的话,想打下圆盘也不容易的.
但总人数即使少于对方,也是可以打下圆盘的。小刀和同事们在内部测试的时候打过很多次了。并不是要打下边境才能过五关的。
小刀想做一款能让大家,特别是各统帅(指挥)充分发挥自己的战术智慧的战争游戏,多体现一些历代名将的风采,而不是一味的人海战术。其实所有的战术谋略,从根本来说,都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在局部形成优势。总人数少一些不要紧,只要能做到在想要的点的人数多就可以。
但战术谋略也只能弥补有限的人数差距。如果一方的人数占有绝对优势,那即使有生花谋略也不可能打下来。现实里的战争也是这样的。
希望这个能对大家有点启发。
BTW,基于这种设计理念,所以小刀也不会让游戏轻易出现直接手撕城门或直接手撕黄龙这种简单粗暴但没什么观赏性的战争行为,但小刀肯定还会为大家保留这个可能性,只是这个可能性需要在实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好出现。这种大数值并不好拿捏,所以小刀也需要根据大家的国战表现进行调整,使之更趋向于这个方向。数值优化本来就是封闭测试的一个重要目的,只要不产生和开发组当前预期相违背的情况(比如皇帝战里的两个数值填错了),小刀会把这种优化看作测试过程里的一种正常需求,这也是为了在正式运营时能提供给大家最合理的数值设定。
谢谢大家的容忍和理解!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这个一些你拿捏的好么。边境占领这个设定就有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就是人多,那别的国家怎么玩。你可以说守方人多攻占值升的慢,但是你往下降还怎么打。打一打就变成0。就像今天齐燕这种比例,你官方能控制的了吗?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国战永远出不了边境,还有什么战术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严格控制复活次数 也是给指挥拿捏不同的战术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当然 这种不赚钱的行为你们应该不会做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边境传送点并没有限制必须先打下边境才能过五关。请再研究一下相关的设置。
王城也没有限制必须打下神兽才能打神龙。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复活次数不用限制,正式运营的时候大家的绑银本来就是有限的。现在只是因为小刀发了绑金而已。如果大家想限制复活次数,小刀减少绑金发放量就行了。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 & 边境不占领怎么拿物资建立营地,你是说不要边境直接打五关吗?那进了王城又能干嘛,重点是营地啊刀哥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你需要占营地领辎重,打通五关,建基地车等等,但你未必要按顺序来啊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我只想知道今天一场国战燕国的复活都在五关,直到最后打黄龙,是要闹哪样,是怕我们回城符不够用?
还有没有内城也就算了,那4个神兽对BOSS的加成体现在什么地方,如果只是加防御,那还是白扯。整场国战可以说战术点就在如何快速打进王城,破门,然后就是堆尸体打神兽。其他的任何战术,恕我现在没看出来有任何意义。
你们一直强调什么战术性,之前宣传的基地车,云梯,攻城车啥的,你确定不是在糊弄人?真心战术性还不如御龙,
好歹御龙还有个内城4神兽攻防战,战车还能逆袭什么的。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我还是要说,昨天不仅仅是五关有BUG,齐国在边境打了10分钟左右没打下来,国王就叫国王帮冲王城。我到五关看到没城门就想到有BUG,再跑到王城,也没城门,跑到国王雕像,那个雕像打不了,只能送花砸鸡蛋。打开M键,大地图显示没有神兽,没有攻守的城门。五关的BUG直接影响到王城?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我昨天发帖发截图了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弱弱问下为什么吴国天天国战都不调整,燕国一打国战就各种调整、各种BUG!!!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保留手撕城门跟手撕黄龙是可以的 这是一种战术&&趁你不备 直接一堆人上去秒了黄龙 这才是国战 有很大的变化性 不一定你人多就一定能守下来& &!!支持刀哥
精华在线时间 小时
我们这些才六十级的号,国战只是凑热闹的好可怜,
国战能不能开个,城墙维护,炮塔维修之类的好让等级低,国战装备差的平民玩家也有参与感和存在感?
否则这样低级号过去就是纯粹给人刷分用的!现在系统送的钱多,原地复活无所谓,以后呢?平民死多了估计也不参与了
Powered by我的边境情结&&&&&陶自强
我的边境情结&&&&
边境金厂工作6个春秋,见证了党和国家对边境政策的倾斜和落实。这里,想用些零乱的文字把我的感受告诉大家。
边境的阵痛----地雷和邪教
老家在云南马关中越边境一个汉族和苗族杂居的村子里,站在房背后的山上,东南面是一道高达、葱绿、连绵的大山。山脉舞动着,如腾空的苍龙,最高峰就是罗家坪大山。晴日,视线越过山梁就可隐隐看见越南的山。老家的山梁与罗家坪大山的中间是条发源于中国,流入越南的出境河流----小白河。2006年春节前夕,根据组织安排,我到罗家坪大山山脉的边陲小镇----金厂镇政府工作。就这样,我的心同这片土地贴得如此近,近得没有缝隙。
金厂最基本的镇情就是“一匹梁子一面坡”,与越南以山梁为界,苗族占总人口的78%,称为“边陲苗岭”。还有“上有金厂、下有银厂、中间有个飞机场”的美誉。从字面看,应是一方开金采银、经济繁荣的宝地,是一个歌舞升平、休闲安逸的世外桃源。
然而,祖国的这片机体,却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遭受战争的创伤,植被破坏严重,参战伤残民兵多。虽然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后开展了边境扫雷行动,但地雷的恐惧和它所带来的伤害很长一段时间难以消除。基本是“一人触雷,全家返贫”。在支前人员最多、伤残人员最多的罗家坪大山脚下的罗家坪村,全村都是苗族,村子距离国境线仅500米。至今该村健在的支前受伤和战后触雷的伤残群众还有10多个。村民吴光生,54岁,前线抗战***林弹雨都走过来了,但十八九年前的一天,他到罗家坪大箐边寻找走失的耕牛时,不小心触雷,双脚都炸断了,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里很穷,在政府的帮助下,安了假肢,但活动还是不方便,家人下地干活,他也只能在家做些简单的家务。
党没有忘记为和平和领土完整作出牺牲的边境人民,罗家坪村群众的房子从茅草房变成土坯青瓦房,又从土坯青瓦房变成红砖彩瓦房,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村里建起了边境线上最漂亮的活动室、灯光球场、农村书屋、民族文化宣传栏。
因为边远,信息闭塞;因为战争,全面支前;因为大局,发展滞后。金厂人民直到我去工作的前一年才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那些年,孩子上到初中很多家庭就供不起,生病无钱就医。所以,在更边远的村寨产生了邪教,信邪教群众迅速发展到近30户,与越南信邪教人员相互来往,集会活动,极为猖獗。记得一次到一群众家中做工作,才23岁的陶某竟然虔诚地在家里的给我们示范“祷告”的过程。看罢,既心酸又气愤。有群众认真地说,今天是“天神下凡日”!当晚我们便召集村民会议,村长家里,群众蹲的蹲、站的站,挤满了屋子,我拉了根手扶梯子,靠墙站在半腰,用苗语宣传政策、讲道理。那是我讲话时间最长的一次群众会。
一位信邪教十多年的姓杨的群众,在他家做工作时发现,家里的十字架都是用杉树皮做的,家徒四壁,破烂不堪,寒冷的冬天穿着一件很破烂的单衣,粮食只够吃半年,信了十多年,依然贫困。后来组织开展了教育转化,落实了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农村低保、沿边定补、新农合、养老保险等政策,逐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多年来邪教才没有死灰复燃。在同邪教争夺群众的斗争中,带着悲愤和同情,带着希望和拯救,让我终生难忘,永远也抹不掉。
生命的坚守----1号界碑
界碑,是国家最敏感的神经。
界碑,是边境最神圣的部位。
边境的每一寸土地,都与主权和尊严有关。边境的每一个人,都在坚守主权和尊严。
在金厂山梁的尾处,小白河与越南黑河交汇的地方,从河水交汇点沿山脊走,约100米处耸立着中越陆地二段1号界碑。“1”是数字的起步。“1”是做事的开始,是新的起点,新的基础。界碑同样,她有特殊的寓意。
1号界碑海拔很低,只有220米。她是越南老街省、河江省和文山州马关县交接的三角地带,现越南的公路已修过来,与我方基本实现了对接。以前,这里只有毛路,是中越来往的主要通道,白道也罢黑道也好,做生意也罢偷牛盗马也好,都从这里进出。密林丛生的山谷,河水湍流,两边的山崖上、山坡上,一派生机盎然。1号界碑高1米多,宽七八十厘米,厚约10厘米,上面依稀可见“大法国越南”、“大中华民国云南”等字样。界碑用青石打制而成,静静地站立,聆听着世纪的呻吟和时间流失的声音,岁月的烙印深深嵌在碑面,斑斑驳驳,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把青春耗尽,背驼了,走不动了,还依然照看着自己的家园。
中越勘界到金厂段,当地军民积极配合勘界工作组,齐心推进。在雷区勘界时,工作组向我提出要镇上的一位领导和熟悉情况的村干部带路。到雷区作业很危险,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我再三考虑,分管领导情况熟悉,于是决定他去带队。那天中午我把任务交待后,他欣然答应了并接着忙了一下午,把自己手上的工作认真理了又理。晚上也是灯火通明。第二天早上7点,他敲开我的门说:“书记,吃早点去吧。”“好啊,我请你。”我说。吃早点时,他说:“书记,我电脑的桌面上有个材料,下星期五要报的,你星期三才审也来得及。”吃完早点,他换了套迷彩服,同勘界工作组大踏步向边境雷区勘界的地点走去……勘界排雷的炮声震撼着边境大地,回荡在幽深的山谷。当5天后他完成任务回到镇上,满脸疲惫和笑容说:“书记,任务完成了。”
相信他能把好关,我没有打开电脑桌面上的材料审阅,直到他调离金厂的头天,才告诉我,那份材料是写给家人的遗书。那晚,我们喝得烂醉。
我的兄弟啊,在面对危险甚至是死亡时,不敢用视死如归这个词,但那么坦然,为了使命,那么从容,使我开始鄙视自己……
勘界完成后,在小白河与越南黑河交汇的地方立下了花岗石制成的新界碑,顺序号为172。从此,1号界碑同其他界碑一样,完成了她的使命,走进了历史和记忆,可每当大家谈到黑河与小白河的交汇处,都不由自主地说:“1号界”!
一杯酒的重托----水和民生
记得到金厂后的第一次下乡,那是春节收假的第二天,镇党委谢进荣书记带我,7点多吃过早点,我们便从镇上开始走路。顺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看了两个村的沟渠建设,中午11点左右,我们来到拉基(壮族的一个支系)聚居的中寨村委会三家街村,村干部已把饭做好。吃饭时,村长90多岁的老奶奶特地敬了书记和我一杯酒。她用苍老而爬满老年斑的双手举起酒杯,嘴皮抽动了几下,从嘴角挤出一句话:“书记、镇长,你们来的好啊,我们现在都还到寨边的田里挑混水喝,帮帮我们把水拉通吧。”说罢,干了杯里的酒。我打开他们家的水缸看,是干的,没有一滴水。旁边的水桶里,一只是澄了稍清的水,还看得见桶底的一层黄泥。另一只则全是发黄的混水。
那句话,出自一个90高龄老人,或许是遗生的最大愿望。那句话,让我这个新镇长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如此沉甸。那年月上级投入饮水建设的资金较少,我和书记跑州县找领导汇报。钱有点眉目,我又带着水务站和村干部找水源,漫山遍野找了三天……最后,水拉通了。可是,那老奶奶不久也走了。
水是民生之本啊!老奶奶的话,让我们记住这个理。
水头村就在国境线上,缺水严重,村里有个极小的水洞。40多户的群众,干旱季节,有的群众凌晨两三点就起床排队取水。水比黄金更值钱。
之前镇上做过很多努力,终因资金问题未得到解决。中越勘界结束,民兵哨所撤后,村干部提出把哨所的水管用起来,从罗家坪大山接水。水务站的干部一测,罗家坪大山过去有十二三公里啊!而哨所撤下的水管仅是三分之一。怎么办?
镇上还没决定建设方案,水头村的群众就已经找好水源,且把哨所上的钢管扛到了初步预定的线路。我们又是几番酒醉,要来了5万。买钢管不够就改塑料管。水头村在外打工的也回来了,他们分组,从家里带上粮食到架水工地,自己建水池,自己抽丝,自己挖沟,自己扛管子。经过1个月努力,管子铺到了村里,村民们脸上露出了笑容。但海拔高差较大,水刚到村里,第二天用塑料管接的地方便多处被强大的水压冲炸,水又断了。村民们急忙组织修缮,但依然是通了第二天又炸。很多群众失望了,有位70多岁的老大爷沮丧地说:“镇长,这水可能接不来的了。”我说:“不怕,镇上一直在想办法。”将就原来的管子我们作了好几个方案都没成功。最后,争取了上级安排的15万元资金,把塑料管换成铁管,才解决了问题。
水通了,群众十分珍惜,他们自发组织四五户一组进行轮流管护,家家户户***了水表,每方水收取0.3元水费,这种做法当时在边境农村是很少的。随着国家对农村人畜饮水投入和边境各项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金厂镇基本实现了村村寨寨群众吃上自来水。水头村的做法在全镇作了推广。
水是柔的,更是钢的,因为没有水就没有了生机,甚至没有了生命。历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边境生态建设,边境群众的水才有了源。即使是很严重的干旱,罗家坪大山的黄泡依然饱满圆润,边境的人民依旧安居乐业!
升腾的希望----热区香蕉
边境土地珍贵,除了主权,还要开发。
走进金厂热区,绿色的香蕉林爬满山岭,风过处,碧波荡漾,四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林间,操着外省口音的老板来拉香蕉,本地的汉族、壮族、苗族群众有的在砍、有的在背、有的在装箱、上车,忙得不亦乐乎。
最早来拓荒的老板唐登荣,如今已经发展香蕉种植近千亩。比他面积大的还有几个合伙开发的来自河口等地的老板,多的达3000多亩。小白河沿岸,外地老板和本地群众种植的香蕉已经超过3万亩。热区开发成为边境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以前,这里土地荒芜,杂草丛生,一片莽原。
而今,扫雷部队把路修通了,政府采取异地搬迁的办法,把群众搬到热区,争取资金修建了灌溉沟渠,引来了凤凰,香蕉种到了距界碑不远的地方。站在国境线上,我们这边是一望无际的香蕉,越南的土地却依然荒芜。
以前,这里的群众观念落后,在当地打工都害羞。农闲时节,要么在家喝酒,要么无所事事。
而今,这里的群众走出家门,就近就可以学习种植技术,就近就可以打工挣钱。他们还采取土地、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参与热区开发,常年在地里打工的群众上千人。很多学到技术的群众,自己的土地租期满了就自己种。南格村的王正荣说:我不相信老板整得吃我们就整不得吃。
以前,这里的群众很贫困,土里刨食,兜里无钱。
而今,本地群众自己种植香蕉最多的一家达200多亩,年收入上百万。打工的一年也有四五万。逐步从热区开发中走出来的人们,家家户户用上了摩托,有的买了农用车、微型车。用他们的话讲,把家里的马卖了给车加油。新房建起来了,家庭富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
热区开发拉动了发展,热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并不代表全部边境群众的改善,但我们看到了希望,边境群众观念在转变,他们在融入市场经济、在融入时代的滚滚洪流,为边境的繁荣和稳定增添绿荫。
和平的信鸽----边关巡逻
“迎奥运,建和谐”。
“爱党,爱国,爱家”。
“争先锋,创和谐,固边关”。
无论以怎样的名义,不管以怎样的借口,心里都系着企望,都系着稳定和平安。
干部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脚步虽然稚嫩,但要丈量国境线!臂膀虽然不硬,但要撑起国门!
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员,部队的、地方的,年轻的、年迈的,放牛的、耕地的……都是巡逻分队的队员。
老界碑的旧址,新界碑,边境线上的村子、地块,群众家中……都有巡逻分队的足迹。
看界碑,察民情,讲政策,看风景,搞野炊……都是巡逻的内容。
一次搞边民宣传教育走边关活动,驻地部队指导员的妻子从千里外的老家来看他,但他没请假,待开完群众会回到单位,已是凌晨1点多。看着熟睡的妻子和女儿脸上没干的泪珠,男人的心也是肉长的,寂静的夜幕下,泪水比白天走边关巡逻的汗珠还多。
边关遥远,守边关就要离开故土和亲人。
边关月圆,是大自然的赐予。月圆边关,是不懈的坚守。战争时期,月圆边关是用生命堆积起来的伤痛之后的幸福。和平时期,月圆边关是用信念和乡愁化作的力量垒砌的和谐。
因为艰苦吧?因为单纯吧?因为利益的不冲突吧?我想都不是,那是因为彼此的默契与对祖国和自己的珍爱!那是真正的有血有肉!那是真正的有情有义!
这群边关的巡逻人十分珍惜在一起的缘分。铁打的圆盘,流水的兵。送别和欢迎的宴会简单而隆重,只要喝酒,把在边境的每个日日夜夜,沟沟坎坎,山山水水都融进酒里。醉了,胡乱说几句也无妨。待大家意思表达完了再搀扶着去休息。
从边境走出来的军人最阳刚,从边境走出来的干部最雄性,从边境走出来的女人最美丽。他们和她们的家属,在边境巡逻的时候,多少祝福变成牵挂,多少牵挂变成祝福。走出来的,每当回忆起边境,都会深情的流泪和动情的表达,直到时间很晚很晚。
翻越罗家坪大山,瞻仰英雄树,清扫界碑,穿越雷区……在农家访问,看望贫困留守老人和儿童……捡拾起一串串关于国境线巡逻的镜头,折成信鸽,飞回记忆的怀抱。
蓦然回首,党旗和国旗依然在山间、山顶飘扬,巡逻的队伍拉得老长老长,山连着山,脚印一排连着一排……一直走进我刻骨的生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