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天气之战1.05中的神木在哪儿 说是木匠...

“忙”是时下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字,是几乎每个人都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不信你去问问,十个活人九个忙,剩下一个正忙着找事去“忙”。两人见面,尚未寒暄,“忙”已出口:“最近忙不忙?”,“忙啊!”。“忙什么呢?”,“瞎忙”。“最近你怎样?”,“忙呗!”。“你忙什么?”,“穷忙”。好一个忙字,内涵无限,外延无边。于是,便有了“宵衣旰食”、“日理万机”等雅词,来形容公仆们。也有了“忙的跟小磨一样”、“忙的屁股沟搓绳”等俗语,来调侃升斗小民们。忙是不是就意味着干活多,忙是不是就意味着勤奋、勤政,也不一定。
&&&&&&&&中国历史上最早见著于文字的忙人是三千多年前的姬旦,也就是周公。周公佐兄灭商,扶侄继位,摄政期间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广封诸侯,这些典章制度后来被称作“周礼”。周室肇端,文(王)武(王)皆亡,成王年幼,周公勤于国政,可想而知。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中记载:周公诫伯禽(周公子,第一代鲁公)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是周公在儿子伯禽起程赴任时告诫儿子的一段话,中间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流传千古,为后人所称颂。五百年后的孔子对周公极为敬仰。孔子曾说:“人如有周公之才之实,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称赞周公曰:“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一千三百年后的曹孟德也感叹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过我却不太相信“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之类的神话。周公生活在三千年前,是一个物质条件极为简陋、生产生活极不发达的年代,是文明社会的童年。洗头一无香波、香皂,二不染发、?油,三无***揉搓,想来不需要多长时间,就算古人头发长,也不用“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就更不可使人相信了,饭在口中咀嚼,吐出来和咽下去有何差别,当时生活资料匮乏,吐出来不浪费了;吐出来再吃下去,太恶心了吧!如果来人屁股沉,坐下来(也可能是跪着,待考)不走,神聊一番,可怜的周公只好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嘴角还挂着饭粒,一脸苦相地陪着。
&&&&周公说这话是对儿子单独说的,老子教训儿子,难免言过其实,吹吹小牛,司马迁如何知晓?当时的文字和书写方法及史官制度都不健全,如何得以流传八百多年让司马迁记了下来,估计是猜的吧?司马迁的史记写的象小说,臆想的成分不少,有专家已提出来了。比如《淮阴侯列传》中记载蒯通策反韩信时请“去左右”,两人单独谈,如此机密的事也只有密谈。前后两次,时间较长,司马公记录的一言不漏,绘声绘色,音容笑貌,跃然纸上,何也?猜的吧!
&&&&孔子赞周公更好理解,因孔子一生对周公非常偏爱,经常梦见周公,当面向周公请教。到了年老体衰之时,还慨叹道:“其矣吾衰矣!久矣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可算是周公的隔代知音。
诸葛亮之忙
&&&&诸葛亮几千年来被称为智慧的化身,他的故事被《三国演义》及许许多多舞台剧神化得无所不知。神一样的诸葛亮却没能让偏安一隅的蜀汉统一华夏,反而在三国中最先灭亡,到底是为什么?
&&&&原因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孔明先生自视很高,既生亮,何生他。《三国演义》上说,当时有两个大贤,卧龙凤雏(庞统),得一人则得天下。可刘备得了两人,龙飞凤舞,也没得天下,反败亡于白帝城。在孔明秉政的几十年中,政事“事无巨细,亮皆专之。”连打军士二十棍,也要诸葛亮批准。有人曾劝诸葛亮说:“丞相事无巨细,皆亲理之,切以为不必。”诸葛亮说:“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也就是孔明先生谁也不信,唯我独忠。
&&&&诸葛亮大权独揽,使得蜀汉的命运系于一身,孔明在,蜀国在;孔明亡,蜀国亡。生前急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北伐问题上操之过急。陈寿指出:“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终于在五丈原劳累而终。出师未捷身先死。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技高一筹。在诸葛亮生命的最后时刻,两人在陕南对垒,当司马懿听到诸葛亮吃的少、工作多、不锻炼、情绪低落时,就预言他活不长了,便坚守不出,同诸葛亮的生命赛跑。
&&&&象诸葛亮这样“近神近妖”的人物都在《三国演义》中连打败仗,不能不令人反思诸葛亮的战术。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战绩:南阳出山后到赤壁之战是一路南逃,不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长坂坡,说得再神,也是狂逃中的急智。哄住忠厚的鲁子敬,借得荆州。又从刘备的本家弱智的刘璋手里骗得四川。在四川站住脚后,却丢了荆州,折了关羽。没能劝阻住刘玄德,遭致夷陵之败,伤了蜀汉的元气。托孤后,六出祁山,妙计叠出,使出浑身解数,未出陕南半步,折腾十几年,五十四岁卒于军营中。弥留之际,知道“余子碌碌”,不是司马仲达的对手,恐怕家也回不去了,又导演了一出“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的闹剧,来掩护撤退。死了还操着心,用一个破锦囊操纵着脑子进水的马岱,杀了有勇有谋的魏文长。诸葛亮对解剖学很有研究,不知何时发现魏文长脑后有反骨,故杀之。至此蜀国开国的重量级的大将全玩完了。京剧《失空斩》由《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组成,失街亭责在孔明,空城计是赌徒的孤注一掷,斩马谡是对自己用人政策的一种否定。《失空斩》,一溜败招。
周恩来之忙
&&&&周恩来在全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尊称其为周总理或总理。从他的传记里和纪念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他是当时全中国最忙的一个人,
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每天的工作时间总是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就像现在那些黑窖场的农民工一样),一生如此。被外国人称为“全天候周恩来”。(此话皮里阳秋,不知是褒是贬)。最终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行动殉了自己的事业,可谓千古一人,万人称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如何忙的呢?他白天忙于开会,接待外宾,有时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带些简单的饮食,在驱车途中用餐。深夜才是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处理大量文件、研究重大问题的时候。在一天里,周恩来惟一的休息时间是在和邓颖超共进晚餐的时候。但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当他想起了要处理的事,又常常要把秘书找来。
&&&&周恩来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是进卫生间。进卫生间后,坐在抽水马桶上就按电铃(电铃按钮在马桶旁的小茶几上),把值班秘书叫进来,向他报告***记录、待批阅的紧急文件和一天的工作安排等。有时,他叫人到卫生间来汇报工作,少则几分钟,多则长达几十分钟。(一个大国的总理坐在抽水马桶上,一旁肃立着秘书,一边忍受着便秘的痛苦,一边倾听、盘算着国家大事,真是令人感叹钦佩)。时间一长,西花厅的工作人员赋予卫生间一个雅号,叫做“第二办公室”。
&&&&周总理每天深夜或凌晨离开办公室去卧室时,总是怀抱着一大摞文件。然后洗漱上床,批阅文件,常常是疲惫不堪,边看文件边打瞌睡。手里拿着朱笔在文件上圈、点、画,到后来则画出一道道弯弯曲曲不规划的线条。(当最后打瞌睡时画出的波浪线不知作不作数?)。
&&&&国内外许多有名有影响的人都著文说:“无疑,周恩来是这个世界上工作最忙,工作最多的一个人”。胡志明对周恩来提出的惟一要求是:“请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周总理的健康同世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每天多睡两小时,就可以多给越南一些援助)。
&&&&1955年周恩来参加在印尼举行的亚非会议,夜里在中国使馆听汇报,边听连掏出一把刮胡刀刮脸。(好高的技术)
&&&&林林总总的书刊对周总理的如此清教徒、殉道者的行状作出了最大的褒扬,但他是不是都忙到了点上?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点大不敬的味道,得有点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为不至于招来千夫指,仅举二三例子做一说明:
&&&&一、周总理曾对京剧《三岔口》的修改做出三次具体的指示,在此中间观看过多次。周总理曾对大型歌舞剧《东方红》的创作、排练、演出作了几十次重要的指示。在该剧出台的整个过程中,周总理既像导演,又像编剧,多次坚守在剧院中,一遍遍同创作班子斟酌剧情、台词、服装等等。战友文工团日第一次公演的《长征组歌》也是周的至爱。周不仅喜欢看、喜欢听《长征组歌》,还专门请战友文工团的歌唱家教他唱《长征组歌》。他对每一个唱段、每一处表演都如数家珍。战友文工团在创造过程中,曾修改了部分词句,其中第四段《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原诗是“主席用兵妙如神”,因为“妙”字不好发音演唱,所以就请示周改为“***用兵真如神”。周称之为“神来之笔”。周生前曾17次观看《长征组歌》的排练和演出。《长征组歌》的十个唱段,从第一曲《告别》到终曲《大会师》,他都能熟练、准确地唱下来。他曾多次把曲作者和歌唱演员请到中南海他的办公室或人民大会堂,一段段地听《长征组歌》的演唱,听完一曲,讲述一段长征的史实和他的亲身经历,对每一曲都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有时甚至具体到一个音符的高低。当时周已67岁,又是十年浩劫的风雨前夜,周尚有如此闲情逸致,爽不爽!
&&&&二、一次在北京饭店举办涉外宴会,他问: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答道:大概是三鲜馅吧。周恩来马上追问:什么是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对海鲜过敏,许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但周总理知道。他把卫生官员的工作做了)。尼克松访问北京时,预定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离开了一会儿,通知有关部门清扫通往长城路上的积雪。(好在周总理没有去亲自扫雪,那多感人哪?)。
&&&&三、看许多人(各行各业,形形***,上至高官,下至草民)写的回忆文章,都谈到了在许多关键时刻得到过周总理的关怀。周像一个救苦救难、全知全能的神一样,无处不在,令我等凡人惊讶、佩服得张开大嘴久久不能合上。周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精力、时间是有限的,广施恩德何能自顾。四、病重住院期间,每天仍由邓颖超充当交通员将文件送至病房批阅后送回,虽身卧病榻,仍心雄万夫,要知道当时有十来个副总理。以上种种,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能不忙么?
&&&&文革中间,还出现了一次身边工作人员贴大字报纠正周恩来“忙”的政治“喜剧”(美谈?矫情?做秀?给谁看?不得而知)这在《西花厅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中有描述。大字报的原文是这样的:
“周恩来同志:我们要造你一点反,就是请求你改变现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才能适应你的身体变化情况,从而你才能够为党工作得长久一些、更多一些。这是我们从党和革命的最高的长远的利益出发,所以强烈请求你接受我们的请求。日
&&&&签名的有秘书、卫士、医护人员等等,邓大姐也在上面签了名。签完名,把大字报贴在总理办公室的门上,周总理回来时就看到了。他认真读了以后笑了笑,第二天把大字报取下来在上面批了八个大字:“诚恳接受,要看实践。”
  2月5日上午,邓颖超又口述了五条补充建议 :
 &&一、力争缩短夜间工作时间;二、开会谈话及其它活动之间应稍有间隙,不要接连工作;三、每日节目规定应留有余地,以备临时急事应用;四、从外面开会工作回来之后,除非紧急事项,恩来和有关同志之间希望不要接触,(以)得到喘息;五、学会开会要开短些,大家说话要简练些。
恩来同志坚持努力实践,凡有关同志坚持大力帮助。以上几点希望。邓颖超
  大字报贴出后,凡是到西花厅的领导同志,如陈老总、聂老总、叶帅等看了后都签名表示支持。
  “可惜的是,虽然这张大字报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意,但对周总理的“威慑”却一点不大,他依旧不分白天黑夜地开会、接见、找红卫兵谈话,回来后还要面对那一摞摞待批的文件。后来周总理
解释说:我不能休息呀,你们看,这么多的文件都等着我批,这么多的事都等着我办,我能休息吗?”
&&&&周恩来这么忙,效果如何呢?在周任总理期间,中国发生了“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对中华民族是一种刳骨式的浩劫,没有听到周恩来一句逆麟之诤言,一个聪明绝顶被我等顶礼膜拜之半神半人周恩来在历史逆流面前不发一言,任其为祸华夏,忙又能为已遮盖什么呢?
蒋介石之忙
&&&&蒋中正也是一个大忙人。在三年内战中,他经常越过司令、军长,直接指挥到师,指挥的办法一是坐在办公室里发电报;二是坐飞机在战火正炽的战场上飞来飞去,亲自指挥,因为他不相信他的任何将领比他高明。辽沈战役,他多次飞到沈阳,指手画脚,把东北忙完蛋了。接着去忙淮海,多次飞徐州,又把华中忙完蛋了。接着又去忙平津,平津完了。忙得不亦乐乎,忙得屁股冒烟儿,把一百多万精锐美械部队,忙到了阴曹地府,忙到了***的麾下,
这才感觉势头不对,连忙通电下野赋闲去了。忙人有忙命,闲不住,又在家乡溪口架起了几十部大功率的无线电台,同全国各大战区的部队保持着***联系,仍是山中帝王。因为江南仍是国统区,他不放心,要把它都忙“完”了才歇歇手。于是有了蒋亲自部署的长江防线,不顾李宗仁、白崇禧的反对,把兵力集中在大上海,保护他把黄金、白银、文物运到台湾。百万雄师过大江,江山半壁终易手,他也该跑到孤岛上歇歇了,歇不住!环顾神州,仍有西南半壁在青天白日的旗帜下,十分令人不甘。又冒着生命危险在***林弹雨中飞重庆,飞成都,指挥退到那里的胡宗南兵团。解放军八面合围,摧枯拉朽,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只剩下李弥率残部去缅甸种鸦片了。好,最后一次,夜半时分,仓皇辞渝,险些被擒,飞到台湾,再不来了。静下心来,不知作何感想。
&&&&一九四六年国共开战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华民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蒋介石同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并称四巨头,手中有八百万美国装备的军队和几亿人口及全国大部分城市、铁路,还有***没有的海军和空军。三年以后,只剩下台湾弹丸之地,风雨飘摇。你说蒋介石能干不能干?太能干了!如果没有如此能干的蒋介石,怎么能在三年之内把如此庞大的家业输得一干二净?这种结果都超出了***的预料(***预料解放战争得五年时间)。如果蒋介石是一个庸才,不是如此能干,可能撑个十年八年没问题。
&&&&台湾时期,潜心研究王阳明、曾文正,委政陈诚、蒋经国,使台湾在短短二十年内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亚洲四小龙,可能是吸取了在大陆的教训。蒋的确很“勤政”,尤爱写手令,在退往台湾时,光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九年的手令就运了几十大箱;还爱兼职,在兼职最多时,身兼120余职。如果您是蒋某人,您能不忙吗?
***之忙
&&&&2003年,孙志刚案件震动全国,孙志刚也成了当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因为一个人而废止了一条法律,是破天荒的事,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的爱民、亲民、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死了一个孙志刚,救了千千万万的孙志刚。在孙案的处理过程中,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周永康同志作了七次批示。周部长的殷殷爱民之情可见一斑。但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需要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长七次作批示,执行者又当作何种解释?本来一次批文就能解决的问题批了七次,领导们能不忙吗?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不久前对河北省6700多名省直机关干部和***进行了体检。有近60%的***属非健康群体。此外,由于长期伏案或操作电脑,颈椎病和眼病患者也为数不少。据了解,河北省省直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共有453个单位5万余人,今年在河北省9家大医院进行了体检,体检结果令人堪忧:在干部和***中,有3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尤以30岁至50岁的中青年人居多。上海市最近进行的***体质监测显示,25岁至44岁的***体质监测年龄比实际年龄大5岁。半数以上的脑力劳动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静坐状态超过5小时,其中三分之一甚至超过7小时,而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超过60%,许多人的体质测试结果显示为体重超重、肌力消退、心肺功能下降、精神压力增大,处于典型的身体亚健康状态。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过劳”人群,这些群体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年知识分子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一项调查显示,机关干部和***排在“过劳”排行榜的第四位,而前三位依次是:科研人员、国有企业领导及民营企业家、新闻从业人员。这些人是推动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恰恰也是“过劳”肆虐的集中群体。深圳市保健中心5年来对14万多名***的体检统计显示,14万多人中身体健康者仅占四分之一。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近期对600多名省直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的体质检测结果表明,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处于“身体特别累、睡眠不好、思路不畅”的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年轻***有多发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的趋势,虽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导致肾上腺素过多分泌,引起血管收缩。他说,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不断升级,人们对时间的概念更加明确,对效率的要求更加苛求,工作定额和任务指标以及各种考评,都容易造成***的心理超负荷,身体处于透支状态。
先进模范人物之忙
&&&&牛玉儒在2004年、2005年之交成了一个响彻中华大地的名字。在牛玉儒的先进事迹中也使人嗅出了“忙”的气息。请看:
“作为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他本有定期的体检,但他也很少顾上,他总说忙。……2004年1月份体检时,市委书记牛玉儒曾去医院,但中途又走掉,因为突然有一个小组会要开。”结果是,日检查出患结肠癌肝转移。4月26日,入住协和医院。5月3日,做手术。“(秘书)李理说,牛玉儒没把心思放在治病上,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牛玉儒住院后,李理每天都要按他的指示打无数个***,安排工作或者询问工作进展情况。”“牛玉儒几乎每天都要给副市长张伯旭打***。他放心不下汉鼎光电项目。这是台湾建鼎集团在呼市的一个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呼市及至内蒙古最大的信息产业项目。”“建委主任孙建华接到无数个牛玉儒的***,询问新华广场的建设,呼伦路、锡村路的建设。”“2004年6月中旬,牛玉儒‘说服’大夫,回到呼市。主要想检查重点城建项目。6月底,牛又回到呼市,主要视察了几个开发区和大型项目的建设情况。7月中旬,第三次回呼市,主持召开了市九届六次全体会。&&
“8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会将召开。牛玉儒很想回去参加,他说他必须回去汇报工作。”“此后的几天,牛玉儒一遍一遍地改发言稿,问秘书有没有句子不通顺,是否能够鼓舞人心。到8月6日,牛玉儒的病情急剧恶化,回去发言已不可能。牛玉儒终于同意提交书面发言,同意不回去了。”牛玉儒在呼和浩特工作了一年整(除去住院的时间),呼市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04年上半年,呼市引进区内外资金63.7亿元。2004年上半年GDP增速为29%,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居首位(作者注:是增速居首位,不是经济总量居首位。)城市人均纯收增长25.6%,农民人均收增长33.7%。”“据呼市的官员介绍,牛玉儒在呼工作共493天,其中三个月在病床上,200多天在外出差。他的出差,一方面是考察城市建设,另一方面是招商引资。”
&&&&我引用的只是牛玉儒先进事迹中精华的部分,你会从中看到一个好官工作的繁重。
&&&&牛书记正常工作一年,出差200多天,实在令人大惑不解。牛玉儒是***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不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不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一年中有大半年在天上飞,地上跑,是不是忙错了。一开始宣传牛玉儒的时候,有一个村料说他三五天飞了三五个城市,仿佛美国总统进行的“旋风访问”,是做事,还是做秀?后来,这个事不说了,估计有智者指出来了。如果全国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都象牛书记一样飞来飞去,亿万子民有了揪心事到哪去寻亲爱的党?不过航空公司肯定偷着乐。
&&&&牛玉儒的政绩主要体现在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GDP的增长上,而这三项恰恰是纯政府行为。程维高的罪名第一条就是“插手行政事务”,不知道牛书记是不是“插手行政事务”?在牛书记的事迹里,始终没有见到呼市的市长出场,同牛书记这样勤政的书记搭班,市长真是享福了。另外,这三项工作在目前理论界是贬多褒少的,是“政绩工程”的重灾区。
牛书记因为忙不去检查身体而致使身患绝症而殁,也使我很不理解。我们***人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早死?如果这样一个好干部能活下来,为人民多做贡献,有什么不好?
&&&&在牛书记事迹中还有这样一段,更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牛书记这个人,要说缺点,一是脾气太急,一个是心太软。”“脾气太急----牛玉儒做什么事都特别着急,能早一天就绝不拖一天。至于心太软,有一些应酬本是牛玉儒可以推掉的,但如果哪个部门说这个投资商如何如何重要,牛玉儒就会去见(作者注:有一个地方长官说过一句精辟的话:“领导的主要工作就是给老板陪客!”牛书记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这两个缺点,全中国的领导干部都有,是通用缺点,不信翻开汗牛充栋的述职报告看看。同自我表扬差不多。
&&&&我很钦佩牛玉儒这样的好干部。他在做这些工作时肯定也不会考虑这么多。
牛玉儒去了,千万个牛玉儒正在像牛玉儒一样地工作,可他们的工作方法怎么同各级党校教的领导科学对不上号呐!带着这个疑问,我写下了以上这些文字。
“第一楼”的遭遇
&&&&全部开封人和大部分河南人都知道开封“第一楼”,开封第一楼的灌汤包,“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迷住了南来北往的人。“第一楼”1926年创建,1980年和1989年分别受到商业部的嘉奖并授予“金鼎奖”,1996年被内贸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1997年“第一楼”的小笼灌汤包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等,1992年成功注册了“第一楼”第30类商标。然而,1995年以“第一楼”申请注册第42类服务商标时,被国家商标局于日驳回。直到2003年的8月3日,经历8年的“抗战”,开封“第一楼”终于成功注册了“第一楼”服务商标,创注册商标历时之最。而一般商标申请注册成功不超过一年半时间。在这八年艰苦卓绝的申请中,“第一楼”专门组成了一个班子,抽调精兵强将,拨出专门经费,常年跑部进京、死缠烂打,中间的艰难困苦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年半的事办了八年,人为的因素使时间多耗了二三倍,多少宝贵的社会资源被白白地浪费掉,一大群人的忙换来的是扯皮和低效。近年来,外国恶意抢注我国的驰名商标,已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保护本土品牌时,如果都像第一楼一样,后果可想而知。
&&&&另据新华社讯:陕西西安市自1998年开始发展燃气汽车,并在当年建成了第一座天然气加气站。目前,西安已有9300辆油、气双燃料出租车和800多辆燃气公交车。按理说,这么多的燃气车,至少需要三四十座加气站,但西安市内仅有加气站13座。因为加气站太少,一年四季,每天24小时永远排着等待加气的出租车长队,加一次气最长可等四个半小时。出租车司机使用天然气比使用汽油一天至少节省40元,但是,“油改气”省的钱却被无尽的等候全给耗掉了。为什么不多建些加气站呢?强烈的投资欲望被行政审批的重重关卡挡在了门外。据当地媒体披露,从开始运作建站手续到加气站建成投运,约需2年时间,其中仅政府手续的办理就要200来天,所盖的公章多达120个。办加气站规划定点手续得160多天,消防审批手续40多天,城建审批手续80多天,土地审批手续100多天……。这一系列手续,再加上选址、征地中的种种困难,让不少有意投资的企业望而却步。好比旷夫怨女,愿娶愿嫁,就不给你开结婚证,急死你!
&&&&一件在市政府工作中毫不起眼但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小大事,长期以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症结何在,不得而知。让申请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跑衙门、盖公章,简单机械地重复同一劳动,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应对权力寻租者的刁难上,忙出了什么?
跑项目与砍价钱
&&&&跑项目与砍价钱又是两桩令人不得不忙的事。这里说的项目是狭义的项目,专指向外要钱,国家的、资本家的,有偿的、无偿的,统吃!也就是常说的“借鸡生蛋”、“借船出海”。于是乎,一大群党政干部、社会精英一起被动员起来,跑省进厅,跑部进京,腰缠人民币,手拿土特产,奔走于权力之门。从立项开始到项目落实,凭着一股为本地区、本部门献身的精神,把一长串部门一一打通。在这中间,比着摆阔,酒店歌厅竟风流,大把大把的扔票子。最后项目来了,皆大欢喜。项目被强有力的对手争走了,巨额的前期投资(其实就是贿赂)打了水漂,“缴缴学费,取取教训,以利再战”。在项目投放中也有令人不解的地方,国家财政出钱的公益性项目,哪里需要哪里投;赢利性的项目,哪里合适哪里投,来争的肯定不是都需要、都合适。但是条件越不具备,争得越凶,出招越狠,成效越大,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背虎榜的中状元。如果跑的好,跑的妙,沙漠地区也能跑个淡水养殖项目。审批项目成了权力的象征,跑来项目成了政绩的象征,项目成了香饽饽,一大群饿狼般的争抢,引得项目寻租者哈哈大笑,赚个盘满钵盈。或胜或败,都是主人买单----人民群众缴学费。
&&&&如果说跑项目是公家的事,那么砍价钱更多的是老百姓的事。小至买菜,大至买楼,都常要砍价钱,谁不砍价谁傻瓜,买家认为不砍价就吃亏,不砍白不砍。买家没有卖家精,标价的时候头戴三丈高纸帽,拦腰一刀,毫发不损,任你精似鬼,喝了老娘的洗脚水。你讨我还,锱铢必较。争得面红耳赤,争得不欢而散,争得恶语相向,争得拳脚交加。讨价还价似乎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包括大商场里那些明码标价的商品,只要你一张口,就有松动的余地,叫你如何不想还(价)。好不容易等到星期天上街购物,可一个地方搞价搞了一上午,自觉占了便宜,买回家方知吃亏不小,多花掉的钱不说,还白白浪费了一上午的时间。国人可以为一块钱争半上午,时间是不值钱的,钱却是实实在在的“钱”。在商品价格标签上,有物价员的私章,有物价局的公章,可还是像皮泥捏的,叫我等草民百姓如何不去搞价,如何不忙呢?
被摧残的花朵
&&&&过去人们谈起孩子时,总喜欢同“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愉快的童年”等词语联系起来。但现在不同了,孩子们也忙起来了,比大人还忙,忙得一个个戴大眼镜,目光呆滞;背大书包,弯腰弓背,豆芽身材,弱不禁风。这些祖国的花朵,过早的枯了,蔫了。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是否都是必需的,我看未必。比如:让孩子们把课文或考卷抄几遍乃至几十遍,把从关系户或上级主管部门那里弄来的乌七八糟的各种达标题、小册子等辅导材料一股脑塞给孩子,重复大量同一难度的课外作业,就连吃午饭的时间也不放过。更有甚者考前让学生背组词、背造句,想想看,全班同学考卷上造同一个句子该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过去是望子成龙,现在是望“生”成龙。因为老师的劳动成果就体现在学生身上,你说你的水平高,可学生的分数上不去,谁信?再者老师的工资、奖金和学生的分数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学生忙,老师忙,家长也跟着忙。补课是常事,每天晚上检查孩子的作业成了家长的必修课,不但要检查,还要签字,保证孩子的作业不会出错,真是难为了两代人。星期天、节假日该歇歇了吧?不行,比平时还忙,音乐、舞蹈、书画等短训班铺天盖地,热情似火,有心不让孩子去,可是一打听,别人的孩子都去了,我的孩子如果不去,岂不落后了?有道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于是成千上万的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赶场似的参加这个班那个班,家长又义不容辞地成了陪读。孩子累,老师累,家长也累,难道这就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须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实现吗?而事实是,成千上万勤奋的教师、忙碌的家长培养出了上亿厌学的学生。
外国人的忙
&&&&外国人又是如何忙的呢?美国五星上将,第34任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二战时曾担任过欧洲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然而,他经常做的工作却只是指挥三位直接受他领导的将领,对他们的手下从不过问,概不接见。有一件广为流传的轶闻:诺曼底登陆前有记者采访总指挥艾森豪威尔将军,艾帅正在打高尔夫球,记者惊问艾帅为何如此悠闲。艾帅答道:我只管三个人。呶!那个拾球的是马歇尔将军,那个站在旁边拿球杆的是蒙哥马利元帅,那个是球童。三个盟军的最高统帅在大战到来之际如此从容,让记者惊得目瞪口呆。历史证明,诺曼底登陆行动胜利完成,马歇尔后来成了美国国务卿,艾帅成了继杜鲁门之后的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退役后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有一次,副校长请他听有关部门的报告。听了十几位后,艾感到非常烦躁,他把副校长召来,问自己到底要听多少人的汇报,回答是63位。艾大发雷霆,认为这样做太浪费时间,他特地提到自己当年做盟军统帅时如何信任直接下属这件事。
&&&&1953年,艾当选为总统。一次正在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写好了“赞成”和“反对”两种备选意见,只需他挑一个签名即可。艾一时不能决定,便在两种批示上都签了名,然后对工作人员说:“请狄克(副总统尼克松)替我挑一个吧!”继续打他的高尔夫去了。
&&&&艾的“懒惰”是建立在信任他人基础上的自信。
&&&&伊拉克开战后,小布什仍不忘在其庄园内度假,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丝毫不为万里之外的战火所动。
&&&&我曾随代表团到俄罗斯的远东考察,下班后和节假日、星期天你根本雇不到翻译和导游,不是翻译和导游都在忙,而是翻译和导游不上班,即使加薪也不去。他(她)们说:“周末我要享受美好的人生。”在西方,人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他们决不会为了加薪而去加班。因为他们深信:“金钱买不来生活的快乐,不能为子孙而活着!”这和东方人截然不同。
《参考消息》10月22日转载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报道,报道认为西班牙人此次焚烧中国鞋店事件“并非种族歧视”,正是因为国人的这种“一门心思赚钱”做法所致。西班牙一位店主这样对记者说:“中国人一天到晚地工作,从来不关门午休,也没有节假日或者周末。他们简直让我们没有生意可做。”该报认为这种勤劳与西班牙人传统的价值观相违背,西班牙人认为,“家庭、朋友和休闲比赚钱更重要。”他们午休时要关门歇业,到了法定下班时间也关门,到了周末或节假日更是早早落锁不再营业。针对这次事件该报得出这样一个让我们不大舒服的结论:“中国人的职业道德令西班牙人感到厌烦”。这种生存规则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中成了我们民族“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优势。正因为中国人毫无怨言的勤劳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许多跨国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没有休闲时间,自然也没有更多的心情放在建立家庭的和谐以及与朋友相处中,也没有时间来享受人生本该享受的快乐与自由自在。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同胞经常所说的“等赚够了钱再回国享受”,然而钱是可以储蓄的,生命却不能,等赚够了钱生命也许就枯萎了。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过程本身。靠勤劳打天下也许能逞兴一时,但决不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之计,更不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最好途径。让更多的公民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朋友、休闲比金钱更重要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就像我们经常对勤劳的父辈抱怨的那样,对自我生命的尊重和享受可以促使我们用更多的方式获取财富。只有在一个依靠各种方式都能获取财富的宽容社会,每个人的内在潜能才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素质才会不断提高,工作也会更加快乐。到那时,“一天到晚地工作”就不再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了。
专家说端详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光华学院客座教授陈志武撰文说:
&&&&当一国的制度机制不利于市场交易时,人们的相当一部分勤劳是为了对付制度成本。这些国家的公民不仅必须更勤奋地工作,而且只能得到更低的收入。
&&&&制度障碍也可以体现为那些各式各样的行业准入审批、对市场的行政管制,还有许多灰色和朝令夕改的规章。这些都拖延了创业时间与交易速度。比如,从申请注册公司到真正拿到营业执照以至开业,一层层审批过程是创业者要经过的第一道关,走完这一道关所需时间的长短基本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制度环境是否有利于创业和更广义的市场交易。在加拿大,这一过程最快,只需2天,美国需7天,意大利最长,需121天,在中国需要111天。按每年250个工作日计算,在中国和意大利,创业者平均要等待半年左右才可注册好一个公司并开业(参见《新财富》2002年11月号本栏文章《什么妨碍我们创业》)。
&&&&为了弥补这些制度成本,规避交易风险,人们不得不格外地勤奋,一天多工作几小时、少拿些收入,多把一些青春年华耗在饭局和没完没了的审批手续上。为什么我们一周七天都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晚上十一、二点也还在通工作***?这都是我们为制度成本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们把25国的人均GDP与其就业者的平均工作时间放在一起。如果我们把工作时间的长短看做测度一国人们勤劳程度的指标,那么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均GDP与勤劳是严格成反比的:越勤劳的国家反而越穷。这一方面说明我们传统的“勤劳致富”观念并不一定成立,另一方面说明肯定是“勤劳”之外的东西在起着更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当一国的制度机制不利于市场交易的发生与发展时,一方面市场难以高效发展,另一方面,人们的相当一部分勤劳是为了对冲制度成本,是“无用功”。当一国制度机制不利于市场交易时,其公民不仅必须更勤奋地工作,而且只有得到更低的收入。按照茅于轼先生的说法,我们中国人比世界其他民族都更勤奋,但我们却还是那么穷。道理也在这里。
&&&&如何一个“忙”字了得?!
&&&&&&&&&&&&&&&&&&&&&&&&&&&&&&&&&&&&&&&&&&&&&&&&&&&&&&&&&&2004年3月初稿
&&&&&&&&&&&&&&&&&&&&&&&&&&&&&&&&&&&&&&&&&&&&&&&&&&&&&&&&&&2005年3月修改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