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野12,到了中期,敌人总是出动贷公钱数十万劳军大...

更多精彩尽在 专题:
共 2 页/2条记录
您可以使用“←
→”键快速翻页
信长之野望12:革新
信长之野望12:革新
发行商:Koei
类型:策略战棋(SLG)
发售日期:日  自古而今,这世界总有一些人,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相信世间终将美好。这样的人或许很少,但却已经足了。----前记    他文官出身,投笔从戎之后,收关外流民,铸金城汤池,整老弱之师,引13门佛朗机巨炮,击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于马下,致其不久后因伤重不治而亡。又拒皇太极于关外,徘徊十年而无可奈何。他数十年间纵横辽东而无人能敌,堪称一代战神。在明末风雨飘摇之际,袁崇焕挽狂澜于将倒,让明代子民看到了山河重整的希望。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凌迟,整整3543刀。这是个什么概念?凌迟是酷刑的极致,而袁崇焕被刀子所割的刀数,又是一个极致。古代的凌迟,有36刀和360刀两种,割在袁崇焕身上的3543刀,创造了大明律的纪录,之后再未被打破。就在被凌迟的前一年,皇太极十万大军包围京城,袁崇焕从山海关星夜驰援,于广渠门外以九千力敌皇太极十万,解了京都之围。  他又为何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罪名是通敌叛国。数百年来,关于袁崇焕到底是英雄还是汉奸的争论,从未停止。而根据实际的事实和证据看,所谓的通敌叛国,很可能只是源于崇祯帝的不满和猜忌,以及皇太极的反间计。让我们更加坚信这一点的,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平凡人。
楼主发言:58次 发图: | 更多
    《明史》记载:袁崇焕被凌迟那天,通往法场的路两边,聚集了近万人。这些人却不是来为英雄送行的,而是被所谓汉奸的诬陷所蒙蔽,来吃他的肉的。袁崇焕的肉被刽子手一刀刀割下,每一片肉都遭到哄抢,然后被人生生吃下。到法场时,袁崇焕已经“皮骨已尽”,但“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对于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这是怎样一种痛恨。对于袁崇焕,这又是怎样一种悲哀。  皇帝天威慑人,民间人言可畏。按照正常的逻辑,袁崇焕最后是不可能有人收尸的,因为没人敢,也没人肯。可历史偏偏告诉我们,这样的人却是有的。正是因为他,让我们相信了袁崇焕的冤屈----假若一个人不是真的清白、可敬,一个人又有什么理由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样一件事?其中有什么利可图?况且还可能丢掉性命。只有心中有着对英雄真真实实的敬重,有着对道义实实在在的担当,才可能催动得起内心那万死不辞的力量。  收尸的人没有留下名字,也不可能留下。因为尸只能悄悄地收,只能悄悄地埋。人们只知道,这是一位佘姓的义士,曾经是袁崇焕的部下。他了解他的袁将军,所以知道他的冤屈与可敬。当时,他或许在心里说,没有人肯为袁将军收尸是吗?那么我来吧。那一夜,他孤身来到西四牌楼,悄悄爬上刑架取下了袁崇焕孤零飘荡的尸骨,背回广渠门内偷偷埋葬。  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一个小人物做了一件无人关注的事,却注定是一个历史的大事件和重要时刻。因为这个人,会让千秋万代的人们相信,无论多大的冤屈,无论时势多么黑暗,无论已经有多少人变得肮脏下作,公道还在,大义还在,从未断绝。
    而这并不是结束。他收了袁崇焕的尸,葬了袁崇焕的骨,修了袁崇焕的墓,还用后半生一直为袁崇焕守墓。临终之时,他又告诫子孙,要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佘姓的后人记住并遵守了这个诺言,墓一守,就是三百年、就是十七代,一直守到今天。  央视曾经报道过今天这一代的守墓人,那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名叫佘幼芝。她至今仍坚持不懈地每天为袁崇焕扫墓敬香。那情景,让人感慨,叫人泪下。  这种情景,这种大义,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似乎只应该存在于故事和传说。那个为袁崇焕收尸的佘姓义士,则告诉我们道义绝不只是存在于虚构中。  而且,这样的人也绝不只有一个。这样的大义,也绝不是只在那时闪过光。
    就在袁崇焕冤死前的几百年,还有另一个冤死的大英雄,名叫岳飞。岳飞冤死风波亭,亲人流放千里,在秦桧淫威之下,门生不敢叩门,故吏不敢过问,岳武穆孤零的尸首,似乎只能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慢慢腐朽。就在这时候,有一个和为袁崇焕收尸的佘姓义士一样的平凡人,在心里说了同样的一句话:没有人肯为岳将军收尸是吗?那么我来吧。  这个人留下了名字,让我们得以可以世世代代地记住他----他叫隗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狱卒。他偷偷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悄悄埋在九曲丛祠边,又将岳飞的玉环系在他的腰上,最后在旁边种上了两棵树。他将这个事情藏在心里,没有跟第二个人说起,直到临终之时,才告诉了儿子。  他对儿子说,一定要记住这个地方,因为岳将军,一定有昭雪的那一天……二十年后,宋孝宗即位,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悬赏寻找岳飞遗体。因为这个叫隗顺的人,岳飞的遗体最终被起出,迁葬于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是为“宋岳鄂王墓”。  这个仗义的小狱卒,并不像佘姓义士一样,是岳飞的部下。那么他又为何要做这样一件事?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一下----当时国难当头、山河破碎,老百姓流离失所,没有人会不渴望太平,没有人会不期待英雄。而岳飞,正是这样一个人,让当时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可是他冤死了,那些明白真相的人,心里一边滴着血,一边记住了他的好。那么能为岳将军做这样一点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就是原因,也是人性,和道义。这样的人,只要有一个,也能证明人不都是那样坏,只要有一个也能让人们心中充满坚信和希望。这就是道义的力量,也是那些做出了千秋之事的平凡人的伟大和不朽。  永远不要忘了那些英雄,因为是他们为我们收拾了旧山河。也永远不要忘了佘姓义士和隗顺这些平凡人,因为是他们帮我们收起了英雄的尸骨。
  清明祭袁公!
  秦桧蒙冤受屈。  
  现在都搞不懂他到底是汉奸还是忠臣,我发觉历史学家全是饭桶,所谓文人个个可杀说的就是历史学家。
  @gegemmm8
18:40:47  现在都搞不懂他到底是汉奸还是忠臣,我发觉
学家全是饭桶,所谓文人个个可杀说的就是
学家。  -----------------------------  再祭佘义士、隗顺!这二人是人性和道义的化身!至少这二个人没有争议吧!?
  皇太极恨袁崇焕之入骨  他爹努尔哈赤就是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的大炮打成重伤,后来不治身亡  这样的人能跟清军和谈?  清军恨不得生吃了袁崇焕  所以离间计一使  让崇祯上了当  崇祯本身上位就很困难,历经重重磨难和欺骗,背叛  虽然有心救国,可惜在大的关节处,还是差强人意
  袁崇焕罪无可赦
  当时吴三桂拥兵自重 就应该能看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换了袁崇焕在吴三桂的位置  就算诛了九族
袁崇焕也不会投降清军  袁崇焕是个军事家
很可惜不是吴三桂那种政客
  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两位将军!
  努尔哈赤死在十个月之后,68岁。在宁远结束的三个月后有亲征蒙古。从哪地方能看出是被大炮重伤的?还是那时候的实心弹而不是炸弹。袁崇焕不过是一志高才疏的庸人。连孙承宗都远远不如,还TM跟岳飞比。
  自毁长城!  
  @拣尽寒枝不
19:05:29  努尔哈赤死在十个月之后,68岁。在宁远结束的三个月后有亲征蒙古。从哪地方能看出是被大炮重伤的?还是那时候的实心弹而不是炸弹。袁崇焕不过是一志高才疏的庸人。连孙承宗都远远不如,还TM跟岳飞比。  -----------------------------  带伤亲征,请查实!
  一声叹息,那个时候的武将是不是有殆战的情况,还真不好说?  狡兔死走狗烹。
  @紫苏炒田螺
18:55:52  中国
上最悲情的两位将军!  -----------------------------  @汉不清he
19:06:06  使我想起了徐将军、郭将军二军门!空前绝后。  -----------------------------  狗杂垃圾,你暴露了
  袁该杀,听个写小说的话就信以为真,真是笑死了,那就像将于正拍的电视居当正史一样可笑。
  袁崇焕!投敌可能没有证据,但是资敌和养寇自重肯定有!gzjy的代表,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就一泡污!  
  袁崇焕,吹牛可破天,五年可平辽,结果被野猪皮后代带着人把京城都围了,你说他不该死谁该死?不要看了《碧血剑》就当成历史了!  
  去 看看 袁崇焕的儿子
当了包衣, 袁崇焕 清末一个直系后代叫做富明阿,官拜将军。  而被 袁崇焕 冤杀的毛文龙的儿子,明亡后,三顺王找他共享富贵,他只回了一句不敢有违先将军遗志,披发入山,不知去向。  人品差距何其大。
  @汉不清he 岳飞,袁崇焕,死于国贼之手。唱红打黑的人,没于美帝和汉奸之手。这就是现实,历史的悲剧重演。中国,和他的百姓,希望有吗?今后还有类似的阆中审判吗?
  被楼主这样的人赞美,这袁崇焕只怕不是什么好货色
  @郑老五
21:34:37  被楼主这样的人赞美,这袁崇焕只怕不是什么好货色  -----------------------------  如有人说佘义士、隗顺不是好人的人,真好不到哪儿去!
  庸医杀人,庸臣误国
  袁崇焕的资敌行为有明清双方的佐证,证据确凿。  无旨擅杀毛文龙,越权行事。  袁号称5年平辽,结果他在主持辽东军政期间,清的势力反而越扩越大。  有这几条,杀他一点不怨。
  @小小的锥子
22:12:37  袁崇焕的资敌行为有明清双方的佐证,证据确凿。  无旨擅杀毛文龙,越权行事。  袁号称5年平辽,结果他在主持辽东军政期间,清的势力反而越扩越大。  有这几条,杀他一点不怨。  -----------------------------  补两条, 一,皇太极的 惊天长途奔袭, 仅仅2w 满骑 居然在绕入关后 大摇大摆 劫掠京师腹地 而且扬长而去。此次奔袭是直接导致蒙古诸部和满清联盟的关键点 袁手下百万重兵呀,袁居然还对求援而来的下属 不开城门 直接下令射杀。
  二,袁的子孙后代 八代在满清富贵,一直到富明阿,富明阿当年可是满镶黄旗贵族呀。 他对满清无功 何其能享八世荣华富贵?
  是不是又要改教材了,好啊,支持。  思路就是完美不重要,民族传统和道德传统不一定要坚守。  古代人不光勤劳善良、好皇帝也没那么简单,中国文化一样粗鄙也有、菲薄也有。
  袁崇焕!投敌可能没有证据,但是资敌和养寇自重肯定有!gzjy的代表,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就一泡污!  
  清明祭
  一?朝代更替???很多??的存在,大明的江山在??分兵那一刻就注定改朝?代,大明??不缺??缺的是信任和?知。
  敢不敢上凌迟圆嘟嘟的诏书?哪个罪名是投敌?上面列的哪条圆嘟嘟不该死?
  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 这些就是奸臣鼓动下,昏君崇祯为了找回自己的面子,把责任全部推给袁崇焕而下的诏书中,给袁安的罪名。  事实又如何?  1、托付不效,专恃欺隐,---- 袁许诺五年平辽,第二年就被杀。就连宋高宗这样昏庸的皇帝,当岳飞许诺四年击败金国时,还懂得立即表示:爱卿的忠心我知道了,到时候我自然会给你足够的时间。你在公司,领导让你做一件事,给你五天,结果第二天突然说你怎么还没做完,当场开除!你能服气?!  崇祯这个刚愎自用,性格急躁的皇帝,这么干不是一次两次了。后来明朝的统兵大臣,兵部尚书,被杀的是一个接一个,基本没几个能逃脱这种命运。  2、以市米则资盗 ---- 袁崇焕为了争取蒙古喀喇沁部落,售卖部分粮食给他们,条件是让首领折箭为誓,不帮后金当向导(后金绕道入关,必须争取喀喇沁当向导)。蒙古人素来重诺守信,折箭相当于发毒誓,没想到喀喇沁首领在利益(当然也许还有威胁)下还是背叛了誓言。且不说袁不可能料到,就算事先无法肯定蒙古人会守约,也不得不争取一下啊。  3、以谋款则斩帅 ---- 谋款是指袁崇焕和后金和谈。袁主张“款为旁着”,他绝非投降派,中国兵法多少年一直有“缓兵之计”,和谈不过为了争取时间,整顿已经腐败混乱之极的辽东军队和防务。缓兵之计和妥协投降的主要区别是,妥协投降会出卖自己的利益。袁一直坚持和谈的条件是后金归还夺占明朝的土地和人口,同时丝毫也没有放松备战。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袁的和谈措施和过程都是毫不隐瞒地上奏过朝廷,获得批准的!  斩帅就是一直有争议的杀毛文龙。毛文龙这个军阀,一直占岛为王,劫掠商旅,杀良民冒功,手下只有2万军队,一直按十几万冒领饷银。朝廷拖欠了,他就自己出兵山东抢掠。为了自保,毛文龙一早就和后金私通,许以联合攻明,其数封亲笔手书至今仍存世。袁崇焕被崇祯委任为蓟辽督师,还没上任就遇到兵变,辽东防务在袁不在的一段时间早已一塌糊涂。袁要整顿辽东,要想军令有人听,时势已经是不得不杀毛文龙。  至于杀了毛文龙,后金没了后顾之忧,才敢绕道入关,这是一直以来智商不高的人很多会轻信的神话。事实上,这就好比说,A去肯德基上了个厕所,后来B去肯德基吃饭,那B吃的肯定就是A的shit了!---- 这么可笑。  后金宁远、宁锦大战,已经快打到山海关下,这些次大战中毛文龙的“牵制”作用体现了多少呢 ---- 基本 = 0。  毛文龙那点兵力,多少年只小规模袭扰过几次,每次后金少量兵力就把他打得狼狈逃回岛上,后来他和后金眉来眼去,这样到关键时刻他怎么会,又怎么敢出兵“牵制”呢?!退一万步,就算后金对他还是不放心,只要拿出半个旗兵力看着,保证毛一个兵也不敢上岸。  杀毛时,朝廷也下诏了,那用词一点不比杀袁的诏客气。有兴趣的自己去找吧。还有,袁被杀了,朝廷却一点给毛文龙平反的意思也没有。  4、纵敌长驱 ---- 稍微不那么无知的,都知道后金是“绕道入关”,马其诺防线都被绕过了,袁崇焕坐镇宁远,主要关注关宁防线,后金从蓟州方向,走大圈子绕过关宁防线,说袁崇焕工作有失误可以,说他纵敌,真是胡说!何况,袁崇焕虽然认为后金未必敢冒险绕道,也做了争取蒙古部落的工作,但还是曾经上奏,希望朝廷关注蓟州防守,还曾派部分兵力,结果守将说,没听说后金会进攻蓟州,给打发回去了。袁有失误,他没想到后金皇太极竟如此雄才大略,有些低估了对手,但他积极补救,除了立马率军回救北京,还派他的头号爱将赵率教带部分轻骑急速回援,结果赵遇到优势敌军,全军覆没,袁的头号爱将就这样牺牲了----这可能是“纵敌”嘛?!  5、顿兵不战 ---- 袁率军回救时,深知敌强我弱,同时身为名将,他深知要小心敌人围城打援----解放战争时我军用这一手不知消灭了多少国民党军队----他当然不敢贸然和后金大军在没有依托的野外决战。他的想法,是到北京城下,依托坚城和后金战斗。这有什么不对?!明朝和后金野外决战有过,萨尔浒----全军覆灭,从此后金崛起;松山----全军覆灭,明朝彻底输掉了战略决战。可以说,指责袁顿兵不战的,都是那些指责恒大见了巴萨,怎么不大举压上进攻的主!球赛就罢了,如果袁当时贸然决战,丢了辽东军这支明朝唯一赖以抵抗后金的军队,只怕明朝当场就要亡国!  6、援兵四集,尽行遣散 ---- 当时明朝廷急眼了,能调的兵统统往出调,有几支腐败到毫无战斗力的军队也“入援”,他们根本不敢跟后金打仗,只是远远躲着,同时大举出击----烧杀抢掠明朝自己的老百姓。袁崇焕将几支这种毫无作用,只会要粮要饷,坑害百姓的“援军”遣散,后来也成了罪名。事实上,真正有用的援军,就是袁崇焕自己。他在北京城下和后金血战几场,甚至创下了野战明军硬碰硬打败后金军的军事奇迹。  7、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 袁崇焕一贯主张对后金军“凭坚城,用大炮”,他深知明军战斗力差,如果野战胜算不大,希望皇帝批准军队入城,凭借坚固的城防大量杀伤敌人----这又有什么错?崇祯当时已经被身边的奸臣蛊惑,猜疑袁崇焕,下令不准入城,袁只好在城下和后金血战,将士们就这样牺牲!
  袁崇焕只会吹牛不会做事?恰恰相反,大明最会做事的一个就是他:  明清战争三十年,只有袁崇焕一人打赢过两次战役:  1、万历四十六年,后金攻陷抚顺、清河,歼灭明军数千,掠人畜三十万;  2、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后金击败明军辽东全部精锐主力十三万大军五路围攻,歼灭明军五万多人;  3、万历四十七年后金攻陷开原、铁岭,歼灭明军不详(至少数千);  4、天启元年,辽沈大战。后金向沈阳发起进攻,明兵丧生七万人,总兵贺世贤、尤世功等战死。后激战浑河南岸,明援辽将士万余全部被歼。五天后,连攻辽阳,歼明兵数万,经略袁应泰自焚死。此次大战,后金歼灭的明军中有两支著名的王牌军,一是当年赫赫威名的戚家军余脉,抗日援朝时仍为精锐的浙军,二是少数民族悍勇部队中最悍勇,天下闻名的白杆兵;  5、天启二年,广宁之役。明军六万五千驻广宁,主帅为广宁巡抚王化贞、辽东经略熊廷弼。后金军先攻西平堡,王化贞派主力出击,在沙岭被后金打援(攻点打援,解放军经典战术),明军惨败,先后被歼灭六万大军,只剩下熊廷弼五千人掩护军民放弃广宁逃跑;  6、天启五年,旅顺之役。后金攻旅顺,城陷,守将张盘、朱国昌及数千明兵皆力战而死。  ×××××××××××××××××××××××××××××××××××××××××××××××  7、天启六年,宁远大战。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统兵五六万攻宁远。明袁崇焕率1万多人坚守孤城,凭坚城用大炮击退后金攻势。以宁远难破,后金解围撤军,史称“宁远大捷”。  ×××××××××××××××××××××××××××××××××××××××××××××××  ×××××××××××××××××××××××××××××××××××××××××××××××  8、天启七年,宁锦大战。后金大汗皇太极起倾国之兵攻宁远、锦州,明袁崇焕率军坚守。后金先攻锦州,激战数十天无法攻克,转攻宁远,被击退,再回师锦州,死伤颇重,仍无法破城,最后被迫撤军。此役大战三次,小战二十五次,明军获胜,史称“宁锦大捷”。  ×××××××××××××××××××××××××××××××××××××××××××××××  9、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区,绕道兵部右侍郎、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刘策的防区入关,袁崇焕率军回救,遵化一战其头号爱将赵率教奋战牺牲。北京城下,袁率军血战,创造了明军野战中挫败后金军的奇迹。后袁被冤杀。  10、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明督师孙承宗,守将祖大寿、何可纲,阵容可谓豪华。结果呢?大凌河失守,一万多人被歼。  11、后金后四次入关杀掠。后金五次绕道入关,第一次还有袁崇焕率军回救,后面四次呢?  第二次:  后金二十来个骑兵在山西淳县掠获妇女小孩千余人,经过代州城下,望见城上自己的亲人,互相悲啼,城上明军却不敢发一矢,任金兵从容过去。崇祯听到后,气得直跺脚。  后金兵如入无人之境,在明朝州府台堡之间往来穿梭。  皇太极远行数千里,自由出入  第三次:  各镇基本按兵不动  清军携带掠获的18万人畜及其大批物资从容出冷口,“俱艳饰乘骑,奏乐凯归”  清军还砍下木头,写上“各官免送”字样扔于路旁  浩浩荡荡,用了四天,才全部走出关外。一般常识,撤退时应该精兵殿后,清将阿济格竟将辎重放在后面,自己前行不顾,明军怯战,眼睁睁看着清军满载而归  第四次:  清军所获甚大,共败明军57阵,共克济南府(没错,是山东济南!)、3州、55县、2关,杀两名总督及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生擒德王朱由枢(押送沈阳)、郡王朱慈颖、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获人畜46万  第五次:  清兵连克霸州、河间、永清、衡水,转攻山东,克武城、临清诸镇,直抵兖州。  鲁王朱以派被俘自杀,乐陵郡王朱宏治、阳信郡王朱宏福、东原郡王朱衣远,安丘郡王、滋阳郡王等众王及管理府事宗室约千人都被俘斩首。  崇德8年3月,回到山东莒州和临沂,正赶春季来临,春草青青,清兵就解鞍放牧,修整一个多月,此后两翼兵马途经河北返回,先于密云会合,然后于5月22日出关,安然东归  12、最后就是松山决战。崇祯十四年,大明最后的大牛洪承畴,率领最后的精锐十三万大军,在松、锦进行明清之间最终的战略决战。结果,明十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洪承畴被俘投降。  --------------------------------------------------------------------------------------------------------  --------从抗日援朝那拨名将杨镐、刘铤、李如柏开始,杜松、马林、贺世贤、尤世功、袁应泰、熊廷弼、孙承宗、卢象升、洪承畴.....一个个牛人,  身经百战的辽东边军,戚继光无敌戚家军的余脉浙军,彪悍闻名天下的少数民族白杆兵,乃至没有了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一支支精兵。  每战必败,必丢城失地,必被歼几千、几万、十几万......  唯一不但没有丢城被歼,反而还能获胜,能挫败敌人倾国之兵,迫使敌人放弃战略目标的  ---- 唯有:袁崇焕
  比起袁崇焕那些逻辑都很难讲通的罪名,毛文龙的罪名却是条条俱实!  毛文龙十二条当斩之罪:一,九年以来兵马钱粮不受经略巡抚管核;二,全无战功,却报首功;三,刚愎撒泼,无人臣礼;四,侵盗边海钱粮;五,自开马市,私通外夷;六,亵朝廷名器,树自己爪牙;七,劫赃无算,躬为盗贼;八,好色诲淫;九,拘锢难民,草菅民命;十,交结近侍;十一,掩败为功;十二,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  罪之一:“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   1、毛文龙自称拥兵二十余万。朝中对此极表怀疑,天启六年,姜曰广、王梦尹奉诏出使朝鲜,准备到毛营阅视,毛文龙却口出悖言说:“阅不阅在我。不惟阅不阅在我,并他去不去亦不由他也。”姜、王回朝后疏言:“文龙兵册十五万,能用者只二三万;”登莱道王廷试则额定为二万八千人。   2、《国榷》也承认:文龙“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又过多,岁百二十万,兵二十万,朝论多疑而厌之,以身握重兵,又居海岛,莫能难也。”   3、朝鲜方面也曾指责说:“毛都督欲使我国称颂其功,虚张军兵之数云,无理甚矣。”   罪之二:“说诳欺君,”杀降冒功。   1、文龙入据镇江之初,即遭后金还击,“斩游击刘某及兵千五百级,文龙仅以身免。”但毛文龙匿败不报,为登莱通叛王一宁告发,由于毛文龙“媚魏忠贤为奥援”,王一宁反被诬,逮治论死。   2、天启四年,“时秀水谭昌言为登莱参政。毛文龙药辽人舌献俘,昌言廉得之,密与解药汤,旬日舌清乞命,皆辽人也,言其实,编为农。”  3、同年七月文龙又报三捷,“献俘十二人,而稚儿童女居其八,(袁)化中力请释之,因言文龙叙功之滥,忠贤素庇文龙,益不悦。”后来,袁化中被拷死狱中。   4、天启五年八月,户科杨文岳曾就毛文龙献俘七名,途至广鹿岛又换回六名一事,上疏参驳说:“臣闻之不胜惊疑。夫献俘一事,奏之皇上,告之祖宗,用以远播威德,昭示宠灵,此何等大事,乃忽然解来,忽然解去,前解者,不知何以遽发?后换者,不知何处解来?支吾不一,真假莫知。以报功则涉混,以对皇上则似欺。乞严敕该部查审真伪,仍谕毛文龙,以后开报军情务从真实。”   5、对于毛文龙的冒捷献俘,不仅“中朝颇知其妄”,朝鲜方面的记载也是明确的:“(李)廷龟曰:(毛)都督不修兵器,不炼军士,少无讨虏之意,一不交战,而谓之***捷;仅获六胡,而谓之六万级,其所奏闻***,无非皆欺罔之言也。”   罪之三:“刚愎撒泼,无人臣礼。”   毛文龙公然叫嚣:“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等语。联系到毛文龙曾于崇祯元年春突然拥兵至登州,声言索饷;以及他致皇太极的私通信件中有“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之语,可见事情并非偶然的巧合。   罪之四:“交结近侍。”这也不是指魏忠贤专权时期的一般应酬,而是指派遣心腹,“辇金京师,拜魏忠贤为父,”实质是结为团伙,即所谓“文龙与魏忠贤相因而相藉者也。   有人说袁大人为魏阉修生祠可杀否?可惜啊,袁大人只是被迫随大流而已。   魏忠贤曾“使其党论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迫使崇焕不得不乞休致仕,只是在忠贤伏诛后才得以复用。而毛文龙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他“务结中贵,以为自固之计,”故“东江岁饷百万,大半不出都门,皆入权宦囊中。  事实上,在王化贞被处死之后,魏忠贤便成了毛文龙的后台,不仅冒捷冒饷得以通行无阻,而且谁参劾毛文龙,谁就得遭殃,象王一宁、刘之凤、夏之令、袁化中、姜曰广、王梦尹等,或被论死,或被斥逐,这都是魏忠贤庇护毛文龙的结果。甚至在魏阉伏诛之后,仍出现了“内官王国兴擅到海上,称密旨召毛文龙,踪迹诡秘”的情况。可见毛文龙与宦官的关系,实在并不寻常。   罪之五:敌攻铁山,“逃窜皮岛,且掩败为功。”   1、毛文龙常常临阵逃窜,不敢接战,即《李录》所说的“有同群羊之见猛虎”。   2、掩败为功。就在铁山惨败之后,毛文龙即上报宣州、义州等处“五捷”,但考之《东华全录》,后金在破铁山后,并无与毛文龙交战之事,所谓五战五捷,实皆虚冒。   3、袁崇焕指出:“铁山一攻即破,毛不能以一矢加遗,而朝夕报功。”   罪之六:“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   崇祯元年,山东总兵杨国栋就曾指出:毛文龙“专阃海外八年,糜费钱粮无算,今日言恢复,明日言捣巢,试问所恢复者何地?所捣者谁巢?”   有的人又要列出所谓毛文龙“收复”的一大串失地的名单,试问:毛文龙授首时还有那些在他手中?都丢光了!!!   罪之七:“私通外夷。”   这不仅仅是“擅开马市”,即“文龙在岛中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济朝鲜,实阑出塞,”“私通粟帛,易敌参貂,藉是苞苴,为安身之窟”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通敌叛降。   《崇祯纪事》载:袁崇焕奏报中有“文龙逆迹昭然”之语,崇祯帝在覆旨中也明确指出:毛文龙“通夷有迹”。   毛文龙在致皇太极信中提出的:“尔取山海,我取山东,若从两旁夹击,则大事成矣,我不分疆土,亦不属尔管辖;” “结局之期,你如何待我,如佟、李之隆我不肯,如西夷之头领隆我,我亦不肯;”以及他准备拿已归正明朝的刘兴祚兄弟与后金作交易等等,就足证毛文龙确是罪在当诛。   ----  崇祯二年5月29日,袁崇焕亲赴岛山,在那里会见了从皮岛赶来的毛文龙。袁崇焕向毛文龙提出:皮岛设文官监军,粮饷由宁远转发,改编部队,连谈三日三夜,毛文龙始终不同意,在毛文龙举办的晚宴上,袁崇焕暗示毛文龙希望他急流勇退,也遭到毛文龙的拒绝。   作为毛文龙的顶头上司,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人,当面下达的工作指示都遭到毛文龙的无理拒绝,袁崇焕又怎么能够指望自己远居宁远或者山海关时毛文龙能够服从调遣呢?!   至此,袁崇焕已经是仁至义尽。6月5日,在袁崇焕的营帐中,当着毛文龙的诸多亲信,袁崇焕历数十二大罪名,用尚方宝剑取了毛文龙的首级,收回毛文龙的将军印和尚方宝剑,同时收编了毛文龙的部队。经清查,东江镇将士为28000人。   袁崇焕杀毛文龙是迫不得以,但必须得杀!此举冒了极大的政治风险和军事危险性。   毛文龙的桀骜不驯、拥兵自重、不服节制,都与袁崇焕的平辽方略格格不入,袁崇焕一上任,宁远、锦州、蓟州各处军事要地都曾发生兵变,要整饬军纪,首先就要解决毛文龙这样的“独立王国”,否则辽东地区的政令军令无法统一,平辽复土就是一句空话。   从体制上讲,毛文龙是手持尚方宝剑的封疆大吏,即使有罪也只能由皇帝下旨诛杀,袁崇焕擅杀大将,是严重的侵犯了君权。将毛文龙押解北京,交由皇帝去处置,才是最合理的方式。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袁崇焕亲赴双岛解决毛文龙问题,无疑是虎口拔牙,和平手段解决不了,就必须通过暴力手段解决,既要保证拿下毛文龙,又能平稳的接收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将毛文龙就地处决,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任何犹豫、拖延,都可能酿成无法控制的局面。
  当时明朝军事上实实在在的就是敌强我弱,腐败的明军根本没有和后金八旗精锐野战的能力,试图打的不是没有,萨尔浒,抚顺清河,辽阳,沈阳,后来的广宁,大凌河,锦州,松山大战,结果只有一个----惨败。只有在袁崇焕整顿下,还曾经依托坚城打过几仗,如回救北京时的广渠门血战。  在这种情况下,换了任何一个有眼光的人,也只能采取袁崇焕的战略。熊廷弼,孙承宗,概莫能外。袁崇焕的长处是执行力极强,所谓魔鬼在细节,袁崇焕能把腐败的明军整顿得比较像样,堪与后金一战,这其中的难度非一般人能想像。他是孙承宗的老部下不假,孙承宗可以说有领导功劳,但很多具体的事是他做的,宁远、宁锦两大捷是他取得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袁崇焕在辽军中具有崇高的威望。  前面有位tx高论说“当时有部分将领是孙承宗当年在辽东一手提拔的,连袁崇焕都指挥不动,孙承宗一封书信,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是笑话!袁崇焕蒙冤下狱后,祖大寿恐惧,率辽军东走,如果是这样,崇祯为什么不让孙承宗“一封书信”,让祖大寿回军?最后只好让在牢里的袁崇焕写信召回祖大寿。袁崇焕叫祖大寿等要以忠义为重,以大局为重,听从朝廷命令,团结一心,坚持抗金,决不可因为他个人的生死而轻举妄动,不要危害抗金大业。祖大寿接到袁崇焕的狱中亲笔信,全军痛哭,当即回师入关,奋勇杀敌,希望能用战功来保住主帅的性命。  难测帝王心,袁崇焕一封信召回了祖大寿,反而更加触动了崇祯猜疑的神经。经过这件事,更加强了崇祯杀袁的心。其实崇祯才是真正志大才疏的主,明朝的制度是朱元璋精心设计的,不管大臣还是太监,即使专权到魏忠贤这个层次,他的权力也不过是皇帝权力的一种挪用。一旦皇帝起心整治,根本无力对抗。武宗诛刘瑾,万历李太后撤高拱,都是一封诏书就搞定。崇祯不过是暗暗透露出拿下魏忠贤的意思,马上就有无数见风使舵者交相攻击魏,而魏根本没有什么好办法反抗,最后乖乖自杀。一般人都从拿下魏忠贤认为崇祯有才能,其实拿下魏根本是一件难度一般的事情,后来的一再失误,才反映了崇祯的真本事。皇太极对他的评价堪称准确,“城中小儿”而已。  话说回来,在崇祯的“英明”领导下,在明末大厦将倾的大环境下,袁崇焕的确不可能凭一人之力回天,他奋斗一生的平辽大业注定会失败,但这丝毫改变不了他是明末最有军事才能的民族英雄,国家干城的事实。今天我们一边YY着灭日扫美,一边对自己的民族英雄却是颠倒黑白,无知无畏,只求语出惊人,这样的民族能称雄天下吗?!  写了那么多,实在是不吐不快,只求弘扬一点正气!
  “袁崇焕被凌迟的前一年,皇太极十万大军包围京城,袁崇焕从山海关星夜驰援,于广渠门外以九千力敌皇太极十万,解了京都之围。”  皇太极不到十万人,且被明军堵在蓟县一带,袁崇焕倒是从山海关过来了,到蓟县就把住防的明军调走,想抢头功,不料第二天夜里皇太极数万人俏俏地利用袁崇焕住防间隙潜入了内地,并向北京方向袭扰,这就是著明的蓟门潜越事件!所谓的京城解围是后事,京城被围是袁造成的,袁必须去解围!在整个事件中袁崇焕显然缺乏军事常识,也没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就是个文人和蹩脚的军事统帅!如果是个有军事才能的统帅会抓住战机将皇太极围歼在蓟县一带或聚歼在北京城下!很无奈历史弄人!另外,如果毛文龙不被杀皇太极也不敢袭扰北京。袁崇焕死罪难逃凌迟有点过分!
  如果是个有军事才能的统帅会抓住战机将皇太极围歼在蓟县一带或聚歼在北京城下!  如果是个有足球才能的教练会抓住战机在世俱杯率领恒大一举击败巴萨夺冠!  无知者们,你们也不看看  从抗日援朝那拨名将杨镐、刘铤、李如柏开始,杜松、马林、贺世贤、尤世功、袁应泰、熊廷弼、孙承宗、卢象升、洪承畴.....一个个牛人,  身经百战的辽东边军,戚继光无敌戚家军的余脉浙军,彪悍闻名天下的少数民族白杆兵,乃至没有了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一支支精兵。  每战必败,必丢城失地,必被歼几千、几万、十几万......  唯一不但没有丢城被歼,反而还能获胜,能挫败敌人倾国之兵,迫使敌人放弃战略目标的  ---- 唯有:袁崇焕  能说出“将皇太极围歼在蓟县一带或聚歼在北京城下”这种话的,偶的评价是:  ---- 无知到堪称惊世骇俗的地步!
  袁绩效不好
  “将皇太极围歼在蓟县一带或聚歼在北京城下”  难度 = 中国队一举夺取世界杯冠军!
  @汉不清he
18:33:07    就在袁崇焕冤死前的几百年,还有另一个冤死的大英雄,名叫岳飞。岳飞冤死风波亭,亲人流放千里,在秦桧淫威之下,门生不敢叩门,故吏不敢过问,岳武穆孤零的尸首,似乎只能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慢慢腐朽。就在这时候,有一个和为袁崇焕收尸的佘姓义士一样的平凡人,在心里说了同样的一句话:没有人肯为岳将军收尸是吗?那么我来吧。  这个人留下了名字,让我们得以可以世......  -----------------------------  更令人痛苦的是,现在满汉一家亲,袁崇焕,岳飞都要被拿掉民族英雄称号了...  所以崇祯说,文官个个可杀.
  -----------------------------  @搜火1
09:35:56  更令人痛苦的是,现在满汉一家亲,袁崇焕,岳飞都要被拿掉民族英雄称号了...  所以崇祯说,文官个个可杀.  -----------------------------  奇功三少保:岳飞、于谦、袁崇焕,都是被自己人冤杀!  更可恨的是,到现在竟然还有那么多无知者,无脑儿,历史白痴,在诬蔑攻击我们的民族英雄!!!
  向民族英雄们致敬!  看得泪流满面!
  很多时候,真的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感到深深的无奈的悲哀!!!  好在,任何时代,总是多少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受民族优秀的精神,让我们在近乎绝望时,受到鼓舞!~~~~~~  再次向华夏民族各个时代的英雄们致敬!不论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
  很多时候,真的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好在,任何时代,总是多少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受民族优秀的精神的传承和存在,让我们在近乎绝望时,受到鼓舞!~~~~~~  再次向华夏民族各个时代的英雄们致敬!不论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
  袁崇焕,明末抵抗后金战功第一,堂堂正正的中华民族英雄!  五毛小丑们的诬蔑诋毁,不过是出于极度无知!
  楼主,袁崇焕这个3543的数字俺不知道您是打从哪儿知道的,《明史》对此事的记载也就六个字:碎桀崇焕于市。  另:明朝凌迟纪录是被大太监刘瑾保持着的3357刀,清雍正帝以此为参考确定了清律。
  @汉不清he 28楼
21:44  @郑老五
21:34:37  被楼主这样的人赞美,这袁崇焕只怕不是什么好货色  -----------------------------  如有人说佘义士、隗顺不是好人的人,真好不到哪儿去!  -----------------------------  确实如此
支持楼主  
  @汉不清he
21:44  @郑老五
21:34:37  被楼主这样的人赞美,这袁崇焕只怕不是什么好货色  -----------------------------  如有人说佘义士、隗顺不是好人的人,真好不到哪儿去!  -----------------------------  @Cu豌豆
11:00:06  确实如此
支持楼主  -----------------------------  已经死了,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好处,只有损失  还能让如此忠义之人坚守一生的人  何其伟大
  他不该杀毛文龙啊
  我最恨的是那些生食其肉的老百姓。
  再一次发现,反袁的都是出于极度惊人的无知,不知世事艰难的货
  恒大世俱杯见了巴萨,就应该大举压上,全力进攻,一举击败之,夺取世俱杯......  这就是这些无知者的观点  从抗日援朝那拨名将杨镐、刘铤、李如柏开始,杜松、马林、贺世贤、尤世功、袁应泰、熊廷弼、孙承宗、卢象升、洪承畴.....一个个牛人,每战必败,必丢城失地,必被歼几千、几万、十几万......  袁崇焕不是不想歼灭后金军  做得到吗?  强行野战,结果只有一个,绝对没有第二种结果 ---- 大明辽东军全军覆灭,后金提前入关灭亡大明
  崇祯的能力确实有限,可能还不如他哥哥天启。同样是末年同样是腐败,清朝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能臣,而明末确没有!一声叹息!
  @Indianarsan
11:10:14  我最恨的是那些生食其肉的老百姓。  -----------------------------  从古到今,这样的老百姓很多,当代更多!
  @自然风333
12:01:00  关注  ----------------------------------  过去的炮弹是铁嘎达,没有弹片的,打到非死即残,说努尔哈赤老奴死于袁贼之手纯属军功冒领,袁贼就是个志大无才之辈。  
  明的能人呢,为何没有  
  希望楼主 可以代替袁受上三刀,以慰藉受冤屈的先人!说实话我不知道袁是不是受到冤屈了!君子坦荡荡,当以承担嘛!
  明建都北京是错误的选择  
  @u_16-03-28 12:42:39  希望楼主 可以代替袁受上三刀,以慰藉受冤屈的先人!说实话我不知道袁是不是受到冤屈了!君子坦荡荡,当以承担嘛!  -----------------------------  如果你在那时,一定是个食肉者!最可耻与下贱的就是这种人!在当代与5毛有得一比!
  @许克劳-27 18:50:04  皇太极恨袁崇焕之入骨  他爹努尔哈赤就是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的大炮打成重伤,后来不治身亡  这样的人能跟清军和谈?  清军恨不得生吃了袁崇焕  所以离间计一使  让崇祯上了当  崇祯本身上位就很困难,历经重重磨难和欺骗,背叛  虽然有心救国,可惜在大的关节处,还是差强人意  -----------------------------  有多傻逼才说的出这种蠢话,明代的大炮是实心弹不是***,你找个被实心弹打中还能骑马去活蹦乱跳2个月的神仙出来。  明代的红衣大炮不是现在的榴弹炮,就算是到了100多年后的纳尔逊时代,火炮的精确度也只能保证在1000米之内。更何况明代的黑火药在葡萄牙军官眼中视为劣等。也就是说皇太极要傻逼的坐在宁远城下500米的地方不动,才有可能被击中的可能。  按照明史的说法,宁远城下横尸遍野,然后这些傻逼的后金军居然不急着攻城,反而在大炮底下抢尸体拖回去烧掉,不给明军统计功劳的机会。宣扬大炮一开就是糜烂数十里,结果整个战役结束,就打死265名后金士兵。而觉华岛上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都被后金军杀戮;粮料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都被后金军焚烧;主岛作为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摧毁。这叫大捷?  更可笑的就是,拿着大明半数以上的财政收入,拥20万关宁铁骑,最后连自己对面的敌军主力绕道山海关后方去了,都一无所知。  今天如果有一个将军拿着国家财政收入的50%,结果让敌军冲到北京城下,烧杀掳掠近百万人口,还说自己是忠臣,简直就是忠臣你妹。感情被后金军烧杀掳掠的就不是人了?  20万关宁军只有9000援军也就算了,在广渠门外面对2000多后金军连动手都不敢,还要求进城防御,你麻痹的你见过用骑兵守城的吗?在北京人民的眼皮底下关宁军都这副吊样,还好意思窃取满桂的战绩当做关宁军的战绩,简直就是无耻了。  20万关宁军只有9000援兵,那么其他19万关宁军为什么不向后金内地发起攻击,逼迫后金退兵?连防御空虚的后金根据地都不敢进攻,居然能证明出9000关宁军打退了十几万的后金军,更可笑的就是,40余万被掳掠的大明百姓居然没有一个能救出来的。难道后金军的后勤是铁路运输的吗?  一个满清鞑子讴歌袁崇焕是忠臣,他就是大明的忠臣了?为什么满清不讴歌李定国,不讴歌郑成功,不讴歌“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的江阴阎典史?  满清如此热爱我大明的忠臣孝子,为什么要下剃发令,废我汉人的衣冠,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所以袁崇焕就是一个汉奸而已。
  再 n 次发现,反袁的都是极度惊人的无知者,不知世事艰难的蠢货
  @skytoothtpc
13:50:05  再 n 次发现,反袁的都是极度惊人的无知者,不知世事艰难的蠢货  -----------------------------  敢做事的人历来争议最大,因为做对事时免不了也会犯错!不做事的人哪会有人注意他?
  袁崇焕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妄想有所作为,企图拯救大明,不肯老老实实地按大明官场潜规则混,凡事多请示汇报,不要冒尖,不懂得即便坐视大明灭亡,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1、毛文龙该杀,任何一个蓟辽督师如果真心想整顿好辽东军务,都必须拔除毛文龙这颗毒瘤。但毛文龙多年来已经贿赂了n多京中大小官员,如果按官场规则去请示,最终批下来的绝不会是准。换一个“聪明”人,干脆算了,军务败坏下去就败坏下去呗。袁崇焕偏偏要那么多事,一腔爱国心地非要整顿辽东军务,知道杀毛阻力重重,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毛是杀了,孰不知一个“擅”字,犯了封建时代任何皇帝的大忌!  2、后金是蛮夷,是敌国,和后金怎么能提一个“和”字呢,那叫做政治不正确。虽然袁崇焕不过是搞缓兵之计,没有答应任何丧权辱国的条件,反而以后金退还侵占大明土地为条件,而且皇帝平台召对时当面说过“款为旁着”,皇帝也没说反对,他就以为皇帝这是同意了。但“擅自和谈”这顶大帽子一扣,各路粪青肯定骂不绝口,那时你浑身长嘴只怕也说不清。  对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来说,怎样做是丧权辱国屈膝求和,怎样做是缓兵之计,本来不难分清,问题是,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人家不是和你有看法的分歧,玩的叫政治懂吗。  政治正确,哪怕把国家都断送了,那也是正确。皇帝到最后不得已,也想走议和这条路,人家就聪明,知道绝对不能说,偷偷摸摸派个兵部尚书陈新甲去做,不小心泄露了就抛出去当替罪羊,把可怜的陈尚书杀了。你要问那些满口华夷大防,绝对不能向后金求和的人,你知不知道议和也许能救大明,至少能拖延几年,对不起,国家可以亡,和不能议,这叫气节!  3、后金绕过袁崇焕的防区,走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刘策大人的防区入关,换一个聪明的,那就上奏折请示啊,是不是要我出兵救援啊?要你就说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那多好,反正是同僚有罪,关我何事,至于古代交通通信不方便,这么一来一回只怕京城已经失守了怎么办?你看你又错了不是,京城失守,那是刘策他的问题,你只要明哲保身,失守就失守呗。  袁崇焕却不,他知道上奏来不及,忧心京城,急如星火般率军回援。为了想截住敌人,派自己头号爱将赵率教带几千轻骑赶去遵化,结果城里的明军被后金吓破了胆,死活觉得不开城门才安全,头号爱将就这么被优势敌人歼灭了。  然后主力赶回来吧,京郊那么多大小官员的产业,你还不赶紧的,拼死也要挡住敌人,怎么能让他们蹂躏呢,偏偏袁深知明军腐败战斗力差,只能守坚城,和敌人野战必败,非要先进北京城。你说这真叫一个不长眼,士兵的鲜血生命和大人们的产业哪个重要,这么简单的问题你咋就是搞不清呢?!那些个小兵的命值几个钱啊?!  这不,你非要到北京城下才肯背靠坚城去打,那还不如打败,打败了多少还有话辩解,偏偏你要打胜,这一来大人们不是更气?你有能力打胜为什么不早打,俺们的产业不就保住了吗?  4、后金打到北京城下,这么大的事,哪能没人负责?皇帝多么英明伟大,中兴大明那是时间问题,当然没有责任。刘策嘛,自然是要杀的,可你袁崇焕不来恐怕还好点,偏偏要犯傻不请示就回军救援,这责任可不正好落到你头上?你又不肯死个区区几万小兵保住大人们的产业,谁不恨你不落井下石呢?  本来么,还好,虽然皇帝不怎么聪明,也知道“守辽东非袁蛮子不行”这个道理。偏偏又出了个“一封信回军”事件,祖大寿看到袁崇焕被抓,吓得率辽军东撤,皇帝下旨,就跟没听见。只好去让袁崇焕写信。换个聪明人,就知道这信绝不能写,什么国家安危算个毛啊,一写自己可就危险了!可袁崇焕这个傻货,到死也不懂明哲保身这个道理,老老实实写信叫祖大寿回来。信到军中,全军痛哭,发誓要杀敌立功来赎主帅,你看傻不傻,出了这么档子事,袁崇焕还是你们立功能赎的?  军队属于谁?属于皇帝?还是属于你袁崇焕?这可是原则问题!皇帝都叫不动,你一封信如臂使指,那还了得,这还是皇帝的军队吗?这不成了你袁家军?!  专制国家有个道理:不管你造不造反,你具备造反的能力就是有罪。大明最强的辽东军,成了你袁家军,那你就该死!哪怕你从来没有半分拥兵自重的想法,一心只想用这支军队保卫大明,那也不行!大明可以亡给后金一百次,也不能冒亡给你一次的危险!  ---- 犯了这四大罪过,袁崇焕还有活路吗?
  @skytoothtpc
13:50:05  -----------------------------  @汉不清he
13:53:11  -----------------------------  凌迟袁崇焕是完全没必要的,毕竟他曾经也是一个大臣,那时内阁只是高高举起,朱由检应该顺势放下,而不是“硬碰硬”,可以参考对熊廷弼的处理,“斩首并传首九边”就可以了。
  说说袁崇焕  网上常有围绕袁崇焕的争论,但很多朋友并不清楚袁崇焕是谁,都干过些什么。  有些人只看过金庸的《碧血剑》,知道他是个民族英雄,但并不清楚为什么是。  有些人只看过一部歪曲历史的穿越小说《窃明》,就以为他其实不是英雄。  帖子里常常也只是争得热闹,你说袁擅杀毛文龙,他说毛文龙罪有应得,你说敌人都打到北京城下了,他说后金绕道入关不怪袁……但大家还是不知道事实到底是什么?  刚好今天有点空,偶就来科普一下吧:  1、明末辽东,女真人中的一代枭雄----努尔哈赤,在积攒了几十年的力量,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后,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所谓“七大恨”基本都是些可笑的借口而已,只有明军曾误杀努尔哈赤祖父和父亲这一条是真货)。后金一举攻陷抚顺、清河,歼灭明军数千,掠人畜三十万,初战告捷。  2、万历四十七年,大明调集了13万大军,兵分五路分进合击,准备一举扑灭努尔哈赤,这就是著名的萨尔浒大战。结果,努尔哈赤抱定“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原则,发挥内线作战优势,分别消灭了杜松、马林、刘铤等路明军,歼灭数万之众。这时候的明军还是能打的,杜松人称杜疯子,刘铤人称刘大刀,曾经威震朝鲜痛击日寇,马林也不是吃素的。这一仗明军惨败,堪称后金立国之战,大明灭亡的开始。  3、萨尔浒大战之后,努尔哈赤大举出击,横扫辽东:  万历四十七年后金攻陷开原、铁岭,歼灭明军不详(至少数千)。  天启元年,辽沈大战。后金向沈阳发起进攻,明兵丧生达七万人,总兵贺世贤、尤世功等战死。后激战浑河南岸,明援辽将士万余全部被歼。  五天后,后金又攻辽阳,歼明兵数万,经略袁应泰自焚而死。  此次大战,后金歼灭的明军中有两支著名的王牌军,一是当年赫赫威名的戚家军余脉,抗日援朝时仍为精锐的浙军,二是少数民族悍勇部队中最悍勇,天下闻名的白杆兵。  至此后金占据了辽东中心地带,定都沈阳,正式立国。  4、面对后金的进攻狂潮,大明第一个大牛出场了。他就是著名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天启二年,明军集中了六万五千大军进驻广宁。可惜,由于阉党把持朝政,主帅并不是熊廷弼,而是一个无能却善于吹牛的广宁巡抚王化贞。王化贞很像一些网友,整天高谈阔论应该大举出击,进攻,进攻,再进攻!一举消灭后金!  结果呢?后金军先攻西平堡,王化贞派主力出击,在沙岭被后金打援(攻点打援,解放军经典战术),明军惨败,先后被歼灭六万大军!熊廷弼只剩下五千人,只好掩护军民放弃广宁逃跑,随后被下狱论死。  5、天启五年,旅顺之役。后金攻旅顺,城陷,守将张盘、朱国昌及数千明兵皆力战而死。  到这个时候,大明已经基本丢失了整个辽东,损失精锐野战军几十万人,连戚家军余脉浙军,和少数民族悍勇部队中最悍勇,天下闻名的白杆兵都被后金轻松全歼。大明已经是闻风丧胆,人人传说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不败神话,文人们想起了历史上,女真两万人横扫百万大军,一举灭辽的恐怖故事……  辽东,已经是无人敢去。最后推出一个胆小的倒霉鬼高第顶缸。高大经略一出山海关,就上书辽东已经绝望,力主放弃整个辽东,撤进山海关。如果真这样做了,大明必然早早灭亡----没有后来的宁锦要塞地域屏障,几千里长城处处设防,处处薄弱,根本守不住。  高第不管这些,军令如山,逃!军民哭声震天,一片混乱……  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  他说:后金没什么可怕的,我就可以对付他们!  他就是:袁崇焕。  袁崇焕当时是宁前兵备佥事(宁远、前屯),官不大,胆子却挺大。他坚决拒绝执行逃跑命令,准备死守宁远!  6、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后金大军来了!  努尔哈赤率领后金部队渡过辽河,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城下。后金军有十三万大军,而宁远守兵只有一万,全是些老弱残兵(精锐已经被消灭光了)。胆小的辽宁经略高第、山海关总兵杨麒拥兵山海关,不敢去援救。  当时朝廷内外都认为宁远肯定守不住,人人都在坐等预料之中的又一次惨败。  而宁远城中,袁崇焕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何可纲等将士誓死守卫城池。他甚至写血书告示传阅,并向士卒下拜,全军上下士气高昂,决意死战。袁崇焕还下令,凡有宁远城的逃兵回去,一概斩杀!  后金部队开始进攻宁远城,其先锋围城部队为两万铁甲骑军,其用铁裹车撞击城墙,并用铁锹挖掘墙脚,城墙被挖成凹龛;明军则采用阶石碾压城外后金部队。袁崇焕还使用红衣大炮,重创城外后金兵。次日,后金军再攻未能攻下城池,明军看见“一奴酋重伤,众奴救去”,后来据未经证实的消息,正是努尔哈赤重伤。到底是不是,历史上争论不休,但袁崇焕本人从未冒功“击毙努尔哈赤”。  后金军攻不下宁远,只好撤退到离城五里的龙宫寺扎营,改为攻击觉华岛,那年天气奇冷,海面结了冰,后金军踩着冰轻松上了岛,捞了一把便宜。然后,悻悻撤兵。  宁远大捷,历史意义不可估量!后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努尔哈赤亦因此耿耿于怀!坐等惨败的大明满朝文武,真是意外的惊喜,上下一片欢腾!  最重要的是,军队找回了灵魂!如果没有宁远大捷,就这么打一仗惨败一仗,大明怎么挡住后金的进攻狂潮?  宁远大捷,堪比“台儿庄大捷”,甚至高于“台儿庄大捷”,因为从此,后金在正面战场上,再也没能越过宁远!想象一下,假如台儿庄大捷之后,日军主力从此不过徐州,李宗仁会是什么档次的民族英雄?  7、不管努尔哈赤是不是中炮受伤,大家只知道几个月后他死了。皇太极继位。  天启七年,不甘心失败的皇太极,大起后金倾国之兵进攻宁远、锦州!袁崇焕率军坚守,后金先攻锦州,激战数十天无法攻克,转攻宁远,被击退,再回师锦州,死伤颇重,仍无法破城,最后被迫撤军。此役大战三次,小战二十五次,明军获胜,史称“宁锦大捷”!  这一仗,在正面战场上,彻底遏制住了后金的进攻狂潮!从此辽东转入长期相持,大明的阵脚彻底稳住了!  看看幅员几万里,而且绝不文弱,兵力强盛的大辽,是怎么在几年之内就被几万女真军灭亡的,你就知道,如果没有出一个袁崇焕,后金几年之内百战百胜,则一举灭明绝不是什么神话!完全有可能!  所谓“魔鬼在细节”,眼高手低,善于大略却落实不了的大有人在,英国著名的奥金莱克元帅,大明的孙承宗,就是这类人。袁崇焕能够激励那么多人,凭一两万老弱残兵击退天下无敌的后金倾国大军,不折不扣,就是奇迹!  立下如此不世大功的袁崇焕,却因为不懂行贿,被阉党排挤,下台回家!真想煽死那些说什么阉党做事的无知蠢货!  8、袁崇焕下台后,由于他已经稳住了辽东阵脚,大明与后金进入对峙。但没了袁,辽东明军又开始了迅速腐败堕落,甚至发展到兵变的地步。  崇祯皇帝继位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袁崇焕。此时满朝上下,人人心知肚明,蓟辽督师的合格人选,只有一个人!他就是袁崇焕!  皇帝急召袁崇焕回朝,在平台召对,袁崇焕对皇帝说出了他的辽东全盘战略:  1) 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  2)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  3) 凭坚城,用大炮。  貌似挺简单?绝不简单!  所谓言简意赅,袁的辽东战略,是雄才大略的结晶,堪比“隆中对”!  到现在,还有那么多无知网友,说大明为什么不进攻?他们是不是以为,恒大世俱杯遇到巴萨,只要大举压上,就能一举干掉而勇夺世俱杯?  那么多大明精兵猛将,几万几万地被后金吃掉,损失何其惨重?  袁崇焕的战略,是大明守住辽东,顶住后金,争取时间整顿军队,再图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而且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办法!
  9、带着满朝上下的重托,袁崇焕出任蓟辽督师。他看到的,是军队混乱崩溃,兵变闹饷的烂摊子!  他凭借自己在全军的巨大威望,一举平定了兵变,随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辽东军务!  这样,他就遇到了绕不过去的难题:毛文龙!  毛文龙原来是个都司,天启初年率兵援助朝鲜,曾乘虚袭击镇江,兵败后逃至皮岛。  毛文龙在皮岛统治着由陆地逃来的军民,成为一个据地自雄的军阀。要钱要粮,冒功邀赏。可笑的是,他上报朝廷的歼敌数字,超过了后金军队总人数!但大家定睛一看,按理已经“全歼”后金全国军队的他,还是龟缩在皮岛上,竟没有收复一寸国土!  但毛文龙和袁崇焕不同,他不会打仗,但他会混官场!他大肆使用钱财贿赂掌权的阉党,扶摇直上,被提升为总兵,加左都督衔!  毛文龙几次派小部队上岸偷袭敌后,每一次都被后金轻松打败,狼狈逃回岛上。但这却成了远在北京城,不了解实情的官员们眼中的“牵制后金后方”的宝贝(不排除官员其实知道,但受贿帮他说话)!他平时冒领大量军费,克扣兵饷,朝廷派监司稽核,拒不接受。又杀降人难民冒功,劫掠商民,贩运违禁物品,以大量物资供应后金。还曾以索饷为名,公然带兵到登州,大肆抢掠。并且说过“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的话。实际上他不但骄横跋扈,而且是一个野心极大的民族叛徒,曾准备反叛明朝投降后金。他在崇祯元年写信给皇太极,询问投降以后,可以得到什么待遇。他的通敌书信,到现在还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晚期的毛文龙,为怕后金消灭他,不但再也不敢有什么“牵制”的大动作,而且一再向皇太极暗送秋波。如果毛文龙没死,也不可能起到任何“牵制”作用,很可能和后金暗中说好,派小部队上岸装装样子。就算不是这样,后金都不用出到一个旗,只要在海边摆上十个牛录,保证把毛文龙看得死死的,半点行动也不敢采取。  崇祯二年5月29日,袁崇焕亲赴岛山,在那里会见了从皮岛赶来的毛文龙。袁崇焕向毛文龙提出:皮岛设文官监军,粮饷由宁远转发,改编部队,连谈三日三夜,毛文龙始终不同意,在毛文龙举办的晚宴上,袁崇焕暗示毛文龙希望他急流勇退,也遭到毛文龙的拒绝。   作为毛文龙的顶头上司,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人,当面下达的工作指示都遭到毛文龙的无理拒绝,袁崇焕又怎么能够指望自己远居宁远或者山海关时毛文龙能够服从调遣呢?!毛文龙可谓已经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出问题,破坏大局。  而且毛文龙的桀骜不驯、拥兵自重、不服节制,都与袁崇焕的平辽方略格格不入,袁崇焕要整饬军纪,整顿军务,首先就要解决毛文龙这样的“独立王国”,否则辽东地区的政令军令无法统一,平辽复土就是一句空话。   从体制上讲,毛文龙是封疆大吏,袁崇焕擅杀大将,是严重的侵犯了君权。将毛文龙押解北京,交由皇帝去处置,才是最合理的方式。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袁崇焕亲赴双岛解决毛文龙问题,无疑是虎口拔牙,和平手段解决不了,就必须通过暴力手段解决,既要保证拿下毛文龙,又能平稳的接收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方式将毛文龙就地处决,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任何犹豫、拖延,都可能酿成无法控制的局面,一个搞不好,后来导致大明损失惨重的“山东之变”提前发生,完全可能。而且朝中被毛文龙喂饱的大臣必然会作梗,最后毛文龙无罪释放,整顿辽东军务也就落空了。  事实上,皮岛的确很重要,如果有一个好将领率一支兵据守,有机会时登岸打击后金后方,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而毛文龙根本不是这个人,恰恰是他占据皮岛,使得这个人没机会出现,俗话讲就是占着茅坑不拉shit。只有杀了他,才能使得皮岛有机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0、其实,毛文龙被杀,和后来的后金绕道入关,倒也不是没有关系。这关系就是:毛文龙被杀,皇太极震精了!袁崇焕,你来真的啊!再不出招反制你,让你这么搞下去,后金还怎么图谋辽东,怎么灭亡大明!没准倒先被你灭了!  皇太极其实是大清真正的开国帝王,绝对是雄才大略,一代超级牛人,袁崇焕棋逢敌手!  皇太极想来想去,果然憋出了大招----绕道入关,大肆杀掠,打击明朝!  其实,袁崇焕不是没有想到这一招。可惜,他名为蓟辽督师,却并无全权。还有一个和他平级的兵部右侍郎,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刘策大人。这位“总理”才是蓟西防区的正主儿。此人堪称榆木脑袋,袁崇焕一再提醒,他说没事啊,我这太平得很。袁崇焕派兵增援,他给赶回去了,说我这没事啊,你们来干嘛?  袁崇焕无奈,又想出一招。后金真要绕道入关,必须找蒙古人当向导。那时候没有GPS导航,没向导,在茫茫大草原上,没准都走到西伯利亚才发现走错了!袁崇焕用卖一些粮食的条件,让蒙古喀喇沁首领立誓,绝不帮后金做向导。蒙古人一向号称重誓守信,袁多少放心了些,他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11、没想到,蒙古人还是背叛了!皇太极率军绕道入关!换一个聪明的,这时候就上奏折请示朝廷,是不是要我出兵救援啊?要你就说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那多好,反正是同僚有罪,关我何事,至于古代交通通信不方便,这么一来一回只怕京城已经失守了怎么办?你看你又错了不是,京城失守,那是刘策他的问题,你只要明哲保身,失守就失守呗。  袁崇焕却不,他知道上奏来不及,忧心京城,急如星火般率军回援。为了想截住敌人,派自己头号爱将赵率教带几千轻骑赶去遵化,结果城里的明军被后金吓破了胆,死活觉得不开城门才安全,头号爱将就这么被优势敌人歼灭了。  然后主力赶回来吧,京郊那么多大小官员的产业,你还不赶紧的,拼死也要挡住敌人,怎么能让他们蹂躏呢,偏偏袁深知明军腐败战斗力差,只能守坚城,和敌人野战必败,非要先进北京城,站稳脚跟再图野战。你说这真叫一个不长眼,士兵的鲜血生命和大人们的产业哪个重要,这么简单的问题你咋就是搞不清呢?!那些个小兵的命值几个钱啊?!  好了,皇帝也被大人们说得糊涂了,以为袁崇焕该不会有什么阴谋吧,坚决不准进城!被逼无奈,袁崇焕只好在城下率军和后金死战!本来可以不用死战,凭北京高大的城墙,用大炮轰死这些野蛮人!现在只好用士兵的命去拼!  袁崇焕激励将士,终于创造了野战中击败后金军的军事奇迹!可惜,后来的事情大家知道了,不但没有功劳,反而成了替罪羊!  后金打到北京城下,这么大的事,哪能没人负责?皇帝多么英明伟大,中兴大明那是时间问题,当然没有责任。刘策嘛,自然是要杀的,可你袁崇焕不来恐怕还好点,偏偏要犯傻不请示就回军救援,这责任可不正好落到你头上?你又不肯死个区区几万小兵保住大人们的产业,谁不恨你不落井下石呢?  本来么,还好,虽然皇帝不怎么聪明,也知道“守辽东非袁蛮子不行”这个道理。偏偏又出了个“一封信回军”事件,大将祖大寿看到袁崇焕被抓,吓得率辽东军东撤,皇帝下旨,就跟没听见。只好去让袁崇焕写信。换个聪明人,就知道这信绝不能写,什么国家安危算个毛啊,一写自己可就危险了!可袁崇焕这个傻货,到死也不懂明哲保身这个道理,老老实实写信叫祖大寿回来。信到军中,全军痛哭,发誓要杀敌立功来赎主帅,你看傻不傻,出了这么档子事,袁崇焕还是你们立功能赎的?  军队属于谁?属于皇帝?还是属于你袁崇焕?这可是原则问题!皇帝都叫不动,你一封信如臂使指,那还了得,这还是皇帝的军队吗?这不成了你袁家军?!  专制国家有个道理:不管你造不造反,你具备造反的能力就是有罪。大明最强的辽东军,成了你袁家军,那你就该死!哪怕你从来没有半分拥兵自重的想法,一心只想用这支军队保卫大明,那也不行!大明可以亡给后金一百次,也不能冒亡给你一次的危险!  这就是明末抗金战功第一,雄才大略袁崇焕。他顶住了后金进攻狂潮,保住了大明没有被后金一鼓作气灭亡,打赢了两大战役,做到了明末无数牛人,却只有他一人做到了的事情。最后的结局,是千刀万剐。  这样的民族英雄!今天的时代,如果还有人在诬蔑、诋毁他,这些人还配称作是人吗?!  也许你只是出于无知,那好,希望你仔细看一下偶的文字。  拜托,偶没有说,偶的说法绝对正确,不准任何人攻击袁崇焕  偶只是希望,你攻击袁崇焕,不要仅仅是出于极度的无知!
  不吐不快,现敲了这么多!挤占了LZ的帖子,见谅!  偶只是希望,当有人攻击袁崇焕,不要仅仅是出于极度的无知!
  @汉不清he
18:36:58  清明祭袁公!  -----------------------------  你不用去祭奠他啦。  袁崇焕谋杀一品大将,死有余辜。如果不是因为谋杀毛文龙,他的罪顶多是罢官而已。但是谋杀大臣的罪名,必定是死罪。  打个比方,美国演员布斯谋杀了林肯总统,美国人会不会免除他的死罪呢?布斯为自己辩护说林肯是暴君,他还有可能有更多的话没说出来----比如林肯可能会借由战争积累起的巨大声望,称王称帝,把美国从共和国变为专制帝国。  但是没用,布斯杀了国家的重要官员----总统,所以必定是死罪。
  袁公千古!
  诛杀功臣哪个朝代没有?
  @skytoothtpc
15:42:28  9、带着满朝上下的重托,袁崇焕出任蓟辽督师。他看到的,是军队混乱崩溃,兵变闹饷的烂摊子!  他凭借自己在全军的巨大威望,一举平定了兵变,随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辽东军务!  这样,他就遇到了绕不过去的难题:毛文龙!  毛文龙原来是个都司,天启初年率兵援助朝鲜,曾乘虚袭击镇江,兵败后逃至皮岛。  毛文龙在皮岛统治着由陆地逃来的军民,成为一个据地自雄的军阀。要钱要粮,冒功邀赏。可笑的是......  -----------------------------  非常清晰,那些诋毁袁公的人应该从头到尾看看这位网友的回复,就会对大明当时的情况有所了解,也对袁公当时的举动有所理解的了。明末清末有相同之处,但袁公的战略思想与选择是李宏章之流所不能比的。李是卖国以求救国,但袁公是宁为玉碎誓与山河同亡,留下与岳公齐名的中华传奇。
  @帝狼1
16:16:08  诛杀功臣哪个朝代没有?  -----------------------------  只是杀功臣马上亡国的还真没有!国之报应。明亡乃气数已尽矣,气数为一国之道德精髓,气数已尽则亡,不止于明,古今如此。
  他的罪名还真不是通敌叛国
  @敬听微密
20:37:22  他的罪名还真不是通敌叛国  -----------------------------  愿听其祥!洗耳恭听!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辽远总督袁崇焕   从感情上讲,在我心目中,袁崇焕是最值得宣扬的战神,以其文官出身(曾国藩也是,但是属于镇压民众的刽子手,对内镇压是能手,对外抗敌则是软蛋),却韬略激荡而胸藏十万甲兵(北宋范仲淹也曾以文官领军征讨西夏,强悍的西夏军竟不能挡,自视甚高的西夏王元昊称其胸藏十万甲兵、韬略过人,视其为心腹大患,但范仲淹却以其孤傲而备遭排挤,不久即被贬官流放,虽身怀大志却不得伸,不过登楼临水一叹,且把胸中韬略激荡沉寂于眼前死水微澜,只将接天碧波万顷升腾为笔下书愤淋离,只留下《岳阳楼记》余世,终其半生只能是泛舟湖上、终老山林,与袁崇焕的坚忍不拔、隐忍伸志相比,范仲淹的过于孤傲、不和与世,导致其报国之志只能是空谈。   须知明朝军队外出作战,向来是太监担任监军随行,基本上讲就是天天在一帮阉党的裤裆下面钻来钻去,凡事都要唯太监马首,要“早请示、晚汇报”,否则动辄就是上纲上线扣帽子杀头贬官,而崇祯皇帝尤其多疑,喜好刚愎自用,满朝的文武大臣不是杀就是贬,没有一个能顺眼的人,基本上换了几波人,以致人人自危、无人敢言,崇祯一生中只相信的就是身边的一帮内待太监,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决死报国的毅力,象范仲淹那般孤傲,袁崇焕绝对坚持不到第二天日出,只能是有头睡觉、没头起床。   袁崇焕投笔从军之时,已是内忧外患之世,明朝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已是千疮百孔。以其文弱之身,上事自用之昏主,朝野又遍布奸党压制清流,居然能在乱世上崛起,投笔从军而重整山河,收关外流民,铸金城汤池,整老弱之师,引十三门佛朗机巨炮(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果敢从国外引入新式武器),击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于马下(致其不久伤重不治而亡),却皇太极十年徘徊于关外,而不能奈何。数十年间纵横辽东,而无人能敌。以明之积弱,与汉唐之强盛相比,袁崇焕能有如此功绩,远非卫青等人堪比。   虽终陷于范文程反间计得逞,可恨朱由检一小儿昏主,自毁长城、自废武功。自袁崇焕死后,山海关内再无人能堪此大任,终致大明国破族亡。只要范文程阵前一句话:你们只要看看袁崇焕是何等下场?便致诸明军大将下旗称臣,倾刻间三军俯首。   公元1643年,李闯攻入北京,朱由检急命崇焕手下大将吴三桂入京勤王。然吴三桂坐拥八万关宁军(为明军之最精锐武装),却按兵不动,只等明朝灭亡(并非为吴三桂平反)。崇祯皇帝上吊于煤山前,身边只余一名太监陪同。要怪,只能怪崇祯自己。   当年李自成屡战屡败,只余百人而遁入车厢峡中时,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之下,闻陕西、河南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而官吏仍横征暴敛,以“辽饷”为最重(即征讨辽东之军费,实际上根本没有用在征辽上)。于是李闯大喜过望,一拍大腿之下大喊“机会来了”。此后数月,李闯军一路收容饥民扩军,由百人迅速扩充至五十万余,最终成了气候。最终当李闯军攻入北京城,打开崇祯皇帝的银库时,李自成惊呆了,天天在喊穷的崇祯皇帝,根本不穷,征来的“辽饷”都躺在了仓库里,直堆到了天上。   “崇祯跌倒,自成吃饱”。如果这些银库里的银子都用在了征辽上,恐怕袁崇焕早就横扫关外,一直打到韩国釜山了。须知袁崇焕是省吃俭用、到处筹措,才积攒了少许银两,跟葡萄牙换来了13门佛郎机巨炮的,如果崇祯扫扫仓库底,恐怕都能让袁崇焕屁股流油了,何必到处去化缘,只需买来百十门佛郎机,管叫不识热兵器厉害的努尔哈赤蛮子全军履没。而正是这13门辽远城墙上的巨炮,让努尔哈赤辛苦一辈子积攒起来的军事家底,几乎全部拼光了。实际上传到皇太极手中的,已经是个烂摊子,重新白手起家的皇太极无奈,最终选择了重用范文程等汉族文官,于是就有了硬的不成软的来,就有了近乎的“反间计”的再度出现。   公元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华夏山河再遭劫难,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尸横如山之下,没有人记得袁崇焕。直到清帝三世后,乾隆皇帝再度翻开明史,感慨其报国之忠、功业之伟、身世之悲,遂公开此间内幕。世人方知崇焕乃华夏民族真英雄也。   史传:明朝法度严明,有“轻其轻罪、重其重罪”一说。明朱元璋感觉重罪的刑罚不够重,比如“凌迟”一刑。古之法度,凌迟有六六三十六刀及360刀两种,多以简单取36刀结果性命,即六六三十六个洞之说。。而要刮360刀,则需要用渔网网住人,取刀一片片的将从渔网鼓出来的人肉割去,直至360刀人断气为止。而朱元璋仍感觉不够,觉得至少要刮3600刀才够解恨,但当时的刽子手,没有一个能做到,因为刮不到那个数,人就已经死了。后来擂场比武,终于有一个最优秀的刽子手,整整刮了3543刀后,离3600刀还差57刀的时候,这个骂声不止的犯人终于断气了,创造了当时的大明律最高纪录,于是《大明律》后来有了新规定:凌迟最重之刑,要刮3543刀,而这个纪录,后来再无人能打破。
  一个民族的痛:割在袁崇焕身上的3543刀  明史载:崇焕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的割下其肉,沿途百姓极痛恨辽东靼子,而更恨汉奸行径,于是有钱的捧钱场,富户们大把扔钱向刽子手行贿,竞价争买崇焕之肉“生”食之,没钱的捧人场,穷人们争相从刽子手手中抢来崇焕之肉生食之,一块肉往往又被争抢撕扯成数块,整个场面直比一场“人肉大拍卖”。至法场时,崇焕已气绝,骨肉无存,只余一首(头颅),崇祯皇帝命将其首传视九边(长城上的九个边防关口),以此震慑边将,以禁效尤。   袁崇焕被整整刮了3543刀,大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之下,大约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为能事。   在中国几千年的谋略兵法中,“空城计最无奈,反间计则最可耻,也最”,但恰恰反间计却屡屡得逞。在反间计得逞后的一年多里,崇祯皇帝命厂卫严审袁崇焕,但是前后查了一年多,在明朝刑罚手段空前发达的条件下,虽百般重刑之下,各种刑罚手段用尽,袁崇焕却矢口不认其罪,东厂的一帮狗子们拿他也没有办法,上报皇帝定夺,崇祯到了还是一个“凌迟处死莫须有”。袁崇焕只余下的的头颅传到山海关,吴三桂、祖大寿、洪承畴等袁之部将都看到了。   在诸多明军中,袁崇焕身后留下的辽远边军,是最有战斗力的一支,此点从吴三桂的关宁军从辽东一直打到缅甸即可见证。当年八万关宁军从辽东打到云南时,只余下了四万人,南明皇室逃入缅甸寻求庇护,清廷交涉但缅王不从,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下,吴三桂最终亲率四万关宁军,穿越茫茫缅北原始丛林,沿途疾病、饥饿、蛇虫鼠蚁之下,只余衣衫不整的两万人最终走出了原始丛林。   而正是这仅存的两万人,面对缅甸举国动员的几十万大军,面对从未见过的象军,关宁军一击之下即全歼缅军,迫使缅甸臣服并交出南明皇室,吴三桂报仇心切,随即用弓弦绞死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而数个世纪后的抗日战争,十万中国远征军再度进军缅甸,来回两次穿越缅北原始丛林后,十万人只余下两万人,且大部辗转撤到了印度。但是正是袁崇焕身后的这支军队,后来却成为了满清入关的前驱之师。   李闯包围北京,崇祯命三桂入京勤王,吴三桂回旨也答应了,但是实际动作十分消极,直到北京城破,关宁军还在路上散步,此后的历史人人皆知,吴三桂反反复复,先归大顺朝,后降满清,数十年后又掀起“三藩之乱”。后来野史戏说,认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我不是想为吴翻案。换了谁是吴三桂,看到其主帅忠君报国一生,却遭凌迟处死后余下的头颅,都会有想法:明朝,该亡了。   吴三桂纵容绥靖李闯攻陷北京,坐视崇祯自生自灭,情理之中,也应该;后来引清军入关,则不应该,是卖国汉奸行为,但是这两者前后还是有历史因果关系的。前者,吴三桂为其主帅的冤死抱不平,坐视不理,属人之性情;但袁崇焕的反面典型,碰到吴三桂顾虑自身利益狭隘自??会象袁崇焕一样忠君爱国到任人宰割,顾及到自身利益,必然会降清投敌,而且大顺军及李闯王的失误,也是导致吴三桂降清的直??,将八万关宁军精锐拱手送给了满清。   吴三桂是狼,但袁崇焕用人心切,自是十分赏识重用其才。从某种程度上讲,袁崇焕死后,真正能与满清抗衡的,也只有吴三桂,只有他的关宁军能与满清决死一战。袁崇焕生前,把吴三桂用在了报国忠君上,充分发挥了他的卓越才能,关宁军的声威大振要归功于袁崇焕的识人之才;而在其死后,已有前车之鉴,丧失了主帅导引正途、压制狼性欲动之下,吴三桂犹犹豫豫中在寻找机会,只是顾忌家人被崇祯全部扣在京中而不敢有所动作,但在他体内狼的本性逐渐开始显现,在抵御满清的动作上日渐消极,此点被范文臣尽收眼底,范文程明白;吴三桂绝对不会甘愿成为袁崇焕第二。   与皇太极相比,多尔衮只是坐享其成。皇太极吸取了努尔哈赤不重视汉族文官谋略的教训,大胆起用了范文臣等一大批汉奸文士,可以讲皇太极用对了一个人(范文臣),之后又害倒了一个人(死对头袁崇焕),同时也为日后策反拉拢吴三桂等明军将领埋下了伏笔。皇太极死后的明清对抗态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全倒向了满清,作为皇兄的多尔衮只是坐享其成、顺手牵羊而已。   在袁崇焕诸多能征惯战的部将中,最终两极分化,少数人未降清而坚持效忠明室,但大多数最终选择了投靠满清,成为了满清后来入关的前驱走狗。但是在辽远军中,无论降清与否,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们爱戴的主帅--袁崇焕是汉奸。在其未降清的部将中,有一人后来为袁崇焕修建了衣冠墓,并世代相传为之守陵,起到今天,已是十几代人之后,其后人依旧在为袁崇焕守陵。袁崇焕的衣冠墓而今已隐没于市井小巷之内,香火廖落车马稀,少有人知道。   前年中央台曾报道过袁崇焕部将的后代,为其世代守陵的故事,至今其家族传承,到了目前的一代人,已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然仍坚持不懈,经常为其扫墓敬香。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慨泪下。正是这个华夏民族的英雄,使得他的死对头,满清皇帝乾隆在看到其史实后,也不禁为之感慨,最终下旨为其平反,这段尘封百年的历史才得以重见天日,一幕千古冤案才得平反。   在睿智的历史老人面前,我们显得是那么的无知天真。在明末那个动荡的年代,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袁崇焕一个区区的辽远边将,以其孤弱之躯,为国家安宁和百姓福祉而粉身碎骨,终身立志报国忠君却横遭血冤。   商王武丁也好,卫青、霍去病也罢,换成了袁崇焕所生的年代,未必能做出那般伟业。岳飞也曾遭受千古奇冤,但岳飞死时,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他是冤屈的,至少他不会入地狱了,遭骂名的是秦桧。而袁崇焕却沉冤百年,只到统治者良心发现,否则便要沉冤万世了。   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积淀,是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怀念武帝刘彻、李世民、朱棣这些强势君王时,我们也应记住卫青、霍去病这些彪炳千秋的一代名将,同时我们更应记住袁崇焕这样人文悲剧。不要只记住那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的崇祯小儿,不要只记住“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更要记住那3543刀之痛。   华夏民族本是一个极其坚忍的民族,坚忍的民族心性之下乃是遇强则强的无限潜力,每当这个民族陷入危机之时,便有无数仁人志士挺立而出,怀抱“我不入地狱、谁人入地狱”的精神,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力挽狂澜于既倒而砥柱中流,使得华夏文明能够生生不息而传承至今。但正是一个反间计之下,无数的自毁长城、自废武功的历史悲剧周而复始的重复上演。   袁崇焕,一个不是战神的“神”,那刮在身上的3543刀,乃是一个民族的千古之痛。   袁崇焕说:我不入地狱,谁人入地狱。最终他下了地狱,一下就是直入十八层地狱,而且一下就是百年,百年中被亿万国人骂为汉奸,似乎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而永世不得超生。   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记住那刮在身上的3543刀之痛。那3543刀之痛,乃是一个民族的千古之痛,犹如阴魂不散一般久久不能散去,至今仍能听到它从地狱深处传来。   吾粤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甚浅薄。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梁启超《袁督师传》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康有为《袁督师庙题联》
  呵呵,蒋公改袁公了,忽悠,继续忽悠。
  @汉不清he 唱红打黑的人进去了,窃国者笑了。历史,多麽悲痛。人民,多麽悲痛。一首哭泣的诗,朝天门下,两江的悲吟。
  千古奇冤: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百姓“争啖其肉”  袁崇焕在西市被凌迟处死,不仅无人哭送,而且遭到痛骂。磔刑照例应剐三千六百刀,皮肉寸断。当这一代名将被千刀万剐时,心灵肯定比肉体还要痛苦,晃动在他眼前的是一张张愤怒的面孔。市民们不明真相,视之为通敌卖国的“汉奸”,争相掏腰包买其肉而食之,以解心头之恨:“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明季北略》)  天启六年(1626年),镇守宁远城的蓟辽总督袁崇焕以弱胜强,击破兵力上占绝对优势的后金大军,取得“宁远大捷”。正是在这次战役中,努尔哈赤中炮受伤,不久后死去。其子皇太极时刻铭记着这“杀父之仇”。  三年后,皇太极绕开袁崇焕重兵驻扎的防区,由喜峰口突破长城,包围了北京城。袁崇焕风雨兼程自山海关外赶回增援,护驾勤王。又一轮北京保卫战打响了(与于谦指挥的那一次相隔约一百八十年),主角已是袁总督----此时他也像于谦一样,在战乱中升任兵部尚书。  袁崇焕率领的九千骑士,在长途跋涉之后,顾不上休息,直奔皇太极督战主攻的广渠门,与数倍于己的八旗军展开决斗。这一场刀***交错的近距离混战,整整持续了一个白昼。袁将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轻伤不下火线,纵横驰骋,穷追皇太极之宝帐而不舍,如苍鹰扑兔,有常山赵子龙之风!“两肋中箭如猬,赖有重甲不透。”一尊怒发冲冠的战神,出现在广渠门外,吓得八旗军纷纷闪避。  袁崇焕,真乃敢死队员中的敢死队员,主帅能如此,还怕麾下的士兵不卖力吗?广渠门大捷,完全是凭勇气取胜的。另两处战场(德胜门与永定门),八旗军同样兵败如山倒。  皇太极终于意识到:有袁崇焕这个死对头在场,绝对啃不动北京城这个硬核桃,只好灰溜溜地撤回老家。  强攻不行,只能智取。皇太极设“反间计”,故意让战俘在放归前窃听到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的假情报。崇祯居然钻进了圈套,将自己的良将拉下战马,轻易地定罪:“袁崇焕以复辽自任,功在五年,朕是以遣员凑,无请不发。不意专事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入犯,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散遣。乃敌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僧入军中,坚请入城。敕法司定罪,依律,家属十六岁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配,朕今流他子女妻妾兄弟,释放不问,崇焕本犯置极刑。”  皇太极“借刀杀人”成功了。昏君崇祯将己方的一杆战旗给连根拔掉。  袁崇焕死得太惨了。“时百姓怨恨,争啖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比身碎千段更痛苦的,乃是忠臣蒙冤的心。他恐怕以为置身于噩梦之中:这就是我苦苦捍卫的城市吗?这就是我拼死保护的人民吗?满腔热血,没能流在杀敌的战场上,而流在自家的刑场上!  皇帝犯了一个错误?百姓犯了一个错误?历史犯了一个错误!  当然,历史同样也是受害者:袁崇焕的伤口乃历史的伤口,一直疼痛到今天,还会疼痛到永远。  明王朝最终葬送在崇祯自己手里。清廷移鼎北京,修明史,总算公布了内幕(把“绝密档案”给曝光了)。北京的民众才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摧残了自己的保护神,追悔莫及。  清亡后,立即有人在离袁崇焕旧战场不远的地方,广渠门内龙潭湖西侧集资修造“袁督师庙”。既然是庙,可见市民确实把袁将军奉若神明。  袁崇焕死后,众叛亲离,无人收尸。多亏他手下的一位佘姓亲兵,坚信自己的“老领导”非坏人,趁天黑将其残尸(实际上只剩一副骨架子)从西四牌楼背回自家的院落,加以掩埋。此举在当时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纯属民间行为的“袁崇焕将军之墓”在北京城里秘密地扎根了。忠实的亲兵在将军的墓前一如既往地守护着,仿佛将军还活着,正酣睡于营帐。他临死前又把这项任务托付给子孙:永远给袁将军守灵!代代相传。佘姓亲兵的后裔们,即是遵循祖先的遗训,更是出于对英雄的敬仰,一直不曾搬家、不敢卖掉祖传的私宅----后园里种植着一棵不断扩充着年轮的精神之树!  这一家人,一直在原地守候着。这一家人,替一城之百姓做着忏悔的事情。  强将手下无弱兵。袁将军自然伟大,这一家人也不简单,他们是自发组成的卫兵,永远的卫兵。  三百多年过去,院子还是那个院子,坟墓还是那个坟墓,可守墓人已传至第十七代了。  电视台采访了第十七代守墓人,一位叫佘树芝的老太太。她说这么些年来,经常有知情者慕名前来敲她家的院门,给袁将军上坟。主人总是热情招待,引领来宾去后园祭奠那位著名的死者。随着镜头,我看见了袁崇焕之墓,已用混凝土浇铸(如同堡垒),并且立有大理石墓碑。庭院打扫得很干净,可见主人很尽心尽职。  由于袁崇焕之墓、祠已列为供游客参观的文物保护单位,守墓人家族将移迁新居。佘树芝老人在墓前鞠躬、痛哭,跟祖祖辈辈生死相守的袁将军告别。  袁将军若活着的话,应该给自己世代相传的卫兵授勋。或者说,我们这座城市,应该给这有良知的一家人记功。一个平凡的家族(绝对属于“老北京”了),总算为历史犯下的错误做出了一定的补救。我视之为人民的代表,从精神上对冤死的英雄进行着永远的补偿
  就想问一句,明史是什么时候什么身份的人编的
  @天涯长歌
21:15:39  就想问一句,明史是什么时候什么身份的人编的  -----------------------------  你这样想的话,中国的历史会乱套!你问明,别人问清,有人问民国!还有人问当今。
  袁崇焕被凌迟真让我相信了道义还在。一个千古罪人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春节不见丈母娘
21:26:47  袁崇焕被凌迟真让我相信了道义还在。一个千古罪人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  一些也不奇怪,吃其肉的人很多,你何尝不是其中之一呢?
  @许克劳-27 18:52:01  当时吴三桂拥兵自重 就应该能看出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换了袁崇焕在吴三桂的位置  就算诛了九族
袁崇焕也不会投降清军  袁崇焕是个军事家
很可惜不是吴三桂那种政客  -----------------------------  李闯包围北京,崇祯命三桂入京勤王,吴三桂回旨也答应了,但是实际动作十分消极,直到北京城破,关宁军还在路上散步,此后的历史人人皆知,吴三桂反反复复,先归大顺朝,后降满清,数十年后又掀起“三藩之乱”。后来野史戏说,认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不是想为吴翻案。换了谁是吴三桂,看到其主帅忠君报国一生,却遭凌迟处死后余下的头颅,都会有想法:明朝,该亡了。
  论雄才大略袁督师与卫青应归第一类!诸葛亮太神化了!
  珍惜生命,远离领导……  
  袁是不是汉奸不清楚,但肯定是废物。督军辽东,别人居然能跳过你的防线进攻北京城。这他妈的是多么看不起你。想象下如果朝鲜直接绕东北 直接进攻北京,掳走关内几十万百姓和无数财宝,还能安然撤回去,那么东北军队最高统帅是不是该杀。 还有擅杀毛文龙,没有经过审判,也没有皇帝下令,擅自杀高阶将领。导致整个明末武将离心。
使用“←”“→”快捷翻页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