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夫妻大办离婚庆典,两人亲自把喜字剪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还有产妇和6个月孕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第1页 :基本信息
书名:你生命中的8760小时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 者:艾力
内容简介:
日,离艾力大学毕业还有15天。
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回家安葬完父亲,安顿好母亲与妹妹。
艾力重新回到北京,为了生存和养家,他开始疯狂地工作。
工作未见起色,母亲却打来***,“你还要这个家吗?”
他感到委屈,也开始反思——
我努力了吗?我还能更努力吗?为什么我的努力没有回报?
4年后,艾力成为了新东方最年轻的集团演讲师。
《酷艾英语》节目网络点击量超5000万,公益创办早起团、健身团、读书团。
参加《奇葩说》、《超级演说家》等节目,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
独创“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影响人次上亿。
艾力说,后来我才知道,更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式。
就像一年是365天,但如果是8760个小时呢?
在《你一年的8760小时》里,艾力以“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为核心,探讨从努力到如何努力的思维转变,并具体介绍了设定人生目标、激发个人潜力、时间管理、困境突破、人际关系5个重要面向行之有效的方法。
励志有方法,梦想可变现。真正有效的方法会为梦想添上最有力的翅膀。
作者介绍:
艾力,全名努尔艾力&阿不利孜,新东方最年轻的集团演讲师及集团培训师,《超级演说家》 《奇葩说》超人气选手。
书摘正文:
你一年的8760小时
日深夜11点,我的父亲阿不利孜?赛丁在为新疆霍尔果斯县的乡民***太阳能路灯时因公殉职。那一年,他51岁。
此时,距离我从北大毕业只有15天。
回家安葬完父亲,安顿好悲痛欲绝的母亲、妹妹后,我又独自回到了北京,并留在这里,正式成为一名北漂。
那时的我,是个没有人鱼线的胖子,没有爱情,不懂职场。
没有了父亲,也没有一处可以容身的居所。这繁华都市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属于我的,属于我的那一盏,在我望不到的家乡。
我明白,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我都将一个人面对所有的挑战,还将担负更大的责任。
我尊敬父亲,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他的名字继续存在。
我是努尔艾力?阿不利孜。
第2页 :CHAPTER 01 你那么拼,为什么还是没有回报?
CHAPTER 01 你那么拼,为什么还是没有回报?
成功,并不代表拥有很多真理
在我床头的书桌上,刻着一行英文:If you cannot do,teach.(如果你自己做不到的话,就教别人去做吧。)做老师以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警钟。这是对那些可以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自己却做不到的人的莫大的讽刺。
我有一个朋友,江湖人称“道理王”,在引经据典、讲道说理方面,堪比东方不败。从古埃及文明到比特币他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对娱乐八卦和婚姻人生也可以娓娓道来。加上他不俗的外表,让每个和他聊天的人都如沐春风,女生更是恨不能以身相许。
当时,我和他一起在北京漂泊,蜗居在中关村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屋里,这里是北京最繁华的地带之一,尽管屋小,每月房租却不低。
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坐在窗边。他右手两指夹着一支烟,猛吸一口,再缓缓吐出一个大烟圈来,“艾力啊,我最近认真研读了一本关于理财的书,你说现在存在银行里的钱每天都在贬值。要成功,要在北京混下去,混出个模样来,靠在公司做一个小职员,就算每年涨一点工资,五年升一次职,这辈子也没什么前途。要想出人头地,一定要不走寻常路!咱们凑点钱搞贵金属投资吧……”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他搬走了。但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打***告诉我,又换了工作,进入了新行业,或者又发现了短时间挣大钱的方法。但无论是新行业或是新投资方法,没有一个他最终坚持下来的,他也成了后悔药的长期服用者。出于朋友之情,我也曾试图提醒他:“除了那些道理、分析,实际有效的方法和行动是不是更重要?”他愣了一下,继续很有底气地说:“你看我上次说的那个股票真涨了吧。我要是当时买了,现在就有套房了。”事实是,到现在为止,他换了4次工作,月薪涨了1050元,职位从小职员升为一个5人小项目的组长。也许他真的有一天会被好运砸中吧,那时我也会绝对厚脸皮地说“苟富贵,无相忘”。
这个世界上有爱讲道理的人,更有爱听道理的人,总会有许多追随者们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自己想要、需要或者觉得自己不得不要的道理。
可是,这些道理真的那么有用吗?听完英语学习讲座,立刻发誓半年拿下GRE、托福,一年拿到美国名校Offer,可每年拿到奖学金的人永远是少数;听了知名企业家的演讲,甚至只是看到一个励志的金句就热血沸腾,开始幻想自己好好拼一把也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看了情感专家的微博分享,就决定做个“不忘初心,岁月静好”的女子,等着高富帅驾着七彩祥云来拯救平凡的自己……
只靠读道理,就妄图懂人生,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实现不了自己的幻想。甚至,你要明白,有些成名成家的人,会在自己上楼之后抽掉梯子,再告诉想要努力向上爬的你:我当初就是通过努力飞上来的,你也可以。
一年过去了,你依然没能去留学,甚至毕业成绩都不是优。面试工作时,才发现拿着******、计算机***、当过学生干部的竞争对手太多太多。你幻想过的白马王子出现在海天盛筵上,或者被你认为是“绿茶婊”的女生围绕。盲目辞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后,回到原点,还要从底层做起,而以前的同事已经升职成为你的上司。
有多少人把性格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考试交给锦鲤,然后对自己说“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年轻人总想和世界谈谈,可这世界并不想和你谈谈。哪怕你技能点全部升满,生命值和魔法值满槽,依然抵挡不住这世界深深的无情。年轻人很容易怀疑自己,进而怀疑人生,然后走上了那条平庸的路。但生活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总会有奇迹出现。关键是,你要掌握打开奇迹的钥匙——正确的方法。
上中学时,父亲就告诉我,“懂一百个道理,不如懂一个方法重要;一百次的感动,不如一次行动有帮助。”到目前为止,我那一点小小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是缘于对这句话的领悟。
几乎所有人都害怕公众演讲。和很多人一样,我从小就特别渴望在众人面前出色自如地表达自我,但无论我怎样尝试似乎都无法达到预期。我又是一个很容易紧张的人,性格里有些怯懦。后来,我进入新东方当老师,不得不面对数百数千,甚至上万的学生。为了练好当老师的必杀技,我几乎看了所有能找到的讲解演讲之道、演讲技巧的书籍。曾经有那么一阵,我甚至变成了自己讲不好,但能教别人讲好的神人。
有一天,当我又一次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模拟演讲时,一位同事走进来,看了一会儿说:“你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了吗?如果没有,这样讲一万遍也没有用。”
在他的建议下,我采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刻意练习”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提出的一套练习方法,方法的秘诀在于重复与反馈。
首先,练习者需要建立对正确方法的认识和熟悉。以演讲来说,必须真正去了解什么是好的演讲,而要想达到这一点,仅靠抽象的书籍是不够的。因此,我找来了几乎所有名家的演讲视频,反复观看、揣摩其中的精妙之处。有机会我还会去现场听一些名人的演讲,现场感受那种万人欢呼、掌声雷动的氛围。
接下来,我进行了练习—反馈—练习的循环训练。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无论模拟练习,还是上课讲课,我开始有意录制自己演讲的视频。回到家,再反复观看这些视频。一开始,看到视频中的自己会很不习惯,而且会发现很多之前自以为表现良好的地方实际却并非如此。像大多没有受过播音、形体方面专业训练的人一样,讲到激动处,我会使劲挥舞手臂,幅度大到在镜头上看不到我的脸,只看到一只手挥来挥去,身子也随之摇晃,没有力量;我还会经常重复“这就是说,也就是说”等口头禅,英语中就是“so ... so ... that ... that ...”;对于熟悉的内容,我会习惯性讲得很快,节奏感不强。而最要命的是没有镜头感,无法让听众感觉到我在注视着他们,在关心他们的反馈。
我把这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用本子记录下来,不断进行纠正练习,并且与下一次的公众演讲视频进行对比,直到某个问题完全不再出现时,我才会把这个问题从本子上划去。
无数次的“刻意练习”之后,我不但对于新东方的课堂演讲驾轻就熟,而且还成为了一名演讲师,站到了拥有成千上万观众的新东方“梦想之旅”系列演讲的现场。
畅销书《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我自然算不上天才,对于自己通过一番辛苦,取得的这一点进步,我的感触就是,世界上哪有什么成功独门秘籍,当你学会把最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时,成功自然也就离你不远了。
这一路走来,尽管我对听“那么多的道理”有成见,但这并不代表着对此我不学习、不懂得,或者不care。而是我明白,道理听得再多,也是别人的经验,只有通过方法的转化,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带我前行的始终是那个看似渺小,埋头苦干的我。
有时候,道理懂得越多,给自己的束缚也就越多。不同的道理之间又常有矛盾,不同的建议之间也会有冲突,心灵鸡汤吃多了,味道也不同:有的咸,有的甜,有的辣。吃多了,肚子会坏,步子会慢,脑子也会乱。有些时候,把鸡汤和道理放在一边,先迈出一步,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修正。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那个懂的很多,会的却不多,最后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一事无成的人。
这本书也讲道理,但更讲方法。我希望书里的每一章,都能帮助你迈出坚实的一小步,这样一步一步地,你就能走得更远,离自己的梦想更近。
第3页 :优秀是可以锻炼的
优秀是可以锻炼的
大约2500年前,先哲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句话——至少很多人认为是他说的——优秀是一种习惯。相信亚里士多德老兄说这句话是为了鼓励大家,但对于后世的大部分人来说,这句话带来的打击远比鼓励要大得多。
这句话在中国流传甚久,口耳相传。但人们的理解通常是:你看,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不够优秀,那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吧。
而拥有优秀习惯的人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没错,就是那个活在父母、邻居、同事、朋友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也许你从没亲眼见过,但他们的事迹却在江湖上永远流传。别人家的孩子不吃饭、不睡觉、天天学习,爱父母、爱祖国、爱做家务,上学时听话、用功、刻苦学习、坚决不早恋,还一毕业就结婚。这些有优秀习惯的人都是别人家的,而我们只能忍受越来越多的沮丧。
更糟的是,这句话被放大后就变成了宿命论的问题——如果我天生就不优秀,我能怎么办?
我曾经收到过这样一封邮件:
艾力老师好,我是一名大一的医学生,不知道为什么,每件事我都感觉做得比别人差。体育课上学习排球,其他两个组都会了,而我却一直在捡球,这让我对当时与我搭档的伙伴感到很抱歉;学习口琴,其他人会吹了,而我还不会;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其他的人能看到细胞,而我居然看不到……我感到很难过,别人很轻松就做到的事,我却很努力都做不到。我想是不是我天生就不如别人,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该怎么办?
18岁的冯唐写完了十四五万字的长篇小说《欢喜》,呼唤着“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18岁的韩寒出版了《三重门》,声名鹊起。
而18岁的我,只是个毛发浓密的小胖子,得不到一个姑娘的青睐。
尽管从小就热爱踢足球,身材却一点也没锻炼出来。当时,我有一位兄弟,我和他从小玩到大,他很聪明,论相貌论天赋我都甘拜下风。初中阶段,他太优秀了,在我们几个朋友里第一个有了女朋友。他告诉我说:“胖子也是一种习惯,你少吃、运动减肥都没有用的,就安静地做个萌萌的小胖子吧。”听了这话,我悲从中来,也一度深信不疑,导致我整个高中阶段都胖得不行,还自我安慰说:“起码我是萌萌的。”当然,我那时候也没意识到肥胖是追不到女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追女生的道路上,屡追屡败,屡败屡追。
直到上了大学,我认真地读了亚里士多德“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的原文,才发现这话被断章取义了,自己彻底被骗了。亚里士多德老哥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说白了,大家把“优秀是一种习惯”,理解成了优秀是先天的,不优秀也是天生的。而实际是只要我们培养好的习惯,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曾说:“人和动物的差别,是人能试着改善自己。”
第4页 :改变,仅仅需要21天。
改变,仅仅需要21天。
研究发现,通过21天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某项习惯的第1—7天,你会感觉到“刻意、不自然”,这个阶段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第8—14天是“刻意、自然”的阶段,如果不努力坚持,还是很容易回到从前。而到第15—21天,已经变为“不刻意、自然”,进入习惯性的稳定期。
我给自己制订的第一个21天计划就是减肥。
减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得先吃个肯德基才有力气减肥”当然是句玩笑话,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很多人的心态,不愿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只盯着别人练好的马甲线和人鱼线羡慕嫉妒恨。想成为“维多利亚的秘密”里的天使,就必须在健身房里洒下无数的汗水。
我开始坚持跑步,每天40分钟以上。在校园里一圈圈跑,病了、累了也坚持跑。很多人也奇怪,为什么我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上了一天课后,晚上9点钟还要去健身房。村上春树在跑步时想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最痛苦的时候,真想边跑边抽自己一耳光,跑步机上滴下的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这个时候我会告诉自己说:“我不优秀,我现在还不是瘦子,但‘胖’这个字没有写到我的基因里,我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
减肥这件事,七分靠吃,三分靠练,吃是很关键的。在动的习惯之后,还要有静的习惯——饮食习惯。
作为一个资深胖子,我的习惯是早上起得晚,不吃早饭,晚上吃得多。正因为晚上吃得多,早上起不来不吃东西也不会饿。但早饭是促进一天新陈代谢的重要源动力,吃早饭就是减肥的开始。大学的时候,我顿悟,如果再胖下去,不仅追不到女朋友,连健康也成了问题,就开始逼自己坚持早起,帮室友打水打饭,过上了规律的生活。
作为一个在新疆长大的孩子,我始终对肉类等高热量食物情有独钟,但为了改变肥胖的现状我也拼尽了全力,毅然向食谱宣战,对自己的胃说不。从每周必吃一次大盘鸡,到每月吃一次,到为了减肥一顿都不吃。这种味觉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比锻炼还要痛苦。一次朋友送来了一个看起来特别好吃的冰淇淋,又渴又饿的我不断咽口水,甚至拿起勺子吃了一口,但吃下去瞬间我就有了罪恶感,马上想到这得用多长时间运动才能消耗掉那些卡路里。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对一个正在培养的习惯的破坏,我毅然把冰淇淋冲进了马桶。
古人有望梅止渴的故事,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和朋友们聚餐时,他们开心地吃着心爱的大盘鸡、烤串、羊肉泡馍,我在一边吃着增肌减脂塑形的西兰花、鸡胸肉等食物。一边闻着大盘鸡的香味,一边吃着味如嚼蜡的健康食品,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世界如此之大,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破罐子破摔,待在原地,也可以选择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成就自己。
而且,很多时候,不优秀是一种错觉,你并非不够优秀,只是不够自信。
我从初中到高中的几次追女生的经历都以失败告终,也许是上苍对我的另一种方式的保佑。如果任何一个女生答应了,我现在的生活也许会很好,但无法体会到锤炼之后的精彩,也无法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
时过境迁后,我也问过女同学当初不接受我的理由,因为我太胖还是太傻?尤其是胖,一直是我耿耿于怀的。她说:“原因很简单,你太不自信了。有那么几次,我都给你机会了,你却没有去尝试。”有几次她确实给了我暗示。回去的路上,她说有点冷。我说那跑两步就不冷了。还有一次,她希望我主动约她,我在***里憋了40分钟也没说出口。
科幻电影《重返地球》中对终极BOSS异形的设定很有意思,电影中的异形并没有眼睛,它靠感觉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来定位人的位置。“恐惧并不真实存在,它只是你脑海中的衍生物。”
一个人的魅力来自自信,而非外貌,马云可以看作诠释这句话的一个例子。而当时的我首先缺乏的是自信,而无关胖瘦,因为有些比我胖的人也有女朋友。自信不等于自大、自傲,自信是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且一点点去努力塑造更好的自己。我们都需要在一点一滴中让自己变得更好,但前提是先接受现在并不完美的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接受的话,就会处在无限迷茫当中,离正确的轨道越来越远。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中。”
无论你的出身、起点、天赋如何,只要努力就能跳出绝美的舞步。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也许不是一个天生优秀的人,但我有追求优秀的权利。
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人,请你推开这扇门,一直向前走→请前往第二章。
第5页 :别成为“有潜力”的受害者
别成为“有潜力”的受害者
电影《王牌特工:特工学院》里,站在高级定制裁缝铺的落地镜子前,年轻的埃格西穿着一身嘻哈风格的衣服,一脸茫然。
“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埃格西父亲生前的同事、皇家特工哈特自问自答说,他看到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埃格西遗传了父亲体能好的优点,在街头打架的经历让他反应灵敏、迅速,和欺凌母亲的黑帮老大的斗争让他心思缜密、观察入微,而对家人和朋友的爱和忠诚,更是成为特工不可缺少的素质。
在哈特的鼓励和严格训练下,埃格西不仅从衣着、举止更从精神上完成了从一个无知小子到绅士的转变。他从不学无术、被恶霸欺负不敢还手的街头小混混,化身为懂得团队合作、忠诚与维护正义的翩翩少年,不但保护了家人,还拯救了世界,赢得了公主的芳心。
随着这部电影风靡全球,埃格西的扮演者塔伦?艾格顿也一举成名。
热爱文艺的他15岁时首登舞台,在莎士比亚名作《仲夏夜之梦》中扮演一名女性角色,从此坚定了自己的演员之梦。19岁时,他考入英国的“中戏”——皇家戏剧学院。
毕业后,他在几部电影和电视剧中饰演了几个小角色。之后,得到《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的试镜机会,并成功出演埃格西一角,获得2015英国《帝国》杂志电影奖最佳男新人奖项。
无论是埃格西拯救世界,还是艾格顿成为世界瞩目的闪闪新星,似乎一切都看起来顺理成章。本身他们就具有很大的天赋,之后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也是理所当然了。
然而,在关注他们从小就流露出来的天分之时,很多人忽略了一些更为关键的事情。
在艾格顿所在的皇家戏剧学院里,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艾格顿一样出色的表演天分。但最终成为数十亿人所认识的明星,站上领奖台的,寥寥无几。
当艾格顿得到《王牌特工》的试镜机会时,导演只给了他一天的准备时间。
为了能和马修?沃恩导演合作,他5天内试镜12次,并接受了3个月严苛的体能训练,最后,才有了电影里近乎完美的表演。
影片里的埃格西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经过一连串极具挑战又危险的训练,可能他仍然只是个浪迹街头的小混混,更不可能成为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
在这个世界上,多的是“我原本可以……但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的故事。
大一时,我在北大社团中如鱼得水,开始是组织各种讲座,后来又代表社团和一家外企联系赞助。
会议现场,为了说服对方提供赞助,我慷慨陈词,辅以略显夸张的手势和腔调十足的英语,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是公司的一个印度籍员工。临走前,公司的老外负责人拍着我的肩膀,说了句:“年轻人,你很有潜力。”
回去的路上我开心得不行,同去的学姐却告诉我说:“别人夸你有潜力,是好事,但也可能是坏事。潜力只有真正化为行动,才是你的实力。最可惜的是有潜力没实力的人,一辈子抱着自己的潜力,却无从发挥,空余嗟叹,空留悔恨。”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认识到“你很有潜力”这句话有三重杀伤力:一、会给予我极大的虚荣心,让自己产生无限的满足感;二、它会让其他听到这句话的人高估我的实力,等到了实际工作中,无论我表现如何,别人都会说:艾力,你没有发挥出你的潜力;三、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为什么别人没有夸我有实力呢?人们不会夸马云、姚明有潜力,是因为他们已经是实力爆棚的牛人的代表。
这让我想起了高中时物理老师给我们讲过的那个最简单的动能和势能的例子。
假设桌上放着一个杯子,它离地面一米,就有一米的重力势能。这能量是存在的,可没人会关注和在意。当它滑到桌子边上快掉下去的时候,可能有人会注意到,但更多的人还是看不到。直到这个杯子顺着桌边掉下去,最后砸到地面,发出“哐当”的一声,没有人看不到它。这就是势能转化成动能的瞬间。势能没人去关注,动能才会有人去关注。
势能就是一个人的潜能,如果你一辈子什么都不尝试,最终只会默默无闻、悄无声息,但如果你把自己逼到看似绝境的境地,将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生命就会呈现出夺目的光芒。
杯子掉到地上,只会粉身碎骨,人却可能会逆风飞翔。即使梦想可能会最终破碎,但在那些拼尽全力的瞬间,已经把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了实力,也就拥有了一部分不可忽视的光芒和热度。
此后的日子里,每当我得意扬扬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你真的发出你所有的光芒了吗?你真的让所有的人都看见你、认可你了吗?还是你只是感动了自己?
有潜力更要有实力,真正被世界看到的是那些有实力的人。如果没有实力,潜力等于0,一个不能将潜力转化为实力的人,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辜负。
如果你想拥有真正的实力,请你用力推开这扇门,向前走远一点→请前往第三章。
第6页 :你一年8760小时的秘密
你一年8760小时的秘密
日,“岁月”号客轮载着476名乘客从韩国仁川出发,开往济州岛。船上的旅客大多是高中生,准备到济州岛进行修学旅行。按照计划,这艘客轮会在11点到达目的地。
8点58分,有水浸入船体,渡轮开始下沉。
9点31分,渡轮倾覆,船体没入水里。
11点左右,船底朝天,船体几乎全部沉没。
经过一个月的搜救行动,476名乘客中,仅有172人获救,295人确认遇难,尚有9人下落不明。
根据新闻里的画面,出事时,狭小的船舱里,几十个孩子穿着救生服,紧紧地拥抱着。
船慢慢下沉,有的孩子在沉船前一刻拨打***求助:“救救我们!我们在一艘船上,我认为船正在下沉。”
有的孩子想起自己的亲人,开始哭泣:“爸爸、妈妈、弟弟怎么办啊?”
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戛然而止。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
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年要乘坐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飞机。每当飞机起飞、降落和遇到气流颠簸时,我都会紧闭双眼、默默祈祷。有时候会想,假如这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会选择做眼下在做的事吗?我还有什么没有达成的心愿?
我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却总是会思考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
我还会不时和朋友们探讨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首先回答我的是:“你有病吗?”最后的***千奇百怪,多少反映了每个人当下的生活状态。有人说:“生命就是活着。”显然他最近无欲无求,过得平淡。有人说:“生命就是奋斗。”那他最近应该没少打鸡血,没少喝鸡汤。有人说:“生命就是与家人相伴。”这也能看出他生活的重心。
有一个***却不会因为生活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生命就是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或者,生命就是时间。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我们有时间,当我们死去,只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时间了。
日,一部科幻题材电影在美国上映——《时间规划局》。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所有人的遗传基因被设定为一直停留在25岁,不管他们活了多久,一切的生理特征都保持在25岁时的状态。但是到了25岁,所有人最多只能再活1年,唯一继续活下去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时间,如工作、借贷、交易、变卖,甚至抢劫。
时间成了这个未来世界里的唯一货币。时间管理机构遍布全球,而时间守护者像***一样,追踪并记录每个人所使用的时间和剩余的时间,一旦在时间银行中的时间额度为零,就将被剥夺生命。有钱人就是有时间的人,可以长生不老;穷人就是时间存款很少的人,一旦他们手臂上的表清零,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
电影用一种虚构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假如一个人可以活到75岁,一年12个月,算下来,其实只有900个月。如果用一张A4纸画一个30&30的表格,这900个格子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我们每度过一个月,就在格子里打一个钩。站在这张表面前,就会看到我们已经错过的时光那么多,还剩下的时间却那么少。
我们都希望,在这宝贵的900个月中,我们能走更多的路,读更多的书,完成更多的梦想。由此,怎样通过时间管理更有效地运用时间就变得特别重要。
我教的托福考生中,高中生、大学生、职场人士都有,其中成绩最好的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利用时间。
然而当我们告别高中生活,必须要由自己去管理时间的时候,生活就开始陷入混乱与拖延。
也许你9点上班,迟到了就会被扣工资,生活不易,你总是发誓下次绝不迟到,却还是一次次在最后一刻踩着点出门,然后堵车,迟到,被扣钱。
也许你下了一堆学英语的APP,打算每天学一课,把英语补起来,还做了各种计划,但结果却除了打脸之外没有任何效果。
也许你春节回家时,带了一堆书,最后却一本都没翻过,又把一箱子书扛了回来。
你看了很多书和文章,学习和实践了很多时间管理、时间规划的方法,换了一个又一个时间管理的工具。
每一次开始,你都精神振奋,以为得到了良药,可以改善自己生活的糟糕状态。每一次过程,却都会让你感到疲惫不堪,自己像绷紧的弦一样,片刻不得自在。每一次最后,你都感到失望至极,人生重新陷入灰暗。
一次次周而复始,你却始终没有找到治疗时间病的有效药方。就像你生病流鼻涕去医院一样,医生不是给你开药,而是说“擦”。如果还流鼻涕怎么办?“再擦,擦到不流为止。”
还有很多人直接放弃了对时间的管理,认为只要活在当下,把当下的事做好就行。然而,“当下”稍纵即逝,刚刚说出的话立刻就成了过去,很多要说的话却还在未来。活在当下是一个悖论,对时间掐头去尾后,你会发现几乎什么都不会剩下。
你不禁会问,面对时间,我们就这么无能为力吗?
对于时间管理,我也走过同样的歧途,经历了同样的困惑。
一年365天总是流逝得悄无声息。新年许下的愿望,经过了365天,依然只是梦想。365天里,我们需要工作、学习、吃饭、睡觉,陪伴朋友、爱人或者家人,还要休闲娱乐。在一件件具体的生活琐事面前,时间显得如此匮乏。
但有一天,我发现一年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并不是365天,而是8760个小时,甚至是1小时。如果把1个小时或者0.5个小时当作一枚金币,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很富有的。
时间的秘密一下子被打开。
如果你想自己掌控时间,请你更用力地推开这扇门,向前走得更远一点→请前往第四章。
第7页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从18岁独自坐上火车,来到离家3000多公里外的北京求学,到如今已经7年了。
7年,足以发生很多改变。
7年前坚持的,现在可能已经妥协;7年前喜欢的,现在可能已经麻木;7年前害怕的,现在可能已经可以独自面对。
别人经常说:“艾力,你靠自己在这个城市闯出一片天,是个很强大很独立的人。”
的确,我习惯了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一个人处理琐事,就连生病去医院打吊针时,也是一个人在医院的长廊中背着西班牙语等待时间过去。
每天晚上回到家,打开书桌前的那盏台灯,花半个小时录制每晚的中文双语睡前故事,群发到微博上。每一段故事的时长正正好好是60秒,一秒不多,一秒不少。读错一个词要重录,错了一秒也要重录。每天6点起床后,也会重复这个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帮我,哪怕只睡了两个小时,我依然会自己录好语音进行推送。
7年,2000多个日夜,就这样滑过。
其实,孤单的我也是那个想听到睡前故事的人。
这是一个过于追求独立的社会,在百度搜索“独立”一词能找到个相关词条。
你什么时候独立?你为什么不独立?你怎样才能独立?这三个问题像苏格拉底之问一样,排山倒海地向我们袭来。我们也开始一切向“独立”看齐。工作中,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希望自己独立完成;感情里,无论遇到什么烦恼,我们都希望自己独立面对;生活上,无论有什么难题,我们都希望自己独立解决。
一开始,独立是一件让人向往的事。很多人到了十七八岁,最盼望的就是离开家,独自走向社会。当领到第一份自己赚的工资的时候,我们就像发表“独立宣言”一样向世界宣告:从此我可以自食其力了。
到后来,当独立变成衡量一个人行与不行、好与不好的标准时,独立开始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可想而知,这么复杂的世界,我们独自面对,是一件多么吃力的事情。但我们却陷入了独立的陷阱之中,认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自己去独自默默地承受,扛下来,世界就是我的。所以,即使过得再不开心,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难题,给家人打***的时候,总是报喜不报忧。朋友叙旧的时候,问最近好吗,我们也都一律回答“挺好的”。
这么疲惫,这么孤独。
其实,我们不过是误解了“独立”的含义。
有时候,独立,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强大。
在《高效能人生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史蒂芬?柯维把人的成熟分为三个阶段:依赖—独立—互赖。小的时候,我们完全依赖他人,生活上由父母照顾,学习上由老师指导。慢慢地,我们长大,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经济上都变得独立,能够照顾自己、管理自己。但我们也会发现,再强大的人,也不能丝毫不依靠他人。人本来就是高度互赖的,想要像孤胆英雄一样在世界上闯荡,是一件很傻的事。史蒂芬说——
互赖是一个更为成熟和高级的概念。生理上互赖的人,可以自力更生,但也明白合作会比单干更有成就;情感上互赖的人,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但也知道爱心、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智力上互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个以讲课和演讲为生的人,最孤独和最不孤独的时刻,都是面对观众的时候。无数次奔赴陌生的城市,来到大小规模不等的演讲场地,面对未知的受众群,我无法预知台下的反应如何。
这像是一场一个人的战役,成败只取决于你自己,所以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如果在演讲开场的前三分钟没有引起听众的兴趣,每隔两分钟没有一个小高潮,听众们没有鼓掌、欢呼、叹息等情感交流,那最好的收场就是赶紧下台。即使再优秀的演讲者也有可能在某一次不经意的时刻遭遇滑铁卢。
所以很多时候,大场面的演讲都是两三位演讲师搭配上场,这样万一一个人发挥失常,另一位同伴还可以出来救场。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台上,遇到被听众起哄,那恐怕既会让现场的听众失望,也会让那位演讲师失去信心,也许从此不敢再登台了。
几年前的一本畅销书《每周工作4小时》,讲述了在全球化3.0时代,移动通信和网络空间给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每周工作4小时不再是痴人说梦。作者蒂莫西?费里斯是“每周工作4小时”观念的首创者和成功实践者,他一人身兼企业家、作家、演员、武者和舞者多种身份。他能说六门外语:汉语、韩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他宣称:“世界上最富有、最成功的人和所有人一样,每天都拥有同样的24小时,每周都拥有同样的7天。他们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整理数据,一个美国程序员可以自己做主要的20%的工作,将鸡毛蒜皮的小事授权给别人,每小时的收入为95美元,而他支付给印度程序员的工资仅为每小时5美元。这个例子比较极端,但说明了一点,在不违背商业道德的前提下,通过授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己就可以获得更多自由时间。凡事都亲力亲为,能够留给自己的时间自然会少得多。
在学会自我主导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互相依赖,既能在关键时候帮助我们弥补不足,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如果你不想再独自面对世界,请你更更用力地推开这扇门,向前走得更更远一点→请前往第五章。
第8页 :90%的人倒在了这个叫成功的路上
90%的人倒在了这个叫成功的路上
2015年冬天,《星际穿越》的热映让一位作家被更多人认识——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
很多人将《星际穿越》与《三体》联系在一起,觉得编剧兼导演诺兰肯定参考过《三体》的故事。《三体》英文版获得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纽约时报》也曾撰文评论。
其实,刘慈欣从事科幻写作已久,他曾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项“银河奖”,被粉丝们昵称为“大刘”。这位中国最畅销的科幻作家孤身一人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
大多数时候,刘慈欣只是待在自己的单位里,一个地处山谷的偏僻电厂。在那个叫“娘子关”的地方,他完成了《三体》三部曲的创作,共88万字。
自1999年处女作《鲸歌》问世,到2010年完成的代表作《三体》系列,刘慈欣说,感觉自己的创作就像一个导游,带着读者去游览自己的想象世界,他带着这个“旅行团”已经转了十余年。
十年苦功不寻常。
2015年春天,《我是歌手》第三季让李健成为文艺男神。
早在2001年,他就与卢庚戌成立“水木年华”组合,发行了两张专辑。2002年他选择单飞后,又发行了数张专辑。
但真正让他大红大紫的,却是十几年后的这个舞台。
强大需要很多机缘。李健说,像春晚上天后王菲翻唱自己的《传奇》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当机会到来时如果你只有一首《传奇》是不行的,你必须要有很多作品。你所有的那些积累,可能就是为那样一个真正的机会所准备的。
这两个几乎众所周知的故事,以及其他我们熟悉的所有成功者的故事,都在印证着一个真理:坚持就是成功。
坚持就是成功,这是一件人人都明白的事。但90%的人却倒在了这条路上。
我的同学B来自农村,在经过初中英语老师的Chinglish洗礼后,考入了市重点中学念高中。刚进学校时,他对英语学习依然热情高涨,积极加入了英语阅读小组,参加英语辩论赛。
在一次“英语角”活动上,大家讨论高中生是否可以自由恋爱的话题,B信心满满地回答:“You know, I haven’t, you know, fallen in love before,but……”他结结巴巴,一句话里冒出几个“you know”之后,一旁的美女同学打断了他,毫不客气地回答说“I don’t know”。看到周围人强忍笑容的样子,他尴尬得无地自容。
之后,他埋头背单词、背句型,在英语笔试中成绩优异,但对英语口语却完全失去了兴趣与信心。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外企。虽然是技术人员,但也需要用英语与人交流。于是,他重新制订了英语口语的学习计划。然而,只坚持了不到两周,口语拯救计划就失败了。
计划做了一次又一次,却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放弃。他也知道只要能每天坚持练习,不再畏惧在他人面前自信、大声地说出英语,可能就会成为自己期待中的口语达人。为此,他试过了各种方法,参加学习小组、网络打卡、惩罚自己……如此几番折腾后,他也没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不只是我的这位同学,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是这样“死”在了坚持的路上。
想要减肥的人,找来了各种减肥的秘籍,给自己制订了看起来最完美的计划,但计划实行不到一半,大部分人就放弃了;想要戒烟的人,告诉自己和亲人,自己这一次一定要成功戒烟,于是销毁了身边所有的烟,让身边的人都来监督自己,但没多久他就又开始抽烟了;想要学习一门新技术的人,给自己买回了各种学习资料,要求自己每天看多少页书、做多少道训练题,但总是一本书没翻几页就束之高阁,落满尘埃……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意志力。于是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意志坚持,采用了无数的方法。
把200元钱交给身边的同事,告诉同事如果自己在这两周内吃肉,这200元钱就充公了;如果吃了冰淇淋,就惩罚自己跑5000米;在房间里贴满了“你一定能减肥成功”“你的目标是45kg”“不要乱吃垃圾食品”“给我运动去”的便笺……
但失败,依然是失败。
直到最后,能用的方法都尝试过了,仍旧只能一边眼看着自己放弃,一边埋怨自己意志薄弱。
减肥失败,我意志力不够!
戒烟失败,我意志力不够!
学习失败,我意志力不够!
被埋怨了一辈子的意志力,可真是受尽了委屈。在《干劲的开关》里,作者说,“影响结果的不是斗志,而是科学”。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在实验中,小孩子有两种选择:要么立刻吃到1个棉花糖,要么15分钟后得到2个棉花糖。
经过20年的追踪调查,他发现,当初选择等15分钟拿到2个棉花糖的孩子,基本在任何方面都要优于迫不及待就吃掉糖果的孩子。因此,人们得出结论,失败的人更难抵制诱惑,而其根源就是意志力的缺乏。
Change Anything的作者重复了这个实验。最初,只有1/3的孩子能坚持15分钟。然后,作者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调整,在实验前先教孩子们一些技巧,例如转移注意力等。结果能抗拒诱惑的孩子多了50%。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坚持某个计划后,只是简单粗暴地将其归为自己意志力薄弱,一方面痛恨自己,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无可救药。
而实际上,对任何人来说,意志力就像一个人的精力一样,都是有限的。“坚持就是成功”的实现,除了意志力,更需要配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才能成为那10%的人。
如果你想坚持到底获得成功,请你直接撞开这扇门,飞过去吧→请前往第六章。
第9页 :CHAPTER 02 把自己当作公司一样经营
CHAPTER 02 把自己当作公司一样经营
没有方向,怎么走都是游荡
现在,我希望你能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点开一首舒缓的略带小清新的音乐,和我一起运用想象力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想象一个美好的周末清晨,你在九十点钟醒来,阳光明媚,周身舒畅。打开窗户,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放眼望去,一片新绿。这是一个没有工作、没有压力的周六的早上。
起床之后的你和自己心爱的人,可能是家人,或是那个ta,共进早餐,吃的是你最爱的食物。接下来你们打算一起去旅行。
你们一起驱车前行,周末城市的郊外宁静而美好,充满梦幻的色彩。谈笑间,你们来到了一座欧式风情的白色木屋前。
里面人头攒动,你们决定进去一探究竟。你突然发现,屋里居然站满了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所有人。家人、朋友、同学,一切你所珍视的人都在这个房间里。你很吃惊,但是似乎没人发现你,大家目光平静,互相交流着。
你想和他们打招呼,但大家对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于是你站在一旁,在一定距离之外静静地打量着。过了一会儿,所有人都入座,逐一站在台前发言、分享。你没有仔细听大家在说什么,只是很好奇。过了一阵你发现没人上台去讲话了,于是你决定走到台前把自己的想法也和大家分享。
你站起身来,带着些许紧张和忐忑,但还是保持着向前的勇气。一步、两步、三步、四步、五步、六步、七步,七步之后,你站到台前,转过身面对大家,深吸一口气,准备说出心中所想。
正要开口,你突然发现在你右手边不远处的桌上放着一个木盒。你很好奇,之前并没有注意到它,你想去看看里面到底装着什么。
你正打算打开盒子,却看到了盒子上有一张你的黑白照片,肃穆而沉重。抬头一看,头顶横幅上写着一行字:沉痛悼念&&&。
没错,这就是你的葬礼。
读到这里,你可能以为自己买错书了,怎么一本励志书变成了一部悬疑小说?但如果刚才你在阅读时真的将自己代入这个场景,那你或许会经历些许灵魂的洗礼。——这也是国外流行的“墓园疗法”的一个环节。
不要停下来,你还在葬礼中,一个会在五十、六十,甚至一百年后真实发生的葬礼。从古至今,一个人自出生那一刻起,便是向死而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逃离死亡的命运。
1987年,美国著名小说家雷蒙德?卡佛被诊断为肺癌。在最后的诗作《最后的断片》中,他写道:
这一生你得到了
你想要的吗,即使这样?
我得到了。
那你想要什么?
叫我自己亲爱的,感觉自己
在这世上被爱。
这首诗刻在卡佛的墓碑上,也是电影《鸟人》的开篇。
对雷蒙德?卡佛来说,面对死亡,他知道了自己最想要得到的是爱,希望自己是别人“亲爱的人”。
那么,我们呢?
我们希望在生命结束时,如何回顾自己一生的得失?又希望别人在我们的葬礼上如何悼念自己?
我思考过很多次,还曾跟我的学生进行过互动,***各不相同。有个英文名叫威廉的中国学生说,他希望,对于他的妻子,他是一个好丈夫;对于他的孩子,他是一个好父亲;对于社会,他是一个有贡献的人;而对于他自己,只愿此生无悔。很难想象这是一个14岁男孩说的话。
另一个15岁少年说出的话更让我震撼——他当时竭尽全力用英文(这是我在英语课上做的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愿望,翻译成中文是:他希望“他的死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每个人终将离开这个世界,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蕴于当下的每一刻和每个选择之中。假设明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是否还选择做你当下从事的事情?是否能坦然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说这个问题对于之前的我而言,更多是一种假设,那么经过父亲的葬礼,我终于能够感觉到这个问题是那么实在。
父亲在我距大学毕业还有15天的时候去世了,父亲的早逝是我人生的一大遗憾。
更让我遗憾的是,因为不善表达感情,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他:我尊敬他,我爱他。我也从未真正去了解过他,我不知道他都做过什么事,也不知道别人对他有什么评价。
他的葬礼在喀什老家举办,尽管他已经离开老家很多年了,但葬礼上还是来了将近四百个人。很多农民朋友风尘仆仆从各地赶来,只为送父亲最后一程。从他们那里我才了解到,父亲这一生居然做过那么多好事。甚至他的骤然辞世也是因为帮助他人。
日深夜,父亲和7个同事去新疆霍尔果斯县三道河乡检查新修好的太阳能路灯,那是路灯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个晚上。这个地区之前一直没有路灯,晚上这里一片漆黑,驾车有危险,行人就更看不清路了。父亲之前在科技厅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招商引资,为乡民修建了很多生活设施,这些太阳能路灯也是其中之一。
夜里11点,漆黑的道路终于被路灯照亮,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中。
就在此时,两个19岁的少年,骑着一辆摩托车以超过90公里的时速撞向人群,不偏不倚撞到了正在检修路灯的父亲。大家迅速把父亲送到了医院,尽管医生已经全力抢救,但因为伤势过重,他再也没有醒来。
父亲所做的这些事我都不知道。在我心里,他是个严肃、严厉甚至显得有些冷血的人。当我知道这些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他早已经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有如文章,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尽管我们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然而,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父亲的名字继续存在,他给我的鼓励一直都在,永远都在。
人们很容易知道生命的起点,但终点在哪里却不清楚——下个月,明天,还是下一分钟?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有几个人真正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我在想,如果长眠的不是父亲,而是我,又会得到怎样的评价?人们可能会说:这位北大才子英年早逝,他一辈子唯一的成就就是证明他很会考试;他能力优秀,但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他天赋超人,却没为世界留下美好。
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留给世界的印象就是这些。父亲的葬礼过后,我下定决心要有所改变。
前一阵,微信朋友圈有个热门应用,朋友们可以匿名写下对你的评价。尝试一下,你会发现在别人心目中的自己,往往与你想象中的相去甚远。如果你不希望这是你在自己的葬礼上得到的评价,那从这一刻起请你改变。
一艘船在海上航行,最怕的不是遇到风浪和海怪,而是没有方向。如果失去了方向,那么所有方向吹过来的都是逆风,它永远都是在无尽的虚无中徘徊。这个痛苦无边无际。正如V.S.奈保尔在《大河湾》中所说:“世界是其所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如果没有方向,怎么走都只是游荡。那么多年轻的灵魂在迷茫中徘徊,不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吗?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
当我们找到终极问题的***,就会找到人生应该行走的方向。
第10页 :认清人生每一道关口的大BOSS
认清人生每一道关口的大BOSS
小努,是一个视工作如命的人,上班比谁都早,走得比谁都晚,周末就算领导不提出要求也会主动加班。他尽可能多地完成工作,尽全力成为标兵,和当年在学校时一样,每每面对考核的事都一心一意,永远争第一。
但让他诧异的是,即使他做了那么多工作,但似乎总是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全身心地工作也让他忽略了朋友,更令他头痛的是病痛缠身,影响了健康。就连升职的机会也总是被人抢走,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也没有办法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小艾,是一个视感情如命的人,总是对另一半非常呵护,早请示晚汇报,给心爱的人当牛做马。他希望经营一段完美的爱情,希望爱人永远爱自己。虽然自我感觉付出了很多,但对方总是不满意,久而久之,曾经如胶似漆的恋人反而对他百般挑剔。
小力,是一个看重兄弟情义的热血汉子,朋友一句话他就会出现,朋友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帮忙。几乎所有的朋友聚会他都一个不落地去参加,哪怕因此耽误了工作和休息时间。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讲义气的哥们。但让他郁闷的是,朋友们对他却并不像他那样热情,自己对人掏心掏肺,朋友对他却没敞开心扉。他费解,这帮狼心狗肺的家伙为何如此不重义气。
小努、小艾、小力的郁闷其实是所有人都遇到过的状况。这其实也是我本人,努尔艾力,在不同阶段遇到的困惑。
每个人在生命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也在增加。小时候,我们只要天真无虑地扮演好孩子的角色就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要考虑任何事情。这时候如果忧国忧民、少年老成,会被看成怪胎。那时我们扮演的角色很少,压力自然也小。
随着年龄增长,人到中年时压力最大,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在职场拼搏。这个阶段,我们是儿子又是父亲,是妻子又是母亲,是下属又是领导,是同事又是朋友。
等到头发白了,睡思昏沉,就又可以只扮演慈眉善目的老人这一个角色。
时常不自知的是,我们经常只记得年龄的增长,却忘记了角色在增加,就会出现小努、小艾、小力的烦恼——太专注于一个角色,却忘记了这个舞台还有太多角色等待着我们。
因此,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后,还要把它具体化为人生目标,才能让我们追求的生命的意义真正落地。
人生目标的确定可以说是一门绝对的技术活。既要能仰望星空,又得脚踏实地。在尝试过不同的计划、目标制定方法后,我发现用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角色定位的方法来确认人生目标最方便、最有效。
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我们需要在不同的角色里确定各自的目标,让这个目标贴合我们人生的愿景。这样,我们既能保证人生中重要的事都有一个可以信赖的方向,也能保证人生不会因为过于集中某一两件事而失去了平衡,反受其害。
现在,请拿出一张干净的白纸,先在左边一栏列出你能想到的所有重要角色,孩子、朋友、兄长、同事、领导……再在右边列出对应目标。不必太具体,只需要想着希望别人如何总结你的一生。比如在朋友那一栏,对应目标可以这样写:我无法成为那种24小时随叫随到能陪你闲聊到天明的朋友,但我立志成为那种你一旦有难,无论是经济、情感上,只要有需要,我就会立刻过去解决的朋友。以此类推,每一个角色都可以列出相应的目标,当你完成了这张表格,你会发现,人生像一场有趣的游戏,每一关的大BOSS都清晰可见,激励你去完成一个个挑战。
我在两年前为自己列了这样一张清单:
角色 目标
儿子 让母亲安度晚年,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帮她完成周游世界的心愿
哥哥 帮助、引导妹妹,希望她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教师 教给学生真正实用的东西,而不只是哗众取宠。不仅仅教书本知识,更要分享做人的道理
同事 帮助他们在职场上有更好的发展,并且做到至少自己不在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下属 “管理”好我的上级,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切能学习的东西,帮他们解决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领导 完成公司制定的目标并帮助下属在职场上快速成长
朋友 即使无法做到每时每刻的陪伴,也要让他们知道我是那个最关键时刻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
这张清单,让我的人生避免陷入混乱,让一切都开始变得井井有条,让自己在每一个人生角色里都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
但在我列出这张清单之前,上述的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的前6个月,我发疯一样拼命。因为父亲不在了,养家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而对于自尊心很强的我来说,深感如果做得不够优秀,就无颜面对母亲和妹妹。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公司,加班到最后一个离开。新东方总部二楼有个小会议室,见证了我的疯狂。
无数个夜晚,因为工作到实在太晚,我就索性住在办公室里。整个大厦笼罩在黑暗里,只有我一个人,我甚至没有想到怕鬼。不怕鬼的原因也很简单,我在想,像我这样工作这么用功的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怪物一般的存在,没必要去害怕另一个怪物。
我因为太专注于工作总是错过饭点,经常过了很久饿到胃痛才想起吃饭。连续工作10个小时,在椅子上坐一会儿就在无意识中睡着。发烧到40度,可因为不想耽误上课还是坚持到工作结束才去看病,即使在医院挂号排队时,我还在懊恼生病耽误的工作要在过后如何腾出时间补上。
即使经历了那么多痛苦与煎熬,强大的拼搏欲望还是支撑着我努力工作,甚至,都没有时间自怨自艾。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把努力工作等同于关心家人。
半年后,工作渐渐上了轨道,和家人沟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每天不停地讲课,下班后还要备课,等到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却已经累得没有讲话的力气,给妈妈妹妹打***的次数和时间也越来越少。有一次妈妈跟我打***时都快哭出来了,她埋怨我说:“你现在到底是怎么想的,还要这个家吗?”
我当时听了心里很委屈,辩解说:“我这么拼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们?我做这些就是为了让你们过得更好,为什么不理解我呢?”
为什么不理解我?这是很多成年人都有过的疑问。***很简单,你没有给予对方想要的关怀。
那一次的通话让我意识到:即使你拼命而为,但在别人看来,你没有分享时间和感情,没有给予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你的错。甲之熊掌,乙之***。你所给予的,未必是对方真正看重的东西。
从今天开始,列一份角色与目标的清单,每天、每周、每个月回顾一下,不将目光只局限于一点,而是宏观考量自己的各种角色和定位,并时时自我修正。
你的人生将变得不同。
第11页 :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你的主场
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你的主场
我喜欢弹吉他,也经常在睡前故事里给大家唱歌。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别人说我唱歌的声音实在太难听了,大家都直言不讳地说:别人唱歌要钱,你唱歌要命。
但如果你有幸或者不幸跟我去次健身房,就能听到我真正鬼哭狼嚎的惨叫声。每次做无氧运动时,被健身教练逼迫着去举原本无法举起的重量,一次次力竭训练,想要放弃却无法放弃时,整个健身房都能听到我惨痛的悲号。
我曾经无数次地问教练:“你干吗这么虐我,我们慢慢来,像其他人那样,一点点提升不好吗?”而教练每次都展现着他健硕的肌肉略带鄙视地对我说:“你真的想练肌肉吗?你要知道,想增肌到位,就是要感到痛才可以。只有练到酸痛,晚上回去好好休息加上补充蛋白质,你的肌肉才能成长。如果没有痛感,说明今天你根本没练到位。”
舒适感,是成长最大的敌人;痛苦,是成长最好的标志。如果你想练肱二头肌,这块肌肉练完之后不酸痛,那肯定没效果。如果你偷懒通过按遥控器甚至疯狂玩英雄联盟来练习,那你的这块肌肉恐怕一辈子都练不出来。说白了,锻炼就是给自己找苦吃。
人生中的成长也一样。如果面对恐惧,不能踏出关键的一步,也许我们获得了舒适,但我们也失去了想要的未来。
日,父亲突然离世,那段时间的痛苦经历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葬礼后第8天我回到北京,每一天都那么漫长,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学校其实还有一门考试和两篇论文。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表示,考试可以补考,论文可以***。6月底,我才开始处理考试和论文以及毕业事宜。
7月6日是毕业典礼,其他同学都有自己的父母陪伴。我却一点都笑不出来——不但永远失去了父亲,母亲也不能来到北京。一如大一那年,为了逞能,我拒绝了父母的陪伴,孤身一人来北大报到。不同的是,那时候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踌躇满志。而这一次,以及在以后的漫长岁月,我都将一个人面对所有的挑战,还将担负更大的责任。
所有同学都在欢呼雀跃中庆祝毕业,我却有些迷茫。
出国的人去意已定,留下工作的人也找好了房子。学校要求7月9日离校,而我当时还没有找好房子。突如其来的变故,把一切都耽误了。
由于父亲是因公殉职,在有关方面的照顾下,我可以选择回家乡当一名***。一份稳定、体面的体制内工作是这个时代不少人的首选。这份工作可以带给一个年轻人莫大的安全感。可我知道,父亲做了那么多努力让我走出新疆来到北京,就是不想要我过那种简单的、大多数人眼中的幸福的生活。我要的不是OK的生活,而是有梦想有激情能改变世界的生活,而这一切,乌鲁木齐无法满足我。我记得一句话:“做小决定的时候听从大脑,可以分析利弊。而当做大决定时一定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因为你的心多多少少会知道要怎样选择。”
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永远是个难题,可以说,我是排除万难才得以留在北京。
在我的价值观里,男人要独立自强,自己扛下所有困难,对所遭受的一切苦难保持沉默。至今让我忘不了的一个画面是,父亲去世后,我在卫生间听到亲戚们劝母亲让我留在家乡留在她身边,而母亲坚持让我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一刻,我心如刀割。
任何一个“北漂”都活得相当艰苦。在大城市别说找间房了,就是找张床也不容易。即使很简陋的8平米的房子,租金也在3000块左右,而且房东态度、卫生条件都很差,要高价的唯一的原因是地理位置好,距离北大近。即使我接受了这些条件,也会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经常是好不容易要签约的时候,对方看到我***上的全名“努尔艾力?阿不利孜”,知道我是新疆人,就犹豫了,让我过三天再来。我当时还傻傻地想,怎么每次被拒绝的时候都说“过三天再来”。
第五次租房被拒后,一个人深夜走在中关村的马路上,我心里想,为什么会这么难。
大城市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是属于我的,属于我的那一盏,在我望不到的家乡。
好在,我坚持下来了,没有一天放弃过努力和奋斗。
留在大城市就是选择了奋斗,浑浑噩噩度日就辜负了自己。选择从来都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在选择之后做了什么。如果当时我选择留在家乡,可能也有另一番风景,但也不会体验到如此多的精彩,结识如此多良师益友了。
电影《艋舺》让很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才知道我们原来都是草。
但如果我们是风呢?是不是就因为害怕遍体鳞伤,而拒绝了原本可以实现的飞翔?
没有人希望终生被关在笼子里生活,变成单向度的套中人。问题是,给你一整片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但也有可能坠落,你是否真的敢要?
《上课记》里,王小妮书写的那些关于“贫二代”的言语和故事,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她的诗歌课作业有过一题:“谈生活背景对人内心的影响”。很多90后学生的共识是:好背景意味着内心足够自信强大,因为有退路。“普通背景就怯一点,别人输了,输的只是钱,我输了输的是生活,没有那么多青山可以留着烧柴,内心就会保守。”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别人有背景,我只有背影。一无所有,谈何追求梦想。
在现世安稳和鸡蛋撞墙之间,多数人出于害怕,最后选择了安稳的一隅。不必忍饥挨冻,也不用担心明天以何为生。但总有少数的人,他们的人生不满足于只是“活着”,他们不能放弃对未来和远方的渴望,并竭尽全力使之成为现实。
有多少次我们放弃了自己梦想中的目标,只为寻求那间名叫“安全感”的房子,似乎只有栖身于此才能安身立命。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追寻和获得的如果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只是屈从于别人的价值评判和内心对于所谓安全感的追逐,这样的人生要来又有什么意义?
安全感只能自己给予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奋斗,无数诚意和汗水的积累,让人内心强大,一个人走夜路也能放声歌唱。
《瓦尔登湖》中说:“我不强求别人采取我的生活方式……但我盼望每个人都能非常清醒地去发现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他的父亲、母亲或者邻居。”
任何一个地方,不是你的故乡,却可以成为你的主场。
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12页 :让未来现在就来
让未来现在就来
几乎所有人都有堕落到无以复加的时候,眼前一片迷茫,无所事事,我也不例外。
我的那段堕落时光,是在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校园发生的。大一下半学期,我对电脑游戏的迷恋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将近一个月,我几乎每天都要去北大南门二楼的网吧***。这里面坐满了北大各式各样的天才,不同的是,他们在网吧里发挥着自己的另外一个天赋——打游戏。放眼望去,一个个蓬头垢面的北大才子在电脑屏幕前奋斗着,成为网络世界的“键盘侠”。
那也是《魔兽世界》最火的时候,我幻想在艾泽拉斯的世界奋斗出自己的青春,曾经创下了连续一周天天***的纪录。长时间专注地打游戏,废寝忘食地生活,甚至一度我都怀疑自己是否要猝死在网吧。虽然我并不想在我去世后,世界对我的印象就是我在网吧的皮椅上留下的两个屁股印,或者在媒体上出现“北大学子沉迷网游,通宵游戏不幸猝死”的报道,但我依然夜夜沦陷于此。
有过网吧***经历的人都知道,到了凌晨三点,即使是铁人,也难免扛不住要去吃点东西。这个时候便是北大南门卖串大叔这一天来最后一个生意高潮。
有一次吃串时,我和大叔聊起了新东方俞敏洪老师的传奇经历。当初,俞老师为了出国多次考托福,后来托福拿下了,他却发现与其考托福出国,不如留在国内,帮助更多学子克服英语难关,实现出国梦想。这个既道义崇高,又利润丰厚的创业模式就这样被俞老师发掘出来,后来才有了新东方这个全国闻名的企业。
有段广为流传的创业佳话。在新东方刚建校时,没有宣传资源,俞敏洪经常自己拿着糨糊和传单去张贴教学小广告。现在确实很难想象,那种贴满了小门诊、老军医、开***的广告旁边,贴满新东方英语培训广告的情形。那些小广告见证了俞敏洪当年创建新东方的历程,也成了卖串大叔心头永远的痛。
“想当年,俞敏洪创业时贴海报还找过我呢。他曾经跟我说:‘跟我一起贴海报,带你一起做新东方’。”这段对话不知道是确有其事,还是大叔的吹嘘。总而言之,听起来俞老师找过他贴海报这事很像是真的。
大叔接着说:“当年看着老俞瘦弱又土的样子,一个人在那儿贴海报挺可怜的。当时我卖串生意好,每天晚上在南门摆摊,别说挣生活费了,干几年在北京都能买上房。再看看他,真是觉得还不如请他多吃点烤串呢。”
就这样,大叔与创业机会失之交臂。之后的很多年中,这段因缘也成了他聊天必备的谈资。
而大叔当年所想象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实现了。北大南门,几乎所有学生都吃过他的烤串。他现在也不必天天坚守阵地,而是雇了员工打理生意。他确实让自己想象的画面变成了现实,称霸了北大南门的小吃摊。但我感到一点可惜,如果当年他有更大的想象力,也许今天新东方的管理层里也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这也是被无数人万千次证明过的:一个人所想象的生活,十有八九会最终成为他过的生活,无论好坏。当然,有人会说,我什么都不想。那他的生活就会注定一成不变。
人生的很多转折点是由不经意的人和事引发的。那天深夜,我一个人走在回网吧的路上,路灯下的影子,有时长些,有时短些。和卖串大叔的谈话让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应该花如此多的时间和心力日复一日在网吧里度过自己的青春,是否需要一直在虚拟世界里体验成就感和温暖。我的***是:不。我想要的未来不是在夜晚的网吧里称雄称霸,而是在帝都的阳光下散发自己的光芒。
每个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大抵都会经历两步。第一步,在大脑中想象自己要的未来;第二步,经过努力,真的过上了那种生活。
俞老师和烤串大叔,都过上了各自想象中的生活。而之所以他们今天的生活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只是因为他们对于未来的想象不同。
现在,请你缓缓地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走在一条花香满径的小路上,微风拂过,小鸟清鸣,前面出现了一座城堡。你向城堡走去,门没有关,你轻轻地进去。房间里有微弱的光,里边还有一扇小门。而这扇门的背后,就是十年后的你。你停下来,深呼吸三次,你告诉自己准备好了,一、二、三,你轻轻地推开门。你仔细看看,此刻你在什么地方,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身边还有其他人吗?你正在做什么?你的心情怎样?仔细地看,仔细地听,仔细地感受……
好了,我们已经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我们重新走向那扇小门,推开小门。然后睁开眼睛,你一定还记得刚刚看到的十年后的自己吧,或许那就是你内心所期待的未来。或许第一次,你看得不是很清楚,你可以不断地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那个未来的场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细节越来越丰富,直到它熟悉得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然后心存这未来的美好图景,去开启每一天的生活。那个图景,最后一定会出现在你的未来。
现在,你是否能够静下心来,好好想象你的未来?你是否有勇气把它融入到你的生活里,让它成为你现在生活的一部分?
第13页 : 奇葩说:我的职场
奇葩说:我的职场人才观
和我稍微熟悉一点的人都知道,我笑起来的时候自带酒窝和婴儿肥,非常可爱,虽然我一直不想走可爱路线,觉得大男人卖萌可耻,但大家都喜欢看我笑的样子。
同样的这一批人,也跟我说过,我一旦严肃起来,那张臭脸真的能把人吓死、气死、恨死。于是我在同事圈里有了各种外号,“双面侠”“金刚芭比”“综合性人格分裂症”等等。而这张脸最常呈现的,就是我作为新东方面试官,面试上千个求职者时的表情。这些求职者中有哈佛读书回来临时教课的,也有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各地名校毕业的佼佼者。我会尽最大可能客观地评估一个人的个人综合能力,尽量不被其他因素干扰而作出决定。
之所以在面试时会特别严肃,我也有自己的考量,这就是所谓的压力面试。电视求职节目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原本条件不错、充满自信的求职者,在考官的“刁难”下,很快就方寸大乱。要么被打击得不断承认自己的不足,要么被激怒,用傲慢、对抗的态度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那些不温不火、坦然应对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在压力下,一个人的本性会暴露无遗,而一个人能否抗住巨大压力也是判断他能否在职场上走得更远的最基本的依据。
我参加过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奇葩说》。节目里充满了“奇葩”。而作为一个面试官,我有更多机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奇葩,明白“世界物种”的多样性。
第一类是“简历葩”。一般来讲,无论你有多么辉煌的经历,都要在一页A4纸上说明白。即使想展示的成绩再多,表达时也要有所取舍。哈佛商学院模板会比较好地展示你曾做过什么样的事。举例的时候一定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含糊其事。在展示自己获得的奖励方面,“康师傅再来一瓶”或者小时候获得的“三好学生”真的不会给面试官留下任何好印象。
简历中最无用的一项就是自我评价,只要一句话即可,因为几乎每个人的自我感觉都是良好的,都会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过于追求完美。很多求职者把自己写得像圣人:既有非常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又有个人能力,既能团结同学又能单打独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对自己的赞美超过对祖国的歌颂。每当见到这些自我评价神乎其神的人,我就会像看到照片PS过度的美女本人时那样抓狂。
第二类是“跪舔葩”。迅速表忠心,姿态放得过低,什么工作都能做到,什么条件都能答应,只要你给我一片阳光,我就给你无限的灿烂。但问他为什么在之前的公司表现欠佳时,都会被归结为别人的错,没有伯乐赏识自己。先以超低姿态寻求认同,入职后故态复萌,毫无团队意识。当一个人可以放弃自己的基本尊严时,也意味着他心中并无敬畏。这类求职者很可能在任何公司的面试中都不会走得很远。
“跪舔葩”的另一个极端是“高冷葩”。那些如女王、男神般高冷的奇葩,在职场上也不怎么受待见。
有一次,我们面试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年轻海归女孩,她一进房间,那气场,像极了穿Prada的女魔头。虽然我对名牌不怎么感冒,但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那闪瞎人眼的双C等大牌logo,她恨不得把它们写在脸上。那时我在想,她这么做也许是非常重视这次面试,希望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
但她一开口,我仅存的期待荡然无存。她有气无力,用她自认高贵的语调,说着中英夹杂的自我介绍,好像是来视察我们工作的“女王”,有那么一刻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坐错了位置。面试到最后,她很不耐烦地催促我们抓紧时间,因为还有另一个面试在等着她去“视察”。我们也很识趣地送走了“女王大人”,祝愿她在其他地方能面试顺利。
最近,这种有“王”的气质的面试者似乎越来越多,大家都有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霸气和豪情。
做面试官时,我用来考察一个人整体水平的问题是:“你为什么离开上一份工作?”很多人手足无措,也有人会信口开河。最低端的表现是对上一个公司的领导、同事诸多抱怨,甚至连扫厕所的大妈都吐槽一番。这个***低端是因为很有可能他会在五六个月后把同样的一番话说给下一个面试官听,这种极度自大的求职者是没有庙可以容下的。还有的人知道这个问题是一个坑,于是含糊其词,不正面回答,但这可能会让面试官觉得你不够坦诚。
这个问题有标准***或者说最优的***吗?其实没有。但如果我是面试者,我会这样回答:之前公司的整体愿景与我个人的愿景有些许差异。就好比在谈了一段时间恋爱后最终分手,原因是两个人想象的未来不一样。双方都没有错,只是和平分手而已。
这道题考查的是你心智是否成熟。对过往的经历,哪怕是不怎么愉快的经历,你需要做到不能贬低,也不能毫无交代。
“如果你对上司的做法有异议,你还会认真完成他交代给你的工作吗?”这个问题我常用来考查被试者的执行力。执行力是我最看重的一项职业素质。
在职场上,百分百的执行力是获得竞争力和话语权的资本。眼高手低是大部分职场新人的通病。我曾经遇到一类下属,在面试时通情达理、对答如流,但进入到实际工作阶段,布置任务时,他们总是习惯性地反驳上司的决定或者强调客观困难。员工不是不可以对工作有所建议,但很多时候,上司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短视,只是他的很多决定无须向你解释来龙去脉罢了。
《致加西亚的信》中,一名年轻的军官被上司要求把一封信交给加西亚,但没给出任何理由,也没告诉他加西亚是谁。年轻人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终于完成了任务。而最后这封信的内容和这项任务的意义本身已经不重要了,年轻人的这份无条件的执行力,让他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职场必备素质是沟通能力。
有新同事曾经向我抱怨,备课阶段就像炼狱一般痛苦。假设一分钟要讲120个字,1小时要准备接近8000字的逐字稿,新教师上岗要写至少20小时容量的逐字稿。全部文字量大概在16万字,一般要写2个月,每天还要反复修改。猛一看确实工作量很大,但并不是没有诀窍,很多前人走过的弯路完全可以避免。职场新人应该学会主动寻找帮助,备课没有思路时完全可以和同事沟通,向上级请教,闭门造车只会费时费劲还不讨好。
我看重的第三个能力是自省力,这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去学习去成长。很多人总认为自己天下第一,怀才不遇,错误都在他人。这种人,基本就只能原地踏步了。
有一年面试时,遇到一个求职者L老师。如果没人告诉我ta是女生,真的看不出。大部分人的意见是她的外形不太适合当中学老师。
教师面试的流程是一轮笔试加三轮面试,第二轮面试要试讲。她的试讲表现并不出众,但是当天晚上我收到了她的邮件,那封邮件里不仅详细地分析了自己讲课的问题,还将其他49个试讲人身上的优点一一记录了下来。之前我面试过的几百人里,从来没人做过这件事。
虽然她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能够意识到自身局限并愿意为之改变,这让我看到了她自我提升的可能性,因此我给了她这次机会。
工作后,每一周她都主动给我发邮件总结当周的工作心得。一封封邮件看下来,她在一点点进步。在那年的老师评分中,她排名第一,成为了一名学生喜欢、领导认可的优秀老师。
如果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从履历当中能看出来,那么,面试就是考验那些看不到的部分。
第14页 :为自己扪心问诊
为自己扪心问诊
和中国的公司不同,大部分外国知名公司的名字就是公司创始人的名字,比如迪士尼、惠普、宝洁……
这背后的隐喻是,公司就是创始人意志的体现。一个公司就像一个人一样,由各个部门组成,研发、生产、销售、后勤……如果公司出问题了,老板会立刻去看是哪个部门运作不好,是因为研发部门研发的产品与客户需求不符影响了整个公司,还是后期的销售与运营出了问题。
一个人的发展,也包括了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人际关系各方面因素,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也应该像把脉公司一样,去探寻病因。
说来惭愧,到目前为止,我只在新东方这一家公司工作过,但已经有了两次被开除的经历。幼稚也罢,可笑也罢,如今再把那些事拿出来当作现实抽向自己的一记耳光,感觉也很酸爽。
2008年,我在新东方经历了三个月魔鬼般的培训,但最后还是接到通知,上岗名单里没有我。那种沉到谷底的感觉,就像大学时不断被女生拒绝惨到想自杀的那种心理状态。
2009年再败再战,到了暑假,我总算开始在新东方第一次带课。给调皮捣蛋的学生讲课很痛苦,但比这更痛苦的是面对那些丝毫没反应的学生,我们把这种叫“僵尸班”。无论你如何使尽浑身解数,他们总是摆出一副要死的表情,可能是轻蔑、无视、悔恨、痛苦的结合体。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就想起受训时被老教师各种骂的场景,心想,这点事还扛不过来吗?
好在,短暂的磨合期过后,我和同学们真真正正地打成了一片,几乎每次下课,大家都用掌声感谢我。
这个时候我又开始犯傻了,中午老师们一起吃饭,我大声说:“我们班学生可棒了,各种大声鼓掌,你们班是不是也这样啊?我觉得学生们太可爱了,我太喜欢‘酷学酷玩’这个项目了。”
当时我只是很单纯地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喜悦,完全没意识到我的行为在别人眼里却很傻,更关键的是其他班里的学生并没有这么配合,甚至有些僵化。
带了两期课程,不需要那么多老师时,我就光荣下岗了。学生对我的打分很高,没想到还是有人对我说:“艾力,你可以回家了。”
又是一次晴天霹雳,如果说第一次培训没通过算被开除,那这就是第二次了。我非常懊恼,一点也想不出自己哪里做错了。我甚至想过,自己被开除的原因是曾经借过领导的一条毛巾忘记还他了,赶紧说:“领导,我还你毛巾。”领导顿时无语,聊了半天,我也没听进去,心里想的全是:“怎么能这样呢,我们这不是一个靠能力的社会吗,不是不搞关系吗?我来新东方就是希望纯洁地活着。”
这个时候,我知道“我”这家公司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为自己把脉,找到病因,往往是最难的。有时候,可能通过自己冷静分析就能找到原因。更多时候,却可能需要通过别人,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
领导知道,同事知道,但他们未必愿意告诉你。
我做了件看上去很傻,但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几乎给身边所有认识的人打***,问一下大家对我的想法和建议。这也是个情商很低的行为,毕竟当你打***给朋友说:“告诉我,我哪里有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对方碍于情面,恐怕很难完全说出内心的想法。但有时候,真正的朋友,也会诚挚地告诉你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成长进步。
那一次,我从朋友那里并没有找到适合的***。
失去工作的我,在假期参加了北大和日本合作的国际游学项目。在新的环境下,我很快恢复了活力,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校学生们打成一片。有一次,我和几个来自英国、乌克兰的朋友约好晚上7点集合去涩谷吃饭。从7点等到9点多,饿得前胸贴后背,两个老外姗姗来迟,他们看到我们几个郁闷的样子,还很不解地问:“为什么要生气,Be happy就可以了啊,那么认真干吗?”
看着他们完全不知错,不知道自己影响了别人的样子,我想到了那个大声夸自己班学生,而不顾其他老师感受的自己,以及很多类似时候的自己。
当我发现了自己的病因所在之后,开始阅读很多相关的书籍,最有启发的一本是《智慧书》。
“不要让事物等到不可挽回的时候才开始采取行动,这是智者的行事谏言。”
“别人认为你有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只有赢得别人的心和好感,他们才会褒奖你。”
我开始真正意识到,那个曾经自恃专业能力强,教课受学生喜欢就无所顾忌的自己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人应该适时闭嘴,在合适的时候说合适的话;始终应该保持低调,再有成绩也不该急着去展示。
后来,我“死皮赖脸”重新抓住了机会,回到团队,还成为了最年轻的集团演讲师,但这些教科书般的失败经历,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
在职场上,情商有时候可能比工作能力更重要。
再后来我开始管理老师时,也会遇到一些情商低的员工。他们总会抱怨自己能力强为什么不受重用。我会告诉他们:也许你专业能力很强,但团队中需要真正能做贡献的人,不需要影响大家情绪的人。你自己很开心,别人很痛苦。即使你可以提升业绩,却是团队负能量的来源,这决定了你不会成为团队的核心,自然无法获得晋升机会,甚至不被开除就不错了。
下一次,当你觉得自己牛到无以复加,觉得除了自己别人都是傻瓜的时候,也许你才是那个傻瓜中的战斗机。
第15页 :投资未来最好的自己
投资未来最好的自己
俞敏洪老师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你有6个苹果,你留下1个,把另外5个给别人吃。当你给别人吃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别人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给。因为别人吃了你的那个苹果以后,当他有了橘子,一定会给你1个,因为他记得你曾经给过他1个苹果。最后,你得到的水果总量可能不会增加,还是6个水果,但是你的生命的丰富性会成倍增加,你看到了6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吃到了6种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在6个人之间进行人与人最重要的精神、思想、物质的交换。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故事,它不仅告诉了我要学会与人分享,也在告诉我要学会真正的投资。
坐飞机或高铁出差时,偶尔无聊,我会翻一下放在座位上的杂志。封面通常是一些大品牌的衣服饰品,由帅哥美女穿着戴着,散发出一种优雅、时尚、迷人的气息。杂志内页则是一些讲述住豪宅、打高尔夫、开超跑、骑马这样时尚生活的软广告。一切的内容都在传递这样一个讯息——只要你拥有了一个数万元的包、几百万的车、一套上千万的别墅,你就是人生赢家。
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投资到物质中,又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中。
于是,我们的物质取决于我们邻居的物质,我们的幸福也取决于我们邻居的物质。
如果身边的同事开10万的车,我开着15万的车,我就感到幸福;如果身边的闺密用的是爱马仕包,我却用着Coach包,我就会感到不开心。
攀比就这样开始了,你买了Prada,我就要买Gucci,于是你又买了LV,我再去买爱马仕。
幸福呼啸而过,我们却在物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购物时毫不吝啬,投资未来却又绝对小气。上万块的衣服和首饰,咬咬牙,也就心花怒放地买了,一杯星巴克,随手买来也不心疼,而一本几十元的书,却左衡量右比较,最后在网上花了半天下载了个免费电子版,打开一看,错误百出,不堪卒读。
这样的投资方式,让我们的人生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贬值。
作为新东方的老师,我的收入并不算低。但现在穿的球鞋还是考上北大后妈妈送的礼物。电脑是父亲的遗物,用了8年,之前出了点问题,换了硬盘后仍能正常使用。天天背的双肩包是开会时主办方送的嘉宾礼品。衬衣100多元,西服两三百块,今年春天为了录制央视的节目,我花了1200元,买了我有生以来最贵的一套西服。
也许这看起来有些节俭得不可思议,但在有些地方,我却决不吝啬。
为了科学高效地健身,每周5次锻炼我都会请私教,每小时280元,每周5小时。为了在30岁之前熟练掌握五门外语,过去一年我请了一位西班牙语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一周学2次,每次2小时,每小时300元学费。送妈妈和妹妹去旅行,无论去哪里,只要她们想去,我都愿意支持。每年给酷艾英语早起团、读书团、健身团的同学送礼物,我都开心地选、开心地买。
女作家李欣频说,自己每个月都会固定和音乐家、建筑师、杂志主编、网络工程师等各个不同领域的人相约聊天,因为这些人在自己的领域活得很有创意的同时,看待世界的方式也非常与众不同,再加上彼此谈得很深入,触及了精神领域的核心层次,那种碰撞真的是非常过瘾,就像站在自己的山峰上,看着眼前这么多的山头都如此独特精彩。
每周我也会请3个不同领域的朋友吃饭。少说多听,听他们聊自己领域的新生事物,问一些我不懂的问题。一顿饭下来,扩展了思维,引发很多跨界思考。我和《有道词典》《暗黑破坏神3》的跨界合作就由此而来。这就是我的投资方式。
我并不是单纯地反物质,像《瓦尔登湖》中所说,我反对的是那种把改善物质条件当***生最高,甚至唯一目标的做法:“我不想浪费时间去谋取华美的地毯或者其他高级的家具,或者佳肴美食,或者希腊式、哥特式的房子。如果有人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这些东西,并且获得后知道合理使用它们,那么我也并不反对他们的追求。”
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最聪明的投资是投资未来。
我的一位朋友工作4年后略有一些积蓄。她可以用这笔钱每年进行轻松的海外旅行,也可以用这笔钱多买些名牌衣服和首饰。但最后她付了首付,买下一套公寓。
我问她:“这样会不会降低了生活品质,无法尽情享受生活,更没有足够的钱来投资自己?”
她给我算了一笔账:“首先,每月的房贷只占我月收入的小部分。我改掉每天上班路上去咖啡馆顺手买一杯COSTA的习惯,而选择自己在家煮咖啡;买衣服的时候,不过分讲究名牌而更看重衣服的品质。这两项省下的钱足够我还贷,我的生活质量也并不因此下降。其次,我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如果不强迫自己把钱花在房子、车子这些大宗消费上,很容易就在吃喝玩乐中挥霍掉了。买房后,有了更努力工作的动力,我也更主动地寻找机会。去年,朋友介绍了一份兼职,我的收入更多了,也让我更有能力投资自己,练瑜伽、学弹琴,和朋友出行,在这些方面的花销上,我反而更自在了。”
她笑了笑说,如果当初自己没有做出买房的决定,恐怕现在也还是一个月光女神。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
******:86-10-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